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代的官僚体系看组织管理

从宋代的官僚体系看组织管理
从宋代的官僚体系看组织管理

从宋代的官僚体系看组织管理

读宋代的历史,是一件非常令人郁闷的事情。有宋一代,经济、科技和文化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但是在军事上,却几乎是每战必败,除了南北宋之交出身于乱世的名将岳飞和韩世忠之外,几乎就没有能抵抗外侮的将领和军队。每看到此,总不禁要心存疑问:宋代哪怕最后只剩下半壁江山,却仍有人口6000 万,疆域面积也是今天法国的4倍,文化则已达到巅峰,为什么会在外敌的入侵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呢

辉煌与衰微

北宋自马上皇帝赵匡胤开国之后,在经济和文化上迅速地达到了一个辉煌的时期,一般的史学家都认为这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最高潮。在科技方面,中国的拱桥、建筑用的脚手架,造船用的舱壁,不透水的船舱,航海用的指南针,踏水轮的船舰,三弓床的弩,占仪,水钟,深度钻地的技术,炼钢炉和水力纺织机都出现于宋代。宋代的文化更是令人神往,宋词与唐诗同样在历史上占据着最重要的文学地位。至今杭州也到处都是宋代的人文历史遗迹,无论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抑或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城郭。

以杭州为代表的南宋经济也曾给马可波罗这位威尼斯商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在宋亡后32年抵达当日的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宋代人称“行在”,马可·波罗则翻译为Quinsai)。

他笔下的杭州――“雄威壮丽的京师”――的“庄严和秀丽,堪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注:远方出版社2003年3月版《马可·波罗游记》第169页)在南宋,杭州的人口就已经达到100万以上,而当日欧洲最大的城市,人口也仅有几万。即便看北宋末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当日汴京商业经济之发达,也令人叹为观止。

但是在军事上,宋代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宋太祖赵匡胤本是武将出身,在马上夺得了天下,但在他有生之年,却从来也没有夺回过他一直企图收回的失地燕云十六州,当然他那些不济的子孙就更没有能力收回了。他曾颇没有志气的说过“俟满五百缗,当向契丹赎燕蓟。”意思是说,打不过,可以买回来,然而契丹人并没有给他机会。

宋在军事上的屈辱史远不止这些。太宗赵光义三次进攻契丹都告失败。着名的澶渊之盟则距宋开国仅44年,北宋以“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颇似慈禧太后后来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着名卖国言论――的堂皇名义向辽交纳每年十万两银和二十万匹绢的岁币,并且在公元1041年又被迫做了增加。公元1127年初,徽宗赵佶和钦宗赵桓被金人所虏,最后都死在五国城,这就是岳飞《满江红》上所说的“靖康耻”。在此之后,岳飞父子也成了1141年秦桧和议时的牺牲品。1165年,宋金又继续交兵,胜负还未定,南宋就决定和议,并且称金为“叔”,自称为“侄”。即便这样,南宋也因为不再称臣,并且岁币也减了十万而感到异常兴奋,认为是“正敌国礼”。这个“成功”的战事也让岳飞得到了平反。可是到1207年,韩侂胄北伐失败,金人要他的头颅,南宋真的剖棺割尸,将他的首级献给金国,岁币也增加到六十万,并且还给秦桧平了反。南宋最后亡于蒙古,一个人口最多只有它1/30的“蛮夷之国”。

要解释宋在经济文化上的辉煌和军事上的积弱,史学家已经给出了很多的观点,我只想从宋的组织管理的体系探讨,是什么,让宋的优势完全无法发挥,最终走向了衰亡。

宋朝:一个无法让官员发挥的组织体系

宋代的组织结构要从三个方面去分析。其一是军事制度。宋太祖赵匡胤是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这样一个前侍卫长一下子变成了皇帝,对他内心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正如李亚平先生在《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里说的那样,赵匡胤一直有“卧榻”情结,他所设计的军事制度的核心就是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说到底,是防止黄袍加身发生在他的武将身上。

宋的军事制度非常错综复杂,总的来说,武将没有调兵权,也不能带兵,只能在发生战事的时候临时统领,并且结束后要立刻交出兵权。这个制度的核心是把武将全部假设成会窃国的盗贼,所以,终宋一代,最高军事权力机关几乎没有掌握在专业人士手中过,即便是打仗,武将也必须是在文官的管理下才能开展。

这是一套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的体制,也根本无法让专业的人发挥所长。英语里有个词叫positionally bad people,意思是本身不是坏人,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上却做了坏事。宋的积弱从军事上讲就是赵匡胤种下的祸根,在皇帝这个特殊的位置上,他的卧榻情结让他成为了一个positionally bad person。

哪怕从文官体制上讲,宋也有着致命的弊病。大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就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上讲过,宋的政府组织是在汉唐宋明清中“最没有建树的”。

宋的文官体制可以概括为责权利不分。首先是对相权的倾轧,宋代为了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大大削减了相权。宋代的宰相既没有兵权,也没有用人权,比起唐代大大的衰微。这样的制度,如何出得来唐代魏征、房玄龄这样的名相这个就像一家没有实权的总经理所运作的公司,事事需要老板的指示,哪里有管理可言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宰相还要面对专门从事“清议”的谏官,这个职位在唐代是向宰相负责的,但是在宋代则向皇帝直接负责。他们讲错话也要被免职,但是一般来说,免职之后声望却会更高,反而更有升迁的机会。所以他们会老是和宰相唱反调――否则怎么叫谏官呢这是一个只对政府发空论而不负责的反对机关,虽然它未必不好,但是却让政府总有掣肘。试想一个宰相和政府一面要对付皇帝,一面要对付谏官,又如何得以施展拳脚

比起相权衰落和武将不能作为,宋代的地方行政就更为糟糕了。五代十国时地方官员全为武将,宋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武将不再带兵,自然也交出了地方管理权。这样一来,他们只有一个名号,享受朝廷的俸禄,比如浙江督军,官还在,但是派去的却是另外一位文官了。然而这位文官却另外有一个中央政府官员的头衔,只是暂去管浙江的事。所以严格来说,宋代根本没有地方官,只是由中央政府的官员暂时来管理。但即便是这样的地方官,也还要面对比唐代多出三倍的上司,既帅、漕、宪、仓四史,并且地方上的收入还需全部上交中央。

有宋一代,把兵力财富全部集中到中央,集中到皇权,不留一丁点给地方,所以,北宋汴京一失守,全国就立刻瓦解。而唐代的安史之乱,军力甚至强过金国,唐两京失守也未亡国,都是因为州郡财力富厚的缘故。

反思宋的错误

宋朝基本上让我们看到的是卧榻情结所衍生出来的控制狂型的领导。因为怕被出卖,因为怕失去控制从而形成了过度的控制,也同时形成了整个组织系统的集体无所作为。

你想要的是什么这是现今耳熟能详的德鲁克式的问句。宋朝要的是控制,所以它失去的是整个朝代的振兴。尽管它拥有当时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度,最灿烂的文化,但是在皇权的极端控制之下,这些资源都不能得到很好的管理,也不能让这个帝国组织的成员拥有相对等的责权利,从而整个组织体系也无法有效地运作。

历史的错误还继续发生在现今的很多企业家身上。有企业家为了进行员工的管理而在办公室(除了厕所之外的任何区域)都装上了监视器,并美其名曰加强管理,甚至副总裁和总监这样的高级管理层也不能幸免。但是你想要的又是什么这样的控制除了满足偷窥欲以外,真的能得到工作绩效的提升吗我表示怀疑。我不怀疑的是优秀的员工将因为这些监视器而陆续辞职,或者在那里并不快乐地消极怠工。

但凡控制狂型的领导,通常都会以自我为中心,谁也不信;或者是觉得自己虽然有识人之能,但是别人都不行,所以谁也不敢信,而这个的实质其实并不是自信,而恰恰是对自己的不自信。

而控制狂型的领导通常也会要求员工承担起责任,但是他们却忘记了在权与利集中于一身的时候,同样也意味着被管理者完全没有了对责任所要承担的义务。责权利三者总是在相

互制约与相互统一。你很难让责任的承担者只承担责任而失去权利,抑或相反。组织管理的实质并不在于控制,而在于让组织里的每一位成员发挥所长,获得成就感。这就要求你的责权利体系是一个对等的关系,在赋予管理者权利的同时,要求他承担起责任,或者在要求他承担责任的时候,赋予他权利。

而这正是宋最大的错误,它在漫长的三个多世纪里,有的只是虽然得到强大皇权控制力却愈来愈郁闷的皇帝和这个朝代无所作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认知提示:理解重文轻武与中央集权强化的关系。 解读: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诸如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弱等社会弊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形势图(1111 年)》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再现历史、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导致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赵匡胤黄袍加身图片,问题:这位黄袍加身做了皇帝的人是谁?(赵匡胤)显示后人对赵匡胤的评价,提出问题:赵匡胤到底是怎样当上皇帝的?他称帝后如何通知他的王朝呢? 二、出示目标,初步感知 1、1、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等基本史实。 2、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具体表现。 3、了解赵匡胤政治上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历史影响。 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一)北宋的建立 1、学生列举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开国君主 2、教师讲解赵匡胤黄袍加身的过程,激发学生兴趣,为后面学习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奠定基础。 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就这样,赵匡胤就做了皇帝。这段历史,多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 3、补充介绍太祖长拳,激发学生兴趣。 4、观察比较《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和《北宋形势图(1111 年)》,引导学生认识到:北宋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背景(原因):观察五代十国的更迭表,结合旧知,思考:五代十国有些什么特点? 政局动荡不安,王朝个个短命。政权均为武将纂位夺权。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材料一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就企业组织结构来讲,一般企业的组织都可以分成三个管理层次,即:决策层、中间层(或执行层)和操作层。组织的层次划分通常呈现为金字塔式。通常我们也称决策层的管理者为高层管理者,执行层的管理者为中层管理者,操作层的管理者为基层管理者。 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管理者,在组织运行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角色是决策角色,确定公司经营的大政方针、发展方向和规划,掌握政策,制订公司规章制度以及进行重要的人事组织及其变动等,也就是说,凡属关系到公司全局、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凡是与外部协作和市场竞争有关的重大问题,均由高层经历处理决策。基层管理者则主要是调动下属成员进行团队合作,组织一线职工努力完成生产计划和工作任务。而作为中间层次的企业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则承担着企业决策、战略的执行及基层管理与决策层的管理沟通的作用。他们的工作具有既承上启下,又独当一面的特点。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作用,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层管理者是企业战略的执行者 中层管理者所处的中间位置,决定了他们作为企业战略执行者的地位。企业的成功取决正确的决策与有效的执行,二者缺一不可。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战略规划的执行者,正逐渐开始被企业重视和关注。如何有效发挥中层管理者的这一作用,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已经成为关系到企业成败的关键性问题。 2、中层管理者是企业战术决策的制定者 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过程的高度复杂化以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迫使企业需要迅速、及时地实施战略决策。对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来说,不仅要严格的执行和组织实施企业高层的决策方案,还要发挥其作为一位领导人的影响力,通过有效的战术决策,提高方案的实施效率和效果,立足于企业和自己负责部门的全局,实施领导行为以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3、中层管理者是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中一方面起到将高层决策向基层管理者进行推行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负有将基层管理者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高层管理者进行反馈的职责。 二、中层管理者的特点 中层管理者作为企业的中坚和脊梁,其重要性是不容质疑的。但是必须看到,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中层管理者在观念、素质、能力、作风上与企业的要求差距比较大,能够真正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精干高效优质的中层管理者非常短缺。要想切实的发挥企业中层管理者的作用,就必须认真的研究中层管理者独特的个性,针对这类人群的个性特点,来切实有效的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使他们真正发挥其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企业中的中层管理者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中国宋朝的科技文化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宋朝时期科技文化史研究 课程名称世界科技文化及思想史 考查学期2012 / 2013学年第 1学期 考查方式课程论文 姓名伍丽慈 学号201007024116 专业10级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A班 成绩 指导教师徐超

摘要: 宋朝时期,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推动之下,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宋朝的科技成就,不仅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高峰,而且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也居于领先地位,所谓的四大发明之中有三个都诞生于宋朝。宋朝是中国古代经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辉煌灿烂的时代,如天文学、数学、医药学、机械学、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船技术等方面硕果累累。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也发展到新的高度。 关键词:宋朝科技文化三大发明 宋朝在中国古代教育、科技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先生也说:“宋朝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达于顶峰,不但超越了前代,也为其后的元明之所不能及。 大宋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全盛时期,并在当时处于全世界遥遥领先的地位。其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医药、农学等方面的探索与成就都达到了可喜的水平。封建社会后期的科学著作如《梦溪笔谈》、《营造法式》、《洗冤录》,都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科学技术著作。英国现代杰出科学家、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指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经呈现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的三项——雕版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都是在宋朝完善、成熟并逐渐走向世界的。中国的这三大发明导致欧洲快速结束了中世纪并进入了近代文明时代。“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任何一种具体科学技术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朝,不管是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近代著名学者严复曾说过:“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穷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十八九可断言也。”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说:“天水(天水是赵姓的郡望)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当代宋史专家邓广铭则说:“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两宋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而日

公司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分析

公司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分析 所谓素质,是指一个人的品质、性格、学识、能力、体质等方面特性的总和。在现代企业里,管理人员不仅担负着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管理职能,而且从不同角度和方面负责或参与对各类非管理人员的选择、使用与培训工作。因此,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决定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日益复杂,对公司管理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一定意义上,是否有卓越的企业管理人员和管理人员集团,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成败。显然,才智平庸、软弱无能者是无法担当起有效管理企业的重任的。所以,现代企业管理职能客观上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具有相应的良好素质。换言之,良好的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管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是指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素养和能力,它是选拔管理人员担任相应职务的依据和标准,也是决定管理者工作效能的先决条件。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分析是公司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如下素质: (1)从事管理工作的愿望 企业管理是组织、引导和影响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专业性工作,胜任这一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从事管理工作

的愿望。只有那些具有影响他人的强烈愿望,并能从管理工作中获得乐趣、真正得到满足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之,倘若没有从事管理工作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愿望,个人就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探索管理活动的规律性和方法,亦缺乏做好管理工作的动力,不可能致力于提高他人的工作效率,难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2)专业技术能力 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处理专门业务技术问题的能力,包括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专业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够熟练运用专业工具和方法等。这是由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不论是综合性管理亦或职能管理, 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如计划管理要求掌握制定计划的基本方法和各项经济指标的内在联系,能够综合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善于运用有关计算工具和预测方法。要胜任计划管理工作,就必须具备上述专业能力。因此,管理人员应当是所从事管理工作的专家。此外,就管理对象的业务活动而言,管理人员虽然不一定直接从事具体的技术操作,但必须精通有关业务技术特点,否则就无法对业务活动出现的问题作出准确判断,也不可能从技术上给下级职工以正确指导,这会使管理人员的影响力和工作效能受到很大限制。 (3)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

宋朝时期的科技文化史

宋朝时期的科技文化史 【摘要】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辉煌灿烂的时代,如天文学、数学、医药学、机械学、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船技术等方面硕果累累。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也发展到新的高度。 【关键词】宋代科技文化三大发明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西方国家也称之为中国“自然科技黄金时代”、“中国文艺复兴时代”。由此可见当时宋代的科技文化之发达。 宋代发达的经济、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因其发达的经济而产生的新阶层和新思想,都在预示着质变将要到来。中国将向一个新的高度跨越。但这个高度不是资本主义,但应该更合适中国。虽然,不如西欧那样因邦国林立的竞争带来的所谓的公民社会,以及罗马法的立法的精神,但是宋王朝的市民社会确实发展到了一个比较发达的阶段。 一、宋代科技 “……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段话是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所讲的。那这三种东西究竟是什么?不难可知,“文学上”的指印刷术,“战争上”的指火药,“航海上”的则是指南针。作为世界古代文明标志的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三大发明的出现或大规模使用均始于北宋。 1、“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火药最先是用于炼丹,唐中期,出现了火药配

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时东京设立专门制造火药的机构,火药得到充分地发展,广发用于军事。随后,我国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贵族(骑士阶层)拥有自己的领地,他们穿着沉重的甲胄作战,建筑城堡来保卫自己的封建领地,欧洲实际上是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这种局面阻碍了各地的经济联系,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在火药面前,甲胄和城堡都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封建割据势力最终惨败给新兴的资产阶级。 2、“印刷术则变成了文化复兴的手段” 印刷术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印刷术的传播,使印刷书籍的品种数量增多,为更多的人读书、写字提供了方便条件,特别是传向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宗教神职人员,才能读书受高等教育的情况,打破了宗教神学垄断文化局面,有利于文化的广泛传播。加速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 3、“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指南针也叫罗盘针,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利用磁石指极性制成的指南仪器。战国时期的司南是指南针的前身。宋代,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提到他对指南针的用法做过四种试验,即水浮法、缕悬法、指甲法和碗唇法。沈括还经过精密的观察实验,还发现磁针指示的方向并不是正南正北,而是微偏西北和东南,这种发现在科学上叫磁偏角。 指南针的传播,促进了世界范围航海事业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相互联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特别是指南针到了欧洲航海家手里,使他们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实现了环球航行,于是欧洲殖民者对外掠夺扩张,从而开始了罪恶的资本原始积累。 以沈括、苏颂、李冶、秦九韵、杨辉、赵友钦、毕升等为代表的科技名家辈出,硕果累累,以《梦溪笔谈》、《营造法式》、《武经总要》等为代表的科技著作

组织机构设置及管理人员配备

10组织机构设置及管理人员配备 技术人员配备及主要职责 1、施工人员配备: 该工程实行项目法施工,设立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工程的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物资供应负有直接责任。 2、主要职责 2.1项目经理职责: 我公司将委派张班超同志担任本标段工程项目经理,张班超同志是我公司的项目经理,二级建造师,大学学历,工程师职称,该同志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和施工经验。 ⑴代表本公司履行工程施工合同,承担合同条款规定的各项责任和义务,承担施工项目部质量、安全、经济、行政、法律责任和全面管理工作。 ⑵主持编制项目总包责任管理方案,确定项目管理的目标与方针。 ⑶确定项目总包责任管理组织机构的构成并配备人员,制定规章制度,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组织项目经理部开展工作。 ⑷及时、适当地作出项目管理决策,其主要内容包括人事任免决策、重大技术方案决策、财务工作决策、资源调配决策、工期进度决策及变更决策等。 ⑸依据本公司质量管理要求,结合工程项目特点,确保质量体系在项目部的正常运行。以积极的态度支持技术人员、质检人员在施工质量管理中提出的各种技术整改措施和奖罚措施,确保各项工作都处于受控状态。 ⑹审批各分包商的技术方案与管理方案,并监督协调其实施行为。 ⑺全面组织管理施工现场的生产活动,合理调配劳动力资源。 ⑻参与重大质安事故的处理。 ⑼负责项目对外的综合协调关系,与业主、监理保持经常接触,解决随机出现的各种问题,替业主、监理排忧解难,确保业主利益。 ⑽积极处理好与项目所在地政府部门及当地村民委员会的关系,确保当地政府部门利益并促使本项目成为“爱民工程”。 ⑾具体负责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的管理目标和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工作。 ⑿负责组织办理开工报告手续,布置开工前的准备工作,负责施工现场规划和组织临时设施搭建,落实安排好物资供应、机电设备、劳动力准备。

一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为了有效地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必须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将各项工作能够分配给各个部门或成员,使他们形成一个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协作的统一整体。组织机构是发挥管理功能,实现管理目标工具;成功的组织机构设置会帮助生产经营单位顺利实现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形成整体力量的汇聚放大,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更卓有成效。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是安全生产的组织保证。对于组织机构的设置,《安全生产法》和《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都有明确的规定。 一.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组织机构设置除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外,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明确原则 2. 管理服务原则 3. 责权对等原则 4. 统一指挥原则 5.因事于因人设置相结合的原则 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 安全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是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及行业危险性决 定的。 组织机构的建立因符合《安全生产法》的要求,遵循组织设计原则,与 规模、生产过程的危险性相适应、以保证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为提高安全 生产管理的质量,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规定设立 安全生产委员会。设立的安全生产委员会不是职能机构,而是协调机构。 三.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人员的配置 建立一支精明强干、团结和谐的安全管理队伍、不仅需要一个合理的组 织机构,更需要适合这个组织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搞好安全工作,实施安 全生产的保障条件,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关键环节;因为他们既是各项方针 政策、法规的具体执行者,又是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具体组织者。《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说从事生产经 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具体地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熟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与本行业、 本单位有关的安全卫生法规标准,熟悉现代安全管理的方法; (2)掌握相应的安全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 (3)经过培训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危险性,并能根据生产特点进行 检查和处理查出的问题; (4)能够协助高层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也能对安全检查、处理、报 告进行记录在案; (5)满足本行业特殊要求的其他条件; 1 / 11 / 1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逻辑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逻辑 1专制政治的逻辑 官僚政治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谈论官僚、批评官僚主义,但什么是官僚政治,也许很多人并不能给出一个清晰的定义。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将官僚政治阐释为:政府权力全把握于官僚手中,官僚有权侵夺普通公民的自由,官僚把政府措施看作为自己图谋利益的勾当。王亚南将官僚政治看成是专制政治的副产品和补充物,他认为只要专制主义不消除,官僚政治就不可能根除,官僚政治的顽疾是与专制政治分不开的。因此,要解答官僚政治的逻辑就必须理清专制政治的逻辑。 在王亚南看来,支撑专制政治延续的核心因素是内含于封建制度的生产关系,也即地主对农民剥削的生产关系,此种生产关系明显区别于具有离心力的领主经济。在领主经济中,领主对于其管辖范围内有无尚权力,立法、司法权皆由其行使,领主对其领域内的土地拥有所有权,领主只需向中央交纳一定的赋税。实际上,中央对领主的控制极其有限,领主实力的增强必然会削弱中央的权威。因此,在领主经济的情况下,专制主义体制很难建立起来。而在地主经济形态下则不同,地主的土地并非天然地属于自己,而是来自帝王授权,帝王集经济政治军事大权于一身,朕即国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此,皇帝拥有无尚的富与尊荣,而分享其经济权力的地主就得仰起鼻息,而地主又通过对土地的次级占有拥有了剥削农民的资本。农民除向国家交纳赋税,还必须向地主交纳地租,导致农民受到双重剥削。 显然此种制度并不合理,但更需要思考的是:此制度何以能存续两千年而无根本性变革?生产关系虽是核心要素,但独从生产关系角度解释也并不能让人信服。既然有核心,那么也必然有非核心因素,否则,孤立的因素并不足以成就一个专制的系统维持数千年。在此,王亚南渐次提出了如下思考:第一,该如何使一般臣民,对专制君主乃至其他揽权人物,养成敬畏自卑的心习;对于其言行,无论合理与否,都得心悦诚服。第二,该如何使各方面部门的官僚势力,都在对专制君主向心的重点上保持一定的平衡。任一方面任一部门势力的突出,就将视为贾谊《治安策》中所谓大抵强者先反&&最强最先反的祸害。第三,该如何使全体人民,能安分守己、听天由命的接受官僚统治,并如何使人民中之优异分子或豪强分子,有机会有志望参加那种统治。对此疑问,本书从三方面给予了解答。 解答一曰:儒家思想。 在任何一个阶级社会里面,把握着社会物质基本生产手段的阶级,同时必定要占有或支配社会基本的精神生产手段。这已经很明显的表现为一个法则。社会基本的精神生产手段被把握着:第一,将可能使不合理的物质生产手段的占有逐渐取得合理依据;第二,将借此继续制造出或生产出维护那种占有的动力;第三,将用以缓和或团结同一支配阶级内部的分离力量。所以,就中国历代王朝统治的经历讲,它们对于精神生产手段的把握是否牢固,运用是否得宜,颇关乎着王朝命运的修短,虽然在实质上,它们的存废兴亡,根本的还是看它们对于物质的基本生产手段的把握方面是否发生了破绽或动摇。儒家思想能为封建的专制统治提供合理的辩护,能生产出专制统治所需要的顺从,主要是由于它所具有的先天优势决定的,最便于专制的儒术,或者当做一种专制官僚统治手段来看的儒术说。大体上,儒术具备三项可资利用的内容:天道观、大一统观、纲常教义。 就天道观来说,统治者无非是想借天之子的玄学使其身份神秘化,以维护统治的合法性。尽管此种观念在现代看来有些愚昧可笑,但相对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和科技水平来说,此等玄学也相当具有迷惑性,至少对普通的老百姓而言,天子的身份是神秘的,是不容轻易侵犯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统治者维护其专制统治的要求。 大一统观的功用在于维护统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这是董仲舒所宣称的。当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自然会将四海统一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政治局面,以

关于加强企业管理能力建设,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建议

关于加强企业管理能力建设,构建学习 型组织的建议 内蒙古兴业集团公司企管部 11月9日---12日,集团公司总部组织了东乌多金属矿扩建工程投产庆祝会暨北方四矿观摩交流活动,企管部根据总裁办公会议精神,认真参加本次活动并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总结,对于如何加强企业管理能力建设,构建学习型组织,向集团公司决策层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一、北方四矿观摩活动所带来的深层次意义 此次活动对集团公司和相关所属企业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增进了企业内部的了解沟通与经验交流,活动组织严谨有序、层次形式丰富、内容广泛,对于北方四矿和集团公司本部都起到强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活动本身,反映了集团公司决策层审时度势、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特别是对总部各部门和员工以及各矿山在统一思想上和企业大发展上坚定了信心,实现了管理上的创新和突破,值得深入总结这一成功经验,使之成为公司本部成功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整个活动充满了管理智慧,北方四矿是集团公司已建和在建的主力企业,为有效地使今年公司推行的直线操纵型管

控模式管理深入落实,捋顺各部门和企业的业务关系与流程,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董事长走一路谈一路思考一路,对各企业的观念转变见微知著并对相关企业给予了肯定,深入浅出地与大家谈心,谈话内容涉及企业管理、企业发展和人性化管理的诸多方面,体现出大家风范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可以说这又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全公司的学习教育机会和过程。 近年来,西方学者总结了东西方传统管理智慧的精髓,认为“旅行”是进行智慧传递的最好方式,旅行是后现代组织行为学的又一发现,有一本书――《管理的智慧》十分受工商学者的认同,通过“伴陪、播种、催化、示范引导、收获”五个过程,简明地总结了古今中外一直行之有效和共有的管理方式和人类认知提高方式,企管部建议将这一方式由上至下开展起来,每年都要有计划地开展一至两次,各矿领导层也要定期深入各井和选厂,开展广泛交流,有利于政令畅通和促进人性化管理,就能鼓舞员工士气,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兴业集团在管理能力建设上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二、企业管理能力建设重要内容:构建学习型组织 结合本次活动,企管部对如何加强企业管理的能力建设,在观摩过程中,与有关人员相互沟通,观察和听取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反应出的诸多信息,如知识更新落后、业余生活单调、管理层中沟通不充分以及见解点和知识点很难达成一致

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根据公司实际生产经营的需要,公司内部管理机构共设12个职能部门,其具体工作职责分工如下: 产品开发部:负责制定公司产品开发战略;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的产品结构调整计划;负责编制新产品开发计划并与技术中心共同组织开发工作;负责新系列新品种的器型、花面、包装等的设计工作;负责根据业务部和各地经销商的客户要求进行打样;负责对样品室进行管理;协助进行公司产品的市场推广工作。 技术中心:负责行业技术发展的研究和分析;负责提出公司的技术战略规划;负责公司技术中心的运营与管理;负责产品的原料、釉水配方;组织化验室对矿物原料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组织化验室对产品的铅、镉溶出量等指标进行检测;向生产管理部、质量控制部、产品开发部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公司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 营销管理部:负责公司营销策略的制订和实施;营销渠道的管理;和大型零售终端的客户联系;集团客户和海外市场的开发;负责顾客关系管理,包括顾客反馈、顾客投诉、顾客满意度调查等;对顾客提供的样品、稿件等进行验收及其相关工作;和财务部共同负责国内外市场信息收集和货款回收。 企划设计部:负责公司负责塑造、维护、发展和传播企业文化,负责企业形象的设计和宣传,负责公司各类标识的设计和维护,负责公司参展的布景,负责公司的网站宣传。 采购部:负责对矿物、白瓷、包装物供应商以及外协加工厂开发与管理;负责按时按质采购生产所需材料。 生产管理部:下设骨锂瓷厂、轻质瓷厂、彩瓷厂和普白瓷厂,分别负责有关产品的生产计划组织,完成生产任务,确保准时交货;负责组织协调各生产厂区的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负责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组织协调生产管理人员做好现场的人员、设备、材料、工艺、环境的管理;组织做好各生产部门的绩效考核工作。 质量控制部:负责公司质量管理的战略制定;负责与外部有关质量机构的沟通协作;组织实施质量数据的分析利用;组织编制公司原辅材料和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标准;负责公司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管理工作,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负责组织实施原辅材料和外协加工产品的进货验收、工序质量监控以及成品检验;负责完善

北宋的政治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6课北宋得政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得背景条件,具体得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得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得原因,与具体得措施得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得学习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到赵匡胤得举措带来得问题——她得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得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得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得瞧问题得结论。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得权利就是在不断加强得,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得铁律。 教学重点 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得措施,重文轻武政策得表现与影响 教学难点 赵匡胤集权措施得内容与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得故事,了解北宋建立得基本内容 【讲授新课】 一.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一)北宋得建立 老师讲述:北宋建立得时间、地点、建立者、方式 (二)局部得统一 教师设问: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得分裂割据局面有没有结束?对于藩镇割据局面,宋太祖与她得后继者都做了哪些努力? 学生瞧书本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北宋完成得就是局部得统一。

(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得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她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她奇巧,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让学生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得原因就是什么?提出了哪些解决得措施? 教师归纳:赵匡胤本人就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得。为了防止类似兵变得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杯酒释兵权得故事导入,宋太祖都有从哪些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得? 课件展示:措施(1)、军权(削其精兵) ①、“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②、统调分离,控制对军队得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统领军队得将帅却无调兵权”。 教师讲述:枢密院调兵要奏禀皇上,没有皇帝得命令,任何人无权调动军队。 ③更戍法: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得利与弊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得利与弊 (2)集中行政权(夺其权) 1)、在中央(相权)削弱与分割宰相得权力, 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得办法,削弱相权。宋朝得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得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得军政、财政大权。 2)在地方 派文臣担任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度;并设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完成书本P30材料研读,说说通判得职权与作用 (3)集中财权(制其钱谷) 在各路设立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得影响 教师讲述:北宋通过一些措施强化了中央集权。此外,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得发展也起到了强

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就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管理是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也称组织职能。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包括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等等。组织管理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素质等基础条件的外在综合表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庞大的、错综复杂的系统,绝大多数工作往往需要多个人的协作才能完成,所以,从某种角度讲,每一个人都是组织管理者,承担着一定的组织管理任务。 组织管理的工作内容,概括地讲,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确定实现组织目标所需要的活动,并按专业化分工的原则进行分类,按类别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 第二,根据组织的特点、外部环境和目标需要划分工作部门,设计组织机构和结构; 第三,规定组织结构中的各种职务或职位,明确各自的责任,并授予相应的权力; 第四,制订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组织结构中纵横各方面的相互关系。 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首先要学习沟通技巧,要把握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另外通过公司培训的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大势管理顾问公司 一、要有自信的态度 组织管理者要有自己的想法和作风,但却很少对别人吼叫、谩骂,甚至连争辩都极为罕见。他们对自己了解相当清楚,并且肯定自己。 二、体谅他人的行为 所谓体谅是指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并且体会对方的感受与需要,在经营“人”的事业过程中,当我们想对他人表示体谅与关心,惟有我们自己设身处地为对着想。 三、适当地提示对方 产生矛盾与误会的原因,如果出自于对方的健忘,我们的提示正可使对方信守承诺;反之若是对方有意食言,提示就代表我们并未忘记事情,并且希望对方信守诺言。 四、有效地直接告诉对方 若能有效地直接告诉你所想要表达的对象,将会有效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 五、善用询问与倾听 一位优秀的沟通好手,绝对善于询问以及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与感受。在许多人与人接触以及沟通的机会里,如果我们能随时随地仔细观察并且重视他人情绪上的表现,慢慢就可以清楚了解他人的想法及感受,进而加以引导激励。 一个人的成功,20%靠专业知识,40%靠人际关系,另外40%需要观察力的帮助,因此为了提升我们个人的竞争力,获得成功,就必须不断地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技巧,随时有效地与“人”接触沟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你事业成功。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读书笔记官僚政治的朝代特色、官僚本身及文化、制度的本质挖掘 姓名吴俊 指导老师华翔 专业名称外交学 学号xxxxxxxxxx 时间 2016年10月23日

本月阅读的是吴宗国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这本书是有很高的含金量的,对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了解与感悟是有很大帮助的,开始的时候读起来有很多的专业的词汇,读起来是有些吃力,但是随着不断深入,这本书会给你带来不断的惊喜,一种突然觉悟的欣喜。另外这本书是由不同的学者写的,他们的笔锋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有的深入且高度凝练,有的简洁且深入生活及人物性格,对本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丰富。总的来说,这本书始终围绕着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分析来展开的,在官僚政治的具体描述中有所取舍,并没有所有的构成因素进行阐述分析,主要是对于前后朝代的继承关系、制度变化与创新、突出的政治问题和特色的政治体制的深入分析,从前期的萌芽到后期的发展成熟以及变化淘汰都有很细致的描写,对于古代政治重要方面的整体把握是很大丰富作用。另外在具体阐述时还有总结性的语言出现,上下承接、史论结合,论述逻辑思路非常清晰。以及加入各朝的对比、制度沿革,能够让你快速领略古代官僚政治的起伏变化和发展趋势。这便是我读这本主观的一些感受。 在读完整本书之后,首先对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基本构成有了些了解,虽然书名是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但是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是在相互交叉影响发展的,所以本书是官僚政治制度、官僚机构以及运行机制和官僚本身统一的一个整体。因此了解了基本构成是对官僚政治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之后在本书思路的指引下有了些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整体发展变化趋势的认识,现在我对其做一简单的整理,叙述一下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发展的一些现象及本质问题。 在政治制度和官僚机构方面出现了这些现象:政治体制发展愈加完善和成熟,官制机构更加精细更加繁杂,行政理性化大大提高,分工更加明确;由临时设立的管制,随着使职体制的发展,使职化的趋势下促进了新的常规机构的出现,丰富了行政机构,为国家政治制度的创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央与地方的实力彼消此长,两者之间的矛盾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国家政权只到县一级成为常态,各朝遵守的规则,是由于统治者一直维护着乡社传统,用宗族、家族、血缘去自我团结维护基层社会,用社会的士族去控制基层平民,另外对于地方的高度控制,常常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再增设机构去控制地方,而增设机构往往演变成地方一级行政单位,还会出现重内轻外的现象,重京官轻地方官;唐宋以后体制重大变化是行政权的扩大和分化,中央决策、立法群体的扩大和决策立法的外廷化、制度化,国家对行政的监察也逐步加强,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古时代帝国官僚政治体制逐渐由以皇帝个人为中心到以整个朝廷转变。在官僚机构运行机制方面:皇帝家务逐渐从国家政治行政事务中分离出来,并且走向制度化;国家行政和决策开始在一起,最后逐渐分离,行政机构和决策机构各司其职,制度化合理化运行;在行政与决策的分离想象下,政治中心从行政走向决策;在制度方面的成熟完善下,机构的运行之间发展向以分权制衡为原则;在官僚机构和机制运行中可以发现国家对地方和编户的控制,对国家机器的运转以及实行中央集权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我们会发现在国家政治的运转当中,非理性政治和变态政治,往往是由于皇权次生以及官僚之间的主属性和附属性所造成的。那么在最后看官僚本身:在官僚主体首

怎样才能提高组织能力

怎样才能提高组织能力 来源:亦锐营销策划 组织和个人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好地管理组织,那么对于个人来说是极其痛苦的事情。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有组织(有共同目标的人群集合体),因此,怎样提高组织能力就成为管理中永恒的主题之一。 组织的理解 了解和关注组织是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知识,尤其是管理者。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大多数在组织里工作的人们并不理解什么是组织。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很多在组织里的人并不开心,更多的人认为他们被组织抹杀掉。查尔斯·汉迪说:“在我看来,有时候组织会成为禁锢人们灵魂的监狱。我自己在组织中工作时常常会有这种体验。”这位被称为组织管理大师的人这样来描述组织,也让我们了解到组织和个人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好地管理组织,那么对于个人来说是极其痛苦的事情。 在我看来: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目标,组织管理的存在是为了提升效率。 组织的属性决定了组织自身有着自己的特点,作为一个需要对目标和效率做承诺的人的集合体,我们需要还原组织自己的特性,因此对于组织的正确理解是: 第一,“公司不是一个家” 在现实的管理当中,我们的管理一直存在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认为公司就是一个家,一直以来,很多管理者认为需要成为“父母官”,很多人都认为“应该以公司为家”,但是这些观点其实是非常不对的。公司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我们还是需要回归到组织本身的属性上。当一个人与组织联结的时候,对于这个个体来说,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如何理解就变得非常重要。当我们说“公司不是一个家”的时候,就表明组织不会照顾个人,也就意味着在组织中我们是用目标、责任、权力来联结,而不是用情感来联结的。 组织有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分。正式组织就是指运用权力、责任和目标来联结人群的集合;非正式组织是指用情感、兴趣和爱好来联结人群的集合。我们在管理概念下主要是谈正式组织,因为当说到组织管理的时候,应该就是谈论责任、目标和权力,所以,组织理论从简单的意义上讲,就是探讨责任与权力是否匹配的理论,组织结构设计从本质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分权、分责的设计。所以当我们理解组织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对于组织而言,不能够谈论情感、爱好和兴趣,不能够希望组织是一个“家”。我们只能够抱歉地告诉人们组织不是家,组织更注重的是责任、权力和目标,当目标无法实现的时候,组织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而组织中的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上课的时候,我常常问大家一个问题—“家庭是什么样的组织”,在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不确定家庭是正式组织,真是奇怪的现象。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家庭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组织,从组织属性上讲家庭是正式组织,但从管理的属性上讲家庭是非正式组织管理。所以回到家里,一定要讲情感、爱好和兴趣,千万不要讲责任、目标和权力。可是我们常常看到的情况是反过来的,到家里人们大讲责任、权力和目标,在家里争论谁的权大,责任应该是谁的,而且为家庭设计了非常高的目标。结果发现,家里人常常因为谁说了算大伤感情,

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政治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1.北宋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机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宋太祖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开封 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称“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当了皇帝。 相关史事 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宋太祖在进行统一大业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1)兵权 相关史事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在地方,宋太祖为了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 的爪牙。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地方(政权) 材料研读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 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地方(财权)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1.重文轻武的政策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 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 挥权。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事 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 最多时达到120多万。 相关史事 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 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2.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 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北宋著名的科学家和政治家----沈括

北宋著名的科学家和政治家----沈括 北宋著名的科学家和政治家----沈括书香门第宦海生涯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沈周(公元978—1051年),字望之,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历任汉阳(今属湖北)掾,高邮(今属江苏)从事,大理丞监苏州酒务,知简州平泉(今四川简阳),苏州通判,知润州(今江苏镇江),知泉州(今属福建),开封府判,江南东路按察使,知明州(今浙江宁波)等职。母许氏出身于苏州一个注重武略的书香门第,为北宋著名军事战略家许洞的幼妹,知书达礼,通晓文墨,对沈括的一生和事业都有重大影响。沈括从小接受了系统的儒学教育,又随父宦游四方,见识各地人情物理,大大开阔了眼界。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十一月,沈周在杭州去世。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沈括父丧服满,以父荫授海州沭阳县(今属江苏)主簿。此后十多年辗转四方,担任地方低级官吏。虽然职位低微,事务繁杂,但沈括兢兢业业,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政绩。在沭阳主簿任上,他首先采用安抚措施,平息了一场县民抗官的斗争。接着着手整治该县长年失修的水利工程,使危害多年的沭水得到治理,得良田七千顷,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继沭阳治沭后,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他任宣州宁国(今属安徽)县令,通过实地调查,力驳

众议,动用八县1.4万名民夫,费时80天,重建万春圩,垦辟良田1270顷,使数县受益。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沈括进士及第,除扬州司理参军。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沈括入京城任馆阁校勘,编校昭文馆书籍,删定三司条例。因馆职清闲,故沈括有较充裕的时间深入研究天文和历算,为日后从事历算仪象方面的工作奠定了基础。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时任太子中允、检正刑房公事的沈括,又被任命为兼提举司天监,主持司天监的工作。在此期间,他采取多项措施,对司天监进行整顿和改革。首先是整顿机构,罢免六个庸官,招募有真才实学的人士充实机构,提高人员的素质;其次是任用卫朴编修新历,于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修成《奉元历》;第三,针对原司天监的观测仪器破败不堪,难敷应用,在对天文仪器作了系统的研究后,沈括写出《浑仪》、《浮漏》、《景表》三篇论文,建议制造更精确的浑仪、浮漏、圭表等。在得到允准后即着手研制,于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完成新仪的制造。因制新仪之功,沈括被升迁为右正言、司天秋官正。沈括生活在北宋中期,这时的宋朝外有辽、西夏的侵逼,内为冗官、冗兵、冗费所困,财政危机深重,内外交困,矛盾激化,统治不稳。为解决积贫积弱的问题,实现富国强兵。继范仲淹等人发动“庆历新政”失败后,王安石又再次倡导变法,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活动。沈括是王安石变法的积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