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急救中心智能调度解决方案

120急救中心智能调度解决方案
120急救中心智能调度解决方案

120指挥系统及车载定位导航系统

方案建议书

福建省电信公司泉州电信分公司

2010年11月

目录

1 项目综述 (5)

1.1项目背景 (5)

1.2项目理解 (5)

1.3建设原则 (7)

1.4泉州电信综合优势 (8)

2 项目总体方案建议 (9)

2.1系统规划 (9)

2.1.1 系统规划目标 (9)

2.1.2 三层结构设计 (9)

2.1.3 子系统接口关系 (10)

2.1.4 数据存储规划 (12)

2.2软件开发方案 (12)

2.2.1 三层架构 (12)

2.2.2 模块化开发 (12)

2.2.3 控件化开发 (13)

2.2.4 业务与数据处理分离 (13)

2.2.5 数据驱动式开发 (14)

2.2.6 中间件 (14)

2.2.7 基于JAVA技术的业务开发 (15)

2.2.8 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 (15)

2.2.9 高可靠性设计 (15)

3 系统平台总体结构 (17)

3.1系统总体结构图 (17)

3.2系统总体结构说明 (18)

3.3平台硬件选型 (19)

3.4平台功能介绍 (19)

3.4.1 接入交换机 (19)

3.4.2 CTI服务器 (20)

3.4.3 IVR服务器 (21)

3.4.4 录音服务器 (23)

3.4.5 数据库服务器 (23)

3.4.6 WEB服务器 (24)

3.4.7 GPS服务器 (25)

3.4.8 Gis服务器 (25)

3.4.9 备份服务器 (25)

3.5中心接警席 (25)

3.6急救分中心 (26)

3.7急救分站 (26)

3.8主叫信息回送 (26)

3.8.1 主叫号码提取 (26)

3.8.2 获取主叫定位段信息 (27)

3.8.3 主叫定位信息发送 (27)

3.8.4 通信握手校验 (27)

3.8.5 通信失败告警 (28)

3.8.6 呼叫记录查询 (28)

4 CTI中间件功能介绍 (28)

4.1话务受理 (28)

4.2话务路由策略 (29)

4.3组织机构管理 (30)

4.3.1 部门管理 (30)

4.3.2 人员管理 (30)

4.3.3 班组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 (30)

4.4质检管理 (30)

4.5其它辅助功能 (31)

5 120业务功能建议 (32)

5.1业务概述 (32)

5.2120语音导航 (32)

5.2.1 呼叫和接续主流程 (32)

5.2.2 呼救自动受理 (33)

5.2.3 黑名单处理流程 (33)

5.3120业务子系统 (34)

5.3.1 功能概述 (34)

5.3.2 呼救报警管理 (35)

5.3.3 处警调度管理 (35)

5.3.4 黑名单管理 (42)

5.3.5 急救资源管理 (43)

5.3.6 重大灾害事故处理功能 (43)

5.3.7 专家知识库 (46)

5.3.8 领导终端功能 (47)

5.3.9 院前急救全景管理 (47)

5.3.10 系统数据管理 (47)

5.3.11 系统帐户管理 (48)

5.3.12 系统辅助功能 (48)

5.3.13 系统维护管理 (49)

5.3.13数据报表统计 (49)

5.4录音管理 (49)

5.4.1 概述 (49)

5.4.2 全程录音管理 (50)

5.5G IS地图服务 (51)

5.5.1 概述 (51)

5.5.2 详细功能描述 (52)

5.5.3 与120业务子系统的接口 (52)

5.6升龙数码G IS接口引擎 (53)

5.6.1 XML和XSD (53)

5.6.2 SOAP (53)

5.6.3 WSDL (53)

5.7地理信息系统(GIS)标准 (53)

6 车载GPS子系统 (55)

6.1概述 (55)

6.2车载终端硬件选型 (55)

6.2.1 终端描述 (55)

6.2.2 硬件架构 (56)

6.2.3 产品配置和功能 (58)

6.2.4 成功案例 (62)

6.2.5 设备性能 (62)

6.2.6 产品认证 (63)

6.3车载信息处理系统 (64)

6.4车辆管理功能 (65)

6.4.1 车辆调度 (65)

6.4.2 远程车辆控制 (65)

6.4.3 语音监听 (66)

6.4.4 车辆监控 (66)

6.4.5 历史轨迹回放 (66)

6.4.6 最近终端查找 (67)

6.4.7 短信查车 (68)

6.4.8 地图服务 (68)

6.4.9 报警报表统计 (68)

6.4.10 里程统计报表 (69)

6.4.11 行车统计报表 (69)

6.4.12 操作指令报表 (69)

6.4.13 轨迹报表 (69)

6.4.14 报警服务 (69)

1项目综述

1.1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念也日渐增强;同时伴随着政府公共医疗配套体制的建设和健全,国家医疗卫生工作重点也正逐步从传统的以医疗为中心向以人为本的健康保障型转变,120急救指挥网络正在成为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和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环节。

医疗急救工作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城镇居民的生命安危,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大计,事关海峡西岸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晋江市医疗急救事业的发展,规范医疗急救行为,提升紧急医疗救援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和维护辖区内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本市实际,拟推行120院前急救体系的深度信息化建设,以达到统一受理、可视调度和高效管理的目标。

项目在建设过程,将本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科学规划、就近出诊、统一指挥、协同分工、合理分流、尊重病人意愿、依法管理和规范建设的原则,确保提供更高的院前急救质量,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为创建和谐晋江、平安晋江贡献力量,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1.2项目理解

晋江市医疗急救中心以院外急救为重点,承担全市医疗急救和重大意外灾害事故的急救指挥、调度、统计和分析;进行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现场抢救、转动及途中医疗监护;组织和承担有关急救医学教学、宣传以及急救医学知识的普及。

为此晋江市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将需要被建设成为一个完善的高度一体化的指挥调度系统,主要包括晋江市120急救中心内部相关各子系统建设,各急救分中心及急救站系统的建设将以晋江市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进行统一规范,以于利全市信息网络的形成。实现市120指挥中心与急救分站的计算机网络及相关领导办公室计算机大联网;实现市120指挥中心对急救车辆的动态调度和管理;形成全市范围内120有线、无线全方位立体调度语音通道大

网;

我们认为需要建立和健全科学顺畅、运转协调、功能完备、优质高效的区域医疗急救服务网络,以实现医疗急救反应网络化、指挥调度程序化、调度过程可视化、信息传递准确和快速高效的公共服务目标。

依照此标准,本期项目应采用现代数字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地图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将呼救受理和指挥调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医疗急救指挥的准确化、快速化和可视化,系统在技术上将采用开放式架构进行构建和部署,以满足项目的高可靠性、高稳定性支撑能力。

晋江120医疗急救网络包含三部分内容:

1、120通讯指挥中心,主要装备有120电话系统、GPS系统、电信手机通讯、微机系统、车辆。

2、120急救分站,由晋江市各急救站组成。

3、市各联动医院急诊科。

以上急救网络涵盖全晋江市。项目在规划上包含以下的子系统:

1、数字交换机子系统:作为急救指挥系统的最基础工作平台,将提供可靠的语音通道,并加强对120语音通讯的管理,以辅助计算机系统方式协助120中心操作人员实施对呼救者的处理。该系统包括:有线数字交换机系统、IVR自动语音应答系统、CTI服务系统以及CTI功能软件等通讯软件,支持ISDN PRI信令及七号信令。

2、数字录音子系统:采用数字交换机和数字录音软件通过并线方式实现120电话交互内容的录音,并与呼救报警记录建立关联。

3、计算机子系统软件:呼救受理子系统是急救指挥调度业务应用软件系统,是急救指挥调度的核心系统,是一个完成从120呼救到院前急救完成的实时处理系统,包括:接收120呼救、调度员进行呼救受理、生成急救预案、调度急救分站救护车辆、利用有线/无线数字通信技术,将出车指令发往相应急救站或救护车、出车人员。急救站或救护车接收指令出动,急救过程信息反馈等等。此外当急救现场力量不足时,还可增援,并提供相关支持信息,包括专家知识库支持以及重大灾害事故处理功能等。

4、车载GPS信息子系统:“就近”调度原则实施的基础,实时掌握急救网内救护车及人员配备、车辆位置和状态,指挥人员依据现场地址确定并调派就近处于待命中的救护车,与救护车实现完全的无线数据通信与话音通信联系。

5、大屏幕投影子系统;实时展示报警定位、调度定位和调度状态等信息。

6、环境支持子系统,包含不间断电源子系统、中心机房环境、基础数据通

信网络等内容。

以上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协作,从而形成技术先进、管理完善、安全可靠的120急救电话服务和指挥调度系统。

1.3建设原则

规范性

整个系统的各种软件、硬件均符合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

开放性

整个系统要具备可开放性的架构,适应发展中的技术和业务,提供开放的二次开发接口,业务维护和发展不依赖于设备厂家;能够保证业务的持续发展,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先进性

采用当前世界上先进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软件、硬件产品以及模块化的软硬件设计;同时在信息技术方面,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可用的最新技术,制定最佳的解决方案,从而保证系统在技术上的领先;设备厂商和系统开发商应选提高系统的生存期。

实用性

充分考虑实际系统建设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既要符合实际情况,又要结合未来的运营模式变革),依据目前的用户规模、业务运行情况及服务要求,满足客户使用方便、系统管理方便的原则,来规划和建设系统规模、软件功能和业务功能。在保证系统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建立一个适用实际环境的,能满足业务核心功能需求的实用系统。

用户界面要求直观、简洁、友好,菜单要求功能清晰,具有简单的层次感,

界面应采用统一风格,统一操作方式。

可靠性

呼叫中心系统的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呼叫中心系统使用者的经营效益,设计方案采用的设备及主要技术必须是成熟的、可靠的,以保证系统(软件、硬件和操作系统)长时间的正常动作。整个系统应采用多种容错手段,主要设备采用主备、双机、负荷分担或镜像备份方式工作。只有充分保证系统平台的稳定和可靠,才能为业务的高效运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扩展性

一方面,系统采用层次化、模块化设计,随着业务不断变更和扩展,已有模块的修改及新模块的加载不影响其它模块的运行,做到系统平滑升级;另一方面,系统可以支持、适应业务量和交易量的增长,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确保系统能够支持业务的不断增长。

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对系统和数据的保护,是现代信息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增强用户对系统的信心和信任度。因此,必须充分考虑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策略和机制,参照行业标准和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保证呼叫中心系统在使用中对数据的保密性和对系统的安全性,并且可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和应用处理,设置不同的安全措施。

经济性

在当前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控制对晋江医院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对于呼叫中心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必须充分考虑与现有系统的融合,力求以较少的投资获得较高的效益。

1.4泉州电信综合优势

泉州电信作为本地综合的电信网络运营服务商,若最终承建此项目,将能够为120的长远建设和运营提供最佳的服务保障,主要体现在:

1、为项目建设提供最为可靠的120电话接入网络解决方案,泉州电信将结

合自身在电信级交换网络建设的基础上为120项目提供高可靠的语音接

入解决方案、信令路由备份方案。

2、为120报警源提供最完整的定位解决方案,为晋江120系统提供固网、

移动网主叫号码的定位解决方案和信息交换接口开发支持。

3、泉州电信在通信技术解决方案、项目集成和后期技术服务方面将具备无

可比拟的本地优势,能够为晋江120项目的长远运营提供可靠的保障。

4、随着3G技术的发展、IP语音技术应用的成熟,120指挥调度也将朝着网

络化、IP化和深度可视化的方向发展,泉州电信作为未来3G网络建设

和业务运营的主导者,将切实为120的演进和发展提供可行的技术保障。

5、最后,泉州电信作为本地最为可靠的综合信息服务品牌,具备为120提

供更高层次的本地化服务的。

2项目总体方案建议

2.1系统规划

2.1.1系统规划目标

我们认为晋江120急救指挥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实现:

1、实现现有120各子系统的整合和集成,实现信息的共享和管理的提升。

2、采用开放式、模块化设计方法,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低耦合和信息的高度共享支持。

3、系统各子模块遵循共同的设计、开发标准,统一通信协议以便于未来各子系统的扩

展、升级。

4、建立和健全科学顺畅、运转协调、功能完备、优质高效的区域医疗急救服务网络,以实现

医疗急救反应网络化、指挥调度程序化、调度过程可视化、信息传递准确和快速高效的公

共服务目标。

以上规划以便于系统长远的扩展需要。

2.1.2三层结构设计

系统分为数据中心、120接入平台、120接警中心和急救分站等内容,在软件架构上分为数据核心层、业务逻辑层和接入层三层,其中数据核心层又分为数据子层和服务子层。如图所示。

...... ......原子服务1原子服务2服

层原子服务n ...... ......业务过程1业务过程2业务过程y 业务函数1业务函数2业务函数x

数 ......接入逻辑1接入逻辑2接入逻辑k 数据层业务层接入层

数据1数据2数据m

系统层次体系结构示意图

数据核心层是系统对业务数据进行统一组织、集中管理的平台,它为业务逻辑层提供规范、高效的数据服务,实现业务数据的充分共享,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业务逻辑层是系统业务处理的逻辑平台,它通过对数据核心层服务子层原子服务的调用访问业务数据,实现不同的功能模块,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业务逻辑层由若干业务函数和业务过程组成,为接入层提供业务服务,实现业务逻辑的共享,完成相应的业务功能。

接入层是系统与外部进行数据交换的平台,由接入逻辑构成。接入逻辑分为界面逻辑和接口服务。对于系统使用者,提供多样化的界面逻辑,实现对业务逻辑的共享;对于与本系统相联的其他系统,向业务逻辑层提供一组接口服务,业务逻辑层通过接口服务完成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

2.1.3 子系统接口关系

系统业务软件采用B/S 结构予以实现,在逻辑结构上包含数据核心层、业务逻辑层和业务表现层三层。遵循数据集中、三层结构的原则,系统可实现数据统一、业务统一的目标,高度共享有效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为管理决策提供科

学、准确、及时的依据。

如下图是系统软件结构组成:

本期项目实际上需要构建以下的子系统:

1、交换及录音子系统:实现电话交换信令管理、呼叫控制和接续管理、CTI服务、IVR

语音导航、全程录音、呼救接入排队、呼救话务分配、话务路由、座席软电话、

语音呼出调度(一键到位)、绿色通道等管理支持。

2、120业务子系统,实现呼救受理、可视化调度、急救资源管理、急救知识专家库等

管理支持,同时能够对突发事件及特殊的保障事件,设计明显的报警手段和周到的

应急措施。与呼救主叫信息处理系统接口,还能够初步定位呼救者的位置,若使

用固定电话报警则需要获取到机主姓名、装机地址等内容,若使用移动电话报警

则需要获取主叫名字、所处位置经纬度信息,以上信息将有助于尽快确定调度方

案,与车载GPS及大屏幕投影系统相结合可以进行可视调度,提升了120调度、

院前急救出警的效率。

3、车载GPS子系统,实现院前急救出警定位、导航、语音通信和院前急救信息处理,

与120指挥中心配合进行可视化调度,以实现精确的调度。

4、各子系统之间通过服务接口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以统一接口协议的方式降

低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提升子系统的灵活度。

2.1.4数据存储规划

与系统业务相关的基础数据包含:矢量地图库数据、呼救日志、呼救受理记录、施救出警记录、可视化调度信息、病人信息、院前急救信息、系统统计和分析数据等,以上是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和一定会生成的;考虑到120长远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我们建议本期项目建设时规划两个基础数据库:矢量地图数据库和120业务系统数据库,二者可以部署在相同的物理设备上,也可以部署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上,之间通过接口服务完成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

2.2软件开发方案

系统在软件设计上将综合考虑以下的设计和实现原则进行,确保各子系统软件、业务处理的模块化、可叠加和无缝挂接。

2.2.1三层架构

除CTI服务器和IVR平台外,系统所有业务软件设计和实现上采用三层模式:核心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界面展现层,界面模块采用HTML/JA VA编写,座席采用浏览器,界面美观,系统维护方便。中间业务逻辑层采用J2EE架构,体现强大的系统设计能力,满足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大方向。

2.2.2模块化开发

完整的120急救指挥系统应由话务接入平台、数据应用平台和车载GPS等相关部分组成,相互之间保持相对独立。

以上各子系统均采用模块化开发方法,保证模块间的独立性,以适应未来系统软件升级和叠加调整的需要,同时也加强了整个系统的可扩展性能。该设计方法,可以在最大的满

足客户要求的基础上而不破坏整个系统的完整性。

2.2.3 控件化开发 继承/重载

地方业务1地方业务2地方业务n 继承/重载

继承/重载

标准业务

业务种类1业务种类2业务种类3处理任何业务都需

要处理的事情处理某种业务所需

要处理的事情业务种类n

业务1

业务2业务n 处理某项具体业务所需要处理的事情处理根据某一地方

具体业务需求所需

要处理的事情

所谓的控件式开发,即根据类的可继承与可重载的特性,规划出其结构,这样在扩其系统功能时可以选择相应的父类,从该类继承下来,这样的话可以减少其开发量,而且扩展的功能无需考虑上层完成的事,只需将该功能所要做的事完成后即可。另如上图如示,这样的开发方法还可以在最大可能性上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

2.2.4 业务与数据处理分离

数据处理模块业务处理模块数据库数据接口应用程序服务器数据接口

通信数据接口

交互数据库

外部数据库

应用程序服务器数据访问

数据访问数据访问

数据

访问外部数据

通信接口

所谓的业务与数据处理分离,即业务处理只需完成对业务流程的控制,具体对数据上的操作则由数据处理模块处理,且业务处理模块无需关心数据到底是如何处理的,如上图如示,这样的话,在使用三层数据处理模式时,业务处理模块也无需更改。

2.2.5 数据驱动式开发 业务处理模块

数据控制数据

所谓的数据驱动式开发,即将一些经常性变动的内容以数据配置的方式存在,这样在进行业务处理时,业务处理模块就可以根据配置进行处理其流程,这样的话可以减少对系统软件的修改,增强系统的灵活性。

2.2.6 中间件

WEB 服务器采用业界流行的WEB 中间件,如BEA 公司的WebLogic 或东方通的TongWeb 或TomCat 。

采用中间件,表现为如下特点:

● 前台(座席)客户实现表示逻辑,采用按服务进行请求并等待服务返回

处理结果,而不用考虑服务的具体分布和服务的实现细节;

● 后台自动业务实现业务接收流程,通过调用服务实现业务的处理逻辑; ● 数据库服务器实现数据的存储服务;

● 一应用服务器中的服务可能需要请求另一应用服务器的服务;

● 减少连接数、提高数据库服务器的效率;

● 提供一个三层结构的应用开发和运行平台;

● 完成应用服务分布和调度;

● 负责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联接和通讯、保证交易数据传输;

● 保证数据完整性、安全性;

● 保证全局事务完整性;

● 保证大规模并发处理响应;

● 易于扩展现有系统;

● 应用集群,保证高可靠性;

●软件维护方便。

2.2.7基于JAVA技术的业务开发

在传统的Client/Server结构中,前端客户机上通常会有多种多样的应用,例如有业务逻辑的处理;有界面显示的控制。随着业务的发展,客户端的程序将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维护也将变得越来越难。对此,我们提出B/S架构的解决方案,将业务逻辑和界面显示集中在WEB Server上。客户只要使用浏览器即可访问系统,对客户机硬件要求低,容易分布到各地区。在更新应用程序时,只要集中更新WebServer即可。

为便于在不同的主机间移植应用程序,我们使用Java作为WebServer的开发语言。各类主要Web服务器软件都支持Java Servlet。由于Java是支持字节码的语言,可以实现“一次编译、随处运行”,即编写的JA V A程序可在装有不同操作系统的机器上运行,从而真正实现了跨平台的移植。而且Java支持废弃资源回收机制,将有效防止程序中的内存泄露,为Web应用的健壮性提供了有效保障。

另外,Java提供大量功能强大的组件,支持多种API,如操作XML的SAX与DOM 的API等,这一组件库还在不断完善之中。

2.2.8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

●WEB服务器:采用JA V A编写,运行于WebLogic、TongWeb、Tom Cat环境上;

●座席程序:采用浏览器的方式,用JA V A语言编写,运行于WINDOWS环境;

●自动台程序:用标准C语言编写,运行于Linux或Windows环境;

●业务服务程序:用标准C语言编写,运行于Linux或Windows环境。

2.2.9高可靠性设计

120急救电话服务系统作为地区急救联络和调度中心,对于确保社会和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作为系统的接入平台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高性能:接入平台应该实现对120系统的接入提供电信级的支持,在系

统的高并发和大容量的基础上提供安全可靠的接入;

●可伸缩性:保证在充分利用系统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系统平滑的移植和

扩展,同时在系统并发增加时提供系统资源的动态扩展,以保证系统的

稳定性;

●高可用性:实现电信级7*24小时的高可用性,具备容错和自动恢复的

功能,支持多机集群的部署方式,并能实现透明地故障迁移和数据恢复;

●可靠性:应防止非系统级的数据丢失或出错,同时提供对系统级的数据

丢失和出错实现恢复和容错的机制;

●可扩展性:在进行扩容、新业务扩展和系统接口连接中,提供快速、方

便和准确的实现方式;

●健壮性:提供可靠的运行环境,保证系统在内部、外部的不可预知的出

错情况下,能够提供正确的处理机制;

●安全性:提供完善的信息安全机制,以实现对信息的全面保护,保证系

统的正常运行;

●可管理性:提供良好的系统管理机制,保证可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提供

给管理员方便的管理方式,以处理各种情况。

除了上述的设计思路外,我们在项目建设和业务实现上还兼顾以下的原则:

●保证系统的可演进性。由于系统是用于对120各类业务需求和相关服务

进行全面支撑的,必须保证系统尽快切实地为中心接警代表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帮助,解决一些原先烦琐和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因此,系统的长期目标与近期现实目标要相一致,保证实现近期工作支撑与向长期目标一致过渡的可演进性。

●保证系统的易用性。由于系统面对的使用对象是中心接警代表和医疗急

救管理者,实时性要求高,要做到能够快捷方便地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因此系统的易用性显得十分重要。对此就必须使系统具备从各类子系统中提取数据和界面,并具备将这些数据和界面集成到一起的良好的集成能力。

●保证系统的接口规范性和可扩展性。本期项目将在行业业务规范和技术

规范的框架内定义各类服务和业务访问接口,需要考虑今后业务的可扩展和便于接口维护。若接口不规范的将导致业务扩展遇到困难,同时势必影响系统的快速实施和推展的工作,因此如何保证系统的接口规范性和可扩展性就十分重要。

●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本系统需要保证7*24小时的不

间断,因此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

的。

●保证系统的业务实用性。由于系统是用于对中心接警和调度管理人员进

行全面支撑的,因此必须保证系统能切实地为相关人员和部门的日常工

作提供帮助,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优化管理流程,有利于全面提高120

服务能力。

3系统平台总体结构

3.1系统总体结构图

系统的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3.2系统总体结构说明

晋江120急救指挥管理系统平台的建设可以从逻辑上划分为四个部分:

●系统核心设备平台

系统核心设备平台是指对系统业务软件功能进行支撑管理的软硬件平台,包括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存储备份设备、核心网络交换设备、WEB服务器、GPS服务器、GIS服务器等。从设备的物理位置上,主要指安放于晋江120中心数据机房的设备。

以上设备组成的数据平台将对120急救指挥管理系统的应用软件进行支撑,同时为120系统与卫生局管理系统、110报警管理系统、急救分站管理系统和主叫信息回送管理系统等的数据交换提供接口,是本期项目的业务核心部分。

●120急救呼叫接入平台

接入平台是指向晋江全市居民提供呼救服务的统一接入平台,该平台包

含了有线和无线电话的语音接入、特殊的保障事件呼救接入等。包含接入语音交换机、CTI服务器、IVR服务器、数字录音平台及网络配套设备,地点设置120中心机房内。

●中心处警席

处警席是指在120急救指挥中心的座席连接和接警服务平台,包含接警席计算机、话务耳麦、急救资源分布、GIS可视调度和大屏幕投影设备等。

●急救分站

包含急救分站的救护车、车载GPS终端、急救医疗设备、急救人员及信息处理系统等。

●主叫信息回送平台

针对每个120的呼叫回送主叫信息数据,固定电话将回送主叫号码、装机地址、机主名称.

3.3平台硬件选型

鉴于现有晋江120系统的实际运行和话务量处理要求,本期项目中心平台构建建议如下:

1、交换机子系统:KEYGOE 1000VC 。

2、CTI服务器:HP DL160。

3、IVR服务器:HP DL160。

4、录音,数据库,WEB服务器:HP DL160。

5、GPS,GIS服务器:HP DL160。

3.4平台功能介绍

3.4.1接入交换机

系统是基于PSTN的排队机系统,它与前端的通信网络相连以进一步屏蔽底层网络的复杂性,采用“载承与控制分离”的先进思路,提供系统对120急救系统消息的引入、控制支撑能力,对上层提供自动业务和人工业务的标准开放接

口,对各种呼叫进行统一引入、统一路由、统一排队。

3.4.2C TI服务器

CTI 设备将通信网和数据网融为一体,是整个平台120急救系统呼叫中心系的消息处理、消息过度核心,CTI设备在系统中一般以CTI Server形式体现。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CTI Server采用双机集群的方式工作,CTI Server可以和其他的功能实体通过TCP/IP通信,与SoftACD排队机间接口采用CSTA II 标准协议,与座席之间采用TSAPI协议,它向SoftACD排队机发送与呼叫相关的控制指令,两者配合完成120急救系统呼叫排队业务的交换与控制、完成复杂路由排队控制,并提供开放的业务路由排队算法。CTI还可采用负荷分担的方式工作,负荷分担可采用业务分担、呼叫分担或两者的结合方式,这样既保证了可靠性又保证了高效性。两者共同完成呼叫排队业务的交换与控制,并提供开放的业务排队协议。

3.4.2.1基本控制功能

主要完成各种基本的呼叫控制操作功能,对各种呼叫进行基本的管理,根据接入码的不同提供用户、座席之间的呼叫控制处理功能。

3.4.2.2预处理功能

预处理模块根据用户传递的资料和指定的策略,结合系统存有的用户信息,进行分析和计算。输出用户的优先级、技能、指定的座席等基本排队和路由参数,以便提交给CTI基本路由排队模块进一步处理。预处理模块的核心思想是对系统中复杂的路由排队策略进行分解,分解为路由排队模块中提供的基本路由策略和基本排队策略,这些复杂的路由排队策略可能包括:

结合具体的呼叫种类和虚拟中心,可配置路由策略的方案。

3.4.2.3路由控制功能

基于技能的路由是指话务员的自己的技能,当呼叫到来时能根据呼叫种类的不同来分配,智能路由(虚拟路由)则根据来话的信息和座席的信息及通过系统的监控等决定来话路由的分配。

互联网行业解决方案

互联网行业解决方案 引言 千年伊始、世纪更迭。网络正在以巨大的威力和难以想象的速度,推动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引起人们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互联网已成为全球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以互联网为中心的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已彻底的改变了个人、组织、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改变商务活动的方式:过去一提到商务,联想的是到商场搜索自己想要的商品,谈判桌前双方的唇枪舌战,如今在计算机屏幕上就可以看见店面前台,不仅能浏览、购买物理产品、还能试听、试用、购买数字产品、还可以获得在线服务、如咨询、安排旅游行程、远程医疗诊断。 改变为经营方式:一家企业在网上开设了商店,于是它就发现世界就在面前:客户将在网上与供商联系,利用网络进行结算支付与银行发生往来。顾客有权力对制造商说要造什么产品,怎么造,从过去的生产面向库存转向生产面向订货,如Dell、AGP。顾客可以随时跟踪订货,从过去的慢的难以忍受的订货交付,又不知道供货商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转向更快更开放的交货过程,顾客有了更大的控制权。 改变组织结构和职能:企业会从层次的指令控制结构转向基于信息的结构,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管理职能、工作群体的结构都将发生变化。原来的供应链将形成一个端到端的关系式的管理模式,又称作集成的或扩展的供应链管理,管理着连接顾客、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竞争对手的网络。 改变消费方式:网上购物是足不出门,看遍世界,网上的搜索功能可带顾客货比多家。同时消费者将能以十分轻松自由的自我服务的方式完成交易,从而使用户对服务的满意程度大为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过去我们所习惯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互联网电子商务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越来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总结互联网的优势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明显的体现: 提高了通信速度,过去几天到达的信件,现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能收到对方的信息; 加强了信息交流,网上的信息具有更新速度快的优点、可使企业、客户掌握他们需要的最新信息; 降低成本,包括通信费用、管理费用和人员开销; 加强的联系,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并不是电子商务的主要目的和收获,改善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才是才最大的收获,才能带来丰厚的回报; 提供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 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任何企业、无论大小、网站上都是一个页面,面对相同的市场,因此都处于平等的竞争条件下。 实践证明,只要拥有一个可靠、安全、高效、可管理的系统,互联网公司在网站建设上的投资总会得到良好的回报。根据我们与思科公司多年的合作经验,我们认为思科公司能提供卓越的产品性能和丰富的产品系列,结合我们丰富工程实施经验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我们有能力为互联网公司提供完善的网络解决方案。 --- 我们认为思科公司的产品在构造互联网公司网站时(包括企业内部网络和企业外部网络)可以提供卓越的产品性能和丰富的产品系列。这些产品利用思科公司的网际互联操作系统IOS实现了快速以太网通道/千兆以太网通道、快速上联恢复、快速端口恢复等容错特性,保证了互联网公司局域网高可靠性的网络环境。而思科公司的广域网产品在业界是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认可。思科公司路由器支持ISDN、帧中继、DDN和卫星等线路,路由器协议

互联网行业解决方案V1.0

企业微信团队 企业微信 互联网行业解决方案

互联网行业痛点 互联网行业痛点企业微信解决方案 1.企业内部沟通方式不统一 2.沟通实时性要求高,异地小团队沟通频繁 3.管理层对业务数据了解不及时 4.缺乏富余人力开发内部办公系统 5.业务分布在多个平台,员工需要多次登录 6.运维7*24小时值守,耗费人力1.支持一键迁移微信群;秉承微信体验,让所有员工都能轻松上手 2.建立群会话进行快速沟通,利用视频会议解决异地沟通难题 3.推送数据报表,让管理层在手机上就能了解企业运营状况 4.自带公告/打卡/审批/日报等轻OA应用,让企业轻松实现无纸化办公 5.开放API接口,企业可以将所有业务统一接入到企业微信平台 6.利用会话/应用API接口,接入机器人和运维流程,实现运维自动化

互联网行业企业微信解决方案 Step 1 沟通管理 实施难度实施方式Step 2信息同步 Step 3业务提升 通讯录管理办公群管理异地沟通管理软件使用培训 企业新闻推送数据报表推送 原生功能助力办公运维自动化移动化智能机器人客服提升行政办公效率识别人脸精准考勤上线员工关怀与福利 零投入 少量配置开发工作自研接入或 第三方服务商支持 管理场景 1.导入企业通讯录,邀请员工激活验证 2.一键邀请迁移微信办公群 3.使用视频会议功能,实现异地沟通 1.自建应用授权企业微信可访问运营报表界面,即可实施查询。也 可以直接使用企业微信提供的文件盘、乐享知识管理(第三方应用)等自带应用 2.可以通过消息推送,将关键信息同步到指定人 1.企业微信提供单点登录、授权验证、应用管理、支付等全面API 接口,企业可以将业务系统接入“工作台”构建统一移动访问门户。 2.企业微信不断提供更多业务应用和拓展场景以及优质第三方开发 者,帮助企业实现业务结合,共 同实现移动数据业务化

120急救中心系统建设要求(DOC)

120调度指挥系统功能要求 一、系统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可有三种:集中接处警模式、集中接警、多级分布式处警模式和集中管理与多级分布式接处警模式。 集中接处警模式,适合县级或小城市120报警指挥中心; 集中接警、多级分布式处警模式,适合有较完备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大中城市120报警指挥中心; 集中接处警与分类、多级分布式接处警模式,适用于有较完备的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大城市的社会联动(紧急救援)中心; 集中接处警模式,分布式处警。120指挥中心可同时受理110、119和122报警电话,方便市民报警,系统的设计同时考虑未来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要求。 二、系统构成 急救指挥调度系统采用开放式、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将系统划分为:电话通信调度子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子系统、接警处警调度子系统、数字录音录时子系统、网络医院调度反馈子系统、领导查询子系统、GIS 地理信息子系统、GPRS车载信息子系统、多媒体大屏投影子系统、LED 图文显示子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组成。 各个子系统可以单独建设,但各自之间具备完善的标准接口协议,保障互连互通,资源共享、操作简便。 三、设计要求 指挥中心系统建设包含通信部分和接处警系统的建设。通信部分是基于调度机为核心的通信主体,是系统建设的关键。通信主体选用数字

调度机或数字板卡作为通信的主体。从电信局到急救指挥中心的机房,通过光纤连接,用一或多条数字中继线(采用1、7号或PRI信令),分别作为局外部通信、接警线路和调度专线。每条数字中继线相当于30路双向模拟电话线。根据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况,也可以直接架设模拟信号的电话线路。 考虑今后升级与安全,本次建设通讯主体选择数字程控调度机,基本配制如下图。2个7号信令做120报警电话呼入,其中1个7号信令做主链路,另外一个做备链路,一但主链路发生故障,自动切换到备链路上。1块环路中继做紧急专线调度 二块电源主备板,在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 二块七号信令板,组成主备链路,当其中一路出现故障,自动切换到备链路,并自动发送报警消息到接警席,如两个都出现问题,自动切换到环路中继,并发送最高级别的报警信息; 两块主板自动切换,当系统检测到故障,自动切换到另外一块,并自动报警,如都出现故障,发出最高级别报警; 所有板卡都可带电插拔,无须关机操作,确保报警电话畅通; 调度机重要程序可以在线或远程升级; 19英寸标准机架式结构,全分散控制、模块化结构,单层6U高度,外型大方美观,内部电路贴片元器件工艺。 集用户机、端局机、汇接机于一体,适用于社区、单位、企业团体作公网的接入设备; 具有Z、S/T、U、E1、E&M、载波等多种中继接口; E1中继有中国NO.1、NO.7、R2、ISDN(PRI)、V5信令; 无缝连接的热备份主机控制系统,热备份的二次电源与音源系统;

120急救中心车辆定位监控系统设计

120急救中心车辆管理 指挥系统 成都大旗科技有限公司 2012年5月17日

1.需求分析 在医疗救护领域,抢救病人最关键的因素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一般情况下,人们通过拨打120救护专线来取得帮助。但是,这里存在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打120电话要花费一些时间,容易延误抢救时间,然后,120车赶赴现场也需要一段时间,这个时间是在整个过程中最长的,假如路线恒定,那么耽误时间最长的是寻找现场的时间(假设120车可以顺利的闯红灯)。所以为缩短路程时间,120车必须在出发之前就精确的知道病人地点,如果能实现达到这个效果,对当事人和医院来说都是有利的。因此建立一套能够对急救车辆进行实时统一指挥调度的系统显得十分有必要。 3G技术(GPS、GIS、GSM)的发展使得建立这样的系统变成可能,利用车载智能终端结合GPS卫星定位技术和SMS短信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120急救车对管理调度系统需求特点是: ·定位要求高,要利于急救车及时找到并发现病人 ·响应要及时,时间就是生命 ·需要有良好的数据管理功能,与病人病例管理结合 2.系统概述 120急救中心车辆管理指挥系统是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 (GIS)以及无线通信技术于一体的软、硬件综合系统。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车载终端、无线数据链路和监控中心系统,系统以电子地图为基础,定位终端将GPS模块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转换成位置信息,通过GPRS模块经Internet传送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实时采集车载GPS卫星定位仪发出的信号,及时准确地在GIS电子地理信息图上显示目标车辆的位置及其运行轨迹。系统可对车辆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控指

急救系统

急救系统 1 引言 基于GIS/GPS/GSM的120急救系统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强大的地图显示、控制技术和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的实时定位技术,并以全球可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作为数据传输方式,实现与120电话相连接的集呼救者定位、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移动终端定位与导航等于一体的信息处理系统。 在现有的120急救系统中,呼救者通过拨打120急救电话和接线员进行信息交流。呼救者的地理位置、病员的基本情况通过接线员反馈给控制中心,再由控制中心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来进行决策施救。然而,随着城市面积、人口和建筑物密度的膨胀,传统的急救系统已显得力不从心。首先,由于采用人工语音交流,在这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语言交流上的障碍的话,接线员就无法正确获取呼救者的信息,特别是地理位置信息;其次,在进行救助方案设计时,很大程度上是由工作人员的个人经验决定,或者依靠很少的科学依据;第三,对于城市错综复杂的交通道路网和动态的实时路面车辆信息,给人工选择救助车辆路线增加了很大难度,因此很难保证每次都能选择到最佳路径;第四,

一个城市有很多家医院,每家医院由都会有自己擅长治疗的病类,同时,每家医院的设施都会不一样、抑或是好的医院也可能没有床位或是主治医生暂时无法回到医院。对于以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情况,传统的120急救系统都无法实现紧急救助,为了保证市民的身体健康,弥补传统施救方法的不足,本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GIS/GPS/GSM的现代计算机、通信等先进技术的120急救系统,从而更好地弥补了传统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 2 系统流程、功能和组成设计 如何在接到呼救电话时,尽快获取呼救者的信息,制定出最佳的援救方案,保证呼救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最好的医院施救,脱离危险,是120急救系统的主要目的。因此,本文中的基于GIS/GPS/GSM的120急救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呼救定位、最佳救助方案设计、最优医疗资源选择。 2.1 系统工作流程 通过有效集成GIS、GPS与GSM三者的功能,进而实现基于GIS/GPS/GSM的120急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使用AO(ArcObjects)作为开发平台,利用https://www.360docs.net/doc/8f16418653.html,开发语言实现系统功能的二次开发。工作流始于呼救者打进的120急救电话。其工作流程为图1。 2.2 呼救定位 当呼救者打进120急救电话时,系统的电话号码自动获取模块将自动提取打进的电话号码,同时,系统将自动地根据号码唯一标识从电话

城市出租车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城市出租车 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 2015.7

1. 设计目标和原则 针对出租车行业的需求和实际业务要求,出租车系统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以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企业收益的有效目的。该系统具备超大系统容量、强大兼容性和高度伸缩性,可以实现对出租车辆的调度和管理;可以对车辆进行准确有效的定位、监控、营运调度,并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可以对车辆动态营运状态和相关技术数据进行实时监控、收集,通过与企业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的无缝连接,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使企业为自身和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 该系统是按照先进、实用、经济,持续发展(可进行系统持续升级)的要求进行设计,充分体现模块化系统集成的设计思想。出租车电召北斗管理系统,通GPRS 通信网络和北斗卫星定位以及车载终端实现对车辆的实时调度监控、防止非本车司机驾驶,提高出租车行业的便捷性、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车辆运营和司机岗位的管理,为出租车行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车辆管理手段。系统充分体现系统集成的思想,网络符合总体规划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高度稳定性,保证24×7 运转。系统设计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具备强大的二次开发功能和灵活的组件,采用标准协议和先进的高新技术,充分保证系统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具备相当的通讯和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信息容量及处理能力,并有一定的超前性,软硬件预留接口,便于维护、升级和扩展,以适应将来整个系统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系统采用权限管理和网络安全相关措施,保证数据和系统的安全。通过预留技术接口和标准的数据接口,能够与企业的其他信息系统对接并提供大量的实时数据。

文创类互联网解决方案

文创类,互联网解决方案 篇一:互联网创业方案 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简介 为了给生活创造更多的乐趣,打破常规,更新大众对国画的认识,升级应用手段,把富有意境和韵味的国画手绘在我们的鞋子上面,精致又独特。以前的国画有种可远观而不可亵渎也的陌生感,现在把国画手绘在鞋子上,拉近国画与我们的距离,同时提升产品的美观度,价值以及意义。展会的目的是改变人们对国画的看法,同时以盈利为目的,吸引更多的顾客定制我们的作品。 二、申请理由(包括自身/团队具备的知识、条件、特长、兴趣、已有的成果、前期准备、项目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等) (一)团队具备的知识、条件、特长、兴趣 1、团队成员现就读于广西师范学院美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到目前为止,所有人积极参加学校的团委活动,奔走于各个支教点,对国画有一定的爱好和了解,经常和一些国画专业的老师们沟通,也在向他们不断取经。 2、为了准备这次的创业大赛,到处查阅资料,通过对周边的人物行为观察,推测人们的心理状态。 3、灵感来源:曾经在微博上比较火的的一件事,是美

国艺术家ola Shekhtman的创意--城市戒指,把城市呆在自己的手上,感觉拥有了整个城市。戒指的颜色会因为城市的不同而变化,形式多样,复古的风格美不胜收。 4、关于营销模式:产品内容丰富不单一,同时会场布置会结合产品特点,以国画为背景布置现场,让人们走进国画的世界。现在的人群,尤其以年轻人为代表,接受能力很高,喜欢一切有新意的东西。也能吸引一些文人墨客。 5、再者,曾经参加过一些手工艺人圈内的复古集市,当时集会上有人用复古牛皮纸印刷世界各个国家地图,销量很好。由此可见,我们出售手绘国画的鞋子,不仅实用又美观,将会引发很多人的好感。 以上,都可以说明项目的可行性比较高。 (二)前期准备 1.团队分工合作,制定项目方案,创造互联网最大影响力; 2.网络,线下市场调研,购买书籍及绘画工具材料,确定消费人群,积极发掘潜在消费群体; 3. 调查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对手绘国画系列的鞋面设计的支持和好感,确定国画内容; 3.建立微信、微博以及其他各种社交平台公众号,为后期团队的宣传打好基础; 5.联系工作租赁场地,与指导老师做好沟通获取多方

120急救中心呼叫系统

核心交换机服务器组录音服务器 调度台坐席组局域网 音频网Internet 网各医院网络说明大屏展示各急救分站卫生局、110 120医疗救援指挥系统组成如下图:

有线通信子系统(即交换机子系统):主要提供良好的通讯线路,以及加强对通讯线路的管理,使呼救通道畅通,以辅助急救信息子系统实施对呼救者的处理。 受理调度子系统:是120医疗救援指挥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依靠急救指挥中心局域网与各急救分站联网平台,利用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子系统提供的语音和数据通信资源,可实现从受理通话、调度派车、实时信息管理到院后电子病历管理的整个急救全程信息化管理流程,调度人员进行呼救受理及指挥调度的实时信息处理系统,指挥调度对象是各急救站及救护车。 急救信息综合管理子系统:是一个利用急救事件产生的信息,辅助日常业务办公的分析管理软件系统,这些信息包括:电话呼入/呼出信息;急救处置信息;急救事件反馈信息;调度员、司机、医生、护士的工作信息;救护车效率分析;病人电子病历、系统运行管理信息等等。 数字录音子系统:将急救过程中的对话进行全程数字录音,将为急救当时和以后的事故查询提供最真实、最直接的依据。 地理信息子系统:为调度员提供处置呼救的现场感受,同时,通过矢量化的城市地理信息,为就近调派救护车、监控车辆状况提供基础工作平台。 车载信息子系统:借助GPS和无线通信网络,提供救护车的当前位置和状

态,实现指挥中心与救护车的数据通信联系,准确合理地派车,为领导提供实时管理人员与救护车的手段和数据。 借助GPS和无线通信网络,将救护车的周边图像传输到市急救调度中心。 急救分站子系统:根据急救半径和急救实际的需要,建设急救分站,市区内统一接收指挥中心的指挥,四县可独立受理呼救和调派自己的救护车,以完善城市急救网络。 借助该系统的网络,将急救分站的相关视频图像传到市急救调度中心。 大屏幕显示与视频监控子系统:提供高度可视化工具,提高领导和指挥中心对大型突发事故的急救进度把握能力,辅助领导指挥急救。同时,使用移动视频技术可把现场图像实时地传回到中心、使用固定视频技术将急诊科室、路口等图像实时地传回中心,这些图像都可以显示到大屏幕上,方便指挥调度,并实现对急救行为的监督。 环境保证支持子系统:包括综合布线、指挥中心环境设计与装修等,它们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基本工作环境保障。通过合理的布线规划,使线路结构清晰明了,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同时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到环境的舒适,给调度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数字无线集群通信子系统:在急救网络内建立统一的、先进的数字无线通信系统,保障指挥调度时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动力配电子系统:动力配电子系统是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系统之一,合理设计供电、UPS、发电机组等设备的保障接续能力,使系统源源不断地获得稳定的动力支持。 应用软件预算 单位:元

智能化调度解决方案

一、需求分析 本项目以多媒体通信技术为平台,解决卫生局各种应急通信手段“无缝通信”的问题;以软交换技术为手段,解决区卫生局指挥中心“智能化调度”的问题,有效提升江宁区卫生局在发生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情况下的高效率应急指挥调度的能力。 建设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在本区发生突发卫生事件的情况下,局领导可在指挥中心的调度台上快捷的调度各应急专家和下属各单位人员,协调各部门人员共同处理突发事件。指挥人员可在指挥中心一键调度相关人员和一键召集多个人员参加紧急会议发布指令,各应急专家和各下属单位人员可通过固定电话、手机、小灵通、对讲机等多种通讯手段接受指挥人员的调度、参加电话会议,达到高效指挥、无缝通信的目的。 二、解决方案 方案总体拓扑建议与描述:

本次项目,我们建议江宁区卫生局采用如上图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用户向电信部门申请10路模拟中继线路,为系统内终端和外线互联互通提供中继通道,本期支持10路和外线通信的并发通道,后期可灵活扩容。 本项目中区卫生局指挥中心和下属各部门之间已经搭建好完善的政府专网,因此多媒体融合调度平台完全基于卫生局政府专网部署,无需进行复杂、重复的布线,且系统内所有软硬件设备均可安装在政府专网覆盖的任何地点,便于系统的灵活扩展。系统内各设备之间通过标准SIP信令交互信息。 系统提供丰富的中继接口连接运营商网络,通过专用的对讲网关接入常规对讲系统。便于指挥人员紧急调度各部门内线分机、直线电话、手机、小灵通、常规对讲机等各种类型的终端,同时便于领导远程通过手机、家庭座机实现对各部门人员的远程指挥调度工作。 三、系统组成 江宁区卫生局多媒体调度系统主要包括多媒体调度服务器、触摸屏调度台、语音网关、集群中继网关、IP话机等设备。系统内软交换服务器、语音网关、集群对讲网关、IP话机等均直接连接到卫生局政府专网上,无需互联,各个模块均独立部署,确保灵活的组网模式和系统整体的稳定性。 多媒体调度系统以MDS软交换平台为系统的核心管理平台。多媒体调度服务器用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调度台/调度终端的注册、系统内各终端通话路由策略的管理、调度功能的设置等,后期可选用HA可靠性配置。 在指挥中心部署触摸屏调度台作为指挥人员的核心操作平台。能够为指挥长人员提供便捷的调度手段,拥有高级别权限,实时监控系统内所有调度人员的通信状态,实行各种调度操作。调度台和调度主机之间通过政府数据专网进行信息

急救中心、急救站基本标准

第八部分急救中心、站基本标准 急救站 一、科室设置: 至少设有急救科、通讯调度室、车管科。 二、急求车辆: (一)按每5万人口配1辆急救车,至少配备5辆能正常运转的急救车; (二)每辆急救车应备有警灯、警报器,在车身两侧后门要有医疗急救标记; (三)每急救车单元设备: 急救箱(包)简易产包(含消毒手套) 听诊器表式血压计 体温计氧气袋(瓶) 给氧鼻导管(塞)简易呼吸机 口对面罩吹气管电动吸引器 心电图机开口器 拉舌钳环甲膜穿刺针 张力性气胸穿刺针静脉输液器 心内注射针 20ml注射器 5ml注射器止血带 砂轮片胶布 酒精盒脱脂棉 敷料(大、中、小)绷带

三角巾敷料剪 镊子药勺 针炙针夹板 敷料箱手电筒 软担架移动式担架床 (四)每急救车单元药品: 盐酸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可拉明洛贝林 多巴胺阿拉明 利血平速尿 西地兰安定注射液 非那根杜冷丁 镇痛新复方氨基比林 氨茶碱灭吐灵 阿托品止血敏 安络血地塞米松 解磷定利多卡因 10%葡萄糖酸钙 10%葡萄糖注射液安定片潘生丁片 心痛定片扑尔敏片 异搏定片麝香保心丸 复方降压片阿托品片 去痛片心得安片

外用药 75%酒精(棉球) 2.5%碘酊(棉球)红汞(棉球) 三、通讯: 应开通急救专线电话。 四、人员: (一)至少有5名司机; (二)至少有5名急救医护人员。 五、房屋: 建筑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 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急救中心 一、科室设置: 至少设有急救科、通讯调度室、车管科。 二、急救车辆: (一)按每5万人口配1辆急救车,但至少配备20辆急救车;(二)每辆急救车应备有警灯、警报器,在车身两侧后门要有医疗急救标记; (三)至少有1辆急救指挥车; (四)每急救车单元设备:与急救站机相同; (五)每急救车单元药品:与急救站相同。 三、通讯:

互联网行业运维管理解决方案

Mocha 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 互联网行业运维管理解决方案 公司:摩卡软件有限公司(Mocha Software Co., Lt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127号大成大厦15层 全国咨询热线:400-611-5522

目录 1互联网行业背景 (1) 2互联网行业应用特征 (1) 3方案功能 (2) 4Mocha BSM方案亮点 (5) 5系统运行环境 (5) 5.1服务器 (5) 6Mocha BSM 4+1介绍 (6) 6.1三位一体的产品定位 (6) 6.2Mocha BSM 4+1做得更多 (6) 7系统运行环境 (7) 7.1服务器 (7) 7.2数据库 (7) 7.3客户端 (7) 8联系我们 (7)

1 互联网行业背景 随着Internet的发展,各种以Internet为基础的网上业务开展的如火如荼,各种各样的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互联网行业内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维水平,提高业务运行的质量,成了各个互联网公司不能逃避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结合互联网行业的特点,提出了Mocha BSM互联网行业运维管理解决方案。 2 互联网行业应用特征 互联网行业的运维工作主要有如下典型特征: 1、海量的用户访问 在Alexa排名3000的网站,每天IP地址量都在9万以上,日均Page View 浏览量更是在18万以上,给网站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网站为应对巨大的访问量,一般都提供了squid反向代理、DNS轮询等Cache技术来提高访问速度,以提供高速的Web响应,并提供了软的或者硬的负载均衡机制。 2、海量的数量存储 互联网行业属于新媒体,是内容提供商,有海量的内容就不足为奇了。所以,一般的网站内容都存储在后台强大的数据库和可靠的大型存储设备中。这些是提供前端用户数据的基础,如果数据库的性能劣,存储设备的速度慢,会直接影响前端用户打开网页的速度。 3、业务系统至上,成功访问为本 互联网行业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核心是内容,通过网页形式提供给用户的内容。如果网页的速度慢或者无法打开,将直接影响用户体验,业务无法进行,导致用户流失。 4、对Web 服务和中间件的关注 一个运行情况良好的Web服务器是提供良好服务的基础,如果Web服务器的速度很慢甚至宕机,会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随着internet的发展,很多Web应用基于各种各样的中间件,因此,对Web应用中间件的监控也成了互联网行业运维监控的一个重点。 5、对运行数据库或Web应用的主机集群的关注 性能良好稳定运行的主机,是所有业务的基础,因此对主机的监控,也成了所有工作中最基本的工作。 6、互联网企业网络的特殊性 互联网企业的Web服务器要不是在企业DMZ区内,要不是在全国各个点有自己的机房和IDC中心。要实现对整个网络的监控,需要监控软件有一个灵活的架构。 7、网管软件本身的安全性 安全是互联网企业最关注的,要实现网站的安全,一定要保证采用的网管软件的安全。

120急救指挥中心工作职责

120急救指挥中心工作职责 1、在院领导的领导下,负责本地“120”呼救电话的受理工作。 2、负责全县院前急救医疗的指挥和调度工作,做到以缩小急救辐射半径、加速急救反应为目标,以方便、快捷、有效、系统地救治患者为目的,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3、加强与院前急救人员联系和沟通,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4、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急救通讯网络,保障通讯网络畅通。 5、科学处理和储存院前急救信息。建立统计报告制度,及时向院主管领导报递院前急救动态资料。 6、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负责等原因造成不良后果者,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120急救工作细则 1、诊后中心工作人员按派诊原则立即调派车辆,保障电话畅通无阻。 2、急救中心派诊时使用专业术语,简明扼要,严谨准确,报清疾病种类和详细接车地点及病人联系电话。 3、急救中心受理电话者必须是本站的医务人员,并于通话完毕后主动报清自己的全名。 4、急救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详细的派诊内容和准确的出诊时间等记录及录音,保证120对社会承诺的5—10分钟急救反应时间(城区内),定期向主管院长反馈。 120急救车司机工作制度 1、“120”救护车急救专用车辆,急救中心(站)统一指挥调配,严禁私自用车。未经批准擅自出车,发生医疗事故,一切经济责任自负。禁止司机开车上下班,出完车,车辆必须放在医院内。 2、驾驶员必须落实好车辆的“三检”“三勤”制度,使车辆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驾驶员必须遵守各项交通规则,严格遵守特种车辆行驶规定。 3、中心管理的救护车,要求急救驾驶员爱护车载通讯设备,做好日常维护,严格设备交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报修。要严格按使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120救护车长途及收费由主管院长签字、120主任及车方商定, 但不得影响医院工作。120急救车必须无条件服从国家及区域性 重大事件如地震、洪水、疫情、重大车祸等灾难性事件的处置要求。 5、救护车司机必须坚守工作岗位,脱岗或无故迟到,产生医疗纠纷责任自负。

煤矿智能化实施方案(最新整理)

贵州钰祥矿业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水城县比德乡河坝煤矿 矿山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二O一九年六月二十五日

矿山智能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智能化矿山建设简介 “智能化矿山”的主要内容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煤炭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活动中,充分发掘和利用企业信息资源,实现生产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决策支持等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建立智能化矿山既可以实现安全管理的数字化,为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提供信息保障,也可以实现生产管理的精细化,为打造高产高效矿井提供决策手段。 二、智能化矿山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河坝煤矿实施“全面启动,重点突破”的建设原则,“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我矿智能化矿山建设按照集团公司统一安排,分阶段分步骤逐步完成智能化矿山建设。 (二)发展目标 智能化矿山是建立在矿山数字化基础之上,能够完成矿山企业所有信息的精准适时采集、网络化传输、规范化集成、可视化

展现、自动化操作和智能化服务的数字化智慧体。根据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力争在两年时间内,建立矿山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构建以信息平台为核心的煤矿信息共享体系,逐步形成覆盖整个矿区、协调统一的有线和无线网络,能够提供移动的、智能的生产管理和安全监控信息。建立安全生产经营于一体综合管理平台和办公平台,实现智能化管理。以便领导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相关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实时掌握生产现场数据,实现对生产一线的实时掌控,有效地做出决策,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智能化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我矿制定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按照规划策略,充分利用现有系统资源,把现有生产系统与ERP 系统接入智能化矿山管理平台,现有系统功能不能满足智能化矿山建设要求的,进行软件升级和功能扩充,确实无法实现的,开发建设新系统。 (一)基础网络建设 智能化矿山建设要求所有信息包括实时数据、多媒体数据和管理数据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准时、可靠、安全的传输,必要的数据还要求保证时钟同步,因此建设高效、可靠、完备、多业务、可管控的基础网络平台是智能化矿山建设的必备条件。

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方案.docx

[键入公司名称 ] 南京市 120 急救中心系统方案 2012/9/29

目录 1项目背景 (2) 2系统架构设计 (2) 3系统业务功能与开展方式 (5) 3.1急救中心指挥系统 (5) 3.2车载系统 (7) 3.3系统扩展 (8) 4系统基本配置 (9)

1项目背景 目前,南京市 120 急救中心仅靠一套远程电话调度系统完成日常 的特服服务,由于通信手段的相对落后和医疗急救信息化的不完善, 院前急救还停留在“接警出诊现场救治返回医院诊断救 治”的原始流程上,给紧急救护工作带来许多不便。而紧急救护的关 键在于一个“急”字,如何解决快速地对各类人身伤害、病痛进行及 时的抢救、治疗、护理问题,不仅是弘扬 " 救死扶伤 " 精神的需要,也是切实实现医疗部门对广大人民群众“承诺服务”的具体体现。 在南京智慧型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现代化、信息化的120 急救中 心系统是“智慧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0 急救中心作为地区医疗救援指挥的中枢,需要完成医疗急救、大型社会医疗保障及 “110”联动等任务,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技术角度来看,随着 3G 等无线宽带网络的全面应用,建立一套高效化、系统化、规模化、多结构化的 120 急救中心系统反应机制和指挥体系的条件已经成熟。 2系统架构设计 120急救中心系统按照“统一受理、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的原则,根据伤病人员情况,实行“就急、就近、就专科救治能力、就患 者和家属意愿”救治,保证急救工作及时、高效、合理、透明,使区

域有限的急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搭建了一个“听得见、看得着、查 得到”的生命救援大平台。 120 急救中心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 GIS)作为各类信息的高可视化 承载平台,集中受理南京各地区 120 呼救电话,根据呼救人员提供的信 息和对呼救设备的追踪定位,及时获取伤病人员位置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同时通过信息交换系统,将救护车 GPS卫星定位、车载系统、最 近范围内医疗资源等信息作为参考依据,迅速由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生 成急救预案,指定出车单位派出救护车赶往伤病人员所在地点,通知相 关急救站或医院做好接治伤病员的各项预备工作。在实现与区域卫生信 息平台对接的基础上,共享健康档案或电子病历 (E HR/EMR)数据,发送到救护车和医院平台,根据伤病员既往病史,为相关救护人员提供信息支持,提升急救效率和质量。在“院前急救”阶段,通过无线音视频监控系统对救护现场实况进行实时监视,同时对救护车内急救过程的音视频以及相关救治信息进行录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向患者亲属或公众公开,增加急救行为的透明度。 120急救中心系统作为“智慧南京”电子服务应用的具体实现之一,依托智慧城市建设的各种硬件与网络资源,能够建立与城市医疗体系 之外其它相关信息平台的互通共享,如与“智能交通”信息平台对接后 可以共享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数据,为救护车辆导航及急救医院选择提 供实时有效的依据。

120急救中心考试复习题

120急救中心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 1.心肺复苏的A、B、C操作步骤(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2.(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综合征的表现 3.少尿是指病人24小时尿量(400ml) 4.脑死亡是指(大脑皮层和脑干)电活动完全停止。 5.(颅后窝骨折)是颅骨骨折中最严重的一种 6.咯血的常见原因有(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大咯血通常是指一次咯血量(200)ml以上。 7.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心包积液) 8.胸部外伤不能咳嗽的病人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方法是(导管引痰) 9.过敏性休克主要死因为(喉头水肿) 10.一般洗手法的目的是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1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可进行一般洗手。 12.一般洗手法应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或者(毛巾)彻底擦干,或者用(干手机)干燥双手。 13.一般洗手法应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14.外科洗手法应用流动的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15.无菌持物钳是用于取用或者传递无菌的(敷料)(器械)等。 16.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 17.戴无菌手套应选择(尺码合适)的无菌手套,检查有无(破损)(潮湿)及其有效期。 18.戴手套时应当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以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者(另一手套)的里面。 19.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当(立即更换) 20.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 21.已打开的溶有效期使用时间是(24)小时 22.已倒出的溶不可再(倒回瓶内) 23.已打开的无菌容器有效使用时间为(24)小时 24.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到物品的旁使用。 25.使用无菌钳时不能低于(腰部) 26.打开包后的干镊子罐,持物钳就当(4)小时更换。 27.铺无菌盘区域必须清洁(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 28.无菌盘的有效期为(4)小时 29.测腋湿应测量(5-10)分钟后取出。 30.测口温时应当交水银端斜放于患者(舌下)闭口(3)分钟后取出。 31.测肛温将肛温计的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32.告知患者测口温前(15-30)分钟勿进食(过冷)(过热)食物,测口温时闭(口)用(鼻)呼吸,勿(牙咬)体温计。 33.(婴幼儿)(意识不清)或者不合作的患者测体温时,护理人员应当守候在患者身旁。 34.如有影响测量体温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分钟测量。 35.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36.(极度消瘦)的患者不宜测腋温。 37.测脉搏时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桡)动脉。

120急救中心智能调度解决方案.

120指挥系统及车载定位导航系统 方案建议书 福建省电信公司泉州电信分公司 2010年11月

目录 1 项目综述 (7) 1.1项目背景 (7) 1.2项目理解 (8) 1.3建设原则 (9) 1.4泉州电信综合优势 (11) 2 项目总体方案建议 (12) 2.1系统规划 (12) 2.1.1 系统规划目标 (12) 2.1.2 三层结构设计 (12) 2.1.3 子系统接口关系 (13) 2.1.4 数据存储规划 (15) 2.2软件开发方案 (15) 2.2.1 三层架构 (15) 2.2.2 模块化开发 (15) 2.2.3 控件化开发 (16) 2.2.4 业务与数据处理分离 (16) 2.2.5 数据驱动式开发 (17) 2.2.6 中间件 (17) 2.2.7 基于JAVA技术的业务开发 (18)

2.2.8 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 (18) 2.2.9 高可靠性设计 (18) 3 系统平台总体结构 (20) 3.1系统总体结构图 (20) 3.2系统总体结构说明 (21) 3.3平台硬件选型 (22) 3.4平台功能介绍 (22) 3.4.1 接入交换机 (22) 3.4.2 CTI服务器 (23) 3.4.3 IVR服务器 (24) 3.4.4 录音服务器 (26) 3.4.5 数据库服务器 (26) 3.4.6 WEB服务器 (27) 3.4.7 GPS服务器 (28) 3.4.8 Gis服务器 (28) 3.4.9 备份服务器 (28) 3.5中心接警席 (28) 3.6急救分中心 (29) 3.7急救分站 (29) 3.8主叫信息回送 (29) 3.8.1 主叫号码提取 (29) 3.8.2 获取主叫定位段信息 (30)

南京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方案

v1.0 可编辑可修改 2020年6月 南京市120急救中 心系统方案 2012/9/29

目录 1项目背景 (2) 2系统架构设计 (2) 3系统业务功能与开展方式 (5) 3.1急救中心指挥系统 (5) 3.2车载系统 (7) 3.3系统扩展 (8) 4系统基本配置 (9)

1项目背景 目前,南京市120急救中心仅靠一套远程电话调度系统完成日常的特服服务,由于通信手段的相对落后和医疗急救信息化的不完善,院前急救还停留在“接警出诊现场救治返回医院诊断救治”的原始流程上,给紧急救护工作带来许多不便。而紧急救护的关键在于一个“急”字,如何解决快速地对各类人身伤害、病痛进行及时的抢救、治疗、护理问题,不仅是弘扬"救死扶伤"精神的需要,也是切实实现医疗部门对广大人民群众“承诺服务”的具体体现。 在南京智慧型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现代化、信息化的120急救中心系统是“智慧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20急救中心作为地区医疗救援指挥的中枢,需要完成医疗急救、大型社会医疗保障及“110”联动等任务,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技术角度来看,随着3G等无线宽带网络的全面应用,建立一套高效化、系统化、规模化、多结构化的120急救中心系统反应机制和指挥体系的条件已经成熟。 2系统架构设计 120急救中心系统按照“统一受理、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的原则,根据伤病人员情况,实行“就急、就近、就专科救治能力、就患者和家属意愿”救治,保证急救工作及时、高效、合理、透明,使区

域有限的急救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搭建了一个“听得见、看得着、查得到”的生命救援大平台。 120急救中心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各类信息的高可视化承载平台,集中受理南京各地区120 呼救电话,根据呼救人员提供的信息和对呼救设备的追踪定位,及时获取伤病人员位置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同时通过信息交换系统,将救护车GPS卫星定位、车载系统、最近范围内医疗资源等信息作为参考依据,迅速由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生成急救预案,指定出车单位派出救护车赶往伤病人员所在地点,通知相关急救站或医院做好接治伤病员的各项预备工作。在实现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对接的基础上,共享健康档案或电子病历(EHR/EMR)数据,发送到救护车和医院平台,根据伤病员既往病史,为相关救护人员提供信息支持,提升急救效率和质量。在“院前急救”阶段,通过无线音视频监控系统对救护现场实况进行实时监视,同时对救护车内急救过程的音视频以及相关救治信息进行录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向患者亲属或公众公开,增加急救行为的透明度。 120急救中心系统作为“智慧南京”电子服务应用的具体实现之一,依托智慧城市建设的各种硬件与网络资源,能够建立与城市医疗体系之外其它相关信息平台的互通共享,如与“智能交通”信息平台对接后可以共享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数据,为救护车辆导航及急救医院选择提供实时有效的依据。

建立一套完整的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

建立一套完整的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 【】随着城市120紧急医疗救护救援系统的建设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建立一套快速高效、系统化、规模化、多结构的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反应机制和指挥体系已经成为新的目标,只有一套完整的城市120积极指挥中心系统,才能将各方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达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工作效率、服 务于民的目的。城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系统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建立城市级医疗救护综合管理系统。系统具有规模大、范围广泛、结构复杂、应用多样等特点,对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容量、性能、可扩展性等 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系统应是一个分布式的、安全可靠、先进实用的系统; ·快速反应的综合性。系统指挥中心平台能够显示各医疗单位车辆位置,建立多层次综合数据库,当120移动中的车辆发生接警时,在最短的时间内依据各种数据做出科学快速的决策,并保证上下级、协同其他职能部门的互动指 挥能力;系统兼容各种类型的移动通信网络接口,兼容现有国内多个网络系统,并适应3G网络发展,灵活构建移动网络信息传输平台;系统能够基于互联网络(Internet与Intranet)实现远程广域的定位、视频、报警和指挥等信息的发布与访问。系统具有逐步建立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GIS将用户关心的所有数据集中显示在电子地图上,直观地显示突发事件的地理位置,以及所有可以参考 的作战部署参数,供指挥人员快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科学的决策; ·图像传输系统。具备会议电视、图像监控的系统功能,在多码流并传机制上要有完整的解决方案,一是能够同时处理多码流碰撞问题,二是系统能够 承载多台120救护车以上远程终端数据传输的多种数据运算能力; ·服务器框架。服务器软件首先是强大的、稳定的、经过长时间使用考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