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教学内容蚕变了新模样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过程与方法:1.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2.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

3.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2.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3.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重点观察蚕蛹的形成过程

难点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教学课时数 1 授课时间 4.1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教师演示器材: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

教教学活动二次备课

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蚕蛹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这是学生们非常好奇的问题。希望学生们能作出猜测,同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

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的五个问题进行。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

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5】其他发现。

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的重点是蚕蛹的身体与蚕进行较,突出蛹是蚕的幼虫阶段和成虫阶段的过渡,既保留有幼虫时期的特点,又有成虫时期的特点。

剪开茧观察,蚕蛹的体形粗短,像一个纺锤,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腹足、尾足消失。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从第2~7个腹节两侧都有发达的气门。蚕蛹的身体与蚕相比较,身体缩短,颜色由白色变成了深褐色,还能找到眼睛和胸足,身体上的环节减少,腹部的足消失,但气门还在。已有翅的雏形,长出来复眼,出现了触角。

第三个问题的实质是蚕蛹还有生命吗?答案是蛹还有生命,因为蛹一般情况下不动,但当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动。

2.观察蚕茧和蚕丝

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这个活动的日的意义在于对蚕茧有一定的认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标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有关。】

第二,指导学生进行拉蚕丝的活动。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使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活动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蚕丝的长度和质地,了解抽取蚕丝织成丝绸的可能性。【拉丝的活动对学生来说,既感到新奇又感到有趣。方法并不难:“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泡一下吧”“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绕在纸板上”等。】第三,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学生。教学中还可以出示一些丝绸制品给学生欣赏

板书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

蚕蛹的体形粗短,像一个纺锤,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蚕蛹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

蚕蛹的身体与蚕相比较,身体缩短,颜色由白色变成了深褐色,还能找到眼睛和胸足,身体上的环节减少,腹部的足消失,但气门还在。

已有翅的雏形,长出来复眼,出现了触角。

学校教师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蛹变成了什么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蚕蛹经过10天一15天,会变成蚕蛾。

2、知道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

2、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到生命的神奇。

2、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难点

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

教学课时数 1 授课时间 4.8

教学准备蚕蛾标本,蚕宝宝课件

教教学活动二次备课

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我们一同观察了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蚕宝宝的生命从卵开始,卵孵化成蚕,蚕又变成蛹,蛹会变化吗?蛹又会变成什么呢?

二、学习新课

【一】交流新发现

1、哪位同学知道蛹会变成什么呢?【板书课题】

2、我们一起来观察标本看看蛹到底会变成什么吧!

3、小组领取桑蚕生活史标本。

4、观察讨论。

5、汇报结果。

【二】观察蚕蛾的行为

1、经过观察后发现蛹变成了蚕蛾,大家想不想看看蚕蛾会做些什么?下面老师请大家一起来看蚕蛾的活动录像,我们一同来看看蚕蛾都做了些什么?

2、播放蚕蛾课件。

3、小组讨论。

4、汇报交流。【蚕蛾不吃也是喝,但它们交尾产卵】

5、总结:蚕蛾交尾产卵是为了繁殖后代。产卵大约500粒,刚产下的卵是淡黄色的。

【三】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

1、先观察蚕蛾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

2、然后观察各部分分别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器官?

3、归纳总结:蚕蛾的身体部分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蚕蛾长有2对触角、3对足,2对翅膀。

【四】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

1、承担产卵重任的雌蛾还是雄蛾?怎样区别蚕蛾的雌雄?

2、观察正在交尾的两只蚕蛾,比较看看有什么区别?

3、小组交流:

【1】有一只蚕蛾的体形较大,另一只的体形较小。

【2】一只蚕蛾的翅膀较小,爬行慢;另一只的翅膀较大,爬行快。

【3】一只蚕蛾的触角是灰色的,另一只的触角是白色的。

4、小组讨论:哪只是雌蛾,哪只是雄蛾呢?【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5、总结: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的是雌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的是雄蛾。

6、拓展延伸:观察小组中的标本盒中的蚕蛾,小组讨论是雌蛾还是雄蛾。

7、汇报交流。

【五】画蚕蛾和蛹的图

1、分别画出蚕蛾和蚕蛹

2、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相比,找一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身体的哪些部分发育成的。

3、小组讨论交流。

4、汇报成果。

三、拓展延伸

1、蚕蛾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1对触角、胸部长有3对足和2对翅膀。在上一学期中我们一同研究过的哪种小动物也与蚕蛾一样的身体特征?

2、指生回答:蚂蚁。

3、再一同观察P30页的蜻蜓图,比较蚂蚁、蚕蛾、蜻蜓的身体外形,看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蚂蚁、蚕蛾、蜻蜓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称为昆虫。

5、小组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昆虫?

6、汇报交流讨论结果。

四、归纳总结

蚕宝宝的生命从卵开始,卵孵化成蚕,蚕又变成蛹,蛹又变成蚕蛾,蚕蛾交尾产卵后,便会死亡。蚕蛾产下的卵又会孵出新的生命……

板书设计

蛹变成了什么

蚕蛾的形状像平常看见的飞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蚕蛾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一对复眼和触角,触角羽状。口器退化,不进食;胸部长有一对胸足及两对翅;但对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

腹部已无腹足,末端演化为外生殖器。

教学反思

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完整版

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蚕宝宝的生长过程1:蚕宝宝在没从壳里出来前,壳是黑色的,等天气转暖和了,蚕宝宝便从壳里敷出来。2:等小蚕宝宝咬破壳从里面出来,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上面一张照片看看,会发现刚才那的黑色的蚕壳已经是白色的了。 3、采了桑树上最好、最嫩的桑叶,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刚刚出生的蚕宝宝,放在了刚

刚采回来的桑叶上,黑黑小小的!一片叶子够很多个蚕宝宝吃的。 4、这是出生了一周多的蚕宝宝,它们在吃桑叶的时候已经能听到“沙沙”的声音了,吃桑叶的速度也很快了,蚕宝宝要一天到晚的吃,不管白天和黑夜,每天要吃四、五顿。 5、第一次脱皮后的蚕宝宝。 ?

6、蚕宝宝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小小的,只能看清一张大嘴,其它部分就堆在了一起,分不清什么是什么。有三对足,尖尖的和后面腹部的足不一样,蚕的腹足上有一个个的小钩子,你把蚕拿在手里的时候,它的腹足就会牢牢的钩在你手上,像是一个小吸盘,很难拿下来,对了它的尾巴上还有一对尾足呢。在腹部的前几节身体上每边都有一个黑色的“圆片”,这就是它的鼻子——气孔,它们都靠这些小孔呼吸呢,而且在呼吸的时候,它们的背上有一条会时粗时细的线,是“背脉管”,这就是蚕宝宝“输送血液”的地方。这个背脉管是蚕越大看的越清楚,四龄蚕这才能看见,要是二、三龄的就看不清楚了。

7、蚕宝宝慢慢的大起来了,看上去胖胖的。看图中这条蚕正在蜕皮,已经有一半的皮蜕去了。蚕宝宝拼命的吃着桑叶,而且也越来越胖,可有时候它们会突然不动了,别吓的以为它们要死了哦,那是蚕宝宝正在眠,这时不要去碰它们,一、二天以后它们就会蜕皮了。 8、蚕宝宝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蛾四个阶段,刚出壳的蚕叫一龄蚕,因为它又黑又小,所以又叫蚁蚕,在幼虫时期会蜕四次皮,在这一段时间内,蚕宝宝每蜕一次皮就长一龄,身体就会长大一点,而且是越长越大,越长越粗,越长越白。等蜕了四次皮,就成了五龄蚕了,那时蚕宝宝吃了几天桑叶后就会吐丝结茧了。

《蚕的生长变化》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2.蚕的生长变化 【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从蚁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有的还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本课首先是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课文提示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第二部分: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蚕长大了,对它的外形特点和行为也就容易观察清楚了。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 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第三部分: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这部分内容是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教学的重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学生分析】 学生手里的小蚕开始慢慢长大,孩子们每天认真观察小蚕如何吃叶子,坚持给小蚕清理粪便,坚持观察记录小蚕的运动,外形变化(小蚕身体逐渐由黑变灰,变白,脚丫数量越来越数得清了,蚕粪便越来越有形状了,脚丫的力量越来越强了),还发现了小蚕有睡眠、蜕皮现象,但是还不是很清楚这叫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教师经常和孩子一起交流,鼓励孩子深入细致观察,坚持记录,鼓励孩子思考探究小蚕的生活习性,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让孩子对幼蚕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积累。【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和方法: 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三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蚕的生长变化_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蚕的生长变化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这个过程就蜕皮。 答案:长出新皮|换下旧皮 解析:解答:蚕蜕皮指的是蚕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的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蚕蜕皮的概念。 2、蚕宝不吃不动且头太高高的时候,叫做。 答案:眠 解析:解答:蚕宝宝蜕皮前的准备是食欲减少,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部昂起,静止不动,好像睡着一样,我们称做眠。 分析:本题考查蚕眠的概念。 3、蚕的、、、排便、活动情况直接反映了蚕的生长变化。 答案:体长颜色|食量 解析:解答:我们能够通过观察直接得到的信息就是蚕的体长、颜色、食量、排便、活动情况这些都是在反映蚕的生长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什么能直接放映蚕生长的变化。 4、蚕的外形是形,身体分为、、三部分。 答案:圆筒状|头|胸|腹 解析:解答:蚕的外形是白色,呈圆筒状的,身体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分析:本题考查蚕的结构特征 二、选择题。 5、通过观察你发现了蚕蜕了几次皮?()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答案:C 解析:解答:蚕的一生蜕四次皮,蜕一次皮长一个龄,当它长到五个龄的时候就会结成茧,所以前面刚好蜕四次皮。 分析:本题考查蚕的一生蜕皮的次数。 6、蚕蜕一次皮一般需要用多长时间?() A、1-2天 B、3-4天 C、5-6天

答案:A 解析:解答:蚕幼虫从孵化到吐丝中间要经历4次蜕皮。平均4-6天蜕皮一次,每次蜕皮从入眠到起眠时间一般在1-2天左右。 分析:本题考查蚕蜕皮一次所需时间。 7、蚕的身上有多少对足?() A、6对 B、8对 C、10对 答案:B 解析:解答:蚕身上有8对足:分别是胸足3对,腹足4对,尾足1对。 分析:本题考查蚕身上有多少足。 8、蚕是以桑叶为食物的,那么蚕的口器是什么样的?() A、咀嚼式口器 B、刺吸式口器 C、虹吸式口器 D、嚼吸式口器 答案:A 解析:解答:咀嚼式口器是用来取食固体食物的,而蚕的食物是桑叶,属于固体,所以它的口器是咀嚼式口器。 分析:本题考查蚕的口器。 9、蚕的呼吸器官在哪里?() A、在胸足 B、在身体两侧两侧的小黑点 C、在头部 答案:B 解析:解答:蚕的呼吸器官是身体两侧的小黑点,也叫气门,气门和蚕体内的气管相连,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进出口。 分析:本题考查蚕的呼吸器官。 10、蚕什么时候就要吐丝了?() A、蚕的身体白白胖胖的 B、蚕的身体发黄发亮 C、蚕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 答案:B 解析:解答:当蚕开始不怎么吃叶子了,身体发黄发亮了,就说明蚕准备要吐丝了,蚕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们叫做眠。 分析:本题考查蚕吐丝前的外表。 三、判断题。 11、蚕在吐丝前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 答案:错误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3蚕长大了 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2.3蚕长大了 一、填空题 1、蚕在二龄之后,身体呈()型,颜色为()。 2、蚕的头较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下方有咀嚼式()。 3、蚕的胸部有()对足,腹部有()对足。 二、判断题。 1、蚕在蜕皮前,食欲会大大增加。() 2、睡眠中的蚕,外表静止不动,体内也是静止不动的。() 3、蚕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一共蜕3次皮。() 4、蚕在生长变化过程中,身体颜色不会发生改变。() 5、蚕的蜕皮顺序一定是先从头部开始,然后经过胸部和腹部,最后皮从尾部脱落。() 三、选择题。 1、当蚕出现()的现象时,表示蚕要吐丝结茧了。 A.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 B.食欲旺盛,食桑量上升 C.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 2、蚕到了()(蜕皮四次以后5~8天),就逐渐表现出老熟的特征。 A.三龄期 B.五龄末期C四龄末期 3、当蚕的身体颜色暗淡,并抬起前半部身体,一动不动,这是()之前的状态,称作“眠”。 A.即将吐丝 B.即将蜕皮 C.四龄结茧 4、蚕要吐丝结茧了,下面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增加桑叶的数量 B.用纸板做格子房 C、用稻草扎小架子

四、填图题 五、综合分析 生长时期 身体大小 它的样子 日期 卵 像小细沙子 5月10日 蚁蚕 2毫米 身体呈黑色 5月11日 第一次蜕皮 6毫米 身体呈白色 5月16日 第二次蜕皮 12毫米 身体呈白色,有花纹 5月20日 第三次蜕皮 24毫米 身上有皱纹 5月24日 第四次蜕皮 43毫米 身体两侧有黑斑点 6月7日 1、蚕在吐丝结茧前一共经历了( )次蜕皮,其中生长最快的时期是第( )次蜕皮后。 2、蚕身体两侧的黑斑点可能是( ),它是蚕的( )器官的开口。 六、实验分析 为了探究温度对蚕生存的影响,小华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三个大小相同的纸盒,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把甲盒放在10℃的环境中,把乙盒放在25℃的环境中,把丙盒放在30℃的环境中(除温度外其他环境因素相同)。在甲、乙、丙三个盒子中各放入5条大小相似、健康状况相同的蚕。每个盒子中每天都同时投入等量的桑叶。一段时间后小华分别测量了几个纸盒中蚕的平均长度,如下表所示。 ( )足 ( )足 ( )足 ( ) ( ) ( )部 ( )部 ( )部

三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2.2蚕的生长变化∣教科版

2.蚕的生长变化 1.判断题。 (1)下图中的蚕正在蜕皮。 ( ) (2)蚕在蜕皮前,食欲会大大增加。( ) (3)眠中的蚕,外表静止不动,体内也是静止不动的。( ) (4)蚕从蚁蚕到吐丝结茧一共蜕皮3次。( ) (5)蚕在生长变化过程中,颜色不会发生变化。( ) (6)蚕的蜕皮顺序一定是从头部开始,然后经过胸部和腹部,最后皮从尾部脱落。 ( ) 2.填空题。 (1)蚕的身体呈形,颜色为色。 (2)蚕的头较小,两侧各分布着黑褐色的,下方具有。 (3)蚕的胸部有对足,腹部有对足。 3.填图题。 4.选择题。 (1)当蚕出现( )的现象时,表示蚕要吐丝结茧了。 A.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 B.食欲旺盛,食桑量上升 C.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 (2)蚕到了( )(蜕皮四次以后的5~8天),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 A.三龄期 B.五龄末期 C.四龄末期 (3)下图中的蚕身体短缩、发黄而透明,它是( )。

A.即将吐丝的蚕 B.吐丝后的蚕 C.刚孵出的蚕 (4)蚕要吐丝结茧了,下面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加桑叶的数量 B.用纸板做格子房 C.用稻草扎小架子 5.实验题。 为了探究蚕的呼吸是靠什么完成的,研究者做了下面的实验。如果仅把蚕的头部放入水中,其他部位留在外面,蚕不会死。相反,如果把蚕的其他部位放入水中,头部留在外面,一段时间后,蚕就会死掉。 (1)由此可知,蚕的呼吸器官(填“在”或“不在”)头部。 (2)通过查阅资料可知,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能帮助蚕进行,这些小黑 点被叫做,它们是蚕的开口。 6.简答题。 蚕足分为哪几类?这些足的功能相同吗? 7.【实验题·分析】为了探究温度对蚕生存的影响,小华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三个大小相同的纸盒,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把甲盒放人10℃的环境中,把乙盒放人25℃的环境中,把丙盒放人30℃以上的环境中(其他环境因素是相同的)。然后在甲、乙、丙三个盒子中各放入5条大小相似、健康状况相同的蚕。每个盒子每天都同时投入等量的桑叶。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一段时间后,盒中的蚕运动呆滞,发育缓慢,而且体形较。 (2) 盒中的蚕结茧的质量最好。 (3)这个实验说明:可以影响蚕的生长发育,蚕最适宜生长的温度 是℃。 (4)每个盒中放5条蚕的目的是。 8.【材料题·分析】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

?最?新?资?料?推?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2 课蚕的生长变化 (一)背景和目标 教学进行到这里时,蚕孵出已经2周多了,蜕过3 次皮,成了四龄蚕。蚕不仅身体长大了不少,颜色也逐渐由黑色变成了白色。在养蚕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不少发现,也可能产生了许多问题。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交流和讨论。教师也需要对学生养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观察给予指导,本课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教科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第二部分,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第三部分,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科学概念 .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教科书说明 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从小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有的还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本课首先是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课文提示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书中第24 页的两个表格,第一个是日记式的记录,记录蚕每天的生长变化。 第二个是专门记录蚕蜕皮后的变化和蜕皮的过程。两个表格都要求学生尽量用数据说明问题。 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也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和交流的重点。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一生要蜕好几次皮。蚕蜕皮前食欲逐渐地有所减退乃至完全停食,它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 ??????????????????最?新?资?料?推?荐???????????????称?作?“眠?”?。眠性是蚕的生长特性之一,眠性是蚕的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脱皮的准备,脱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进人一个新的龄期,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 次。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人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人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人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人第五龄。 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提高对养蚕的兴趣。 第二部分: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蚕长大了,对它的外形特点和行为也就容易观察清楚了。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

三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2.2蚕的生长变化∣教科版

2.蚕的生长变化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1.判断题。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1)下图中的蚕正在蜕皮。( )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

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2)蚕在蜕皮前,食欲会大大增加。( ) (3)眠中的蚕,外表静止不动,体内也是静止不动的。( ) (4)蚕从蚁蚕到吐丝结茧一共蜕皮3次。( ) (5)蚕在生长变化过程中,颜色不会发生变化。( ) (6)蚕的蜕皮顺序一定是从头部开始,然后经过胸部和腹部,最后皮从尾部脱落。2.填空题。 (1)蚕的身体呈形,颜色为色。 (2)蚕的头较小,两侧各分布着黑褐色的,下方具有。 (3)蚕的胸部有对足,腹部有对足。 3.填图题。 4.选择题。 (1)当蚕出现( )的现象时,表示蚕要吐丝结茧了。 A.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 B.食欲旺盛,食桑量上升 C.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 (2)蚕到了( )(蜕皮四次以后的5~8天),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 A.三龄期B.五龄末期C.四龄末期 (3)下图中的蚕身体短缩、发黄而透明,它是( )。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2.蚕的生长变化》(5)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 (一)背景和目标 教学进行到这里时,蚕孵出已经2周多了,蜕过3次皮,成了四龄蚕。蚕不仅身体长大了不少,颜色也逐渐由黑色变成了白色。在养蚕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不少发现,也可能产生了许多问题。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交流和讨论。教师也需要对学生养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观察给予指导,本课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教科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第二部分,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第三部分,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科学概念 .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教科书说明 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从小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有的还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本课首先是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课文提示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书中第24页的两个表格,第一个是日记式的记录,记录蚕每天的生长变化。第二个是专门记录蚕蜕皮后的变化和蜕皮的过程。两个表格都要求学生尽量用数据说明问题。

蚕的生长过程

蚕的生长过程 最常见的是桑蚕,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蚕蛾科。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蚕宝宝—蚕茧—蚕蛾,共四十多天的时间。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我们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蚁蚕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慢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 五岁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做茧的丝竟然可以抽到长达1.5公里长耶!并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来交尾,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形态与生长特点 下面介绍一下蚕卵、蚕蛹、蚕蛾的形态及桑蚕的生长特点。 蚕卵:蚕以卵繁殖。蚕卵看上去很像细粒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克。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蚁蚕: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象蚂蚁,所以叫蚁蚕。蚁蚕长约2毫米,体宽约0.5毫米,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后,经过2~3小时就会进食桑叶。 蚕的眠性:蚕宝宝食桑量极大,因此,长得很快,体色也逐渐变淡。但它的食欲逐渐地有所减退乃至完全禁食,它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脱皮的准备,脱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进入到一个新的龄期,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具有眠性是蚕的生长特性之一,眠性是蚕的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饲养的蚕属四眠性品种。 蚕龄:又称龄期,表示蚕宝宝处于某一个发育阶段。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入第二龄;再次蜕皮后进入第三龄;第三次蜕皮后进入第四龄,第四次蜕皮又称大眠。大眠后就进入第五龄,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厘米,体重可达蚁蚕重量的1万倍左右。 熟蚕:蚕宝宝到了五龄末期,就逐渐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蚕的生长变化

……………………………………………………………最新资料推荐…………………………………………………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 (一)背景和目标 教学进行到这里时,蚕孵出已经2周多了,蜕过3次皮,成了四龄蚕。蚕不仅身体长大了不少,颜色也逐渐由黑色变成了白色。在养蚕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不少发现,也可能产生了许多问题。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交流和讨论。教师也需要对学生养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观察给予指导,本课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教科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第二部分,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第三部分,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科学概念 .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教科书说明 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从小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有的还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本课首先是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课文提示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书中第24页的两个表格,第一个是日记式的记录,记录蚕每天的生长变化。 第二个是专门记录蚕蜕皮后的变化和蜕皮的过程。两个表格都要求学生尽量用数据说明问题。 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也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和交流的重点。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一生要蜕好几次皮。蚕蜕皮前食欲逐渐地有所减退乃至完全停食,它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 1 ……………………………………………………………最新资料推荐…………………………………………………称作“眠”。眠性是蚕的生长特性之一,眠性是蚕的遗传性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眠中的蚕,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进行着脱皮的准备,脱去旧皮之后,蚕的生长就进人一个新的龄期,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从蚁蚕到第一次蜕皮为第一龄;眠起后进人第二龄;再次蜕

三年级科学下册 蚕的生长变化教案 教科版

蚕的生长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教学难点]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二、学习新课

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活动的目的提高对养蚕的兴趣。)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板书设计: 2蚕的生长变化 日期体长(毫米)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 教学后记:

《蚕的生长变化》知识点

2.蚕的生命周期 科学知识 蚕蛻皮了 *蚕宝不吃不动且头抬得高高的時候,叫做「眠」。 *蚕「眠」后,蚕开始从头到尾「蛻皮」。 *在蚕宝宝时期,一支五龄蚕总共会蛻皮四次 。 蚕宝宝每蜕皮一次就会长长一些,长一龄。 蚕宝宝每蜕皮一次就会长长一 些,长一龄。 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四次 蚁蚕摄食后称第1龄蚕,第一次眠后称第2龄蚕,依次类推,第四次眠后称第5龄蚕。眠期的幼虫不吃不喝。幼虫发育到5龄末期,逐渐停止取食,蚕体收缩,排空消化道,呈透明状,此时叫熟蚕。 眠中的蚕,顏色也改变 蛻下的皮和旧头骨

蚕的外形:白色,呈圆筒形。 头:较小,呈扁圆形,位于蚕体的最前方。 胸:是头部后面的3个环节,每个环节腹面长有一对足,称为胸足。进食时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腹:胸部后面的10个环节。第6、7、8、9节各有一对腹足,为蚕的运动器官。第13节腹足因为在尾部,因此也叫尾足。 胸足:由3小节组成,最下端有黑褐色钩爪,作用是把持桑叶。 腹足:是柔软无节的肉质突起,先端圆盘状,内缘密生黑褐色钩爪,作用是使身体前进。 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气门,呼吸用的。如果仅把蚕的头部放入水中,身体留在外面,蚕不会死。相反,如果把蚕的身体放入水中,头部留在外面,蚕就会死掉。 运动:呈波浪式重复前行。 吐丝前的蚕:不吃桑叶,身体发黄发亮。 吐丝后的蚕:身体变小,藏在茧内。 怎样吐丝: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 蚕以卵繁殖,经10天左右孵化成幼虫—蚁蚕。蚁蚕通过摄食迅速生长,体色逐渐变淡转呈青白色。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蜕皮。蚕在蜕皮过程中,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为眠。眠期的幼虫不吃不喝。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

蚕的生长变化 教案

蚕的生长变化教案 一、教材简析: 第一部分: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从蚁蚕孵出开始,观察、测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有的还采取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本课首先是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课文提示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第二部分: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蚕长大了,对它的外形特点和行为也就容易观察清楚了。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 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第三部分: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这部分内容是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教学的重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二、教学背景: 当蚕孵出2周多,蜕过3次皮,成了四龄蚕之后,可以开展此课教学了。此时的蚕不仅身体长大了不少,颜色也逐渐由黑色变成了白色。在这几周的养蚕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不少发现,也可能产生了许多问题。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交流和讨论。教师也需要对学生养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观察给予指导,本课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三、教学设计:

2 蚕的生长变化教案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1.用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2.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3.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蚕标本,蚕体图示,放大镜,直尺等。

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蚕的生长变化》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生命周期》中的第二课。该单元由《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蚕的生长变化》《蚕变了新模样》《蛹变成了什么》《蚕的生命周期》《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我们的生命周期》七个教学内容组成。上节课学习了蚕的孵出,本课由这样三部分组成,交流蚕的生长变化---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蚕还会长成什么样。这节课是观察交流蚕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生长变化情况。其中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是本节重点。教材主要是以静态的方式呈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我觉得化静为动能更好地呈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我把蚕的吃食情况、活动情况、体长变化等几种不同情况录成不同的“微课”,每个“微课”几分钟的时间,把“微课”在教学助手中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家观看学习。这对没有养蚕经历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形式。尤其是蚕的活动过程,用“微课”的形式将学生难以在生活中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动态形式展现出来。经过这样的观察学习学生兴趣会更浓一些,体验更深一些。使学生对蚕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变化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对于蚕的外形,学生的观察是不仔细的,也不会很全面,这时需要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知道科学观察需要细致,也要讲求方法。如眼口等局部细小地方的观察,学生观察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借肋放大镜这个工具来观察。【学情分析】 三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一些动物。学生也很喜欢看、玩小动物。同样学生也喜欢养蚕,但真正把蚕养一个生命周期的比较少。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蚕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养蚕需要的桑叶是比较多的,现在学生生活的环境周围很少有桑树,桑叶不好采摘,给养蚕增加了一些难度。二是家长不愿意配合学生养蚕,觉得每天采摘桑叶很麻烦,还容易影响学习,有的干脆不让养。我统计过,在一个班级中只有很少部分学生亲身终历养蚕过程,学生的体验完全不充分,绝大部分学生是完全没有体验。而教材是以蚕为例认识动物的一生。缺少了养蚕的这一实践过程,学生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不深刻。同时,学生自己观察蚕的时候,只是观察蚕的爬行情况吃食情况。而对蚕的身体结构及细微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的生长变化教学内容蚕变了新模样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过程与方法:1.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2.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 3.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2.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3.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重点观察蚕蛹的形成过程 难点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教学课时数 1 授课时间 4.1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教师演示器材: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 教教学活动二次备课

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学习新课 1.观察蚕蛹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这是学生们非常好奇的问题。希望学生们能作出猜测,同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 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的五个问题进行。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 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5】其他发现。 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的重点是蚕蛹的身体与蚕进行较,突出蛹是蚕的幼虫阶段和成虫阶段的过渡,既保留有幼虫时期的特点,又有成虫时期的特点。 剪开茧观察,蚕蛹的体形粗短,像一个纺锤,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腹足、尾足消失。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从第2~7个腹节两侧都有发达的气门。蚕蛹的身体与蚕相比较,身体缩短,颜色由白色变成了深褐色,还能找到眼睛和胸足,身体上的环节减少,腹部的足消失,但气门还在。已有翅的雏形,长出来复眼,出现了触角。 第三个问题的实质是蚕蛹还有生命吗?答案是蛹还有生命,因为蛹一般情况下不动,但当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动。 2.观察蚕茧和蚕丝 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这个活动的日的意义在于对蚕茧有一定的认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标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有关。】 第二,指导学生进行拉蚕丝的活动。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使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活动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蚕丝的长度和质地,了解抽取蚕丝织成丝绸的可能性。【拉丝的活动对学生来说,既感到新奇又感到有趣。方法并不难:“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泡一下吧”“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绕在纸板上”等。】第三,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学生。教学中还可以出示一些丝绸制品给学生欣赏 板书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 蚕蛹的体形粗短,像一个纺锤,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蚕蛹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 蚕蛹的身体与蚕相比较,身体缩短,颜色由白色变成了深褐色,还能找到眼睛和胸足,身体上的环节减少,腹部的足消失,但气门还在。

蚕的生长变化

2、蚕的生长变化〖总第9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教学难点]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课件出示,学生回答,老师评价。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二、学习新课 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活动的目的提高对养蚕的兴趣。)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蚕的生长变化三年级科学教案

蚕的生长变化三年级科学教案 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教学难点]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 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活动的目的提高对养蚕的兴趣。)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 (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第二课蚕的生长变化

课题二蚕的生长变化 年级:三年级学科:科学课型:新课主备: 学习目标: 蚕在生长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多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教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我先学) 阅读《蚕的生长变化》,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懂得什么是蜕皮。蜕皮前后有什么变化?蚕吐丝前后有什么变化?蚕吐丝前,应为它做什么? 二、师生合作(我会学) 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1)生:读第一自然断段(第24页),记录小蚕生长变化的方式有哪些? 生:思考回答。 (2)什么叫蜕皮?蜕皮前后有什么变化? (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蚕孵出两周多,蜕过了3次皮,成了4龄蚕,蚕不仅身体长大不少,颜色也逐渐由黑色变成了白色) (3)师:讲蚕怎样蜕皮。 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蚕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圆筒形,分头、胸、腹三部分) 足是什么样的?(胸部3对脚,腹部5对脚) (2)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可能是什么?猜猜它的作用。 (3)蚕是怎样吃桑叶的?蚕的口器是什么样的? 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 2,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生:看书26页图 师:讲蚕的变化样子(参考书51页) 三、知识运用(我会用)

一、精彩补白 1,我们可以采用()、()、()、()等方式记录小蚕的生产变化。 2,当看到蚕不吃也不动的时候,它可能就要()了。 3,蚕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胸部有()对脚,腹部有()对脚。 4,在蚕吐丝前,为它搭个(),或用纸做些(),以便它在那里()。 二、择优录取。 1,蚕的口中有两个“大牙”,它的作用是()。 A咬其他动物B用来咬食桑叶 C 用来吐丝作茧 2,蚕爬行时主要靠的是()。 A 3对胸足 B 5对腹足C头部 3,观察蚕的形态时,想要把蚕的脚和脚的作用看清楚,最好的办法是()。 A 把蚕放在白纸上观察B把蚕放在玻璃上,用放大镜从玻璃下方观察 三、明辨是非。 1,小蚕肚子里本来就有丝。()2,蚕蜕皮以后,身体就会长大些。()3,小蚕长得非常快。()4,蚕在生长过程中,有的蜕皮,有的不蜕皮。()5,蚕从吐丝口吐出的是液体,遇到空气才变成丝。()四、对答入流。 1,蚕的外形是什么样的?蚕是怎样吃食物的?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猜测蚕身体两侧的小黑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什么叫蜕皮?蚕一生要蜕几次皮? 3,蚕在吐丝前身体和行为有什么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