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计算方法习题.

成本计算方法习题.
成本计算方法习题.

分批法:

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组织属于小批生产,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

(1)5月份的产品批号有:9414批号:甲产品10台,本月投产,本月完工6台。9415批号:乙产品10台,本月投产,本月完工2台。

(2)5月份各批号生产费用资料见表:

生产费用分配表

9414批号甲产品完工数量较大,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在产品完工程度为50%。

9415批号乙产品完工数量较少,完工产品按计划成本结转。每台产品单位计划成本:原材料费用460元,工资及福利费用350元,制造费用24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分批法,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计算各批产品的完工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2.某工业企业生产组织属于小批生产,产品批数多,而且月末有许多批号未完工,因而采用简化的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

(1)9月份生产批号有:

9420号:甲产品5件,8月投产,9月20日全部完工。

9421号:乙产品10件,8月投产,9月完工6件。

9422号:丙产品5件,8月末投产,尚未完工。

9423号:丁产品6件,9月初投产,尚未完工。

(2)各批号9月末累计原材料费用(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和工时为:

9420号:原材料费用18000元,工时9020小时。

9421号:原材料费用24000元,工时21500小时。

9422号:原材料费用15800元,工时8300小时。

9423号:原材料费用11080元,工时8220元小时。

(3)9月末,该厂全部产品累计原材料费用68880元,工时47040小时,工资及福利费18816元,制造费用28224元。

(4)9月末,完工产品工时23020元,其中乙产品14000小时。

要求:1.根据上列资料,登记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和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

2.计算和登记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

3.计算各批完工产品成本。

分步法

1.有关资料如下:

产成品成本还原计算表

产品名称:甲产量: 100件单位:元

要求:(1)计算还原分配率。

(2)将还原前产成品成本中的半成品费用,按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的结构进行还原,计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

2.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分三个步骤连续加工,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各步骤发生的费用已填列在成本计算单中,三个步骤的产量记录如下:

计量单位:件

要求:(1)按约当产量比例法的要求,计算各步骤的总约当产量。

(2)计算各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3)编制产品成本计算表,并作产成品入库的会计分录。

计算各步骤的总的约当产量:

第一步骤:直接材料项目=

其他费用项目=

第二步骤:其他费用项目=

第三步骤:其他费用项目=

产品成本计算单

第一步骤产量:

产品成本计算单

第二步骤产量:

产品成本计算单

第三步骤产量:

产品成本计算单

甲产品产量:

会计分录:

3 。资料:某企业A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进行,分别由第一、第二两个生产车间进行。第一生产车间生产半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第二车间按所需半成品数量向半成品库领用;第二车间所耗半成品费用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两个车间月末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该企业采用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的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A产品成本。

第一、第二两个车间月初、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及本月生产费用资料见“产品成本明细账”;自制半成品月初余额、本月第一车间完工半成品交库数量及本月第二车间领用自制半成品数量见“自制半成品明细账”。

要求:1.计算填列“产品成本明细账”和“自制半成品明细账”。

2.计算填列“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列出还原分配率的计算过程)。

产品成本明细账

车间名称:第一车间产品名称:A半成品

自制半成品明细账

半成品名称:半成品A 单位:件

产品成本明细账

车间名称:第二车间产品名称:A产成品

产成品成本还原计算表

成本还原计算表

品种法

一、资料:

中华制笔工业有限公司是生产笔类文具产品的小型工业企业。该企业主要生产圆珠笔和中性笔两种产品。公司设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另设有维修车间和恒温供暖车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为生产提供劳务,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劳务进行交互式分配。原材料均为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

1、本月产量资料:

2011年12月单位:盒

该厂产品圆珠笔、中性笔的单只成本较小,产品以100支封盒后外销,为了简化核算同时提高产品成本核算精度,我们将

以盒(100支)作为产品基本单位来核算。

2、月初在产品成本:

2011年12月单位:元

3、本月发生生产费用

领用原材料

领料部门:基本生产车间 2011年12月31日

☆:圆珠笔的防溢出保护油定额耗用量为:70千克;

☆:中性笔的防溢出保护油定额耗用量为:200千克。

中华公司本月工资费用表

中性笔的累计生产工时为4000小时,圆珠笔的累计生产工时为2000小时。

中华公司折旧费用表

2011年12月金额单位:元

中华公司外购动力费用表

中华公司其他费用表

2011年12月金额单位:元

3、辅助生产车间当月劳务量汇总表

4、主要的费用分配方法:

1)产品的共同材料费用按定额耗用量进行分配。

2)生产工人的工资按两种产品的累计生产工时进行分配。

3)制造费用按照产品的累计生产工时进行分配。

4)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采用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算法。

二、要求:

按上述资料和品种法的计算程序完成成本各要素的费用分配表,填制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制造费用明细账和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单。(写出计算过程)并编制会计分录

1、中华公司材料费用分配表

2011年12月金额单位:元

2、工资费用分配表

中华公司工资费用分配表

2011年12月金额单位:元

3、其他费用分配。

折旧、其他费用汇总分配表

2011年12月金额单位:元

4、⑴辅助生产部门明细账

车间名称:维修车间金额单位:元

⑵、辅助生产部门明细账

车间名称:恒温供暖车间金额单位:元

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2011年12月金额单位:元

5、制造费用分配:

⑴制造费用明细账

车间名称:基本生产车间金额单位:元

⑵制造费用分配表

2011年12月金额单位:元

6、计算产品成本

⑴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完工产品数量:金额单位:月末在产品数量:

⑵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完工产品数量:

月末在产品数量:

金额单位:

⑶、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表

2011年12月金额单位:元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 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下: 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试分析:(1)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高? (2)哪个单位工人的生产水平整齐? % 3.33V %7.44V /8 .1x /5.1x ====乙甲乙甲人)(件人)(件9.在 计算平均数里,从每个标志变量中减去75个单位,然后将每个差数 缩小10倍,利用这个变形后的标志变量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其中各个变量的权数扩大7倍,结果这个平均数等于0.4个单位。试计算这个平均标志变量的实际平均数,并说明理由。79 10.某地区1998~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表:(单位:亿元)

计算方法——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刘师少

2.1 用二分法求方程013=--x x 在[1, 2]的近似根,要求误差不超过3102 1-?至少要二分多少? 解:给定误差限ε=0.5×10-3,使用二分法时,误差限为 )(211*a b x x k k -≤-+ 只要取k 满足ε<-+)(2 11 a b k 即可,亦即 96678.912lg 10lg 35.0lg 12lg lg )lg(=-+-=---≥εa b k 只要取n =10. 2.3 证明方程1 -x –sin x =0 在区间[0, 1]内有一个根,使用二分法求误差不超过 0.5×10-4的根要二分多少次? 证明 令f (x )=1-x -sin x , ∵ f (0)=1>0,f (1)=-sin1<0 ∴ f (x )=1-x -sin x =0在[0,1]有根.又 f '(x )=-1-c os x<0 (x ∈[0.1]),故f (x ) 在[0,1]单调减少,所以f (x ) 在区间 [0,1]内有唯一实根. 给定误差限ε=0.5×10-4,使用二分法时,误差限为 )(211*a b x x k k -≤-+ 只要取k 满足ε<-+)(211 a b k 即可,亦即 7287.1312 lg 10lg 45.0lg 12lg lg )lg(=-+-=---≥εa b k 只要取n =14. 2.4 方程0123=--x x 在x =1.5附近有根,把方程写成四种不同的等价形式,并建立相应的迭代公式: (1)211x x +=,迭代公式2111k k x x +=+ (2)231x x +=,迭代公式3211k k x x +=+ (3)112-=x x ,迭代公式111-=+k k x x (4)13-=x x ,迭代公式131-=+k k x x 试分析每种迭代公式的收敛性,并选取一种收敛迭代公式求出具有四位有效数字的近似根。 解:(1)令211)(x x f + =,则3 2)(x x f -=',由于 159.05.112)(33<≈≤='x x f ,因而迭代收敛。 (2)令321)(x x f +=,则322)1(3 2)(-+='x x x f ,由于

《数值计算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数值计算方法》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 ?????----=410141014A ,则A 的LU 分解为 A ??? ?????????=? ?????????? ?。 答案: ?? ????????--??????????--=1556141501 4115401411A 2、已知3.1)3(,2.1)2(,0.1)1(===f f f ,则用辛普生(辛卜生)公式计算求得 ?≈3 1 _________ )(dx x f ,用三点式求得≈')1(f 。 答案:, 3、1)3(,2)2(,1)1(==-=f f f ,则过这三点的二次插值多项式中2 x 的系数为 , 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为 。 答案:-1, )2)(1(21 )3)(1(2)3)(2(21)(2--------= x x x x x x x L 4、近似值*0.231x =关于真值229.0=x 有( 2 )位有效数字; 5、设)(x f 可微,求方程)(x f x =的牛顿迭代格式是( ); ( 答案 )(1)(1n n n n n x f x f x x x '--- =+ 6、对1)(3 ++=x x x f ,差商=]3,2,1,0[f ( 1 ),=]4,3,2,1,0[f ( 0 ); 7、计算方法主要研究( 截断 )误差和( 舍入 )误差; 8、用二分法求非线性方程 f (x )=0在区间(a ,b )内的根时,二分n 次后的误差限为 ( 1 2+-n a b ); 9、求解一阶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y '= f (x ,y ),y (x 0)=y 0的改进的欧拉公式为

( )] ,(),([2111+++++=n n n n n n y x f y x f h y y ); 10、已知f (1)=2,f (2)=3,f (4)=,则二次Newton 插值多项式中x 2系数为( ); 11、 两点式高斯型求积公式?1 d )(x x f ≈( ?++-≈1 )] 321 3()3213([21d )(f f x x f ),代数精 度为( 5 ); 12、 解线性方程组A x =b 的高斯顺序消元法满足的充要条件为(A 的各阶顺序主子式均 不为零)。 13、 为了使计算 32)1(6 )1(41310-- -+-+ =x x x y 的乘除法次数尽量地少,应将该表 达式改写为 11 ,))64(3(10-= -++=x t t t t y ,为了减少舍入误差,应将表达式 19992001-改写为 199920012 + 。 14、 用二分法求方程01)(3 =-+=x x x f 在区间[0,1]内的根,进行一步后根的所在区间 为 ,1 ,进行两步后根的所在区间为 , 。 15、 、 16、 计算积分?1 5 .0d x x ,取4位有效数字。用梯形公式计算求得的近似值为 ,用辛卜 生公式计算求得的近似值为 ,梯形公式的代数精度为 1 ,辛卜生公式的代数精度为 3 。 17、 求解方程组?? ?=+=+042.01532121x x x x 的高斯—塞德尔迭代格式为 ?????-=-=+++20/3/)51()1(1)1(2)(2)1(1 k k k k x x x x ,该迭 代格式的迭代矩阵的谱半径)(M ρ= 121 。 18、 设46)2(,16)1(,0)0(===f f f ,则=)(1x l )2()(1--=x x x l ,)(x f 的二次牛顿 插值多项式为 )1(716)(2-+=x x x x N 。 19、 求积公式 ?∑=≈b a k n k k x f A x x f )(d )(0 的代数精度以( 高斯型 )求积公式为最高,具 有( 12+n )次代数精度。

标准成本法例题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X(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II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X标准价格 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使用材料2500千克,材料单价0.55元/千克;直接材料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用量标准为6千克/件,标准价格为0.5元/千克。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I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X(实际工资率一标准工资率) II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X标准工资率 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实际使用工时890小时,支付工资4539元;直接人工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10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标准工资率为5元/小时。 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X(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一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I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一标准工时)X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实际使用工时890小时,实际发生的变动制造费用为1958元;变动制造费用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4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标准分配率为2 元/小时。 4、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①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一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②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一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 准分配率X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X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生产能量-实际产量 标准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③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一实际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 标准分配率= (生产能量-实际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I④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一实际产量标准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424元,实际工时为890小时,企业设计生产能力为500件即1000小时;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 时2小时,标准分配率为 1.5元/小时。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及计算分析

计算分析题解答参考 1.1.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 计算一季度三个车间产量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实际产量/计划产量=733/(198/0.9+315/1.05+220/1.1) =101.81% 平均单位产量成本 X=∑xf/∑f=(15*198+10*315+8*220)/733 =10.75(元/件) 1.2.某企业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试分别计算该企业产品98年、99年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解:该企业98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x=∑xf/∑f=(25*1500+28*1020+32*980)/3500 =27.83(元/件) 该企业99年平均单位产品成本x=∑xf /∑(m/x)=101060/(24500/25+28560/28+48000/32) =28.87(元/件) 年某月甲、乙两市场三种商品价格、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 1.3.1999 解:三种商品在甲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xf/∑f=(105*700+120*900+137*1100)/2700 =123.04(元/件) 三种商品在乙市场上的平均价格x=∑m/∑(m/x)=317900/(126000/105+96000/120+95900/137) =117.74(元/件) 2.1.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22件,标准差为 3.5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

试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中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X 甲=22件 σ甲=3.5件 ∴V 甲=σ甲/ X 甲=3.5/22=15.91% 列表计算乙组的数据资料如下: ∵x 乙=∑xf/∑f=(11*10+14*20+17*30+20*40)/100 =17(件) σ乙= √[∑(x-x)2 f]/∑f =√900/100 =3(件) ∴V 乙=σ乙/ x 乙=3/17=17.65% 由于V 甲<V 乙,故甲生产小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2.2.有甲、乙两个品种的粮食作物,经播种实验后得知甲品种的平均产量为998斤,标准差为162.7斤;乙品种实验的资料如下: 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确定哪一个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解:∵x 甲=998斤 σ甲=162.7斤 ∴V 甲=σ甲/ x 甲=162.7/998=16.30% 列表计算乙品种的数据资料如下:

计算方法的课后答案

《计算方法》习题答案 第一章 数值计算中的误差 1.什么是计算方法?(狭义解释) 答:计算方法就是将所求的的数学问题简化为一系列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以便在计算机上编程上机,求出问题的数值解,并对算法的收敛性、稳定性和误差进行分析、计算。 2.一个实际问题利用计算机解决所采取的五个步骤是什么? 答:一个实际问题当利用计算机来解决时,应采取以下五个步骤: 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构造数值算法→编程上机→获得近似结果 4.利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4)(5 3 -+-=x x x x P 在3-=x 处的值,并编程获得解。 解:400)(2 3 4 5 -+?+-?+=x x x x x x P ,从而 所以,多项式4)(5 3 -+-=x x x x P 在3-=x 处的值223)3(-=-P 。 5.叙述误差的种类及来源。 答:误差的种类及来源有如下四个方面: (1)模型误差:数学模型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忽略一些次要因素简化得到的,它是原始问题的近似,即使数学模型能求出准确解,也与实际问题的真解不同,我们把数学模型与实际问题之间存在的误差称为模型误差。 (2)观测误差:在建模和具体运算过程中所用的一些原始数据往往都是通过观测、实验得来的,由于仪器的精密性,实验手段的局限性,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的工作态度和能力等因素,而使数据必然带有误差,这种误差称为观测误差。 (3)截断误差:理论上的精确值往往要求用无限次的运算才能得到,而实际运算时只能用有限次运算的结果来近似,这样引起的误差称为截断误差(或方法误差)。 (4)舍入误差:在数值计算过程中还会用到一些无穷小数,而计算机受机器字长的限制,它所能表示的数据只能是一定的有限数位,需要把数据按四舍五入成一定位数的近似的有理数来代替。这样引起的误差称为舍入误差。 6.掌握绝对误差(限)和相对误差(限)的定义公式。 答:设* x 是某个量的精确值,x 是其近似值,则称差x x e -=* 为近似值x 的绝对误差(简称误差)。若存在一个正数ε使ε≤-=x x e * ,称这个数ε为近似值x 的绝对误差限(简称误差限或精度)。 把绝对误差e 与精确值* x 之比* **x x x x e e r -==称为近似值x 的相对误差,称

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习题(含答案)

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习题(含答案) 一、计算题(共5题,100分) 1、已知:某企业根据以下资料制定甲产品耗用材料的标准成本见表10-2。 表10-2 甲产品消耗直接材料资料 标准A材料B材料C材料预计发票单价(元/千克)155023 装卸检验等成本(元/千克)120.5 小计165223.5材料设计用量(千克/件)301540 允许损耗量(千克/件)0.510 小计30.51640 2004年3月,该企业实际购入A材料2600千克,其中生产甲产品领用2500千克,采购材料时实际支付39000元,本期生产出甲产品80件。 要求: (1)确定甲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2)计算A材料的总差异和分差异。 正确答案: (1) A材料标准成本=16×30.5=488(元/件) B材料标准成本=52×16=832(元/件) C材料标准成本=23.5×40=940(元/件)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488+832+940=2260(元/件) (2) A材料实际分配率=39000/2600=15(元/千克) A材料成本差异=15×2500-80×488=-1540(元) A材料价格差异=(15-16)×2500=-2500(元) A材料用量差异=(2500-80×30.5)×16=960(元) 2、已知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其标准成本的相关资料如下:单件产品耗用A材料10千克,每千克的标准单价为3元;耗用B材料8千克,每千克标准单价为5元;单位产品的标准工

时为3小时,标准工资率为12元/小时;标准变动性制造费用率为8元/小时;标准固定性制造费用率为12元/小时。 假定本期实际产量1300件,发生实际工时4100小时,直接人工总差异为+3220元,属于超支差。 要求: (1)计算甲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 (2)计算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 (3)计算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 正确答案: (1)A材料标准成本=10×3=30(元/件) B材料标准成本=8×5=40(元/件)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30+40=70(元/件)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2×3=36(元/件) 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8×3=24(元/件) 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12×3=36(元/件) 甲产品单位标准成本=70+36+24+36=166(元/件) (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300×36=46800(元) 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46800+3220=50020(元) (3)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100-1300×3)×12=2400(元) 实际分配率=50020/4100=12.2(元/小时)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2-12)×4100=820(元) 3、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其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24元/件(8元/小时×3小时/件)。本期实际产量1300件,发生实际工时4100小时,变动性制造费用总差异为-40元,属于节约差。 要求: (1)计算实际发生的变动性制造费用。 (2)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 (3)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 正确答案: (1)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总成本=1300×24=31200(元)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1、某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如下: 单位:(件) 试计算7、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并简要说明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变化的原因。 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37360 13320 == = ∑∑f Xf X (件) 8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为:44360 15840 == = ∑∑ f Xf X (件) 根据计算结果得知8月份比7月份平均每人日产量多7件。其原因是不同组日产量水平的工人所占比重发生变化所致。7月份工人日产量在40件以上的工人只占全部工人数的40%,而8月份这部分工人所占比重则为66.67%。

2、某纺织厂生产某种棉布,经测定两年中各级产品的产量资料如下: 解: 2009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250 10 3 40 2 200 1? + ? + ? =1.24(级) 2010年棉布的平均等级= 300 6 3 24 2 270 1? + ? + ? =1.12(级) 可见该厂棉布产品质量2010年比2009年有所提高,其平均等级由1.24级上升为1.12级。质量提高的原因是棉布一级品由80%上升为90%,同时二级品和三级品分别由16%及4%下降为8%及2%。

试比较和分析哪个企业的单位成本高,为什么? 解: 甲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0×10%+1.1×20%+1.2×70%=1.16(元) 乙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2×30%+1.1×30%+1.0×40%=1.09(元) 可见甲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较高,其原因是甲企业生产的3批产品中,单位成本较高(1.2元)的产品数量占70%,而乙企业只占30%。

数值计算方法习题答案(第二版)(绪论)

数值计算方法习题答案(第二版)(绪论)

数值分析 (p11页) 4 试证:对任给初值x 0, (0) a a >的牛顿 迭代公式 112(),0,1 ,2,......k a k k x x x k +=+= 恒成立下列关系式: 21 12(1)(,0,1,2,.... (2),1,2,...... k k k x k x a x a k x a k +-= -=≥= 证明: (1) ( 2 2 112222k k k k k k k k x a a x ax a x a x a x x x +-??-+-=+-== ? ?? (2) 取初值0 >x ,显然有0 >k x ,对任意0≥k , a a x a x x a x x k k k k k ≥+??? ? ??-=???? ??+=+2 12121 6 证明: 若k x 有n 位有效数字,则n k x -?≤ -1102 1 8, 而 ( )k k k k k x x x x x 28882182 1-=-??? ? ??+=-+ n n k k x x 21221102 1 5.221041 85 .28--+?=??<-∴>≥ 1 k x +∴必有2n 位有效数字。

8 解: 此题的相对误差限通常有两种解法. ①根据本章中所给出的定理: (设x 的近似数* x 可表示为m n a a a x 10......021* ?±=,如果* x 具有l 位有效数字,则其相对误差限为 ()11 * *1021 --?≤ -l a x x x ,其中1 a 为* x 中第一个非零数) 则7 .21 =x ,有两位有效数字,相对误差限为 025.0102 21 111=??≤--x x e 71 .22=x ,有两位有效数字,相对误差限为 025.0102 21 122=??≤--x x e 3 2.718 x =,有两位有效数字,其相对误差限为: 00025.0102 21 333=??≤--x e x ②第二种方法直接根据相对误差限的定义式求解 对于7 .21 =x ,0183.01 <-e x ∴ 其相对误差限为00678.07 .20183.01 1≈<-x e x 同理对于71 .22 =x ,有 003063.071 .20083 .022≈<-x e x

计算方法练习题与答案

练习题与答案 练习题一 练习题二 练习题三 练习题四 练习题五 练习题六 练习题七 练习题八 练习题答案 练习题一 一、是非题 1.–作为x的近似值一定具有6位有效数字,且其误差限。() 2.对两个不同数的近似数,误差越小,有效数位越多。() 3.一个近似数的有效数位愈多,其相对误差限愈小。()

4.用近似表示cos x产生舍入误差。 ( ) 5.和作为的近似值有效数字位数相同。 ( ) 二、填空题 1.为了使计算的乘除法次数尽量少,应将该表达式改写 为; 2.–是x舍入得到的近似值,它有位有效数字,误差限 为,相对误差限为; 3.误差的来源是; 4.截断误差 为; 5.设计算法应遵循的原则 是。 三、选择题 1.–作为x的近似值,它的有效数字位数为( ) 。 (A) 7; (B) 3; (C) 不能确定 (D) 5. 2.舍入误差是( )产生的误差。 (A) 只取有限位数 (B) 模型准确值与用数值方法求得的准确值 (C) 观察与测量 (D) 数学模型准确值与实际值 3.用 1+x近似表示e x所产生的误差是( )误差。 (A). 模型 (B). 观测 (C). 截断 (D). 舍入 4.用s*=g t2表示自由落体运动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式 (g为重力加速度),s t是在时间t内的实际距离,则s t s*是()误差。 (A). 舍入 (B). 观测 (C). 模型 (D). 截断 5.作为的近似值,有( )位有效数字。 (A) 3; (B) 4; (C) 5; (D) 6。

四、计算题 1.,,分别作为的近似值,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2.设计算球体积允许的相对误差限为1%,问测量球直径的相对误差限最大为多少? 3.利用等价变换使下列表达式的计算结果比较精确: (1), (2) (3) , (4) 4.真空中自由落体运动距离s与时间t的关系式是s=g t2,g为重力加速度。现设g是精确的,而对t有秒的测量误差,证明:当t增加时,距离的绝对误差增加,而相对误差却减少。 5*. 采用迭代法计算,取 k=0,1,…, 若是的具有n位有效数字的近似值,求证是的具有2n位有效数字的近似值。 练习题二 一、是非题 1.单点割线法的收敛阶比双点割线法低。 ( ) 2.牛顿法是二阶收敛的。 ( ) 3.求方程在区间[1, 2]内根的迭代法总是收敛的。( ) 4.迭代法的敛散性与迭代初值的选取无关。 ( ) 5.求非线性方程f (x)=0根的方法均是单步法。 ( ) 二、填空题

财务管理章节练习_第14章标准成本法

章节练习_第十四章标准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其中的“标准成本”的含义是()。 A、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 B、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C、预算产量的标准成本 D、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 2、 根据其适用期间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预计的标准成本称为()。 A、理想标准成本 B、现行标准成本 C、基本标准成本 D、正常标准成本 3、 依据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和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经营能力利用水平而制定的标准成本是()。 A、基本标准成本 B、理想标准成本 C、正常标准成本 D、现行标准成本 4、 甲公司制定成本标准时采用基本标准成本。出现下列情况时,不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的是()。 A、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大幅度上涨 B、操作技术改进,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大幅度减少 C、市场需求增加,机器设备的利用程度大幅度提高 D、技术研发改善了产品性能,产品售价大幅度提高 5、 甲公司是一家日用品生产企业,生产单一产品,按正常标准成本进行成本控制,公司预计下一年度的原材料采购价格为10元/公斤,运输费为2元/公斤,运输过程中的正常损耗为3%,原材料入库后的储存成本为1元/公斤,该产品的直接材料价格标准为()元。 A、 B、 C、 D、13 6、 下列关于制定正常标准成本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不包括购进材料发生的检验成本 B、直接人工标准工时包括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不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停工工时 C、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是指标准工资率,它可以是预定的工资率,也可以是正常的工资率 D、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以直接人工工时作为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同时以机器工时作为固定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 7、 二因素分析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在三因素分析法中被进一步分为()。 A、闲置能量差异和耗费差异 B、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C、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D、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含答案)

应用统计学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__统计实践____和___统计理论__的关系。 2.总体是由许多具有_共同性质_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__总体_的组成单位。 3.统计单体具有3个基本特征,即__同质性_、__变异性_、和__大量性__。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情况,总体是_企业全部产品__,个体是__每一件产品__。 5.样本是从__总体__中抽出来的,作为代表_这一总体_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6.标志是说明单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__数量标志_和_品质标志_两种。 7. 8.统计指标按其数值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__总量指标__、__相对指标_和__平均指标__。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是说明__总体__特征的,而标志则是说明__总体单位__特征的。 (2)标志有不能用__数量__表示的_品质标志_与能用_数量_表示的_数量标志_,而指标都是能用_数量_表示的。 10.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统计设计_、_统计调查_、_统计整理_和__统计分析__4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 D)。

A.全部工业企业 B.800家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 D.8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3.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A)。 A.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200家公司 C.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4.一个统计总体(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5.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是(C)。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6.某工人月工资为1550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7.某班4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4个数字是( D)。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9.统计工作的成果是(C)。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10.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C)。 A.描述统计学与理论统计学 B.理论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C.理论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学 D.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成本管理习题

1.以下是某工厂历史上发生的各种费用项目名称: (1)直接材料; (2)间接材料; (3)直接人工; (4)间接人工; (5)工厂的公用事业费;(6)工厂的财产税; (7)销售人员用的汽车租金;(8)销售人员的招待费;(9)机器用的润滑剂;(10)坏账; (11)全体职工的奖金税;(12)警卫人员超时服务费;(13)广告费; (14)机器维修费; (15)生产设备折旧费;(16)全厂资产保险费;(17)产品运出费用;(18)停工工资。 要求: (1)分别说明上述各项目,哪些属于制造成本?哪些属于非制造成本? (2)分别说明上述各项目,哪些属于变动成本?哪些属于固定成本?哪些属于混合成本? 2.以下是某公司经常发生的费用项目: (1)研究开发费; (2)保险费; (3)直接人工; (4)能源费(全部按千瓦小时计费);(5)直接材料; (6)销售副总经理薪金; (7)外请顾问咨询费; (8)设备折旧费;(9)销售佣金; (10)广告宣传费; (11)注册会计师审计费(应证券监管委员会要求); (12)服务十年以上雇员的大学教育培养费; (13)采购代理人员薪金; (14)公司房屋租金。 要求:指出以上各项目哪些属于变动成本?哪些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参见《现代管理会计学》p.49)?哪些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参见《现代管理会计学》p.50)? 3.假定基隆公司的甲生产部门今年12月份发生的总成本为120,000元,又该月份发生的直接人工工时总额为10,000工时,固定成本总额为30,000元。若该生产部门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发生的直接人工工时总额分别为: 1月份8,000工时 2月份7,000工时 3月份15,000工时 要求:根据上述有关资料,并应用总成本公式来预计该生产部门明年一季度三个月的总成本各为多少? 4.假定兴华工厂今年上半年6个月运输费(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别按高低点法和回归直线法将运输费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写出混合成本公式。 5.下表所列四个案例是四个工厂分别在过去一年中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假定每个工厂产销平衡,同时都只产销一种产品。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学习资料

统计学计算题例题

第四章 1. 某企业1982年12月工人工资的资料如下: 要求:(1)计算平均工资;(79元) (2)用简捷法计算平均工资。 2. 某企业劳动生产率1995年比1990年增长7%,超额完成计划2%,试确定劳动生产率计划增长数。 7%-2%=5% 3. 某厂按计划规定,第一季度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8%。实际 执行结果,单位产品成本较去年同期降低4%。问该厂第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如何?104.35%( (1-4%)/(1-8%)*100%=96%/92%*100%=104.35%结果表明:超额完成4.35%(104.35%-100%)) 4. 某公社农户年收入额的分组资料如下:

要求:试确定其中位数及众数。中位数为774.3(元)众数为755.9(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1500-720)/(1770-720)=0.74286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700)*0.74286=74.286 加下限700+74.286=774.286 求众数: D1=1050-480=570 D2=1050-600=450 求比例:d1/(d1+d2)=570/(570+450)=0.55882 分割众数组的组距:0.55882*(800-700)=55.882 加下限:700+55.882=755.882 5.1996年某月份某企业按工人劳动生产率高底分组的生产班组数和产量资料如 下: 率。64.43(件/人)

(55*300+65*200+75*140+85*60)/(300+200+140+60) 6.某地区家庭按人均月收入水平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中位数和众数。中位数为733.33(元) 众数为711.11(元) 求中位数: 先求比例:(50-20)/(65-20)=0.6667 分割中位数组的组距:(800-600)*0.6667=66.67 加下限:600+66.67=666.67 7.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 103%,比去年增长5%。试问计划规定比去年增长 多少?1.94% (上年实际完成1.03/1.05=0.981 本年实际计划比上年增长 (1-0.981)/0.981=0.019/0.981=1.937%) 8.甲、乙两单位工人的生产资料如下: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例题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 1.A工厂是一个生产某种汽车零件的专业工厂,产品成本计算采用标准成本计算系统,有关资料如下: (1)成本差异账户包括: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2)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除直接材料外的其他费用陆续发生,其在产品约当产成品的系数为:月初在产品0.6,月末在产品0.4。 (3)成本差异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在每月末结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4)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56元,其中:直接材料30元(10千克×3元/千克),直接人工16元(4小时×4元/小时),变动制造费用6元(4小时×1.5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 4元(4小时×1元/小时)。 (5)本月生产能量11000小时,月初在产品数量600件,本月投产数量250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700件,月初产品数量100件,月末产品数量120件。 (6)期初库存原材料1000千克,本月购入原材料30000千克,实际成本88500元(已用支票支付);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25500千克。 (7)实际耗用工时9750小时;应付生产工人工资40000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15000元;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0000元。 要求: (1)编制以下业务的会计分录: ①购入原材料; ②领用原材料; ③将生产工人工资记入有关成本计算账户; ④结转本期变动制造费用; ⑤结转本期固定制造费用; ⑥完工产品入库; ⑦期末结转本期成本差异。 (2)计算本月的主营业务成本。 (3)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1.【正确答案】(1)编制以下业务的会计分录 ①购入原材料: 实际成本88500(元) 标准成本3元/千克×30000千克=90000(元) 价格差异-1500(元) 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90000 贷:银行存款88500 材料价格差异1500

统计学计算习题

第四章 六、计算题 月工资(元) 甲单位人数(人) 乙单位人数比重(%) 400以下 400~600 600~800 800~1000 1000以上 4 25 84 126 28 2 8 30 42 18 合 计 267 100 工资更具有代表性。 1、(1) 430025500267 x f x f ?+?+ == = ∑∑甲工资总额 总人数 3002%5008%7003%f x x f =? =?+?+?+ ∑∑乙 (2) 计算变异系数比较 ()2 x x f f σ-=∑∑甲甲 甲甲 () 2 x x f f σ-∑∑乙乙 乙乙 V x σσ= 甲 甲 甲 V x σσ= 乙乙乙 根据V σ甲 、V σ乙 大小判断,数值越大,代表性越小。 甲品种 乙品种 田块面积(亩) 产量(公斤) 田块面积(亩) 产量(公斤) 1.2 0.8 1.5 1.3 600 405 725 700 1.0 1.3 0.7 1.5 500 675 375 700 4.8 2430 4.5 2250 假定生产条件相同,试研究这两个品种的收获率,确定那一个品种具有稳定性和推广价值。 2、(1) 收获率(平均亩产) 2430 528.254.8 x = ==甲总产量总面积 2250 5004.5 x = =乙 (2) 稳定性推广价值(求变异指标) 2 2 2 2 600405725700506 1.25060.8506 1.5506 1.31.20.8 1.5 1.34.8 σ???????? -?+-?+-?+-? ? ? ? ?? ???????=甲

2 2 2 2 500675375700500 1.0500 1.35000.7500 1.51.0 1.30.7 1.54.5 σ???????? -?+-?+-?+-? ? ? ? ?? ???????=乙 求V σ甲 、V σ乙 ,据此判断。 8.某地20个商店,1994年第四季度的统计资料如下表4-6。 表4-6 按商品销售计划完成情 况分组(%) 商店 数目 实际商品销售额 (万元) 流通费用率 (%)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3 4 8 5 45.9 68.4 34.4 94.3 14.8 13.2 12.0 11.0 试计算 (1)该地20个商店平均完成销售计划指标 (2)该地20个商店总的流通费用率 (提示:流通费用率=流通费用/实际销售额) 8、(1) () 101%1 % f f x = = =?∑∑ 20实际销售额计划销售额 实际销售额 计划完成 (2) 据提示计算:2012.7%x = 品 种 价格 (元/公斤) 销售额(万元) 甲市场 乙市场 甲 乙 丙 0.30 0.32 0.36 75.0 40.0 45.0 37.5 80.0 45.0 13、提示:= 销售额 平均价格销售量 企业序号 计划产量(件) 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一级品率 (%) 1 2 3 4 5 350 500 450 400 470 102 105 110 97 100 98 96 90 85 91

《数值计算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数值计算方法》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 ?????----=410141014A ,则A 的LU 分解为 A ??? ?????????=? ?????????? ?。 答案: ?? ????????--??????????--=1556141501 4115401411A 3、1)3(,2)2(,1)1(==-=f f f ,则过这三点的二次插值多项式中2 x 的系数 为 ,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为 。 答案:-1, )2)(1(21 )3)(1(2)3)(2(21)(2--------= x x x x x x x L 4、近似值*0.231x =关于真值229.0=x 有( 2 )位有效数字; 5、设)(x f 可微,求方程)(x f x =的牛顿迭代格式是( ); 答案 )(1)(1n n n n n x f x f x x x '--- =+ 6、对1)(3 ++=x x x f ,差商=]3,2,1,0[f ( 1 ),=]4,3,2,1,0[f ( 0 ); 7、计算方法主要研究( 截断 )误差和( 舍入 )误差; 8、用二分法求非线性方程 f (x )=0在区间(a ,b )内的根时,二分n 次后的误差限为 ( 1 2+-n a b ); 10、已知f (1)=2,f (2)=3,f(4)=5.9,则二次Ne wton 插值多项式中x 2系数为 ( 0.15 ); 11、 解线性方程组A x =b 的高斯顺序消元法满足的充要条件为(A 的各阶顺序主子式均 不为零)。 12、 为了使计算 32)1(6 )1(41310-- -+-+ =x x x y 的乘除法次数尽量地少,应将该

标准成本计算习题

标准成本计算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公司生产单一产品,实行标准成本管理。每件产品的标准工时为3小时,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6元,企业生产能力为每月生产产品400件。7月份公司实际生产产品350件,发生固定制造成本2250元,实际工时为1100小时。根据上述数据计算,7月份公司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元。 2、下列关于制定正常标准成本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不包括购进材料发生的检验成本 B.直接人工标准工时包括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不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停工工时 C.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是指标准工资率,它可以是预定的工资率,也可以是正常的工资率 D.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以直接人工工时作为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同时以机器工时作为固定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 3、某公司生产单一产品,实行标准成本管理。每件产品的标准工时为5小时,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10元,企业生产能力为每月生产产品400件。8月份公司实际生产产品500件,发生固定制造成本2250元,实际工时为3000小时。根据上述数据计算,8月份公司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元。 4、下列哪项不是导致材料价格差异的原因()。 A.未按照经济采购批量进货

B.不必要的快速运输方式 C.违反合同被罚款 D.操作技术改进而节省材料 5、下列关于标准成本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理想标准成本不能作为考核的依据 B.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广泛使用现行标准成本 C.现行标准成本可以成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 D.基本标准成本不宜用来直接评价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6、下列关于期末标准成本差异的处理中,错误的是()。 A.结转本期损益法下,本期差异全部由本期损益负担 B.结转成本差异的时间可以是月末,也可以是年末 C.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下,本期差异按比例分配给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 D.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下,本期差异按比例分配给期末在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 7、下列关于标准成本系统“期末成本差异处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的依据是确信只有标准成本才是真正的正常成本 B.同一会计期间对各种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要保持一致性 C.期末差异处理完毕,各差异账户期末余额应为零 D.在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下,闲置能量差异全部作为当期费用处理 8、会计期末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对成本差异进行处理时,将本期发生的各种成本差异全部计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