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公开课教案)2022年北师大版4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知道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知道金属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电子。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学习根据要求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接受自然界是物质的,是多样化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是可以被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辨析,电阻的概念。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节“电路图”和第二节“电流的测量”的学习以后,学生已经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能用电路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知道显示电流的方法有小灯泡检测法、电流表检测法等,能较熟练地连接电路,这些都为本节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知识和技能的前期准备。而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是生活、生产中非常常见的,每个初中学生都知道一些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有关知识,但又从一些触电事故中对电存在着恐惧心理。本课题通过学生探究各种物质的导电性入手,使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一些导体、绝缘体,知道绝缘体在条件发生变化时也会变成导体,运用所学知识,注意平时用电中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这是一项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探究问题。同时通过对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影响的了解,使学生树立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思想,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材料器具:

(教师)各种导线、废灯泡玻璃心、白炽灯泡、开关、铁架台、光敏二极管、电源。(学生)橡胶棒、玻璃棒、干燥木条、铜丝、镍铬合金丝、氯化钠晶体、酒精、蒸馏水、导线若干、一寸未生锈的铁钉、一寸生锈的铁钉、二寸生锈的铁钉、电流表、烧杯、小灯泡、开关、电源。

教学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各种不同的导线,引导学生找组成材料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提问:你从中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①为什么我们一般都用金属铜或铝做导线?而用橡胶或塑料做金属导线的外套?②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③金属为什么容易导电?橡胶塑料为什么不容易导电?)教师进行筛选,从而引入新课。

2、针对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桌上有橡胶棒、玻璃棒、干燥木条、铜丝、镍铬合金丝、氯化钠晶体、酒精、蒸馏水、导线若干、铅笔芯和你自带的物品(例如塑料直尺、玻璃棒、铅笔芯、硬币等物品),根据学生提问“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设问:你用什么方法辨别呢?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并画出电路图。(画在事先分发的表格上)

分层教学措施:表格中程度不同的学生印制的内容不同,对于前期知识掌握比较好的,探究能力强的学生,直接让学生设计;对于程度中等的学生,印有【启发1】,对于程度低等的学生,印有【启发2】。

【启发1】所谓导电能力就是要检测某种物质能否通过电流,要设计这样的电路,除了被检测物质外,还要哪些器材呢?即一个完整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等。

检测能否通过电流,就是显示电路里有无电流,而显示电流的方法又有哪些呢?-小灯泡检测法(看灯泡的亮灭)、电流表检测法(看指针的偏转)等

根据以上的设想能否画出一个检测电路图呢?

【启发2】查阅第一节的实验电路图,换用其他材料替代其中的一根金属导线,小灯泡会不会亮?据此能不能画出一个检测物质的导电能力的电路图?

最后让同学进行交流、讨论、修改实验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检测电路图见教参)随堂实验一

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对上述物品进行探索性实验,把实验现象填入表格。根据实验结果,指导学生归纳出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并分析导体和绝缘体在电工方面的用途(插头上的钢片、电线中的铜丝是导体用于导电,插头上的外壳、电线的塑料皮是绝缘体用于绝缘)。

演示实验一

演示课本实验(改进:用220V的交流电代替学生电源,用白炽灯泡代替小灯泡,研究对象为废灯泡玻璃心),让学生观察玻璃芯的变化和灯泡的亮度,根据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导体和绝缘体并没有绝对的界线,在条件改变时(例:高温、潮湿),绝缘体也可变成导体)。进行安全教育,不用湿布擦拭正在工作的用电器,有人触电时可以用干木棒把电线挑开,但要注意湿的木棒能导电,反而会使施救者也触电。

随堂实验二

阅读课本“导体的表面若被氧化或腐蚀后,会使它的导电能力下降”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用检测电路验证,材料有一寸未生锈的铁钉,一寸生锈的铁钉,二寸生锈的铁钉,取材时引导学生注意控制变量。

演示实验二

在检测电路中接入光敏二极管,用遮光布遮盖、拿开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介绍半导体,让学生初步了解其概念和应用。

3、由表及里,阐述本质

根据学生提问“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通过多媒体flash动画来模拟原子内部结构和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让学生了解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在金属导体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

【拓展】食盐溶液也能导电,导电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4、追根溯源,引出新知

在前面的探究实验中,当不同的物品接入检测电路时,灯泡亮度不同,为什么?灯泡亮度不同是由于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同,而造成电流大小不同的原因是因为组成电路的导体不同,说明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用多媒体手段,用动画将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不同,从而引起灯泡亮度不同生动地演示一遍,并最终得到结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用电阻来表示,同时介绍电阻的符号、单位、单位的符号及换算。

教学创新和策略: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学生资源的开发。由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导线,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提出各种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实施科学实验探究,从而得出新知。

2、在检测物质的导电性,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中,采用分层教学,使得每一个学生对于检测物质导电性的电路图的设计基本能一步到位,可以顺利地进行实验探究。

3、烧红的玻璃能导电这个实验按课本电路虽然安全,但说服力不够强。所以用220V

的交流电代替学生电源,用白炽灯泡代替小灯泡,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绝缘工作做得好,不但现象明显,而且能消除学生对电的恐惧心理,记忆更加深刻。

4、在阅读课本“导体的表面若被氧化或腐蚀后,会使它的导电能力下降,甚至不容易导电。”中引导学生用检测电路验证,展示了实验的探究功能和验证功能,而且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

5、对学生完成“检测物质的导电性”探究活动可以进行适时教学评价,评价要点主要包括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表达与交流三个方面。(1)制订解决该问题计划方案的评价标准为:可否形成一个正确的电路,能否作出正确的判断,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是最优的方案。(2)获取事实与证据的评价标准为:能否按电路图

连接成正确的电路,实验过程中操作是否规范,以及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情况,如是否检查电路、实验完毕是否整理好器材等。(3)表达与交流的评价标准为:能否完成实验报告,能否清楚地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能否在汇报交流时相互

配合。《电功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意义、定义、定义式及单位;

2、理解额定电与额定功率;

3、知道电功率的公式P=UI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与用电器功率的关系;

2、观察体验用电器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电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电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出示100W的灯泡,观察上面所标的字样,体会其所反映的含义。然后接入电路中,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再换接电炉,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两者进行比较,引入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问题。

二、电功率

可先提问:怎样比较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学生讨论后可归纳为:

①取相同时间,比较消耗电能多少;

②取消耗相同电能,比较所用时间多少。

在比过程中可类比“速度”概念

根据第一种方法,引入电功率定义,并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对电功率概念的认识:

①意义(强调是“快慢”而非“多少”)

②定义

③定义式(点明-用电器在工作时功率不变,与“W”“t”无关)

④单位(两套单位不能混用,焦、秒、瓦特为一套,千瓦时、时、千瓦为一套)

加深对电器功率的认识与体验:一是了解“毫瓦”,二是提出“电功率大的用电器是不

是就耗电多?”

学生讨论:P=W/t 变形为W=Pt,明确W是指消耗电能的多少,P是指消耗电能的快慢,

它们是不同的两个物理量。

例:1KW的空调工作1h,它所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学生解题,共同评议,注重解题的规范,同时对比功率用“瓦”,时间用“秒”的换

算结果,熟悉掌握1KWh=3.6×106J)

三、额定功率、额定电压

提问:一只100W的灯泡功率是保持不变吗?

实验:将电池组、3.8V小灯泡、变阻器与开关用导线串联起来,将电压表并联在小灯

泡两端,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观察其亮度怎样随电压而改变。

通过实验,让学生讨论明白:

①用电器的实际功率是可改变的

②电功率随电压而改变

然后给出“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概念,注意让学生理解“正常工作”的含义

讨论:

①实际功率有几个?额定功率有几个?

②什么时候实际功率恰好等于额定功率?

③灯的亮暗是由实际功率还是额定功率决定?(比较“PZ220-40”与“36V,40W”正常

工作时的亮度)

最后出示一些用电器的铭牌或说明书,让学生找出并体验额定功率,并点明实际电压高

于或低于额定电压时的危害。

四、电功率的测量

由前面“额定功率”知道,用电器实际功率随电压而改变,而根据欧姆定律I=U/R可

知,通过的电流亦相应改变,给出电功率公式P=UI,强调中P与U、I的关系。

通过例题对公式中各量的单位、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予以强调。

思考:怎样根据公式来测量用电器的电功率?

小结:

由学生总结学到了什么知识,并就学习中的问题发表看法。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019156438.html,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 作者:王斐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8年第12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组成简单电路的基本器件,能用电路符号画出简单的电路图,能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会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电器设备,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也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因此,学生在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上没有多大障碍。但是学生在实验探究方面和电路连接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自主设计电路图,自主探究,从而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这也体现了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理概念,从物理学的视角去认识客观事物存在的内在规律。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物理(北师大版)第十一章第六节。从本章的结构上看,在学习电流之后,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物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不同的,原因是不同物质导电性能存在差别,也为第七节探究电阻的影响因素和第八节滑动变阻器做知识储备。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学生也比较熟悉。通过本节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明白如何区分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通过改变外界条件可以使同一种物质的导体性改变。在生活中增强安全用电意识,并且试着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导体导电的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导电性,知道常见的导体、绝缘体及其应用 2.通过演示实验明白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3.通过自主设计电路和实物图的连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电路图的连接方法和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让学生重视物理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实验探究方法,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公开课(教案)

第二节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原理。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电阻,学习一种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的方法。 2.通过屡次测量取平均值进一步体会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应用欧姆定律测量电阻体验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2.认真完成实验,养成做事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学习应用欧姆定律,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教学难点 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开关、定值电阻等。 新课引入 教师出示几个电阻,告诉学生,这些电阻的阻值未知。你用什么方法能知道这些电阻的阻值是多少吗? 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试说明测量原理,并作出测量电路图。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设计出实验电路图: 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电路进行提问。 教师:你测出几组数据? 学生:一组。 教师:利用这一组数据计算出来的电阻值准确吗?为什么? 学生:不准确。 教师:那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多测几组数据,求电阻的平均值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教师点拨: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应如何改进测量电路图? 学生思考、改进实验电路: 在原来的根底上,加一个滑动变阻器,通过滑动变阻器获得不同的电压和对应的电流值。 学生实验: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对应的电流值。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内容:

1.实验原理:R =U I 。 2.实验电路图: 3 R =教师提出问题:改变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定值电阻的阻值会改变吗? 学生:不会。 教师:为什么没改变呢? 学生:电阻是导体本身的特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如果是测小灯泡的电阻,需要屡次测量求平均值吗? 教师点拨:通过多组数据求出定值电阻阻值,再求此阻值的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教师引导学生测量小灯泡的灯丝电阻。 学生探究实验: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灯丝电阻。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在不同电压和电流的情况下,求出的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不同。 提问: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小灯泡的电阻会改变吗?能否通过多组数据求平均值的方法求灯泡电阻?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物理规律。 教师点拨:因为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改变时,灯泡的亮度改变了,灯丝的温度改变了,前面我们知道,电阻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同,电阻值不同。因此,不能通过多组数据求平均值的方法来确定灯泡的电阻。 板书设计 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1)测量原理:根据欧姆定律变形式R =U I 。 (2)待测量的物理量: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和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3)测量电路图:如下列图。 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特性,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等因素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本节课的教学是以学生分组实验为出发点,我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分组进行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的实验探究,注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观察、思考、动手、记录和表述的能力(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掌握停表的使用会测时间。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五节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许晓华 第五节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灵宝市实验中学许晓华审验人张淑霞 一、预习提示: 1、电线的芯线要用金属做是因为,电线芯线的外面要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是因为。 2、是电阻,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②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③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 ②通过探究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3)情感、态度的价值观 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导体、绝缘体、电阻及其单位。 四、教学难点: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自学引导法。 七、教学用具:带有绝缘皮的导线、灯泡、玻璃心柱、酒精灯。 八、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观察一根带有绝缘皮的导线,电流在金属中传导,外面的塑料皮并不导电,这说明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是不同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 (二)给出定义: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你如何验证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实验探究: (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讨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 请同学们鉴别桌面上摆放的物质(塑料尺、橡皮、铅笔、玻璃片、水、盐的水溶液、铜丝、铅丝、铁丝等)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做完的小组与其他小组交换不同器材再进行实验,并交流一下你们的结论是否相同)(四)交流讨论: (教师将结果写在黑板上) 导体:金属、石墨、酸碱盐溶液、人体、大地、湿木材 绝缘体:橡胶、塑料、陶瓷、玻璃、油、干木材、纸 (用幻灯片展示不同物质的导电能力,扩大学生视野) (安全教育)展示并让学生回答出生活中钳子等用具中 的导体、绝缘体 (五)导体和绝缘体的微观解释: (用课件解释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易导电) 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导体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酸、碱、盐水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是导电的必要条件。 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而不能自由移动,可自由移动的电荷很少,因此不容易导电。 (六)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问:)同一物质的导电能力是一成不变的吗? 演示实验:玻璃加热后导电 生活经验:潮湿的木材导电 (结论)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补充半导体有其发展前景,拓展学生知识面) (七)电阻: (展示不同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不同的对比实验) ①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②电阻符号:R ③国际单位:欧姆(欧)符号:Ω

鄂城区六中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第六节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北师大版

第十一章简单电路 第六节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导线入手,学生通过探究鉴别生活中各类物质的导电性能,从而引出导体和绝缘体,再进一步建立电阻的概念。通过半导体材料应用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对改善人们生活的作用,从而使他们意识到科学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态度和渗透安全用电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学生,对于导体、绝缘体和电阻的概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物质导电性的微观解释和电阻概念并不太了解,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现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了解生活中什么物体属于导体,什么物体属于绝缘体。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物质导电性能的微观解释。 3.通过演示实验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由此树立辩证看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 实验探究物体导电性的过程。 2. 导体、绝缘体、电阻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和原因。 对于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以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 在探究不同导体导电性不同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为什么不同的导体接入电路中电流表示数不同的问题,引出导体电阻的概念,这样安排可以增强学生对电阻概念的感性认识。在引入电阻概念后,对电阻的单位及换算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不同形状的电阻有个初步认识。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丰富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11.6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11.6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一、填空题 1.我们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把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下列物体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有;属于绝缘体的有. ①塑料梳子,②铝线,③干木棍,④铅笔芯,⑤硫酸铜溶液,⑥陶瓷,⑦大地,⑧干燥空气. 2.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作用大小的物理量,它用符号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在电路图中,电阻器的符号是.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00Ω=kΩ=MΩ; (2)15kΩ=Ω=MΩ; (3)7.8MΩ=kΩ=Ω. 4.如图所示,是实验中常用的开关的示意图及各部件的名称,请对 各部件进行分类. (1)是导体的有; (2)是绝缘体的有. 5.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当玻璃珠被烧到红炽状态时, 灯泡逐渐变亮.这一现象表明. 6.如图所示,灯泡L1接在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读数是0.2A; 换上灯泡L2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的读数是O.4 A, 这表明: (1)在相同电压下,灯泡L1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比灯泡L2对电流的 阻碍作用;(填“大”或“小”) (2)灯泡L1、L2的电阻大小关系是R1R2.(填“>”、 “=”或“<”) 二、选择题 7.下列各组物体中,在通常情况下全部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 A.塑料尺子、石灰水、石墨 B.铜导线、电工胶布、橡皮手套 C.陶瓷、花生油、电木 D.水银、氢氧化钠溶液、铁导线 8.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按钮开关的构造截面图,图中C是按钮,D是外壳,A、B各有接线柱与电路相连接,其中() A.ABC是导体,D是绝缘体 B.ABD是导体,C是绝缘体

C.AB是导体,CD是绝缘体 D.CD是导体,AB是绝缘体 9.绝缘体与导体的最大区别在于() A.绝缘体内没有电荷,而导体内有电荷 B.绝缘体内只有少量电荷,而导体内有大量电荷 C.绝缘体内只有少量自由电荷,而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电荷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10.下列关于导体与绝缘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能导电,而绝缘体不能导电 B.只有良好的导体才是好的电工材料 C.金属都是导体,而非金属都是绝缘体 D.导体与绝缘体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1.关于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绝缘体有电阻,导体没有电阻 B.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零 C.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 D.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12.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轰炸南联盟科索沃地区时,曾使用了一种“石墨炸弹”,该炸弹在空中爆炸时•产生大量的石墨絮状物,降落到地面后造成大面积停电.“石墨炸弹”使供电系统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A.石墨絮是导体,把供电线路短路了 B.石墨絮是绝缘体,把供电线路阻隔断了 C.石墨炸弹把供电线路炸断了 D.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 13.下列物质中,属于半导体的是() A.锗B.铁C.铜D.钨 14.如图标出的构成干电池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锌筒B.碳棒 C.密封塑料D.金属帽 三、解答题 15.如图所示,是常温下各种物质的导电和绝缘性能排列顺序,请认真分析后写出其中的三条规律. (1); (2); (3).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公开课教案)2022年北师大版4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知道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知道金属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电子。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学习根据要求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接受自然界是物质的,是多样化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是可以被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辨析,电阻的概念。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节“电路图”和第二节“电流的测量”的学习以后,学生已经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能用电路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知道显示电流的方法有小灯泡检测法、电流表检测法等,能较熟练地连接电路,这些都为本节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知识和技能的前期准备。而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是生活、生产中非常常见的,每个初中学生都知道一些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有关知识,但又从一些触电事故中对电存在着恐惧心理。本课题通过学生探究各种物质的导电性入手,使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一些导体、绝缘体,知道绝缘体在条件发生变化时也会变成导体,运用所学知识,注意平时用电中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这是一项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探究问题。同时通过对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影响的了解,使学生树立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思想,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材料器具: (教师)各种导线、废灯泡玻璃心、白炽灯泡、开关、铁架台、光敏二极管、电源。(学生)橡胶棒、玻璃棒、干燥木条、铜丝、镍铬合金丝、氯化钠晶体、酒精、蒸馏水、导线若干、一寸未生锈的铁钉、一寸生锈的铁钉、二寸生锈的铁钉、电流表、烧杯、小灯泡、开关、电源。 教学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各种不同的导线,引导学生找组成材料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提问:你从中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①为什么我们一般都用金属铜或铝做导线?而用橡胶或塑料做金属导线的外套?②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③金属为什么容易导电?橡胶塑料为什么不容易导电?)教师进行筛选,从而引入新课。

物质的导电性教案

物质的导电性 一、教学目标 1、能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2、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3、了解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 4、知道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 5、知道金属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电子。 6、知道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辨别;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三、教学辅助手段 实验、课件 四、教学器材 塑料尺、插座、灯座、硬币、导线、木棒、玻璃棒、食盐水、粉笔、实验室电流表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播放一个由温州日报新闻改编的小短片。 老师:为什么不能直接去拉电线或者触电的人,而是要用干木棍去把电线挑开呢?让我们带着疑问,开始今天的新课学习。 (二)、1。给学生展示要用的不同种器材:塑料尺、食盐水、玻璃棒等 老师:你知道哪些物体容易导电么?哪些不容易导电呢?你能不能想个办法科学地来判断呢?并在黑板上写上容易导电的物体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2.老师: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显示有电流通过物体么? 我们前面一节课已经学习了电流表,将电流表串联进电路中。 怎样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电流呢?有电源、电路要闭合 3.老师:好,那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设计一个方案来辨别这些物体中,哪些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呢,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小组讨论并设计) 4.派代表上黑板作图(挑选不同图的组),让学生进行比较,纠正错误,优化方案。 并请较好的那组派两个代表上台进行实验验证和辨别,并在黑板上进行分类,填写好 5.引出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并告诉学生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老师:学到这里,我们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不能直接去拉电线或者触电的人,而是要用干木棍去把电线挑开呢? 学生回答,并判断人体和木棒分别属于哪类? 6.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食盐水能导电,那么是不是任何水都能导电呢?其实不是,蒸馏水,也就是不含任何杂质的纯净水是不导电的,但是生活中常见的水由于含有各种杂质,所以很多是能导电的。 7.你觉得导体和绝缘体是绝对的么?绝缘体永远不能导电?我们通过短片来了解下。

2020九年级物理全册 11.6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附教材分析)(新版)北师大版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材分析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6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得出了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不同,强调对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材料进行识别,最后介绍了电学基本概念——电阻的初步知识,重点介绍了电阻是导体的属性及其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2.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3.知道导体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4.初步了解半导体的特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 2.通过探究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导体和绝缘体的识别、电阻及其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 对导体和绝缘体的微观本质和电阻概念的理解 多媒体、示教板一块、演示电流表一块、学生实验电路装置25组(干电池两节、灯泡一只、开关一个、电流表一块、导线若干;钢尺、铅笔、塑料笔套、玻璃棒等各一) 一、新课引入 导线的内部是金属线,外面包上一层塑料或橡胶。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根据经验可以得到: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是不同的。 二、新课教学 (一)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给你钢尺、木棍、橡皮、玻璃和盐水等物品,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你用什么方法辨别呢? 【学生实验】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在A、B两点之间分别接入钢直尺、木棍、橡皮、玻璃和盐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小灯泡的明暗情况。 【实验结果】 将钢尺和盐水接入电路,电路中有电流。表明这些物体容易导电,我们把它们叫做导体。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六、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_14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电路》第六节《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本节课采用学生分组(全班分成八个实验小组)实验合作探究为主,教师指点引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首先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实验,探究得出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 鉴于学生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对于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同时通过FLASH动画演示(附图2),加深印象。 同一物质导电性能是否不变?教师用自制的实验器材演示实验(本实验需要电压为220V,有一定危险性)(实验器材和效果请看附图3和附图4)。 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再次把铜、铝、铁等金属导体接入电路,观察有什么不同?(电流表示数不同,灯泡亮度不同)从而得出电阻的定义和概念。2.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 (1)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2)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相以互转化。 (3)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防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方法与途径: (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2)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能够相互转化。 情感与评价: 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 FLASH动画的使用(请看附图2),使学生对导体为什么容易导电,绝缘体为什么不容易导电的微观成因有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的理解。 3.教学重点: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教学难点: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首页采用卷轴动画方式展开,尾页采用卷轴动画方式结束(请看附图1),具有浓郁的文学氛围,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FLASH动画(附图2)的制作和收集,使抽象的物理原因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 导体和绝缘体相互转化的实验器材(附图4),自己制作,以身作则,示范引领,激发学生的实验动手水平。 电池盒(带两节干电池),电流表,开关,灯座(带灯泡),导线六根,金属夹两个(以上实验器材准备八组);铜丝、铝丝、铁丝、碳棒及酸、碱、盐的水溶液,橡胶、塑料、玻璃、松香、胶木、煤油、纯水等若干;常见的电阻器若干。 【教学过程】 一.电路中是否有了电源,合上开关,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呢? 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按照本节教材上的11-57图连接电路。合上开关,在两金属夹A和B之间依次连入实验台面上的导体(如:铜丝、铝丝、铁丝、碳棒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和绝缘体(如:橡胶、塑料、玻璃、松香、胶木、煤油、纯水等),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接入铜丝、铝丝等物质,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荷能够通过这些物质,它们容易导电;接入橡胶、塑料等物质小灯泡不发光,说明电荷不容易通过这些物质。 (1)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大地、石墨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 (2)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都是绝缘体。 观察:一段导线,看看电线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电线的外皮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说一说这样做的道理。

北京2021-2022学年初三(上)期末物理汇编: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2022北京初三(上)期末物理汇编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一、单选题 1.(2022·北京大兴·九年级期末)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玻璃瓶B.陶瓷碗C.泡沫餐盒D.不锈钢杯 2.(2022·北京东城·九年级期末)图所示验电器上标记的各部件中,通常情况属于绝缘体的是() A.金属球B.橡胶垫C.铁制外壳D.金属箔 3.(2022·北京朝阳·九年级期末)在电路中,绝缘体和导体一样重要。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A.橡胶B.铜丝C.保险丝D.铁夹子 4.(2022·北京平谷·九年级期末)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玻璃杯B.橡胶手套C.铅笔芯D.陶瓷碗 5.(2022·北京石景山·九年级期末)下列物体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玻璃杯B.陶瓷盒C.钢直尺D.橡胶棒 6.(2022·北京昌平·九年级期末)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塑料安全帽B.橡胶鞋C.金属刀片D.布手套 7.(2022·北京门头沟·九年级期末)在如图所示的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金属笔杆B.塑料尺子 C.橡皮擦D.透明胶带 8.(2022·北京西城·九年级期末)如图,气球与头发摩擦,头发会随着气球飘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球与头发摩擦创造了电荷 B.气球因摩擦带电而成为导体 C.气球若带负电荷,则头发带正电荷 D.气球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互相吸引 9.(2022·北京密云·九年级期末)图所示的装置上标记的各部件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玻璃外壳B.塑料旋钮C.金属灯丝D.木头底座 10.(2022·北京丰台·九年级期末)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导体的是() A.金属B.玻璃C.橡胶D.陶瓷 11.(2022·北京海淀·九年级期末)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的单位是 A.伏特(v)B.欧姆(Ω)C.焦耳(J)D.安培(A) 12.(2022·北京顺义·九年级期末)下列文具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A.铅笔芯B.橡皮C.金属小刀D.不锈钢尺 13.(2022·北京通州·九年级期末)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陶瓷碗B.橡胶手套C.钢尺D.塑料笔杆 二、综合题 14.(2022·北京密云·九年级期末)阅读《半导体》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半导体 自然界的物质、材料按导电能力大小可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三大类。半导体的电阻率在 1mΩ·cm~1GΩ·cm范围。凡具有上述两种特征的材料都可归入半导体材料的范围。反映半导体内在基本性质的却是各种外界因素,如光、热、磁、电等作用于半导体而引起的物理效应和现象,这些可统称为半导体材料的半导体性质。构成固态电子器件的基体材料绝大多数是半导体,正是这些半导体材料的各种半导体性质赋予各种不同类型半导体器件以不同的功能和特性。 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会受到温度、光照和掺和杂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半导体在温度升高时,导电性能迅速增强。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做出体积很小的热敏电阻,用来测量温度的变化。还有些半导体,在没有

【公开课教案】:1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公开课教案】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 3)会区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了解半导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绝缘体是相对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用运动变化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难点:知道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玻璃、碳棒、导体、盐水、灵敏电流表、酒精灯、纯净水、 五、教学过程

变阻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原理; (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得出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3.情感目标: (1)通过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观察、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 教学器材: 1.教师用:电源、长电阻丝、带有夹子的导线、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圆纸筒、滑动变阻器模型、小舞台模型; 2.学生用:电源、导线、小灯泡、铅笔芯、滑动变阻器、开关。 教学过程: (一) 实验引入: 问:同学们到剧场里看过演出吗? 我这里准备了一个小舞台。看,演出就要开始了!演示:大幕徐徐拉开,灯光渐渐变亮,音乐响起,舞台上的人随着音乐跳起欢快的舞蹈。 问:在刚才的演出中,灯的亮度发生了变化。在学习电流强度时,我们已经知道这盏灯亮度的变化是由于通过它的电流发生变化引起的,那么在电压不变的条件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这盏灯的电流呢? 学生:改变电阻。 讲: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常常就是靠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完成的。能够改变电阻的仪器我们称之为变阻器。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变阻器的知识。 幻灯片:第二节变阻器 一、滑动变阻器 (二)分析得出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问题∶变阻器是用来改变电阻的仪器,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问题:改变哪个因素最容易改变电阻?学生:改变长度。 请做一做:用铅笔芯使电路中的电流连续的变化。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 例)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说课稿 一、教材类型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 二、实验器材 探究不同物质导电性能演示仪(自制)、酒精灯、打火机 三、实验改进要点 在本节中,首先,在检测物质的导电性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微笑的脸引出问题,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己创新实验。传统的实验,实验物质较少,且导电性能和绝缘性能的排序不能得出,直接讲授给学生,学生很难信服,存有顾虑。因此,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实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实验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归纳。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逐渐渗透由实验得出规律的科学方法。 实验创新点一:多个实验整合化,三项实验合为一个装置,本实验装置可完成:探究不同物质导电性能实验、导体绝缘体转化实验、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实验三个实验。 实验创新点二:过程平面展示化,实验过程平面展示,便于学生观察。 实验创新点三:实验物质多样化,实验物质由课本上的5种变为了19种,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 实验创新点四:现象展示多元化,实验想象通过声、光、数据三维展示,便于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原理 电压恒定时,接入容易导电的物体,则电流大,接入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则电流小。 五、实验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能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

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⑵过程与方法:学习根据要求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接受自然界是物质的,是多样化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确定为:探究不同物质导电性能,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辨析;难点确定为:根据实验结果汇总排序。 六、实验教学过程 1.设问猜想 生活中那些物质容易导电?那些物质不容易导电?人体能不能导电? 给出一些常见物质,让学生猜想那些物质容易导电?那些物质不容易导电?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学设计

§9-2《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知道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探究导体、绝缘体概念。 (二)难点: 探究导体、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1.电线芯是用金属做的,因为金属_________导电,电线芯外面包有一层橡胶或塑料,它们是__________, _________导电。 2.下列物质或物体属于导体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绝缘体的是_______________。 A.人体 B.油 C.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 D.大地 E.各种塑料 F.玻璃 G.石墨 H.橡胶 I.金属 3.下列物质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导体后面画√,绝缘体后面话×) 空气()大地() 稀硫酸()煤油() 人体()塑料() 干纸()陶瓷() 水银()石墨() 4.家庭电路里安装用电器时,不能用医用的白胶布来代替黑胶布包扎电线的金属接头,这是因为() A. 白胶布粘度不够 B. 白胶布不是绝缘体,用它包扎金属线头起不到绝缘的作用 C.白胶布容易脏 D. 白胶布比黑胶布价格贵 5.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A.铅笔芯、橡胶、铁是导体 B. 塑料、干木棒、陶瓷是绝缘体 C.铁、冰、玻璃是晶体 D. 蜡、食盐、水银是非晶体

(新)物理北师版九年级《11.6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配套练习(附答案)

1.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按照导电性能的不同,可以把物质分为三类: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金属、石墨、酸碱盐溶液、大地、人体等; (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木棍、橡皮、玻璃、塑料、油等; (3)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做半导体,如锗、硅、砷等,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 释疑点如何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分是“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不能说成:“能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因为绝缘体并非绝对“不能导电〞,只是导电性能较差,不容易导电。即使同样是导体或绝缘体,其导电或绝缘性能也不相同。由图可以看出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 (4)应用:家庭用电线路要注意防止绝缘局部破损,例如灯座、插座、插头的绝缘壳可能破裂,电线的绝缘皮会磨损,都要注意保护。电线接头处要用绝缘胶布缠好。室内电线不要跟金属连在一起,要注意保持绝缘局部枯燥,不要用湿手按开关,更不要在电线上晾衣服。 良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理想的电工材料。常用的电工用品都有很好的绝缘层,可有效防止触电。 【例1】以下用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A.塑料直尺B.铅笔芯 C.铁制铅笔盒D.金属小刀片 解析:绝缘体是由不容易导电的物质组成的,它可以用于绝缘和防止漏电,常见的绝缘体有陶瓷、塑料、橡胶、干松木等。而金属是良好的导体,铅笔芯由石墨组成,是导体,故正确选项为A。 答案:A 2.电阻的概念 在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的符号是R。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 谈重点电阻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加在两端的电压无关。 【例2】以下关于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导体没有被连入电路时便没有电阻 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的电流有关,电流越大,电阻越小;电流越小,电阻越大 C.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电阻就越大 D.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 解析: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粗细以及温度有关,而与其通过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无关,与其是否接入电路也无关。 答案:D 3.电阻的单位 (1)电阻的单位是“欧姆〞,是用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的姓氏来命名的。欧姆的符号是Ω。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 (2)它们的换算关系如下:1 kΩ=103Ω,1 MΩ=103kΩ=106Ω。 (3)几个常见电阻值: 小灯泡的电阻为5~50 Ω;日常用的照明灯泡工作时电阻为100~2 000 Ω;实验室用的

九年级物理 11.5 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课前准备 一、新课标学习要求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知道电阻的意义、单位及电阻器. 会区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了解半导体.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认识绝缘体是相对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用运动变化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整体感知 1.导体和绝缘体(1)定义(2)常见种类(3)应用(4)相对性 2.电阻(1)定义(2)物理意义(3)单位(4)电阻器 3.半导体(1)特点(2)常见的种类 教材知识全解 一、导体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电荷能从导体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的地方.在金属导体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在酸、碱、盐水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正、负离子. 二、绝缘体 1.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在绝缘体内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也就是说,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中缺少自由电荷. 注意 (1)理解容易导电与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在金属导体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大量自由电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电荷,称为正、负离子;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被称为束缚电荷. 由此可见,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里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中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2)正确理解酸、碱、盐的水溶液. 酸、碱、盐本身来讲,绝大多数都是绝缘体,它的正、负电荷是不能自由移动的,但当把这些绝缘的酸、碱、盐溶入水中后,这些酸、碱、盐的阴阳离子在水中是可以自由移动的.因此酸、碱、盐的水溶液是导体. 三、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有可能导电变为导体. 例:(1)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而在高温下达到红炽状态时,它就变成导体了. (2)纯净的水是绝缘体,而含有杂质的水是导体. (3)干燥的空气是绝缘体,而夏天打雷闪电时两块云层之间的空气就不再是绝缘体,而是导体了. 在用电工具或装置上,要防止它导电,需用绝缘体.如电工钳、电工刀、螺丝刀、导线等,在它们不同的部位都安装了绝缘体;而要利用它导电就需装上导体,如测电笔的笔头、电线的金属丝等.所以,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良好的电工材料. 注意 正确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导体和绝缘体是根据导电能力来区分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仅仅在于“容易”和“不容易”导电,而决不能理解为“能”和“不能”导电,这是由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为导体的,例如用白炽灯中的玻璃柱嵌的两根导线(如图11-5-1所示)A,B接到电路,小灯泡是不会发光的,这表明玻璃柱上的玻璃是绝缘体,然后在玻璃柱下方用酒精灯加热,当玻璃柱的温度升到一定温度后小灯泡将会发光,这表明玻璃加热后,由绝缘体变为导体了. 四、电阻

专题08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及电阻(精讲)(解析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北师大版)

专题08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精讲(解析版) 知识点一: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1.导体:钢尺、盐水等物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作导体。 2.绝缘体:木棍、橡皮、玻璃等物体不容易导电,我们把它叫作绝缘体。 3.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这类物质叫半导体。锗、硅、砷化镓等都是半导体。 注意: 同种物质的导电性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外界温度、压力、光照等条件发生改变或掺入杂质时,绝缘体有可能变成导体。 典例1.(2020·重庆初三月考)通常情况下,下列几组材料中都是导体的是() A.石墨、橡胶棒B.玻璃、干木材 C.大地、塑料D.人体、食盐水溶液 【答案】D 【解析】 常见的导体有大地、石墨、人体、食盐水溶液,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玻璃、橡胶棒、干木材。 故选D。 典例2.(2020·河南初三其他)一款5G手机的折叠屏由柔性发光二极管制成,其中制成发光二极管的材料是

A.导体B.半导体C.超导体D.绝缘体 【答案】B 【解析】 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制成的,超导体主要特点是无电阻,绝缘体不导电不可用于折叠屏. 知识点二:电阻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2.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单位:千欧、兆欧。单位换算:1MΩ=103KΩ,1K Ω=103Ω。 3.符号:R 电路图中的符号: 【注意】: 1.导体虽然能够导电,但是对电流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1m长的铜导线—-电阻约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典例3.关于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容易导电,导体有电阻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绝缘体没有电阻 C.导体的电阻大,绝缘体的电阻小 D.导体的电阻越大,表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内容: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了解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相以互转化。 简单认识半导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属于导体,哪些属于绝缘体。 通过探究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辨别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相以互转化。 教学难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干电池二节,小灯泡、开关各一个,金属夹两个,导体、绝缘体示教板、导线几根,黑板一块。废电灯泡芯2个,酒精灯1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前准备: 回忆: 1.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2.什么叫开路、通路和短路? 二、进行新课: (1)、问题切入:如何判断所给材料的导电性能呢? (2)、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按照本节教材上的第1幅图连接电路。合上开关,在两金属夹A 和B之间依次接入不同材料(如:铜丝、铝 丝、铁丝、碳榨、及酸、碱、盐的水溶液、橡 胶、塑料、玻璃、松香、胶木、煤油、纯水等), 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3)、实验探究一:不同物质的导电性 能。 由实验结果可知,接入铜丝、铝丝等物质,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荷能够通过这些物质,它们能够导电;接入橡胶、塑料等物质小灯泡不发光,说明电荷不能通过这些物质,它们不导电。 1、导体和绝缘体 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大地、石墨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

九年级物理《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测试题(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测试题(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测试题(北师大版)经典例题 1、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玻璃棒 B、塑料尺 C、橡皮 D、铁钉 2、制成铅笔的几种材料,通常条件下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 A、木材、橡皮 C、木材、金属 B、石墨、金属 D、石墨、橡皮 3、如图所示,a是一段钨丝,与灯L串联在电路中,接通电路后用酒精灯对a加热,电流表示数变小,灯泡变暗。这个实验说明()A、导电能力与火有关 B、导电能力与温度有关 C、导电能力与材料有关 D、导电能力与形状有关 4、如图甲是一个电子门铃,当两个导线夹子相接触时,电子门铃有音乐声。小明利用它检测水和盐水的导电性,先把A、B两根炭棒插入水中,A、B两根炭棒分别接人两夹子,门铃不发声(如图乙);再把A、B两根炭棒插入盐水中,A、B两根炭棒分别接人两夹子,门铃发声(如图丙)这说明知识测试 1、单位换算:450kΩ= MΩ= Ω。 2、不同的材料导电能力有强有弱,为了比较各种材料导电能力的强弱,引入的概念;它是指导体对电流的作用。 3、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干燥的木棒 B、陶瓷 C、人体 D、变压器冷却油 4、属于导体的是() A、橡胶鞋 B、硬币 C、橡胶手套 D、塑料三角板 5、下列材料,属于半导体材料的是()。 A、铜 B、石墨 C、橡胶 D、硅中考荟萃 1、在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导体的是() A、人体 B、玻璃 C、塑料 D、橡胶 2、半导体材料有着广泛应用,下列物体中不需要半导体材料的是() A、输电线 B、手机 C、电脑 D、电视机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导体才是重要的电工材料 B、金属、纯水、大地都是导体 C、凡是木料都是绝缘体 D、陶瓷、塑料、玻璃都是绝缘体 4、下列的说法错误的是() A、潮湿的空气有可能导电 B、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有独特性质 C、只有金属才是导体 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却是重要的电工原料 5、如图所示,关于闸刀开关上的一些部件的导电性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瓷柄是绝缘体 B、胶盖是导体 C、动触头是绝缘体 D、静触头是绝缘体 6、有下列物质:铁棒、煤油、干燥的木棒、水银、玻璃、石墨。给它们分类,并写出分类的特征。一类:其特征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