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员工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中国银行员工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中国银行员工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中国银行员工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中国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和发展,就必须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而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企业间人才的竞争,唯有重视员工培训,不断增加对员工培训的投入,企业才能在人才和知识的竞争中塑造优势、保持实力,有效地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中国银行不断加强了对本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以满足企业和员工双方面的需求。目前中国银行员工培训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缺乏高层领导者对培训的推动力、培训需求分析不够充分、培训方法单一、缺乏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培训讲师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从而弱化了员工培训的效果,未能达到原定的目标要求,以致影响到了中国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中国银行培训工作中所遭遇的困境,为了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员工的培训效果,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改进和完善培训体系已势在必行。本研究以黄岩支行为例,通过剖析黄岩支行的员工培训现状,找出了黄岩支行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地对策及建议,以期对中国银行的发展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企业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它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有其特定的对象和内涵。关于培训的定义,国内外很多专家和学者在这方面都有过很多研究。

Raymond A.No认为培训指公司有计划地实施有助于雇员学习与工作相关能力的活动,这些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或对工作绩效起关键作用的行为。

Blancha认为培训是一组系统的过程,被设计用来迎合与受训者的当前或未来工作相关的学习目标。

Dessle认为培训是用来给新员工或现有员工履行工作所需技能的方法或过程。

Taylo认为培训是组织用来开发员工的知识、技能、行为或态度,从而帮助实现组织目标的任一系统的过程。

王鲁捷认为指出培训是企业对人力资源发展的承诺和改进员工胜任能力的

战略基础。

欧炳进认为培训指创造一个环境,使员工能够在这一环境中获得或学习特定的与工作要求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

曹振杰认为培训指那些通过一顶措施和手段,补充和提供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胜任特质,激发其潜在的创造力,促进员工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实现组织人力资本增值和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国外对于员工培训进行深入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50、60年代,这个时期开始,研究者开始涉及有关员工培训的各方面问题。

美国学者弗农·汉弗莱(Vemon Humphtey)于1990年在《培训与发展季刊》上发表了题为“全组织的培训”的论文,提出了所谓的“员工集体培训理论”。他认为一个单位或一个组织应该从整个单位或组织去考虑培训计划。

国际标准组织(ISO)于1999年底颁布的ISO10015(企业培训质量管理标准),用于规范企业内部培训,为全面提高培训质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培训管理包括科学分析培训需求、有效实施培训、准确评估培训效果、实时监控培训过程等。

C.E.Schneier,J.P.Guthrie,和J.

D.Olian(1998)指出需求评估包括三个方面:组织分析、人员分析和任务分析。着重强调了人员分析是明确受训者的基本技能水平、态度和信心,以作出是否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绩效的决策。任务分析中要确定培训的目标知识、技术和能力,提出培训评估的新方法——素质模型。

杰克·菲利蒲(Jack Philips)(1996)在D.L.Kirkpatrick的四层次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五层,ROI(财务评估层)是对培训效果的一种量化测定,是通过财务数据来说明培训对企业经济利润的影响。

布兰克(Jerry Blank)(2000)提出的“培训方案设计模型”(Program designinmodel)以受训者为焦点,有需要、目标、设计、传递、评价四个方面构成一个起着支持保障作用的循环圈。它对组织的培训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个模型中,他们把培训、培训效果转化、培训效果评估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关心受训者的感受。

雷蒙德(2001)通过研究对培训提出新的理解,认为培训是在目前或未来的工作上帮助员工通过学习,透过培训的思想和行为,去发展适当的习惯、技能、知识和态度,即获得效果的过程。

国内有关员工培训的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是一些学者就有关培训的问题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在培训管理系统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学者杨方方(2003)从三个阶段阐述了企业如何对培训管理工作进行系统规划,包括系统建设——搭建健全的培训管理体系,实现培训工作的全面管理;文化建设——塑造组织的学习型文化;效益优化——实现学习文化的价值转化,达到文化和效益上的双赢。文章列出了各阶段的管理目标与核心措施,指出组织拥有比竞争对手更强的学习能力是赢得竞争优势持久的源泉。

彭剑锋(2003)指出企业的培训包括两大核心:战略与核心能力;三个层面:制度层、资源层和营运层;四大环节: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活动组织实施及培训效果评估。

乔志林等(2004)通过分析四种培训方法——角色扮演、博弈、计算机模拟和培训模拟,提出管理模拟是管理培训的有效方法,能够促进受训者的主动参与,提供交互式学习环境,以较少的投资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

俞晓菁(2006)从市场变化、企业发展、员工需求三个维度对企业员工培训模式的实施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基于“三维视角”员工培训模式。

谭道伦、刘晓红(2007)提出培训模式不仅强调员工技能与岗位要求匹配,而且还要注意员工内在特征(个性、价值观、目标、态度)与组织的主要特征(文化氛围、价值观、目标、规范)之间的匹配。

邢千里(2008)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进行培训管理研究,明确企业培训风险存在的客观性,积极分析企业在员工培训中的各种风险,分析风险原因,并从回避、控制、转移到降低四个方面对企业培训风险的应对策略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思路与方法建议。

龚道明(2008)认为培训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之一,其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培训需求分析。先从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入手,接着分析了培训需求分析在企业中的作用,最后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对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姜春梅(2009)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对比和考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环境、现状和问题做了分析和探讨,系统提出了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体系的流程、方法和实施保障。

综上所述,从国外学者关于培训的理论来看,国外已在培训方式、培训模式、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需求、培训管理系统等方面都有了相对实际、成熟的研究成果,也说明了人才培训的重要性。国内学者在培训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国外学者的研究之上,对企业员工培训进行了初步地探索,也发表了一些有见地的研究成果,在概念、意义、模式、内容和实现途径等多个方面取得了进步,实现了一定的理论积累,同时这些成果也清晰地反映出一些尚待发展和

完善的地方。虽然企业员工培训的研究正在迅速崛起,以往发表的论文数量也在逐年增多,但由于研究的时间比较短,理论基础相对比较浅薄,有关企业技术员工培训途径及技能管理的研究还太少。另外,发表的论文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为观点陈述和经验总结,理论研究、统计调查研究和案例研究都尚未形成我国独有的理论体系。

3.参考文献

[1] 雷蒙德·A·诺依. 雇员培训与开发[M].徐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Blanchard,P.N. “Training Methods” in Marilyn M.Helms[J],Encyclopedia of management.Farmington Hills,Ml:Gale group,2000:962-968

[3] Dessler,G.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Upper Saddle River,NJ:Prenyice Hall.2001

[4] 洛丝特.人力资源管理[M].孙健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0-181

[5] 王鲁捷.企业培训绩效评估方法研究[J].中国培训,2003,(6):34~35

[6] 欧炳进,张育新.人事管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22-224

[7] 曹振杰.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3-4

[8] 湛新民,徐汪奇.员工培训方案[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9] D.L.Kirkpatrick.Techniques for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Training Directors:13.

[10] C.E.Scgneier,J.P.Gutgrie and J.D.Olian.A Practical Approach to Conducting and Using Training Needs Assessment[J].Pubic Personnel Management,1988:191~205

[11] 晏秋阳,曹亚克.企业员工培训效果模式探讨[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

[12] John Toplis,Wallis,Wendy Fountain.Training Evaluation-Reflection on the First Steps.Professional News,2000,(3)

[13] 杨加,陆范军. 中小企业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4] 杨方方.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层次[J].管理工程师,2003,(6)

[15] 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6] 杨洪常,丁秀玲等.中国企业培训管理现状研究综述[J].科学管理研究,2004.

[17] 俞晓菁. 基于“三维视角”的现代企业员工培训模式创新[J].价值工程,2006,(11)

[18] 谭道伦,刘晓红.基于人与组织匹配的培训模式[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

[19] 邢千里. 企业培训风险应对策略研究[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0] 龚道明. 企业培训需求分析与方法探讨[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6)

[21] 姜春梅. 国有企业管理培训现状研究[M].武汉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课题系列研究报告之七 张承惠 2002-03-14 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中,银行业应该是最受重视的部分,改善和强化银行业监管应成为金融监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和政策研究的重点。这不仅是因为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影响千百万储户的切身利益;更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银行业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主导力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为银行业内外部的制度缺陷而产生了独特的风险生成机制、因为银行业将承受金融开放的首要冲击。 一、中国银行业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无须讳言,目前中国的银行体系中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根据不同的来源,笔者将这些风险分成内源型、外源型和混合型三类。 (一)内源型风险 内源型风险主要由银行内部管理不善、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造成。这类风险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总量控制失衡、流动性要求难以满足、资产结构中贷款比重过高、贷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决策失误和贷后管理缺乏、人情贷款和关系贷款、高息揽储恶性竞争、机构重叠分散、银行及分支机构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造成对恶意贷款人的交叉贷款审查控制不力、违规开立信用证和签发承兑汇票、银行有关人员以权谋私违规操作、搞账外经

营和违规自办实业等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以后,随着全国上下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的增强和中央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大,各商业银行通过深化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审贷分离制度、统一授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了信贷风险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内源型风险的控制机制。 (二)外源型风险 外源型风险由银行业外部各类因素造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信用风险。由于社会信用基础薄弱,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遇到大量因企业不讲信誉而形成的风险,如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不披露企业真实经营情况,提供水份大的报表;借款人还款意愿差,有的甚至在借款时就不打算还款,一些银行反映按期履约比例仅为1/3;特别是近年来企业借改制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相当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末,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万多家改制企业中,逃废债企业约占50%,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全部贷款本息的30%以上。 第二,金融诈骗风险。近年来,金融诈骗的大案要案呈上升趋势(例如,西安一犯罪团伙在1999年11月~2000年8月期间,多次以伪造或变造存款单位预留印鉴等手段将单位大额存款转移至犯罪团伙开设的帐户,涉案金额达8000万余元,涉及工农中建和城市信用社等诸多金融机构。再如,经查明,在1998年10月至2000年9月期间,

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分析

银行业动态跟踪:政策调控较为密集、信贷控制仍为主要标的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新增信贷低于市场预期。2011 年1 月末M1、M2 增速分别回落至13.6、17.2分别较2010 年年末下降7.6 和 2.5 个百分点。这显示了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企业活期存款出现较大幅度减少。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多项措施的作用下1 月人民币新增贷款 1.04 万亿低于市场预期的1.2 万亿这表明了央 行信贷控制有所成效。银行业基本面较为稳定息差提升可期。2011 年新增信贷增速将较为平稳银行业贷款平均余额的良好增长仍是推动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在2011 年经济增长较为稳定的预期下我们认为银行的净息差将在加息周 期中受益具体的提升幅度将根据通胀的发展以及加息的频率、方式等因素而定。2011 年经济基本面较为稳定预计行业资产质量将保持整体稳定的态势。行业监管政策调控较为密集价格型调控工具对银行业中性偏利好存款准备金率 和动态差别准备金率调整对银行构成利空。预计 3 月份政策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将保持平稳后续政策持续大幅收缩的 空间预计有限。银行业基本面较为稳定估值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市场普遍预期2011 年上半年通胀压力较大货币政策紧缩预期将压制行业估值修复进程随着银监会相关监管 政策的进一步明确预期未来年报、季报披露行情或将成为股价较好表现的时间窗口。银行业未来估值修复可期具备了中

长期的投资价值维持行业的“增持”评级。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在全国率先实现刷银行卡“打的” 2011 年05 月27 日13:28 来源:大连电视台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据大连电台报道,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与大连市出租汽车有限公司今天正式启动打车刷银行卡便民工程,今后凡持有各家银行“银联卡”的市民,不论是本地还是外地的都可刷卡付费,不用再付现金了。因而,大连也成为全国首个“刷卡打的”城市。请听报道。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大连出租汽车公司“蓝灯的士”在全国率先实行计价器收费,此举闻名中外。如今,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打车市民越来越多,乘车交现金已不适应现代“打的”需求。为了方便市民和外地游客在大连“打的”,大连出租汽车公司便与银行联手实行刷卡打车。记者看到,安装在蓝灯的士上的消费终端机与计价器连接,不但可以受理各家银行发行的普通“银联卡”,还能识别“芯片银行卡”和“手机信用卡”,也就是说乘客既可刷卡、插卡付费,也可以挥卡“闪付”。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银行卡中心总经理钱景秀告诉记者,这种刷卡方式时间很短,特别是挥卡闪付和挥机闪付它的交易时间从原来的接近 1 分钟的时间能够缩短到0.2 秒。目前,大连市共有1200 辆蓝灯的士,大连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正分批对车辆进行银行卡受理改造,今年内使公司的“蓝灯的士”陆续加装消费终端,受理银行卡支付业务。公司党委书记许建红表示,公司现与

培训开题报告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大连远洋洲际酒店员工在职培训中存在的 问题与对策 院(系)__经济管理学院_ ___ 专业__工商管理(酒店管理方向)____ 班级___092081____ 姓名___申静______ 指导老师___杨金忠______ _2013_年__3__月 篇二: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开题报告 赣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 赣南师院商学院 2009级(2013届)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 学生姓名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指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签名)教学学院院长(签名)篇三:员工培训管理系统开题 报告 篇四:公司员工培训问题方案研究开题报告 公司员工培训问题方案研究开题报告 [论关键词]员工培训效果评价设计 [论摘要]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就有较多人力资源专和企业培训人员从事培训方面 的研究与实践,培训无论对公司,还是对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企业而言,培训实质上是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培训有利于 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培训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对外部环境的适 应性;培训能够提高企业自身改革和创新的能力;培训是企业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和保留人 才的重要手段。对个人而言,培训是员工本从员工培训的概念着手,分析了员工培训需求, 探讨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方法设计,优化设计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的流程,得出了 企业员工培训改进策略,总结了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价设计影响因素,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案, 有效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理论依据。 一、员工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企业有计划地实施有助于提高员工学习与工作相关能力的活动。这些能力包括知 识、技能或对工作绩效起关键作用的行为。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则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 营和发展的需要,为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政治理论、规章制度、 法律法规常识等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教育与训练活动,从而使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 为、价值观念等有所改变,使他们在现在或将来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现达到组织的要求,并 发挥最大的潜力以提高工作绩效。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知识水平和能 力的局限性总要受到实际工作的挑战,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 难以有效地扮演好各自的职业角色。为保证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人力 资源的优势,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就必须对本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培训需求分析是设计培训项目、建立评估模型的基础。培训研究 表明,企业组织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需求分析:组织、工作任务和个人。 从组织角度进行培训需求分析,通常可以了解实现企业目标需要的技能、企业人力资源 的供需情况、竞争对手等情况。 从工作任务的角度入手,需要确定哪些是重要任务,哪些是属于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加以

中国银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全国银行业概况 1、中国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74.41万亿,位列全球第二。2012年至2016年GDP的年均复合名义增长率达8.64%,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2、国内银行业市场格局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中国银行业亦得到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 行数据,2012年至2016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贷款与存款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42%和14.35%。下表列示了2012年至2016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和外币的贷款和存款数据: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口径,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分为大型商业银行、股 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等。

(1)大型商业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是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其在中国银行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企业、机构及个人客户的主要融资来源。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37.29%,负债总额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37.21%。 下表列示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股东权益数据。 (2)股份制商业银行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口径,除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共有12家股份制商 业银行。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把握有利的市场机遇,取得持续较快发展,市 场份额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中国银行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6年12月31 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分别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 和负债总额的18.72%和18.99%。 下表列示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股东权益数据。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不足和改进建议分析-共17页

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摘要 2006年12月11日,在经过五年的过渡期的之后,我国银行业正式完全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成败。但是2019年的次贷危机再一次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形成了很大冲击。曾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学习榜样的国际活跃金融机构并没能够经受住金融危机的考验,不是巨亏,就是破产,这也再一次暴露出许多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并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讲,应该在借鉴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的同时,吸取次贷危机的教训,才能真正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有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改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不足的建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外部监管 论文类型:应用研究

目录1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业进入了快速扩张的阶段。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都只注重于业务和市场的扩张速度,反而忽略了质量的控制;注重贷款的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再加上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出现时间本来就比较晚,很多商业银行都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和相关的职位,这种情况即使在最近几年有所改善,但情况也不容乐观,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和人才,即使设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也都还处于发展不成熟,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性急需改进的状态,对商业银行的运作起不到作用,现在又步入了急速发展期,近些年来由于风险管理不当而引发的事件的出现频率有增无减,闹得人心惶惶,显得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日趋严峻,我国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1.1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由2019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给世界各国都敲响了警钟,商业银行在实际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呈现,发人深思。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成熟,体系不完善,开放程度不够,和次贷相关的金融产品规模不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次贷金融危机的发生,短期来看,貌似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但从我国金融产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影响不容忽略!例如,国内外经济下滑导致客户违约增加,银行信用风险加剧;持续降息及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导致银行收益下降,市场风险凸现;信贷扩张及新产品开发引发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加大等。 所以,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冲击是不容忽视;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金融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为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我们必须彻底地分析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改进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 1.2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资金的使用效率 商业银行是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其通过不断地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来保持其运作,从而实现资金从盈主到缺主的流通和转换,实现资金的调剂,资源的再分配!若商业银行的每笔业务,每个投资项目的决策都经过相应的

银行中间业务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 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f17001204.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而中间业务则不同,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 《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版)》主要研究分析了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并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报告首先介绍了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的相关知识及国内外发展环境,并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运行数据进行了剖析,同时对银行中间业务产业链进行了梳理,进而详细分析了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竞争格局及银行中间业务行业标杆企业,最后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发展前景作出预测,给出针对银行中间业务行业发展的独家建议和策略。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版)》给客户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具有借鉴意义的发展建议,使其能以更强的能力去参与市场竞争。 《中国银行中间业务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年版)》的整个研究工作是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是相关银行中间业务企业、研究单位、

某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任务书】

某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研究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任务书】 题目: 某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研究 一、主要任务与目标: 近年来,以改善和提升组织成员的知识、技能、态度、创造力和理想为特征的培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很多企业中,培训只重视培训的过程,忽略培训的有效性,使培训无法达到应有的目的,流于形式。所以现代企业提高培训的有效性,成为了企业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运用所学企业员工培训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国内外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研究的收集,结合具体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培训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培训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及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 本课题的目标是:结合某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员工培训的有关知识对该企业的员工培训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培训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达到企业培训的目的。 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主要内容 1、国内外对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研究情况:员工培训的概述,培训的基本原则,培训流程,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法,培训效果评估。 2、某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企业简介,企业现状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状况

分析,企业员工培训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针对该企业的特点,对如何提高员工培训有效性提出对策和方法。 (二)基本要求 1、进行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有关文献资料的搜集,要求查阅文献资料不得少于20篇,并按时完成文献综述和外文资料翻译。 2、认真解读资料内容,在充分理解该课题主要内涵和技术要素的基础上确定撰写结构和主要内容,写出开题报告。 3、文献综述、外文资料翻译、开题报告撰写及毕业论文等的写作请根据学校和学院的各项具体要求规范执行。 4、毕业论文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基本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有较强的说服力,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字简练,书写整洁。 三、计划进度: 2010.11.01?2010.11.21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2010.11.22?2010.01.09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 2011.02.21--2011.03.11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确定实习单位 2011.03.12-2011.05.03毕业实习,结合实习修改毕业论文 2011.05.04--2011.05.18毕业论文定稿 推荐参考文献: [1] 赵少平,李长征.浅析企业员工培训[J].商场现代化,200716:P245-246 [2] 古长青,唐瑜.如何提高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性[J].中国商贸,200917:P55- 56 [3] 祁元录.提高培训需求调查的有效性[J].中国劳动,200605:P59-60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远年 ?字号 ? ? ? 评论邮件纠错 2015-11-17 21:13:15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 2015年11月13日·广州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第十届全球金融峰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本届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的一次伟大创新性设计,立足于“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未来五年金融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此时,召开本次峰会应当说恰逢其时,充分体现出金融业界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制定改革发展战略,创新金融配套服务的实际行动和有益探索。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中国银行业的自律组织,一贯重视行业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研究,下面,我主要结合协会连续5年发布的《中国银行发展报告》、《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等研究成果和行业基础数据,对银行业发展现状、发展新趋势进行简要的分享。

一、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截止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共有法人机构4,091家,从业人员376万人。截至2015年9月,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0%。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6.9%,同比高出1.11个百分点。总负债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2015年上半年,各项贷款余额96.6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23.97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98.39%,流动性比率为46.18%,核心一级资本净额达97062亿元,资产利润率(ROA)为1.23%,资本利润率(ROE)为17.26%。 我国经济还处在稳定增长区间,我国银行业众多经营指标R0A、ROE、不良贷款率及税前利润增长率等指标仍领先于国际大型银行,例如,R0A高于2015年英国《银行家》杂志社前100家银行平均值0.04个百分点,ROE高出3.73个百分点。 二、中国银行业发展新趋势 根据由巴曙松首席经济学家领衔,我们联合普华永道实施的《银行家调查报告(2015)》,连续第6年跟踪采访国内银行家群体,最新访谈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银行家们普遍认为,我国银行业将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银行业发展呈现出了新趋势,可以归纳为“五个新”。 (一)发展进入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银行业经过不懈努力,保持稳健运行。同时,正由过去十余年规模、利润高速增长的扩张期进入规模、利润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一是资产规模保持增长。2015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4个百分点;总负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二是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715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下降显着,大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课题系列研究报告之七张承惠 2002-03-14 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中,银行业应该是最受重视的部分,改善和强化银行业监管应成为金融监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和政策研究的重点。这不仅是因为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影响千百万储户的切身利益;更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银行业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主导力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为银行业内外部的制度缺陷而产生了独特的风险生成机制、因为银行业将承受金融开放的首要冲击。 一、中国银行业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无须讳言,目前中国的银行体系中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根据不同的来源,笔者将这些风险分成内源型、外源型和混合型三类。 (一)内源型风险 内源型风险主要由银行内部管理不善、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造成。这类风险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总量控制失衡、流动性要求难以满足、资产结构中贷款比重过高、贷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决策失误和贷后管理缺乏、人情贷款和关系贷款、高息揽储恶性竞争、机构重叠分散、银行及分支机构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造成对恶意贷款人的交叉贷款审查控制不力、违规开立信用证和签发承兑汇票、银行有关人员以权谋私违规操作、搞账外经营和违规自办实业等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以后,随着全国上下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的增强和中央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大,各商业银行通过深化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审贷分离制度、统一授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了信贷风险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内源型风险的控制机制。 (二)外源型风险 外源型风险由银行业外部各类因素造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信用风险。由于社会信用基础薄弱,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遇到大量因企业不讲信誉而形成的风险,如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不披露企业真实经营情况,提供水份大的报表;借款人还款意愿差,有的甚至在借款时就不打算还款,一些银行反映按期履约比例仅为1/3;特别是近年来企业借改制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相当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末,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万多家改制企业中,逃废债企业约占50%,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全部

企业员工培训开题报告(正稿)

国家开放大学 本科论文 企业员工培训的开题报告 分校:静海分校 专业:行政管理 入学时间:2015秋季 学号:1512001252974 姓名:郭姚 指导教师:王燕珺 论文完成日期: 2017年07月

一﹑本选题的基本概念 培训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使员工具备完成现在或者将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并改变他们的工作态度,以改善员工在现有或将来职位上的工作业绩,并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绩效提升的一种计划性和连续性的活动。 二﹑培训与开发的区别。 培训与开发是有差异的,培训是帮助员工实现一个短期内能达到的目标,使员工掌握当前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的效率和成绩。而开发是更倾向于长期的目标,挖掘出员工潜在能力,提高员工工作环境、应对未来职务工作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新技术、工作设计、顾客或产品市场带来的变化。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的企业培训理论一方面强调对员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以及客观条件下员工工作方法的培训,另一方面体现了对企业员工培训系统化的研究。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培训研究活动,基本上反映了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引进、介绍国外研究成果,阐释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与方法,二是结合国内企业实际分析培训理论的应用问题,尤其是培训方法的实际操作。 我国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培训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西方先进管理经验的引入,我国企业迅速接受了人力资本和学习型组织的概念,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培训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并对培训开发系统中的方法运用、培训模式与培训体系效

果评估等方面进行研究。 四﹑研究意义 (一)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员工培训就是以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为直接目的,让员工可以更好地胜任目前及未来的工作,为其晋升和高收入提供机会。 (二)改善员工的工作质量,继而改善企业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包括生产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客户服务质量等。培训能使员工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改进工作态度和提高劳动技能水平;增进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让员工能更好的胜任目前的工作,加深对工作目标的理解,同时,更能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五﹑写作大纲 一、企业员工培训与概述 (一)企业员工培训含义 (二)培训与开发的区别 (三)企业培训与开发的作用 (四)企业培训意义 二、关于欧宝家具员工培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培训观念不正确 (二)培训体系不健全 (三)培训需求分析缺失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2002-03-14 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中,银行业应该是最受重视的部分,改善和强化银行业监管应成为金融监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和政策研究的重点。这不仅是因为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阻碍千百万储户的切身利益;更是因为通过多年的进展,中国的银行业差不多成为金融领域的主导力量和国民经济进展的重要支柱、因为银行业内外部的制度缺陷而产生了专门的风险生成机制、因为银行业将承担金融开放的首要冲击。 一、中国银行业埋伏着庞大的风险 无须讳言,目前中国的银行体系中埋伏着庞大的风险。依照不同的来源,笔者将这些风险分成内源型、外源型和混合型三类。 (一)内源型风险 内源型风险要紧由银行内部治理不善、风险操纵机制不健全造成。这类风险要紧表现在资产负债总量操纵失衡、流淌性要求难以满足、资产结构中贷款比重过高、贷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决策失误和贷后治理缺乏、人情贷款和关系贷款、高息揽储恶性竞争、机构重叠分散、银行及分支机构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造成对恶意贷款人的交叉贷款审查操纵不力、违规开立信用证和签发承兑汇票、银行有关人员以权谋私违规操作、搞账外经营和违规自办实业等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以后,随着全国上下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的增强和中央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大,各商业银行通过深化信贷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审贷分离制度、统一授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了信贷风险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内源型风险的操纵机制。 (二)外源型风险 外源型风险由银行业外部各类因素造成,要紧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信用风险。由于社会信用基础薄弱,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遇到大量因企业不讲信誉而形成的风险,如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不披露企业真实经营情形,提供水份大的报表;借款人还款意愿差,有的甚至在借款时就不打算还款,一些银行反映按期履约比例仅为1/3;专门是近年来企业借改制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形相当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末,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万多家改制企业中,逃废债企业约占50%,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全部贷款本息的30%以上。 第二,金融诈骗风险。近年来,金融诈骗的大案要案呈上升趋势(例如,西安一犯罪团伙在1999年11月~2000年8月期间,多次以伪造或变造存款单位预留印鉴等手段将单位大额存款转移至犯罪团伙开设的帐户,涉案金额达8000万余元,涉及工农中建和都市信用社等诸多金融机构。再如,经查明,在1998年10月至2000年9月期间,有三个犯罪团伙伪造假银行承兑汇票102

平安保险公司的员工培训体系优化_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平安保险公司的员工培训体系优化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年级(班): 2012级 学号: BUS12084 姓名:陈江婷 指导教师:张菊香 2015年7月

嘉庚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中国进入了微利时代,企业的获利能力变得越来越困难,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此环境下,优秀人才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可以说,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成为影响企业内部效率最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员工培训工作在企业日常经营中扮演的角色变得格外重要,纷纷将员工培训纳入企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部分。为在知识型经济时代中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必须强化人力素质,提高企业竞争力,每一位员工都必须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充实自身能力。 在我国,保险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朝阳产业,经过连续多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在金融领域已基本同银行业、证券业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发展过程中,保险业的竞争也逐渐激烈起来。保险公司开始由价格竞争逐步转向服务竞争,竞争意味着优胜劣汰,只有那些能够高效、准确地把握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保险企业才能生存、发展下去,相反,那些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效率低下的保险企业则会被无情淘汰,竞争就像一根无形的鞭子。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知识型时代的到来,保险公司面临的竞争环境已经发生根本的变化,竞争加剧及同质化竞争导致企业的生存取决于内部的效率。企业内部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员工质量的提高,经过正确的认知、挖掘、组合、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人作为具有复杂情感的生物,企员工培训体系业对员工的工作能力的培训和积极状态的培养不可或缺,一个优秀的员工培训体系,能激发员工的潜力,使员工更加积极进取、充满生气,迸发出强烈的工作热情,整个企业追求较高的理想和目标,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使公司更能适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优势,培养企业的后备力量,保持企业永继经营的生命力。 平安保险公司目前虽然意识到合理的员工培训体系对企业发展的长久影响,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其没有收到理想的培训效果。人才是企业竞争的中流砥柱,优秀的员工培训体系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为更好地体现培训在公司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公司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提高企业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体制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其中商业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成为此期间内颇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在数量上,商业银行从无到有、由少至多,外资银行也逐渐登陆,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运作上,我国商业银行正进行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理念的转化,银行的运作机制也逐步向西方发达国家靠拢。我国银行机构的现状是,大型商业银行有四五家,中型商业银行有十余家,小型商业银行有上百家。 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从2011年“十二五”开始,中国对金融体制进行大力改革。2014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银行业来自息差收窄、负债成本大幅上升、收费业务监管从严以及不良加速暴露等多方面的压力有增无减,利率市场化改革、互联网金融带给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的冲击更是不容小觑。 而今年,银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更为复杂,竞争压力不减,监管不断强化。着力深化改革、加快转型步伐是今年的工作重点。 面对改革的迫切形势,银行业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首要战略选择。不少银行提出,今年将加快推进综合化经营步伐,加快推动单一服务模式向差别化综合服务模式转变 随着业务模式的转变,银行的组织架构改革也逐步加快。银行业继续推进以提高管理效率为重点的体制机制改革,新一轮结构改革悄然启动。去年,五大行的架构改革已经启动,精简机构数量,强化利润中心建设、实现扁平化管理、优化流程,体现了差异化竞争和特色化经营。(例子:有报道称,银行理财、信用卡和私人银行等业务板块,有望以银行子公司的形式独立运营。今年年初,交行交银资产管理业务香港分中心在香港挂牌。值得注意的是,交行的具体做法是将交银集团在港子公司交银国际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直接挂牌为总行的资产管理业务中心,意味着该分中心具备香港持牌法人资格,极大提高了自主性。) 同时在今年对于互联网战略的部署上,大力推进大数据技术发展、加快构建信息化银行、形成网络金融时代新的竞争优势,成为很多银行今年重要的战略抉择之一。此外,不少银行还计划今年健全大数据应用。

中国银行保险的风险分析

中国银行保险的风险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领域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银行保险业务开始逐渐成为国内金融市场的亮点。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刚刚起步,银保产品开发的风险、保险公司内控中的风险、与银行合作过程中的风险、法律法规的缺失和监管的真空等都给银行保险在发展过程中带来了许多风险。文章通过对国内银行保险风险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结合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情况,将银行保险的风险进行分类,得到我国银行保险风险管理的结论,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保险;风险分析;风险管理 一、引言 银行保险,也有人称之为银保融通,浅层意义上来说,是指保险公司通过银行平台销售产品,深层意义上来说,是指保险公司与银行采取相互融合的策略,通过客户资源的整合和保险相关的金融服务客户销售渠道共享,以满足客户多种多样的需求。 我国的银行保险业务自1995年以来,共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1995年至1999年)。这段时期的银保形式主要是银行代保险公司收取保费,产品单一,还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银保市场。 第二阶段:高速成长阶段(1999年至2005年)。在这段时期,银行保险市场的主体如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出现,我国进入了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的高速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深层次合作阶段(2005年至今)。《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我国通过以后,银保合作混业融合的态势开始出现,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开始从简单变为高级。 就目前而言,许多学者都已经研究了银行保险的产品设计与开发、销售环境、发展模式、问题与解决方式,这些都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研究结果,但是对银行保险的风险分析及管理进行宏观层面的研究仍然很少,尤其是基于保险公司视角。故此,本文将从保险公司出发,整体研究我国银行保险的风险,相信这将会是我国这方面研究的理论补充,对于实际操作会有不可小觑的意义。 二、我国银行保险的风险分析 (一)银行保险业务的风险概述 银行保险业务在进行过程中,从保险公司设计险种,通过银行进行销售,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所产生的风险多种多样。在业务中,与银行保险有直接关系的是保险公司、银行、消费者、政府等。 (二)银行保险产品设计中的风险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基于上市银行的分析剖析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基于上市银行的分析 随着上市银行交出三季度“答卷”,银行业的情况真的不容乐观了。数据显示,16家境内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已放缓至2.1%,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9.7%。与之相应的则是不良资产率的快速提升,这两个指标的一降一升,被认为是银行业入冬的信号。同时,网上有文字称,2015年内已有近40位银行高管出走,而基层员工也出现“排队”离职现象。有人将银行高管离职和2015年银行惨淡的前三季度成绩单联系起来,似乎更让人体会到银行业严冬的阵阵寒意。 其实,在经历了十多年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之后,在中国经济进入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转型之后,银行业冬天的到来在人们的意料之中。早在前两年,银行股票估值一直较低,而且从2014年中国信达、2015年前不久中国华融这两家不良资产处置公司在港发行上市受到追捧之事也反映了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的悲观预期。 资产质量继续恶化 不良资产上升和资产质量恶化的问题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从沿海到内地逐渐蔓延。2015年前三季度的情况更加严重。根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已经承受了巨大压力,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绝对额均出现了明显上升,商业银行整体的拨备覆盖率大幅降低,风险抵补能力有所减弱。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按贷款五级分类的不

良贷款余额达11864亿元,比年初增加3438.4亿元,增幅达到40.80%,不良贷款余额连续第四年上升,且增加额、增幅持续扩大;不良贷款率达 1.59%,在连续三年保持基本稳定后较2014年同比上升了0.39个百分点。 也许从上市银行的角度,我们能看得更清楚一些。目前,在境内上市的银行共有16家(其中部分还在香港与境内同时上市),仅在香港上市的中小银行五家(重庆农商银行、重庆银行、徽商银行、哈尔滨银行和盛京银行)。上市银行结构中,基本上有五家大型银行、八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六家城市商业银行和一家农村商业银行,后两者可以合称为区域性中小银行。由于上市银行占有中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因此,他们的情况基本上代表了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情况。可以这样说,如果他们表现较好,全国银行业不一定好;但他们情况不好,其他银行就好不到哪里去,可能会更差。 从已披露三季度报的16家境内上市银行和两家香港上市银行(重庆农商行和重庆银行)的情况来看,除宁波银行的不良率略有下降并在0.88%外,其他银行的不良率都呈上升趋势。当然上市银行的1.33%的平均不良率仍然优于整体水平的1.59%。从单个银行来说,除了农行超过2%,招行和兴业分别超过1.5%之外,其他银行都在 1.5%以下,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重庆农商行以及重庆银行的四家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不良率仍在1%以下。

2017-2018年中国银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展望分析报告

1业绩综述:净利润增速环比回升,盈利能力下滑速度减缓 (4) 1.1不良拨备压力减小,净息差下滑收窄,行业净利润增速环比回升 (4) 1.1.1大行拉动整体净利润增速回升,城商行净利润增速有所回落 (4) 1.1.2归因分析:不良拨备压力减小、净息差下滑负面影响收窄带来净利润增速回升 (6) 1.2净利润增速回升但仍不足以提高ROE (10) 1.2.1ROE、ROA继续回落 (10) 1.2.2杜邦分析:净息差下滑是盈利能力下滑主因 (13) 2资产负债结构:受监管影响,贷款占比回升,同业负债占比压缩 (13) 2.1资产:贷款占比回升,新增贷款多投向基建行业 (13) 2.2负债:受监管影响同业负债占比压缩,中小行结构调整承压 (15) 3资产质量:资产质量向好,部分行业不良贷款压力犹存 (17) 3.1不良生成率降低,资产质量好转 (18) 3.2部分行业的不良贷款压力犹存,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不良贷款率持续回落19 4投资建议 (20) 5风险提示 (21)

图1: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的驱动因子贡献对比 (7) 图2:上市银行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速的驱动因子贡献对比 (7) 图3:上市银行合计生息资产余额同比:细分项目(时点数据) (8) 图4:上市银行合计手续费收入同比及细分项目 (9) 图5:17年3月-6月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及同比增速变化(万亿元) (9) 图6:2017H1上市银行合计本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本期实际新增不良贷款回升10 图7:16家上市银行合计ROE回落(移动平均消除季节性) (11) 图8:16家上市银行合计ROA回落(移动平均消除季节性) (11) 图9:上市银行合计贷款结构变动 (15) 图10:上市银行合计对公贷款结构变动 (15) 图11:四家银行合计的重要行业不良贷款情况 (20) 表1:上市银行2017上半年净利润情况 (6) 表2:上市银行合计2017H1盈利能力情况 (12) 表3:上市银行合计2017H1盈利能力情况(与FY16对比) (13) 表4:2017H1上市银行资产结构及变动情况 (14) 表5:2017H1上市银行负债结构及变动情况 (17) 表6: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数据 (18) 表7: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 (19) 表8:四家银行合计的贷款及不良贷款区域分布情况 (20)

公司新员工培训体系分析开题报告暨提纲模板

江大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暨提纲 学号:914330302 姓名:徐佳凯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指导教师:黄昱方 论文题目:公司新员工培训体系分析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选题目的: 依据向关新员工培训的资料汇总及分析结果,根据学习理论的相关知识,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新员工培训措施,并根据某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模式 选题意义: 企业的员工培训是企业提供新的工作思路、知识、信息、技能,增长员工才干和敬业、创新精神的根本途径和极好方式,是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是比物质资本投资更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对于新职员工来说,培训既是员工增加知识、增长技能、增强创新技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员工提高认识,更新和统一理念,更好地融入企业的最佳捷径。能否在行业当中得到足够的员工培训,从而保持自身的不断成长,已成为很多员工选择企业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该题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动态 王瑾洁指出新员工培训,对新员工来说是一个从企业的局外人转变为企业人的过程;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吸收新鲜血液、提升组织活力、开发新人力资源的过程。 林海波指出对新员工而言,企业是陌生的,无论他们过去是否具备工作经验,都会对自己能否适应新的环境和文化,能否胜任新的工作,能否和上级以及同事之间处好关系,个人未来发展前景如何等问题产生不同程度的忧虑。对企业而言,新员工同样也是陌生的,企业希望自己所招聘的是一群优秀的人才,是一群能留得住的技术能手,那么企业向新员工所展现的“the first cut”即第一印象也非常重要。入职培训为企业与新员工搭起了一座桥梁,而这座桥梁的搭建应该能展现企业的职业精神,彰显魅力的形式等。 陈丽娴指出新员工的培训应该是一个长期的项目,包含上岗前的集中培训和上岗后的现场培训,认为新员工只要一天不达到岗位的上岗要求,新员工的培训就应当持续下去。而且要特别注意岗前与岗后培训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保持整体

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现状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 我国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 一,我国金融业现状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所占比重下降,金融业逐渐提升份额,形成金融行业在国 民经济占主要份额的局面。 我国自从加入WTO后,不断完善多层次多功能金融市场体系,银行交易与信息系统服务日臻完善。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证券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包括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公司, 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 1999 年之前,国际金融业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1)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混业经营的欧洲模式;(2)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 营的美国模式。 1999 年 11 月 12 日,美国签署《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代 了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严格分开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混业经营是金融企业为了实施多元化经营,加强综合竞争力所采取的重大变革。 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这一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也预示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80 年代,我国银行都开办了证券、信托、租赁、房地产、投资 等业务,实质上进入了“混业经营时代。

1995 年 5 月《商业银行法》正式从法律上确立了国有银行分业 经营的制度。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央银行金融调控手段的市场化 改革有了实质性突破。 如借鉴国际经验,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取代贷款规模 指令性管理;大幅度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适时多次降低存款贷款 利率,扩大中小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稳步推进贷款利率市场 化进程;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直接 融资方式,等等。 2017 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加速增长中收到通货膨胀等压力的阻 碍,我国政府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将中国人民银行的 职责扩大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持金融行业稳定和提高金融服务 等。 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科学性和预见性,根据国内外的金融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运用宏观调控的方式 来调整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 而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 年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 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情况自从我国实行存款准备金 制度近三十年来, 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四十五次调整, 存款准备金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 成为了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