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简介

北伐战争简介
北伐战争简介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是指1926年到1927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由广东国民政府发动的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政府腐败无能,军阀内部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一方。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国共两党形成了统一战线。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特别会议,明确指出党在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广东革命势力向北发展。为了实现国家统一,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1926年7月9日,广东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十万人正式出师北伐。在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下,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行动方针,首先向军阀吴佩孚部队盘踞的湖南、湖北进军。共产党人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组成的第四军独立团是北伐先锋。在各界民众的支持下,北伐军高歌猛进。进入湖北后,军阀吴佩孚企图凭借汀泗桥、贺胜桥的险要地势阻止北伐军的进攻。经过浴血奋战,北伐军终于在8月下旬攻下汀泗桥、咸宁和贺胜桥,击溃吴佩孚主力,并在10月10日攻占武昌。在战斗中,叶挺独立团战功卓著,所在的第四军被誉为“铁军”,叶挺更是被誉为北伐名将。曹渊等一批共产党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与此同时,北伐军向江西进军。经过艰苦战斗,11月占领九江、南昌,并一举歼灭了军阀孙传芳的主力。同时,福建、浙江等省的军阀也纷纷倒向北伐军。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仅半年,就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控制了南方大部分省区。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也控制了西北地区,并准备东出潼关,响应北伐军。北伐战争的胜利大局已定。北伐途中,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在广东、湖南、湖北

等省领导工农群众积极参与运输、救护、宣传、联络等工作,为北伐胜利进军提供了有利保障。就在全国革命形势不断高涨、北伐胜利进军之时,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面目暴露出来。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被窃取。

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以及发动工农群众反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北伐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北伐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北伐战争是国共双方合作,由蒋介石领导的一次统一战争,也是国共第一次合租的标志性事件,那么北伐战争的意义是什么呢?请跟着一起来看看吧。 北伐战争的意义北伐战争的意义总的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沉重打击了军阀势力。北伐战争的目的就是反抗军阀势力的统治,而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北伐战争就重创了军阀,粉碎了军阀的统治地诶日,也奠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北伐战争的第二个意义就是加深了革命认识。北伐战争虽然胜利了,但是共产党却陷入了被国民党抛弃、屠杀的境地,也是这样的处境使得共产党深刻的认识到了革命的重要性,开始创建属于自己的政权。 北伐战争的意义还在于保证了国家的独立和祖国的统一。如果没有北伐战争,全国的政治将无法统一。再加上在日本侵华过程中军阀各自作战的表现也说明了如果没有北伐战争,单靠军阀的力量,中国能否在日军的侵袭中坚持八年之久都很难说,所以说北伐战争的意义非常大。另外,因为北伐战争是国共双方合作的战争,在战争期间,很多事迹都表明了两党合作是互赢的局面,警醒后世祖国统一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北伐战争的意义,可以说通过北伐战争意义的分析,可以看出北伐战争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北伐战争,当时的中国可能面临

更加严重的内患,甚至是国家的分裂。 北伐战争简介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领导的一场战争,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反帝反封建。那么北伐战争简介是什么样的呢? 北伐战争的另一个名称是“第一次大革命”,战争持续时间是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七年。从北伐战争简介可以看出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在共产党的参与和帮助下召开了会议,将三民主义的含义重新确立,这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之后更是创办了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做足了准备。 而北伐战争真正开始却是在一九二六年。这一年,共产党率先提出了要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主张,国民党表示支持。同年五月,国民革命军开始组织先头部队以湖南为切入点打响了北伐战争。 同年七月,广东国民政府方面发布《北伐宣言》,之后出兵十万,分为三路,开始北伐。之后共产党更是号召全国人民响应北伐,为北伐战争造势。可以说北伐军势如破竹,不到半年时间就讲吴佩孚和孙传芳等军阀势力消灭殆尽。也达到了反帝反封建的目的。 从北伐战争简介可以看出,虽说北伐战争的开始时间是一九二四年,但是在一九二四到一九二六年这两年期间,根本没有发生战斗,国共双方都是在为北伐战争做准备,包括黄埔军校也是为了北伐战争而成立。真正的北伐战争是一九二六年打响的。不过不管怎么样,北伐战争也取得了不错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军阀统治阶级。 北伐战争的口号北伐战争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的一次全国统一战争,这次战争的口号是要坚决打倒一切不利于中国进一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以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涌动、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破裂为主要内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的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本课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才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所以,在单元教学中,本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收集和讲述北伐战争的小故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展示自我的意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系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史实,使学生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难点: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黄埔军校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了解那段悲壮的历史。(二)教师引领,探究新课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原因: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中共三大的召开 时间:1923年6月 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中共三大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为国共合作提供了条件。

《北伐战争》案例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北伐战争》案例 ----- 宜城市龙头中学赵廷红 一、课程标准 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两历史事件,通过丰富 的联想,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感知大革命的时代特征。 2.识读"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讲述英雄故事,加强对北伐战争过程的 感性认识。 3.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背景及其政策的了解,初步认识南京国民 政府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科书的小字、史料、形势图及人物肖像图等,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创设逼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感悟惊心动魄的大革命时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大革命时代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使学生认识到先烈们的壮举是顺应时代发展、敢为人先的英勇行为,培养学生立报效祖国志、做现代文明人的情感。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做出正确判断。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四.教法与学法: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 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大家认识这些人物吗?他们可都是著名的黄埔军校的第一期毕业生,在北伐战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踏着这些革命先行者的足迹,重走北伐路,去探寻北伐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 教授新课。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节课的历史背景。请同学们看资料,注意提取有效信息。(播放有关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资料)。 生: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国共合作以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师:国共合作的第一个产物就是黄埔军校的建立。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 "黄埔军校"。(展示幻灯片)请同学们自读52页第一段大字,解决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军校建立的时间和地点)。 生:1924年5月。广州黄埔。 师:军校由谁担任校长?由谁担任政治部主任? 生:蒋介石。周恩来。 师: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呢?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展示幻灯片)生: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军校校门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 革命者来"。 师:(展示幻灯片)从这幅对联我们可以看出,想升官发财的,贪生怕死的请不要进黄埔军校,军校招收的是那些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也就正如对联横批中说的"革命者来"。这就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那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所培养革命者的学校呢?请同学们阅读52页最下面一段小字,找出答案。 生: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师:那黄埔军校的创办,为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起到了什么作用?生: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部编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5课北伐战争(导学案)

第15课北伐战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北伐战争中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 2.知道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3.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 4.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学习重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学习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学习过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形成。 3.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二、北伐胜利进军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最新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5课北伐战争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北伐战争的小故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展示自我的意识;识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大家谈得很好。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了解那段轰轰烈烈的革命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图片展示:展示广州市越秀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2.教师提问:中共三大召开为国共合作做了哪些准备? 提示: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提示: 时空1924年,广州 孙中山主持,李大钊、毛泽东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参会人员 领导和组织工作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测试题(含答案)

第15课北伐战争测试 一、选择题(4分×10题=40分) 1.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八大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没有涉及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有两次合作,分别是在北伐战争期间和抗日战争期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C.马克思列宁主义 D.中国共产党的党纲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其中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中共三大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4.“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攻击汀泗桥的任务,他们在当地农民的引导下,沿山间小路绕到敌人侧后方,出

北伐战争反思总结

北伐战争反思总结 《北伐战争》是民国时期自1926年至1928年,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北伐战争反思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北伐战争反思总结篇1 在设置问题时,注意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由浅到深,由易而难,同时注意知识结构的构建。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建立起知识结构,形成对整个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 能够通过提问、活动观察、态度表现和练习设计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及时利用评价结果在之后的教学中改进,促进学生学习。 美中不足的是,在学生置疑过程中提不出问题。从而感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一方面与学生因时间短而对教材吃不透有关,也与我缺少调动积极性的方式与办法有关。今后应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加强对学生大胆置疑的训练。同时要注意课堂氛围的调整,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要注意让大部分孩子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1)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给学生。(2)能不讲的就不讲,教师要敢于走下讲台,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发挥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3)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训练学生多提问题。(4)同时注意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归

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北伐战争反思总结篇2 在进行《北伐战争》一课的教学时,由于诸多原因,教学时非常急,备课不是那么充分,教学时必然存在许多不足,因为前些天正在参加教训,回来后就投入到工作中去,没有昨到及时的休息,教学状态也不怎样。要讲教学的所得,只能说基本完成上课的任务,教学目标基本实现,重点突出了,难点突破了。教学偶得嘛,仔细想,只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大家基本上能按要求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任务。然,教学策略中要开展的德育渗透没有落实,学生参与度不是那么高。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非常多,一是准备不充分,对于学生来讲,不能真正从学习中感到快乐,二是部分同学在学习中对于事件的基本过程掌握不太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本课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达到学习的目的,不能一味地通过讲来达到目的。 北伐战争反思总结篇3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内容,课标这样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它主要介绍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其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一定地位。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课时练

第15课北伐战争 选择题 1.《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三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建立 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2. 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先生为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亲笔手书“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一心一意,贯彻始终”训词。这一年是() A.1912年 B.1924年 C.1925年 D.1927年 3.小明学习了“黄埔军校的建立”这一知识点后,老师问他:“学完了这一知识点后,你会想起哪些历史人物?”对于这个问题,请你帮他解答() ①周恩来②孙中山③毛泽东④蒋介石 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 4.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5.“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是一次革命战争中的誓词,其“军阀”主要是指北洋军阀,“总理”即孙中山。与这一誓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6. “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A. 蒋介石 B. 李宗仁 C. 叶挺 D. 彭德怀 7. 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堪与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相提并论。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 A.袁世凯 B.张作霖 C.吴佩孚 D.孙传芳8.从1926年7月广州誓师出征开始到1927年初,短短半年时间,北伐军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昌、南京和上海。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B.蒋介石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C.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作战 D.北洋军阀的部队战斗力弱 9. 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下列史实不能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的是() A.黄埔军校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0.“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建立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2年的反动统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 A.“分共会议”的召开 B.张学良改易旗帜 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D.北伐战争失败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5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等。 2.能力训练 通过课文和插图或影像资料,再现历史。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本课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其原因需要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解决办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国民革命歌》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简要回顾党史

简要回顾党史 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

最新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 第15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

第11课 北伐战争

第11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读图析图再现情景联系当时三派军阀在中国统治的范围,达到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分析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黄埔军校的门上有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这副对联使人耳目一新。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下面看具体内容。[讲授新课] 第11课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的成立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课本第一段小字内容。看完后请先复述国民党一大的情况。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通过的 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主张。这样,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国共两党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教师过渡]国民革命运动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它的进行需要以武装力量为基础,而黄埔军校就是要为国民大革命培养军事干 部。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2.黄埔军校的建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有关黄埔军校的内容。从中提炼出相关信息。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 1924年5月创办,地点在广州黄埔。 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奠定了基础。 孙中山希望在黄埔军校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教师过渡]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北伐战争,那么,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过程、结局怎样,这是我们这一节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下面我们来学 习第二个大问题——北伐胜利进军。 二、北伐胜利进军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北伐胜利进军一目中的相关信息找出来,复述北伐胜利进军的过程。 [学生寻找]…… [学生回答]北伐从1926年开始。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北伐军总司令为蒋介石。 北伐的主战场是湖南、湖北。 湖北战场的代表性战役是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之战。 北伐的路线是从湖南进入湖北,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接着,沿江东下,直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36位军事家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36位军事家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十年的光辉历程中,英雄辈出,将星璀灿。1988年和1994年,中央军委先后两次审定了36位具有非凡军事才能、早已彪炳史册的我军将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他们是: 毛泽东(1893一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和战略家,我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的领导人。担任过中革军委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家军委主席。他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创建了一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的人民军队。他领导了20去年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指挥了所有全局性的重大战役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他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他领导我国建立了强大的国防,推进了我军现代化建设。他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为我军军事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军事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军事文选》。1976年9月病逝。 周恩来(1898一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央特别军委书记、中央军委书记、中央军事部长。红军总政委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中革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1947年兼代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参与决策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领导人民解放军总部对全国战场的作战指挥,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伟略和军事家的非凡指挥艺术。解放以后,曾任中革军委副主席。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筹建空军、海军和陆军的技术兵种,领导组建军事院校,领导国防事务和陆海边斗争。主持中央专委会的工作,发展国防尖端工业。他在军事理论方面的建树,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主要军事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1976年1月病逝。 朱德(1886一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历任军长、红1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中革军委主席、八路军总指挥、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解放军总司令、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他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中的建树已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著有《朱德军事文选》。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6年7月病逝。 邓小平(1904一1997)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1929年后领导百色起义,创建红7 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和政委。发动龙州起义,创立红8军,兼任政委。创建左江革命根据地。1933年后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主编《红星报》。1937年后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29师政委。创建晋冀豫、太岳和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45年后历任晋冀鲁豫军区政委、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1950年江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促成西藏和平解放。1954 年后任军委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常委。1975年后两度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1981年任中央军委主席。1983一1989年任国家军委主席。领导实现了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进行军队体制改革,加强军事学术研究,加速装备现代化。系统地形成新时期的建军思想,主要军事著作收入《邓小平文选》。1997年2月病逝。 彭德怀(1898一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1928年领导平江起义,组建红5军,任军长。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930年后历任红3军团总指挥、中革军委副主席、陕甘支队司令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一方面军司令员、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指挥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7

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和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什么

[键入文字] 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和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什么 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是什么?非常明显,直接打击的目标当然是当时的三个大军阀:盘踞两湖,河南京汉铁路沿线的直系军阀吴佩孚;接着就是直系划分出来的“五省联军”的孙传芳,这两个人都是对外号称兵力二十万的人。最后一个就是东北奉系大军阀张作霖,这个据说兵力有三十多万。 北伐军讨论出来的方针很简单,由南向北打。当然这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就决定的,经过情报分析,在两湖的吴佩孚其实是三者之中相对比较弱的。再加上三个大军阀其实内部也不是那么团结,就抓住这一点,北伐军开始根据方针进攻。 “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是什么”这个问题首先攻击的是吴佩孚的主力。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湖南人民也早就烦吴佩孚了,他们正在进行反吴佩孚的运动。北伐军首先派遣第四、第七小队进入到湖南。成功之后,再把大部队引进去。逼得吴佩孚一路退守都武汉。而在这个时候,另外两个大军阀看到吴佩孚的形势不妙,再也没有办法保持中立,但是两大军阀还要保留自己的实力,所以他们会帮助吴佩孚一下,但不会尽全力。因此北伐军在对付吴佩孚时并没有损失太多。 在吴佩孚的兵力濒临崩溃的时候,孙传芳有预感下一个就是自己,他连忙排兵布阵。但是在北伐军集中兵力的强势猛攻之下,可谓是节节败退。最后孙传芳向张作霖求救,北伐军也迎来了最后与张作霖的战斗。以上就是“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是什么”的答案。 北伐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北伐战争是国共双方合作,由蒋介石领导的一次统一战争,也是国共第一次合租的标志性事件,那么北伐战争的意义是什么呢? 北伐战争的意义总的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沉重打击了军阀势力。北伐战 1

抗日英雄冯玉祥生平介绍

抗日英雄冯玉祥生平介绍 冯玉祥是著名爱国将领,被称为布衣将军,曾获得三大抗战勋章。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冯玉祥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冯玉祥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字焕章,原名基善,出生于如今的河北沧州市。作为西北军阀,有着“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称号。他还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曾获得三大抗战勋章。 他在辛亥革命后参加了滦州起义,在1917年张勋复辟的时候率领部下击溃了张部。在1924年的时候,由他发动了北京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的控制的北京政府,还将所不改为国民军,并担任了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1926年率领西北军出潼关参加了北伐战争。1935年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最后在1948年的时候因轮船失火而遇难了。 冯玉祥的主要功绩是在滦州起义中,对于这次起义的目的是反对清王朝。在20世纪初的时候,由于清政府清政府对外出卖主权,对内搜刮人民。因此,劳动人民不甘压榨,多次举兵反抗。而当时的他,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于是发起并组织了“武学研究会”,开始秘密进行反清革命。在1911年,12月31日滦州起义爆发。经过一年,宣布滦州独立,可是起义军准备进攻天津,在雷庄附近与清军展开激战。因敌众我寡,渐居劣势,战至次日黎明,起义军失败。滦州起义失败后,冯玉祥被革职递解保定。

但是虽然滦州起义失败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清军军心,大长了革命军民的士气,对于推翻清廷统治也起了积极的作用。冯玉祥虽然没有亲临前线参与武装起义,但他以起义领导者的身份,参与了前期的策划过程,毫无疑问他是起义的主要策划者和领导者。 冯玉祥是好人吗人的一生,兴亡的成与败,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纵观冯玉祥的前前后后,有许多现象令人深思。其中就会有人问道,冯玉祥是好人吗?以至于人们对他的好与坏一直是褒贬不一。 冯玉祥的另个让人觉着他的好是应为他的朴素,长年累月,军装布鞋,粗茶淡饭。在这一点上,近代史上只有彭德怀能与之比肩。他带兵,力戒奢侈。曾在《西北军集团军政秘档》中披露,在廊坊驻军时,一天军需官李荫九穿缎鞋被冯玉祥所看见,于是冯玉祥向他敬礼,李荫久很是吃惊,于是冯玉祥说道我不是向你敬礼,而是因为你的缎鞋而已。冯玉祥的不贪钱财更是常人难为。 除了这个就是在滦州起义中,主带领队伍,密谋准备反对清王朝,武装起义。并且还在士兵中秘密宣传反清革命的号召,暗地里积极开展革命活动。虽然革命失败了,但他的这一举动大大动摇了清军军心,大长了军士们的士气,并对推翻清廷统治有着积极的作用。他虽然没有亲自上前线参与武装起义,但他以率先起义的身份,参与了起义的前期的策划过程。所以,他是起义的主要策划者和领导者。 因此,从以上这两点来看,冯玉祥是个好人。但是也会有人发出反驳的声音:“冯玉祥是好人吗?”他几次的倒戈行为以及毁了佛寺,

论诸葛亮发动北伐战争的战略目的

论诸葛亮发动北伐战争的战略目的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蜀汉政权国小力弱,其整体实力远不及魏国,然而诸葛亮为了实现其多种战略目的,义无反顾地“奏书辞后主,仗剑出全师”,挥师北伐。 其战略目的之一: 通过北伐战争,诸葛亮确立了其威信,巩固了其地位 诸葛亮在“白帝城托孤”之前,主要从事的是后勤保障工作,担任的职务是临时设立的军师中郎将和军师将军,其地位在当时是比较低的。刘备据有荆州时,他“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刘备入蜀,他“与关羽镇荆州”。刘备占领成都,外出征伐时,他留守后方“足食足兵”以供给。当时他不仅要讨好关羽,称马超的才干“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以悦其心,而且还要对法正的不法行为忍让,因为法正当时正被刘备倚重,“以正为蜀郡太守、扬威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使他没有机会展现其才华,只是到“白帝城托孤”时,因为关羽、法正等人已死,他才被刘备视为股肱之臣,托以后事了。史称“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虽然他在平定南中的战争中,立有功

绩,但其功小而并不能服众,于是他只好通过北伐战争来显示其才华,并立下赫赫战功,以巩固其地位,确立其威信。战争中,蜀军攻取了魏国的武都、阴平两郡,射杀张郃,并多次取得小战役的胜利,使魏军疲于应付。数次北伐战争,确实为诸葛亮提供了表现其用人、治军、理国之才干的舞台,确立了他的威信,巩固了他的地位。 其战略目的之二: 通过北伐战争,诸葛亮发现、培养了人才,剔除了一些不适之人 他执掌蜀汉政权时,关、张、马、黄四大将及庞统、法正等谋臣已经死去,加之汉末的人才大流动已经停止,益州又偏处西南鄙地,本地人才较少,这就使他深感“小国贤才少”而力求改变。于是他发动了北伐战争,例如文臣中的蒋琬、费祎,武将中的王平、姜维就是这样被发现的,而像马谡这样纸上谈兵的人和像李平( 严) 这样虽有才干却不尽心为国的人,就在战争中被剔除了出来。 蒋琬在诸葛亮北伐时,留守成都,统领丞相府事备,“亮外出,琬常足食兵以相供给”,诸葛亮称赞他“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并对后主说: “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而费祎则是在调解魏延、杨仪之间矛盾的过程中显示了其才干,史书上说他“常入其坐间,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说课稿 第11课北伐战争 一、学生分析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学习,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所认识,但对北伐这段历史了解不多;基于初二学生在智力方面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如展示大量历史图片等,进行新课的学习;另外学生的认识分析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时会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二、教材分析课标内容:了解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本课内容的中心主题:本课主要介绍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的失败以及南京政府的成立。而本课的重点介绍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及其原因。本课内容在历史发展进展中的地位:本课是新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第二节,它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从国共两党合作到分裂,从北伐胜利到国民革命失败,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重点: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难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记黄埔军校创建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及重要战役。3.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能力目标(1)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2)通过阅读北伐战争的资料,培养学生阅读和归纳历史材料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方法。(2)通过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讲述当年黄埔军校、北伐等故事,感历史事件发生的氛围,并掌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3)通过展示有关本课内容的歌谣,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人大无畏、视死如归的表现的描述,培养学生“国家危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2)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的失败史实,学生能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奋斗的坚强意志。 四、教学策略1、《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倡:“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复习提问法,历史假设法,图文结合法,分析归纳法,情景教学法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运用挂图、图片、地图等,增加直观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将它设计为旅游形式,命名为“国民革命之旅”。它一共有四站,分别为:国民党一大站、黄埔军校站、北伐战争站、四一二站。每到达一站请这一站的同学协助我们完成这次旅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性。 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五、教学过程师:今天这节课有点特别。我们将会乘坐着地铁回到20世纪年代的中国,在那里我们会看到在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失败后,国民党和共产党人又进行了哪些尝试,他们是否获得成功。在出发前,老师先来介绍一下这次旅程的情况。我们把这次旅程命名为“国民革命之旅”。它一共有四站,分别为:国民党一大站、黄埔军校站、北伐战争站、四一二站。每到达一站我们将请这一站的同学协助我们完成这次旅程。现在,先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阅读第11课的内容,了解这一阶段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历史大事。(学生看书)板书第11课北伐战争(国民革命之旅)(新课导入)师:好!看书的时间到这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优质教案

第15课北伐战争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大家谈得很好。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了解那段悲壮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教师讲述: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图片展示:展示广州市越秀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3.教师提问:中共三大召开为国共合作做了哪些准备? 提示: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4.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提示:

5.教师过渡:国民党改组后孙中山总结了以往斗争失败的教训和经验,认识到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决心建立可靠的革命军队。 6.图片出示:展示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7.教师提问:结合教材,提炼有关黄埔军校的信息。 提示:①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起来的;②1924年5月创办,地点在广州; ③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④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目标导学二:北伐胜利进军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北伐胜利进军的相关信息。 提示: 2.教师提问:为什么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被称之为“铁军”?这支“铁军”在北伐战争中取得了哪些战役的胜利? 提示:叶挺所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因此被称之为“铁军”。主要有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打败吴佩孚主力。 3.图片展示:展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4.教师讲解: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先后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