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教材的理解

我对教材的理解
我对教材的理解

现就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何谓“教材解读”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解读”定义为“通过分析来理解”。那么“教材解读”就是通过阅读分析来理解教材。其实“教材解读”指的就是备课环节的备教材,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二)、语文教材解读模式

1、树立一个教材解读观:终生备课观

只有树立终生备课观,教师的教材解读才有底气。读古今中外的各类经典之作,应成为语文教师自觉的内心需要。满腹诗书才可能使教师教材解读时底气十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要制定自己每学年、每学期的读书计划。除了读书要坚持写作,记录自己读书中的收获,记录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2、确立一个开展教材解读活动的目标

我们开展教材解读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教师教材的解读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对教材理解的准确性,也包括对教材理解的全面性、深刻性和独特性。

3、教材解读的三种形式

这三种形式包括:名师解读、教师个体解读、备课组或教研组集体解读。

名师解读具有引领性的作用,教师个体解读是教材解读的主要形式和落脚点,备课组或教研组集体解读,主要为教师个体解读提供一个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启迪的平台,这种解读形式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

4、教材解读的三个层面

教材解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整体解读、单元解读、课文解读。

整体解读包括学段教材解读、全册教材解读。进行教材解读首先要求教师要从整体上对教材进行把握,包括整套教材的编排特点、整体安排等。

单元解读要认真学习领会单元要求。课文解读应包括阅读提示、课下注释、课后思考与练习。

5、课文解读要做到五个方面的对话

(1)与作者对话

课文解读要做到“知人论世”,要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作品时代背景,要学习作者其它相关作品,了解作者的作品风格等。在这个方面一些经典作品、离现在年代久远的作品、特定背景下尤甚。实现与作者的对话就是要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要表达什么样思想情感,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只有做到与作者的对话才能实现对的准确文本解读。

(2)与文本对话

教师细读文本是教材解读的重要前提,一篇课文不管以前有没有读过,有没有教过,都应该细细地读上几遍,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课堂上师生对话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之间的对话与碰撞。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教师对本文解读的独特性行影响着学生思想的发展。

实现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要求教师在对文本形成阅读体验之前最好不要参看有关资料,包括教师用书。

(3)与编者对话

只有与教材编写者对话,才能了解本单元本篇文章的选编意图。而明确选编意图对于每位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明白了选编意图,我们做教师的才能将这篇文章定好“位”。这个位,是老师依据这篇文章实施教学的前提,是培养具有个性化语文素养的学生的前提。如人教版教科书,它的选编意图是“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力求富于开放性和弹性,给地方、学校和师生留有广阔的活动空间”。为了体现教材整体意图,这套教材以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选文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部分进行编排。具体到单册,我们会发现教材编写者按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认识的规律对教材整体选编意图做了极为合理地分解。只有与教材编写者对话,才能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任何一篇文章,置于特定的学段、特定的单元,有着它的作用与理由。而这又是你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明确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你就能确定教学目标,依据学情逐步实施你的教学过程。这是显而易见的。

(4)与学生对话

这里的学生,是老师潜意识里的学生。与学生对话,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备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但标准同时又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如何组织、引导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学生正确、准确、有创意地解读文本,这应成为老师在备课时着重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分析学情并制定教学策略的问题。

备课时,老师与学生对话,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二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来进行。教学以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语用技能为基础,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表现。我们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基础,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要“因材施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等对我们选定教学策略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备课时与学生的对话,目的就在于分析学情、制定教学策略。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在上课之前就应充分考虑以下问题:这篇文本对于学生来说解读会存在哪些困难,他目前所积累的语文知识、所获得的语用技能处于何种状态,他目前的非智力因素对他学习本文有多大影响,他的家庭状况、社区环境、校风班风对其影响有多大,他需要什么支持和帮助,他适合用什么方式来学习本文,他有多少发展、创造的机会,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他应该有哪些收获等等。

(5)与自已对话:

与自己对话要求教师在选择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时,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实践,必须结合自己所处的教学环境(学校教学条件等),从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教师要不断通过与自己的对话,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寻求自己教学上的突破。

(三)、教材解读的策略

1、让复杂的简单起来:对于较难理解的课文,对于较长篇幅的课文,教师要善于通过概括、综合、提炼、筛选等手段来实现对文本的把握,如抓住标题、抓住背景材料,拟小标题、抓中心句,概括文章中心、段意等。

2、让简单的丰富起来:这个主要针对古诗词教学和对一些含义深刻句段的理解。常用的方法有赏析、扩写、续写、想想添加细节等。

3、在无疑处设疑:学生对一些看似浅显易懂的内容不求甚解,轻易放过,其实并未真懂。这些地方貌似无疑,却蕴含着智慧、哲理。教师要从中深入挖掘在学生看来并不是问题的问题,激发其疑问,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平静的思维海洋里激起层层涟漪。如王崧舟在《一夜的中作》教学时在“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处设疑,引导学生认识周总理的伟大。

4、在有疑处生成智慧:“学贵有思,教贵有疑”。教学中的疑点,尤其是。学生在深入思考之后产生的疑点,往往能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因此教师在教材解读时一定要重视利用好教学中疑点。

教材解读提纲

教材解读提纲:1、为什么我们要重视对教材的钻研, 2、案例:通过对《两位数乘十位数》教材的认识理解怎样来读教材。 通过对《四边形的认识》怎样来分析教材,根据对教学内容承载的前后知识来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小数的认识》《方程》等来深入地驾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生一天为孩子一生 ——如何专业地读懂教材 万州区电报路小学严勇 各位老师,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还是从上上周起就开始紧张了,这么专业的问题我真的无法驾驭,好在今天是抱着向大家学习的态度,我们来共同切磋交流,不当之处请多指正。 精心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学生才能当堂消化,理解,课后才会少些遗漏少些负担,从我们听了很多老师的课来看,一堂课的成败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对教材的把握理解是否到位,是否读懂教材要承载的那些东西? 一、对话意识 1、与《数学课程标准》对话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的顶层设计,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基本理念、目标要求及内容标准必然对教师的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并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特别要全面深入的理解第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第四部分的“课程实施建议”,这两部分中的每一句话都隐含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来了解新课标的一些新东西,对四个学习领域名称的修改: 原课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修改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主要的关键词: ——现称为“核心概念” (6个)原课标: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 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10个)修改后: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 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修改前:双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 修改后: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经验 2、与教材对话 教材是什么?张玉仁说:“在综合考虑数学本身的逻辑规律以及小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事实和基本方法联系起来的整体。这个整体不是知识、原则的罗列和拼凑,也不是各部分数学知识的简单求和,而是一个上下贯通、纵横交叉、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因此正确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数学教学本质偏离与否。基于以上的理解,我认为现代数学教学要立足教材,深刻领会教材意图,挖掘教材内涵,从而使课堂教学回归数学教学的本质。 能否领会编者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对编者意图理解得越深,越能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首先要读教材分析,弄清这个内容的地位、作用、前后联系,以把握新旧知识的联接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有什么良策帮助我们理解编者意图,更好的吃透教材呢?主要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出现这样的情境图?教材为什么这样安排?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备课时主要思考为什么学?(价值)学什么?(本质)怎么学?(人本)例如,吴正宪老师执教的《搭配》,(插入电子课本图)教材就是几件摆放整齐的物品,我们就要思考:难道教材就是这些吗,它背后是什么,是不是学生会这6种搭配就行了,而吴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是精彩纷呈,有意凌乱地出示有效信息

教材解读

抓好教材解读带领学生走向最遥远的终点 郫县实验学校夏忠玉 教材解读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教材解读,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那么,如何在教研活动中指导教师进行有效教材解读呢?我校教研组做了一些尝试。下面我就谈谈我校教研组的一些做法: 一、了解学校教师解读教材的现状和能力至关重要 对教材解读的重要性很多教师都能充分认识,但作为教研组还是应该充分地了解学校教师解读教材的现状和能力,这样做能使教研活动中的教材解读这一项工作更有针对性。 因此,我校教研组经常对教师进行教材解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更是必不可少的。调查的方式有很多,如查备课本、听上课,进行问卷调查等。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学科领导小组,学期初对全校所有任课教师进行全面的备课和上课的检查,了解学校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情况。同时,学校还经常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下载相关的问卷调查表,对教师进行调查。这样,经过多渠道的调查和了解,学校教研组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任课教师对教材解读的认知度及其解读教材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教材解读的相关培训。例如,本期前一个学月,我校教研组通过全面查备课本、听推门课、问卷调查发现,100%的教师都能认识到教材解读的重要性,但每位教师对如何进行教材解读的认知却参差不齐,少数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有待全面地提升,比如:个别教师认为解读教材就是解读本期所教的这一本教材,还有个别教师认为解读教材即是根据《教学参考》

制订出教学目标、教学难点……针对以上情况,我校教研组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教材解读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相关培训。 二、组织教师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必不可少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基础。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因为无论教材还是教学,都是为这些方面或领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的,而评价则是重点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或领域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国家的基本要求。因此,无论教材、教学还是评价,出发点都是为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那些素质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也都是这些基本素质的要求。所以说,要想做到准确解读文本,必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掌握难易程度。 为此,我校每期的教研活动都要组织教师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我们要求教师对《课程标准》做到“三读”,一读《课程标准》全部内容,了解《新课标准》对小学教学的整体要求;二读《课程标准》对本年段教学的要求;三读《课程标准》对自己不解的教学问题的要求。这样的“三读”能使教师很好地从整体到局部,从面到点地了解《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阅读中理解词语这一部分,《课标》对不同年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低段(1-2年级)《课标》要求的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段则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到了高段,则要求学生“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关于教材解读

(转载)小学语文教材解读 解读教材在当今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的教师基本功应当是“简笔画、粉笔字、普通话”,时至今日,解读文本,则最应该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功之一。解读文本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的一座高山,我们必须积蓄力量去攀登。解读的重要性是无庸置疑了,作为一名专业语文教师,拿到教材首先要考虑解读。那么究竟该怎么解读教材,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思考。现就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教材是什么? 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和学的凭借,是教学过程的支架,因此语文教学要围绕语文教材进行。 二、怎样解读教材? (一)教材解读的内容 1.弄清教材对“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 2.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 3.把握教材的特点。 4.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 5.清楚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6.解决教材疑点、疑难。 (二)教材解读的形式 1.名师解读。充分发挥名教师的引领作用。 2.教师个体解读。体现个性化的理解。 3.备课组或教研组集体解读。搭建交流的平台。 (三)教材解读的层面 1.整体解读。教材整体解读。从整体上对教材进行把握,包括学段教材解读、全册教材解读、整套教材的编排特点、整体安排等。 2.单元解读。领会单元安排特点和要求。 3.课文解读。包括课文、注释、课后思考等。 (四)教材解读的途径 解读教材要“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要想一想“文本究竟说了什么?”、“文本想要说什么?”“文本能够说什么?”、“文本应该说什么?” 1.与作者对话。 实现与作者的对话就是要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要表达什么样思想情感,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弄清作者“想要说什么?”也就是说,之所以作者这样表达,背后一定有一些相关的因素;之所以这样描写,一定有相关的背景。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到作者个人生平、历史背景怎样,当时有些什么思想,做到“知人论世”,只有做到与作者的对话才能实现对文本的准确解读。同时还要学习作者其它相关作品,了解作者的作品风格等。 2.与文本对话。 教师细读文本是教材解读的重要前提,一篇课文不管以前有没有读过,有没有教过,都应该细细地读上几遍,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课堂上师生对话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之间的对话与碰撞。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教师对本文解读的独特性行影响着学生思想的发展。 《论语》只有区区几万字,可是根据台湾著名哲学教授傅佩荣先生考证,历代以来,至少有四百多家注解,原文每一句话都有五六种解法,而且每一种讲法都有道理。这就是说,《论语》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生命的,他能够透过不同时代研究者的心得开枝散叶、繁衍生息。

人教版四年级的教材解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古人曾云:“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而我们教师要想让孩子们尝到课堂的甜头,就要认真解读教材。今天我就带着大家和我一起来对人教版四年级的教材进行解读。 下面我将从解读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建议与评价三个方面来研说教材。 第一方面:课标要求 1、新课程标准对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 ①知识与技能: a.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 b.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了解直线、线段、射线、平行线、垂线、角、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基本特征。 c.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画图技能。 ②数学思想: a.初步形成数感,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b.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c.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的思考过程与结果;结合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 ③解决问题: a.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b.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④情感与态度: a.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b.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PPT) 2、内容标准: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知识共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本册教材主要从7个单元体现出了教学内容标准。 数与代数领域包括: 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 二单元角的度量 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统计与概率领域: 六单元统计 七单元数学广角来体现综合与实践 第二方面:说教材 1、编写特点 本册实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优化大数认识的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提供丰富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统编教材解读

统编教材特点解析 (一)“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 1.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任何教材的编写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有基本的意识形态立场。“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立意比一般版本教材高,高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既体现主流价值观,又不停留于“说教”。注意把那些能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两个“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材的文章选篇、内容安排、导语和习题的设计等诸多方面,融入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措施就是八个字:“整体规划,有机渗透”。要做到“有机渗透”,使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 2.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 格外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小学一年级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到了高年级和初中,每个单元都有往课外阅读延伸的设计,还安排了包括“名著导读”“古典诗文诵读”等栏目。新编语文力图让“教读”“自读”,加上“课外导读”,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这也是考虑到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想在教材中起到某种纠偏的作用。 3.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学习和继承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实行“编研结合”,使教材编写有科学性,符合语文教育规律,也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统编版”语文教材还特别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比如,识字写字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何让孩子“多认少写”,尽快学会读书写字,新编一年级教材的识字课文就采纳了北师大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一年级教材中,努力体现教材编写的科学性。在新教材编写过程中,既继承原来人教版的比较成熟可行的部分,包括选文和内容设计,又要吸收其他版本养分,超越人教版。显然出新的格局、新的气象。 4.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统编版”语文教材在课文的选取、习题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适应社会转型和时代需求,体现时代性。比如,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新媒体,如何过滤信息,都在教材中有体现。此外,教材的课文有较多的更新,注重经典性和适合语文教学。和原来人教版比,新的课文约占30%以上。教科书编写语言、习题的题型变化、插图和装帧设计,都力图有所创新。 以上四点,是从总的方面说的,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基本思路和全新面貌。 (二)“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1.选文强调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兼顾时代性。 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和适宜教学。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其中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124篇,约占所有选篇的%,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也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2.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 “统编版”语文教材结构上明显的变化,是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既适当保留人文主题,按照“内容主题”(如“修身正己”“至爱亲情”“人生之舟”等)组织单元,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给予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

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 祝相敏冯桂珍李万霞刘迎梅 《课标》对进入第三学段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目标。比如在阅读方面,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在第三学段则上升为:默读要有一定速度,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同时在阅读中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等等,具体的学段要求,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大家只要参看课标即可明白。理解这些目标,既要着眼于前两个学段的学生达到的水平,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不能人为提高要求,要把它们看成一个需要经过两年努力才能实现的学习任务。教学本册教材,我们仍然需要瞻前顾后,[莲山课~件]既要以发展的眼光从整体上把握对比同类、异类文体的写作特点和修辞特点,用文本去说话,而不应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字描写的细节,品词析句、积累精华、灵活运用,做好中高年级的训练衔接。 基于课标的要求,假期我细细地研读了本册教材,研读本册教材,最深的感受就是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呈现方式,力图实现教科书功能的转变,多角度引导语文学习,让学生和老师都动起来,在用教科书的编写方式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本册教科书中的很多设计,让教师和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参与者、评价者。整个学习过程,从单元组的整合,从课内外的结合,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从习作的设计,都能够让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

小学科学教材解读

小学科学教材解读 ★各册教材单元分布及课题 总体印象:每册四单元,三四年级每单元7课,五六年级每次8课。相对来说三四年级教学任务较重。课题目标指向性较强,如五年级的部分课题,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土壤中有什么、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等。 ★教材内容归类 生命世界: 物质世界: 地球与宇宙:

内容归类解读: 1.物质世界是小学科学学习的重点,共有17个单元,占了约53%,这和物质世界的内容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以及小学生的接收能力有关,而且物质世界的内容每册都有,贯穿整个小学科学学习。 2.生命世界的内容明显呈现一个从点到面、从具体到一般、从单一知识到综合理解运用的特点。在中年级主要通过对单个生命体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发现理解一些生命个体的常识,如观察蜗牛、养蚕、种凤仙花等,由这些活动触类旁通,逐渐建立与其相类似生命个体的特征,到了高年级,重点放在对生命世界共性特征以及差异性的研究,如归纳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特点。此外,高年级还紧紧将生命世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如保护环境、污水处理、垃圾填埋、限塑令等。 3.地球与宇宙知识主要分布在高年级(三年级没有安排),这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别是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是有密切关系的。该部分内容特点比较明显,即地球与宇宙的研究活动大部分是无法复制或短期内实现的,如火山喷发、地震、日食月食,需要运用好模拟实验、图解、演示等手段。 4.三大领域的目标按单元分布内容,非绝对按单元包含,相对独立,也有交叉包含的情况。如《声音》单元中关于《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保护我们的听力》就有属于生命科学的内容;《能量》单元《能量与太阳》就涉及地球宇宙的知识。 ★三大课程目标领域内容解读 一、生命世界 1.生命世界内容标准框图及分析

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一直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课程组织与实施; 更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目标的达成。过去,教材解读主要是由教材编写组的专家、或教材审定委员会的专家、或县教研员及资深的教师承担,提供给教师进行教材解读的空间不大,教师对教材解读的意识与主动进行教材解读的积极性不高,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新的课程改革,确立了以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从教育实际出发,确立教师对教材解读的主导地位,尤其要确立村小教师对教材解读的主导地位,提高村小教师主动解读教材的意识。解读教材在当今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说20 世纪末和21 世纪初的教师基本功应当是“简笔画、粉笔字、普通话”,时至今日,解读教材则最应该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功之一。解读教材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的一座高山,我们必须积蓄力量去攀登。解读的重要性是无庸置疑了,作为一名专业语文教师,拿到教材首先要考虑解读。那么究竟该怎么解读教材,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思考。现就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教材是什么? 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和学的凭借,是教学过程的支架,因此语文教学要围绕语文教材进行。 二、解读教材的意义教师讲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而教材解读则是备好课的前提。因此,不

经过对教材的解读与研究,就难于把握和完成知识形式的这两次转化。教材中所讲的知识,要放在知识整体中去认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研究,以真正掌握它的内容,认识它在整个教材结构中的地位,认识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而这一点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我们讲课只照本宣科,书本上怎么写的,就原原本本地怎么讲,对教材缺乏解读,因而把握不住知识的本质及它们间的联系,抓不住教材的重点。这是造成教学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乡镇中心校,是由许多村级小学组成,倘若村级小学的教学质量不高,那么,就决定着乡镇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不高。因此,村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只有通过对教材的深入解读,才可能挖掘出教材本身没有写出来的知识的能力价值,以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教材解读,同时也是在酝酿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教学方法。因而教材解读的深广程度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教材解读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每个教师都应该重视这一环节,并要具有解读教材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材解读的范围教材解读不再是狭义地对教材内容的解读,而是对学生发展和学校社会背景下的整体解读,这样才可以把握教学设计的方向。现代教材解读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教学环境分析、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

《珍贵的教科书》教材理解

《珍贵的教科书》教材理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节。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归纳段意,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省略号的不同作用。 4、模仿课文第2节,围绕总起句把一段话写具体。 5、了解战争年代坚持学习的艰难,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建议】 1、课文讲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师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的事。课文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这篇课文表现了革命先辈艰苦奋斗、英勇献身的精神,以及对后代的殷切期望。全篇课文以教科书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叙述顺序依次是从学习条件艰苦,同学们渴望能有一本教科书——我们去印刷所取书——取书时遇到敌机的轰炸,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而献出生命——教科书激励“我”前进。重点记叙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经过。全文突出“珍贵”。 2、这篇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离小学生的生活距离久远,教师在上课时要先简要向学生介绍课文的背景。1947年春天,蒋介石向我陕甘宁边区实行重点进攻。延安的党中央和人民群

众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各方面的条件都非常艰苦。本篇课文所描写的就是当时所发生的故事。 然后教师可按照“阅读芳草地”中的第二题,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课文首先介绍了延安小学的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的艰难,讲到学习困难时,用了两句话和四个“没有”,特别强调了没有教科书的困难,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学习的不易。当指导员告诉孩子们“有书啦”的消息后,并且让他们知道这些书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同学们兴奋极了。“我”和指导员冒着敌人的炮火取书回来,尤其是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将故事推向了高潮。这些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是珍贵的教科书,一直激励着“我”前进。在理清脉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然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教科书为什么珍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①联系重点词句理解教科书的珍贵。先让学生找出最能表明教科书珍贵的语句,多读几遍。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例如,“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可联系第一节,先从“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这两方面去思考,再理解“渴望”的意思(或与“希望、盼望”进行比较),体会“我们”盼望教科书的心情,进而理解教科书的珍贵。又如第3自然段,应引导学生抓住(关

对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的几点认识(精)

对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的几点认识 1、“教材解读”:指的就是备课环节的备教材,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二、“一一三三五”语文教材解读模式 1、树立一个教材解读观:终生备课观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中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由于课讲得实在精彩,迷住了听者,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一位教师请教这位老教师,“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老教师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CCC 备课的。” 只有树立终生备课观,教师的教材解读才有底气。 读古今中外的各类经典之作,应成为语文教师自觉的内心需要。满腹诗书才可能使教师教材解读时底气十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要制定自己每学年、每学期的读书计划。除了读书要坚持写作,记录自己读书中的收获,记录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2、确立一个开展教材解读活动的目标 我们开展教材解读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教师教材的解读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对教材理解的准确性,也包括对教材理解的全面性、深刻性和独特性。 3、教材解读的三种形式 这三种形式包括:名师解读、教师个体解读、备课组或教研组集体解读。 名师解读具有引领性的作用,教师个体解读是教材解读的主要形式和落脚点,备课组或教研组集体解读,主要为教师个体解读提供一个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启迪的平台,这种解读形式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

4、教材解读的三个层面 教材解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整体解读、单元解读、课文解读。 整体解读包括学段教材解读、全册教材解读。进行教材解读首先要求教师要从整体上对教材进行把握,包括整套教材的编排特点、整体安排等。单元解读要认真学习领会单元要求。课文解读应包括阅读提示、课下注释、课后思考与练习。 5、课文解读要做到五个方面的对话 (1)与作者对话 课文解读要做到“知人论世”,要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作品时代背景, 要学习作者其它相关作品,了解作者的作品风格等。在这个方面一些经典作品、离现在年代久远的作品、特定背景下尤甚。实现与作者的对话就是要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要表达什么样思想情感,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只有做到与作者的对话才能实现对的准确文本解读。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准备全国公开课《长相思》时,曾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用来研究纳兰性德及其作品。 (2)与文本对话 教师细读文本是教材解读的重要前提,一篇课文不管以前有没有读过,有没有教过,都应该细细地读上几遍,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课堂上师生对话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之间的对话与碰撞。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教师对本文解读的独特性行影响着学生思想的发展。 实现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要求教师在对文本形成阅读体验之前最好不要参看有关资料,包括教师用书。 (3与编者对话

教材解读---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解读 ——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 青西小学成晓丽 亲爱的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受学校领导的安排,对部编本语文教材进行解读,我借用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的讲稿,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 这套新教材是中央关注和批准、教育部直接领导和组织编写的,其编写资源可以说空前雄厚。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作家、教研员和编辑,组成编写组,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教材还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后,于2017年秋学期在全国正式推广。 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是强调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 二是“接地气”,希望有新理念,又不挂空,能实用好用。 三是“守正创新”。教材编写需要听取各方面意见,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制约,和一般个人著作是不同的,它的空间有限,但还是要努力去创新。新教材并没有颠覆以往的教材,而是在以前各个版本教材的基础上去创新。 四是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 那么,为什么要编一套部编本教材? 现在通用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由各个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即所谓“一纲多本”。“一纲多本”本是个好东西,有利于调动地方和出版社的积极性,让教材编写有竞争,优中选优。但实际上又很难做到有序竞争和优中选优。主要是市场的介入和行政的干预,“一纲多本”就有点变味了,现在又只好回到统编。不是所有中小学教材都统编,只是语文、思品和历史这三科统编。中央对此显然是有政治上的考虑的。中央直接抓教材,最后定稿都是交由中央会议上讨论的。为什么这么重视?因为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我们也应当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语文教材的统编吧。 下面,结合老师们接触这套新教材之后可能比较关心的若干问题,来做些说明。一共有11个问题。 一、一年级为何要改为先认字,再学拼音? 过去都是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这回改了: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以前的蒙学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部编本多少有点回归传统。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的楷体字扑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深的印象,可能是一辈子的印象。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雪对风”,很传统,也很有趣。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先认字后学拼音,还有一个考虑,是幼小衔接,放缓坡度。对于一年级刚上学的孩子而言,一上来就是拼音,比较难,等于给了下马威,并不利于培养对语文课的兴趣。现在把拼音学习推后一点,能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我看拼音学习再往后推一两个星期也无妨,总之

如何正确解读教材

如何正确解读教材1 一)教材解读的内容 1. 弄清教材对“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 2. 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 3. 把握教材的特点。 4. 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 5. 清楚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6. 解决教材疑点、疑难。 (二)教材解读的形式 1. 名师解读。充分发挥名教师的引领作用。 2. 教师个体解读。体现个性化的理解。 3. 备课组或教研组集体解读。搭建交流的平台。 (三)教材解读的层面 1. 整体解读。教材整体解读。从整体上对教材进行把握,包括学段教材解读、全册教材解读、整套教材的编排特点、整体安排等。 2. 单元解读。领会单元安排特点和要求。 3. 课文解读。包括课文、注释、插图、课后思考等。 (四)教材解读的途径 解读教材要“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要想一想“文本究竟说了什么?”、“文本想要说什么?” “文本能够说什么?”、 “文本应该说什么?” 1. 与作者对话。 实现与作者的对话就是要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要表达什么样思想情感,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弄清作者“想要说什么?”也就是说,之所以作者这样表达,背后一定有一些相关的因素;之所以这样描写,一定有相关的背景。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到作者个人生平、历史背景怎样,当时有些什么思想,做到“知人论世”,只有做到与作者的对话才能实现对文本的准确解读。同时还要学习作者其它相关作品,了解作者的作品风格等。 2. 与文本对话。 教师细读文本是教材解读的重要前提,一篇课文不管以前有没有读过,有没有教过,都应该细细地读上几遍,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课堂上师生对话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之间的对话与碰撞。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的深度在很

我对教材的理解

现就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何谓“教材解读”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解读”定义为“通过分析来理解”。那么“教材解读”就是通过阅读分析来理解教材。其实“教材解读”指的就是备课环节的备教材,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二)、语文教材解读模式 1、树立一个教材解读观:终生备课观 只有树立终生备课观,教师的教材解读才有底气。读古今中外的各类经典之作,应成为语文教师自觉的内心需要。满腹诗书才可能使教师教材解读时底气十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要制定自己每学年、每学期的读书计划。除了读书要坚持写作,记录自己读书中的收获,记录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2、确立一个开展教材解读活动的目标 我们开展教材解读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教师教材的解读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对教材理解的准确性,也包括对教材理解的全面性、深刻性和独特性。 3、教材解读的三种形式 这三种形式包括:名师解读、教师个体解读、备课组或教研组集体解读。 名师解读具有引领性的作用,教师个体解读是教材解读的主要形式和落脚点,备课组或教研组集体解读,主要为教师个体解读提供一个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启迪的平台,这种解读形式有利于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 4、教材解读的三个层面 教材解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整体解读、单元解读、课文解读。 整体解读包括学段教材解读、全册教材解读。进行教材解读首先要求教师要从整体上对教材进行把握,包括整套教材的编排特点、整体安排等。 单元解读要认真学习领会单元要求。课文解读应包括阅读提示、课下注释、课后思考与练习。 5、课文解读要做到五个方面的对话 (1)与作者对话 课文解读要做到“知人论世”,要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作品时代背景,要学习作者其它相关作品,了解作者的作品风格等。在这个方面一些经典作品、离现在年代久远的作品、特定背景下尤甚。实现与作者的对话就是要理解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要表达什么样思想情感,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只有做到与作者的对话才能实现对的准确文本解读。 (2)与文本对话 教师细读文本是教材解读的重要前提,一篇课文不管以前有没有读过,有没有教过,都应该细细地读上几遍,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课堂上师生对话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之间的对话与碰撞。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教师对本文解读的独特性行影响着学生思想的发展。 实现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要求教师在对文本形成阅读体验之前最好不要参看有关资料,包括教师用书。 (3)与编者对话 只有与教材编写者对话,才能了解本单元本篇文章的选编意图。而明确选编意图对于每位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明白了选编意图,我们做教师的才能将这篇文章定好“位”。这个位,是老师依据这篇文章实施教学的前提,是培养具有个性化语文素养的学生的前提。如人教版教科书,它的选编意图是“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力求富于开放性和弹性,给地方、学校和师生留有广阔的活动空间”。为了体现教材整体意图,这套教材以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选文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部分进行编排。具体到单册,我们会发现教材编写者按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认识的规律对教材整体选编意图做了极为合理地分解。只有与教材编写者对话,才能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任何一篇文章,置于特定的学段、特定的单元,有着它的作用与理由。而这又是你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明确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你就能确定教学目标,依据学情逐步实施你的教学过程。这是显而易见的。

《珍贵的教科书》教材理解

《珍贵的教科书》教材理解 导读:【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节。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归纳段意,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省略号的不同作用。 4、模仿课文第2节,围绕总起句把一段话写具体。 5、了解战争年代坚持学习的艰难,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建议】 1、课文讲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师生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的事。课文记叙了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这篇课文表现了革命先辈艰苦奋斗、英勇献身的精神,以及对后代的殷切期望。全篇课文以教科书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叙述顺序依次是从学习条件艰苦,同学们渴望能有一本教科书——我们去印刷所取书——取书时遇到敌机的轰炸,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而献出生命——教科书激励“我”前进。重点记叙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经过。全文突出“珍贵”。 2、这篇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离小学生的生活距离久远,教师在上课时要先简要向学生介绍课文的背景。1947年春天,蒋介石向我陕甘宁边区实行重点进攻。延安的党中央和人民群众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各方面的条件都非常艰苦。本篇课文所描写的就是当时所发生的故事。 然后教师可按照“阅读芳草地”中的第二题,帮助学生理清课文

的叙述顺序,课文首先介绍了延安小学的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学习的艰难,讲到学习困难时,用了两句话和四个“没有”,特别强调了没有教科书的困难,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学习的不易。当指导员告诉孩子们“有书啦”的消息后,并且让他们知道这些书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同学们兴奋极了。“我”和指导员冒着敌人的炮火取书回来,尤其是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将故事推向了高潮。这些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是珍贵的教科书,一直激励着“我”前进。在理清脉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然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教科书为什么珍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①联系重点词句理解教科书的珍贵。先让学生找出最能表明教科书珍贵的语句,多读几遍。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例如,“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可联系第一节,先从“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怎样克服这两方面去思考,再理解“渴望”的意思(或与“希望、盼望”进行比较),体会“我们”盼望教科书的心情,进而理解教科书的珍贵。又如第3自然段,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关怀、节省)理解。 ②引导质疑,引发讨论,理解教科书的珍贵。如,为什么作者在写“护书”(故事高潮)部分之前要写当时学习条件的艰苦?为什么要详细写教科书的来之不易和大家争先恐后去取书?这些情节与“珍贵”有什么联系?

教材分析解读

教材分析解读 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其中两个大的版块内容就是教材分析,课例研讨。今天,按学校安排,由我和梁红老师就教材分析解读这一块,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做法,说不上示范和引导,只是大家一起学习,下来分组再做探讨。今天,我就围绕为什么要做教材分析,怎么做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材分析能力应该说是教师的一种基本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教材分析实际上就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真的去读过课程标准,以前我也没有注意,语文课标中有课程的性质,有课程的基本理念,有课程目标,也有实施建议,唯独没有教学内容这一说,因为语文的面太广了,太复杂了,那是不是说课文内容就是教学内容,不是的,所以那些教育行家,教研员才提出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说法,什么意思呢?上完一篇课文,我们不能只是在课文里兜兜转转,学生收获的绝不仅仅是这篇课文的情节内容,而是去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找准训练点就是我们进行教材分析的意义。教材没有能够清楚的规定每篇课文具体应该教什么,主要还是凭一线的教师个人经验去判断,去选择,造成语文教学内容的随意和零散,有人说数学学科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而语文学科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所以,我们教研活动要分析教材的目的就是让模模糊糊一大片的思路稍微清楚那么一点点,找到语文课堂训练的点,这就是为什么要进行教材分析。 接着谈第二个问题,怎么做。我觉得首先要把握年段目标,打印出来,

贴在办公桌上,记性不好,随时提醒自己,关键是要自己理解,领悟,梳理,比如三年级年段目标 1、识字、写字不忽略,写字习惯要强调,会使用字典。 2、继续训练朗读、默读。默读存在的问题:用手指读,默朗读, 缺少思考 3、学习理解生词的方法,体会关键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借助生活经验 4、认识意义段,理解意义段的主要内容。能区别自然段与意义段, 运用摘句法,句意归并法理解意义段的主要内容,认识并列、总分等常见的构段方式。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诵读优秀诗文。各类文体阅读侧重 点不同,寓言,故事,神话,重在练习复述,优美的散文,古诗重在诵读,展开想象。 6、重视阅读习惯。提问意识,积累语言材料,课外阅读。 7、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 8、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 9、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 的词句。 10、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另外,要明确教材的编排特点,领会单元教材安排的特点和要求,然后具体到对课文的分析解读。 人教版的语文教材都是围绕专题组织单元,每一个单元从导语到

教材分析的理解

一、关于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的目的就是理清整册教材的教学思路,也就是弄清楚本册教材编排的意图是什么,教材的重难是什么,教学目标要求是什么。根据学生实际,你认为教材要如何取舍,课时要如何安排,要选择何种教学方法适合学生才能来达成教学目标要求。 教材分析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要求(课标)、本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各章节教材的重难点、各章节教材的处理及其理由,教法的选择及其理由,学法指导的重点等。 教材分析稿就相当于说课稿,只不过内容不是一个课时而是整册教材,教材分析稿的撰写要有理有据,要通俗易懂,要切合学生实际,语言要精炼准确。反对不动脑筋的网上下载来应付,这样做的结果收获不大,养成了不好习惯。 开展教材分析考核活动的目的是考核教师是否通读教材,是否理清教学思路,是否制定好教学措施与策略。 二、关于抽签备课 抽签备课的目的是检查教师是否通过提前备课等来吃透教材、研究教法,考查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也就是备课的能力如何。 各年级本册教材单元重点内容或代表性课文,作为抽签备课内容,并提前通知大家进行备课准备。内容在邮箱“收件箱”“已发送”中 说课是为了锻炼提高教师说课和评课能力,让教师进一步吃透单元教学重难点,探讨总结出好的教学方法。

四、关于学科知识考试 知识考试的目的是检查教师的基本功,检查教师对教材基本知识点是否弄懂。以下期任教学科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为主要内容命题,试题量为30分钟内正常完成的内容,分值为100分。 五、语数学科辅导教师的三件事:一是再审定本册教材各单元重难点。再审定本册教材抽签备课内容,并分三组,供教师作准备和抽签备课使用。二是认真拟出教材分析稿,作好指导性发言以达到培训教师的目的。三是拟出本册教材教学进度计划和出好考试试题于8月28日上午交办公室选择使用。(前面也发在办公室邮箱中的,多数还可以,但是有的比较粗糙,有的是下载的,前两项作重新审定的可再发邮箱中)。 六、英语、科学、思品、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辅导教师,请认真拟好:教材分析稿和教学进度计划,要求精练简洁、通俗易懂。于8月28日上午将电子版交办公室打印发学校供教师参考。 提醒:我们要在考核考试中达合格等次以上,必须通过提前备课方式来系统地学习,不要掉以轻心,自我感觉良好。提前备课方式,有二个好处:一是系统地学习吃透教材,能理清教学思路。二是能减轻下期写教案的负担,今后只要是提前备教案,只要在上课前作过修改则认可。人人都要参加四项活动,且还要作考核评价,要认真准备展示自己的实力,并实实在在的为下期教学作好准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