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检查法2015

内毒素检查法2015
内毒素检查法2015

1 目的

建立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标准操作规程。规范细菌内毒素检验操作,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2 范围

适用于细菌内毒素的检验操作。

3 职责

3.1 质量控制部检验人员对具体操作负责;

3.2 质量保证部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4定义

5 内容

5.1 概述与原理

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两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试验。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限度试验结果为准。

基本原理:鲎试剂是鲎血液细胞提取物的冻干品,主要包含4种成分,分别是C 因子、B因子、凝固酶原和凝固蛋白原。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主要依靠细菌内毒素可以活化其中的C因子,使鲎试剂发生一系列的酶联反应,最终形成凝胶或使凝固酶活化某些外加的显色集团(显色法)的原理,来检测细菌内毒素的量。细菌内毒素的活性单位有两种表达方式,即EU和IU。美国、中国和日本等国家使用EU,欧洲地区使用IU。在活性量值上,1EU=1IU,计算是可以互换。

5.2 仪器与用具

5.2.1 电子天平、电热干燥箱、时钟、水浴锅、温度计、试管架、漩涡器、剪刀、无菌封口膜、无热原吸头、试管、砂轮、移液枪,75%乙醇、木棉等。

5.2.2 细菌内毒素标准品

细菌内毒素标准品按级别分为国际标准品、国家标准品和工作标准品。其中,国际标准品是由WHO制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效价的协作标定,主要用于世界各国标定各自国家的标准品之用,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在细菌内毒素检查试验中,应使用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或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

5.2.3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EU/mL(凝胶法),且对内毒素试验无干扰作用。

5.2.4 鲎试剂:一批新的鲎试剂在首次使用时要先进行灵敏度复核,结果符合药典规定后,方可用于后续试验。制备或试验条件发生了任何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试验。

5.2.5 试验器具

5.2.5.1 试管,称量瓶、取样勺等内毒素检查所使用的器具洗净后,需经250℃干热灭菌30分钟以上,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毒素。

5.2.5.2 微量移液器或移液管等需使用量程的,需经过校验,符合试验要求。

5.2.5.3 若使用塑料器械,如微孔板和与微量加样器配套的吸头等,应选用表明应选用标明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的器械。

5.2.5.4 恒温水浴锅:试验开始前应先把恒温水浴锅温度调到37℃,进行预热。

5.2.5.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某些供试品需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提制成供试品溶液。一般要求供试品溶液的pH值在

6.0~8.0的范围内。对于过酸、过碱或本身有缓冲能力的供试品,需调节被测溶液(或其稀释液)的pH值,可使用适宜的酸、碱溶液或适宜的缓冲液调节pH值。酸或碱溶液须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在已去除内毒素的容器中配制。缓冲液必须经过验证不含内毒素和干扰因子

5.3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5.3.1 取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或工作标准品一支,轻弹瓶壁,使粉末落入瓶底,然后用砂轮在瓶颈上部轻轻划痕,75%酒精棉球擦拭后启开,开启过程中应防止玻璃屑落入瓶内。

5.3.2按照标准品说明书,加入规定量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其内容物,用封口膜将瓶口封严,置旋涡混合器上混合15分钟。然后进行稀释,制备成4个浓度的细菌内毒素标准溶液,即2.0λ、1.0λ、0.5λ、0.25λ(λ为所复核的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每稀释一步均应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合30秒钟。

5.3.3 取0.1ml/支的鲎试剂18支,轻弹瓶壁,使粉末落入瓶底,用砂轮在瓶颈轻轻划痕,75%酒精棉球擦拭后启开备用,防止玻璃屑落入瓶内。每支加入0.1ml 检查用水溶解,轻轻转动瓶壁,使内容物充分溶解,避免产生气泡。若待复核鲎试剂的规格不是0.1ml/支时,取若干支按其标示量加入检查用水复溶,充分溶解后将鲎试剂溶液混合在一起,然后每0.1ml分装到10mm×75mm凝集管中,要求至少分装18管备用。

5.3.4将已充分溶解的待复核鲎试剂18支(管)放在试管架上,排成5列,其中4列4支(管),1列2支(管)。4支(管)4列每列每支分别加入0.1ml的2λ、1λ、0.5λ、0.25λ的内毒素标准溶液;另2支(管)加入0.1ml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

5.3.5将鲎试剂用封口膜封口,轻轻振动混匀,避免产生气泡,连同试管架垂直放入37℃±1℃水浴或适宜恒温器中,试管架保持水平状态,保温60min±2min。

5.3.6将试管架从水浴中轻轻取出,避免振动,将每管拿出缓缓倒转180°观察,若管内形成凝胶,且凝胶不变形,不从管壁滑脱者为阳性,记录为(十);未形成凝胶或形成的凝胶不坚实、变形并从管壁滑脱者为阴性,记录为(一)。保温和拿取试管过程应避免受到振动,造成假阴性结果。

5.3.7 试验结果计算

当最大浓度2λ的4管均为阳性,最低浓度0.25λ的4管均为阴性,阴性对照为

阴性时试验认为有效,按下式计算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即为鲎试剂灵敏度的测定值(λc)。

λC=lg-1(∑X/4)

注:式中X为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1g),反应终点浓度是系列递减的内毒素标准溶液中最后一个呈阳性结果的浓度。

5.3.8 结果判断

当λc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时判定该批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合格,可用于干扰试验和供试品细菌内毒素检查,并以λ(标示灵敏度)为该批鲎试剂的灵敏度。

5.4 干扰试验

干扰试验的目的是确定供试品在多大的稀释倍数或浓度下对内毒素和鲎试剂的反应不存在干扰作用,为能否使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提供依据。当供试品的配方和工艺有变化,鲎试剂来源改变或供试品阳性对照结果呈阴性时用以验证供试品是否存在干扰作用。

5.4.1 干扰试验预试验

预试验的目的是初步确定供试品的最大不干扰浓度(当限值以EU/mg或EU/U 表示)或最小不干扰稀释倍数(当限值以EU/ml表示),为正式干扰试验提供依据。

5.4.1.1 将内毒素检查阴性的供试品进行一系列倍数的稀释,但最大的稀释倍数不得超过MVD=cL∕λ。

5.4.1.2 使用鲎试剂对每一稀释倍数进行检验。每一稀释倍数下做2支供试品管和2支供试品阳性对照(即用该浓度的供试品稀释液将内毒素标准品制成2λ浓度)。另取2支加入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2支加入2λ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作为阳性对照。保温(60±2)min后,观察并记录结果。

5.4.1.3 结果判断

5.4.1.3.1当阴性对照为阴性,阳性对照为阳性时,试验为有效。

5.4.1.3.2当系列浓度中出现供试品溶液2管为阴性,供试品阳性对照2管为阳性时,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不干扰试验,此稀释倍数即为最小不干扰稀释倍数。即可选择该稀释倍数进行正式干扰试验。

5.4.1.3.3当系列浓度中所有浓度的供试品管都不为阴性,或供试品阳性对照管不为阳性时,说明供试品对内毒素与鲎试剂的反应存在于扰,则应对供试品进行更大倍数稀释(不得超过MVD=CL∕λ),或通过其他适宜的方法(如过滤、中和、透析或加热处理等)排除干扰。为确保所选择的处理方法能有效地排除干扰且不会使内毒素失去活性,要使用预先添加了标准内毒素再经过处理的供试品溶液进行干扰试验。

当供试品的内毒素限值单位为EU/mg或EU/U时,应将最小不干扰稀释倍数换算成最大不干扰浓度(即该稀释倍数下溶液的浓度),以mg/ml或U/ml表示。

5.4.2 正式干扰试验

检验某一浓度下的供试品对于鲎试剂与内毒素的反应有无干扰作用,使用的供试品溶液应为未检验出内毒素且不超过所使用的鲎试剂的最大有效稀释倍数的溶液。

5.4.2.1 制备内毒素标准对照溶液:取1支细菌内毒素标准品,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成4个浓度的标准溶液即2λ、1λ、0.5λ、0.25λ(方法同5.3.2)。

5.4.2.2 制备含内毒素的供试品溶液

5.4.2.2.1 将供试品稀释至预试验中确定的不干扰稀释倍数,再用此稀释液将4.

6.2.1中的同一支细菌内毒素标准品稀释成4个浓度即2λ、1λ、0.5λ、0.25λ的含内毒素的供试品溶液。

5.4.2.2.2简化法制备含内毒素的供试品溶液,如0.5ml浓度为4.0λ的内毒素标准溶液+0.5ml浓度为10mg/ml的供试品溶液,即得到1ml的含2λ内毒素的浓度为5mg/ml的供试品溶液。

5.4.2.2.3 鲎试剂的准备:取规格为0.1ml/支或分装好的鲎试剂28支。

5.4.2.3 将准备好的鲎试剂取其中18支(管)放在试管架上,排成5列,4列4支(管),l列2支(管)。其中的4列4支每列每支分别加入0.1ml的2λ、1λ、0.5λ、0.25λ的内毒素标准溶液,另一列2支(管)加入0.1ml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将另外10支(管)鲎试剂放在试管架上,排成5列2支(管)。其中的4列2支每列每支分别加入0.1ml含2λ、1λ、0.5λ、0.25λ的内毒素的供试品溶液,另一列2支(管)加入0.1ml供试品溶液作为样品阴性对照。

5.4.2.4 加样结束后,用封口膜封口,轻轻振动混匀,避免产生气泡,连同试管架放入37±1℃水浴或适宜恒温器中,保温(60±2)min后,观察并记录结果。

5.4.2.5 试验结果计算

如两组最大浓度2λ均为阳性,最低浓度0.25λ均为阴性,阴性对照4管均为阴性时,按下式计算用供试品溶液或稀释液制成的内毒素溶液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E t)。

E t=lg-1(∑X t/4)

注:X t为供试品溶液或稀释液制成的内毒素溶液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lg)。

5.4.2.6 结果判断

5.4.2.

6.1 当Et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时,则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不干扰试验,可在该浓度下对此供试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

5.4.2.

6.2 当Et不在0.5λ~2λ时,则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干扰试验。应使用适宜方法排除干扰,如对供试品进行更大倍数的稀释,是排除干扰因素的简单有效方法。

5.4.2.

6.3 当进行新药的内毒素检查试验前,或无内毒素检查项的品种建立内毒素检查法时,须进行干扰试验;当鲎试剂、供试品的处方、生产工艺改变或试验环境中发生了任何有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变化时,须重新进行干扰试验。

5.5 供试品细菌内毒素检查

在细菌内毒素检查中,每批供试品必须做2支供试品管和2支供试品阳性对照,

同时每次试验须做2支阳性对照和2支阴性对照。

5.5.1 确定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

最大有效稀释倍数是指在试验中供试品溶液被允许达到稀释的最大倍数(1→MVD),在不超过此稀释倍数的浓度下进行内毒素限值的检测。用以下公式来确定MVD:

MVD=cL/λ

注: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

c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其中当L以EU/ml表示时,c等于1.0ml/ml,当L以EU/mg 或EU/U表示时,c的单位需为mg/ml或U/ml。如需计算在MVD时的供试品浓度,即最小有效稀释浓度,可使用公式c=λ/L。

λ为凝胶法中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EU/ml),或是在光度测定法中所使用的标准曲线上最低的内毒素浓度。

5.5.2阳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用供试液将内毒素标准品稀释制成2λ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方法同5.3.2)。

5.5.3 阴性对照液,即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

5.5.4 取规格为0.1ml/支的鲎试剂8支,轻弹瓶壁使粉末落入瓶底,用砂轮在瓶颈轻轻划痕,75%酒精棉球擦拭后启开备用,防止玻璃屑落人瓶内。每支加入0.1ml检查用水溶解。轻轻转动瓶壁,使内容物充分溶解,避免产生气泡。若使用的鲎试剂的规格不是0.1ml/支时,取若干支,按其标示量加入检查用水复溶,充分溶解后将鲎试剂溶液混和在一起,然后每0.1ml分装到10mm×75mm凝集管中,要求至少分装8管备用。

5.5.5 取8支(管)溶解好的鲎试剂,其中2支加入0.1ml供试品溶液或其稀释液(其稀释倍数不得超过MVD)作为供试品管,2支加入0.1ml阳性对照溶液作为阳性对照管,2支加入0.1ml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2支加入0.1ml供试品阳性对照溶液作为供试品阳性对照管。

5.5.6将鲎试剂用封口膜封口,轻轻振动混匀,避免产生气泡,连同试管架垂直放入37±1℃水浴或适宜恒温器中,试管架保持水平状态,保温60±2min。

5.5.7 结果判断

当阳性对照、供试品阳性对照都为阳性且阴性对照为阴性时,试验方为有效。若供试品2管均为阴性,认为该供试品符合规定;如供试品2管均为阳性,认为不符合规定;如2管中一管为阳性,1管为阴性,需进行复试。复试时按上述方法另取4支供试品管复试,若所有供试品管均为阴性,判定供试品符合规定,否则判定供试品不符合规定。若供试品的稀释倍数小于MVD而供试液出现不符合规定时,需将供试品稀释至MVD重新试验,再对结果进行判断。

5.7注意事项

5.7.1 试验前,须洗手。

5.7.2 溶解鲎试剂及混匀供试品和鲎试剂时,不要剧烈振荡避免产生气泡。

5.7.3 由于凝集反应是不可逆的,所以在反应过程中及观察结果应注意不要使试

管受到振动,以免使凝胶破碎产生假阴性结果。

5.7.4 进行干扰试验时,标准对照系列和含内毒素的供试品溶液系列应同时进行。

5.7.5 在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干扰试验和供试品细菌内毒素检查时,各个试验中要求的对照应同时进行,并在试验有效的情况才能进行计算和判断。

5.7.6 试验操作应在清洁环境中进行,过程中应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5.7.7 本试验操作过程应防止内毒素的污染。

5.7.8 可溶于水的供试品,除另有规定外,要使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稀释,不能用其他溶剂替代。

6 附件

无。

7 相关文件

无。

8 参考资料

《中国药典》2015年版4部通则1143。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凡例

总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四部及其增补本组成。一部收载中药,二部收载化学药品,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四部收载通则和药用辅料。 本部为《中国药典》四部。 二、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通则共同构成。药典收载的凡例与通则对未载入本版药典但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其他中药标准具同等效力。 三、凡例是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通则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四、正文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五、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六、《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英文简称为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ChP。 七、《中国药典》各品种项下收载的内容统称为标准正文,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来源、处方、制法和贮藏、运输等条件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正文 八、《中国药典》各品种项下收载的内容统称为标准正文,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来源、处方、制法和贮藏、运输等条件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九、药用辅料标准正文内容一般包括:(1)品名(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与英文名);(2)有机物的结构式; (3)分子式、分子量与CAS编号;(4)来源;(5)制法;(6)性状;(7)鉴别;(8)理化检查;(9)含量测定;(10)类别;(11)贮藏;(12)标示等。 通则 十、通则主要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制剂通则系按照药物剂型分类,针对剂型特点所规定的基本技术要求;通用检测方法系各正文品种进行相同检查项目的检测时所应采用的统一的设备、程序、方法及限度等;指导原则系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标准等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 名称及编排 十一、正文收载的药品中文名称通常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收载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中国药典》收载的药品中文名称均为法定名称;本版药典收载的原料药英文名除另有规定外,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INN)。 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系根据中国化学会编撰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命名,母体的选定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IUPAC)的命名系统一致。 十二、药品化学结构式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药品化学结构式书写指南”书写。 十三、正文按药品中文名称笔画顺序排列,同笔画数的字按起笔笔形一丨丿丶乛的顺序排列;通则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按分类编码;索引分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序的中文索引以及英文名和中文名

内毒素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标准操作规程。规范细菌内毒素检验操作,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2 范围 适用于细菌内毒素的检验操作。 3 职责 3.1 质量控制部检验人员对具体操作负责; 3.2 质量保证部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4 定义 无 5 内容 5.1 概述与原理 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两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试验。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限度试验结果为准。 基本原理:鲎试剂是鲎血液细胞提取物的冻干品,主要包含4种成分,分别是C 因子、B因子、凝固酶原和凝固蛋白原。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主要依靠细菌内毒素可以活化其中的C因子,使鲎试剂发生一系列的酶联反应,最终形成凝胶或使凝固酶活化某些外加的显色集团(显色法)的原理,来检测细菌内毒素的量。 细菌内毒素的活性单位有两种表达方式,即EU和IU。美国、中国和日本扥国家使用EU,欧洲地区使用IU。在活性量值上,1EU=1IU,计算是可以互换。 5.2 仪器与用具 5.2.1 电子天平、电热干燥箱、时钟、水浴锅、温度计、试管架、漩涡器、剪刀、无菌封口膜、无热原吸头、试管、砂轮、移液枪,75%乙醇、木棉等。 5.2.2 细菌内毒素标准品 细菌内毒素标准品按级别分为国际标准品、国家标准品和工作标准品。其中,国际标准品是由WHO制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效价的协作标定,主要用于世界各国标定各自国家的标准品之用,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在细菌内毒素检查试验中,应使用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或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 5.2.3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EU/mL(凝胶法),且对内毒素试验无干扰作用。 5.2.4 鲎试剂:一批新的鲎试剂在首次使用时要先进行灵敏度复核,结果符合药典规定后,方可用于后续试验。制备或试验条件发生了任何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试验。

TRIZ试题库

TRIZ试题库? 一?选择题? 1.??A??)科学家。? A.俄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2.以下哪项没有体现TRIZ创新原理同以往创新方法的不同?(??B??)? A.广泛的适用性??????????????? B.打破思维定势? C.通用?统一的求解参数??????? D.规范?科学的创新步骤? 3.以下哪项不属于创新问题解决思考过程中的主要障碍?(??D??)? A.思维惯性??? B.有限的知识领域???? C.试错法?? D.?无章可循? 4.创新作为一个概念﹐最初是以(??B??)的概念出现的。? A.制度创新????? B.技术创新????? C.营销创新????? D.管理创新? 5.按照TRIZ理论对创新的分级﹐“使用隔热层减少热量损失"属于(??A??)? A.1级﹕显然的解????????? B.2级﹕少量的改进? C.3级﹕根本性的改进????? D.4级﹕全新的概念? 6.按照TRIZ理论对创新的分级﹐“鼠标"属于(??C??)? A.1级﹕显然的解????????? B.2级﹕少量的改进? C.3级﹕根本性的改进????? D.4级﹕全新的概念? 7.按照TRIZ理论对创新的分级﹐“内燃机?集成电路"属于(??B??)? A.1级﹕显然的解????????? B.4级﹕全新的概念? C.3级﹕根本性的改进????? D.2级﹕少量的改进? 8.按照TRIZ理论对创新的分级﹐“737发动机机罩的不对称设计"属于(??D??)? A.1级﹕显然的解????????? B.4级﹕全新的概念? C.3级﹕根本性的改进????? D.2级﹕少量的改进? 9.按照TRIZ理论对创新的分级﹐“飞机?PC"属于(??A??) ?A.5级﹕发明创造?????????B.2级﹕少量的改进?C.3级﹕根本性的改进?????D.4级﹕全新的概念? 10.系统生命曲线婴儿期的特点是(??B??)? A.值和潜力显现﹐大量的人?物?财力的投入﹐效率和性能得到提高﹐吸引更多的投资﹐系统高速发展? B.价效率低﹐可靠性差﹐缺乏人?物力的投入﹐系统发展缓慢? C.系统日趋完善﹐性能水平达到最佳﹐利润最大并有下降趋势﹐研究成果水平较低? D.技术达极限﹐很难有新突破﹐将被新的技术系统所替代? 11.系统生命曲线衰退期的特点是(??D??)? A.效率低﹐可靠性差﹐缺乏人?物力的投入﹐系统发展缓慢? B.价值和潜力显现﹐大量的人?物?财力的投入﹐效率和性能得到提高﹐吸引更多的投资﹐系统高速发展? C.系统日趋完善﹐性能水平达到最佳﹐利润最大并有下降趋势﹐研究成果水平较低? D.技术达极限﹐很难有新突破﹐将被新的技术系统所替代。新的曲线开始。? 12.系统生命曲线成熟期的特点是(??A??)? A.系统日趋完善﹐性能水平达到最佳﹐利润最大并有下降趋势﹐研究成果水平较低? B.价值和潜力显现﹐大量的人?物?财力的投入﹐效率和性能得到提高﹐吸引更多的投资﹐系统高速发展? C.效率低﹐可靠性差﹐缺乏人?物力的投入﹐系统发展缓慢? D.技术达极限﹐很难有新突破﹐将被新的技术系统所替代?新的曲线开始。? 13.系统生命曲线成长期的特点是(??C??)? A.效率低﹐可靠性差﹐缺乏人?物力的投入﹐系统发展缓慢? B.系统日趋完善﹐性能水平达到最佳﹐利润最大并有下降趋势﹐研究成果水平较低? C.价值和潜力显现﹐大量的人?物?财力的投入﹐效率和性能得到提高﹐吸引更多的投资﹐系统高速发展? D.技术达极限﹐很难有新突破﹐将被新的技术系统所替代。新的曲线开始。 ?14.给车加天线﹐使收音机?手机能够在车中接收信号﹐属于对(??B??)的应用。? A.完备性法则??? B.能量传递法则??? C.协调性法则??? D.提高理性度法则? 15.“椅子----转椅----滚轮椅"的发展路径属于(??D??)的应用。? A.提高柔性法则??????????? B.提高可控性法则???? C.提高理想度法则????????? D.提高可移动性法则?? 16.“照相机手动调焦----按钮调焦----感应光线调焦----自动调焦"的发展路径属于(??C??)的应用。? A.提高柔性法则??????????? B.完备性法则???

细菌内毒素检查

细菌内毒素检查 1、实验原理 2、实验试剂 3、试验器具 4、检查方法概述 5、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6、内毒素限值的确定 7、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的确定 8、鲎试剂灵敏度复核 9、干扰试验 10、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1、实验原理:利用鲎试剂与微量内毒素产生凝聚反应的现象,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 2、实验试剂: ①鲎试剂:从海洋无脊椎动物“鲎”的蓝色血液中提取的变形细胞溶解物,经低温冷冻干燥精制的生物制剂。 鲎试剂的生物活性以其能检出细菌内毒素的最低有效浓度表示,即鲎试剂的灵敏度,单位为EU/ml。当使用新批号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②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系自大肠埃希菌提取精制得到的内毒素,用于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和标定,仲裁鲎试剂灵敏度。 ③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试验中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干扰试验及各种阳性对照。 ④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指内毒素含量少于0.015EU/ml(用于凝胶法)或0.005 EU/ml (用于光度测定法),且对内毒素试验无干扰作用的灭菌注射用水。 3、实验器具:刻度吸管、凝聚管(10×75mm)、三角瓶、小试管(10×100mm)、试管架、洗耳球、封口膜或金属试管帽、时钟、脱脂棉、吸水纸、剪刀砂轮。 耐热器皿常用干热灭菌法(250℃,30分钟以上)去除,塑料用具应选用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的器械(目前多为无热源的一次性用品)。 4、检验方法概述 ①凝胶法:限量法、半限量法 ②光度测定法:浊度法(终点浊度法和动态浊度法)、显色基质法(终点浊度法和动态浊度法) 凝胶法:最简单、经济、应用广泛、中国药典的“仲裁”方法,对干扰相对不敏感,较光度测定法不灵敏。 5、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某些供试品需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取制成供试品溶液。 一般要求供试品溶液的PH值在6.0~8.0的范围内。 可使用酸、碱溶液或适宜的缓冲液调节PH值。 6、内毒素限值的确定 一般按公式:L≡K/M 式中: 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量,以EU/ml,EU/mg、或EU/U(活性单位)表示。

中国药典2010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凝胶法 凝胶法 凝胶法系通过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内毒素的方法。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在本检查法规定的条件下,使鲎试剂产生凝集的内毒素的最低浓度即为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用EU/ml表示。当使用新批号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了任何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根据鲎试剂灵敏度的标示值(λ),将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或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15分钟,然后制成2λ、λ、0.5λ和0.25λ四个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稀释一步均应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30秒钟。取分装有0.1ml鲎试剂溶液的10mm×75mm试管或复溶后的0.1ml/支规格的鲎试剂原安瓿18支,其中16管分别加入0.1ml不同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一个内毒素浓度平行做4管;另外2管加入0.1ml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将试管中溶液轻轻混匀后,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1℃恒温器中,保温60分钟±2分钟。 将试管从恒温器中轻轻取出,缓缓倒转180°,若管内形成凝胶,并且凝胶不变形、不从管壁滑脱者为阳性;未形成凝胶或形成的凝胶不坚实、变形并从管壁滑脱者为阴性。保温和拿取试管过程应避免受到振动造成假阴性结果。 当最大浓度2λ管均为阳性,最低浓度0.25λ管均为阴性,阴性对照管为阴性,试验方为有效。按下式计算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即为鲎试剂灵敏度的测定值(λc). λc=1g-1(∑X/4)

式中 X为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1g)。反应终点浓度是指系列递减的内毒素浓度中最后一个呈阳性结果的浓度。 当λc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时,方可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并以标示灵敏度λ为该批鲎试剂的灵敏度。 干扰试验按表1制备溶液A、B、C和D,使用的供试品溶液应为未检验出内毒素且不超过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的溶液,按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项下操作。 只有当溶液A和阴性对照溶液D的所有平行管都为阴性,并且系列溶液C 的结果在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范围内时,试验方为有效。按下式计算系列溶液C和B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Es和Et)。 Es= 1g-1(∑Xs/4) Et= 1g-1(∑Xt/4) 式中,Xs、Xt分别为系列溶液C和溶液B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1g)。当Es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及Et在0.5Es—2Es (包括0.5Es 和2Es)时,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无干扰作用。若供试品溶液在小于MVD 的稀释倍数下对试验有干扰,应将供试品溶液进行不超过MVD的进一步稀释,再重复干扰试验。 表1 凝胶法干扰试验溶液的制备

TRIZ试题库

TRIZ试题库 一?选择题 1.被誉为TRIZ之父的G.S.Altshuler是( A )科学家。 A.俄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2.以下哪项没有体现TRIZ创新原理同以往创新方法的不同?( B ) A.广泛的适用性 B.打破思维定势 C.通用?统一的求解参数 D.规范?科学的创新步骤 3.以下哪项不属于创新问题解决思考过程中的主要障碍?( D ) A.思维惯性 B.有限的知识领域 C.试错法 D. 无章可循 4.创新作为一个概念﹐最初是以( B )的概念出现的。 A.制度创新 B.技术创新 C.营销创新 D.管理创新 5.按照TRIZ理论对创新的分级﹐“使用隔热层减少热量损失"属于( A ) A.1级﹕显然的解 B.2级﹕少量的改进 C.3级﹕根本性的改进 D.4级﹕全新的概念 6.按照TRIZ理论对创新的分级﹐“鼠标"属于( C ) A.1级﹕显然的解 B.2级﹕少量的改进 C.3级﹕根本性的改进 D.4级﹕全新的概念 7.按照TRIZ理论对创新的分级﹐“内燃机?集成电路"属于( B ) A.1级﹕显然的解 B.4级﹕全新的概念 C.3级﹕根本性的改进 D.2级﹕少量的改进 8.按照TRIZ理论对创新的分级﹐“737发动机机罩的不对称设计"属于( D ) A.1级﹕显然的解 B.4级﹕全新的概念 C.3级﹕根本性的改进 D.2级﹕少量的改进 9.按照TRIZ理论对创新的分级﹐“飞机?PC"属于( A ) A.5级﹕发明创造 B.2级﹕少量的改进 C.3级﹕根本性的改进 D.4级﹕全新的概念 10.系统生命曲线婴儿期的特点是( B ) A.值和潜力显现﹐大量的人?物?财力的投入﹐效率和性能得到提高﹐吸引更多的投资﹐系统高速发展 B.价效率低﹐可靠性差﹐缺乏人?物力的投入﹐系统发展缓慢 C.系统日趋完善﹐性能水平达到最佳﹐利润最大并有下降趋势﹐研究成果水平较低 D.技朮达极限﹐很难有新突破﹐将被新的技朮系统所替代 11.系统生命曲线衰退期的特点是( D ) A.效率低﹐可靠性差﹐缺乏人?物力的投入﹐系统发展缓慢 B.价值和潜力显现﹐大量的人?物?财力的投入﹐效率和性能得到提高﹐吸引更多的投资﹐系统高速发展 C.系统日趋完善﹐性能水平达到最佳﹐利润最大并有下降趋势﹐研究成果水平较低 D.技朮达极限﹐很难有新突破﹐将被新的技朮系统所替代。新的曲线开始。 12.系统生命曲线成熟期的特点是( A ) A.系统日趋完善﹐性能水平达到最佳﹐利润最大并有下降趋势﹐研究成果水平较低 B.价值和潜力显现﹐大量的人?物?财力的投入﹐效率和性能得到提高﹐吸引更多的投资﹐系统高速发展 C.效率低﹐可靠性差﹐缺乏人?物力的投入﹐系统发展缓慢 D.技朮达极限﹐很难有新突破﹐将被新的技朮系统所替代?新的曲线开始。 13.系统生命曲线成长期的特点是( C ) A.效率低﹐可靠性差﹐缺乏人?物力的投入﹐系统发展缓慢 B.系统日趋完善﹐性能水平达到最佳﹐利润最大并有下降趋势﹐研究成果水平较低 C.价值和潜力显现﹐大量的人?物?财力的投入﹐效率和性能得到提高﹐吸引更多的投资﹐系统高速发展 D.技朮达极限﹐很难有新突破﹐将被新的技朮系统所替代。新的曲线开始。 14.给车加天线﹐使收音机?手机能够在车中接收信号﹐属于对( B )的应用。 A.完备性法则 B.能量传递法则 C.协调性法则 D.提高理性度法则 15.“椅子----转椅----滚轮椅"的发展路径属于( D )的应用。 A.提高柔性法则 B.提高可控性法则 C.提高理想度法则 D.提高可移动性法则 16.“照相机手动调焦----按钮调焦----感应光线调焦----自动调焦"的发展路径属于( C )的应用。 A.提高柔性法则 B.完备性法则 C.提高可控性法则 D.提高可移动性法则 17.“挂锁----链条锁----电子锁----指纹锁"的发展路径属于( B )的应用。 A.向超系统进化法则 B.提高柔性法则 C.提高可控性法则 D.提高可移动性法则 18.手机?计算器的进化运用了TRIZ理论中的( C ) A.能量传递法则 B.协调性法则 C.提高理想度法则 D.提高可移动性法则 19.技朮系统的进化速度取决于系统中( A )子系统的进化速度。 1

《中国药典》2015年版 第一部 14

该版药典中现代分析技术得到进一步扩大应用,除在附录中扩大收载成熟的新技术方法外,品种正文中进一步扩大了对新技术的应用;药品的安全性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除在凡例和附录中加强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对药品质量可控性、有效性的技术保障得到进一步提升,除在附录中新增和修订相关的检查方法和指导原则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有效性检查项目;为适应药品监督管理的需要,制剂通则中新增了药用辅料总体要求;积极引人了国际协调组织在药品杂质控制、无菌检查法等方面的要求和限度。此外,该版药典也体现了对野生资源保护与中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再收载濒危野生药材。 第九届药典委员会还完成了《中国药典》2005年版增补本、《药品红外光谱集》(第四卷)、《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材和饮片第一版、中成药第二版、化学药第五版)、《中药材显微鉴别彩色图鉴》及《中药材薄 层色谱彩色图集》(第一册、第二册)的编制工作。 2015年版(第十版)2010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3年3月22日更名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本届药典委员遴选工作按照新修订的《新增委员遴选办法》和《第十届药典委员会委员遴选工作方案》,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新增委员候选人,并采取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新增委员。本届委员会共有委员351名,其中续聘委员248名,新增委员103名。时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任名誉主任委员,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任主任委员,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任常务副主任委员。本届委员会下设执行委员会和23个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共计67名,其中院士委员28名、资深专家3名、各专业委员会主任20名、相关部委专家4名、总局相关技术单位负责人7名。根据药典标准工作需要,本届委员会以第九届药典委员会专业委员会设置为基础,对专业委员会的设立进行了适当调整;为加强化学药标准的制定工作,增设了化学药品第三专业委员会,扩大化学药委员的人数;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取消政策与发展委员会、标准信息工作委员会和注射剂工作委员会。 2010年12月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成立暨全体委员大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编制大纲明确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按照《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国家药典委员会以实施“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为基础,组织各专业委员会和相关机构开展药典编制工作。药典委员会常设机构首次将I S 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引入药典编制的全过程管理,按照规范的“中国药典编制工作程序”开展品种遴选、课题立项、试验研究、标准起草、复核和审定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本版药典编制工作。2015年2月4日《中国药典》2015年版经第十届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于2015年6月5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颁布,自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版药典进一步扩大药品品种的收载和修订,共收载品种5608种。一部收载品种2598种,其中新增品种440种、修订品种517种、不收载品种7种。二部收载品种2603种,其中新增品种492种、修订品种415种、不收载品种28种。三部收载品种137种,其中新增品种13种、修订品种105种、新增生物制品通则1个、新增生物制品总论3个、不收载品种6种。本版药典首次将上版药典附录整合为通则,并与药用辅料单独成卷作为《中国药典》四部。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检测方法240个(新增27个)、指导原则30个(新增15个)、标准品、标准物质及试液试药相关通则9个。药用辅料收载270种,其中新增137种、修订97种、不收载2种。 本版药典完善了药典标准体系的建设,整体提升质量控制的要求,进一步扩大了先进、成熟检测技术的应用,药用辅料的收载品种大幅增加,质量要求和安全性控制更加严格,使《中国药典》的引领作用和技术导向作用进一步体现。 在编制本版药典的过程中,还完成了《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二、三增补本,《红外光谱集》(第五卷),《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第四版),《中国药典注释》的编制和修订工作,组织开展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英文版、《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的编制工作。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2015 (1)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2.使用范围 本公司无菌产品的无菌检查 3.职责 质量部QC 4.依据 2015版《中国药典》通则1101 GB/T 19973.2-2005(ISO11737-2:1998) 《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2部分:确认灭菌过程的无菌试验》 GB/T 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 5.内容 5.1.无菌检查环境保障 5.1.1.无菌检査的所有操作均需在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的环境下进行,即无菌检 査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5.1.2.操作环境的无菌保障程度将直接影响无菌检查结果,为了保证无菌检查用 洁净室(区)环境的稳定性,确保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对洁净室(区)的环境定期监测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洁净环境符合要求。 5.1.3.无菌检查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5.1.4.洁净区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必须符合相应洁净级别的要求。 5.1.5.无菌检查操作还需要对检查环境进行监控, 5.2.培养基、稀释液、缓冲液 5.2.1.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除另有规定,接种后应置 30~35℃培养。 5.2.2.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接种后应置20~35℃培养。 5.2.3.中和或灭活用培养基,按上述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液体培

养基的处方及制法,在培养基灭菌或使用前加入适宜的中和剂、灭活剂或表面活性剂,其用量同方法适用性试验。 5.2.4.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5.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 6.沙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市售培养基干粉。 5.2.7.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市售培养基干粉。 5.2.8.0.9%无菌氯化钠溶液。 5.2.9.培养基使用性检查 无菌检査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等应符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査及灵敏度检査的要求。本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査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査同时进行。 5.2.9.1.无菌性检查:每批培养基随机取5支(瓶),按各培养基规定的温度下 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 5.2.9.2.灵敏度检查 5.2.9.2.1.菌种: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存中 心获得的干菌种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 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 104] 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 生孢梭菌[CMCC(B)64 941] 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 黑曲霉[CMCC(F)98 003] 5.2.9.2.2.菌液制备:接种金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物 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生孢梭 菌的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或沙氏葡萄糖琼 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4?48小时,上述培养后的新鲜培养物用 PH7.0无菌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化钠溶液制成每lml菌数小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操作规程

******有限公司 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细菌内毒素检查操作规程,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 所有原料、成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责任人 QC检验员 内容 1 简述 1.1 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1.2 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两种方法。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法结果为准。 1.3 本规范适用于凝胶法检查。凝胶法系通过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内毒素的方法。 1.4 细菌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 1.5 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NSE)系自大肠埃希菌提取精制而成,用于标定、复核、仲裁鲎试剂灵敏度和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 1.6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WSE)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试验中的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干扰试验及各种阳性对照。 1.7 凝胶法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BET水)系指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Eu/ml灭菌注射用水。光度测定法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其内毒素的含量应小于0.005Eu/ml。 1.8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在本检查法规定的条件下,使鲎试剂产生凝集的内毒素

******有限公司 标准操作规程 的最低浓度即为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用EU/ml表示。当使用新批号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了任何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1.9 供试品干扰试验项用于建立新品种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以及供试品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或试验环境有变化,鲎试剂来源不同或供试品阳性对照结果呈阴性时确定供试品是否存在抑制或增强作用。 1.10 检查法项为供试品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供试品阳性对照必须同时进行,否则试验结果无效。 2实验材料及用具 2.1 天平供试品称量用,感量为0.1mg以下。 2.2 电热干燥箱除外源性内毒素用,温度应能维持250℃以上至少一小时。 2.3 恒温水浴箱或适宜的恒温器,应能在37土1℃保持一小时。 2.4 水银温度计或酒精温度计,精度在1℃以下。 2.5 旋涡混合器 2.6 鲎试剂(应具有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文号)及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符合规定)。2.7 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NSE),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WSE),除另有规定外应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统一发放。 2.8 实验用具移液管(或刻度吸管,定量移液器)、凝集管(103 75mm)、三角瓶、小试管(163100mm)、试管架、洗耳球、封口膜或金属试管帽、时钟、脱脂棉、吸水纸、剪刀、砂轮所用玻璃器皿须经250℃干烤至少1小时。塑料用具应使用其它适宜的除细菌内毒素方法。 2.9 试剂 75%乙醇、蒸馏水、5%重铬酸钾硫酸洗液。 3 操作方法 3.1 试验准备 3.1.1 洗液的配制配制铬酸洗液或其他适宜的细菌内毒素灭活剂。 3.1.2 玻璃器皿的洗涤将被洗涤的玻璃器皿用洗涤剂和自来水洗净并空干水分后置洗液中浸泡4小时,取出将洗液滤干,用自来水将残余的洗液洗净,再用新鲜蒸馏水冲洗干燥后置适宜的密闭金属容器中,迅速置烤箱中。

浅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变更年版中国药典的变更

浅谈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变更 1.基本情况: 1950年1月卫生部成立第一届国家药典委员会,组成8个专家的小组团队,展开中国药典的编制,亦是我国最早的标准化机构。第一部<中国药典>1953年版由卫生部编印发行。至今已组建十屇药典委员会,并经已编制共九版中国药典(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英文简称为Chinese Pharmacopoeia; 英文缩写为Ch.P.)。中国药典是为保证药品产量、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稳定、质量可控的技术法典,亦是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的法定依据。 作为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及对外的竞争 力,药典收载范围遂步扩大,由1953年(第 一版)共531品种增加至现有的2010版(第九 版)共4567种(包括有中药: 2165种(一部),化 学药: 2271种(二部)及生物药制品: 131种(三 部)),当中涵盖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 饮片、中成药、生物制品、药用辅料、凡例、 通则及附录等等。 国家药品标准 国家药品标准是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构成。并且对药典以外的其他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由此可见,药典是国家对药品监控及为企业建立质量体系的重要手段。 药典的法律地位: 依照《药品管理法》规定: 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管理部门颁布的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国务院药品监 国务院药品监督督管理部门颁布的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2.基本结构: 凡例: 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控的基本原则,是对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正文: 各品种项下收载的内容统称正文,是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来源、处方、制法、和运输、贮藏等条件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TRIZ试题库

TRIZ 试题库 一?选择题 1. 被誉为 TRIZ 之父的是 ( A ) 科学家。 A.俄国 B.英国 C.美国 2. 以下哪项没有体现 TRIZ 创新原理同以往创新方法的不同 ( B ) A.广泛的适用性 B.打破思维定势 C.通用?统一的求解参数 D.规范?科学的创新步骤 3. 以下哪项不属于创新问题解决思考过程中的主要障碍 A. 思维惯性 B. 有限的知识领域 4. 创新作为一个概念,最初是以 ( A. 制度创新 B. 技术创新 5. 按照TRIZ 理论对创新的分级,“使用隔热层减少热量损失"属于 级:根本性的改进 C ) 级:根本性的改进 7. 按照 TRIZ 理论对创新的分级,“内燃机 ?集成电路"属于 ( B 级:显然的解 级:全新的概念 级:根本性的改进 8. 按照TRIZ 理论对创新的分级,“ 737发动机机罩的不对称设计"属于 级:显然的解 级:全新的概念 9. 按照TRIZ 理论对创新的分级,“飞机 ?P0属于( 级:发明创造 级:少量的改进 10. 系统生命曲线婴儿期的特点是 ( B ) A. 值和潜力显现,大量的人 ?物?财力的投入,效率和性能得到提高,吸引更多的投资,系统高速发展 B. 价效率低,可靠性差,缺乏人 ?物力的投入,系统发展缓慢 C. 系统日趋完善,性能水平达到最佳,利润最大并有下降趋势,研究成果水平较低 D. 技朮达极限,很难有新突破,将被新的技朮系统所替代 11. 系统生命曲线衰退期的特点是 ( D ) A. 效率低,可靠性差,缺乏人 ?物力的投入,系统发展缓慢 B. 价值和潜力显现,大量的人 ?物?财力的投入,效率和性能得到提高,吸引更多的投资,系统高速发展 C. 系统日趋完善,性能水平达到最佳,利润最大并有下降趋势,研究成果水平较低 D. 技朮达极限,很难有新突破,将被新的技朮系统所替代。新的曲线开始。 12. 系统生命曲线成熟期的特点是 ( A ) A. 系统日趋完善,性能水平达到最佳,利润最大并有下降趋势,研究成果水平较低 B. 价值和潜力显现,大量的人 ?物?财力的投入,效率和性能得到提高,吸引更多的投资,系统高速发展 C. 效率低,可靠性差,缺乏人 ?物力的投入,系统发展缓慢 D. 技朮达极限,很难有新突破,将被新的技朮系统所替代 ?新的曲线开始。 13. 系统生命曲线成长期的特点是 ( C ) A. 效率低,可靠性差,缺乏人 ?物力的投入,系统发展缓慢 B. 系统日趋完善,性能水平达到最佳,利润最大并有下降趋势,研究成果水平较低 C. 价值和潜力显现,大量的人 ?物?财力的投入,效率和性能得到提高,吸引更多的投资,系统高速发展 D. 技朮达极限,很难有新突破,将被新的技朮系统所替代。新的曲线开始。 14. 给车加天线,使收音机 ?手机能够在车中接收信号,属于对 A. 完备性法则 B. 能量传递法则 C. 协调性法则 15. “椅子 -- 转椅 --- 滚轮椅"的发展路径属于 ( D A. 提高柔性法则 B. 提高可控性法则 高可移动性法则 16. “照相机手动调焦 ----- 按钮调焦 ---- 感应光线调焦 ------ 自动调焦"的发展路径属于 ( C A. 提高柔性法则 B. 完备性法则 C.提高可控性法则 D.提高可移动性法则 17. “挂锁 -- 链条锁 ---- 电子锁 ---- 指纹锁"的发展路径属于 ( B )的应用。 A.向超系统进化法则 B.提高柔性法则 C.提高可控性法则 动性法则 18. 手机?计算器的进化运用了 TRIZ 理论中的( C ) A.能量传递法则 B.协调性法则 C. 提高理想度法则 D. 提高可移动性法则 19. 技朮系统的进化速度取决于系统中 ( A )子系统的进化速度。 D. 日本 ( ( C. 试错法 ) 的概念出现的。 C. 营销创新 D D. ) 无章可循 D. 管理创新 ( 级:显然的解 级:少量的改进 6.按照TRIZ 理论对创新的分级,“鼠标"属于 ( 级:显然的解 级:少量的改进 级:全新的概念 级:全新的概念 级:根本性的改进 A ) 级:根本性的改进 级:少量的改进 ) 级:少量的改进 级:全新的概念 ( B ) 的应用。 D. 提高理性度法则 ) 的应用。 C. 提高理想度法则 ) 的应用。 D.提 D. 提高可移

2015年版中国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是中国药典出版社于2015年6月5日出版的,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撰。 中国药典分为四个部分:一个包含药材和煎剂,植物油和提取物,调配制剂和单一风味制剂;第二种是化学品,抗生素,生化药物和放射性药物;第三部分包含生物制品。一般原则有四个,包括制剂的一般原则,测试方法,指导原则,参考物质和测试溶液的相关一般原则,药物赋形剂等。 2020年7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卫生局发布公告,正式颁布了2020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新版《中国药典》将于2020年12月30日正式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该药典包括一般示例,文本和一般原则(该版本的药典结合了各种药典的常用附录,并重命名了原始附录一般原则[3]),这是药物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监督和管理的法律依据。所有国家药品标准均应符合中国药典的有关要求。

新版《药典》进一步扩大了药品品种的收集和修订范围,包括5608种药品。收集了2598个品种,并添加了440个新品种。第二部分有2603个品种,其中492个新品种。三部分共收集到137个品种,包括13个新品种和105个修订品种。首次将上一版《药典》的附录纳入一般原则,并与新药典的第四部分一起,将药物赋形剂分成册。四个部分共收集了317项通用原则,其中包括38项通用制备原则,240项检测方法,30项指导原则和9项相关的参考材料和参考材料通用规则。收集了270种药用辅料,其中新添加的137种和修订的97种。 本版《药典》是中国药品质量保证规范,以科学,先进,规范和权威为基础,着眼于解决制约药品质量和安全的突出问题,并努力提高药品标准的质量控制水平,充分利用世界先进技术和经验,客观地反映出中国目前制药行业的水平,临床用药和检测技术。它在提高药品质量的过程中将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并将进一步扩大和增强中国药典在世界范围内的积极影响。

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综述 【关键词】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机理;,,,预实验;,,,特殊值 细菌内毒素检查是静脉、鞘内给药药物以及放射性药物等质量检查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前,细菌内毒素检查用家兔热原法进行,自从1980年《美国药典》第20版收载了细菌内毒素实验以来,《英国药典》《欧洲药典》《日本药局方》《中国药典》等相继收载了该方法。1995年《美国药典》第23版已收载了471种药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而《中国药典》1995年版也收载了12种药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1],2000版更收载有47种药品利用此方法进行热原检查。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已逐渐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显示出其在检查热原方面的重要性。本文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作一综述。 1 方法、机理及影响因素 1.1 应用的方法目前,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FDA)承认3种鲎试剂检测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方法,即凝胶(gelclot)法、生色(chromogenic)法和动态浊度(keniticturbidimetry)法[2]。近年来较新的方法有水箭电泳免疫法(测残余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测残余酶)。后者所需鲎试剂仅相当于凝胶法的1/100,且灵敏度更高,抗干扰能力更好。《中国药典》1995年版只采用凝胶法。凝胶法是将等体积的供试品溶液和新配制的鲎试剂(TAL)溶液在试管中混匀,一般各0.1 ml,(37±1)℃反应(60±2)min。如果被检测的溶液不含干扰凝集反应的因素,且其含有内素素浓度等于或大于所用鲎试剂的灵敏度(λ)时,就会在试管中显示阳性反应,即形成凝胶;否则呈阴性反应,即呈澄明溶液或轻度混浊,视内毒素的浓度而定[1]。该反应极其灵敏,凝胶形成速率与内毒素浓度成正比,并受温度、反应物中Ca2 /Mg2 离子浓度和pH等因素的影响[3]。同样,《中国药典》2000年版也只采用凝胶法。淘金者https://www.360docs.net/doc/901795883.html, 1.2 凝胶法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的机理见图1。 图1 凝胶法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的机理(略) 2 影响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因素 2.1 检品的干扰pH值、离子浓度以及某些干扰成分,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所谓“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只有证实检品对凝集反应无干扰之后,检查的结果才是可信的。判断检品是否有干扰要做检品的干扰实验。

TRIZ培训考试题复习资料

TRIZ培训考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20分,每题1分) 1、技术系统完备性法则指出系统必须具备动力装置、传输装置、执行装置、控制装置四部分。 2、S曲线指出,技术系统的进化需要经过婴儿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 3、物场分析的三个基本概念是物质、场、相互作用。 4、分离原理的核心思想是实现矛盾双方的分离,其可分成四种基本类型:空间分离、时间分离、条件分离、整体与部分分离。 5、发明原理有40个,70版矛盾矩阵通用工程参数有39个。 6、功能分析图示法中,带箭头的实线表示充分的功能,带箭头的虚线表示不足的功能。 二、简答题(30分,每题5分) 1、物理矛盾的概念。 答:对系统的同一个参数有相互排斥(相反的或不同的)要求,称为物理矛盾。 2、功能分析的步骤是什么? 答:(1)确定技术系统; (2)确定技术系统的主要功能; (3)确定子系统、超系统、作用对象; (4)确定组件间的相互关系; (5)绘制功能模型。

3、解决技术矛盾的步骤是什么? 答:(1)描述技术矛盾; (2)用通用工程参数表达技术矛盾; (3)查矛盾矩阵表得发明原理; (4)分析发明原理得出概念解。 4、TRIZ 的四大革命性成果是什么? 答:(1)不同行业中的问题,采用了相同的解决办法;(2)发现了技术系统的进化趋势(进化法则); (3)提出了最终理想解的概念(资源利用思想);(4)创新有程序和步骤(解题流程)。 5、八大进化法则是什么?(10个中答8个都可以)答:(1)S曲线进化法则; (2)完备性法则; (3)能量传递法则; (4)协调性法则; (5)提高理想度法则; (6)动态性进化法则; (7)子系统不均衡进化法则; (8)向微观级进化法则; (9)向超系统进化法则; (10)向自动化进化法则。

无菌检查法-2015版中国药典

无菌检查法-2015版中国药典 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B 级背景下的局部A 级洁净度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确认。隔离系统应定期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日常检验还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无菌检查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技术的培训。 培养基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厌氧菌的培养,也可用于需气菌培养;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适用于真菌和需气菌的培养。培养基的制备及培养条件培养基可按以下处方制备,亦可使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避光的环境,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在3周内使用;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一年内使用。 1.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酪胨(胰酶水解) 15.0g 酵母浸出粉 5.0g 葡萄糖 5.0g 氯化钠 2.5g L-胱氨酸0.5g 新配制的0.1% 刃天青溶液1.0ml 硫乙醇酸钠0.5g 琼脂0.75g (或硫乙醇酸) (0.3 ml) 纯化水1000ml 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 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H 值使灭菌后为7.1±0.2。分装至适宜的容器中,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2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灭菌。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则,须经100℃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超过20 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防止被污染。除另有规定外,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0~35℃培养。 2.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 胰酪胨17.0g 氯化钠 5.0g 大豆木瓜蛋白酶消化物 3.0g 磷酸氢二钾2.5g 葡萄糖(一水合/无水)2.5g (2.3g)纯化水1000mL 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滤过,调节pH 值使灭菌后在25℃的pH 值为7.3±0.2,加入葡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