各朝代钱币名称 及清朝造钱机构名称满汉文对照

各朝代钱币名称 及清朝造钱机构名称满汉文对照
各朝代钱币名称 及清朝造钱机构名称满汉文对照

秦汉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至东汉灭亡(公元220年)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古钱币形制统一和继续发展的阶段,圆形方孔钱取代了刀布,虽然中间经过了反复(王莽的币制改革),但最终“孔方兄”成为中国古钱的代名词,它为以后钱币的标准化和大量铸行奠定了基础。秦国其实在统一之前就铸行了外圆内方的半两钱,钱币界称为“战国半两”,但有些半两的年代不易断定,为便于分类,将秦国半两钱均归入这一类下。

【秦】半两

【西汉】半两三株白金三品五铢

【新莽】

契刀、金错刀→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

六泉→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

十布→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

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货泉、货布→货布货泉

布泉国宝金匮直万国宝珍匮五千

【东汉】东汉五铢龟兹五铢

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几个阶段(公元220-581年),这一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生产破坏,是中国货币经济的倒退时期,钱币铸量变小,质量变差,物物交换所占比重增大,直到南北朝时期才有所改善,这一时期也是货币理论、钱币美学的萌芽时期,《钱神论》也作于此时。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趋于稳定及佛教的发展,影响了钱币艺术,这时所铸钱币往往特点鲜明,如永通万国、五行大布、布泉(又称北周三品)等,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三国】

魏五铢蜀五铢直百五铢太平百钱世平百钱直百直一定平一百章武直百

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西晋】

【东晋十六国】

丰货汉兴太夏真兴凉造新泉

【南朝】

四铢孝建四铢大明四铢永光景和两铢太清丰乐太货六铢续铢五铢

【北朝】

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常平五铢北周五铢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

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是中国又一个统一、繁荣时期,隋五铢、初唐至盛唐的开元通宝,数量虽大但个个精美,部分开元钱的字口如刀削斧劈,令人叹为观止。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国力渐衰,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中国又陷入分裂、战乱,朝代更替频繁,这一时期钱币特点是铸量少、工艺粗、品种多、珍品多,其中也不乏精美的(如后周和南唐的钱币),其中南唐钱币最早出现了“对钱”(即两枚钱币仅书体不同,钱文、大小、铜质均相同),成为北宋时期对钱大量出现的先声。

【隋】隋五铢

【唐】

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咸通玄宝

得壹元宝顺天元宝会昌开元高昌吉利突骑施钱

【五代十国】

开平通宝开平元宝天成元宝天福元宝汉元通宝周元通宝

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光天元宝乾德元宝咸康元宝

开元通宝永隆通宝天德重宝天德通宝天策府宝乾封泉宝

乾元重宝广政通宝大蜀通宝保大元宝永通泉货唐国通宝

大唐通宝开元通宝开国通宝大齐通宝乾亨通宝乾亨重宝

飞龙进宝永安一十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千

两宋时期(公元960-1279年)是中国古钱的大繁荣时期,钱币铸量大、品种多、版式多,往往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性,皇帝也参与其中,亲自书写钱文,即所谓“御书钱”。到了北宋徽宗时期,中国的钱币艺术达到高峰,徽宗皇帝不是治国明君,确是颇具天赋的艺术家,此时的“瘦金体” 御书钱崇宁通宝、大观通宝等,将中国古钱独有的钱文之美、形制之美和工艺之美三者结合,成为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南宋时期钱币的铸量较北宋有大幅下降,版式也逐渐趋于单一,钱文以宋体为主,整个南宋钱稍显沉闷,但后期所铸部分大钱(如嘉定元宝折十、大宋通宝当拾等),却颇得徽庙遗风,备受藏家青睐。

【北宋】

宋元通宝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

祥符通宝天禧通宝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康定元宝

庆历重宝皇祐元宝至和元宝至和通宝至和重宝嘉佑元宝嘉佑通宝

嘉佑重宝治平元宝治平通宝熙宁元宝熙宁通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

元丰重宝元佑通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绍圣重宝元符通宝元符重宝

建国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大观通宝

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通宝宣和元宝宣和通宝靖康元宝靖康通宝

应感通宝应运元宝

【南宋】

建炎通宝建炎元宝建炎重宝绍兴元宝绍兴通宝隆兴元宝隆兴通宝

隆兴重宝乾道元宝乾道通宝乾道重宝纯熙元宝淳熙元宝淳熙通宝

绍熙元宝绍熙通宝庆元通宝庆元元宝嘉泰通宝嘉泰元宝开禧通宝

开禧元宝圣宋元宝圣宋重宝嘉定通宝嘉定元宝宝庆元宝大宋元宝

大宋通宝绍定通宝绍定元宝端平通宝端平元宝端平重宝嘉熙通宝

嘉熙重宝淳祐元宝淳祐通宝皇宋元宝开庆通宝景定元宝咸淳元宝

临安府钱牌

辽金西夏元是和宋代时期相当的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的铸币,辽代(公元907-1125年)建国比北宋还早,契丹族以游牧和渔猎为主,开始并不用钱,后来所铸钱币风格多粗犷,别有北方民族的韵味,其中不少珍稀品种。金代(公元1115-1234年)虽也是少数民族政权,但它占据了中原政治、文化的繁荣地区,钱币受到徽宗铸钱的影响,加上工匠的地位较高,金代钱币几乎无一不精,许多钱文书法精妙绝伦,使人感受到金代统治者对汉文化的仰慕。西夏(公元1038-1227年)是位于西北的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国土面积不大,早期铸币风格类辽,铸工较粗,中后期类宋、金,逐渐精美。元代(公元1206-1368年)主要使用钞(即纸币),很少用钱,前期铸量少,铸工较粗,中后期数量渐多,且不乏精美品(主要指至正时期)。元代还有一种礼佛用的供养钱,可能为寺庙所铸,钱体较小,书体随意,但也可能参与流通。元末起义军钱是是颇具特点的一类钱币,往往书法流畅劲道、铸工精美,这类钱除作为货币流通外还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具有宣传义军政权的作用。

【辽】

天朝万顺通行泉货神册通宝天赞通宝天显通宝会同通宝天禄通宝

应厉通宝保宁通宝统和元宝景福通宝重熙通宝清宁通宝咸雍通宝

大康通宝大康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乾统元宝天庆元宝助国元宝

壮国元宝

【金】

天辅元宝天眷通宝天眷元宝天眷重宝皇统元宝皇统通宝正隆元宝

大定通宝泰和通宝泰和重宝崇庆通宝崇庆元宝至宁元宝贞佑通宝

贞佑元宝阜昌元宝阜昌通宝阜昌重宝

【西夏】

福圣宝钱大安宝钱贞观宝钱元德通宝元德重宝大德通宝天盛元宝

乾佑宝钱乾佑元宝天庆宝钱天庆元宝皇建元宝光定元宝

【元】

大朝通宝大朝金合中统元宝元贞通宝元贞元宝大德通宝至大通宝

至大元宝大元通宝大元国宝皇庆元宝皇庆通宝延祐元宝延祐通宝

至治元宝至治通宝泰定通宝至顺通宝至顺元宝至元通宝至正通宝

至正之宝供养钱

【元末起义军钱】

龙凤通宝天佑通宝天启通宝天定通宝大义通宝

明代(公元1368-1644年)也主要以钞为主,但早期的大中通宝、洪武通宝种类、数量却不少,其中不乏珍稀品,后来用铜钱就渐渐少了,钱文的艺术性也逐渐下降,永乐、宣德以下,匠气渐浓,到了后期(天启、崇祯时期)因纸币贬值,加上战乱频仍、财政吃紧,银和铜钱的使用又多了起来,天启时期有大钱,崇祯以小平钱为主,数量众多,版式复杂。南明钱和明末起义军钱铸量也较多,这时出现了一种“折银钱”,即背文有“五厘”、“壹分”等折银价,这一时期也有大珍品,如张献忠所铸金、银、铜三种西王赏功钱,久负盛名。

【明】大中通宝洪武通宝永乐通宝宣德通宝弘治通宝嘉靖通宝

隆庆通宝万历通宝万历银钱泰昌通宝天启通宝崇祯通宝

南明钱→大明通宝弘光通宝隆武通宝永历通宝

【明末起义军钱】永昌通宝大顺通宝西王赏功兴朝通宝

【三藩钱】利用通宝昭武通宝洪化通宝裕民通宝

清代(公元1636-1911年)是铜钱的最后一个高峰,早期的钱币依然延续了明末的风格,工匠气息浓,观赏性较差,但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制钱铸工精整,分量足,传世品多黄亮,到了中期(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质量趋于下降,钱体逐渐轻小,到了中后期的咸丰朝,太平天国起义、外敌侵扰,国家财政困难,朝臣于咸丰三年提议铸大钱,并多由名家书写,钱文风格为之一变,几乎各地钱局都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看面文即知铸地,一时百花齐放。虚值大钱易引起民间盗铸,名家书写的钱文除使钱币美感增强外,也利于区分官铸与私铸钱。钱币界将咸丰皇帝与王莽、宋徽宗并称3大铸钱高手,某种意义上说,咸丰皇帝是“被高手”,但也足见钱币界对咸丰钱的认可。咸丰之后是祺祥,不懂古钱币的人很少知道这个年号的,它仅

存在69天就改为同治,因此祺祥钱数量稀少,是清钱名珍。清后期的钱币乏善可陈,到了光绪时期,就渐渐为机制币所取代

【清】

天命通宝天聪通宝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

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咸丰元宝祺祥通宝

祺祥重宝同治通宝同治重宝光绪通宝光绪重宝宣统通宝

【清末起义军钱】太平天国钱→天国背通宝天国背圣宝太平天国背圣宝

天国太平背圣宝天国圣宝背太平太平圣宝背天国金钱义记平靖通宝平靖胜宝

宝泉局:顺治元年开铸,至宣统二年底裁撒。

宝源局:顺治元年冬开铸,光绪三十一年停办。

延绥镇局:顺治二年开铸,顺治五年裁撒,因而“延”字币绝少。

荆州镇局:顺治三年开,顺治八年停办,背“荆”字币尤少。

襄阳镇局:顺治七年开,顺治八年停办,背“襄”。

密云镇局:顺治二年五月开,康熙十年停办。

宣府镇局:顺治元年十一月开,顺治八年停,十年复开,十开年又开铸背满汉文“宣”字钱。康熙元年铸满汉文“宣”字钱,旋停。六年复开,十年撤局。

临清镇局:顺治二年五月开铸,八年十月旋停,十七年复开,钱背铸满汉文“临”字。康熙元年复开,旋停,六年又开,十四年撤局。

巩昌府局:康熙六年开,不久停。雍正五年迁到兰州改名宝巩局,七年又停。咸丰五年重设,至同治三年废止,因此,除乾隆、嘉庆外,历朝“巩”字钱均少,南昌康熙宝巩更少。

薊州镇局:顺治二年开,康熙十年撤,咸丰四年重开,十二月撤局。铸钱甚少。

漳州府局:建于康熙十九年,二十一年撤,故康熙“漳”字钱亦不多。江宁府局:建于雍正九年,十二年停,背满文“宝安”。

肇庆府局: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停于康熙三十一年,背文“宝广”。

宝德局:建于咸丰四年,次年被撤销,背满文“宝德”

河南省局:建于顺治四年,康熙元年停办,六年复开,九年再停。雍正开年重开,九年又停,咸丰四年再次重开,直至光绪末年撤销。

山东省局:建于顺治六年,康熙九年停。雍正九年改为“宝济”局乾隆三年停。咸丰四年再次复开,直至同治、光绪均有铸造。

江南省局:顺治五年建立,康熙九年裁撤,后至光绪年间铸有“宝宁”机制币。

湖广省局:顺治六年改名“宝武”局,光绪末年撤。

宝苏局:康熙六年开,每文重一钱四分。九年停,康熙二十三年复开,因户部变更钱制,每文减重至一钱,康熙四十一处每文改为一钱四分,雍正二十年,每文重一钱二分,至光绪言末年撤,光绪十五年曾铸机制币。

宝津局:光绪十三年建成,以土法铸造重一钱“光绪通宝”十四年用机器铸钱,二十二年起土法、机器同时铸钱,二十四年改铸七分重小钱,二十五年撤。

宝台局:开铸为康熙二十七年,停于同治。

成都府局:雍正十年开,光绪二十九年停,钱背文“宝川”

长沙府局:康熙六年开铸,钱背“南”字。九年停,二十二年复开,三十九年停,雍正七年又开,乾隆五十九年停铸,嘉庆元年又开,光绪二十五年停。

贵州宝黔局:雍正八年十月开,乾隆五十九年停,嘉庆年间有铸造,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时停时铸,光绪三十一年停。

西安府局:顺治十年开,雍正年间改为宝陕局,光绪十三年撤,钱背文“宝陕”。

宝武局:雍正七年设,十一年停,光绪二十二年改用机器铸钱,同时

也用土法铸钱,光绪末年停。

宝奉局:顺冶四年铸钱,其钱光背,称为“连水治”仅铸一年,光绪二十五年锋“宝奉”制钱,径1.85cm,重1.7g。

宝吉局:光绪十三年试铸,钱背文“宝吉”,十九年改用机器制钱。

福建省局:顺治六年开,十三年停,十七年又开,所铸钱背汉字“福”。康熙元年时开时停,钱背文“福”,六年又开,九年停,二十四年又开,三十四年又停。纩正时改为“宝福”。乾隆、嘉庆、道貌岸然光时铸时停。咸丰四年三月铸减重大钱,五年大量铸铁钱,光绪十三年曾用机器试铸制钱,宣统末年停。

杭州府局:顺治六年开,钱背文“浙”十四年停,十七年开。康熙元年时停时开,钱背铸满汉文“浙”,六年复开,十三年停,二十四年又开,旋停。三十年复开,三十八年停。雍正元年又开,钱背满文“宝浙”,咸丰五年二月开铸大钱,光绪二十二年用机器铸钱,三十一年撤。

宝直局:乾隆十后建,官商合办,用洋铜作材料。嘉庆元年开铸后旋停。七年又开,至道光十年停铸。咸丰四年六月重开,至同治六年,光绪十三年复开至二十五年停。

广西桂林局:康熙七年开九年停,十八年复开,十九年停,二十四年复开,雍正时停,乾隆七年重开,钱背铸满文“宝桂”五十九年停。嘉庆元年九月复开,道光十八年停。咸丰三年十一月开铸小平当十、当五十,同治、光绪年间仅铸小平钱。

宝济局:顺治六年建立,康熙九年停,雍正九年改甸宝济局,乾隆三年停,咸丰四年再次恢复,直至同治、光绪均有铸造。

昆明府局:顺治十七年建立,康熙二十四年停,雍正五年重开,改名宝云局,乾隆五十九年裁撤,嘉庆二年复开,光绪二十五年裁撤。

明朝至清朝铜钱

中国古代铜钱 明太祖(朱元璋)——“大中通宝”是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前称吴王时(公元1361至1367年)铸于应天府(今南京)的钱币。此钱为小平大型钱,背穿上有一“济”字,世所珍罕,是中国名珍之一。 【大中通宝】制造年代: 明朝材料: 铜规格: 直径4.4厘米。 明初期货币。大中通宝的来历具有相当文化价值。确切而言,大中通宝是在元末反元斗争中产生的,是反抗元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一。元末社会动乱,纸币支持的经济体系严重破坏,元境内各地先后恢复了铜钱的流通。六支反元军事集团先后发行了自己的铜币,如韩林儿的“龙凤通宝”钱,张士诚的“天佑通宝”钱,明玉珍的“天统通宝”钱,以及朱元璋“大中通宝”钱。六支钱币中,也唯有“大中通宝”取得成功。战争期间,朱元璋是韩林儿的部下,他采用谋略,一方面协助韩林儿发行“龙凤通宝”,另一方面笼络民心,在战争期间答应老百姓继续使用元代交钞,规定交钞一两值作“龙凤通宝”四十文使用,十两交钞作一贯使用,作为补充。他还在应天府设置宝源局,开始铸造“大中通宝”,与其它货币一起参与流通。直到至元二十四年始大规模发行。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改元洪武,铸行“洪武通宝”,“大中”钱遂即停造。 大中钱分五种,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和折十,且除宝源、宝泉两局外,朱元璋还陆续发行带有地名的货币,如鄂、京、浙、广等简称,铸于铜币背面,因之形成了多种等级的大中铜币系列。 “大中通宝”背十钱价格很平,约人民币25元一枚,而部分纪地钱为了昭示朱元璋的丰功伟绩,只象征性发行,传世极少。物稀则贵,如背系大中,价格达人民币2700元;钱币背穿右侧铸“广”,并上穿铸“十”的钱,价格在人民币4800元左右,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洪武通宝】明史·食货志》曰:“(戊申、太祖)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五等: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一钱止。”钱文真书,直读。当十大钱一般径4.6厘米,重34.4~37克;当一径2.45厘米,重3.4~3.6克。洪武三年(1370)三月下令户部及各行省铸造洪武通宝钱,分为五等,当十重一两,当五五钱,余下当三、当二、当一顺减,并在各行省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并铸。洪武四年(1371)二月开始改铸大钱为小钱。到了洪武八年(1375)因推行大明宝钞而罢宝源局铸钱,第二年又罢各行省宝源局。洪武十年(1377)五月又下令各省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二十二年又更改钱式,钱背加铸重量,并置各省宝源局开铸。洪武通宝5000元。 清朝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国方孔钱――天命通宝(长命)】天命通宝为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所铸造。铸行量不大,存世较少,价格较一般钱币普通品为高,满文钱为小平大型。而且读法不同与一般钱文制式,安左右上下顺序读,颇为奇特。汉文钱为小平钱制式,发行量不大。天命通宝楷书xp光背80元,天命通宝篆书折十背满文1500元,满文天命通宝(大型)600元,天命通宝(天启版)6000元。

清乾隆时期铸造的“康熙20钱局记地诗”花钱 康熙通宝图片及价格

清乾隆时期铸造的“康熙20钱局记地诗”花 钱康熙通宝图片及价格 在清代280多年的历史中,自顺治十四年到康、雍、乾三朝,随着清政府中央政权的逐渐巩固,经济的逐步恢复与发展,钱币铸造量逐渐增多,钱背满文或满汉文两式已成定制。除中央政府的户部所属宝泉局和工部所属宝源局等两个中央铸钱局以外,还陆续在每个行省先后设立了一两个地方钱局。清代地方钱局的兴废,常随朝廷的旨意来设立和裁撤。 清代制钱样式逐步确立了以皇帝的年号加“通宝”字样为面文,以汉字或满汉文局名为背文,这种制式持续到了清朝末年。目前所能见到的康熙朝制钱以“康熙通宝”为文,经统计共有22个局名。其中记地方钱局的钱币有:宝同局、宝福局、宝临局、宝东局、宝江局、宝宣局、宝原局、宝苏局、宝蓟局、宝昌局、宝南局、宝河局、宝宁局、宝广局、宝浙局、宝台局、宝桂局、宝陕局、宝云局、宝漳局等20个局名。 如果将这20个钱局的名字连起来读,就是一首五言绝句: “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也可作如下读法:“同福宁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临广浙,台桂陕云漳。” 上述的20个记地方钱局名是指:

同(山西大同)、福(福建福州)、临(山东临清)、东(山东东昌)、江(江苏江宁)、宣(河北宣化)、原(山西太原)、苏(江苏苏州)、蓟(河北蓟州)、昌(江西南昌)、南(湖南长沙)、河(河南开封)、宁(江苏南京)、广(广东广州)、浙(浙江杭州)、台(福建台湾)、桂(广西桂林)、陕(陕西西安)、云(云南昆明)、漳(福建漳州)。 到乾隆朝时期就有人收藏和把玩这些满汉文记地方钱局名的20枚钱币,以集齐20枚为一套,称为“套子钱”。其中背“台”字钱少见,难以成套,后补铸了一批黄铜大字钱,被人称为“大台”。民间传说:谁能把铸有20个局名的钱币凑齐一套(套子钱)并佩戴在身上,即可以吉祥如意,除恶避邪。外出经商的人如果佩戴这组套子钱出门去做生意,可以“走夜路不招鬼”。由于这套钱是由分散在全国各地的20个地方钱局分别铸造的,所以很难凑齐,特别是“台”字钱甚为难觅。又因人们长期携带20枚的铜钱很不方便,于是民间匠人就把这20个字集中刻铸在一枚钱币上,产生了一种“康熙20钱局记地诗”花钱。这样既方便了人们的携带,又满足了人们祈求吉祥如意、除恶避邪的愿望。此风俗流传时间很久,直到清末甚至目前还有人在收集康熙20局名钱币,只是现在的目的已经不仅是为了除恶避邪,更多地是为了收藏和欣赏。 这种“康熙20钱局记地诗”花钱,有大小数种,目前存世不多。以大型汉字钱为多,大型满文钱罕见;圆孔圆钱较多,方孔

各朝代铜币图片

各朝代铜币图片 先秦钱币] (一) 先秦时期经济 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我国钱币有近 5000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春秋战国的刀、布币等,秦代的外圆内方钱,唐代的通宝,宋代的年号钱,清末的"宣统通宝",品种有数万至数十万种。齐燕赵等国的刀币、韩魏秦等国的布币等年代久远,比圆形钱稀少,价格贵。 1 贝币

各朝代古钱币名称

钱谱 先秦 ?周王畿: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 ?战国燕国:一化 ?战国赵国:阳曲布 ?春秋晋国:耸肩尖足空首布 ?战国中后期:半环 ?商中晚期:铅贝 ?战国时期周、晋、郑、卫等国:空首布 ?战国:方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布平首尖足布平首圆足布尖足布圆足布兹城布三孔布 刀币尖首刀 ?战国时期周惠公:东周 ?秦始皇:半两 ?汉 ?汉文帝刘恒:四铢

?王莽: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壮泉四十大布黄千小布一百 ?小泉直一差布五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一刀平五千?中泉三十六泉十布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幼泉二十次布九百 ?第布八百货布契刀幺布幺贝新莽壮布 ?三国 ?蜀国:直百五铢定平一百直一 ?三国时期:太平百钱 ?三国刘备父子:直百 ?东吴大帝孙权:大泉五千大泉二千大泉五百大泉当千 ?晋 ?前凉张氏王朝:凉造新泉 ?东晋元帝司马睿:五朱 ?南北朝 ?太货六铢 ?梁武帝萧衍:大吉五铢 ?梁太祖朱温:开平元宝开平通宝 ?北周武帝宇文邕: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北周三品五行白铜大布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五铢 ?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五铢 ?北齐宣帝高洋:常平五铢 ?唐 ?唐懿宗李凗:咸通玄宝 ?唐高祖李渊:开元通宝 ?唐肃宗李亨:乾元重宝得壹元宝顺天元宝 ?唐高宗李治:乾封泉宝 ?唐德宗李适:建中通宝 ?唐代宗李豫:大历元宝 ?唐代高昌国:高昌吉利 ?五代十国 ?南汉刘龚:乾亨通宝乾亨重宝白龙通宝飞龙进宝 ?后周世宗柴荣:周元通宝周元罗汉周通元宝 ?五代十国燕王刘守光:应天元宝 ?五代十国刘仁恭:应圣元宝 ?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永安一千永安一百

2014年最新清朝古钱币收藏价格表

古钱收藏价格 小平-----指的是直径在2.3---2.6厘米直径的钱币。 折二----是直径3厘米左右的钱币。 折十----直径3.8---4厘米。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光背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二” 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户” 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一” 4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户” 4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工” 1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工” 1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同” 7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浙”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阳” 7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左“延” 4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延” 2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延” 45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南” 5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宣”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宣” 15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宁”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昌” 6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东”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荆” 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荆” 2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同一厘” 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上下“一厘” 13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福一厘” 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户一厘” 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工一厘” 8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江一厘” 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原一厘”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宣一厘”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蓟一厘” 3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浙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昌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阳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十二种监局4元 顺治通宝楷书大样背上“福” 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5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雕母背“原” 20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 5000元

中国古钱币名称速查表按拼音分类

中国古钱币名称速查表(按拼音分类)B 布一百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半两战国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铸。 半两秦朝始皇帝(公元前221~前210年)铸。 半两秦朝二世皇帝(公元前209~前207年)铸。 半两西汉高帝(公元前204~前195年)铸(榆荚半两)。 半两西汉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始铸(八铢半两)。 半两西汉吕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始铸(五分钱)。 淳佑元宝南宋理宗淳佑年间(公元1241~1252年)铸。 淳佑通宝南宋理宗淳佑年间(公元1241~1252年)铸。 淳熙元宝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铸。 淳熙通宝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铸。 D 大中通宝元朝吴朱元璋宋龙凤年间(公元1356~1367年)铸。 大元至治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大元国宝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大元通宝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大布黄千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大吉铢南北朝梁敬帝太平二年(公元557年)铸。 大安元宝辽代道宗大安年间(公元1083~1091年)铸。 大安通宝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6~1085年)铸。 大安宝钱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6~1085年)铸。 大宋元宝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 大宋通宝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 大定通宝金朝世宗大定年间(公元1161~1189年)铸。 大明通宝南明鲁王监国元年(公元1646年)铸。 大泉五十西汉孺子居摄二年(公元7年)铸。 大泉五百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端平重宝南宋理宗端平年间(公元1234~1236年)铸。 端平通宝南宋理宗端平年间(公元1234~1236年)铸。 F 阜昌元宝金朝齐刘豫阜昌年间(公元1130~1137年)铸。 阜昌通宝金朝齐刘豫阜昌年间(公元1130~1137年)铸。 阜昌重宝金朝齐刘豫阜昌年间(公元1130~1137年)铸。 飞龙进宝五代十国南汉高祖大有十四年(公元841年)刘岩改名时铸福建省造中华民国民国初年(公元1912~年)铸。 福建通宝中华民国民国初年(公元1912~年)铸。

清代钱币满文释义

清代钱币满文释读 宝泉局:顺治元年开铸.至宣统二年底裁撒. 宝源局:顺治元年冬开铸.光绪三十一年停办. 延绥镇局:顺治二年开铸.顺治五年裁撒.因而“延”字币绝少. 荆州镇局:顺治三年开.顺治八年停办.背“荆”字币尤少. 襄阳镇局:顺治七年开.顺治八年停办.背“襄”. 密云镇局:顺治二年五月开.康熙十年停办. 宣府镇局:顺治元年十一月开.顺治八年停.十年复开.十开年又开铸背满汉文“宣”字钱.康熙元年铸满汉文“宣”字钱.旋停.六年复开.十年撤局. 临清镇局:顺治二年五月开铸.八年十月旋停.十七年复开.钱背铸满汉文“临”字.康熙元年复开.旋停.六年又开,十四年撤局. 巩昌府局:康熙六年开.不久停.雍正五年迁到兰州改名宝巩局.七年又停.咸丰五年

重设.至同治三年废止.因此.除乾隆.嘉庆外.历朝“巩”字钱均少.南昌康熙宝巩更少. 薊州镇局:顺治二年开.康熙十年撤.咸丰四年重开.十二月撤局.铸钱甚少. 漳州府局:建于康熙十九年.二十一年撤.故康熙“漳”字钱亦不多. 江宁府局:建于雍正九年.十二年停.背满文“宝安”. 肇庆府局: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停于康熙三十一年.背文“宝广”. 宝德局:建于咸丰四年.次年被撤销.背满文“宝德”. 河南省局:建于顺治四年.康熙元年停办.六年复开.九年再停.雍正开年重开.九年又停.咸丰四年再次重开.直至光绪末年撤销. 山东省局:建于顺治六年.康熙九年停.雍正九年改为“宝济”局乾隆三年停.咸丰四年再次复开.直至同治.光绪均有铸造. 江南省局:顺治五年建立.康熙九年裁撤.后至光绪年间铸有“宝宁”机制币. 湖广省局:顺治六年改名“宝武”局.光绪末年撤. 宝苏局:康熙六年开.每文重一钱四分.九年停.康熙二十三年复开.因户部变更钱制.每文减重至一钱.康熙四十一处每文改为一钱四分.雍正二十年.每文重一钱二分.至光绪言末年撤.光绪十五年曾铸机制币. 宝津局:光绪十三年建成.以土法铸造重一钱“光绪通宝”十四年用机器铸钱.二十二年起土法.机器同时铸钱.二十四年改铸七分重小钱.二十五年撤. 宝台局:开铸为康熙二十七年.停于同治. 成都府局:雍正十年开.光绪二十九年停.钱背文“宝川” . 长沙府局:康熙六年开铸.钱背“南”字.九年停.二十二年复开.三十九年停.雍正七年又开.乾隆五十九年停铸.嘉庆元年又开.光绪二十五年停. 贵州宝黔局:雍正八年十月开.乾隆五十九年停.嘉庆年间有铸造.道光、咸丰、同

各朝代古钱币名称

钱谱 先秦—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一化阳曲布耸肩尖足空首布半环铅贝空首布方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布平首尖足布平首圆足布尖足布圆足布兹城布刀币尖首刀东周半两 ?汉—四铢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壮泉四十大布黄千小布一百 ?小泉直一差布五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一刀平五千 ?中泉三十六泉十布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幼泉二十次布九百 ?第布八百货布契刀幺布幺贝新莽壮布 ?三国—直百五铢定平一百直一太平百钱直百 大泉五千大泉二千大泉五百大泉当千

?晋—凉造新泉五朱 ?南北朝—太货六铢大吉五铢开平元宝开平通宝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北周三品五行白铜大布永安五铢太和五铢常平五铢 ?唐—咸通玄宝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得壹元宝顺天元宝乾封泉宝建中通宝大历元宝高昌吉利 ?五代十国—乾亨通宝乾亨重宝白龙通 宝飞龙进宝周元通宝周元罗汉周通元宝应天元宝应圣元宝永安一千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十乾聖元宝大有元宝天成元宝天德通宝天福元宝汉元通宝天德重宝大夏真兴天汉元宝通正元宝光天元宝大唐通宝永隆通宝广政通宝大蜀通宝永通泉货保大元宝唐国通宝大齐通宝延喜通宝永平元宝天策府宝乾德元宝 ?宋—大朝金合大朝通宝泉府元神太平通宝至道元宝淳化元宝咸平元宝天禧通宝景德元宝祥符通宝祥符元宝治平通宝治平重宝治平元宝元符通宝元符重

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元祐通宝绍元通 宝绍圣重宝绍聖元宝绍聖通宝元丰重 宝熙宁元宝熙宁重宝熙宁通宝应历重 宝元丰通宝嘉祐通宝天圣元宝康定元 宝 ?皇祐元宝至和通宝至和重宝嘉祐元宝嘉佑元宝庆历重宝 ?景佑元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至和元宝天聖元宝 ?丰济元宝(仅存其目,并无实钱) 清康通宝靖康元宝靖康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大观通宝宣和元宝宣和通宝 ?崇宁元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建国通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 ?重和通宝聖宋元宝聖宋通宝应感通宝应运元宝乾道元宝乾道通宝乾道重宝纯熙元宝淳熙元宝 ?淳熙通宝隆兴元宝隆兴通宝隆興通 宝隆興元宝干道通宝孝建四铢宋元通宝招纳信宝嘉定万宝嘉定之宝嘉定元 宝嘉定全宝嘉定兴宝嘉定安宝嘉定封

南宋钱币及价格大全

南宋钱币大全 建炎通宝楷书小平点“建”400元高宗建炎元年铸,通宝分小平、折二,折三,钱文有篆,真二体。直 读;多为光背,可配对钱。小径2.4CM,重3.5克;折二径2.8CM,重5.5克以上,折三径3CM,重9.3克,元 宝有小平,钱文篆,隶二体,旋读光背,南宋钱以小平为稀。重宝钱文篆书,直读光背,径3.3CM,重9.5 克左右,较北宋大为减重,此钱铸行于江浙及两湖地区,传世以重宝少见。 建炎通宝楷书折二点“建”500元 建炎通宝楷书折三点“建”1200元 建炎通宝篆书折五光背1000元 建炎通宝楷书小平光背20元 建炎通宝篆书小平光背20元 建炎通宝楷书小平长字50元 建炎通宝篆书小平长字50元 建炎通宝楷书小平背“川”400元 建炎通宝楷书小平铁母10000元 建炎通宝篆书折二省宝10元 建炎通宝楷、篆书折二光背1.50元

建炎通宝楷、篆书折三光背2.50元 建炎通宝楷书折三宽缘15元 建炎元宝篆书小平光背40000元 建炎元宝隶书小平光背30000元 建炎重宝篆书折二铁质200元 绍兴元宝楷书小平官铸光背1800元高宗绍兴年间铸。有铜、铁两种。元宝钱文真、篆两体,旋读光背, 小平径2.4CM,折二径2.75CM背有星月纹,折三径3厘米以上。通宝只见折三径3CM,以瘦金体者为珍品, 绍兴年号长达32年之久,故传世多,然小平少。.. 绍兴元宝篆书小平官铸1800元 绍兴元宝楷、篆书折二星月2元 绍兴元宝楷、篆书折三光背3元 绍兴通宝楷书小平光背300元 绍兴通宝楷书小平铁母5000元 绍兴通宝楷书折二光背4元 绍兴通宝楷书折三光背6元 绍兴通宝楷书折五旋读45000元 绍兴通宝楷书折十旋读60000元 隆兴元宝篆书折二光背25元孝宗隆兴元年铸。元宝钱文有真,篆二体,旋读光背,小平为铁钱。径 2.4CM,折二径3CM。通宝已发现铁钱,折二径3CM,隆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中国古代钱币大全(图) 先秦钱币] (一) 先秦时期经济 在我国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经济以农业为主,土地归天子所有。夏朝时,农业知识就比原始社会有所提高,发明了节气和干支记日法,商朝时,农业生产已不是石头制品,而是金属工具,今河南境内曾出土有商代铜铲等物。西周时,已实行井田制度,天子每年都要让一万人到公田服役,每家出一人到公田耕作,不到公田耕作的,就要纳税,农业生产工具方面主要是铜制农器。从这时起,畜牧业已与农业分开,在夏朝遗址中发现有大量的猪、狗、牛、马等兽骨,可以想见当时的畜牧业在生产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夏朝和西周时畜牧业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传到后世的家畜,在当时就已经全有了。遗址中发现的家畜多达数百头。手工业已逐渐发达,大批的奴隶被送入手工作坊,分门别类,进行手工生产,当时比较重要的是青铜业制作。那时的商业也开始兴起,东面沿海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玉,已被当作贵重物品贩卖了。在西周时已准许人们到远方贩卖货物,并有一部分人靠经商谋生。当时商人的地位也已提高,可分享regime,经济文化交流已日渐繁荣起来。到了春秋时期农业进一步发展,齐国实行了“相地衰征”的土地制度,实行了“均地分民”与“民民分货”,的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这时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一切器物都变得精巧玲珑、体积轻便,形制新颖了。随着农业生产的提高,中下等贵族和自由农民竞相开垦荒地,私田不断增加,生产率高于奴隶主的公田。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的发展,使商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郑国的商人可到楚买丝,到周卖皮革等等。到了战国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商业也更加兴盛,官府商业和私人商业都得到了发展,《周易》上说“日中作市,召集天下人民,即天下的货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指的就是当时典型的集市商业。总之先秦时期的经济发展有了飞速的提高,较远古时代大为进步,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交易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货币也就出现了。 1 贝币

清代钱币价目表

清代钱币价目表

————————————————————————————————作者:————————————————————————————————日期:

清钱币名称书体币形特征参考价(元) 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 3800 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 2800 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苏局 20000 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云局 1000 祺祥通宝楷书小型背宝巩局 35000 祺祥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源局“当十” 3500 祺祥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 6800 祺祥重宝楷书折五背宝巩局“当十” 35000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多局监造普品 2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宝云局“八” 15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7000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部颁各局样钱 700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新十” 8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阿无苏局“当五” 5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 10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部颁各局样钱 1200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背宝伊局“当四”2000 同治通宝楷书折三背宝巩局“当五” 800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金”、“宇” 8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多局监造普品1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 250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右“福” 220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阿克苏局 5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4500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合背 150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陕局雕母 8000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母钱 1500 乾隆通宝楷书折十背宝巩局5000 乾隆通宝楷书特大型背宝泉局 3800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 10 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桂” 500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桂” 10000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直局 400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苏局宽缘 100 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5000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雕母 6000 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雕母 6000 嘉庆通宝楷书折十背宝川局 3500 道光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 10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壹分” 300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十八年” 20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阿克苏局精铸 500 道光通宝楷书折三背阿克苏局1000

清朝官职表一览

[历史小知识] 清朝官职表一览 文官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内阁大学士 从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尚书 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加衔总督 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总督内务府总管加衔巡抚河道 总督 从二品 侍郎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巡抚布政使 正三品 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府丞通政使司通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外务部左右丞 从三品 光禄寺卿太仆寺卿盐运使 正四品

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顺天府丞奉天府丞道员外务部左右参议 从四品 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侍读学士国子监祭酒都转 运运盐使司同知知府 正五品 左右春坊左右庶子通政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六科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郎中顺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钦天监监正太医院院使 同知直隶州知州 从五品 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司经局洗马鸿胪寺少卿监察御史员外郎知州运盐司运副盐课司提举 正六品 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国子监司业部院主事宗人府主事寺衙门主事起居注主事都察院都事都察院经历大理寺左右丞钦天监左右监副太医院院判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兵马司指挥钦天监春夏秋冬中五官正太常寺丞神乐署署正府通判 从六品

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五官正钦天监秋冬官正布政司经历布政司理问运盐司运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正七品 翰林院编修通政使司知事通政使司经历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太常寺满洲读祝官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京县县丞兵马司副指挥知县太常寺典簿按察司经历皇史宬尉太仆寺满主簿部院寺内务府司库京府儒学满汉教授京府儒学训导外府教授七 品笔帖式中书 从七品 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掌印中书内阁中书办事中书詹事府主簿光禄寺典簿京府经历钦天监五官灵台郎祠祭署奉祀布政司都事运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国子监博士国子监助 教唐古忒学助教古忒学中书 正八品 国子监学正国子监学录钦天监主簿太医院御医五经博士八品笔帖式四氏学学录太常寺协律郎布政司司库大使运盐使库大使道库大使按察司知事外府经历外县县丞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州学正县教谕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司左右至灵

清朝纪年历

清朝纪年历 1616--1626天命汗努尔哈赤十一年(略) 1627--1643年崇徳皇太极十七年(略) 1643--1661年顺治十七年(略) 1654--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略) 1722--1735年雍正十三年(略) 1735--1795年乾隆六十年(略) 1796--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略) 1820年道光元年庚辰 1821年道光二年辛已 1822年道光三年壬午 1823年道光四年癸未 1824年道光五年甲申 1825年道光六年乙酉 1826年道光七年丙戌

1827年道光八年丁亥1828年道光九年戊子1829年道光十年已丑1830年道光十一年庚寅1831年道光十二年辛卯1832年道光十三年壬辰1833年道光十四年癸已1834年道光十五年甲午1835年道光十六年乙未1836年道光十七年丙申1837年道光十八年丁酉1838年道光十九年戊戌1839年道光二十年己亥1840年道光二十一年庚子1841年道光二十二年辛丑

1842年道光二十三年壬寅1843年道光二十四年癸卯1844年道光二十五年甲辰1845年道光二十六年乙已1846年道光二十七年丙午1847年道光二十八年丁未1848年道光二十九年戊申1849年道光三十年已酉1850年咸丰元年庚戌1851年咸丰二年辛亥1852年咸丰三年壬子1853年咸丰四年癸丑1854年咸丰五年甲寅1855年咸丰六年乙卯1856年咸丰七年丙辰

1857年咸丰八年丁已1858年咸丰九年戊午1859年咸丰十年己未1860年咸丰十一年庚申1861年同治元年辛酉1862年同治二年壬戌1863年同治三年癸亥1864年同治四年甲子1765年同治五年乙丑1866年同治六年丙寅1867年同治七年丁卯1868年同治八年戊辰1869年同治九年已巳1870年同治十年庚午1871年同治十一年辛未

元代钱币及价格大全

元代钱币大全 大朝通宝楷书小平银质4000元 蒙古入主中原以前的铸钱币,时蒙古尚无国号,游牧民族而自号大朝,故铸钱文曰大朝,四字楷书,直读光背,径厘米,重克。制作粗劣疏,建国后很少出土。 大朝通宝楷书小平银质背“木” 4500元 大朝通宝楷书小平铜质 8000元 支钞半分隶书小平光背 35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十背“半分” 2800元 大朝金合楷书折十光背 3500元 中统元宝楷书小平光背22000元 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铸,钱文真,篆两体,直读,背无文,小平径,重3克左右,篆书者制作稍精,另有一种残缺小钱径,皆为元钱中之精品。 中统元宝篆书小平光背40000元 至元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700元 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铸,钱文分蒙文,汉文两大类版式,大小不一,蒙文以上下左右序读,汉文楷书直读,小平径厘米,重3克,折二径

厘米,重克,折三径厘米,重9克左右,蒙文钱类似汉文钱。蒙文钱铸量不多,以蒙文小钱,汉文大钱为罕见,其它钱也难得。 至元通宝楷书折二光背 1200元 至元通宝楷书折二大样光背2500元 至元通宝楷书折三光背 4200元 至元通宝蒙书小平光背 2200元 至元通宝蒙书折二光背 850元 至元通宝蒙书折三光背 1050元 元贞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3000元 成宗元贞年间铸。钱文分蒙文,汉文两类,大小不一钱文楷书,直读光背,制作精糙,小平径,重克。 大德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2000元 成宗大德年间铸,有蒙汉文两种版式,汉文楷书直读,光背无文,制作粗糙,文字不精,小平径厘米,重克;折二径厘米,重克,折三径3厘米,重克,小钱径厘米左右,大德钱存世出土均少,尤以蒙文折三钱为珍罕。. 大德通宝楷书折三光背4500元

古币五十珍图谱_最全、最新

古币五十珍图谱 中国钱币文化博大精深,品种浩繁,本人参考资料整理,抄袭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不吝赐教。 1 桥足半釿布:战国时期铸币。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字而得名。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釿”和“四布当釿”的长足釿布。 2 三孔布:圆足布之一种。因其首部和两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这种布币发现极少,所见面文有二十余种,背文纪值,分“两”和“十二朱”等。 3 博山刀:齐明刀之一种。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齐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

国攻占齐大片领土时铸。清代嘉庆年间山东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样特殊,习称“博山刀”,传世极少。背面铸有三字或四字,一般开头两字都是“莒冶”。1979年,山东莒县故城遗址曾出土有这种刀币的钱范。 4 晋阳匕:即圆首刀,战国时期铸币,又称直刀、赵刀。形体轻薄,钱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几种,多出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成白”又释作“成帛”,河北灵寿战国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这种刀币的钱范,可证其铸地。 5 齐六字刀:齐刀,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齐返邦长大化”、“齐大化”、“齐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阳之大化”等刀币的总称。除此之外,一般将“莒邦”等残刀亦归入齐刀范围。 6 东周、西周(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8 壮泉四十:新莽钱,始建国二年(10)铸。“六泉”指规则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指小布一百、么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其中规则直一在始建国元年(9)已铸,大泉五十则在西汉居摄二年(7) 已铸,始建国元年(9)又铸。

中国古钱币速查对照表

中国古钱币速查对照表 字序: 一三么大小中五元天太支文半四布平幼弘正民永光同次至西利壮孝宋序良两周定延招明治直金长阜保咸契宣建政昭洪皇致贞重飞唐差泰益高干崇常康得凉淳清祥第统绍货通景开隆顺嗣会祺万圣裕道雍靖嘉寿汉熙福端广庆穆兴龙应丰宝 一刀战国燕 一刀平五千西汉孺子居摄二年(公元7年)铸。 三铢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年)铸。 么泉一十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么布二百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大中通宝元朝吴朱元璋宋龙凤年间(公元1356~1367年)铸。 大元至治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大元国宝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大元通宝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 大布黄千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大吉铢南北朝梁敬帝太平二年(公元557年)铸。 大安元宝辽代道宗大安年间(公元1083~1091年)铸。 大安通宝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6~1085年)铸。 大安宝钱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6~1085年)铸。 大宋元宝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 大宋通宝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 大定通宝金朝世宗大定年间(公元1161~1189年)铸。 大明通宝南明鲁王监国元年(公元1646年)铸。 大泉五十西汉孺子居摄二年(公元7年)铸。 大泉五百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当千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二千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五千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唐通宝五代十国南唐玄宗中兴年间(公元958~961年)铸。 大夏真兴东晋夏真兴元年(公元419年)铸。 大康元宝辽代道宗大康年间(公元1074~1082年)铸。 大康通宝辽代道宗大康年间(公元1074~1082年)铸。 大朝通宝元朝蒙古未改国号大元以前(公元1206~1259年)铸。 大顺通宝明朝大西国张献忠(公元1644年)铸。 大义通宝元朝汉陈友谅大义年间(公元1360年)铸。 大蜀通宝五代十国后蜀后主明德年间(公元934~937年)铸。 大齐通宝五代十国南唐烈祖升元年间(公元937~942年)铸。 大德通宝元朝成宗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铸。

各朝代古钱币名称

钱谱先秦 ?周王畿: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 ?战国燕国:一化 ?战国赵国:阳曲布 ?春秋晋国:耸肩尖足空首布 ?战国中后期:半环 ?商中晚期:铅贝 ?战国时期周、晋、郑、卫等国:空首布 ?战国:方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方足布平首布平首尖足布平首圆足布尖足布圆足布兹城布三孔布 刀币尖首刀 ?战国时期周惠公:东周 ?秦始皇:半两 ?汉 ?汉文帝刘恒:四铢 ?王莽: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壮泉四十大布黄千小布一百

?小泉直一差布五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一刀平五千?中泉三十六泉十布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幼泉二十次布九百 ?第布八百货布契刀幺布幺贝新莽壮布 ?三国 ?蜀国:直百五铢定平一百直一 ?三国时期:太平百钱 ?三国刘备父子:直百 ?东吴大帝孙权:大泉五千大泉二千大泉五百大泉当千?晋 ?前凉张氏王朝:凉造新泉 ?东晋元帝司马睿:五朱 ?南北朝 ?太货六铢 ?梁武帝萧衍:大吉五铢 ?梁太祖朱温:开平元宝开平通宝 ?北周武帝宇文邕: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北周三品五行白铜大布?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五铢 ?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五铢

?北齐宣帝高洋:常平五铢 ?唐 ?唐懿宗李凗:咸通玄宝 ?唐高祖李渊:开元通宝 ?唐肃宗李亨:乾元重宝得壹元宝顺天元宝 ?唐高宗李治:乾封泉宝 ?唐德宗李适:建中通宝 ?唐代宗李豫:大历元宝 ?唐代高昌国:高昌吉利 ?五代十国 ?南汉刘龚:乾亨通宝乾亨重宝白龙通宝飞龙进宝 ?后周世宗柴荣:周元通宝周元罗汉周通元宝 ?五代十国燕王刘守光:应天元宝 ?五代十国刘仁恭:应圣元宝 ?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永安一千永安一百?永安五百永安一十乾圣元宝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刘龚:大有元宝 ?五代十国梁国朱温:天成元宝

中国古钱币年表(唐石父)

先秦 天然贝随葬习俗夏末-春秋晚期 天然贝“货贝”商-西周 铜贝.无文铜贝商晚期 铜贝.保德铜贝商晚期 铜贝.包金铜贝春秋中期 大型平肩弧足空首布“成”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王畿及邻近中型平肩弧足空首布“七”“卜”“下”等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王畿及邻近小型平肩弧足空首布“安臧”“东周”战国早期-战国晚期王畿及邻近大型斜肩弧足空首布 小型斜肩弧足空首布“武”“卢氏”“三川釿”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王畿及邻近大者尖足空首布.无文大空首布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晋国、卫国等大者尖足空首布.“***黄釿”尖足空首布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晋国、卫国等小尖足空首布.“幺金”尖足空首布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晋国、卫国等平首布.大尖足布.“甘丹”战国(中晚期)赵国 平首布.尖足布.“离石”战国赵国 平首布.尖足布“大阴”大小二型战国赵国 平首布.类方足布“榆即”战国赵国 平首布.尖足布“榆即”同铭大小二型 平首布.类圆足布“平匋”战国赵国 平首布.尖首布“平匋”同铭 平首布.桥足布(釿布)“安邑二釿”战国魏国 平首布.桥足布(釿布)“安邑一釿”战国魏国 平首布.桥足布(釿布)“安邑半釿”战国魏国 平首布.桥足布(釿布)“安邑二釿”战国魏国 平首布.桥足布(釿布)“梁重釿百当寽”战国魏国 平首布.桥足布(釿布)“梁重釿五十当寽”战国魏国 平首布.桥足布(釿布)“梁正尚百当寽”战国魏国 平首布.桥足布(釿布)“梁半尚二百当寽”战国魏国 平首布.方足布.“梁耳”方足布大小二型战国魏国 平首布.方足布.“戈耳”方足布战国魏国 平首布.方足布.“宅阳”方足布战国魏国 平首布.方足布.“皮氏”方足布战国韩国 平首布.方足布.“涅”方足布战国韩国 平首布.方足布.“肆(?)子”方足布战国韩国 平首布.方足布.“彘邑”方足布战国赵国 平首布.方足布.“同是”方足布战国赵国

各朝代钱币名称 及清朝造钱机构名称满汉文对照

秦汉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至东汉灭亡(公元220年)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古钱币形制统一和继续发展的阶段,圆形方孔钱取代了刀布,虽然中间经过了反复(王莽的币制改革),但最终“孔方兄”成为中国古钱的代名词,它为以后钱币的标准化和大量铸行奠定了基础。秦国其实在统一之前就铸行了外圆内方的半两钱,钱币界称为“战国半两”,但有些半两的年代不易断定,为便于分类,将秦国半两钱均归入这一类下。 【秦】半两 【西汉】半两三株白金三品五铢 【新莽】 契刀、金错刀→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 六泉→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 十布→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 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货泉、货布→货布货泉 布泉国宝金匮直万国宝珍匮五千 【东汉】东汉五铢龟兹五铢 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几个阶段(公元220-581年),这一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生产破坏,是中国货币经济的倒退时期,钱币铸量变小,质量变差,物物交换所占比重增大,直到南北朝时期才有所改善,这一时期也是货币理论、钱币美学的萌芽时期,《钱神论》也作于此时。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趋于稳定及佛教的发展,影响了钱币艺术,这时所铸钱币往往特点鲜明,如永通万国、五行大布、布泉(又称北周三品)等,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三国】 魏五铢蜀五铢直百五铢太平百钱世平百钱直百直一定平一百章武直百 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西晋】 【东晋十六国】 丰货汉兴太夏真兴凉造新泉 【南朝】 四铢孝建四铢大明四铢永光景和两铢太清丰乐太货六铢续铢五铢 【北朝】 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常平五铢北周五铢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 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是中国又一个统一、繁荣时期,隋五铢、初唐至盛唐的开元通宝,数量虽大但个个精美,部分开元钱的字口如刀削斧劈,令人叹为观止。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国力渐衰,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中国又陷入分裂、战乱,朝代更替频繁,这一时期钱币特点是铸量少、工艺粗、品种多、珍品多,其中也不乏精美的(如后周和南唐的钱币),其中南唐钱币最早出现了“对钱”(即两枚钱币仅书体不同,钱文、大小、铜质均相同),成为北宋时期对钱大量出现的先声。 【隋】隋五铢 【唐】 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咸通玄宝 得壹元宝顺天元宝会昌开元高昌吉利突骑施钱 【五代十国】 开平通宝开平元宝天成元宝天福元宝汉元通宝周元通宝

古钱币(铜钱)版别常用术语(图文并茂)汇总

古钱币版别术语解析 ————斜月单星转自{corcol 发表于《古泉园地宋-辽-金-西夏钱讨论欣赏区》} 古钱币的版别划分(尤其宋钱),主要是根据钱体文字差异或铸造特征区分的,故版别名称本身就是其特征的所在。宋版相对来说研究得已相当深入,从日本人编纂的以《古泉大全》《符合泉志》和《新订符合泉志》为代表的版别分类泉谱,到国人自己总结出版的以《北宋铜钱谱》为代表的版别分类谱,其版名的划分大多都沿袭了下来,有一些仍采用日本泉届的叫法,正所谓泉无国界。 一、正样 要了解宋版中其他术语的含义,首先要知道正样。什么是正样,其实也很难说清楚。不同的版的正样也常常各有各的特点。粗浅的理解,可以把它看成是四个文字的位置端正,穿孔大小适中,穿郭和外缘均适中。例如,我们把下面这个样子的叫正样: 二、进 所谓“进”,就是指某个文字比正样的文字位置更偏左,一般用于上、下的两个文字,左右的两个文字很少会用到。在日本的泉谱中也叫“右”。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进元”

三、退 所谓“退”,就是指某个文字比正样的文字位置更偏右,同样地,一般用于上、下的两个文字,左右的两个文字很少会用到。在日本的泉谱中也叫“左”,例如《符合泉志》里嘉祐的“左元”,就是《铜钱谱》中的“退元”。例如,可 以把下面的这 个叫“退元” 四、仰 所谓“仰”,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左侧抬高,或者说左高右低,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仰元”

五、俯 所谓“俯”,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右侧抬高,或者说左低右高,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俯元” 六、昂 所谓“昂”,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整体升高,或者说与其他文字的相对位置升高了,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昂通” 七、降 所谓“降”,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整体降低,或者说与其他文字的相对位置降低了,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降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