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桥街小学刘爱叶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16-18页内容。

二、教材分析:

《比例的认识》这节课是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如比的意义、化简比、求比值等)的基础上,学习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而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是后续学习“解比例”“比例尺”的知识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结合“图片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观察、计算、发现并理解“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并能通过这一规律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比较、自助探究等活动,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认识比例

师:说到比例,我们很容易想起前面学过的……(教师拖长声音)生:比(几乎异口同声地)

师:对,那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呢?(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找一找,这几张图片,哪些和A图片比较像?哪些不像?(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长和宽)

生1:B和A像。

生2:D和A像。

生3:C 、E和A不像。

生4:.......

师:说的很对!那为什么D和A像呢?

生:因为12:6=8:4

师:真聪明!对,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相等,也就是12:6=8:4,(板书12:6=8:4)所以就像。那为什么B和A像呢?生1:6:3=4:2 (学生很可能会仿照前面的长与长、宽与宽的比相

等,说出6:3=4:2)

生2:6:4=3:2

师:说的真好!除了利用长与长、宽与宽的比相等,还可用两张图片长与宽的比相等来判断!所以B和A也像。

师:(指着黑板上12:6=8:4)那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课件显示并介绍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并介绍分数形式)

师:那怎样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呢?

生1:看比是否相等。

生2:看比值是否相等。

师:说得很好(课件展示),那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做相应的练习题)

(三)合作交流,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同学们喝过蜂蜜水吗?那蜂蜜水有时候甜,有时候不甜,就是因为蜂蜜和水的配置不一样,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师:在这个表里,你能找见比例吗?

生:3:2=15:10

2:3=10:15

10:2=15:3

2:10=3:15

师:同学们的眼力可真好!那现在请每个小组讨论交流,任意写一个比例。(将班级的同学同桌为学习小组讨论,之后将结果写在纸上)

师:(几分钟后......)谁愿意展示一下他们的讨论结果呢?

师:大家合作的真不错!那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组写的比例,看看他们的内项和外项,你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谁愿意把他们的发现分享给大家?

生1:我发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生2:......

师:你们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那老师也出示两个比例(出示课件),大家来验证一下他们的说法。

师:恩,果然,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

师:同学们,到现在,你认为你对比例的知识掌握的如何? 生:好

师:好,那下面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

(四)课后练习(课件出示)

1.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6:3018:15和 20:58:4和

2:5.0161:41和 181619131:

和:

各小组交流,将结果写在纸上,小组展示(这个题可以运用三种方法来判断。看比是否相等,比值是否一样,假如可以,内项的积是否等于外项的积)

2.根据下面的两组乘法算式,分别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 9×0.4=1.2×3 3a=2b

(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比例的认识

像 12 : 6 = 8 : 4 这样,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认识比例尺(课本第48、49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比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首先说明为什么要确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明确它的意义,并给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结合两幅地图比例尺,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又通过一个机器的放大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最后说明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为1的比。例1教学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为后面比例尺的计算作铺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决简单的求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地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师: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同学们,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众多的名胜古迹,感受一下我们祖国的美丽! 师:今天老师把我们的祖国和首都北京搬进了课堂。(课件出示:数值比例尺为1:100000000的中国地图和线段比例尺为的北京地图)你们知道我们的大中国和北京是如何画在这么小的地图上吗? 生:把它缩小。 师:老师可以利用地图和手中的一把直尺很快地告诉大家任意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你想知道哪两地之间的距离呢?请出题考考老师。 生1:我想知道北京到上海之间的实际距离

生2:我想知道我们合肥到北京的实际距离 (师用地图量出地图中北京到上海、合肥到北京的图上距离,很快回答学生的问题) 师:同学们可能有这样的疑问,老师凭借这把直尺是如何知道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的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设计意图:数学应该来源于生活,我在创设情景时把中国和北京搬进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调动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二、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师:其实老师仅靠手中的直尺是量不出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的,还需要用地图上的比例尺来帮忙。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例尺。(板书:认识比例尺) 师:关于比例尺,你想了解什么呢? 生1:什么叫比例尺? 生2:怎样求比例尺? 生3:比例尺是尺吗? 生4:比例尺有几种形式? (设计意图:揭示本节课题,让处于对新知好奇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学习) 三、实验对比,得出概念 师:为了解决同学们提出的疑问,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师:我这有一条3米长的线段,你能把它画到自己的练习本上吗?你准备用图上几厘米来表示实际3米?请画在纸上。 展示学生的画图结果。 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自己是怎么画的。 生1:我用1厘米表示实际3米。 生2:我用3厘米表示实际3米。 师:图上画的1厘米,3厘米叫“图上距离”,3米叫“实际距离”。 (设计意图:把3米长的线段画在本子上,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初步感受到比例尺的意义,为后面理解与把握“比例尺”的意义奠定基础)

百分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77-P78 教学目标: 1、感受、理解百分数的存在和意义,能准确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百分数的价值; 2、通过独立搜集、探讨交流、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等学习过程,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概括归纳的能力;并利用本课教学提升学生爱国、爱校、爱他人、爱自己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填写一份作业。 教学过程: 一、初探百分数 1、导入:我们从接触数学开始,每天就和数打交道,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 朋友——百分数。先让老师带领大家到处走走,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它。 2、看老师搜集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关注文字信息。 有什么感受?(百分数就在我们身边) 3、把图片资料整理成一张文字资料,全班读信息。(先找一人大声读第一句) 这些就是百分数。(板书课题)读作:百分之几(板书) 4、能理解这些百分数的含义吗?小组讨论交流。 (1)一瓶饮料,上面标注着:果汁含量40% (细化:每100有…) (2)小明上网下载一份文件,下载进度是35% (细化:文件100M,已下载…)

(3)一条裤子的成分标出:棉80%,涤纶20% 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刚才同学们表现非常好,再来几个试试,要独立思考了。 (4)在新浪网“谁是新赛季英超冠军”投票中,曼联队获得的支持率是45.0% (5)某份市场调查显示,××牌液晶电视机因质量问题造成的回收率为7% 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5、根据我们刚才的理解,看看黑板,谁能概括一下,百分数都是一些表示什么的数呢?(2-3人) (板书)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对,百分数就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数,让我们打开书看一看书上 是怎样说的。 6、打开书P78,划出概念,齐读 说明:看屏幕,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的比,所以也叫百分比;百分数也用来 表示支持率、回收率等数据,所以也叫百分率。 7、百分数应该怎样书写才标准呢?(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也就是分母) 8、做P78做一做的第1题,看谁写得最规范。 二、再探百分数 1、大家课前作了搜查,百分数常应用于什么地方呢?(数据的统计分析) 小组内的同学相互介绍一下你搜集的情况。 2、老师检查了大家的预习作业,现在推介一些给大家,让大家评价。 3、再一次看到:百分数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就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数。 4、我们也发现了: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我们找到的百分数有的小于100%,有的等于100%,有的大于100%。

2015新北师大版《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比例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学会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能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一只蜗牛从上海爬到北京只用了2分钟?为什么?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用到把一些实际的物体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一定的倍数画在图纸上。这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知识——比例尺。 二、探究新知 1.淘气和笑笑分别根据右面的信息画 了图,他们画得合理吗?为什么?与 同伴交流。 2.什么叫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副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认识数值比例尺1∶10000 比例尺1∶10000所表示的意义是“图上1cm表示实际100m”。10000cm=100m 强调:(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在学校的东北方向400m 处,有一个社区活动中心。先算一算,再在笑笑的图中标出来。(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400m=40000cm 40000÷10000=4(cm ) 实际400m 就要在图上画4cm 。 4.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不仅可以写成数值比例尺,还可以用线段来表示一幅图的比例尺。你能说说图中线段比例尺表示什么意思? 图中线段比例尺意思是: 图上1cm 表示实际距离90km 。 90km =9000000cm 图上1cm 表示实际距离9000000cm 数字比例尺1:9000000 三、新知应用 1.学校一幢教学楼长42m ,宽9m 。在纸上画出教学 楼的示意图,并和同伴交流你是如何画的。 2.说说下面两幅图的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1)比例尺 1:9000000 意义:图上1cm 表示实际距离9000000cm ,也就是90km 。 (2) 意义:图上1cm 表示实际距离5000000cm ,也就是50km 。 3.北京到广州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920km ,在一幅地图上量得这两地间的距离是20cm 。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1920km =192000000cm 20:192000000=1:960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9600000。 四、小结:比例尺有数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副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数值比例尺 1∶10000 线段比例尺 【课后反思】 0 90km 比例尺 比例尺 0 50km 100km 0 90km 比例尺

比例的认识+教案

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比的有关知识情况下学习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 2. 理解“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的含义,并认识比例内项、外项等各部分的名称。 3. 理解实际生活中比例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过程: 1、猜数 (1)老师这里有一个比例“12∶□=□∶2”,不过它的两个內项看不清了,想一想,这两个内项可能是哪两个数?(如1和24,2和12,……) (2)追问:正确吗?为什么?(求比值判断) (3)还有不同答案吗? (4)你能举出项不是整数的例子吗? (5)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 2、猜想 仔细观察这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內项的位置可以交换……) 3、验证 (1)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有什么好办法?(举例验证) (2)你觉得应该怎样举例呢? 示范:①任意写一个简单的比;②求出比值;③根据比值写出另一个比的一项,求出另一项;④组成比例;⑤算出外项的积和內项的积。 (3)合作要求 1)前后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 2)每个同学写出一个比例,小组内交换验证。 3)通过举例验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4、归纳 (1)老师这里有一个比例3:5=4:6,为什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內项的积? (2)其实我们的发现与数学家不谋而合,他们也发现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5、完善 (1)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什么?(ad=bc或bc=ad) (2)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例0:3=0:4,可以吗?3:0=4:0呢? (3)比例中两个比的后项都不能为0。 6、如果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这怎么相乘?(交叉相乘) 【设计意图:不完整的比例激发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猜数的兴趣,教师举例示范,为学生小组合作举例验证比例的基本性质搭建支点,意在让学生经历“猜数——猜想——验证——归纳——完善”的知识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巩固练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示范:6:3和8:5 (1)1.2:和:5 (2):和:(3)和 〖学法指导:假设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分别算出两个外项和两个內项的积,再肯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先让学生尝试判断,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

《认识比例尺》教案

《认识比例尺》教案 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决简单的求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难点: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教学教具 教案、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唤起与生成。 1、让学生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2、让学生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学生很快画完﹚ 3、再画一条长10米的线段。﹙学生迟疑﹚ 师: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本子没有那么长,画不出来。师:那该怎么办呢? (二)探究与解决。 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如果想把10米长的线段画在本子上,你觉得应该怎样做?﹙生:把这条10米长的线段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本子上。﹚ 学生画完后,找生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根据其中一个进行介绍。﹙画在图上的10厘米叫图上距离,它表示实际的10米叫实际距离。﹚ 师:10米长的线段画在本子上,为什么同学们画得长短不同? 生:…… 师:缩小的倍数不一样,画出来的长短就不同。 让学生计算图上的长与实际的长的比。﹙1:100 1:200……﹚ 师:画图时,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我们就把它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比例尺﹚ 让生说出自己画图的标准即比例尺,并分别说出1:100 1:200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什么叫比例尺。 师: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分数形式的比例尺﹚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师: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用处。 ﹙1﹚出示:标有数值比例尺的中国地图。 让生说出比例尺1:100000000的意思。﹙当学生回答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师可引导学生说出也就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千米。﹚ ﹙2﹚出示:机器零件图。 说出图中的2:1表示什么意思。﹙图上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由于机器零件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 师:像1:100、1:100000000、2:1,这些比例尺有个特点,前项或后项都是1,为什么不是2或3或其他数呢? ﹙生……﹚ 为了计算方便,一般都把前项或后项写成是1的比。像这样用数字比的方式表示的比例尺我们把它叫做数值比例尺。 ﹙3﹚出示:标有线段比例尺的北京市地图。让生讨论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意思,并介绍线段比例尺。 过渡:那怎样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呢? 3、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学习例1: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尝试改写。 师板书例1。 师:谁能说说改写时要注意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82~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通过比较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学会讨论交流。 3、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教学准备:小黑板、两个杯子、课前让学生搜集含有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先设计一个让小组长记录本节课本组同学举手次数总和的环节,伏笔) 1、让我们先一起来和一位老朋友叙叙旧——分数。 2、他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我们认识,大家欢迎吗?——百分数。 3、你想这位新朋友说些什么呢? 引出并板书课题:百分数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感受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1、出示两杯糖水(糖水的质量分别是20克和25克)。 师:你知道那一杯最甜吗?为什么? 师:这样猜科学吗?那要知道什么才行? 2、接着出示糖的质量分别是7克和9克。 师:现在你认为哪一杯最甜? 3、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师:哪一杯最甜,只看糖水的质量或者糖的质量可以吗?要看什么呢?(糖的质量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4、比较。 师:我们来算一算,每一杯中。 (一号杯:7÷20= 二号杯:9÷25= ) 师: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通分成100分之35 、100分之36 进行比较) (一号杯:7÷20=20分之7=100分之35 二号杯:9÷25=25分之9 =100分之36)(二)探究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法 师: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另外一种形式(书写35%、36%),它的名字就叫。现在好比较了吗,因为分母都是?我们一来就发现了这位新朋友的第一个好处,易于比较。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比例尺》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 难点: 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明确比例尺用途。 师:同学们,我国国土面积有多大?(960万平方公里) 大家知道吗?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这么大的面积,我可以现在就展示出来,大家相信吗?(大屏)我是怎样做到的呢?(缩小)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根据需要把图形放大或缩小若干倍再画到图纸上。那么大家猜猜:这张图把中国领土缩小了多少倍?(100000000) 二、归纳概念。 师:1:100000000中的1表示什么?(图上距离)那么,100000000呢?(实际距离)这两个距离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呢?(比)我们赋予这个比一个新的名称------比例尺。(板书课题)那么,比例

尺怎么求呢??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比的形式。(板书) 理解1:100000000的意义。(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同桌互说。出示习题。 师:比例尺是一个大家族,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左面的这个比例尺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由于他们是数字组成的,我们称他们为数值比例尺。右面的这个比例尺所表示的意思是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50千米。也可以用它(大屏)表示。他们是由线段组成的,我们称为线段比例尺。在画线段比例尺的时候要注意线段的长度要是1厘米。在最后面的数字末尾加一个单位名称。 师: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到图纸上。 师问:你知道2:1是什么意思吗?(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前项大于后项。这个图形比实际的要大。(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就表示放大。) 师:请看大屏,仔细观察这2个比例尺,你发现了什么??(总有一个数字是1)(小结: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三、讲解例题。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2、结合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列式

2015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5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赵庄镇三座楼小学:张贤伦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4,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人教版比例尺教案案例(第一课时)

比例尺应用 教学内容:比例尺应用 教学设计意图: 《比例尺》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中的一节。它是学生学完“比”、“正反比例关系”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各种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学生有感性认识,同时也会有兴趣的。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在整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机会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了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交流,又能培养学生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

练习题的设计富有生活气息,洋溢着童趣,这种有效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更加理解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达到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目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方法:自学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地图。(挂图) (1)学生观察地图,找到图中标注的比例尺。 (2)教师说 明比例尺的作用。 (3)引出课题,并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及自学要求 Page 4 比例尺1:500000000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百分数的认识》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和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而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又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学好本节知识是本单元的关键。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感知和理解百分数意义的过程中,知道百分数的重要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在总结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的过程中,渗透事物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观点。 由于百分数应用的广泛性,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百分数的意义还是模糊不清的,有的学生认为百分数就是分母是100的分数。因此,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在课内进行交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生活实际引入,引导学生体验百分数的产生的过程,通过讨论、探索、概括形成百分数的概念。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等思维方法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点。 (二)、过程与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百分数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体验百分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体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含义。

比例尺教学设计与反思

《比例尺》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中的比例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的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知道比例尺的具体意思,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 学习任务: 任务一: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任务二:求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课前练习 (1)1km =()m =( )cm (2)50km =( )m =( )cm (3)300km =( )cm (4)100000000cm =( )m =( )km (5)2000000cm =( )km 交流:上面的单位换算,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 2、引入课题: 一只蜗牛从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两分钟,为什么?(在地图上爬)在绘制地图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就用到今天要学的新知识----比例尺。3、明确目标: 关于比例尺,你都想知道什么呢? 预设:意义、表示、计算、应用等。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任务呈现: 自学课本53页,尝试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什么是比例尺? 比例尺实质就是一个,前项是,后项是。 2、比例尺的形式有比例尺和比例尺两种。 1:100000000是比例尺,也可以写成,表示图上1cm的距离相当于实际 km 的距离,还可以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3、是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cm相当于实际距离 km.你能把它改成数值比例尺吗?(写过程) 4、一幅零件图纸的比例尺是2:1,它表示,这是一个(填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尺。 2、自主学习 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做好小组展示的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灵城南李小学李侠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16页内容,练一练1-3题。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3、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小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及教材的特点,我制定出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写出比例,知道比例有两种书写形式。 (4)练习有条理地说话。规范书写比例。感受数学的奥秘,培养数学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 教学难点: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能正确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会运用比例的意义检验两个是否能组成比例。 5、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回忆旧知,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16页上面的情境图。 师:五张不同的图片,哪两张图片像,哪两张图片不像? 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 师: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再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个体汇报。 预设 生1:比相等的像,不相等的不像。如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相等,12∶6=8∶4,所以D和A两张图片像。 生2:图片A长与宽的比是6∶4,图片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这两张图片也像。 2.引出问题,导入新课。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曹卫刚)

百分数的认识 执教者:德胜小学曹卫刚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9~4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玩点球射门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设计意图:教材中设计的罚点球情境。其实多数学生对足球的了解并不多,如果直接进入情境,学生并不明白。通过本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还让学生对罚点球有初步了解。)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观看视频,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紧张的比赛中最后要选派谁去罚点球创情境,让学生从各种条件中分析尝试解决选派谁罚点球这一问题)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分析得出选派谁要比较各自进球数是罚球

数的几分之几到百分之几来进行比较。) 3.自学课本第39页“认一认”。 像84%,28%,90%,117.5%…这样的数叫作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4.百分数的读法与写法。 三、反馈训练,巩固新知。 1.比一比——写十个百分号,看谁写得又多又快。 (设计意图:巩固百分数的读、写,并学会用百分数) 2.说一说——尝试解释生活中的百分数。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百分数来巩固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填一填——选择合理的百分数填空。 108% 50% 0.03% 100% (1)我国神州飞船从神州一号到神州十号全部发射成功,成功率是()。 (2)某车间经过技术的改良,现在每月的产量是原来的()。 (3)我国的土地面积正以每年()的速度被沙漠侵吞。 (4)笑笑今天计划看16页书,上午就看了8页,看了计划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百分数。) 四、课堂总结,反思回顾。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前后呼应,留有余味。 再次播放托蒂罚点球的视频,与课前视频相呼应。

认识比例尺教学设计

《认识比例尺》教学设计 裴家营九年一贯制学校张宝成 教学内容: 认识比例尺(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P5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 改成线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教学重难点: 1.比例尺的意义 2.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3.弄清线段比例尺的具体含义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 1.单位换算(出示习题) 2.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趁势导入。 二、揭示课题 认识比例尺(出示课件) 三、全面认识解比例 1、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根据刚才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比例尺: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课件演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你知道这些比例尺是代表的意思吗?(图上1cm代表实际的…cm) 指名说说. 3.介绍怎么求比例尺(课件出示例题) 4. 强调比例尺的特点:

请同学观察这些比例尺你能发现什么? (小组讨论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a.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b.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 思考:对“一般”怎么理解?点名回答(通常,大多数,还有特殊情况)也就是说还有其他的情况.( 出示课件.) 5、介绍扩大、缩小比例尺。 (1)说比例尺2:1的含义 (2)判断与前面比例尺的不同之处(扩大与缩小) (3)什么时候用到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尺? 6、比例尺的分类和互化。 (1)、课件出示一幅比例尺为1:100000000的中国地图。介绍:像这样的比例尺是一个比的形式,并且前项后项都是数值,我们把它叫做数值比例尺。也能把它写成分数的形式。 (2)、课件出示一幅北京市地图。介绍线段比例尺。 (3)、将线段比例尺化成数值比例尺。(先说说线段比例尺的含义,再独立完成。) 四、巩固练习 1、3道练习题 2、判断题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练习十第1、2小题. 板书设计: 认识比例尺 比例尺 =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数值比例尺 线段比例尺缩小比例尺扩大比例尺按形式分 或比例尺=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按用途分

(完整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临猗县示范小学教学设计模板 年级六学科数学主备教师竹甜审核教师李彬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数六年级下册内容《比例的认识》 教材分析 : “比例”知识学习前,学生已经理解了比的意义,知道有关平 面图形知识,理解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的意思,形象地感受“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这种变化能直观形象地显示比例的本质内涵。教 材是继续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比例意义的学习, 为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 本节课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组 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概括分析、抽象推理等,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也 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3、理解并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 会组比例。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 复习比的知识 教师出示课件,结合画面引入。 师:上学期学习比的认识时,我们讨论过图片像不像的问题。请同 学们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 不像呢? 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认识 师:比相等的像,不相等的不像。如 D和 A 两张图片,长与长、宽 与宽的比相等,图 A 长与图 B 比较像。二、自主探究,学习比例的 意义 1、探求共性,概括意义 生1:我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既然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请你想想用什么符号把这种关系表 示出来! 生2:用等号。(师把左右两个中间板书 = ) 师:同学们现在用了等号表示出这样一个式子,这是一个新的表达 式,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比例(有几个学生低声说) 师:这几位同学很聪明,数学上也起名为“比例”(师板书:比例)师:你现在想知道什么叫比例吗? 生:想(学生声音响亮,愿望强烈)

最新比例尺的认识讲课讲稿

比例尺教学设计 王寮镇明德小学 成亚菊

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知道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会求比例尺。 2、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数学、用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学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 1千米=()米1米=()厘米 1千米=()厘米4千米=()米 1000厘米=()米3000000厘米=()千米 2、化简下面的比。 6cm∶12m 3cm∶6km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做了这么多的题,现在来轻松一下,请看图片: 问:大家看图上有什么? 生:中国地图和国旗 师:地图和国旗都是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指名回答。 师:大家说得对,这些地图和国旗虽然大小不变,但是形状没有变,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同桌讨论) 指名回答。 师:把它们的长和宽是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的,那么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大家会不会?想不想试一下呢? 2、出示图片2 有一个长100米,宽80米的操场,请你帮忙设计,画出这个操场的平面图。 ①师:谁能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哪100米呢? 如果按真实的距离来画,咱们的练习本大小够不够? ②提出要求,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要求学生完成,教师巡视。 ③教师展示学生作业。

3、教师小结: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板书课题) 师:什么是比例尺? 生: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板书并讲解另一形式) 4、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比例尺? (指名回答) 5、出示比例尺中应注意的问题。 6、例题:(出示并要求学生完成)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要求学生对照错对。 三、课堂练习 0 5100 1、出示 师:像这种用线段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关系的,叫做线段比例尺,谁能说说这个比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感知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经历百分数探索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交流探讨。 3、明确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印有100个方格的纸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很高兴当你们一天的老师,现在由我与你们一起上一节课,这节课啊,可以说是我与你们的第一节课,,大家有没有信心上好?在上课前老师想先送大家一句话:“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听完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呢?在这句话当中出现了两个特殊的数字,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现在老师把老师收集到的百分数给你们看看。 课件显示,有百分数的图片。 师,指着图片上的数,师:像这样的数,我们叫做百分数。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百分数。板书:百分数的认识。你们想学到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呢?(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与分数的在意义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百分数怎么读、怎么写,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等等) 二、课堂研讨,探索新知: 师: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百分数的世界,去了解百分数。在学习这些知识之前,你们能先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吗?这个问题也很让老师头疼。问题是这样的,现在老师的学校要举行投篮比赛,每个班只允许派一位同学去参加比赛,现在我班有三位投篮高手,不知道应该选派谁去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这里老师有他们三个人投篮情况:(1)出示数据1: 姓名投中次数 1号13 2号17 3号31 你们看,谁投球的水平比较高?应选派谁去呢? 让学生自己观察、探讨、交流、回答。 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无法确定,因为他们各自投篮的总次数不知道。 师:喔,难怪你们说无法确定,你们看,老师我忘了告诉你们,他们各自投篮总次数。现在老师告诉你们,他们各自投篮的总次数: (2)出示数据2:

认识比例尺 教学设计

《认识比例尺》教学设计 南岔区二中:刘霖教学内容:课本第48-49页内容,及相应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 2、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出比例尺。 难点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明确比例尺用途。 师:同学们,我国国土面积有多大?(960万平方公里) 大家知道吗?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这么大的面积,我可以现在就展示出来,大家相信吗?(大屏)我是怎样做到的呢?(缩小)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根据需要把图形放大或缩小若干倍再画到图纸上。那么大家猜猜:这张图把中国领土缩小了多少倍?(100000000) 二、归纳概念。 师:1:100000000中的1表示什么?(图上距离) 那么,100000000呢?(实际距离) 这两个距离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呢?(比) 我们赋予这个比一个新的名称------比例尺。(板书课题) 那么,比例尺怎么求呢??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比的形式。(板书) 理解1:100000000的意义。(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 同桌互说。出示习题。 师:比例尺是一个大家族,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左面的这个比例尺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由于他们是数字组成的,我们称他们为数值比例尺。右面的这个比例尺所表示的意思是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50千米。也可以用它(大屏)表示。他们是由线段组成的,我们称为线段比例尺。在画线段比例尺的时候要注意线段的长度要是1厘米。在最后面的数字末尾加一个单位名称。 师: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尺寸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到图纸上。 师问:你知道2:1是什么意思吗?(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前项大于后项。 这个图形比实际的要大。(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就表示放大。) 师:请看大屏,仔细观察这2个比例尺,你发现了什么??(总有一个数字是1)(小结: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三、讲解例题。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2、结合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列式 3、强调:比例尺在计算的时候要统一单位。比例尺没有单位名称。 四、习题练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材料的收集与整理,经历比较、分析、交流、表达的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数学理解和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含义,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三、教学难点:了解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具和学具准备:课件,学生收集的百分数。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数——百分数。在生产、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百分数,百分数好找吗对于百分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说说你的想法。 (二)新课探究 1:出示问题,小组交流: 师:你们喜欢运动吗?瞧,这里正在进行一场足球比赛,猛虎队获得了一次罚点球的机会,三名队员争着要求点这一个球,这是他们三个以往点球的进球情况。(课件出示统计表) 淘气:我曾经罚点球20次,罚中18次。 奇思:我曾经罚点球10次,罚中7次。 不马虎:我曾经罚点球25次,罚中21次。 如果你是教练,应该派谁去罚点球呢?说说你的理由。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生汇报 3、师小结:因为三个人罚点球的总数和罚中次数各不相同,那么要准确地知道派谁去,就必须先算出队员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总数的几分之几来比较。 淘气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总次数的18/20; 奇思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总次数的8/10; 不马虎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总次数的21/25。 该怎样比较这个分数的大小呢? 4、“生成”百分数 根据这些分数,你们能不能立即很快的准确的怕派出哪一位球员罚点球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