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mysql 操作命令

linux mysql 操作命令
linux mysql 操作命令

linux mysql操作命令

1.linux下启动mysql的命令:

mysqladmin start

/ect/init.d/mysql start(前面为mysql的安装路径)

2.linux下重启mysql的命令:

mysqladmin restart

/ect/init.d/mysql restart(前面为mysql的安装路径)

3.linux下关闭mysql的命令:

mysqladmin shutdown

/ect/init.d/mysql shutdown(前面为mysql的安装路径)

4.连接本机上的mysql:

进入目录mysql\bin,再键入命令mysql-uroot-p,回车后提示输入密码。

退出mysql命令:exit(回车)

5.修改mysql密码:

mysqladmin-u用户名-p旧密码password新密码

或进入mysql命令行SET PASSWORD FOR root=PASSWORD("root");

6.增加新用户。(注意:mysql环境中的命令后面都带一个分号作为命令结束符)

grant select on数据库.*to用户名@登录主机identified by"密码"

如增加一个用户test密码为123,让他可以在任何主机上登录,并对所有数据库有查询、插入、修改、删除的权限。首先用以root用户连入mysql,然后键入以下命令:

grant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 on*.*to"Identified by"123";

二、有关mysql数据库方面的操作

必须首先登录到mysql中,有关操作都是在mysql的提示符下进行,而且每个命令以分号结束

1、显示数据库列表。

show databases;

2、显示库中的数据表:

use mysql;//打开库

show tables;

3、显示数据表的结构:

describe表名;

4、建库:

create database库名;

GBK:create database test2DEFAULT CHARACTER SET gbk COLLATE gbk_chinese_ci; UTF8:CREATE DATABASE`test2`DEFAULT CHARACTER SET utf8COLLATE

utf8_general_ci;

5、建表:

use库名;

create table表名(字段设定列表);

6、删库和删表:

drop database库名;

drop table表名;

7、将表中记录清空:

delete from表名;

truncate table表名;

8、显示表中的记录:

select*from表名;

9、编码的修改

如果要改变整个mysql的编码格式:

启动mysql的时候,mysqld_safe命令行加入

--default-character-set=gbk

如果要改变某个库的编码格式:在mysql提示符后输入命令

alter database db_name default character set gbk;

10.重命名表

alter table t1rename t2;

11.查看sql语句的效率

explain

例如:explain select*from t3where id=3952602;

12.用文本方式将数据装入数据库表中(例如D:/mysql.txt)

mysql>LOAD DATA LOCAL INFILE"D:/mysql.txt"INTO TABLE MYTABLE;

三、数据的导入导出

1、文本数据转到数据库中

文本数据应符合的格式:字段数据之间用tab键隔开,null值用来代替。例:

1name duty2006-11-23

数据传入命令load data local infile"文件名"into table表名;

2、导出数据库和表

mysqldump--opt news>news.sql(将数据库news中的所有表备份到news.sql文件,news.sql是一个文本文件,文件名任取。)

mysqldump--opt news author article>author.article.sql(将数据库news中的author表和article表备份到author.article.sql文件,author.article.sql是一个文本文件,文件名任取。)mysqldump--databases db1db2>news.sql(将数据库dbl和db2备份到news.sql文件,news.sql是一个文本文件,文件名任取。)

mysqldump-h host-u user-p pass--databases dbname>file.dump

就是把host上的以名字user,口令pass的数据库dbname导入到文件file.dump中mysqldump--all-databases>all-databases.sql(将所有数据库备份到all-databases.sql文件,all-databases.sql是一个文本文件,文件名任取。)

3、导入数据

mysql

mysql>source news.sql;(在mysql命令下执行,可导入表)

一、连接MySQL

格式:mysql-h主机地址-u用户名-p用户密码

1、例1:连接到本机上的MYSQL。

首先在打开DOS窗口,然后进入目录mysqlbin,再键入命令mysql-uroot-p,回车后提示你输密码,如果刚安装好MYSQL,超级用户root是没有密码的,故直接回车即可进入到MYSQL中了,MYSQL的提示符是:mysql>。

2、例2:连接到远程主机上的MYSQL。假设远程主机的IP为:110.110.110.110,用户名为root,密码为abcd123。则键入以下命令:

mysql-h110.110.110.110-uroot-pabcd123

(注:u与root可以不用加空格,其它也一样)

3、退出MYSQL命令:exit(回车)。

二、修改密码

格式:mysqladmin-u用户名-p旧密码password新密码

1、例1:给root加个密码ab12。首先在DOS下进入目录mysqlbin,然后键入以下命令:

mysqladmin-uroot-password ab12

注:因为开始时root没有密码,所以-p旧密码一项就可以省略了。

2、例2:再将root的密码改为djg345。

mysqladmin-uroot-pab12password djg345

三、增加新用户。(注意:和上面不同,下面的因为是MySQL环境中的命令,所以后面都带一个分号作为命令结束符)

格式:grant select on数据库.*to用户名@登录主机identified by\"密码\"

例1、增加一个用户test1密码为abc,让他可以在任何主机上登录,并对所有数据库有查询、插入、修改、删除的权限。首先用以root用户连入MySQL,然后键入以下命令:

grant select,insert,update,

delete on*.*to test1@\"%\"Identified by\"abc\";

但例1增加的用户是十分危险的,你想如某个人知道test1的密码,那么他就可以在internet 上的任何一台电脑上登录你的MySQL数据库并对你的数据可以为所欲为了,解决办法见例2。

例2、增加一个用户test2密码为abc,让他只可以在localhost上登录,并可以对数据库mydb 进行查询、插入、修改、删除的操作(localhost指本地主机,即MySQL数据库所在的那

台主机),这样用户即使用知道test2的密码,他也无法从internet上直接访问数据库,只能通过MySQL主机上的web页来访问。

grant select,insert,update,

delete on mydb.*to test2@localhost identified by\"abc\";

如果你不想test2有密码,可以再打一个命令将密码消掉。

grant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 on mydb

.*to test2@localhost identified by\"\";

启动:net start mySql;

进入:mysql-u root-p/mysql-h localhost-u root-p databaseName;

列出数据库:show databases;

选择数据库:use databaseName;

列出表格:show tables;

显示表格列的属性:show columns from tableName;

建立数据库:source fileName.txt;

匹配字符:可以用通配符_代表任何一个字符,%代表任何字符串;

增加一个字段:alter table tabelName add column fieldName dateType;

增加多个字段:alter table tabelName add column fieldName1dateType,add columns fieldName2dateType;

多行命令输入:注意不能将单词断开;当插入或更改数据时,不能将字段的字符串展开到多行里,否则硬回车将被储存到数据中;

增加一个管理员帐户:grant all on*.*to user@localhost identified by"password";

每条语句输入完毕后要在末尾填加分号';',或者填加'\g'也可以;

查询时间:select now();

查询当前用户:select user();

查询数据库版本:select version();

查询当前使用的数据库:select database();

1、删除student_course数据库中的students数据表:

rm-f student_course/students.*

2、备份数据库:(将数据库test备份)

mysqldump-u root-p test>c:\test.txt

备份表格:(备份test数据库下的mytable表格)

mysqldump-u root-p test mytable>c:\test.txt

将备份数据导入到数据库:(导回test数据库)

mysql-u root-p test

3、创建临时表:(建立临时表zengchao)

create temporary table zengchao(name varchar(10));

4、创建表是先判断表是否存在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students(……);

5、从已经有的表中复制表的结构

create table table2select*from table1where1<>1;

6、复制表

create table table2select*from table1;

7、对表重新命名

alter table table1rename as table2;

8、修改列的类型

alter table table1modify id int unsigned;//修改列id的类型为int unsigned

alter table table1change id sid int unsigned;//修改列id的名字为sid,而且把属性修改为int unsigned

9、创建索引

alter table table1add index ind_id(id);

create index ind_id on table1(id);

create unique index ind_id on table1(id);//建立唯一性索引

10、删除索引

drop index idx_id on table1;

alter table table1drop index ind_id;

11、联合字符或者多个列(将列id与":"和列name和"="连接)

select concat(id,':',name,'=')from students;

12、limit(选出10到20条)<第一个记录集的编号是0>

select*from students order by id limit9,10;

13、MySQL不支持的功能

事务,视图,外键和引用完整性,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14、MySQL会使用索引的操作符号

<,<=,>=,>,=,between,in,不带%或者_开头的like

15、使用索引的缺点

1)减慢增删改数据的速度;

2)占用磁盘空间;

3)增加查询优化器的负担;

当查询优化器生成执行计划时,会考虑索引,太多的索引会给查询优化器增加工作量,导致无法选择最优的查询方案;

16、分析索引效率

方法:在一般的SQL语句前加上explain;

分析结果的含义:

1)table:表名;

2)type:连接的类型,(ALL/Range/Ref)。其中ref是最理想的;

3)possible_keys:查询可以利用的索引名;

4)key:实际使用的索引;

5)key_len:索引中被使用部分的长度(字节);

6)ref:显示列名字或者"const"(不明白什么意思);

7)rows:显示MySQL认为在找到正确结果之前必须扫描的行数;

8)extra:MySQL的建议;

17、使用较短的定长列

1)尽可能使用较短的数据类型;

2)尽可能使用定长数据类型;

a)用char代替varchar,固定长度的数据处理比变长的快些;

b)对于频繁修改的表,磁盘容易形成碎片,从而影响数据库的整体性能;

c)万一出现数据表崩溃,使用固定长度数据行的表更容易重新构造。使用固定长度的数据行,每个记录的开始位置都是固定记录长度的倍数,可以很容易被检测到,但是使用可变长度的数据行就不一定了;

d)对于MyISAM类型的数据表,虽然转换成固定长度的数据列可以提高性能,但是占据的空间也大;

18、使用not null和enum

尽量将列定义为not null,这样可使数据的出来更快,所需的空间更少,而且在查询时,MySQL不需要检查是否存在特例,即null值,从而优化查询;

如果一列只含有有限数目的特定值,如性别,是否有效或者入学年份等,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考虑将其转换为enum列的值,MySQL处理的更快,因为所有的enum值在系统内都是以标识数值来表示的;

19、使用optimize table

对于经常修改的表,容易产生碎片,使在查询数据库时必须读取更多的磁盘块,降低查询性能。具有可变长的表都存在磁盘碎片问题,这个问题对blob数据类型更为突出,因为其尺寸变化非常大。可以通过使用optimize table来整理碎片,保证数据库性能不下降,优化那些受碎片影响的数据表。optimize table可以用于MyISAM和BDB类型的数据表。实际上任何碎片整理方法都是用mysqldump来转存数据表,然后使用转存后的文件并重新建数据表;

20、使用procedure analyse()

可以使用procedure analyse()显示最佳类型的建议,使用很简单,在select语句后面加上procedure analyse()就可以了;例如:

select*from students procedure analyse();

select*from students procedure analyse(16,256);

第二条语句要求procedure analyse()不要建议含有多于16个值,或者含有多于256字节的enum类型,如果没有限制,输出可能会很长;

21、使用查询缓存

1)查询缓存的工作方式:

第一次执行某条select语句时,服务器记住该查询的文本内容和查询结果,存储在缓存中,下次碰到这个语句时,直接从缓存中返回结果;当更新数据表后,该数据表的任何缓存查询都变成无效的,并且会被丢弃。

2)配置缓存参数:

变量:query_cache_type,查询缓存的操作模式。有3中模式,0:不缓存;1:缓存查询,

除非与select sql_no_cache开头;2:根据需要只缓存那些以select sql_cache开头的查询;query_cache_size:设置查询缓存的最大结果集的大小,比这个值大的不会被缓存。

22、调整硬件

1)在机器上装更多的内存;

2)增加更快的硬盘以减少I/O等待时间;

寻道时间是决定性能的主要因素,逐字地移动磁头是最慢的,一旦磁头定位,从磁道读则很快;

3)在不同的物理硬盘设备上重新分配磁盘活动;

如果可能,应将最繁忙的数据库存放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上,这跟使用同一物理设备的不同分区是不同的,因为它们将争用相同的物理资源(磁头)。

MySQL 数据库常用命令 简单超级实用版

MySQL 数据库常用命令简单超级实用版 1、MySQL常用命令 create database name; 创建数据库 use databasename; 选择数据库 drop database name 直接删除数据库,不提醒 show tables; 显示表 describe tablename; 表的详细描述 select 中加上distinct去除重复字段 mysqladmin drop databasename 删除数据库前,有提示。 显示当前mysql版本和当前日期 select version(),current_date; 2、修改mysql中root的密码: shell>mysql -u root -p mysql> update user set password=password(”xueok654123″) where user='root'; mysql> flush privileges //刷新数据库 mysql>use dbname;打开数据库: mysql>show databases; 显示所有数据库 mysql>show tables; 显示数据库mysql中所有的表:先use mysql;然后 mysql>describe user; 显示表mysql数据库中user表的列信息); 3、grant 创建一个可以从任何地方连接服务器的一个完全的超级用户,但是必须使用一个口令some thing做这个 mysql>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user@localhost identified by 'something' with 增加新用户

Linux基本命令2

Linux基本命令 一、实训目的 ●掌握Linu各类命令的使用方法; ●熟悉Linx操作环境 二、实训内容 练习使用Linux常用命令,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 三、实训步骤 子项目1.文件和目录类命令的使用 利用root用户登录到系统,进入字符界面。 1)用pwd命令查看当前所在目录。 2)用ls命令列出此目录下的文件和目录。 3)用-a选项列出此目录下包括隐藏文件在内的所有文件和目录。 4)用man命令查看ls命令的使用手册 5)在当前目录下,创建测试目录test mkdir test 6)利用ls命令列出文件和目录,确认test目录创建成功 7)进入test目录,利用pwd查看当前工作目录。cd /root/test pwd 8)利用touch命令,在当前目录创建一个新的空文件newfile。touch newfile 9)利用cp命令复制系统文件/etc/profile到当前目录下 cp /etc/profile /root/test 10)复制文件profile到一个新的文件profile.bak,作为备份 cp /etc/profile profile.bak 11)用ll命令以长格的形式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注意比较每个文件的长度和创建时 间的不同 12)用less命令分屏查看文件profile的内容,注意练习less命令的各个子命令,如b、p、q等,并对then 关键字查找。less /etc/profile 13)用grep命令在profile文件中对关键字then进行查询,并与上面的结果比较。 grep then /etc/profle 14)给文件profile创建一个软连接lnsprofile和一个硬链接lnhprofile ln -s profile lnsprofile(创建软连接) ln profile lnhprofile(创建硬链接) 15)一长格形式显示文件profile、lnsprofile和lnhprofile的详细信息。注意比较3个文件链接数的不同。

常用MySQL语句大全

MySQL服务的配置和使用 修改MySQL管理员的口令:mysqladmin –u root password 密码字符串 如:mysqldmin –u root password 111111 连接MySQL服务器,使用命令:mysql [-h 主机名或IP地址] [-u 用户名] [-p] 如:mysql –u root –p 如已有密码需修改root密码用命令: mysqladmin –u root –p password 新密码字符串 如:mysqladmin –u root –p password 111111 创建数据库格式为: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称; 如:mysql>create database abc; 默认创建数据库保存在/var/lib/mysql中 查看数据库是 mysql>show abc; 选择数据库是 USE 数据库名称; 如:mysql>use abc; 删除数据库是 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称;如:mysql>drop database abc; 数据库的创建和删除 创建表是CREATE TABLE 表名称(字段1,字段2,…[表级约束]) [TYPE=表类型]; 其中字段(1,2 )格式为: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约束] 如创建一个表student,如下: mysql>create table student ( sno varchar(7) not null, 字段不允许为空 sname varchar (20 )not null, ssex char (1) default …t?, sbirthday date, sdepa char (20), primary key (sno) 表的主键 ); 可用describe命令查看表的结构。 默认表的类型为MYISAM,并在/var/lib/mysql/abc 目录下建立student.frm(表定

如何使用MySQL数据库

如何使用MySQL数据库 一、下载软件: ●下载MySQL数据库压缩安装文件,解压后得到mysql-essential-5.1.36-win32文件 夹,运行安装程序,将其安装到指定位置。 ●要在Java应用中访问MySQL数据库,需要相应的驱动程序。下载驱动程序 mysql-connector-java-5.1.10.zip,在解压后的文件夹根目录中找到资源包 mysql-connector-java-5.1.10-bin.jar。并将其拷贝到Tomcat的安装目录的lib 文件夹下。 二、基本操作 ●使用密码admin进入编辑管理平台,假设要建立数据库testjdbc,数据表user。 ●建立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TestJDBC; ●设定当前数据库 use testJDBC ●建立数据表 create table user(username varchar(32),password varchar(32),age int, address varchar(32) ); ●添加数据 insert into user(username, password, age, address) values(‘John’,’ 123456’,18,’Hexi District, Tianjin’) ●显示数据表内容 select * from user; 三、其他常用命令 ●删除数据库 drop database testjdbc; ●显示当前数据库 show databases; ●显示数据表 show tables; ●删除数据表 drop table user; ●显示数据表结构 describe user; 四、MySQL的配置 ● 1.选择向导,进入配置界面

linux常用操作命令.doc

1 linux常用操作命令 linux系统中通过命令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linux常用操作命令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linux常用操作命令一、常用指令 ls 显示文件或目录 -l 列出文件详细信息l(list) -a 列出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及目录,包括隐藏的a(all) mkdir 创建目录 -p 创建目录,若无父目录,则创建p(parent) cd 切换目录 touch 创建空文件 2 echo 创建带有内容的文件。

cat 查看文件内容 cp 拷贝 mv 移动或重命名 rm 删除文件 -r 递归删除,可删除子目录及文件 -f 强制删除 find 在文件系统中搜索某文件 wc 统计文本中行数、字数、字符数 grep 在文本文件中查找某个字符串rmdir 删除空目录 3 tree 树形结构显示目录,需要安装tree包

pwd 显示当前目录 ln 创建链接文件 more、less 分页显示文本文件内容head、tail 显示文件头、尾内容 ctrl+alt+F1 命令行全屏模式 linux常用操作命令二、系统管理命令 stat 显示指定文件的详细信息,比ls更详细who 显示在线登陆用户 whoami 显示当前操作用户 hostname 显示主机名 4 uname 显示系统信息

top 动态显示当前耗费资源最多进程信息 ps 显示瞬间进程状态ps -aux du 查看目录大小du -h /home带有单位显示目录信息 df 查看磁盘大小df -h 带有单位显示磁盘信息 ifconfig 查看网络情况 ping 测试网络连通 netstat 显示网络状态信息 man 命令不会用了,找男人如:man ls clear 清屏 alias 对命令重命名如:alias showmeit="ps -aux" ,另外解除使用unaliax showmeit 5 kill 杀死进程,可以先用ps 或top命令查看进程的id,然

SQLSERVER操作命令

SQLSERVER数据库操作 ******操作前,请确定SQL的服务已经开启******** 一:登录进入sql数据库 1、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Express 2、此时出现“连接到服务器”的对话框, “服务器名称”设置为SQL数据库所在机器的IP地址 “身份验证”设置为SQL Server身份验证或者Windows 身份验证 填写登录名和密码后,点击“连接”按钮,即可进入到SQL数据库操作界面。 二:新建数据库 登录进去后,右击“数据库”,选择—“新建数据库” 设置数据库名称,在下面的选项卡中还可以设置数据库的初始大小,自动增长,路径。 点击确定,一个数据库就建好了。 三:如何备份的数据库文件。 登录进入后,右击相应的需要备份数据库----选择“任务” 目标下的备份到,点击“添加”按钮可以设置备份数据库保存的路径。 四:如何还原备份的数据库文件。(以本地机器为例子) 1、设置服务器名称,点击右边的下拉框的三角,选择“浏览更多…”。 此时出现查找服务器对话框,选择“本地服务器”---点开“数据库引擎”前面 的三角---选中出现的服务器名称—确定。 (注:可以在“网络服务器”选项卡中设置网络服务器) 2、设置身份验证,选择为“windows身份验证” 3、点击连接按钮,进入数据库管理页面 4、右击“数据库”,选择“还原数据库”,出现还原数据库的对话框 还原的目标----目标数据库,这里设置数据库的名字 还原的源----选择“源设备”,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添加”按钮,找到所备 份的数据库文件,确定。 5、此时,在还原数据库对话框中会出现所还原的数据库的信息。在前面选中所需还 原的数据库。确定。 6、为刚刚还原的数据库设置相应的用户。 a点开“安全性”---右击“登录名”---新建登录名 b 设置登录名(假如为admin),并设置为SQL Server身份验证,输入密码,去除 “强制实施密码策略”前的勾。 C 找到导入的数据库,右击此数据库----选择“属性”,在选择页中,点击“文件” 设置所有者,点击右边的按钮,选择“浏览”,找到相应的用户(如admin)。确 定。。 7、此时重新以admin的身份进入,就可操作相应的数据库。

个人总结的mysql常用命令大全

第一招、mysql服务的启动和停止 net stop mysql net start mysql 第二招、登陆mysql 语法如下:mysql -u用户名-p用户密码 键入命令mysql -uroot -p,回车后提示你输入密码,输入12345,然后回车即可进入到mysql中了,mysql 的提示符是: mysql> 注意,如果是连接到另外的机器上,则需要加入一个参数-h机器IP 第三招、增加新用户 格式:grant 权限on 数据库.* to 用户名@登录主机identified by "密码" 如,增加一个用户user1密码为password1,让其可以在本机上登录,并对所有数据库有查询、插入、修改、删除的权限。首先用以root用户连入mysql,然后键入以下命令: grant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 on *.* to user1@localhost Identified by "password1"; 如果希望该用户能够在任何机器上登陆mysql,则将localhost改为"%"。 如果你不想user1有密码,可以再打一个命令将密码去掉。 grant select,insert,update,delete on mydb.* to user1@localhost identified by ""; 第四招:操作数据库 登录到mysql中,然后在mysql的提示符下运行下列命令,每个命令以分号结束。 1、显示数据库列表。 show databases; 缺省有两个数据库:mysql和test。mysql库存放着mysql的系统和用户权限信息,我们改密码和新增用户,实际上就是对这个库进行操作。 2、显示库中的数据表: use mysql;

linux常用命令

新手刚刚接触Linux的时候可能处处感到不便,不过没有关系,接触新的事物都有这样的一个过程,在你用过Linux一段时间后,你就会逐渐了解Linux其实和Windows一样容易掌握。 由于操作和使用环境的陌生,如果要完全熟悉Linux的应用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Linux常用命令的熟练掌握。本章我们就来介绍Linux的常用基本命令。 Linux常用命令 1.Linux命令基础 Linux区分大小写。在命令行(shell)中,可以使用TAB键来自动补全命令。即可以输入命令的前几个字母,然后按TAB键,系统自动补全命令,若不止一个,则显示出所有和输入字母相匹配的命令。 按TAB键时,如果系统只找到一个和输入相匹配的目录或文件,则自动补全;若没有匹配的内容或有多个相匹配的名字,系统将发出警鸣声,再按一下TAB键将列出所有相匹配的内容(如果有的话)以供用户选择。 首先启动Linux。启动完毕后需要进行用户的登录,选择登陆的用户不同自然权限也不一样,其中―系统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 在启动Linux后屏幕出现如下界面显示:Red Hat Linux release 9 (Shrike) Kernel 2.4.20.8 on an i686

login: 输入:root(管理员名)后,计算机显示输口令(password:),输入你的口令即可。当计算机出现一个―#‖提示符时,表明你登录成功! 屏幕显示Linux提示符:[root@localhost root]#_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Red Hat Linux release 9 (Shrike)‖表示当前使用的操作系统的名称及版本。―2.4.20.8‖表示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版本编号。―i686‖表示该台电脑使用的CPU的等级。 下面我们来介绍常用基本命令 一,注销,关机,重启 注销系统的logout命令 1,Logout 注销是登陆的相对操作,登陆系统后,若要离开系统,用户只要直接下达logout命令即可: [root@localhost root]#logout

MYSQL数据库基本操作命令

MYSQL数据库基本操作命令 用户名和密码:123456 创建一个名称为mydb1的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mydb1; 查看所有数据库 show databases; 创建一个使用utf-8字符集的mydb2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mydb2 character set utf8; 创建一个使用utf-8字符集,并带校对规则的mydb3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mydb3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 显示库的创建信息 show create database mydb3; 删除前面创建的mydb1数据库 drop database mydb1; 查看服务器中的数据库,并把其中某一个库的字符集修改为gb2312; alter database mydb2 character set gb2312; show create database mydb2; 备份库 1、准备库的数据 create database mydb1; use mydb1; create table test ( id int ); insert into test(id) values(1); select * from test; 2、删除库:drop database mydb1; 3、 4.1 创建库:create database mydb1; 4.2 \. test.sql (通过执行脚本文件实现) 5、

创建一个员工表 use mydb1; 进入库 create table employee ( id int, name varchar(20), gender varchar(4), birthday date, entry_date date, job varchar(40), salary double, resume text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general_ci; 查看库中所有表 show tables; 查看表的创建细节 show create table employee; 查看表的结构 desc employee; 在上面员工表的基本上增加一个image列。 alter table employee add image blob; 修改job列,使其长度为60。 alter table employee modify job varchar(60); 删除sex列。 alter table employee drop gender; 表名改为user。 rename table employee to user; 修改表的字符集 alter table user character set gb2312; show create table user; 列名name修改为username alter table user change column name username varchar(20); 使用insert语句向表中插入一个员工的信息。 insert into employee(id,username,birthday,entry_date,job,salary,resume)

Linux常用命令

(1)基于虚拟机的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 1.启动VMware Workstation应用程序,启动Windows以后,选择开始—程序——VMware—VMware Workstation,出现如图7—1所示窗口。 2.选择File—Open选择安装好的Linux虚拟机文件,或者直接单击Start this virtual machine 启动Linux操作系统。 3.启动系统后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如图7—2所示,用户名为“root”,密码为“jsjxy308”。 4.启动终端,成功进入系统后,选择“应用程序”—“系统工具”—“终端”。 5.在终端中执行Linux 命令,终端运行以后,就可以在这里输入Linux命令,并按回车键执行。 (2)文件与目录相关命令的使用 1.查询/bin目录,看一看有哪些常用的命令文件在该目录下: ll /bin 2.进入/tmp目录下,新建目录myshare: cd /tmp mkdir myshare ls –ld myshare/ 3.用pwd命令查看当前所在的目录: pwd 4.新建testfile文件: touch testfile ls -l 5.设置该文件的权限模式: chomd 755 testfile ls -l testfile 6.把该文件备份到/tmp/myshare目录下,并改名为testfile.bak: cp testfile myshare/testfile.bak ls -l myshare/ 7.在/root目录下为该文件创建1个符号连接: ln -s /tmp/testfile /root/testfile.ln ls -l /root/testfile.ln 8.搜索inittab 文件中含有initdefault字符串的行: cat /etc/inittab | grep initdefault (3)磁盘管理与维护命令的使用 1)Linux 下使用光盘步骤 1.确认光驱对应的设备文件: ll /dev/cdrom 2.挂载光盘: mout -t iso9600/dev/cdrom test/dir 1.查询挂载后的目录: ll /media/cdrom 2.卸载光盘: umount /dev/cdrom 2)Linux下USB设备的使用

数据库(SQL)操作命令大全

下列语句部分是Mssql语句,不可以在access中使用。 SQL分类: DDL—数据定义语言(CREATE,ALTER,DROP,DECLARE) DML—数据操纵语言(SELECT,DELETE,UPDATE,INSERT) DCL—数据控制语言(GRANT,REVOKE,COMMIT,ROLLBACK) 首先,简要介绍基础语句: 1、说明: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database-name 2、说明:删除数据库 drop database dbname 3、说明:备份sql server --- 创建备份数据的device USE master EXEC sp_addumpdevice 'disk', 'testBack', 'c:\mssql7backup\MyNwind_1.dat' --- 开始备份 BACKUP DATABASE pubs TO testBack 4、说明:创建新表 create table tabname(col1 type1 [not null] [primary key],col2 type2 [not null],..) 根据已有的表创建新表: A:create table tab_new like tab_old (使用旧表创建新表) B:create table tab_new as select col1,col2… from tab_old definition only 5、说明:删除新表drop table tabname 6、说明:增加一个列 Alter table tabname add column col type 注:列增加后将不能删除。DB2中列加上后数据类型也不能改变,唯一能改变的是增加varchar类型的长度。 7、说明:添加主键:Alter table tabname add primary key(col) 说明:删除主键:Alter table tabname drop primary key(col) 8、说明:创建索引:create [unique] index idxname on tabname(col….) 删除索引:drop index idxname 注:索引是不可更改的,想更改必须删除重新建。 9、说明:创建视图:create view viewname as select statement 删除视图:drop view viewname 10、说明:几个简单的基本的sql语句 选择: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范围 插入:insert into table1(field1,field2) values(value1,value2) 删除:delete from table1 where 范围 更新:update table1 set field1=value1 where 范围 查找: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field1 like ?%value1%? ---like的语法很精妙,查资料! 排序:select * from table1 order by field1,field2 [desc] 总数:select count * as totalcount from table1 求和:select sum(field1) as sumvalue from table1

MYSQL 常用命令

1.导出整个数据库 mysqldump -u 用户名 -p --default-character-set=latin1 数据库名 > 导出的文件名(数据库默认编码是latin1) mysqldump -u wcnc -p smgp_apps_wcnc > wcnc.sql 2.导出一个表 mysqldump -u 用户名 -p 数据库名表名> 导出的文件名 mysqldump -u wcnc -p smgp_apps_wcnc users> wcnc_users.sql 3.导出一个数据库结构 mysqldump -u wcnc -p -d –add-drop-table smgp_apps_wcnc >d:wcnc_db.sql -d 没有数据–add-drop-table 在每个create语句之前增加一个drop table 4.导入数据库 A:常用source 命令 进入mysql数据库控制台, 如mysql -u root -p mysql>use 数据库 然后使用source命令,后面参数为脚本文件(如这里用到的.sql) mysql>source wcnc_db.sql B:使用mysqldump命令 mysqldump -u username -p dbname < filename.sql C:使用mysql命令 mysql -u username -p -D dbname < filename.sql 一、启动与退出 1、进入MySQL:启动MySQL Command Line Client(MySQL的DOS界面),直接输入安装时的密码即可。此时的提示符是:mysql> 2、退出MySQL:quit或exit 二、库操作 1、、创建数据库 命令: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 例如:建立一个名为xhkdb的数据库 mysql> create database xhkdb;

MYSQL数据库命令大全

MYSQL命令大全 常见的MySQL命令大全 一、连接MySQL 格式:mysql -h主机地址-u用户名-p用户密码 1、例1:连接到本机上的MYSQL。 首先在打开DOS窗口,然后进入目录mysqlbin,再键入命令mysql -uroot -p,回车后提示你输密码,如果刚安装好MYSQL,超级用户root是没有密码的,故直接回车即可进入到MYSQL中了,MYSQL的提示符是:mysql>。 2、例2:连接到远程主机上的MYSQL。假设远程主机的IP为:110.110.110.110,用户名为root,密码为abcd123。则键入以下命令: mysql -h110.110.110.110 -uroot -pabcd123 (注:u与root可以不用加空格,其它也一样) 3、退出MYSQL命令:exit (回车)。 二、修改密码 格式:mysqladmin -u用户名-p旧密码password 新密码 1、例1:给root加个密码ab12。首先在DOS下进入目录mysqlbin,然后键入以下命令: mysqladmin -uroot -password ab12 注:因为开始时root没有密码,所以-p旧密码一项就可以省略了。 2、例2:再将root的密码改为djg345。 mysqladmin -uroot -pab12 password djg345 三、增加新用户。(注意:和上面不同,下面的因为是MySQL环境中的命令,所以后面都带一个分号作为命令结束符) 格式:grant select on 数据库.* to 用户名@登录主机identified by \"密码\" 例1、增加一个用户test1密码为abc,让他可以在任何主机上登录,

红帽linux常用操作命令

红帽linux常用操作命令 1.查看硬件信息 # uname -a # 查看内核/操作系统/CPU信息 # head -n 1 /etc/issue # 查看操作系统版本 # cat /proc/cpuinfo # 查看CPU信息 # hostname # 查看计算机名 # lspci -tv # 列出所有PCI设备 # lsusb -tv # 列出所有USB设备 # lsmod # 列出加载的内核模块 # env # 查看环境变量资源 # free -m # 查看内存使用量和交换区使用量# df -h # 查看各分区使用情况 # du -sh # 查看指定目录的大小 # grep MemTotal /proc/meminfo # 查看内存总量 # grep MemFree /proc/meminfo # 查看空闲内存量 # uptime # 查看系统运行时间、用户数、负载# cat /proc/loadavg # 查看系统负载磁盘和分区 # mount | column -t # 查看挂接的分区状态 # fdisk -l # 查看所有分区 # swapon -s # 查看所有交换分区 # hdparm -i /dev/hda # 查看磁盘参数(仅适用于IDE设备) # dmesg | grep IDE # 查看启动时IDE设备检测状况网络# ifconfig # 查看所有网络接口的属性 # iptables -L # 查看防火墙设置 # route -n # 查看路由表 # netstat -lntp # 查看所有监听端口 # netstat -antp # 查看所有已经建立的连接 # netstat -s # 查看网络统计信息进程

mysql命令语句大全

show databases; 显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name; 创建数据库 use databasename; 选择数据库 drop database name 直接删除数据库,不提醒 show tables; 显示表 describe tablename; 显示具体的表结构 select 中加上distinct去除重复字段 mysqladmin drop databasename 删除数据库前,有提示。 显示当前mysql版本和当前日期 select version(),current_date; 修改mysql中root的密码: shell>mysql -h localhost -u root -p //登录 mysql> update user set password=password("xueok654123") where user='root'; mysql> flush privileges //刷新数据库 mysql>use dbname; 打开数据库: mysql>show databases; 显示所有数据库 mysql>show tables; 显示数据库mysql中所有的表:先use mysql;然后 mysql>describe user; 显示表mysql数据库中user表的列信息); grant 创建用户firstdb(密码firstdb)和数据库,并赋予权限于firstdb数据库 mysql> create database firstdb; mysql> grant all on firstdb.* to firstdb identified by 'firstdb' 会自动创建用户firstdb mysql默认的是本地主机是localhost,对应的IP地址就是127.0.0.1,所以你用你的IP 地址登录会出错,如果你想用你的IP地址登录就要先进行授权用grant命令。 mysql>grant all on *.* to root@202.116.39.2 identified by "123456"; 说明:grant 与on 之间是各种权限,例如:insert,select,update等 on 之后是数据库名和表名,第一个*表示所有的数据库,第二个*表示所有的表 root可以改成你的用户名,@后可以跟域名或IP地址,identified by 后面的是登录用的密码,可以省略,即缺省密码或者叫空密码。 drop database firstdb; 创建一个可以从任何地方连接服务器的一个完全的超级用户,但是必须使用一个口令something做这个 mysql>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user@localhost identified by 'something' with 增加新用户 格式:grant select on 数据库.* to 用户名@登录主机identified by "密码"

GP 常用数据库命令

Greenplum 日常简明维护手册 1.数据库启动:gpstart 常用参数:-a : 直接启动,不提示终端用户输入确认 -m:只启动master 实例,主要在故障处理时使用 访问单个数据实例: PGOPTIONS='-c gp_session_role=utility' psql template1 -p 5432 启动某个segment instance :pg_ctl stop/start -D /datadir/ 取端口号: select * from gp_segment_configuration 启动以后会在/tmp/ 下生成一个.lock 隐藏文件,记录主进程号。

2.数据库停止:gpstop: 常用可选参数:-a:直接停止,不提示终端用户输入确认 -m:只停止master 实例,与gpstart –m 对应使用 -f:停止数据库,中断所有数据库连接,回滚正在运 行的事务 -u:不停止数据库,只加载pg_hba.conf 和postgresql.conf中 运行时参数,当改动参数配置时候使用。 连接数,重启 3.查看实例配置和状态 select * from gp_segment_configuration order by content ; select * from pg_filespace_entry ; 主要字段说明: Content:该字段相等的两个实例,是一对P(primary instance)和M(mirror Instance) Isprimary:实例是否作为primary instance 运行 Valid:实例是否有效,如处于false 状态,则说明该实例已经down 掉。 Port:实例运行的端口 Datadir:实例对应的数据目录 4.gpstate :显示Greenplum数据库运行状态,详细配置等信息 常用可选参数:-c:primary instance 和mirror instance 的对应关系 -m:只列出mirror 实例的状态和配置信息 -f:显示standby master 的详细信息 该命令默认列出数据库运行状态汇总信息,常用于日常巡检。 5.查看用户会话和提交的查询等信息 select * from pg_stat_activity该表能查看到当前数据库连接的IP 地址,用户

linux基本命令练习

Linux基本命令练习一 实验内容: 1.使用超级用户登录,新建组new-section,指定组ID为800。 [root@localhost root]# groupadd -g 800 new-section 2、新建用户john,所属组为new-section,密码为john。 [root@localhost root]# useradd john [root@localhost root]# passwd john New passwd:john [root@localhost root]#useradd –g new-section john 3、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并将查看结果保存到用户主目录的https://www.360docs.net/doc/9017794363.html, 文件。 [root@localhost root]# cat /proc/meminfo [root@localhost root]# cp /proc/meminfo /root/https://www.360docs.net/doc/9017794363.html, 4、普通用户helen登录,在其主目录下新建newfile文件,并查看文件属

性。 [root@localhost root]# useradd helen [root@localhost root]# su helen [root@localhost root]$ touch newfile [root@localhost root]$ ls –l 5、设置newfile文件的权限为所有用户可读写。 [root@localhost root]# chmod 666 newfile 6、使用普通用户helen登录,在其主目录下新建newdir目录,并设置权限为755。 [root@localhost root]# useradd helen [root@localhost root]# su --login helen [root@localhost root]$ mkdir –m 755 newdir /root 7、查看helen用户主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包含隐藏文件)的详细信息,并将查看结果保存于newdir目录中,文件名为allfiles。 [root@localhost root]# useradd helen [root@localhost root]# su --login helen [root@localhost helen]$ls –a >newdir/alllfiles 8、用root用户登录,创建testdir子目录,并将此目录所属的组设置为helen。 [root@localhost root]# mkdir testdir [root@localhost root]# chown .helen /testdir

mysql数据库常用语句大全

mysql数据库常用语句 SQL分类: DDL—数据定义语言(CREATE,ALTER,DROP,DECLARE) DML—数据操纵语言(SELECT,DELETE,UPDATE,INSERT) DCL—数据控制语言(GRANT,REVOKE,COMMIT,ROLLBACK) 首先,简要介绍基础语句: 1、说明: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database-name 2、说明:删除数据库 drop database dbname 3、说明:备份sql server --- 创建备份数据的device USE master EXEC sp_addumpdevice ’disk’, ’testBack’, ’c:mssql7backupMyNwind_1.dat’ --- 开始备份 BACKUP DATABASE pubs TO testBack 4、说明:创建新表 create table tabname(col1 type1 [not null] [primary key],col2 type2 [not null],..) 根据已有的表创建新表: A:create table tab_new like tab_old (使用旧表创建新表) B:create table tab_new as select col1,col2… from tab_old definition only 5、说明: 删除新表:drop table tabname 6、说明: 增加一个列:Alter table tabname add column col type 注:列增加后将不能删除。DB2中列加上后数据类型也不能改变,唯一能改变的是增加varchar 类型的长度。 7、说明: 添加主键:Alter table tabname add primary key(col) 说明: 删除主键:Alter table tabname drop primary key(col) 8、说明: 创建索引:create [unique] index idxname on tabname(col….) 删除索引:drop index idxname 注:索引是不可更改的,想更改必须删除重新建。 9、说明: 创建视图:create view viewname as select statement 删除视图:drop view viewname 10、说明:几个简单的基本的sql语句 选择: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范围 插入:insert into table1(field1,field2) values(value1,value2) 删除:delete from table1 where 范围 更新:update table1 set field1=value1 where 范围

mysql启动及常用命令

数据库 一、增,删,改,查 数据库的编程: 1.数据库编程概述 2.c常用的数据库编程方法 ①c中使用专门的库函数,在函数调用中使用SQL语句注意:linux 常用的数据库:MySqL 是开源的免费的二.mysql的使用 1.手动 2.编程 启动/etc/rc.d/init.d/mysqld stat 查看:/etc/rc.d/init.d/mysqld status 进入mysql mysql quit 退出

常用的命令: 资料:MYSQL常用命令 1.desc:查看表结构 2.show dababase();查看所在数据库的位置: 3.显示库中的数据表: ◆use mysql;打开库 ◆show tables; 4.显示数据表的结构:describe 表名; 5.建库:create databases 库名; 6.删除库:drop database 库名; 7.删除表:drop table 表名; 8.将表中的记录清空:delete from 表名; 9.显示表中的记录:select *from 表名; 1.导出整个数据库 mysqldump -u 用户名-p --default-character-set=latin1 数据库名> 导出的文件名(数据库默认编码是latin1) mysqldump -u wcnc -p smgp_apps_wcnc > wcnc.sql 2.导出一个表 mysqldump -u 用户名-p 数据库名表名> 导出的文件名 mysqldump -u wcnc -p smgp_apps_wcnc users> wcnc_users.sql 3.导出一个数据库结构 mysqldump -u wcnc -p -d –add-drop-table smgp_apps_wcnc >d:wcnc_db.sql -d 没有数据–add-drop-table 在每个create语句之前增加一个drop table 4.导入数据库 A:常用source 命令 进入mysql数据库控制台, 如mysql -u root -p mysql>use 数据库 然后使用source命令,后面参数为脚本文件(如这里用到的.sql) mysql>source wcnc_db.sql B:使用mysqldump命令 mysqldump -u username -p dbname < filename.sql C:使用mysql命令 mysql -u username -p -D dbname < filename.sql 一、启动与退出 1、进入MySQL:启动MySQL Command Line Client(MySQL的DOS界面),直接输入安装时的密码即可。此时的提示符是:mysql> 2、退出MySQL:quit或exit 二、库操作 1、、创建数据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