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从军的读后感

木兰从军的读后感
木兰从军的读后感

木兰从军的读后感

一提到“花木兰”,大家都会想起一个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在古代闭塞的社会中,木兰能毅然决然地超越社会习俗,女扮男装,勇敢地代父从军,这种行为,如果没有大智大勇是无法做到的。从另一方面而言,木兰代父从军并在疆场上立下不少汗马功劳,这不但有功于国家,更是大忠、大孝、大勇的表现。

花木兰集大忠、大孝、大勇、大智于一身,为中国妇女树立了一个新的典型,并说明了一个事实:妇女一样能够尽忠,一样能够为国家效力。现代男女都平等了,花木兰们都可以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了!

花木兰的故事能流传千古,显示了人们对花木兰的喜爱、敬仰以及这位奇女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那一声声深情地朗诵让我不禁浮想联翩。当木兰下定决心要替父征战时,我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弱女子,竟然可以不顾生命危险,征战沙场!行军路上,如此艰苦,如此匆忙,但军令如山,木兰为了年老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去男人一起吃苦受累,去征战沙场,虽然木兰只是一个平凡的织布女子,

但她却挑起了男人的担子,做出了比男人还要伟大的.成就,木兰真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好女子! 当木兰可以接受嘉奖的时候,她却“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回到家里,木兰终于卸下了身披多年的盔甲,也卸下了本不属于她的,却让她挑起了的担子,又穿上了女儿装。木兰要告诉她的战友:她,这个和他们一起上阵杀敌的战友---是个女孩。这个令人震撼心弦的好女子将永远印在我的心中。

《木兰诗》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如今已也是家喻户晓,千古流传的佳故。

在无数的战争中,出现了许多的英雄,在这些英雄当中,却出现了一位女英雄。这说明,在无数的英雄中,不仅只有男英雄,也会有女英雄出现。花木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木兰本是个柔弱的女孩,应当在家做活,打仗本是男人的事。木兰本应当在家织补,然而却走上了为父而从军的路。这也是对人们宣布:男人能干的事,女人也能干,女人也不应该向男人低头。。花木兰就要出征了,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行军多急,军情多紧张。然而,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操办的是那么的井然有序。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

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也说明了木兰离家愈远思乡思亲就愈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个世界。她与男人同吃共住,吃一样的苦,受一样的累,却干出与男人不同的事迹,创出了与男人不同的辉煌,同时也证明了女子哪里不如男? 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说明了木兰非常的机警和聪明,因为与木兰同行12年一同打仗和木兰一起出生入死的火伴都不知道木兰是女郎。

赞美了木兰聪明和机智,勇敢。替父从军的伟大精神。

北朝民歌《木兰诗》,讲述的是千百年前闺门女子花木兰的故事。故事对我来说并不生疏,小时候听父母讲述过,后来上学时也学过。可我每次读起《木兰诗》的时候,都深受感动,今天再次读它仍感触颇深。

木兰乃一名普通“当户织”的劳动妇女。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于是决定舍弃女儿

身,替父从军。木兰骑上战马,渡过黄河,越过燕山,经过了重重困难才到达军营。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凯旋归朝,木兰放弃功名利禄,愿回家过耕织的生活。当她一身女儿妆出来和昔日战友相见时,人们都十分吃惊。

从花木兰家中传来了一阵阵笑声……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doc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三月,当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当轻柔的和风抚过我们的脸庞时,包河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在合肥市六十五中学拉开了序幕。我,合肥市义城中心小学的一名普通的年轻语文教师,也不甘落后,积极参加了本次的课评。 我,2002年春参加工作,今年刚好有7个年头。在这期间,我已经参加了几次课堂教学的评比,但今天心里仍是藏着几分紧张和彷徨。许是随着教龄的不断增长,理论的渐渐提升,再加上多次观看的观摩课或研究课,尤其是加入了我区小语工作室和身边的名师近距离的接触,学习的缘故,发觉要上好一堂课,很不简单。面对一份教材,我们要反反复复的去读透它,然后选择一条最合适的路,即学生在教师智慧地引领下,快乐的开始课堂之旅。雀跃、发现、惊喜、困惑与思索都挂在他们的眉宇间,写在他们的眼底下。风景徐徐展开,孩子们的眼睛越睁越大,越来越亮,渐渐地,他们情不自禁走入风景,成为风景。不过,这样的课堂需要深厚的积淀,漫长的修炼,对我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我根本做不到。? 这次,我执教的是苏教版二下《木兰从军》一课的第一课时。虽达不到上述的理想课堂,但从上课前后,和课堂的四十分钟内,我收获也不少。 ?? 一、明确课时目标

? 本次参赛课时都规定是第一课时,老师们都觉得挺难上,因为人们习惯将学生接触新的课文,初读文本的教学称之为第一课时,怎样让这个教学过程不留痕迹的渗进学生的心里,或上出精彩?无论从阅读教育教学研究书籍和报刊杂志,等理论的高度很少对第一课时进行分析研究,也很少从实践操作的层面上给一线教师明确的指点,还是观摩课,评优课、竞赛课、展示课,也都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为此,在赛前的好几天我就对第一课时进行思考,翻阅了大量报刊杂志,搜集第一课时资料;甚至找到了自己曾在04年听了几位名师的完整课的纪录,虽字迹有些褪色,但里面却详实的纪录了他们是怎么安排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让我再次重温了当时精彩的课堂。探究和学习中,我认为第一课时应以放手让学生阅读为主,扫清文字障碍;在学生的大声朗读,反复诵读中,在教师的有效点拨中,达到读得读准、读通、读顺,最终使学生放下书本仍能记得内容为止。同时第一课时的教学还应有整体观点,全盘考虑,合理安排,第一课时的教学要为第二、第三课时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达到课虽分,理不断,思不断,情不断的效果。有了这样的思考,我把《木兰从军》的第一课时,定位在其一:怎样让孩子们正确、流利的读通、读顺课文,认识本课的两个多音字。我主要通过孩子的大声朗读,自纠读音,从多读到少,从少读到多的方法,考虑到低年级就用了填空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又由主要内容想开去,达到读通、读顺文本。其二:使孩子们初步感知人物品质。为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一个问题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英雄?贯穿整堂课。由朗读想象驰骋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花木兰,为何不怕千难万险,认识到她是一个热爱祖国、英勇善战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女英雄;再与胜利返乡后文静俊美的花木兰进行比较,由认识了了木兰的另一面。最后我留下木兰为何要女扮男装?这一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起学生细读的欲望,为第二、第三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可谓一

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走进豫剧》案例设计与反思

苏少版初中音乐《走进豫剧》案例设计与反思 一、案例背景 1.豫剧是我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的第一大剧种。豫剧以其丰富的艺术手段、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呈现出特殊的艺术魅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品味和美学特征,其曲调铿锵有力,富有热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强大的情感力度;唱词质朴通俗、本色自然,更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吐字清晰、行腔酣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豫剧还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种。 2. 《走进豫剧》取材于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梨园漫步》中的内容.豫剧在北方深受欢迎与普及,而南方的学生对它接触的机会较少,国家把传统戏曲文化纳入基础教育,其目的就是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喜爱我国的传统戏曲并让其得到传承与弘扬。 3.本案例面对的是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为此,我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力求音乐课新鲜、奇特、轻松、活泼;弱化了枯燥的理论说教,强化了学生实践参与部分;让学生彻底“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所收获。 4.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达到视听结合的效果。戏曲艺术是视听的完美结合,悠扬婉转的唱腔,色彩斑斓的服饰,秀丽多姿的脸谱,丰富多彩的道具,无不体现出戏曲艺术的魅力。学生不能走进戏院,但我们能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创设舞台效果,让学生真真切切的看,明明白白的赏。 二、案例描述 教学目标: 1.聆听并学唱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感受河南方言的声韵特点,体验豫剧的演唱风格与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豫剧的兴趣爱好。 2.了解我国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知道其代表作品和艺术贡献。 3.在参与戏曲程式化动作——跑圆场、走台步、亮相、抬轿、无实物表演等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豫剧的了解及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教学重点:在实践参与活动中,获得学习豫剧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难点:感受并体验豫剧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范唱《谁说女子不如男》(教师身穿花木兰行头服饰演唱)

古今巾帼英雄的事迹

古今巾帼英雄的事迹 1、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独立的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2、花木兰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真正的花木兰历史上确有其人,生卒年不详,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市谯城区)东魏村人。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之子,名稽粥)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木兰墓位于亳州城东魏村北,冢丘高大,苍松环护,翠竹成林,乡人又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致祭。木兰戍边之地曲逆,即今河北省顺平县,该地人民为感激木兰的恩德,从汉代起就为其立庙建祠,历经各代,香烟不绝。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这一年唐高宗偕武则天泰山封禅还朝,路经亳州,朝亳州老君庙和木兰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3、吕母 吕母(?~公元18),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她是琅琊海曲(现属日照东港区)人。子吕育,任县游徼,掌管一方巡察缉捕。王莽新朝天凤元年( 公元14年),吕育因没有按县宰吩咐去惩罚那些交纳不起捐税的百姓,以至于被县宰所杀。吕母满怀悲愤,发誓为儿子报仇。她把家产全部拿出来,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很快拉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演练兵马,等待时机。天凤四年(公元l7年),吕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称“将军”,率领起义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海曲城。经过一番激战,活捉县宰,将其处死。从此,吕母声名大振,远近贫苦农民纷纷投奔于她。不久,起义军发展到上万人。吕母起义,点燃了反抗王莽统治的火炬,并很快形成席卷全国的燎原之势。天凤五年

木兰从军教案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 2、学会12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焦急万分、愁眉不展、无可奈何、依依不舍”生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和机智勇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利用文中的“空白”发挥想象,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CAI显示图片)你会用什么词语形容这位将军呢? 2、这位将军驰骋沙场数十载,建立赫赫功勋,这位将军令敌人闻风丧胆,可她竟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姑娘。这位巾帼英雄、传奇女子就是——花木兰。 3、学生介绍花木兰。 4、揭题质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故事——《木兰从军》,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木兰为什么从军?从军经历是怎样的?最后的结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检查生字词。 3、“赫然在列”和“赫赫战功”比较选择义项。 4、这些词语不仅含义丰富,还能帮助我们说清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谁能用上几个说一说? 三、品读课文,走近木兰。 1、自由读课文第2---5自然段,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木兰为什么要去从军?读完后将相关语句划出来。 2、学生自主读书。回答读懂的问题。

(回到家里,木兰坐在织布机前,愁眉不展:父亲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去从军打仗呢?弟弟又小,还不到当兵的年龄。可是朝廷颁发的征兵令,谁又能违抗呢?) 3、品味句子,指导朗读。 (1)木兰坐在织布机前,可是我们却“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此时的木兰愁眉不展,声声叹息。愁眉不展是什么意思?换个词来说说看? (2)木兰愁什么呀?(父亲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去从军打仗呢?)改成陈述句。(父亲年老多病,不能从军打仗。)为什么父亲不能从军打仗? 预设生1:父亲年老多病,如果病倒了可怎么办呀!师:是呀!多令人担忧呀!所以木兰用这样一个反问句问自己,请你读——父亲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去从军打仗呢? 预设生2:父亲年老体弱,怎么能抵抗敌人的攻击呢?很可能会牺牲。师:是呀!多令木兰忧愁呀!木兰不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只得反问自己,请你读——父亲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去从军打仗呢? 真让人愁呀!读好这句话。(评价读出了对父亲的担忧)(板书:担忧父亲) (3)木兰还愁什么?(弟弟又小,还不到当兵的年龄。)弟弟当兵会怎样?(拿不动兵器,没有抵抗的能力。)让年幼的弟弟当兵,于心何忍!请女生读——弟弟又小,还不到当兵的年龄。这真是让木兰愁上加愁呀!请男生读——弟弟又小,还不到当兵的年龄。(评价读出了对弟弟的疼惜)(板书:疼惜弟弟) (4)木兰还愁什么?(可是朝廷颁发的征兵令,谁又能违抗呢?)为什么不能违抗? a联系前文: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朝廷不断下达紧急征兵的文书。 再读这句,体会到什么?(扣住经常、不断、紧急谈体会) b从“不断”这个词语看出什么?(征兵次数很多、一次又一次、壮丁被征完了) 正因为国家危难、军情紧急,征兵打仗的名单中,连体弱多病的父亲的名字也赫然在列,这不仅让木兰吃惊,更让她焦急万分。 c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情况紧急。(板书:国家危难、军情紧急) d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颁发的征兵令,怎能违抗呢?这怎能不让木兰焦急万分更添忧愁呢?请小组读——可是朝廷颁发的征兵令,谁又能违抗呢? (5)这一切一切,让木兰焦急万分、愁眉不展!自由读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谁能把木兰的愁眉不展表现的最充分。 4、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木兰从军的原因?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决了。 5、齐读2、3、4自然段。 6、就在国家危难,全家人忧心忡忡之际,木兰毅然绝然做了一个重大的让人意想不到

二年级语文下木兰从军教案

12木兰从军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心驰神往了。那么,作者是怎样塑造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呢?打开课文便可发现,作者落笔交代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这就为下面的具体描写定下基调,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感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英雄形象: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英雄形象我国古代的北方,烽火连天,战事不断,处身于如此年代的木兰,面临着尖锐的矛盾冲突——一是朝廷紧急征兵与父老弟幼的矛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体会花木兰爱国爱家的英雄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学法 1故事导入,运用多媒体与音乐陪衬、自读与品读等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运用并掌握“读一读、划一划、问一问、说一说、写一写”的学习方法。 3为学生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很想知道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能告诉我吗?指名说。有没有想过成为一名英雄?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呢?指名说。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中国古代的英雄。她的名字叫——板书:木兰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木兰从军》。 二、检查预习 1、课前,大家更具老师的预习提示进行了预习,不知道同学们预习的如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预习要求: (1)自学生字词。 (2)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会用课文中的词语写话。 (4)读了课文你想知道什么?把问题写到本子上。 三、检查生字词 (1)课件出示:征兵父病弟男胜利将

2018-2019年语文A版第四册《木兰从军》word教学案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姓名赵军清 学校名称:山东省诸城市明诚学校 联系地址:山东省诸城市南环路53号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 级下册 《木兰从军》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1)□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3、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课前诵读《木兰诗》 教学课题:12 木兰从军 教材分析:《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木兰的形象,既反映了北方女性的刚健特点,又是中国劳动妇女善良勤劳淳朴勇敢的象征,至今仍然有积极的影响。 全文就像连环画一样,笔法简练,画面清晰:木兰代父出征,征战沙场、重试女儿装。在这个故事中,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刚毅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开篇即写木兰是古代英雄。寥寥几笔活化了人物,为日后成为“将军”打下伏笔。接着又以较多笔墨写了木兰从军的原因,她想到了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年幼”,这是她对亲人的爱。“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则又反映了她对祖国的爱。这些是木兰这个人物身上最为闪光的优秀品质。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才有日后战场上的勇武、威猛,屡建战功。而最后一段中的“惊呆了”则急转直下,原来“花将军”却是一位“年轻的姑娘”,从而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遐想空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2、理解课文内容,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3、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木兰当时的英雄壮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1、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文中人物形象,体会木兰当时的英雄壮举。 2、重视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3、采用自主、合作、评价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曾经学过一首北朝民歌,记忆深刻,今天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给大家听。(师背诵《木兰诗》第一段) https://www.360docs.net/doc/8f5570393.html,/question/248526666.html 师:你们知道这首民歌写的是谁的故事吗?(生答:“花木兰。”) 师:花木兰的故事千百年前就在中国流传开来,如今又被搬上了欧美银屏,引起了巨大轰动。大家请看:(截取动画片《木兰从军》进行播放)https://www.360docs.net/doc/8f5570393.html,/show/Vg1QqbOOrKuQ6Sk1.html 师:看完动画片,想必你们对木兰有了更深的理解了?今天老师就领大家学习一篇有关花木兰故事的文章——《木兰从军》。(生齐读课题) 师:木兰从军的“从”是什么意思呢?(生答)谁来说说“木兰从军”是什么意思? 二、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多媒体出示字词):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4)去音节读。 (5)开火车读 2检查课文阅读: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读 (3)同学评议 (4)同桌互读 (5)经过预习 ,你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 1、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花木兰的年代,来认识花木兰。课文是这样介绍花木兰的。(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齐读。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多媒体出示“花木兰是。”)

语文《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语文《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语文《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生字卡、录音。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2.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 “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 2.口头填空。 花木兰()。 3.小结。 4.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曾学过一首北朝民歌,记忆深刻,今天我想把其中的第一段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这首民歌写的是谁?(花木兰)教师板书:木兰 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点击放映动画片)而且木兰形象被搬上美国银幕,动画片《花木兰》轰动欧美。你们木兰的故事吗?(学生自由说。)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木兰故事的课文,(板书课题)12木兰从军,齐读 4.解题:“木兰从军”的“从”是什么意思呢?请你选择。 ①跟随②顺从③参加④次要的 “木兰从军”的“从”是参加的意思。谁来说说“木兰从军”的意思。 二、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出示: 名字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女扮男装胜利 将士朝廷年龄战袍渡燕山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6)齐读 (7)你能用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2.请大家观看课文的动画,要求仔细听朗读,认真看画面。即将进行朗读比赛。(点击放映课文动画)。 3.老师来听听小朋友们课文读得怎么样?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师生评议。

小学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知识点、教案 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知识点 字:病、忧、披、跨、渡、脱 词:焦急、英雄、征战、探望、惊讶、俊美、赫赫战功重点句子: 1、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子,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2、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3、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主要内容: 《木兰从军》主要讲述了花木兰决定替父从军,花木兰拜别父母,花木兰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最后大家才知道,原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故事感悟花木兰的优秀品质。

(2)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教师板课题) 二、复习巩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完成这个填空: 出示,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她()、(),在前线立下了赫赫战功。 三、精讲课文: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女英雄花木兰吧!让我们随着课文感受这动人的传说故事吧!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试着完成填空。 1、出示:花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 2、汇报交流。 学习第二自然段:一位(热爱祖国)的女英雄, 你从哪一句知道的? 出示: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师:为国为家分什么忧呢?找一找国忧,再找一找家忧,画一画。 (课件显示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 指名读这句话。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花木兰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多爱国呀!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她。(齐读)。 还觉得花木兰是一位(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女英雄,

《木兰从军》教学案例与反思

《木兰从军》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地贯彻着这一理念。在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木兰从军》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木兰从军的有关资料,组织学生观看《木兰从军》的动画片等,让学生对花木兰有个大概的了解后,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教学设计,组织学生阅读感悟,让语文课堂因此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木兰从军》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深入浅出地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心驰神往了。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花木兰为什么要从军呢?

生2:我想知道花木兰从军的经历如何呢? 生3:我想知道花木兰从军的结果怎样? 师:(满怀激情、好奇地)那大家通过预习《木兰从军》,都了解到了些什么呢? (生争先恐后发言,众说纷纭) 生1: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生2:因为北方经常发生战争,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又小,所以花木兰替父从军。 生3:花木兰是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 生4:花木兰征战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 生5:当花木兰换上心爱的女装后,她的战友都惊讶了! ……

师:(关切地)那大家在预习中是否遇到过什么问题吗? 生1:“北方经常发生战争”,“北方”是哪里啊?我们和谁打仗啊? 生2:古时候,“北方”就是指长城的北面。那里是匈奴,匈奴一直进攻我们中原地区,我们就是和匈奴打仗。 生3:花木兰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生4:因为古时候女人是不可以从军的,被发现了要杀头的。 生5:“赫赫战功”是什么意思? 生6:“赫赫战功”是指功劳很多! 生7:还指功劳很大! 师:(兴奋地)说得真好,功劳又大又多,才能说“赫赫战功”。多年征战,木兰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被称为——(女英雄)

木兰从军故事

木兰从军故事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被选入初中教材,至今课堂上的朗朗读书声还萦绕在耳旁。 相传在北魏年间,有一个名叫花弧的将军,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回老家养病。花弧有三个孩子,大女儿花木莲,二女儿花木兰,最小的孩子是个儿子,名叫花雄。 花木兰从小活泼好动,经常跟谁父亲学习武艺。在木兰十七岁,长成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武艺也更加精进了,手中一杆枪使得出神入化。 一天,父亲带着木兰姐弟外出狩猎。木兰拉弓射箭,箭无虚发,不一会儿,就射下了好几只大雁,父亲乐得笑眯了

眼。 木兰看看天,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于是对弟弟说:“你这个馋嘴猫。不过,好吧。现在天色也不早了,是该回家了,母亲和姐姐还在家等我们呢。”于是花弧收拾好物品,带着两个孩子,提着猎获的大雁回家去了。 当他们进入家门不久,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木兰的父亲猛地一惊,心想:“最近听说朝廷要打仗,难道是战书来了?” 果然,战马在花家门前停下,送书信的人高喊:“花弧!花弧快接战书!” 花弧赶紧迎上去,颤抖着双手接过战书。送书信的人嘱咐花弧早做准备,然后又跃上战马,急促地奔向了远方。 木兰接过父亲手中的战书问:“爹爹又要重返沙场?”“可是父亲的伤还没全好啊。又上了年纪,能不能不去啊?”有时候连走路都有点跛脚。这样的身体上战场别说杀敌立功了,明摆着是去送死。 几天过后,战书就不断地传来,花弧一家愁得连饭都吃不下了。木兰看到这种情形,心里难受极了。怎么才能让爹爹不去打仗呢?木兰思前想后,最后毅然决定:自己要替父从军! 第二天一大早,木兰悄悄出了门。她买回一匹白马,配上新马鞍,又买了一身盔甲,女扮男装穿戴整齐后,回到了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反思(教案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学 反思(教案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反思(教案 文本)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花木兰这个名字早已耳熟能详,而木兰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传诵不衰。本文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尤为如此。因此,在上课之初我要求“尽情地读,大胆地说”。“看谁得到的花最多?”话音刚落,许多学生就已经跃跃欲试了。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她(木兰)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的呢?为了切身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和她对家人的热爱,此时运用“模仿表演”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

锻炼了思维能力。 其次,我把学生带入第二个片段“木兰说服了全家,穿上战袍,装扮成小伙子,告别了家乡和亲人,随着大军到边疆打仗去了。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和比较读来感受这位毫不逊色于男儿的巾帼英雄,学生不同的语速和语调体现了他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作者略写了花木兰军营生活和作战情况,只以“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这一句轻轻一点,但内涵十分丰富,启迪读者的联想——多年征战,时间长,战况烈,对于一个女孩子又谈何容易! 学生们敢于“尽情地读,大胆地说”,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从这节课里,我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我同时也有了很大的收获。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 老师: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

班级图书架

好书漂流40 1、《爸爸》 2、《叶子画》 3、《熊爸爸不怕》 4、《闯祸的小毛驴》 5、《小猫钓鱼》 6、《爱心故事》 7、《母鸡螺丝去散步》 8、《洗手啦》 9、《小点点真勇敢》 10、《守株待兔》 11、《奇妙的植物》 12、《三只小猪》 13、《马医生》 14、《木偶奇遇记》 15、《狐狸先生的宴会》 16、《大大行我也行》 17、《安徒生童话》 18、《坏脾气的格拉夫》 19、《咕噜咕噜》 20、《不知道我是谁》 21、《其实我很棒》 22、《猜猜我等谁》 23、《好习惯故事》 24、《拔萝卜》 25、《熊宝宝和朋友们》 26、《我会自己读》 27、《谁的牙齿》 28、《深林之王》 29、《我会穿衣服》 30、《我很不错》 31、《海马先生》 32、《分享更快乐》 33、《打招呼》 34、《太阳是个大火球》 35、《打针我不怕》 36、《灰姑娘》 37、《会飞的猪》 38、《妈妈我也行》 39、《加油别放弃》 40、《月亮是什么味道》亿童32 1《止哭药》 2《火鸡先生和鹅太太》 3《老狼老狼几点钟》 4《小猪的幸运日》 5《呼噜呼噜婆婆》 6《鹅太太洗澡》 7《走丢了》 8《世界上最好的厨师》 9《挑食的米娜》 10《刺猬和苹果》 11《我爱生日》 12《我爱妈妈》 13《没有耳朵的兔子》 14《我的新玩具》 15《一起出去玩吧》 16《富兰克林想换牙》 17《富兰克林学表演》 18《富兰克林学骑车》 19《想朋友了怎么办》 20《10只猴子加油》 21《小猪菲奥娜的重要一天》22《小猪菲奥娜》 23《我不要去睡觉》 24《我不要去看牙》 25《第一次发现我们的身体》26《第一次发现美味的蔬菜》27《第一次发现地下的动物》28《第一次发现深海的鱼》29《我的颜色是什么》 30《这是什么形状》 31《我的身体这是什么》 32《第一次发现颜色》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四语(2)石孝辉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在阅读中感受花木兰为国为家分忧、战功赫赫的英雄形象。 2.能在情境中展开合理想象,用几句话写出木兰说服家人的话。 3.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读出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木兰孝敬父母,勇敢智慧、英勇善战的爱国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木兰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在流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故事里吧。 2.板书课题,齐读。 过渡:要想更好的进入故事里,我们必须掌握好生字词。 3.课件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 生字词读得真不错,我们可以走进故事里了,请把书翻到64页。走进故事之前先看一下阅读提示。 二、初读课文 1.出示阅读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相关词语。(2)根据下列提示给课文分段。 从小随父习武 决心替父从军 征战沙场立战功 辞官回乡复女装 2.学生读文 3.汇报交流 (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时间词有:南北朝时,一天等。(2)随父习武(1-2), 决心替父从军(3-5),征战沙场立战功(6-8), 辞官回乡复女装(9-12) 过渡:读得很仔细,让我们再走进故事里,看看木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要从军? 三、精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一)从小随父习武 1.师缓慢讲故事引出课文:南北朝时,有一个叫花弧的老军官,他退伍后回乡居住,把一身的武艺传给了女儿花木兰。木兰17岁了2.课件出示段落,师引读。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花木兰?(如花似玉、武艺高强) 从哪里知道她武艺高强?(精进、出神入化)“出神入化”是什么意思?神:神妙;化:自然精妙的境界;超出了神妙而进入了精妙的境界,形容技艺高超。你还知道哪个词也是形容技艺高超的吗?(炉火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三篇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三篇 篇一:《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花木兰》,那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 2、那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3、板书课题,齐读 4、解题“从军”指的是参军。 5、花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去从军呢?

二、预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女扮难装胜利将士朝廷年龄战袍渡燕山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5)教学生字字形 (6)齐读 3、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6、讨论交流 7、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三、互学——复习查字典 1、复习部首查字法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有困难的同桌互相帮忙解决) 四、展示——再读课文,概括内容 同桌互读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用具】: 课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思考:花木兰是谁? 二、预学与互学——精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2自然段

花木兰教学反思

马蹄湾镇中心小学 教学反思记录表 姓名课题木兰从军班级二年级教 材分析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故事先介绍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原因;接着写她在多年的征战中奋勇杀敌,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写她胜利回乡后,将士们才惊讶地发现花将军原来是个文静俊美的姑娘。阅读短文后,让人感觉到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课文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展示了花木兰一身戎装驰骋沙场的英姿。第二幅插图,展现了花木兰文静俊美的姑娘形象和将士们前来探望的情景。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了解《木兰诗》,交流木兰的故事,解题。 二、学习字词。读词语,正字音,认识两个多音字和一个偏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拓展:交流历史上的女英雄,欣赏豫剧《花木兰》选段。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听豫剧片段,引入课题。 二、精讲课文。朗读课文,交流木兰从军的原因,理解木兰的品质。 三、拓展延伸:讲木兰的故事,想象木兰诗如何说服家人的。 教学反思思得总体感觉这节课能够基本实现教学目标,总的说来,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 积极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初读阶段,给了充足的 时间让孩子们读,学生一遍遍下来感觉读得准确— 通顺—流利了,这也是为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第 二段孩子读,说,演都还不错。学生乐于学生字词, 敢于想象,在教学“渡”字的时候,通过引导比较, 不仅让学生准确地理解了“渡”的意思,还让学生在 不知不觉中懂得对词义的理解要讲究严密性。从“渡 黄河”到“渡口、渡船、横渡……”,教一个,带一串, 既丰富了学生词汇,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实在 妙!通过这节课,我们看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 性的和谐统一。 思失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由于开始预设的问题不够精细,引导孩子读得不充分,收尾显得急了些。 时间上也没有把握好。还是在设计时一些问题考虑 得不够细。

《花木兰》改写

《花木兰》改写 夜,格外宁静,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一切都那么美好、静谧。星星还同往常那样在天空上闪烁,晚风缓缓地吹着,但是,这段时间,花木兰老是坐在织布机旁不停地叹息,织布声稀疏了下来。 花木兰倚靠在织布机旁发呆,心事重重。昨天深夜一纸军队的文告打破了家中的宁静:军书连下十二道,每一道都在催促父亲重新披挂出征。花木兰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父亲老了,木兰又无哥哥,弟弟处幼尚未成人,保家卫国责无旁贷。她下定决心自己替父从军。 第二清早,花木兰就出门到街头上,买骏马、买马鞍、马笼头、马鞭,忙乎了好一阵子,备齐了战装,然后辞别父母,女扮男装头也不回地走了。早晨辞别了父母,晚上花木兰宿在了黄河边,她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听到的只是黄河流水的“哗哗”声。 第二天早上,她辞别了黄河,晚上又宿在黑山头。 经过了十几天的长途跋涉后,花木兰最终来到了燕山脚下,她听到胡人兵马的嘶鸣声。花木兰发誓:为了父母,为了国家,自己一定要全力以赴,战胜敌人! “杀啊———”战场上炮火连天,马的嘶鸣声、战士们的呼喊声、如雷鸣般的马蹄声以及刀、剑撞击的“口当口当”声响彻整个大地,黄沙满天,血流成河,战场上敌人的尸体横七竖八地摆了一地,许多战士们都受了伤。已提升为将军的花木兰率领大兵冲向前去。寒风阵阵传来刁斗声,明亮的月儿映照在铁甲衣上,许多将士身经百战,为祖国而死。经过十余载的战斗,壮士们终于凯旋而归了。 十几年的拼杀,十几年的搏斗,木兰领着胜利的军队归来了,皇上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宴席上,皇上为战功卓著的花木兰敬酒:“你功劳不小,赐你做个尚书,行吗?”“不!”花木兰笑着摇摇头:“为祖国付出,这是应该的。我不需要做尚书,谢谢皇上的好意。但是否能给我一匹千里马,送我回家?”皇上用赞赏的目光看着花木兰:“好,既然你这么说,我就赐你一匹千里马。你要回家,我也不强求你了。”说着,叫手下从皇宫里牵出一匹自己最喜欢的千里马赏赐给花木兰,花木兰双手握拳拜谢皇上,然后骑上马走了。 “嗒———嗒———嗒”,花木兰快马加鞭往家中赶,身边的泥土都扬了起来。此时,归心似箭的木兰心里好不兴奋,恨不得马上飞到家。 父母们得知花木兰回家的消息,欣喜若狂,他们相互搀扶着蹒跚地走到屋外,

木兰从军教案

二、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出示: 名字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女扮男装胜利 将士朝廷年龄战袍渡燕山赫赫 (1)自由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3)教学2个多音字 a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b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6)齐读 (7)你能用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2 接下来请大家观看课文的动画,要求仔细听朗读,认真看画面。即将进行朗读比赛。(点击放映课文动画)。 3接下来,老师来听听小朋友们课文读得怎么样?把语文书翻开,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师生评议。 5读了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谁来说说:(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内容相机点明这是课文的几小节的内容) (相机完成句式练习)。花木兰是。 三、精读课文 1、木兰从军,木兰从军,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呢?请小朋友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花木兰为什么会女扮男装去从军,找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相机出示第1、2句 (1)(小黑板)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经常”的近义词是什么?陈老师知道有个词语表示“经常发生战争”的意思,(板书:战事不断) 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生交流 (边防将士死伤无数,边疆百姓流离失所。) 过渡:是呀,情况多危急呀!所以朝廷——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 (2)指名读,师生评(情况多危急) 4、(出示第3、4、5)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什么叫“焦急万分”?读好这句话。她为什么“焦急万分”?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况。(点击放映动画片段) (1)请小朋友读一读,想一想 (2)交流,相机板贴:老幼 5、就在国家危难,全家忧心忡忡之际,木兰想到了自己,她想到自己什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花木兰》教学设计

《花木兰》教学设计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毛遂中学魏琮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培养语感,提高记诵能力。 2. 引导学生领会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生动性的特点。 3. 引导学生加深体会本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写作特色。 4. 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教学重点 1.复述故事,理清文章思路,并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2.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 书出字词) 唧唧:虫叫声。形容叹息声。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机杼:织布机。杼:织布梭子 何所思:想的是什么。 忆:思念 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 可汗大点兵:kèhán皇上大规模的征兵。可汗:古代我国某些少数民族的君主称号。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军书: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非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情形相同。 爷: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为此(指替父出征)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鞯: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马笼头。 旦:早晨。 溅溅:jiān水流声。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啾:jiū战马嘶鸣的声音。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军机军事,这里指战争。 关山度若飞:象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塞,越过一座座的山脉。度,过的意思。 朔气传金柝:shuò从北方来的寒气中传来了用刁斗报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即刁斗。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在阅读中感受花木兰为国为家分忧、战功赫赫的英雄形象。 2.能在情境中展开合理想象,用几句话写出木兰说服家人的话。 3.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读出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木兰孝敬父母,勇敢智慧、英勇善战的爱国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木兰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在流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故事里吧。 2.板书课题,齐读。 过渡:要想更好的进入故事里,我们必须掌握好生字词。 3.课件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 生字词读得真不错,我们能够走进故事里了,请把书翻到64页。走进故事之前先看一下阅读提示。 二、初读课文 1.出示阅读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相关词语。

(2)根据下列提示给课文分段。 从小随父习武 决心替父从军 征战沙场立战功 辞官回乡复女装 2.学生读文 3.汇报交流 (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时间词有:南北朝时,一天等。(2)随父习武(1-2), 决心替父从军(3-5),征战沙场立战功(6-8), 辞官回乡复女装(9-12) 过渡:读得很仔细,让我们再走进故事里,看看木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要从军? 三、精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一)从小随父习武 1.师缓慢讲故事引出课文:南北朝时,有一个叫花弧的老军官,他退伍后回乡居住,把一身的武艺传给了女儿花木兰。木兰17岁了2.课件出示段落,师引读。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花木兰?(如花似玉、武艺高强) 从哪里知道她武艺高强?(精进、出神入化)“出神入化”是什么意思?神:神妙;化:自然精妙的境界;超出了神妙而进入了精妙的境界,形容技艺高超。你还知道哪个词也是形容技艺高超的吗?(炉火纯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