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清华附中高三语文试题 (1)

2018年清华附中高三语文试题 (1)
2018年清华附中高三语文试题 (1)

海淀区清华附中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1.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司马迁《陈涉世家》)

③天时不如地利,。(《孟子》)

④,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⑤,志在千里。(曹操《》)

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晓战随金鼓,。(《塞下曲六首》其一)

⑧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相见欢》)

2.根据拼音书写汉字(3分)

①急不xiá择②取dì③心无旁w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位同乡,请他帮我动员几家再走,他踌躇

..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B.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

....,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

C.他安详

..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D.针对在校初中生能否使用手机的问题,某班向家长进行了专项调查,80%赞同使用手机

的结果让班主任李老师莫衷一是

....。

4.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

予作文

..以记之。

A.具:同“俱”,全B.制:制度 C.属:同“嘱”,嘱托 D.作文:写文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①,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伎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

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②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伎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

(选自明·张岱《西湖七月半》)注:①优傒:歌舞演员及仆役。②颒:huì,洗脸。

【参考译文】

西湖到了七月半,没有一样可看的东西,只能看看那些看七月半的人。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成五类来看他们。一类是,坐着楼船,带着乐师,主人戴着士人的高冠,盛筵摆设在面前,灯火通明,倡优歌妓在表演,奴仆婢女在奔忙,杂乱的声音,晃动的灯扰乱了湖面的宁静,名义上是欣赏月色,却根本不看月。要看这种人。一类是,有的坐船,也有的坐楼船,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大家闺秀,带着佳貌的少年男子,笑声叫声夹杂在一起,船上的人环坐在平台上,只顾盼自己周围,身在月下却根本不看月。要看看这种人。一类是,也坐着船,也带着乐师和歌妓,或是有名的歌妓,或是闲散的僧人,他们慢慢地喝酒,轻轻地唱歌,乐器低声地吹弹,箫笛声、歌声相互配合,这种人也在月下,既看月,又希望别人看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要看看这种人。一类是,既不坐船,也不坐车,他们衣衫不整,连头巾也不带,喝醉了酒,吃饱了饭,吆喝着三五成群,挤到人丛中,在昭庆、断桥这些景点上乱呼乱叫,装假醉,哼唱着无腔无调的曲子,这些人,月色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什么也不看。要看看这种人。一类是,坐上罩有薄幔的船,带着洁净的茶几,烧茶的火炉,茶水当即煮起,白色的茶具慢慢地传递,船上坐的人是好友,或是志趣相投之人,他们邀请月亮也坐上他们的坐席,有时停船在树影之下,有时驾船进入里西湖躲开嚣杂的喧闹,他们欣赏月色,但人们却看不见他们欣赏月色的姿态,他们也并不注意那些看月的人。要看看这种人。

杭州人游西湖的习惯,是巳时出城,酉时回城,错开了月色最好的时光,如同避开仇人。这一晚,常常贪求那欣赏月色的名声,成群结队地争看出城,多给门军赏些酒钱。轿夫举着火把,排列在湖岸等着。人一上船,就催促船夫快些赶到断桥去,好赶上那里最热闹的时候。因此,二更以前,西湖上的人声、奏乐声,如开水沸腾,如房屋撼动,如梦魇时的喊叫,又如喃喃的梦话,如聋人叫喊,又如哑人咿语,大船小船一齐靠岸,什么景致都看不见,只看见船篙击打船篙,船帮碰着船帮,人肩并着肩,脸对着脸而已。过一会儿,游兴尽了,官府摆的赏月筵席散了,差役吆喝着开道,官轿离开了。轿夫呼叫船上的人,用城门要关来吓唬那些游人,灯笼火把像一列列星光,人们一群群簇拥着灯笼火把离开了。原在岸上的人也成群列队地赶在关城门以前进城,湖上人渐渐稀少,不一会儿就走尽了。

这时候我们才拢船靠岸。断桥上的石级才凉下来,我们在上面铺上席子,招呼客人一同纵情饮酒。这时候月亮如同刚刚磨好的铜镜,山也重新梳妆,湖也重新洗面。刚才那些慢慢饮酒、低声唱曲的人出现了,那些在树影下停船的人也出来了。我们和这些人打招呼,互致问候,拉着他们同坐一起,饮酒说笑。文雅有趣的朋友来了,有名的歌妓也到了,酒杯碗筷安放好了,乐声、歌声也开始传出来。月色寒凉皎洁,东方将要发白的时候,客人才各自离开。我们让船荡到十里荷花之中,在船中酣睡。荷花香气催我们入睡,做了一个非常愉快的美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竹肉.相发指竹子的内部组织

B.名伎闲僧,浅斟.低唱倒酒

C.弱管轻丝.,竹肉相发弦乐器

D.速.舟子急放断桥催促

【“肉”指歌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一一簇拥而.去

B.以.故二鼓以前怖以.关门

C.向之.浅斟低唱者出以五类看之.

*D.亦不作意看月者.匿影树下者.亦出

【代词,…的人(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介词“因为”/介词“用”;C.助词,的/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7.下列选项中属于作者最为贬斥的一类人的一组是(3分)

*A.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B.亦船亦声歌,名伎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C.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D.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是否有赏月之真趣,乃作者对看月之人褒贬的依据。】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作者以旁观者的姿态,描绘了七月半赏月的三教九流,将看月之人分成五类。

B.第二段承接第一段,描写俗人们赏月后匆匆回家的场面,讥笑他们看月只是为了凑热闹、图虚名、附庸风雅而已。

*C.末段写作者独自赏月,陶醉于明月之下的自然风光里,与第二段描写的俗人们的情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D.这篇记叙文性散文的主旨不在于描绘西湖的山水,而在于描摹世态风情,寄托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

【末段并非写作者独自赏月,而是写同与自己相投之人赏月】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3分)

韵友来名伎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3分)

②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3分)

【(1)参考标点:韵友来,名伎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

(2)①(3分)这一晚,常常贪求那欣赏月色的名声,成群结队地争着出城,多给门军赏些酒钱。(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好名”、“逐队”各1分,语句通顺1分,共3分。)②(3分)这时候月亮如同刚刚磨好的铜镜,

山也重新梳妆,湖也重新洗面。(此时月亮仿佛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镜新磨”定语后置句、“复”各1分,语句通顺1分,共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6分)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中的“凉”字有何妙处?试作赏析。

(2)“愁听清猿梦里长”是实写还是虚写?这个诗句有什么意味?

【(1)“凉”字写出了身体的感觉(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也是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2分)将景物情感融合在一起。(1分)(2)虚写,写的是作者想像的情景。(1分)想像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因与好友分别而满怀愁绪;(1分)实际上写出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1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2)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此去经年,________。(柳永《雨霖铃》)

(3)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______,______。(刘禹锡《石头城》)

(4)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2)杨柳岸晓风残月/应是良辰美景虚设(3)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4)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共6分。)】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论文化竞争力

田丰

文化创造力源于实践的创造力。人的实践是文化的动力和源泉,实践的经验为思想文化发展和变革提供感性基础,实践的需求激发文化的创造活力。恩格斯说过,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发展,人的思维的最本质、最切近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和社会的变化,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己的环境而发展的。人的社会实践的创造活动不仅增进人的思维能力,而且打破人的思想桎梏,激发文化创新的勇气和活力,如资产阶级革命在把巨大的生产力召唤出来的同时也把人的思想文化创造力极大地解放出来。由于资本主义社会自然科学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传统的中世纪思想方式的千年藩篱,同旧日的狭隘的故乡藩篱一起崩溃了。在人的外界视线和内心视线前面,都展开了无限广大的视野”。

文化创造渗透于人的文化活动的一切方面,集中体现为知识的创造和价值的创造。知识的创造增进了人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的认识,而价值的创造增进了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的认识,文化创造力也就是人在创造新观念、新知识、新价值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察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的总和。文化持续力是文化竞争力的源泉,它在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中获得独特性和延续性。文化创造推动着人类的不断进步,每一代人都创造着自己的新文化,文化创造力的勃兴标志着民族、群体的兴旺,文化创造力的衰竭必

然导致民族、群体的竞争能力的退化。文化创造力不仅有赖于时代实践的激活,也有赖于历史的积淀,一定的历史环境条件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前提。世界文化的发展是在民族文化、区域文化、群体文化的生生灭灭的运动过程中实现的,能延续到今天并且仍然有影响力的文化,都是以较强的持续力为依托并随着现实条件变化不断使之更新丰富的、在文化冲突和整合中以巨大的生命力保持自身个性特色的“活着”的文化。

构成文化的独特性、特殊性从而获得延续性的基本的要素是渗透于人们思想行为之中的文化传统,“它是现在的过去,但它又与任何新事物一样,是现在的一部分”。传统以广泛的价值认同为文化共同体战胜内忧外患提供思想纽带,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新文化的生长提供知识资源,以鲜明的个性为文化共同体在全球化时代抵御外来文化的同质化提供精神支撑。对一个民族来说,语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以及古迹、文物、典籍、名人等等都属于文化传统的范畴,对一个企业来说,企业形象、公共关系、核心价值、员工风貌以及品牌、信誉、企业家人格魅力等等都是十分宝贵的传统资源。正由于传统是文化创新发展的不可舍弃的基础,它与继承与扬弃、批判和选择不可分割纠缠在一起,因而对传统的评价总是充满着矛盾和分歧。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传统的作用及作用的发挥往往取决于历史主体的价值取向,取决于历史主体创造活动的目的和方式。

传统仅仅是潜在的或可能的文化持续力,它向现实的文化持续力的转化在于人的能动的现实的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真正的文化创新是继承传统和创造传统的同一过程。离开文化创新的实践,任何传统必然失去人的现实关注而式微,在一定的阶段还可能成为历史和文化发展的阻力。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创造了生气勃勃的文化时代,也把人类文化推向一个辉煌的高峰,汉代以后独尊儒术,到宋明时期,宋明理学借助行政权力、宗教权力、宗法权力推行道德化的思想,这些文化活动无非是“我注六经”或“六经注我”,“死人”统治着活人,造成了文化创造力的衰退,导致了近代以来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总体落后。在全球化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企业文化要在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多元化两种浪潮双重冲击下生存发展,就要更加自觉地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能否把文化传统的复兴与发展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培养造就全面自由发展的现代人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与提升与各种外来文化思潮对话的能力的实践结合起来,决定了它不断回应时代变化发展的新挑战的能力,决定着它不断返本开新的持续发展的能力。

(选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2期,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文化创造力形成的条件的是(6分)

A.实践的创造力

*B.民族、群体的兴旺

*C.价值的创造

D.时代实践的激活

E.历史的积淀

【选对一个得3分,共6分】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分)

A.文化创造渗透于人的文化活动的任何方面。

B.传统是文化创新发展的必备的基础。

C.文化传统向文化持续力的转化是需要条件的。

*D.百家争鸣、独尊儒术、宋明理学造成了文化创造力的衰退。

【百家争鸣创造了生气勃勃的文化时代】

14.统观全文,文化传统和文化创造力的关系如何?(4分)

【传统是文化创新发展的不可舍弃的基础;(2分)文化创新是继承传统和创造传统的同一过程。(2分)(答出传统为新文化的生长提供知识资源得1分;答出传统抵御外来文化的同

质化得1分;答出要继承传统得1分;答出在传统基础上要进行文化创新得1分。)】

15.结合文章内容,试分析民族文化如何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谋求生存和发展。(需从语言、行为习惯、古迹三者中任选其一分析)(5分)

【此题为开放式试题。分析过程要围绕“继承与扬弃、批判与选择”;“更加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把文化传统的复兴与发展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培养造就全面自由发展的现代人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与提升与各种外来文化思潮对话的能力的实践结合起来”。(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得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享受

[台湾] 张晓风

①我不是一个享乐主义者,但对我而言,我仍坚持:活着,即是为享受生命。像“享受”这样至善至美的字眼有时候也会被污染,真是令人气愤。享受是安息,享受是感谢,像一条自足的小溪满意地沿它曲折多石的河道,于是一路唱着歌蜿蜒前行——这是享受。我深信,真正的园艺家既非自炫,也不为卖花赚钱,他只为看到一园生命的欣欣向荣,他只为看到小芽初碧时惊动泥土大地的那一个跃姿,他只为看到经霜的松枝可以老得多么迷人,他只为看到每一朵花开代表了一个生命的必然胜利!他要的是每一朵他所植下的花,享受它自己的花色、花形和花期。“如果那朵花凋零了呢?”你问,“难道让他享受自己的萎败吗?”不是的,那朵花仍有很多可以享受的。它可以享受自己丰盈的记忆,累累垂垂的记忆;它可以享受“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尊严;它可以享受花朵一旦变成一粒种子的惊讶;它可以享受在泥土下温暖潮湿的黑暗里,怎样把自己舒展,打开,逐渐舞成一株新我的喜悦。因此,容许我深信,上帝造人,是为了让我们享受。中世纪的苦修教士,甚至穿着粗毛扎人的内衣以求自虐,我不认为他们得到了上帝的喜悦。正如我认为“割股养亲”不是真正的孝,没有一个正常的父母能咽得下儿女的肉,那是一种愚蠢的道德。我也这样解释母亲之缔造生命,不是为巩固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不是为证明自己的生育能力,不是为养儿防老。一个好母亲不为那些理由生孩子。她要一个孩子,是因为她信仰生命的本身。她要一个孩子,是因为她欣悦于自己的四肢百体,有如风中的花享受着自己的每一瓣洁白,相信从那里面可以缔造另一个完整。她要一个孩子,是因为“活着是如此美好”,而她愿意另一个新生命来分享这份美好。

②英文里“share”一词是一个好听得像音乐一样的字眼,它代表的意思是“分享、共享”。但不管是分、是共,我们自己必须先有饱饫的、满足的心灵。孙中山先生把林肯的“民享”看做是神来之笔,一字之间,每见胸襟,“民享”真是大政治家的口吻——但不要忘记,在这一切之前,我们先肯定了人世的种种美好,那个“享”字才有其意义。

③上帝造人,是于茫茫大化中唤醒一握沉睡的春泥,赋之以形象,赋之以气息,赋之以与上帝同尊同荣的“天子”的地位。他给了我们什么?他给了我们全宇宙,再加上他自己。

④稚小的婴儿怎样表示感谢?他只要大口地享受乳汁,愉快地将小头贴在温暖的被褥上欣悦地睡着,便能给父母极大的满足。

⑤而当一个成人在晨起的时候,大口呼吸着朝露;深夜赶路的时候,偶然抬眼,虔诚地

为每颗星加一个惊叹号,当他坐下沉思——我正在认真地享有这一切——他便已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上体天心的境界。

⑥去享有生命的一切吧,并且心存感谢。

⑦去享有生命的一切吧,并且与别人分享。

16.第3段划线句子“他给了我们全宇宙,再加上他自己”意思是(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类可以享受整个宇宙;信仰本身也不是苦行,而应该是享受。(答成“自然赋予人享受一切的权利和能力”也可以得满分)】

17.从原文的比喻和举例来看,作者所说的“享受”包括了哪几方面内容?请分点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享受生命过程(享受生活)②享受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③与新的生命、与他人共同享受。(每点2分。其中②“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只答一方面也可以;③提及“分享”或“共享”即可)】

18.“享受生命”应该是个性化的行为,有可能与别人“分享”吗?请结合原文意思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可以。(1分)例如,小溪一路唱着歌蜿蜒前行——这是享受,同时,别人看到小溪也可以感到美,感到快乐;园艺家看到一园生命的欣欣向荣是一种享受,别人也可以因园艺家的成果而感到快乐。(4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当代小说处境如何?这个话题由王安忆来解读,也许是再合适不过的。

《瞭望东方周刊》:你认为当下小说面临什么问题?

王安忆:主要有三个方面吧。首先,小说在被过量地、过度地消耗着。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花一周写的小说,我的同事半小时就读完了。他们经常问我的问题是:王安忆你最近怎么再没写小说?我要说的是我一直在写,但创作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去思考,不是几天或者一个月就能有一部新的小说问世的,对于读者是在大量地,迅速地,过度地消耗小说。这样的逼迫会使得作家疲于应对,对资源和思想都有着巨大的冲击。

其次,小说的另一个损伤还来源于电影电视。相比较画面和声音语言,文字语言在当下则显得缓慢而无力。但事实上,小说赋予创造力的表现是电影电视无法给予的。

最后,就小说的内容和结构问题,也是我今天一直在说的“生计”问题。

《瞭望东方周刊》:“生计”指的是小说的内容和结构,不是小说的状态?

王安忆:要理解这个,我在这里先点几部小说:曾获诺贝尔奖的挪威小说《拓荒记》,《鲁滨逊漂流记》,还有《夭折》,这些作品在诠释人物和故事时有一个共同特点——“生计”问题交代得很清楚。

我一直认为小说是现实的代言人。人类社会经历了四个阶段:原始,奴隶,资本,以及现代社会。其中许多优秀的作品,就是将“生计”在小说中表现得跃然纸上,如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包法利夫人》。

中国也有,尤其是刚去世不久的作家李肇正,他写的《城市生活》,可称为是“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里真正意义上的并且无可替代的底层平民生活的叙事者”,不唱高调,没有花招,忠实于自己生活的写作态度。李肇正的小说,是能够让凡人接近乃至亲近的世界。他选择的是城市生活世俗化的一面。一是作品人物的选择上,他倾向于写平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从作家、厂长到工人、家庭妇女、打工妹,都是城市生活中最常见的人物。在李肇正笔下,这些人物活得都很不容易,各自为生活而奔忙,他们不像有些作家作品中的人物,可以清高到不问饮食男女,一味关心国家大事。

但李肇正作品中的人物并不是说没有为人准则。只不过这种准则不像某些作品中的人物那样将道德箴言挂在嘴上,贴在脸上。其人物思想都是从“生计”中提取,是以做人最基本的底线来维持的生存价值为基础的思考。

《瞭望东方周刊》:你的意思是当下小说的题材和精神选择有一定的偏离?但不少人认为“现代性”和“全球化”是中国小说包括当代文学的必然趋势。

王安忆:谈到现代性,或者全球化,每个作家都是那么急切,迫不及待地想要融入进去。而赶上全球化的浪潮是需要一种创作的本能,但这未必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所以对此,作家还是需要一定的天赋和理性。

小说要由外部的表象和内在的内容构成,内容是组成外部表象和形成外部美感的重要条件。我认为作家创作的核心就是将故事里的每个人物生活都安排得伏贴。这就回到“生计”这个问题上,“生计”是在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应该是最好写的。而小说创作繁衍至今,这种“生计”反而却成为了最难以把握的。

《瞭望东方周刊》:那么“生计”是否可以成为缓解当下小说尴尬处境的关键词?

王安忆:我用这样一个比喻回答你的问题,好的小说就好比一个走得很准的机械钟表,在看到它的外部之后,内部才是最值得玩味的——把表壳拆开来,你会看到齿轮和齿轮之间清晰地咬在一起,机械带动齿轮的运转很规则,很有条理。

而事实上,小说在一个社会中的发展和升级决定着小说的形态、形象、走向以及价值。当下中国小说内部需要先解决这样一个问题。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但目前看来,还没有成型,也还不成熟,所以可能讲得也不是很透彻。

《瞭望东方周刊》:你在繁华而时尚的上海生活,创作小说。距离热闹咫尺之遥,能安守寂寞进行你所说的“生计”创作吗?

王安忆:上海给我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事实上,生活提供给我们的是大致一样的东西,而作家的创作却迥然相异,这是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认识、思考的不同。我认为一个人在特别热闹的地方反而能够安守宁静。如果一个人身处旷野,反而不容易面对寂寞。

19.统观全文,采访者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4分)

【1.当代小说的现状。2.缓解当下小说处境的方法。3.如何安守寂寞进行小说的“生计”创作。(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2分,答对3点给4分)】

20.王安忆所指的小说的“生计”问题是什么?(5分)

【小说的“生计”问题指的是小说应努力表现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社会现象,关注平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展现普通人的生活状态、生存价值。(围绕“现实”、“底层”、“平凡”、“普通人”、“平常生活”等词做答即可酌情给分。)】

21.作者为什么认为“一个人在特别热闹的地方反而能够安守宁静”?谈谈你的理解。(6分)【热闹的地方往往是自己生活的地方,热闹是生活的常态,人不可能远离;热闹的地方能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可看到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社会现象),使自己能静下心来创作;透过热闹的表象,使自己更清醒地理解、认识、思考生活。(每点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选拔活动正在进行。境内火炬手的选拔标准是:1、热爱祖国,热爱奥林匹克运动;2、实践北京奥运会举办理念,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3、在本行业、本地区做出突出成绩,或自身经历对他人有教育和激励意义;4、热心志愿服务,品德高尚、乐于奉献;5、为推动奥林匹克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或在奥运会历史上取得过优异成绩。

目前,邱娥国、冯骥才、刘翔等均获所在地区提名。请推举一名你心目中的火炬手,并说明理由。要求突出事迹,语言通顺,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含标点符号)。(6分)

【评分要点:突出事迹,(2分)语言通顺,(1分)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手法,(2分),不少于40字(1分)】

23.仿照下面的例句,按提示写两个句子。例句中加点的词语不能在仿句中出现。(6分)

例句: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而言,世界

..不是少了美丽

..,而是少了发现

..。

①对于我们的心情而言,_____________

②对于我们的成功而言,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生活不是少了快乐,而是少了感受;②人生不是少了机遇,而是少了准备。(每句3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这样说:品味人生,最大愉快莫过于做出选择,最大痛苦也莫过于做出选择,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选择。

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50分内

25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25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体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发展等级10分

一等(10—8) 二等(7—6) 三等(5—3) 四等(2—0) 立意深刻

材料丰富

语言表现力强

见解、构思新颖

立意较深刻

材料较丰富

语言表现力较强

见解、构思较新颖

立意略显深刻

材料略显丰富

语言略有表现力

见解、构思略有新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

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需一点突出,即可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未拟题目扣2分。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④确认为抄袭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2019年北京市清华附中高考数学一模试卷(文科)(有答案解析)

2019年北京市清华附中高考数学一模试卷(文科)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0分) 1.若集合M={-1,0,1,2},N={y|y=2x+1,x∈M},则集合M∩N等于() A. {-1,1} B. {1,2} C. {-1,1,3,5} D. {-1,0,1,2} 2.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校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到古都西安游学.在某景区,由于时间关系,每 个班只能在甲、乙、丙三个景点中选择一个游览.高一(1)班的27名同学决定投票来选定游览的景点,约定每人只能选择一个景点,得票数高于其它景点的入选.据了解,在甲、乙两个景点中有18人会选择甲,在乙、丙两个景点中有18人会选择乙.那么关于这轮投票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班选择去甲景点游览; ②乙景点的得票数可能会超过9; ③丙景点的得票数不会比甲景点高; ④三个景点的得票数可能会相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已知平面向量,,均为非零向量,则“(?)=()”是“向量,同向”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若x,y满足,则y-x的最大值为() A. -2 B. -1 C. 2 D. 4 5.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 为() A. 8 B. 2 C. 2 D. 2 6.已知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过点F的直线l交抛物线C于A,B两点,若|AB|=8,则线 段AB的中点M到直线x+1=0的距离为() A. 2 B. 4 C. 8 D. 16

清华附中小升初语文考试卷【最新】

清华附中小升初语文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雷霆(tíng) 陨石(yǔn) 浏览(liú) 窥探(kuī) B. 歼灭(jiān)誊写(téng)吊唁(yan)凛冽(lǐn) C. 璀璨(cuǐ) 窈窕(tiǎo) 崛起(jué) 岂止(qǐ) D. 矗立(chù) 揪着(jiū)惩罚(chéng) 歧途(q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______ A. 冷笑为难招待安居乐业 B. 出息取笑笑嘻嘻鸟如指掌 C. 囚犯解释实话实说面不改色

D. 负责大臣完好无损不惜代价 3.查字典完成填空。 (1)“摇摇欲坠”中的“坠”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坠”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落,掉下;②往下沉;③系在器物上垂着的东西,在本词语中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 (2)“半明半昧”中的“昧”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昧”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糊涂;不明白;②隐藏;③昏暗; ④冒犯;冒昧,在本词语中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 4.下列互为反义词的是() A. 周围---四周 B. 嚣张---狂妄 C. 同意---反对

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道难题,我绞尽脑汁地想啊想,终于有了眉目。 B. 在老师面前,他总是一本正经,可在同学面前调皮得很啊! C. 这盘菜苦中带辣,含辛茹苦,实在吃不下去。 D. 对灾区人们来说,这几十块钱可能是杯水车薪,但它却是我的心意。 6.选词填空。 深情盛情热情 (1)蒙古族人民骑马几十公里,________远迎客人。 (2)进了蒙古包,他们________款待来客。夕阳西下,他们和汉族客人依依不舍,________话别。 7.下面四句话中,哪句话与其它句子意思不一样()。

清华附中高三十月月考

清华附中高三十月月考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两小节;40分) A Life is all about making choices. At any stage along the way, you may find yourself asking: Am I headed in the right direction What would I really enjoy doing What do I want to do next The six-week summer Career Discovery program at the 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GSD) welcomes people—from recent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graduates to seasoned professionals—who are grappling with questions like these. And not just people considering a career in design or planning, but people with a broad spectrum of interests and remarkably diverse plans and goals. What they have in common is the drive and desire to seek the answers to those questions. Participants in our program commit themselves fully to a path of intensive studio work, lectures, workshops, and field trips. Deeply immersed in a culture that is both challenging and rewarding, they experience what education and work are like in the design and planning professions. They emerge—many of them exhilarated—with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ossibilities ahead and the choices they will make. We invite you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ies in Career Discovery: If you would like to be placed on our mailing list to receive a copy of this information in brochure format, please complete an online request form. You may also view a PDF of the brochure here. Career Discovery is open to anyone graduating from high school in 2016 or older with an interest in design or planning. A high level of academic skill is necessary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our rigorous program. The online application deadlines are as follows:

推荐-清华附中2018-2018高三下数学(理)统练2答案 精品

清华附中2018-2018高三下数学(理)统练2答案 1-5 C D D D A 6-8 A D D 9、四 10、-2 11、 2 12 、 4 3 13、3 1 4 833 15、解:(1) 令???-==???=-=??? ? ??-=+?-=+=1001143cos 21 ),(2 2y x y x y x y x y x 或则π, )1,0()0,1(-=-=∴或 2分 (2) )1,0(0),0,1(-=∴=?= 3分 ))3 2cos(,(cos )1)23( cos 2,(cos 2x x x x -=--=+π π 4分 2 ) 234cos(122cos 1)32(cos cos ||222x x x x -+++=-+=+π π 6分 )]23cos(2[cos 211)]234cos( 2[cos 211x x x x --+=-++=π π )32cos(211]2sin 232cos 212[cos 211π++=--+=x x x x 8分 35323320ππππ<+

北京市清华附中2020届高三4月统练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清华附中2020届高三4月统练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 6 题,共 19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6 题。 材料一 今天,对中国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中国有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与写字有关,但不等于说,将字写得好看一些,就是书法艺术了。 汉字书写的形式有很多种,早期刻在龟甲等上的叫甲骨文,后来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叫金文,又叫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也随之统一,那叫小篆。汉代 以后又有隶书,后来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行书、草书。行书和草书是书 写的(甲),(乙)强,又有流畅的节奏,是人们平时很喜欢的书法形式。 中国有书法艺术,得力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汉字,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方块文字,它具有独特的优美形式,为书法艺术的(丙)提供了条件。一是毛笔。毛 笔的发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是书法艺术产生的基础,中国绘画的独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来自于毛笔。由兔毫、羊毫、狼毫等做成的毛笔, 柔软而富有弹性,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为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当代中国台湾舞蹈家林怀民领衔的“云门舞集”舞蹈团,曾创作《行草》组舞,享誉世界。他的灵感来自中国书法。它活化了中国书法的精神,其中《行草贰》最为典型。在舞蹈过程中,舞者如同一个即兴创作的书法家,挥毫泼墨,时而停顿,时而激越,时而流动婉转,时而迟缓柔媚。虽然布景上没 有书法,舞台上没有字迹,但使人感受到书法的气脉在流动。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整天沉浸在他的行草世界中,他日日临摹前代大师的书迹,但进步不大。一日,他到长安街头,看到人头攒动,凑前一看,见 一位女舞蹈家,姿容曼妙,身材纤秀,挥舞着长剑,凌空飞舞,柔美的身躯,飘 拂的衣带,随着剑起伏。舞蹈家的身体、长剑和外在的世界几乎合为一体。她就 是京城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张旭看得如醉如痴,从中悟出了书法妙道,从此书艺大进。 一个是当代舞蹈家从书法中得到舞蹈的灵感,一个是古代书法家从舞蹈中得到书法的启发,它说明书法和舞蹈有共通的因素。这共通的因素,就是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的内在气脉。书法以流动的气脉为灵魂。有的人说,看中国书法,就像看 太极拳,拳手以优游回环的节奏,在茫茫虚空之中,舞出一条流动的线。中国书 法所说的“一笔书”,就是就这一内在线条而言的。一笔书,不是说一笔写成, 笔与笔不间断地连在一起,而是一气相连。外在的笔迹可以是缺断的,但内在的气脉不能断,内在气脉断了,就没有了生机。“一笔书”的提倡者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他的存世名作《鸭头丸帖》,就是气脉不断之作,一气呵成,气韵流荡,线条之间时断时连。我们读这样的作品,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它内在的线条所抓住。 (选自《中国文化读本》) 1.填写在材料一中甲、乙、丙三处最合适的一项应是( 3 分) A.实用性快捷化形式感 B.形式感实用性快捷化

清华附中高三十月月考

清华附中高三十月月考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两小节; 40 分) A Life is all about making choices. At any stage along the way, you may find yourself asking: Am I headed in the right direction? What would I really enjoy doing? What do I want to do next? The six-week summer Career Discovery program at the 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GSD) welcomes people — from recent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graduates to seasoned professionals — who are grappling with questions like these. And not just people considering a career in design or planning, but people with a broad spectrum of interests and remarkably diverse plans and goals. What they have in common is the drive and desire to seek the answers to those questions. Participants in our program commit themselves fully to a path of intensive studio work, lectures, workshops, and field trips. Deeply immersed in a culture that is both challenging and rewarding, they experience what education and work are like in the design and planning professions. They emerge — many of them exhilarated — with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ossibilities ahead and the choices they will make.

2020届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一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

清华附中高三2019年12月月考试卷数学 一、选择题(共8小题;共40分) 1.已知集合{}1,0,1A =-,2 {1}B x x =< ,则A B =U ( ) A. {}1,1- B. {}1,0,1- C. {} 11x x -≤≤ D. {} 1x x ≤ 2.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n S ,且1352S =,则489a a a ++=( ) A. 8 B. 12 C. 16 D. 20 3.若12 2log log 2a b +=,则有( ) A. 2a b = B. 2b a = C. 4a b = D. 4b a = 4.一个棱长为2的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截去的几何体是( ) A. 三棱锥 B. 三棱柱 C. 四棱锥 D. 四棱柱 5.已知直线0x y m -+=与圆O :2 2 1x y +=相交于A ,B 两点,若OAB ?为正三角形,则实数m 的值为( ) A. 2 B. 2 - 6.“1a =-”是“函数()2ln 1x f x a x ?? =+ ?+?? 为奇函数”(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函数()log a x x f x x = (01a <<)的图象大致形状是( ) A. B. C. D. 8.某学校运动会的立定跳远和30秒跳绳两个单项比赛分成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如表下为10名学生的预赛成绩,其中有三个数据模糊. 在这10名学生中,进入立定跳远决赛的有8人,同时进入立定跳远决赛和30秒跳绳决赛的有6人,则( ) A. 2号学生进入30秒跳绳决赛 B. 5号学生进入30秒跳绳决赛 C. 8号学生进入30秒跳绳决赛 D. 9号学生进入30秒跳绳决赛 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30分) 9.直线y x = 被圆22 (2)4x y -+=截得的弦长为________. 10.函数f (x )=sin 22x 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__. 11.在△ABC 中,23A π∠= ,,则b c =_________. 12.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M 是棱BC 的中点,点P 在底面ABCD 内,点Q 在线段11A C 上,若1PM =,则PQ 长度的最小值为_____. 13.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2AB =,点N 为AC 的中点,点M 是边CB (包括端点)上的一个动

清华附中2020届初三第二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三第二学期线上学习自我检测试卷 语文 (清华附中初17级) 2020.04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中国人民在抗疫中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请阅读下面与抗疫有关的资料,完成1-8题。 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 )。为抗击疫情,中国人民表现出了伟大的奉献精神,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各方力量,也都各尽所能。政府也不断加强管理力度,调配资源,组织人力,宣传教育,1.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笔顺,以及括号里应该填入的汉字,均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冠[guān] “世”的第四画是“横” 括号内应填入“株” B .冠[guàn] “世”的第四画是“竖折” 括号内应填入“茱” C .冠[guān] “世”的第四画是“横” 括号内应填入“茱” D .冠[guàn] “世”的第四画是“竖折” 括号内应填入“株” 2.下面成语与“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精神无关的一项是(1分) A .蹈死不顾 B .悬梁刺股 C .精忠报国 D .中流砥柱 3.语段中加下划线的句子是本段的总结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加以修改,把修改后的语句抄写在答题纸上。(2分) 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各地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陆续收队离鄂。 “道声珍重,期盼凯旋,待到春暖花

。铺着红毯的客梯车缓缓靠近舱门,乘务员为每一位医疗队员献上鲜花。 4.上面语段的第一段方框内所填的内容,从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的角度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春天的约定 B.”。“春天的约定” C.。” “春天的约定” D.”。春天的约定 5.上面语段第二段的横线处,填入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为归来的将士接风洗尘,飞机徐徐穿过三道水门,这是航空界最高的礼仪。 B.飞机徐徐穿过三道水门,这是航空界最高的礼仪,为归来的将士接风洗尘。 C.这是航空界最高的礼仪,飞机徐徐穿过三道水门,为归来的将士接风洗尘。 6.各地医护人员凯旋而归,受到了热烈欢迎,很多标语温暖人心。下面对标语中修辞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标语:身着白衣,心有锦缎。 分析:使用了对比的修辞,点出医护人员着白衣工作的特点,赞美医护人员有着美丽善良的心灵。 B.标语: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 分析:直接引用流行歌曲的歌词,借助比喻生动地刻画了医护人员笑起来明媚美丽的样子。 C.标语:热干面稳了,银丝面回了。 分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热干面”代指武汉,“银丝面”代指常州,家乡美食元素体现了常州人民祝福武汉人民和欢迎白衣战士的热忱。 D.标语:幸得有你,山河无恙。 分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体现了医护人员在抗疫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关系到了祖国的安危。 7.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离不开奋战在一线的人。他们不计人安危,心系天下苍生。我们选择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向他们致敬。请说出书法内容的作者和出处,并结合书法内容和书体特点分析为什么这幅作品适合向一线人员表达敬意。(3分) 作者是(),出自《》。 分析:

清华附中特级教师田佩淮老师高考考前叮咛

今越教育 清华附中特级教师田佩淮老师考前叮咛: @河流的水系特征包含: 长度,流向。流域面积的大小和范围。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床落差或峡谷分布。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谈”某个要素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影响”的一般思路:先自身,再其他,后综合。 @北半球比较平直的河流段,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遭侵蚀严重,左岸堆积。弯曲河段(不论南,北半球),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对水稻种植业生产和发展的作用:提供充足的水源。河流带来的肥沃土壤。大河平原与河流三角洲地形较平坦,便于耕种。充当运输通道。 @农业生产特点一般从以下5个方面阐述: 生产规模(大农场、大牧场、小农经营)。商品率(面向市场、自给自足)。机械化水平(机械化程度高、劳力和畜力为主)。科技水平、劳动生产率。特殊点等。 @谈某地的天气状况一般包括:气温高低,气压高低,天气阴晴。 @若题干明确指出”据表说明”、”据图说明”等条件,则答案中不能出现推理或迁移出的知识。@”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发展新的该类事物的原因”的一般思路:新事物的优势,原有事物不能满足需求。为将来的发展做准备。 @人文地理的题,若题的情境是新的,则答题信息一般隐藏在题干信息(材料,图形,表格等)里。@某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描述:位置,关联性(与其他地理事物),特殊点。 @建设港口的优势条件:港阔水深(避风,停泊,通航条件好)。货物的吞吐量大(建港空间较大,岸上交通便利,附近有较大的城市或城市群)。 @雾、雨的形成原因:水汽充足,风力较小,凝结核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 @某地区或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起步早晚,城市化水平高低,速度快慢,有无特殊情况。 @谈影响,一般要从利和弊两方面阐述。 @描述同一个问题中的几个地理事物时,除了要把每个事物的特点说清楚外,还要把他们之间的量的关系说明白(谁占主导等)。 @某区域地形特点的描述:组成(五大地形)。地势(哪高哪低)。特殊点(有无高大山峰,裂谷,陡涯,火山地貌,冰川地形,若为沿海地区,还要加上海岸线和岛屿特点)。 @水土流失加剧对入海口的岛屿,沙洲和江心洲等具有建设作用。 @解决能源,资源不足问题的思路:开源,节流。 @气候特点的描述:气温,降水,特殊点。 @人口大多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相反。 @阐述产业转移,资源跨区域的影响,一般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构建答题模板。 @洪涝灾害易发生的原因:来水多,拍不走。 @某地降水排不走的原因:河道弯曲,水流流速慢(地势),河床淤积变浅。 @建议同学们今年多关注湿地的相关知识。 @影响道路修建的因素:地形,地质构造,河流,地质灾害。 @城市规划时,高速公路和铁路最好不要经过市区。 @回答工业区布局是否合理的原因时,请务必首先说明该工业对环境有什么污染。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期末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甲用于新闻报道: ①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 子贡献给解放战争,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考验的一位中国人民伟大的母亲。 ②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一位母亲,她坚持了十三年斗争, 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她自己也为革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的考验。 乙、用于小学语文课本 ③有时太阳走入云里,它的光线却仍从云里透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 人们要分辨出何处是水,何处是天,很不容易,因为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 ④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 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丙、用于会议讲话 ⑤我们党的幼年时期,也就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一再犯把马克思主义教 条化和把外国经验神圣化的幼稚病。患着这种病,只能使中国革命在黑暗中摸索,甚至陷于绝境 ⑥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我们党内盛行 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读到屈原《国殇》中“______ ,______ ”我们仿佛看到了楚国将土披坚执锐的雄姿和战车交错、短兵相接的激战情景。 屈原《国殇》中的“______ ”一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场上敌军之众多,来势之凶猛。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______ “展现了楚军将士争先恐后,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出师表》中诸葛亮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 ,______ 。” 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治国的贤能,也规劝刘禅应该自行谋划,“______ ,______ ,深追先帝遗诏。” 三、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3.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红楼梦》第三回中有《西江月》词二首如下: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①.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②,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下列选项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相关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好皮囊”说的是贾宝玉相貌好,小说中描写他第一次出场时“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

2018北京清华附中高三(上)11月月考英语(精编版)

2018北京清华附中高三(上)11月月考 英语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第一节(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45 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 所给的 A、B、C 和 D 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9分)Directory of camps for kids and teens. Find the best overnight, residential and sleepaway camps for this summer. ?Game On! Sports Camp 4Girls Girls Only - Day Camp Chicagoland Area, Illinois, USA - (847)229-9959 Game On! Sports 4 Girls is the best organization committed to empowering young girls through sports. Our unique & fun programming, all-girl environment, and staff of passionate role models foster the "GIRLSTRONG" crucial to every girl's development as an athlete and a person. ?International Riding Camp Girls Only - Overnight Camp Greenfield Park NY, New York, USA - (845)647-3240 Located 90 miles NW of NYC. 2, 4 and 8 week sessions, Mother Daughter week. Horse shows, jumping, three hours riding daily. Beginners welcome. Tennis, water skiing, jet skiing, arts and crafts. Swim your horse in the ocean! Organic food menu. One week Equestrian(马术)Teen Tour of Russia. ?All Tournament Players Park Boys Only - Day Camp Marietta, Georgia, USA - (678)384-6500

清华附中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二、(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一11题。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7.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从此:自此以后B.公子妄人耳妄人:狂妄的人 C.平原君乃免冠谢免冠:脱下帽子D.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面目:脸色、面貌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今平原君乃以为羞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平原君闻之,谓其大人曰问其深,则其好者不能穷也 D.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臣请为王言乐 9.对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指代魏公子“从此两人游,甚欢” B.以无忌从之游,尚恐不我欲也指代“毛公”、“薛公” C.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指代“秦日夜出兵东伐魏” D.平原君门下闻之指代平原君“固留公子”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子天下无双”的一组是() ①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②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③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④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⑤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⑥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思贤若渴,他悄悄步行往见身处“博徒卖浆者流”的毛公、薛公,并成了了二人的真正朋友。 B信陵君所见的毛公、薛公被平原君斥为荒唐之人,这使信陵君改变了对平原君的看法,并整装离他而去。 C.信陵君礼贤下上的行为感动了平原君的门客,他们纷纷离开自己的主人而投奔到信陵君的门下。 D.魏国危急,魏王使使往请信陵君,众多门客都不敢劝其归魏,只有毛公、薛公以大义相劝,使他离赵救魏。 二、(15分,每小题3分)7.C(A“从此”在这里是两个词,跟随这(两个人);B“妄人”,这里应该理解为“糊涂、荒唐的人”;D“面目”,在这里是“面子、颜面”的意思。)8.C (两句中的“其”字,前一个是人称代词,他的,后一个是指示代词,那些;A两个“以”

2019届清华附中高三语文9月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届清华附中高三语文9月检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是一个开放的、公众的空间。现代公共空间包括物理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如公园等,也包括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的公共论坛,如网络等。我国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或者较少存在公共空间,以家为本位的传统道德伦理也没有凸显出公共空间意识及公共空间伦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引入了现代性制度及伦理要求,例如公共空间需要排队等,但我国民众对于公共空间的认知依然不足,通常将公共空间视为“私人空间”的外化,没有意识到公共空间与所有人相关,每个人都是公共空间的主人,应当遵守公共空间的伦理规范。 社会公共空间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的养成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整体推进,并非政府、学校或企业一方可以完成。在现代社会治理的视野中,不同主体应该是平等合作、共同促进的关系,需要政府机构、企业法人、社会组织、学校、公民个人共同参与,构建与公共空间发展相适应的伦理道德。 建立覆盖社会公共领域的制度体系,规范各交往领域的制度,引导公共交往和谐、有序发展。同时,提供完善的、有效的制度调节,管理、引导人们遵守现代公共交往原则规范,处理公共领域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公共领域的关系。还应对已经出台的制度进行进一步细化与拓展,更新人们熟知的道德规范的内容。例如“爱护公物”是宣传几十年的美德,今天看来依然是合理的,但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更新“公物”的概念,不只是国家所有的物品,非国家所有却是公共空间的事物(例如共享单车)也应涵盖在内。另外,规范公共领域交往的制度,应当符合制度伦理,即具有道德合理性,让制度彰显人性,保障、尊重人权,最大限度地尊重大多数人。这就要求从制度设计到运行、监督,乃至惩罚环节,都需要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尊重。 教育、树立社会平等和公民的权利意识,教育、引导民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个体权利,尊重社会生活的基本道德。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与公德行为息息相关。只有让社会个体能够有效维护自己的权利与尊严,并认识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维护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不可分割,对公共利益、公德的侵害就是对包括个体利益在内的社会利益的侵害,对他人的不尊重也就是不尊重自身。通过倡导、教育,来树立、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应在道德教育中加强公共礼仪、公共规则等内容,在考试中增加社会公德表现的权重。此外,在道德教育中,还应注意引导公德与私德的联系与区分,改变处理公共领域交往时习惯于私德外推的思维方式,兼顾个体与公共利益,既反对只关注个体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也要反对公共利益至上而牺牲个体利益,不可偏废一方。 (摘编自赵鑫洋《共享时代的公共空间伦理问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道德伦理的存在,导致我国传统社会中公共空间和公共伦理意识很淡薄。 B.共享单车作为公共空间的事物,应该受到社会公共领域制度体系的保护。

2020年北京市清华附中高考数学三模试卷(一)(有答案解析)

2020年北京市清华附中高考数学三模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0分) 1.若集合,则实数a的值为() A. B. 2 C. D. 1 2.已知数据x1,x2,x3,…,x n是某市n(n≥3,n∈N*)个普通职工的年收入,设这n 个数据的中位数为x,平均数为y,标准差为z,如果再加上世界首富的年收入x n+1,则这(n+1)个数据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年收入平均数可能不变,中位数可能不变,标准差可能不变 B. 年收入平均数大大增大,中位数可能不变,标准差变大 C. 年收入平均数大大增大,中位数可能不变,标准差也不变 D. 年收入平均数大大增大,中位数一定变大,标准差可能不变 3.若椭圆的两个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4.已知函数f(x)=,则不等式f(x)≤1的解集为() A. (-∞,2] B. (-∞,0]∪(1,2] C. [0,2] D. (-∞,0]∪[1,2] 5.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 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B. C. D. 6.在数列{a n}中,已知a1=1,且对于任意的m,n∈N*,都有a m+n=a m+a n+mn,则数列 {a n}的通项公式为() A. a n=n B. a n=n+1 C. a n= D. a 7.若椭圆和双曲线的共同焦点为F1,F2,P是两曲线的一个交点, 则|PF1|?|PF2|的值为() A. B. 84 C. 3 D. 21 8.如图①,一块黄铜板上插着三根宝石针,在其中一根针上从下到上穿好由大到小的 若干金片.若按照下面的法则移动这些金片:每次只能移动一片金片;每次移动的金片必须套在某根针上;大片不能叠在小片上面.设移完n片金片总共需要的次数为a n,可推得a1=1,a n+1=2a n+1.如图②是求移动次数在1000次以上的最小片数的程序框图模型,则输出的结果是()

(精选3份合集)2020届北京市清华附中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分类法是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乙中的物质与甲的分类关系匹配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石灰石是碳酸钙,不具有吸水性,故不能做干燥剂,故A错误; B. 由两种或以上物质构成的是混合物,而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 C. 氮氧化物能导致光化学烟雾、二氧化硫能导致酸雨、PM2.5能导致雾霾,故氮氧化物、二氧化硫、PM2.5均能导致空气污染,均是空气质量检测物质,故C正确; D. 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而CO为不成盐的氧化物,故不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C。 2.中国五年来探索太空,开发深海,建设世界第一流的高铁、桥梁、码头,5G技术联通世界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它们与化学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核电、光电、风电、水电。电能属于一次能源 B.“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返回舱外表面使用的高温结构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C.我国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光缆线路总长超过三千万公里,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 D.大飞机C919采用大量先进复合材料、铝锂合金等,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我国近年来大量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大力发展核电、光电、风电、水电,电能属于二次能源,故A 错误; B.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性能上比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有了很大的提高,可适用于不同的要求。如高温结构陶瓷、压电陶瓷、透明陶瓷、超导陶瓷等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错误;

清华附中高三语文试题 (1)

海淀区清华附中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沏.茶栖.息欺.骗亲戚. *B.愚.蠢和煦.囹圄.龋.齿 C.服.务果脯.辅.助讣.告 D.围歼.悭.吝缄.默信笺. 【愚.蠢yú、和煦.xù、囹圄.yǔ、龋.齿qǔ。(A.都读qī;C.服.务fú、果脯.fǔ、辅.助fǔ、讣告fù;D.悭.吝qiān、其余读ji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只要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三人成虎 ....,就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 B.长春亚泰与山东鲁能两支球队能实力相当,半斤八两 ....,难分高低。 *C.那几篇文章写得都不怎么样,只有这一篇还算差强人意 ....。 D.他是主犯,如果与从犯判一样的刑,那就罚不当罪 ....了。 【差强人意:差,稍微,大致;强,振奋。现在表示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A三人成虎:“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B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多用于贬义。此处感情色彩不合适。D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此处意义正好相反。)】 3.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他这个人大大咧咧的,干什么事都似乎不大___。 ②这个责任他是无法_____的。 ③因台湾当局宣布与圣卢西亚恢复所谓“外交关系”,中国驻圣卢西亚大使宣布___中国与圣卢西亚外交关系。 A.精心推托终止 B.精心推脱中止 C.经心推托终止 * D.经心推脱中止 【(“经心”指留心,当心,在意;精心是在“经心”的基础上用心程度高。“推托”指借故拒绝,不愿意接受任务;“推脱”指推卸,推辞,摆脱关系或责任。“中止”指中途停止;“终止”指结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夏日里,在强烈的阳光下照射过久,人容易发生中暑。 B.我校参加此次辩论赛的两名男辩手和两名女辩手均由优秀学生组成。 *C.鉴宝大会上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万分自豪。 D.要是—篇文章缺乏内涵,那么文笔即使很不错,也无法具有长久生命力。 【A成分多余,去掉“发生”。B“辩手”“由学生组成”搭配不当。D语序不当,导致语意不明。“即使”应移到“文字”前,以使主语统一】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清华附中高三下数学理统练答案修订稿

清华附中高三下数学理 统练答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清华附中2006-2007高三下数学(理)统练2答案 1-5 C D D D A 6-8 A D D 9、四 10、2 11、 2 12 、 4 3 13、3 14 8 33 15、解:(1) 令???-==???=-=??? ? ??-=+?-=+=1001143cos 21 ),(2 2y x y x y x y x y x 或则π, )1,0()0,1(-=-=∴或 2分 (2) )1,0(0),0,1(-=∴=?= 3分 ))3 2cos(,(cos )1)23( cos 2,(cos 2x x x x b n -=--=+π π 4分 2) 234cos(122cos 1)32(cos cos ||222x x x x -+++=-+=+π π 6分 )]23 cos(2[cos 211)]234cos(2[cos 211x x x x --+=-++=π π )3 2cos(211]2sin 232cos 212[cos 211π ++=- -+=x x x x 8分 35323320π ππ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