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MAX口译课上技巧经验总结(一)

TRANSMAX口译课上技巧经验总结(一)
TRANSMAX口译课上技巧经验总结(一)

TRANSMAX口译技巧经验总结(一)

口译中的逻辑分析

口译中的逻辑分析指的是对讲话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纵向分析是指分清关键信息和辅助信息,即找出逻辑的层次;横向分析则是明确各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对比对照、举例说明等。逻辑分析的目的是为了透彻地理解原语讲话的内容,对信息的点(具体的信息内容)、线(各点之间的联系)和面(即整体概念)进行全面的把握,以便于记忆和表达。信息经过分析加工,便能在记忆中留下更深的印象。

逻辑分析练习可分为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练习。纵向分析的训练方法和概述练习有些类似,但侧重点不一样。纵向分析要求进行逻辑分层训练,即在听完一篇讲话后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讲话的中心内容,这是逻辑的最上层;围绕这一中心问题讲话人谈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是第二层关系;而每个方面又具体谈了些什么,这是逻辑的下一个层次。将信息一层一层地剖析下去,形成一个清晰的逻辑线路图,然后按照逻辑线路对原语讲话进行复述,复述时不必拘泥于原语的顺序和结构。

横向分析的练习则要求我们找出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的信息结构都遵从一定的逻辑关系模式,如:概括(generalization)、分类(classification)、因果(cause-effect)、对比对照(compare & contrast)、按照时间、空间、步骤、重要性的顺序排列(sequencing)、列举(simple listing)、提出问题-解决问题(problem-solution)等。找逻辑关系可以根据线索词汇,如英文里表示概括关系的线索词汇有:to sum up, in summary, in conclusion, in brief, in short, on the whole等;表示顺序的词汇有:first, second, furthermore, before, preceding, during, when, finally, meanwhile等;表示对比的词汇有:likewise, as well as, in common with, both, similarly,compared to等;表示对照的有: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otherwise, instead, still, yet, whereas, differently等;表示因果的则有:so, since, because, as a result, consequently, lead to等等。

逻辑分析要求在听取信息时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在全神贯注地收听的同时,结合自己对口译情境和讲话人背景的了解,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这样才能更好地跟上讲话人的思路,缓解“听”的压力,使口译理解更轻松更准确。

口译的三项基本功—铁嘴、橡皮肚子、飞毛腿

乍一看这个标题,可能有的同学感到好笑,这是什么意思啊?口译的基本功不是听、想、说吗?怎么会叫“铁嘴、橡皮肚子、飞毛腿呢”?呵呵,其实同学们说的没错,口译的基本功确实是听、想和说这三项。而我这里要说的基本功主要是从口译的职业从业角度来说的,这也是我本人从事二十几年的口译和同声传译所得出来的一个心得和体会,下面我就分别解释一下这三项基本功是什么意思。

首先是“铁嘴”。这个大家应该都能理解是什么意思。口译中听力是基础,在听懂说话者所说的内容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加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想”是关键,那么在听懂了、想明白了之后,把说话人的意思清楚的转换成目标语言,也就是“译”,这是口译的最后的步骤,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既然听懂了,也记住了,想明白了,说出来是很简单的,没什么难的。其实没有那么简单的,我们做口译的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听懂了,记得了,但就是说不出来,出现这种情况有时不是译员本身的水平的问题,而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对目标语的理解不够。比如说英译中,有时候我们明明能听懂外国人说话的意思,可是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明明每一个英文单词都是最常见的,没有不认识的,但就是不知道怎么用中文表达。比如说:The world fears time and time fears pyramid. 翻译成中文意思就是:时间可以改变世界,但是改变不了金字塔。(唯金字塔是永恒的),这句话我在课上问同学们,几乎都不知道。

第二,说话者出现口误。只要是说话就难免会出现口误,口误也有两种,一种是很明显的,比如把说把某个领导的职务说错了,“某市长”说成“某省长”,比如说把中国的首都说成是“上海”等一些常识性的错误,遇到这些口误,我们一般都能够马上意识到是口误,进而在翻译的时候会改过来,避免出现笑话。但是还有一种口误就属于隐藏很深的了,比如:把“It's a great pleasure to have met you”说成“It's a great pressure to have met you”,虽一字之差,但要表达的意思是截然相反的,如果我们翻译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不够谨慎的话,照字翻译,那就要出大问题的。

第三,疲劳过度。做过口译的人都知道,其实口译是很辛苦的,注意力长时间的高度集中,不断的在两种语言之间切换,不停的说话。尤其是同声传译的时候,连续做到半个小时的时候,已经讲不出来了,即使当时头脑很清醒,也听懂说话人说的话,但是嘴就是张不开,达到人体的极限了。

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的原因,我就不一一说了。总之,练就一张铁嘴是不容易的,是需要不断的经验积累的。

下面说说这个“橡皮肚子”。我在给同学们上课的时候,讲到宴会的时候,同学们都笑问我说:“陶老师,你参加过那么多次的政府接待的宴会,一定品尝过不少美味佳肴吧?”同学们有这个想法是很正常的,但是做过宴会口译的同仁一定会跟我有同感:哪里有时间吃

啊?!这边菜一上来,服务员解说这个菜的名称,怎么做的,口味特点等,这个时候,领导们在陪外宾一起品尝这道菜,但外宾听不懂啊,我们做口译的就要翻译啊,翻译的时候是没有时间吃菜的。好不容易等到领导和外宾品尝完这道菜,我们翻译刚要吃,那边领导就讲话了:“这次来北京对北京有什么印象啊?今天爬长城有什么感受啊?住的还习惯吧?”(吃饭的场合一般不是很正式,气氛也比较轻松,所以话题也比较多),领导讲话外宾又听不懂,你翻译总不能说:“等一会,我先吃一口”吧,这时就要立刻放下筷子开始翻译。然后是外宾说话,又要翻译。几句话聊完了,下一道菜就上来了,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的翻译。基本上一顿饭下来,吃不到几口。我跟学生讲:“人民大会堂的国宴我现场看过很多回,但就是没有机会吃,不是不想吃,确实没有时间吃。”学生就问:“那怎么办啊?不吃饭不饿啊?”我就回答说:“饿啊,没办法啊,就只能忍着,等宴会散了回到宾馆吃泡面,我们早就练成了一副橡皮肚子了,哈哈。”话虽是这么说,但长期下来也是吃不消,所以我们做口译的得胃病比较多。

最后一项是叫“飞毛腿”。这个一般是做陪同翻译的译员要具备的素质。我们做翻译的最怕的就是陪领导出国访问,很多同学都说出国多好啊,多好玩啊。领导出国是好玩啊,我们翻译就遭罪了啊。一下了飞机,领导就问:“小陶,我的行李在哪里啊?”“请领导放心,我保证10分钟后行李出现在领导的面前。”说完就撒开腿去取领导的行李(领导出国的行李都很多的。)如果要是转机的话,就更麻烦了,那些行李简直要人命。前面我说到了我们做翻译的一个职业病就是胃病,其实我们还有一个职业病——肩周炎,这都是提行李提出来的。到了国外,领导又不懂外语,做什么都需要翻译,甚至连买牙膏都要翻译去买,如果要是没有一双“飞毛腿”的话,还真不一定能胜任这个工作。

口译中的临场应变技巧

在口译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语言准备、心理准备和相关主题知识的准备。可是无论准备多么充分,在口译现场都难免遇到一些突发情况,这时一定要沉着冷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处理措施。一般说来,口译现场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没听清、听漏了或者没听懂

由于口译现场环境、讲话人语速、语音等因素,或者由于译者译前准备有疏漏、在现场一时疲惫分神等原因,就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分清这部分内容是否重要、是否影响对其他部分的理解,如果是次要内容,并不影响大局,可以省略不译或采取模糊处理的办法。如果是关乎全文的关键性内容,就必须认真对待。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如果方便得体,最好立刻询问讲话人,或者请教现场的相关专家,不能硬着头皮往下译,造成误解,影响会谈和交流;如果是非常正式的场合或者大会发言,只能先用比较中性或模糊的话过渡,然后集中注意力,恃机调整补救。

2. 错译

最优秀的译员在现场口译中也难免出错。认识到自己译错了以后,不要惊慌,也不要说“对不起,我译错了”或者I’m sorry. I made a mistake. 这样不仅会让听众产生理解混乱,还会损害译员和译文的可信度。这时可以重译,并且对正确的译文采取重音重复的办法,就

象平时说话要强调某事一样。或者以解释的语气和方式,用I mean, …或“就是说”、“确切地说”引出正确的译文。

3. 不会译

不会译是由于两种原因造成的,一是没听懂,此时可以按本文的第一种情况处理;二是听懂了,却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表达,此时可先直译,再按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虽然译文难免生涩,原文韵味丧失殆尽,但不会造成误解,也不会影响交流的进程。口译中遇到习语、典故、诗词、幽默或专有名词时,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或事前不了解讲话内容,一时就很难在目标语言中找到对应的表达。此时要力争译出原文的大意,传达出讲话人的主旨,并且使交流顺利地进行下去,哪怕译文欠妥也无伤大雅。译专有名词时,如果拿不准,还可以在译文后重复原文,听众中的专业人士很可能立刻就清楚了。

4. 讲话人说错

口译中也可能遇到讲话人说错的情况,如果有违事实、史实或常识的错误,或者是讲话人口误,译员意识到了这个错误,并且能改正,应该在译文中予以纠正。如果译员怀疑讲话人说错,却又不能肯定,在方便的情况下,应向讲话人确认;在大型会议场合中,应按原文翻译。

5. 讲话人逻辑混乱

口译常常译的是即席讲话或发言,而人们在即席口头表达中,由于思维和语言水平的限制,经常会出现不必要的重复、拖沓、语言模糊,或者断句、层次不清、逻辑关系混乱等现象,这给译员造成了很大困难。译员要善于对原文进行梳理,分清逻辑层次,迅速抓住主次,对于罗嗦重复的部分,应删繁就简、同义合并;对于逻辑不清的部分,要尽量理出层次和头绪,并在译文中体现出来;对于断句或语意不完整的部分,应首先进行句法转换,并加以补充,力求完整,另外,如果下文接着说或继续相关内容,则应该在下文的翻译中,做到与此句相呼应,体现上下文的关联性和逻辑关系。

6. 讲话人语言不得体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迥异,思维和表达方式上差异很大,双语交流时难免有文化的冲突,汉语中的一个问候译成英语可能就变成无理的冒犯;而英语的一句赞扬译成中文也许会令人尴尬。译员应掌握两种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敏感度,在讲话人言语不得体的时候,要灵活处理,或者略去不译、或者淡化、或者变通,避免误解,使交流能顺利进行。

中级口译考试阅读试题答题技巧

中级口译考试阅读试题答题技巧 叶孟颖 词汇大突破 对策①:通过确定该生词在上下文中是positive抑或negative来进行判断。 例一:2001年9月试题第23题: 23. The word "gimmicks" in this passage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_____. (A) services (B) extras (C) tricks (D) games 请看原文: So how can you make the most of your new power as a consumer? Here are rule s to help you find your way. 1 Never pay list price. 2 Refuse gimmicks. As competition heats up and pushes prices down, businesses scramble to boost th eir profits by heaping on extras: rustproofing your car, service contracts on your ap pliances, prepaid gasoline for your rental car. These gimmicks are devised to make you pay more at the last minute and probably aren't a good deal. 3 Don't buy on impulse. 4 Say no to platinum prices. 5 Switch-or threaten to. 以上是原文的大体框架,从加下划线的第一句我们可以看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将给消费者提出建议,希望消费者能够避免上狡猾商家的当而多掏腰包。作者希望消费者能做到这5点,所以可以判断出第2点中紧跟refuse的词应该是贬义的或者说负面的。我们直译一下阴影部分的内容:(商家)设计这些gimmicks是为了让你(消费者)在最后一刻多掏腰包,恐怕可不是什么让你占便宜的啊。再看四个选项中A,B和D都无贬义,只有C表示“花招,伎俩”之意,故正确答案为C。 看来不必非要知其意才能答对题,开动你的脑筋,通过判断词的褒贬义也可攻破难关。顺便说一下,如果题目问第4点中platinum prices为何意,应该也很好突破,“say no to"后面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这种价格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肯定是天价。所以即使你不知道pla tinum(铂金,一种贵重金属, 由其制成的首饰上往往有Pt标志也即platinum的缩写)为何意恐怕也能猜出三分吧。 例二:1999年9月试题第21题: 21. The word "hindrance" in line 2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____. (A) encouragement (B) assistance (C) procedure (D) interference

TRANSMAX口译技巧讲义1

TRANSMAX口译技巧讲义1 资料目录: ·口译中最常见的单词或词组的缩写 ·口译影子训练法 ·口译记忆训练技巧 口译中最常见的单词或词组的缩写 一、缩略词 英语当中缩略词使用的频率很高,如IMP: important, ASAP: as soon as possible。很显然,如果能熟练掌握缩略词,会对考试大有裨益。 缩略词的写法一般为四种方式: 1. 拿掉所有元音 MKT: market MGR: manager MSG: message STD: standard RCV: receive 2. 保留前几个字母 INFO information INS insurance EXCH exchange IOU I owe you

I/O In stead of 3. 保留开头和结尾的发音字母 WK week RM room PL people 4. 根据发音 R are THO though THRU through 高级口译听力常用英语缩略词表 缩略词原词 APT Apartment ACC Accountant ACDG According ACPT Accept AD Advertisement ADS Address ADV Advice AMAP As much/many as possible

APV Approve ASAP As soon as possible BAL Balance BLDG Building CERT Certificate CFM Conform CNCL Cancel CNF Conference CMI Commission CMP Complete CMPE Compete/competitive CMU Communication CONC Concern/concerning/concerned COND Condition CO. Company DEPT Department DISC Discount DPT Departure EXCH Exchange EXPLN Explain EXT Extent

口译笔记常用符号

口译笔记法常用符号

inquiry, interrogate, ask, mystery,…?问题;question, problem, … !危险,警告,当心,值得注意的是;dangerous, warning, alarm, watch out, of course °人,人民,伙伴,朋友;people, partner, … ?信息,消息,情报;information, message, intelligence, … 删除,废除,放弃;delete, discard, give up, …?贸易,交换,交流,关于,关联,替代;trad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relationship __ 这个,强调;emphasize a certain word/ phrase. …继续,持续,不断的,长期的,各种各样的,多的;more, continuous, … => 加强,推动,促进;enhance, promote, … × # 不仅;not only, … & 和,而且;and… @关于;about e.g . 例如,比如;for example, such as, … (三)图形符号 ?高兴,激动;happy, pleased, excited, … ?失望,不满意,生气;unhappy, unsatisfied, angry, … 会议,聚会;conference, symposium, convention, session, forum, seminar, council, congress, meeting, assembly, gathering, committee,

浅谈口译学习

很早就想写关于翻译的一点东西,就象自己喜欢的某种东西偶尔会忍不住想发个它的PP.可很早之后总是罢笔, 因为不敢拿自己的一点见识出来晾晒,见过一些一线的人类, 他们的风度,从容,流畅和应变,在我眼里象小女孩观看童话里的王子公主,仰之弥高,也恐自己驾御不住这个美丽的水晶球了. 直到今天,在一些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朋友的询问下,想在这里一次分享一点自己的东西.可能有点新意,可能是个小卒的老套或是絮叨,若能有点点启发,当欣然而笑了,同道中人,有译共享吧. 先说词汇吧,昨天有朋友问我,词汇要什么样的,六级的? GRE的? 对于词汇方面,口译涉及到的大多数是常用词汇,在特殊的场合是专业术语.后者是要临时用功"DO HOMEWORK"的.而对于前者,我觉得英语专业八级的词汇量就可以应付了,而且大家如果熟悉人事部二级口译实务的那本教材,会发现上面的演讲的词汇都比较简单,主要难的是所用的特别的句式和短语搭配,比如说,一个词组或句子里每个词都认识,却当场译不出来或是错译(口译中最严重的错误之一,恶于漏译)或是译不好(我们很多人都感觉自己会遇到的情况),这也属于词汇量的问题,解决和提升方式就是通过平时有心的积累.想大家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今天看到的一个用法,明天口译练习或是工作中就遇到了,刚好派上用场,心里偷偷乐了。 所以对于词汇,这个必须要保证的DD,是个积累,巩固和常用常新的任务.我以前考试记过专四词汇,后来做笔译往脑子里输过红宝书,估计一万左右的词汇是做口译要基本保证的,红宝记下来的话估计二万左右,不过用的比忘的快,剩下残存的还是平时用的上的. 关于词汇的记忆,我比较喜欢分解记忆,看词根,别的各种杂七杂八的做法就不登大雅之堂了. 再说听力, 我觉得上海高口和人事部二口(综合92,实务70)能一次顺利通过,听力占了很重要的角色. 众所周知听力是英语学习者的瓶颈, 而对做口译的人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部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般在某个阶段会感觉英译汉比汉译英难搞定的原因. 而解决方式就是多听.而且要用心听,据个人经验,耳机里面放英语做背景声音,然后一边干别的事情好象是灭什么提高听力的效果的(MS只能隔个音什么的).对于这两个考试的准备,高口(三天),二口(四个星期), 我就象个配给不足的小兵,把主要火力全放在了听力上.材料是梅德明的<高级听力教程>,<汉英口译实践>和<英汉口译实践>, 第一本是两遍吧记不清了,后两本不下三遍. 听不懂就再放一遍(不过一般不超过3遍,一是因为没那么多时间,二是要听3遍以上都译不出来的缎子我还是做阅读好了.). 后两本书的MP3有个好处就是,在放完一个英文段子后紧接着就是它的汉语翻译,所以可以在中间按个暂停自己先翻一遍,然后对照看遗漏了那些重要信息点.建议抓大放小,因为小鱼开始游泳的时候,象那些"MOSTLY","TO A LARGE EXTENT"..这样的词挺容易就被忽略了呵呵. 记得以前某个高翻译员说,要想提高听力,用一年的时间,把十盘磁带听坏, 每天三个小时. 这个听起来有点象是某些世外高人和有鸿图之志者所为,我怕要是那样对健康会不会有点损伤? 不过也明确了提高听力

浅谈英语口译中数字口译的方法和技巧_包欣欣

2013年第11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1,2013 第29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9(总335期) Total No .335 收稿日期:2013—06—12 作者简介:包欣欣(1972—),女,黑龙江肇源人,集宁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美文学)。 浅谈英语口译中数字口译的方法和技巧 包欣欣 (集宁师范学院外语系,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摘要:由于中英文数字具有不同的计量方法,数字口译让翻译人员感觉到十分困难,也成了中英文口译活动中一个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进行数字口译,这对口译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就英语口语中数字口译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以期为口译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英语口译;数字口译;口译方法;口译技巧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1—0062—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中外交流也日益频繁,这使口译的需求增加,对于口译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商务谈判、各种陪同访谈以及研讨会上,数字经常出现,并不可避免的被运用,但由于中英双方数字计量方法不同, 给翻译人员造成了困难,且数字口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很多数字不容易记忆,要让翻译人员在极短的时间内,翻译一些繁琐的数字,给他们带来了很大挑战。在经贸以及外事谈判的过程中,如果漏译或错译一些数字,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不仅使谈判失败,甚至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争端。因此,对于英语数字口译,一定要掌握方法和技巧,避免数字口译的失误,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英语与汉语在数字表达上的区别 英语和汉语由于计量方法的不同,在表达方式上也产生了诸多差别,要想掌握英语口译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要了解英语和汉语在数字表达上的区别。 (一)数字位数表达不同 中文与英文对于数字的位数有着不同的表达方法, 在中文中,每一位数字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法,这是我们都了解的。中文数字从小到大的排列次序依次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中国的计量单位简洁、易记。英语中的数字表达却与中国存在着很大差异, 英语中是以三位数作为一个计量单位,按照次序,其计量单位依次是百(hundred ),千(thousand ),百万(million ),十亿(billion ),对于其他一些数位,要按照这四个基本单位进行计数,例如,一万,中文有“万”这一计数单位, 但是英语中没有这一计数单位,就要根据基本的计数单位进行推算,“一万”用英语计数即ten thou-sands 。另外,在翻译的过程中,还要重视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数字表达,它们在表达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其重要的差异是在“十亿”这个数位上,下面通过例子说明。例如60亿,这一翻译,美式的英语翻译为six billion ,但是英式英语要翻译为six thousand million ;再比如800亿,美式英语可以翻译为eighty billions ,但是,英式英语要翻译为eighty thousand million 。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英式英语中对于billion 的表达方式,要通过thousand million 来实现。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掌握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差别,减少口译过程中的失误率。 (二)数字单位的不同 中国与国外的数字单位有很大不同,汉语表达中, 我们经常用到一些常见单位,比如亩、尺、斤,但是英语的表达中却没有这些单位,在英语数字单位的表达中,主要有gram ,kilometer ,inch ,mile 等。由于这些数字与中国的表达不同,给翻译人员带来了一定困难, 翻译人员不仅要掌握这些单位的表达,而2 6DOI:10.16083/https://www.360docs.net/doc/8f12052115.html,ki.jeijp.2013.11.013

浅析口译特点及技巧(英语口译论文)

英语口译期末课程论文题目:浅析口译特点及技巧 班级:1009班 姓名:叶鹏 2014年1月2日

论文摘要 本文从口译的不同角度分析了口译特点, 包括即席性、准确性和复杂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口译的基本技巧及训练内容。文章首先提出了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日趋广泛,英汉口译变的越来越重要,对口译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接着,文章简单论述了口译的特点。最后分别论述了汉英口译的标准和口译技巧。 关键词:口译特点口译标准口译技巧 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参与到国际交流中来,亲身感受到掌握一门外语的必要。英语之所以成为大多数人首选的外语,是因为目前全世界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以英语为母语(Native Language)或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还有更多的国家是把英语作为外语(Foreign Language)来使用的。就翻译而言,虽然口、笔译有所不同,笔译训练有助于口译。因此我们要求口译者具有一定的笔译基础,并能够用英语口头表达一般思想。除了语言因素外,直接影响到口译质量和效果的还有其他因素,其中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比如生理、心理的状况等等。 一、口译的特点 1、即席性 即席性即在场性, “是各种口译普遍具有的一个特征, 它是由口语的即席性特点决定的。”口译和口语是密切相关的,口语是口译的基础, 口语的即席性决定了口译的即席性。在此过程中边听边分析整理、边组织、边表达。口译的即席性要求翻译员在此过程中精力集中, 思维敏捷, 仔细观察。 2、准确性 准确性是口译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对数字, 人名, 地名等的翻译尤其需要准确性, 一个小小的失误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口译的准确性还体现为译员的口头表达必须准确、清晰、流畅。译员的工作工具是口语, 因此他们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谈话的顺利进行, 即使全面复述双方所要传达的意思, 用词不准确,显然非常不好。 3、复杂性 一个优秀的译员不仅要熟悉业务, 而且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 包括知识水平, 心

口译中的语篇技巧

口译基础知识与技巧6 口译中的语篇技巧 众所周知,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莫过于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之分了。此处的“合”指关系。一句话当中可能有若干小句,小句之间的关系可隐可显,如果关系是隐性的,称之为“意合”;如果关系是显性的,称之为“形合”。形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syntactic devices)或词汇手段(lexical devices)。意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semantic connection)”(方梦之2004)。印欧语言重形合,语句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或各种语言连接手段,以表示其结构关系。汉语重意合,句中各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少用连接语,所以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 鉴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形合和意合的区别,译员需注意句子内部的连接,这种连接多半是语法或句法的要求。既然英语以显性连接为主,汉语以隐性连接为主,那么汉译英时多使用关系副词、关系代词、并列连接词、从属连接词等实现句内连接。 (1)我深信,香港市民一定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抓住机遇,善用机遇,实 现自己的抱负,建设香港的未来,共同追求民族振兴的宏伟目标。 译文:I am confident that Hong Kong people will take up the role of master and capitalize on every opportunity to realize their visions, to work for a better Hong Kong and to pursue the glorious goal of national revival. (2)经济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加剧了自然资源长期再生和 生态系统有限的能力之间的矛盾。 译文: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led to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natural resources, which intensifies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long-term regener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limited ability of ecological system. 分析:句(1)中有多个并列成份,但并未使用并列连词,而译文中需要使用并列连词and起到连接作用。句(2)的译文使用关系代词which连接句内的两个小句。这些连接基本都是英语语法或句法的要求。

口译阅读的解题技巧

口译阅读的解题技巧 阅读考试永远是速度(speed)和正确率(accuracy)的赛跑,它决不是对文章逐字逐句的推敲,也不代表对文章从头到尾不分主次的分析。文章是由段落构成的。典型的英文段落,是一个逻辑的整体(logical unit),它必定要围绕着一定的主题展开。绝大多数情况下段落中会有一个最能概括该段主题的句子,即主题句(topic sentence),而段落中主题句之外的内容就是细节(subordinations)。 对于中级口译的考生而言,在阅读部分抓住一个段落,乃至全文的主题句至关重要。 首先,主旨题是考试的重点题型之一,细数历年考题,每次考试 6篇文章30道题目中必定会出现3-6个题直接考察文章的主题,如What is the main idea/concer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便是常见的主旨题; 其次,辨识主题句之后意味着段落中的其他内容可以略读(scan)或者跳读(skim),可以大大节约时间。 再次,部分细节题考查的往往是细节对于主题的支持,这种情况下细节的内容并不一定需要深究,选对了主题便可顺便选出正确答案。 最后,文章中的难词往往出现在细节内容中,如果可以在全面理解文章的前提下跳读难词的话,对于考生紧张情绪的平抑也将大有裨益。 可见,把握主题不仅可以加快阅读速度,也可以提高正确率,可

谓阅读理解考试的“必杀技”。下文将重点剖析段落中主题句的典型特征及全文主题句的分布规律。 一、主题句特征“必杀技”: 中口的文章虽然内容庞杂,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类学、心理学、美学、生物、医学和生活常识等内容,但是主题句的“样子”却不外乎“强”、“新”、“奇”、“真”、“并”五种。之所以会具有这些特征,是和中口文章最常见的体裁(议论文和说明文)及其出处(英美报刊及专业文献)分不开的。 1、“必杀技”之一:“强”字诀! “强”,顾名思义是段落中强调的部分,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感情或倾向,这样的词句怎能不重视? (1)“强”调单词: A. huge、great、monumental等表示“伟大”意义的词汇出现在说明文中,该句极有可能成为主题句。中口文章往往来自报刊文献或专业杂志,作者的用词往往比较中立客观,如果用了这类“强”词,下文势必会花笔墨进行一番细细分析。 例如: A Japanese constitution company plans to build a huge independent city-state, akin to the legendary Atlantis, in the middle of the Pacific Ocean. The city, dubbed “Marinnation”, wou ld have about one million inhabitant,

口译笔记速记符号归总

口译笔记速记符号归总 一、做口译笔记时的注意事项 1.口译笔记应记要点,切忌求记“全”。口译笔记是记忆的延伸或补充,不应也不必取代记忆。口译笔记的主要内容是概念、命题、名称、数字、组织机构和逻辑关系(如大小、先后、正反、上下、升降、因果关系等),笔记单位以表达意群的词语和符号为主。 2.口译笔记求快求精,但不可潦草。 3.口译笔记可使用来源语,也可使用目标语,也可以双语兼用。只要有利于口译的准确性和流利性,不必拘泥于某种文字或符号。例如,“联合国大会”可笔录为“UN”或“联大”。 4.口译笔记使用大量常见略语,例如:cf(compare),Co(company),eg(for example),etc(and so on),esp(especially),ie(that is),max(maximum),min(minimum),ref(reference),std(standard),usu(usually),等。 二、常用速记符号 速记是一项特殊的技巧,速记语言是由一套完整的符号组成的体系。在口译实践中逐步掌握一些简单的速记符号是有益的。 口译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在口译表达前对感知的信息进行记录的能力。记录分为“脑记”和“笔记”两种。 人脑的记忆由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部分组成。顾名思义,短时记忆是一种操作性的暂时记忆,长时记忆属于一种储存性的永久记忆。影响一个人短时记忆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记忆内容的意义性。即便是当感知的信息有意义时,人的短时记忆只可容纳由二十多个单词组成的句子,或者一组十位数的数字。因此,对于口译工作者来说,完全依赖人脑的记忆能力是危险的,记笔记便显得十分重要。 in Note taking Use only the abbreviations that fit your needs and that you will remember easily. A good idea is to introduce only a few abbreviations into your note taking at a time. Symbols helpful in math -- these are commonly used in texts and references. S = sum f = frequency Leave out periods in standard abbreviations. cf = compare e.g. = example dept = department Use only the first syllable of a word. pol = politics

浅谈口译教材

浅谈口译教材 口译的飞速发展客观上对从事口译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各大高校陆续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口译人才。这一喜人现象的背后有诸多的条件支撑,比如国家方针政策支持、先进口译配套硬件设施的配备等。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但又攸关全局的因素还得继续加以重视,比如探讨激烈的口译教材问题,现今市场上纷繁的口译教程、资格证考试教辅让学习者在购买时莫衷一是,也让口译教学人员在选择时有些许顾虑。笔者在此想就市面上已有的教材,对比浅谈其优缺点以及对其的粗浅建议。 标签:口译;教材;发展 一、引言 最近,在各大高校设置翻译专业、笔译口译考试就是目前第四次“翻译高潮”的最好例证。近年来,由于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加强和发展,对专业口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语言学习者希望从事这一职业。因此,对译员培训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迫在眉睫。2000年,国家教委将口译定为英语专业本科必修课。选用不同的口译教材,影响到口译学习者的收获还关系到口译教学的未来发展,是攸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二、口译教材现状 目前国内的应口译和口译研究教材很多, 这是一喜人的现象。口译研究不断深入,让具有我国特色的口译理论不断完善。截止到2004年底,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编辑出版了“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50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引进版原著“国外翻译研究丛书”29种,湖北教育出版社先后推出了“中华翻译研究丛书”13种,另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等机构近些年也分别编辑出版了若干部有关理论和教学研究的专注、论文集或教材。(刘和平,2005)据不完全统计,杨自俭教授提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内地出版的翻译教材和翻译论著已经达到268种(鲍刚,2005)在我校图书馆搜索,90 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应用型口译教材就有:英语高级口译资格证考试《口译教程》(梅德明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杜,1996 年第1 版、2000年第2版) ;《商务英语口译教程》(夏天主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实用英汉口译技巧》(朱佩芬编著,上海华东理工出版社,1995 年第 1 版);《实用英语高级口译教程》(邬姝丽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现代汉译英口译教程》(吴冰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等。近年来针对翻译资格证考试的教材和辅导练习更是很多,如由江晓梅、杨元刚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英语翻译教材系列,《英汉(汉英)交替传译教程》;由卢敏主编,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辅导丛书《英语三级(二级)口译考试真题精选》;仲伟合、刘绍龙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指导教程《英语口译实务》《英语口译综合能力》(二级、三级)等。这些口译教材既是口译研究的成果,又对培养和训练口译人员起

上海中级口译考试全攻略培训讲学

上海中级口译考试全 攻略

上海中级口译考试全攻略(笔试+口试) 两周前风尘仆仆地考完中级口译,常有人问我考得怎么样。我的答复总是:美女很多+非常紧张。 在参加考试之前,我常听到两种说法:中级口译太简单了,根本是没用的证,不如去考高口;中级口译太难了,只有高手才能拿到证。这两种说法都没错,对不同英语程度的人来说,中级口译的地位也不尽相同。我当初想到考中级口译并不是为了那一纸证书,因为我对于口译兴趣很小。想到报名完全是为了提高听力。上海交大去年做的一项调查显示,65%的同学认为经过口译训练,听力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当时我在《外国语》上看到这篇论文,立刻想到通过中级口译提高我可怜的听力。复习之后我还发现,口译对拓宽词汇量尤其是生活词汇作用巨大。 下面我就来谈谈怎么准备中级口译。 首先你需要买中级口译的教材,一共五本《中级听力教程》《中级阅读教程》《中级口语教程》《中级翻译教程》《中级口译教程》,但是,这五本中只需要买三本,那就是《中级翻译教程(第三版)》,《中级听力教程(第3版)》,《中级口译教程(第3版)》,另外两本千万别买,和考试根本没关系,除了这三本,我还推荐买《中级口译真题解析》,《中高级口译口试备考精要(附MP3)--新东方大愚英语学习丛书》,《英语口译资格考试分类词汇精编》。 书买好了,就可以开始准备了。

在准备之前,先确定打算何时考中级口译。中级口译一年两次,一次在3月笔试(同年5月初口试),另一次在9月(同年11月初口试),笔试部分考点较多,可以去上海中级口译官网查找,在哪个城市报名就在哪个城市考笔试,但是你也可以网上报名,网上报名必须在上海考试。注意报名时间:9月的考试在6月报名,3月的考试在12月报名,一定要随时关注官网的通知。 中级口译的笔试满分250分,149.5分以上通过笔试。一旦通过笔试,你就获得了接下来四次参加口试的机会(即两年有效期),我推荐在9月参加笔试,因为暑假时间较多,而寒假有春节的干扰,复习不充分,很多人都会放弃3月的考试。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中级口译的考试内容及复习方法。 笔试部分共三部分,即听力、阅读和笔译。 听力占90分,包含听写填空,段对话及长对话,听译。 听写填空,英文叫spot dictitation, 给400词左右的文章,抠去20个空,每个空需要填进去1~4个单词,文章只读一遍。这部分最重要的就是练习和预测了。反复的练习能够迅速提高正确率,而做这一题型的技巧就是预测。拿到一份试题,迅速阅读这篇文章,预测每一个空的词性和含义,最容易做错或漏听的是两个空格靠得很近的时候以及空格在一行行首的时候,在这时就要提前标出这些空,重点关注。

口译论文:浅析口译的特点与技巧

口译论文:浅析口译的特点与技巧 摘要:本文浅析口译的基本特点,介绍提高口译的技巧,希望对口译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口译;基本特点;技巧 一、口译的基本特点 口译是通过口头表达,将信息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语言交际行为;它是跨文化、跨民族交往的一种基本交际工具。同时,它又是一种集视、听、说、写、读之大成的综合性语言活动。译员除了应具备过硬的双语能力和"杂学"知识之外,还应具备短时间内处理语言和非语言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速记或强记能力。当然,掌握一定口译技法也至关重要。 口译主要涉及两个步骤--理解和表达。然而,与笔译不同的是口译涉及的是两种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单项技能一听 和说。口译过程中,"听"是基础,只有听懂了才能谈得上转换;而"说"是媒介,以口头的形式传递信息。因此,口译有其自身的技巧和方法,涉及到如何记忆、记笔记、数字转换、成语翻译、释义、概括、猜测、信息分流、延时、思考,等等。 二、口译常用技巧 1.词类转换 英语倾向于多用名词,叙述多呈静态(stative),介词

相当活跃;而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叙述多呈动态(dynamic)。因此,在英汉口译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动词去译英文句中的名词、介词或形容词,并不一定要照搬原文的句式;而在汉英口译中,也应尽量采用名词、介词或其他非谓语形式去译汉语句中的连动式。例如: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china's economy,overproduction,the migration of surplus rural labor to the cit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non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the growing use of new technologies,all this may be thecauses of growing unemployment and lay-offs. 重新调整中国经济结构,生产过剩,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乡村迁移,建立非农企业,以及不断使用新技术,这些都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失业或下岗。 2.断句与分句 所谓"断句"主要指的是口译中将英语句子,按适当的意群或概念单位,进行切割处理并译成汉语。口译时,尤其同声传译时,信息源源不断涌来,译员一般只能顺句驱动,把听到的信息及时处理完,才能处理接踵而至的新信息。这样译员可以减轻记忆负担,适当断句可以大大提高口译的质量和速度。例如: (1)i came to china/at an important time.

口译应对策略

第八单元 Unit Eight 口译应对策略 Coping Tactics in Interpreting ?同声传译应对策略 ?Coping Tactics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同声传译是要求很高的脑力活动,译员在发言人讲话不停的情况一边听一边“同步”地把讲话口译为另一种语言。即使译员的双语功底很扎实、口译技巧很熟练,在同传现场也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 同传现场困境的处理 ?(1)遇到听不懂的词的处理 克服这一障碍的有效办法是译员应培养自己的猜测和预测能力,另外还要了解必要的背景材料和知识,这样就能心中有数,知道讲话人要谈到什么方面的内容。译员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翻译,即使遇到个别不会的词,根据上下文以及对整个讲话精神的体会,也可将全句同容猜测出来。同传过程的原则是,不能被一个词卡住而不能将口译任务继续下去。 ?(2)长句的处理 在遇到长句时,有意识地对长句进行切分(segmentation),注意运用“顺句驱动”原则。只有把听到的信息及时译出来减轻记忆的压力,才能有效地处理接下来的新信息。对源语中的长句按照一定的意群或概念单位进行切分,就可以达到目的。 ?从同传服务的对象来说,也要求译员对长句进行必要的切

分。在任何一个会议中,听众更倾向于接受语句较短的语篇,这样更容易理解。如果译语表达不简洁,听众就不容易听明白,同传就不易成功。 ?在处理长句时,可以使用“Salami Technique”. Salami是一种意大利香肠,其成品既长又大,外表丑陋无比,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咱种难以下咽的食物,但是在切成薄薄的一片片放在装饰美丽的盘子里后,其形状与色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吊起人们的食欲。“Salami Technique”经常被用来比喻在复杂事物后面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同传中的Salami Technique主要指一化繁为简,切分句子的技巧。 ?如:Strange behavior on the part of whales in the southern Atlantic has been observed over a number of years now. A team of marine scientists has come up with a new theory to explain this behavior. But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has arisen in Argentina about the theory. ?译:人们发现南大西洋的鲸鱼行为怪异。这是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的。一些科学家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可以解释这一行为。但该理论在阿根廷却引起了争议。 ?处理长句还要会使用“ 润滑剂”。在同传中,为了赶时间,往往尽可能依照原文的句法结构,即“顺句驱动”,避免做大的改动。当把长句切为短句时,会造成一种断断续续互不关联的感觉。因此,在短句之间,要灵活地添加一些连接词,使译出的句子听起来不艰涩、生硬。 ?如:How can the European Unio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European film and television program industry which is competitive in the world market, forward looking and capable of radiating the influence of European culture and of creating jobs in Europe? ?在同传中,在不打乱其完整结构情况下,首先将其切割为短句,在必要的地方,重复使用一些字词,同时在断句之间,添加一些虚词,使句与句之间有机联结起来。此句可译为: 欧盟应该怎样做才能对欧洲的电影、电视工业有所贡献,使它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使它有能力发挥欧洲文化的影响,并且能够在欧洲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呢?

上海中级口译考试全攻略(笔试+口试)

上海中级口译考试全攻略(笔试+口试)两周前风尘仆仆地考完中级口译,常有人问我考得怎么样。我的答复总是:美女很多+非常紧张。 在参加考试之前,我常听到两种说法:中级口译太简单了,根本是没用的证,不如去考高口;中级口译太难了,只有高手才能拿到证。这两种说法都没错,对不同英语程度的人来说,中级口译的地位也不尽相同。我当初想到考中级口译并不是为了那一纸证书,因为我对于口译兴趣很小。想到报名完全是为了提高听力。上海交大去年做的一项调查显示,65%的同学认为经过口译训练,听力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当时我在《外国语》上看到这篇论文,立刻想到通过中级口译提高我可怜的听力。复习之后我还发现,口译对拓宽词汇量尤其是生活词汇作用巨大。 下面我就来谈谈怎么准备中级口译。 首先你需要买中级口译的教材,一共五本《中级听力教程》《中级阅读教程》《中级口语教程》《中级翻译教程》《中级口译教程》,但是,这五本中只需要买三本,那就是《中级翻译教程(第三版)》,《中级听力教程(第3版)》,《中级口译教程(第3版)》,另外两本千万别买,和考试根本没关系,除了这三本,我还推荐买《中级口译真题解析》,《中高级口译口试备考精要(附MP3)--新东方大愚英语学习丛书》,《英语口译资格考试分类词汇精编》。 书买好了,就可以开始准备了。 在准备之前,先确定打算何时考中级口译。中级口译一年两次,一次在3月笔试(同年5月初口试),另一次在9月(同年11月初口试),笔试部分考点较多,可以去上海中级口译官网查找,在哪个城市报名就在哪个城市考笔试,但是你也可以网上报名,网上报名必须在上海考试。注意报名时间:9月的考试在6月报名,3月的考试在12月报名,一定要随时关注官网的通知。 中级口译的笔试满分250分,149.5分以上通过笔试。一旦通过笔试,你就获得了接下来四次参加口试的机会(即两年有效期),我推荐在9月参加笔试,因为暑假时间较多,而寒假有春节的干扰,复习不充分,很多人都会放弃3月的考试。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中级口译的考试内容及复习方法。 笔试部分共三部分,即听力、阅读和笔译。 听力占90分,包含听写填空,段对话及长对话,听译。 听写填空,英文叫spot dictitation, 给400词左右的文章,抠去20个空,每个空需要填进去

浅谈口译及其技巧

浅谈口译及其技巧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口译在国际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对英语口译人员的基本功底提出了要求,也对口译人员在英语口译技巧上提出了相关要求。本文首先对口译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从口译的听辨理解、笔记、数字三个方面,对口译的技巧和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英语口译;口译特点及原则;口译技巧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成为了世界各国沟通的桥梁。从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了国际事务中,与世界的交流也变得愈发频繁。口译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国与国之间活动与交流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这个大车轮滚动的润滑剂。近几年,口译译员的需求日益增长,逐渐成为了众人瞩目的一个行业,特别是同声传译,被称为金饭碗、二十一世纪第一大紧缺人才等等。媒体的大量报道、丰厚的报酬、新闻中的露面,都使口译这个职业戴上了令人羡慕的光环。很多人都希望能加入到口译译员甚至同声传译的行列。 2. 口译及其特点与原则 首先,我们先谈论一下口译。什么是口译呢?口译的英语说法是interpretation,interpreting 或者 oral translation(其中"Interpret"来自拉丁语,是“表示、解释”的意思)。 口译从广义上来说,是泛指对晦涩难解之语的理解诠释或是不同语言之间的传译。狭义而言,它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准确而有快速地由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进而达到完整并即时传递与交流信息目的的交际行为,是现代社会跨文化,跨民族交往的一种基本沟通方式。 其实,简单来说,口译就是口头翻译,是翻译的一种形式,是指将一种语言所表述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即时准确地用口头表达出来,能够帮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顺利地交流和沟通的一种行为。 口译按照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交替传译,同声传译。按照场合可以分为会议口译、商务口译、外交口译、导游口译、谈判口译等等。 口译的必备要素包括“一种场合、两种语言、三种身份”。“一种场合”是指口译是在一个特定场合为了某个交际目的而进行的交际行为;“两种语言”是指口译通常包含交际双方的两种语言;“三种身份”是指口译中包含speaker,

口译表达中的应对技巧

笼统表达 ?Look, how well-equipped a Chinese kitchen is. There is a fridge and a freezer, a dish-washer, a washing machine with a spin-dryer, a cooker and a vacuum-cleaner. ?看,中国家庭的厨房配置多齐全!电冰箱、洗碗机等家电,应有尽有。 ?Mr. Werner Steinbeck ?主席先生 ?3,432万 ?More than thirty-four million

解释 ?三农问题 ?The issue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hree-dimensional rural issues”(Chinese three- dimensional rural issues concerning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打着灯笼无法找 ?Hard to come by, rare ?Not to be found even with a lantern ?A Catch-22 situation ?两难境地

原语复读 ?太极 ?旗袍 ?Mr. Montgomery ?Mississippi ?Powerpoint ?原语复读在技术性强的会议上尤其实用

信息省略 ?讲话人太罗嗦 ?原语太模糊 ?原语文化寓意太微妙 ?谢谢大家光临。由于本人学识浅薄,加之准备不充分,所讲之处肯定多有疏漏和不妥,请大家包涵。 ?Thank you for com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