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43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螺丝钉或钢板外固定或内固定,有骨骼缺损者给予植骨治疗,同时给予被动关节锻炼功能治疗。结果:术后正常随访1年,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00天-9个月,疗效评价:优秀23例,良好13例,4例中和3例差,良以上达到83.7%。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骨折后处再移位的并发症,1例同种异体骨移植后导致深部感染,1例合并神经损伤随访至今未恢复正常。结论:手术治疗是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必须途径,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及准确的复位、植骨、固定和术后的被动康复锻炼是复杂性胫骨骨折恢复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复杂性;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06-01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且病情严重,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导致患者关节不稳定及各种关节运动障碍。随着我国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高能量创伤导致骨折等发生率逐年增加,胫骨平台骨折病因多车祸或者是其它的压榨伤所致,多伴有韧带、关节囊及半月板的损伤[1]。本院对3年来我院收治的43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36例,按Schatzker分型,Ⅲ型15例,Ⅳ型11例,Ⅴ型6例,Ⅵ型4例。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骨缺损予以植骨。结果 36例中32例获8个月~5年随访,按马元璋评价标准,优良率82%。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肯定,但强调关节面恢复与软组织损伤治疗并重。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胫骨平台关节面压缩、塌陷、劈裂及粉碎,多合并韧带及关节周围的严重损伤,故处理不当会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我院自1999年6月至2004年10月,共收治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6例进行手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32~73岁,平均5 2.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6例,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4例。按Schatzker分型,Ⅲ型15例,Ⅳ型11例,Ⅴ型6例,Ⅵ型4例。合并半月板损伤4例,侧副韧带损伤5例,交叉韧带损伤6例;合并骨盆骨折3例,同侧股骨干骨折2例,脑挫裂伤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开放伤6例,其中4例急诊手术,另2例因软组织损伤严重,待皮肤条件成熟后手术。闭合伤从受伤到手术时间3~25d,其中1例脑挫裂伤于伤后25d手术。 1.2 治疗方法术前常规行膝关节X线片及CT检验,以了解

骨折部位和骨折移位情况,怀疑有半月板或交叉韧带损伤的行膝关节MRI检查。麻醉完成后常规先行侧方应力试验及前后抽屉试验,以进一步了解关节的稳定性,切口缝合后再行上述检查,如关节仍明显不稳,则考虑重新缝合或石膏固定。麻醉方法:全麻3例,其余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腰麻。 Ⅲ型骨折采用前外侧弧形切口,Ⅳ型骨折采用前内侧弧形切口,Ⅴ型骨折采用内外侧联合切口。尽量做到皮肤皮下及深筋膜一次切开,必要时用线缝合几针,以防皮肤皮下分开,从而保护软组织的血运。切开半月板冠状韧带,于半月板下探查平台骨折情况。有塌陷的,在塌陷的骨块下方用骨刀撬起塌陷的关节面,取自体髂骨或金世植骨灵植入骨缺损处。用克氏针于关节面下方平行关节面穿过,作临时固定,其他骨折块复位后也用克氏针临时固定。用C臂X线机透视骨折复位满意、关节面平整后,用解剖钢板固定,Ⅴ型骨折可用内外侧双钢板固定。前交叉韧带断裂2例,采用髌韧带骨-腱-骨重建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于胫骨平台撕脱6例,用钢丝穿过后自胫骨平台前下方穿出后固定。侧副韧带损伤5例予以修复。合并半月板损伤4例,1例因半月板损伤严重无法修复予以切除,3例用可吸收线缝合。术后置负压引流,48h内拔管。侧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损伤共9例,于术后3周后行CPM功能锻炼;脑挫裂伤3例,于神志清醒后行CPM功能锻炼;其余24例术后3d开始行CPM功能锻炼,视不同情况于术后10~13周逐渐负重。 2 结果

【指南】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

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 来源: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5年第17卷第1期 制定者: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胫骨平台骨折是指骨折线累及胫骨近端关节面的骨折,为关节内骨折。由于胫骨平台是重要的负荷结构,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损伤机制各异、骨折形态不一,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诊断治疗难度大。处理不当易于出现筋膜间隔综合征、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织坏死、感染、骨不连、关节畸形、不稳定、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站立、行走功能。 日前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还存在诸多争议。为规范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帮助创伤骨科医生正确处理胫骨平台骨折,特根据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基于多中心研究结果和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围绕术前评估、诊断、治疗及术后康复,编写了“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提出胫骨骨平台骨折规范合理的诊疗建议。 一、流行病学特点与致伤机制 流行病学特点 胫骨平台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2%,在老年人骨折中约占8%。胫骨平台骨折多发生于青壮年,以40~50岁患者居多,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占72.9%和27.1%,男女比为3:1。致伤原因中,交通伤最多,占46.7%,压砸伤和高处坠落伤分别占31.1%和18.7%;单髁骨折约占60%,由于膝关节存在生理外翻角,损伤机制义以外侧暴力常见,因此累及外侧平台的骨折约占90%,双髁骨折约占30%~35%。胫骨平台骨折常合并半月板(57%)和前交叉韧带损伤(25%),后交叉韧带(5%)、外侧副韧带(3%)以及内侧副韧带损伤(5%)则相对少见。

损伤机制 胫骨平台骨折常由内、外翻暴力、轴向暴力或内、外翻暴力合并轴向暴力引起,骨折形态与受伤机制密切相关。通过骨折块的大小及其移位方向和程度,可大致判断损伤暴力的大小及方向。膝关节伸直时受到单纯外翻暴力可导致外侧平台骨折,受到内翻暴力时可致内侧平台骨折;膝关节屈曲或半屈曲时受到轴向应力,常导致平台后侧冠状面骨折;屈曲90度时后侧常呈压缩骨折,屈曲30度与60度时后侧常为劈裂骨折。膝关节屈曲时,垂直暴力合并外翻应力可致胫骨平台外侧和后侧骨折、合并内翻应力会导致平台内侧和后侧骨折,应力进一步增加可致双髁骨折。另一种较少的损伤机制是小腿在瞬间同定的情况下膝关节过伸,导致胫骨内外侧平台前方压缩为主的骨折,可累及平台后侧。暴力损伤可同时累及周围软组织,出现软组织肿胀。 高能量损伤引起的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Ⅳ~Ⅵ型)通常累及内侧胫骨平台,骨折更为严重、形态更为复杂。单纯内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Ⅳ型)的损伤常较单纯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更为严重,往往伴有外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损伤,甚或出现膝关节脱位、腘动脉和神经损伤等合并损伤。 二、临床诊断 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局部查体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伤情,明确诊断。 病史 明确损伤瞬间暴力方向和强度、受伤部位和受伤时体位有助于判断有无合并伤和骨折损伤机制。 临床表现 ①全身表现:单纯胫骨平台骨折很少引起休克和发热。严重的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并发其他部位骨折或重要脏器损伤时亦可导致休克。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高热。 ②局部表现和查体:胫骨平台骨折局部表现为患侧膝关节周围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肿胀严重时会出现张力性水泡和皮下瘀斑;骨折移位明显或合并韧带损伤时可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对比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对比 发表时间:2019-07-19T10:59:56.95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上第5期作者:吴立文 [导读]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时机建议在骨折后6~8 d,可将膝前正中切口双钢板法治疗作为首选。 黑龙江省逊克县奇克镇卫生院 164400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n=31)、对照组(n=31)。观察组采用膝前正中切口双钢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内固定失败率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折后6~8 d实行手术治疗为最佳手术时机,能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时机建议在骨折后6~8 d,可将膝前正中切口双钢板法治疗作为首选。 【关键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for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6 to May 2017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31)and control group(n=31)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ouble plate method through anterolateral knee incision,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ngle plate method through anterolateral knee incision.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amount of bleeding during oper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healing time of fractur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failure rate of internal fixa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knee joint fun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Among them,6 to 8 days after fracture,surgical treatment is the best time to control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effectively.Conclusion The operation time of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should be 6 to 8 days after fracture,and double plate method with anterior median knee incision should be the first choice. [keywords]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treatment;clinical effect 胫骨平台骨折属于膝关节创伤中发病率较高的骨折。当膝关节受到内翻、外翻暴力撞击/坠落,就会发生胫骨踝骨折。因为胫骨平台骨折属于比较典型的关节内骨折,其处理的效果会直接关系到膝关节功能[1]。此外,胫骨平台骨折多伴有关节软骨损伤、膝关节韧带损伤,如果未被及时诊治,易引发膝关节畸形、力线异常或膝关节不稳定,进而发生关节功能障碍。临床主要症状有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骨折于对四周组织构成损伤,这时无疑会使治疗存在一定的挑战性。相关研究显示,胫骨平台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1.2%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骨折位置比较特殊,膝关节支撑、稳定均会被影响[2]。我院将近年来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膝前正中切口双钢板治疗作为基础,以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治疗作为参照,对比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據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1例。本研究已经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中,男、女性比例为22∶9;年龄22~68岁,平均(45.6±4.4)岁;Schatzker分型:Ⅴ、Ⅵ型者各20、11例;车祸伤者、高空坠落伤者各24、7例。对照组中,男、女性比例为21∶10;年龄23~70岁,平均(46.5±4.6)岁;Schatzker分型中,Ⅴ、Ⅵ型者各23、8例;车祸伤者、高空坠落伤者各22、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膝关节正侧斜位X线片检查、CT检查确诊者。排除标准: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血管神经严重损伤者、精神病症者。 1.2方法 观察组通过膝前正中切口双钢板法治疗,实行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在大腿上段行扎气囊止血带。然后,在膝前外侧髌上-胫骨中上段前脊位置作1个切口,以充分显露胫骨内侧骨折部分。对骨折位置加以复位处理,利用钢板螺钉固定骨折位置,胫骨外侧通过L型锁定钢板处理。 对照组通过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法治疗,实行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在大腿上段进行扎气囊止血带。此时,可在胫骨外侧-胫骨结节下作1个手术切口,显露胫骨前肌肉、胫骨内侧骨折部位。最后,在C型臂X线下,采用克氏针复位、固定,胫骨外侧经L型锁定钢板处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败率以及手术时机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功能优良率。 结合外科HSS评分标准,判定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主要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疼痛、肌力、活动度、稳定性、屈曲畸形等情况进行评判。其中,HSS评分≥90分为优,60~90分为良,<60分为差。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内固定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内固定失败2例,内固定失败率为6.45%(2/31);对照组内固定失败8例,内固定失败率为25.81%(8/31),观察组的内固定失败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3,P<0.05)。

胫骨平台骨折的健康教育

胫骨平台骨折的健康教育 一、定义: 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形成膝关节。胫骨与股骨下端接触的面为胫骨平台。胫骨平台是膝关节的重要负荷结构,一旦发生骨折,使内、外平台受力不均,将产生骨关节炎改变。 二、症状、体征: 外伤后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因系关节内骨折均有关节内积血,应注意询问受伤史,是外翻或内翻损伤,注意检查有无侧副韧带损伤。关节稳定性检查常受到疼痛、肌肉紧张的限制,特别是在双髁粉碎骨折者。 三、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四、护理 (一)体位护理 患者仰卧,去枕,患腿抬高放于一枕上,足尖朝向正上方,并使腿的位置高或平于心脏,促进静脉回流,减缓肿胀;不得用枕头垫在膝下

使之弯曲,以免影响日后膝关节伸直角度;如果疼痛加剧,可询问医师、治疗师进行正确的体位摆放。

(二)功能训练 1、踝泵练习:患者仰卧位,患膝伸直,踝关节交替做背伸、跖屈动作,在可达到关节活动度的最末端尽量保持10-15s。注意无痛训练原则。20-30次/组,1组/20min 。作用:可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预防静脉血栓,消除肿胀。 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用毛巾卷或其他可支撑物于患者足跟处垫高,踝背屈,膝关节伸直,股四头肌发力,下压毛巾,每次动作保持10-15s,再松开进行下一次动作。10-15次/组,3-5组/天。 2、术后一周内 直抬腿:患者仰卧位,健侧屈髋屈膝90度,患侧踝背屈,膝伸直,股四头肌、髂腰肌发力屈髋,使患侧下肢抬离床面至最大程度,并保持至力竭,再缓慢下放,准备进行下一次动作。15次/组,4-6组/天。 侧抬腿:患者侧卧位,健侧腿微微屈髋屈膝,进行支撑;患侧腿伸直,脚尖正向前方;患侧臀中肌发力髋外展,大腿抬离床面约30度左右;角度可以稍小,避免腰部肌肉过度代偿;保持10-15s,再缓慢下,一次结束。15次/组,4-6组/天。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计划表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计划表 康复须知: 1、康复从手术后就要开始,越早越好,越早训练也越容易。其中术后3个月是最佳康复期。 错过了这个时期后,再做训练,相对难度大。 2、手术固定后,会促进骨头正常的生长,但胫骨平台骨折康复,不仅仅是骨头正常愈合, 还要使身体的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3、如果术后较长时间,伸直功能不正常,就直接导致行走瘸行;如果膝关节弯曲不超过60 度,走路就会受到影响,不超过90度,慢跑就有影响,不超过100度,上下楼就会有障碍,不超过120度,蹲便也不可能;踝关节不能正常屈伸,就会影响走路和跑跳跃;小腿无力导致走路发软;大腿肌力不够,就会走路障碍,更不可能跳跃和跑,更严重的是影响关节的稳定,导致更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及至关节功能完全伤失。 4. 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5.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等必须根据要求完成,尤其不宜为完成更多次数而增加休息时间,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6. 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应尽可能多地活动,以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运动员尤其应自行练习身体其它部位,以确保基础体能,早日恢复运动。 7. 早期关节活动度练习,每日只进行1-2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引起肿胀。如活动度长时间(>2 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并在必要时及时复查。 8.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参见冰敷图(用冰水混合物制成,不漏水,能全覆盖膝盖即可) 9. 附录插图中带有阴影一侧为患侧。 10. 关节的肿胀会持续整个练习过程,直到关节活动度正常、肌力恢复,刺激因素消失才会完全消失。但必须控制肿胀的程度,不可持续增加,总趋势应是在逐渐消退。如肿胀增加、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必须停止练习,增加冰敷次数,并及时就医! 11.负重等练习必须经过医生复查并拍X光片确定后方可开始! 12、术后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 康复训练表格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 目的观察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法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10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选取出7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对照两组,实验组患者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普通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固定后骨折愈合、完全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能够有效的加快骨折愈合,缩短完全负重与住院时间,相比传统空心钉固定法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标签: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空心钉内固定 胫骨平台的解剖结构较为特殊,周围组织较丰富,一旦发生骨折常会波及到半月板、相关韧带以及周围皮肤等,显著增加了临床手术治疗的难度,且并发症较多,如治疗效果不佳可导致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恢复较差,影响其膝关节活动及生活质量[1]。本文作者对我院部分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与传统空心钉内固定对比观察临床效果,以作评估,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10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选取出7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对照两组。实验组共有39例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3例,年龄在23~51岁,包括25例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以及6例砸压伤;对照两组。实验组共有39例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4例,年龄在24~50岁,包括24例交通伤、10例高处坠落伤以及5例砸压伤。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均为胫骨平台处复杂骨折,并使用影像学检查对其骨折位置及情况进行确诊;排除机体条件极差无法耐受手术或带有恶性肿瘤患者,伴发多处骨折患者等。本次实验中所有患者均已被详细告知实验内容,自愿参与本次实验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方法实验组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分析患者骨折处影响信息,并设计手术方案、确定钢板位置,术前进行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而后选择手术入路,一般多使用膝前内、外侧联合切口,部分情况特殊患者可根据情况选择单纯一侧切口,沿半月板下缘切开关节囊后将关节面骨折处充分暴露,如骨折块塌陷则进行修整以恢复平整关节面,如平台有骨缺损则可以使用自体的髂骨移植,用克氏针固定;在C壁X线机下对关节面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观察,恢复平整后使用L型、T型等锁定钢板予以固定。对照组使用普通钢板实施常规空心钉内固定法进行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与分型

1. 体格检查:接诊医师及时完成体格检查,重点注意膝关节畸形情况,膝关节活动情况,同时注意有否存在同侧肢体其他部位(骨盆、髋、大腿)的骨折,注意合并腘动静脉损伤,注意是否出现休克,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胫、腓总神经损伤表现;注意周围软组织损伤,存在挤压综合征可能,膝关节肿胀可能存在韧带损伤,需做应力试验检查。注意如合并颅脑、胸腹部损伤,即可请相关转科医师会诊,协助诊疗。 2.影像学检查:对损伤部位及时拍摄胫骨平台创伤系列X线片(膝关节前后位、侧位、斜位、胫骨平台位(10-15°后倾),牵引下的正位,)以确诊骨折及了解骨折类型。CT检查:CT 及三维重建能更准确的描述骨折的性质,并指导临床手术治疗。MRI:必要时检查明确关节内情况;血管造影用于血管损伤; 3.化验及辅助检查: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检查、肝功,传染病三项、血型、出凝血时间检查。查心电图及胸透。 【诊断】 1.判断是否有骨折 (1)病史:包括外伤性质、时间、机制、部位、出血情况及伤后处理经过。 (2)损伤部位可出现膝关节疼痛、触痛、活动疼痛;膝关节肿胀、瘀斑、浮髌征阳性、张力性水泡;有否伤口;膝关节不稳定、功能受限、反常活动;小腿肿胀情况,注意是否合并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合并伤情况; (3)是否有侧副韧带损伤、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骨折或者脱位(胫骨干骨折、股骨远端骨折、髌骨骨折)、胫神经腓总神经损伤、腘动静脉损伤则有相应表现,需要仔细的体检,检查膝关节应力试验。 (4)X线发现骨折及移位情况,CT检查明确类型,MRI检查明确周围软组织合并伤。 2.判断骨折的类型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 Schatzker Ⅰ型:外侧劈裂骨折,年轻人屈曲和轴向应力,常伴半月板损伤。 Schatzker Ⅱ型:外侧劈裂并压缩骨折,40岁以上屈曲和轴向应力。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治愈率,降低伤残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53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后患者资料,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1],其中I型1例,Ⅱ型48例,Ⅲ型47例,Ⅳ型32例,V型16例,Ⅵ型9例。手术采用开放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塌陷缺损处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探讨临床分型、治疗措施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153例,平均随访17个月(6~28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104例,良29例,可16例,差4例,优良率86.9%。结论:外科手术对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术中骨折尽可能的解剖复位、可靠的内固定、术中尽可能保护和修复软组织结构、术后正确的关节功能锻炼是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骨折;胫骨平台;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的常见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严重的损伤常致胫骨平台压缩、塌陷和劈裂,以及关节不稳,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由于致伤力的大小、方向、作用时间、伤者骨质的强度及受伤时肢体位置不同,骨折呈多种形态,可以是劈裂、压缩、粉碎骨折和单髁、双髁骨折,也可以合并半月板、韧带损伤。曾炳芳等指出,由于伤情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变数很大,其治疗依然是对创伤骨科医师的一大挑战[2]。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们采取开放复位高尔夫钢板、T钢板和胫骨近段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53例,

其术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53例,男89例,女64例;年龄19~71岁,平均37岁。左膝79例,右膝74例。按schazker分型,Ⅰ型1例,Ⅱ型48例,Ⅲ型47例,Ⅳ型32例,V型16例,Ⅵ型9例。合并半月板损伤16例,合并交叉韧带起、止点撕脱9例,合并交叉韧带及侧副韧带断裂3例。 1.2手术方法: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取平卧位,大腿根部置充气止血带。对I型骨折,经膝外侧小切口在C型臂X线片透视下撬拨复位骨折后骨膜外插入一4孔高尔夫型钢板,平台部置两枚螺钉,远端置一枚螺钉固定。Ⅱ~Ⅵ型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及支持钢板内固定。Ⅱ、Ⅲ型骨折采用前外侧切口,于胫骨外侧放置高尔夫钢板、T 钢板和胫骨近段外侧锁定钢板;Ⅵ型骨折采用前内侧切口,内侧放置T钢板和胫骨近段内侧锁定钢板;Ⅴ、Ⅵ型采用前外侧和膝内侧联合切口,内、外侧分别放置高尔夫型、T钢板或胫骨近段内、外侧锁定钢板。术中对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者一定要在胫骨平台下3cm处开窗,将窄的骨膜起子插入塌陷的平台下方,缓慢轻微用力将塌陷的平台作为整体撬起顶起,使塌陷的关节面平整,并高出临近正常平台1~2mm,有学者主张术中使塌陷的关节面略高于原平台约3mm,以防术后填充骨吸收,负重行走致骨折平台再次塌陷[3],然后在空隙处植入同种异体人工骨或自体髂骨块填充、压实,再置入钢板,术中C型臂X线正、侧位透视证实,胫骨平台关节面平整,内、外侧髁骨折复位良好,

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2-03-20T09:58:49.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任立堂王德印王培亮李连波夏虹遇恒新[导读] 目的讨论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任立堂王德印王培亮李连波夏虹遇恒新(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242-02 【摘要】目的讨论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治疗应力求恢复胫骨关节面的完整性,矫正膝内翻或外翻畸形,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诊断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即胫骨上端的髁部骨折,胫骨内髁或外髁骨折的发生率不同,由于正常膝关节轻度外翻,故胫骨外髁骨折多见。2007年3月—2011年9月我科收治胫骨平台骨折56例,其中外髁占70%,内髁占12%,双髁占18%。 1 临床表现与诊断 1.1 症状和体征 骨折后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骨折无移位者则局部症状较轻,常需由X线摄片确诊。骨折移位者,局部症状较严重,常产生严重的血肿,渗入关节腔及其周围肌肉、筋膜和皮下组织中,造成膝关节和小腿上段严重肿胀,可伴有广泛的瘀斑。膝关节内积血明显则浮髌试验为阳性。在损伤后1~2天,由于局部严重肿胀,周围皮肤张力显著增加,常产生皮肤水疱,妨碍骨折复位和固定。另外,膝关节常呈现膝内翻或外翻畸形,以及侧向异常运动。 1.2 并发症 1.2.1 韧带损伤:据文献资料统计,合并侧副韧带损伤占4.2%~22%,交叉韧带损伤占5.8%。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和两侧平台骨折病人并发膝关节韧带损伤较少见。侧副韧带损伤,则损伤局部压痛明显,侧向移动试验阳性(单髁骨折者,其侧副韧带损伤在对侧。外侧平台骨折合并侧副韧带损伤较多见。但应注意此韧带的假阳性破裂征象,因为外侧平台骨折后,已丧失骨的正常支撑力量,即使内侧副韧带无破裂,也容易呈现侧向异常活动。因此,要仔细检查,避免误诊)。交叉韧带损伤,则抽屉试验阳性,若X线片见交叉韧带下端有撕脱骨折块,便可直接诊断。 1.2.2 半月板损伤:较多见。劈裂骨折伴半月板损伤时,半月板与胫骨嵴常仍保持附着,而在关节囊附着部位发生撕裂。平台塌陷骨折或劈裂塌陷骨折可伴有严重半月板损伤,甚而随塌陷骨折向下移位,嵌入骨断面之间。 1.2.3 腓骨上端骨折:可分为挤压性和撕脱性骨折。前者较多见于外侧平台劈裂骨折或劈裂塌陷骨折,或两侧平台外翻型骨折,由于劈裂骨片向外方移位时,腓骨上端受挤压力,引起腓骨头或颈部骨折,骨片呈粉碎性,腓骨头向下移位。撕脱骨折可并发于内侧平台骨折,腓骨头是外侧副韧带的附着点,内翻张力使外侧副韧带呈现紧张,常牵拉腓骨头,产生撕脱性骨折。 1.2.4 血管神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移位严重有可能引起腓总神经,或者腘动、静脉损伤,引起严重后果,临床上要加以重视。 1.3 影像学检查 1.3.1 X线检查:能够显示骨折部位及类型,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但在X线片上骨的结构互相重叠,关节面骨折的真实情况有时难以很好地显示,对塌陷和劈裂距离的测量不够准确,也不能显示韧带、半月板的损伤。 1.3.2 CT扫描:在诊断上具有重要的价值。Arthur根据CT检查结果将平台骨折分为6型:I型,外侧平台单纯劈裂骨折;Ⅱ型,外侧平台单纯塌陷性骨折;Ⅲ型,外侧平台劈裂塌陷性骨折;Ⅳ型,内侧平台骨折;V型,前后边缘骨折;Ⅵ型,平台粉碎性骨折。CT扫描不仅能够正确对骨折分型,而且对塌陷程度和劈裂移位距离的测量比较准确,同时还能显示半月板损伤,但不能显示没有移位的半月板损伤及半月板水平方向的裂伤。多数学者认为平台塌陷≥5mm及移位≥5mm为手术指征,因此CT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病人预后的估计很有帮助。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利用先进的图像重建技术和CT扫描相结合,构成三维 CT重建。三维CT重建,能更清晰地显示胫骨平台的立体结构、骨折情况,从而能够为临床分型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1.3.3 MRI:对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十字韧带及侧副韧带损伤意义重大,MRI检测半月板撕裂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超过90%。对过去曾做过半月板修复的病人来说,其特异性会降低,有些医生认为关节造影术检查这类病人仍然是需要的。然而,对于那些可能需做半月板外科切除术的病人,大多数检查者为了慎重起见,仍然行MRI检查。MRI对前交叉韧带病理情况评估的准确率已达95%。令人遗憾的是,与通常对病人进行的物理检查一样,MRI不能帮助区分前交叉韧带部分撕裂或完全性断裂。MRI能精确地显示出髁间轨迹内重建的ACL,并能确定骨内通道的位置。后交叉韧带为一轻度弯曲的纤维组织带状物,在矢状位MRI系列图像中表现为粗细一致的均匀低信号结构,当韧带发生不连续或在其实质内有液体信号则表示撕裂。 2 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关节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治疗应力求恢复胫骨关节面的完整性,矫正膝内翻或外翻畸形,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大多数学者指出,对于移位骨折,影响其长期效果及治疗方法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骨折移位和压缩程度。关节面骨折的可接受移位程度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Brown等在劈裂骨折的实验模型中显示:当关节面出现3mm的台阶时,将引起关节软骨接触部位的压力明显增加。对于关节面台阶超过2mm的骨折,Tscherne建议行手术复位治疗。但是,关节面塌陷达到或小于8mm的骨折,Hohl发现通过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所获得的临床结果相似。Bonnett将关节面塌陷或移位超过5mm列入手术指征。大部分学者同意当塌陷或移位超过10mm时,即具有手术垫高并恢复关节面外形轮廓的指征。对于稳定性骨折,如果关节面塌陷小于5mm,则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都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当关节面塌陷5~8mm时,决定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人的年龄及对膝关节活动的要求。如果为年长且好静的病人,适合非手术治疗;如果年轻的或爱好活动的病人,则尝试进行关节面的手术重建更为恰当。Lansiger等经过长期随访研究后提出平台骨折是否手术,并不取决于X线改变,而应注重临床表现,尤其是膝关节的稳定性。膝关节不稳不仅与平台的塌陷有关,更重要的是有无侧副韧带或交叉韧带损伤和松弛。若伸直位膝关节侧向活动较健侧增加10°以上,就为不稳,应手术矫治。手术原则是整复移位,加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手术治疗的3个要点是: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和塌陷骨折复位后的植骨。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最佳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最佳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发表时间:2017-02-28T15:11:52.7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1期作者:彭伟 [导读] 伤后7~8日进行手术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体的手术方式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163000 摘要:目的:探究最适宜进行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方法: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8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行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术法,研究组40例患者行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术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的出血量远远少于研究组,但研究组的内固定失败率要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也要少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此外,伤后7~8日是最佳手术时机。结论:伤后7~8日进行手术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体的手术方式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最佳选择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关节内骨折,通常源于外部的高能量冲击,患者除了存在血管损伤与神经损伤之外,还会伴有关节不稳、关节面塌陷、骨缺损、韧带损伤等状况,部分较为严重的患者还有伴有半月板损伤与股骨踝部骨折[1]。本文选择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试探究这种骨折的最佳术法与最佳手术时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8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行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术法,研究组40例患者行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术法。对比资料:①研究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9岁,平均(49.21±15.33)岁;受伤位置:左侧18例,右侧22例;分型:型21例,型19例;致伤原因:车祸31例,高空坠落9例。②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8岁,平均(49.29±15.41)岁;受伤位置:左侧19例,右侧21例;分型:型22例,型18例;致伤原因:车祸29例,高空坠落11例。两组患者就上述基线资料而言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术法。术中首先给予气管插管与全身麻醉,取平卧体位,于大腿上段进行操作,扎上气囊止血带,以胫骨外侧踝部上缘为起点,至胫骨结节下侧为止,取15cm长的切口,拨开胫前肌群,切开冠状韧带,暴露胫骨外侧的关节面平台,以C型臂进行透视与定位,使用克氏针复位与固定,于胫骨外侧踝部置入“L形”锁定钢板。 研究组患者行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术法。首先,与对照组一样给予患者气管插管与全身麻醉,取平卧体位,于大腿上段进行操作,扎上气囊止血带,同样于患者的膝前外侧取切口,长15cm,宽8cm;其次,另在膝内后侧缘取纵弧形切口,长10cm,宽8cm,将腓肠肌内侧头分离,在骨膜之下剥离胫骨内侧平台的内后缘,并使其显露;最后,借助C型臂的透视,使用相关器械撬拨与复位塌陷的关节面,并使用双钢板螺钉进行内固定[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败率;对比不同时机下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研究的患者其所有数据均行软件包——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值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值检验。若两组患者的数据经统计学计算为P<0.05,则表明分组效果具有差异。 2 结果 2.1 疗效 见表1,对照组的出血量远远少于研究组,但研究组的内固定失败率要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也要少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 <0.05)。 3 讨论 作为一种高能量损伤,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通常会对膝部整个双侧平台均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合并有骨干与干骺端的分离、软组织损伤、血管神经受损,等等[3]。由于膝盖的特殊位置,此处较少有软组织覆盖,一旦选择了不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便有可能导致钢板外露、皮肤坏死、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因此临床必须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

胫骨平台骨折的护理查房

会议内容:胫骨骨折护理查房 时间:2013.10.3 地点: 指导老师: 参加人员: 病史汇报 一般资料 床号:9 姓名:性别:女年龄:80 婚姻:已婚 住址: 职业:务农社会支持系统:车祸,子女和护工轮流照顾 现病史 入院前2小时患者被摩托车撞倒,当即感到左膝部剧烈疼痛、肿胀、不能活动、伴头痛、气促、呼吸困难、无头昏、恶心、呕吐无昏迷史,当即到XX医院就诊,行膝关节X片检查。提示:“左胫骨骨折伴脱位,来我院,以左胫骨骨折、头皮血肿”收入我科,小便正常、大便未解、无其他阳性体征。辅助检查:x片提示;左胫骨骨折伴脱位。 即往史 即往体检,否认食物过敏史,否认其他重大外伤史,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其他重大疾病史。 个人史 生于XX,当地长大,否认疫区居住史。 家庭史 否认家族遗传史,否认过敏病史。

入院护理检查 T:36.2℃ P:72次\分 R:20次\分 BP:160\77mmHg 治疗过程 入院后即予患肢骨牵引抬高制动,静脉予补液、消肿(甘露醇)、止痛(高乌甲素、)及口服布络芬缓释片及肌注曲马多止痛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积极术完成相关检查,拟择期手术。 10\9:诉下腹胀痛、排尿困难,予保留导尿。 13\9:诉腹胀、伴恶心、呕吐,予肌注胃复安。 15\9:诉腹胀伴排便困难,予潘泻叶导泻、开塞露塞肛 16\9:患者空腹血糖10.2mmol/L,予测三餐前、后血糖 27\9:术前各指标也调整至手术耐受状态,患者能积极配合术前准备。 28\9:在全麻行左胫骨平台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予持续心电监测、吸氧、静脉予补液、抗炎(头孢米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纤溶酶),同时配合双下肢气压泵及伤口TDP照射等对症支持治疗。 现在护理评估 患者现精神状态较好,食欲可,睡眠较好,无压疮,引流管已拔、伤口无渗出、四周无红肿。尿管已拔,二便正常。诉伤口痛疼能耐受,其余无特殊,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护理措施 术前: 1、疼痛:与骨折有关 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进行各项护理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原则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原则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 发表者:袁锋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 1、单纯胫骨外髁劈裂骨折。( 一型) 2、外髁劈裂合并平台塌陷骨折。(二型) 3、单纯平台中央塌陷骨折。(三型) 4、内侧平台骨折,可表现为单纯胫骨内髁劈裂骨折或内侧平台塌陷骨折。(四型) 5、胫骨内、外髁骨折。(五型) 6、胫骨平台骨折同时有胫骨干骺端或胫骨干骨折。(六型) 基于 CT 的胫骨平台三柱分型: 取 CT 上胫骨平台横断面,以胫骨棘连线中点为中心,分别向胫骨结节、胫骨平台内侧嵴、腓骨头前缘做连线。3条线将胫骨平台分割为 3 个部分,分别定义为外侧柱、内侧柱及后侧柱,将累及皮质破裂定义为柱骨折。 不完全骨折、骨折无移位或移位 <3 mm、患者麻醉风险高或预后要求低、有手术禁忌证等适宜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骨牵引、石膏固定、膝关节支具等。 手术适应证为关节塌陷和分离 >3 mm、干骺端明显移位或成角 > 50°、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出现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等。

对于闭合性骨折,宜在皮肤肿胀和水泡明显消退后进行手术; 如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可使用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待软组织条件稳定后二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根据三柱分型理论选择手术入路,可对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骨折的患者分别使用前外侧人路、内侧和后内侧人路,对于双柱和三柱骨折则采取联合入路进行手术。 非锁定钢板适用于简单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适用于粉碎性复杂骨折或伴有严重骨质疏松骨折。 目前临床上常根据 Schalzker 分型来选择内固定治疗方案。 Schatzker I 型骨折推荐使用小切口,2-3 枚直径为 6.5 或 7.0 mm 的松质骨拉力螺钉加垫圈同定;若外侧骨折块较大、较粉碎或骨质较疏松,则使用外侧支撑钢板或防滑钢板。SchatzkerⅡ型骨折推荐采用前外侧切口、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使用多枚螺钉支撑塌陷的关节面。若骨折块完整且骨质较好,也可使用多枚拉力螺钉崮定。 SchatzkerⅢ型骨折推荐通过皮质骨开窗或关节镜辅助下复位,植入松质骨或骨替代物后

胫骨平台骨折的健康教育

胫骨平台骨折得健康教育 一、定义 : 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形成膝关节。胫骨与股骨下端接触得面为胫骨平台。胫骨平台就是膝关节得重要负荷结构,一旦发生骨折,使内、外平台受力不均,将产生骨关节炎改变。 二、症状、体征: 外伤后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因系关节内骨折均有关节内积血,应注意询问受伤史,就是外翻或内翻损伤,注意检查有无侧副韧带损伤。关节稳定性检查常受到疼痛、肌肉紧张得限制,特别就是在双髁粉碎骨折者。 三、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四、护理 (一)体位护理 患者仰卧,去枕,患腿抬高放于一枕上,足尖朝向正上方,并使腿得位置高或平于心脏,促进静脉回流,减缓肿胀;不得用枕头垫在膝下使之

弯曲,以免影响日后膝关节伸直角度;如果疼痛加剧,可询问医师、治疗师进行正确得体位摆放。 (二)功能训练 1、踝泵练习:患者仰卧位,患膝伸直,踝关节交替做背伸、跖屈动作,在可达到关节活动度得最末端尽量保持10-15s。注意无痛训练原则。20-30次/组,1组/20min 。作用:可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预防静脉血栓,消除肿胀。 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用毛巾卷或其她可支撑物于患者足跟处垫高,踝背屈,膝关节伸直,股四头肌发力,下压毛巾,每次动作保持10-15s,再松开进行下一次动作。10-15次/组,3-5组/天。 2、术后一周内 直抬腿:患者仰卧位,健侧屈髋屈膝90度,患侧踝背屈,膝伸直,股四头肌、髂腰肌发力屈髋,使患侧下肢抬离床面至最大程度,并保持至力竭,再缓慢下放,准备进行下一次动作。15次/组,4-6组/天。 侧抬腿:患者侧卧位,健侧腿微微屈髋屈膝,进行支撑;患侧腿伸直,脚尖正向前方;患侧臀中肌发力髋外展,大腿抬离床面约30度左右;角度可以稍小,避免腰部肌肉过度代偿;保持10-15s,再缓慢下,一次结束。15次/组,4-6组/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