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包装市场现状及技术创新

金属包装市场现状及技术创新
金属包装市场现状及技术创新

金属包装市场现状及技术创新

一、我国金属包装的市场格局

金属包装是中国包装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产值约占中国包装工业的10%, 主要为食品、罐头、饮料、油脂、化工、药品及化妆品等行业提供包装服务。金属包装容器是指用金属薄板制造的薄壁包装器。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医药品包装、仪器仪表包装、工业品包装、军火包装等方面。其中用于食品包装的数量最大。我国金属包装的最大用户是食品工业, 其次是化工产品, 此外, 化妆品和药品也占一定的比例。

在金属包装中, 以马口铁包装为主。由于马口铁印刷技术和加工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马口铁包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国产马口铁生产能力的提高, 马口铁进口将逐步减少, 不久便可自给自足, 但部分高档产品尚需少量进口。

金属包装容器之所以得到广泛应用, 是因为它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 金属容器相对于其它包装容器, 如塑料、玻璃、纸类容器等的强度均大, 且刚性好,不易破裂。金属薄板有比其它任何材料均优异的阻隔性、阻气性、防潮性、遮光性、保香性, 加之密封可靠, 能较好地保护产品。金属材料印刷性能好, 图案商标鲜艳美观, 所制得的包装容器引人注目,是一种优良的销售包装。金属容器可根据不同需要制成各种形状, 如圆形、椭圆形、方形、马蹄形、梯形等, 既满足了不同产品的包装需要, 又使包装容器更具变化, 促进了销售。

金属包装产品可细分为印铁制品( 听、盒) 、易拉罐( 包括铝制二片、钢制二片、马口铁三片罐) 、气雾罐( 马口铁制成精美的药用罐、杀虫剂罐、化妆品罐等) 、食品罐( 罐头、液体或固体食品罐等) 和各类瓶盖( 马口皇冠盖、旋开盖、铝质防盗盖) 。另有1- 18L 马口铁制成的化工桶及冷轧板、锌板制成的20- 200L 的钢桶。

我国金属容器制造业的装备已具备极强的实力。两片罐有26 条生产钱, 年生产能力达110 多亿只左右( 目前市场需求约70 亿只) 。马口铁三片罐制造设备已拥有各种型号的进口和国产全自动或半自动生产线约500 余条, 其产品一年供应饮料行业约40 亿只, 食品罐头行业约38 亿只。气雾罐年产能力达到6 亿只。钢桶年加工生产量约4000- 5000 万只。印铁设备全国拥有500 多条生产线, 进口设备和国产设备各半, 年印刷160 多亿印次。

目前中国金属包装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 但从人均消费量分析, 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中国饮料罐年消费量110亿罐( 二片罐70 亿只、三片罐40 亿只) ,人均消费不足8 罐, 而日本的年消费量180 亿罐, 韩国是32 亿罐。如果中国年人均消费量提高到10 罐, 每年就要求130 亿罐的供应能力; 此外, 中国罐头食品消费水平偏低, 人均年消费不足 1. 5kg, 欧洲罐头食品人均年消费水平为50kg, 日本均年消费水平为23kg。

二、我国金属包装行业存在的问题

1、缺乏高档产品

目前在市场上, 两片罐、三片饮料罐、皇冠盖、18L 以下化工桶生产能力过剩, 优质高档精品能力明显不足。能生产小容量、超薄型罐、适合超市货架效果的异型罐、精品罐的企业太少。罐型品种单一, 难以满足包装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制约了金属包装的发展。

2、产业集中度较低

金属包装工业也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居多的行业。存在的普遍现象如规模小, 集约化程度低、低水平重复建设、品质结构趋同化、价格竞销等。, 与发达国家规模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3、过度依赖进口

金属容器行业的设备大部分进口。目前国际上主流设备已向数字化、网络化、高速低耗、更加环保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而中国主要金属包装设备和用材依赖进口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建议机械制造主管部门, 关注提高包装机械设备的性能, 争取少进口, 有利于节约外汇。除印铁设备和气雾罐设备外, 其他设备的引进应予慎重, 避免重复引进。

4、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我国包装工业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仍处于粗放型, 资源消耗较大,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 倍, 是美国的4. 3 倍、日本的11. 5 倍。我国单位GDP 的能耗是美国的4 倍、日本的7 倍。金属包装而言, 铁铝包装材料的耗电量( 同一体积容器) 铁为0. 7KW/ h , 铝为3kw/ h , 能耗比远大于其他包材的比重。

三、国外金属包装的预涂层钢板技术

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 涂层钢板用于包装材料已经开始, 并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涂层钢板, 即有机涂层钢板, 是指有机涂料涂敷于钢板表面获得的涂装金属材料。此类涂层钢板在包装行业制作各类包装产品后无需再进行涂装工序, 所以又常将涂层钢板归为预涂层钢板。据有关专家估计, 涂层钢板将广泛用于金属包装行业, 以取代目前金属包装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涂装的落后生产工艺。

涂层钢板一般由冶金企业集中生产, 由于省去了产品制作中的涂装工序,大大降低了包装制造业成本。据估计, 以薄钢板为原料的包装产品因此成本可降低5- 10%, 节省能源约1/6- 1/5, 尤其节约了包装产品的预处理和涂装设备的大量投资。涂层钢板兼有有机聚合物与钢板两者的优点, 既有有机聚合物的良好着色性、成型性、耐蚀性, 又有钢板的高强度和易加工性, 能很容易地进行冲裁、弯曲、深冲、焊接等加工。

目前, 在全世界40 个国家和地区近200 家公司共有约474 条涂层钢板生产线。美国约200 条生产线, 日本有50 余条, 欧洲国家有120 条, 亚洲有74 条生产线。目前世界涂层钢板年产能力1400万t , 其中美国450t 、欧洲约400 万t 、日本约270 万t 、亚洲其它国家约120万t 。美国、日本、欧洲合计年生产能力约占总生产能力的84%。

四、预涂层马口铁

1、预涂层马口铁具有优良的性能

(1)外观光洁、爽滑、装饰性好、手感好。

(2)化学稳定性好、耐候性能、耐老化,可以适应恶劣的环境而不会发生脱落和锈蚀。2、预涂层马口铁成本更低

(1)由于是连续生产,一般情况下,不必用马口铁作为基材去生产。采用冷轧板卷涂,其成本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2)预涂层马口铁的生产是卷板连续高速的生产流水线,与传统的印铁工艺相比,生产速度快。

(3)预涂层马口铁的生产工艺,由于印刷预涂均可一次完成,因此与传统印铁工艺相比,具有能耗低、速度快、用料少的特点。

技术创新工作总结

篇一:2013年科技创新总结 2013年科技创新总结 2013年在集团公司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集团公司按照《2013年**集团科技创新工作计划及实施措施》,通过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管理和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广泛吸收先进的外部科研成果,在制约企业安全生产、基本建设、节能环保等方面开展科技创新,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促进公司更快、更好、更强的发展。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成立了科技创新年领导下小组、规范了科技工作管理体制,确保了科技工作的全面开展,从组织机构、保障机制、工作措施、效果评价和创建成效等多方面细化标准,量化考核,使科技创新工作有检查、有督促、有考核、有奖惩,持续健康发展。 二、科技项目鉴定申报及团队建设 对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创新项目积极进行做好总结,安排专人负责整理上报工作,本年度公司组织上报评选省、市、县科技进步奖项目18项,其中8项分获宁阳县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两项通过获得泰安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一项已申报省级科技创新项目评奖。在县政府实施的“双十工程”,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县级创新团队建设活动中取得良好成绩。 三、知识产权管理情况 在集团公司的指导与带领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已初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刚刚起步。2012年专利授权16项,2013年申报实用新型专利26项,发明专利11项,其中一项发明专利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2013年集团公司被宁县科技局评为“宁阳县专利工作先进单位”。 四、群众性技术革新的开展情况 为了激发员工创新创造热情,动员和引导广大员工紧密围绕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开展了以qc”为代表的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形成了引导员工立足岗位参与企业创新创效实践的载体,发现了一批基层创新能手。 2013年征集“qc”成果5项,其中3项在**市群众性质量项目评选中分获优秀qc项目、优秀qc信得过班组等不俗成绩。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 1、继续加大人才培养,不断扩充人才队伍的知识面,加强人才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 2、抓项目申报。争取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对集团公司科技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坚持不懈的组织科技项目的申报,力争多立项,不断提高项目的申报质量。 3、促进专利和知识产权工作稳步推进。面对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专利授权率将会降低的问题,我们将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提高创新意识。积极组织、鼓励、支持、协助专利申报,兑现专利奖励,提高专利技术含量,同时加快知识产权转化生产力的步伐。 4、加强公司员工思想教育,正确认识科技创新对于企业、个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用先进的思想和技能武装头脑;搭建想事、谋事、干事的科技工作软环境,为全体工作人员提供干事的平台。尽管,我们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这与公司的快速发展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创新环境不优,全员创新动力依然不够强,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激励机制还不完善。二是企业创新活力不足,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还不突出,具有研发能力、可以开展科技创新的人才队伍还不够壮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集团公司科技创新要求,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为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013年12月27日篇二:生产技术科技术创新工作总结

2017年中国会展服务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一、会展行业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发展会展业,能够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直接拉动和间接带动相关产业和配套行业发展,引导产业升级与转移,促进就业,拉动消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发展。 而会展经济是以会展业为依托,借助各种会展活动的举办拉动城市及其所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并能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形态。 会展经济由于其涉及服务、交通、旅游、广告、餐饮、通信和住宿等诸多行业,不仅本身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自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不断优化展览业发展环境。 中央政府方面,商务部牵头建立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于2016年12月印发《展览业统计监测报表制度》。此项制度旨在建立以展馆经营者、展览组织者和展览服务商为主要调查对象的展览业统计监测体系,科学、有效地开展展览业统计工作,进一

步增加市场透明度,优化市场结构,规范、引导和推动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方面,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财政、税收、人才、土地等多个方面给予展览业鼓励和扶持。 三、我国会展业规模持续增长,会展经济产值不断扩大 截至2016年,我国展览场馆达189座,展览馆总供给面积达916.12万平方米。2011-2016年,我国举办各类展览数量从6830场上升到10519场。展览面积从8120万㎡上升到13264万㎡。展览面积增长快于展览项目增长,单位项目规模扩大,展览效益向好。 2011-2017年全国会展展览数量及面积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随着会展业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的快速增长,相应会展经济产值也实现大幅增长。根据商务部等机构的统计数据,2011年会展经济直接产值仅为3016亿元,到2016年增加到5612亿元。 2011-2017年全国会展业直接经济产值统计

中国金属包装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述

中国金属包装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述 (一)行业概述 1、全球包装行业发展概况 (1)包装行业分类 包装行业按照包装材质或类型具体可分为纸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玻璃包装、包装印刷、包装机械制造和其他包装等几个子行业。按包装材料分,包装产品主要分为纸质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玻璃包装等。主要包装产品的上、下游市场及产品类型如下: 金属包装具有优异的阻隔性能和综合防护性能,拥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可加工性能,表面装饰性好、形状多样,广泛运用于食品、饮料、化工、药品和化妆品等包装。金属包装可循环回收,绿色环保,也是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 (2)全球包装行业产值稳定增长

据市场研究机构的预计,2013年全球包装市场规模已达到7,970万美元,未来将以4%的年增长率增长,预计2018年全球包装市场规模可达到9,750万美元。其中亚洲是全球最大的区域市场,预计2018年将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40%,其次是北美洲和欧洲。

2、国内包装行业发展概况 (1)国内包装行业发展迅速 中国是世界重要包装产品生产国、消费国以及出口国,自2009年开始,中国包装工业总产值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包装工业大国。根据中国包装联合会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包装工业的总体产值从2005年 的4,017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约19,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5.20%。 全球制造业生产基地向亚洲的转移带动中国包装行业快速发展,目前我 国已基本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从产值分布上看,根据中国包装联合会的统计,上述三大地区包装工业产值之和约占全国包装工业总产值的70%。

技术创新产品的市场风险与营销对策

技术创新产品的市场风险与营销对策 作者:牛全保时间:2006-11-29 来源:经济经纬 【字体:大中小】【打印本稿】【关闭】 技术创新产品的主要风险是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创新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而导致的 未被市场充分有效接受的可能性。本文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技术创新产品的八大市场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其市场风险的营销对策。 一、技术创新产品的主要风险是市场风险 一项创新成果(包括消费品、产业品)从开发到稳固地占领市场,需要经过许多环节,如孕育、调查、预测、决策、立项、计划、设计、试验、鉴定、试生产、标准、计量、质量、工艺、设备、营销、服务、评价、改进提高等,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失败的可能性,即风险。美国罗斯格说,在美国大约每年开发的一万项新产品中,有80%夭折于初期,而剩下的二千项新产品,也仅有一百项能真正取得技术和经济的成功。[1]因此,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必须十分重视其中的风险,及早防范。技术含量不同的创新产品,市场风险也会不同。一般来说,技术含量高的创新产品,需要花大力气开拓市场和对付竞争者的介入、替代,市场风险较大。据美国学者曼斯菲尔德对美国大公司的抽样调查表明,高技术创新的成功 率仅为12%[2]。 技术创新的风险有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本文主要研究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市场 风险是指由于创新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或其变化而导致的未被市场充分有效接受的可能性。据研究, 产品创新中大约有35%即1/3的项目是由于商业上的失败而中止。因此,市场风险是技术创新的最大风险。 当然,不同性质的创新产品,市场风险的大小不一。开发难度大、市场需求变化快的创新产品,市场 风险必然较大。一般来说,有形的消费品开发难度较大,市场需求变化较快,市场风险最大;产业品尽管 开发难度大,但市场需求变化较慢,风险次之;新的服务项目的开发通常较 易,但服务的市场需求变化较快,与产业品的市场风险难分伯仲。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开发消费新产品的失败率(风险)为40%,产业品为20%,服务为18%。[3] 二、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要素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1 产品不符合消费者或用户的需要及变化 一个企业仅有技术的先进并不能保证技术创新一定成功,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投入较大,也只能保 证它具有较高的创新发生率。实证研究表明,对外界(主要是市场)应变能力差,是中国企业创新的突出 风险。据调查,将“对外界应变能力差”视为重要创新障碍的国别企业分别为:中国42%,丹麦22%,芬兰27%,挪威11%。[4]有时高层管理者在没有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强行推行他喜欢的构思,没有很好地理解消费者或用户的需求,导致创新失败。如福特汽车公司的埃德赛尔牌轿车,此车在设计上有许多不尽人

(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它既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凭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科技与经济交织在一起的激烈竞争在全球展开,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战略,都把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可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相关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对手是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跨国公司,企业要在这样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造就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技术上具有别人不

能模仿的、持续创新并能持续保持领先的能力。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必须持续不断更新技术和产品。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有基础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行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行为,基础技术成果是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支柱之一,产品的相关实用技术,产品化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是支持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研发方向和市场定位,这对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任何一个企业,不管其具体的产业及产品特点如何,都是一个多种技术有机组合而成的组合体。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支撑,技术创新则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赢得和保持某种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所在。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企业面临全面竞争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下降趋势,分化、调整、改组加剧,大型化、规模化和小型化、专业化竞相发展,不少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或“再次创业”的新阶段。技术创新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和统率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合适的技术发展方式,不仅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如日本企业所

“微课”教育技术创新应用现状分析

“微课”教育技术创新应用现状分析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手机也成了现代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工具4G互联大大加快了知识传播的速度知识量也成爆炸的速度在增长传统教学受到严重冲击因此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使数字化技术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利用互联不受学校时间、学习地点的限制满足的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要求。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多元化、碎片化学习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微课”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创新应用成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工具。 一、“微课”的起源 1993年由美国北爱荷华大学 Leoy . cGrew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 1995年由英国纳皮尔大学..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he ne inute Lecture简称L)是最早的“微课”雏形。而现今热议的微课程(icro-lecture)概念是则是由美国胡安学院的avid enrose在20__年提出。 “微课”模式最早被美国的可汗学院采用其创始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录制的微视频一度风靡全球衍生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领域。类似的“微课”模式还被大众科普方向的E-Ed站成功采用并逐步渗透到面向高等教育的诸多“慕课”平台。

20__年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微课”的研究发展至今对“微课”的诠释有多种版本率先提出“微课”概念的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通过不断提炼与归纳其最新定义为:“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络视频课程。”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之所以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热衷主要因为它是以知识点为单元符合新时代的碎片化学习可反复看、跳跃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它制作简单容易上手、传播围广接受程度高、传播成本低、互动参与性强、可以形成共同兴趣的群体进行上探讨交流等特点。 “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为3至8分钟时间短可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黄金时间;最新的大数据分析结果则建议短于6分钟的在线课程视频最吸引学生。 三、国内“微课”资源建设现状 近两年来我国“微课”发展也取得了喜人成绩。“微课”受到教育部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领域均在积极开展“微课”资源建设。“微课”在全国围的初步发展已获得广大师生及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反响。

技术创新工作小结(多篇)

技术创新工作小结(精选多篇) 第一篇:技术创新工作小结第二篇:创新工作阶段性小结第三篇:创新工作小结第四篇:xx年技术创新主要工作第五篇:工程技术中心创新工作更多相关范文 我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文基本业务工作,长期的工作实践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新技术的推广普及、水文测验、整编及管理等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现分述如下。 一、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水文工作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仪器应用于水文监测工作,面对诸如电波流速仪、超声波测深仪、adcp、 gps、 rtu等新仪器设备,如何熟练掌握这些新仪器新技术的应用,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为尽快掌握这些新技术和新仪器的应用,我努力从原理到应用深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熟练掌握了我省现有的大部分新仪器、新设备的操作使用技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白马河沙场采砂可行性论证项目工作中,需要用 gps接收机测绘该河段的地形图。而 gps对我来说又是第一次接触,在工作中边干边学,当时正是炎热多雨的盛夏 ,是一年中从事野外工作最艰苦的时期。在十几天的野外测量工作中,白天烈日暴晒汗透衣衫,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夜晚仍然坚持查资料学习有关原理和应用方面知识。十几天下来,我基本掌握了 gps接收机测绘技术。

为使这些新仪器新技术早日得到应用普及,我常常利用职工培训、汛前检查、实际工作等机会对水文监测新技术、新知识、新仪器应用进行宣传讲解。促进了我局测工对新仪器、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水文测验整编工作 1 、认真做好基本业务工作 多年的基层测站工作,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熟练地掌握了水文测验技术、技能及水文资料的整编方法技巧,能够妥善解决水文测验、资料整编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确保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 xx年资料整编工作中解决了邢家湾站工程控制条件下定线推流问题,在 xx年资料整编工作中解决了临城水库水文站泄流曲线失效情况下的泄洪洞推流问题等。 xx年是水文年鉴全面恢复刊印的第一年,我省主持海河流域 1~ 6册水文年鉴资料汇编工作。省局测验处抽调我去协助工作。水文年鉴由于多年停刊,站网变动大,各省、市或流域机构在资料整编工作中执行的标准也不统一、资料质量参差不齐,造成这项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工作中,面对枯燥乏味的数据,我始终认真对待、决不放过一个疑点,能够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对于汇编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解决,最终按期圆满完成了该项任务。 2 、认真做好测验整编管理工作 xx 年 5月任邢台水文局测验科副科长,负责全局水文测验、整编工作。在工作中,牢牢把握以水文基本业务为中心,不辞劳苦积极

中国会展行业规模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会展业规模不断扩大,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加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号)提出,推动建设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展览城市和展览场馆。根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对专业展览馆的统计,2014年全国被调研城市展馆室内面积914.13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专业展馆226个,在建专业场馆16个,计划待建展览场馆4个。 会展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会展业的发育发展可以催化城市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商贸、交通、旅游等相关行业的繁荣,而且有助于把握市场走势及其发展规律。通过会展活动,能汇聚巨大的人才流、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 2014年,我国会展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会展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14年会展经济直接产值达到3796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增长5.8%;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67%,与2013年基本持平;占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45%,与2013年基本持平;拉动效应3.4万亿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6.3%。 图表2010-2014年中国会展业直接产值及增速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会展设施建设方兴未艾,单体会展设施大型化趋势明显,在建、待建场馆单个平均面积均超过10万平方米,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和天津国家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更是高达40万平方米。

图表2010-2013年中国会展场馆数量及面积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2009-2014年,我国举办各类展览数量从4290场上升到7495场,年复合增长率达7.27%;展览面积从4990万m2上升到9736万m2,年复合增长率达11.11%,展览面积增长快于展览项目增长,单位项目规模扩大,展览效益向好。 图表2009-2014年我国办展数量和面积统计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随着会展业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的快速增长,相应会展经济产值也实现大幅增长。根据商务部等机构的统计数据,2009年会展经济直接产值仅为1817亿元,到2014年增加到4190

中国金属包装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销售收入统计

包装由于具备保护商品、便于流通、方便消费、促进销售和提升附加值等多重功能,在现代社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是商品流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游涉及食品饮料、电子、医药、日化、烟草、家电、机电等各行各业。包装行业由金属、纸、塑料及玻璃包装产品及包装印刷、包装机械及其他细分行业组成。 包装行业的发展与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紧密相关,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包装行业的发展。在经济持续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国际包装市场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全球产业经济力量,正日益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与社会影响。 国际金属包装产业起源于1810 年,自英国杜兰德(Peter Durand)使用镀锡板制成食品包装容器以来,已经经历了200 年发展历程,具有环保、回收利用高、机械性能好、阻隔性能优异、保质期长、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装潢精美、形状多样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化工日用产品、医药产品、仪器仪表等领域。 随着经济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技术水平、加工工艺不断改进和提高,金属包装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至2015 年全球金属包装业年产值已达1310亿美元,市场容量和潜力较大。 2007-2015年世界包装行业和金属包装行业的产值分析(十亿美元)

资料来源:资料整理 经过30 多年的发展,我国包装行业已形成一个以纸、塑料、金属、玻璃、印刷、机械为主要构成,拥有一定现代化技术与装备,门类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带动我国消费市场大幅增长,对包装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进而推动我国包装业步入快速增长轨道,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包装产品生产国。 博思数据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金属包装行业市场运营状况分析与投资规划建议咨询研究报告》,我国金属包装行业起步于上世纪50 年代,60、70 年代得到初步发展,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金属包装行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2010年至2014 年金属包装业销售收入不断上升,2010 年实现销售收入615 亿元,同比增长10.41%,2011 年实现销售收入718 亿元,同比增长16.75%,2012 年实现销售收入742 亿元,同比增长3.34%,2013 年实现销售收入853 亿元,同比增长14.96%,2014 年实现销售收入921 亿元,同比增长7.97%。2015 年实现销售收入996亿元.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一般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活动。技术创新的实践与研究在世界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国际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城市、产业、企业创新体系的构筑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注,而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细胞和系统,只有依托基础科学,瞄准技术轨道,提升技术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和自主创新,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

新人才大量涌现。 企业界对国家明确要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对国家以后将重视发挥企业在科技攻关中的作用及有关规划,对国家出台的鼓励企业创新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和产业升级结合的包括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装备产业发展等政策都非常支持,寄予厚望。需要切实解决的根本问题一是如何按产业化原则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地位;二是如何提升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资源的效率。其中涉及政策体系、政策重点及政策执行机制等方面。 一、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自治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创新主体的认识不足、地位不明确。首先是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创新是灵魂”,创新是国家强盛之本,是企业走出困境实现振兴之本。特别是一些企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还没有到位,缺乏在的动力,因而影响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技术投入少,没有成为创新主体。除了大型龙头企业外多数大中型企业一是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参与国际竞争

企业技术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企业技术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江西省企业技术创新情况的调研报告 日期:2012年09月19日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了解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问题,寻求进一步落实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推进工作的对策,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工信委会同省国资委、省国防科工办、省中小企业局,分头组成调研组,于7月下旬至8月初,分赴全省,采取实地考察、召集座谈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现状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不断加强,极大促进了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以来,科技引领转型、创新驱动赶超逐渐成为全省共识,“政府主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产学研用和谐互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先后出台《推进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国办发【2011】51号文件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意见》、

《江西省鼓励技术创新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试行办法》等一批政策文件,省“十二五”各类发展规划均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作为重要指向。相关省直部门密切配合,在资源配置、政策扶持、项目服务等方面,不断加大倾斜和支持。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资金、人才、财税等方面给企业创新提供有利条件。新余市制定《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全方面构筑鼓励创新的推进工作机制;九江市出台《关于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实施意见》,集中资源对企业研发机构进行支持,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企业研发机构一次性奖励分别达到200万元、50万元。社会创新资源加快向企业集聚,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专业化科技担保公司快速发展。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健全。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所有设区市、多数省级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均已建立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江西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江西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有限公司、国家专利技术(江西)展示交易中心、江西省技术交易市场等平台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在技术中介、技术孵化、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技术与管理咨询等方面为企业开展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探索建立了江西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南昌高新区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

公司技术创新工作总结【精选】

技术创新是科技创新中的其中一种表现方式。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公司技术创新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 XX公司一直以来全面贯彻和响应一冶技术创新的指示精神,努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和增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科技进步长效机制,不断总结技术创新工作经验,努力推动公司科技创新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换,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动力。 一、组建公司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 为了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工作,XX公司在成立以党委书记、总经理梅国庆同志为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与推进公司的科技创新工作。同时,健全和完善以公司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以各项目经理部和各经济实体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比如说青山搅拌站,以市场为导向抓好科技创新工作,不仅建立了自身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同时也制定了技术创新的奖惩标准来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技术创新管理工作。各基层单位纷纷建立和健全自身的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创新工作氛围。 二、大力推广专利意识,积极申报专利,努力打造XX公司知识产权 经过五十多年的市场闯荡,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申报专利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JA公司领导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20XX年年初及时召开了XX公司首次科技大会,这次会议上,我们认真地总结了公司的技术成果和技术优势,也客观地指出了我们技术创新工作的薄弱环节,分析了XX公司的技术创新形势,让公司上下明确了技术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吹响了打造JA公司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号角。在这次会上,我们把专利意识的推广作为重要的一项议程,邀请了专利工程师对公司的中层干部和技术负责人做了专利知识讲座,这对全公司上下进一步形成申报专利的氛围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专利的选题和申报上面,我们积极面对,首先是发挥各经济实体和各项目部的技术优势,调动基层技术人员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二是工程项目管理部在课题的选择上,在各单位自身优势与专利技术的结合上加强指导,我们多次来到各基层单位,与技术人员进行座谈,深入挖掘创新点。三是积极加强与一冶技术中心、技术部和专利公司的沟通与联系,邀请专利工程师多次到我公司进行授课,为我们传道解惑。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公司20XX年申报并受理6项专利,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各3项,其中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授权。 三、下大力气做好省部级科技成果的申报工作 20XX年我公司在一冶技术部的精心指导下,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宜昌消化池科技成果资料的编制,多方面搜集相关的资料,加班加点,同时反复查新,深入挖掘创新点,把专利技术的应用穿插到该科技成果中去。该项科技成果在20XX年7月初顺利通过了中冶集团技术中心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国内领先水平。同时,该项施工技术被认定为中国冶金建筑协会的专有技术。目前正在向中冶集团申报科技进步奖。

中国饮料包装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饮料包装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饮料年产量以超过20%的年均增长率递增,饮料市场已成为中国食品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2004年全国饮料总产量提高了22.66%,达到了2912.43万吨。2005年,饮料行业产销两旺,产成品、销售收入、利润和税金都比上年同期有了较大幅度增长。2005年全国共生产软饮料3086.96万吨, 较2004年同期增长22.4%;软饮料产量逐年稳步增加,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745.95亿元,利润额达到201.13亿元。《食品土畜频道》的报道称:北京汇源食品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郭晓红指出,2005年,中国饮料总产量3380.42万吨,同比增长16%;2005年饮料行业利润总额79.07亿元,同比增长24.7%。2006年1-6月,中国规模以上全部饮料制造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达到182730025千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25.39%;累计资产总计达到37247316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69%;累计产品销售收入达18176826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57%。

国内饮料包装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饮料工业发展迅猛,特别是饮料品种,已经由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单一的玻璃瓶装汽水,发展到今天碳酸饮料、天然饮料百花争艳的局面。饮料包装业也随之出现多元化趋势,打破了过去单一的玻璃容器垄断市场的格局,金属、塑料、纸等材质相继应用

在饮料包装上,金属易拉罐、PET瓶、PP瓶、利乐包、康美包、屋顶包、黑白膜等包装粉墨登场。 目前,我国饮料包装按使用材料分,主要有聚酯瓶(PET)、金属易拉罐、纸塑复合材料包装、玻璃瓶等包装形式,成为我国目前饮料包装市场上的“四大家族”。各种包装形式所占比例大约是:玻璃瓶约占30%,聚酯瓶占30%,两片铝质易拉罐近20%,三片易拉罐、纸塑复合材料都占10%左右。 一、玻璃容器包装 玻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包装材料,玻璃瓶也是我国传统的饮料包装容器。在多种包装材料涌入市场的情况下,玻璃容器在饮料包装中仍占有重要位置,这是因为它具有其他包装材料无法替代的包装特性,但使用量开始大幅减少。玻璃包装容器的主要特点是:无毒、无味、透明、美观、阻隔性好、不透气、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并且可以多次周转使用。而且具有耐热、耐压、耐清洗的优点,既可高温杀菌,也可低温贮藏。正是由于其具有诸多优点,因此成为果茶、

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作者:————————————————————————————————日期:

浅谈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 当今世界正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时代,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没有创新就没有高技术产业,也就不能使传统产业得到可持续地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企业都把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不断增加企业创新的资本投入及知本投入,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结合设计院近几年的实践谈谈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 一.创新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快,出现知识爆炸现象。知识的转化越来越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不断缩短。知识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知识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与此同时,知识失效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如果企业不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不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不根据市场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内部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整创新,最终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更难获得快速发展。所以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强烈要求企业不断创新。 从当今世界500强企业的变化趋势看,现代管理是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手段,科技水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必须从企业战略高度来认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问题。当今科技发展呈现出以往所未有过的新特点,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科技已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了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驱动力。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科技与经济、与自然、与社会的结合更紧密,影响更深远。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巨大驱动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带动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优化升级。哪个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能力强,其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就强、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就足。无数事实说明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别,导致了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在市场中地位的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仅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是由以前的全民事业单位、集体企业、乡镇企业转制而来,在从以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今天,由于对市场经济的规律认识不足、缺乏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危机意识,很多企业已退出市场竞争的舞台。也正是因为过去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目前市场经济环境尚不十分完善,企业在观念和认识上滞后,企

技术创新工作计划

技术创新工作计划 技术创新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是"十五"全省工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 "九五"是技术创新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时期。全省深入贯彻"科教兴省"战略,积极实施国家经贸委《技术创新工程》和《浙江省"九五"工业交通技术发展纲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有力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一是关键技术攻关有突破,产品技术含量稳步提高。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突破工业生产中的35项关键技术,实施了国家和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创新项目计划,一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开发成功国家级新产品303项和省级新产品6744项,20XX年新产品产值率达到%。二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建立了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2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产学研联合开发产生丰硕成果,县(市)及企业技术创新试点取得新的经验。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和社会各方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技术创新机制逐步完善,企业创新动力明显增强。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技术创新机制,初步实现了技术创新由政府推动向企业自主创新转变,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四是促进了工业结构优

化升级,提高了企业竞争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到20XX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1995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 五年来的技术创新实践充分表明:注重企业技术创新与工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是促进技术创新自身发展的战略要点;坚持产学研合作创新为主与企业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基本路子;加强技术创新与企业改革改组相结合,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技术创新机制的重要保证;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是构筑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是促进技术创新的有效方法。 当前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创新的观念和方式不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技术创新资源的市场配置能力还不强,技术创新投入还不足;不少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体系与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指导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十五"时期是浙江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技术创新的大推进时期。技术创新面临新的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环境,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技术创新压力加大。产品和技术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研究开发的成本越来越高,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的步伐越来越快,技术创新水平越来越成为

中国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 会展产业商贸交易 [论文摘要] 中国会展业发展迅速,极大地拉动了经济的发展,但会展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市场化不高、专业人才缺乏、组 织与管理落后等,这需要我们正确对待,促进会展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会展业蓬勃发展,各类展会如商品交易会、经济博览会、模具 展、汽车展、华交会等,无论数量与规模都在不断扩大。有数字表明,中国内地展览市场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展览市场之一。蓬勃发展的会展业,极大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正视。一、会展与会展业所谓会展,指的是会 议、展览。就是在某一预定的时空内举行的公司会议、奖励旅游、协会与社团组织的会议、展览会和各种节事活动的总称。会展业,是指利用各种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和节事活动资源,并为相关活动提供策划、设计和组织,以及提供场地、配套设施及其他各项服务的经营单位和机构的集合。作为一个产业,会展业与其他产业不同,会展业虽属于第三产业范畴,但它却为第一和第二产业提供直接服务,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个边缘产业,也正是因为这一特性,产业的关联度比较高,乘数效应比较大,其产业促进作用十分显著。会展业的构成要素有会展组织者、会展场馆、会展服务提供者、参展商、观众等,不同的构成要素在会展业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二、会展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展业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会展业一般被认为是高收入、高赢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大约在20%~25%,会展业可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这是它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会展业的兴旺,繁荣了城市的经济,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我国香港每年也要举办各种大型会议和展览,同样收益颇丰。 2.会展业带动了其它产业的发展。会展业是朝阳产业,是城市经济的助推器,它带动了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会展业涉及服务、交通、旅游、广告、装饰、边检、海关、物流以及餐饮、购物、通信和住宿等诸多部门,不仅可以培育新兴产业群,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10,这样高的产业关联度将使会展业成为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促进商贸洽谈与交易。会展业为参展的供需双方提供相互认识、洽谈和交易的舞台和机会,从而大大提高了政治、文化、经济、技术和贸易的交流与合作,商贸洽谈与交易成为会展经济的重要内涵。以2005年举行的哈洽会为例,参会、参展外商达1.1万人,国内客商共11万多人,签订对外经 贸合同金额63.8亿美元,签订国内经贸合同金额495.3亿元。通过哈洽会,哈尔滨的企业触到了世界市场的脉搏,主动参与国际经贸大循环的意识大大增强。国际经贸活动的空前活跃, 拉动了哈尔滨的产业优化和发展。除了直接经济效益之外,参展企业经营者的理念在开放中发生了转变,地方经济在开放中步入了快车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以及市民的文明水 准在开放中获得了提高。 [!--empirenews.page--]三、中国会展业发展存在 的问题会展业在取得很大的发展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展会缺乏明确定位。中国许多展会缺乏明确的市场细分和定位,没有特色,让厂商感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德国目前的会展共有近300个,每个会展城市有10~15个大的世界级品牌展,但是每个城市的会展不会互相冲突,而中国的现状 是,仅在上海一个城市就会有几个相同的展会,扩展到全中国,可能会有上百个相同的展会。有时候会让参展商无从入手,不知该参加哪个展会。 [1][2]下一页 2.会展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中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加之会展业在中国起步也较晚,中国 会展业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外国会展业的发展一般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而中国许多大型会议或展览都由政府主办。一方面,政府对会展活动的具体运作干预太多,造成政府越位;另一方面,政府在制定规则和对市场参与者的监督等问题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政府缺位。此外,中国展览业的市场开放度不高,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在会展业中的发展,也限制了外资的进入,不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格局,使会展市场难以走向成熟。 3.专业人才缺乏。现代会展业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对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需求特别大的产业。中国会展业的从业人员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严重制约了会展业的发展。另外,不少高校的会展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雷同,带来会展专业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4.组织及管理模式落后。中国会展业组织与管理模式落后、秩序混乱,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