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设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设计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设计

吴兴旺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作者用他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文章信笔写来,从容闲适;文笔自然生动,语言平实有味。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深情于文章,写出了其中的人生滋味。善于在平实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美,这正是汪曾祺散文的一大特点。《吆喝》写的是现实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都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春酒》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童年、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如诗一般的童年,而作者又用如诗般语言描绘出这一切: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的形象。从一个小角度切入,一人仅写一事,却写得形神兼备,三笔就能够勾画人物的神韵。语言幽默奇崛,弥漫着浓浓的津腔津味。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从文章出发,以语言教学为立足点,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示范并引导学生揣摩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要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还要加强朗读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2、教学范围可以适当扩大。教师要借助音像资料适当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与体验。3、注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利用当地民风民俗,使语文课鲜活、有趣。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由谈“个人演唱会”牵出全文,为学习本文作比照对象,以更准确鲜明的理解云南歌会的形式、内容、手法等特点。

教学目标:读课文,了解三种场合下的云南歌会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相信同学们都喜欢听歌吧。近几年来,各种个人演唱会风起云涌。你最喜欢谁的演唱会? 能把当时的场面描述一下吗?(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情绪,活跃气氛。)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评价。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歌会——云南的歌会,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二、学生读书,整体感知全文。

1、积累字词迤西yí熹微xī凤哕huì当行háng 出色规矩

2、读了全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说得五花八门,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种不同场合下的民歌演唱会。)

三、深入理解

1、进一步读课文,看看三种场合下的演唱会在内容、写作手法上有何特点,与个人演唱会有何不同?(学生读书、思考)

2、小组合作、交流

3、班内交流、总结:A、三种场合下的演唱会,内容上有的侧重于比赛性质,有的侧重于自由漫歌,有的侧重于流传性质;手法上有的侧重于描绘人物,有的侧重于描写环境,有的侧重于场面描写。B、个人演唱会中的歌者只有一人,是既定的;而云南歌会中的歌者有多个,可自由参加。C、个人演唱会演唱的歌曲是早已计划、准备好的;而云南歌会的歌唱内容是即兴而作、随意而发。D、个人演唱会的舞台是固定的,显得严肃又辉煌;而云南歌会没有特意

搭设的舞台,它多疑乡村山野为舞台,自然灵动。

4、教师评价学生的观点,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云南歌会的特点:自然、淳朴、自由、气势壮观。

5、回读课文,进一步领会云南歌会的特点,体味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搜集你学过或听过的几首云南民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赏析、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体味文中蕴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1、我们已经了解云南歌会这种民风民俗,你喜欢它吗?作者把对它的喜爱都融进了优美的字里行间。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找出这些词句,并赏析、品味(运用圈点批注的形式)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可以补充“山路漫歌”中环境描写对人物心情的衬托作用)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体味文中蕴含的喜爱之情,并摘抄、积累优美的句段

二、复述

选择文中你喜欢的一种云南歌会场面,口头复述(一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训练口头表达力)

三、展出搜集的云南民歌,看一看属于哪种歌会形式,动情的唱一唱。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本课时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作者感情,梳理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2、理解文意,理解作者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能不能介绍一下我们这儿在这一天有什么风俗?(激趣)

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标画积累词句。(门楣粽子门槛苋菜车胤莫明其妙曾经沧海难为水)

2、集体交流阅读感受;梳理文章思路。(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三、重点研读:1、细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圈点批注、质疑。(思考提示)

A、哪些句子或段落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B、文中详写了哪几种风俗?目的是什么?

C、题目是“端午的鸭蛋”为什么写到了种种风俗?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收获。

四、推荐作业:思考课后练习第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

2、领会文章主旨,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表达思想。

教学过程:一、朗读训练:师生共同朗读全文。(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来读,体会文章情趣。)

二、语言赏析:1、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及自己在文中标画的语句,归纳文章语言特点。例:A、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B、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

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C、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D、咬一口油就冒出了。

2、交流归纳:本文口语色彩浓厚,平淡而有蕴味,不乏风趣。古汉语的点缀又增添了典雅之美。

3、积累本文具有特色的语言。(抄写或背诵)

三、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浓浓的故乡情结。

四、拓展延伸:回想一下我们这儿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在日记上介绍一下。

《吆喝》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文以平易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蕴含的浓郁的生活情趣。本文教学中宜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时先由生活现象或教学媒体示范,使学生对吆喝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在自读中理清文章思路,领会作者情感,品味语言。学习课文之后适当开展一些活动,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积累重点字词。

2、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往事的怀念。

3、品味文章平易而又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大家在家或集市上认真听过叫卖声吗?试着吆喝一下,当你听到这些声音时有什么感受?罗曼•罗兰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叫卖声也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种街头文化。(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1)积累字词:(会读、会写、会用)

囿y?u 钹b?招徕lái 铁铉xuàn 饽饽bōbo 秫秸秆shú jiē

随机应变合辙押韵油嘴滑舌

(2)读完课文,结合自己以前听到的吆喝声,谈谈自己有什么新的想法?(可以多角度,重点谈好自己的真切感受)

三、研读课文

1、速读课文,针对文章结构、主题、语言等方面进行圈点批注、质疑提问。(本文文字浅显,内容易懂。故以学生自读为主)

2、小组合作讨论,理解主题:

主问题:(1)你认为作者介绍五花八门的吆喝声时,是否很杂乱,他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2)介绍各种吆喝声的过程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情感?(怎样表现的?)

(3)你觉得本文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举例谈谈。

提示:(1)从时间方面介绍,然后介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

(2)对往事一种美好回忆,引人体味生活中浓郁的情趣。

(3)运用北京口语来写,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举例略)

3、选读课文,领会作者的感情:选择富有蕴味的句段运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表情朗读。

四、拓展延伸:

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自有其独特魅力,应注意抢救,把家乡的吆喝或类似吆喝的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仿照本文,写出自己的体会。

五、推荐作业:根据文中写到的吆喝声,编一个小故事,表演一下。

《春酒》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由"家乡味"出发,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怀念家乡、怀念亲人之情。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品味精彩语言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积累字词,初步领会作者的感情。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文末有一句话‘一句话提醒了我,这不是道地的家乡味啊’”请再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所说的“家乡味”究竟指什么味?(快乐的年味芳醇的春酒味浓浓的人情味)

2、文中渗透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具体体现在哪些词语和句子中?(以圈点勾画的方式自主学习)

3、小组合作交流,然后集体交流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朗读、欣赏的语句,要细细品味,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 1、作者写本文,有对童年的快乐、幸福的回忆,但更多的是对亲人、对故乡的深深的怀念。“思乡”是历代文人经常表现的一大主题,你读过哪些思乡的诗文?说一说,读一读。

2、下面让我们以作者的心情,结合本文写两句诗。(爆竹声声庆新春,春酒杯杯念乡情)(月是故乡明,酒是家乡醇)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明白这种人奇在何处。

2、理解文章语言特点。

3、练习描写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释题激趣。“奇”人必有超人这处,他们“奇”在何处呢?

二、自读课文,积累字词,初步领会作者的感情。(“刷子李”“泥人张”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深入理解,品味语言:(一)、速读课文,圈点批注。1、“刷子李”“泥人张”的不凡之处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学习文章表现人物的手法)

2、二人的处世态度在今天能行得通吗?(联系生活引发思考)。

3、结合课后练习二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二)、集体交流学习收获。(语言特点: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生动风趣,富有表现力)

四、拓展延伸: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写出“奇”处的写法,写一个你身边具有特点的人物。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 16 社戏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A.哄.骗(hǒnɡ)闹哄.(hōnɡ)起哄.(hōnɡ) B.潺潺.(chán)怠.慢(dài)不惮.(dàn)船橹.(lǔ) C.撺.掇(cuān duó)凫.水(fú)桕.(jiòu)树旺相.(xiànɡ) D.皎.洁(jǎo)归省.(xǐnɡ)絮.(xù)晌.午(shǎn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准确的一组是() A.绝壁膝盖脑怒欺侮 B.困惑挑剔胆怯委曲 C.叛徒诚肯鉴别宛转 D.惊异鞠躬奖励家眷 3.下列词语的释义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A.归省:回家看望父母行辈:排行和辈 B.委实:实在弥散:弥漫消散 C.自失:丢失了自己依稀:隐隐约约 D.絮叨:仔仔细细地说旺相:茂盛 4.下列句子的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使我的心也不过又起来,觉得要和他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A.悠扬宛转愉快自失消失 B.宛转悠扬沉静自失弥散 阅读下文,完成5~9题。 [甲]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 ..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仅仅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个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5.甲段中加点的“回望”一词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6.“漂渺”通常写作,意思是。 7.甲段文字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社戏,这段对戏台的描写表现“我”的什么样的心情? (1)所见:。 (2)所闻:。 (3)“我”对社戏的之情。 8.乙段中“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使用的修辞方法是,作用是①②。 9.乙段中“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的作用是什么? 二、提升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检测 一. 单项选择 1.___________exciting news! A. What B. What an C. How D. How an 2. Do you know _________there will be a soccer match on CCTV5 tonight? A. that B. if C. where D. when 3. She wondered ________I liked best about Mid-Autumn Festival? A. that B. whether C. if D. what 4. Chang’e refused _________the magic medicine to Feng Meng. A. to give B. gave C. giving D. give 5. —It’s dangerous to swim in this river. — Yes, you are right. The government has people not to swim in it. A. trained B. warned C. led D. encouraged 6. .I’ve five pounds because I ate too much meat. A.put up B.put off C.put away D.put on 7. — Linda, do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Easter Day? — No.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ve celebrated festival. A. the; the B. the; a C. /; the D. /; a Day?— I played a trick my friends. 8. — What did you do on April Fool’s A. on B. to C. with D. at 9. —Do you know if Jimmy to the party? —I am not sure. But if he , I will give him a big surprise. A. comes; will come B. will come; will come C. comes; comes D. will come; comes 10 —Why do you call these cakes mooncakes? —Can’t you see? They are in the of the moon. A. size B. shape C. weight D. taste 11. —we have! There is dragon dance in the park. —Sounds great. We can’t miss it. A. What good luck B. How good luck C. What a good luck D. How a good luck 12. Jenny keeps two pets. One is a dog, _________is a rabbit. A. another B. an other C. the other D. other 13. Chang’e refused _________the magic medicine to Feng Meng. A. to give B. gave C. giving D. give 14. ---He dressed up ________a ghost last night. How scary! ---Take it easy! He just played a trick ________us. A. in, on B. in, in C. as, on D. as, in 15. — Can we visit Hong Kong this summer holiday? — I wonder it is the best time to go there. A. if B. when C. what D. how .16 — I am going back to America for Thanksgiving Day.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5课《说“屏”》同步训练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屏风(píng)纳凉(nà)帷幕(wéi)点缀(zhuì) B.书斋(zhāi)休憩(xī)伧俗(cāng)徒劳(tū) C.流萤(yíng)销魂(xiāo)咏屏(yǒng)称道(chèn) D.空间(kòng)屏障(zhāng)雅俗(yǎ)得体(dé) 答案:A 解析:分析:B.“憩”应读“q씓徒”应读“tú”;C.“咏”应读“yǒng”“称”应读“chēng”;D.“空”应读“kōng”“障”应读“zhàng”。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2.给加点的字注音。 擅.长( ) 帷.幕( ) 韶.光( ) 伧.俗( ) 屏.风( ) 流萤.( ) 缓.冲( ) 纳.凉( ) 答案:shàn| wéi| sháo |cāng| píng |yíng| huǎn| nà 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3.根据拼音写汉字。 点zhuì() wéi幕 ( ) 屏zhāng()nà凉() 答案:缀 |帷|障|纳 解析:分析:这是这节课中的重点字。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尤其是“帷”和“障”。点评:写汉字,要根据语境结合拼音正确判断,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写错别字。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总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学期尤为重要,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通过教育教学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关注学困生和女生。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

欢迎阅读 13《夜莺的歌声》作业设计 一. 看拼音写词语: wǎn zhuǎn shēn yín guǐzi ()()() mùxièwěi xùníng shén ()()() mái fúmógū chén jì ()()() kǒu shào xīshēng shāo huǐ ( 二. 1. 2. 3. 三. 惯( 贯( 凝( 四. 1. 2. 1 2 3 4、 5 6、我仔细(),发现两个叶片间发出一个小芽苞,嫩黄的,可爱极了。 二. 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黑猩猩一看到香蕉,就急着想吃,可就是够不到。 ()它一连叠了三只箱子,终于把香蕉拿了下来。 ()这时,它发现了木箱,连忙把箱子搬到了香蕉的下面,站到木箱子上。 ()科学家做过一次实验。他们在一间空房间的天花板上挂了一串香蕉,屋里放了几只空木箱,然后放进一只饥饿的黑猩猩。 ()科学家认为,这些行为,是需要思维才能够完成的。 ()但它还是够不着,就又搬来了一只木箱,叠在上面。 ()在所有的动物中,黑猩猩长得最像人类,也是最聪明的动物。

三、语境注音我最棒。 1、那个最先听到夜莺叫的凝神地站着,好像钉()子钉()在那里似的。 2、孩子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 3、几名老队员毕业后,球队实力有所削()弱。 4、这小子脾气真拧(),两个人越说越拧(),气得爸爸拧()了他 一把,他一跺脚竟然跑了。 14《小英雄雨来》作业设计 一、.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 例: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我背你走!”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他背我走。 1.扁鼻子军官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 2. 二、.读 ,有的可以 三. 小 1. 英 2. 雄 3. 雨 4. 来 5. 6. 四、. 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换一种说法。 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丽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饱含着作者对失去亲人的(),希望()的强烈愿望。这是一篇书信体的文章,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接着回忆()的情景。最后,呼吁()。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Unit 2 单元检测题 分数: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15分) ()1.My parents want me _____at home every night A. stay B. staying C. to stay D. staies ()2.I argue ______ my best friend A .with B. about C. at D. and ()3.He doesn’t have any money , ______. A. either B. too C. also D. but ()4. It was _______ late ______ do anything now. A. very; to B. never; to C. too; to D. to; too ()5.Could you give me _____ advice. A. some B. any C. many D. a lot ()6. My clothes are _____of style, but his are _____ style; he looks cool. A. in, out B. out, in C. out, out D. in, in ()7. We’d better _____ there. There will be a terrible storm. A. not to go B. not go C. don’t go D. won’t go ()8.Please ______ who broke the window . A. find out B. find C. look for D. look out ()9. He _____ the pen on the ground just now A. droped B. dropped C. falls D. fell ()10. The “Teen Talk”has a lot of ______. A.kids B.players C.listeners D.workers ()11. Maybe he put it in his pocket , ______ he ? A. does B. doesn’t C. did D. didn’t ()12. The boy is ______to go to school . A. enough old B. enough young C. old enough D. young enough ()13. I need to get some money to _____the summer camp . A . pay on B. pay in C. pay with D. pay for ()14. When I arrived home , I remembered that I _____ my key in the classroom . A. forget B. forgot C. leave D. left ()15. I really don’t know _________. A. what should I do B. what to do C. how should I do D. how to do 二.完型填空(10分) A generous gap(代沟)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I read a 16 about it in the newspaper. Some children have killed themselves after 17 with parents. I think this is because they don’t often have a talk with each other. Parents now 18 more time in the office, 19 they don’t have much time to stay with their children. As times passes, they both feel that they don’t have the 20 topic(题目) to talk about. I want to tell parents to be more with your 21 , get to know them and 22 them. And for children, show your 23 to your parents. They are the people who love you. So 24 them your thoughts. In this way, you 25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ach other. ()16. A. message B. call C. report D. letter ()17. A. talk B. argue C. fight D. play ()18. A. spend B. stay C. work D. have ()19. A. because B. if C. but D. so ()20. A. interesting B. same C. true D. good ()21. A. business B. children C. work D. office ()22. A. get on well with B. look after C. understand D. love ()23. A. interest B. secret C. trouble D. feelings ()24. A. tell B. ask C. answer D. say ()25. A. can B. should C. must D. would 三. 阅读理解(30) A Wang Lan and Wang Jing are students from Shanghai. They are sisters. They are looking for a new place to live in. They need to catch buses and trains every day. They can pay 375 yuan a week. Wang Lan is 24 years old, and she is studying computer science. She goes to university every weekday and sometimes on Saturdays. She usually studies every night and she doesn't go out very often. She has a lot of books and a large desk. A quiet place is what she wants to live in.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5课《说“屏”》同步训练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屏风(píng)纳凉(nà)帷幕(wéi)点缀(zhuì) B.书斋(zhāi)休憩(xī)伧俗(cāng)徒劳(tū) C.流萤(yíng)销魂(xiāo)咏屏(yǒng)称道(chèn) D.空间(kòng)屏障(zhāng)雅俗(yǎ)得体(dé) 答案:A 解析:分析:B.“憩”应读“q씓徒”应读“tú”;C.“咏”应读“yǒng”“称”应读 “chēng”;D.“空”应读“kōng”“障”应读“zhàng”。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2.给加点的字注音。 擅.长( ) 帷.幕( ) 韶.光( ) 伧.俗( ) 屏.风( ) 流萤.( ) 缓.冲( ) 纳.凉( ) 答案:shàn| wéi| sháo |cāng| píng |yíng|huǎn| nà 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3.根据拼音写汉字。 点zhuì() wéi幕 ( ) 屏zhāng()nà凉() 答案:缀|帷|障|纳 解析:分析:这是这节课中的重点字。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尤其是“帷”和“障”。点评:写汉字,要根据语境结合拼音正确判断,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写错别字。 4.选出加粗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 ) A.屏风(píng)纳凉(nà) B.流萤(yíng)帷幕(wéi) C.伧俗(chèn)因地制宜(yì) D.造型(xíng)缓冲(huǎn)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伧俗(cāng),因地制宜(yí)”。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藤野先生》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教学要求: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当堂练习作文片段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二、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中的老 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三、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四、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相识前相识相处时相别后 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 见闻感受相识肖像声调深切怀念 相处四件事例珍藏讲义 悬挂照片 相别神情话语多写文章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五、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投影显示如下) (1)外貌描写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体现人物特点 (3)说话声调 (4)介绍解剖学历史治学严谨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生活俭朴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作业设计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通师一附一年级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第四单元)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班级:姓名: 一、算一算。 40+20= 46+2= 30+14= 40+12= 3+55= 72-20= 95-70= 40+34= 50+24= 97-60= 12+60= 52+4= 80-20+7= 57-3+40= 65+30-90= 100-30-70= 二、用竖式计算。 36+43= 67-27= 5+43= 78-76= 三、填空。 1、6个十加4个十是()个十,()个十是()。 2、75比20多(),()比30少10,62比()少2,43再添上() 就和49同样多。 3、两个数都是22,和是(),差是()。 4、20与76的和是()十多,68与5的差是()十多。 5、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两数相差()。 6、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两数和是()。 7、两个加数都是40,和是();被减数是68,减数是8,差是()。 8、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5-□=40 □-35=20 □+42=62 □+30>50 90-□<10 □-20>20 四、填表: 原有借走还剩 67个10个()个 45个( )个41个 ()个23个55个

五、 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的方框里打√。 1、30+15的和是几十多? 三十多 四十多 五十多 2、81-50的差是几十多? 三十多 四十多 五十多 3、一(1)班有男生23人,女生30人,现在有50个苹果,给他们每人发一个,够不够? 够 不够 4、一(2)班有女生28人,男生30人,现在有60个面包,给他们每人发一个, 够 不够 六、解决实际问题。 1, 2, 还剩多少本书? ( ) ( ) 3, 4, ( ) ( ) 5,小明拍了65下,小红拍了40下,小华拍了30下。 (1 ( ) (2 ( ) 6,(1)小明有56张邮票,小红又送给 (2)小明有56张邮票,送给小红 他20张邮票, 20张邮票, ( ) ( ) 7、水果店里有一批水果,4天卖出75箱, 8、服装加工厂2天做了24件上衣 还剩3 和35条裤子,还要做多少件上衣, 才能和裤子配套? 我要借走3本。 我采了20个 我采了多少个? = 已经浇了25棵, 还有20棵没浇。 = 一(1)班有 34个学生。 30个毽子 = = == = = =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简介

一、单元目标 1.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2. 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文描绘的情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美,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3. 让学生在优秀诗文的诵读中,获得美感享受,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4. 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二、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造化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形态各异的地形地貌,有着美不胜收的山水资源。中国古人很早就善于欣赏山水之美,《诗经》中有很多描绘自然风物的诗句;《庄子·知北游》云,“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后,对山水之美的欣赏上升为审美的自觉,文人们流连山水之中,用心灵观察、体悟自然风物之美,发现独到的审美趣味,或者寄情山水,排遣人生的种种苦闷与无奈,由此产生了一批模山范水、体察自然之趣的诗文。这些诗文大都以景物描写为主,融入作者细腻的情思,情境交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郦道元《三峡》是一篇清丽的山水小品。文章先写三峡总体形势,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写夏天、冬春之时和秋天各个不同季节的优美风景。布局自然,思路清晰,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短文二篇》选入两篇风格迥异的写景短章,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记承天寺夜游》如一篇短小的日记,记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与朱元思书》一文,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唐诗五首》选入从初唐至中唐五首唐人律诗,有五言,有七言。诗歌或写田园风光,抒发诗人孤独、彷徨之情;或写登临之景,抒发诗人吊古伤今、思念家乡之情;或描绘塞外雄浑壮阔的景象,表现对个人荣辱浮沉的达观之情;或摹写诗人辞亲远游所见景象,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或点染西湖早春气象,表现诗人内心的喜悦。五首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优美,格调清新,值得认真品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案

Unit 1 What’s the matter?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1) 能掌握以下单词:foot, knee, neck, stomach, throat... 2) 能掌握以下句型What’s the matter?I have a headache. You should drink some tea. That sounds a like a good idea. I have a sore back. 二、教学重难点:1) Talk about your health. 2) Make suggestions. 三、教学方法:Revision, Learning, Practice and Reading. 四、教学辅助:Tape-recorder and Lattern. 五、课时:Six periods 六、教学过程: Period 1(Section A1a-2d) I.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Knowledge Objects. Body names. Illness.What’s the matter? I have a cold. 2. Ability Objects. Listening skill. Recognizing skill. 3. Moral Objects. Exercise every day and keep healthy and strong. II. Teaching Importance and Difficulty What’s the matter?I have a cold. III. Teaching Methods Recognizing method Listening method. Discover method. Pairwork. IV. 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 A doll for teaching the names of the body. A Projector. V. Teaching Procedures Lead-in Name the parts of the body by pictures. Step 1 Read a chant about the body. Step 2 Enjoy a song. Step 3 Play a game. Say and draw the part of body. Step 4 Activity 1a. Let Ss to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write the correct letter [a-m] for each part of the body. Step 5 Judge their problems based on every picture. Step 6 Activity 1b. Listen and look at the picture. Then number the names [1-5]. Step 7 Act it out with their partner. Step 8 Listen again and complete the table. Step 9 Activity 1c. Pair works. Make conversations according to pictures.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Word版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作业设计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2课时) 第一课时 1、在括号里分别填上相应的分数和小数。 4厘米=()分米=()分米 8角=()元=()元 600克=()千克=()千克 2、填空。 (1)、0.7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2)、0.04里面有()个百分之一。 (3)、0.017里面有()个千分之一。 (4)、3个()是0.03。 (5)、0.8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50表示(),它的计数单位是()。 (6)、1里面有()个0.1,()个0.01。 3、用6、8、9和小数点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小数? 第二课时 1、填一填。 (1)、3.46读作();其中“3”在()位上,表示3个();“4”在()位上,表示4个();“6”在()位上,表示6个()。 (2)、零点零零七写作:。 (3)、小数的整数部分最低位是()位,小数的整数部分最高位是

()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2、说一说下列各数中的“6”表示的意思。 6.01 7.068 691.71 901.306 3、有2个5,2个0和一个小数点,按下列要求写出小数。(1)、只读一个零。() (2)、两个零都读出来。() (3)、一个零都不读。() 2、小数的性质与大小比较。(4课时) 第一课时 1、填空 (1)、小数的()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 (2)、2.8和2.80这两个数大小(),计数单位()。2.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2.80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你能写出和0.9大小相等的小数吗?(至少写3个)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6= 3.6= 10.2= 1.50000= 1.2360= 200.1= 3、下面的价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 2.90元 4.00元 3.05元 0.65元 10.80元 5.20元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目标 1.阅读古代诗文名篇,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智慧,体会其笔下的美好境界。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课文,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把握诗文的丰富内涵,体味语言之美。 3随文理解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适当关注一些有规律的语言现象。 二、编写意图 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古代诗文名篇。通读这些诗文,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的生活思想和志趣,陶治自己的情感和胸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前的序文,大约作于东晋末期,当时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作者写虚构的桃花源中的故事,来阐释自己理想中的社会,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石深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核舟记》也是“记”,但它记的是一件工艺品一一核舟。核舟虽小,然而其上物、人、文、景皆备,令人叹为观止,从中可以看到我国古代优秀工匠的聪明才智。《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本单元选入《关雎》和《兼葭》两首。《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现实中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梦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兼葭》写抒情主人公反复寻求“伊人”,而“伊人”却始终若隐若现,恍惚迷离,让人可望而不可即,其渴望、惆怅之情溢于言表。 从语文能力训练的角度来说,学习这个单元,首先要继续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的能力,这是文言文学习始终如一的要求,因为这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进入文章、大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本途径,学生也应该通过这样的途径养成自主阅读文言文的习惯,不至于将学习文言文视为畏途。 其次,要继续训练通读。诵读是培养文言语感最主要的途径。很多课堂,教师讲得多,学生回答同题多,却极少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这是不适当的;特别是文言文教学,没有反复的诵读,语感是很难培养起来的。 第三,要注意积累文言词语。积累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就是要像学习外语那样,把学过课交中要的词活和句子整理抄写在卡片或笔记本上,以便随时复习,使它的成为语言仓库中的一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设计全套

《§20-1 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植物的生殖,即: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涉及到植物花和果实的结构,但花的结构和果实的结构在七年级上册《被子植物》已经学习过了,部分学生已经有所遗忘,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复杂、抽象,这就成为本节的教学难点,无性生殖部分包括“植物的营养繁殖”和“植物的组织培养”两个内容,虽然内容具体,但涉及到的范围广,尤其是植物的组织培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这需要学生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扩大知识面,同时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具体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 (2)举例说明几种植物的营养繁殖。 (3)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植物生殖过程的观察,尝试图与图之间的表达。 能够模仿人工营养繁殖的图示,进行植物的嫁接、插扦或压条等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观察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阅读人工种子形成的资料,体验新科技与传统生产的差异。 (2)参与嫁接、扦插或压条等活动,体验植物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教学重点: 1、概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 2、举例说明几种植物的营养繁殖。 3、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教学难点: 1、通过对植物生殖过程的观察,尝试图与图之间的表达。 2、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教学用具: 教师:互联网课件、自制PPT课件、学生微机室、盆载万年青、月季等花卉、杨、柳的枝条。 学生:供观察的已经纵切开的各种水果。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7 体育课作业设计 语文S版

体育课 一、按要求写句子。 1.小普雷科西往上爬的动作很灵巧。 小普雷科西身上那件耷拉到膝盖的上衣有点 儿碍手碍脚。(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2.今天天气万里无云,我们在室外上体育课。(修改病句) 3.他很强壮。(改成比喻句) 二、课内阅读。 但是,涅利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人那样站到那个平台上。他又一使劲,胳膊肘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最后,他终于站到了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面的我们。他在笑呢! 我们又鼓起掌来。这时,涅利向外面的街上望去。我也朝那个方向望去,我看到了他的母亲,正低着头从学校外面走过去,不敢往这边看。涅利下到了地面,我们全都高兴地向他围了过去。他神情激动,面色红润,双眼闪着亮光,似乎不再是从前的涅利了。 1.在画“”的句子中找到描写动作的词语,抄下来。 2.为什么涅利的母亲不敢往这边看?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认为瘦弱的涅利能够爬到横木顶上的原因是什么? 三、课外阅读。 生命的价值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儿,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儿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儿蹲在市场角落,意外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内,男孩儿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儿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前一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儿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男孩儿兴冲冲地捧着这块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院长望着男孩儿,徐徐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吗?只要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1.仿写词语。 兴冲冲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Unit 2 I'll help cleaarks. 一.知识点:短语动词小结 常见短语动词结构有下面几种: 1.动词+副词如:give up 放弃 turn off 关掉 stay up 熬夜 这种结构有时相当于及物动词,如果其宾语是代词,就必须放在动 词和副词之间,如果是名词,则既可插在动词和副词之间,也可放 在短语动词后。 2. 动词+介词如:l听 look at 看 belong to 属于 这种结构相当于及物动词,后面跟宾语。 3. 动词+副词+介词如:come up with 提出,想出 run out of 用完,耗尽 4. 动词+名词(介词) 如:take part in参加 catch hold of 抓住(sb.) up 使(某人)高兴、振作如:up 使我高兴 clean up 打扫 clean-up n. 打扫 2. homeless adj. 无家可归的 a homeless boy 一个无家可归的男孩家adj. 生病的作表语、定语 ill adj. 生病的作表语,不能作定语

5. voludo v. 志愿效劳、主动贡献 volu志愿者up with 提出想出up 想出 catch up with 赶上追上 7. put off doing 推迟做某事 put on 穿上 (指过程) put up 张贴 8. write down 写下记下 9. call up 打电话 make a telall 打电话 10. set up 成立建立 The new hospital was set up in 2000. 这座医院是在2000年成立的。 11. each 每个各自的强调第一个人或事物的个别情况常与of 连用 every 每个每一个的一切的则有“全体”的意思不能与of 连用 12. put …to use 把…投入使用,利用 They puw mause. 他们把新机器投入使用 13. help sb. (to) do 帮助某人做某事 help him (to) study help sb. w帮助某人做某事 help him with English help do 帮助做某事 help study 14. plan to do 计划做某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