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练习题

教科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练习题
教科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练习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下册练习题

————————————————————————————————作者:————————————————————————————————日期: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一、填空

1、放大镜是凸透镜,它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3、透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二、选择。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 A )有关。A、凸度 B、材料 C、面积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它的视野(B)。A越大B越小C不变

三、问答:请说说放大镜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广泛应用?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一、填空1、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是由许多彩色的鳞片组成。2、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二、选择

1、蚜虫的天敌是( 3 )。①蚂蚁②麻雀③草蛉

2.昆虫头上的触角相当于它们的( 3)。①眼睛②嘴巴③鼻子

3.蟋蟀的耳朵长在( 3)。①头上②肚子上③足上

4.观察蚜虫时一般要选用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 2)。①5倍②10倍③100倍

三、画一画。

画出你用放大镜观察到的蚜虫的样子。

3、放大镜下的晶体

科学概念:

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一、填空。

1、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2、人们把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这样的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3、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二、判断。

1、糖、碱、明矾全是晶体。(√)

2、课堂上我们制作晶体的方法是蒸发。(√)

3、晶体的形状都可以用肉眼看到。(×)

4、雪花晶体的形状是六角形的。(√)

5在制作晶体的实验中,使用较浓的食盐溶液更容易看见食盐晶体。(√)

三、选择。

1、晶体是(c)。 A、不规则外形的固体 B、可以流动的固体 C、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2、列文虎克通过显微镜把他看到的(B)仔细地画了下来。A、各种晶体 B、微小的生物C、各种动物

3、观察白糖可以使用的工具是(A)。 A、放大镜 B、显微镜 C、天文望远镜

4、晶体有(A、B、C)等形状。 A、立方体 B、金字塔形 C、六角形

5、自然界中的很多(C)物质都是晶体。 A、液体 B、气体 C、固体

四、问答。

1、放大镜下看到的白糖、味精、盐的颗粒分别是什么样的?

2、画出放大镜下的白糖和食盐的晶体。

4、怎样放的更大

科学概念:

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一、填空

1、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有8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而不模糊时只能看清2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 4 )倍。

2、列文虎克制作出来当时最精良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倍,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二、判断

1、在17世纪人们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放大的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2、列文虎克发明的放大镜能将物体放大300倍。(√)

三、选择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它的视野(B)。A越大B越小C不变

2、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A)制成的,可以放大近300倍。A列文虎克B巴斯德C罗伯特.胡克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一、填一填。1、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2、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3、英国科学家胡克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二、选择。

1、下面四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四个基本过程,正确的顺序是(1 )。

①1、2、3、4 ②1、4、3、2 ③1、4、2、3

三、问答。

你能说一说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吗?

四、画一画。

你能画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吗?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科学概念: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细胞的器官也是不同的。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功能单位。

一、判断:

1、细胞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

2、头皮屑是死亡的细胞。( √)

3、血液中的白细胞能杀死病菌。(√)

4、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细胞的器官也是不同的。(√)

5、所有的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二、列举。

请列举出几种细胞的名称和作用?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科学概念:

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2、列文虎克在雨水、河水、井水中都找到了微生物。√

二、选择。

1、研究鱼缸里的鱼为什么发绿需要借助( A)来观察。 A显微镜 B放大镜 C平面镜

2、观察水中的微生物需要( B )。

A用小勺把水倒在载玻片上 B用滴管把水放在载玻片上 C用滴管把水放在载物台上

三、简答。

1、怎样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答:1、用滴管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2、如果显微镜下的微生物运动迅速,采取什么方法才能观察清晰?

答: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也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8、微小世界和我们

科学概念:

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2、面包是微生物为我们提供的食物。(×)

3、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

4、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二、填空。

1、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2、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它们好像一个个微小的工厂。

三、简答题。

传染病的流行与微生物有关,请问微生物都是有害的吗?请简单说出人类利用微生物服务生活的例子。

答: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比如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最早是弗莱明从青霉菌抑制其他细菌地生长中发现了青霉素,这对医药界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利用乳酸菌发酵发酵,可以大量生产乳酸菌奶饮品;一部分微生物能降解塑料、处理废水废气等,称为环保微生物。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

科学概念: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一、判断。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

2、世界上的岩石、房屋、马路、不会发生变化。(×)

二、选择。

1、下列变化中,物质的形态、大小发生变化的是(A、D),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B、C)。

A、玻璃杯掉到地上碎了

B、柴燃烧

C、铁钉生锈

D、水变成水蒸气

2、在下面四种变化中,产生新物质的有(A、B、D),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有(C)

A、汽油燃烧

B、在馒头上滴上碘酒

C、水结成冰

D、食物被消化

三、问答题。水结冰和铁生锈在物质变化的本质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四、实验。

我观察到蜡烛燃烧中的变化

五、运用。

要使一根木棒变成两根,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要使一根木棒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各写两种)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一、判断。

1、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2、物质在变化时,只要产生了新的物质就属于化学变化。(√)

二、选择题。

1、夏天的饭菜容易变馊,发出一股酸味,这种现象属于(B)。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

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有(A、C、F、G、H、K、L),属于物理变化的有(B、D、E、I、J)。

A、米饭烧焦

B、面粉做成馒头

C、秋天树叶变黄

D、钢锭打成菜刀

E、池塘中的水枯了

F、盐酸滴在石灰石上

G、清石灰水吹气后变浑水

H、糖加热至黑色

I、打开冰箱门后冒白气

J、树木做成家具

K、岩石烧成石灰

L、馒头发霉

三、问答题。

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每种3个)

四、实验。

把白糖放在燃烧匙里面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面的表格。

加热白糖变化记录表

加热前形状颜色气味

加热过程中形状颜色气味

加热后形状颜色气味

五、应用。

请举出5个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助的物质化学变化的例子。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一、选择

1、仔细咀嚼米饭会有甜味,那是因为(B )A、米饭中含有淀粉B、唾液消化了淀C、米饭中含有白糖

2、碘酒遇到(AC )时,颜色不会发生改变。A、滑石粉B、淀粉C、水

3、用碘酒可以检验食物中含有(B )。A、维生素B、淀粉C、脂肪

4、碘酒与淀粉反应时颜色发生的变化属于(A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都不是

二、是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含有淀粉?请利用本课学到的知识填写下面表格。

食物含淀粉打√不含打×其他发现

馒头 √ 香蕉 √ 土豆 √ 白菜叶 × 生姜 √ 奶糖 × 豆浆 × 玉米 √

三、探究拓展台

在一杯清水中滴一些淀粉糊,用筷子搅拌均匀,分别装在A 、B 两个透明的小瓶中。 实验过程“

1、在A 瓶里滴一滴碘酒,观察到的现象是 A 瓶中的颜色变蓝了,因为A 瓶中的淀粉遇到了碘酒所以变蓝了。

2、在加热后的B 瓶里加一些唾液,盖上瓶盖摇晃几下后,再滴入碘酒,观察到的现象是B 瓶中的颜色不变 ,这是因为淀粉和唾液混合后变成了麦芽糖,瓶中的淀粉消失了,所以颜色没变。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一、选择

1、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A )。

A:产生了大量的气泡 B 没有发生变化 C 液体的白醋变成了固体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可使燃烧的火柴( B )。烧得更旺 慢慢熄灭 不会熄灭

3、科学研究后发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氧气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的变化属于( C )。 二、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1、把实验过程画一个流程图:

→ → → →

→ → 2、观察记录

小苏打的特点是白色,呈粉末状,手感细腻;白醋的特点是无色,呈液态,有刺鼻的酸味;

把小苏打倒入白醋后看到的变化是 杯子里的醋变成白色,并且往上冒气泡 ;用手摸一摸玻璃杯外壁,

取一只倒入醋(3

倒入小苏

盖上

用手触摸玻璃杯的

观察燃烧的火柴在玻

感觉是凉凉的.

三、探究拓展台

你还发现哪些物体发生变化后产生了气体?这种现象属于什么变化?

第五课铁生锈了

科学概念: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练习:

1、铁片和铁锈存在哪些不同,填写下表。

颜色光泽空隙手感敲击导电磁铁

铁片灰白色有无光滑较坚韧能导电能吸引

铁锈红褐色无有粗糙较脆不能导电不能吸引

2、铁生锈与水有没有关系?你打算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

第六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科学概念:

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一、选择题

1、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C ) A、白色 B、五色 C、蓝色

2、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 C ) A、产生大量气体 B、溶液变颜色 C、铁钉上有物质附着

3、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发生变化属于( B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颜色变化

二、判断题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3、生成气体的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4、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

三、连线题

物理变化在米饭上滴碘酒发生颜色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生成气体

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发光发热

水变成水蒸气发光、发热

第七课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科学概念:

1、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2、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3、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练习:

一、选择题

1、影响铁生锈的速度( C ) A、只是空气 B、只是水 C、是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2、下列哪个地方的房屋铁窗容易生锈?(B ) A、干燥的沙漠 B、潮湿的热带海边 C、干燥的高原

3、下列哪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铁器生锈?(abf) A、涂上油漆 B、放在干燥处 C、用纸包起来

D、放在地窖里

E、放入水中

F、完全放入食用油中

二、问答题

1、生活中人们是怎样防止和减缓铁生锈速度的,说说其中的道理。

答:保持干燥、洁净,在表面覆盖保护层,电镀不易生锈的金属等。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

2、王大爷家有两口铁锅,一口闲着,一口天天用来炒菜,你认为那口锅生锈的速度快,为什么?

8.物质的变化与我们

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一、判断

1、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2、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只要产生了新物质就属于化学变化。(√)

3、很多物质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同时进行的。(√)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也发生了物理变化。(×)

二、选择

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A、木材加工成家具

B、烟花在空中炸开

C、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A、土壤沙漠化

B、加工玉石

C、吃进食物变成身体需要的营养

三、简答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KCB系列齿轮油泵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2CY齿轮泵系列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KCB不锈钢齿轮泵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2018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2018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通过放大镜看到的视野(变小)。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在13世纪,英国(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光学显微镜的两个镜片都是(凸透镜)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1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2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小点组成。 24、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36、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37、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40、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制作酒、醋、泡菜、腐乳、酸奶等风味独特的食品。 44、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第二节《电磁铁》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研究的品质。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每组1号电池3节,铁钉2根,单股网线2根,订书针若干、指南针1只 2、教师:电脑课件、大指南针等 三、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谈学习了《电和磁》一课的收获。 2、提出任务:利用前一课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装置吸引小铁钉。 (二)制作电磁铁

1、学生说方法并演示把导线绕到铁钉上。 2、出示课件并提出要求:朝一个方向均匀绕导线,两端打结固定(示范方法) 3、准备材料,比一比哪些组绕得又快又好! 4、用绕好的装置吸小铁钉,发现不能将铁钉吸起来。 5、连接电池实验并交流发现。(提醒:由于导线较短,只能接触很短一段时间。) 6、归纳: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7、请学生给这样一个装置命名,引出“电磁铁”概念及其组成。 8、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学生猜测电磁铁有无南北极并请说说如何判断。 2、学生交流方法、补充。(如果学生没有补充完整则设问:钉尖如果和指南针南极吸引是不是一定能证明这端是北极) 3、学生领取指南针实验并记录。 4、各组依次反馈汇总,确定电磁铁有南北极并引发新的探究问题——电磁铁的南北极跟什么因素有关? 5、分组研究是否真的和这些因素有关。 6、交流实验结果。 7、小组讨论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doc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经典)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六年级上册 主编:郁波 本册执笔:常瑞祥陈维礼尚秀芬 责任编辑:殷梦昆 目录 使用说明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主要材料清单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工具和机械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使用工具 第2课杠杆的科学 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第4课轮轴的秘密 第5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6课滑轮组 第7课斜面的作用 第8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形状与结构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抵抗弯曲 第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3课拱形的力量 第4课找拱形 第5课做框架 第6课建高塔 第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能量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电和磁 第2课电磁铁 第3课电磁铁的磁力(一) 第4课电磁铁的磁力(二) 第5课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6课电能和能量 第7课电能从哪里来 第8课能量与太阳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生物的多样性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 第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3课多种多样的植物 第4课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 第6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第7课谁选择了它们 第8课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四、评价建议 五、教学案例 六、参考资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33343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概念 简单机械 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2、选用合适的工具,可以使我们做事情更省力、方便。 3、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 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6、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7、象水龙头那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8、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子运动,费力。 9、轮轴的轴不变时,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 10、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旗杆顶部的滑轮叫定滑轮。 11、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12、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13、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4、滑轮组结合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优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15、滑轮组组数越多,越省力。 16、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17、螺丝钉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越省力,但圈 数多,费时间。 18、自行车通过链条和齿轮,把我们蹬脚的力量传递到车轮上。 19、如果大齿轮是50个齿,小齿轮是10个齿,那么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 大齿数除以小齿数=5 圈。 20、、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时,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时,大齿轮转动速度 变慢。 21、、旗杆上的滑轮是定滑轮,起重机上的滑轮是滑轮组。 22、有些工具是几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如:剪刀是杠杆和斜面的组合。 23、用螺丝钉时,应用的是斜面的工作原理;用螺丝刀翘油漆桶的盖子时,应用的是杠杆的 工作原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 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 3、放大镜的作用:(1)放大物体。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4、放大镜由镜架和镜片组成的,放大镜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我们可以用水滴、玻璃弹珠、烧瓶等材料制成放大镜。能放大的物体都有凸、透两个共同特点。 5、放大镜常用于考古、集邮、侦破案件、电路检测等。放大镜下的电视屏幕由红、绿、蓝 三色组成的。 6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镜的倍数与镜片的凸度 有关。 镜面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镜面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视野越大。 7、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了《昆虫记》。 8、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头上的触角是它的“鼻子”;蝇的眼睛是复眼,由四千只单(小)眼组成的;蚜虫以吸食植物嫩枝上的汁液为生,它的天敌是草蛉。 9、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在放大镜下,我们能看到食盐、糖、碱面、雪花、钻石、水晶、柠檬酸、维生素C 、水晶等晶体的形状。玻璃不是晶体! 10、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11、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方法与步骤: 准备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然后调整两个放大镜的距离,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再将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固定。 12、显微镜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的。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13、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微生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14、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 细胞 。 15、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科学家一般选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大肠杆菌和SARS 病毒。 16、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17、、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如图) 18、显微镜使用步骤P13了解: ①、安放 ②、对光 ③、上片 ④调焦 ⑤观察 19、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实验目的: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实验器材:载玻片、盖玻片、小刀、洋葱、滴管、清水、稀释的碘酒、吸水纸、镊子、显微镜 实验步骤:1、把洋葱从中间纵切两半,取其中一块; 2、用小刀在内表皮上,用小刀划“#”字,用镊子撕取“#”字中间的表皮; 调节旋钮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 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 螺幺纟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 用螺线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线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町以比较方便的把迭負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 杠杆上仃:个斎要的位曽-: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闱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右: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壬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垃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笺壬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 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 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卜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 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银子)O 2. 常用的杠杆炎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镀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付些杠杆类工代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强子、钓鱼竿等)。 3. “秤碇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舵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 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于握物体处是阻力心,I.愕的肱一?头肌处就是虽力点。 5. 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 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貝,它的刀柄是缸,刀杆是_轴。 2. 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吋费力。 3. 轮轴可以省力,轮越人,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 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于、汽乍力向盘、扳手、辘轴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最新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 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 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 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

(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 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 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 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 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 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 共15分) 1、我们在放大镜下看到食盐晶体的形状是 。(图画或文字描述) 2、用毛笔蘸米汤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送给同学,同学想再看到白纸上写的字,可以向白纸喷洒 。 3、我家一个月的用水量大约是 吨。 4、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 。 5、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 、 等部位有拱形保护。 6、煤、石油、天然气都是 能源。(可再生/不可再生) 7、要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里起出来,可以选择的工具有 和 。 8、煤大多夹在岩层中,它所具有的能量来自 。 9、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我们常说的 。 10、我们家乡垃圾处理目前使用较多的方式是 ,生活中常见的回收垃圾有 、 。 11、宇航员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的原因是没有 。 二、选择(每题2分 共20分) 1、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秆,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 做饲料 B 制沼气 C 就地焚烧 2、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字母“d ”的标本是 。 A d B q C p 3、不可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 。 A 陶瓷容器 B 铁制容器 C 玻璃容器 4、下面三个透明玻璃片(侧面图)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 B C 5、如图所示的标志是 。 A.回收标志 B.交通标志 C.绿色食品标志 6、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下列框架结构中最不容易变形的是 。 学校 班 级 姓名 学号 成 绩

7、下列杠杆能保持平衡的是 。 B C 8、在放大镜下看到了雪花晶体的形状为 。 A B 9 、2007年10月24日, 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 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地区。 A 神州七号 B 神州六号 C 嫦娥一号 10、下列时间可能发生月食现象的是 。 A 除夕 B 重阳 C 中秋 三、判断(每题2分 共20分) 1、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 2、日食和月食永远不会在同一天出现。————————————( ) 3、放大镜的凸度越大,看到了视野越小。————————————( ) 4、生成气体的物质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 ) 5、光年是天文学上常用的长度单位。—————————————( ) 6、螺丝钉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就 越省力。——————————————————————— ( ) 7、蜡烛燃烧完后,什么也没有留下。——————————————( ) 8、开门时的钥匙利用了轮轴这种简单机械原理。————————( ) 9、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人体思考问题不需要能量。———————( ) 10、空气、水、火、电、声音等也是物质。——————————( ) 四、连线(每线1分 共8分) 1、把生活中的现象和所属变化连起来 2、把动物和种类连起来 滴水成冰 蚕 哺乳类 酒精燃烧 化学变化 鸡 昆虫类 大米酿酒 物理变化 鲫鱼 鸟类 玉石雕刻 鲸 鱼类 五、作图(每题4分 共8分) A B C A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由一个较大“轮”和一个较小的“轴”组成,在“轮”上用力时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滑轮组,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7、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8、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9、简单机械的比较:

10、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11、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一、重点知识: 第一课:抵抗弯曲 1、房子、桥梁等都有柱子和横梁,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 2、横梁一般是立着放置的; 3、形状和结构影响着物体承受力的大小; 4、增加纸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纸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I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2、瓦楞纸板的结构不但呈W形,而且纸板的里面是又折又黏合的,这样虽然减少了纸板的宽度,要降低一点抗弯曲能力,却增加了纸板的厚度,从而大大增强了纸板的抗弯曲能力,所以,瓦楞纸板的结构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 第三课:拱形的力量 1、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6年级探究题和参考答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下表是同学们在做斜面的实验时,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重物所得出的数据,请根据数据回答问题: (1)这一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2)这一实验不改变的条件是:。 (3)从以上数据来看,坡度最大的是斜面_____,坡度最小的是斜面______。(4)这一实验告诉我们:。 (1)斜面的坡度。 (2)斜面的高度。 (3)C,B,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杠杆的研究 要研究的问题: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材料:杠杆尺、钩码。 过程和方法: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结果: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

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思考:自己还能用什么的哪些材料研究杠杆的平衡原理?(如:用直尺、橡皮、铅笔等材料,也能做这个实验吗?)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实验名称:轮轴的研究 研究的问题:轮轴什么情况下是省力的? 实验材料:螺丝刀、线、钩码。 实验过程:将线扎在螺丝刀刀柄上,另外一端挂一个钩码,用手握住刀把,旋转螺丝刀将钩码向上提起。反过来,将线扎住刀把,手握刀柄,旋转螺丝刀将钩码向上提起;比较两次实验的感觉,说明了什么? 思考:实验中,螺丝刀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实验名称:斜面的作用 设计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材料: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过程和方法: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2、还用那个木块支着,换用其他长度的木板搭一个斜面,选择一个重物,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别观察用了多少力? 实验结果:1、发现物体不管是有轮子的还是没有轮子的,是大的还是小的,表面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 注意事项: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

教科版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3-6年级)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0、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2、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3、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4、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5、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6、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7、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六只(足)都长在胸上。 8、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9、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0、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1、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12、蜗牛遇到危险,身体缩进壳内,蚂蚁遇到危险,快速逃走;蚯蚓遇到危险,缩成一团或逃走;金鱼,游到安全的地方。 13、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14、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水),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1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毕业科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毕业科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 1、填一填(14分) (1)用放大镜看看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你发现图像是由()组成的。(2)放大镜的镜片和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共同点,所以人们把放大镜又叫做()。 (3)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4)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发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这是洋葱的()。 (5)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按它们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到远排列,它们依次是()、()、()、()、()、()。 (6)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或(),这些水源受到污染,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2、选一选(答案不一定唯一哦)(10分) (1)易拉罐压扁,它的变化是(),属于()。 A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 B 形状变化物理变化 C形状变化化学变化 (2)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哪些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它() A呼吸、消化、B 生长、发育C遗传、繁殖 (3)要让醋与小苏打混合以后尽量没有剩余,它们的比例是() A 1:3 B 3:1 C 2:2 (4)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是() A月亮B火星C太阳 (5)关于水处理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所有的水污染都可以处理掉 B经过自来水处理过的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C把水烧开也是一种消毒的方法 3、画一画 (1)请画出北斗七星,标出北极星的位置(5分) (2)画出初一、初七、十五的月相图。(3分) 二、科学小实验 根据课堂实验,回答问题。 1、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其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过一会儿,取出铁钉,我们又观察到 这和物质是从溶液中析出来的,它可能是,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变化。(6分) 2、白天,我们在同一时刻观察月相,持续一个月后,我们发现: 。(3分) 三、科学小实践 1、由于观察工具的不断改进,人类的观察范围才得到不断拓展。请用流程图整理出来。(5分)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试卷及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我们在放大镜下看到食盐晶体的形状是。(图画或文字描述) 2、用毛笔蘸米汤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送给同学,同学想再看到白纸上写的 字,可以向白纸喷洒。 3、我家一个月的用水量大约是吨。 4、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 5、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等部位有拱形保护。 6、煤、石油、天然气都是能源。(可再生/不可再生) 7、要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里起出来,可以选择的工具有 和。 8、煤大多夹在岩层中,它所具有的能量来自。 9、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我们常说的。 10、我们家乡垃圾处理目前使用较多的方式是,生活中常见的回收 垃圾有、。 11、宇航员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的原因是没有。 二、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秆,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 做饲料 B 制沼气 C 就地焚烧 2、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字母“d”的标本是。 A d B q C p 3、不可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 A陶瓷容器 B 铁制容器 C 玻璃容器 4、下面三个透明玻璃片(侧面图)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5、如图所示的标志是。 A. 回收标志 B.交通标志 C.绿色食品标志 6、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下列框架结构中最不容易变形的是。7 8、在放大镜下看到了雪花晶体的形状为。 9 、2007年10月24日,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 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地区。 A 神州七号 B 神州六号 C 嫦娥一号 10、下列时间可能发生月食现象的是。 A 除夕 B 重阳 C 中秋 三、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2、日食和月食永远不会在同一天出现。————————————() 3、放大镜的凸度越大,看到了视野越小。————————————() 4、生成气体的物质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5、光年是天文学上常用的长度单位。—————————————() 6、螺丝钉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就 越省力。———————————————————————() 7、蜡烛燃烧完后,什么也没有留下。——————————————() 8、开门时的钥匙利用了轮轴这种简单机械原理。————————() 9、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人体思考问题不需要能量。———————() 10、空气、水、火、电、声音等也是物质。——————————() A B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