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动态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可视化动态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可视化动态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2002年8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8期 文章编号:100026788(2002)0820114207

可视化动态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钟登华1,段文泉1,张伟波1,郑家祥2

(1.天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天津300072;2.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 提出了集可视化面向资源建模技术、数字仿真技术、网络计划分析与优化技术、三维动态演示技

术于一体的施工全过程可视化动态仿真思想,将施工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施工工期、施工强度、

交通运输以及各工序之间、各工作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进行施工全过程的计算机仿真计算和施工

方案的优化分析,获得合理的施工工期、机械设备配套方案、施工道路系统行车密度等重要参数,施工三

维面貌在仿真计算中也可实时演示出来Λ它为选择合理的施工组织方式、制定最佳的机械设备配置方

案、编制可行的施工进度计划以及直观掌握了解施工全过程提供了有力的分析方法Λ研究成果在实际地

下洞室群施工组织设计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Λ

关键词: 动态仿真;可视化;面向资源;网络计划分析与优化技术;三维动态演示

中图分类号: TU91 文献标识码: A α

V isual D ynam ic Si m u lati on T echn ique and Its A pp licati on

ZHON G D eng2hua1,DU AN W en2quan1,ZHAN G W ei2bo1,ZH EN G J ia2x iang2

(1.D epartm en t of H ydrau lic and H ydroelectric Engineering,T ian jin U n iversity,T ian jin300072,Ch ina;2.Chengdu H y2 droelectric Investigati on D esign In stitu te,State Pow er Co rpo rati on of Ch ina,Chengdu610072,Ch ina)

Abstract: T he con structi on p rocess of hydrau lic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is ex trem ely comp licat2

ed.In th is paper,a new m ethod called the visual dynam ic si m u lati on techn ique fo r con structi on p rocess

is p resen ted,w h ich com b ines visual resou rce2o rien ted modeling techn ique,digital si m u lati on techn ique,

netw o rk p lan and op ti m um,and th ree2di m en si on real2ti m e an i m ati on demon strati on techn ique.It treats

the con structi on system as a w ho le and si m u lates the w ho le con structi on p rocess and op ti m izes the con2

structi on schedu ling w ith comp rehen sive con siderati on of the in teracti on of m any facto rs such as the con2

structi on du rati on,the in ten sity of excavati on,the traffic of con structi on road,the in terference of dif2

feren t w o rk ing faces and so on.T he param eters of reasonab le con structi on du rati on,the op ti m um e2

qu i pm en t set and the in ten sity of traffic flow and so on are ob tained,and th ree2di m en si on structu re is

disp layed w ith the si m u lati on calcu lati on.T he app roach described in th is paper p rovides a pow erfu l ana2

lyzing too l fo r choo sing reasonab le con structi on o rgan izati on,ob tain ing the op ti m um equ i pm en t set

p lan,comp iling the con structi on schedu le,and grasp ing the con structi on p rocesses.T he research

ach ievem en t is app lied successfu lly to the con structi on o rgan izati on and design of som e p ro jects.

Key words: dynam ic si m u lati on;visual;resou rce2o rien ted;netw o rk p lan and op ti m um techn ique;

th ree2di m en si on demon strati on techn ique

1 前言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Λ施工条件复杂,工序繁多;各工序配合与相互干扰错综复杂;施工受到各方面众多因素影响与限制Λ因此,有必要采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施工中各方面因素,统筹各方面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使各工序相互协调,使施工组织设计更加科学化,达到施工快速、经济、安全,施工顺序合理之目的Λ仿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系统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其中地下洞室群施工系统仿真研究已取得许多成果[1,2],但目前

α收稿日期:2001203213

资助项目:“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622212052032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79023)

作者简介:钟登华(1963-),男,江西章贡州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工程系统仿真与优化.

只停留在“分段模拟阶段”Λ其主要步骤是:首先以各个单洞与三大洞室的分别施工为研究对象,进行单项洞室的施工仿真计算分析,寻求出各单项洞室经济合理的机械设备配套方案以及合理的施工工期;在得到各单项洞室施工工期的基础上,采用网络计划与优化技术,通过施工强度优化,合理地安排洞室群施工进度;在既定的施工进度基础上,从中找出施工强度较大的典型时段,进行多工作面同时施工的交通运输仿真计算分析,获取交通拥塞情况,对既定的施工进度给予论证Λ“分段模拟”将施工系统人为割裂开来,忽略了施工系统中各单项工程之间、各工作面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Λ

随着人们对建模方法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模拟技术在建模、优化、分析、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Λ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技术方案,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Λ1)可视化建模;2)一体化模拟环境的深入发展;3)模拟数据库;4)动画仿真;5)实现模拟结果分析到建模的自动反馈;6)基于信息处理的模拟Λ上述六点构成了90年代模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构成了先进模拟技术的主要内容[3]Λ基于先进模拟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提出了施工全过程可视化动态仿真技术Λ该技术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思想,把整个施工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施工进度、施工强度、机械设备配套、各工作面的干扰、交通运输以及各单项工程之间、各工作面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Λ所进行的仿真计算是针对整个施工系统进行的,优化也是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优,而不是局部达到最优Λ

2 可视化动态仿真技术

可视化动态仿真技术融合可视化面向资源建模技术、数字仿真技术、网络计划分析与优化技术、三维动态演示技术于一体,为复杂的系统施工提供了有力的计算与分析工具Λ

2.1 可视化面向资源的施工系统仿真建模方法[4-7]

施工仿真在施工系统分析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主要的障碍来自于使用仿真语言建模的复杂性Λ使用仿真语言进行施工系统仿真建模,不仅要求用户熟悉仿真语言,而且要求用户认真地分析要进行仿真的施工系统,搞清仿真的目的,将施工系统抽象成能用仿真语言描述的系统Λ建模复杂性影响了仿真技术作为有效管理工具的作用,如何能够实现简化而又灵活的建模过程是仿真研究的重要课题Λ

虽然每个施工系统具有其独特性,但其活动总是与特定的资源实体如机械设备、劳动力、材料等相联系Λ同时,施工系统目标是通过其组成资源的优化而实现的Λ因此,资源在施工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Λ根据施工系统这一特点,根据面向进程[3]的仿真思想,可定义与特定资源相联系的进程为资源进程Λ资源进程的概念从资源的角度重新认识了施工系统建模过程,即施工系统可以由一组面向资源的进程加以描述Λ可视化面向资源的施工系统仿真建模方法(visual resou rce 2o rien ted m odeling ,V RM )就是实现了在计算机辅助可视化的基础上,以资源进程单元模型为基本组成单位,通过通信端口(包括流入和流出端口)联结各资源进程,将其拼合成系统仿真模型,使得各资源实体在仿真模型中动态流动的仿真建模方法Λ可视化面向资源的施工系统仿真模型由资源进程单元模型、矢线和活动属性(也即仿真所需的基本参数)组成Λ资源进程单元模型集合和矢线集合构成仿真模型库,活动属性集合则构成仿真数据库Λ

图1 用循环网络节点描述的出渣资源进程单元模型

1)资源进程单元模型描述了一个进程所

包括的事件及活动间的逻辑、时序关系,它是

循环网络模型[1]基本组成部分的概括性知

识Λ以隧洞施工的出渣资源进程为例,将此进

程用循环网络节点描述如图1所示Λ此进程

共包括7个节点,流入端口和流出端口为与

其它资源进程单元模型联接的信息端口Λ

2)矢线表示各进程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逻

辑联系、资源实体的流动方向,不消耗时间资

源Λ511第8期可视化动态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3)活动属性由诸多方面所组成,包括活动所占用的资源数量、资源特性、现场状况、活动的持续时间以及与该活动有关的其它参数等Λ

可视化面向资源的施工系统仿真建模使用更加接近现实的图形来进行仿真建模,从而简化了建模过程Λ在计算机辅助可视化条件下,只需用鼠标器选取施工项目所需资源进程,确定其间的连接关系,并描述与各资源进程相关的资源特性、现场状况等,系统便可以自动生成施工系统仿真模型Λ图2为简化的某隧洞施工建模过程

Λ

图2 简化的某隧洞施工建模过程

2.2 动态仿真原理及实现

工程施工系统是复杂的带有随机因素的系统,用解析数学模型很难描述Ζ动态仿真技术的引入解决了

这一问题Ζ施工系统仿真属于离散系统仿真,其引入“模拟钟”(或称为“仿真钟”)概念来体现“模拟时间”的

运行轨迹Ζ通过“模拟钟”的不断推进,来得到施工系统的状态随着时间的不断改变而呈现出的动态变化过程Ζ其基本步骤是:首先选取施工系统施工前的状态作为系统的初始状态,并以开始施工的时刻作为模拟钟的零点Ζ从该起点开始,每推进一个时间步长?t ,就对施工系统的所有工序、资源、施工强度、机械设备调配、各工作面相互干扰情况、施工道路系统交通运输情况等进行扫描,根据各工序时间、空间上的逻辑关系以及相互制约条件,通过分析评价,判断在该时段是否有事件发生Ζ如果有事件发生(指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的瞬间事变,如机械设备的数量变化、忙闲状态的变化,以及某一活动的开始或结束等),则它们就被认为发生在?t 的终止处,并相应地改变系统的状态Ζ如果在?t 内无事件发生,则系统的状态不发生变化,只将模拟钟推进Ζ重复上述做法直至整个工程完工的状态为止Ζ

2.3 三维动态演示原理及实现[8]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序繁多,各工序之间逻辑关系复杂,仅依靠静态的进度计划图表,要想快速、准确地把握施工过程的全貌是比较困难的,然而三维动态演示技术提供了协调、组织、展示信息的途径Λ将施工过程面貌三维实时动态演示引入仿真研究,使得仿真过程更加清晰、直观、逼真,为全面、准确、快速地掌握施工全过程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Λ三维实时动态演示是在仿真计算的同时,从仿真中间成果库中读取有关描述当前施工面貌的数据,用程序或工具生成一系列的反映当前施工面貌的画面,然后通过画面的连续播放来反映施工面貌的变化过程Λ高速地显示一系列静止图像,当图像过渡连续时,由于视觉的暂留,便可产生动态演示效果Λ对于施工系统各建筑物,其各层及其具体细部的位置均由其关键点的坐标来控制Λ这些关键点的坐标是画三维图形函数的参数,三维图形的变化就是由关键点坐标值的变化引起的Λ每当仿真钟向前推进一个时间步长,各建筑物的各关键点坐标值根据仿真成果库中的数据做相应变化,而后向绘图程序发送消息,强制图形根据变化后的各关键点坐标值进行重绘Λ伴随着屏幕的更新,由于视觉的暂留,便产生了动态演示的效果Λ动态演示必须能够清晰地显示单洞施工、洞群施工等时间、空间上的逻辑关系,必须与通过网络计划分析得到的各个工序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完成时间等相一致Λ它的解决方法是: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在系统定时器中设置一个计数器,建立计数器与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计数器每增加1,就相当于时间增加5天)Λ这样,各工序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完成时间就相当于一个计数器数值Λ每当接受一个新消息时,就判断在当前计数器数值下,各洞室需要的各种动作(尚未开挖、开挖中、开挖完),强制重绘图形,实现了与网络计划逻辑、时间一致性Λ

把三维动态演示技术引入到仿真中,以数据的直观可视化为出发点,将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用运动着的画面形象地描绘出来,体现了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中各工序的时间、空间和逻辑关系,揭示了系统的动态行为特征;三维动态演示技术能够使系统专家对工程有一个形象直观的了解,充分暴露设计中的漏洞与缺陷,有助于系统专家提出卓有成效的意见和建议,并进一步指导施工组织设计的调整Λ

3 地下洞室群施工全过程可视化动态仿真计算实例

61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8月

3.1 某工程地下洞室群简介

某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境内的金沙江下游,其工程引水发电系统(简称地下厂房系统,下同)由进水口、引水洞、主、副厂房、母线洞、主变室、电缆出线井、通风洞、尾水管及连接洞、尾水调压室、尾水隧洞、厂房防渗设施及地面开关站等组成Λ各洞室均位于新鲜完整的岩体中,水平埋深350m 以上,竖向埋深450m 左右Λ左岸引水发电系统共计:石方明挖503.4万m 3,石方洞挖403.88万m 3,混凝土145.77万m 3;右岸引水发电系统共计:石方明挖299.27万m 3,石方洞挖398.55万m 3,混凝土148.80万m 3(均不含附加量)Λ地下厂房系统三大洞室上、

下游端均布置有施工通道Λ地下厂房系统的开挖程序示意图参见图3

Λ

图3 某地下厂房系统的开挖示意图

该工程地下洞室群纵横交错,布置密集,高差大,施工通道少,施工条件复杂Λ在施工过程中,不但各工序配合与相互干扰错综复杂,在安排各个洞室施工先后顺序及隧洞施工程序时,需要顾及对工程的总工期、围岩稳定、施工强度以及交通运输等问题的影响Λ该地下洞室群施工系统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复杂程度上都十分罕见,没有成熟的施工经验可供借鉴,仅依靠设计人员采用传统的方法分析计算,难以优化地选择施工机械设备及施工方案,难以定量地确定各施工工序之间的干扰程度,尤其是各施工通道的布置、断面尺寸在没有各通道的动态交通流量的情况下,要做到既经济又合理,这是很困难的Λ因此,有必要采用科学的系统分析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全面系统地分析地下洞室群施工中的各方面因素以及各方面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将各洞室做为一个整体进行合理地组织安排,使各洞室之间、各工序之间以及各种机械设备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使设计与施工组织更加科学化,提高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组织设计的现代化水平Λ

3.2 全过程可视化动态仿真模型的建立

根据可视化面向资源的施工系统仿真建模方法,可建立该地下洞室群的施工全过程可视化动态仿真模型Λ建立全过程可视化动态仿真模型时,首先应明确施工过程中有哪些活动,各活动的时间、空间、逻辑关系,模型中各活动应具有的属性等等;然后由模型的组成部分建立起初步模型Λ建模过程是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当所建模型与实际基本相符时为最后的全过程可视化动态仿真模型Λ

3.3 部分仿真成果分析

通过地下洞室群施工全过程可视化动态仿真计算,不仅可以得到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最优的机械设备配套方案,同时可以得到各时段较全面的工程施工信息,如哪些工程正在施工、施工强度如何、资源利用率、施工道路系统行车情况等Λ资源强度柱状图、带逻辑关系的横道图等成果能够自动统计输出,洞室的开挖过程面貌在仿真计算过程中也会实时显示出来Λ

该地下洞室群施工有1条关键路线,依次为厂房上支洞、主厂房上1挖、厂顶支护、主厂房上2挖、主厂房中1挖、主厂吊车梁砼、主厂房中2挖、主厂房中3挖、主厂房下1挖、主厂房下2挖、主厂房下3挖、主厂房下4挖、一期砼1、二期砼埋件、一号机组安装发电Λ厂房上支洞施工开始于第二年7月,第十年1

7

11第8期可视化动态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月第一台机组发电,总工期为88.6个月(7年5个月)Λ在初始计算成果中,开挖强度很不均衡Λ非关键线路上时差很大,因此,有必要进行工期不变的开挖强度均衡优化Λ通过软件优化后,得到均衡开挖强度柱状图、均衡施工进度横道图Λ单洞最大开挖强度为1.325万m 3 月,多工作面最大开挖强度总和为8.95万m 3

月Λ从施工程序安排、施工进度和开挖强度上来说都是合理的Λ图4为2003年7月的地下洞室群施工面貌,图5为带有逻辑关系的初始横道图,图6为均衡后的资源强度柱状图

Λ

图4 2003年7

月的某地下洞室群施工面貌

图5 带有逻辑关系的初始横道图

从行车情况的仿真计算结果来看,第2年11月的交通流量最大,其中第一交叉口尤为繁忙,行车密度81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8月

(单向)高峰达到35辆 h ,但车辆排队的机率小于1%Λ这表明在施工高峰期施工通道能满足交通运输要求,不会造成交通堵塞Λ图7为某工况下第一交叉路口的单向行车密度图

Λ

图6

 均衡后的资源强度柱状图

图7 某工况下第一交叉路口的单向行车密度图

4 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是极其复杂的,采用可视化动态仿真技术,把整个施工过程作为一个大的系统,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统筹系统中各个单项工程之间、各个工作面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各工

911第8期可视化动态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02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8月

序及机械设备相互协调配合,详细分析了整体的施工进度、施工强度及交通运输等关键问题,获得更为真实的施工情况,对于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程顺利进行非常必要Λ将施工面貌三维实时动态演示引入仿真研究,使得仿真过程更加清晰、直观、逼真,它为全面掌握地下洞室群施工过程提供了快捷的途径Λ可视化动态仿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优化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Λ

参考文献:

[1] 钟登华,孙锡衡.循环网络模拟技术[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4,14(2):7-12.

[2] 孙锡衡,钟登华,朱光熙.地下洞室群施工系统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1991(增刊):9-14.

[3] 熊光楞,等.先进仿真技术与仿真环境[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

[4] 钟登华,张伟波,宋令广.可视化面向资源的施工系统模拟建模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1999,(6):682-686.

[5] Sh i J.R esou rce2based modeling fo r con structi on si m u lati on[J].Con str Eng and M gm t A SCE,1997,123(1):26-

33.

[6] D enn is F,M cCah ill D F,et al.R esou rce2o rien ted modeling and si m u lati on in con structi on[J].Con str Eng and

M gm t.A SCE,1993,119(3):590-606.

[7] T amo tsu kam igak i,et al.A n ob ject2o rien ted visual model2bu ilding and si m u lati on system fo r FM S con tro l[J].Si m2

u lati on,1996,67(6):375-385.

[8] 钟登华,张伟波.复杂地下洞室群施工动态演示系统研究[J].水力发电,2000,(12):28-30.

(上接第113页)

6 结束语

钢卷入库问题有着广泛的工业背景Λ例如造纸工厂仓库的纸卷堆放问题,货运码头的集装箱的摆放问题,等等Λ研究这种问题,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Λ本文中的算法A,就是专门为这个问题设计的一种离线的启发式算法Λ通过实际应用,认为算法A在解决钢卷入库问题上是可行的Λ并且通过大量的模拟数据测试,发现它在解决符合条件(3)的一维装箱问题中,比起FFD,B FD这两种最经典的离线装箱算法,效果上要好Λ这对于寻找更优的装箱算法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Λ

参考文献:

[1] 刑文训,谢金星.现代优化计算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 Galam bo s G,W oeginger G J.O n2line p in pack ing2A restricted su rvey[J].M athem aticalM ethods of Operati on s R e2

search,1995,42:25-45.

[3] Guochuan Zhang,X iaoqiang Cai,W ong C K.L inear ti m e2app rox i m ati on algo rithm s fo r b in pack ing[J].Operati on s

R esearch L etters,2000,26(5):217-222.

[4] A ndrew Ch i2Ch ih YAO.N ew algo rithm s fo r b in pack ing[J].Jou rnal of the A ssociati on fo r Compu ting M ach inery,

1980,27(2):207-227.

[5] 陆一江,邢文训.在线A形装箱问题:模型及算法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1,(12):1-4.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作者:章建栋,冯毅萍,荣冈来源:互联网2010-06-29 0人 分享此文 分析了该集成仿真技术面临的关键问题,包括多分辨率建模技术,分布式集成仿真技术标准和集成仿真平台,以及可视化仿真技术等,最后探讨了仿真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0 引言 面对全球激烈的商业竞争,流程工业企业纷纷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缩短交货期等手段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受到高度重视,不少学术机构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CIMS体系结构,比较典型的有:欧共体EsPRIT的计算机集成制造开放系统体系结构(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Open System Archltecture,CIM-OSA)、普渡大学的普渡企业参考体系结构(Purdue Enterprise Reference Archltecture,PERA),以及美国先进制造研究中心(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AMR)的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ve System,MES)/过程控制系统(Process Control system,PCS)三层企业集成体系结构(如图1)。其中,AMR的三层企业集成体系结构已成为当今西方先进工业国家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理论和产品的主流框架,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在ERP/MES/PCS三层企业集成体系结构中,PCS层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cr,PLC)、集散控制系统(Dl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或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负责对生产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对生产过程实时监控;MES层通过生产调度、生产统计、成本控制、物料平衡和能源管理等应用系统来组织生产,并对PCS 层和ERP层的信息进行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ERP层主要根据企业的人、财、物的总结状况和产、供、销各环节的信息,对生产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和组织,使生产经营协调有序进行,并对企业战略计划进行决策。在对上述各层次应用的研究中,仿真技术发挥了巨大的 作用。 事实上,随着现代流程工业日趋大型化、复杂化和自动化,系统的模型化与仿真已成为过程系统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并成为进行设备参数设定、控制系统设计、生产预测分析、决策支持优化,以及员工培训等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门技术,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是推动了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仿真技术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能否有效应用仿真,将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AMR对各层次的定义可以看出,每一层的研究对象有着很大的差异,PCS层关注生产设备,MES层着眼于生产过程,而ERP则考虑制造企业的整个产供销过程。这造成了不同层次的应用研究对仿真的需求各不相同,并使得仿真技术在不同层次的表现形式也有所差别。本文以ERP/MES/PCS三层企业集成体系结构为基础,对典型的流程工业企业——石化生产企业在这三个层次中的仿真应用,以及ERP/MES/PCS一层集成仿真技术进行总结和综述,指出流程r业仿真应用的发展方向。 1 过程控制系统层中的仿真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1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摘要 在制造企业产品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计算机仿真一直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在减少损失、节约经费、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发展的历程来看,仿真技术应用的领域空前的扩大,已从传统的制造领域(生产计划制定、加工、装配、测试)扩展到产品设计开发和销售领域。而与网络技术结合所带来的仿真的分布性、与图形和传感器技术相结合所带来的仿真的交互性、以及仿真技术应用的集成化,是仿真技术在制造业中应用的新趋势。按照仿真技术应用的对象不同,可将制造业中应用的仿真分为四类:面向产品的仿真;面向制造工艺和装备的仿真;面向生产管理的仿真;面向企业其它环节的仿真。本文将从以上四个方面,介绍计算机仿真在制造业中的具体应用。本文最后说明了虚拟现实和拟实制造的概念,作为计算机仿真在制造业中应用的展望。 绪论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以多种学科和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相应的软件为工具,通过虚拟试验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计算机仿真(模拟)早期称为蒙特卡罗方法,是一门利用随机数实验求解随机问题的方法。其原理可追溯到1773年法国自然学家G.L.L.Buffon为估计圆周率值所进行的物理实验。根据仿真过程中所采用计算机类型的不同,计算机仿真大致经历了模拟机仿真、模拟-

数字混合机仿真和数字机仿真三个大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仿真主要采用模拟机;60年代后串行处理数字机逐渐应用到仿真之中,但难以满足航天、化工等大规模复杂系统对仿真时限的要求;到了70年代模拟-数字混合机曾一度应用于飞行仿真、卫星仿真和核反应堆仿真等众多高技术研究领域;80年代后由于并行处理技术的发展,数字机才最终成为计算机仿真的主流。现在,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船舶工程、经济管理、工程建设、军事模拟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制造业(包括机械制造、电子制造、非金属制品制造、成衣制造以及各种型材制造等部类)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生产总值一般占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20%~55% 。在各国的企业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 60% 左右。所以有的专家认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这种竞争日趋激烈,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制造业的研究。 为了改进以 T (开发周期)、 Q (产品质量)、 C (开发成本)、 S (售后服务)、 E (环境污染程度)为主要衡量指标的产品及产品开发过程,美国在 80 年代末提出了包括系统总体技术、管理技术、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支撑技术五大技术群在内的先进制造技术( AMT : Advanced Manufacturing

虚拟仿真技术及其军事应用

虚拟仿真技术及其军事应用 作者 摘要:虚拟仿真技术是近年来系统仿真领域研究的热.氛问题,而且在军事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庄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具体讨论了虚拟现实技术在作战仿真中的应用,对虚拟作战仿真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虚拟作战仿真 1. 引言 自从世界上出现第一台训练仿真系统(以1929 年美国空军飞机练习器-林克机为代表)以来,经过了以机电解算装置为主的仿真系统,以模拟计算机为主的仿真系统,以数字计算机为主的仿真系统等几个阶段,系统仿真技术得到逐步发展。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也更加迅猛,而且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简记VR)技术是近年来系统仿真领域研究的热点,并且在很多行业开始有了实际应用。在军事领域,美国最早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作战仿真。其研究人员在虚拟现实技术构造的数字化地形、地貌和敌情数据库上进行作战仿真和武器装备性能的评估。由于虚拟现实技术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美国军方始终把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列于《国防部关键技术计划》中,并将虚拟现实技术视为建设21 世纪军队和培训21世纪人才以及发展新一代信息化战争武器装备的“革命性”手段。 目前,我军对作战仿真的研究日趋深人,但与先进的军事大国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由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极有可能为未来军事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因此我军应积极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作战仿真中的应用。本文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具体讨论虚拟作战仿真及其军事应用。2. 虚拟现实技术简介 2.1 虚拟现实技术的内涵 虚拟现实技术是8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兴技术,它是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工程方法、人工智能、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融合技术、立体影像技术、光电技术以及神经生物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诸多科学技术成果融合一体的崭新的人工合成的“虚拟环境”。 2.2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创造的人机和谐仿真环境具有“沉浸-交互-构思”的基本特征。它利用并集成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和各类传感器,在多维信息空间创造一个使研究者处于具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具有完善的交互作用能力,能帮助和启发构思的仿真信息环境。VR 的主要特征为: (1)多媒体感知性 在虚拟现实系统中,用户将感觉不到身体所处的外部环境而“融合”到虚拟世界中去,即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 (2)交互性 用户可以通过三维交互设备直接控制虚拟世界中的对象,并从虚拟环境中得到反馈信息。 (3)自主性 指虚拟现实系统中的物体可按各自的模型和规则自主运动,即指虚拟环境中物体依据客观规律动作的程度。 2.3 虚拟现实系统的分类 依据交互界面的不同,可将VR 系统分为下几种类型: (1)世界之窗(Window on World

计算机仿真技术及其应用_张锋

本栏目责任编辑:李桂瑾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使用计算机进行仿真的研究和应用也是如火如荼。计算机仿真[1](ComputerSimulation)又称计算机模拟[2](ComputerAnalogy),它是分析和研究系统运行行为、揭示系统动态过程和运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是系统仿真[3]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仿真就是建立系统的模型,并在模型上进行实验的过程。系统仿真技术实质上就是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的技术。因此,通俗的说,计算机仿真就是指在实体尚不存在、或者不易在实体上进行实验的情况下,对考察对象进行建模,然后通过计算机编程考察对象在系统参数以及内外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达到全面了解和掌握考察对象特性的目的。 本文主要在介绍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基础上,谈谈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 2计算机仿真技术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一门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实际环境进行科学实验的技术。它具有经济、可靠、实用、安全、灵活、可多次重复使用的优点,已经成为对许多复杂系统(工程的、非工程的)进行分析、设计、试验、评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它是以数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各种物理设施为设备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试验仿真研究的一门综合技术。 2.1计算机仿真的发展 计算机仿真技术主要是随着计算机技术、计算技术、图形图像技术、复杂系统建模技术和专业建模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历史上看,计算机仿真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模型试验。最原始的仿真思想,其模型试验是基于物理模型进行的,缺乏柔性和精度。 (2)数字化仿真。采用计算机进行分析计算,但是计算结果表达局限于记录文件和图表上,缺乏直观形象。 (3)图像化仿真。大量采用丰富的图形图像技术来表达仿真结果,如三维图形。 (4)虚拟现实技术。不光采用三维图形技术表达计算结果,而 且采用特殊装置,如戴上三维数据头盔,触摸仪器等,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2.2计算机仿真的步骤及技术核心一般计算机仿真的步骤为: (1)建立数据模型。建立数据模型主要是通过演绎法、 归纳法、综合集成法等分析方法,建立一个特定对象的有限边界的数学模型。要建立好数学模型,通常要考虑到特定对象仿真研究的预定目标和边界、先验知识(包括已被验证的定理、定律、理论和模型)、观测数据、特定领域专家的经验等因素。 (2)数学模型的实现,也称的数据模型的程序化。数学模型的实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设计仿真算法及编制仿真程序。传统的模型程序化活动是一个十分繁琐和复杂的工作。由于大量算法的研究成果及软件技术的进步,目前对于某些特定领域,已能提供面向对象、可交互操作、具有自动编程能力和算法库的商品化产品,如:CSSL、CSMP、ACSL、SLMCRIPT、GPSS、SIMULA、SLAM、GASP、DYNAMO等。 (3)仿真实验。仿真实验(包括分析)是系统仿真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活动,它主要是按照预先设置的实验方案来运行仿真模型,得到一系列的仿真结果。 目前,计算机仿真计算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 (1)面向对象的仿真[4](object-OrientedSimulation-OOS)。 其主要是将整个系统的功能设计和实现归属为对对象的操作及对象信息的彼此综合利用来实现,对象间信息的传送引起了系统的活动。 (2)分布交互仿真(DistributedInteractiveSimulation-DIS)。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分散在各地的仿真设备互连,构成时间与空间互相耦合的虚拟仿真环境。 (3)智能仿真(IntelligenceSimulation-IS)。主要是以知识为核心和人类思维行为作背景的智能技术,引入整个建模与仿真过程,构造各处基本知识的开发途径。是人工智能(如专家系统、知识工程、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等)与仿真技术(如仿真模型、仿真算法、仿真语言、仿真软件等)的集成化。(下转第238页) 收稿日期:2007-09-10 作者简介:张峰(1968-),男,甘肃省庆阳市人,上海铁道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张锋 (烟台市芝罘区经济信息中心,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控制理论、计算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系统科学研究的深入,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 科。信息处理技术的突飞猛进,更使得仿真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分析和研究系统运行行为、揭示系统动态过程和运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本文主要在介绍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仿真的仿真步骤以及仿真的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谈谈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技术;仿真步骤;仿真应用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9-40233-01 ComputerSimulationTechnologyandItsApplications ZHANGFeng (YantaiZhifuEconomicInformationCenter,Yantai264000,China) Abstract:Inrecentyears,withcontroltheory,technology,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development,thesystemofin-depthscientificresearch,computersimulationtechnologyhasbecomeanewdiscipline.Therapiddevelopmentofinformationprocessingtechnology,butalsomakessimulationtechnologyforfastdevelopment.Computersimulationtechnologyisanalyzedandstudiedthesystem'soperation,revealedthedynamicmovementoftheprocessandanimportantmeansandmethods.Thispaperintroducedcomputersimulationtechnologyinthedevelop-mentofcomputersimulationandthesimulationstepsimulationofthecoretechnologyonthebasisofcomputersimula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s. Keywords:ComputerSimulationTechnology;SimulationSteps;SimulationApplication 233

现代仿真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

东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论文 课程:计算机仿真技术基础 题目:仿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10204102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谢小林 二零一三年六月四日

摘要 作为信息技术核心的计算机技术自其诞生之日起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并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计算机仿真技术这一新的研究方法。计算机仿真作为分析和研究系统运行行为、揭示系统动态过程和运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 随着系统科学研究的深入、控制理论、计算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 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突飞猛进, 使仿真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本文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计算机仿真技术,阐述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概念、原理、优点,简要介绍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历程,文章最后重点探讨了现代仿真技术的研究热点,即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面向对象仿真、定性仿真、智能仿真、分布交互仿真、可视化仿真、多媒体仿真、虚拟现实仿真等。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发展、应用、模拟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前言 (4) 第二章计算机仿真技术概述 (4) 2.1计算机仿真技术简介 (4) 2.2计算机仿真技术原理 (5) 2.2.1模型的建立 (6) 2.2.2模型的转换 (6) 2.2.3模型的仿真实验 (6) 第三章计算机仿真技术发展 (6) 3.1发展趋势 (7) 3.2 现代仿真技术 (8) 3.3计算机仿真技术发展方向 (10) 3.3.1.网络化仿真 (10) 3.3.2.虚拟制造技术 (10) 第四章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 (11) 4.1.交通领域 (11) 4.2.制造领域 (11) 4.3.教育领域 (12)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液压机械系统建模仿真软件AMESim及其应用

液压机械系统建模仿真软件AMESim及其应用

液压仿真软件AMESim及其应用 在现代工业中,随着对液压机械设备的性能要求以及机电液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的性能和控制精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完成设备工作循环和满足静态特性为目的的液压系统设计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产品的设计和性能要求。如果要对液压机械系统进行动态特性分析和采用动态设计方法,就需要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研究液压机械系统动态特性的一种新方法。计算机仿真技术不仅可以在设计中预测系统性能,缩短设计周期,降低成本,还可以通过仿真对所涉及的系统进行整体分析和评估,从而达到优化设计,提高系统稳定性及可靠性的目的。 仿真首要任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重点和难点也是进行建模,然后才可能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而建模是一件相当复杂的工作。目前常用的建模方法有传递函数法、状态空间法、功率键合图法等。模型建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仿真的结果,不恰当的模型有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目前

绝大多数软件采用状态方程建模,这些对一般的液压工作者来说,要求较高,有相当的难度。 1建模仿真软件——AMESim 基于建模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给仿真研究带来的不便,近几年来国外尤其是欧洲陆续研制出一些更为实用的液压机械仿真软件,并获得了成功的应用。AMESim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它是法国IMAGINE公司于1995年推出基于键合图的液压/机械系统建模仿真及动力学分析软件。它由一系列软件构成,其中包括AMESim、AMESet、A MECustom和AMERun。这4部分有其各自的用途和特性。 (1)AMESim——图形化工程系统建模、仿真和动态性能分析工具 AMESim是一个图形化的开发环境,用于工程系统建模、仿真和动态性能分析。使用者完全可以应用集成的一整套AMESim应用库来设计一个系统,所有的模型都经过严格的测试和实验验证。AMESim不仅可以令使用者迅速达到建模仿真的最终目标,而且还可以分析和优化设计。A MESim使得工程师从繁琐的数学建模中解放出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

一、为什么要进行仿真 ?什么叫系统? ◆系统: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着的对象的有机组合,该有机组合能够完成某项任务或实现某个预定的目标。 通常研究的系统有工程系统和非工程系统。 ◆工程系统(电气、机电、化工) ◆非工程系统(经济、交通、管理) 建立系统概念的目的在于深入认识并掌握系统的运动规律,以便分析和综合自然、社会和工程系统中的种种复杂问题。 ?对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与设计的方法; (1)直接在系统上进行实验 在要设计的系统上进行实验 (2)在模型上进行实验 对要设计的系统进行处理,根据其中内含的各种自然规律(包括欧姆定律、比例环节和惯性环节等)得到相关的控制规律,即系统的数学模型来进行研究。 对要设计的系统进行一定比例的缩放得到缩小或放大的物理模型。(古时的建筑)选择在模型上进行实验的原因 ◆系统尚未设计出来 ◆某些实验会对系统造成伤害 ◆难以保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如果存在人的因素,则更难保证条件的一致性。 ◆费用高 ◆无法复原 二、仿真的定义 ?仿真的定义在不同的领域或范畴中有不同的描述,可以概括为:“仿真是指用模型(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代替实际系统进行实验和研究。” ?仿真遵循的原则:原理抽象 相似原理。 相似原理:几何相似、性能相似、环境相似。 几何相似:根据相似原理把原来的实际系统放大可缩小。如把12000吨水压机可用1200吨或120吨水压机作其模型。万吨轮船也要用缩小的模型来研究。 性能相似:构成模型的元素和原系统的不同,但其性能相似。如:可用一个电气系统来模拟热传导系统。在这个电气系统中电容代表热容量,电阻代表热阻,电压代表温差,电流代表热流。 三、仿真的目的或作用 ?优化设计 ◆预测系统的性能和参数 ?经济性 ◆采用物理模型或实物实验,花费巨大。 ◆采用数学模型即计算机数学仿真可大幅度的降低成本并可重复使用。 ?安全性 ◆载人飞行器和核电站的危险性不允许。 ?预测性 ◆对于非工程系统,直接实验不可能,只能采用预测的方法。(天气预报) ?复原性

应用到汽车中的虚拟仿真技术

虚拟现实简称VR也泛指“计算机模拟仿真”或者“虚拟世界”。为了建立这个虚拟环境,高性能计算机将大量的数据转化为立体的三维图像,给观察者像在现实世界中同样的视觉感受——虚拟世界 看上去是真的。实际上这样的虚拟环境可以独特地取代许多领域和运用的现实环境,如果它适用于 模拟一个详细定义的现实环境。 汽车的虚拟未来已经起步网络世界已经从简单的程序发展到十分严谨、意义重大的工业化工具。使用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漫游,实时交互甚至可以改变他周围的虚拟世界。现代虚拟现实视觉系统 有通常被称为自动沉浸式虚拟环境或简称为CAVE ——一个电子化沉浸式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观察 者被最多六面实时投影画面的墙体包围。使用者戴上特殊的立体眼镜后就可以看到一个他所处虚拟 环境的空间三维影像。 从初步概念到系列产品——前所未有的快速和高效虚拟仿真在当今的汽车工业是不可或缺的。当原来建立的一些原型样机进行组件高级测试时,现在规划师、设计师和工程师在同一个数字模型 上工作,在屏幕上优化这个模型,如果有必要,将模型数据通过数据线同时传输到全世界各地。这样减少了研发成本,特别加速了研发过程,提供了更快的市场化时间。虚拟现实更深远的优势在于 使用者可以在最初的时间点上及时评估不同变量—甚至是最初为表达一个设计新概念的参数可以 在虚拟现实中显示出来,为虚拟仿真提供了数据。牢固地掌握这种计算机辅助仿真技术是宝马设计 团队将原来开发新车型所需的6年时间缩短为现在2年半的先决技术条件之一。 汽车成为虚拟事物为了测试新车的设计和概念,虚拟现实工程师将计算机中保存的数据收集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初步3D模型。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将整车数据细分为三角面体也就是多 边形体。也就是说,计算机向虚拟网络中添加了描述汽车设计和布置几何元素的网格体。然后特定 的色彩和表面特征根据它们实际特征和属性被赋予各个单独的部件。最后,向观察者实时地从各个 视图和透视方向展示高度真实的设计结果。 在江衡仿真看来,虚拟仿真的高超之处生成虚拟环境运用的复杂方法符合明确的意图:提供一 个清晰的蓝图替代一大串繁杂的数据,创造一种人们易于感受的视觉形式。如果这些数据全部以数 字和图表的方式作为列表印在纸上,没有人将对自己所见的东西有所概念。所以数据只有转化为三 维展示模型,它能够整合人类大脑独特的能力来利用大型、高性能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直观地处理图片。然而在很多领域,单纯的视觉表达是不充分的—例如评估汽车的声学、控制功能和安全性方面 或者其单个组件。 在这种情况下,一切依赖于组件所使用的材料及其属性。在彻底的分析之后,计算机提供了大 量的具有高标准精度的描述未来汽车的信息。工程师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从各个角度观察考虑汽车, 解剖汽车任何他想要观察的部位,行为测量,在汽车中漫游,放大或缩小图像的大小。运用相应的 软件,他甚至可以在虚拟现实中驾驶汽车,检查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声响。另外(这实际上是VR的高超之处)他甚至可以直接在虚拟环境中驾驶虚拟车或者说是一个驾驶模拟器,从而在虚拟道 路上测试特定技术部件的质量和特征却不危及其他的道路使用者。最后,至少包括整车的破坏性试 验现在也能在虚拟环境中实施。 超级计算机为了利用全部的设备,成熟、高度专业的软件是必需的。实际上宝马研发创新中心 的虚拟现实技术中心(VRC)有极其庞大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玻璃显示墙,其中又隐藏着极强能力的计算机:一台计算机并联了几个处理器来处理庞大的数据集群,大型投影仪以投影到投影墙毫米以下的精度来传输图像。戴上特殊的立体眼镜,使用者驾驶进入这个的投影的环境,那样的立体眼镜只 能让右眼看到右面的立体图像,让左眼看到左面的立体图像。 这两个通道的图像随着观察者不同的位置和观察角度即时变化。使用3D鼠标或者3D操纵杆,使 用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漫游,传感器捕捉他的每一个动作并立即形成正确的透视图像。这个过程是 实时的,计算机的功能使使用者与图像交互,对他所观察的一切做出直觉的反应。

各大仿真软件介绍

各大仿真软件介绍(包括算法,原理) 随着无线和有线设计向更高频率的发展和电路复杂性的增加,对于高频电磁场的仿真,由于忽略了高阶传播模式而引起仿真的误差。另外,传统模式等效电路分析方法的限制,与频率相关电容、电感元件等效模型而引起的误差。例如,在分析微带线时,许多易于出错的无源模式是由于微带线或带状线的交叉、阶梯、弯曲、开路、缝隙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是多模传输。为此,通常采用全波电磁仿真技术去分析电路结构,通过电路仿真得到准确的非连续模式S参数。这些EDA仿真软件与电磁场的数值解法密切相关的,不同的仿真软件是根据不同的数值分析方法来进行仿真的。通常,数值解法分为显示和隐示算法,隐示算法(包括所有的频域方法)随着问题的增加,表现出强烈的非线性。显示算法(例如FDTD、FIT方法在处理问题时表现出合理的存储容量和时间。本文根据电磁仿真工具所采用的数值解法进行分类,对常用的微波EDA仿真软件进行论述。2.基于矩量法仿真的微波EDA仿真软件基于矩量法仿真的EDA 软件主要包括A D S(Advanced Design System)、Sonnet电磁仿真软件、IE3D和Microwave office。 2.1ADS仿真软件Agilent 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软件是在HP EESOF系列EDA软件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大型综合设计软件,是美国安捷伦公司开发的大型综合设计软件,是为系统和电路工程师提供的可开发各种形式的射频设计,对于通信和航天/防御的应用,从最简单到最复杂,从离散射频/微波模块到集成MMIC。从电路元件的仿真,模式识别的提取,新的仿真技术提供了高性能的仿真特性。该软件可以在微机上运行,其前身是工作站运行的版本MDS(Microwave Design System)。该软件还提供了一种新的滤波器的设计引导,可以使用智能化的设计规范的用户界面来分析和综合射频/微波回路集总元滤波器,并可提供对平面电路进行场分析和优化功能。它允许工程师定义频率范围,材料特性,参数的数量和根据用户的需要自动产生关键的无源器件模式。该软件范围涵盖了小至元器件,大到系统级的设计和分析。尤其是其强大的仿真设计手段可在时域或频域内实现对数字或模拟、线性或非线性电路的综合仿真分析与优化,并可对设计结果进行成品率分析与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复杂电路的设计效率,使之成为设计人员的有效工具[6-7]。2.2Sonnet仿真软件Sonnet是一种基于矩量法的电磁仿真软件,提供面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概述及认识

学院 专业 届别 课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联系方式 指导老师2012年5月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概述及认识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作为后期新秀渗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新兴的技术,计算机技术在人类研究的各个领域起到了只管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人类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在科研领域,计算机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计算机仿真技术,作为人们科学研究的一种新型方法,被人们应用到各个领域,用来解决人们用纯数学方法或者现实实验无法解决的问题,对科研领域技术成果的形成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本文在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理论思想基础上,分析了计算机仿真技术产生的基本原因,也就是人们用计算机模拟解决问题的优点所在,讨论了模拟、仿真、实验、计算机仿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介绍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历程,并查阅相关资料介绍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分析并预测了计算机仿真的未来发展趋势。经过查阅大量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对比,这对于初步认识计算机仿真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模拟;仿真技术;发展 Discussion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simulation technology is the combination of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as a new method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pplied to various field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pure mathematical methods or practical experiments can not be solved, ha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the theory of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idea of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to produce the basic reason people use computer simul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advantages of where to discuss the links and

MATLAB仿真技术与应用

例2-1 已知一个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1221 5x u dt dx x dt dx 其中,状态变量初始条件0)0()0(21==x x ,输入u 为阶跃函数,要求利用SIMULINK 对系统建立仿真模型,并绘制时域响应曲线。 在利用SIMULINK 创建模型之前,先把微分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每个微分方程的传递函数,即用传递函数的形式表示系统。 x1 x2 Step Scope 1s Integrator1 1 s Integrator 5Gain 连接信号之后的系统模型图 exam2_1 系统时域响应曲线

例7-9 一个控制系统由5个子系统组成,组成结构如下图 G 1(s) G 2(s) G 3(s)G 4(s) H(s) R(s) Y(s) 各子系统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6 15215)(2 21++++=s s s s s G ,)20)(2() 6(4)(2+++=s s s s G ,1010)(3+=s s G ,631)(24+++=s s s s G ,1.0)(=s H 试在MATLAB 中分别用仿真模块建模和仿真命令编程两种方法进行仿真,并绘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图。 首先在Simulink 环境下将所需要的仿真模块连接起来,并将各模块的参数设置好。 s+1 s +3s+62Transfer Fcn3 4s+24s +22s+402Transfer Fcn2 10s+10Transfer Fcn1 s+52s +15s+62Transfer Fcn Step Scope 0.1Add 系统的仿真模型图 exam7_9

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第一章仿真技术概述 仿真技术的泛化定义: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以控制论、系统论、相似原理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专用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动态试验。 电力系统仿真是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来模拟实际系统的一种研究方法。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的运行,在规划、分析和研究电力系统时必须确切完整地考察实际电力系统的特性。由于电力系统仿真不受原有系统规模和结构复杂性的限制,现已成为分析、研究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了对电力系统仿真工具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下面以电力系统应用比较广泛的几个仿真工具为例,介绍其历史、主要功能以及各自特点。 1.1仿真工具介绍 1.1.1离线仿真软件 电力系统离线仿真是指在数字计算机上为电力系统的物理过程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方法求解,以进行仿真过程研究,其仿真速度与实际系统的动态过程不同。电力系统的离线仿真分析,主要有电磁暂态过程仿真、机电暂态过程仿真,中长期动态过程仿真及发电机组的轴系扭振等。 当今比较流行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有:加拿大H.W.Dommel教授创立的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计算程序(EMTP)、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发的NETOMAC软件、美国电力技术公司(PTI)开发的由西门子公司收购了的PSS/E、Mathworks公司开发的MATLAB中所包含的(PSB)工具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SP)等。 2,1 EM rP/ATP EMTP(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s Program)是加拿大H.W.Dommel教授首创的电磁暂态分析软件,具有分析功能多、元件模型全等优点。对于电网的稳态和暂态都可作仿真分析,它的典型应用是预测电力系统在某个扰动(如开关投切或故障)之后感兴趣的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将EMTP的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相结合,可以作为电力系统谐波分析的有力工具。EMTP是世界范围内通用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其计算速度快、结果准确度高、功能强大,几乎可以为任意复杂电力网络进行模拟,ATP(The AhemativeTransients Program)是EMTP的免费独立版本,是目前世界上电磁暂态分析程序最广泛使用的一个版本,它可以模拟复杂网络和任意结构的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广泛,除用于暂态计算,还有许多其它重要的特性。ATP 程序正式诞生于1984年,主要由Drs.W.ScottMeyer和Tsu—huei Liu完成的。ATP还配备有灵活、功能强的通用描述语言MODELS及图形输入程序ATP.Draw。获得ATP,表面上不要费用,但必须买他们的使用手册及相关资料并要写保证书(不做商业目的),才能给你口令,从网上下载。 主要功能:雷电过电压研究;操作过电压和故障;系统过电压研究;接地等现象的快速暂态分析;设备建模;电机启动过程动态仿真;轴系扭振分析;铁磁共振现象的研究;电力电子设备的研究;STATCOM、SVC、UPFC、TCSC模型谐波分析等。 2.2 PSAPAC PSAPAC由美国EPRI开发,是一个全面分析电力系统静态和动态性能的软件工具。 主要功能:网络化简与系统的动态等值,保留需要的节点;模拟静态负荷模型和动态负荷模型;快速计算电力潮流和各种负荷、事故及发电调度的输电线的传输极限;直接法稳定分析提供了计算稳定裕度的方法;时域仿真用来模拟大型电力系统受到扰动后的长期动态过程;评价大型复杂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给出接近于电压不稳定的信息和不稳定机理;分析大型电力系统暂态和中期稳定性时域仿真;局部电厂模式振荡和站间模式振荡的分析等。2.3 EMTDC/PSCAD Dennis Woodford博士于1976年在加拿大曼尼托巴水电局开发完成了EMTDC的初版,是一种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CAD是其用户界面,PSCAD的开发成功,使得用户能更方便地使用EMTDC进行电力系统分析,使电力系统复杂部分可视化成为可能,而且软件可以作为实时数字仿真器的前置端,可模拟任意大小的交直流系统。 主要功能:研究系统中断路器操作、故障及雷击时出现的过电压;研究包含复杂非线性元件的大型电力系统进行三相的精确模拟;进行电力系统时域或频域计算仿真;电力系统谐波分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概述及认识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概述及认识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作为后期新秀渗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新兴的技术,计算机技术在人类研究的各个领域起到了只管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人类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在科研领域,计算机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计算机仿真技术,作为人们科学研究的一种新型方法,被人们应用到各个领域,用来解决人们用纯数学方法或者现实实验无法解决的问题,对科研领域技术成果的形成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本文在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理论思想基础上,分析了计算机仿真技术产生的基本原因,也就是人们用计算机模拟解决问题的优点所在,讨论了模拟、仿真、实验、计算机仿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介绍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历程,并查阅相关资料介绍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分析并预测了计算机仿真的未来发展趋势。经过查阅大量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对比,这对于初步认识计算机仿真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模拟;仿真技术;发展 一、引言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以多种学科和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相应的软件为工具,通过虚拟试验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计算机仿真(模拟)早期称为蒙特卡罗方法,是一门利用随机数实验求解随机问题的方法。其原理可追溯到1773年法国自然学家G.L.L.Buffon为估计圆周率值所进行的物理实验。根据仿真过程中所采用计算机类型的不同,计算机仿真大致经历了模拟机仿真、模拟-数字混合机仿真和数字机仿真三个大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仿真主要采用模拟机;60年代后串行处理数字机逐渐应用到仿真之中,但难以满足航天、化工等大规模复杂系统对仿真时限的要求;到了70年代模拟-数字混合机曾一度应用于飞行仿真、卫星仿真和核反应堆仿真等众多高技术研究领域;80年代后由于并行处理技术的发展,数字机才最终成为计算机仿真的主流。现在,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船舶工程、经济管理、工程建设、军事模拟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基本概念 模拟:(Simulation)应用模型和计算机开展地理过程数值和非数值分析。不是去求系统方程的解析解,而是从系统某初始状态出发,去计算短暂时间之后接着发生的状态,再以此为初始状态不断的重复,就能展示系统的行为模式。模拟是对真实事物或者过程的虚拟。模拟要表现出选定的物理系统或抽象系统的关键特性。模拟的关键问题包括有效信息的获取、关键特性和表现的选定、近似简化和假设的应用,以及模拟的重现度和有效性。可以认为仿真是一种重现系统外在表现的特殊的模拟。 仿真:(Emulation)利用模型复现实际系统中发生的本质过程,并通过对系统模型的实验来研究存在的或设计中的系统,又称模拟。即使用项目模型将特定于某一具体层次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它们对目标的影响,该影响是在项目仿真项目

西门子仿真软件说明书

使用方法: 1.本软件无需安装,解压缩后双击S7_200.exe即可使用; 2.仿真前先用STEP 7 - MicroWIN编写程序,编写完成后在菜单栏“文件”里点击“导出”,弹出一个“导出程序块”的对话框,选择存储路径,填写文件名,保存类型的扩展名为awl,之后点保存; 3.打开仿真软件,输入密码“6596”,双击PLC面板选择CPU型号,点击菜单栏的“程序”,点“装载程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装载的程序部分和STEP 7 - MicroWIN的版本号,一般情况下选“全部”就行了,之后“确定”,找到awl文件的路径“打开”导出的程序,在弹出的对话框点击“确定”,再点那个绿色的三角运行按钮让PLC进入运行状态,点击下面那一排输入的小开关给PLC 输入信号就可以进行仿真了。 使用教程: 本教程中介绍的是juan luis villanueva设计的英文版S7-200 PLC 仿真软件(V2.0),原版为西班牙语。关于本软件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8e7650157.html,/canalPLC。 该仿真软件可以仿真大量的S7-200指令(支持常用的位触点指令、定时器指令、计数器指令、比较指令、逻辑运算指令和大部分的数学运算指令等,但部分指令如顺序控制指令、循环指令、高速计数器指令和通讯指令等尚无法支持,仿真软件支持的仿真指令可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8e7650157.html,/canalPLC/interest.htm)。仿真程序提供了数字信号输入开关、两个模拟电位器和LED输出显示,仿真程序同时还支持对TD-200文本显示器的仿真,在实验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作为学习S7-200的一个辅助工具。 仿真软件界面介绍: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范围涵盖社会的诸多方面,并为不同行业的发展均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为不同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其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仿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模拟实验又称计算机仿真实验或计算机虚拟实验,是近几年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中开辟的新领域。它通过计算机把实验设备、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和学生的操作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形成了一部活的、可操作的物理实验教科书和根据需要在瞬间建立的模拟实验室。近几年来,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时间操作能力,计算机模拟实验则成为学生学习与考核的重要手段。计算机模拟实验的产生打破了教师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限制,他尤为突出教学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思想和实验思路,更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可以提升学生对学习兴趣,对教学内容、试验方法、教学设备的结构和原理进行深入理解,进而锻炼时间操作技能。 2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交通是由人、车、路和环境构成的一个复杂人机系统,事故的诱发因素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交通安全的评价,应该充分考虑人、车、路和环境诸方面因素的作用和影响。本交通安全仿真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方法。该评价体系是通过建立虚拟环境,并在这个虚拟环境中设计各种事故诱发因素,并对某区域和某路段的交通安全水平进行全过程(设计后,施工中,运营后)的跟踪和评价。 计算机仿真是交通安全仿真系统的中心组成部分。该仿真系统与一般意义的数据仿真有着很大的不同。对某区域的交通安全评估上,交通安全仿真系统不仅仅使用绝对数法和事故率法来评估,它还蒋该区域人们的交通一世与行为因素也整合其中。在模拟的交通路段中,可以选择任意交通工具,设计任意的路段环境,以旁观者的视角来进行交通事故实验与分析,进而对交通路段做出相对准确的安全评估,为交通事故评估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3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介入汽车制造业,可以有效缓解许多难度高,投资成本大的相关问题。例如计算机仿真的多缸柴油机发动机,其仿真数据与发动机实际数据高度重合,应用与多功能发动机的模拟。在汽车流场方面,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成功的模拟出气流分离的状态,构建了空气动力学的汽车模型。在汽车碰撞方面,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依据实际的汽车碰撞事故状况与人员损伤之间的数据,构建汽车碰撞的。 本文来源于:元计算官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