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治多种疾病初识

“补中益气汤”治多种疾病初识
“补中益气汤”治多种疾病初识

“补中益气汤”治多种疾病初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医家简介:金代-李杲(李东垣)字,明之,号,东垣老人。(1180-1251年),今河北人,生于世宗大定二十年,金亡入元,十七年乃终,年72岁,旧本亦题元人,金元四大学派之温补派(补土派)代表人物。

认为脾胃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主张,有东垣重脾胃之说,善于温补脾胃。著《脾胃论。1249年》《内外伤寒辨惑论》《兰室秘藏》,后人附以诸家合刻,有“东垣十书”传世。人谓东垣用药,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然驳杂之处,不可不知,惟一脾胃为重,故亦可取。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本方是医家李东垣创立的著名方剂之一,是根据“损者益之”“劳者温之”“甘温除热”的理论制定的,为补气升阳的代表方。

在他的影响下,其后医家张景岳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在补中益气汤基础上,去陈皮,柴胡,当归而成“举元煎”。

气之与血异名同类,同出于脾胃,有互相促进,互相带动作用。即气能生血,血能藏气。气主照之升也,血主濡之润也。气为阳,血为阴。气有化生血液的功能,血是气所依附的物质。气推血行,血随气行。气与血有着相互为用,不可分割关系。

前人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说。气虚能致血虚,补气能治血虚证。各脏气虚,与脾气虚有密切关系。乃“气血阴阳互根的理论”。“气滞则血瘀,血瘀则气受阻。”“血至则气亦至,气行则血亦行”。补气与助阳,补血和养阴,往往是相须为用的。

经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前人有:“百病皆生于气”“脾(胃)为脏气之源,气虚是以脾气虚为主”之说。

医家李皋(东垣)认为:“内伤病的形成,是体内气不足的结果,而气不足,又是脾胃损伤的结果。”

医家李东垣指出:“元气是决定健康的关键,而脾胃是决定元气虚实的关键。”他在“脾胃论”中云:“真气(元气)乃先生身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脾胃虚则久窍不通,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诸病则生也。”即李东垣的基本论点。

近人医家张锡纯取补中益气汤之主药黄芪,及有协助升提作用的柴胡,升麻,并加知母,桔梗而成“升陷汤,治大气下陷等,均属补中益气汤范围。

医家李东垣讲胃气,是指元气。他认为元气靠胃,滋养而充沛,强调胃气,也就是强调元气。所谓脾胃气虚,实即元气不足。因此脾胃气虚,不仅表现为胃肠功能衰弱,而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一系列,由元气不足,体质变弱,抵抗力下降等,而引起的衰弱症候群。诸如疲乏倦怠,四肢无力,气短自汗,头痛,恶寒,食少无味,气虚发热等。

此外,由于脾主升,脾气下陷,则有子宫脱垂及脱肛;由于脾统血,脾虚不能摄血,则有便血崩漏等。

上述各类证候,由脾胃气虚,元气不足而引起的,都可以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而不是说所有的胃肠疾病,应辨证论治。至于病后一般体弱,亦可用本方加减以调补。

【二】名方介绍:

名称: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丸,益气丸。《脾胃论。李东垣方》。

方剂组成:黄芪(蜜炙)9-15克,炙甘草3-9克,人参(或党参)9-12克,当归6-9克,陈皮6-9克,升麻3-6克,柴胡3-9克,白术9-12克,生姜4.5克,大枣4枚。

功能:益气升阳,调补脾胃。

主治和应用:脾胃气虚,中气下陷。症见体倦肢软,饮食无味,大便溏薄,或发热自汗,舌淡,脉虚软无力;或清阳不升,头晕目眩;中气不足,内脏下陷;妇女阴挺,以及崩漏属于气不摄血者。

临床用治胃下垂,胃粘膜脱垂,肾下垂,子宫下垂,重症肌无力的眼睑下垂,痔疮便血,久泻脱肛,内障眼病及慢性咽炎等由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者。

方义:黄芪,人参,甘草甘温益气,为主要组成部分;白术,当归,陈皮用以健脾养血,理气和中,升麻,柴胡升提阳气,为辅助部分。综合全方配伍,一是升提下陷阳气。补气药与升提药同用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分析:补中益气汤的立方要旨,在于补气。仔细分析,全方实由“异功散”(健脾益气)合“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加减而成,祥见下式。

补中益气汤=(异功散—茯苓)+当归补血汤+(升麻+柴胡)

(异功散: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组成。)

(当归补血汤:由黄芪,当归组成。)

从现代医学关点看,补中益气汤具有健胃护肝,兴奋强壮,解热镇痛等作用,故能治疗食少胃呆,烦劳内伤,身热心烦等证。

益气健脾补中益气汤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02474631.html, 益气健脾补中益气汤 作者:谢杰 来源:《大众健康》2018年第01期 溯源古今,有一方独具特色,配伍精当,君臣佐使,相制相用,条理井然,它就是脾胃大家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数百年来,经历代医家的传承而成为经久不衰的传统名方。 补中益气汤广泛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室的几十种病症,诸如营养不良、贫血、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感冒、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白细胞减少症、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脱肛、便血、慢性胆囊炎、胃下垂、泌尿系结石、失眠、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月经不调、男性不孕症、顽固性头痛等。对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有抗菌、抗病毒等功能。 配伍精当剂型灵活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炙)、党参、白术(炒)、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甘草(蜜炙)组成。剂型主要有汤剂、口服液、丸剂(大蜜丸,每丸9ɡ;水丸,每袋装6ɡ)、颗粒剂(每袋装3ɡ)。汤剂用法:水煎服,一剂药煎两次过滤混合分两次早晚各一次,温服。丸剂用法:口服,小蜜丸一次9ɡ,大蜜丸一次1丸,水丸一次1袋(6ɡ),颗粒剂一次1袋(3ɡ),口服液一次10ml,均一日2次~3次温开水送服。 本方为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致之证而设。方中黄芪甘温,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辅以党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合黄芪以益气补中;陈皮理气和胃,当归养血和营,用少量升麻、柴胡,助主药以升提下陷之阳气。诸药合用,则脾胃强健,中气充足,劳倦得之,寒热自除,气陷自举。补中益气汤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体现“甘温除热”治疗气虚发热证及脾虚气陷证。 脾胃健壮则全身健壮 中医临床上素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的古训。古代医家说:“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由此可见,胃肠功能好坏,对维护人体健康或使疾病康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理脾胃就成为防病治病、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主要措施之一,即所谓“善治病者,唯在调和脾胃”。脾胃健壮,则全身健壮,中医学所说的脾胃系统病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胃癌,以及某些肝、胆、胰等系统的疾病。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 这篇文章为我的大学的毕业论文,想想那时对李东垣的学术思想的热爱与着迷,现在依然不减,多年以后翻出此文章依然记忆犹新。原文如下: [摘要] 笔者试图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医领域关于补中益气 汤的临床应用,探讨补中益气汤的临床适应人群,明确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中医应用本方治疗气虚为病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依据。关键词补中益气汤气虚脾胃论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主要组成药物为补气、升阳药物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诸证。 补中益气汤所治大都是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所引起的疾病,所以临床以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为主;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1 李东垣学术思想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最著名的处方之一,其著名是因为该处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至今仍是临床常用的处方。但笔者认为最能代表李东垣学术特色的,不仅仅是这首处方本身,而是补脾胃升清阳的思想。该方由黄芪、白术、陈皮、人参、柴胡、升麻、炙甘草、当归等药物组成。

本方重用黄芪为君,主要起到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的作用,陈皮理气化湿,当归补血活血,使人参、白术、甘草补而不滞。但后世张景岳的举元煎就不用当归,以升为主,这跟医家的用药习惯不同,像他的左归丸、右归丸,大力的补某一方面,但这些药多不宜久服。本药的气血兼顾比较好,适合长期服用。李东垣强调中焦脾胃在人体的重要作用,不仅 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纽,而且脾胃一虚则百病由生。因为脾胃为至阴,为五脏提供精微物质,所以有心之脾胃虚、肝之脾胃虚、脾胃本脏偏虚、肺之脾胃虚和肾之脾胃虚的详细划分,并给出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李东垣之后的温补派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提出阴虚即使脾虚的说法。在虚损的治法上,李东垣与朱丹溪滋阴降火不同,东 垣主升。李东垣善用升发之药,譬如黄芪、人参之类,或若升麻、柴胡、防风等风药,而且用量不大。因为脾胃本虚,应少固太阴而为之,如若用大量的升举之药,恐就成了壮火食气了。2 补中益气汤的辨证要点本方的临床以气虚见证,多在活动后尤甚。气虚多见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或脏器下垂。补中益气汤 的脉象,《脾胃论》里提到是“脉洪”,是“饮食劳倦所伤始为 热中”的脉象。周慎斋提出“左脉沉细而涩,右脉浮大而数”,

24十大泡脚之中药泡脚配方大全

保健小常识 脚底存在着各个脏器的反射区,按摩和刺激相应反射区,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排毒燃脂的目的,减掉内脏脂肪,这个生活小窍门相当有用。各位美眉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不仅可以减掉多余脂肪,还可以达到淋巴排毒调节内分泌的作用。让你瘦身同时,精神百倍,尽显年轻活力! 具体方法(以下方法每种都只需2分钟,美眉们每天只做一种方法即可,如时间充裕全做效果更佳) 1、敲击脚底 每天晚上睡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是内脏排毒功能增强,使体内血管的排泄功能畅通无阻,加快燃脂速度。正确方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的进行,以稍有疼痛感为度,每只脚100次左右,运动完成约2分钟。 2、双脚晃动 全身血液循环不佳,就会发生内脏功能失调和内分泌失调的现象,会出现体能毒素不能及时排除,新陈代谢速度过慢造成脂肪堆积,出现肥胖。简单的脚局部刺激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速度。仰卧在床上或地板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持续2分钟,全省血液循环立即通畅,燃烧脂肪,且有助于改善睡眠。 3、赤脚行走 此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使掌心得到锻炼的机会,掌心是保持人体平衡的重要部位,行走时尽可能让掌心得到刺激,可尝试走卵石路,或在家中准备一块带圆润突起的席垫。让五指分离运动也是赤脚行走的一大优点,为了减肥和身体健康,在家中尽可能的让双脚从鞋袜中解放出来,赤脚行走。坚持2分钟即可。 4、揉搓脚趾 揉搓脚趾不仅瘦身,还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可以用双手抓住双脚的大趾,作圆周揉搓,每天揉搓数次,每次2分钟,也可以用手作圆周运动来搓小趾外侧,由于记忆力是与小脑相关的,而小趾又是小脑的反射区,所以揉搓小趾有助增强记忆力。揉搓2分钟。 5、脚底按摩 让双脚合拢起来相互摩擦,使血液循环通畅,待脚步感到温暖,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加强体内排毒燃脂功效。方法是仰卧在床上或地板上,抬起双脚用力相互摩擦,如果双手同时进行摩擦效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20次左右即可,约2分钟。此方法同时还有助于睡眠。 以下这些方法可以发按摩减肥。还很简单,比如你看电视的时候。或者有有空闲的时候,都可以进行.记住一两个,有针对性的进行,按按让你更健康,生活更快乐! 按摩减肥法,脸部 按摩步骤及方式:

试谈补中益气汤临床运用

试谈补中益气汤临床运用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代李东垣所创制,为《脾胃论》中著名的方剂之一,它具有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的功能。用于治疗劳倦内伤,气虚发热,脾虚下陷,中气不足等症奏效甚捷,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兹就临床实践,略陈管见,就正于同仁。 1 长期发热 男,52岁。患者午后发热1年,1985.12赴汉就诊,经拍片、造影、cT等项检查,诊断为“后肺中段肺不张”(不排除)“肺癌”,并请在汉访问的英国医生会诊,建议作肺叶切除术或用大剂量抗生素的治疗,1986年元月回当地某医院住院,用青霉素、链霉素,氨基苄青霉素等药治疗3个月无效,改由中药治疗,先投化湿和营,养阴清热等法症情无好转。5月初组织会诊症见:发热体温波动在37.4℃左右,午后热势较为明显。面如重枣,形体消瘦,长期卧床不起,动则眩晕,纳差,失眼,口渴不饮,大便溏泻,3~4次/d,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濡。 根据证情分析似属脾胃气衰,湿困中阳,相火乘其土位。《内经》指示“……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气既虚,水谷精微不能上归于肺,可能与“肺不张”有关。同时少阳升发之气,

每因中气下陷,郁而不伸,导致营卫不和,又是低热长期存在的原因。甘温除热,古有成法可循。治拟补其中,升其阳,调其枢机,则升降自如,气血和而热自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百合、红枣。服5剂热势减轻,续服15剂体温恢复正常。坚守原方3个月,诸证消除,精神饮食如常人。 2 癃闭(前列腺肥大) 男,70岁,患者原有前列腺肥大病史,经常小便不通,每次发作,须持续导尿加用激素治疗,病情暂可缓解。此次以“癃闭”入院,症见小便不通,一日排尿数十次,5—10滴/次,伴咳嗽,喘气,汗出,少腹胀病,精神差,食欲欠佳,舌质淡红,苔白厚,脉沉滑,先投宣肺化气、利水之剂效果不佳。 根据脉舌形证分析,上喘下胀,显然清阳之道窒塞,且年高体弱,脾肾双亏,更可想见。《内经》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又日:“膀胱者,洲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由于脾气虚弱,运化无权,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交混,下注膀胱,且命门火衰,气化不及州都,必然决渎失司而成癃闭,治宜补脾土以生清阳,温命门以助气化,补中益气汤加肉桂通草,服后两剂而尿通,5剂痊愈,调理数日出院。6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补中益气汤治咳嗽案

补中益气汤治咳嗽 方药:北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陈皮5克,当归3克,升麻3克,柴胡8克,甘草3克,青蒿(后下)5克,黄芩5克,杏仁5克,白薇10克,地骨皮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益脾肺止咳。 案例:陈某,男,6岁。1998年3月18日就诊。患儿平素体弱,每感风寒易致发热咳嗽,年发作3~4次,历3年余。3天前出现发热咳嗽,体温达39.5℃,在某门诊部静滴抗生素,服中西药治疗乏效。接诊时患儿体瘦、神疲乏力,懒言,面微红,体温达39.6℃,微恶风,咳嗽,不思饮食,小便短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1剂,水煎分2次温服。次日体温渐退至38℃。效不更方,仍守上方再进1剂热退咳止,诸症悉除。嘱服补中益气丸2个月,以调理善后。 按语:补中益气汤之党参、北芪补益脾肺之气以圃奉,佐白术以健脾,取当归以和血,陈皮理气以消甘药之滞,升麻、柴胡既升清气又能清热,加黄芩、青蒿组成药对以清热,地骨皮、白薇以退虚热,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于补中益气之中配轻透之药以清虚热,临床随症加减,每获良效。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慢性咳嗽50例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作者:梁少勇 2005-9-21 摘要: 持续或反复咳嗽超过3~4周即属于慢性咳嗽。笔者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气虚型慢性咳嗽50例,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其中4周前曾患肺炎6例,支气管炎15例,均经治疗后X线胸片显示无异常而仍咳嗽不止。以上患者曾用多种抗生素(口服或肌注、静滴)和止咳药治疗而咳嗽未止。... 持续或反复咳嗽超过3~4周即属于慢性咳嗽笔者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气虚型慢性咳嗽50例,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门诊病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6~17岁18例,18~80岁32例;病程3~4周26例,4~8周15例,8周以上9例。其中4周曾患肺炎6例,支气管炎15例,均经治疗后X线胸片显示无异常而仍咳嗽不止。以上患者曾用抗生素(口服或肌注、静滴)和止咳药治疗而咳嗽未止。一般为阵发性咳嗽,偶有白痰而量少,面色无华,食欲及睡眠不佳,舌淡脉弱。 1.2 治疗方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人参3~10g,炙黄芪5~30g,当归5~10g,白术5~20g,柴胡3~6g,升麻3~6g,陈皮3~6g,百部5~10g,桔梗5~10g,紫菀5~15g,款冬花5~10g,炙甘草5~10g。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服。10天为1 疗程,间隔3天后继续第2个疗程,一般用2~3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治愈:咳嗽停止,恢复正常;好转:咳嗽明显减轻;无效:咳嗽无好转或加重,或并发他症。 1.4 结果本组50例中治愈24例,好转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 2 讨论 咳嗽是肺脏功能失调,肺气上逆所致,一般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类。外感咳嗽起病较急,其病尚浅易治,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其病较深,治疗难取速效。慢性咳嗽多属内伤咳嗽范畴,往往有较长的病史和其他脏腑失调的证候,虚证或虚中挟实居多,可因外感咳嗽失治或治之不当所致。气虚型咳嗽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虚、痰、瘀3个方面。“久病伤气”,慢性咳嗽由于咳嗽日久,耗伤肺气,使肺之清肃功能难复,卫外功能失调,易于复感外邪,使咳嗽加剧。“脾

格瓦斯的制作方法

格瓦斯的制作方法 格瓦斯是俄语译音,是一种俄式饮料的名字。它是用面包干发酵酿制而成,颜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红色,酸甜适度,近似我国的酸梅汤,是一种无酒精的发酵清凉饮料。在我国哈尔滨比较流行。 原料:面包100克 白糖30克 酒花5克(或啤酒半杯) 葡萄干10颗 开水1瓶(啤酒瓶) 制作方法:将面包切成小薄片,烤黄盛入容器。把沸水凉至40度左右,冲入盛有面包的容器,搅一搅再倒入酒花(或鲜啤酒),再搅拌,加盖,令其发酵一天。然后,经过滤,装入放葡萄干的瓶内,密封后置于阴凉处发酵24小时,置于冰箱,备用。 特点:呈琥珀颜色,气足泡多,酸甜适度,清凉爽口,伴有酒花味,尤有一种特有的麦乳与酒花发酵的芳香。由于格瓦斯中含有菌体和某些来自原料的未完全分解成份。因此它是一种非透明液体,即有一定程度的混浊与沉淀。格瓦斯是清凉解暑的佳品,也是开胃生津、消积化食、防治便秘的保健饮料。 面包格瓦斯的做法 制作方法 1.格瓦斯汁的制作。可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格瓦斯,汁主要有浸出法、糖化法、混合法及兼煮并浸法。 (1)浸出法:此种方法有两次或三次浸出法。在热水中浸泡粉碎的面包原料麦芽和燕麦粉、格瓦斯面包或者是干格瓦斯,其工作程序为:开始在糖化槽放入经过计算的70%的70~73℃水,然后在不断搅拌条件不逐渐加入经过计算的干格瓦斯或者是粉碎的格瓦斯面包。原料加完后,继续搅拌30分钟,加入其余的30%的水,糖化需保持1.5小时。 小心将澄清的第一格瓦斯汁由沉淀物上面放出,经过细筛板过滤,通过铜

制的逆流冷却器放到收集槽内或发酵槽内。第一汁的浓度为3~3.5%。 在沉淀物里加入热水,搅拌30分钟,浸泡一小时,第二次浸泡后得到的第二汁,同样通过冷却并加到收集槽内。用同样方法得到第三汁,但加水量不能满量,此时需计算加入槽中面包原料数量应得的格瓦斯汁量,所制作全量格瓦斯汁平均浓度为1.2~1.5%,在发酵前在格瓦斯汁中加糖,其作法是糖制成糖浆,根据加糖标准加糖浆量为全糖量的25%。 浸出法所酿得的优良格瓦斯应具有可口的面包香味和味道,但这个方法所制备的格瓦斯汁浸出物损失较多。 (2)糖化法:用此法制作格瓦斯汁与酿造啤酒麦芽汁有其相同之点,可以在相同设备上实现。粉碎的燕麦和大麦芽的糖化可在糖化槽中进行。糖化开始,糖化醪液温度为45~50℃,在糖化槽的化醪升温达63~65℃,保持15~20分钟,然后进行第二次升温到70~73℃。保持15~20分钟进行糖化。糖化彻底后打入过滤槽,醪液澄清之后开始第一瓦斯汁的滗析工作,即槽上面澄清汁被析出。在沉淀物中加热水,并搅拌、澄清20分钟之后滗析第二汁。用相同的方法可得到第三汁。由于糖化醪中麸质含量很高,过滤非常困难,因而采用了滗析的方法。被滗析出的格瓦斯汁放到麦汁煮沸锅,加热煮沸浓缩到要求的浓度。使用这个方法可大大地减少面包原料浸出物损失,但酿得的格瓦斯香味少,没有像侵出法所酿得的格瓦斯和干格瓦斯酿得的格瓦斯的那种可口的面包香味和味道。 (3)混合法:该法是浸出法和糖化法相结合的一种方法。使用混合法操作是浸出槽加热水,加入粉碎的面包原料,混合均匀,醪液的温度为70~73℃,浸泡时间为1.5小时。滗析澄清的格瓦斯汁放到收集槽内,用少量的水洒在澄清的沉淀物上,输送到糖化锅加热至沸,煮浸30分钟,在糖化锅中加入冷水,使糖化醪的温度降到70~75℃,然后加部分粉碎的大麦芽,使其可利用物进行糖化。糖化之后,澄清的格瓦斯汁用滗析的方法注入吸集槽,剩下的再加入开水,搅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 这篇文章为我的大学的毕业论文,想想那时对李东垣的学术思想的热爱与着迷,现在依然不减,多年以后翻出此文章依然记忆犹新。原文如下: [摘要] 笔者试图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医领域关于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探讨补中益气汤的临床适应人群,明确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中医应用本方治疗气虚为病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依据。关键词补中益气汤气虚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主要组成药物为补气、升阳药物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诸证。 补中益气汤所治大都是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所引起的疾病,所以临床以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为主;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1 李东垣学术思想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最著名的处方之一,其著名是因为该处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至今仍是临床常用的处方。但笔者认为最能代表李东垣学术特色的,不仅仅是这首处方本身,而是补脾胃升清阳的思想。该方由黄芪、白术、陈皮、人参、柴胡、升麻、炙甘草、当归等药物组成。

湿和营,养阴清热等法症情无好转。5月初组织会诊症见:发热体温波动在37.4℃左右,午后热势较为明显。面如重枣,形体消瘦,长期卧床不起,动则眩晕,纳差,失眼,口渴不饮,大便溏泻,3~4次/d,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濡。根据证情分析似属脾胃气衰,湿困中阳,相火乘其土位。《内经》指示“……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气既虚,水谷精微不能上归于肺,可能与“肺不张”有关。同时少阳升发之气,每因中气下陷,郁而不伸,导致营卫不和,又是低热长期存在的原因。甘温除热,古有成法可循。治拟补其中,升其阳,调其枢机,则升降自如,气血和而热自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百合、红枣。服5剂热势减轻,续服15剂体温恢复正常。坚守原方3个月,诸证消除,精神饮食如常人。3.2 脱发男,30岁。患者两年前因胃穿孔作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纳较差,营养不良,近半年头发脱落,曾用胱胺酸、首乌片等药无效。现症发秃,面色白,纳谷不香,神疲乏力,自汗,四肢欠温,舌体胖大,质淡,苔白厚,脉缓。《内经》云:“发乃血之余”,说明发之荣枯标志着气血盛衰。气血生化之源又在于水谷之海化生精微。所以又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今因术后胃气受损,脾气亦虚,受纳转输,两失其常,少阳升发之气,亦不能独自升降旋转。形成枢机愈窒,气血愈虚,无以“薰肤,充身,泽毛”,故见症如上。古人指出:“有形之血不易速生,无形之气所宜

老中医:一个很提气的药方~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名方出处】金代李杲《脾胃论》。 【使用历史】约700年。 【主要成分】黄芪,甘草,白术,人参,当归,升麻,柴胡,橘皮。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证引起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典型征象】面黄肌瘦,手无缚鸡之力。 【禁忌人群】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补中益气汤是中医史上赫赫有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的代表方剂。李杲是“补土派”(五行 中“胃”对应“土”)的代表人物,当时,他处在金元的动荡时期,很多百姓因为颠沛流离的生活,饥饱无常,脾胃病也成了当时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在这种背景下,李杲特别重视脾胃, 他以“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的原则,结合当时人们由于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寒温失所导致 的胃气亏乏的现状,创制了调理脾胃的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 中医界的很多人都认为,补中益气汤凝聚了李杲毕生的学问,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形体器官脱垂等症。现在药店常有售补中益气汤衍生的丸剂,补中益气丸。 中气下陷,胃下垂就来了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人参、当归、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8味药组成,主要治疗 因劳伤、饮食不节所导致的脾肺气虚、中气下陷。那什么是中气下陷呢? 中气下陷是一个中医术语,这个“中”指的是脾胃,也就是我们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中气也就是脾胃之气,我们胸中的“中气”支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如果因为营养不足导致了 气虚,这个中气就会向下走。脾胃功能的削弱,中气的流失,将会产生下面一些情况: (1)脾的运化功能是以升清为主,升清是脾胃之气的运动特点,可使气血上达到心脑,达到高处。如果脾气衰弱,升清失司,中气下陷就会令人出现面色不华、头昏、头晕,或者目眩, 类似于人们常说的低血压、低血糖的症状。突然站立起来有的还会晕倒,眼前发花,或者伴 有出虚汗、冒冷汗等症状。这时候如果喝一杯热水或者吃一块巧克力,就会恢复。 (2)中气下陷是脾胃虚弱的一种表现,会影响到人的消化功能。胃肠的蠕动减慢,没有力量, 表现为:饭量小,吃点东西就感觉堵得慌,不易消化,很长时间以后打个嗝,还能闻到自己 吃饭的味道。 (3)中气下陷还会影响到脏器的功能。脾主升清,除了将运化后的清气送给心肺、头目,还会 借助上升的力量保持体内脏腑的位置。如果脾气虚了,中气下陷,就会出现脏器的下垂。比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和体会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和体会 补中益气汤出于”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脾胃论》,作者用之加减治疗内、妇科杂症,颇有效验,现介绍如下。 1 神经性头痛 阿某某,女,48岁,维吾尔族。2005年4月8日初诊。患者头痛病史8年,每因劳累,受寒或精神刺激而发,发作时需服用大量止痛药并卧床休息方得缓解。曾在城区多家医院检查,诊为“神经性头痛”。此次发作,经用西药数月不愈。症见:头闷痛,以前额及两侧太阳穴为甚,有时痛如锥刺,头目昏晕,倦怠纳差,二便正常,舌质暗淡,脉虚细弱。证属中虚清阳不升,气虚血滞。治以益气升清,通络止痛。处方:黄芪、党参各25 g,川芎18 g,白芍15 g,白术12 g,白芷、当归各10 g,升麻、柴胡、炙甘草各6 g,3剂后,头痛大减。原方再进6剂,头痛止。继以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旧恙未发。 按:头为清阳之府,气虚鼓动无力,清阳不升,血行涩滞,不通则痛,故头痛如刺。方中补中益气汤为主,补虚益气,升清举阳,另加川芎,自芷通络止痛,且引清阳之气上行,当归、白芍养血缓急而获效。 2 自汗 杨某,男,47岁。于2007年3月15日初诊。主诉:自汗已逾一年,汗出多于常人,活动后汗出尤甚,畏风,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每日2~3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虚弱。证属脾肾阳虚,阳不敛阴所致。方以补中益气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处方:黄芪20 g,党参15 g,白术10 g,当归10 g,陈皮10 g,柴胡6 g,升麻6 g,熟附片10 g,肉桂3 g,山萸肉10 g,丹皮10 g,五味子10 g,煅龙牡各30 g(先煎),金樱子10 g。6剂。 二诊:症状明显好转,汗已止,惟大便溏薄,腰膝酸软,前方收效,在原方加怀山药20 g,茯苓12 g,桑寄生15 g。6剂后,诸症基本消失,续服8剂,诸症悉除,随诊半年未复发。 按:本症属于阳虚自汗,主要责之脾肾,因脾为气血化生之源,肾藏真阴而寓元阳,只宜固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在外,阴之使也”,脾肾阳气虚弱,阳不敛阴,则自汗出,本法宜补脾益气温阳敛阴,方以补中益气汤合金匮肾气丸配以煅龙牡、五味子等收涩敛阴之品而获效。 3 遗尿 吐某某,女,15岁,维吾尔族,学生。2008年7月3日初诊。患者每晚尿床1~2次,已9年之久,多方求医服药未效。症见: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尿多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温补脾肾,益气缩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

补中益气汤病案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举隅 https://www.360docs.net/doc/902474631.html, 赵宁华孙新云2006-5-21 14:32:13 《河北中医》2000 年3 月第28 卷第3 期 关键词:补中药益气汤 【关键词】补中药益气汤;治疗应用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所创名方,治疗“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后世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清阳下陷,功效卓著。兹举验案4则如下。 1 重症肌无力 蔡某,女,38岁,农民。1998-03-08初诊。人工流产后又患感冒,身体虚弱,汗多无力,觉双眼睑下垂沉重不能抬举3个月余,先后到多家医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单纯眼肌型。给予激素和抗胆碱脂酶药物治疗,效果不显。刻诊:四肢无力,抬头力弱,倦怠自汗,少气懒言,头昏眩晕,腰膝酸软,双眼睑下垂,早轻暮重,视物成双,语声低哑,发音不清,口燥咽干,二便调,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中气不足,肝肾亏损。治宜补中益气,滋补肝肾。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36 g,白术15 g,枸杞子15 g,菟丝子12 g,鸡血藤18 g,山药18 g,阿胶(烊化)10 g,麦门冬12 g,何首乌15 g。水煎服,日1剂。15剂后自觉体力大增,头昏目眩减轻,声音有力,视物正常,惟眼睑略有下垂,开合不便。原方加熟地黄、鹿角胶、紫河车(另冲)继服20剂,眼睑下垂完全恢复,视力正常,随访5年未复发。 按:重症肌无力属中医学痿证范畴。患者做人工流产后又感冒,发汗过多,致气血津液亏乏,津虚不能溉,血虚不能营养,肌肉筋脉失养,出现眼睑下垂、肢体痿弱不用等一派中气不足、肝肾亏损之证。病位在脾、肝、肾,因脾主肌肉四肢,眼睑属脾,肾

主骨,肝主筋,故治疗以补中益气汤补中以健中土。加阿胶、鸡血藤、菟丝子、枸杞子、山药、熟地黄滋补肝肾,加鹿角胶、紫河车血肉有情之品可增强补肝肾填精之功。 2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刘某,男,32岁。1996-04-16初诊。头晕乏力,四肢酸软3个月余,患者身体消瘦,又因饮酒过量,感受寒邪,逐渐发展至头项软弱,畏寒,足不能久立,行走须人扶持,手臂无力,不能握物。某医院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治疗4个月余,疗效不佳。刻诊:面色苍白,体质瘦弱,心悸多汗,四肢不温,头项尚能抬举,步履缓慢,蹲起困难。中医辨证为气血虚弱,脾肾亏损。予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芪35 g,白术15 g,红参(另煎)8 g,当归15 g,升麻6 g,大枣3枚,炙甘草6 g,巴戟天12 g,鹿角胶(烊化)10 g,鸡血藤24 g,炮附子6 g,补骨脂15 g,肉苁蓉15 g。水煎服,日1剂。10剂后足温,头可抬举,两手能持物,仍步履艰难,腰膝无力。守方继服15剂,诸症好转,略感口干。原方减附子,同时服虎潜丸,50余剂后精神体力恢复正常,可下地劳动,随访4年未复发。 按:本例主要是禀赋不足,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濡养四肢肌肉;肾阳虚,温煦失职,又感寒邪,肾精亏损,不能荣筋养骨,而致足软不能久立,肌肉萎缩。中医辨证:脾肾阳虚,气血虚弱。予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升陷,使脾胃功能正常,精生血旺,肌肉丰满。配熟地黄、鸡血藤、巴戟天、续断、补骨脂、鹿角胶、肉苁蓉、附子温补肾阳,强筋健骨,恢复期配服虎潜丸可增强补肾助阳、强筋壮骨之力。 3 人工流产后恶露不绝 王某,女,30岁,农民。2001-04-28初诊。正产2胎,1年前曾做人工流产术,

“补中益气汤”治多种疾病初识

“补中益气汤”治多种疾病初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医家简介:金代-李杲(李东垣)字,明之,号,东垣老人。(1180-1251年),今河北人,生于世宗大定二十年,金亡入元,十七年乃终,年72岁,旧本亦题元人,金元四大学派之温补派(补土派)代表人物。 认为脾胃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主张,有东垣重脾胃之说,善于温补脾胃。著《脾胃论。1249年》《内外伤寒辨惑论》《兰室秘藏》,后人附以诸家合刻,有“东垣十书”传世。人谓东垣用药,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然驳杂之处,不可不知,惟一脾胃为重,故亦可取。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本方是医家李东垣创立的著名方剂之一,是根据“损者益之”“劳者温之”“甘温除热”的理论制定的,为补气升阳的代表方。 在他的影响下,其后医家张景岳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在补中益气汤基础上,去陈皮,柴胡,当归而成“举元煎”。 气之与血异名同类,同出于脾胃,有互相促进,互相带动作用。即气能生血,血能藏气。气主照之升也,血主濡之润也。气为阳,血为阴。气有化生血液的功能,血是气所依附的物质。气推血行,血随气行。气与血有着相互为用,不可分割关系。 前人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说。气虚能致血虚,补气能治血虚证。各脏气虚,与脾气虚有密切关系。乃“气血阴阳互根的理论”。“气滞则血瘀,血瘀则气受阻。”“血至则气亦至,气行则血亦行”。补气与助阳,补血和养阴,往往是相须为用的。 经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前人有:“百病皆生于气”“脾(胃)为脏气之源,气虚是以脾气虚为主”之说。 医家李皋(东垣)认为:“内伤病的形成,是体内气不足的结果,而气不足,又是脾胃损伤的结果。” 医家李东垣指出:“元气是决定健康的关键,而脾胃是决定元气虚实的关键。”他在“脾胃论”中云:“真气(元气)乃先生身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脾胃虚则久窍不通,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诸病则生也。”即李东垣的基本论点。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0-08-26T17:37:58.7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6期供稿作者:谷瑞华[导读] 补中益气汤是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以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辩证要点谷瑞华 (黑龙江省鹤岗市工农区谷瑞华中医诊所 154100)【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6-0295-01 补中益气汤是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以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辩证要点。治疗气虚发热,气虚下陷的主方,笔者在临床应用中,辩证施治,随证裁减,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气虚发热,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在35~60 岁之间,主证,低热、动则汗自出身倦乏力,纳差,属超常人劳作而耗伤脾胃元气的病人。 1.2 气虚下陷,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在40~65岁之间,主证,面色晄白,气短懒言,食欲不振,属脾胃气虚,无力举陷而致内脏下垂的病人。 2 治疗方法 常用剂量:黄芪25g、白术15g、陈皮12g、柴胡l0g、升麻6g、党参15g、当归12g、甘草l0g、生姜4g、大枣5枚,属气虚发热,在本方中加青蒿、知母、党参改用太子参,柴胡改银柴胡,气虚下陷,在本方中加用枳壳、厚朴。 3 治疗效果 气虚发热的病人,主要依据患者就医的时间早晚以体质状况来决定治疗用药的时间,服药5剂后,有8例病人体温正常,继服l0剂全部病人症状消失,气虚下陷的病人,服药半月为一疗程,服药一疗程后,有10例病人肛门痒痛的症状减轻,服药2~3疗程,直肠无脱垂症状。 4 病案举例 气虚发热:李某,男,45岁,因个体经营,劳累过度,出现发热,体温在37.5~38.0℃之间,自服抗菌素药后无效,而来我院就诊,查血常规,尿常规,胸透未见异常,查体所见,面色萎黄,表情呆滞疲倦,胃纳不佳,舌淡苔白,脉细弱,证属超常劳累,损伤脾胃元气而致气虚发热,治疗当用益气升阳,甘温除热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用青蒿,知母,党参改用太子参,柴胡改用银柴胡,经服药5剂后,体温正常,继服3剂,诸症全愈。 中气下陷,张某、男53岁,平素胃纳不佳,体倦懒言,半年前因腹泻后出现肛门口有物脱出,初起能自行还纳、近2月症状加重,肛门口脱出物约2cm,伴肛门疼痛,经就医检查,确诊为完全直肠脱垂I度,证属气虚下陷脱垂,治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用枳壳,川朴,经服药6剂后,肛门疼痛减轻,继服l月直肠无脱垂症状。 5 体会 李东垣日:“劳倦伤脾,谷气不盛,阳气下陷,阴中发热。”巢元方日:“脱肛者,肛门脱出也”。大肠虚而伤于寒痢,而为气急,其气下冲,则肛门脱出,本文病例,一例是气虚发热,劳倦过度损脾胃元气,即“烦劳则张”。一则是气虚下陷,其气下冲而致脱垂,方中重用黄芪,辅以党参、白术、甘草益气补中,陈皮和胃,当归补血,用以柴胡,升麻升提下陷的阳气、诸药合用、补气养血、举陷,使脾胃强健,中气充足则发热自除,气陷得升则内脏脱垂自愈。

史济招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临床经验

名老中医经验 史济招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临床经验 徐慧媛 齐贺彬(北京协和医院 100730)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史济招 经验 史济招教授应用健脾益气法治疗多种疾病,常取良效。尤其“病不在脾胃”时仍然选择补益脾胃法。我们有幸随史师侍诊侧案,受益匪浅。现将史济招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补中益气治失眠 早有“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之说,因此在治疗上以滋阴潜阳或潜阳降火或直接安伏心神立法居多。然史济招教授屡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失眠,疗效甚佳。 例1 赵某,男,41岁。1997-05-13初诊。失眠多年,夜梦多,醒后不解乏,平时常感乏力,胃脘部隐痛,轻胀,不喜按,视力下降,便溏。脉细,舌胖淡黯有齿痕,苔薄白。辨证为脾胃气虚。治宜健脾益气,和血安神。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15g,党参10g,白术10g,白芍药10g,升麻4g,柴胡10g,当归10g,陈皮6g,炒酸枣仁10g,炒远志10g,苍术10g,香附10g,桃仁10g,红花10g,黄连6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4剂,疗效显著。 按:人体以上为阳,以下为阴,而脾居中州,交通上下,主气机升降,为阴平阳和之枢纽。《丹溪心法》云:“脾具坤静之体,而有乾健之运……而成天地交之泰。”《医宗金鉴》亦有“脾阳苟不运,心肾必不交”之记载,说明脾气在调和阴阳、交泰水火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患者平时常感乏力,胃脘隐痛轻胀,大便不成形,舌胖淡有齿痕,均为中焦气虚之象。故史济招教授治疗失眠从脾入手,取补中益气汤治本,加酸枣仁、远志、黄连安神清心治标;另有苍术健脾明目;香附、桃仁、红花理气活血;甘草、白芍药缓急止痛。 2 补中益气治外感 医家常忌“闭门留寇”,即表邪未解,过早使用补药而导致病邪留滞。然史济招教授在治疗外感病中,详推细敲,大胆使用补益之法,亦收显效。 例2 朱某,女,52岁。1997-05-22初诊。反复感冒1年,每次发病持续10日以上。此次感冒又已3日。主症:鼻塞清涕,咳嗽咯白痰,舌根及咽部痒痛,全身沉重无力,眠差多梦,胃脘不适,常呃逆、便溏。脉滑,舌淡黯有齿痕。查体:咽红,心肺(-)。辨证为素体气虚,又感时邪。治宜益气扶正,祛邪解表。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15g,党参10g,白术10g,升麻4g,柴胡10g,丹参10g,白芍药10g,陈皮6g,桔梗10g,杏仁10g,蝉蜕6g,川贝母15g,苏叶10g,枇杷叶10g,甘草6g,黄连6g,连翘10g。水煎服,日1剂。服3剂后症状大减,服6剂后咳嗽、清涕咽痛及周身沉重症状消失。 按:史济招教授认为疾病的发生在于正气的相对不足,即正气不足,邪气作祟,或邪气过盛,正气难抑。本例患者虽有表证,但平素全身无力,胃脘不适,伴有呃逆、便溏,舌淡黯有齿痕,说明素体脾胃气虚,故应以调理脾胃、扶正抗邪为治疗大法,方选补中益气汤,再加桔梗、杏仁、枇杷叶、苏叶、川贝母宣肺止嗽;连翘、蝉蜕清热解表利咽。 3 补中益气治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损形态多样,病变部位瘙痒、渗出、糜烂。中医认为本病为风、湿、热三邪作祟,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多取清忌补,而史济招教授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却取良效。 例3 董某,女,23岁。1997-05-23初诊。手部湿疹反复发作2年余。就诊时皮肤渗出,痒甚,皮肤周边有粟粒样丘疹。平素乏力,月经有时后错,大便正常。脉沉细,舌偏淡,有齿痕,苔微黄。辨为脾气不足,湿郁肌肤。治宜健脾益气,祛风燥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党参10g,白术10g,升麻4g,柴胡10g,当归10g,白芍药10g,陈皮6g,地肤子30g,白鲜皮15g,炙甘草6g,黄连6g。水煎服,日1剂。服14剂后复诊见湿疹大部分消失。继用原方并加茜草30g活血生肌,促进皮肤组织修复。 按:由于湿疹活动期以邪盛为主,如皮肤发红、糜烂、渗出、瘙痒等,所以不少医家畏忌补益之方敛邪滞毒而多选清法。然以往予以清热解毒利湿和清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八种药物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原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久泻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等各种疾病,临床运用较广泛,使用恰当,每收捷效,现举例如下。后人在原治基础上经过反复实践探索,不断将本方的临床适用范围加以扩展,使其成为至今仍为中医临床广泛使用的名方之一。 六、头痛 1.患者,男,38岁。左前额痛已4年,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尤以眉额部为甚,屡治不愈;平时特别容易感冒,且每因感冒后则上述病情加重;多伴有鼻塞流涕等症,剧时鼻涕有腥味,有时还带血,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额窦炎”。刻诊:头额胀痛,鼻塞,流黄鼻涕,食欲不振,体虚乏力,动则多汗,汗出恶风,以手指压患者眼眶上角时头痛加剧,并牵连枕骨周围疼,瘦高体型,面白少华,舌质淡胖,舌边齿龈明显,苔薄黄,脉细。证属:气虚头痛。治宜:益气升清,祛风清热。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药:党参15g,白术10g,黄芪30g,当归10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10g,炙甘草10g,川芎10g,蔓荆子12g。 二诊:服药6剂,头痛已减,精神好转。宗原方,再服4剂,头痛大减,未见发作,仍以上方为丸常服,以巩固疗效。 2.林某,女,50岁。5年来,反复头部隐痛,病势悠悠,午后尤甚,时作时止,遇劳则复发或加剧。此次因半个月前干家务后,出现头痛且晕,汗出畏风,神疲乏力。平素胃纳差,食少无味。察其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弱。头颅彩超及脑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血压90/60mmHg。诊断为头风。证属脾胃虚弱,脑髓脉络失荣。治拟补脾益气养:陈皮6g,白芷12g,天麻10g,大枣10g,甘草5g,水煎服。服上方5剂后,头痛头晕减轻,精神及

西式面点 复习题 (6)

复习题六 1、清酥类是在用()互为表里,经反复擀叠、冷却形成新面坯的基础上,经加工而成的一类层次清晰、松酥的点心。 A、水调面坯、油面坯 B、油面坯、生粉面坯 C、糖水面坯 D、水调面坯、生粉面坯2、“Oven”的中文意思的()。 A、盘子 B、烤炉 C、分割器 D、勺子 3、食物的强化就是将一种或多种()加到食物中,改善和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A、营养素 B、矿物质 C、氨基酸 D、维生素 4、成本毛利率是()的百分比。 A、毛利额与成本 B、净料成本与毛料成本 C、毛利额与价格 D、毛料成本与净料成本5、在制作蛋糕面糊时,凡是不加或加入少量()而成的面糊都可称为清蛋糕面糊。 A、油脂 B、糖 C、蛋黄 D、牛奶 6、加热奶油的目的是()。 A、增加制品的松软度 B、增加制品的奶油香味 C、尽量使奶油中的水分降至最少 D、融化配料和高温消毒 7、()是违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错误做法。 A、将微波炉放在干燥、通风、不燃的地方使用 B、使用塑料容器做为微波炉加工工具 C、电烤箱使用完毕后切断总电源 D、用电饭锅的铝制内锅存放酸梅汤 8、下列选项中对铁的生理功用叙述正确的是()。

A、使血液凝固 B、是构成甲状腺素的原料 C、构成骨骼和牙齿 D、参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的合成 9、()是在用面粉、黄油、白糖、鸡蛋等主要原料调制成面坯的基础上,经擀制、成形、成熟、装饰等工艺而制成的一类酥而无层的点心。 A、清酥类 B、混酥类 C、面包类 D、蛋糕类 10、“oven sheet”是指()。 A、容器 B、烤盘 C、炉片 D、铲片 11、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这三种道德构成社会的全部道德内容。 A、家庭婚姻道德 B、行为道德 C、集体公德 D、国家公德 12、果冻的成型与果冻的用料配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A、环境温度 B、环境湿度 C、模具的使用 D、果冻的含水量 13、烘烤甜酥制品时所用的温度和时间比烘烤咸酥制品时所用的温度和时间要()。 A、高和长 B、高和短 C、低和长 D、低和短 14、黄昏时视物不清,是由于体内缺少()。 A、维生素D B、维生素C C、维生素B D、维生素A 15、使鱼、牛肉表面变红、发粘的菌属是()。 A、芽孢杆菌属 B、变形菌属 C、沙雷氏菌属 D、葡萄菌属 16、过量摄入食盐,往往是形成原发性()的主要原因。 A、心脏病 B、高血脂症 C、高血压 D、尿毒症 17、优质水果的一般卫生指标是()。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 举7个例子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举7个例子 甘草医友会第305期,每天一期,陪伴你的成长一个有趣、有料、有态度的中医I导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把补中益气汤列为治疗内伤的首选方,可见此方的重要性。这篇文章特别好,把患者辨证要点、用方指征、剂量加减甚至服药时间都介绍的非常详细,一首好方,就是应该发挥它最大的用处,推荐收藏。补中益气汤的妙用作者/张显臣编辑/小甘草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功能升阳益气,调补脾胃。主治因脾胃气虚所致的表热自汗,心烦口渴,头痛恶寒,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脉虚弱或洪大等症。笔者运用此方,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今列举所治如下。 (一)顽固性呃逆 黄某,女,53岁,住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患呃逆3年多,只有睡着后呃声才止。3年多来在广州历求中、西医及针灸、理疗均难收效。1989年2月,余应聘广州海军医院门诊时来求治。见患者身体消痩,行动无力,上到二楼诊病就气喘吁吁,呃声连连,不能遏止。余诊其脉沉细四至,寸不应指。证为中气下陷,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故呃声连连以求自救。投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 处方:柴胡15克,升麻10克,生黄芪100克,红参12克

(切片),炒白术20克,当归15克,陈皮12克,炒内金15克(打末),焦山楂15克,大红枣10个,生姜10克(打碎)。7剂,水煎服。 患者服完7剂后,呃止过半,体力、精神、饮食亦较诊前好得多。共服上方30余剂,呃止体健。1991年11月,与患者相遇,见其红光满面,身体健康。 呃逆之因,多系胃气上逆所致,有寒呃、热呃、痰呃、瘀呃、气呃、虚呃6种。该患者呃逆3年有作,气血大伤,饮食乏味,久则属虚。证为脾胃虚寒,气虚下陷,故用补中益气汤治之而愈。 (二)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症,中医称为崩漏,一般分为血热、气虚、阴虚和瘀血等类型。反复崩漏日久不愈必然导致气虚血亏、阴阳两伤。不论其兼证挟热、挟瘀,抑或阴虚、气虚,只要历时较久、多方治疗难以收效者,在治疗上均应以补气升提为要,次及其他,诸如补气清热、补气强阴、补气化瘀,多能应手奏效。 李某,女,45岁,干部。两年多来,经血量多,夹杂紫黑色瘀块,10日后服止血药方渐止,屡经中西医治疗收效甚少,有时虽暂时止一个月而下个月又复如故,有时半个月或20 日就来一次,每次来均需10日之久。1979年8月17日求治。见患者面黄浮肿,四肢欠温,行动气喘,舌淡胖,边痕明显,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与体会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与体会 摘要】本文在对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简单回顾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实践, 阐析对补中益气汤的应用体会,并进行一定思考,阐述中医辨证论治及异病同治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2095-1752(2016)18-0342-02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所著《内外伤辨惑论》。其药物组成、功效、适应症等,在原书主治范围的基础上,各版中医教材及相关现代文献 均有详细记录,已为广大学者熟知,故此处本文只做简要表述。其功用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主治范围包括: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证,症见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作,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身热 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主要涉及内科杂病。 笔者在福建中医药大学林坦教授的指导下,在临床使用补中益气汤的过程中,除了将其用于治疗内科杂病,尚对本方的其余适应症的进行了一定发挥,并得到 一些个人体会,以下做简要阐析以供分享。其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广大学者 指正。 1.脾虚气陷症 临床上气血阴阳不足都能导致脾胃虚弱,出现脾气不足、中焦虚寒、气血两虚、胃阴不足等证,可选择的方药包括四君子汤、建中汤、八珍汤、益胃汤等。 笔者根据以下理论基础,选择使用了补中益气汤加减。 首先,脾胃虚者,多数临床表现兼有脾失升清的症状,脾主升清,脾宜升则健,这就决定了脾胃虚弱者,需采用一定的升提脾气的方法。而四君子汤、建中汤、归脾汤等多无升提之法,所以不选上方为主方进行加减。 其次,中医学认为脾气不足,气虚下陷,影响水谷运化,水谷运化受扰,气 血阴阳化生都受到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有脾气不足者,常伴血、阴、阳之不足,即使辰下未见血、阴、阳不足之症,在未治疗的情况下,最终还是会导致血、阴、阳不足的症状。所以,根据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理,在治疗脾胃虚弱病时,笔者 并不选用单一的补脾胃气血阴阳之方,如选四君子汤补脾气等。 根据以上理论基础,笔者认为,在治疗脾胃病时,一旦确认虚实之后,可选 择补中益气汤加味,在补益中气的基础上,辅予增强脾胃运化,以化生气血阴阳 的药物,如山楂、神曲、谷芽、麦芽、鸡内金等,而不必拘泥于基本治则,如见 血虚补血,见阳虚补阳。 2.喉痹 喉痹相当于西医的慢性咽炎。其病机主要为外邪侵袭,上犯咽喉;邪毒久留,肺胃热盛,肺肾阴虚等,常见方药有疏风清热汤、清咽利膈汤,养阴清肺汤等。 笔者根据以下理论基础,选用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 众所周知,喉痹为久治不愈的一种慢性疾病,不同于乳蛾,它虽然症状与喉 痹相似,但多属外感,起病急骤。《内经》云: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咽喉者, 水谷之道路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一方面,肺为娇脏,主气属卫,喉 痹经久不愈,必损肺气,故应补益肺气,另一方面,脾为肺之母,脾虚气陷,无 力升提,土不生金,肺无所滋,则肺虚气弱,故补肺益气之法虽佳,但补土以生 金之法亦是关键;分析至此,虽然已可认为治疗喉痹当选补肺健脾,清咽利膈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