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罗马帝国、查理曼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的区别

神聖羅馬帝國、查理曼帝國和東羅馬帝國的區別

一、東羅馬帝國(TheEastEmpireofRome,395~1453A.D.)
淵源:由羅馬帝國(The Roman Empire,27B.C.~395A.D.)分出。
「羅馬帝國盛世(27B.C.~180A.D.)



百年戰亂(180~283A.D.)



羅馬帝國分治期(即戴克里先Diocletian中興,283~305A.D.)

┌──────┴────----------------------------------─┐
↓ ↓

東區:定都尼可米底亞(Nicomedia) 西區:定都米蘭(Milan)

註:此二區分工合作,帝國詔令之頒布必經兩區正副皇帝(共四人)聯名簽署。



羅馬帝國末代統一期(即君士坦丁Constantine至狄奧多西一世The odosiusI統治期323~394A.D.)



羅馬帝國分裂期(395~476A.D.)

┌──────┴──────┐
↓ ↓

東羅馬帝國(定都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eple十五世紀以後的史家稱之為「拜占庭帝國」。西元一四五三年亡於鄂圖曼土耳其人。)

西羅馬帝國(定都羅馬,西元四七六年為日耳曼人所滅。)


國策:西元四七六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東羅馬帝國乃以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者自居,以保存羅馬文化和光復帝國西部失土(西羅馬帝國舊疆)為職志,秉持「政教合一的理想」(Christian-Imperialidea),屹立於東方。

疆域:西元三九五年狄奧多西一世臨終前將帝國分為兩半,亞得里亞海(Adriatic Sea)以東的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愛琴海上諸島嶼等地屬東羅馬帝國。至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TheGreat,527~565A.D.)時,先後滅汪達爾王國和東哥德王國,並進攻西哥德王國,將北非(今突尼斯一帶)、意大利半島及西班牙東部沿海及巴利亞群島(Balea-ric Islands)等地均列入東羅馬帝國版圖。查士丁尼大帝逝世後,外患踵至,領土日蹙,至西元第十一世紀僅存小亞細亞及局部巴爾幹南部之地。

文化:東羅馬帝國除保存羅馬文化外,又因地利之便,繼承希臘的文化,使用希臘語文,融合希、羅文化,發揚光大而成東羅馬文化,近代史家稱之為「拜占庭文化」(Byzantine Culture)。

宗教:根據東羅馬帝國的「政教合一理想」,政權應高於教權,皇帝由上帝賦以全權,為世間最高的行政、軍事、財政、司法及宗教領袖,其職責在奉上帝之旨意,以仁慈、公正之心統御兆民,並維護正統的基督教信仰。西元八六二年間,東羅馬管轄下的基督教教會派遣一個傳教團體,進入巴爾幹半島北部一帶傳教,由西瑞爾(Cyril)及穆索底烏斯(Methodius)帶隊。前者

為了傳教的方便,就利用希臘文字母將斯拉夫語譜成文字,並將聖經譯成斯拉夫文。在這個團體的宣導下,斯拉夫各部族如塞爾維亞人(Serbs)及保加利亞人等都相繼皈依基督教。西元一0五四年基督教分裂以後,東羅馬帝國乃成為希臘正教(又譯為東正教Greek Orthodox Church)的指揮中樞。拜占庭文化亦隨希臘正教的傳播深入南歐與東歐。(詳劉景輝:《西洋文化史》,二,頁六九~一二五及高亞偉著:《世界通史》,上冊,頁一四二~一四九)

二、查理曼帝國(TheCharlemagneEmpire,800~840A.D.)

淵源:由法蘭克王國(kingdomofFrank,510~799A.D.)擴張而成。
(梅洛溫王朝,TheMerovingianDynasty,481~751A.D.)
濱河的法蘭克人(Ripuarian Franks居萊茵河畔)
510A.D.
──→
濱海的法蘭克人(salian Franks居大西洋沿岸)領袖克洛維(Clovis)開基期(481~510A.D.)
500A.D.
←──
布根第王國(位於倫河Rhone流域)


克洛維建國(510~511A.D.)


法蘭克王國
內戰(511~613A.D.)


宮相(Major of the palace)擅權期(613~751A.D.)

(加洛林王朝TheCarolingianDynasty,751~840A.D.)

法蘭克王國
「矮子」丕平(Pepin the Short)篡位(751A.D.)

查理曼拓土(768~799A.D.)


查理曼帝國
查理曼帝國盛世(800~814A.D.)



「虔誠的」路易(Louis the pious)誤國(814~840A.D.)


內戰(840~843A.D.)



(加洛林王朝843~911A.D.嗣後國王由選舉產生)


凡爾登條約(TreatyofVerdun843A.D.)


┌─── ────────┼──────── ───┐

東法蘭克王國 「查理曼帝國」 西法蘭克王國

(TheEastKingdomofFrank,843~961A.D.)路易(Louis the German)所建,領有查理曼帝國東部,即日耳曼(Germany),相當於今日德國一帶
洛塔兒(Lothair)保有「皇帝」虛銜,領有查理曼帝國中部,包括今荷蘭、比利時、洛林(Lorraine)、亞爾薩斯(Alsace)及意大利北部一帶
(TheWestKingdomofFrank,843~987A.D.)查理(Charles“the Bald”)所建,領有查理曼帝國西部,相當於今日法國一帶(加洛林王朝北部一帶843~987A.D.)


神聖羅馬帝國(TheHolyRomanEmpire962~1806A.D.)由東法蘭克國王鄂圖一世(OttoI)所建東、西法蘭克王國爭奪之所 法蘭西王國(KingdomofFrance,987~1789A.D.)歷經卡佩王朝(TheCapetianDynasty,987~1328A.D.)、華洛亞王朝(TheValoisDynasty,1328~1589A.D.)及波旁(TheBourbonDynasty,1589~1789A.D.)



國策:推廣拉丁文化及基督教,普及教育,感化蠻族。

疆域:包括今法國、比利時

、荷蘭、盧森堡、德國、奧國、瑞士、意大利北部及西班牙東北部。今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地為帝國之附庸。

文化:復興古典文化,有「加洛林的文藝復興」(Carolingian Renaissance)之稱。

宗教:繼承克洛維以來的傳統,與羅馬教皇相互結託。

三、神聖羅馬帝國(The Holy Roman Empire,962~1806A.D.)

淵源:由東法蘭克王國蛻變而來(詳前表),西元九六二年東法蘭克王國國王鄂圖一世親至羅馬城,跪在查理曼曾經跪過的地方,要求教皇約翰十二世(John IIX)為他舉行加冕典禮,要求人民稱他為「羅馬人的皇帝」,並將東法蘭克王國改名為「神聖羅帝國」。

國策:以古羅馬帝國的真正繼承人自居,處心積慮完成其理想中的領域──包括一切基督教國家在內。

疆域:全盛時期包括尼德蘭(Netherland,包括今荷蘭及比利時)、日耳曼、波希米亞(Bohemia)、奧國、瑞士、布根第以及意大利北部。(英、法、西班牙、瑞典、丹麥、挪威等基督教國家均未曾隸入版圖)

宗教:原則上支持羅馬教皇;實際上,教皇與皇帝間明爭暗鬥。

帝國組織:皇帝無實權,帝國組織鬆散而龐大,皇帝之下的諸侯(Vassals)、主教區(Dioceses)、武士團體(Knights)及自治城市(Free Cities)各自為政,理論上連繫各成員共同輔助皇帝的公會(即帝國會議Diet),事實上淪為各方爭取特權之場所。

帝國隱憂:(1).地方主義(Particularism)盛行,區域間難以合作。(2).歷屆皇帝馳心外務,內政不修,臣民離心離德。(3).政教之爭,打擊皇帝尊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