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绩效及其评

企业并购绩效及其评

企业并购绩效及其评价-

企业并购的绩效,通常表现为收购方股东所获得的超常收益率。从并购后企业实际取得的盈利能力看,一般认为是合并没有显著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并购双方实力是决定双方谈判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双方谈判地位直接决定着目标企业的最终成交价格。在并购支付方式上,主要采用现金和股权方式。

对并购活动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会因人而异,并购中的股东、管理者和一般雇员的视角会各不相同。对主并方而言,能实现其发展战略目标、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有效市场份额的并购就是成功的;由于主并方的目标具有多元化、分时期和分层次等特征,只要当时符合自己的并购标准、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并购就可视为成功的并购,而不能用单一目标进行简单评判。并购活动就总体而言应该是利大于弊的。目前,并购的成功率已经提高到50%左右,各种各样的并购陷阱并没能阻碍并购浪潮汹涌而至,并购方也不会因为有并购陷阱而不敢并购。作为一种交易行为,在不同时期与不同的主客观条件相结合,将会产生不同的并购结果。对并购绩效的评价,也应将并购目的与结果相比较而进行,只要结果达到主体当时的并购目的,就可认为该并购行为是有效的。

(完整word版)企业并购文献综述总表

企业并购文献综述总表 作者时间文章名字视角理论方法 实证 结论(应用) 样本期 限 数量所用模型 贺虹吕凡2008.01 对并购协同 效应含义及 计算方法的 认识 协同效应 的含义及 计算方法 规范我国并购协同效应的计 算可以从企业价值评估 和业绩评价的理论方法 着手,例如EVA、BSC、 DCF、股价收益评估、财 务数据等 朱宝宪吴亚君2004.09 企业协同效 应的计算 国内外协 同效应的 实证研究 中的计算 方法 规范协同效应的多种计算方 法发展较成熟的是在异 常累计基础上计算以及 从业绩改变角度着手衡 量,评价新模型和国内 的两种方法在计算的合 理性以及准确性上则需 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1

夏新平宋光耀1999.03 企业并购中 协同效应的 计算 内部、外部 计算模型 对协同效 应的计算 规范两种模型各有利弊,不 能忽视企业的市场价值 及交易成本,必须使用 正确的折现率和恰当的 考察时间点,排除非并 购因素对净增加现金流 和股票交易价格的影 响。另外,对并购前后 的市盈率的变化还有待 进一步的研究. 董运宝2006年并购的协同 效应分析并购协同 效应的概 念、内容 规范并购的协同效应包括 了经营、管理、财务、 无形资产及产业协同。 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合 理,公司治理结构不健 全,组织管理方式落后,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并 购中,通过发挥协同效 应的作用加以改善。 2

张秋生周琳2003.06 企业并购协 同效应的研 究与发展 国内外协 同效应理 论研究 规范研究协同效应的微观运 作机理,应用价值评估 的理论与方法量化,结 合我国企业并购的实际 情况,实证检验若干影 响协同效应实现的关键 因素。 方芳闫晓彤2002年中国上市公 司并购绩效 与思考 上市公司 财务和会 计数据 核心 竞争 理论 实证2000年 发生并 购公司 的1999 年-2001 年的财 务数据 80 横向并 购:46 纵向并 购:10 混合并 购:24 对每个样本3年选 取9个指标:每股 现金流量、每股收 益、资产负债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销 售净利润率、总资 产报酬率、流动比 率、速动比率。 将指标按并购前一 年、并购当年、并 购后一年分别做因 子分析 横向并购的绩效明显优 于纵向和混合并购。并 购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 和产业整合手段正在发 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但 目前上市公司的并购过 程存在着很多问题 3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动因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总结了国内和国外学者关于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的研究,并对两者的动因理论进行了比较。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理论,我国的并购动因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但另一方面,表明国外关于并购动因所提出的理论已逐渐适合中国的企业。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理论 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包括兼并和收购,两者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但是,随着全球化经济大发展,实业界的创新活动层出不穷,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正如温斯顿说讲:“传统的主题已经扩展到包括接管以及相关的公司重组、公司控制、企业所有权结构变更等问题上,为简便起见,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并购(M&A)”。 并购在当今世界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施蒂格勒(G. J. Stigler)经过研究认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适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从19世纪末英、美等西方国家发生的第一次企业并购高潮算起,历经五次企业并购高潮,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企业并购理论也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绩效研究两方面,两者共同成为理解企业并购经济合理性和制定公共政策的基础。在该文中,主要总结并购动因方面的文献。 一、国外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难以用一种经济理论解释清楚,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企业并购的产生和发展都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原因;对于不同企业来说,他进行并购活动的原因不同,甚至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并购也有不同的原因。对于并购动因问题,西方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并购动因理论。Berkovitch 和narayanan(1993)将并购的动因归结于协同效应(synergy),代理问题(agency),管理者自负(hubris),并通过实证分析表明,以协同效应为目标的并购将带来正的效应,以代理问题为目标的并购,将带来负的效应。Kode ,Ford, Sutherland(2003)认为并购的动因在于协调效应,并提出了评价并购协同效应的模型。K. D. Brouthers等(1998)认为,并购动机可以分为经济动机、个人动机和战略动机三类。其中,经济动机包括扩大营销规模、增加利润、降低风险、防御竞争对手等子项目9项,个人动机包括增加管理特权等子项目4项,战略动机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等4项。这些研究都为并购的动因的理论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威斯通等(1998)可以看成是国外对企业并购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按照威斯通的理论和其它文献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企业并购的动因归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并购赞成论,包括效率理论(管理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多样化经营理论、价值低估理论)、信息与信号理论、代理成本理论。第二类是并购怀疑论,包括管理主义、自负假说、闲置现金流量理论、市场势力理论。 (一)、并购赞成论 1.效率理论(Efficiency Theory) 效率理论认为并购活动能够给社会收益带来一个潜在的增量,而且对交易的参与者来说无疑能提高各自的效率。这一理论包含两个基本的要点:(1)公司并购活动的发生有利于改进管理层的经营业绩;(2)公司并购将导致某种形式的协同(Synergy)效应。该理论主要包括管理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纯粹多样化经营理论、价值低估理论5个理论。 (1)管理协同(management synergy)效应理论

企业并购绩效评价的会计指标法研究综述

1. 引言企业并购理论是企业理论、经济学以及公司财务理论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从20世纪8 0年代以来,企业并购理论进展非常迅速,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企业并购对企业业绩会产生相当的影响。企业并购业绩的变化一般从2个方面得到反映,一方面,企业的股票价格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波动;另一方面,企业的一些财务指标会发生变化。这样就形成了2种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方法。一种是通过企业在并购事件发生前后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的方向来衡量企业绩效的变化,可称之为非正常收益法;另一种是通过并购事件发生前后年度有关会计指标的变化来判定事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方向,可称之为会计指标法。 2. 会计指标法的基本原理会计指标法即采用并购事件前后企业的财务和会计数据来进行比较分析(Parrino和Harris)。在我国,用非正常收益法来研究企业绩效问题其适用性还存在一些限制。非正常收益法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股票价格能不能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也就是说,股票市场是不是有效的。吴世农认为我国股市信息的完整性、分布均匀性和时效性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股价容易受人为因素所操纵,他对中国股市已达弱式有效这个结论提出了质疑。一些学者(沈艺峰,刘波,赵宇龙)的研究却认为中国股市已达弱式有效。但我国近几年股票市场存在绩优股价格低于绩差股的反常表现,绩优不一定“价优”,而绩差也不一定“价差”。从这一点来看,用非正常收益法来研究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存在着很大一部分非流通股,而非流通股股东并不能直接从股价涨跌中获利或受损。这样,上市公司股价的波动就难以衡量非流通股股东的收益变化,因此也就无法准确测量上市公司业绩的变化。会计指标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客观地、连续地反映并购前后公司业绩的变动情况,但其不足主要来自于会计指标容易受到上市公司操纵(孙铮,陈小悦)。陈晓等人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会计利润指标经常会受到操纵,但中国上市公司的报表盈余数字仍然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另外,从较长时期来考察,任何利润操纵手段只能操纵暂时的会计指标,并购事件的实质性影响最终都要暴露到会计报表之中。因此,会计指标法在进行企业并购绩效实证研究方面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采用会计指标法对上市公司企业并购所体现的绩效的研究意义体现在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微观层次,可以以此来具体分析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对其自身带来的变化,如主管业务的扩张、产品结构或资产结构的优化、经营管理机制的转变、财务指标的改善等 .第二个层次为中观层次,可以以此来具体分析上市公司并购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也包括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重组的影响。第三个层次为宏观层次,可以以此来具体分析上市公司并购对盘活国有存量资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方面的影响。 3. 实证研究西方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由于研究方法、研究样本上的差异尚没有得出完全一致的结论 .Healy,Palepu 和Ruback研究了1979~1984年间美国50家最大的兼并收购案例,发现行业调整后的公司资产的回报率有明显提高。但Agrawal,Jaffe和Mandelker却发现市场调整后公司的业绩反而有所下降。结合2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并购与行业密切相关。Langtieg的研究将同行业公司作为控制样本进行配对检验,发现公司并购后的业绩没有显著的提高,而Magenheim 和Mueller的配对检验结果发现公司并购后的业绩有所下降。然而,Bradley和Jarrel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了Magenheim等的样本,却没有得出公司业绩下滑的结果[1].Matsusake 通过对最新一轮兼并浪潮的案例分析后,认为与企业所处的行业和企业规模相比,企业的利润率是进行兼并时更优先考虑的因素[2].其研究表明,在兼并的目标企业中,公共企业的利润率不如私有企业的利润率高,最大的公共企业的利润率最低。[!--empirenews.page--] 由此可见,即使采用同样的会计指标法进行并购绩效检验,也可能得出不一致的结论,这除了研究样本和指标选择差异外,更主要的可能性是与方法本身有关。应用财务数据分析并购绩效存在如下弊端:①绝大多数的公开财务数据都是累加值,难以独立区分单个规模较小事件的影响;②财务数据是历史数据,反映的是过去的绩效,而不是所期望的未来收益;③时滞影响,对于以成本节约为动机的并购而言,并购后第一年由于存在一些特别处理费用或裁

并购绩效评价指标

对企业并购绩效评价指标的探讨 摘要: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越发达,并购的频率就越高。虽然并购的最初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以利润最大化和竞争力提升为最终目的。因此不论并购活动的起初形式如何,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后,成功而有效的并购应以综合经营能力的提高来衡量。就企业并购后的绩效如何评价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并购、绩效评价、评价指标、指标体系 1、对目标公司的财务效益评价 (1)投资回收率,该指标是指并购公司兼并目标公司后取得的年净收入的增加额与兼并投资之比。即投资回收率=年净收入增加额/兼并总投资×100%。年净收入额增加额的计算主要是指并购公司兼并后取得集团的年净收入扣掉兼并前并购公司的年净收入的余额,衡量由于并购公司的兼并投资所产生的增量效益与投资总额的比率。 (2)剩余收益,该指标是指目标公司的营业利润超过预期最低受益的部分,这个预期收益是根据对目标公司的投资占用额和并购公司管理当局确定预期最低投资报酬率确定的。如果目标公司的营业利润超过了并购公司预期的最低报酬率,就可能为集团带来剩余收益。同样也有利于目标公司。 (3)经济增加值,该指标可以测定公司在单一年份中所创造的货币经济价值,其定义如下:经济增加值=投入资本额×(投

入资本收益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或者,经济增加值=调整后报告期营业净利润-投资资本费用。该指标的意义在于:它综合了公司投入资本规模、资本成本和资本收益等多种因素,作为一项并购投资,只有当投资者从目标公司的收益中,获得大于其投资的机会成本后,才表明股东从并购活动中获得了期值收益。在有效的金融环境中,资本成本反映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由于各种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大小不同。在同样投入资本规模及资本收益水平下,资本成本低的公司所获得的资本净收益更高,资本经营水平更好。 (4)市场增加值,市场增加值与经济增加值都是在资本收益中扣除资本成本,但经济增加值中的资本收益率及资本收益是以会计意义上的经营利润为计算依据的,而是厂增加值是以资产的市场为基础对企业业绩的衡量。其计算公式为:市场增加值=T期末公司调整后的营业净利润-按期末公司资产的市场总价值计算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该指标认为公司用于创造利润的资本价值总额既不是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也不是公司资产的经济价值,而是其市场价值,经济增加值指标比较适合评价具体某个年份的资本经营效益,而市场增加值是以未来预期现金流量为计算依据,反映出市场对公司整个未来经营收益的预期。适合于评价公司中长期资本增加能力。 2、对并购后集团公司的财务效益评价——成本收益法 对于并购后集团公司可以从成本收益两方面全面地考察并

公司并购整合的绩效分析

公司并购整合的绩效分析 一、企业并购行为的原因 企业并购作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行快速扩张的有效途径,克服了通过自身积累实现渐进式发展的局限,为企业实现跳跃式甚至是几何式数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企业间的并购行为使产业资本从一个企业流动到另一个企业,由一个行业流动到另一个行业,从而实现产业产权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重新配置。西方主流理论一般认为并购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但在实际的实证分析中历来学者对企业并购绩效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更多的实证分析也指出了大部分的并购其实是不成功的,并购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而且,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并购行为相比,我国企业的并购还有其特殊的背景:我国企业并购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时间短,内部交易、关联交易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且当前企业正处于旧体制未完全解体、新体制刚开始发生作用的特殊转轨时期,企业作为名义上的并购主体,在实施并购战略时,并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出现了大量的非理性行为。 首先,企业的并购动机。分析并购绩效,我们必须首先分析企业并购的动机,将并购动机和实际结果相比较,才能看出并购绩效的优劣。而且作为并购行为的出发点,并购动机是影响并购绩效的一个关键因素,发现并购动机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就可以为用它们探索提高企业并购绩效的途径提供思路。概括为以下动机:追求利润的动机。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会清楚,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必然是一个追逐利润的过程。这是其生产的目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尤其如此。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西方企业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宗旨,企业兼并作为1种商品经济活动也不例外,它最初产生的动力就源于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由于通过企业兼并可以提高经济规模,增加产品产量,获得更多的利润,因此企业家总是想方设法地利用企业兼并的途径获得更大的利益。投资银行家受高额佣金的诱使,也在极力促使企业兼并的成功。因此,利润最大化的生产动机刺激了企业兼并的不断产生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动机。企业兼并的另一动力来源于竞争的巨大压力。有市场就会存在竞争,这几乎是市场经济中1条铁的法则。尽管竞争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从最根本上讲,竞争还是单位成本的竞争。哪一厂商产品的单位成本低,就会获得比其他企业更多的利润,从而在市场上站住脚,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打败对手。当然,竞争的前提是其产品适销对路。以上两点仅仅是西方企业兼并的原始动力。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兼并的原始动力又是以各种不同的具体形态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企业并不仅仅由于某种原因进行兼并,实际的兼并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平衡过程。 二、企业并购整合的因素分析 西方学者认为,主要有5个方面的因素影响西方企业兼并活动:(1)经营协同效应;(2)财务协同效应;(3)企业发展动机;(4)市场份额效应;(5)企业发展的战略动机。(一)管理能力协同程度并购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应当追求更高的管理效率。由于并购双方在整合前管理能力存在差异,具有剩余管理能力的企业如果能将剩余管理能力应用于管理能力相对较低,管理水平不足的企业,那么就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01680201.html, 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方法综述 作者:严新亚王忠吉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12期 摘要:在对会计研究方法以及事件研究方法展开具体介绍和实证研究之后发现,在研究企业并购绩效时,应结合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特点来灵活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选定研究指标时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诉求而定。同时,通过分析还能够了解到,会计研究法和事件研究法自身存在一定的限制性,考虑到这一情况,在进行企业并购绩效研究时,应考虑建立并应用EVA等新型价值指标来进行研究。 关键词:并购;企业绩效;研究方法 在资本市场持续发展,市场机制不断优化完善的背景下,企业为了在市场中获取更多优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水平,通常会以并购的方式来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以这种方式进军到某一行业。而并购前后企业绩效的变动情况可以通过股票波动情况而体现出来。这就是事件研究法,具体来说就是讲企业提出并购计划的当日作为“事件日”,以特定时期当中的股份波动情况来反映并购前后企业绩效的变动情况。会计研究法是以部分财务指标为基准,判断企业并购前后这些财务指标的变动情况,或直接与行业相应财务指标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以分析并购行为为企业经营绩效带来的影响。 1 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1.1 事件研究法的基本原则 事件研究法主要是基于股票的反常收益来对并购活动为企业绩效带来的影响进行判断,不过,因为这种研究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以有效的证券市场为支撑,若在某一事件日后,收购企业或是被收购企业的股票价格提高,并且明显高于正常浮动区间,则可判定并购活动使企业绩效發生了变化;如企业提出并购计划之后目标企业或收购企业股价维持在之前的水平或在正常区间内波动,则说明并购活动为对企业带来绩效方面的影响。 1.2 会计研究法的基本原则 具体来说,会计研究法是对并购前后企业部分财务指标的波动情况进行判定,由此验证并购活动是否影响到企业绩效,使用该方法时资本市场无需达到半强式有效,但具体指标的选定会受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影响。这些财务指标一般选定的是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流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利润率等,其中企业盈利水平是通过资产利润率、每股收益来进行体现,而企业现金流动质量与偿债水平是基于流动比率、现金比率来进行体现,而企业营运能力则通过资产周转率体现出来。

企业并购文献综述

关于国内外对企业并购动因研究的文献综述 胡云枫M01114234 摘要:20世纪以来,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快速扩张和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探究企业并购的动因,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对有关国内外企业并购的动因研究的文献做了总结与综述。 关键词:企业并购动因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 企业并购动因理论解释促成企业并购发生的影响因素。 1. 经营协同假说( operming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假定存在着规模经济, 并且在并购之前, 企业的经营活动达不到实现规模经济的潜在要求, 包括横向降低成本费用的生产规模经济、纵向降低交易费用的规模经济和特定管理职能方面的规模经济。通过并购可以对企业规模进行扩充和调整, 达到最佳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 这可能是对企业并购最经典的经济学答案。 2. 管理协同假说( management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优势企业并购劣势企业, 管理者作为一个团队被转移时, 能够将被收购公司的非效率性的组织资本与收购公司过剩的管理资本结合从而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 3. 财务协同假说( finance synergy 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并购是将目标企业所在行业中的投资机会内部化, 将企业外部融资转化为内部融资, 由于内部融资比外部融资成本更低, 从而增加了财务协同,降低了融资风险。 4. 市场力量假说( market power hypothesis) 认为公司间的并购可以增加对市场的控制力。首先, 通过并购同行业企业, 以减少竞争者, 扩大了优势企业的规模, 优势企业增加了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从而导致市场垄断。其次, 即使不形成垄断, 由于并购扩大的规模效应也将成为市场进入的壁垒。 5. 战略动机假说( strategy motive hypothesis) 企业并购战略动机在于通过并购活动实现多样化经营,企业并购可以通过实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评价与分析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评价与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已经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并购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并购活动发生后企业的经营绩效是否有所改善的话题,国外学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得出的结论莫衷一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也逐渐呈现出规范化和市场化的特征,但并购行为绩效如何,并购行为究竟能否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对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并通过选择采用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并购绩效研究方法建立了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体系。 然后文章以2006年沪深两市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绩效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目前上市公司并购活动的效果总体来看并不理想,多数并购活动并未能给并购企业带来经营绩效的增加,反而使其经营业绩下滑。从与被并购方所处的行业关系看,混合并购的效果相对较好,并购发生后第二年并购方上市公司的绩效较并购发生前略有改善;而纵向并购在并购当年以及并购后一年绩效的大幅下降后在第三年开始出现反弹的迹象;相比较之下,横向并购的绩效则最差,并购当年的绩效即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第二年虽然有所好转,但这种好转并未延续到下一年中。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并购市场存在的影响并购绩效的多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相关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并购活动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企业文化与并购绩效

企业文化与并购绩效 【篇一: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一、背景和意义 并购一直在金融学界受到广泛的关注。并购的关键在于通过购买另 一家公司来增加股东的利益。而这种利益增加是建立在协同作业之 上的,协同作业不但能增加效率而且能节约开支。但是协同作业是 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概念,它并不会在两家企业合并后自动 出现,只有在两家公司的业务在经济层面上完全融合才会使之有所 提升。但在很多情况下,并购的作用是相反的。不但无法改善企业 的经营状况,反而使其销售减少。 在工业革命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并购的数量有 了很大的增长。作为公司重组的一种形式,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每天 都要安排并购,将两家不同的公司合并为一家更大的公司。 同时,全球跨国并购的数量一直在不断增长。1998年,跨国并购占 全球并购总量量的23%,到2007年已经上升45%。相对于国内并 购来说,跨国并购增加了额外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可能对并购产生 阻碍或促进的作用。例如,文化或地理上的差异会提高两家公司并 购的成本。 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对并购是否能够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等问题有所探究,并试图 比较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在最终效果上是否有着显著的差距。 二、理论综述和文献回顾 (一)并购的经济效益 在过去众多对于并购的文献中,作者的意见大相径庭。 《哈佛商业评论》(2006年1月)的统计数据表示,70%的并购案 例是失败的,因为它们无法完成并购的既定目标。agrawal等人在1992年的研究也表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中,有许多公 司在经历了并购之后五年内,无法向股东支付正常水平的股利。 lev and mandelker 在1972的研究却表明,从长远效益看,经历过并购的企业普遍比未经历过并购的企业好。另外,也有研究表明, 并购能拉高公司股价,从而增加股东的财富(halpern ,1973)。

关于企业并购绩效研究现状述评

论文关键词:企业并购绩效述评论文摘要:中外学者对并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已取得丰富的成果,但并购是否创造了价值仍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对中外并购的研究方法及其成果进行简要的回顾与评价。并购是企业获得外部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西方国家的企业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企业并购的历史。我国并购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企业并购的数量、交易量和规模都快速增长。并购的绩效如何?并购是否创造了价值?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探索。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1研究方法述评国外并购绩研究的主流研究方法是事件研究法与会计研究法。事件研究法首先计算每家企业在事件期内每一天的预期没有发生特定事件的正常收益。第二步:计算每一企业每天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正常收益之差,即每天的超过常收益。第三步:计算事件期内各企业每一天平均超常收益。最后是计算累积平均超常收益。会计研究法的基本思路是利用财务报表和会计数据资料,以营业净收入、流动比率和经营绩效等指标为评判标准,对比考察并购前后经营绩效的变化来衡量公司并购绩效。事件研究法主要缺陷在于:不同的研究者选择分析累计超常收益率的公告期长短不同,而研究结果对此的选择又非常敏感;股票价格的变动反映了公司并购双方股东对市场的预期,该预期易受股票市场本身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司并购绩效的准确性。会计研究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忽略了公司并购前后的风险变化,选取哪些经营绩效指标没有客观基准,且难以剔除其它因素对绩效的影响。1.2研究结论述评1.2.1并购方公司获益Mandelker(t974)发现,相同风险水平下,并购公司可以像其他投资活动一样从并购中获得正常的收益。Jensen、Ruback(1983)梳理了13篇关于并购绩效的文献,发现收购公司获得的超额收益率为4%。Cosh、Hughes和Singh(1980)调查1967~1970年的225桩并购案例后发现,兼并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兼并事件发生后有显著提高1.2.2并购方公司受到损失Firth(1980)1969—1975年英国发生的486起收购案例为研究样本,发现并购公司的超额收益率一6.396%。Limmack(1991)对1977—1986年发生在英国的462例并购事件进行了研究,表明并购公司的超额收益率为一0.2%。Meeks(1977)以1964~1971年发生的164例兼并事件为研究样本,以公司利润为核心指标,发现在兼并事件发生后,兼并公司的盈利能力显著下降。Kumar(1985)对1967—1970年的241例兼并事件进行研究,结果与Meeks相同。Healy、Palepu和Ruback(1992)采用经营现金流量报酬的概念,对1979年1月至1984年6月之间发生在美国的金额最大的50件并购事件进行研究,发现并购后,并购公司现金流量报酬率呈递减趋势。1.2.3目标公司获益Jensen、Ruback(1983)对13篇关于并购绩效的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成功的兼并给目标公司带来约20%的超额收益,成功的要约收购给目标公司股东带来30%的收益。Franks、Harris(1989)以1955—1985年发生在英国的1145例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发现目标公司的超额收益率为22%。Limmack(1991)对1977—1986年发生在英国的462例并购事件进行研究发现,目标公司的超额收益率为31%。Schwert(1996)对1975~1991年间的1814个并购事件进行研究,发现目标公司股东的累积平均超常收益达35%。J.FredWeston(2000)对1968年至1984年兼并企业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目标企业累积超常收益达35%。Bruner(2002)对1971~2001年间130篇经典文献进行了分析,发现成熟市场上并购过程中,目标企业股东收益要远高于收购企业股东收益。[!--empirenews.page--][1][2]下一页1.2.4并购行业的相关程度与并购绩效关系的研究Maquieire、Megginson和Nail(1998)对1963~1996年发生的260件并购事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发生横向或纵向并购的企业,取得了一定的财务协同效应,而混合并购企业使股东财富减少。Nail等(1998)对兼并的行业相关性进行检验,发现行业相关性兼并比混合兼并更能获得协同效应。Megginson、Moregan(2000)对t977—1996年间发生的204起战略并购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并购前后企业集中度变化的大小与长期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在国外研究中,目标公司在并购中获得正的收益,相关性并购绩效好于非相关性并购,而收购公司是否获益,尚未得出一致性研究

关于企业并购的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并购的文献综述 摘要 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一种普遍的现象。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企业并购的方方面面,本文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整理、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帮助广大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不断地去发掘和完善。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企业并购的动因。二、企业并购的风险分析。三、企业并购的会计方法的选择。本文以对我国企业并购的动机和原因展开,企业并购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各个文献视角不同,但都包括了企业内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第二部分分析企业并购面临的风险,各文献从不同角度分析企业并购的风险并试图提出一些防范风险的建议。第三部分围绕企业并购会计方法的选择展开。 关键词:并购动机;风险分析;风险防范;会计方法 引言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目前我国经济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生活中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行业调整、企业洗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中国企业并购活动日趋活跃。事实上自1998年以来,全球企业并购就开始出现新动向,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变化的反映,也是全球一体化程度加深、国际竞争力加剧、技术进步加决的结果。企业并购对经济运行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人们想了解,企业并购的动因是什么?各个时期的动因相同吗?企业并购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人们该如何防范?企业并购的会计方法又是如何选择的? 一企业并购的动机因 企业并购动因不尽相同。1997年,吴永林在《企业并购动因和目的析论》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企业并购的动机和原因。宏观来看:(一)企业并购是我国产业重组的需要(二)企业并购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需要(三)企业并购是我国市场组织的需要(四)企业并购是我国科技进步的需要。微观上看,企业并购也有其内在的动机因素导致企业的并购冲动:(一)壮大企业(二)获得技术(三)强化竞争(四)优势互补。如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关键,根据“抓大放小”的方针全面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

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TimesFinance2011年第6期中旬刊总第447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62011CumulativetyNO.447企业并购这一 经济现象由来已久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经济现象随着新技 术的出现、产业的更新和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制度的变革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并购高潮。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形势下企业并购已成为各国资本运营的有效方式。我国现已加入WTO 这种经济现象势必对我国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企业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相差很远。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如何运用并购的手段来增强我国 企业的经营实力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目前相 当迫切的问题。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传统并购理论研究1.效率理论。目标企业并购理论的发展和并购实践一样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效率理论认为并购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即225。协同效应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又可以分为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多元化协同效应。并狗实际上是寻求一种优势互补。横向、纵向、混合并购都能产生协同效应。2.交易费用理论。科斯1937提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是可以替代市场节约交易成本企业的最佳规模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边际组织成本与企 业外部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并购实际上是企业意识到通 过并购可以将企业间的外部交易转变为企业内部行为从而

能节约交易费用时自然而然发生的。交易费用理论可较好地解释纵向并购发生的原因。3.代理成本理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 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不再是单独追求利润最大化。代理成本是詹森和麦克林1976提出的。二企业并购动因研究1.规模经济动机论。企业并购的规模经济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规模经济。即由生产技术所决定的最佳产量规模。二是管理经营上的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企业并购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销售成本、增强研究开发实力等。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规模经济。2..战略动机论。战略驱动并购的原动力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或者是股东价 值的最大化及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稳定上升。新古典经济学从利润最大化的传统假设出发将并购看成是企业追求利润 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行为在现实并购中管理层的并购决 策应该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具体战略动机表现在一是能力转移动机。威斯通等认为兼并是为了转移或获得行业专署管理能力横向兼并或相关兼并转移或获得一般管理能力及财 务协同混合兼并。二是战略重组动机。通过兼并实现分散经营同时扩充管理技能。K.D.Brouthers等1998认为在并购的战略动因中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和获取稳定的利润增长率等。3.协同动机论。一些经济学家 Arrow1975AlchainCrawfordandKlein1978Williamson1975

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吕梦成 摘一要:现如今?跨国并购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探讨影响跨国并购绩效的具体因素再次引发热议?本文在对国内外已有的关于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回顾后?依据现有研究的不足?对我国学者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适当展望? 关键词: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经验学习 中图分类号:F273.1一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一一文章编号:1008-4428(2018)11-0026-03 一一一二引言 国际化经营是中国企业获取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的当下?而跨国并购是有效获取战略性资源?快速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通道?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通过跨国并购交易来提升国际竞争力?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最新研究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正在逐年增加?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不容忽视?从全球并购金额来看?2013年是新兴市场国家第一次超过发达国家?也就是说全球超过一半以上的跨国并购交易是由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发起的?另外?从关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金额上?我国企业海外收购活动的历史记录都正在被不断地打破?然而?虽然全球范围内的跨国并购活动愈演愈烈?但许多研究数据却表明它们的并购绩效并不理想?而这其中?中国企业的表现更为糟糕?因此?深入研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具体影响因素就成了当下学术界和企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跨国并购绩效?扬长避短?对于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至关重要? 二二文献综述 (一)跨国并购的概念界定 关于跨国并购概念的界定?各个学者或组织的理解不尽相同?例如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将跨国并购的概念界定为母国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合并或者是收购的股份比例超过10%?使得母国企业的资产和控制权转移到东道国企业?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认为跨国并购是一国企业通过兼并或收购国外企业或公司的所有资产或足以控制其生产运营活动的相应股权?从而能够获得这个企业的长久利益?尽管目前对跨国并购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是本文认为不论如何界定跨国并购?它都应该具备下列三个特征:首先?该活动必须涉及两个主体?即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其次?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必须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或者至少是它们的母公司不在同一国家或地区?最后?收购的股份比例足以控制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二)跨国并购绩效 跨国并购活动是由决定交易是否完成的并购前阶段和并购交易完成后的运营整合阶段共同组成?并购前阶段是指并购交易公告宣布日后至并购交易公告完成日前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潜在并购方会和目标方就私人收购阶段达成的一系列协议意向进行更为细致地磋商二谈判?从而决定此次并购交易的成败?所以并购前阶段绩效就可以理解为并购交易的成败?并购后阶段是指并购交易完成后?并购双方将它们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发挥协同作用?提升企业价值的过程?其中?这些资源既包括有形的实物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比如人力资源二管理技能二规章制度等?因此?并购后阶段绩效则可以看作是并购后运营整合绩效?即并购后企业价值的增加?综上?本文所阐述的跨国并购绩效应由并购前阶段绩效和并购后阶段绩效构成? 就并购前阶段绩效而言?目前学术界是以此次并购交易的成功或者失败来表示?较为简单且直观?而并购后阶段绩效的测量则相对较为复杂?主要有事件研究方法和会计指标研究方法两种?此外?一些学者还会采用问卷调查以及临床诊断等方法评价并购后阶段绩效?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于具体哪些因素影响跨国并购绩效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一直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总的来说?那些聚焦于研究跨国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学者们主要来自战略管理领域二组织行为领域以及公司金融领域?其中?大多数与跨国并购绩效相关的文献重点研究的是并购后阶段绩效?组织行为和战略管理领域的学者们主要采用会计指标研究方法来衡量跨国并购后阶段绩效?比如以协同效应二创新绩效二整合程度二知识转移效率等主观指标?或以企业净利润二营业收入二权益净利率二资产周转率等客观财务指标衡量?而公司金融领域对跨国并购绩效的研究则集中关注跨国并购后股东财富的变化?主要采用事件分析的研究方法衡量跨国并购绩效? 从许多相关研究文献来看?影响跨国并购绩效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它们分别是国家层面因素二企业层面因素和交易层面因素? 就国家层面因素而言?主要包括:①文化距离?Datta和Puia(1995)以美国公司实施的海外收购活动为样本进行研 究?得出了文化距离会对跨国并购绩效产生负向影响的结论?但是?Dikova和Sahib(2013)却发现文化距离有助于促进并购绩效的提升?同时收购方丰富的海外收购经验会增强文化距离对跨国并购绩效的正向影响?②国家制度?以往研究认为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越完善?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并购绩效可能就越好?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进一步从母国和东道国的制度差异出发进行研究?发现当母国的制度体系与东道国相比?完善程度越高时?并购方所能获得的绩 62

关于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中国入市以及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并购行为日趋活跃。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无疑能给我国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本文对一些学者在此问题的探讨上进行综述,对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现状、影响和应对措施做简单分析。 关键词:跨国公司;并购;影响 一.引言 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 依照东道国法律取得东道国某些现有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的行为[1]。外资并购分为跨国兼并与跨国收购两种形式,前者是指将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合并后建立一家新的实体或合并为一家现有的企业;而后者是指外国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当地企业的股票或股权以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而当地企业的法人地位并不消失[2]。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跨国并购已经取代新建投资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而伴随着入市,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从广度上和深度上也迅速提升[3]。跨国并购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并购,可以吸收更多的外资,弥补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4],另外,它对于加强市场竞争、提高企业效率,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也有一定作用[5]。但同时,在积极的作用外,它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更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对此现象,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并积极寻找应对策略。 二.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及特点 据有关资料显示:跨国公司已在彩管、微电机、小汽车、计算机、程控交换机、光纤电缆、橡胶、轮胎、啤酒、造纸、洗涤用品、医药等行业实际上取得垄断或控制地位。在计算机行业中,长城、四通、中环等外商投资或协议投资的项目中,外方均占有控股权。在我国洗涤用品行业中,较大规模的合资企业有15 家,且全部是中国洗涤用品行业中排名前20 位的大企业[6]。一些我们熟知的名族品牌,也早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外国人的囊中物。众多的并购案例,更让我们认识到它对我国经济甚至政治方面的威胁是不容忽视的。 通过近年来众多的并购案例,我们对并购的特点也可略探一二。周晓武[7]、李慧、张绍焱[8]、陈佳慧、黄群慧[9]都认为,从产业上来看,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

关于企业并购的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并购的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内容提要:企业兼并与收购作为一种资本运营方式,公司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大事项,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另一个企业目标企业分的资产或产权,从而控制、影响被并购的企业,以增全部或部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行为。并购是企业的战略行为,并购成功就是战略性成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将是非常可观的,甚至是巨大的; 反之, 并购失败就是战略性失败,对企业的打击将是致命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可见企业并购是一把“双刃剑”,既是“馅饼”,也是“陷阱”。从而本文将在分析企业并购国内外相关理论及企业并购的分类、效益的基础上,企业盈余和市场价值等方面,来分析企业并购中的控股并购对并购方、目标公司价格的影响以及探讨其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并购股票价格并购方目标公司 一、企业并购的理论基础 (一)国外关于并购理论的研究和理论 总体来说,国外的企业共经过了六次并购浪潮,并购活动也基本上涵盖了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对企业并购理论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可以从财务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战略管理、产业组织等多个角度来分析。主要理论有效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协同效应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内部化理论、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等。本文主要介绍其中几个经典理论。这些经典的理论对企业并购活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也对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1、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1985)认为竞争优势理论是并购动机理论的出发点,他给出的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第一,并购的动机根源于竞争的压力,并购方在竞争中通过消除或控制对方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第二,企业竞争优势的存在是企业并购产生的基础,企业通过并购从外部获得竞争优势。第三,并购动机的实现过程是竞争优势的双向选择过程,并产生新的竞争优势。并购方在选择目标企业时正是针对自己所需的目标企业的特定优势。 2、规模经济理论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1)理论中的古典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规模经济的追求给予解释。古典经济学主要从成本的角度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