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上册第4单元欣赏我的太阳教案人音版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4单元欣赏我的太阳教案人音版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4单元欣赏我的太阳教案人音版

《我的太阳》教案

课题

欣赏《我的太阳》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我的太阳》体验不同人声演唱的特点及演唱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随音乐跟唱歌曲,体验歌曲演唱情感和男高音特点。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演唱歌曲。

教学方法

引导发、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说什么声音最美?

生:(人的声音最美。)

师:人声可以分类吗?

生:(可以的。)

师: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的太阳》。

三、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学生看书学习。)

1.人声的分类

人声可分为哪些?如果细分它还可以分为?

生:(人声可分为童声、男声、女声。如果细分又可以分为:男女高音、男女中音、男女低音。

2.不同人声有什么特点?

生:(高音比较高亢、明亮、悠扬;中音比较宽厚、结实;低音则比较低沉、浑厚。)

3.在男高音和女高音中还能够分出什么类型的高音?

生:(女高音可分为戏剧女高音、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男高音可分为戏剧男高音、抒情男高音。)

4.男女童声有什么特点?

生:(音色近似、声音明亮、清脆、甜美。)

5.欣赏《我的太阳》

(1)了解歌唱家帕瓦罗蒂。(学生看书后,教师可以加以补充)

师:帕瓦罗蒂是哪国歌唱家?他有什么样的美称?

生:(帕瓦罗蒂是意大利著名歌唱家,他有“高音C之王”的美称。)

(2)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太阳》

(二)合作探究:

1.《我的太阳》音乐旋律有什么特点?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内涵?

生:(这首歌曲旋律爽朗、豪放,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赞美之情。)

2.这首歌曲是男高音演唱的,请问男高音演唱的特点是什么?

生:(高亢、明亮,声音有穿透力。)

3.你能够跟随音乐唱一唱吗?(教师可以播放中文演唱的这首歌曲,让学生好唱一些。)生:随多媒体播放的音乐轻声跟唱。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欣赏歌曲作品,我们知道了男高音的特点,知道了人声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声音也变得更动听。

《我的太阳》 《伏尔加船夫曲》

《我的太阳》《伏尔加船夫曲》 教材分析: 一、《我的太阳》是一首闻名于全世界的具有浓郁意大利民歌风格的独唱 歌曲,由卡普阿(E. di Capua)作曲,卡普罗(G. Capurro)作词。歌曲作于 1898年,为G大调,爱拍,稍慢的速度,单二部曲式结构(二段体)。歌曲第一 乐段开始出现的主题在中音区,用具有下行倾向的旋律展开。这段旋律优美流畅、舒展豪放,赞美了灿烂的阳光和蔚蓝的晴空,令人感到精神爽朗、身心愉悦。歌曲的第二乐段转人高音区,以气息宽广的音调组成。这部分歌曲的情绪 热情奔放,倾诉了歌者对心爱人儿的爱慕之情。在“啊,太阳,我的太阳”一句,伴随着强音的出现,使用了和声大调的VI级音,使歌曲的色彩一新,给人以情深意切的艺术感受。在结尾处,出现了旋律中最高的音。并且,在“2”和“3”两个音上自由延长,表达了爱的激情,使歌曲的情绪更为激动和感人。最后,歌曲在深情的尾声中结束。 二、《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b小调,多由男低 音演唱。歌曲通过力度、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表现要素,营造出作品忧郁、深沉的基本格调。歌曲中贯穿全曲的劳动号子:“哎哟嗬”,为成功地塑造船 夫们、拖行货船、举步维艰的形象创造了条件。这首歌曲最突出的就是鲜明的 力度变化层次,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处理方法,让人印象尤为深刻,仿佛 看到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们为了自由幸福的生活,不畏艰难,向往光明,由远 而来,复又远去,直到最后消逝在远方的情景。《伏尔加船夫曲》深刻地揭示 了这样一个主题: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 辱负重,却饥寒交迫。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他们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担负起 历史赋予的重任—“踏开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 课时目标: 一、有兴趣欣赏世界名曲《我的太阳》,进一步巩固大调知识,初步了解 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并能模拟其歌唱状态唱歌。 二、能够认真欣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在欣赏、模唱、表演中 体验、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并能够关注作品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 律等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中所起的作用。

音乐欣赏课教案

音乐欣赏课教案 学校莱西市成人中专授课年级一年级教师姓名刘奎华

莱西市成人中专刘奎华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叫刘奎华,是成人中专的一名音乐教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职业学校《音乐欣赏》教材中第五单元中国曲艺音乐的欣赏曲目《重整河山待后生》。 根据大纲的要求,我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把“突出审美,深化歌曲主题”这根主线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无论从课的外部模式还是内容结构都力求能体现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教材分析 《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由吴宇红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欣赏》教材中第五单元中国曲艺音乐的内容,是大纲规定的重点欣赏曲目;曲艺音乐——京韵大鼓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电视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该曲运用京韵大鼓的基本唱腔创作而成,具有浓郁的京韵大鼓韵味。歌曲旋律跌宕起伏、情绪激昂,表现了旧中国劳苦大众在日寇铁蹄下不屈不挠、不甘沦落的民族精神,欣赏该曲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品的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生动鲜明,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欣赏技能。 本课应训练的基本能力: 1、通过学唱名句的主旋律,提高学生的识谱试唱能力。 2、让学生为歌曲设计速度、力度和情绪的表现,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又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对民歌、歌剧、戏曲的学习,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曲艺音乐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2、知识目标 3、能力目标

高中音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本课所展示的音乐作品,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和韵 味。 2、通过鉴赏、探究、讨论,能归纳出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3、在感受、体验音乐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艺术的情感,鼓励学生从人文的角度和视野进一步研究、感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和韵味。 教学难点: 根据调式、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的特点去体验、去归纳各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45分钟) 参考教材: 湘版高一年级《音乐鉴赏》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以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这四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为代表,以“音乐美”为主线,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歌曲入手,一开始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产生学习的欲望,进而让学生放松身心体验音乐,不知不觉关注音乐,开动脑筋探究音乐,由表及里认知音乐,开开心心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美的音乐让人沉醉,音乐的美有六个基本范畴。还记得施光南的《祝酒歌》那动人的旋律吗?(师范唱)它属于什么类型的美? 【生】欢乐美 【师】这首歌融合了几个民族的风格各异的音调,我们能不能从歌中听出具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乐句? 【生】......

【师】一切皆有可能。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会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感兴趣。 二、新授 (一)体验音乐的情感美,欣赏舞蹈的律动美(多媒体播放剪辑的歌舞片段)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片段,观赏蒙古族筷子舞、 《毛主席的光辉》片段,观赏藏族踢踏舞、 《掀起你的盖头来》片段,观赏维吾尔族“赛乃姆”、 《阿里郎》片段,观赏朝鲜族长鼓舞。 【教师提示】像看文艺节目一样放松身心,静心享受音乐。 【学生】凝神观看,安静聆听,自由想像。 设计意图:让学生不带任何思想负担地静心聆听,享受音乐。感受“音乐美” (二)感受乐器的音色美,体会音乐的特色美(多媒体展示乐器图片及文字介绍,播放音乐) 1、认识蒙古族马头琴,听马头琴主奏的蒙古民歌《森吉德玛》 2、认识朝鲜族伽倻琴,听伽倻琴合奏的朝鲜族民间乐曲《纺织谣》 3、认识维吾尔族手鼓,听带有手鼓伴奏的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教师提示】注意看教材上的文字介绍,注意听这三首乐曲的旋律、节奏、节拍、情绪;提问:《森吉德玛》是蒙古族的长调还是短调,《纺织谣》是几拍子?《牡丹汗》的手鼓伴奏是什么节奏?请把答案写在纸上。(教师在教室内巡回指导) 【学生】聆听、比较、动笔总结:《森吉德玛》属蒙古族短调歌曲,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较窄,字多腔少,具有叙事性特征,旋律抒情、流畅、略带伤感;《纺织谣》为四三拍子,节奏富有动感,旋律清新、明朗,情绪轻松、安静;《牡丹汗》旋律明朗、奔放,情绪饱满, 手鼓伴奏节奏为:咚·哒咚哒|咚哒哒咚哒‖ 【教师小结】(课件展示)音乐作品中的特色体现在细节上,而这些细节就是风格,就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身,并主动去比较音乐的不同风格特点。发现“音乐美”(三)认识民族文化美,理解音乐风格美(课件分类展示编号的图片: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服装;摔跤、赛马、弦子舞、“顶礼膜拜”场面;青稞酒、酥油茶、哈密瓜等食物;天山、天池、布达拉宫等景物) 【教师】音乐民族风格特点的形成与民族的生活环境、民族风俗、民族性格密不可分(课

初中音乐《美妙的人声》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美妙的人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歌曲,体验不同的人声音乐特点,感受人声的美妙。 2、通过聆听歌曲,对比欣赏,了解人声的分类,能够分辨不同的演唱形式。 3、感受和体验不同的歌曲演唱形式,产生对歌唱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和聆听歌曲,分辨不同的声音类型和演唱形式。 2、通过听辨声音的分类和演唱形式,找出适合自己演唱风格的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吉祥三宝》, 提出问题: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哪几种人声? 2、这几种人声分别有什么特点? 1、根据年龄和性别依次听出童声、男声、女声、 2、童声:清脆、明亮 男声:厚实、粗犷 女声:抒情、柔和 初步感受人声的魅力,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新课学习 导语: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声也是一样,根据各人 声带的长短、宽窄、厚薄等生理构造不同,每个人在音域、 音色、基本声区等方面各有不同的特点,人声又可细分为高、中、低音。1、欣赏男高音歌曲《我的太阳》,思考:音乐旋律有什么特点?男高音演唱 的特点? 2、介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 鲁契亚诺·帕瓦罗蒂,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之 一。帕瓦罗蒂具有十分漂亮的音色,在两个八度以上的整个音域里, 所有音均能迸射出明亮、晶莹的光辉。被一般男高音视为畏途的“高音C” 也能唱得清畅、圆润而富于穿透力,因而被誉为“高音C 之王”。怎 样的画面 3、欣赏《伏尔加船夫曲》 思考:这首歌曲的音色特点? 你觉得这首歌曲用男低音来演唱合适么?为什么? 4、教师范唱《我爱你,中国》 思考:说说老师的音色属于女声中的哪一类?有什么特点? 5、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思考:说说看女中音的音色特点? 女中音的演唱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怎样的特点和歌曲怎样的意境? 6、根据欣赏的歌曲,分组讨论,总结人声的分类及特点。 7、一首歌曲是不是不管难度大小,演唱者水平如何都能由童声、男声、

浅谈如何欣赏中国古典音乐

中国古典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以来音乐的精华所在。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文明史展现了灿烂辉煌的一页,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从春秋时期开始,华夏大地百家争鸣的浪潮碰撞出璀璨的火花,中国音乐也迎来黎明的曙光。之后的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更是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的音乐高峰,经典音乐更是层出不穷。中国古典音乐犹如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以其源远流长和多彩多姿屹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以音乐修身养性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中国音乐过去的辉煌成就,曾震撼了无数世人。稽康善古琴,《广陵散》、《梅花三弄》慷慨激昂。从那时起,音乐成为了知识分子阶层日常不可缺少的生活。中国古典音乐与诗人所创作的诗词歌赋一样,诚可谓“阳春白雪”。而这一切,都是思想体系形成一定高度的产物。 一中国古代的乐器 中国古代的乐器,相传在公元前三千年伏羲氏创造了琴与瑟,比埃及发明弦乐器要早一千年;公元前2500年颛顼时期造出了鼓;女娲氏时发明了笙、簧、管、箫、笛等乐器。而到了夏、商、周时期,则为三代盛行铸钟,尤以周代为最,且分为特钟和编钟两种;周代非常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发明的乐器也多,如馨、搏、竽;秦代主要是造筝。从西域,沿着丝绸之路传来的乐器有:琵琶、箜篌、羌笛、胡笳等。据统计,中国的民族乐器多达1000余种,共分为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四大类,具有风格各异、演奏形式

多样的特点。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河北吹歌、西安鼓乐、舟山锣鼓、新疆十二木卡姆和西藏弦子等。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唐代伎乐人乐舞图》真实展示了1000多年前庞大的宫廷乐演奏的情景。 二古典音乐乐器音色 古人在演奏乐器时特别讲究氛围,必定先焚香沐浴,净心调神,这与佛教文化似出一源,体现了中国乐器的深邃性和高贵不可亵渎性。中国的古乐器是透过感官直达心底,在心灵深处回旋、激荡、屡屡不绝,余味无穷。 中国乐器的音色历来注重个性化,强调不可替代性。凡是在历史上被淘汰或没有得到长久传承或普遍使用的乐器,大都是因为其音色与其他乐器相似。如瑟因其音色与筝和箜篌相近而几乎绝迹,排箫因其与洞箫相近而失传多时。因而好的乐器都有各自的品性特征。 三中国古典音乐的主要特点 1.旋律与和声: 中国古典音乐虽然很早已经掌握七声音阶,但一直偏好比较和谐的五声音阶,重点在五声中发展音乐,同时将中心放在追求旋律、节奏变化,轻视和声的作用。中国古典音乐好像是用线条画出的中国画,如果没有轮廓(旋律)则不成其为音乐,但和声是可有可无的。 2.场面与气势: 中国古典音乐似感情流露,委婉缠绵、细水长流,很多是独奏或者“琴瑟合奏”“琴箫合奏”,场面不大,让欣赏者仔细品味、得以慧悟,

古筝音乐欣赏教案

《古筝音乐欣赏》教案 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我国民族乐器-古筝的 历史、构造、流派、演奏技法等,了解我国丰富 多彩的民族乐器,进而增强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 的热爱。 2、能积极参与本课听赏与体验,交流与探索活动, 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 教学重点:1、欣赏筝曲《渔舟唱晚》,感受和体验乐曲的意境和 情感。 2、欣赏《彝族舞曲》,感受其艺术形象,对比哼唱两 段音乐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生活离不开音乐,没有音乐的生活是缺乏色彩的;而音乐的产生,又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乐器,不用说全世界各民族,仅就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而言,就已经品种众多,可谓琳琅满目、灿若繁星,那么,我想请同学们说说看,你所知道的乐器有哪些? (学生。。。。。。) (老师进行简单归类。看一段奥运会视频导入课题) 古筝是东方的钢琴!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古筝,近距离地欣赏它的魅力! 二、新课 (一)古筝介绍 “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唐.白居易)古筝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秦代就盛行于今陕西一带,所以又称秦筝。 1、古筝构造。(用实物讲解)面板、边板、底板、筝弦、琴

码等。 2、古筝流派。以河南筝派、山东筝派、浙江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等最为著名。 3、演奏技法。右手技法:托、抹、勾、打、刮奏、扫弦、摇指、琶音、泛音等;左手技法:颤音、滑音、按音、点弦等。 (教师边讲解边范奏,使学生直观地得到演奏技法与听觉表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欣赏乐曲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古筝乐曲欣赏 1、欣赏《渔舟唱晚》。请学生说说该乐曲可分为几段?乐曲的速度、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感受? (学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地进行联想和想象,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以便更好地从欣赏中受到艺术的熏陶。) 2、欣赏《彝族舞曲》。①介绍乐曲。②教师范奏姑娘漫舞和阿哥欢舞音乐主题。③提问并思考:“两段音乐分别表现怎样的情绪和艺术形象?”。④学生对比哼唱两段音乐旋律。⑤完整欣赏全曲。 3、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①由阿宝歌曲导入。②教师范奏。 欣赏并思考:1、该曲的曲式结构?2、每段的情绪是怎样的? 3、民歌与器乐曲的创作有何联系? (三)教学互动 《沧海一声笑》。根据班上情况请会弹古筝的学生范奏;全体学生用歌声抒发自己的情怀。 课堂小结:古筝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今天,我只给大家打开了这个宝库的一个窗口。宝库的深层,还有待你们去探索、挖掘。希望你们能从这个宝库中得到知识和力量!

《我的太阳》参考教案

【课题】《我的太阳》 【课型】表现造型与综合探索 【综合方式】音乐美术戏剧表演 【教学目标】 1、运用讨论、谈话的方法丰富学生关于太阳的知识,了解太阳与动植物的关系。 2、学生能抓住基本形状特征对太阳进行大胆想象,用各自喜爱的方法创造出有个性的太阳形象。 3、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肯定和表扬幼儿独特的想法,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获得成功感。 【教学难点】 1、怎样用线和色来描绘太阳的“光”和“热”,丰富太阳的形象; 2、采用夸张手法和拟人化处理,创作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生动有趣的太阳形象。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互评用“笑脸”; 3、彩色水笔、油画棒、绘画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唱太阳、说太阳 1、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歌吗? 生:喜欢。 师:我也很喜欢听歌,我们先一起来听一首歌怎么样? 2、播放音乐《种太阳》,教师学生一起随音乐律动。 师:你们听过这首歌吗?会唱吗? 生: 会。 师:我们可以跟着音乐哼一哼,拍拍节奏。 3、师:谁来回答:这位小朋友种太阳干什么呢? 生:他要把太阳送到南极和北冰洋,因为那里很冷,有了太阳就会变得暖和。

师:说得真棒!他还要把太阳挂在哪里? 生:他还要把太阳挂在冬天和晚上,冬天很冷,晚上很黑,太阳带来温暖和光明。 师:正像歌曲里所唱的那样,太阳让整个世界变得温暖又明亮。如果没有了太阳,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生:黑暗。 生:很冷。 生:没有了小鸟、动物。 4、师:你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进行想象表演没有太阳时的情景。 (二)感知体验→忆太阳、学太阳 1、师:看来,我们的生活还真是少了不太阳,你们知道吗?在不同的时间里,太阳给我们带来的礼物也是不一样的,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太阳呢?为什么? 生:春天的。因为太阳给我们带来了鲜花、绿草、小鸟。 生:秋天的。因为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丰收。 生:冬天的。因为太阳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雪,可以堆雪人。 播放图片,学生感受 师:太阳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光明,还有生命。你知道种子是怎样发芽的吗? 生:想。 师:好,变变变,我变成了一棵神奇的太阳树,想看看是一棵什么样的太阳树吗? (三)赏析探究→赏太阳、变太阳 1、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太阳树”,即作品欣赏 师:你喜欢那一个呢? 生:我喜欢像和气的老爷爷的太阳。 生:我喜欢像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的太阳。 生:我喜欢花纹很好看的太阳。 生:这些画想象非常丰富,我们在画的时候要大胆想象。 2、师:如果给你一颗太阳种子,你想种一棵什么样的太阳呢? 生:春天的花儿开的美了,我把太阳打扮成了一个大花园。 生:我的太阳是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因为它看到我得了一朵小红花,所以它很高兴。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欣赏《我的太阳》word教案1

《我的太阳》教案 课题 欣赏《我的太阳》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我的太阳》体验不同人声演唱的特点及演唱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随音乐跟唱歌曲,体验歌曲演唱情感和男高音特点。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演唱歌曲。 教学方法 引导发、练习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说什么声音最美? 生:(人的声音最美。) 师:人声可以分类吗? 生:(可以的。) 师: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的太阳》。 三、新课教学 (一)自主学习(学生看书学习。) 1.人声的分类 人声可分为哪些?如果细分它还可以分为? 生:(人声可分为童声、男声、女声。如果细分又可以分为:男女高音、男女中音、男女低

音。 2.不同人声有什么特点? 生:(高音比较高亢、明亮、悠扬;中音比较宽厚、结实;低音则比较低沉、浑厚。) 3.在男高音和女高音中还能够分出什么类型的高音? 生:(女高音可分为戏剧女高音、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男高音可分为戏剧男高音、抒情男高音。) 4.男女童声有什么特点? 生:(音色近似、声音明亮、清脆、甜美。) 5.欣赏《我的太阳》 (1)了解歌唱家帕瓦罗蒂。(学生看书后,教师可以加以补充) 师:帕瓦罗蒂是哪国歌唱家?他有什么样的美称? 生:(帕瓦罗蒂是意大利著名歌唱家,他有“高音C之王”的美称。) (2)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太阳》 (二)合作探究: 1.《我的太阳》音乐旋律有什么特点?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内涵? 生:(这首歌曲旋律爽朗、豪放,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赞美之情。) 2.这首歌曲是男高音演唱的,请问男高音演唱的特点是什么? 生:(高亢、明亮,声音有穿透力。) 3.你能够跟随音乐唱一唱吗?(教师可以播放中文演唱的这首歌曲,让学生好唱一些。)生:随多媒体播放的音乐轻声跟唱。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欣赏歌曲作品,我们知道了男高音的特点,知道了人声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声音也变得更动听。

高中音乐 欣赏《十面埋伏》教案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高中音乐欣赏《十面埋伏》教案 一、教学要求 本课以学生自学为主,活动设计为一周,课堂教学一课时。 1 教学目的: ①通过学生自主性的网络艺术欣赏,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历史背景及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审美、鉴赏能力,拓宽学生视野。 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分析问题能力和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③探索网络教学模式,变单纯的课件制作与使用为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的教学设计。 2 教学重点:感受《十面埋伏》的艺术魅力,了解琵琶演奏技巧。 3 教学难点:如何开展自主探究的网络学习 4 教学方法:实践法、自主讨论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任务 提前一周布置学习任务: 1 琵琶发展史:秦代-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明清-现代琵琶的改革。 2 琵琶的演奏技巧 3古诗词中对琵琶的描写:①唐白居易的《琵琶行》②唐李峤《琵琶》 4《十面埋伏》描述的历史事件 5通读《史记》中的《项羽本记》 6了解故事《霸王别姬》、成语“四面楚歌” 7了解琵琶曲《霸王卸甲》 8初步欣赏《十面埋伏》,了解《十面埋伏》各部分的内容 将学生分成三组,利用网络资源,分别完成任务,并将整理后的信息上传到校园网,学生进行交流。 一组:完成琵琶发展史、演奏技巧。 二组:古诗中对琵琶的描述、史实资料的查找。 三组:完成曲目《十面埋伏》的分段整理并配上文字说明。 (二)课前准备 课前在校园网上发布学生整理的资料。 教学设备:网络教室、投影、相关软件。 教师:启动服务器、教师机,电子课件、话筒、电子投影、媒体播放器,登陆校园网、互联网。 学生:启动学生机、耳脉,登陆校园网、互联网。 (三)课堂教学 1、情景导入(5分钟) 许多同学都非常喜欢《霸王别姬》这首歌曲,它与今天欣赏的琵琶曲《十面埋伏》,描述的是相同的历史事件——公元前202年的“垓下之战”。 课前,我们通过查询资料对琵琶这一乐器有了初步认识,尤其读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关

音乐欣赏教案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简单的音乐欣赏方法,并且感受我国不同民族的文化 内涵; 2、通过欣赏不同民族歌曲学会判断不同地域的文化区别 二、重难点: 1、同学们的欣赏能力都处在初级阶段,还需要大量的练习; 2、民族文化的区别性大,做为初学者不太好把握其中的精髓。 三、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我们出生到现在听过很多的音乐作品,那么哪些音乐作品对您有特别的感触,同学们自己举一些例子。(学生们自己举例子说出自己所听到过的音乐作品)。那么,铜须门下面播放一些音乐作品,瞧瞧大家就是不就是听过?播放音乐《茉莉花》、《青藏高原》、《八月桂花遍地开》《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同学们,这些音乐作品想必大家可能有些都听过,那么它们属于哪个民族的呢,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样一个神奇而美妙的世界。 二、播放音乐《信天游》,让同学们自己谈谈自己听完音乐后的感受,并且组织语言说说这个音乐作品的特点 歌曲:《信天游》特点:高亢、嘹亮、热情奔放、深沉、奔放、苍凉

陕北的音乐主要特点就就是高亢嘹亮、热情奔放,这与当地的文化、人文特点以及当地的居住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陕北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这个地区因为就是黄河的流经地,又地处高地,因此,这个地区常年缺水、干旱,人们居住的地方相隔又很遥远,所以,当地的人们相互之间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就就是靠喊山,所以,这个地区音乐的特点也就是很嘹亮的。同学们下课之后可以在网络上搜集这个地区的代表性歌曲。 播放音乐《青藏高原》特点:高亢嘹亮、悠扬婉转,像就是在天空中歌唱 青藏高原地处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寒冷,广阔,有些地区常年积雪覆盖,人们走在路上,抬眼望,景色美丽,瞧的很遥远,水很清澈,天空很蓝,站在高一点的地方,可以感受到白云就在身边。这个地区的地域特点也就造就了这个地区特有的文化内涵,还有独特的音乐形式,嘹亮,婉转,悠扬,歌声仿佛都在天空中环绕,唱出的歌曲好像就是让上天听到,为人们祈祷祝福。 播放音乐《嘎达梅林》特点:辽阔、深沉、遥远、奔放、豪迈 蒙古族地处我国的北部,这个地区被大部分的青草覆盖,就是我国最大的一个草原,也就是我国放牧民族最为集中的地区,当地的人们主要靠放牧为生,常年骑马奔驰在草原上,瞧到的都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地与碧蓝的天空,一眼望去,瞧到都就是天空与草原的衔接。天空中白云缭绕,草原上成群的雪白羊群,就像就是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因此,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种太阳》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种 太阳》教学设计 《种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音乐知识,创编简单表演。 2. 通过朗诵、听赏、演唱、讨论、编创的形式,体会歌曲《种太阳》的音乐、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美好愿望。 2. 感受和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3. 理解音乐内涵,并用动作、语言、歌声表达出来。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带补充段落的单乐段歌曲。bB大调。歌曲中主乐段是由四个相关联的乐句构成的。其中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再现,而第四乐句又是在第二乐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每一乐句前两小节中的六度跳进表达了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充满幻想的当代少年儿童的形象。而后半句则多用级进的手法,尽显纯朴、抒情的童真情趣。在演唱上可用先跳后连的方法来表现各乐句。紧接着出现的完全重复前奏的乐句是过渡句,在这里起到了如间奏和连奏的作用。附点八分音

符的大量运用和全曲最高音的密集出现,将欢快的情绪推向高潮。歌词反复点题,把孩子们的美好愿望进一步传达与肯定。最后出现的则是补充乐段,抒情的旋律把我们引入那充满遐想的美好天地。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太阳吗?了解太阳吗? 生:简单介绍搜集到的太阳知识。 师:原来大家对它有这么多的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对太阳产生了很多的幻想,有关太阳的传说也很多。 1. 艺术作品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些关于太阳的艺术作品,出示图片莫奈《日出印象》,感受太阳给你们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太阳是温暖、光明的…… 2. 儿童作品欣赏。 师:感受了大师的作品给同学们的感觉,我们再来看看小朋友心中的太阳是什么样的?我们边看边来模仿太阳的各种表情。 教师出示太阳图片。 学生回答:太阳是温暖、明亮、可爱的…… 3. 艺术歌曲。 师:除了艺术作品之外,还有一些歌曲也是描写太阳的。 (1)欣赏歌曲《我的太阳》,美声演唱,描述了一个辉煌、灿烂的太阳。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课教案 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初中二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懂得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秀遗产,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中国民歌的基本风格和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音响设备、歌曲欣赏磁带、录音机、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课题分析: 一、中国民歌的概念 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 抓住民歌产生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名具特色的民歌。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二、民歌的体裁 我国的民歌极其丰富多彩,按体裁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号子,也叫"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带有呼号的民歌。号子的演唱形式多我一领众和,其结构短小,节奏较为固定,音调铿锵有力,风格粗犷豪放。如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湖北民歌《打麦号子》。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必思想感情的民歌。山歌音调高亢、嘹亮,旋律和节奏自由、舒展。如内蒙古民歌《牧歌》、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小调,也叫"小曲",是流传于城镇集市并被加工提高,描写生活中各种情绪的抒情性民歌。小调结构比较规整,节奏富于变化,旋律流畅细腻。如《茉莉花》、陕北民歌《高山点灯》、台湾童谣《天黑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成长的每个过程都和民歌有关。在襁褓中,你们的心灵就受到优美的摇篮曲、催眠曲的陶冶、滋育;在牙牙学语时,你们开始唱数数和学知识的儿歌;在幼年、少年时期,民歌伴着你们游戏、学家务活,帮助你们了解自然、历史和生活……今天,我们音乐课的主题就是--中国民歌欣赏。 二、通过音像资料放映三幅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图片或风光片断,让学生分别根据歌曲的歌名及歌词内容,给歌曲配上适当的画面,在画面的"背景"下,放歌曲欣赏的录音片断,让学生能有一种最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所欣赏内容的理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

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 授课内容\教学目的\知识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音响图像资料\思考题\参考文献 第一周 授课内容: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述 一、音乐史和音乐史学 二、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及目的 三、中国音乐史学的学科特点 四、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方法 五、谈谈如何学习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 教学目的: 使同学们在开始学习具体的中国音乐史内容之前,对该学科的学科性质、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发展状况有所了解。为今后的中国音乐史的学习和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本章知识点:(略) 教学过程: 一、乐史和音乐史学 1、什么是音乐史 (1)音乐史是人类从事音乐活动的历史,从理论上说他包括人类创造音乐的一切物化形态的历史。 (2)如何看待音乐是研究音乐史的基本出发点,不同的音乐历史观将产生不同的音乐史学理论。 2、音乐史和音乐史学 人类从事音乐活动的历史是一部客观的音乐史,而音乐家写

的音乐史著作则是一部主观的音乐史。前者是音乐史,后者是音乐史学,后者是前者在音乐史家头脑中的反映。 3、音乐史学的研究目的 一是把历史上的优秀作品搜集整理起来,介绍给每一代人。 二是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研究,总结音乐艺术的规律,给今天的创作以资借鉴。 三是把历史上优秀音乐文化的各个方面(音乐的表观手法、音乐的体裁、乐器的形制、音乐创作思想、社会的音乐制度、音乐教育体制及其思想等,介绍给今天的人,使之发扬光大。 4、音乐史学的学科性质 所以说,音乐史学是一门包括音乐艺术和音乐文化同时又涉及音乐历史方面的学术研究,它是一门人文科学性质很强的艺术史学学科。 二、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及目的 研究范围: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音乐,其时间上限要追溯到中国音乐的起源,下限时至中国古代史的结束,即清王朝的灭亡。 研究对象:具体地说,这门学科主要的研究对象有这样几方面:乐器及其音乐的产生和演变乐;律学的形成及其发展;作品及其演变的分析与研究;乐谱的解读与研究;器乐、戏曲,说唱、歌舞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少数民族的音乐及其研究;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音乐史的发展规律的分析与探时。 目的:一般地讲,是为了继承丰富的历史遗产。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今天的音乐事业。文化是通过历史积累下来的,没有继承就不可能有发展。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欣赏课程教案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欣赏课程教案 中国传统音乐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第一周课题: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第二节我国民间音乐的类别第三节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 第四节我国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民间音乐的的概念和特点。难点:掌握民间音乐的类别和体系。教学目的: 掌握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 一、中国民族音乐:中华民族的民族音乐被称为中国民族音乐。既包括了汉族音乐,也包括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在汉语中,中国民族音乐可简称为“民族音乐”。 二、中国民间音乐:中国民间自然传承的音乐。它是从我国民族音乐中按照音乐的流行的社会层面特征所划分出

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类别,它包括号子、山歌、小调、长歌等。第二节我国民间音乐的分类 一、我国民族音乐的涵盖范围:我国民族音乐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 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的音乐。 二、本课程教学提倡的分类 第三节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一、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二、乡土性;三、即兴性;四、流传变异性;五、人民性;六、多功能性第四节我国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我国现代音乐学家王光祈将世界音乐分为三大体系:一、中国乐系;二、欧洲乐系;三、波斯-阿拉伯乐系课后作业: 请书面回答:简述民间音乐的特点和类别。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掌握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和特点,从宏观上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总体的认识。 1 第二周课题: 第二章民间歌曲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

《我的太阳》教案1

《我的太阳》 学习目标 1、能认真聆听声乐作品。能在听赏活动中说出人声分类的基本原则,以及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低音、童声的音色特点。 2、能随音乐跟唱歌曲《我的太阳》《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片段,感受音色对于歌曲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真聆听声乐作品,积极参与听赏活动。 2、能说出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低音、童声的音色特点。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自主指导1:聆听三段音响片段,请学生说出演唱者的性别。 1.人声可分为哪些?如果细分它还可以分为? (人声可分为童声、男声、女声。如果细分又可以分为:男女高音、男女中音、男女低音。) 2.不同人声有什么特点? (高音比较高亢、明亮、悠扬;中音比较宽厚、结实;低音则比较低沉、浑厚。) 3.在男高音和女高音中还能够分出什么类型的高音? (女高音可分为戏剧女高音、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男高音可分为戏剧男高音、抒情男高音。) 4.男女童声有什么特点?(音色近似、声音明亮、清脆、甜美。) 欣赏1:《我的太阳》 自学指导2:请根据人声的分类说说这是哪种音色,以及这种音色有什么样的特点?(1)了解歌唱家帕瓦罗蒂。P13(学生看书后,教师可以加以补充) 师:帕瓦罗蒂是哪国歌唱家?他有什么样的美称? 生:(帕瓦罗蒂是意大利著名歌唱家,他有“高音C之王”的美称。) (2)播放多媒体课件《我的太阳》

欣赏2:《伏尔加船夫曲》 自学指导3:请根据人声的分类说说这是哪种音色,以及这种音色有什么样的特点? 1.导入:俄国有一首世界著名的表现纤夫劳动的歌曲《伏尔加船夫曲》。 2.初次欣赏,感受歌曲风格情绪。 3.再次欣赏,分析音乐作品,挖掘歌曲内涵: ⑴从音乐要素上讨论: ⑵从主题思想上作进一步理解: a.力度这样处理,表现了什么? b.旋律起伏变化很大,象征着什么? c.为何用男低音表现? 通过聆听、设问、讨论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特点与思想内涵。 4.创作表现,深化主题。 ⑴请几位学生表演拉纤动作。 ⑵学生讨论拉纤动作、状态等。 ⑶听音乐,老师与学生共作拉纤表演,其余学生始终用“5363”伴唱,但要求有强弱变化。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来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绪与风格特点,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欣赏3:《我爱你,中国》 自学指导4:请根据人声的分类说说这是哪种音色,以及这种音色有什么样的特点? 1、聆听《我爱你,中国》,让学生认真熟悉旋律,感受作品内涵。 2、再次播放音乐,老师跟学生轻声演唱。学生用哼鸣的方法演唱,高音部分以欣赏为主,中间部分要求学会旋律。

高中音乐《古代歌曲——西出阳关无故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歌曲——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 授课人: 学生课前活动设计:课前学生预习课本170 页相关内容。聆听背景音乐,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音色。 教学年级:高一 课时:1 课时 课堂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教学模式,共分为五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拓展提升成果展示—课堂总结。 教材分析: 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三叠》曲调抒情隽美,是我国古代歌曲中的“极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继本单元器乐曲学习后的扩展内容。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理解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所表达的离别情感,培养 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学习兴趣,了解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阳关三叠》的“吟、听、唱、思”,感受作品表达的情绪,初步掌 握有关中国古代歌曲的分析方法,并尝试编创。

3、知识与能力:通过聆听《阳关三叠》,了解诗与歌之间的关系。在感受、体验作品 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进而对古代歌曲的歌词、调式进行分析,通过编创活动增强对民族调式的了解。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阳关三叠》,在感受、体验作品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进而对作品的旋律、歌词、调式以及情感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通过编创活动增强对民族调式的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课前学生活动设计:课前学生预习课本170 页相关内容。聆听背景音乐,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音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器乐音乐的魅力,引入中国古代声乐作品。) 师:刚才听到的音色来自于哪一件乐器? 生:古琴。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古琴作为一件有生命力的乐器,承载着伯牙子期之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朋友之情。古人常常以琴会友,

中国音乐欣赏教案

《中国音乐史与作品欣赏》教案(提纲式)32学时 一、远古与夏商时期的音乐(公元前11世纪以前) 一.远古 1.音乐起源:异性求爱说、劳动起源说、语言抑仰说、模仿自然说、信号说、巫术起源说。 2.人类历史划分:蒙昧、野蛮、文明期。 3.远古时期的音乐:原始乐舞 4.文献中的原始乐舞:朱襄氏、葛天氏、伊耆氏、阴康氏、弹歌、云门、咸池、箫韶 5.乐器:骨笛、骨哨、陶埙、陶钟、陶铃、石謦、鼓、6.音乐家:夔 二.夏 1.概述:历史背景、对夏朝音乐文化的探索 2.大禹治水有关皋陶作《夏籥》九乐章、八佾以舞《大夏》的表演形式 三.商 1.甲骨文的发现及“舞”字的写法 2.甲骨文中的祭祀乐舞:儛舞、雩舞、魌舞、高翘舞、多老舞、奏舞、众舞 3.乐器:编謦、钟、镛、铃、鼓、龠、言、龢、竽、缶

4.商历史背景与“巫乐”“淫乐” 二、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元前11世纪~前221年) 一.西周 1.概述:历史背景——文化起源、政治体制的传承、“制礼作乐”。 2.雅乐的产生及特点:六部乐舞: 云门大卷(黄帝) 大咸(尧) 九韶(舜)四望大夏(禹) 大濩(商) 先妣大武(周) 先祖郑声 3.音乐机构:大司乐(行政教育表演) 大司乐—乐德乐语乐舞 乐师—小舞 大师—六律六同 小师—乐器 瞽朦— 和 4.乐器:八音、分类--- 5.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周穆王周游 傀儡—倡者 二.春秋 1.诗经---305(诗三百)西周—春秋末各类音乐作品:风<关

雎>(周南、雅、颂 2.孔子对古代音乐文化的贡献 3.三分损益法与十二律(古代阶名由来) 4.宫廷音乐家:师旷、师乙、师涓、师襄 三.战国 1.音乐文化概述:齐、楚、燕、赵、韩、魏、秦 2.地下音乐厅:曾侯乙墓——“钟鼓之乐”与“琴瑟之友” 3.“楚辞”——九歌、离骚 4.民间音乐家——秦青、韩娥、伯牙、 5.音乐思想:儒家学派、墨家学派、老、庄学派。 6.音乐论著:公孙尼《乐记》:旧传二十三篇,现存其前十一篇,有乐本.乐论.乐礼.乐施.乐情.乐言.乐象.乐化.魏文侯.宾牟贾.师乙. 荀子《乐论》、墨子《非乐》、吕不韦及其他人所撰《吕氏春秋》、 三、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元前221年~581年) 一,秦 1.音乐文化历史背景 2.乐府机构的设立 3.秦声与楚歌的流行 二.汉 1.文化背景“丝绸之路”的开辟——乐种.作品(摩诃兜勒) 李延年、乐器、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上: 05课 我的太阳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教材 美术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美术教案 / 小学美术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上: 05课我的太阳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美术有利于发展记忆和想象力,想象力得到扩展和深化,可以使学生的消极心理负担得到卸除,获得心理平衡保障心理健康,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一年级美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案]香洲五小杨秋菊老师的教案 教学对象:一年级新生我的太阳 教学目标: 1、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自己的想象—我的太阳,激发学生大胆想象、涂画兴趣。 2、学习简单表述作品形、色与意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自我评价能力。 3、以喜欢动手涂画我的太阳为宗旨,激发学生作画兴趣。我的太阳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上: 05课我的太阳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请家长说说“我的太阳”,给家长说说“我的太阳”。 舞曲“种太阳”光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歌表演“种太阳”。(情景创设,激发想象)。我的太阳 播放vcd我的太阳影碟,教师带领学生边唱边舞,进入愉快的课堂学习之中。师:“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边跳边想歌曲中说些什么?(唱跳两段)。 2、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歌曲中说些什么?”,提请2—3名学生讲述。 3、教师概括学生表述内容,点题:“小朋友,假如让你种太阳 你想有一个什么样的太阳? 板书我的太阳 二、新授 1、师:分四人小组各自说说“我(自己)的太阳”。(约3分钟流讨论,激发想象)。 2、师:“请四人小组的代表说说‘我的太阳’”。提请3位同学讲述。 3、师:“听了小朋友说的‘我的太阳’,各自不同,很有想象力 很有趣。那么,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想象中的太阳画出来。” 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作画。 分别指导绘画要领:图画大些,不宜太小,用色大胆。 5、学生完成作业后自己将作业贴在黑板上,相互欣赏、激励。 6、简单自我评价。教师抽取有代表性的3—5幅作业,通过实物投影放大观赏。师:“请

2020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6单元《啊,我的太阳》教案 花城版

啊,我的太阳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意大利民歌《啊,我的太阳》,能充分激发学生对欣赏和学唱欧洲经典音乐作品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通过鉴赏,知道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懂得美声唱法与其他唱法的区别,能感受这首意大利那坡里民歌的风格特点,特别是典型节奏和经常在同一首歌中运用调式转换形成色彩对比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比较、合作与探究等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能用热情,舒展的歌声演唱意大利民歌《啊,我的太阳》。 2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音乐学习,对《啊,我的太阳》这首脍炙人口的世界经典音乐是有所耳闻的,但由于平时喜欢听的都是一些流行的、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对这样美声唱法的歌曲缺乏深入地了解,对世界知名的歌唱家也甚少接触,所以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想办法化繁为简,循序渐进,让学生多听、多唱,以掌握意大利民歌的特点为主旨,对比中西方多元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品味。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中西方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用美声唱法演唱的意大利民歌《啊,我的太阳》多个版本 教学难点:感受这首意大利那坡里民歌的风格特点,特别是典型节奏和喜欢在同一首歌中常用调式转换形成色彩对比的特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聆听意大利民歌《啊,我的太阳》 新课导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意大利民歌《啊,我的太阳》 2、学生带着问题(情感?音色?节奏?伴奏乐器)初步聆听歌曲:播放中文版的《啊,我的太阳》(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为了让学生听懂,领略这首歌词曲的魅力,首先欣赏中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中文演唱的《啊,我的太阳》音频) 3、教师范唱歌曲《啊,我的太阳》,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首歌曲借赞美太阳来表达真挚爱情 (2)这首歌曲演唱者的音色是男高音 (3)模唱歌曲伴奏中的典型节奏X. X X X ︱ X X X X X ︱拍一拍(学生拍手体验,这个节奏型是从非洲的黑人舞曲,西班牙的民间音乐中波尔卡节奏、哈巴涅拉节奏演变而来的,包含附点、切分、三连音等,富于弹性,是典型的欧洲音乐固有节奏,也是这首意大利民歌的一大特点。) (4)特色的伴奏乐器是响板。听一听(响板是流传西班牙民间的打击乐器。主要用于歌舞音乐的伴奏,后亦用于欧洲艺术音乐中。演奏时发出坚硬的哒哒声,活泼而清脆,富有特色。) 4、跟随音乐唱一唱,(前奏拍手,打出典型节奏) 5、想一想,歌曲哪一句有转调的感觉,让你耳目一新?(在“啊,太阳,我的太阳”一句出现的和声大调的降六级音,更使音乐的色彩一新,深情感人。意大利民歌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经常在同一首歌中运用调式转换形成情绪上和色彩上的对比,极富特色。) 活动2【讲授】认识世界三大男高音及美声唱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