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女性职场生存地位

浅析现代女性职场生存地位
浅析现代女性职场生存地位

浅析现代女性职场生存地位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女性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的地位都日益上升。尤其是新时期,女性在职场地位的确立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更多女性开始追求职业的不断发展与成功,已经开始成为职场一枝独秀。本文试从多个角度分析现代女性在职场的机遇与挑战。主要包括女性职场困境,享有的特权,以及如何面对压力与迎接挑战三个方面,以此来探析女性职场生存地位。

关键字:职场女性角色冲突性别歧视性骚扰特权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文明的不断发展,女性在现代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时期,女性已经开始进入职场的各个角落并在职业的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五光十色的职场中不可或缺的一支主力军。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女性企业家的比例已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不到10%快速上升到现在的20%,全球女企业家数量正以3倍的速度增长。但是,在女性职场发展多元化与上升化的时期,职业女性从生活方式到价值观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日益增多的社会心理自己使现代女性体验到了更大的工作压力,这种压力来自多个方面,也成为女性职场地位难以上升的重要因素。探讨现代女性职场生存地位也日益成为职场的热点话题。

二现代女性职业发展的困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确定与上升,职业女性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女性在追求职业成功的同时,面临着各种各样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造成女性职业发展的困境。女性遭遇职业发展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历史原因,社会原因和女性自身原因三个方面。

(一)历史原因——“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

长期以来,受社会传统文化构建的性别角色分工的影响,使家务和育儿是女人的责任的观念在家庭中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妇女解放至今,已取得非凡的成就,很多女性走出家门,走向社会,追求独立,实现自我价值,已不再像中国古代传统妇女被困于深闺中,被限于家庭中,没有自我,没有个人的价值,依赖于男性生存,虽然在职业发展上获得了自由和权利,但在家务劳动上仍没有获得解放。日本学者稻垣知子对性别角色所下的定义是:“性别角色就是人在文化中表现出来的与性别相符的行为特征和人格特征,换句话说,性别角色即因性差而产生的,为社会所期待和自己所认识的角色”。男女两性存在生理上的差异是个不可争议的事实,传统文化基于这种差异认为男人在外挣钱养家,女人在家相夫教子天经地义,并且这种文化从出生开始就影响着每个个体。然而生活的需要是女性不得不从事工作,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社会面对高额的房价,沉重的房贷压力,天天上涨的物价,面对较低的工资收入,多数男性已无法独自维持一个家庭的开销,女人们不得不离开家庭,参与社会,从事工作。但“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是女性一方面从事工作,一方面又要继续忙于家务,上班工作,下班劳作,日夜忙碌,穿梭于家庭和职场之间,常在家务和工作的双重挤压中奔命,气喘吁吁,累了身体,疲了身神,有时甚至顾此失彼。家务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就如蜡烛,形成了“蜡烛两头烧”的困境。2001年第二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资料表明,有85%以上的家庭做饭,洗碗,洗衣,打扫卫生等日常家务劳动主要由妻子承担。女性平均每天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达4.01小时,比男性多2.7小时,两性家务劳动时间的差距仅比1990年缩短了6分钟。城镇在业女性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平均为2.9小时,仍比男性多1.6

小时。

家庭的存在使女性不得不操持家庭,职场的竞争使女性又不得有丝毫松懈。女性在处理事业和家庭问题时产生了严重的角色冲突。家庭和社会期望女性要成为贤妻良母,应该为家庭付出更多,从公司员工的角度来讲,应该为公司做更多贡献,将重点放在工作上,这种双重压力额、往往使女性不堪重负,一方面,这种“两头烧”的感受令人精疲力尽,于是女性心中的怨就会慢慢的浮现出来,这无形中对家庭来讲是一种潜在的不可忽视的杀伤力。夫妻在家务分工上的不满,极易导致妻子对丈夫的怨恨,因而影响夫妻感情,降低夫妻对婚姻的满意度。这并不利于女性婚姻幸福感的获得,同时也毁了一个女性对未来家庭的憧憬。也是基于这种原因,很多女性选择回避婚姻回避生育,甚至改变了传统社会大多数人所遵循的“结婚—家庭—育儿”的家庭生活模式。另一方面,这种困境影响了妇女的社会参与,间接影响其职场的表现及收获。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女性在家务上投入或被迫投入的越多,那么参与社会工作的可能就越小,能够用在工作上的时间自然越少,相对应的,其在职场的表现可能会越差,收获可能会越小,进而,直接影响女性职位的晋升,导致女性职业发展中的低职称,低职务状况,最终影响女性自我定位和完善。

(二)社会原因——职场性别歧视和性骚扰

1.职场性别歧视

历史传统原因是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之间不能平衡,造成角色冲突。然而,这种传统文化构建下的角色分工也衍生出另外一个职场问题——性别歧视。不可否定,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在逐渐得到改善,在现代职场中不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职业女性,她们用自己的实力争得了尊重和认可,但在以男性为主导的职场中,女性由于社会角色的扮演的缘故,从进入到升迁以及最后的退出职场,均受到各方面的歧视,就业歧视贯穿于女性职业生涯全过程。从择业,升迁,转业到离开工作岗位,。每个步骤都有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性别歧视。这种职场性别歧视不仅严重侵犯女性职业人的合法权益,还会导致女性产生自卑,消极情绪,无形中对女性职业发展造成了压力。

首先,女性在选择职业过程中遇到鉴于性别而出现的考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曾做过调查,在被调查过的75家企业当中,有42家(占被调查总数的56%)表示在工薪相同的情况下,愿意招收男性大学毕业生,只有3家表示愿意招收女大学毕业生。许多单位不愿招收女工,甚至在招工广告上公然告知“只招男生”;有的单位即使招用了女工,也很不情愿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再培训,或不让其从事关键性岗位的工作。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但在现实的招聘过程中,企业还是变相的以身高,体重,相貌,三围甚至酒量作为女职工的招聘标准,为女性应聘者设计了一个便准的入围门,只有合格者才能进入。女性在择业初期就不得不面对明显具有歧视性的就业条件。

其次,升迁歧视。女性在到达30岁左右生育年龄,她们的职业生涯即将面临升迁困难。因为在兼顾家庭生活与工作的同时不能够像以往一样全情投入工作,所以各项绩效考核指标均偏低,这对女性升迁产生不利影响。女性往往在就职后面临休婚假,产假和哺乳假期等等。单纯从量上考核,确定存在女性较男性在工作绝对时间上的投入少,对企业创造的价值量低。但是从相对时间上考虑,大多数女性在休假返岗之后都会有强烈的紧迫感。尤其是那些曾数要职的女性,往往会以追赶的姿态投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短期内找平差距。尽管如此,女性受到性别歧视的压力,升迁目标仍难以实现。如《财富》杂志的500大企业中,仅有四位CEO是由女性担任的;在全美的约50%的工作人口是女性,然而在美国500大企业共1.2万个主管职位中,仅有12%为女性。在中国也不例外,上海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单位中,只有50%的单位董事会由女性成员参加。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女性受性别歧视的压力使升迁目标难以实现。

再次,女性职场遭遇离岗跳槽歧视。“跳槽”本来是劳动市场上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作出“跳槽”选择的人都是期望重新选择一份待遇更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虽然与外国相比,我国大陆地区还为推行完善的跳槽补偿金制度。但在国外的研究已经证实,即便是跳槽者在领取补偿金时,还会受到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白人男性往往会得到更多的补偿金。较男性而言,女性所得的跳槽补偿金通常会更少。然而,在跳槽离岗重新择业时,女性又将再次面临择业时的性别歧视,循环往复,女性在职场发展就会受到很大束缚,也影响了女性参与社会,扮演社会人这个角色的发挥作用。

另外,在我国,平等就业保障机制的缺失使就业歧视无法消除,从而恶化了女性职场发挥的困境。从保护平等就业的相关立法来看,《宪法》,《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都有男女平等就业,同工同酬的规定,但都没有明确界定就业性别歧视的范围和含义,缺乏认定标准,法律责任不明确,可操性不强,甚至一些用人单位为避免违法在初次录用时就会倾向于男性,偏离了立法的初衷。从维权和执法环节看,由于性别歧视的隐蔽性,受害者往往由于举证困难而无法获得法律的保护。尽管受害者依据法律规定可以先向有关部门或妇女维权机构反映情况,但这些部门无法凭借具体的成文法规在法律授权的前提下对用人单位的歧视行为进行处理或追究责任,而只能以行政手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干预。

2.职场性骚扰

性骚扰作为一个具有危害性的社会问题,一直以来都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女性主义者凯瑟琳提出性骚扰概念之后,该问题才进入人们的视野。近几年屡有发生在职场的性骚扰事件,而受害者大多是女性,这个问题再次成为职场女性面临的一大困扰。

现代女性由于性别歧视在工作中提升晋级较难,不能享受完整的工作待遇和发展机会,而且处于权力的边缘。女性进入高层领导阶层的比例更低,归纳起来有三点:配角多,主角少;虚职多,实职少;下层多,上层少。可见,男性与女性在权力位置上是不均等的。杨长苓指出“性骚扰是在权利不平等的情景中,提出违反对方意愿的性要求,也就是说,某些社会群体会以特殊位置的权力,意图在其他领域中同样获益或剥削”。从权力的角度出发,职场性骚扰经常发生在权力资源较强的一方施于权力资源较弱的一方。这种权利滥用就会阻碍或伤害女性受害者享有完整工作待遇与发展机会。在职场中,无论从性别文化角度还是从权力实践角度,女性更多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女性更容易受到性骚扰。一旦女性奋起反抗,便会有可能受到权力的压迫,甚至失去就业机会,假若女性不反抗,这样会对女性身心造成很大伤害,自然也会影响女性职场作用的发挥。职场女性每天停留在办公室的时间大约9个小时,因此,在办公室保持一份好心情和良好的状态同样重要,然而职场性骚扰越来越多侵入职场女性的生活,使工作环境受到污染,如乌云笼罩了职场女性的好心情。同时,女性长期在性骚扰的困扰下,精神不堪压力,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如妇科病,惊恐不安,睡眠障碍,焦虑等,大大降低了女性职场地位和作用,使女性不得不选择放弃目前的工作,也对女性的家庭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三)自身原因进一步加剧女性职场劣势

首先,中国传统的性别分工和家庭观念影响深远,表现为女性自我意识淡化。在情感上,心理上,生活上对男性存在依附情绪,缺乏成就动机,进取心和事业心以及自强自立的精神。另外在工作中,女性的柔性也经常会成为其职场发展的绊脚石,因为过分的强调女性的社会性别特征,不合时宜的表现自己的柔弱,温顺的性别气质容易给领导和合作者造成不可信赖的心理印象,有碍担当重任。

其次,女性对自身的人力资源资本投入不足。相对于男性,女性在学习方面是有很大多心好的。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女性最大的敌人就是她的习惯,女性对于复杂的,有深度的理性知识的学习比较排斥,女性参与职业学习的比例也会比男性小,这就束缚了女性职场的进

一步发展。尤其是婚后由于家庭和生育的原因,女性不得不间断人力资本的投入,造成了女性劳动者素质整体上不高,再加上年龄的增长造成职业价值下滑,往往使得女性群体无法具备高层次的职业技能,只能被排挤到边缘职业,停留在较低职位或直接被迫退出劳动力市场。

三职场女性的特权

广大职业女性是经济建设主力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她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是创造人类文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队伍。尽管女性在职业发展中面临许多困境,如家庭与工作的角色冲突,性别歧视,职场性骚扰等问题,同时兼有机遇和挑战。但社会仍赋予了职业女性一些特权,在国际发展政策中充分体现性别意识,通过政府决策推进性别平等,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如国家政策对女性职业发展的规划与促进,法律对职场女性在职场权利的维护,都使女性在职场拥有不断发展的机会,也是女性在职场的地位得到全面认可。

世界各国政府在促进女性就业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政策支持。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的世界妇女大会形成的《行动纲领》中,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达成协议:在政府及国际援助机构制顶具体的发展计划时,必须多考虑到妇女的状况,将妇女发展纳入整体规划。一方面,政府不断建立健全保障女性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在以市场经济为主题的法律社会最有效的就是法律。针对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扶植和维护女性就业。200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从法律层面将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问题,法律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维护了女性公平的就业权利,为消除女性职业生涯困境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另外,政府加强组织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为女性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便利。各级妇女组织联合就业指导机构和培训机构通过开展讲座,培训,咨询等,在广大女性中深入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并为女性正确规划职业生涯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引导女性提高个体成就的认识。同时,还大力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托幼托老师和家政服务业,推进家务社会化,把女性传统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女性职业发展提供便利。

另一方面,在国家公共行政体系中,加大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把开发和运用女性人力资源纳入了人才战略的总体规划。健全女性人才培养机制,针对企业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相对薄弱的状况,提高女性参加各类培训的比例。建立合理科学的女性人才评价机制,摒弃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建立以知识能力,业绩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使女性人才得到公正的评价。同时为女性人力资源和职业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女性人力资源的价值,并通过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手段鼓励企业积极承担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社会责任。此外,社会利用媒体宣传和引导,变革传统的不利于女性的观念和意识形态,提高性别平等的社会认同感。

在我国,《宪法》,《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在近几年都完善了对女性就业权利保护的相关规定。例如对女性职业者在孕期期间享有的特权做出了很多人性化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这就保障了妇女在孕期不能被辞退,解决了职业女性在生育问题上的后顾之忧。法律不仅仅规定用人单位不能终止孕期或哺乳期女职工的劳动合同,而且还规定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不得降低其基本工资,仍必须付全额工资。法律赋予孕期女工和新妈妈特殊的待遇,其中还包括带薪产假,保证孕期和产后就业,支付孕产医疗费用,享受工作期间哺乳时间等。另外,对于晚育者,法律同样赋予了特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25条“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大多数女性,她们既是工作中的职业人,又承担着怀孕和生育的责任,法律赋予这种特殊的“双重身份”一些工作中的“特权”,使她们又多了一些保护,也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对于用人单位来讲,这些“特权”也能合理,有效的保护女性职工,形成真正和谐的劳动关系。

四职场女性走出困境的途径

当前女性在职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生存困境,是女性不能平衡家庭与工作,在职场中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女性徘徊于矛盾中,对女性职场生存地位带来了挑战。对于现今社会的女性,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要如何改变传统文化构建下的角色分工,又要如何走出现代职场的困境呢?主要还是从社会和自身两条途径解决。

社会方面。“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文化建构的角色分工,使女性肩负着家务和育儿的责任,而现代女性,由于生活需要又要在职场上穿梭打拼,却没有因此而使女性在家庭的劳务中减轻负担。在职场也由于文化的影响,女性遭遇性别歧视等就业困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社会首先要构建对于女性性别角色的全面认识。社会对于女性的认识即围绕着家庭,血缘展开,女性的社会角色大多与家庭相关。社会对女性性别认识过分局限,影响了现代女性就业。女性要想进入人人平等的职场,全社会必须以平等社会角色看待女性,将原来家庭中的性别角色概念放弃,撇开男女基于性别的角色差异,给女性工作创造宽松的性别角色空间,摒弃以往对女性社会角色单纯的认识。其次,妇女参与社会,为国家创造财富,妇女承担家务,是家里井然有条,为国家维护了家这个基本单位的和谐。女性为国家做出了诸多贡献,国家有义务缓解女性在职场贡献所承受的压力,减少和消除职业女性在工作,家务和育儿之间的冲突。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法律帮助和政策扶持,如加强政府对女性职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建立健全保障女性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消除劳动力市场中制度性的性别歧视现象,加强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服务作用,为女性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便利,同时社会应提供更多的家庭服务,使家务社会化普及,减轻女性从事家务劳动的强度

当代女性就业现状及行业与职业分布性别差异

女性就业现状及行业与职业分布性别差异 日期:2013-03-05 中国妇女报 图为2010年不同职业的性别构成(%)。 “六普”为研究我国男女两性的就业现状、变化趋势与性别差异提供了丰富资料。研究表明,2010年女性就业率比男性低13.8个百分点,且20年来我国16岁~59岁女性就业率持续下降,性别差异进一步扩大。在职业构成中“白领”女性所占比例低于男性,部分职业与行业性别隔离严重。建议构建公平的就业环境,完善促进女性就业的社会支持体系。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15岁~64岁女性劳动年龄人口为4.9亿,与2000年相比净增了6469.3万,比男性多增加663.5万。庞大的女性劳动年龄人口,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也为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挑战。女性就业不但关系到女性的生存发展,还关系到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本研究利用“六普”数据从就业、失业、行业、职业分布等方面分析我国女性的就业状况。 就业与失业 就业和失业是反映劳动力利用状况的重要指标,女性的就业与失业状况不仅取决于女性劳动力的供给情况,更取决于市场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情况、以及政府就业政策的导向与保障情况,直接反映了女性就业意愿的实现程度。 ——就业状况 “六普”长表数据显示,2010年在我国16岁及以上从业人员中,女性占44.7%,女性就业率为61.7%。本研究着重对16岁~59岁女性就业率及其性别差异进行分析。 2010年16岁~59岁女性的就业率为69.9%,表明我国该年龄城乡女性近七成在从事有收入的社会劳动。与2000年相比,男女两性的就业率均有所下降,但女性的下降幅度(7.0个百分点)大于男性(4.0个百分点)。此外,近10年女性就业率的下降幅度比1990~2000年的5.8个百分点还要大,而男性近10年的下降幅度则略小于上一个10年(4.1百分点),

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

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摘要中国历史上,女性曾占据过主导地位,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女在社会的分工发生重大变化,男性成为社会的主导者,而女性地位逐步降低,渐渐处于从属于男性,成为其附庸。妇女逐步被排除于历史之外,成为历史的幕后者。到了近代以后,女性社会地位有了逐步提高的趋势,但是要真正做到男女平等,还任重道远。 关键词: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历史变迁 引言 女性地位是指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享有的威望和拥有与控制家庭或社会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权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女性地位大致来说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一是妇女相对受到男子的尊敬,即原始社会早期的妇女地位;二是男子至高无上,女子无权,即传统社会的妇女地位;三是男女平等,即现在和未来社会妇女的地位。原始社会,中国处于母系氏族制度时期,对偶婚为其主要生化方式,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性地位远远高于男子,并且受到尊敬。到了封建社会,尤其是宋代理学的传播,禁欲思想成为主流,强调“三纲五常”,压抑妇女的地位,使女性逐渐成为男性的附庸,生活地位低下。现代,随着新思想的传播,男女平等日益成为主流思想,女性也重新开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独特地作用。因此,对女性地位的考察具有重大意义。前人对这个问题已经做了深刻的研究,所以本文中笔者对女性地位的变迁仅仅是再做一下浅陋的阐述。 一、先秦时期 母系氏族时期,主要从事采集果实,及简单的生活工具制做。女性天生的优势就充分发挥。由于女性在这些活动中表现突出,成为社会活动的主角。人们只知其母而不知有父,在古人眼中,孩子的血统仅维持在母亲身上。古代典籍中常称圣人乃其母感神而生。如《尚书·尧典》说尧是其母庆都感龙而生。种族的繁衍、氏族的维系似乎由女性起主要作用,使女性具有较高的地位。这一时期并不是女性压迫男性,而是女性和男性在地位上具有一定的平等性。如《史记》:“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浅析现代女性地位变化的因素

浅析现代女性地位变化的因素.txt有没有人像我一样在听到某些歌的时候会忽然想到自己的往事_______如果我能回到从前,我会选择不认识你。不是我后悔,是我不能面对没有你的结局。如今,几乎在所有行业中,都能看到女性自信、勇敢、活跃的身影。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为现代女性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也逐步提升。本文试从影响女性地位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方面,分析现代女性地位提高的动力之源。 由于男女不平等的传统社会文化和社会体制,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又被指责缺少智慧、感情用事和软弱无能,由此形成了消极、被动、柔弱、自卑的传统性别观念,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留守家庭,生儿育女和相夫教子的传统型性别角色模式。在几千年的父权制统治下,广大女性过的是一种被奴役、被工具化和丧失自我的生活,她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力、没有受教育的权力,她们不过是生育的工具和男人的玩偶,更没有地位可言。 而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社会整体也在为实现男女性别的真正平等做积极努力。那么,影响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现代女性社会文化:女性地位改变的有利理论保障 1.现代科学理论为女性改变性别角色模式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人类社会历史悠久,既有绚丽璀璨的文化,又有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在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体系中,父权统治文化决定了女性没可能创造自己的形象与价值系统,女性形象是要男性根据专家的实际需求创造的。而这些内容不仅影响到女性自身的发展,限制了女性的整体素质,更严重的是使女性在社会上追求成功的期望和要求也随之被弱化和淡化。男强女弱、男刚女柔,就是传统文化经过漫长岁月积淀在我们意识形态中,并对现实生活产生着影响。 在社会科学领域,弗洛伊德认为男性优于女性主要是由于两性生理特征的不同,女性生来就是有缺陷的、道德低劣的,而伊丽莎白·格罗茨总结女性主义者贝蒂·弗里丹、伊娃·菲格斯、凯特·米利特、舒拉米斯·费尔斯通、杰曼·格里尔等人共同观点:从根本上说,男女两性社会化的原始材料是相同的,两性生来就有相似的潜能,是社会强加给他/她不平等的性别角色,使得这种潜能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A 越来越多的社会学研究者批评传统的性别角色理论及性别角色刻板化,动摇了传统理论的牢固地位。而现代管理学理论研究也充分肯定女性的领导能力,员工对女性领导的满意程度与之对男性领导的评价相比没有差别。女性领导在做决策之前更能给员工发表意见的机会,表现得比男性领导更佳,而且女性一般有更强的交际、合作和动员能力。这一理论给女性带来的启示是,如果有效地进行性别平等教育,将会大大有利于女性形成更积极的性别观念,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B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理论尤其是现代性别角色的形成理论为女性摆脱传统的弱者性别角色,重塑适应现代社会的女性角色模式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现代科学教育推动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传统文化教育中,由于不合理的社会性别文化与社会性别规范的培养,女性对自身的认识存在着偏差,使得女性在社会规则、文化习俗和自己内在人格的多重压力下,人生策略、价值取向和发展潜能受到极大束缚。而在现代高等教育实践中,社会性别教育让所有女性都了解并获得自己的权利、发展机会与尊严,认识自我,包括自我的特征及社会的角色,认识社会,对社会性别规范与社会环境有一个理性而明晰的了解,积极适应社会转型、参与再社会化。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女性渴望能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不断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及实用技术,不断地丰富充实自己,来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来提高自身社会地位,从而占

女性就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女性就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女性在现代社会的地位逐步提高,女性的身影在职场上越来越多,据2007年的数字统计分析中国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的比重达45%,已经高于《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确定的到2010年要达到40%的目标。据了解,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中国女性的就业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第三产业正在成为吸纳女性劳动就业的主渠道,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到计算机、软件、通讯、金融等高新技术行业,成为这些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8年在计算机、通讯、金融、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国民经济6大行业中城镇单位就业的女性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其中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行业中女性就业的比重最大,达到%。与此同时,中国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利。到2008年底,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17487 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7039万人,其中女性参保人员增加了2775万人,增长了49%。女性参加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人数也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性在社会中的弱嵌入性,她们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障,在就业中仍是步履维艰。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我国妇女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性别歧视使女性竞争力减弱 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过程中的性别偏好。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有着明显的“性别偏好”,更愿意招用男性职工,这种现象很普遍。在下岗职工中,女性群体首当其冲,当劳动力行政配置逐步走向市场配置、企业用人权逐步得到承认,女职工在劳动力市场是就成为剩余劳动力, 1998年至2000年底,全国累计有2300万国有企业职工下岗。而在被剥离的职工中,女职工占多数。据全国总工会在90年代对1230个企业的调查统计,下岗女职工占下岗职工总数的60%。这一统计包括7个省和10个省属市的数据,因而60%的比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按照这一比例,在每5个下岗职工中,女性3个,可见女性劳动就业权受损的情况超过男性。 (二)女性的劳动权益得不到合法保障 妇女就业劣势使得女性的劳动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在市场竞争的冲击下,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减少成本,往往以女工的健康和安全为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三资”、个体、私营企业中以及一些大企业中,一部分企业将女工劳动保护和妇女保健等开支一减再减压到最低,甚至缺乏起码的卫生保健条件和设施,业主对国家制定的女工劳动保护、女工禁忌劳动范围等缺少了解或根本就无视其存在。在现实中,突出问题为:(1)女职工产期、哺乳期、休长假时工作岗位无保障;(2)任意延长工作时间,女性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加班不加薪; (3)低报酬招聘,男女同工不同酬;(4)违规作业,在有毒有害环境工作而不告知;(5)随时解雇,不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满即换新人;(6)惩罚性克扣工资,借故减少女员工的收入;(7)拖欠工资或工资不兑现等。而国家对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不够,使得企业主更加无视法律规定;在社会保障方面,妇女享受的社会保障、职工福利的程度总体上低于男性,妇女享受的医疗保险、退休金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补贴/住房、法定假期以外的带薪休假的比例均低于男性。生育保险是维护女性权力的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措施,但是在我国现在有很多企业和单位在女职工怀孕至分娩期间没有任何的保障措施,也没有一定比例的工资支付,如西安收费站工作的女性在生育期间没有任何待遇。 (三)就业领域男女退休年龄不平等 男高女低的不平等退休规定。我国宪法保障男女平等就业的权利,但劳动法规定:从事企业体力劳动的女性满50岁、男性满55岁退休;从事单位脑力劳动的女性满55岁、男性满60岁退休。而退休金积累的依据是工作年限,由此造成了退休金积累男性多女性少,女性退休后的生活质量较男性低的不平等结果。 (四)女性就业率低 女性就业总量有一定的提高,但女性就业率水平较低,职业选择范围狭窄,行业分布较为集中。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中男性和女性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和%,总的来说男女人口比相差不大,但女性就业比例却较男性显著偏低。如图1所显示的是1994年-2008

有关中国近现代史中女性地位变化的看法

纵观中国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女性的地位一直偏低,各方面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中经过几次意义深远的社会变革或改革,女性的地位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不过在诸多方面仍然有很多阻碍。在我看来,我认为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女性地位的变化大致存在着四个阶段,从总体而言,女性的社会地位正在不断上升。 第一阶段是从清末时期,这段时期女性地位一直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状态。中国妇女仍处于几千年封建家长制的禁锢下,被赋予强烈的“孝妇,贤妻,良母”的思想,虽然有新思想的传播,新式学堂的兴建,但女性解放的改革道路依旧在曲折中慢慢开展着。传统中国是男权社会,“男主外、女主内”,“三从四德”“妇以夫贵”“妻为内助”等性别伦理说教对女性加以教化和禁锢,使女性被迫困守在家庭,完全依靠男人生活,毫无自我发展的空间。在婚俗观方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束缚和迫害妇女的利剑。中国古代的妇女素质观实质是一种道德素质观,“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古代妇女素质观的基本主张,“妇德、妇言、妇容、妇勤”是对妇女素质的基本要求,使女子“惟知洞其耳、梏其足、涂饰其面目、一若仅供天地间玩好之用”。妇女“于天地间之事物,一无所闻,而竭其终身之精神,以争强弱交涉于箧筐之间”。晚清女子学堂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不过总体而言仍处在一个弱势地位。 第二阶段是五四运动时期,它不仅是思想,文化领域范围内的一次改革,更是一次深刻的妇女解放运动。它唤醒了中国妇女作为女性

的自觉,使越来越多的先进思想的女性接受了西方的平等明主的思想。让女性首先能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能自主的选择婚姻生活,不再一味地依赖男人生活。“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遭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批判,女性同样可以接受高等教育。随着具有维新思想的中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女学堂——中国女学堂的兴起,此后,上海的爱国女学、北京的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天津的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南京的旅宁女学等先后创办,掀起女子教育的初步兴盛局面。随着女学的纷纷兴起,继之而起的女子参与社会工作,女子走出家门走向学校继而走向社会,女学对改变社会风气,提倡男女平等无疑起了积极作用。期间也涌现了很多杰出的女性代表,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名的女作家庐隐,就是这一时代进步女性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她在日本游学的几年时光中,通过对比中日女子教育的差异,深刻剖析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弊端。更涌现出来像邓颖超这样的女革命家,邓颖超青年时代投身革命,并在五四运动时期,组织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她还和周恩来、郭隆真等天津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共同组织了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参与领导天津学生的爱国运动。还有很多杰出的女性代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 第三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从法律上保障了女性的平等权利,提倡女性为社会服务,男女共同承担家务。毛泽东提出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平等”,“男女同工同酬”等观念不仅深入人心,而且还被深入贯彻执行。不过仍有性别歧视现象存在。

现代女性论文

现代女性的的价值观解析 姓名:于桂君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学号:2010427039 一,摘要:现代女性指当今社会中有自己工作、事业、收入,经济上独立,人格上独立,不受男人约束,有自我支配的强烈意识的女性。对生活和家庭更加的热爱,兴趣爱好更加的广泛的女性。现代女性有她们自己的价值和使命。现代女性在工作中有着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思维敏捷、聪明智慧、干练精明、谈吐优雅,勤奋努力。在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已成为过去式,现代社会给女性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各类女性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魅力。 二,关键词:现代女性价值观独立生活 三,正文: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一),从“三从四德”到“女权主义”:女性价值观的变迁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三从四德”成为了女性必须遵守的“约定俗成”,所谓“三从”出自《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所谓“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解释是,女人在没有嫁人之前,必须对长辈言听计从,对长辈说的话,不允许有任何的反对和疑义;出嫁了以后,女人要事事要听从丈夫的安排,在家里伺候丈夫、照顾孩子、侍奉长辈,对于丈夫要觉得的服从,说白了也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而如果丈夫亡故后,女人必须继续抚养孩子知道成人,孩子成人后,还必须遵照孩子的生活习惯。再者说,在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之下,一旦丈夫亡故,作为妻子的是不可以再嫁的,这样的唯一“好处”是可以立一座贞洁牌坊,女人在丈夫亡故了以后就意味着要守一辈子“活寡”,而男人则不然,妻子亡故了,作为丈夫的可以续弦,也就是说可以再娶“一房”妻子,在中国古代,对于男人而言,三妻四妾的是常有的事情,当然娶几房妻子也是男人“炫富”的资本,在古代的封建制度之下,女人的思想意识相当的压抑,她们没有选择婚姻的权利,甚至剥夺了恋爱的权利,喜欢谁,嫁给谁,都是长辈们说了算,所以说,在这种禁锢的思想之下,女人更谈不上什么价值观,女人在男人眼里,也只是用了生育的工具而已。

不同年龄段女性 职场生存压力分析

20、30、40女性的职场生存压力 源起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择业机会的增加、个人职业选择的多样、人才竞争的激烈,职业咨询已经逐渐受到职场人士的重视。在2004年中,向阳生涯职业咨询机构就接受了数千人次的咨询。而其中女性占咨询人次的76%,男性则只占24%.这是否说明在职业规划中,女性面对更多困境或者在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比男性更加慎重呢?就此,向阳生涯职业规划专家针对职业女性所面对的生存压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职场女性的20 30 40 2004 年台湾女演员张艾嘉执导的《20 30 40》,以独特、细腻的视角,描绘出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所面临的选择及生活压力。它所关注的是处于20、30、40的女性对梦想、爱情、婚姻、家庭不同的渴望和追求。而职业中的女性,也同样在这三个年龄层次中受到不同的生存压力,面临着不同的危机和选择。 20-30岁是女性职业生涯的开始,此时面临的是就业、择业和与其它同业者的竞争,女性希望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会更看中自己的事业和在社会中的地位。同时也会面临感情的选择。30-40 岁是职业女性的“黄金期”,不仅在心智上更加成熟,也拥有了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而这时也是女性婚育的最优时期,如果选择此时婚育,至少会离开工作岗位半年。同时在家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要求女性将更多的精力留给家庭。因此,这个阶段女性必须在家庭和事业中把握平衡。40-50岁对于大多数的职业女性是

比较轻松的时期。女性的事业和家庭都已进入稳定期,而女性也将其在社会中的角色逐渐回归家庭。而在50-55岁时,女性的职业生涯终结。 男女生存压力大对比 1、近三年压力感呈上升趋势 在对03年和04年以及05年前三个月的职场人士的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如果以03年为基期(100%),从业人员的总体压力感呈明显上升趋势,04年为121.5%,而05年的前两个月就达到了152.3%,比03年增加了0.5倍。而总体幸福感却成下降趋势:04年为03年的88.6%,05年前三个月是03年的72.8%.这说明随着压力感的提高,从业人员的幸福感相对应的也在下降。 2、女性幸福感高于男性 从业人员中男性和女性具有高幸福感的人数比例差别不大,在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近69%的从业人员中,56%为女性,44%为男性。 3、男女的压力来源不同 男性女性的压力感也是普遍存在,只是压力的构成不同。在构成生存压力的来源中,主要分为社会、生理、心理三个方面。男性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包括家庭等社会个体),占总体压力的72%,心理和生理压力则分别为18%和10%;女性的社会压力比男性要少,但仍占总体压力的尽一半,为48%,心理压力占到23%而生理的压力为29%,是男性的三倍。我们不能忽略的是,与男性相比,女性的生命周期中有一段时间是无法正常参与工作的,这就是孕育新生命的时期。而女性最佳孕育期也正是从业者的“黄金期”,因此女性生理上的原因,也

[德语作文]未来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探讨

Die Zukunft ist weiblich R Warum ist die Zukunft weiblich? Eine interessante Forschung der Europ?ischen Union hat uns gezeigt, dass die sich auf die Naturwissenschaft oder Ingenieurwesen spezialisierenden Frauen wegen des deutlich niedrigeren Anteils der Absolventinnen von der gegenw?rtigen Industrie umworben werden. Es stellt sich dann folgendes soziales Problem in Deutschland: Zu wenige Frauen wollen sich mit Naturwissenschaft besch?ftigen, obwohl es nach der Studie produktiver wird, wenn Forschungsteams aus Frauen und M?nnern bestehen k?nnen. Einen genauen überblick über dieses Problem bietet die nachfolgende Grafik, die um die Studienwahl, n?mlich den Anteil der weiblichen Studierenden in D. in Prozent, geht. Die von statistischem Bundesamt angebotenen Daten sind in sieben Fachm?glichkeiten eingeteilt worden. Die sind Romanistik, Kunst und Kunstwissenschaften, Biologie, Mathematik, Physik und Astronomie, Maschinenbau oder Verfahrenstechnik und schlie?lich Informatik. Au?erdem ist das Verh?ltnis im Jahr 1995 mit dem im Jahr 2003 parallel verglichen worden. Davon k?nnen wir sehr deutlich erfahren, dass sich viel mehr Frauen für Geisteswissenschaften interessieren als für die Naturwissenschaften. Nach dieser Grafik belegt Romanistik den ersten Platz, der von Kunst und Kunstwissenschaften gefolgt. Verh?ltnisse der weiblichen Studierenden dieser Fachrichtungen sind wenig über 80 Prozent. Es bleiben trotz eines geringen Anstiegs die beiden F?cher nach wie vor die beliebtesten. Dann an dritter Stelle steht Biologie, deren Verh?ltnis von 1995 bis 2003 von rund 40 Prozent auf 65 Prozent ganz erheblich angestiegen ist. Erstaunlich ist es, dass 2003 mehr als 50 Prozent der Studierenden, die Mathe studieren, weiblich sind. Im Vergleich zu der im Jahr 1995 ist die Zahl dramatisch um ca. 25 Prozent gestiegen. Im Vergleich zur Mathe hat Physik und Astronomie ein niedrigeres Verh?ltnis. Doch wir k?nnen auch eine Erh?hung davon erkennen. Die Zahl ist von ungef?hr 12 Prozent um mehr als 10 Prozent gewachsen und ist fast doppelt im Jahr 2003. Danach kommen Maschinenbau und Verfahrenstechnik, die sich um die Industrie handeln, deren Wachstum ziemlich gering ist. Die Erh?hung betr?gt nur rund 4 Prozent von 14.7 Prozent auf 18.3 Prozent. Trotzdem hat uns dieser Anstieg eine zunehmende Beteiligung der Studentinnen an den F?chern der Naturwissenschaften zeigt. Nennenswert ist es, die Zahl von Informatik im Jahr 2003 hat sich verdoppelt und noch mehr als im Jahr 1995. Die Grafik l?sst sich die Tendenz erkennen, dass sich der Anteil der weiblichen Studierenden, die technischen F?cher studieren, in Zukunft weiter erh?hen wird. Es ist deutlich vorherzusehen, dass die Zukunft zu Frauen neigt. Wegen dieser Tendenz werden in der Diskussion unter den Experten jedoch unterschiedliche Meinungen vertreten. Aber die Ziele sind sich einig. Deswegen finde ich es nicht entgegengesetzt, die Konzerne sowie der Staat gemeinsam zur Unterstützung der Frauen beitragen und die Verantwortungen tragen. Frauen spielen gegenw?rtig eine immer wichtigere Rolle in dieser Gesellschaft. Aber ihr sind auch viele unvermeidliche Schwierigkeiten begegnet. Um die Familie und den Beruf besser

现代女性的生存与发展

《现代女性的生存与发展》的感想 十二周的课程各具特色,每位老师各有风采,在目不暇接之余,我也知道,偶然间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女性,自古以来被人们当做一种比较性的存在。男与女的对比,也随着潮流的对比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女性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对女性发展有了自己的认识。 不同专业的人、不同兴趣的人、不同磁场的人,让我们上课也有了一种天然的吸引力,让人想去探索那些神秘的、自己没有接触的人和事。各个院系的老师,他们都有着自己擅长的领域,有着自己对于该领域的独特见解和认识,不同于以前在书本上学到的那些,这时也会让自己不仅大胆地去思考或作出假设,如果不这样会如何如何,也让自己渐渐有了一种敢于批判的思维和勇气;再者,他(或她们也来自不同的院系,这样也让本就对其他院的课程很有兴趣的我,听起课来更有兴趣更能参与进去,将老师所授的知识融成自己的。比如教育学院的心理学,政法学院的逻辑学,不得不说,作为大学生,两个必学的就是心理和劳动合同法,而最重要的思维即逻辑思维,而此时在上现代女性的同时,也让我对这些课程在宏观上有了一个更为清晰更为权威的把握。 一、幸福的婚姻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很多的人只为奋斗,而忽略了婚姻、家庭。那么说:家庭到底对我们每个人起着多大的作用呢?美国有一本书,叫做《百万富翁的智慧》,作者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选了一万多个家庭案例,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人,运气在一生中很重要,但却排在了成功因素的第27位。而一个百万富翁和事业有成的人,最重要的前五个因素是:第一是正直;第二是有教养;第三是社交能力;第四是配偶的支持;第五是努力的工作。二十一世纪,考核人的能力,一定要考虑人的社会平衡能力。这是因为: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合作才能制胜的时代,各方面的平衡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做任何事业,靠你自己是不行的,必须调动更多的人,才能完成事业的目标。这是今后人们成就事业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婚姻、家庭的平衡能力更不例外。 二、积极的情绪对女性的发展

当代女性婚姻家庭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摘要:在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女报的宣传以及西学东渐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近代女性在家庭婚姻中的地位与婚姻价值观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以近代历史资料,辅之以女性笔记小说、杂记、文集等文献资料,从社会性别分析的视角,运用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近代中国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地位的转变和对待婚姻生活的态度及其行为的分析和考察,揭示中国近代女性婚姻家庭地位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关键词:近代女性;家庭地位;婚姻价值观

社会转型直接影响着延续了几千年的社会性别制度,改变着传统的两性关系,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地位的提升,是近代女性与传统女性相区别的标志(杜芳琴、王政,2004)。自古以来,无论是具有叛逆人格的女性还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男性,都曾以各种方式对男女不平等的现象表示过强烈不满或进行过抗争,却始终无法动摇传统的性别制度。只有到了近代,社会发生重大变动,把对人的关注提到了重要地位,人的存在、人的权利受到尊重,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制度才开始受到严重挑战。女性角色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女性权利部分得到社会认可,女性的生存状态得到改善,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家庭关系发生了逆向转化. 一、妇女生活史的研究是了解女性的重要环节,而婚姻家庭又是女性生活最重要的方面。 近代以来,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婚姻领域的选题来看,学者多有论述,但大多是对此作现象的描述,而且对其深层次的原因未能作进一步的探讨。对于婚姻价值观的研究,大多数学者只是从宏观上描述,主要涉及到择偶观,生育观、家庭观,性观念、结婚离婚观念等方面,而且所引用的事例大多千篇一律,例如湖南长沙的赵五贞为反抗包办婚姻,在迎亲的花轿中自刎身亡的事件经常在一些论文中出现。缺乏新意,没有能够真正的了解女性的心理状态,带有很强的男性主义色彩。婚姻价值观研究的时间段而言,学者们对唐代、宋代及五四时期的女性婚姻价值观方面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相对而言,学者们比较关注开放的唐代,以及各个朝代交替时的女性婚姻价值观的研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间段的研究相对而言多一些。清末民初这段历史时期学者们关注的着眼点主要集中在五四时期,很少强调这一转型时期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贲小丽,2006). 二、代中国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地位的变化。几千年来,建统治者以各种手段控制妇女,从肉体到精神对妇女极尽摧残,导致妇女于愚昧、软弱、无知无识、任人摆布的状况。因为长期被愚化,她们绝大多数处于蒙昧麻木状态,反而成为旧秩序的捍卫者。近代以来,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下,女子解放运动兴起,而女性自身的觉醒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时孕育和培养了最早的妇女社会活动家、妇女运动的先驱和第一批现代知识女性.

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了,职场女性的话题也再次受到关注。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经济领域,以知识、创新、体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全新经济模式给予了女性越来越大的表演舞台。 诚然,也使得当今的职场女性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在女性就业率高达73%的中国。在家庭中她们是妻子、是母亲,相夫教子是义务;在企业里她们是职员是领导,尽心尽职是责任,同时还需要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 20XX年,全面放开二胎,承担生育责任让女性在职场上进退维谷,而事实上,女性还面临着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能力被认可、升迁阻碍等问题,更有职业黄金期工作和家庭平衡的两难。 总结下来这就是当前女性在职场中备受偏见的现状: 1、大龄女青年不受待见 2、女性工资低于男性 3、因怀孕而影响晋升 4、女性年龄上处于劣势 5、女性刻板印象,难以改变 6、社会舆论容易将某位女性的错误都上升为群体缺陷 下面我们来结合大数据来看看,调查报告指出超八成女性认为在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其中,超两成女性认为在就业中性别

歧视严重。此外,7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直属领导为男性,只有28%的受访者表示领导为女性。 在就业中,性别歧视普遍么?——超八成女性认为存在歧视根据调查显示,女性群体对于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感知更为强烈。22%的女性认为就业中性别歧视现象严重,比男性高出近8%。而27%的男性则认为就业中几乎不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比女性高出9%。 高学历女性会遭歧视么?——超四成具硕士学历女性感受到严重歧视 在就业过程中,高学历女性会被歧视么?上述调查指出,从学历角度看,女性学历越高,感受到的就业性别歧视越明显。 调查显示,在拥有高中或大专或本科学历的女性群体中,认为在就业中存在严重性别歧视的比例分别为12%、18%、28%,但在拥有硕士学历的女性群体中,有高达43%的女性认为就业中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值得注意的是,在拥有硕士学历的女性群体中,超九成女性认为在就业中存在一般甚至严重的性别歧视。 此外,调查也显示,拥有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学历的男性群体中,认为在就业中存在严重性别歧视的比例分别为14%、13%、14%、18%。 升职会受性别因素影响么?——超八成女性认为在晋升中存歧视

女性社会地位论文

中国女性的地位问题,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一直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它不仅是中国社会一个层面的一部发展史,更是反映了我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变化史。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下女性的地位问题: 从相敬如宾到男尊女卑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这是《汉乐府》中脍炙人口的词句。它讲述的是一位女子的山盟海誓,充分提炼了自由恋爱的精神和敢爱敢恨的态度。 也许很多人是从琼瑶阿姨的作品中了解其中的情怀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情怀却出自先秦和汉代的历史背景。 我们可能印象中,古代就应该是充满了性别歧视和礼教压抑的,但其实这首诗就能反映出这种地位差别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相敬如宾、至死不渝、相濡以沫等形容男女相敬相爱的词汇,就足见性别歧视本身始终存在于我们文化当中。 母系社会时妇女地位很高,之后夏商周妇女地位降低,春秋战国时期妇女地位更低,交易买卖实属平常,到唐朝时,因为武则天登基为帝,妇女地位又大大提高,甚至一度使得当时人人都渴望生女而不是生男,之后到清朝,妇女地位依然很低,到近代时,随着西方民主自由、男女平等的思想的传入,妇女地位一步步提高,直到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男女平等 应该说性别问题是带有社会性的,一方面是男性在社会分工中逐渐占据了非常主要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跟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教建立有关。但是即便如此,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仍然不能完全抹去那些自由浪漫的诗篇。 从先秦到汉唐,封建社会的如日中天,也从根本上淹没了诗句的美好意义。从而进入了一个男尊女卑、天经地义的时代。 女性物化及礼教的迫害 应该说,随着封建礼教的发展,对妇女的迫害和歧视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但男性在婚姻上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男方在婚姻关系中占据绝对地位,对感情不忠的量刑差异也颇为巨大,更严重的表现形式就是女性本身被物化。 马未都先生在说中国古代家具的时候曾经提到《金瓶梅》中的一个章节:西门庆购买了两个丫环和一部拔步床而这两个丫环的身价加在一起还远不如一部床的价值组建中国古代妇女地位的低下 这样的地位差异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妾”的出现,封建礼教的威力在于,通过等级观念,不但迫害女性,而且还在女性中设置阶层,通过这样的阶层来达到女性们自主迫害的局面。同样是女人,妻子的地位与丈夫并列为家长,而“妾”只能

现代女性的生存与发展

现代女性的职业发展 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是微不足道的,她们权力受限,也不用承担某些义务,但却必须受到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夫为妇纲的束缚。更重要的是她们不能在经济上独立,大多靠男性收入维持自己以及家庭生活,也就有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因此女性也大多没有自己所谓的职业。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她们在如何选择自己人生道路上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在知识 经济起主导作用的今天,女性渐渐有了自己的施展空间。时代赋予了女性与男性一样有工作的权利,而且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人人都有自我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首先都要满足自己基本的生理需求,这就要通过工作来创造物质基础和经济条件,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取得成就和实现理想抱负等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及社交、尊重等方面的需要。在女性开始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地位逐渐提高,能力增强,在职场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现在国人常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这足以证明女性在社会建设中发挥中重要的作用,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知识,独立,自由是现代女性的标志,她们崇尚自由,崇尚独立自主,自尊自立,她们拥有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她们希望能够干自己做喜欢的职业,她们在工作中有着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思维敏捷、聪明智慧、干练精明、谈吐优雅,勤奋努力。在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已成为过去式,现代社会给女性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各类女性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魅力。现代女性,既忙自己的事业,又不失女性传统的美德。开放的外部世界和激励的生存竞争,给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女性几千年旧思想的茧壳中破茧而出,自信自强。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自己,

妇女地位变化.

妇女地位变化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近现代社会,女性地位一直饱受争议。历史是不平的历史,那么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将延续着这种不平等。经历了种种社会革命或变革,直至主张男女平等的当今社会,虽然女性的地位较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从整体上讲,仍然在诸多方面有所阻碍,存在较为严重的妇女地位偏低的问题。 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社会时期,女性地位曾经历了一段巅峰阶段——母系氏族时期。由于女性在繁衍后代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在自然分工上占据优势,因此,女性在这一时期占有很高地位,倍受尊崇。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男性在社会生产中的优势日益突出,女性地位极度下降,母权制被推翻。 在奴隶社会时期,女性地位完全沦落,成为男性任意支配的奴隶。在社会分工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性成为社会和家庭中的主力,女性的活动范围则主要局限于家庭之中,生育和家务成为女性的责任,妇女完全丧失自由,成为财产,可任意交易与买卖。 到封建社会,在漫长的封建王朝兴替中,女性一直处在夹缝生存的状态,各种男女不平等情形日趋发展成熟,成为一系列“堂而皇之”的礼教习俗,律法条文,这些精心编织的“天罗地网”牢牢缚住封建社会的女性,让她们自觉地埋没自我。无论是政治,经济抑或文化,女性一律没有过问的权利,甚至更没有婚姻自由。女子不入仕,非一家之主,在家庭中,只是男子的“内人”。此外,“女子无才便是德”, 文化的交流传播与发展只是男子的天地。 直至近现代社会,随着马克思主义及西方开明思想的传入,中国女性从意识上开始觉醒,并且开始接受正规的社会教育,开始提倡男女平等和女权主义。建国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法制的建立健全,女性的各项基本权利逐渐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承认,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家庭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且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而产生的长期不平等的根源,在短时期内是无法彻底根除

现代女性的生存与发展

现代女性的职业发展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是微不足道的,她们权力受限,也不用承担某些义务,但却必须受到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夫为妇纲的束缚。 更重要的是她们不能在经济上独立,大多靠男性收入维持自己以及家庭生活,也就有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因此女性也大多没有自己所谓的职业。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她们在如何选择自己人生道路上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在知识经济起主导作用的今天,女性渐渐有了自己的施展空间。 时代赋予了女性与男性一样有工作的权利,而且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人人都有自我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首先都要满足自己基本的生理需求,这就要通过工作来创造物质基础和经济条件,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取得成就和实现理想抱负等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及社交、尊重等方面的需要。 在女性开始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地位逐渐提高,能力增强,在职场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现在国人常说: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足以证明女性在社会建设中发挥中重要的作用,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知识,独立,自由是现代女性的标志,她们崇尚自由,崇尚独立自主,自尊自立,她们拥有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她们希望能够干自己做喜欢的职业,她们在工作中有着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思维敏捷、聪明智慧、干练精明、谈吐优雅,勤奋努力。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已成为过去式,现代社会给女性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各类女性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魅力。 现代女性,既忙自己的事业,又不失女性传统的美德。 开放的外部世界和激励的生存竞争,给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女性几千年旧思想的茧壳中破茧而出,自信自强。

浅析现代女性地位变化的因素

浅析现代女性地位变化的因素 如今,几乎在所有行业中,都能看到女性自信、勇敢、活跃的身影。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为现代女性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也逐步提升。本文试从影响女性地位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方面,分析现代女性地位提高的动力之源。 由于男女不平等的传统社会文化和社会体制,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又被指责缺少智慧、感情用事和软弱无能,由此形成了消极、被动、柔弱、自卑的传统性别观念,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留守家庭,生儿育女和相夫教子的传统型性别角色模式。在几千年的父权制统治下,广大女性过的是一种被奴役、被工具化和丧失自我的生活,她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力、没有受教育的权力,她们不过是生育的工具和男人的玩偶,更没有地位可言。 而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社会整体也在为实现男女性别的真正平等做积极努力。那么,影响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现代女性社会文化:女性地位改变的有利理论保障 1.现代科学理论为女性改变性别角色模式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人类社会历史悠久,既有绚丽璀璨的文化,又有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在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体系中,父权统治文化决定了女性没可能创造自己的形象与价值系统,女性形象是要男性根据专家的实际需求创造的。而这些内容不仅影响到女性自身的发展,限制了女性的整体素质,更严重的是使女性在社会上追求成功的期望和要求也随之被弱化和淡化。男强女弱、男刚女柔,就是传统文化经过漫长岁月积淀在我们意识形态中,并对现实生活产生着影响。 在社会科学领域,弗洛伊德认为男性优于女性主要是由于两性生理特征的不同,女性生来就是有缺陷的、道德低劣的,而伊丽莎白·格罗茨总结女性主义者贝蒂·弗里丹、伊娃·菲格斯、凯特·米利特、舒拉米斯·费尔斯通、杰曼·格里尔等人共同观点:从根本上说,男女两性社会化的原始材料是相同的,两性生来就有相似的潜能,是社会强加给他/她不平等的性别角色,使得这种潜能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A 越来越多的社会学研究者批评传统的性别角色理论及性别角色刻板化,动摇了传统理论的牢固地位。而现代管理学理论研究也充分肯定女性的领导能力,员工对女性领导的满意程度与之对男性领导的评价相比没有差别。女性领导在做决策之前更能给员工发表意见的机会,表现得比男性领导更佳,而且女性一般有更强的交际、合作和动员能力。这一理论给女性带来的启示是,如果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