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剂分类

抗菌剂分类
抗菌剂分类

有机系抗菌剂

有机系抗菌剂的优点是:初始杀菌力强、杀菌即效和抗菌广谱性好,无论是粉状或液态,都能比较容易地分散使用。加上已开发几十年,技术成熟,价格也相对便宜。但是它也有诸多致命弱点:如化学稳定性差,不耐热。遇热、光或水等容易挥发,难以实现长效;在许多高聚物的高温、高压、高剪切加工条件下易分解失效,甚至产生有毒的分解产物。特别是在塑料中使用时易迁移,导致抗菌寿命短(使用寿命只有2-3年),成本高。

有机系抗菌剂的分类

有机系抗菌剂可分为化学合成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两大类。

1.化学合成抗菌剂(见下表):

类别主要产品

2. 天然抗菌剂:主要来自天然物质的提取物,如壳聚糖由来自于天然贝壳、蟹壳、虾壳、鱼骨及昆虫等动物壳体的非常坚硬的部分,经脱去N-乙酰基获得。类别主要产品

天然抗菌剂的优点是,不属化学制品,完全是从天然食物或植物中提取,或直接使用的,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畜或环境一般不产生污染危害,生物相容性好,因而受到青睐。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抗菌功能有限,做不到广谱长效。使用这种抗菌剂后,会使食品、用品产生异味或变色,特别是天然类抗菌剂在150~180℃就开始炭化分解,使应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

有机系抗菌剂的灭菌机理

有机抗菌剂因品种繁多,灭菌原理不尽相同。天然抗菌剂:酸碱性物质是通过其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进而使细胞蛋白质凝固,实现灭菌;各种醇类是使细胞蛋白质变性,干扰细胞代谢,完成灭菌的;脱乙酰壳多糖类天然抗菌剂,其灭菌原理是,本身含有氨基酸,属阳离子,而微生物细胞壁是由酸和磷脂阴离子等组成的。两者结合后,阻碍微生物的发育和繁殖。化学合成抗菌剂有的是阻碍微生物细胞的能量代谢,有的是阻碍微生物细胞的蛋白质合成(DNA合成),有的是阻碍微生物细胞壁的合成等。

无机系抗菌剂:

无机系抗菌剂可分为4类:

1. 含金属离子的抗菌剂;

2. TiO2光催化(或叫光触媒)抗菌剂;

3. 金属氧化物抗菌剂

4. 具有远红外辐射功能的抗菌剂。

含金属离子的抗菌剂

含金属离子的无机盐或络合物的无机抗菌剂品种最多,用途也最多,产量也最大。其特点是抗菌性和安全性高,耐热性好,抗菌范围广,有效期长。

制法:通过物理吸收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将无机抗菌成分(各类无机氧化物和无机金属盐类的金属离子)固定在载体上而制成的抗菌剂。

抗菌成分:主要有银、铜、锌及其化合物;其中银及其化合物用得最多。

载体材料:主要有:沸石系、硅胶系、玻璃系、磷酸钙系、磷酸锆系、硅酸盐系、

氧化钛系、晶须系等。

抗菌机理:①重金属离子通过与蛋白质的巯基(-SH)反应,破坏细菌的细胞合成酶的活性使细胞丧失分裂繁殖能力而死亡。②金属阴离子与细菌结合,破坏细菌正常代谢,导致微生物死亡或抑制其繁殖。

无机系抗菌材料(剂)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发成功的新型抗菌制剂。它的盛行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事情。由此形成了新型无机抗菌剂的开发和抗菌加工技术的革新。由于其独特的优点,现在已成为抗菌剂研究的热点。它代表了抗菌剂的发展方向,有巨大的开发应用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途。

TiO2光催化(或叫光触媒)抗菌剂

TiO2等氧化物半导体,其光催化作用,可应用于利用水产生氢、氧,水处理,除臭、脱臭、氧化除去NOx等大气污染物等,是一种多功能型抗菌剂。其特点是在没有光照射的状态下,不产生抗菌效果,即氧化物光催化剂为了产生活性氧,光照是必不可少的。

作用机理:主要的抗杀菌机理在于TiO2被光照后产生电子空穴对,并与其表面吸附的OH-和O2作用生成羟基自由基和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O2-·,这两种自由基均非常活跃,当遇到细菌时直接攻击细菌的细胞,抽取有机物的H原子或攻击其不饱和键,导致细菌蛋白质变异和脂类分解,以此杀灭细菌并使之分解,得到杀菌、防霉、除臭的作用。

积极利用抗菌活性不同于依赖于溶出金属离子的银系抗菌剂的TiO2的特点,开发即使在暗时也有抗菌活性的光催化系抗菌剂是目前人们感兴趣的课题。

金属氧化物抗菌剂

具有抗菌活性的氧化物有氧化镁(MgO)、氧化钙(CaO)、氧化锌(ZnO)和钙制剂,其可在陶瓷、牡蛎、扇具等烧成粉末和天然矿石等中发现。其抗菌机制是细菌因受到外力作用而受伤直至死亡。与抗生物质和抗生剂的作用相似。

具有远红外辐射功能的抗菌剂

这类抗菌剂有Mg-Al-Si-Zr-稀土系(白色)和Mn-Fe-Co-Ni-Cu-Cr系(黑色)等,是一种光热转换功能材料。它从环境种吸收光和热后,以远红外辐射能量形式输出。常温下能发射出2~18微米波长的远红外线,能激活空气和水,产生羟基自由基和活性氧,从而杀死细菌。

复合型抗菌剂:

无机系抗菌剂中的银系抗菌剂,耐温高(550 oC以上),抗菌长效性好(10-15年)。虽然抗菌效果突出,但银成本高而且化学性质活泼,易转变为棕色的氧化银或经紫外线光催化还原成黑色的单质银。这样不仅降低了抗菌性,而且还使白色或浅色制品无法应用。因此,制约了它在更大范围的应用。锌系抗菌剂虽无变色问题,价格便宜,但其抗菌性低,不能满足抗菌要求。国际上,日本经过20多年的研究,在改善银抗菌剂变色问题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这个问题得到了初步的解决,但成本却高居不下。欧美地区以使用有机抗菌剂为主,使用无机抗菌剂也只是近几年的事。

近十几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跟踪国际无机抗菌剂发展方向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为了使所用抗菌剂能更有效地抑制微生物,使用二种以上的药剂,利用离子交换和多层包覆等技术研制出无机-有机复合型抗菌剂。其特点:

a. 克服了药剂效果的极限与范围,使抗菌广谱;

b. 克服了微生物对药剂的抗药性;

c. 可延长抗菌剂的时效,即延长添加周期;

d. 在低浓度的添加下即产生抗菌效果。

e. 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易于与高分子材料进行均匀混合。

无纺布抗菌剂,纺织抗菌整理剂,针织布抗菌剂,抗菌药水,面料抗菌消臭剂

纳米粉体的分散及对棉织物的抗菌整理研究 滕志强1朱平2张建波王炳(青岛大学化工学院) 1滕志强(1978- )男,青岛大学在读级研究生,主要从事纳米材料功能整理研究。 2 联系人:朱平(1957-),男,青岛大学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功能助剂和功能纺织品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讨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分散剂在不同pH值下的分散效果,以及最佳分散剂用量,结果表明:2%(o.w.f.)的聚丙烯酸钠在pH值等于9时对3%(o.w.f.)的纳米粉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另外,还研究了不同配比的复合纳米微粒ZnO/TiO2用于棉织物的抗菌整理,结果发现复合纳米粉体的抗菌效果要比单一纳米粉体的抗菌效果好,证明了纳米协同效应的存在。 关键词:低聚丙烯酸钠分散性纳米ZnO/TiO2 抗菌整理协同效应 1.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材料的认识与使用已经向多功能化方面发展,纺织业亦是如此。在功能性、环保型纺织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纺织品市场主流的今天,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研究己扩展到众多领域,其中纳米材料的应用便是其中的一种。天然纤维织物因其服用的舒适性等而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是棉织物本身存在一些缺点,如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些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球菌等在棉织物上存在时间延长,尤其是一些内衣、内裤的穿着环境易滋生细菌,并以人体的新陈代谢产物为营养物质迅速繁殖,释放出令人恶心的臭味。另外,它们还会使棉制品变色、发霉,诱发各种皮肤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由于某些无机材料做成纳米级后有优越的抗菌功能,同时纳米功能材料耐热、无毒、稳定性强,因此纳米材料便作为新型的抗菌整理剂首先被选用,来代替对人体有毒性和刺激性的抗菌剂,成为开发绿色功能纺织品的一个重要方向[1]。 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和应用的将纳米微粒施加到纺织品上的方法主要有三种[2]:(a)共混纺丝法(b)后整理法:吸尽法、涂层法和浸轧法(c)接枝法。然而,时至今日,纳米粉体在纺织品中的应用仍然是一项发展中的技术,这是因为纳米微粒表面活性很大,易发生团聚,且不易与纤维材料结合固着,因而,如何使纳米粒子均匀地分散在纺织品上,且实现纳米粒子与纤维的牢固结合,是纳米功能纺织品开发和应用的关键技术。 本文借助于粘合剂把纳米粉体TiO2和ZnO施加到棉织物上,并对它们的分散性、抗菌性以及它们复合物的协同效应进行了研究。 2. 2. 实验部分 2.1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1.1 2.1.1 原料及试剂 纳米ZnO和纳米TiO2(江苏河海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六偏磷酸钠和硅酸钠(天津市化学试剂六厂);低聚丙烯酸钠(上海长风化工厂);染色用粘合剂和渗透剂JFS(烟台三和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1.2 2.1.2 织物规格 经过前处理的纯棉织物:规格40*40,支数133*72

浅谈抗菌剂

抗菌剂是一类具有抑菌和杀菌性能的新型助剂。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使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及病毒等)的生长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学物质。抗菌剂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具有耐热、持久、连续、安全等优点。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抗菌剂: 一、抗菌剂概念 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抗菌:准确的说应该叫“抗微生物”功能。抑菌和杀菌作用的总和为抗菌。 杀菌:杀死微生物营养体和繁殖体的作用(在我们一般生活环境下条件下,一般不需要灭菌)。抑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 防霉:就是抵抗真菌的功效,主要针对霉菌而言。 二、抗菌剂种类 1、有机抗菌剂 有机抗菌剂又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合成型抗菌剂(如:季铵盐、双胍类等),另一种是天然有机抗菌剂(如:甲壳素)。 2、无机抗菌剂 无机抗菌剂主要可分为三种:合成金属离子的抗菌剂(如含:AG,CU,ZN等);TIO2光催化又称光触媒抗菌剂;金属氧化物抗菌剂(如:磺酸银) 3、复合抗菌剂 4、益生菌整理剂 三、抗菌剂抗菌机理 抗菌剂的抗菌作用主要作用于干扰细胞壁的合成、损伤细菌细胞膜、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和干扰DNA的合成,从而使细菌无法繁殖。 四、抗菌剂分类 抗菌剂主要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 1、有机抗菌剂 有机抗菌剂主要是以乙醇、酰基苯胺类、咪唑类、噻唑类、异噻唑酮衍生物、季铵盐类、双呱类、酚类等为主的抗菌化合物。有机抗菌剂具有种类繁多、即效性和抗菌活性高等特点,当然抗菌活性根据菌种的不同而不同,但其耐热性相对其他抗菌剂会差一点。 2、无机抗菌剂 无机抗菌剂又可分为合成金属离子抗菌剂和光触媒抗菌剂。 金属离子抗菌剂:是利用银、锌等金属通过物理吸附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金属固定在多孔载体上面(如硅酸盐、磷酸锆)制成的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相应的制品中便可获得具有抗菌能力的材料。目前银离子抗菌剂还是在无机抗菌剂中占主要地位,其主要因素是银具有较高的催化能力,高氧化态银的还原势极高,足以使周围空间产生原子氧,原子氧具有强

针织品抗菌剂,防螨抗菌助剂,耐久抗菌防螨剂,水溶性甲壳素,丝蛋白加工剂

针织品抗菌剂,防螨抗 菌助剂,耐久抗菌防螨剂,水溶性甲壳素,丝蛋 白加工剂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800 结构或组分:天然甲壳质改性高分子化合物; 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处理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纤维素纤维和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也可以处理腈纶等织物的抗菌处理; 1、浸轧工艺: 〈1〉用量:10~40g/L 〈2〉工艺流程: 织物→浸轧抗菌溶液(浸轧温度10~30℃;轧液率60~90%,工作槽液量要 小) →烘干(100~120℃) →高温拉幅(140~150℃×20~30s) 2、浸渍工艺: 〈1〉用量: 〈2〉浴比:1:10 〈3〉处理温度:40~60℃ 〈4〉处理时间:30~40min 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韩笑 抗菌防臭全棉活性印花保健布生产实践 穆殿忠吴相杰(邢台方圆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以水溶性甲壳素作为纺织品的后整理剂具有明显的抗菌、防臭效果,通过生产实践及科学分析制定出合理的生产方案及工艺控制条件,通过性能测试表明,经整理后的全棉活性印花布的抑菌率达到了96%。 【关键词】水溶性甲壳素、抗菌防臭、生产工艺、性能测试、全棉印花布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全棉纺织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加入WTO后,也只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人们对自身的保健及对纺织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具有持久性、安全性、抗菌防臭性好的全棉制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以健康的理念广泛的应用于医院、宾馆、家庭等场所。用水溶性甲壳素整理生产的产品完全符合绿色纺织品标准要求,符合当代保健、环保的

磷酸锆载银抗菌剂

磷酸锆载银抗菌剂(367) 此产品展示还剩44天! 快抓紧时间做生意![查看原图] 产品描述 磷酸锆载银无机抗菌剂XDK-201 产品概要: 鑫达康无机抗菌剂XDK-201是我司自主开发的以磷酸锆为载体的银系无机抗菌剂。它是以层状磷酸锆为载体,银锌等多种金属离子为抗菌离子以及多种助剂制成的无机类抗菌剂。它具有安全性高和更好的耐热性好,化学稳定性好,可添加到各类树脂中,起到抗菌作用,可对各类细菌进行高效广谱的杀灭和去除。由于XDK-201无机抗菌粉体粒径更小耐热性更好,尤其适用于合成纤维(如涤纶、丙纶、锦纶等)熔体纺丝中以及耐热性要求更高的陶瓷制品中。也非常适用于高透明性的塑料制品中。 产品特点: (1)本产品属广谱抗菌剂,其杀菌、抑菌效果持久,对人体无害,对皮肤无刺激性,属安全无毒产品。其用量是其它无机抗菌剂的一半。 (2)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可经受1300℃高温,且不易变色。 (3)粉体粒径小,粒度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经表面处理后可与多种树脂相混容,对材料的加工性能及其它性能无影响。 (4)能永久地与高分子材料相结合,化学稳定性好。在较宽的PH范围内化学稳定,能经受表面活性剂多次洗涤,其抗菌力不下降。 (5)可根据用户要求进行粉体表面处理,以达到在介质基体中的最佳分散。 (6)与树脂兼容性优于沸石型、硅胶型抗菌剂。 (7)超低毒性,LD值远大于其它无机抗菌剂。 (8)高透明性,应用于透明塑料制品中不影响其透明性。产品性质: (1)形态:本产品为白色粉末,白度≥90 (2)平均粒径:1μm (3)比表面积:>25 m2/g

(4)粒子比重:3.0 g/cm3 (5)耐热性:≥1300℃ (6)抑菌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抑菌率为99%以上。 使用方法: 可添加到各种合成树脂(如PP、PE、PVC、PS、PET、A BS等)、各种涂料、各种胶粘剂、各种陶瓷和人造石以及合成纤维中。添加到合成树脂或纤维中,可根据具体生产情况选择烇末制或塑料(纤维)母粒。加入到涂料、胶粘剂、人造石等只需将粉末制剂直接加入即可。 应用实例: (1)具有抗菌功能的塑料制品,如冰箱塑壳、内胆,电话机壳,电脑键盘,洗衣机塑件,电源塑料开关,塑料输水管道,塑料砧板,坐椅,水果盘,儿童玩具等; (2)具有抗菌功能的各种日用搪瓷、陶瓷、玻璃制品,如碗、盘、卫生洁具、饮具等。 (3)具有抗菌功能的纺织品,如纤维、床上用品、医疗卫生用品、内衣裤等。 (4)具有抗菌除臭功能的各种鞋材,如中衬、面衬、鞋垫等。 (5)各种包装材料,如塑料包装袋,食品包装盒,袋膜等;(6)各类医疗卫生材料,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隔离服等。 添加量:根据具体情况如杀菌率要求选择添加量为0.5%~1. 0%。

抗菌剂,织物抗菌剂,布料抗菌剂,纺织抗菌剂

抗菌整理剂ATB9800适用于处理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如棉、毛、丝、麻、腈纶等织物。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从而防止运动装、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用纺织品等的霉变和臭味。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ATB9800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赫特公司提供世界著名的HERST吊牌,并免费提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韩笑 织物的消臭整理 青岛贵华针织有限公司蓝克健 【摘要】本文介绍了消臭整理的基本方法,以及该公司利用TF-3000消臭整理剂对针织内衣织物进行消臭整理的试验工作。并对测试消臭效果的方法作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消臭整理TF-3000消臭剂消臭效果检验方法 0.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对于来自于人体与环境的某些不良气味,进行消臭整理,赋予人的生存空间以清新自然的气息,防止刺激性气体对人体皮肤的侵害,将大受消费者的欢迎。 臭气物质很少单一存在,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的生成物。臭味的产生一般有:(1)自然界微生物发生的生物化学变化;(2)动物体内消化、发酵、代谢的生理变化;(3)植物生长代谢的分解产物;(4)来自燃烧、热分解以及在工场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的结果,形成有恶臭的物质,其中(1)是恶臭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纺织品在人体穿着过程中会沾污很多汗液、皮脂以及其它各种人体分泌物,同时也会被环境中的污物所沾污,这些污物是各种微生物的良好营养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以及分解织物上的污物,产生氨等刺激性气体,导致对皮肤的异常刺激作用。因而,添加有抗菌作用的物质以预防臭气的产生为主的办法,称为防臭;而对织物表面处理,以消除产生的臭气的办法,称为消臭(或除臭)。本文探讨的是消臭方面的内容。 1.消臭的机理分析 当前的消臭整理按目的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除去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恶臭,如称四大恶臭的氨(汗臭、尿臭),硫化氢(蛋类腐败臭),三甲胺(鱼类腐败臭),甲基硫醇(大葱腐败臭),以及低浓脂肪酸臭。第二类是除去香烟烟雾产生的臭味(主要是尼古丁及乙醛)。第三类是除去房屋装饰带来的甲醛气味。 人体各部分的分解物,如来自汗与尿的分解物(氨、三甲胺),来自汗液分解与脚臭(低级脂肪酸),来自下阴部的臭气(硫化氢)等,不同地区、民族和工作生活习惯的人,数量不尽相同。消除此类气体,改善人的空间环境,是消臭整理的目标。 消臭方法可分为以下四种:

针织品抗菌剂防螨抗菌助剂耐久抗菌防螨剂水溶性甲壳素丝蛋白加工剂

针织品抗菌剂防螨抗菌助剂耐久抗菌防螨剂水溶性甲壳素丝蛋白加工 剂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抗菌防臭整理剂ATB9800 结构或组分:天然甲壳质改性高分子化合物; 用途及应用方法:适用于处理直接与皮肤接触的纤维素纤维和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也可以处理腈纶等织物的抗菌处理; 1、浸轧工艺: 〈1〉用量:10~40g/L 〈2〉工艺流程: 织物→浸轧抗菌溶液(浸轧温度10~30℃;轧液率60~90%,工作槽液 量要小) →烘干(100~120℃) →高温拉幅(140~150℃×20~ 30s) 2、浸渍工艺: 〈1〉用量: 〈2〉浴比:1:10 〈3〉处理温度:40~60℃ 〈4〉处理时间:30~40min 包装贮存:25kg、120kg塑料桶包装,贮存在0℃以上的仓库中,稳定期储存一年。 韩笑 抗菌防臭全棉活性印花保健布生产实践 穆殿忠吴相杰(邢台方圆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以水溶性甲壳素作为纺织品的后整理剂具有明显的抗菌、防臭效果,通过生产实践及科学分析制定出合理的生产方案及工艺控制条件,通过性能测试表明,经整理后的全棉活性印花布的抑菌率达到了96%。 【关键词】水溶性甲壳素、抗菌防臭、生产工艺、性能测试、全棉印花布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全棉纺织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加入WTO后,也只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人们对自身的保健及对纺织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具有持久性、安全性、抗菌防臭性好的全棉制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以健康的理念广泛的应用于医院、

涤纶抗菌剂,印染抗菌剂,羽绒抑菌防臭剂,面料抗菌剂,纺织抗菌

抗菌防臭全棉活性印花保健布生产实践 穆殿忠吴相杰(邢台方圆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以水溶性甲壳素作为纺织品的后整理剂具有明显的抗菌、防臭效果,通过生产实践及科学分析制定出合理的生产方案及工艺控制条件,通过性能测试表明,经整理后的全棉活性印花布的抑菌率达到了96%。 【关键词】水溶性甲壳素、抗菌防臭、生产工艺、性能测试、全棉印花布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全棉纺织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加入WTO后,也只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人们对自身的保健及对纺织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具有持久性、安全性、抗菌防臭性好的全棉制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以健康的理念广泛的应用于医院、宾馆、家庭等场所。用水溶性甲壳素整理生产的产品完全符合绿色纺织品标准要求,符合当代保健、环保的潮流趋势,既提高了床品的产品档次又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现将抗菌防臭全棉活性印花保健布生产情况探讨如下,供参考。 2.生产实践 2.1 试验材料 “奇丁”分子级水溶性甲壳素(上海龙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德美柔DMC—409柔软剂(德美化工)、活性染料(上海染料八厂)、印花助剂等。 2.2 织物品种及规格 精梳全棉14.6tex*14.6tex*523.5根/10cm*283根/10 cm +266.7cm 贡缎 2.3工艺流程 翻布、缝头→烧毛→煮练→漂白→丝光→拉幅→圆网活性印花→汽蒸→平幅皂洗→浸轧预烘→定型→轧光→成品检验 2.4 工艺要点 2.4.1翻布、缝头 在翻布时应要注意选用同批次、同规格的坯布,且要注意织物正反面的一致性,缝头时注意布幅两侧要加密3-5cm且要做到平、直、齐、牢。 2.4.2烧毛 烧毛方式为二正一反,车速控制在90-100m/min,要确保火焰均匀一致,切勿断档,要加强烧毛前刷毛箱的清洁,确保刷毛辊上无花毛及线头缠绕,应适当增加刷毛辊与布面的摩擦力,以保证烧毛后织物表面的光洁度。 2.4.3 练漂 练漂半制品要做到退浆净、漂白匀,开车前要检查各轧车轧辊左、中、右压力一致,以确保轧余率的一致性,保证布面煮漂效果的均匀一致。退浆率达到95%以上、毛效应在10cm-12cm/30min之间为宜,毛效过低会影响到整理效果,落布PH值为7。 2.4.4 丝光 丝光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活性印花的色光及产品尺寸的稳定性,需要特别注意。首先要

银抗菌的安全性

银抗菌的安全性 邢彦军1 ,2 , 宋阳3 , 吉友美1 , 戴瑾瑾1 (1) 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上海201620 ; (2) 东华大学教育部生态纺织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 ;(3) 东华大学,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620 抗菌纺织品的研究与应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抗菌纺织品可以明显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满足人们对健康环保的需求,因此市场潜力很大。 纺织品的抗菌整理多采用主动抗菌,即通过一定方式将特殊的抗菌物质引入纺织材料,以达到抗菌的目的。目前多采用双胍类、异噻唑啉酮类、有机硅季铵盐类和酚类等溶出型有机抗菌剂。但是,长期使用这些抗菌剂很容易产生耐药性菌种,大大影响了抗菌效果。相反,无机抗菌杀菌剂具有抑菌持久性、广谱性、高度安全性等优点,因而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金属离子抗菌剂是一类重要的无机抗菌剂,其中银离子的抗菌能力远远强于其他抗菌金属离子,故银系无机抗菌剂在抗菌纺织品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银抗菌剂的安全性、抗菌性能、抗菌机制、银系抗菌纤维和纺织品制备方法、国内外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以及目前尚存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1 银的抗菌性 微量的、相对无毒的金属具有杀灭病原体和防止它们增殖的“微量作用效应”。在所有金属中,银最具微量生物活性。银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使用硝酸银治疗胃溃疡[1]。19世纪第1次确定了银离子的抗菌活性,到了20世纪20年代,胶体银由于可以有效地处理伤口而被美国食品药品署(FDA)认可[2-3]。与其他抗菌剂相比,银系抗菌剂具有抗菌性能高(见表1) ,不易产生抗药性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银离子具有非常高的生物抗菌活性。同时,银系抗菌剂还具有很多优点,如对皮肤没有刺激性,不影响纺织品的服用性能,因此银系抗菌剂适合于抗菌功能纺织品的制备[4-5]。 表1 用于纺织品的不同抗菌剂性能比较 注: + 表示有效; + + + 表示高效; - 表示无效。测定方法不同,不同抗菌剂间无法进行比较。

毛巾抗菌剂,内衣抗菌剂,袜子抗菌剂,针织布抗菌剂,针织品抗菌

纳米银抗菌粉TEB9600 纳米银抗菌粉TEB9600适用于棉、丝、毛、涤纶、锦纶及其混纺等对手感与白度要求不高的织物的抗菌整理。纳米银离子通过载体与织物结合,溶出的Ag+与细胞膜及膜蛋白结合,导致细胞立体结构损伤并产生机能障碍。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从而防止运动装、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军队与医疗用纺织品等的霉变和臭味。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ATB9800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赫特公司提供世界著名的HERST吊牌,并免费提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HERST公司主要产品有:防紫外整理剂、抗紫外线整理剂、抗菌整理剂、抗菌助剂、纺织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处理剂、吸湿排汗整理剂、吸汗速干加工剂、纳米香味微胶囊整理剂、香味加工剂、织物面料抗菌剂、纳米维生素微胶囊加工剂、阻燃整理剂、防火整理剂、纺织阻燃剂、阻燃涂层胶剂、阻燃助剂、甲壳素整理剂、防螨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防螨整理剂、皮革防霉抗菌剂、防霉整理剂、抗静电整理剂、防静电剂、防蚊加工剂、防虫加工剂、防油防水整理剂,含氟拒油拒水防污整理剂、芦荟丝素胶原保湿剂、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纳米银抗菌剂、羽绒抗菌除臭剂、纺织品防霉剂、纳米负离子加工剂、纳米远红外加工剂、远红外负离子发生剂、高发泡印花浆、珠光印花浆、金粉印花浆、银粉印花浆、仿活性印花粘合剂、富锗整理剂、天然物(丝素蛋白、绿茶、艾蒿、卵磷脂、仙人掌整理剂、舒适性(凉感、调温、唐辛子暖感、自发热)整理剂等精细化工产品。周帅 Nanometer silver Finishing Agent TEB9600 [Apply note] Anti-bacterial and Anti-odor agent is suitable or padding, dipping, spraying .The usual dosage is 2-3% o.w.f. According to the kind of the fabric, final usage and another mistakes, please do some sample test first. 1. Padding process: 1 Technical recipe: TEB9600 30-50g/L Reactant AF6106 80g/L 2 Mixing operation: First put the 3/4 water into a clean barrel, add TEB9600 in stirring condition, then add AF6106 with stirring. Second add water to right quantity. Please use the mixed agent as soon as possible.

袜子抗菌剂,消臭抗菌剂,抗菌消臭助剂,抗菌防霉整理剂,防螨虫

4.2整理后织物性能测试结果 为了考察抗菌整理剂整理织物后对其性能的影响测得整理织物的断裂强力和白度的结果如表2 。 表2织物性能测试结果 ATB9800用量/(g·L-1) 断裂强度/N 白度手感经向纬向 空白样0 438 325 89 差处理样 10 450 320 87 较好 40 452 313 86 较好 从表2 可看出抗菌整理剂ATB9800对织物的经向强力有所提高,而纬向强力有所降低但幅度都很小,可以认为对强力几乎没有影响,而白度下降也很少,另外从色织布的色光情况来看也基本没什么变化。整理织物的手感较空白样也略有提高。该结果是由于ATB9800的分子结构中除硅甲氧基可以水解为具有一定活性的硅醇基外其它基团都是属于惰性基团。所以对织物的色变影响很少。同时 ,分子中一端是长链烷基,因而赋予整理织物一定的柔软手感。 结论 ATB9800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菌整理剂对柠檬酸菌衍生物、绿肠杆菌、金黄色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株菌等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具有优异的广谱抗菌效果。而且耐洗性能突出洗涤50 次后仍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另因其不渗失、不游移、不为细菌消耗或适应特性 ,应用范围很广。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不产生副作用无毒不污染环境。也不影响纺织品本身的风格特征 ,不损伤纤维。而整理后织物因具有杀菌抑菌功能 ,从而能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能抑制柠檬色青霉菌等各种霉菌,可以防止纤维材料变色、脆损以及纺织品贮藏时发生霉变。该产品已用于规模化大生产 ,因抗菌加工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简单有效,产品

通过测试得到终端客户认可 ,并建立良好的长期加工合作关系。 抗菌整理剂ATB9800适用于处理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如棉、毛、丝、麻、腈纶等织物。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从而防止运动装、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军队与医疗用纺织品等的霉变和臭味。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ATB9800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赫特公司提供世界著名的HERST吊牌,并免费提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HERST公司主要产品有:防紫外整理剂、抗紫外线整理剂、抗菌整理剂、抗菌助剂、纺织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处理剂、吸湿排汗整理剂、吸汗速干加工剂、纳米香味微胶囊整理剂、香味加工剂、织物面料抗菌剂、纳米维生素微胶囊加工剂、阻燃整理剂、防火整理剂、纺织阻燃剂、阻燃涂层胶剂、阻燃助剂、甲壳素整理剂、防螨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防螨整理剂、皮革防霉抗菌剂、防霉整理剂、抗静电整理剂、防静电剂、防蚊加工剂、防虫加工剂、防油防水整理剂,含氟拒油拒水防污整理剂、芦荟丝素胶原保湿剂、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纳米银抗菌剂、羽绒抗菌除臭剂、纺织品防霉剂、纳米负离子加工剂、纳米远红外加工剂、远红外负离子发生剂、高发泡印花浆、珠光印花浆、金粉印花浆、银粉印花浆、仿活性印花粘合剂、富锗整理剂、天然物(丝素蛋白、绿茶、艾蒿、卵磷脂、仙人掌)整理剂、舒适性(凉感、调温、唐辛子暖感、自发热)整理剂等精细化工产品。周帅

银系无机抗菌剂及其在PP/PE抗菌制品的应用专利技术分析

银系无机抗菌剂及其在PP/PE抗菌制品的应用专利技术分析 文章概述了银系抗菌剂的有效抗菌成分、载体类型以及在抗菌制品中的应用情况;并从专利技术和专利申请的角度,分析了银系无机抗菌剂应用于聚丙烯和聚乙烯抗菌产品的国内外发展情况。 标签:银系抗菌剂;载体;抗菌制品;专利分析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日常生活中接触频繁的家用电器塑料部件提出了“抑菌、杀菌”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家电产品具有抗菌防霉的功效,因而研究和制备具有抗菌性的塑料制品逐渐成为热点。其中,银系抗菌剂具有抗菌广谱、持久、安全和耐热性好等优点,含有银系抗菌剂的塑料制品在市场上颇受消费者青睐。 1 银系无机抗菌剂概述 以Ag+、Cu+、Zn+等金属离子与无机载体结合制成的抗菌剂,抗菌性效果很好,其中Ag+具有抗菌广谱性、杀菌效率高及安全性高的特点,是这类抗菌剂的代表性物质,因而将此类无机抗菌剂统称为银系抗菌剂。 银系抗菌剂的主要种类有:载银抗菌剂、载铜抗菌剂、载锌抗菌剂和复配型抗菌剂[1]。其中Ag+离子的抗菌性最强,复配型抗菌剂(如JP11823690A、JP18104793A)可大大提高材料的抗菌性。虽然银、铜、锌等抗菌活性离子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但只有将其负载到合适的载体中,制备成抗菌剂才能更好地满足各种使用要求[2]。银系抗菌剂的载体种类较多[3-4],主要有:沸石(如JP14554982A、CN01137391、US199********),硅胶(如KR20070020335A),膨润土(如JP7912193A),可溶性玻璃(如JP2003016274A),磷酸盐(CN99114417、WO2004CN01218)等。 银系抗菌剂在抗菌制品中的应用,一是直接在塑料基体中添加一种或多种抗菌剂,另一种是在基体表面上固定抗菌剂。沈阳金德公司于2000年便采用FUMAT-T200银系抗菌剂制成抗菌铝塑复合管,并申请了该产品的专利。石硝子株式会社(JP6806694A)开发的塑料菜板,添加了含锌离子的抗菌材料。彭城职业大学(CN01137391)制备了一种抗菌保鲜塑料薄膜,以沸石为载体,Zn+作为有效抗菌成分,对食品具有抗菌保鲜作用。 2 银系无机抗菌剂在PP/PE抗菌制品中的应用专利申请统计分析 2.1 专利申请量分析 上世界80年代以前,有关银系无机抗菌剂在聚丙烯和聚乙烯中的應用的专利申请量还比较少,人们还很少将抗菌剂应用在日常的制品。而从80年代开始,银系无机抗菌剂的专利申请量逐年增长,这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科学

关于抗菌剂的问题和回答

关于抗菌剂的问题和回答 问一:<抗菌>是什么? 答一:近来「抗菌」这个名词常常出现在各种媒体和人们的言谈中,它是人们近年来对生活环境舒适及清洁的需要而产生的新词汇,不是专业用语。我们对它作如下解释: 1,对于生存于生活环境中的细菌的抵抗和杀灭作用; 2,不是暂时的作用,是从几周到几年的功效; 3,长期保持微生物学上的清洁生活环境。 问二:抗菌剂有哪些种类? 答二:抗菌剂有两个系列,一种是有机系列的,一种是无机系列的。有机系列有很多种类,一般来说是与农药相似的制品,有些甚至可以诱发癌症。多为不稳定的物质,在温度到300度左右容易蒸发和分解。反之,无机系列的抗菌剂由无机物质组成。即便是树脂成形的温度也不能影响它的功能。无机系列抗菌剂成份的银(Ag),铜(Cu)和亚铅(Zn)等也有优秀 的安全性。 问三:抗菌剂和防霉剂有什么差异吗? 答三:因为细菌不同于霉菌,所以抗菌剂不同于防霉剂。抗菌剂对细菌杀灭发挥了卓越的 效果。而防霉剂对细菌完全没有效果。 结论上来看,抗菌剂主流是无机系列的。现在还没有对双方有效的东西。 问四:无机系列抗菌剂比有机系列的成本高吗? 答四:由于无机系列抗菌剂使用银离子,所以价格有点高。可是由于无机系列抗菌剂比有机系列的持续效果要长的多,因此从长期使用上来看反而降低成本。 问五:关于安全性,为什么无机系列的抗菌剂比较高? 答五:无机系列抗菌剂抗菌效果是由于银(Ag)的抗菌效果。在很早以前就把银在日常生活上使用了。比如说,餐具,牙科修补材料,装饰品等。为了确认安全性,本公司的产品通过了变异原性,皮肤一次刺激,急性经口毒性,变态反应等各种检验。 问六:银的抗菌机构是什么? 答六:现在没有银的抗菌性定论。可是大家认为如下。 1,变成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中溶化的氧气到活性氧。它损坏了细菌体表面的结构。 2,微量银粒子接触细菌时,细菌发起了酵素障碍,阻碍细菌发育。

纳米锌无机抗菌剂的性能及用途

纳米锌无机抗菌剂的性能及用途 纳米锌无机抗菌剂是惠州市环美盛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广谱无机抗菌剂,是以纳米锌为活性抗菌成分,对微生物的细胞膜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并对甲醛有极强的吸收、分解作用。具有长效抑菌、持久防霉、高效除醛、无毒及无残留等优点。 一、产品特性: 1、高效防霉:产品能抑制106cFu/ml菌落的生长繁殖,可以直接穿透细胞核,干扰DNA,因而使微生物很少产生耐药性,可以长期使用。 2、广谱抗菌:该产品不论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黄氰霉、镰刀霉、曲霉等在较低温度下都有理想的杀灭效果。 3、持久除醛:纳米抗菌除醛成分吸收太阳光线或照明光源后,持久高效分解空气中的甲醛、苯、氨、VOC等有害气体。 4、高效稳定:本产品无挥发性,可与应用领域内的各种原辅材料及制品配伍,且互溶性能好,在高低温度情况下不影响产品质量效果。 5、具有较强的抗紫外线老化和防热老化能力, 同时可以增加涂料的隔热性能,提高涂料的附着力、光亮度、耐擦洗、耐刮擦、强度、硬度、韧性等性能,显著改善涂料的自清洁、防水防渗、防磨损、防腐蚀、保色性等。 6、高度安全:经国家权威部门鉴定,对人体无任何毒害作用,符合欧盟RoHS和JC/T 1074-2008(I 类)指令要求,可快速生物降解,无残留,对环境无污染。 二、主要参数性能

三、适用范围 本产品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纸张、地板、家具、家电、服装、纺织品等多个行业。赋予这些材料或制品以优异的抗菌、防霉功能。 四、使用说明 直接加入到产品配方中,不改变产品原生产工艺。 五、产品有效期:五年 六、贮运方法 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按非危险品运输和贮存。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抗菌剂,塑料抗菌剂,抗菌助剂,羽绒抗菌整理剂,纺织品防霉剂,防螨抗菌助剂,抗菌防霉抗螨剂,制菌加工剂

绿色抗菌整理剂 吴烨芳姚金波(天津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天津300160) 作者简介:吴烨芳(1980-),女,硕士在读,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专业 【摘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抗菌整理剂向"绿色"方向发展。为此介绍了绿色抗菌整理剂的种类和加工方法,并对抗菌整理的机理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环保;抗菌整理剂;纳米技术 1 抗菌整理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希望能获得有舒适感的衣着,以及卫生健康的居住环境。对于各种各样的纺织品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安全、安心、舒适、健康、卫生、清洁等"绿色"观念的形成,使纺织品的抗菌、防霉、防臭后整理加工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1]。 在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的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会迅速繁殖,并通过接触等方式传播疾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纤维属于多孔性材料,叠加编织后又会形成无数空隙的多层体,因此织物较容易吸附菌类。抗菌整理就是使织物具有抑制菌类生长的功能,维持卫生的衣着生活环境,保证人体健康。 抗菌剂的应用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德军由于穿抗菌军服而大大减少了伤员的细菌感染[2]。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大多采用有机抗菌剂生产抗菌纺织品;随着1984年无机抗菌剂开发成功后,抗菌整理得到快速发展,使抗菌剂不仅用于纤维及纺织品,也用于塑料、建筑材料等制品中。 目前,日本在抗菌防臭方面研究最为活跃,技术领先,产品已拓展至运动服、地毯、医疗用品等领域。近年来,抗菌研究的重点已经从保护纺织品免受细菌侵袭转移到保护环境和使服用者免受细菌侵袭。 进入21世纪,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卧床老人和在家疗养者逐渐增多,防止褥疮的老人护理用品的需求也呈增加的趋势。由于从生产为主的社会向生活为主的观念转变,开发研究有利于人体健康、有利于地球环境的产品,将是今后重要的课题[3],因此抗菌整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2 抗菌机理 目前,抗菌机理[4-5]主要有三种:有控释放、再生原理和障碍或阻塞作用。 2·1 有控释放 织物抗细菌及真菌等整理的作用机理属于有控释放机理。对于致病细菌与真菌而言,整理后的织物,在一定的湿度下,会缓慢地释放出抗菌剂,释放量足以杀死(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繁殖,如广谱抗微生物聚乙烯醇纤维就属于有控制的释放机理。聚乙烯醇纤维在酸催化剂存在下,与5-硝基呋喃基丙烯醛反应生成一层缩醛化合物,在一定温度下,缓慢释放出硝基化合物,以达到杀菌作用。 除了用化学方法来产生有控制的释放杀菌剂外,还可使用微胶囊技术。将有效的化学药剂包在树脂防护层中间,当经水淋或紫外线照射,树脂层降解后,该化学药剂便渗透到外层来。2·2 再生原理

银抗菌的安全性上课讲义

银抗菌的安全性

银抗菌的安全性 邢彦军1 ,2 , 宋阳3 , 吉友美1 , 戴瑾瑾1 (1) 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上海201620 ; (2) 东华大学教育部生态纺织重点实验室,上海201620 ;(3) 东华大学,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620 抗菌纺织品的研究与应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抗菌纺织品可以明显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满足人们对健康环保的需求,因此市场潜力很大。 纺织品的抗菌整理多采用主动抗菌,即通过一定方式将特殊的抗菌物质引入纺织材料,以达到抗菌的目的。目前多采用双胍类、异噻唑啉酮类、有机硅季铵盐类和酚类等溶出型有机抗菌剂。但是,长期使用这些抗菌剂很容易产生耐药性菌种,大大影响了抗菌效果。相反,无机抗菌杀菌剂具有抑菌持久性、广谱性、高度安全性等优点,因而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金属离子抗菌剂是一类重要的无机抗菌剂,其中银离子的抗菌能力远远强于其他抗菌金属离子,故银系无机抗菌剂在抗菌纺织品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银抗菌剂的安全性、抗菌性能、抗菌机制、银系抗菌纤维和纺织品制备方法、国内外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以及目前尚存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1 银的抗菌性 微量的、相对无毒的金属具有杀灭病原体和防止它们增殖的“微量作用效应”。在所有金属中,银最具微量生物活性。银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使用硝酸银治疗胃溃疡[1]。19世纪第1次确定了银离子的抗菌活性,到了20世纪20年代,胶体银由于可以有效地处理伤口而被美国食品药品署(FDA)认可[2-3]。与其他抗菌剂相比,银系抗菌剂具有抗菌性能高(见表1) ,不易产生抗药性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银离子具有非常高的生物抗菌活性。同时,银系抗菌剂还具有很多优点,如对皮肤没有刺激性,不影响纺织品的服用性能,因此银系抗菌剂适合于抗菌功能纺织品的制备[4-5]。 表1 用于纺织品的不同抗菌剂性能比较 注: + 表示有效; + + + 表示高效; - 表示无效。测定方法不同,不同抗菌剂间无法进行比较。

抗菌剂

1. 抗菌的含义 抗菌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物理方法是通过温度、压力以及使用环境的 电磁波、电子射线等物理手段杀菌;化学方法则是通过调节pH值进行气体交换、失水隔离 营养源等手段灭菌。而目前在材料领域使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添加抗菌剂的办法来达到抗菌的效果,这种方法均有适用面广、效率高、有效期长的特点。 2. 抗菌剂分类 抗菌剂大体上可分为无机系、有机系和天然生物系3大类。 表1微生物抑制相关用语 2.1无机抗菌剂 利用银、铜、锌等金属的抗菌能力,通过物理吸附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银、铜、锌等金属(或其离子)固定在氟石、硅胶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相应的制 品中即获得具有抗菌能力的材料。水银、镉、铅等金属也具有抗菌能力,但对人体有害;铜、 镍、钻等离子带有颜色,将影响产品的美观,锌有一定的抗菌性,但其抗菌强度仅为银离子的1/1000 。因此,银离子抗菌剂在无机抗菌剂中占有主导地位。

银离子类抗菌剂是最常用的抗菌剂,呈白色细粉末状,耐热温度可达 子类抗菌剂的载体有磷酸锆、沸石、陶瓷、活性炭等 。有时为了提高协同作用,再添加一些 铜离子、锌离子。 此外还有 氧化锌、氧化铜、磷酸二氢铵、碳酸锂等无机抗菌剂 银系抗菌剂的种类及其载体性质 抗菌剂 有效成分 载体性质 抗菌能力 银—氟石 银离子 离子交换 强 银---活性炭 银离子 吸 附 弱 银---磷酸铜 银离子 离子交换 强 银---磷酸钙 银离子//银 吸 附 弱 银---硅胶 银配位化合物 吸 附 弱 银---溶解性玻璃 银 盐 玻璃成分 弱 银---多孔金属 银离子//银 吸 附 弱 目前,对抗菌剂的要求包括:(A )抗菌剂能力及光谱抗菌性;(B )持效性,既耐洗涤、 耐磨损、寿命长;(C )耐侯性、既耐热、耐日照、不宜分解失效;( D )与基材的相容性 或可加工性,既易添加到基材中、不变色、不降低产品使用价值或美感;( 巳 安全性,对 健康无害,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F )细胞不易产生耐药性 2.1.1无机系抗菌材料: 无机系抗菌材料的抗菌方式, 一种是利用金属本身(如Ag 、Cu 等)所具有的抗菌能力, 通过物理吸附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金属(或其离子)或具有锐钛矿型结构的二氧化钛 (TiO2 )光触媒材料固定在沸石、硅胶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制 品中就可以获得具有抗菌性的材料, 其制品有各种复合抗菌塑料、抗菌复合钢板等。另一种 是利用具有抗菌作用的金属, 使其固溶在一般不锈钢中, 再通过特殊热处理方法, 使具有抗 菌作用的金属从基体中析出,这样在不锈钢表面就有了抗菌性。 这种不锈钢也可以被称为抗 菌不锈钢,目前抗菌不锈钢的研制与开发是抗菌材料的热点。 1300 C 以上。银离 银系列 铜系列 1*抗葡效杲奸’厶蛋全性好,尢毒寓, 耐趙性好 I,安仝炖好感.可以观制金属中 1“安全性较奸2、育一定的抗菌世质. 疳应用于煤料的实例 L 平示久性栽果匕安全性好 价格稍贵 I 、有朦色人地果梢袒、有 残留休 内可能性 k 对皮跌剌檄是一牛何囲 k 加工难2.无光照无效3.效果 评价雌4,效果再现性不好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应用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整理应用 [摘要]对国内外开发的纺织品用抗菌防臭整理剂的性能与整理加工方法进行了讨论和比较,并扼要介绍了抗菌防臭的机理及整理效果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纺织品;抗菌;整理 1 抗菌纺织品的发展现状与机理 1.1 抗菌纺织品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产品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着抗菌防臭加工技术的深入发展。目前,品种繁多的纺织品抗菌防臭整理剂不断面世,加工技术日趋完善,标志着服装用及装饰用纺织品的抗菌防臭加工技术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抗菌防臭整理在美国等国家被称为抗菌整理和抗微生物整理,在日本被称为抗菌防臭加工。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日本、美国、英国的一些生产企业纷纷研制和生产出自己的抗菌纤维及纺织品,把抗菌剂加到纺丝液中制取的纤维大都是涤纶、腈纶、锦纶等。国内目前大都是采用抗菌剂后整理的方法使产品获得抗菌性能,如东华大学抗微生物腈纶织物CHA、北京洁尔爽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CJ-963抗菌整理织物等。 1.2 纺织品的抗菌防臭机理 织物抗菌功能的获得主要采用纤维改性加工和织物后整理两种方法来实现。采用织物后整理方法,产品抗菌耐久性差,洗涤多次后,抗菌效果逐渐消失;采用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复合纺丝及把抗菌剂掺加到纺丝液中纺出纤维的方法制取抗菌纤维,再织成各种具有抗菌性能的织物及产品,产品则具有抗菌性能持久、性能稳定、对人体安全性高等特点。 1.2.1 微生物抗菌机理 微生物抗菌整理剂主要可分为溶出型和非溶出型两大类。 非溶出型抗菌剂的抗菌机理为药剂不浸入微生物细胞,而是将微生物细胞壁用物理方法加以破坏,使其内部组织外露而将细胞杀死。有机硅季铵盐属于非溶出型抗菌剂,由于细菌一般带有负电荷,而季铵盐在水中带正电荷,二者因静电引力吸引在一起,使细菌细胞壁表面停止振动,呼吸也同时停止。由于抗菌剂不浸入细菌细胞体内,不影响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因此不会产生遗传变异的耐药性菌。这种抗菌机理俗称为“接触杀死”,基本属于“专守防卫”型。当季铵N+表面上附着的细菌遗骸或尘土过多时,抗菌效果降低,但通过洗涤,抗菌效能可再现。溶出型抗菌剂的抗菌机理为药物浸入微生物细胞中,通过细胞壁、细胞膜、影响其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再生能力,使微生物细胞内酶的代谢功能和呼吸功能发生麻痹,进而衰竭。如二苯基醚及其衍生物(酚类)的抗菌机理属于破坏微生物的再生能力。当抗菌剂与细菌接触时,能进入细菌细胞内影响DNA和RNA的再生,并抑制与合成核酸和蛋白质有关的酶的作用和功能,限制了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1.2.2 大分子金属络合物的消臭机理 大分子金属络合物的消臭一般是通过分解、氧化、还原、中和、加成等化学反应使含臭的物质转化为无臭物质,以达到消臭的目的。如以铁-酞菁衍生物为主要成分的消臭剂能分解含臭

防霉剂,防霉抗菌剂,抗菌防霉剂,织物布料面料防霉剂,防霉防腐剂

卫生防护服面料生产工艺探讨 董瑛(华润轻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刘伟,李传梅,刘爱保(潍坊二印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摘要:采用纯棉机织物生产卫生防护服可体现服用舒适性,将阻燃、防水、抗 菌和透湿涂层整理工艺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工艺路线和整理剂,用“轧-涂-焙”工艺可生产出符合要求的舒适性卫生防护服面料。 关键词:卫生防护服;纯棉织物;阻燃;抗菌;防水;透湿 随着功能性纺织产品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卫生防护服面料的功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已经开始由简单的防护功能逐渐向高品质、多功能的复合型防护产品过渡。但是,若干卫生防护面料过分追求防护功能而忽略了穿着舒适性的问题,目前还难以找到一种防护和穿着舒适功能俱佳的卫生防护面料。因此,研制开发舒适性卫生防护面料显得十分必要。 国家对卫生防护面料有一系列技术要求,如液体阻隔功能、抗静电性、阻燃性能、抗菌性能等,并规定了表面沾水、抗静水压、损毁长度、表面电荷密度、透湿量、机械强度等具体指标。因此,卫生防护面料属于多功能复合型整理面料,可选用纯棉机织面料为基布,通过浸轧与涂层相结合的方式达到国家卫生防护服的各项指标要求,纯棉织物经防护整理后保持其天然纤维的特性,体现卫生防护面料的穿着舒适性。 1实验材料 1.1基布:14.5/14.5 + 524/283 + 119纯棉府绸半成品 1.2 助剂:防水剂AG-480 抗菌剂AM101 阻燃剂SFR-1 抗静电剂YL-SN 涂层胶FS-800、FS-808、FS-819、FS-850B 2工艺路线的选择 A.先浸轧、后涂层 基布→浸轧防水、抗菌、阻燃剂→烘干→涂层→焙烘 此工艺采用前防水的方式,目的是经前防水的基布再进行涂层时,可有效防止涂层胶背渗,控制涂层膜的厚度,保证面料的手感和透湿量。 浸轧整理液工艺处方: 防水剂AG-480 60g 抗菌剂AM101 20g 阻燃剂SFR-1 450g/L 涂层处方: 高耐水压水性胶FS-808 100% B.先涂层、后浸轧 基布→涂层→浸轧防水、抗菌、阻燃剂→烘干→焙烘(160℃,2 min.) 该工艺以后防水为特点,目的是保证涂层面的表面沾水测试等级符合标准要求,以解决通常采用的水性涂层胶所存在的涂层面拒水效果差、表面沾水等级不高的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