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网上信息我查找 教学设计 教案

第3课 网上信息我查找  教学设计 教案
第3课 网上信息我查找  教学设计 教案

第3课网上信息我查找

砀山县实验小学王雷

一、教材分析

网络是学生的重要知识来源之一。因此,掌握如何在网上查找信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本课是在学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上网操作后。介绍如何利用因特网查找信息。主要通过介绍两种常用的网上信息搜索方法,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网络基础知识,进一步掌握网络使用技巧,提高上网效率,培养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上网操作能力。这为学习本课的内容作了铺垫。但由于输入汉字还没有学习过,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种搜索方式的适用范围。

(2)会用分类目录搜索和关键词搜索

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正确的分类目录找到需要的信息。

(2)能正确选择“关键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使用分类搜索网站搜索的方法。

(2)能进入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

2.教学难点

(1)掌握合理利用关键词进行搜索

(2)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关键词搜索和分类搜索。

1

五、教学过程

2

3

4

5

六、板书设计

6

2.3网上资源检索教案二

《网上资源检索》案例设计 一、教材分析 “网上资源检索”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浙江教育出版社)的第二章第三节,该教材是按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这节课的内容以培养学生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能力为主,因为信息获取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特网上的信息每天以惊人的速度在增加着,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 二、学情分析 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就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学生已有网上资源检索的感性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网上资源检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检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上资源检索水平。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因特网上检索信息最常用的三种途径:主题目录、搜索引擎和元搜索引擎来检索信息; 2、掌握以google为代表的网络搜索引擎的基本用法,能够在网络上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3、了解google和baidu的特色搜索,如:google的本地搜索、英汉翻译等; 4、能够根据具体的要求灵活使用三种常用逻辑运算符(and、or、not)来检索信息; 5、了解元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和比较流行的元搜索引擎的网址。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主题目录搜索、搜索引擎和元搜索引擎的使用,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其搜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教学难点: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三种常用逻辑运算符(and、or、not)在关键词搜索中的使用。 五、教学策略

查找信息教案

第六课查找信息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甘肃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第二单元第六课《查找信息》。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搜索引擎并掌握使用全文搜索(“关键字”搜索)方式搜索网上信息的方法,学会使用收藏夹。但是教材对细节方面不够详细,比如搜索的选项,搜索的方法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搜索引擎; 2.熟练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方法; 3.掌握收藏夹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索引擎使用关键词搜索有关的网站和信息,使学生学会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网络世界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网络搜索和积累知识,正确运用网络资源。 四.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网上信息。 五.教学难点 搜索技巧的灵活运用。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运用演示法、探究式教学法、协作学习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设有讲练结合、互帮互学等

环节,既注重教师学生的直观演示,又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保证在整个教学中学生都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重视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的引导,努力创设便于开展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主动性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 七.教学准备 PPT课件,电子教室。 八.教学过程 (一)打开网络世界的大门 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脑已经不再是一个打字、玩游戏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共享资源的门户,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一起来遨游网络世界,探索网络世界的奥秘。因特网上的信息浩如大海里的水一样多,我们想查找所需的资料简直如同大海捞针,这时,为了满足多种信息检索需求的搜索引擎便应运而生了。 (二)进入网络世界 1、提问:什么是搜索引擎? PPT展示:搜索引擎是因特网上查找信息的工具,它能按照用户的要求,自动从因特网检索信息,经过整理后向用户提供搜索范围以做进一步的查询。最早的搜索引擎出现在1994年4月,即是超级目录索引雅虎,并成功是搜索引擎的概念深入人心,从此,搜索引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提问:你见过的搜索引擎有哪些? PPT展示常见的搜索引擎网站: 百度:https://www.360docs.net/doc/8e384394.html, 谷歌:https://www.360docs.net/doc/8e384394.html, 雅虎:https://www.360docs.net/doc/8e384394.html, 搜狗:https://www.360docs.net/doc/8e384394.html, 网易:https://www.360docs.net/doc/8e384394.html,

《网上信息的搜索》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搜索网上资源》是我们江西科教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学生了解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网上获取信息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之一,而搜索引擎又是网上获取信息最便利的工具之一。大多数学生使用过搜索引擎,但并非能够达到“想要什么就能找到什么”的程度,这给他们的日常学习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如学生的课外阅读、课余充电等都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搜索技巧来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前一节课通过《浏览网上信息》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在因特网浏览信息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链接及网页浏览等操作,已经具备了深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设立的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因特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同时掌握了本节课,也为以后几节的学习,如网上软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和管理资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这一节内容在本章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课题是《网上信息的搜索》,因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如何在因特网上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通过学习和具体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信息处理的水平。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有差异,有些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查询信息的能力,为了能使学生共同进步,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故此,我从我校初一学生现有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出发,就本节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在因特网上搜索信息的意义,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②掌握利用简单的关键字搜索信息的操作方法。 ③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和实践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信息的搜索的能力。 ④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综合素养 2.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和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望,在不断探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利用关键字搜索相关信息的方法。 2.难点:关键字搜索的方法。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我采用了“提出任务──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实践──评价总结──练习巩固”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每四个分成一组,对简单的任务直接演示,学生同步操作,对复杂问题分步解决。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一)教法设计 1.任务驱动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而本教材又是以信息处理为主线,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编写的。籍此,根据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强化“实践出真知”的科学思想,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知识。任务的完成就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也能体会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直观演示法 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是实践操作重于理论,而采用直观演示法组织教学,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可操作性,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感性认识,有助于操作方法的识记与掌握。课堂上我将教师演示与学生跟着教师同步操作相结合,通过教师手把手的教,教师的演示操作完成了,学生也掌握了操作要点,效果事半功倍。

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教案

3.2因特网上的信息检索 学习目的:1、掌握搜索引擎的类型与特点。 2、了解搜索引擎的产生与发展。 3、理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重点难点:搜索引擎的类型与特点、搜索引索的工作原理。 学习方式:情景设置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任务: 学习内容: 一、因特网信息检索的方法 在因特网中信息检索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基于超文本/超媒体的信息浏览 2、基于目录服务的信息查询(目录式搜索) 3、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全文搜索) 二、搜索引擎的发展与分类 1、世界上最早的搜索引擎是超级目录索引yahoo,出现在 2、按信息搜集方法和服务提供方式,搜索引擎有 和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 "大力神"杯是由什么金属制造而成的么?你是用什么关键词来搜索? 三、搜索引擎的工作过程 全文搜索引擎的工作过程是什么?课本p72-73

四、网上信息检索技巧(以Google为例) 1、使用空格 输入更多的关键词,只要在关键词中间留空格,这相当于多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是逻辑"与". 练习1,"大力神"杯是由什么金属制造而成的么 (设置提示按钮) 大力神由来 2、使用减号. 要避免搜索某个词语,可以在这个词前面加上一个减号("-", 英文字符).但在减号之前必须留一 空格.如要了解搜索引擎历史,可以这样输入关键字:搜索引擎历史 -文化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3、添加英文双引号. 双引号中的词语在查询到的文档中将作为一个整体出现.这一方法在查找名言警句或专有名词时 显得格外有用. 练习2,请你比较应用下面两组关键词的搜索结果有什么不同 1,理科的学习方法 2,"理科的学习方法" 4,查找特定格式的文件. Google可以直接搜索13种非HTML文件.其中包括Flash的 swf 文档,Microsoft Office的(doc, ppt, xls, rtf) ,pdf和其它类型文档.格式是:关键词 filetype:类型名. 练习3,请你查找一个介绍"遮罩"的flash教程(注:类型名为swf),下载并打开它. 5,标题搜索. 当我们需要搜索一篇关于某个主题的文章时,可以用以下的关键字:"intitle:关键字".如"intitle:南瓜饼" 6,网页快照. Google 在访问网站时,会将看过的网页复制一份网页快照,以备在找不到原来的网页时使用.

2009年全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评审结果公告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 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2009年全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评审结果公告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2009年全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于4月30日截至,大赛共征集到有效教学案例679份,同比去年增加9份,其中,高中组256份,初中组197份,小学组227份。参赛教师覆盖全国29个省市区,参赛教师和覆盖省份均创新高。 经大赛评委认真、严格评审,共评出获奖教案306份,其中,高中组109份(一等奖17份、二等奖53份、三等奖39份),初中组96份(一等奖15份、二等奖49份、三等奖32份),小学组101份(一等奖17份、二等奖48份、三等奖36份)。获奖名单详见附件。 另外,大赛还评选出优秀组织奖9个:北京市东城区教育信息中心赵袆;北京市顺义区教研考试中心信息技术教研室刘遵义、刘秀旺、张建忠;北京市西城教育研修学院朱慧;大连教育学院张扬;大连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王宁;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计算机研训部卢美英;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张凤英;重庆忠县教育科学研究所吴才春;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教育局武建宏。 评审经过了预审(形式审查)、初审、复审、终审等多个阶段,在评审阶段发现了个别侵权案例并给予了不同程度的禁赛处罚,评审结果尽量做到公平、公正、透明、权威。所有获奖教案及点评意见可在6月7日后到案例大赛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8e384394.html,)查询、下载。 评审结果于2009年5月31日至6月19日在信息技术课程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e384394.html,)和案例大赛网站上公示。如有剽窃等嫌疑,欢迎广大同仁及时举报,联系信箱:zhongbc@https://www.360docs.net/doc/8e384394.html,(钟柏昌)。对举报属实者将给予不低于100元/篇的物质奖励。 所有获奖作品名单及一等奖作品将直接收入《中国基础教育年鉴 信息技术卷2009年》(2010年上半年出版)。如有异议,请来信说明。 获奖证书发放日:2009年6月20日(优秀组织者报送的案例获奖证书统一邮寄给组织者,其余均挂号邮寄给个人,证书如需省级教研员转发请来信说明),获奖名单纸质通知将同时发送给各有关省级教研单位。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网上资源检索.教案doc

网上资源检索 贵州省盘县第一中学徐磊 一、教学设计背景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贵州教育出版社 4.学时数:1学时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课程标准内容: (一)信息获取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本课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内容:第3.2 网上资源检索 基本要求:1.掌握通过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 2.掌握通过主题目录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 发展要求:掌握网络搜索的技巧。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贵州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章“信息的来源和获取”第1、2节内容基础上开展的网络资料检索教学,是学习信息组织和信息处理的基础,也是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项基本技能。本课确定以“中秋节”为主题,用不同的搜索方法来获取所需信息,同时渗透获取有效信息的思想方法。 三、学情分析 我们是普通高中学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网络已经不再陌生,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使用网络的感性经验,也知道用百度、谷歌搜索引擎查找信息。但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会遇到搜索结果多,筛选困难、搜索技巧单一等问题。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提升对搜索结果进行适当的鉴别能力。同时考虑到学生信息技能参差不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 2)了解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 3)能区别主题目录和搜索引擎的不同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中秋节”的相关信息,提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搜索结果的筛选,培养学生信息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搜索中国的不同传统节日信息,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能负责任地、健康地使用信息,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鉴别搜索结果,获取有效信息。 六、教学思路与方法 1、教学方法设计 由于本课不是单纯学习搜索技巧的课,而是以“中秋节”活动为主线,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信息检索,经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鉴于此,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活动的方法。 2.教学思路: 1)情景导入。播放视频,提出问题:“你知道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吗?”引 入搜索任务。 2)问题展开。通过“比一比”,让学生归纳总结搜索技巧,突出教学重点。同 时在搜索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有多个不同的答案?引入信息筛选。 3)知识巩固。小组合作,学生运用网络信息检索技能,了解其他重大传统节日 的相关信息,作为巩固。 4)知识应用。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搜索“月饼”,归纳两种搜索方法的特点, 形象、直观感受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七、教学准备 PPT课件、中秋节沙画视频、学习任务单、学习自评表、因特网教室

网上获取信息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章第二节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搜索引擎的概念、搜索引擎的分类和搜索技巧三个方面。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信息获取一般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重点难点在于对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和技巧,能够在网络上快速准确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对象及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基本上已经有过网上信息搜索经历,也掌握了搜索引擎的部分使用方法,知道如何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但是学生搜索的效率还是不高,搜索技巧的使用方法还没有掌握。 三、计划学时 1课时 四、教学难点及重点 教学重点:搜索引擎的分类及两种常用的检索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相应的搜索引擎进行快速查找。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搜索引擎; (2)掌握搜索引擎的分类查找和关键词查找方法; (3)会根据不同内容运用不同的搜索策略获得高效的搜索结果。 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分析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搜索策略,有效快速地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进行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寻找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以及探究解决问题最佳途径的意识; (2)在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认识多渠道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合法、合理、快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建情境 同学们,农历八月十五日,是 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 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那么关于“中秋节”我们知道的有多少呢? 问题:(1)中秋节有哪些传说故事呢?(2)你能例举出一首你最喜欢的关于中秋节的诗词吗? 如果你不知道这些,我们可以求助于什么,从而可以快速地获取答案? 二、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而目前上网成为了我们获取大量信息的理想方式。我们都知道,因特网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为我们提供了浩如烟海的信息。那么,如何在网上准确快捷的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共同探讨的话题——《网上获取信息的策略》。 【活动一】:同学们试着在网上查找中秋节的相关信息,来学生思考问题, 并交流讨论回答 学生上机实践, 体验如何在网上 寻找答案,并汇 报自己的搜索结 果和所使用的方 法 贴近生活,导入主题, 激起学生学习欲望,同 时为后面学习内容作好 铺垫 对本节课学习内容做简 单的概述 地获取信息。 六、教学方法及策略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PPT课件八、教学过程

网上搜索的方法和技巧

网上搜索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已经知道网上有多种多样的教育资源,从技术上讲,它们是在Internet的多种服务功能的支持下实现的,包含WWW、e-mail、Usenet、FTP、BBS等,其中发展最快,也是最为流行的是WWW。因此我们着重介绍WWW信息的检索方法。 据1999年底的统计,网上大约有15亿个网页,并且以每天增加190万个网页的速度在增长,到2002年已达到80亿个网页。要想在这么大的一个资源库中查找一条具体的信息,犹如大海捞针一般。因此,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淹没在数据资料的的海洋中,却又在忍受着知识的饥渴"。 现在出现了许多种在网上查找信息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既定目标的查找,一类是没有目标的查找,而后者往往是指一种网上"冲浪"游戏。在具有既定目标的情况下,如果已有信息线索,可以用浏览器航行的办法寻找信息对象;如果信息线索未定,则需要利用搜索工具首先获得信息线索。 搜索工具又有传统工具和现代工具之分。传统工具是在索引数据库中进行主题树/目录检索或KWDSEs(关键词搜索引擎)进行建设而索引库的建设是一个极其繁重的任务,现在已经可以利用"机器人"程序来帮忙,它们通过跟踪最新建立的HTML网页的URL对整个网络进行浏览,可以在网上从这一个网站爬到另一个网站,并记录下它们访问过的网页的各自特征(这种只有十来年历史的搜索技术就被称为传统工具了,你觉得奇怪吗?)。而现代搜索工具是利用智能代理来工作,它们不是对整个网络进行索引,而是在接到一个新任务时就出发,去搜索网上资源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智能代理是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搜索,它试图去发现自然语言与样本网页的模式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将与新近发现的网上资源相匹配,最后以一串网址的形式供用户访问。图2_3_10显示了网上信息检索工具的选择方法。 (一)搜索工具 在Internet上现有的检索工具成百上千,比较普及且功能较强的就有几十种。这些检索按照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大概可以分为3种类型:

《因特网的信息查找》教案

2.2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一、教案背景 高中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使用网络检索信息的感性经验,若以传统的新授课方式设计教学,能力强的学生会感觉索然无味,没有学习兴趣,并很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老师要结合学生已经有的知识,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形成多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二、教学课题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三、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二节内容,主要围绕因特网搜索引擎的使用展开教学,信息检索是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指能够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获取有效的信息。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应只满足于教会学生利用关键词搜索或掌握几个搜索技巧,而应在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设置了两方面的内容: 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 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搜索引擎的目录类搜索、全文搜索。搜索引擎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其搜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

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由于目前苏北地区高中阶段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优生差生结合的小组合作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使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常用信息搜索方法——使用搜索引擎,掌握搜索引擎的定义和分类,并使其在参与抢答比赛的过程中去体会和总结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五、教学过程 我们上一节课一起分析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同学们也初步了解了信息获取的意义,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进行一次实践活动。 因特网上存储了各个领域的大量信息,并且不断地更新,成为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宝库。伴随着网络上信息资源的不断扩充,网络用户想找到所需的资料简直如同大海捞针。为了满足大众对信息检索需要,搜索引擎应运而生了。 1、搜索引擎 指用于因特网信息查找的网络工具。 最早的搜索引擎出现于1994年4月。斯坦福大学的两位博士生,美籍华人杨致远和美国人David Filo,共同创办了超级目录索引雅虎,并成功地使搜索引擎的概念深入人心。从此,搜索引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2、搜索引擎分类 a 全文搜索引擎(关键词查询) 代表性站点:Google、百度、天网 原理:通过从因特网上提取各个网站的信息,建立索引数据库,当用户查询时,它在库中检索与用户条件相符的相关记录,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举例:上述原理中“数据库”概念。 b 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分类查找) 代表性站点:搜狐、新浪、Hao123(网址之家) 原理:将收取到的各个网站(网页)的信息按照目录分类,建立索引数据库供人们分类查找。 举例:查找北京地区的大学 3 发展趋势 由于分类搜索和全文搜索各有利弊,当前许多搜索引擎都在朝着两者兼备的方向发展。 例:google 新浪搜狐 4分组练习 采取分组探索的方法。 a 抢答题 1)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____一书中。 2)世界第一枚邮票出现在: 3)金庸的籍贯是:

b6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一信息技术《网上资源检索》教案2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一信息技术《网上资源检索》教案2 1课时 教学内容: 1、搜索引擎 2、其它检索方法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访问了2008北京年奥运会官方网站,我们是如何访问的?大家收获如何? 有关2008年奥运会的系例图片,你们检索到了吗?如何检索的?这就是我们本堂课要解决的的问题。 二、教授新课 活动(一):学习实践主题目录检索 课件演示主题目录介绍。 以“老章书签(https://www.360docs.net/doc/8e384394.html,/)”网站为例,检索“2008奥运会相关信息”,具体操作讲解主题目录检索信息的方法。 布置任务:利用主题目录搜索,搜索出2008奥运会的相关信息。(可利用其它网站)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可以相互协作,比赛各小组检索信息量和速度。 请一小组推选出一名同学演示给全体同学看。 活动(二):学习实践搜索引擎检索 老师:通过刚才的实践,同学们感觉这种检索方法有哪些不足之处? 师生讨论,得出结论:刚才这种方法查找简单,但存在查找范围较窄、查找内容较少等问题。老师: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检索方法:利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用课件演示介绍搜索引擎及其工作过程。

启动浏览器,进入“baidu”网站,搜索“历届奥运会会徽”相关信息。 分别用不同的关键词,比较查询结果,以此向学生强调关键词的重要性。 布置任务: 信息检索学习任务单 1、请试找出可以用于主题目录搜索的网站名或网址,它们是: 2、运用主题目录方法,在因特网上查找与奥运会篮球项目有关的内容,并将有关内容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内。 希望检索的资源是有关方面的内容。 所使用的搜索引擎网站是 网址是: 经过的主题目录路径为: 查找到个网页与所检索信息有关,其中,经过浏览并确定基本符合检索要求的网页有个。 3、哪个搜索引擎是比较优秀的网络信息搜索工具? 试比较几个常用的中文搜索引擎的性能,完成下表: 搜索质量 通过比较,较好的搜索引擎是:,理由是: 板书设计 1、讲解并演示主题目录检索 2、讲解并演示搜索引擎检索 3、布置学习任务单 A、B、C分类作业布置 B、C类: 信息资源获取的途径有多样性,淘宝成为现代人热衷的购物方式之一,这种信息资源可以通过 利用人力资源来获取 B、利用设备来获取 C、利用遥感技术来获取 D、利用网络技术来获取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教案 苏科版

课题:从因特网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掌握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学会使用一种软件下载信息,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 认知目标: 1.掌握根据信息需求获取信息的一般规律,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新特点,总结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3.学会灵活运用贴切的搜索关键字进行信息的搜索。 4.学会判断信息的真伪,并迅速、准确地筛选有用的信息。 技能目标: 1.掌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搜索信息的基本操作方法。 2.了解常见的几种搜索引擎的特性,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的搜索功能。 3.培养学生利用因特网有目的地进行学科知识探究、学习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浏览信息,获取所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因特网,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2.综合多种因素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养成从权威网站获取可靠信息的习惯,学会尊重他人的著作权。 3.引导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养成正确的上网的意识,做网络文明人。 教学重点: 1.熟悉Internet Explorer6.0窗口的组成。 2.掌握浏览网页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关键字的意义和作用,利用贴切的搜索关键字搜索信息。 2.迅速地筛选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 教学方法和手段: 1.启发式教学; 2.任务驱动式教学,让学生在明确的、具有真实问题情境的任务驱动下,自主探究学习; 3.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于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的“广播”功能把教师的演示过程展示给学生,结合启发式教学便于学生对信息浏览和搜索技巧的深层次把握;4.学生模仿练习、探究学习

《搜索网上资源》教学设计

《搜索网上资源》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网上信息搜寻和下载网络资源的基本方法,知道常用的几个搜索引擎,并能撑握搜索关键词的含义. 2.能力目标:会使用目录搜索及关键词搜索,熟练运用关键词进行搜索。掌握网 络信息搜索技能,提高对信息的查找与筛选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把计算机、网络当作学习工具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 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并树立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的爱国情操。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网上信息搜寻和下载网络资源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更好更快地搜索到所需的资源 三、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是比较好动,求知欲和好胜心很强。对城区学生而言,大部分基本用过电脑上网,但学生使用电脑往往还局限于玩网络游戏,而有目的地利用网络资源来解决一些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是很少的。 四、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小学四年级学生比较好动、求知欲和好胜心强等特点,采用问题启发和引用游戏规则设计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一提的是,问题设计的思路是采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中的框架问题。 (基本问题:搜索网上资源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单元问题:1. 试着比较一下,目录搜索引擎与关键字搜索引擎有哪些不同?2.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内容问题:1. 你们知道哪些搜索引擎的网站呢? 2. 你们知道刚才老师运用的是哪种网上搜索方法吗?3.我们学习了哪两种搜索网上资源的方法?) 由于网络信息更新比较快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的问题,我根据对学生认知的了解,在任务的编排和知识点的讲授方面做了调整以填补教材的不足。此外,利用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了语文课本第二课《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对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始终充满着憧憬和好奇,采用桂林山水风景图作为本课的教学引入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前准备 1、制作一个本节课的教学课件。 2、检查网络教室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3、准备一台计算机与投影机相连,在“跟我学操作”环节中使用。 六、课时: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课题引入(五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吗? 生:知道 师:想不想去桂林游玩? 生:想

因特网上捕获和搜索信息教案

课题:《因特网上捕获和搜索信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在因特网上搜索信息的意义,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2、学会建立收藏夹和分类收藏网址的方法,掌握利用简单的关键词搜索相 关信息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团结协作和实践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信息的捕获、搜索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综合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和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望,在不断探索中陶冶情操。教学重点:分类收藏网址和关键词搜索相关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关键词搜索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尝试操作法、巩固练习法、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法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泰山出版社第二册下第三章《在因特网上交流信息》第一节的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上网浏览、搜索、 下载和分类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上网 信息的搜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本节课的学习作起了良好的铺 垫作用,同时,学好本节课也为学生利用因特网进行交流打下了 基础。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偏重于学生的实践操作,学生的能力各不相同,老师在上课操作演示时最好要慢一些,以照顾操作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在讲有些操作的时候,老师可以自己示范一种方法,同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操作方法,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老师操作完后要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己操作,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四处走动进行指导。另外,学生操作与实践时要搞好分组,教师做好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小组内互帮互学,共同提高,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掌控时间和教学进度。

信息技术教案_2.2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2.2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在信息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而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从网络上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娱乐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节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节强调通过体验和感悟网络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 另外,本节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设置了两方面的内容: 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 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搜索引擎的目录类搜索、全文搜索。搜索引擎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其搜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感性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多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三、教学策略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由于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2.3-网上资源检索-教案设计

网上资源检索 一、教学设计背景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贵州教育出版社 4.学时数:1学时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课程标准内容: (一)信息获取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本课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内容:第3.2 网上资源检索 基本要求:1.掌握通过搜索引擎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 2.掌握通过主题目录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 发展要求:掌握网络搜索的技巧。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贵州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一章“信息的来源和获取”第1、2节内容基础上开展的网络资料检索教学,是学习信息组织和信息处理的基础,也是学生信息素养的一项基本技能。本课确定以“中秋节”为主题,用不同的搜索方法来获取所需信息,同时渗透获取有效信息的思想方法。 三、学情分析 我们是普通高中学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网络已经不再陌生,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使用网络的感性经验,也知道用百度、谷歌搜索引擎查找信息。但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会遇到搜索结果多,筛选困难、搜索技巧单一等问题。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提升对搜索结果进行适当的鉴别能力。同时考虑到学生信息技能参差不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 2)了解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的三种主要方式。 3)能区别主题目录和搜索引擎的不同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中秋节”的相关信息,提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搜索结果的筛选,培养学生信息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搜索中国的不同传统节日信息,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能负责任地、健康地使用信息,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一般方法,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鉴别搜索结果,获取有效信息。 六、教学思路与方法 1、教学方法设计 由于本课不是单纯学习搜索技巧的课,而是以“中秋节”活动为主线,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信息检索,经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鉴于此,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活动的方法。 2.教学思路: 1)情景导入。播放视频,提出问题:“你知道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吗?”引 入搜索任务。 2)问题展开。通过“比一比”,让学生归纳总结搜索技巧,突出教学重点。同 时在搜索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有多个不同的答案?引入信息筛选。 3)知识巩固。小组合作,学生运用网络信息检索技能,了解其他重大传统节日 的相关信息,作为巩固。 4)知识应用。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搜索“月饼”,归纳两种搜索方法的特点, 形象、直观感受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七、教学准备 PPT课件、中秋节沙画视频、学习任务单、学习自评表、因特网教室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把握“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规范“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教学,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本文中用到的述语解释: 基本要求:全体学生应在本节学习时掌握。 发展要求:有条件学生可在本节增补;全体学生在本模块学习结束时掌握。 说明:主要注明不宜拓展(留待选修学习)的内容;超纲的内容、已删除的内容、限定深广度的内容等。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本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等情况有总体的了解,由此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高一学生身心渐趋成熟,逻辑思维趋于严密,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只是对所学的内容欠缺系统的提炼、重组和内化。因此,在进行信息与信息技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有层次、有选择地设计实例分析、讨论归纳、合作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归纳问题,鼓励学生将自己形成的理解与专家或他人已有的定义相比较,加深理解,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意识到信息文化的形态和作用,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为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做好心理准备,逐步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一、课程标准内容 本章内容包含在“课程标准”的“(一)信息获取”中: (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要求 1.1 信息及特征

1.2 信息的编码 1.3 信息技术 三、本章教学建议 本章建议用3课时完成,可采用如下两种课时分配方案。 这一方案的教学基本按照教科书的编排顺序来进行。为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本章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学习、问题解决、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 在第1.1节的“信息及特征”中,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可以采用案例讲授法为主,辅以问题讨论法。

网上查找信息教案

网上查找信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搜索引擎,了解搜索信息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掌握利用搜索所需信息方法,养成利用网络搜索资料辅助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网上搜索信息的学习,养成在学习中或生活中遇到难 题主动积极从上网搜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的良好习 惯,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到专题学习网站中搜索学习资料。 学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解决学习生活等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学会在当前网页中快速定义所要找的信息位置。 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搜索关键字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题驱动、案例学习、指导式探究法合作探究、理论联系实际、演示法、探研法、等方法。 四、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 学习环境选择:计算机实验室、因特网、多媒体 学习资源类型:课件、专题学习网站、多媒体资源库、案例库、题库、其他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问题一:学生近期学习或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问题二:如何利用网络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回答,这样通过现实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与学习欲望。 2、提出任务P62 在语文课中,我们会学习到选自《三国演义》的“空城计”一课,请在网络中搜集有关这课内容的学习资料。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学生小组探索,老师巡回,了解学生已有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然后让先查到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搜索结果和所使用的方法。 老师带领大家总结出常用的网络信息搜索方法: (1)、在专题网站中查找信息。 (2)、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 (3)、在打开的网页中查找信息。 3、任务探究 (1)、在专题网站中查找信息。 教师根据问题,提供专题网站(中国基础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e384394.html,)让同学们根据课本P63的操作指导自主查找信息,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网站查找信息资料,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专题网站的特性像一个图书馆,在某些场合有效但有时也比较局限。 想一想:以上三类信息搜索方法中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是哪一类方法?你知道为什么吗?

互联网信息搜索的方法与技巧

互联网信息搜索的方法与技巧 搜索引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已是举足轻重。无论怎样,要想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都需要一点点技巧。有人说,会搜索才叫会上网。 网络信息搜索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学习一些网络搜索的原理和表达方式对提高网络搜索效率大有益处。但同时还要通过实践不断摸索,在实践中掌握不同数据库的特点,以便提高搜索效率。 网络信息搜索的一般原理 网络信息的搜索主要是通过搜索引擎对网上信息进行查找,它的基本原理是使用搜索程序来遍历因特网,将Web上分布的信息下载到本地文档库,然后对文档内容进行分析并建立索引,对于用户提出的查询提问,搜索引擎通过查找索引找出匹配的文档或链接,再返回给用户。目前搜索引擎主要通过两种技术实现信息搜索:一是使用网站分类技术,把网站进行树状的归类,对每个网站都有简略的描述;二是使用全文搜索技术;全文处理的对象是文本,通过网页抓取程序对大量网页数据建立由字(词)组成的倒排索引,以便使用户用关键词对文档进行查询,系统则返回含该关键词的网页。 网络信息的搜索技巧 1.分析搜索主题,决定从何处开始进行搜索。在搜索中,有两个最为关键的步骤:一是概括搜索提问,选择精确的搜索词语;这是最基本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技巧。目前的搜索引擎还并不能很好地处理自然语言。因此,在提交搜索请求时最好把自己想法提炼成简练而与希望找到的信息内容主题关联的查询词。一般说来查询词选应用名词和动词的组合。二是正确运用搜索提问的方式。 2.考虑搜索提问中的关键词是否有同义词、近义词以及词形的各种变化,灵活运用各种运算符号,扩大词语的搜索范围,降低检索结果出现遗漏的可能性。例如:要查询酸奶方面的资料,与酸奶有关的词还包括牛奶、酸牛乳、乳酸饮料、乳酸菌饮料。因此,为了查到更全的信息,合并同类项后的搜索词为:酸奶、酸牛、乳酸。 3.当有多个搜索词语之间逻辑关系复杂时,就分期分步制定搜索词语:(1)分析搜索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分门别类地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