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病毒的种类

肝炎病毒的种类
肝炎病毒的种类

肝炎病毒的种类

文章目录

肝炎病毒的种类

1、肝炎病毒的种类之甲型肝炎病毒

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为嗜肝RNA病毒,直径27~32nm,基因为单股RNA,长7.5kb.主要在肝细胞浆中复制,经胆汁从粪便中排出。只有1个抗原抗体系统。感染后产生的IgG抗体,可存在多年,有保护力。IgM抗体仅存在3~6个月,有现症感染意义,故可用做诊断方法。已有组织培养,便于疫苗制备。

2、肝炎病毒的种类之乙型肝炎病毒

属嗜肝DNA病毒科,直径42nm,亦称Dane颗粒。分包膜和核心两部分,包膜即表面抗原(HBsAg),核心部分有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HBV-DNA以及DNA多聚酶。基因为双股环状DNA,由3.2kb核苷酸组成,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ORF),分别编码HBsAg、HBeAg、HBcAg、HBxAg和DNA多聚酶。

3、肝炎病毒的种类之丙型肝炎病毒

属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病毒直径50nm左右,核心部分为33nm.基因为单股正链RNA,9.4kb长,有6个基因型及多种亚型。中国南方以1b多见,北方以2a多见。

4、肝炎病毒的种类之丁型肝炎病毒

HDV)是一种缺陷的嗜肝单链RNA病毒,需要HBV的辅助才能进行复制,因此HDV现HBV同时或重叠感染。HDV是直径35-37nm的小园球状颗粒,其外壳为

HBsAg,内部由HDAg和一个1.7kb的RNA分子组成。HDAg具有较好的抗原特异性。感染HDV后,血液中可出现抗-HD。急性患者中抗-HDIgM一过性升高,以19S型占优势,仅持续10-20天,无继发性抗-HDIgG产生;而在慢性患者中抗–HDIgM升高多为持续性,以7-8型占优势,并有高滴度的抗–HDIgG。

5、肝炎病毒的种类之戊型肝炎病毒

HEV为直径27-34nm的小RNA病毒。在氯化铯中不稳定,在蔗糖梯度中的沉降系数为183S。HDV对氯仿敏感,在4℃或—20℃下易被破坏,在镁或锰离子存在下可保持其完整性,在碱性环境中较稳定。HDV存在于替伏末期及发病初期的患者粪便中。实验动物中恒河猴易感,国产猕猴感染已获成功。

肝炎的危害有哪些

1、乙型肝炎病毒:因为乙型肝炎在感染后并不是马上就有症状发现,患者也可以成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而且如果乙肝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和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乙肝病毒还具有强大的复制性和传染性,将会严重的侵害人体的肝脏,这些携带者中的一部分能发展成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2、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是通过消化道感染传播病毒的,如果附近的水源被甲型肝炎病毒感染了,那么附近饮用水源的人群都会受到甲型肝炎的感染,甲型肝炎的传播范围可以使很大面积的传播,战争期间的军队、平民,因卫生条件差也可引起大的流行。工厂流行要停产。学校流行要停课,增加了社会负担及恐慌。

3、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与甲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有些相似,都是通过消化道的感染大范围的传播病毒,造成数万乃至数十万人的大流行,还会因聚餐等活动引起的食源性局部小流行。对于这些大范围感染的肝炎病毒我们首先做的就是要保持个人的卫生,不轻易受到病毒的感染。

日常如何保健肝脏

1、保持正常体重。体重过重会让肝脏工作更辛苦,罹患脂肪肝的机率也会升高。如果全身脂肪减少,肝脏的脂肪也会减少。理想减重方式是均衡饮食加上规

律运动。

2、远离各种可能受血液污染的器具。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打针、穿耳洞、刺青、和他人共享牙刷、刮胡刀等,以及减少接触可能受到血液污染的器具。

3、均衡饮食。肝脏负责把吃进的食物,转换成身体能量来源。对肝脏来说,把非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能量,比把碳水化合物转化成能量更吃力。均衡的饮食能量来源组合应该是55-65%的来自碳水化合物能量(例如米饭、面食),11-15%的来自蛋白质能量(例如肉类、豆类),20-30%的来自脂肪能量其中不饱和脂肪占比85%(例如植物油)。

4、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也不要生食海鲜,因为蛤、蚝以及贝类等容易受到A型肝炎病毒感染。

5、不喝酒不吸烟。饮酒会提高发生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的机会,有肝病的人应该完全戒酒。抽烟和罹患肝癌有关。

编制说明鸭肝炎病毒1型和3型双重RT PCR检测方法

4 附件安徽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检测方型双RT-PC鸭肝炎病型标准名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下201年第一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任务来划的函》(皖市监函20151号),编号2019-1-10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负责起草单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农科南4单位地 参加起草单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标准起草 序姓单职职电 编制情况 、编制过程简 2011日,收到《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2019年第一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计划的函(皖市监[2019] 51号)后,立即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小组,分工协作,进行标准制订编工作 标准起草过程标准编制小组成立后,明确了组员间的分工协作,在查阅相关资料和总结前期试研究的基础上由潘孝成牵头编制了标准初稿并将初稿分别发给每位标准起草人进行修改完善202月中旬完成标准送审稿第一版 征求意见情况2022日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网站公开征求意见并发送电子稿至安徽农大学、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及部分市、县疫控中心专家征求意见 、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 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 DHV是一种引起雏鸭鸭病毒性肝(Duck viral hepatitis, DVH主要病原。鸭病毒性肝炎主要以雏鸭发生肝炎为病理特征,具有高度传染性和接触性,发病迅速死亡高呈世界性分布DH可分三个血清型在我国主要流行的血清型DHV-DHV-感雏鸭发病后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非常相似,并且二者混合感染情况也比较普遍,给该病的正确诊断防治带来了极

大的困难 2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112号将鸭病毒性肝炎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本标准建立RT-PC方法将有助于对鸭肝炎病型型的快速诊断以及有效区分,以达到在准确的诊断基础上展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工作 、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 本标准依据生产中鸭病毒性肝炎诊断需要遵《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及编制规则 目前尚无“鸭肝炎病型型双RT-PC检测方法”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详细说明4. 本标“引物设计为根genban上已发布DHV-DHV-保守序列设计即考虑到引的广泛代表性,又考虑到引物的特异性,且经实际验证,符合设计要求 )本标准中“结果判定PC结果判定,当阳性对照出720b左右642b左右扩增条带阴性对照未出现目的条带时实验结果成立被检样品出720b左右扩增条带DHV-核酸阳性被样品出642b左右扩增条带DHV-核酸阳性 、标准中如果涉及专利,应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说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说明采标程度,以及国内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 、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实施日期等 本标准作为推荐性地方标准,应自本标准发布之日起在省内动物疫病诊断机构、规模鸭场全面推施行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有安徽省目前唯一一家获CM认证的动物疫病检测机“安省农科院兽医临床诊断指导中心”,该中心对外开展疫病诊断和检测服务,标准获批后,中心利用该准进行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并指导养鸭场开展鸭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另外通过各种途径向省动物疫控检测部门等宣贯该标准,建议它们将“鸭肝炎病型型双RT-PC检测方法”列为其诊鸭病毒性肝炎PC诊断方法 、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 1、其它应予说明的事 注:没有的请填写.

病毒性肝炎培训小结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根据今年世界肝炎日宣传主题,切实做好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对病毒性肝炎的诊疗水平,结合横溪镇近年病毒性肝炎疫情形势,横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决定于2012年4月10日在医院四楼会议室开展一次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的专题培训。 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肝炎防治宣传活动。我院紧紧围绕“认识肝炎,科学防治”宣传主题,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利用上街宣传面广的优势,院领导组织在门诊楼前摆摊设点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群众肝炎防治意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种疾病发生。现就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院领导高度重视“认识肝炎,科学防治”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牢固树立“珍爱健康,珍爱生命”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力争使肝炎宣传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在宣传活动周期间,我院充分利用墙报、标语以及街天摆摊设点等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肝炎防治宣传教育。7月28日,利用街天人流量大、宣传面广的优势,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现场讲解教育等宣传肝炎相关知识,营造全民抗击疾病、维护生命健康的氛围。共发放肝炎防治知识宣传单300余份,夏秋季常见传染病宣传资料300余份。通过本次宣传活动,对提高人民群众对肝炎防治知识等相关疾病防治知识的认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今后,我院将继续认真组织开展肝炎防治宣传活动,并把这项工作常规化,结合我院的实际,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本次培训主要由医院防保科科长蒋兴主讲。他首先介绍了病毒性肝炎的定义,然后就其具体的分型作了一一阐述,重点讲解了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的临川表现、诊断要点、实验室室检查、主要治疗方法等。 据统计,此次培训共有50余下名临床医生参加,其中中心25人,社区10人,医院防保科人员7人,院部领导2人,会后测试成绩平均分达98分以上,培训效果显著。这次培训内容较多,但极具精髓,为我们临床诊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对临床医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为明确的指导,即便疫情来临,也能处惊不乱,为防控工作做好道道坚硬的城墙。 横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西 二0一二年四月十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与肝炎病毒有关的皮肤病

近年来发现,许多皮肤病的发生可能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有关。HCV是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为30-60mm,与黄热病毒和动物瘟病病毒有种属同源性。HCV目前至少存在9种基因型或血清型,30多种以上亚型。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3亿HCV感染者。HCV感染人体主要是经血传播。与HCV有关或可能有关有关的皮肤病包括: (1)冷球蛋白血症。 (2)结节性多动脉炎(PAN):是一种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常累及中小动脉,皮肤可出现紫癜、瘀斑、坏死甚至坏疽。 (3)迟发扑啉症(PCT) (4)扁平苔藓(LP):近些年来发现LP与HCV感染有密切关系。关于LP患者HCV 感染率不同的报道差异较大。有人检测了78例LP患者,发现16例(20%)抗 HCV抗体阳性,其中13例HCV-RNA阳性,而82例对照组中,仅2例抗HCV 抗体阳性。日本的一项调查发现62%的LP患者HCV抗体阳性。Dupin等检测 了102例口腔LP患者HCV感染情况,发现4.9%的患者HCV抗体阳性,与对 照组(4.5%)无显著差异。Friedrich等也对156例肝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并发 现口腔LP与HCV感染有明显的相关性。目前HCV在皮肤或粘膜中是否复制 尚未得到证实。 (5)荨麻疹。 (6)坏死松解性肢端红斑(NAE):NAE是最近描述的疾病,其主要表现是坏死性红斑,特异性发生于肢端,有人报道了1例43岁该病患者,病程4年,其主要 表现为双足伸侧松弛性水疱和红斑,该患者抗HCV抗体阳性,肝活检示慢性 活动性肝炎,该病应用干扰素α-2b治愈。有人还回顾了已报道8例NAE患者, 全部患者HCV抗体阳性,有2例肝活检示慢性活动性肝炎。故有人认为NAE 可能是HCV感染的皮肤标志。 (7)白癜风、多形红斑、痒疹、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等。 此外,乙型肝炎病毒可引起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被认为是一种与HBV感染有关的皮肤病。目前认为本病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一种皮肤表现,可能与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有关。

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A66株)

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A66株) Ya Bingduxingganyan Huoyimiao(A66 Zhu) Duck Viral Hepatitis Vaccine, Living(Strain A66) 本品系Ⅰ型鸭肝炎病毒A66弱毒株接种SPF鸡胚,收获感染鸡胚液、胎儿及绒毛尿囊膜混合研磨,加适量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用于预防雏鸭Ⅰ型病毒性肝炎。 【性状】淡红色海绵状疏松团块,易与瓶壁脱离,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 【无菌检验】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3306进行检验,应无菌生长。如有菌生长,应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进行杂菌计数和病原性鉴定(附录3307)、和禽沙门氏菌检验(附录3303),应符合规定,每羽份疫苗含非病原菌应不超过1个。 【支原体检验】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3308进行检验,应无支原体生长。 【外源病毒检验】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3305进行检验,应无外源病毒污染。 【鉴别检验】将疫苗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至1000 ELD50/0.1 ml,与等量抗鸭病毒性肝炎特异性血清混合,置室温作用60分钟后,经尿囊腔接种9~10日龄SPF鸡胚10枚,每胚0.2ml;同时设病毒对照鸡胚5枚,每胚经尿囊腔接种未中和的病毒液0.1 ml(含1000 ELD50)。置37℃孵育120小时,病毒对照组的鸡胚应全部死亡,中和组的鸡胚应在24~120内不引起特异性死亡且至少存活8只。 【安全检验】用1日龄易感雏鸭15只,其中10只,各皮下或肌肉注射疫苗0.5 ml (含10羽份),另5只不接种作为对照,两组分别饲养。观察14日,均应健活。如有非特异性死亡,两组均不应超过1只。否则可重检1次。 【效力检验】下列方法任择其一。 (1)病毒含量测定按瓶签注明的羽份,将疫苗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至1羽份/0.1ml,再作10倍系列稀释,取10-3、10-4、10-53个稀释度,分别尿囊腔内接种8~9日龄SPF 鸡胚5枚,每胚0.1ml,置37℃继续孵育,24小时以前死亡的鸡胚弃去不计,在24~120小时死亡的鸡胚,随时取出,计算ELD50。每羽份疫苗中的病毒含量应不低于104.3ELD50。 (2)用雏鸭检验用1~3日龄易感雏鸭15只,其中10只,各皮下注射接种疫苗0.5 ml (1/10羽份),另5只不接种,作为对照,两组隔离饲养。5日后,取全部免疫鸭和对照鸭,各皮下注射1000 LD50Ⅰ型鸭肝炎病毒W株强毒,观察7日,免疫组鸭应至少有8只存活,对照组应至少有4只发病死亡。 【剩余水分测定】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3204进行测定,应符合兽药生物制品通则的规定。 【真空度测定】按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3103进行测定,应符合规定。 【作用与用途】用于预防雏鸭I型病毒性肝炎,适用于各品种雏鸭。 【用法与用量】皮下或肌肉注射,按瓶签注明羽份,用生理盐水或适宜稀释液稀释成每1ml含2羽份,1~3日龄雏鸭每只0.5ml;饮水免疫,剂量加倍。 【注意事项】(1)疫苗稀释后,应放冷暗处,必须在4小时内用完。

病毒性肝炎防治基本知识宣传单

病毒性肝炎防治基本知识 一、基本知识 1、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2、我国肝炎现状与挑战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发病率高。2010年我国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近132万例,死亡884例,位居传染病发病之首,其中乙肝占所有肝炎病例的80%。 3、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 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 播。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输血 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母婴 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 同,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二、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控制策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约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保护效果可持续20年以上。 2、防止“病从口入”,预防甲肝和戊肝 甲肝和戊肝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可预防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 3、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丙型肝炎 丙肝目前虽然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 行预防,但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传 播途径,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三、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1、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需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定期接受随访,根据病情进行规范化治疗,切勿轻信虚假广告。 2、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需要遵从医嘱,主动配合,切忌自行停药 3、鼓励检查了解乙肝感染状况,建议有疑似肝炎症状或高风险行为的人群主动到医疗机构检查 4、丙肝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主动检测,规范治疗,良好预后) 四、健康教育 1、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接触不会传播乙肝和丙肝病毒。 2.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可结婚、生育。

病毒性肝炎题库1-2-10

病毒性肝炎题库1-2- 10

问题: [单选]有关抗-HBs的下述论点中,不正确的是() A.是HBsAg的抗体 B.滴度20U时对攻击才有免疫力 C.有保护性 D.为中和抗体 E.在乙肝恢复期出现,持续6个月至数年 抗-HBs的保护效果与抗体梯度成正比,故答案选B。

问题: [单选]下面各项不正确的是() A.乙型肝炎常可见到家庭聚集现象 B.丙型肝炎慢性化高 C.甲型肝炎多见于儿童 D.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可重叠丁型肝炎感染 E.晚期妊娠妇女戊型肝炎病死率高 丁型肝炎是缺陷病毒,病毒复制需要HBsAg,故丁型肝炎重叠感染仅可发生于乙型肝炎患者,不会发生于丙型肝炎患者中,故答案选D。

问题: [单选]下述正确的是() A.HCV是DNA病毒 B.HCV为双链RNA病毒 C.HCV核苷酸序列变异性大 D.HCV只有一个基因型 E.HCV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至少有6个基因型,主要为医源性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故答案选C。(辽宁11选5 https://www.360docs.net/doc/902104189.html,)

问题: [单选]病毒性肝炎的地区分布,下述不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的HAV流行率较低 B.HBsAg阳性率在西欧与北美较低 C.丙肝主要见于发展中国家 D.丁型肝炎在世界上分布极不平衡 E.戊肝的地方性流行区主要在亚非拉

问题: [单选]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地区分布特征正确的是() A.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相差很悬殊,高度地方性流行区主要是在地中海沿岸等地 B.地方性流行区主要是南亚、南美、非洲等地区,西方国家主要为散发或输入性病例 C.流行与卫生水平关系很大,西方国家抗体流行率较低,发展中国家较高 D.世界分布很不平衡,我国病毒携带率南方高于北方,农村高于城市 E.世界上抗体流行率虽不平衡,但相差不特别悬殊

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一览

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一览 10月5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总秘书长托马斯·佩尔曼宣布,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Harvey J.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们在与血源性肝炎的斗争中做出了“决定性贡献”——发现了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病毒血症,肝炎病毒进入肝脏并复制和释放病毒,导致机体免疫活化,杀伤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诱导细胞死亡或凋亡,从而引起肝脏炎症、坏死,进一步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乏力为主要表现。 目前已被公认的,可以分为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缩写分别HAV(hepatitis A virus)、HBV(Hepatitis B Virus)、HCV(Hepatitis C Virus)、HDV(Hepatitis D Virus)、HEV(Hepatitis E Virus),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均为RNA病毒。听起来像五个恶棍兄弟,其实它们只是臭味相投,凑到一起,并没有亲缘关系。 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五类肝炎病毒的具体介绍,希望看完后会对大家有一点点帮助哦! 1.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 HAV属于小RNA病毒科嗜肝病毒属,病毒直径约为27nm,呈20面体立体对称,无包膜,有HAV的特异性抗原(HAVAg),衣壳由60个壳微粒组成,呈20面体立体对称。HAV基因组是一条长约7.5kb的线型正链RNA,具有感染性,基因组结构主要分成四个部分,即5’非翻译区、翻译区、3’非翻译区和多聚A尾巴,其中翻译区又分为P1、P2和P3区,分别编码不同的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5’非翻译区内存在丰富的茎环结构(Stem-loop),存在内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mal Ribosomal Entry Site,IRES);P1区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按次序分别为VP4、VP2、VP3和VP1,其中VP3羧基端为病毒最保守区,VP1/2A区为次保守区,VP1/2A区现已被国际上公认为研究基因型的靶基因区。 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粪便中排出的病毒通过污染的手、水和食物等经口感染,可导致流行或者暴发流行,日常生活接触也可传播而引起散发性发病。 2.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

肝炎病毒测试题

冷市镇2014年肝炎病毒培训测试题村名姓名计分 一、选择题 A型题 1. 甲型肝炎病毒属于 A. 肠道病毒70型 B. 肠道病毒72型 C. 腺病毒8型 D. 疱疹病毒6型 E. ECHO病毒 2. 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血液接触 D. 蚊虫叮咬 E.性接触 3.HA V区别于其他肠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是 A. 形态 B. 大小 C. 结构 D. 对热的抵抗力 E. 目前无法细胞培养 4.HA V随粪便排出体外最主要的时间是 A. 感染后1周内 B. 发病2周后 C. 发病前后2周内 D. 恢复期 E. 发病后1个月 5.Dane颗粒是指 A.HA V颗粒 B.完整的HBV颗粒 C.HBV球形颗粒 D. HBV管形颗粒 E.狂犬病病毒包涵体 6. HBV的核酸类型为 A. 单正链RNA B. 单负链RNA C. 双链分节段DNA D. 双链环状DNA E. 双链RNA 7. 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消化道传播 B.血液、血制品传播 C.蚊虫叮咬 D. 呼吸道传播 E.直接接触 8. 下列病毒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 乙型肝炎病毒 C.乙脑病毒 D. 单纯疱疹病毒 E. 流感病毒 9. HBsAg在血清中的最主要存在形式是 A.小球形颗粒 B.管形颗粒 C.Dane颗粒 D.免疫球蛋白 E. 免疫复合物 10. HBV感染的主要标志是 A. 血中测出HBsAg B. 血中测出抗-HBs C. 血中测出HBcAg D. 血中测出HBeAg和抗-HBs E. 血中测出抗-HBe 11. HBV的免疫病理机制中包括 A.Ⅰ、Ⅱ型超敏反应 B. Ⅱ、Ⅲ型超敏反应 C.Ⅰ、Ⅳ型超敏反应 D. Ⅲ、Ⅳ型超敏反应 E. 以上都不是 12. 与原发性肝癌相关的病毒是 A.HAV B.HBV C.HIV D.EBV E.HSV-2 13. 关于HBV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核酸为双股线状DNA B.其DNA多聚酶无逆转录酶功能 C. 血中测出HBeAg是体内HBV复制的指标之一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

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 【摘要】鸭病毒性肝炎(DHV)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对该类疾病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注射免疫疫苗,其中预防接种是在健康鸭群中还没有发生传染病之前,为了防止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有计划地定期使用疫(菌)苗对健康鸭群进行预防免疫接种。而紧急接种是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疾病的流行,而对疫群、疫区和受威胁地区尚未发病的鸭进行临时应急性免疫接种。对DHV的治疗前应该明确诊断,针对不同类型的鸭病毒性肝炎疾病(可分为新型鸭病毒性肝炎与传统I型鸭病毒性肝炎等)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鸭病毒性肝炎,预防免疫接种,传染病 鸭病毒性肝炎(DHV)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和死亡率高的特点[1]。主要是3周龄内的雏鸭发病,发病率可达100%,7日龄内雏鸭死亡率高达85%~90%上,7日龄~21日龄死亡率为50%左右,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为了探讨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措施,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1预防措施 对鸭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注射免疫疫苗,对健康的鸭群免疫接种是激发鸭机体内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本来对某些传染病易感的鸭群转变为不易感群的一种有效的防病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对鸭群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和扑灭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对鸭的病毒性传染病,如鸭瘟、番鸭细小病毒病、雏鸭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预防措施中,免疫接种更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免疫接种通常可分为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2],具体措施如下: 1.1预防接种 种鸭开产前1月内接种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间隔15天~20天加强免疫1次,这样后代雏鸭可获母源抗体保护。预防接种是在健康鸭群中还没有发生传染病之前,为了防止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有计划地定期使用疫(菌)苗对健康鸭群进行预防免疫接种。预防接种通常使用病毒疫苗或细菌菌苗等生物制剂作为抗原激发机体免疫,常使用皮下和肌肉注射或者口服等不同的接种方法,接种后经过一定的时间(5~7天后)可获得数日的免疫力。为了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应对当地鸭

丙肝抗病毒DAA介绍

丙肝抗病毒DAA介绍 中国丙肝病毒基因分型:GT1b(56.8%),GT2(24.1%),GT3(9.1%),GT6(6.3%),未见4型和5型,海南省以GT6a 和GT3为主。1b和2a基因型在我国较为常见。 DAA 一、奥比帕利(商品名:维健乐) 奥比帕利是艾伯维公司研发的,是奥比他韦(Ombitasir)、帕利瑞韦(Paritaprevir)、利托那韦3种药物组成的抗丙肝病毒复方制剂,治疗基因1型。奥比他韦是一种NS5A抑制剂,通过抑制NS5A聚合酶抑制丙肝病毒组装和释放,其作用机制与达拉他韦相似。帕利瑞韦属于第二代蛋白酶抑制剂,通过抑制NS3/4A蛋白酶活性,起到抑制丙肝病毒多聚蛋白处理和加工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西美普韦(Simeprevir)相似。利托那韦(Ritonavir)没有抗丙肝病毒作用,它是一种肝脏药物代谢酶(CYP3A)的抑制剂,在处方中的作用是延缓帕利瑞韦在肝脏中的代谢,增加药物的血浆浓度和谷浓度。奥比帕利的药物组成:奥比他韦12.5mg,帕利瑞韦75mg,利托那韦50mg。 二、达塞布韦(Dasabuvir)商品名:易奇瑞 达塞布韦是艾伯维公司研发的,属于非核苷类聚合酶抑制剂,通过抑制丙肝病毒NS5B聚合酶的作用来抑制丙肝病毒RNA的复制,治疗基因1型。奥比帕利和达塞布韦两药

联合,三面出击,从3个不同的途径抑制丙肝病毒的复制,再加上利托那韦的增效作用,对基因1型丙肝病毒感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被国外专家称为基因1型丙肝的“3D”治疗。维克派克套装由奥比帕利和达塞布韦组成,是妊娠期间安全性程度B级药物,建议在治疗期间采用有效的避孕措施,但不要使用含有炔雌醇的药物避孕,雌激素类药物可能增加ALT升高的危险,有潜在的肝毒性,因此不建议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的B级和C级)使用。奥比帕利和达塞布韦中的药物大都要经过肝脏代谢,不经过肾脏代谢,有肾损害的患者无需调整药物剂量。 奥比帕利和达塞布韦服药时间有讲究:两药需要与食物同服,因为食物可增加这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血药浓度,但对食物的种类、热卡和脂肪含量无特殊要求。奥比帕利每次2片,每日1次,与早餐同服。达塞布韦每次250mg(1片),每日2次,早餐和晚餐时各服1次。整片吞服药物,不应咀嚼、掰碎或溶解药片后服用。 如果一餐漏服了药物,可以按照下面的处理: 奥比帕利:如果某次漏服,可在漏服剂量排定时间的12小时之内服用该处方剂量。如果从奥比帕利常规服药时间起已超过12小时,则不应补充漏服的剂量,患者应按排定的给药时间服用下一剂量。 达塞布韦:如果某次漏服,可在漏服剂量排定时间的6

医学检验-微生物-肝炎病毒测试题

第29章 肝炎病毒测试题 一.概念 1.HBsAg:乙肝表面抗原。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和小球形颗粒及管型颗粒中。可大量存在于感染血清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2.HBcAg:乙肝病毒核心抗原。为乙肝病毒衣壳成分,不易在血循环中检出,但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抗体,抗体在血清中维持时间较长,低滴度抗体是过去感染的标志,高滴度时提示病毒有活动性复制。 3.HBeAg:e抗原。游离于血清中,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的消长一致,故可作为病毒有复制及血清具有感染性的一个指标。 二. 填空题

1.肝炎病毒有 、 、 、 和 五种类型。 2.肝炎病毒中,由粪—口途径传播的有 、 ;由血液 和垂直途径传播的有 、 、 ;属于DNA病毒的 有 ;属于缺损病毒的是 ;已有疫苗可主动免疫的是 和 ;可进行细胞培养的是 。 3.HBV的外衣壳由 、 和 蛋白组成,构成HBV的 ;内衣壳由 组成;核心由 和 组成。 4.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为 和 ,猩猩和猿猴作为传 染源的意义不大. 5.甲型肝炎的血清抗体中,表示现症感染的抗体是 ,而表示既往感 染的抗体是 . 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血清标本,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 到3种不同 形态结构的颗粒,其传染性也不同, 即小球形颗粒和 以及 。 7.乙型肝炎基因组为双股环壮DNA,内含4个开放读框(ORF),分别称为S 区,C区, 和 . 1.HAV,HBV,HCV,HDV,HEV。 2.HAV、HEV, HBV,HCV,HDV, HBV, HDV, HAV,HBV, HAV。 3.S、pre-S1、pre-S2,HBsAg;HBcAg;双股非闭合环状DNA,DNA多聚 酶。 4.甲型肝炎的患者和隐性(亚临床)感染者。 5.潜伏期未期,急性期早期。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病毒性肝炎 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病,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病。乙型病毒性肝炎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近年来乙肝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本文叙述乙肝病毒的四大特性、传播途径、防治。 关键词:乙肝病毒特性传播途径防治 Abstract: Hepatitis B by hepatitis B virus (HBV) caused mainly by the liver inflammation and can lead to multiple organ damage in a disease mainly affects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 can be converted to a small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of the liver or liver cancer. Therefore, it has become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health worldwide disease, is the most widely popular in our country, the most serious dangers of a disease. The prevalence of hepatitis B with no fixed term, year-round disease, but mostly distributed.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hepatitis B showed a rising trend. This paper describes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hepatitis B virus, transmiss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Keywords: preven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1.3亿。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一、乙肝病毒的四大特性 (1).嗜肝性。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随着血流进入肝脏,通过肝细胞膜上的乙肝病毒受体直接与肝细胞膜结合,先脱去外壳,其核心进入胞浆;然后脱去核壳,其病毒基因进入吒扣胞核内复制(即相当于繁殖)。治疗药物必须是小分子才能进入细胞内,而且还要对肝细胞无毒性作用。 (2).泛嗜性。 随着检验技术的进步,发现乙肝病毒可以感染淋巴细胞不能达到的组织,如周围血单核细胞、脾;骨髓、淋巴结、小肠、胰腺、肾上腺、睾丸、卵巢等。一般人认为将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硬化或肝癌手术切除,换一个无乙肝感染的正常的肝全好些。其实不然,近年肝移置术后结果提示,在没有采取任何预防乙肝预防措施的前提下,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行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的再感染率高达90%。采取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和拉米呋定联合抗病毒措施,可使其再感染率降低至30%。可见患者体内其他组织潜伏病毒,是术后肝脏再感染的来源。 (3) .变异性。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百科名片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 西医学名:乙型病毒性肝炎 所属科室:内科-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肝脏 主要症状:不同类型症状不同 主要病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传染性: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皮肤粘膜破损传播,等 目录 疾病介绍 疾病分类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饮食注意 专家观点 疾病介绍 乙型肝炎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性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HCC)。我国于2006年进行的乙型肝炎流行病毒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2000多万。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史等)、母婴传播及性传播,皮肤粘膜破损传播也有一定比例,如纹身、扎耳洞、内窥镜检查等,血液制品现已严格控制,传播可能性大大减少,不规范输血及血制品时才有发生。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也不容忽视。随着乙肝疫苗在新生儿中的大力推广,及其它母婴阻断措施的实施,母婴传播得到极大控制。目前HBV-DNA阳性母亲分娩约有百分之九十通过干预成功阻断母婴垂直传播。HBV感染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

乙型肝炎病毒(HBV)实时荧光定量PCR

乙型肝炎病毒(HBV)实时荧光定量PCR [目的要求] 掌握血清中HBV-DNA的提取方法及原理;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测定原理;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操作及结果分析 了解核酸测定引物设计原理;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的工作原理及操作。 [教学时数] 讲授2学时,实验6学时。 [讲授内容] 血清中病毒DNA的提取方法和原理;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测定原理;核酸测定引物设计原理;HBV-DNA测定引物设计思路;HBV-DNA荧光定量PCR试剂组成、相应作用及反应混合液配制;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的工作原理及操作 [实验内容] 分组提取血清中HBV-DNA;配制反应液并上机操作,实时观察,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总结 [自学内容] “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 实验指导(自编) 实验乙型肝炎病毒(HBV)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理】 Real time PCR 是普通PCR 的一项改进,使用了针对扩增DNA 的荧光物质,使得DNA 的数量与检测到的荧光强度成线性关系,大致得到DNA 的扩增曲线,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即对DNA靶分子的起始拷贝数进行定量的核酸检测。该方法精确、灵敏、特异性强、污染途径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是国际公认的核酸分子

定量的标准方法。它已逐渐代替了Northern blotting 以及semi RT-PCR技术。 本实验从HBV携带者或者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抽提HBV基因组DNA,采用核酸扩增结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 利用一对乙肝病毒特异性引物和一特异性结合于扩增区另一位点的TaqMan探针, 实现对乙肝病毒模板的扩增和检测。使用商品化试剂盒:HBV实时荧光定量试剂盒,深圳匹基公司(PG,Biotech.)。针对表面抗原S基因,设计一对引物和一个探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中,两个荧光染料标记在探针上,一个叫报告基团(R),一个叫淬灭基团(Q)。当两个荧光基团都连在探针上时,报告基团的荧光被淬灭基团抑制。在延伸中,DNA聚合酶利用5’→3’外切酶活性把报告基团从探针上切下来。一旦和淬灭基团分开,报告基团释放出荧光。通过监测荧光信号的积累来反映乙肝病毒DNA的扩增.产物的积累,根据扩增反应的动力学特征使用外部标准曲线对初始模板定量(图4)。 图4: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原理 R:荧光报告基团Q:荧光淬灭基团 【试剂与器材】 1.HBV-DNA检测试剂盒:DNA提取液1,DNA提取液2,PCR预混合液(含有Mg2+、PCR反应缓冲液、dATP、dUTP、dGTP、dCTP引物、荧光标记的探针)、Taq酶、UNG,强阳性对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临界阳性血清,四种不同浓度的阳性参控品、双蒸去离子水。 2.荧光定量PCR仪 3.PCR反应管 4.移液器及移液器吸头 5.高速离心机 6.漩涡混合器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正嗜肝DNA 病毒属(Orhtohepadnavirus),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HBV感染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估计全世界HBV携带者高达3.5亿。我国人群HBV携带率约为10%,HBV携带者超过1.2亿。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电镜下HBV感染患者血清中可见三种形态的病毒颗粒,即大球型颗粒,小球型颗粒和管形颗粒。 (1)大球型颗粒:又称为Dane颗粒,是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直径42mm,电镜下呈双层结构的球型颗粒。外层相当于病毒的包膜,由脂质双层和病毒基因编码的包膜蛋白组成,包膜蛋白包括HBV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前S1抗原(Pre S1)和前S2抗原(Pre S2)。内层为病毒的核心,相当于病毒的核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核心表面的衣壳蛋白为HBV核心抗原(hepatitis B core antigen ,HBcAg)。病毒核心内部含病毒的双链DNA分子、DNA多聚酶等。 (2)小球型颗粒:直径为22nm,为一种中空颗粒,成分为HBsAg,是HBV 在肝细胞内复制时产生过剩的HBsAg装配而成,不含病毒的DNA及多聚酶,无感染性。这种小球型颗粒大量存在于血液中。 (3)管形颗粒:由小球型颗粒聚合而成,颗粒长100~500nm,直径22nm,成分与小球型颗粒相同,具有与HBsAg相同的抗原性。 2.基因结构与编码蛋白HBVDNA分子为不完全双链环状DNA,两链长短不一。长链是负链,约有3200个核苷酸,短链为正链,是长链长度的50%~100%。HBVDNA负链含4个开放阅读框(ORF),分别称为S,C,P,X区。其中S区有3个启动子,分别编码主蛋白(含HBsAg)、中蛋白(含PreS2Ag和HBsAg)和大蛋白(含PreS1Ag、PreS2Ag、HBsAg)。C区中有2个启动子,分别编码HBeAg和PreC蛋白和含HBcAg的C蛋白(衣壳蛋白)。P区最长,约占基因组的75%以上(与其他区重叠),编码DNA多聚酶(含反转录酶和RNA酶H 活性)。X区编码含154个氨基酸的碱性多肽(HBxAg)。RreS2和PreS1为病毒的主要吸附蛋白,可与肝细胞病毒受体结合。HBxAg可反式激活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及HBV基因,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长链的裂口亦位于此区。 3.培养特性黑猩猩是HBV的易感动物。HBV的组织培养尚未成功,目前采用的是DNA转染细胞培养系统,将病毒DNA导入肝癌细胞株,使这些细胞株可分泌HBsAg、HBcAg、HBeAg和Dane颗粒。DNA转染细胞培养系统可用于抗HBV药物的研究。 4.抵抗力HB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均有耐受性。不被70%乙醇灭活。高压蒸汽灭菌法、100℃加热10分钟可灭活HBV,0.5%过氧乙酸、5%次氯酸钠和环氧乙烷等常用于HBV的消毒。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主要传染源为乙型肝炎患者或无症状HBV携带者。乙型肝炎患者潜伏期、急性期或慢性活动初期,其血清都有传染性。HBV携带者因无症状而不易被察觉,作为传染源的危害性比患者更大。 2.传播途径HB的传播途径主要有3中:①血液和血制品传播:极微量带HBV大球型颗粒的血经微小伤口进入人体即可导致感染。②垂直传播:多发生于胎儿期和围生期。HBV 也可通过哺乳传播。③性传播及亲切接触传播:从HBV感染者的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可检出HBV,HBsAg阳性的配偶较其他家庭成员更易感染HBV,表明HBV可以经性途径传播。 3.致病机制与免疫机制HBV的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免疫病理反应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是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

肝炎病毒练习题

肝炎病毒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可导致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毒为 A. HA V、HBV和HCV B. HBV、HCV和HDV C. HCV、HDV和HEV D. HDV、HEV 和HA V E.HEV、HA V和HBV 2.关于病毒性肝炎,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甲型肝炎急性期血中难以检测到特异性IgM抗体 B.乙型肝炎急性期血中可检出抗-HBs C.病人血清中检出抗-HBs和抗-HBe,表示预后较好 D.病人血清抗-HBc阳性时,无传染性 E.献血员HBsAg(—)即无输血传播病毒性肝炎的危险 3.关于肝炎病毒与传播途径的组合,哪项是错误的 A.HA V一消化道传播 B.HBV一输血和注射 C.HCV一输血和注射 D.HDV一输血和注射 E.HEV一输血和注射 4.HA V感染者粪便排毒高峰期是 A. 潜伏期早期 B. 潜伏期末期 C. 黄疸期 D. 转氨酶高峰期 E. 急性末期 5.甲型肝炎病毒隐性感染后的结局是 A.免疫力下降时会重复感染 B.病毒长期潜伏于机体某部位 C.成为慢性肝炎 D.血液中检测不到甲肝病毒 E.一般不会再感染该病毒 6.惟一用细胞培养获得减毒株的肝炎病毒是 A. HA V B. HBV C. HCV D. HDV E. HEV 7.关于甲型肝炎叙述错误的是 A. 是单股正链RNA病毒 B. 能在体外组织细胞中培养 C. 接种疫苗可特异性预防 D. 抵抗力弱,对脂溶剂敏感 E. 隐性感染多见 8.HA V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输血 B.母婴传播 C.共用注射器 D.媒介昆虫 E.粪—口 9.诊断甲型肝炎最实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是 A.免疫电镜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病毒颗粒 B.ELISA法检测血中抗-HA V IgM C.取粪便标本作病毒分离培养 D.PCR检测血液中HA V RNA E.粪便标本中特异性抗原的检测 10.关于HA V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形态结构与肠道病毒位置 B.经粪—口途径传播 C.只有一个血清型 D.感染易转变成慢性 E.病后免疫力牢固 11.下列理化因素中,能杀死HA V的是 A.乙醚 B.加热60℃,lh C. pH3 D.氯仿 E.加热100℃,5分钟 12.HBV的核酸类型是 A. 单股RNA B. 双股RNA C. 双股线状DNA D. 双股环状DNA E.单股DNA 13.与HBV致病机制不相符的叙述是 A. 病毒蛋白对细胞的直接杀伤 B. 病毒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C. 病毒改变细胞表面抗原 D. 免疫复合物引起的Ⅲ型超敏反应 E. 病毒基因的整合引起细胞转化 14.下列哪种途径不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0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0—1995 前言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是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医科大学传染病教研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秀玉、徐道振、王勤环。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作为对乙肝患者的诊断及处理依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982—199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3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3.1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动态观察予以诊断。 3.2 诊断标准 3.2.1 急性肝炎 3.2.1.1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a)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 b)症状: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c)体征:主要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d)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 e)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标志,详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2。 f)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详见附录B。 在以上各项中病原学指标、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为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资料和体征为参考条件。疑似病例:符合以上诸条中b)+d)。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e)。 3.2.1.2 急性黄疸型肝炎 a)同3.2.1.1.a)。 b)指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消化道症状及尿黄。 c)体征:皮肤巩膜黄染、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d)肝功能检查:ALT升高,血清胆红素(Bil)大于17.1μmol/L(大于1mg/dL)和/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