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详细讲解

高中一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详细讲解
高中一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详细讲解

高一化学上册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课:

一:化学实验安全

1瓶塞的选取:取决于药品的酸碱性,酸性试剂选用玻璃塞或软木塞,碱性药品选用橡胶塞。

2酸碱泄露:如不慎将酸液沾到皮肤上,(浓硫酸先用干抹布擦干)立即用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清;如果是碱液沾到皮肤上,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H2B03溶液。

3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硬质玻璃管。

4烫伤或烧伤: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KMnO4溶液。

5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引发液滴飞溅。

6洗涤的步骤:倒入蒸馏水,液面刚浸没固体,让蒸馏水自然流下,反复2~3次。

7水银洒在桌面上,用硫粉。Hg+S=HgS

二:物质的分离与检验

1离子检验:

○1SO42-的检验:先加入HCl酸化,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证明有。

○2Cl-的检验:先用HNO3酸化,再加上AgCl,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证明有。

2粗盐提纯:略。

3蒸馏:

○1定义:分离或提纯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

○2要求:沸点差应为30度以上。

○3图片:

○4注意事项:一、温度计应与支管口齐平,蒸馏水时不需要。二、冷凝管中的水应下进上出。三、为防止爆沸,常在蒸馏烧瓶中添加碎瓷片。

4萃取:

○1原理: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2萃取剂的选择:一、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二、溶

质在萃取剂中的S远大于原溶剂中的S。三、溶质与萃取

剂不反应。

○3检漏:关闭活塞,向分液漏斗中注入水,塞好瓶塞。用

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拖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

瓶塞周围是否漏水,如不漏水,正立瓶子,将瓶塞旋转

180o后塞紧。再把瓶子倒立过来,看是否漏水。

第二课: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单位为摩

尔,简称摩。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

0.012kg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X1023.把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为N A,通

常用6.02X1023mol-1表示。

2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n=N∕N A

3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符号为M,常用单位为g·mol-1.

○1平均摩尔质量:M=m总∕n总 M=M1·a%+M2·b%(ab为体

积分数)

○2相对密度D=ρ1∕ρ2=M1∕M2

二:气体的摩尔体积

1气体的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V m=V∕n。

○1阿伏伽德罗定律:再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

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2同温同压V1∕V2=N1∕N2=n1

∕n2。○3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M=ρ·V m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1

C B=n B∕v.○2计算:一、C=n∕v.二、C=1000ρw∕M(ρ为

g·cm-1,w为溶质质量分数)。

2注意事项:○1容量瓶的规格:100ml,250ml,500ml,

1000ml。○2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氨气的物质的量计算。 3配置:○1过程: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摇匀、定容、摇动、装瓶。○2容量瓶上标有刻度线、温度、

容积。○3误差分析:砝码锈蚀→小、称量NaOH动作过慢

→小、未洗涤→小、仰视→小、俯视→大、称NaOH时,

混有NaO→大、未冷却就移液→大。○4注意事项:一、用

量筒取H2SO4时,不能倒后用水冲洗。二、易潮解或有腐

蚀性的药品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课: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与

碱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2碱性氧化物(与酸反

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2盐:○1正盐○2酸式盐(生

成的阳离子除金属离子外还有氢离子)○3碱式盐(生

成的阴离子除酸根外还有氢氧根)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

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2

分类: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三、胶体:1定义: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

的分散系成为胶体。2常见胶体:烟、云、雾、水晶、

有色玻璃、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Fe(OH)3胶体、

硅酸胶体、Al(OH)3胶体、豆浆、墨水、牛奶、土壤、

血液。3制取Fe(OH)3胶体:操作:向沸水中滴入56滴饱和Fe(OH)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FeCl3+3H2O=加热=Fe(OH)3(胶体)+3HCl

四、

五、1达尔效应产生原因: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对可见光的散射。2胶体具有结稳定性的原因:○1:主要: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2次要:布朗运动。

六、1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电泳现象、布朗运动、聚沉、渗析。2聚沉的方法:○1加入电解质溶液○2加热○3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粒的胶体。

3

第二课:离子反应

一、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

1电解质:○1定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

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2包括:酸、碱、盐、

水、活泼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1再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

电的化合物。○2包括:非金属氧化物、绝大多数有

机物、氨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3○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活泼金属氧化物。○2弱

电解质(再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酸、

弱碱、水、Pb(AC)2、Fe(ScN)3。

4注意:○1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

如NH3、SO2、CO2。○2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3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导电需要条件

○4电解质与溶解性无关(Ba(OH)2、糖)

5○1浓硫酸、盐酸→混合物。○2硫酸、硝酸、冰醋

酸、液醋→纯净物。

6○1强酸:HCl、H2SO4、HNO3、HBr、HI、HClO4。○2强

碱:KOH、NaOH、Ba(OH)2、Ca(OH)2

7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因素:○1溶液中的离

子浓度。○2离子所带电荷数(与体积无关)

8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

移动离子的过程

9○1S→固体、○2L→液体、○3G→气体、○4AP→水溶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1离子反应:离子之间的反应。

2电离方程式:一、书写要求:○1强电解质用“=”

连接。○2弱电解质用“”连接。○3多元弱酸分

步电离。○4多元弱碱一步完成,多元强酸、碱一步

完成

3例子:Na2SO4=2Na++SO42-;BaCl2=Ba2++2Cl-;H2CO3=H++ HCO3-,HCO3- H++CO32-。

4对微溶物的处理:为反应物且澄清的微溶物拆,其余不拆。

5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例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加做离子方程式。

○2书写步骤:一、写化学反应方程式。二、拆成离子式。三、删去相同的离子。四、检查电荷守恒、

离子守恒、元素守恒,系数最简整数比。

○3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一、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二、是否拆得正确。三、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四、观察物质配比是否正确。五、是否

漏写相关离子。

○4举例:HCl+NaOH=NaCl+H2O→H++OH-=H2O;

NaHCO3+HCl=NaCl+H2O+CO2↑→HCO3-+H+=H2O+CO2;

NaHCO3+NaOH=Na2`CO3+H2O→HCO3-+OH-=CO32-+H2O

三、离子共存问题(1):

1复分解离子共存:能够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

质的离子不能共存。

2有色离子: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MnO4—紫色。

3、一、能够生成气体的离子:○1H+,CO32-;○2

H+,HCO3-;○3H+,HS-;○4H+,S2-。二、所有的弱酸根离

子都不能与H+共存。三、所有的弱碱根离子(Fe3+)、

H+、NH4+都不能与OH-共存。四、所有的多元弱酸

的酸式酸根都不能与H+、OH-共存。

第三课: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1、特征:元素化合价升降。实质:电子的转移

(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判断依据:

元素化合价变化。注意:○1氧化、还原为一个

整体。○2氧化还原反应并非一定有得氧失氧。

二、氧化剂与还原剂

1、得(电子)氧(化剂)失(电子)还(原剂),

升(价)还(原剂)降(价)氧(化剂)。

2、

二、氧化还原反应表示方法

1、○1双线桥:双箭头跨过等号,从反应物指向生

成物起止点指向同一元素。表达的是反应前后同

一元素电子转移情况。

○2例子:

2

2、○

1单线桥:表示反应前后不同元素之间的电子得失情况。注:连接氧化剂与还原剂,箭头指向氧化剂,不标得失,只标电子总数。

2例子:

424223、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化合价升降法):○1标价态:标反应前后化合价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2等:通过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3定:确定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计量数。○4平:通过观察法配平其他物质。○

5查。 4电子转移数=得电子数=失电子数。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地壳中元素比重分布扇形图:

48.60%, 49%

26.30%, 26%

7.73%, 8%

4.75%, 5% 3.45%, 3% 2.74%, 3%

2.47%, 2% 2%, 2% 0.76%, 1% 0.54%, 1% 0, 0% 地壳中元素分布比重扇形图

氧 硅 铝 铁 钙 钠 钾 镁 氢 钛 其他

精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详解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 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个纵行)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练习】 1.主族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除氢) A .一定是8个 B .一定是2个 C .一定是18个 D .是2个、8个或18个2.若某ⅡB 族元素原子序数为 x ,那么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位于A .ⅢB 族B .ⅢA 族 C .ⅠB 族 D .ⅠA 族 3.已知A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 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 最外层电子数的 2倍,则A 、B 元素 A .一定是第二周期元素 B .一定是同一主族元素 C .可能是二、三周期元素 D .可以相互化合形成化合物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 _______个 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4Li + O 2 Li 2O 2Na + O 2 Na 2O 2 2 Na + 2H 2O =2NaOH + H 2↑ 2K + 2H 2O = 2KOH + H 2↑ 2R + 2 H 2O = 2 ROH + H 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 _______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 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 到Cs ),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 Li 到Cs 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 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 K 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点燃 点燃

重点高中化学选修五知识点全汇总

重点高中化学选修五知识点全汇总

————————————————————————————————作者:————————————————————————————————日期:

备战高中:梳理选修五知识点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如CH3CH2CH3和(CH3)4C,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3CH2Br和 CH3CH2CH2Cl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高中化学__必修一第三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 一. 金属的物理性质: 钠: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密度小于水,大于煤油,熔点低,电和热的良导体。 铝: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展性,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铁: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磁性,可以被磁铁吸引,有延展性,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金属 Na Al Fe 与O 2反应与H 2O 反应 与酸反应与盐溶液反应先与水反应与碱反应 与水反应 二、铝、铁与钠的化学性质的比较 4Na+O 2 = 2Na 2O 2Na + O 2 = Na 2O 2△2Na + 2H 2O =2NaOH + H 2 ↑2Na + 2H + = 2Na + + H 2↑常温下生成致密的 氧化膜,纯氧中可 燃烧生成Al 2O 3潮湿空气中易腐蚀,纯氧中燃烧生成Fe 3O 4 常温或加热都不反应3Fe(s) + 4H 2O(g) Fe 3O 4(s) + 4H 2(g)高温2Al+6H +=2Al 3++3H 2↑Fe+2 H += Fe 2++ H 2 ↑可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 可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2Al+ 2NaOH + 2H 2O = 3H 2↑+ 2NaAlO 2 不反应 考点:1.钠与氧气反应;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现象。 2. 铝与酸碱的反应离子方程式、计算。 3. 铁与水蒸气反应、实验。 典型例题:1、将Na 、Mg 、Al 各0.3mol 分别放入100ml1mol/L 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C ) A.1:2:3 B.6:3:2 C.3:1:1 D.1:1:1 解析:钠与稀硫酸、盐酸等非氧化性酸反应时,首先是钠直接跟H +反应,过量的钠再与水反应。 2. 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最后生成什么物质?用图表示之。 提示: Na 2CO 3。 Na ――→O 2Na 2O ――→H 2O NaOH 溶液――→CO 2 Na 2CO 3·10H 2O ―→Na 2CO 3 3、在盛有5mL 饱和石灰水的试管中放入一小块块钠,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C )

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选修1·化学与生活》

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1、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也叫碳水化合物(通式为C n(H20)m),但其实此名称并不能真实反应糖类的组成和特征,如鼠李糖C6H12O5是糖却不符合此通式,而符合此通式的,如甲醛HCHO、乙酸CH3COOH却不是糖类。 2、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是一种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3、葡萄糖的还原性: 和银氨溶液反应: ; 和新制Cu(OH)2反应: 。 4、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源 ①葡萄糖提供能量的方程式:; ②粮食中的糖类在人体中转化成葡萄糖而被吸收,在体内有三条途径,即:a、直接氧化供能;b、转化成糖元被肝脏和肌肉储存,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的质量分数比正常值低时,糖元就释放出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c、转变为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里。 5、蔗糖和麦芽糖是二糖,它们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6、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分子式(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但在热水中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中,一部分悬浮在水里,长时间或高温可产生糊化。它能水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过程可表示 为,也可在酸的 催化下逐步水解,其方程式。淀粉的特性:I2能使淀粉溶液变成蓝色。这是实验室检验淀粉或I2存在的重要原理。 7、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它是白色,无色无味的物质,是一种多糖,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在酶或浓硫酸催化下发生 水解,其化学方程式为。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但在人体内不可或缺,如:能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助于失误和废物的排泄……。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讲解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3.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二、摩尔 1.物质的量的单位单位:克/摩符号:g/mol 数值:等于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团的式量。 2.符号是mol。 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例如:1molH表示mol氢原子,1mol H2表示1mol氢分子(氢气),1mol H+表示1mol氢离子,但如果说“1mol氢”就违反了使用标准,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4.计算公式: n=N/NAn=m/M 5.气体的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提问:为什么液体、固体没有摩尔体积) n=V/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使用“物质的量”与“摩尔”时的注意事项 (1)物质的量 ①“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②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同“时间”,“长度”等一样,其单位是摩尔(mol)。 ③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的集合体,不适用于宏观物质,如 1 mol苹果的说法是错误的。 ④物质的量中所指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团等微观粒子

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如NaCl、Na2SO4等)。 (2)摩尔 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必须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如1 mol H表示1摩尔氢原子,1 mol H2表示1摩尔氢分子,1 mol H+表示1摩尔氢离子。不能说1 mol氢,应该说1 mol氢原子(或分子或离子)。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 不能误认为N 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 O2中约含有个6.02×1023氧分子 2mol C中约含有1.204×1024个碳原子 1mol H2SO4中约含有6.02×1023硫酸分子 1.5mol NaOH中约含有9.03×1023个Na+和9.03×1023个OH-; n 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23。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微粒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如果用n表示物质的量,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 = n·N A,由此可以推知n = N/N A N A = N/n 3.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②“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一定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这句话对否?为什么? 不对。因为摩尔质量的单位有g·mol-1或kg·mol-1等,只有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才与微观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③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有何关系?为什么? 相等。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以12C质量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任何原子的质量之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4.物质的量n、质量m、粒子数目N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_知识点

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归纳与整理 高二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1—1—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人体必须的六大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 1 单 糖 C6H12O6 葡萄糖多羟基醛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质,能发生银镜反应,红色Cu2O 果糖多羟基酮有多元醇和酮的性质 2 双 糖 C12H22O11 麦芽糖有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葡萄糖 蔗糖无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果糖 3 多 糖( C6H10O5)n 淀粉无醛基,属 高分子化合 物 遇碘变蓝(C6H10O5)n + n H2O→nC6H12O6纤维素(C6H10O5)n + n H2O→nC6H12O6 4 葡萄糖 光合作用6CO2(g)+6H2O(l)→C6H12O6(s)+6O2(g)呼 吸 作 用 有氧呼吸C6H12O6(s)+6O2(g)→6CO2(g)+6H2O(l) 无氧呼吸C6H12O6→2C3H6O3(乳酸)→2CO2+2C2H5OH 1—2—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1 油 脂 植物油液态含不饱和烃基多—C17H33 含双 键 能加成、水解动物脂肪固态含饱和烃基多—C17H35、—C15H31水解 水 解 油脂+ 3H2O→高级脂肪酸+丙三醇(甘油) 皂 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油脂+ 3NaOH→高级脂肪酸钠(肥皂)+丙三醇(甘油)在人体内功能供热储存能量合成人体所需的化合物脂肪酸有生理功能 1—3—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最新整理高中化学学考知识点资料讲解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必修1 1.托盘天平精确到0.1g,量筒精确到0.1mL。 2.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 3.点燃可燃气体(氢气等)前要验纯。 4.酒精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钠、钾着火用细沙盖灭。 5.分离提纯的装置: 依次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 6.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主要仪器:漏斗。 7.蒸馏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主要仪器包括蒸馏烧瓶,冷凝管)如:乙醇和水的混合物。 冷凝水“下进上出”。 8.萃取可用于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主要仪器:分液漏斗;萃取剂不能溶于水,如四氯化碳,不可使用酒精。 9.分液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如: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植物油和水。主要仪器:分液漏斗。使用时注意“下层放、上层倒”。 10.蒸发的主要仪器:蒸发皿。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不可加热至蒸干。 11.精盐含(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的提纯的方法: 加氯化钡目的: 除去Na2SO4,加入氢氧化钠目的是除去MgCl2, 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除去CaCl2和BaCl2, 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NaOH和Na2CO3。 12.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13.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或g.mo l-1数值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量相同(如氯化氢相对分子量为:36.5,摩尔质量为:36.5g/mol) 14.22.4L/ mol的使用条件: ①标准状况下(0℃ 101KPa);②气体。(注: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 15.物质的量的计算的四个公式:n= 16.溶液稀释的公式:c(浓)·V(浓) = c(稀)·V(稀) 17.两个浓度的转化公式:c=1000ρω/M 1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必需 ..的仪器:××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9.有关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做题步骤: (1),将已经m,V气,c、V液计算成n, (2)列化学方程式将已知与待求的物质建立联系,求出待出物质的n (3)将求出的n转化为最终要求的m,V气,c、V液

最全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最全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化学很多同学的噩梦,知识点众多而且杂,对于高一的新生们很不友好,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 1.原子定义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3.分子的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4.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5.原子与分子的异同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一章知识点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一章知识点(附练习)一、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性质和反应有机物无机物溶解性多数不溶于水,个别特殊除外(如乙醇、 乙酸) 部分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耐热性多数不耐热,熔点低,一般在400℃以 下 多数耐热,难熔化,熔点一般较高可燃性多数可燃烧,个别除外(如CCl4)多数不可燃烧 电离性多数是非电解质,个别除外(如有机酸)多数是电解质(如酸、碱、盐、活泼金 属氧化物、水) 化学反应一般比较复杂,多副反应,反应速率较 慢一般比较简单,副反应少,反应速率较 快 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有机化合物按照组成元素可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 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按碳的骨架分类和按官能团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3CH2CH2CH3 有机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如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 2、按官能团分类 官能团的概念: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官能团和根、基的区别:基是有机物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或原子团,呈电中性,不稳定且不能独立存在,显然官能团属于基的一种;根是电解质电离后的原子或原子团,带电荷,稳定可独立存在于溶液或熔化状态。基和根可相互转化,如-OH和OH-。 具体分类情况见表. 脂肪烃

注意: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为酚,羟基与非苯环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为醇! 练习: 1、迄今为止,以下各族元素中生成化合物的种类最多的是( C ) A.II A 族 B.III A 族 C.IV A 族 D.V A 族 2、下面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属于官能团的是(A ) A.Cl - B.-COOH C.-OH D.-CO- 3、下列物质中属于酚类的是( D ) A.CH 3CH 2CH 2OH B.CH 3CH(OH)CH 3 C. D.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新型电池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新型电池 一、单选题 1.在某种光电池中,当光照在表面涂有氯化银的银片上时,发生反应:AgCl(s) Ag(s)+Cl(AgCl)[Cl(AgCl)表示生成的氯原子吸附在氯化银表面],接着发生反应: Cl(AgCl)+e-=Cl-(aq)+AgCl(s)。如图为用该光电池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氢的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光电池工作时,Ag极为电流流出极,发生氧化反应 B.制氢装置溶液中K+移向A极 C.光电池工作时,Ag电极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 D.制氢装置工作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NH2)2+8OH-?6e-=CO32-+6H2O+N2↑2.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C4H10)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其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已知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13O2→8CO2+10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向负极移动 B.通入丁烷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C4H10+26e-+13O2-=4CO2+5H2O 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O2-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C4H10+26e-+13O2-=4CO2+5H2O 3.一种直接铁燃料电池(电池反应为:3Fe + 2O2=Fe3O4)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极为电池正极

B.KOH溶液为电池的电解质溶液 C.电子由多孔碳极沿导线流向Fe极 D.每5.6gFe参与反应,导线中流过1.204×1023个e- 4.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其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需要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5.比亚迪公司开发了锂钒氧化物二次电池。电池总反应为V2O5+xLi Li x V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充电时,锂电极与外加电源的负极相连 B.该电池放电时,Li+向负极移动 C.该电池充电时,阴极的反应为Li x V2O5-xe-=V2O5+xLi+ D.若放电时转移 0.2 mol 电子,则消耗锂的质量为 1.4x g 6.铁镍可充电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液,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Fe+Ni2O3+3H2O=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K+向Fe电极迁移 B.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Fe-2e-+2OH-=Fe(OH)2 C.充电时,阴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D.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2Ni(OH)2-2e-+2OH-=Ni2O3+3H2O 7.利用“Na-CO2”电池将CO2变废为宝。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的可充电“Na-CO2”电池,以钠箔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电极材料,放电反应方程式为4Na+3CO2=2Na2CO3+C。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流流向为:MWCNT→导线→钠箔 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CO2+4Na++4e-=2Na2CO3+C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1、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比较 硅的化合物的转化 H2SiO3 Na2SiO3 SiO2 H2Si03+2NaOH==Na2SiO3+2H2O Na2SiO3+2HCl==2NaCl+H2SiO3↓ SiO2+2NaOH == Na2SiO3+H2O SiO2+Na2CO3高温 Na2SiO3+CO2↑ 2、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 新制氯水变质的原理:H2O+Cl2==HCl+HClO 2HClO==2HCl+O2↑

3、氯气的性质

制漂白粉反应方程式2Cl 2 +2C a(O H)2==CaCl2+C a(C l O)2+2H2O 实验室制法MnO 2+4HCl(浓)△ MnCl2 +Cl2↑+2H2O 氯离子的检验试剂以及反应方程式 AgNO3溶液 Ag++Cl―==AgCl↓ Cl2的检验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Cl2+2KI==2KCl+I2 4、二氧化硫的性质 化学性质酸 性 与水反应方程式SO 2+H2O H2SO3与烧碱反应方程式 SO2+2NaOH==Na2SO3+H2O Na2SO3+SO2+H2O==2NaHSO3 SO2+NaOH==NaHSO3 漂 白 性 漂白原理:由于它能跟某些有色物质生成:无色物质曾学过的具有漂白 性的物质 吸附漂白:活性炭 氧化漂白:HClO、O3、Na2O2 还 原 性 与氧气反应方程式2SO 2 + O2 2SO3 与卤素反应方程式 SO2 + Cl2 +2H2O == H2SO4+2HCl SO2 + Br2 +2H2O == H2SO4+2HBr SO2 + I2 +2H2O == H2SO4+2HI 氧 化 性 与硫化氢反应方程 式 SO2+2H2S == 3S↓+2H2O 5、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性质 浓硫酸浓硝酸 相同点与Cu 反应 Cu+2H2SO4(浓) △ CuSO4+ SO2 ↑+2H2O Cu+4HNO3 (浓)==C u(N O3)2 +2NO2↑+2H2O 3Cu+8HNO3(稀) == 3Cu(NO3)2+2NO↑+4H2O 与木 炭反 应 C + 2H2SO4(浓) △ CO2↑ +2SO2↑+2H2O C+4HNO3(浓) △ CO2↑+4NO2↑+2H2O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1)word版本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详解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化学实验中,手上不小心沾上浓硫酸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不小心沾上烧碱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盖;水银洒在桌面上,可洒上硫粉进行回收;误食重金属离子,可服用大量鸡蛋、牛奶等含蛋白质的食物进行解毒;实验中要做到“五防”:防爆炸,防倒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有毒、有腐蚀性的药品取用时做到“三不”,即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药品的味道。常见的需要水浴加热的实验有:银镜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 2.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以混合物的形色存在。把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开的操作叫混合物的分离,把某物质中所含杂质除去的操作叫提纯。 3.过滤操作适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使用的装置叫过滤装置。它常由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组装而成。该装置组装和操作时应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滤液的烧杯内壁。 4.蒸发操作适用于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使用的装置叫蒸发装置,一般由蒸发皿、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等仪器组装而成。应注意:加入蒸发皿的液体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胶棒,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接近蒸干前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把溶剂蒸发完。 5.蒸馏操作适用于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写出装置 中各仪器的名称(编号和名称要对应):①酒精灯、②蒸馏烧瓶、③铁 架台、④温度计、⑤冷凝管、⑥尾接管(牛角管)、⑦锥形瓶、⑧石 棉网。该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要和蒸馏烧瓶支管处齐平,测得收集 蒸气的温度,以确保收集到的馏分的纯净;冷凝水下进上出,以达到良好的冷却效果;烧瓶中盛饭的液体不能超过容器的2/3;使用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时要在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防止液体暴沸。 6.分液是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的操作。所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辅助性仪器还需烧杯、玻璃棒。主要仪器中的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而下层液体应从下口放出。 7.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硅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主角,在地壳中含量26.3%,次于氧。是一种亲氧元素,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形式存在于岩石、沙子和土壤中,占地壳质量90%以上。位于第3周期,第ⅣA族碳的下方。 Si 对比 C 最外层有4个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二氧化硅(SiO2) 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称为硅石,包括结晶形和无定形。石英是常见的结晶形二氧化硅,其中无色透明的就是水晶,具有彩色环带状或层状的是玛瑙。二氧化硅晶体为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因此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玛瑙饰物,石英坩埚,光导纤维) 物理: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洁净的SiO2无色透光性好 化学:化学稳定性好、除HF外一般不与其他酸反应,可以与强碱(NaOH)反应,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4HF == SiF4 +2H2O SiO2+CaO ===(高温) CaSiO3

SiO2+2NaOH == Na2SiO3+H2O 不能用玻璃瓶装HF,装碱性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木塞或胶塞。 三、硅酸(H2SiO3) 酸性很弱(弱于碳酸)溶解度很小,由于SiO2不溶于水,硅酸应用可溶性硅酸盐和其他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制得。 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硅胶多孔疏松,可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四、硅酸盐 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分布广,结构复杂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水。(Na2SiO3 、K2SiO3除外)最典型的代表是硅酸钠Na2SiO3 :可溶,其水溶液称作水玻璃和泡花碱,可作肥皂填料、木材防火剂和黏胶剂。常用硅酸盐产品:玻璃、陶瓷、水泥 五、硅单质 与碳相似,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晶体硅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1410℃),硬度大,较脆,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是良好的半导体,应用:半导体晶体管及芯片、光电池、 六、氯气 物理性质: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加压和降温条件下可变为液态(液氯)和固态。 制法:MnO2+4HCl (浓) MnCl2+2H2O+Cl2 闻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氯气进入鼻孔。 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毒,有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

高中化学选修1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1—1—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人体必须的六大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1 单 糖 C6H12O6 葡萄糖多羟基醛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质,能发生银镜反应,红色Cu2O 果糖多羟基酮有多元醇和酮的性质 2 双 糖 C12H22O11 麦芽糖有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葡萄糖 蔗糖无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果糖 3 多 糖( C6H10O5)n 淀粉无醛基,属 高分子化合 物 遇碘变蓝(C6H10O5)n + n H2O→nC6H12O6 纤维素(C6H10O5)n + n H2O→nC6H12O6 4 葡萄糖 光合作用6CO2(g)+6H2O(l)→C6H12O6(s)+6O2(g) 呼 吸 作 用 有氧呼吸C6H12O6(s)+6O2(g)→6CO2(g)+6H2O(l) 无氧呼吸C6H12O6→2C3H6O3(乳酸)→2CO2+2C2H5OH 1—2—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1 油 脂 植物油液态含不饱和烃基多—C17H33 含双 键 能加成、水解动物脂肪固态含饱和烃基多—C17H35、—C15H31水解水 解 油脂+ 3H2O→高级脂肪酸+丙三醇(甘油) 皂 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油脂+ 3NaOH→高级脂肪酸钠(肥皂)+丙三醇(甘油)在人体内功能供热储存能量合成人体所需的化合物脂肪酸有生理功能 1—3—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组成元素一定有C、H、O、N、S可能有P、Fe、Zn、Mo 性 质 盐析(可逆)变性(凝结不可逆)遇浓硝酸显黄色灼烧有焦羽毛味变性条件加热、加酸、碱、重金属盐、部分有机物、紫外线等等 误服重金属盐后要服大量的新鲜的牛奶或豆浆等,加解毒剂、洗胃水解蛋白质多肽二肽氨基酸 氨基酸官能团羧基(-COOH)有酸性、氨基(-NH2)有碱性 人体必 需 赖氨酸蛋氨酸 亮 氨 酸 异亮氨酸 缬氨 酸 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条件温和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