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改革开放的回顾与展望

湛江改革开放的回顾与展望
湛江改革开放的回顾与展望

湛江改革开放的回顾与展望

2008-09-20 14:45 字体:大中小

湛江是个年轻的城市,自1900年开始大规模开埠建设至今仅108年。湛江是我国最早输入西方现代经济及经历过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少数几个城市之一。早在20世纪初湛江就已成为与香港、澳门齐名的国际市场。在抗战期间我国沿海城市相继沦陷后,湛江曾是我国唯一的海上对外贸易通道,是我国沿海最活跃、最繁忙的对外贸易口岸。当时湛江的对外经济发展盛极一时。

一、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经济社会发展路线。湛江人久违了的对外开放意识又被重新唤醒。1984年,湛江被确定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这一决定大大激发了湛江人改革开放的热情。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湛江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已焕然一新,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892.56亿元,比1984年增长898.8%,年均增速10.5%。近3年每年连续净增100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13217元,比1984年增长547%,年均增长8.5%。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84年的49.3 :27.9:22.8 变为2007年的19.8∶47.3∶32.9。被确立为沿海开放城市以来,湛江工业已建成石油、电力、制糖、纸浆、家电、饲料、水产品加工、纺织八大支柱产业。去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比1984年增长2141.3%,年均增长14.7%。农业开展了以发展水果、水产、畜牧为主的商品化规模生产,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进入现代农业产业化时代。目前,湛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糖蔗、对虾、珍珠、红橙、菠箩、剑麻、富贵竹等特色产业基地。外经贸发展很快,2007年全市外贸进出口25.8亿美元,比1984年增长64.42倍,年均增长20.1%。1984年以来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共20.1亿美元,去年1.5亿美元,年均增长12.1%。来源于湛江的财政总收入185亿元,比1984年的2.09亿元增长80.77倍,年均增长21.1%。目前,湛江综合经济实力排在全国百强城市第82位。

(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大,仅2007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77亿元,比1984年增长3807.7%,年均增长16.5%。近年来,已建成湛江港30万吨级的深水航道和30万吨级陆岸油码头、25万吨级铁矿石码头等重大港口工程,2007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9150万吨,比1984年增长581.4%。建成了粤海铁路、黎湛铁路复线,粤湛、渝湛高速公路,扩建了湛江机场。市区建成区面积由1985年的33.7平方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73.4平方公里.市区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1.57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6%,绿化覆盖率45.7%,居全国重点城市第4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排名连续四年居全国环保重点城市前5位。先后获得广东省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十大休闲城市等称号。

(三)人民生活日益改善。2007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90元,是1984年767.7元的14.8倍,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80元,是1984年368元的

13.5倍。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城乡人民实际收入仍有很大增长。

二、经济发展的差距及原因

我市作为全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自己同自己比,取得许多成绩与进步。但同全省的发展水平相比,同首批开放的13个沿海城市相比,则存在不少差距。自1984年至2007年,全省经济的年均增速达13.6%,而我市仅10.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2007年全市实现的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在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分别排第11位和第14位。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外贸进出

口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都排在第13位。2007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80元,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9886元,分别排第14位、第12位和第13位。我市几乎所有经济指标在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排位中都相当靠后。湛江经济发展不够快有下面一些客观和主观的原因:

一是与我省经济发展中心广州、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香港距离较远,接受到的经济辐射较弱。湛江虽然也有港口,但国际集装箱航线和班轮都很少,外向型企业的出口交货远不如珠三角便捷和省钱。在湛江办外向型企业的地缘优势比珠三角要差得多。

二是对国家给予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没有很好地学习、研究和运用,错过了利用优惠政策发展湛江经济的大好机遇。90年代后期个别主要领导工作指导思想出现偏差,卷入了全国特大走私案,给湛江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

三是在经济发展中没有注重发挥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工业发展的滞后减慢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四是没有很好地发挥港口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影响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效果和进程。

五是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滞后,致使90年代初曾闻名全国的“三星”、“半球”等大型国有、集体企业及一批规模较大的国企因体制上的缺陷而最终垮掉。

六是县域特别是乡镇财力严重不足,缺乏发展经济的启动资金,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

七是在县域,由于办公经费供给不足而导致的各部门利用职权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的现象仍然存在,政务环境和投资软环境仍有待改善。

三、几点经验和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经济发展与省内、国内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虽然仍有较大的差距,但与自己过去相比,则已有很大的进步。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经济发展成就给我们留下了下面一些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和启示。

(一)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今后无论是把握机遇还是应对挑战,都要靠推进改革开放。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二)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推进“工业立市”。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推进“港口兴市”。要通过港口的发展推动临港大工业、对外经济、港口物流业的大发展。

(四)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推进“生态建市”。要通过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必须坚持大力发展城市经济。要通过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要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去加速经济发展,并顺利解决三农问题。

(六)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要关注民生,设法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并注意搞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四、要充分利用沿海开放城市优势,加快经济发展

在利用沿海开放城市优势,加快湛江经济发展方面,应该注意确立下面一些发展思路:

(一)实施钢铁带动战略,构建重化工业产业链。国家发改委已在今年3月发文确定宝钢将在湛江建设大型钢铁厂。湛江将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加速发展时期。我们要以建设东海岛现代化钢铁新城为目标,举全市之力抓好湛江钢铁基地建设。目前

我市已派出160多人的强大工作组,开展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并保证在项目立项后三个月内完成全部征地拆迁工作。我市已计划在上海和珠三角召开钢铁配套项目大型招商会,重点引进与钢铁基地形成循环发展产业链的项目和为钢铁生产服务的港口物流等配套产业。要大力发展与钢铁业关联度大的机械制造、船舶制造、金属制品等下游产业。继续做大做强石化产业,建设沿海石化产业带。推进大唐国际雷州火电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大型火力发电。加快推进70万吨木浆项目,建设林浆纸一体化基地。尽快把湛江建设成中国重要的钢铁基地、造船基地、石化基地、能源基地和林浆纸基地,推动工业跨越发展。

(二)大力加强港口建设,做大做强港口物流业。要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围绕构建区域性航运中心、物流中心的目标,加快推进以湛江湾港口为核心的环雷州半岛港口群建设。加快推进宝满集装箱码头、东海岛等大型港区建设,继续引进宝钢等战略投资者加盟港口建设经营,大力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港口建设经营。加快构建以湛江港为中心的现代物流平台,全力打造华南乃至东南亚最大的油品、铁矿石、煤炭、粮食、化肥等大宗货物集散中心和交割地。力争港口货物吞吐量到2011年达1.5亿吨、集装箱100万标箱,2020年达3亿吨、200万标箱。

(三)全力推进“双转移”,加快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推进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是省委、省政府主动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根据广东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要抓好这个促进湛江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一是要大力抓好产业转移园的建设。目前我市经省认定的佛山顺德(廉江)产业转移园已投入运行,深圳龙岗(吴川)产业转移园正在抓紧建设。我市将力争在2年内,各县(市、区)基本上都有省认定的产业转移园。要充分利用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多的优势,结合宝钢湛江钢铁厂上马的用工需要,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向非农产业转移。力争到2012年全市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0万人,转移劳动力120万人,全社会非农就业比重达到80%以上。目前我市已制定了《湛江市承接产业转移和推进劳动力转移的实施意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双转移”的优惠政策,完善了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建设。我市应通过加强领导,运用政策、落实制度去做好“双转移”工作。尽快缩小我市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四)致力壮大城市实力,增强以城带乡能力。城市是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地,也是资本投入最容易增值和最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地方。对于象湛江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工业,着力点是城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特别注重做大做强城市经济,才有可能增强以城带乡的能力,最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在城市建设方面,我市将重点推进海东新区的建设,近期将设法筹集资金购买海湾大桥的股权,降低城市东、西两岸的通行费用,提升海东新区开发建设的投资价值。要超前预测钢铁项目上马后的住房需求,加快城市房地产的开发建设。要着力构建城市中央商务区,建设一批高档的酒店、写字楼和大型购物中心。大力发展金融、信息、科技、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把湛江建成繁荣的粤西中心城市。

(五)抓好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全市经济实力。目前我市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差距,是县域经济的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慢的主要原因是县域财力十分薄弱,难以筹集发展经济的启动资金。建议采取省、市财政组织担保,县域财政负责偿还的方式,成立融资公司,引导银行资金投资于县(市、区)的工业园、城镇地产等收益有保证的建设项目,促进我市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六)做好外经贸工作,促进对外经济加快发展。要树立服务好现有客商就是最好的招商措施的理念,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严格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和激

励政策,建立现代化招商网络,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招商引资积极性。建立熟悉政策、熟悉自身条件和客商情况的专业招商队伍,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大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主动应对反倾销等国际贸易壁垒,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推动出口主体和出口市场多元化,努力扩大出口。要注重做好促进进口的工作,尽量简化手续,便捷通关。要通过促进进口去促进我市工业特别是炼油、制油工业的发展,繁荣市场,增加财政收入。

(七)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打造城乡宜居环境。加快制定湛江市项目落户准入标准,合理设置环境准入条件,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的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降耗。加强鹤地水库、湖光岩、九州江、鉴江、南渡河等重点流域的水源保护,确保水质达到二类水质以上。继续加强城市的公园和绿地建设,力争市区每年新增100万平方米绿地。大力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努力控制工业和汽车废气排放,确保城市环境质量长期保持在全国重点城市前五名。今后几年,我市将着手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在实行对外开放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永保绿水青山和碧海蓝天的城乡环境,让老百姓过上能保持身体健康的幸福生活,这是我市永远追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作者单位:中共湛江市委政研室)

【优质文档】《“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阅读附答案-优秀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湛江年例”是一种力量 ①“湛江年例”是粤西岭南一带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那时,粤西地 区偏远封闭,生产力低下,人们为了征服自然,安居乐业,一年举办一次大型 的祭祀活动,以祛除凶灾恶毒,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达人们心中 美好的愿望;现在,它也支撑了许多在外艰苦奋斗和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可以 说“湛江年例”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精神寄托。因此,人们对“年例”格外敬重,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湛江年例”与时俱进,被赋予 更多的内涵,已然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②对湛江人来说,年例具有巨大的魔力,尽管大家分散在各地,它总有一股强 大的力量,推动着人们从四面八方凝聚一起。远的,近的,坐火车的,开小车的,骑摩托的,一个个地来了。途中,人们的笑声,车队的喇叭声,买卖水果 的吆喝声,多种声音奏出一曲喜悦之歌;席间,身居高位的官员,商界的精英,出外打工的,邻村的亲朋友好友,大家脸上都放着光,嘴上带着蜜,举箸提杯,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宴后,叙别情,话家常,言发展,展望宏图,描绘出一 幅未来的图景。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着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 家乡人别有一番享受。一位湛江老板说,“钱永远都赚不完,但人与人之间的 感情会被时间慢慢地冲淡。每年我们都做年例,就为了请亲朋好友来聚聚,维 系大家的感情。” ③“湛江年例”体现着浓浓的文化品味。每逢年例,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比如吴川的年例必然少不了吴川飘色,每一板飘色,恰似一座 流动的舞台。在舞台上的演员,有的踩在一柄剑尾或刀枪交叉点上,有的站在 树枝上,有的则踏在公鸡或鲤鱼上,他们手舞足蹈,飘飘欲仙……奇妙的是观 众却看不到它的支撑点,作为东方神秘的民间隐蔽艺术,它不仅令吴川市区万 人空巷,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题访问,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国人来湛观看。还有遂溪舞龙醒狮、东海人龙舞、雷州傩舞雷剧等艺术表演吸引世人眼球。年 例给了传统艺术一个传承发展的空间,我们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湛江年例”大胆地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湛江年例”这个特色文化。“湛江年例”浓 浓的文化品味,像一股强大的力量,把世界各地的人都凝聚在一起。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 革与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中课程改革作为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龙头和战略抓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攻坚阶段,总结其得失.明确其方向和目标,对于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是十分,必要的。 一、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致经历了恢复重建、改革调整、基础教育全方位变革三个阶段。 (一)恢复重建阶-陵(1978年一1985年) “文革”后.我国教育事业干疮百孔,百废待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在思想、政治、组织路线上的全面拨乱反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教育事业进入了复苏期。同年,教育部相继颁发了《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在课程设置上.小学设置政治、语文、数学、外语、自然、体育、音乐、美术8门课程;中学设置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生物、农基’、生理卫生、体育、音乐、美术14门课程。在教材建设方面.以“为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打好基础和彻底消除‘文革’的不良影响”作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清除了极“左”思想的影响.并注意用科学知识充实教学内容。在课程实施方面,规定中小学必须根据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进行教学.强调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提出教学中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等等。此次课程改革恢复了基本学科应有的地位.突出了中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性质,对结束课程教材的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针对学科设置的不足.1981年3月教 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 订草案)》。增设了思想品德课,在四、五年级 恢复了地理、历史课。同年4月,发布了《全日 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 《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 修订意见》,增加了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课时, 并提出逐步在高中开设选修课.以劳动技能 课代替农q瞄錾础课。这次课程体系的调整,一 方面为整顿恢复教学秩序提供了标准:另一 方面也适应了当时高考的需要。 这一时期.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文革” 中被否定的学科教材体系萤新得到确立.基 础教育课程步入了正常发展轨道.为基础教 育课程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奠定厂基础。 (二)改革调整阶段(1986年一1998年) 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 育法(草案)》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普及义 务教育制度的确立.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进 入到依法治教的新阶段。自此.我国基础 教育课程开始以“义务教育一高中”两阶 段的设计取代“小学一中学”的传统分段 设计。同年10月,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 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 行草案)》。学制分五、四制和六、三制两 种;课程结构方面,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 程两大块.初中开设少量的选修课程:课 程管理方面.除了国家统编教学计划、教 学大纲和教材外,北京、上海、浙江可以编 写地方通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1988年5月.国家教委在山东省泰 安市召开全国义务教育教材规划会议. 正式确立了“一纲多本”和“多纲多本”的 改革方向.我国中小学多样化课程方案 与教材体系的格局初步形成.昔日“大一 统”的课程与教材体系有了根本性的变 化。其间.国家教委组织力量编写了8套 不同特色和风格的教材.并进行了大规 模的试验。1992年8月.国家教委正式 颁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 学课程计划(试行)》。1993年秋季起在 全国逐步试行。这是建国后第一次将“教 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将活动与学科 并列为两类课程。1994年又将“活动”调 整为“活动类课程”.1996年国家教委颁 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 验)》,规定新的普通高中课程由学科类 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学科类课程又 分成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3种。该 课程计划第一次将“课程管理”作为课程 计划中的一部分独立出来,规定普通高 中课程由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这一时期的课程改革在教育体制改 革的大背景下展开.以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为核心.实现了课程理念、课程结构体系、 课程管理上的重大突破。强调了对知识的 尊重并提出了发展人的较为全面的素质 的要求。但是。由于受现实中应试教育的影 响和冲击.课程评价过于侧重结果、轻视过 程.影响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三)基础教育全方住变革阶段(1999 年一至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不断深入。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 的问题、弊端日益凸现出来。1999年《面向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改革现 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新 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任务。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 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加快构建符 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 任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 动。同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纲要(试行)》,发布了一系列教材管理 的文件.确定了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 18种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审定了20个学 科(小学7科、中学13科)的中小学课程 实验教材。2001年秋季在全国38个国家 级实验区进行实验。2005年,中小学阶段 各起始年级原则上全部进入了新课程。 2003年3月.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 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发。 <地方课程管理指南>《学校课程管理指南》 《综合实践活动指南》《中小学环境教育指 4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的试验省-广东 文革后的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经济上,至1978年为止,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1]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人民依然贫苦,技术比较落后,并且经过文革后,中共出现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邓小平第三度上台,尝试对当时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邓小平的复出及其改革尝试得到了民众的热烈拥护 计划经济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自19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 改革开放 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1、对国内经济的控制达到惊人的程度,政府企业职责不分,无视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的作用;一切以计划为纲,无法适应消费群体的需要,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2、生产商品的数量都在计划之中,购买商品还需要相应的商品票(如购买粮食就需要有相应的粮票),造成消费者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商品。3、工农业生产与商品经营均为强制性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个人不得持有私有财产,一切劳动成就都会被均分,这导致生产者没有兴趣扩大生产,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劳动积极性。只知道依靠"大锅饭"过生活,丧失了发展经济的动力 为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邓小平与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试图改变人民心目中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党的17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

湛江大环境分析

一、国家层面城市发展背景下湛江的发展演变 中国城市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国家战略和计划的重大影响,以改革开放为转折点,中国城市发展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城市发展也经历了非均衡、低水平均衡、非均衡和区域均衡发展的变化过程,城市化建设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城市化重点战略由重点发展小城镇转向了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1. 1949—1960年有计划推进经济建设,为工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年,国家“一五”计划开始,提出了逐步实现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总任务,重点强调了发展重工业,推进工业化,改变小农经济的国民经济性质,建立相对独立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目是工业化建设的中心,大规模有计划的工业化开始。 一五初期湛江被列为国家重要建设的城市之一,主要建设项目有湛江港和黎湛铁路等。湛江市制订了《1955-1975年湛江市初步规划》,定位湛江为“粤西与广西南部交通枢纽、粤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6年湛江港开港。 2. 1960—1977年城市发展大起大落时期 1960年后国际形势严峻,中苏关系僵化,中国城市开始了新的探索,先后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城市发展停滞不前。1964年开始,国家开展了“三线建设”工作,对西南和西北内陆地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三线建设违背了发展规律,很少形成城镇规模,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但对于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973年湛江港被列为全国重点项目进行扩建,同年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开始建设,1976年兴建湛茂输油管道。湛江市制订了《1975-1985年湛江市总体规划》,定位湛江为“具有一定工业基础,有亚热带风光的清洁社会主义港口城市”。

年例-社会实践报告

机械学院2014年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报告题目:关于粤西年例的调查报告 负责人:陈碧川 专业班级:车辆1301班 共青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委员 会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学生会 二〇一四年一月

我的家乡美 ——记湛江年例身为粤西的人,不得不提当地最有特色的一个风俗。年例是粤西民间过年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农村素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也是茂名地区最具特色的一个节日。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在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 1 基本简介 年例,也可以叫年宵,但是和年宵又不同。茂名、化州、高州、电白县、信宜及邻近的湛江、吴川一带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例,各地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集中在过完春节的农历正月、二月份,其余一些“翻秋”年例(在秋收后的一个月举行,大都是在农历三月至十一月)则每个月都有,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天,少数两天。也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的。农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庙为中心,周围几个村子一起举行。少数地方一年中还会举办两次年例。 粤西地区的年例日各地有所不同,大体上是从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尤十五、十六日为最多,也有些地方是在农历二月份的,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天,少数两、三天。亦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的。以土地神的“社境”为单位,开展年例活动,时间多为一天,间有两三天者。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摆钟、祭礼

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群众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茶饭酒菜。 2 历史起源 追溯“年例”的历史,它实际上是扩大了的元宵节、庙会、粤西茂名等地方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一说:据父老相传,茂名的“年例”也是由元宵节衍化而来。据父老相传,自汉唐以来,中原文化习俗逐渐渗透粤西大地,元宵节持灯嬉游的习惯也被接受,与本地习俗结合后,逐步演变成现今隆重热烈、极受村民重视的民俗节日。 一说:年例和洗太夫人有一定的关联。史料中显示年例活动是由洗氏家族而兴起,长期演化后成为今天的年例。洗太夫人是当地的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她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在年例中“游神”所用的神像中,便有洗太夫人的塑像造型。可见她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像神一样崇高。当地人如此敬重一位爱国的巾帼英雄,也多少反映出他们的一种英雄主义情怀及爱国主义思想。或许把洗太夫人尊为神只是现在的人延习了祖先的做法,把拜洗太夫人仅看成是年例的一种形式。洗夫人文化使年例更具历史意义,它传承的不是只有封建的

从编制到理解: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40年回顾与展望

从编制到理解: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40年回顾与展望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新时期新开局到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最终迎来新世纪新契机,始终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互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齐头并进的方式展开,基本确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为终身教育奠基的课程框架,带来了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深层变革,建立起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表现出鲜明时代特征。破解当前困扰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系列难题,需要认真反思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历史,廓清课程改革的文化历史语境,健全幼儿园课程管理体系,发挥地方课程管理的中介作用,在理论与实践阵营之间重建互惠关系,以中层理论提升课程实践智慧,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政策评估三位一体的系统中重构幼儿园课程教学理论体系,实现从编制到理解的课程范式转换。 [关键词] 课程编制;理解课程;幼儿园课程;课程改革 改革开放40年来,围绕幼儿园保教质量和课程持续开展过程性改革,事实上一直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核心。40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新时期新开局,到整体推进、全面深化,最终迎来新世纪新契机,奠定了管理体系、价值核心与基本框架,引发了教学方式深层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确立,也因为幼儿园课程作为一门单独学科的时间不长而存在突出问题。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本文试图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重新梳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脉络,在把握40年课程改革时代特征与成功经验的同时,立足当下桎梏课程改革的系列现实问题,展望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未来前景。 一、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40年发展脉络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绵延不绝的历史进程,犹如曲折蜿蜒终能百川入海的溪流,难以时期框定。倘以课程政策沿革与相应课程理念更迭为据,其发展脉络或可梳理如下。 (一)20世纪80年代: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新开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国进入全面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势下,伴随着学前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学前教育课程呈现出新时期新开局。

1951~2010年湛江市平均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7, 6(5), 283-287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9015239760.html,/journal/ccrl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9015239760.html,/10.12677/ccrl.2017.65031 Characteristics of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 Zhanjiang during 1951-2010 Biao Wang1,2*, Yuguo Liu1, Yi Zhou1, Yingsheng Ma1 1Marine Hydrology and Meteorology Center of South China Sea Fleet, Zhanjiang Guangdong 2Key Laboratory for Mesoscale Severe Weath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Oct. 4th, 2017; accepted: Oct. 17th, 2017; published: Oct. 23rd, 2017 Abstract 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1951 to 2010 at Zhanjiang station (59658), the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 time series is analyzed. The trend analysis, Mann-Kendall (M-K) mutation test and the wavelet analysis methods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rend, mutation and period of yearly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Major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as follows: (1) Yearly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 Zhanjiang ranged from 22.5?C to 24.5?C, averaging 23.3?C ± 0.48?C. The linear decreasing trend is 0.097?C/10a from 1951 to 2010. (2) At the seasonal scale, the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has the maximum variation in spring (1980-1989, STD = 4.4?C). The summer’s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has the maximum mean value (MEAN = 28.9?C), however, it has the smallest variation (STD = 1.3?C in 1951-1959 and 1960-1969). (3) Yearly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has a sharply increase around the year 1986. (4) Yearly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 Zhanjiang has the period of 2 - 3 a and 4 - 6 a. Keywords Global Warming, M-K Mutation Test, Wavelet Analysis, Zhanjiang 1951~2010年湛江市平均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汪彪1,2*,刘玉国1,周毅1,马应生1 1海军南海舰队海洋水文气象中心,广东湛江 2教育部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重点试验室,南京大学,江苏南京 收稿日期:2017年10月4日;录用日期:2017年10月17日;发布日期:2017年10月23日 *通讯作者。

广东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及伟大成就报告

广东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及伟大成就 作者陈永红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阵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宝贵经验。广东改革开放30年,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快速发展、人民奔向富裕安康、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30年。广东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和成功实践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初步探索(1978年12月─1983年) 广东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全面拨乱反正,认真落实干部、华侨等政策,按照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构想,创造性地运用中央赋予广东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充分发挥广东地缘人缘优势,创办经济特区,开展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体制改革,在城市逐步进行以市场调节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 (一)、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清除“左”的思想影响,端正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广东领导人大胆向中央建议,提出对广东下放对外开放自主权;在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和创办经济特区初期,广东省委围绕“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更加开放”这个主题,要求各地用足用活中央给予广东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81年4月,省委提出“对外更加开放,对内更加放宽,对下更加放权”。1982年,广东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严峻的考验,全省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打击走私贩私的斗争。省委提出“三严”(执法更严、纪律更严、管理更严),保证“三放”(对外更加开放,对内更加放宽,对下更加放权)。省委还提出“打击经济犯罪坚定不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坚定不移”和“有所引进,有所抵制”、“排污不排外”的方针。为了用足用活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84年,广东省委明确提出三条方针:为了办成于国于民有利的事,要积极寻找政策根据;政策规定允许灵活的,要灵活执行;如果找不到政策根据的,可以试点,在试点中突破现有规定。这是广东省委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实践的充分体现。 (二)、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赞同和支持广东省富有创意的提议,决定发挥广东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优势,让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同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扩大地方管理权限,试办深圳、珠海、汕头三个出口特区。中央〔1979〕50号这一历史性文件,拉开了广东改革开放的序幕,吹响了广东先走一步的进军号。 (三)、成功创办经济特区。1979年4月,邓小平赞同广东提出的试办对外加工出口区的设想,并定名为“特区”,殷切希望广东“杀出一条血路来”。1980年5月,中央接受广东的提议,把“出口特区”改名为含义更为丰富的“经济特区”。广东经济特区从创办之日起,认真执行中央赋予的特殊历史使命,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上奋勇拼搏,敢闯敢冒,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努力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把边陲小镇、荒滩秃岭变成了高楼大厦林立的现代化城市和新型工业区。 1984年1月,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分别为深圳、珠海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

粤西年例调查报告

粤西年例调查报告 摘要:年例是粤西文化的重要符号,是当地人对信仰的表达,我们要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城市,年例文化是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字:年例起源及发展影响 年例是粤西民间过年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农村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作为粤西地区最具特色的民俗节日,年例文化可以说是粤西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本文将由年例的起源开始介绍简单年例的起源及发展,并提出如果我们能够将其积极发扬年例文化,它便会更加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为社会文化、经济做贡献。 年例是流传于粤西鉴、罗两江流域村镇的一种民间传统节日,数百年来盛行不衰,民间素有“年例大过年”之说。“年例”是当地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是粤西地区特有的一个节日。它以一系列的仪式来体现村民的民间信仰和宗族认同。 什么是年例 1.年例的起源 年例来由历史悠久,大约起源于明清时期,已有几百年历史,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由元宵节衍化而来,自汉唐以来,中原文化习俗逐渐渗透粤西大地,元宵灯节的习惯也被人们接受,并且与本地习俗结合后,逐步演变成现今隆重热烈、极受村民重视的民俗节日。第二种说法较为大家所接受,相传年例与冼太夫人有直接关系。冼太夫人(512—602年)是粤西地区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她是广东南部越族人,是梁、陈、隋三朝时期岭南部落首领,史称谯国夫人。她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做出了卓越贡献,后来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1400多年来,冼太夫人一直受到人民的敬仰和爱戴以至于将她神化。粤西地区建有大量的冼太庙,而做年例的庙宇亦大多为冼太庙,年例的神像中也包括冼太夫人像。据1986年《广东地名探源》记载,今茂名市的茂南区、高州、电自、化州和廉江、恩平、阳江、阳春、吴川等地,正是冼太夫人活动的主要区域。冼太夫人所到之

9 改革开放

第9课改革开放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企的改革 2、能力训练过程方法:〔以史带论理解原理〕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识图分析判断特征〕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 〔评价政策〕通过经济开放区的建设业绩,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复兴责任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发生巨变的事实,证明了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有志者应当学好本领,沿着这条道路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唯物史观〕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外实际情况。青年学生必须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才能肩负起实现伟大理想的重任 〔情感体验适应环境〕调查了解国企改革成就和家庭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 (A.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一、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板书) 1、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2、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 (A. 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B.接着是党中央积极指导:肯定了群众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在全国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然后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广东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对策

广东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对策 黄艳芬 (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广东广州510006) 〔摘 要〕分析了广东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指出了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强数据库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 25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167(2008)02-0144-03 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是指一个图书馆长期面向特定服务对象而形成的有别于他馆的体系化的文献信息资源。我国特色数据库的大规模建设及研究只有近10年的历史,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 90年代中后期我国各系统图书馆都相继拉开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帷 幕〔1〕 。 近年来,广东高校图书馆也建立了起一批具有地方特色、高等教育特色和资源特色的专题文献数据库,成绩明显,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广东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调查,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广东高校图书馆特色电子资源建设现状 通过访问广东85所高校图书馆的主页发现,其中59所高校图书馆拥有电子资源。建有专题或特色数据库的高校22个,共建43个不同类型的特色数据库(见表1),占广东所有高校图书馆比例的25188%,占拥有电子资源图书馆总数的37123%。主要有以下类型:(1)学科专题特色数据库;(2)地方文化特色数据库。各种类型数据库分布见表2。 另外,有4家图书馆参加了CA LIS 特色数据库建设,分别是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大珠江三角洲文献数据库”、暨南大学图书馆的“华侨华人研究专题数据库”、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的“重点学科导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数据库”。 表1 广东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统计表(按音序排) 图书馆名称数据库名称 数据库收录范围 广东工业大学绿色化学专题库绿色化学研究机构、焦点人物、专利、标准、科技成果等机电专题数据库机械制造、研究机构、专利、标准、学位论文等广东广播电视大学财务会计实用电子书库财务会计的法律、法规、论文和经典案例等广东金融学院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广州历史上货币、金融的研究资料 广东海洋大学对虾学习专题网虾类养殖行业动态、相关知识、文献资源、虾类图版、视频课件等海洋文献库馆藏海洋研究文献、海洋人物、法律规章等广东商学院市场营销全文数据库馆藏市场营销文献全文数据库 广东农工商职业 技术学院绿色食品数据库绿色食品研究馆藏书目、食品标准、食品论文等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特色资源库包括《中国法庭》、《律师视点》系列电视教学片、法学名师讲座系列、法律法规、法律电子图书等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资源库 旅游地图、旅游文献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数据库 中外文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各种著述、论文、网上数据、演示课件、多媒体信息等 梁宗岱著述与研究专题库全文收录梁宗岱的著述和研究资料中国英语学习语料库 英语语料100多万词、对言语失误进行标注 广州大学 媒体眼中的广州———新闻资料全文数据库 媒体报道有关广州的新闻资料,包括公安局政法类专题、广州南沙专题信息汇编、番禺区媒体信息选编、广东省公安类新闻汇编、广州荔湾区专题信息等 华南理工大学 重点学科导航库(包括化学工 程、制浆造纸工程、通信与信息 系统、制糖工程四个子库) 各子库分别收录学科领域的网络信息资源、研究机构、电子文献、国际会议、 标准规范、产品市场、专利发明等 4 412008年4月第28卷第2期 图书馆论坛 Library T ribune Apr ,2008V ol 128 N o 12

茂名年例风俗的调查报告

茂名年例风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在中国还有许许多多值得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我们茂名的年例风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许许多多传统文 化因没受到重视而正走向灭亡,所以我们更应该挖掘和保 护中国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而我认为茂名的年例也是一 种值得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不应该忽视,虽然其中 也有许多陋习,但我相信经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茂名的 年例也能绽放其独特的光彩。 调查时间:2012年2月4日—2012年2月17日 调查对象:茂名部分农村的群众 调查方式:访谈法、资料检索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在如何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在最基本的两个问题上作出回应:其一,我们要传承什么?这实际上就是六中全会文件中指出的“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其二,如何传承。这实际上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渠道、方法、载体与方式问题。 一、年例风俗的历史根源 年例是粤西地区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在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 按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之百六十三窦州(今信宜市)风俗记载,年例最迟起源于宋代,明朝时期盛行。 在农耕社会,农为百业之本,明朝时,粤西官吏们都要洗澡,穿素服,不坐轿子不骑马,步行到郊外,聚集乡民,设桌上供。上演当时全国各地都进行的立春祭祀仪式,以示对农业重视。

“打春牛”视作新一年的开耕典礼,官吏们焚香叩头之外,还要在供桌前做一个土牛,让扮作勾芒神的人举鞭打土牛,这土牛被称为“春牛”,“打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 有旧县志:“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于东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演,曰庆丰年”。 由于聚集各乡民庆典,与元宵、年例重合,百姓索性张灯结彩,舞春牛、舞狮子、游神、驱鬼、飘色、鼓乐歌讴达旦,形成一种集元宵、春祭一身的年例,清朝更是发展到高峰期。年例因其与众不同的风俗,导致粤西各县纷纷记载,成了朝廷对地方风俗参考的重要依据。 据清光绪《信宜县志·舆地志》记载:“迎春,装戏剧鼓乐,迎土牛于春牛亭,士女纵观为乐”。 光绪信宜县志。卷一舆地志十风俗:“元宵,城市家悬彩灯,亲朋聚赏萧鼓,歌讴之声达旦。多于是月乡傩,名曰年例。” 光绪茂名县志。卷一舆地志第一风俗:“二月祭社,分肉入社,后田功毕作,自十二月至于是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 道光电白县志。卷四舆地一疆域.风俗:“元旦恭贺,曰拜年。家设糕果祭神,曰供养。或悬先像,设糕果礼拜。是日,不杀牲,多素食,三日内不市。各乡行春傩礼演戏,曰做年例。”光绪重修电白县志卷三舆地三风俗记载内容与上相同。 光绪高州府志。卷六舆地六风俗:“二月祭社,分肉入社,后田功毕作,自十二月至于是月,民间多建平安醮,设蔗酒于门,巫者拥神疾趋,以次祷祀,掷珓悬朱符而去。神号康王,不知所出。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或官绅礼服迎神,选壮者赤帜,朱蓝其面,衣偏裘之衣,执戈扬盾,索厉鬼而大驱之,于古礼为近。参岭南杂记、道光志、电白志。” 粤西各县对年例的记载,为年例历史留下了佐证。 直到民国初年,粤西年例并没有因取消立春祭祀消亡,相反以粤西独特的风俗形式盛行,解放后来曾一度中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恢复,目前茂名及其所辖市县(区)乡村,大都盛行做“年例”,而且相当隆重热闹。在粤西茂名有这样的说法,一年一度的“年例”期间,在外工作、生活的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时一定会赶回来团聚。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气氛热烈,著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家乡人别有一番享受。 关于年例的来由这里有三种说法:一说:相传,茂名的“年例”也是由元宵节衍化而来。自汉唐以来,中原文化习俗逐渐渗透粤西大地,过年和元宵节持灯嬉游的习惯也被接受,与本地习俗庆祝丰收、祈祷祭祀日子结合后,逐步演变成现今隆重热烈、极受村民重视的民俗节日。另一说:它实际上是元宵节、庙会、粤西茂名等地方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

汕头的变化

汕头的变化 三年前曾出现经济负增长的汕头市,如今已走出谷底,经济呈现“回暖”景象。汕头市统计局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0.68亿元,比增9.3%,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7.52亿元,比增18.5%. 前三季度还有几项统计数字同样令人振奋:全市外贸出口劲增3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比增59.8%,增幅在全省排名第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增14.1%,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这是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的喜人局面。 静心走正道办实业,重商业而轻工业,重贸易而轻实业,前些年的种种浮躁行为拖慢了汕头的发展步伐,拉大了汕头与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的差距。更有一些人为了赚钱铤而走险,汕头一度成为市场经济秩序问题严重的地区。汕头人痛定思痛,终于意识到不要浮躁要静心,意识到经济发展道路要选准选对——“走正道,办实业,创品牌”,这正是汕头市委、市政府提出来的响亮口号。 不浮躁、不跟风,脚踏实地发展民营经济、兴办实业的澄海区,在前几年全市一片疲软之际“一枝独秀”,它让汕头人看到了一个选对了发展道路的活生生的教材。去年,澄海的民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逾2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九成以上。澄海的玩具、毛衫服装两大产业的年产值分别达到88亿元、48亿元,澄海因此而被授予“中国玩具礼品城”、“中国工艺毛衫名城”称号 发展大工业大海港 “振兴工业经济,这是振兴汕头经济的希望所在,是建设经济强市的必由之路。”汕头市委书记林木声如是说。 汕头市经贸局负责人说,新一任市委、市政府发出了近年来汕头市领导层对工业强市最强劲的声音。如今,全市各区县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首要工作来抓,积极引资。在今天经贸活动上新签约的54个项目中,工业项目占了47个,投资额约26亿元。 汕头的目标是发展“大港口、大工业”。林木声坦言道,现在最头痛的还是项目积累太少,尤其是缺乏对经济有强劲拉动作用的大工业项目。据透露,涉及电力、化工等领域的几个大工业项目的洽谈已取得可喜进展,争取早日落户汕头。在省内的广州、湛江等地大力发展临港经济、临港工业的今天,汕头也提出要“重振汕头港雄风”,希望利用海岸资源和港口资源,引进大项目,发展电力工业、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总的来看,汕头经济仍处于…艰难地爬坡、艰难地积累、艰难地复兴?阶段”,林木声说,在凝聚人心的基础上,汕头将立足当前,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提升竞争力等方面组织阶段性突破,不断向经济强市目标迈进。 国贸A班 林燕贞

茂名年例文化

茂名年例文化 年例,是茂名地区的特色节目。据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茂名市志?又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十分流行。‘年例’是当地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实际上,“年例”是扩大到春节、元宵节、庙会,也包括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内的综合节目。城乡各居民以社为单位,按各自原定的村日集资举行祭社盛典,以祈风调雨顺,年丰人寿,俗称“做年例”或叫“祭社”,时间一般头尾三天。年例,也可以叫年宵,但是和年宵又不同。茂名、电白县、化州、信宜、高州、茂南、茂港及邻近的湛江吴川、阳春一带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例,各地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集中在过完春节的农历正月、二月份,其余一些“翻秋”年例(在秋收后的一个月举行,大都是在农历三月至十一月)则每个月都有,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天,少数两天。也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的。农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庙为中心,周围几个村子一起举行。有些地方一年中还会举办两次年例(一次为大年例,就是客人来得最多的。另一次就是小年例,客人来得比较少。 一、茂名年例的渊源 (一)史料记载 按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之百六十三窦州(今信宜市)风俗记载,年例最迟起源于宋代,明朝时期盛行。吴震方所著《岭南杂记》记载“高州春时,民间建太平醇,多设蔗酒于门,巫者拥神疾趋,以此祈祷,掷玫悬朱符而去”。道光《高州府志》卷三风俗“自十二月至於月鄉人儺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光绪《化州县志》“(正月)初十后,每夜奉神出游,锣鼓喧闻,灯光如昼,放火花,烧炮竹,打秋千,直至夜底方休。自光绪七年后,踵事增毕诸神出游,以三月而毕。将余费于勤光门外沙洲塔厂为宴席之地,略如京都戏院式,张灯演戏,纸醉金迷,国有长春,城真不夜,亦太平之润色也”。 根据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茂名地区的年例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个习俗不仅在今天受到茂名地区的人们喜爱,而且在古代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坊间说法 一说:相传,茂名的“年例”也是由元宵节衍化而来。自汉唐以来,中原文化习俗逐渐渗透粤西大地,过年和元宵节持灯嬉游的习惯也被接受,与本地习俗庆祝丰收、祈祷祭祀日子结合后,逐步演变成现今隆重热烈、极受村民重视的民俗节日。一说:它实际上是元宵节、庙会、粤西茂名等地方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一说:年例和冼太夫人有一定的关联。年例活动由粤西冼氏家族祭祀祈福而兴起,长期演化后成为今天的年例。一说:古时候有个瘟神,常常作恶粤西人民,搞的粤西民不聊生。于是,粤西人民自发开展驱瘟逐疫活动,但那个瘟神也十分狡猾,当这个地方驱赶他的时候,他就跑到另一个地方。为此,智慧无穷的粤西人民便采取各地各村有“年例期”的做法,使得瘟疫东家驱完,西家打,无处藏身。 我们都知道一个节日的由来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当然年例这个习俗也不例外。这些坊间说法都有起一定的道理,都有着一定的历史事实所支撑。 二、茂名年例的流程 在年例这天,外出的人大都会返回原来的村子做年例,年例一般会维持三天,第一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也有部分村庄只有一天,分为游照(当天凌晨0.00),摆照(白天),照尾(8.00或者9.00)。 (一)起年例 在年例开始前,各家各户就已经准备了鸡肉,猪肉,鱼做成一副“三牲”供菩萨享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