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海外上市地点的选择

我国企业海外上市地点的选择
我国企业海外上市地点的选择

目录

一、研究背景 (1)

(一)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现状 (1)

(二)我国企业海外上市地点选择的特点 (2)

1、企业海外上市的地域范围扩大 (2)

2、地点选择有很强的行业性分布的特点 (3)

二、影响我国企业海外上市地点选择的因素 (3)

(一)我国企业海外上市选择上市国家应考虑的因素 (3)

1、会计准则的影响 (3)

2、法律影响 (3)

3、文化因素 (4)

4、开展海外业务的需要 (4)

(二)选择证券交易所应考虑的因素 (4)

1、选择主板还是二板市场 (4)

2、流动性 (4)

3、股票市场规模 (5)

4、上市地点分析师队伍的情况 (5)

5、市盈率 (5)

6、再融资 (5)

7、财务成本 (6)

8、等待时间 (6)

三、海外上市地点的比较 (6)

(一)各地的证券交易市场简述 (6)

1、香港证券交易市场 (6)

2、新加坡证券交易市场 (7)

3、美国证券交易市场 (7)

4、多伦多证券交易市场 (8)

5、英国伦敦证券交易市场 (9)

6、东京证券交易市场 (9)

(二)各地交易所比较 (10)

1、各地交易所的市场规模比较 (11)

2、上市要求、费用及时间的比较 (12)

3、市场流动性的比较 (13)

四、我国企业海外上市地点选择策略 (14)

(一)香港创业板很适合国内经营状况较好的中小企业上市 (14)

(二)立志于产业整合的公司宜在新加坡上市 (15)

(三)高新科技行业更适合选择纳斯达克 (15)

(四)初期阶段的中小型公司宜选择多伦多交易所 (16)

(五)房地产、零售、建筑等行业的企业适合到东京证交所 (16)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企业海外上市地点选择的探讨

一、研究背景

(一)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现状

境外上市也称海外上市,是指国内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并在境外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在金融自由化和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公司加快了走向境外证券市场的步伐。中国企业自93年“青岛啤酒”在香港上市之后,已经历92-94年的制造业海外上市,95年基础产业类上市,96-97“红筹股”上市,99年至今高科技概念股上市四个重要阶段。从香港联交所的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11年年底,内地在港上市公司共有621家,占港股上市公司总市值55.1%,成交金额占比达到67.5%。

表1 2006年至2011年国内企业境内外上市统计表

年份境内上市企业

数量境外上市企业

数量

境内上市融资总

额(百万美元)

境外上市融资总

额(百万美元)

2006 65 49 35803.03 14364.88

2007 124 118 65089.34 39744.79

2008 76 37 14907.37 6922.35

2009 99 77 27139.38 27150.65

2010 347 129 72059.27 33284.75

2011 281 75 43719.33 17812.95

表1是根据清科数据对近年来内地企业境外上市做出地统计结果。从表1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大陆企业海外上市大起大落,2007年境外上市达到了高峰状态;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境外上市带来极大的冲击,当年的海外上市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平均筹资额都到了最低点;但到了2009年海外上市情况有所好转;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步伐明显加快,尽管上半年欧洲

债务危机对全球资本市场有所影响,但随着欧洲各国采取的相应措施,以及美国市场发出的经济利好数据,海外各资本市场依然走强,各国新股发行有序进行;2011年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遭遇沉重打击,由于西方经济普遍疲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数量和融资额均出现明显下滑。

(二)我国企业海外上市地点选择的特点

1、企业海外上市的地域范围逐渐扩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持续发展,世界各主要交易所都把目标瞄向中国。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证券交易所之间竞争相当激烈,纷纷采取各种举措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同时国外投资者看好我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大环境,愿意投资快速发展的“中国概念”公司。因此国外交易所纷纷在中国境内设置办事处并不断进行推广宣传活动,采取具体措施吸引优质中国企业上市。例如,纳斯达克推出纳斯达克中国指数,用以追踪上市中国企业的表现;新加坡交易所推出中国红筹指数;法兰克福证交所宣称企业在法兰克福上市成本低且回报高,其网站的主页上还专门为中资企业设立了中文信息;2007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开业,当年在纽交所IPO的中国内地企业达到18家,此外还有两家从其它交易所转板到纽交所;2006年6月,多伦多交易所与北京交易所共同举办了“中国企业赴加上市路演推介会”,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可见,海外交易所目前正在大力吸引中国大陆企业赴海外上市,我国企业对上市地点也将有更多的选择。

2、地点选择有很强的行业性分布的特点

从香港、新加坡、美国的情况看,在香港上市筹资的企业,目前是制造业和IT行业最多,其次是农业、药业、食品、保健品与电子行业;在美

国上市筹资的企业,通讯、IT 企业最多,其次是电子类;在新加坡上市筹资的企业,则是食品、农业、制造业、IT 企业最多。互联网行业的龙头企业,如新浪、搜狐、网易;电信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石化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金融行业的中国四大国有银行,都已经在香港主板等市场上市。

海外上市地点的选择将对上市企业未来发展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在当前国际债务危机四起,国家级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研究中国企业如何选择海外上市地点颇具现实意义。那么企业应该如何选择上市地点呢?

二、影响我国企业海外上市地点选择的因素

海外上市地点的选择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上市国家的选择,究竟是选择美英还是选择香港、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都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二是交易所的选择,到底该选择哪家交易所才能使企业成功融资。

(一)我国企业海外上市选择上市国家应考虑的因素

1、会计准则的影响

显然,如果上市地的会计准则质量较高则意味着会计信息透明、可信度高,投资者将可大大降低监督成本,可以提升股价水平。但是,从会计准则要求低的国家到要求高的国家将面临较多的转换成本。

2、法律影响

世界上的法律体系可简单分为两大类,第一是大陆法体系,第二类是海洋法体系,大陆法体系注重成文法,海洋法体系注重习惯法,学者们研究认为,英美国家在投资者保护方面比大陆法国家做得要好,这也就导致英美国家的股票市场更发达。

3、文化因素

在确定海外上市地点时,大多数公司更愿意选择到与本国文化背景类似的国家去上市,这样可以减少沟通成本。通常将文化类似的国家划分为如下几类:德国、奥地利、荷兰、瑞士作为一组;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作为一组;英国、美国作为一组。这些组内,语言、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都比较靠近,易于交流。

4、开展海外业务的需要

在经济发达声誉卓著的交易所成功上市,本身就是证明公司资质的好广告。企业要明白境外上市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上市不仅要从资本市场上融得资金,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融资改进经营管理,使企业在技术、管理、销售、服务等方面与国际接轨,这样才能在上市后继续保持良好的声誉和发展态势。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帮助企业选择正规的投行和中介,避免我国企业受不良中介的影响误入歧途。

(二)选择证券交易所应考虑的因素

1、选择主板还是二板市场

通常主板市场上市条件比较苛刻,对公司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经营年限等都有很多限制,所以一般中小企业望尘莫及。但是,大公司都是从小公司成长起来的,例如在美国NASDAQ上市的微软、英特尔等经营非常成功。由于NASDAQ的成功,20世纪90年代日本、德国、英国、新加坡、香港都创办了上市要求比较低的二板市场。

2、流动性

所谓流动性,就是能否快速变现股票以及以尽可能小的成本来变现。

通常可用换手率和买卖价差来衡量。换手率越高,买卖价差越低则表明流动性越好。通常,在流动性较差的交易所内上市的公司更愿意到流动性好的交易所交叉上市,这样可以降低资本成本。

3、股票市场规模

股票市场规模可以通过在该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数和流通市值来进行考察。显然股票市场规模越大,吸引大盘股的能力就越强。

4、上市地点分析师队伍的情况

企业到境外上市必须关注当地分析师队伍的素质。这可以通过证券行业分析师的人数、学历、薪酬、发表的研究报告的数量来进行考察。考察是否存在一批经验老到、分析准确的行业分析师,以便能够比较准确地给公司的发行价定位。

5、市盈率

企业在哪个地点上市能争取到较高的发行价格,筹集资金是公司发行股票最根本的目的之一,发行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该目的的实现与否,在实践中以市盈率为基础的股票估值模型应用最为广泛,全球各证券市场的市盈率差别较大。例如,我国股市的市盈率平均在40-50倍之间,日本的市盈率高达60~70倍;而美国、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市盈率都比较低,一般不超过20倍,很显然,如果市盈率高,在同等条件下可筹集更多资金。

6、再融资

再融资是否便捷也是要考虑的因素,上市地点能否为本企业上市后提供一个活跃的二级市场,公司发行股票乃至上市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利用资本市场筹资,但发行股票不应只是一次性的圈钱运动,必须为其后市流

通以及增资扩股等做好充分的准备,股票的二级市场是否活跃和上市公司的后续发展休憩相关,活跃的二级市场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声誉以及上市股票的流动性以便发行人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再筹资。

7、财务成本

财务成本主要包括上市前的筹资成本和上市后的维护成本。筹资成本包括聘请投资银行、律师、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而支付的费用,维护成本则包括支付的交易所年费、编制会计报表、聘请注册会计师审计等费用。

8、等待时间

从申请到正式上市往往需要较长时间,中国A股市场被广为诟病的短板就是上市等待时间过长,从上市辅导到正式上市都必须看监管当局脸色,甚至长达数年时间,例如南京银行上市前后花费了4年时间。通常主板比较慎重,时间较长,二板市场所花时间较少。

三、海外上市地点的比较

企业在做选择时要考虑交易所制定的交易规则、上市标准、信息披露要求以及上市成本等因素。香港、新加坡、美国、英国、日本是中国企业考虑最多的海外上市地,下面就选择几个常考虑的地点进行比较分析。

(一)各地的证券交易市场简述

1、香港证券交易市场

香港证券市场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香港在经历了19世纪40年代的地产买卖交易狂潮后,其经济在60年代进入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在1866年,香港开始股票交易,香港证券市场形成。1891年2月“香港股票经纪人协会”成立,这是香港第一个正式的证券交易所。1947年,“香港股票经纪人协

会”与“香港证券经纪人协会”合并,成立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和创业板为香港交易所现货市场的两个交易平台。主板一般为规模较大、成立时间较长、也具备一定盈利记录的公司提供集资市场。香港创业板市场(GEM)的魅力在于其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创业融资的场所。

2、新加坡证券交易市场

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73年6月4日。1999年12月1日与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合并成立了新加坡交易所(SGX)。2000年6月1日,美国证券所与新加坡证券所签下备忘录,让新加坡证券所顺理成章交易美国证券投资基金。2000年7月1日,为了使市场更加活跃,交易所开放门户,接受证券商营业执照申请,吸引世界各大证券商及金融机构到新加坡开办证券行。新加坡交易所(SGX)的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约占80%。其主要管理机构是新加坡财政部和金融管理局,新交所目前有两个主要的交易板,即第一股市和自动报价股市(SESDAQ)。

3、美国证券交易市场

(1)美国NYSE与AMEX交易市场

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有价证券交易市场。1867年,美国电报公司将第一部股票行情自动收报机与纽约交易所联接,1869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实现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电缆连接,使交易所行情迅速传到欧洲大陆,大大提高了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投资者对美国证券市场的兴趣。到20世纪20年代,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始取代伦敦证券交易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证券市场。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美国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证券交易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组织

最健全,设备最完善,管理最严密,对世界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证券交易所。除了纽约证券交易所之外,美国证券交易所过去曾是全美国第二大证券交易所,现为美国第三大股票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大致上的营业模式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一样。但是不同的是,在那里上市的公司偏重在中小企业。1998年3月,美国证券交易所与NASDAQ交易所合并成为NADSAQ—AMEX 集团公司,但各自拥有独立的交易场所。

(2)纳斯达克证券市场(NASDAQ)

NASDAQ由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创立并负责管理,是1971年在华盛顿建立的全球第一个电子交易市场。纳斯达克实际上并非平常意义上的二板市场,由于吸纳了众多著名的高科技企业,纳斯达克给人的印象是高科技创业板。建立纳斯达克的初衷在于规范美国大规模的场外交易,所以纳斯达克一直被作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辅助和补充,先进而庞大的电子信息技术已经使纳斯达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无形交易市场。纳斯达克共有两个板块:全国市场和小型资本市场。纳斯达克在成立之初的目标定位在中小企业,但随着场内企业规模的越来越大,纳斯达克将自己分成了一块“主板市场”和一块“中小企业市场”,纳斯达克拥有自己的做市商制度。

4、多伦多证券交易市场

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878年,由主板(TSX)和创业版(TSXV)组成,两者合称多伦多证券交易所集团(TSX Group )。经过120多年的发展,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成交量最大的五家证券交易所之一,是全球第三大融资地,在北美仅次于纽约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二。到目前为止,在多交所上市的公司包括了全球不同国家

的各个行业,包括矿业、石油、天然气、林木、制造业、生物科技、交通运输、通讯、金融服务业等,其中来自世界各地的矿业公司达1106 家,占世界上市矿业公司总数的50% 以上,大大超过了世界上的其他交易所,体现了加拿大作为世界资源大国的优势地位。

5、英国伦敦证券交易市场

作为世界第三大证券交易中心,伦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证券交易所。它的前身为17世纪末伦敦交易街的露天市场,是当时买卖政府债券的“皇家交易所”,1773年由露天市场迁入司威丁街的室内,并正式改名为“伦敦证券交易所”。1802年,交易所获得英国政府正式批准。此后,在英国其他地方也出现了证券交易所,高峰时期达30余家,1967年,英国各地交易所组成了7个区域性的证券交易所,1973年,伦敦证券交易所与设在英国格拉斯哥、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和都柏林等地的交易所合并成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证券交易所,各地证券交易所于80年代后期停止运作,1995年12月,该交易所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一部分归属爱尔兰共和国,另一部分归属英国,即现在的伦敦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于1986年10月进行了重大改革,包括:改革固定佣金制;允许大公司直接进入交易所进行交易;放宽对会员的资格审查;允许批发商与经纪人兼营;证券交易全部实现电脑化;与纽约、东京交易所连机,实现24小时全球交易。这些改革措施使英国证券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巩固了其在国际证券市场中的地位。

6、东京证券交易市场

1878年5月15日创立同年6月1日开始交易,创立时名称为东京

股票交易所。二战时曾暂停交易,1949年5月16日重开,并更名为东京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楼层于1999年4月30日关闭,全部改为电子交易,而新的TSE Arrows于2000年5月9日启用。随着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东京证券交易所也发展繁荣起来。目前有上市公司1777家,其中外国公司 110家,市场资本总额将近45000亿美元,东京证券交易所和大阪证券交易所2011年11月22日表示,计划在2013年1月份实现合并。据世界证券交易所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如果这两家交易所成功合并,上市企业的股票市值合计将达到3.6万亿美元左右,因而将超过伦敦证券交易所,成为全球第三大交易所运营商,排名仅次于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和纳斯达克市场。

(二)各地交易所比较

海外上市企业最初以国企红筹股和高科技概念股为主,近年来则出现了大型国有企业与民营中小企业齐头并进的局面,上市地点也从最初的香港扩大到美国、新加坡、伦敦、韩国,加拿大,日本等地。下面将从市场规模、市场流动性、市场定位以及上市条件等方面对各地的证券市场进行比较分析。

1、各地交易所的市场规模比较

表2 各证券交易所的市值及市值占GDP比重比较(2009年)

市值/GDP 排名交易所市值(百万美元)所在国当年

GDP(百万美元)

1 纽约证券交易所11837793.3 14119100.00 0.838

2 东京证券交易所3306082.0 5093721.47 0.649

3 NASDAQ 3239492.

4 141191100.00 0.229

4 泛欧证券交易所2869393.1 ————

5 伦敦证券交易所2796444.3 2248829.32 1.244

6 上海证券交易所2704778.5 4912157.61 0.551

7 香港联合交易所2304142.8 210089.759 10.972

表3 各证券交易所的成交金额比较(2009年)

交易所成交额(亿

美元)成交额(亿

美元)

比重上市公司总

上市的外国

公司的数目

伦敦33911.03 10482.83 30.91% 2792 613

纽约177845.86 19263.98 10.83% 2327 495

NASDAQ 289513.49 25995.77 8.98% 2852 283

韩国15590.40 72.04 0.46% 1788 10

泛欧19815.19 75.25 0.38% 1160 170

香港15016.38 26.83 0.18% 1319 11

东京39909.09 10.80 0.03% 2335 15

上海50616.43 ——0.00% 870 0

新加坡2454.25 ————773 314

数据来源:World Federation of Exchanges、中国统计局网、中经网、wind

证券市场的规模是衡量证券市场实力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准。市场规模可以反映投资者可投资品种的丰富程度和筹资者发行证券筹集资金的难易程度,市场规模越大,投资者的投资选择面越宽,筹资者也越容易筹集到大规模的资本。从表2可以看出,纽约证券交易所是市值最大的交易所,其2009 年的市值达到其他证券交易所市值的3-5倍;NASDAQ在成交金额、上市公司总数方面均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且其市值也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外国企业数目最多,2009年其成交金额中有30.91%来自外国公司,这一比率远远高于其他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的市值与GDP的比值最大,说明香港经济资本化、证券化的程度很高;东京证券交易所的市值虽然仅次于纽约交易所,但是外国公司的上市数量只有15家,这表明该交易所对外国公司的上市审核比较严格;值得关注的是,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外国公司上市的数目占其所有上市公司数目40.6%,充分展示了新加坡作为新兴区域金融中心在吸引优秀企业上市方面的相对优势。

2、上市要求、费用及时间的比较

表4 各地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条件对比

香港纽约NASDAQ 新加坡东京多伦多

目的为较大型,基

础较佳及具

有盈利记录

的公司服务

为发展成熟、效

益好的大型企业

筹集资金

为高新技术

企业筹集资

为较大型,基础

较佳及具有盈利

记录的公司筹集

资金

面向新技术

为主的高成

长性公司

主要为成熟

的大企业服

业务记录三年的业务

记录须有基

本相同的管

理层管理

标准1.无要求

标准2.至少两年

标准3.无要求

一年营业记

录或市值

5000万美元

三年营业记录至少三年的

营业记录

无严格要

求,视情况

而定

市值上市时需达1

亿港元

市值达到7500万

美元

5000万美元8000万新币20亿日元分三类讨论

盈利要求需具备三年

的业务记录,

过往三年合

计5000万港

元盈利(最近

一年须达到

2000万港元,

之前两年合

计须达到

3000万港元)

上市前两年, 每

年税前收益为

200万美金, 最

近一年税前收益

为250万美金;上

市前三年必须全

部盈利, 税前收

益总计为650万

美金,最近一年

最低税前收益为

450万美金。

最近一年或

最近三年中

两年的税前

净收益为75

万美元

标准1:过去三年

的利润累计750

万新币,每年至

少100万新币标

准2:过去一年或

两年的税前利润

累计1000万新币

标准3:三年中任

何一年税前利润

不少于2000万心

愿且有形资产不

少于5000万新币

过去两年内

:第一年至

少为1亿日

元;第二年

至少为四亿

日元

过去三年合

计至少为6

亿日元

过去三个会

计年度平均

税前利润达

到200万美

最低公众持股量市值40亿以

下:25%的公

众持有量或

股票总值

3000万元;市

值40亿以上:

20%的公众持

有量

公司最少要有

2000名股东(每

名股东拥有100

股以上)或2000

名股东(最近7

个月月平均交易

量为100万股)

全国资本市

场至少400名

股东持有公

司股份,在小

型资本市场

至少300名股

东。

至少占发行股本

的15%,同时持有

证券的公众人士

的数目不得少于

500人

初次发行股

票的外国公

司股东至少

为2000人

公众持有量

最低100万

股,公众持

有者至少

3000人

上市费用一般的上市

成为筹资总

额的10%

不低于总额的

12%

一般在筹资

总额13%~

18%

约为筹资金额

8%,

一般在筹资

总额的

11%-16%

一般在筹资

总额的

7%-9%

6-12个月6-12个月6-9个月4-6个月6~10个月6个月

事实上,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会计准则等方面存在差异,部分

发行规则条款不具有可比性,一些财务指标也不能够换算成统一指标来相比,但总的来说,美国纽约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主板发行上市的条件最高,相匹配的公司为较大型、成熟行业中盈利能力强且经营稳健的企业;香港创业板、新加坡主板、境内A股发行上市条件较为适中,相匹配的公司为中等规模的企业;NASDAQ资本市场对盈利能力要求较低,其更关注企业未来是否具有广阔的前景,相匹配的公司为具有高成长性的高科技公司;新加坡创业板发行上市条件最低,相匹配的公司一般为小规模企业;东京证交所对上市要求较高,相匹配的公司为成熟的大企业。

在上市费用方面,企业在新加坡的首次上市和持续交易费用最低,在纽约交易所所需的费用最高,其次是东京、香港和多伦多。从表4可以看出在新加坡上市的时间最短,其次是多伦多,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在同一交易所申请上市的企业的数量增加,那么排队等待的时间成本也会加大企业上市费用。

3、市场流动性的比较

表5 各交易所流动性比较(2009)

交易所成交金额(亿

美元)市值(亿美

元)

成交金额/

市值

换手率成交量(百万

股)

NASDAQ 289513.5 32394.9 8.9 716.4% 3996.43

纽约177845.9 118377.9 1.5 120.0% 2744.35

香港15016.4 23051.4 0.7 66.9% 151.63

新加坡4812.5 4812.5 0.5 46.1% ——

东京37483.0 32887.6 1.1 119.2% 149.3

多伦多13836.1 16116.3 0.9 400.8% 118.5 市场的流动性反映了当投资者在某一证券市场中,想要以一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金融资产时,其交易需求是否能在低成本的情况下迅速得到满足,同时又不会对价格变化产生较大的影响。关于流动性的测量,学术界尚未形成一致的度量方法。为简便起见,本文仅列举了各证券市场的换

手率、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并以成交金额与市值的比率为指标粗略地比较各证券市场的流动性。2009年各证券交易所的流动性比较如表3所示,无论是从换手率、成交量还是成交金额与市值的比值都可看出NASDAQ是市场流动性最高的交易所。

四、我国企业海外上市地点选择策略

全球各个国家的不同交易所在发展中采取了差异化、专业化的策略,这意味着不同的交易所中集聚的投资者不同,深层反映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行业选择等的不同。自2005年起,我国海外上市企业的行业分布更加多元化,逐步从纺织、食品、航运等传统行业扩展到消费服务、医疗卫生、金融、新能源、传媒、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领域。中小企业海外上市则呈现出传统行业类企业与服务类企业、高科技类企业并行的情况。进行海外上市,要根据企业所属行业、企业筹资的风险程度等选择上市地点。

(一)香港创业板很适合国内经营状况较好的中小企业上市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具有完善约束市场体系和自由的投资环境,是亚洲地区流动性最高的资本市场也是内地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跳板。且因为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使得香港一直成为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地。香港市场分为主板和创业版,从上市要求和费用上来看香港主板并不适合中小企业上市,中小企业板最吸引中小企业的地方莫过于对中小企业无盈利要求。并且香港创业板市场强调投资者风险自负和强化上市保荐人的持续责任,内地公司到香港创业板上市的申请条件、申请文件与一般海外上市相比更为简化。其以合规性审核为主, 原则上不做实质性审查。主要依靠保荐人依法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后,都可由保荐人代表公司提出上市

申请和申报材料。同时由于联交所已经和美国NASOAQ 签署了备忘录, 一些股票可以同时在两地上市交易, 这又为渴望更大规模融资的中国企业创造了机会。但香港创业板上市费用并不低,占到总融资额的15%。因此从上市要求看香港创业板很适合国内经营状况较好的中小企业上市。

(二)立志于产业整合的公司宜在新加坡上市

新加坡除主板市场外还有创业板,创业板对上市公司没有盈利要求,但企业有盈利的话有助于上市申请。新加坡上市费用比香港上市费用要低,加之其对中国中小企业有优惠政策,所以新加坡创业板比较适合中国中小企业上市。但是新加坡市场对上市企业有明显的行业倾向性。从近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新加坡创业板比较倾向于制造业和食品业。相反,高科技类的企业在新加坡市场并不受欢迎。

同亚洲其他的证券市场相比,新加坡证券市场的五大特色:一,制造业公司所占比例大;二,证券相对流通性(交易值与市值之比)大,同亚洲的香港、东京交易所相比新加坡交易所规模较小,但股票却有更佳的流动性,特别是具有中资企业背景的股票流动性更佳;三,有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四,有成熟和活跃的二级市场供增发融资。这对于国内一些快速成长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及立志于产业整合的公司而言更有吸引力。

(三)高新科技行业更适合选择纳斯达克

一般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会选择在美国上市,2010的数据显示全年超过40家企业在美国IPO,其中互联网企业就占了10家左右,当当网和优酷网同一天登录纽交所。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一般会选择纽约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但其上市费用和上市标准也相对较高,主要适合于发展成熟、效益好

的大型企业,对于中小企业来讲纽约交易所并不适合,而纳斯达克市场相对来讲比较适合中小企业上市, NASDAQ证券交易所主要为高成长、高风险性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四)初期阶段的中小型公司宜选择多伦多交易所

相对于美国资本市场而言,多伦多交易所具有费用低、效率高的优点,上市的费用规模一般在35万到100万加币之间,只有纳斯达克成本50%-60%。而且,在多伦多交易所上市,对公司的规模没有限制,亦不需要三年的盈利要求证明,关键是看公司的发展潜力,尤其对中国企业充满诱惑力的是多交所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设立了一种程序——资本库模式(简称“CPC”)。与其他传统模式相比,CPC 利用其独有的融资方式,非常巧妙地解决了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间在成本、风险、利润等方面的两难处境。不仅如此,CPC 方式还具有风险小、成本低、时间短等优点,目前该方式已经在加拿大本土运作超过20年,1600多家企业通过这种方式登陆多交所,成功率达到95% 以上,是一种较为成熟的融资方式。此外,与其他证交所相比,多交所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曲线”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并有利于企业今后发展的机会。因此非常适合生物科技、采矿或石油及天然气开发类初期阶段的中小型上市公司。

(五)房地产、零售、建筑等行业的企业适合到东京证交所

在东京证交所上市的最大优势在于东京证交所上市股票的市盈率是全球最高的。市盈率越高,意味着同等规模的企业到日本上市,可以募集到更多的资金,并且降低了单位融资成本。从东京证券交易所统计的不同行业的市盈率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房地产、零售业、建筑业、纺织服装业、

服务业、证券及商品期货业、有色金属业、保险业、陆地运输业、仓库及海运服务业,以上列出的行业都是超过平均市盈率的行业,进而可以看出日本投资者目前追捧的行业是哪些,同时鉴于日本的环保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的环保型企业更应选择在东京上市,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环保技术,中国博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于中国的房地产、零售、建筑、环保等行业的企业而言,到东京证交所上市具有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吴瑕,练歆虹. 海外上市的市场选择[J]. 中国集体经济. 2011(12)

[2] 吴勇毅. 中国概念股掀起“海外上市”高潮[J]. 上海信息化. 2011(01)

[3] 朱姝. 中国概念股遭冷处理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应理性[J]. IT时代周刊. 2010(08)

[4] 徐青. 全球成功创业板上市条件分析及经验借鉴[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5] 郭林. 香港,仍是海外上市首选?[J]. 首席财务官. 2009(02)

[6]俞艳波. 海外创业板市场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11)

[7] 尹力平. 我国进出口公司海外上市方案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02)

[8] 李抒. 浅析企业海外上市动机及主要上市模式[J]. 经营管理者. 2009(10)

[9] 樊帅,田志龙,邓新明.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动因和模式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10]吴秀波选择海外上市地点要注意什么?[J]. 国际融资. 2007(09)

[11]吴秀波. 2007~2008年中国内地企业海外上市实录与展望[J]. 国际融资. 2008(02)

[12] 温恩迪,Joshua Kurtzig,余敏兴. 海外上市路线图[J]. 中国经济周刊. 2008(02)

[13] 兰春华. 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背景与现状及其市场选择[J]. 现代商业. 2008(08)

[14] 王玉英.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模式研究[J].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08(03)

[15] 修国义,荣荣. 民营企业的红筹之路——上市前重组及上市地点选择问题[J]. 科技与管理. 2008(06)

[16] 陶俊卿,于娜.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战略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23)

[17] 陆一. 我们在自废B股武功[J]. 中国改革. 2006(08)

[18] 张晓洁. 全球证交所中国角力[J]. IT经理世界. 2006(15)

[19] 邹雄. SPAC模式: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新潮流[J]. 深交所. 2007(09)

企业在国内与国外上市的比较

企业在国内与国外上市的比较 一、国内上市的标准要求 (2) 二、海外上市的标准要求 (3) (一)香港交易所上市的标准要求 (3) (二)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标准 (4) (三)纽约交易所上市的要求 (4) (四)伦敦交易所上市的标准 (5) 三、国内企业在国外上市的利弊分析 (5) 四、目前国内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情况分析 (6) (一)、全球IPO遭遇“滑铁卢” (6) (二)、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发展趋势 (6) (三)、存在的困难 (7) 五、目前国内企业在境内上市情况分析 (7) (一)、从2006-2011年前三季度VC/PE支持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数量 (7) (二)、2006-2011年前三季度VE/PE支持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账面回报 (8) (三)、2011年前三季度VE/PE支持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账面回报 (9)

一、国内上市要求: (一)、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 条件主板、中小板创业板 主体资格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 司 经营年限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 以上(有限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 为股份公司可连续计算) 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有限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可连续计算) 盈利要求(1)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 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 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 (2)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3)最近一期不存在未弥补亏损;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 算依据。(注:上述要求为选择性标准,符合 其中一条即可) 资产要求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水面养 殖权和采矿权等后)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 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两千万元 股本要求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企业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 主营业务要求最近3年内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发行人应当主营业务突出。同时,要求募集资 金只能用于发展主营业务 创业板其他要求无1、发行人的经营成果对税收优惠不存在严重 依赖; 2、在公司治理方面参照主板上市公司从严要 求,要求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并强化独立 董事履职和控 股股东责任; 3、要求保荐人对公司成长性、自主创新能力 作尽职调查和审慎判断,并出具专项意见; 4、要求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对招股说明书签署 确认意见; 5、要求发行人在招股说明书显要位置做出风 险提示,内容为“本次股票发行后拟在创业板 市场上市,该市场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创业 板公司具有业绩不稳定、经营风险高等特点, 投资者面临较大的市场波动风险,投资者应充 分了解创业板市场的投资风险及本公司所披 露的风险因素,审慎作出投资决定” 6、不要求发行人编制招股说明书摘要。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调查报告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调查报告 班级:05秋MBA学号:姓名:谢辉2004年12月22日,北青传媒的H股股票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伴着一声清脆的锣声在香港联交所交易大厅内响起,2004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年度征程终于落下了帷幕。在这值得纪念的一年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了海外的资本市场。总体上,2004年延续了2003年国际资本市场上刮起的“红色旋风”,国外投资者在看好中国经济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这些企业是中国最优秀、最活跃与最有潜质公司的代表,投资这些公司便可以间接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因此很多中国企业成为海外资本市场的“宠儿”。但是,回首2004年国内企业海外上市之路,我们可以看到,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也有一些隐忧与不安。 2003年中国企业海外新上市(IPO)的数量为48家,筹资金额约70亿美元;2004年的数量为84家,筹资金额111.51美元。在海外新上市数量方面,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75%;在筹资额方面,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59%。图1 说明近两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增长速度较快,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资本市场。国外的投资者与外资的投资银行也都迫不及待地关注来自中国的上市公司,希望从中找到更好的投资或者业务机会。 而反观国内证券市场,2004年深沪两市发行的98只新股共募资353.46亿元,约42.7亿美金,创下1997年以来首发募资额的最低点,而同期海外IPO

的中国企业数量为84家,共筹集资金111.5亿美金,募集资金量约为国内的3倍。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尽管2004年国内首发上市的公司数量大于海外新上市中国公司数量,但是中国公司海外新上市募集的资金量远远大于国内。这说明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大多为大型企业,募集的资金量较大。由此,我们可以推论出:大型中国企业更倾向于到海外上市。这与国资委的支持态度、海外资本市场巨大的资金存量以及国内证券市场的低迷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2004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数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国内融资渠道的进一步减少。自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以来,很多过热行业得到了抑制,作为国内主要融资方式的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大幅缩减。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渴求度进一步上升。由于国内上市的审批与时间上的难度并没有丝毫的降低,加上国内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很多企业由此走上海外上市之路。 尽管市场热盼多年的国内中小企业板在2004年中终于推出,但是由于上市的标准与主板完全相同,加之随后暴露出的新上市公司的种种丑闻,中小企业板并没有真正缓解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前不久,在询价制下的第一支新股华电国际开始招股,经过77家机构投资者的询价,其发行价最终定为 2.52元,发行市盈率约为14.8倍,与询价期间华电国际的H股价格相差无几。询价制的采用,使国内发行体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削弱了国内证券市场在发行市盈率上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企业境内外上市》

《企业境内外上市》 一、企业上市理由 1、上市好处 (1)帝造“千万亿万富翁的摇蓝” (2企业有机成长模式的突破 (3)扩张与垄断的捷径 2、上市流程 (1)股改设计 (2)中介入场 (3)上市中请 3、上市方式 (1)IPO上市 (2)境内上市 (3)境外上市 (4)整体上市 (5)分拆上市 二、中国资本市场层次分析 1、境内各层次分析 (1)主板 (2)中小板 (3)创业板 (4)国际板 (5)新三板 (6)老三板 2、上市地的选择标准 (1)境内成本低 (2)境外融资规模大 (3)各国上市标准差异 3、上市条件 (1)主板、中小板、创业板 (2)保荐人责任 (3)政府扶持力度 4、上市成本 (1)中介费用 (2)发行费用 (3)上市规费 三、上市筹备 1、人才选拨与培养 (1)上市先行官-董秘 (2)决策依据 (3)尽职调 2、资金的准备 (1)业绩支持

(2)上市费用 (3)成本控制 3、主营业务的地位 (1)构成比例 (2)募集资金投向项目 (3)持续增长性 4、如何找中介 (1)券商类别 (2)匹配券商及保荐人的条件 (3)评估、审计师、律师 四、上市运作 1、股改的设计要求 (1)股权结构 (2)利润考察 (3)组织架构 2、中介的质量考评 (1)会计师信用 (2)券商重视程度 (3)律师从业经验 3、保荐人资质 (1)项目储备 (2)成功项目 (3)保荐效果 4、公司治理的关键 (1)三会建设 (2)激励机制 (2)章程修改 (3)内控体系建设 5、核准与注册 (1)制作上市材料 (2)上会递交 (3)核准与注册许可 (4)挂牌上市 6、发行承销 (1)机构投资者 (2)路演 (3)定价 (4)承销 五、中介机构 1、会计师 (1)追塑调整 (2)利润确认 (3)审计报告 2、券商

浅谈地方政府在企业上市中的作用

浅谈地方政府在企业上市中的作用 在区域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推动企业实施资本经营,更多更好地利用证券市场,愈来愈成为各级地方政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效提升区域竞争实力的重要战略目标。我国现行体制下的证券市场仍是一个处于培育、发展中的欠成熟市场。在此前提下,谁能高人一筹,重视上市资源的开发,加大企业上市的推动力度,谁就可能获取证券市场更大的份额,谁也就更有条件突破体制和资本的瓶颈的制约,在更高层次上引领经济的发展。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结合本地实际和周边城市的成功实践,试就地方政府在企业上市中的作用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地方政府在企业上市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我国证券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初设立至今,经历了由审批制到核准制的体制变迁,市场体系由单一的主板市场到主板、中小企业板并存的格局。至2005年9月底,深、沪两地证券市场的上市企业数已达1382家;2004年发行、配售股票共募集社会资本1511亿,占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1%。在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地方政府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集中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上市谋求跨越发展,与地方政府的决策目标高度一致。 区域内企业和政府构成的共生共荣关系,其追求发展的目标取向是一致的。江苏省南通市不仅在审批制条件下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而且在核准制条件下进一步加大了对企业上市的决策力度,先后成功推动了纵横国际、综艺股份、江山农化、中天科技、三友集团的上市。除纵横国际因历史原因处于重组调整期外,其他上市企业已成为南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与南通一江之隔的江阴市把企业上市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先战略,1997年以来成功推动了15家企业上市运作,其中境内上市12家,境外3家。近年来,江阴市上市公司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0%以上。体制创新和募集大额资金支撑了江阴经济的强势发展,使江阴市多年保持全国十强县(市)的位臵名列前茅,并在证券市场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江阴板块风景线。 (二)企业上市重在唤醒企业的主体意识,客观上有赖于地方政府的行政推动。 没有地方政府对区域改革的谋划和推动,现代企业制度难以自发建立,而缺乏体制创新动力的企业是无法走进证券市场的。南通是全国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先行地区。九十年代初即

中国公司境外上市一览表

中国公司境外上市一览表 (截至到: 2007 年 3 月 10 日共747家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出处:美国世界企业上市融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 一、NYSE—纽约证交所(共25家中国企业) 1、中芯国际(交易代码:SMI;地域:上海;行业:电子) 2、兖州煤业(交易代码:YZC;地域:山东;行业:煤炭采选) 3、广深铁路(交易代码:GSH;地域:广东行业:港口交通) 4、华能国际(交易代码:HNP;地域:北京;行业:电力热力) 5、中海油(交易代码:CEO;地域:北京;行业:石油化工) 6、上海石化(交易代码:SHI;地域:上海;行业:石油化工) 7、中国人寿(交易代码:LFC;地域:北京;行业:金融) 8、东方航空(交易代码:CEA;地域:北京;行业:港口交通)

9、南方航空(交易代码:ZNH;地域:广东;行业:港口交通) 10、中石化(交易代码:SNP;地域:北京;行业:石油化工) 11、中国联通(交易代码:CHU;地域:北京;行业:通讯设备) 12、中国电信(交易代码:CHA;地域:北京;行业:通讯设备) 13、中国网通(交易代码:CN;地域:北京;行业:通讯设备) 14、中国移动(交易代码:CHL;地域:北京;行业:通讯设备) 15、华晨汽车(交易代码:CBA;地域:辽宁;行业:汽车制造) 16、中国石油(交易代码:PTR;地域:北京;行业:石油化工) 17、中国资金(交易代码:CHN;地域:北京;行业:金融) 18、玉柴国际(交易代码:CYD;地域:广西;行业:汽车及配件)

19、中国铝业(交易代码:ACH;地域:北京;行业:金属) 20、飞鹤乳业(交易代码:ADY;地域:黑龙江;行业:生活消费品) 21、亚太卫星(交易代码:ATS;地域:北京;行业:通讯设备) 22、亚洲卫星(交易代码:SAT;地域:北京;行业:通讯设备) 23、无锡尚德(交易代码:STP;地域:江苏;行业:电力热力) 24、新东方(交易代码:EDU;地域:北京;行业:教育) 25、深圳迈瑞(交易代码:MR;地域:广西;行业:医疗器械) 二.美国证交所——AMEX(共6家中国企业) 1、中国科兴(交易代码:SVA;地域:北京;行业:医药) 2、海南金盘(交易代码:JST;地域:海南;行业:机械材料) 3、天狮国际(交易代码:TBV;地域:北京;行业:医药)

在香港上市的大陆公司名单

香港上市的大陆有关公司可以分为两大类:注册在中国的H股公司和注册在海外的主营业务绝大多数在中国的红筹股公司。而且因为香港证券市场分为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所以有关上市公司又可细分为在主板上市还是在创业板上市。 截止到2007年6月30日的最新名单如下: 1、H股公司(主板):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港股份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锦江国际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首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北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皖通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国际港务股份有限公司 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集优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海南美兰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长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企业选择海外上市分析

为什么很多中国企业选择海外上市 一.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概况 这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境内外上市公司年度统计数据,第一行是境内AB股上市公司数,总体呈现不断增加,但是增长速度有放缓的趋势。下面我们可以看到B股上市数是在减少的,而相对的H股却是不断增长的。总体来看,外资在撤回而国内的资本外流在增多。 我们看到上面的统计数据似乎很小,这是因为国家统计局对境内外的定义是很严格的,所谓境外上市的公司,必须是注册地在国内而公司在海外上市。而我们素质的很多企业,比如阿里巴巴,他的注册地在国外的一个小岛,上市地点是美国,这样的情况是不予统计的。 下面我们对今年的情况做一个大致的了解。从统计中我们可以得知今年第一季度一共有24家企业国内上市,12家在海外上市,分布于香港主板、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香港创业板三个海外市场。香港主板依然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市场的绝对主力,共有10家企业上市。 2016年第一季度海外上市的12家中国企业具体来看,,分别占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总数的83.3%和融资总额的95.2%;平均每家企

业融资额达21.87亿元,也为三个市场里最高。1家中国企业“百济神州”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10.56亿元。1家中国企业“火岩控股”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融资0.43亿元。 下面来对中国企业选择海外上市进行分析。 由于国内企业选择境外上市的最大去处是香港,和美国,所以我选了国内,香港和美国三个地点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看下大环境。 市场分析: 从市场条件看,香港和美国总体比国内更有优势。 下面我们进行各地方的上市政策分析。 先了解看看中国内陆主板的上市要求: 可以看到在国内上市对公司的股本和资产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份额不超过20%,看出我国对上市公司的风险把控也是比较严苛的。 接着我们来看香港主板上市条件,香港主板主要是为较大型、基础较佳以及具有盈利纪录的公司筹集资金,所以他的上市条件也比较高,对比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发行人的市值超过40亿港元,可降低至10%,这个对实力雄厚的企业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不同上市地点选择的利与弊分析

不同上市地点选择的利与弊分析——以A股和H股为例 梁剑平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企业必须积极面对国际舞台,必须适应国际化的市场。为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不同的交易市场上市,例如中国人保,2003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交易上市,成为中国内地大型国有金融企业海外上市“第一股”。也有很多的企业选择在不止一个的交易所上市,例如中国平安,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先后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虽然我国内地的证券市场发展较晚,但经过几次洗礼后正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高速发展。而香港的证券市场具有中国内地无法比拟的吸纳吞吐庞大国际资本的优势和能力。下面将对上市地点选择的利与弊问题(以A股和H股为例)进行研究。 一、两地上市的一般分析 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尚未完全成熟,从国内企业对境内外市场上市的选择分析中不难发现,更多的企业选择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首先,从A股市场和H股市场来看,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较晚,法律监管体制尚在完善中,政府参与力度较强,加之中国特有的文化底蕴深深地体现在了股市中,国内的证券市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不过中国经济的正高速发展,加之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政府政策的引导,我国证券市场呈现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香港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的资本市场更是一个全方位的融资市场,规模优势非常明显,是一个提高我国企业水平的平台,拥有强大的优势。 二、两地上市利与弊比较分析 1.A股市场上市的利与弊 对于很多企业而言,选择在A股市场上市是业务发展及扩张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决定,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1)可以筹集巨额资金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有了巨额资金,就可以扩大规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尤其是提高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迅速发展。需要指出的是,企业上市后的发展是裂变,是质的飞跃。大多数企业就是上市后,和非上市企业拉开了距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不是一次性的,上市后还可以通过增发股票、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再融资,企业可以从容地规划使用。 (2)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在企业发行上市过程中,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要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诊断企业在公司设立、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企业进行专业培训和辅导,帮助企业重组和改制,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和募集资金投向。 发行上市后,作为公众公司,企业需要对公众股东负责,更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上市公司监管要求规范运作。因此,发行上市过程实质就是全面加强基础管理、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过程。 (3)提高企业品牌价值和社会知名度,更容易获得技术、人才和信贷。 中国有超过一亿股民,每日股票行情、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报道、证券分析师对公司的分析研究,实际成为面向亿万股民的免费广告,产生巨大的广告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4)提高企业经营的安全性和抗风险能力。 提高企业安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上市公司要规范运作,例如财务报表要经过审计,不能偷税漏税等,要接受监管,这些本身就有利于企业安全经营;其次,企业有了充裕的现金,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萧条情况下更容易度过困难时期。这一点,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很多上市公司感受颇深。 当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A股市场上市也有一定的弊端: (1)上市门槛高,维护成本提升。 中国大陆实行核准制后,民营企业可以平等上市;但许多政策仍向国营企业倾斜,例如作为主板上市重要条件之一的三年业绩问题,国有企业可以对改制前

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流程详解

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方式及流程详解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途径虽然非常多,但归纳起来无外乎两大类: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 一、境外直接上市 境外直接上市即直接以国内公司的名义向国外证券主管部门申请发行的登记注册,并发行股票(或其它衍生金融工具),向当地证券交易所申请挂牌上市交易。即我们通常说的H股、N股、S股等。H股,是指中国企业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取Hongkong第一个字“H”为名;N股,是指中国企业在约纽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取New York第一个字“N”为名,同样S股是指中国企业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 通常,境外直接上市都是采IPO(首次公开募集)方式进行。程序较为复杂,因为需经过境内、境外监管机构审批,成本较高,所聘请的中介机构也较多,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是,IPO有三大好处:公司股价能达到尽可能高的价格;公司可以获得较大的声誉,股票发行的范围更广。所以从公司长远的发展来看,境外直接上市应该是国内企业境外上市的主要方式。 境外直接上市的主要困难在于是:国内法律与境外法律不同,对公司的管理、股票发行和交易的要求也不同。进行境外直接上市的公司需通过与中介机构密切配合,探讨出能符合境内、境外法规及交易所要求的上市方案。 二、境外间接上市 由于直接上市程序繁复,成本高、时间长,所以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为了避开国内复杂的审批程序,以间接方式在海外上市。即国内企业境外注册公司,境外公司以收购、股权置换等方式取得国内资产的控股权,然后将境外公司拿到境外交易所上市。 间接上市主要有两种形式:买壳上市(反向收购)和造壳上市(SPAC“特殊目的并购投资公司)。其本质都是通过将国内资产注入壳公司的方式,达到拿国内资产上市的目的,壳公司可以是已上市公司,也可以是拟上市公司。 间接上市的好处是成本较低,花费的时间较短,可以避开国内复杂的审批程序。 海外间接上市流程详解 2.1买壳上市(反向收购) 壳公司:是指一个没资产、没有负债的上市公司,因为种种原因已经没有业务的存在,但仍保持着上市公司的身份及资格;有的壳公司股票仍在市场上交易、有的已经

公司上市的要求及流程

公司上市的要求及流程 一、公司上市的条件,以下条件必须全部满足,缺一不可: 1、其股票经过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经向社会公开发行; 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五千万元; 3、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原国有企业依法改建而设立的,或者公司法实施后新组建成立,其主要发起人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可以连续计算; 4、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一千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一千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的比例为百分之十五以上; 5、公司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6、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公司上市大致要经历以下步骤: 1、拟写公司上市方案及可行性报告。 2、聘请律师介入为公司完善有关公司管理的法律文件,按公司法的规定完善公司的组织机构,并拟写、整理有关公司上市的法律文书,如有涉诉案件的,律师代理完成有关诉讼工作。 3、聘请注册会计师介入完成有关公司上市的审计工作,并完善财务报表和原始凭证。 4、聘请券商进行上市辅导、推荐。 5、律师出具法律意见及有关上市法律文件报证监会审批。 6、审批。 7、上市。 8、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上市后三年财务审计。 三、公司上市所需要的时间 从拟写可行性报告准备上市时起,到通过审核上市,大约需18个月。 四、企业上市所需要提供的基本资料 1.公司股本结构(股东构成) 2.公司管理层介绍(副总以上人员介绍) 3.产品介绍 4.市场分析 5.技术分析(在行业内技术所处地位) 6.行业分析(市场份额、经营状况等方面) 7.近三年公司财务状况 8.公司三年经营发展计划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调查报告

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调查报告 2004年12月22日,北青传媒的H股股票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伴着一声清脆的锣声在香港联交所交易大厅内响起,标志着2004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年度征程终于落下了帷幕。在这值得纪念的一年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了海外的资本市场,开始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舞台上书写长袖善舞的历程。总体上,2004年延续了2003年国际资本市场上刮起的“红色旋风”,国外投资者在看好中国经济的同时,也更加关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这些企业是中国最优秀、最活跃与最有潜质公司的代表,投资这些公司便可以间接分享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因此很多中国企业成为海外资本市场的“宠儿”。但是,回首2004年国内企业海外上市之路,我们可以看到,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也有一些隐忧与不安。 图1 2003年与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IPO数量与筹资额比较 2003年中国企业海外新上市(IPO)的数量为48家,筹资金额约70亿美元;2004年的数量为84家,筹资金额美元。在海外新上市数量方面,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75%;在筹资额方面,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59%。图1说明近两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增长速度较快,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资本市场。国外的投资者与外资的投资银行也都迫不及待地关注来自中国的上市公司,希望从中找到更好的投资或者业务机会。 而反观国内证券市场,2004年深沪两市发行的98只新股共募资亿元,约亿美金,创下1997年以来首发募资额的最低点,而同期海外IPO的中国企业数量为84家,共筹集资金亿美金,募集资金量约为国内的3倍。(见图2) 图2 2004年中国企业海内外IPO数目与筹资总额对比

企业上市地点的选择

企业上市地点、方式和时机的选择 当一个企业已经决定上市,在那里上市,什么时候上市,采取什么方式上市,就已是摆在企业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几大证券交易所的特点 交易所多样化的特点,为不同融资需求、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了个性化的选择。从世界范围来看,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大的证券交易所基本上分布在北美、欧洲和亚洲。 美国有三大证券交易所。一是市值最高的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有220年左右的历史,股票加债券约28万亿美元(2008年资料,下同),其中股票约21万亿左右,大的银行、保险、石油等企业在此上市,其风险介于伦敦证券交易所与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之间,总体上是属于求稳类型的交易所。二是上市公司最多的纳斯达克(NASDAQ)证券交易所,1971年建市,2006年正式成为交易所,上市公司有3000多家,最多时候达5000家,市值约4万亿美元。喜欢创新型高速成长和持续高速成长的企业,投资者偏重股票升值,高科技高成长企业多在此上市。如微软上市时市值仅300万美元,到2008年市值上升到3000亿美元,最高时曾达到5000亿美元,增长了10多万倍。几年的时间就有上千家企业在此停牌或退市,属高风险高收益市场。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与其颇为相似。三是比较中庸的全美证券交易所(AMEX),既不求大,也不专注高速成长,相当

于我国深圳交易所的中小板,但它是一个独立的交易所,有800余家企业在此上市。我国企业在纽约上市的有40多家,在纳斯达克的有近80家。

欧洲主要是伦敦证券交易所,历史最为悠久,约300年的历史,有1400家左右的企业在此上市。其特点是稳健,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大蓝筹股多在此交易,该交易所为了突破“过稳”的局限,也创立了类似美国纳斯达克概念的AIM板块。另外还有发展势头较猛的四国联合的泛欧证券交易所与德国和法国的交易所。 亚太地区主要有东京证券交易所、香港股票联交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和我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是一个比较自闭的资本市场,在该所上市的外国公司不到30家。香港股票联交所发展迅猛,生机勃勃,资金比较混杂,特点属混合型的证交所,在此上市的公司有1300—1400家,市值已经跨入业界前十位。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有中西合璧的特点,最大的问题是市值较低,在该地上市的中国公司有140余家,市盈率多在8—12倍之间。我国的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约有2000家上市公司,市值最高时达到过34万亿元人民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多是大中型公司和超大型公司,在深圳上市的多为中小企业和即将挂牌交易的“两高、六新”的创业型企业。深圳证券交易所是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分为主板市场,培育蓝筹股;中小板市场,中小企业“隐形冠军”的摇篮;创业板市场,创新、创业的“发动机”;柜台市场(股份报价转让系统),上市资源的“孵化器”与“蓄水池”,该市场发展比较活跃。

目前我国企业海外上市讨论综述

目前我国企业海外上市讨论综述 前言: 在金融自由化和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国际背景下,再加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公司也逐步走向境外证券市场。自1997年青岛啤酒挂牌香港以来,海外上市开始了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企业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一种重要的融资渠道。 然而,回首这些年来国内企业海外上市之路,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海外上市有其特的利益,能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好处,但同时也存在着各种风险和弊端。面对企业海外上市的热潮,我们在发挥其利用外资,提高公司治理功能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所存在的风险及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高度重视利益外输,价值低估,隐性腐败,金融安全等问题。努力完善和发展企业海外上市之路。 一、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动因 顾宝国【1】(2007)认为海外上市是指国内股份有限公司向海外投资人发行股票,在海外公开的证券交易场所流通转让。狭义的海外上市就是国内企业向海外投资者发行股权或附有股权性质的证券,该证券在海外公开的证券交易所流通转让。广义的海外上市是指国内企业利用自己的名义向境外投资人发行证券进行融资,并且该证券在境外公开的证券交易场所流通转让。 认识了什么是企业海外上市的,那么接下来我么要思考的是到底是什么驱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海外上市?基于对海外上市动因的研究,不少学着专家纷纷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英国学者邓宁(Dunning)【2】【3】(1997)将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归纳为:资源寻求型(Resource 一8eeking)、市场寻求型(Market—seeking)、效率寻求型(Effiseeking)和战略资产寻求型( Strategseeking )。Saudagaran,Harvey,Bance和Mittoo等人【4】【5】(2004)认为企业海外上市能提高企业在国际产品市场上的声誉,向消费者传递出其产品质量可靠的信息,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提高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进而扩大企业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樊帅【6】(2006)将我国企业现阶段海外上市动因具体分为四类:融资需求型海外上市、市场扩展型海外上市、技术获取型海外上市和流动导向型海外上市。 由此来说,国内公司之所以前赴后继海外上市,是出于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市场选择,也是国内资本市场缺陷下的现实选择。促使国内公司海外上市的原因主要有国内、国际和企业自身利益等方面。一是国内融资环境不尽人意。国内资本市场在融资规模上与海外市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并且国内审批程序较多,海外融资门槛相对较低。二是海外市场制度比较完善,且程序透明、手续便利、发审时间短。三是企业海外上市拥有潜在的优厚利益回报。 二、对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风险认识 李艳玲【7】(2005)认为企业海外上市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风险:政治风险、法律政策风险,、经济风险,、金融风险、社会文化风险、资本市场风险以及其它不可控因素如自然灾害、战争、恐怖活动等所带来的风险,都会影响企业海外上市。另一方面,国际货币制度、外汇市场、国际经济组织、国际金融机构、世界经济周期、世界经济发展的景气状况、地区间的经济差距等因素,也对企业海外上市构成了重大的影响。 肖雄伟【8】(2008)认为我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离岸公司的选址风险、

企业上市完整流程

企业上市完整流程 企业上市前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其中做好税务方面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因为各个资本市场都相当重视企业的税务问题,而且现在从整个趋势去看,税务问题越来越被重视。那么,企业在上市前有哪些税务问题是特别值得关注?根据我们的经验,一般来说企业应特别关注历史遗留、企业重组、转让定价三个方面的问题。 企业上市之前一般要接受审计和信贷方面的调查,被调查出来的历史问题往往需要处理掉,特别要关注这些遗留历史问题的处理是否合乎税法的相关规定,否则企业无法实现“干干净净”地上市。在现实工作当中,我们发现有些企业就是因为一些历史的税务问题延缓了上市的进程,甚至放弃了上市。比如,2007年东部某省有数十家企业因为股改遗留下来的股东数目太多、产权关系不明晰、土地使用权获取方式不当等问题,而无法通过证监会的审核,最终影响了上市进程。 企业上市前遇到的最重要的税务问题应该是重组中的税务问题。企业重组可能要涉及股权或者是资产的剥离、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涉及税务问题。这些税务问题很多情况下是一个时间的差异,比如说资产的转移。资产的转移如果是价值性的转移,那么要在以后的纳税期进行抵扣。对上市公司来说,如果因为要上市要重组而使得纳税时间点前移的话,对企业的税务压力是相当大的,因此企业在这一点上应该谨慎处理。 在重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律师甚至是注册会计师在整个股权交易过程中都建议客户采用成本价去转移,其实这是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比如某民营企业下属有6家公司,但是这些公司分散在不同的自然人的名下,上市之前必须要把几家公司合并在一起。在实践当中,我们见到相当多的企业在把自然股权装进上市公司的过程中采用成本价去转让,这是我国税法所不允许的。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监管,税务部门和工商部门已经专门发文对转让交易实行共同监管,一旦违规将会遭受很严厉的处罚。 还有转让定价的问题。在公司经营业务当中,通过分割业务,从而把利润安排在不同的主体当中去的时候会涉及转让定价。企业上市微信公众号TL189********比如一个靠建筑业 起家的房地产企业,当面临很重的土地增值税税负时,可能会采取把建筑、设计、装修工程分离出去,从而把利润放到建筑公司、设计公司当中。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进行这些安排时,必须符合公平交易的原则,并经得起税务机关的评估和检查。 另外,一些企业选择在海外上市前,为了规避更多的监管,很多企业会选择搭建一个跨境的公司架构的安排。这些安排因为牵涉跨境国家或地区的税收利益而可能面临反避税调整。因此,这些企业不仅要关注本国的税法,还要关心国际税务问题。特别是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后,我国对跨境非经营企业的管理越来越严格,企业传统的搭建跨境多层结构来间接规避实际运营主体公司的所得税的方法,在新税法中已经受到了严格的约束,最近一两年已有相当多的案例。企业应该引以为鉴,多多关注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关于纳税调整的相关规定。 基于上述原因,企业在上市之前首先应当选择一个资深的财税中介机构,对企业进行整体的税务健康检查,对企业以前的税务风险进行清理。然后跟中介机构的律师、注册会计师或注册税务师就重组问题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设计最优的公司架构,让企业的税负降到最低,运营效果达到最佳。企业只有进行了这些比较完整科学的安排,上市之后才不会因为税务问题而产生麻烦和困难。

国内企业选择在境外上市的原因探析

2011年第8期中旬刊(总第453期) 时代金融 Times Finance NO.8,2011 (CumulativetyNO.453) 一、境外上市现状 大多数刚进入股市的投资者都会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心仪的企业发行的股票在国内证券市场上怎么买不到?究其原因,原来它们都不是在境内上市的。1992年10月9日,自华晨金杯汽车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以来,国内的企业,不管是民营、国企还是高科技企业,都鲤鱼跳龙门般的争相跃入境外资本市场的池塘。“出海潮”一浪接一浪,层出不穷。是什么样的魅力吸引着企业纷纷投身境外资本市场呢? 二、国企境外上市的原因 国企由于其垄断特质,不用怎么努力经营就可以赚得钵满盆盈,赚的是国人的钱,红利却都分给了外国人,典型的肥水只流外人田,因此,登陆境外资本市场的国企饱受诟病。国企的一举一动都带有很强的政策性,在境外上市也不例外。既然决策层主动让国企走出国门,必然会考虑到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所以,眼前损失的小营小利相比于走向国际化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只能算九牛一毛。中国设立股市的初衷就是为国企的脱贫解困服务的,国企境外上市,融资渠道多元化,扩大融资范围,企业能融到更多的资金,更好的帮助国企脱贫;国企的境外上市,迫使国企参与到国际化大市场的竞争中,而不是在国内市场上一家独大,打破国企的垄断性进行行业调整;国外的证券市场历史悠久,监管制度、体系更完善,让国企接受上市所在地监管当局和和国内外投资者更严格的监督提,可以不断提高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实力;境内资本市场的规模过小,大的国企在国内证券市场上上市会造成证券市场较大的波动,背离了监管层期望股市平稳健康发展的愿望,投资者的对大幅股价波动的承受能力。国企境外上市的典型之一—— —中国联通,从1999年起,中国联通为符合境外上市的条件,就通过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建立了符合国内外资本市场所要求的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于2000年6月中国联通完成了面向全球的首次股票公开发行,并在香港、纽约两地挂牌上市,打破了我国电信业一家独大的局面。此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共筹资56.5亿美元。这是香港当时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是亚洲第二大的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并进入了全球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史上前十名。如果把这个发行规模放在国内市场上市,犹如把一头巨鲸放在一个小池塘里,对中国联通和国内的资本市场都不利。 三、民营企业境外上市的原因 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小规模的创新型企业,发展速度快,所以为了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速度,就要迅速融资。虽然在国内上市发行市盈率高、发行价高、募集的资金量大,但由于境内的证券市场是为国企脱贫服务的,民营企业想进入证券市场融资需要符合一系列的条件,而且上市要经历一年的上市辅导和一年的审批时间,而境外上市顶多不超过一年,融资迅速,能快速解决民营企业的资金饥渴症。例如在美国上市的当当网,其CEO在上市之后“网骂”大摩,抱怨发行价过低,只募集到的2.72亿美元,这与国内市场动辄数十亿的上市融资规模,实在是少得可怜。其舍弃境内而绕道境外,除了最初公司的法律结构和股权结构都是海外结构的原因外,最重要原因在于上市门槛高。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当企业需要再融资时,也不需要面临很多限制条件,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持续的资金来源;有些民营企业选择在国外上市,是因为有国外业务,在业务所在地上市,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企业的发展,实施国际扩张战略,这一点在国企身上也表现得比较明显;中国的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家族化的企业走向现代化的经营管理,可以借助境外资本市场,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与国际接轨,建立国际化、市场化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更有竞争力。 四、高科技企业境外上市的原因 由风险资本扶持的高科技企业,在企业成长起来后,往往需要寻找渠道让风险资本退出。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衡量退出渠道,IPO 是最理想的。主板市场的高门槛,将一大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挡在了门外。即使在主板市场上获得一个席位,我国主板市场的法人股在2006年8月之前是不能流通和交易,阻止了风险投资通过股权转让迅速撤退的要求,投身境外资本市场可以轻松的绕开这些障碍;作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摇篮的创业板,在千呼万唤中才于2009年10月23日开板。在创业板成立之前,境外市场无疑是高科技企业最好的替代选择;但是即使在创业板成立之后,当当网、搜房网和优酷等还是相继选择了在境外上市,这些没有盈利或者只有微利的企业在国内是不可能上市的,这也反应了我国的创业板上市的门槛比较高;国内的创业板成立不到两年,在制度设计和企业价值评价方面均存在缺陷。境外的创业板市场发展比较成熟,对高科技企业的评价机制健全,在境外上市能使企业的股价定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 五、境外上市的回归 虽然企业在境外上市有以上的诸多好处,但是也面临着诸如法律体系、会计制度和公司治理与国内不一致,发行成本高,信息披露要求严格等风险。境外上市对企业自身而言是最优的选择,但是大量企业境外上市,将不利于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内证券市场要致力于提高证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和规范证券市场制度,阻止出海潮的汹涌。加速国际板推出的进程,吸引境外上市企业的回归。 作者简介:王杰(1987-),女,汉,湖北荆门人,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微观金融理论与实务;王霞天(1988-)女,汉,山东菏泽人,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 国内企业选择在境外上市的原因探析 王杰王霞天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0081) 【摘要】如今各种企业上市潮层出不穷,国企、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纷纷奔赴境外上市,本文以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为例,对各类型企业境外上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国企纷纷境外上市的原因主要是政策促使,民营企业境外上市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上市制度对民营企业比较苛刻,而高科技企业寻求境外上市的原因主要是境外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比较完善。 【关键字】境外上市原因国企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 49 Times Finance

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现状及原因

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现状及原因 近年来,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境外上市成为新的热点话题。从1993年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家中国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境外证券市场上市,如1997年中国电信,2000年中石油、中国联通,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从2004年开始,国有银行业也驶上海外上市的快车道。2006年10月27日,工商银行正式在香港上市。 海外上市,也称境外上市,是指资金需求者在境外股票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或其他衍生金融工具),并在境外证券交易所流通转让,得以向境外投资者直接筹集资金的信用行为。它是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一般有四大步骤,首先是上市规划,其次是引进策略投资者,第三步是申请上市,最后是招股挂牌。目前我国企业境外上市有11种方式,包括:境外直接上市、境外间接上市、境外买壳上市、A股发行H股、H股、S股、ADR/GDR发行A股、红筹股发行A股、多重上市(多地上市)、存托凭证(DR)和可转换债券(CB)。境外上市的地点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纽约和新加坡等地。 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现状

国内企业在海外上市,最早要从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算起。十多年来,海外上市发展迅速,上市地点扩大到香港、纽约、新加坡等地,上市公司涉及能源、电力、金融、运输、机械制造、原材料、钢铁、汽车及网络、科技、电信等各个领域,涵盖了目前中国最为重要、成长性最好的行业和对国家利润贡献最大的企业。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2003年以来,来自伦敦、新加坡、东京、多伦多等国外交易所的高层人士频频造访中国,不断开展宣传攻势,以期能够吸引国内优质企业前去上市。近年来,大型国内企业赴海外上市开始加速。2000年,中石油、中国联通在香港、纽约两地上市;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在香港、纽约两地上市;2004年12月,中国国航在香港、伦敦上市;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2006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在香港上市。 中国证监会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企业海外新上市(IPO)的数量为48家,筹资金额约70亿美元;2004 年的数量为84家,筹资金额111.5美元,尤其是2005年,由于有交通银行、中国神华集团、中国建设银行等大型企业,使得这一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筹资额达到了206. 47亿美元。截至2005年底,在海外上市的近310多家中国企业的市值已经达到了3700亿美元,为深沪两市A、B市场可流通市值的2.39倍,其中80%都是具有垄断性资源的优质国有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