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鉴赏之天坛

美学鉴赏之天坛
美学鉴赏之天坛

天坛

如何表现对天的崇敬?

一、布局规划

①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

以象征天。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

坛 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

为直角 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 象征着“天

圆地方”。

②以高高突起的圜丘坛、祈谷坛和丹陛桥,提

升人的视点,拓展人的看天视野,显现天穹的分

为开阔,造就天的崇高、旷达、神圣的境界

③它通过一些列数的象征、方位的象征、色

彩的象征和“天圆地方”之类的图形象征,充分

显现崇天的意识

④把皇帝居住的斋宫置于主轴线旁边的侧位,

置于坐西朝东的偏方位,以皇帝低于昊天上帝

的建筑体制,强调出“天子”与“天”的亲缘关系。

二、建筑

①选址

天坛选址在北京南面,先天八卦方位才是天地日月的本来方位。古人为了将天坛、地坛、

日坛、月坛与先天八卦方位对应起来,就按照先天八卦方位将天坛建在北京古内城的南方,将地坛建在北方,将日坛建在东方,将月坛建在西方,分别表示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四坛中间就是皇帝的都城。

②色彩

祈年殿、皇穹宇及其周围附属建筑和坛墙的蓝色瓦顶象征蓝天——这是色彩象征。蓝色便于天子祭天时与天交流,等级高于黑色。祈年殿的西南方有一个斋宫,是皇帝祭天期间斋

戒的住所,作为帝王寝宫,当以黄色琉璃瓦覆顶,但斋宫仍然铺蓝色琉璃瓦,并且不是通

常的坐北朝南,而是坐西朝东。这是因为,帝王虽为人君,但作为“天子”,应表现出祭

天的虔诚,因而在建筑色彩象征上也体现出了“奉天承运”的天命思想。

③方位

天坛的建筑方位,为了明确地突出主体,首先用一条高出地面的丹陛桥构成轴线,轴线上

的各组建筑也采取突出主体的手法。如圜丘外面两层矮墙的处理,有助于空间的延展,使

圜丘显得比真实尺度更加高大些,表现出天的精神功能需要。天坛主建筑坐北朝南,最高

等级,斋宫坐西朝东,次之,置于主轴线之外,并取面东朝向,这象征皇帝作为“天子”

低于“昊天上帝”的亲缘身份——这是方位象征。丹陛桥,神道为正中,御道,王道分别在西东——突出皇权和天的关系。

④形体

单体建筑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

三、园林

①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

②陛桥由丹南向北逐渐升高,会有渐次登高之感,两侧树木渐变矮小,象征皇帝步步高升,寓升天之意

③在回音壁外西南侧有一株古柏,名问天柏,树冠茂密,惟有一枝直指天空,犹如屈原伸

手质问苍天之姿。回音壁外西北面的九龙柏,树身扭曲凹凸,仿佛群龙相搏,故名九龙柏。成贞门西坛墙月洞门侧有一古柏,粗干繁叶,像是邀人入园,故名迎客柏。

轴线是怎么定的?

①在空间布局上,最大的特色就在除突出天的核心地位外,也得体地体现了天子作为天之

子的尊贵身份。圜丘组群与祈年殿组群通过抬高的丹陛桥形成两点一线的布局,成为坛区

的南北主轴线。

②在城市整体布局上,由于与天子宫殿(紫禁城)的关系,斋宫空间属性上,是天子的象征,位于园区的西侧,但是在朝向面向东方,这样就避免形成与主轴线的冲突(如果斋宫面南,形成的轴线要么削弱主轴线的地位,要么自身过于卑微)。

③由祈年殿组群、圜丘组群、斋宫三者构成的等边三角形的重心与天坛几何中心接近一致,形成了新的意义上的居中,天子与天的关系更为和谐有序,在居中的基础上,不失主次等

级关系。

中心,隐形轴线偏心,显性轴线

④主轴线并不是其南北中轴线,而是向东偏移了200米。这样布局的用意,一是让西侧留出更多的空间用以建造斋宫,二是加长了从西门到祭坛的距离,以营造出远人近天、超凡

入圣的气氛。因其为皇天上帝的祭坛这一特殊身份,故此天坛这条不居正中的中轴线反而

成了自己的一大建筑特色。

祭天时间与路线?

祭天时间

明清两朝每年冬至日,日出前七刻,时辰一到,斋宫鸣太和钟,皇帝起驾至圜丘坛,钟声止,鼓乐声起,大典正式开始。(此时,圜丘坛东南燔牛犊,西南悬天灯,烟云缥缈,烛

影剧院摇红,给人以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

祭天路线

①南门门外设具服台(皇帝祭天前临时休息处,

净手、更衣)

②圜丘(皇帝祭天和祈雨)古时郊天须柴燎告

天,露天而祭,故坛而不屋。

③皇穹宇(内供昊天上帝牌位,东庑供大明、二

十八星宿、周天星辰等,西庑供月神、风云雷雨

诸神)

④丹陛桥(连接圜丘坛与祈年殿的大道,由南而

北逐渐升高。丹陛桥上分左中右三道,中道称神

道,天神可过,东道称御道,皇帝可过,西道称

王道,王公大臣可过)桥下设东西向通道,道东

为宰牲亭,道西为牺牲所,牲畜必须由牺牲所赶

往宰牲亭屠宰,但又不能玷污神道,故设4米高丹陛桥以解决人畜分流的事。

⑤祈年殿(祈谷坛的主体建筑,祈谷坛明永乐时为天地合祭的天地坛,建筑名为大祀殿。

嘉靖时期,天地分祀,改建成大享殿,每年秋季行明堂大享礼,后又改孟春上辛日行祈谷礼,仅次于圜丘祭天之礼。清顺治改大享殿为祈谷坛,为民祈谷,顺治时增燔柴礼。祈谷

坛穿门来到祈年门,为祈谷坛仪门)

⑥祈年殿向北是皇乾殿院落,(存放谷神位的地方,只有祈谷大礼之时,神位才被从龙亭

抬至祈年殿供奉,其余日子在此供奉)

⑦连接祈谷坛东砖门与神厨和宰牲亭的通道是72间长廊(绿琉璃瓦朱红柱,古代宰杀后

的牺牲品经长廊送往神厨,为防风沙污染而用封闭长廊,现改为通透游廊,南面为开阔草坪。神库神厨为制作牺牲品的地方。宰牲亭是宰杀牺牲的地方。旧时有牺牲所,位于天坛

西南,为明清两代豢养牺牲的场所。神乐署在天坛外西南,斋宫西侧,自成一院,是明清

两代乐舞培训场。因明代皇帝尚道,故以道士担任教官,常年保持有几百名乐舞生,大礼前,这里还是百官演习有关礼仪的场所。)

树为什么这么种?

坛域内广植松柏,又以槐榆等加以点缀,形成自然生态、庄严神圣又极具观赏效果的祭坛园林形式。

①模拟最初在林中空地的土丘上祭祀之势(将天坛主体建筑衬托在更加庄重、森严、肃穆的环境氛围之中)

②模拟“以苍壁礼天”之形,色“苍”形“扁圆”(柏树林的高度、色相、色度、配置

平面等营造出“苍璧”的形态,以再现《周礼》“苍璧礼天”之器)

③利用柏树色苍即青黑色象征苍天,天神

④利用柏树更适应pH值在8以上的坛内土壤,寿命更长主要的种植形式有列植、对植、

孤植、丛植等。(列植体现整齐、规则、引导指示的种植原则;对植强调的是建筑、道路、

广场等的入口;孤植九龙柏身姿苍劲;丛植以常绿树为背景,花灌木做前景,形成古典园

林特色的意境)

⑤丹陛桥由南向北逐渐升高,会有渐次登高之感,两侧树木渐变矮小(一是象征皇帝步步

高升,寓升天之意;二是表示升天不仅要步步登高,而且要经过漫长路程。)

天坛建筑

全园中轴明显,对称不明显,轴线从南至北依次为南门、具服台、圜丘、皇穹宇、丹陛桥、具服台、祈年殿、北门。圜丘和祈年殿为南北两区主体建筑,各有一套服务设施。

南门是三孔城楼式门,屋顶歇山,入门见到双重红墙围合的圜丘。墙上开门,为棂星门,两柱冲天式汉白玉牌坊式门,东南西北各一组门,每组三门,共有24门,美名为

“云门玉立”。门外设具服台,它是皇帝祭天前临时休息处,为有地暖的砖台。祭天前,

搭建黄云缎幄帐,内设宝座,皇帝在此净手后更换蓝色祭服,祭天完礼后回此休息,更衣

回宫。

圜丘,又称祭天台,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每年冬至皇帝至此祭天和祈雨。圜

丘坛而不屋,坛立三层台阶上,上层26米,底层55米,天为阳数,故一切尺寸、构件数全依阳数,如三层台,中心凸起一石,名天心石,又称太极石,人于石中讲话,四面回响。围绕天心石的石板以九的倍数递增,共九重,分别为:9、18、27、36、45、54、63、72、81,喻意九重天。古时郊天须柴燎告天,露天而祭,故坛而不屋。

过圜丘来到皇穹宇,始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内供昊天上帝牌位,东庑供大明、二十八星宿、周天星辰等,西庑供夜明(月神)、风云雷雨诸神。皇穹宇建筑平面圆形,屋顶笠顶,鎏金宝顶,中为朱红棂槅柱枋,下为白色石雕台基栏杆,内檐彩画。建筑

由直径63米墙垣所围合,墙用磨砖对缝砌成,浑然天成,没有接痕,最有意思的是其回

声效果明显,站在东西庑后,回音更加明显,即使说话很小声,对方也能清楚地听清。该

回音壁名列中国四大声学建筑之首。

连接圜丘坛与祈年殿的大道称丹陛桥,长360米,北端距地面4.5米高,南端距地

面4米,由南而北逐渐升高。圜丘坛高6米,皇穹宇高19米,祈年殿高38米,皆串联于丹陛桥间,桥下设东西向通道,道东为宰牲亭,道西为牺牲所,牲畜必须由牺牲所赶往宰

牲亭屠宰,但又不能玷污神道,故设4米高丹陛桥以解决人畜分流的事。丹陛桥上分左中右三道,中道称神道,天神可过,东道称御道,皇帝可过,西道称王道,王公大臣可过。

祈年殿是祈谷坛的主体建筑,祈谷坛初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时为天地合

祭的天地坛,建筑名为大祀殿。嘉靖时期,天地分祀,改建成大享殿,每年秋季行明堂大

享礼,后又改孟春上辛日行祈谷礼,仅次于圜丘祭天之礼。清顺治改大享殿为祈谷坛,为

民祈谷,顺治时增燔柴礼。祈谷坛为方形砖城,南北190米,东西160米,东西南各有三间拱券门,南门内为砖门,穿门来到祈年门,面阔五门,庑殿顶,为祈谷坛仪门。

祈年殿位于祈谷坛的北面,平面圆形,三重檐,建于三层汉白玉圆台上。坛高5.2米,上层径68米,中层80米,下层91米,各层绕以石栏,上层望柱饰盘龙,螭首出水,

中层望柱饰凤纹,凤首出水,下层望柱饰朵云,云纹出水,四面八出陛,每层出陛各九级,南北各三出陛,东西各一出陛。

殿直径32.6米,外檐十二柱十一开间,柱间琉璃槛墙,槛墙上为三抹棱花门窗,皆饰红漆龙纹,殿内四根龙井柱,饰海水江崖西蕃莲,喻春夏秋冬。中层十二根大柱为金柱,象征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檐柱,象征十二时辰,中外两层24柱合24节气,加中间四柱合28柱,象征28星宿,再加柱上八根童柱为36根柱,象征36天罡。三层屋檐层层收进,蓝色琉璃瓦象征蓝天,三层坛台把建筑托起于林海之上,远望祈年殿,超凡出尘,高与天接,这也是天坛祈年殿被作为北京象征的最主要原因。

祈年殿向北是皇乾殿院落,是存放谷神位的地方,只有祈谷大礼之时,神位才被从龙

亭抬至祈年殿供奉,其余日子在此供奉。

连接祈谷坛东砖门与神厨和宰牲亭的通道是72间长廊,绿琉璃瓦朱红柱,古代宰杀

后的牺牲品经长廊送往神厨,为防风沙污染而用封闭长廊,现改为通透游廊,南面为开阔

草坪。草地上有七星石,传为陨石,按北斗七星排列,清时增一石,成八石。神库神厨为

制作牺牲品的地方。宰牲亭是宰杀牺牲的地方。旧时有牺牲所,位于天坛西南,为明清两

代豢养牺牲的场所,现只余断壁残垣。神乐署在天坛外西南,斋宫西侧,自成一院,是明

清两代乐舞培训场。因明代皇帝尚道,故以道士担任教官,常年保持有几百名乐舞生,大

礼前,这里还是百官演习有关礼仪的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