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资料

文献学资料
文献学资料

第四章古典文献的校勘

第一节: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

校勘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地恢复文献的原来面目。

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主要有四种:讹——将原有的文字写错了;脱——将原有的文字弄丢了;衍——增加了原来没有的文字;倒——将原有的文字变换了位置。此外,便是

同时出现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错误。现分别举例述之如下:

一、讹:讹也称误,是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

二、脱:文献在传抄出版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古代简书因编绳断烂,在重编时失去一简或数简称为脱简,后世因而也称脱文。较多的现象为脱简。还有脱页、脱篇、脱卷。

三、衍:原稿所元而传写与出版的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衍文,亦称衍字、羡文。衍一字

或数字较常见,也有衍一句或数句的。

四、倒: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

序却被弄颠倒了的现象。先后次序被弄颠倒了的文字称倒文,纠正之则称为乙正或

乙转。字数较多的倒文习惯上称“错简”。这其中又有字倒、句倒、篇章倒等不同情

况,甚至目录、表格也有错乱现象。

五、多重错误:有的文献同时出现两种错误或三种错误类型,我们称之为多重错误。多重错误有既讹且脱、既讹且衍、既讹且倒、既脱且衍、既脱且倒、既衍且倒、既讹且脱又衍、既讹且脱又倒、既脱且衍又倒等情况。

第二节校勘的资料:

校勘的目的既然是纠正文献中的各种错误,尽可能地恢复其本来面目,那就应当尽可能地掌握可以用来比勘与佐证的资料。这些资料大致可以分为本书的异本、他书的引文、其他有关资料等三类,现分述如下:

一、本书的异本:1.稿本:稿本一般指作者成书时的最初文字记录,亦即此书的本来面目,因此它是校勘最可靠的依据。2.抄本:稿本为数甚少,留存无多。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是以抄写的方式流传的;即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特别是其初期,抄本仍不失为书籍的一种主要形式。因此,抄本特别是旧抄本的校勘价值是相当高的。就文献载体而言,抄本有简书、帛书、纸抄本之分。由于不少旧抄本保留了文献较为原始的面貌,因此具有相当高的校勘价值。敦煌卷子的发现为我们打开了古代纸抄本的宝库,给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而可靠的校勘资料。敦煌卷子对校订唐代诗歌,作用十分明显,不仅有助于发现今本的文字错误,而且为后人改正文字错误提供了依据。3.拓本:为了使某些文献能够长期保存,人们便将它们刻在石头上。为了使这些刻在石头上的资料能够广泛流传,人们又用纸将它们摹拓下来,于是便成了拓本。由于不少拓本所拓石刻文献比较原始,因而比较可靠,常被人们用作校勘之资。拓本越原始、越完整,也就越可靠。4.印本:总的来说,稿本、抄本、拓本都不多,所以从事校勘主要还得依靠各种印本。印本包括刻本和活字本。5.注本:对古书加以解释;旧有传、注、说、故、训、记、解、笺、章句等多种名称,我们可统称为注。注通常附书以行。我们可以将附有注释的文献称为注本。注本是文献的异本之一,也是重要的校勘资料。6.选本:按照一定标准,将一位或一位以上的作家部分作品编辑在一起的文献称为选本。选本可能是抄本,也可能是印本,所以我们单独作为一类来进行讨论。不少选本由于编辑时问较早,比较多地保留了作品的原貌,因此可用作校勘的资料。某些编辑稍晚的选本,由于所据资料较早或源出两途,也可。7.校本:凡经校勘的书称校本。从事校勘当然应当充分利用前人的校勘成果,而校本则是保存校勘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校本有两个优点:一是前人据以校书的某些版本,及有关资料可能已经亡佚,某些版本及有关资料虽未亡佚,往往被

藏书家视为珍秘,难以见到。而这些资料却常能在校本中觅得。二是凡勤于校勘者多为专家学者,他们的校勘成果当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二、他书的引文:引用各书较多的有古类书、古书注及书抄。由于这些书的辑注者所见古书年代较早,传刻次数较少,比较接近古书原貌,所以这些书的引文是仅次于本书异本的校勘资料。1.古类书的引文:类书是将已有文献资料,按分类或字顺重新编排的一种工具书。类书多节录各书原文,有时甚至将整部书籍收入。不少类书收录资料原始,因此用古类书引文校勘,也是行之有效的。发展:宋人就已经注意用类书来进行校勘了,广泛运用古类书的引文从事校勘工作,则从清乾嘉时代开始,尤以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成就为最突出。清代以后,学者运用类书引文做校勘工作也每多创获,陈垣据《册府元龟》校补《魏书》一页。就是个突出例子。缺点:引用类书需要特别慎重。古人编辑类书时,常常根据内容的需要及篇幅的限制,对引用之书有所删节改易,同时也存在由于传写而发生的错误。2.古书注的引文:某些古书注本,由于注者知识丰富、方法谨严,在作注时往往博引群书原文,以求作者措辞所本,用意所在,这些引文的原书又出自较早的抄本或刻本,比较接近书的原貌,因此也常被用作校勘之资。“所引诸书,今已佚其十之九,唯赖是注以传,故与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同为考证家所引据焉。”王念孙校《汉书》就特别注意利用《史记》、《后汉书》的注释,《水经注》也是常用的资料。缺点:注意古人撰写注释,为了节省篇幅,往往对引文加以删节;此外,为了迁就所注正文,往往对引文的个别地方加以改动,因此古书注的引文往往同原书有差异。我们在利用古书注的引文进行校勘时,应当尽可能地参稽其他资料进行综合考辨。3.其他古书的引文:其他古书的引文情况复杂,检索不易,使用起来有一定困难。书抄:汪辟疆云:“书抄在六朝唐初最盛,但抄而不类,故与类书不同。今存者如《群书治要》、《意林》,皆可看。亦因其保存古书至多也。”此外,古代小学工具书,由于引文较多,也可用作校勘资料。在其他古书中,那些引用或取材故书的资料,校勘价值往往更高。缺:古人引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再加上文献在传抄转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新错误,所以他书引文不完全符合原文并非罕见的现象。

三、其他有关资料:此类资料和原书的关系往往是间接的。援用时必须更加审慎,才能避免主观武断的弊病,今也略述如下:1.甲骨文甲骨文的年代虽然久远,但它毕竟是我国文献的源头,同后世的典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也可用作校勘之资。2.金文:人们早就注意到了金文的校勘价值。3.石刻:石刻文字比较接近文献的原始面貌4.古印·封泥:因为古印与封泥属原始文献,多涉及官名与地名,因此对校勘古书中的官名与地名特别有用。5.其他书籍中的有关资料

第三节校勘的主要方法

一、对校: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地比较,把各本的异同记录下来。对校法的长处:是便于发现文献中的错误和找到改正错误的依据。其发现和改正的错误,都有版本上的依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主观武断、妄改原文的弊病;而且,校者若将所有的异文汇集在一处,编为校勘记,则读者手此一编,就等于掌握了许多版本,如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就是如此。步骤:对校的第一步工作是广搜异本,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抉择去取。待我们搜集到一书的各种异本后,还要对各种版本进行鉴定,以便确定校勘的底本,并按各本的校勘价值分为可供对校的主校本、辅校本、参校本等。有的书异本较多,还应弄清它们的源流。如果用图表的方式来显示版本源流,直观效果会更好。校勘:选择底本是校勘工作的起点。校勘底本的选择标准,我们可以张之洞《輏轩语·语学》篇中提出的有关善本的三条标准而稍加变通:一是旧本;二是足本;三是精本。旧本是指在时间上接近原稿的本子,因为它少经传抄转刻,总的来说比较符合或接近书的原貌。足本

是指文字篇卷无残缺脱落,内容完整的本子。精本是指精校、精刻本。参校本的选择,首先要注意的仍然是旧本。其次要注意版本源流。一些时间较早而与底本来源不同的版本,校勘价值尤高。此外,本书已有的他家校本,自然也应加以利用。

二、本校: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称为本校。一本书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方面,都会不可避免地相互联系着,本校法正是利用这个特点来进行工作的。其一,据相同词句校勘。同一词汇、同一文句,有时一书屡见,因而可以相互参照,校正讹误。其二,据相同句式校勘。作者行文往往有时代的或自己的习惯和特点,这往往表现为常采用相同或相近的句式,据此也可校正文献中的某些错误。其三,据对文校勘。其四,据文义校勘。缺:有的古籍不出自一手,有的古籍可能有不同的资料来源,其内容和文字出现矛盾往往在所难免,因而采用本校法时宜特别谨慎,以免以此律彼,增加新的错误。

三、他校:用其他文献中的引文及相关文字来校勘某一文献称他校。当然,我们有必要对用于他校的资料的可靠程度作出判断。一般来说,时代越早,越接近原始面貌,也就越可靠。在原始资料难求的情况下,不得已而求其次,则较晚的资料也可用作校勘之资。不过,我们还应注意古人引书不谨严,有的概述其大意,有的删节其原文,而且所据也并非尽属善本,所以采用他校法也要特别慎重。

四、理校:理校,即推理的校勘,是校勘工作的补充方法。当我们发现了书面材料中的确存在着错误,可是又没有足够的资料可供比勘时,就不得不采用推理的方法来加以改正。理校也非任意为之,通常需要从语言、体例、史实等方面寻找作为推理的依据。

1.语言:在文献中,如发现确有错误而又无别本可以校正时,则可以根据字形、字音相近的情况来推断其错误原因,进行改正。某些因不明词义而造成的错误,可以通过训诂来校勘。有时我们可以从语法的角度,发现并改正文献中的错误。从修辞的角度来从事校勘也是行之有效的。我国古代作品不论散文还是韵文,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都爱用对偶与排比等修辞手法。某些词句原来运用了对偶、排比的手法,后来变得不对偶、不排比了;或者原来不对偶、不排比,后来又变得对偶、排比了,往往能用推理的方法判断出来。

2.体例:古书通常都有一定体例,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书的体例来从事校勘。根据体例校勘也有规律可循。首先,不同文体具有各自特点,据此即可校出一些错误。其次,古书中的正文与注释特别容易混淆,但正文与注释的体例是不同的。此外,由于古代文籍所用语言往往含有某种特定义例可校错。

3.史实:这种方法就是从书籍的内容方面检查,看文字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果不符合,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稿本身就有错误;另一种是原稿本身没有错误,其错误是在传播的过程中造成的。校勘的任务,主要是纠正第二种错误。由于史实主要是由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造成的,有产生的原因和形成的结果,所以我们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来检查书面材料是否符合史实。以及名物制度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五、综合考辨:在校勘实践中,对校、本校、他校、理校这些方法往往都是综合地加以使用的。有时为了纠正一处错误,不得不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方能取得可信的证据,得出正确的结论。戴震是主张理校的,但是他在校勘实践中,实际上也兼用了对校、他校等方法。顾千里强调对校,也同样兼用他校法、本校法,乃至理校法。

六、校勘的具体方法:刘向等在校书的时候有一定的程序和模式:先将文字写在竹简上,如果发现错误就削去,以便改正。改定后,再写在帛上。当纸书盛行以后,人们曾尝试着用各种方法消除误处,一般以雌黄涂抹为最佳。为了同原文有所区别,人们早就注意用不同颜色的笔墨来做校勘工作。如何注明记录校勘情况,也有一些规定。

第五章古典文献的辨伪

一,:伪书:就是指那些作者不真、年代不实及内容假造的古典文献。所谓“作者不真”,即在

书名项、作者项、序跋等文献形态上明确标明的作者姓名是不真实的。所谓“年代不实”,即在文献形态上明确体现出的文献产生的年代是不真实的。一个特定的历史(或传说)人物的姓名本身就具有年代内涵,所以“作者不真”的伪书也大都(只有少数个别)体现着“年代不实”。所谓“内容假造”,即在具有特定作者、年代的图书文献中加入某些非故有或应有的内容,或借助某些故有图书文献(大都是亡佚的古籍文献)的名称而编造新的内容。

伪书分类:从行为动机的角度分析,伪书基本可分为3类:①主观故意作伪的伪书;②主观过失造成的伪书;③客观因素促成的伪书。就动机而言,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作伪的动机》一节中的概括目次如下:有意作伪的:一、托古;二、邀赏;三、争胜;四、炫名;五、诬善;六、掠美。非有意作伪的:一、全书误题或妄题者(一因篇中有某人名而误题;二因书中多述某人事或言论而得名;三不得主名而臆推妄题;四本有主名不察而妄题);

二、部分误编或附人者(一因类书误作专书;二因注文混入正文;三因献书时妄增篇幅;四因后人续作;五因编辑无识贪多)。从存在形态的角度分析,伪书主要可分为4类:①内容形态全伪之书;②内容真伪混杂之书;③内容真而形态伪之书;④本真而误认有伪之书。从实现方式的角度分析,伪书主要可分为8类:①有掇拾古人之事而伪者;②有挟辑古人之文而伪者;③有假传古人之名而伪者;④有蹈用古书之名而伪者;⑤有自隐假托他名而伪者;

⑥有剽窃题属自名而伪者;⑦有后世臆改妄题而伪者;⑧有后世增补附益而伪者。

二、伪书产生的原因:(,传道、射利。炫名、争胜。逃禁、避嫌。) 1.尚古观念而产生的伪书2.文献亡佚而产生的伪书3.政治相争而产生的伪书4.学术相争而产生的伪书5.伪署作者而产生的伪书

三、古典文献的辨伪:古典文献有伪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把古典文献中那些有伪的图书文献,或某部图书文献中有伪的内容、篇章揭示出来,这就是“辨伪”,也有入主张应该称为“辨真”,提法不同而实质相同。广义的辨伪是对某些有真伪问题的事、物进行考察鉴别,以定其真。它的涵盖面很大,凡是有真伪问题的古史事、古书籍、古器物、古碑刻、古字画等,均在其辨识的范围。文献学所讲的辨伪是狭义的辨伪,主要是辨识古典文献的真伪,其任务是认定图书文献的真实作者、年代,体现其原本的文献归属,而考证认定图书文献形成的真实年代则是文献辨伪的核心内容。每一个人都是特定历史年代的人,所以图书文献真实作者的认定也就具有年代意义。从这一意义上说,文献辨伪学也可称为文献年代学。

文献辨伪目的:不仅要将群体文献中那些有伪的图书文献揭示出来。也要将个体文献(一部书等)中那些有伪的篇章和文字,如注文混入正文、他书或他人之文伪作某书或某人之文、后世增补之文被当成本书原有的内容等“伪篇”或“伪文”辨识考证出来,使之与原文相区别,这是更为艰巨的文献辨伪任务。

辨伪的意义:一是不辨古籍之真伪无法确定文献的价值。二是不辨真伪无益于古籍的整理。三是不辨真伪无法编纂史书。四是不辨真伪无法认识学术源流。

考辨伪书的方法:1接受源流2从被依托人辨伪3从首先传出该书的人4从该书与作者的行事矛盾5据当世人揭发6从文体上7从文章风格8从特殊词语的起源9从声韵系统和时代相矛盾10从因袭上11从称引上12从佚文13从史实的先后14从称谓上15从制度上16地理沿革17从本书与作者的上思想观点的矛盾18从被依托人的学术水平与本书的矛盾19从被依托人的学术专长与本书矛盾

考辨伪书的要点:1.尊重而不迷信前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2.分清主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3.综合考察而不单凭某一方法轻断真伪4.关注考古新发现,吸收最新研究成果。

伪书存在的价值:一、保存古代的佚书二、保存古代的神话三、保存古代的制度四、保存古代的思想五、保存古代的科技六、保存古代的语言

第八章古典文献的注译

一、注音:为诗文中的难字、生僻宇、通假字、有特殊读音的字、多音多义字注音,扫清阅读的障碍,有助于人们对文献的理解。二、释义:释义是注释古代文献的重要内容。所谓释义,常见的情况有释词、串讲、通释三种情况。三、阐述语法。四、说明表现方法或修辞手段赋和兴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方法。五,阐释其他文化知识。古书注释涉及的面很广,举凡历史事件、典章制度、婚姻家族、人物称谓、天文历法、地理区划、教育科举、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礼俗宗教、生活方式、科学技术,只要影响着人们对古书理解的地方,都有或详或略的解释。

发展沿革:远在先秦时期,注释就已有萌芽了。开始的时候,散见于先秦文献的正文里。秦以前许多典籍的原文及注释,传到汉代,汉人已不能完全读懂了,于是有一些专门的学者,为这些古书作注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注释,仍以儒家的经籍为主。流传至今的还有王弼《周易注》、杜预《春秋经传集解》、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何晏《论语集解》、郭璞《尔雅注》等。这种不仅解释正文,而且给前人的注释作注释的义疏的形式,到唐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现在最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大多是汉朝人或魏晋人作的注,唐、宋人作的疏。唐人除了为先秦的经书作注疏外,也为汉及以后的其他古书作注解。如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颜师古《汉书注》、李贤等,元明时期在古籍注释上处于低潮。元人所作的注释不多见,有名者如胡三省的《资治通鉴注》、吴师道的《战国策校注》。清代的学者们为古籍作注释数量很大,为群书所作的注疏多得无法列举,几乎对每一种经典都作了新的注释。著名者如惠栋《周易述》、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陈奂《毛诗传疏》、五四以后直到现在,古籍的注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注释古书数不胜数,成绩很大,如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唐宋诗举要》、《唐宋文举要》,曾运乾《尚书正读》,

注释的名类:1.传:传(zhuan)是转述的意思,是阐明经义的。2.注:是注释中最通行的一种名称。西汉便有以注为名称的书籍。3.说:是说明解释的意思。从《汉书.艺文志》所载解《易》的《五鹿充宗略说》,4.故:亦作诂。故,是以今言释古言。5.训:也是解释的意思,常与诂连用,或称诂训,或称训诂。毛亨《毛诗诂训传》便是最早的例子。6.解:是分析解说的意思。《韩非子》有长解老篇》,是解释《老子》的名篇。7.笺:是表识的意思,指引申、发挥,或补充、订正前人说法的一种注释。笺的体例是从汉郑玄开始的。郑玄注《诗经》,是在《毛诗诂训传》的基础上解说的,8.记:也是注释的一种,与传、说的作用近似。9.诠、释10.微:所以后世的注述,有叫发微、阐微、显微、明微、解微、探微、精微等各种名目。11.隐:隐与微略同。12.章句:是在解释词义之外,再以分章析句的方式串讲经文大意,为的是使文章意义更为明显。它也是传注的一种,但往往传注比较简明而章句则较繁琐。13.集解:有两种情况,名同实异。一如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一如魏何晏的《论语集解》。今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名曰论语集解。14.义疏:义疏之体起源于南北朝。义疏有许多别称,如疏义、义记、义章、义宗、传义、章疏、讲疏等,开唐疏先河。15.疏、正义疏和正义,是一个意思,都是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释作注释。16.音义:义是辨音释义的一种注释。17.直解:是全用白话文译释经书的一种方式,如元许衡《大学直解》、《中庸直解》。

有关注释的术语:1.音某:音某是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就是用一个比较容易认的字来标注跟它同音的字,叫做直音法。2.反、切:用这种术语注音叫做反切法。是用两个字合注另一个字的读音,取前一个字的声母和后一个字的韵母及声调,拼读成被注字的音。3。读若、读如:这两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4.读为、读曰:这两个术语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5.如字:这个术语涉及多音字的问题。一字有多音,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依照它本来的读音去读,叫如字。6.之言、之为言:这两个术语用来释义,但释者和被释者之间还有语音的关系,或是同音,或是音近,或是双声叠韵。这种注释的方法,称为声训或音训。7.曰、为、谓之:这组术语,常用来解释名物制度,并且常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

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它们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叫做”。使用这几个术语时,被解释的词总是放在它们的后面。8.谓:“谓”和“谓之”的区别是明显的。前面说过,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它的后面,而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它的前面。谓这个术语,相当于现代汉语“指的是”。9、言,这个术语,常用来串讲词语、句意或通释全章全篇的大意,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说的是”。10.貌:这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解释那些表示某种状态或某种性质的形容词,略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样子”。11.犹:使用这个术语,通常解释同义或近义的词语。这种“犹”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12.某,某;某,某也:这一组是最常见的注释格式。它采用判断句的形式,直释其义。这种格式,注释的内容很广,单词、词组、句子、实词、虚词、名物、制度都可用这种格式注解。第九章古典文献的检索

古典文献检索的工具书,主要有索引、目录和辞书等。索引:我国古代又称玉键、针线、检目、韵检、通检、备检、引得,最先出现于明代。今知最早的索引,是张士佩所编《洪武正韵玉键》,分类检索《洪武正韵》所收各字,明万历三年(1575年)刊行。索引的分类:从编纂体式来划分,可分为逐字索引、句子索引、关键词索引、书名索引、篇目索引、人名索引和地名索引等;按文献的来源来划分,可分为图书索引和报刊索引等;按索引涉及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综合性索引、专科性索引和专题索引等。为便于了解、掌握和利用古典文献的索引工具书,我们姑且按检索的对象分为书名检索、人名检索、地名检索和字词句检索等四种类型来介绍。

一、书名检索

古籍图书,按刻本规模可分为单刻本和丛刻本两大类。顾名思义,单刻只单独刻印一种书,而丛刻则是按一定的原则、体例把众多的书汇刻成一套书。丛刻本也就是丛书(当然丛书还包括丛抄本)。我国古代传存的大量古籍,很多是以丛书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因此,要查古籍书名目录,首先要想到查丛书目录索引。

1.丛书检索

目前最完备常用的丛书目录索引,是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新1版)、施廷镛编《中国丛书综录续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和阳海清编《中国丛书广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国丛书综录》:是目前收录丛书最多、分类科学而又检索极其便捷的书名索引。特点:一、搜罗完备,尽可能反映丛书的全貌;二、便于检阅者无论从总目、分类、书名、作者等任何角度去检寻,都可一索即得;三、反映丛书收藏的情况,以便研究者以目求书,就近取阅”。分三大册:第一册是《总目》著录各丛书的纂辑者、抄刻年代及其详目,分“汇编”和“类编”两大部分,“汇编,’又分“编纂”、“辑佚”、“郡邑”、“氏族”和“独撰’,五类;“类编”分经、史、子、集四类。

检索第一册,我们可以查知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丛书,每种丛书又收录了哪些著作,这些丛书收藏在哪些图书馆。第二册是《子目》,按经、史、子、集四部予以分类编排,每部又分若干类,类下又分若干属。如集部分“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和“词曲”五大类;“总集’,类又分“文选之属”、“历代之属”、“郡邑之属”等十属。每种书都著录书名卷数、作者及所收丛书名。第三册是《索引》,包括“子目书名索引”和“子目著者索引”,它是配合第二册使用的。“子目书名索引”是按书名来检索某书在哪些丛书中;“子目著者索引”是按作者名来检索他有哪些著作。要注意将三册配合着使用。

三种情形:一是知道书名、作者而不知道有哪些版本,也不知道何处有收藏;二是只知道作者而不知道他有哪些著作;三是书名、作者都不知道,只知道要查哪一类型的书目。

遇到第一种情形,可根据书名或作者查第三册的“子目书名索引”或“子目著者索引”,根据其中的提示,再查第二册的相关页码,就可知道要查的书收录在哪些丛书中,或者说哪些

丛书中收录有我们所要查的书。常见的丛书,一般高校图书馆或省级图书馆都有藏本,如果是比较罕见的丛书,还要查第一册后面的“丛书书名索引”,根据“丛书书名索引,,的提示,再查《收藏情况表》,就可以知道要查的丛书收藏在哪些图书馆。举例来说,要查《渭南文集》收录在哪些丛书中。

①第一步查第三册的“子目书名索引”,其中第166页著录:“渭南文集1270左。”这告诉我们,《渭南文集》在第二册第1270页的左栏。②第二步查第二册第1270页,就可以知道有五种丛书收录有《渭南文集》。如果要想了解哪些图书馆收藏有这些丛书,③第三步,查第一册的“丛书书名索引”。如果要查其中的《搞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我们在第一册第儿68页可找到这样一条著录:“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119,69。”后面的数字“69”,是该丛书的代号,根据这一代号,我们再查《收藏情况表》,在第962页表中第69栏内,找对应的收藏单位,可以发现4l家图书馆中无一家收藏,再寻该页脚注,原来只有故宫博物院才收藏有此书。前面的数字“119”,指《搞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所收书目(子目)在第一册第儿9页,查此页可知《摘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有多大的规模,具体收录有哪些书。

属第二种情形,那就查第三册的“子目著者索引”。如清人厉鹗,我们知道他是位词人和学者,但他究竟有哪些著作,不太清楚。当我们查到第一册第703页时,会发现厉鹗的著作,除词集《樊榭山房词》和诗文集《樊榭山房集》以及常见的《宋诗纪事》、《绝妙好词笺》外,还有《辽史拾遗》、《玉台书史》、《南宋书院录》、《东城杂记》、《增修云林寺志》等史地著作。要研究厉鹗其人,就要把这些书全部找来一读。

属第三种情形,则查《中国丛书综录》第二册的分类索引。如要了解历代职官

制的演变,可查第二册史部政书类职官之属,其中著录有宋孙逢吉《职官分纪》、清

乾隆四十五年敕撰《钦定历代职官表》等,书目下又注明了这两种书各有哪些版本。

要搜集历代翰林制度的有关资料,可查史部政书类职官之属的“专志”,其中著录有

唐李肇的《翰林志》、宋苏易简的《续翰林志》、苏耆的《次续翰林志》等数十种有

关翰林制度、人物的专书。

《中国丛书广录》:由于《中国丛书综录》成书于20世纪50年代,而且是在一年多的时间内编成,未及收录的丛书还很多。为此,湖北省图书馆的阳海清历时30年,广搜博采,将《中国丛书综录》未收录的丛书,汇编成《中国丛书广录》。

2单书检索:要查单刻本的现存古籍书目,有几种途径:

一是可查各图书馆的馆藏书目,有些图书馆已将馆藏古籍书目汇编成书.二是查有关分类书目,如善本书目、断代书目和专科书目等。所谓专科书目,这里是指某一种类图书数量特别庞大而需要单独列出的书目,如方志、家谱目录等。

3题记检索:前面所说的“丛书检索”和“单书检索”,都是指现存的古籍书目检索。历代公私藏书目录中,有大量的古籍版本题记序跋,著录叙介古籍版本及其传存情况,对研究古籍版本的源流有不可或缺的价值。无论是研究版本目录学,还是研究一种古籍的版本源流,都要利用这些书目中的版本题记资料。罗伟国、胡子编的《古籍版本题记索引》(上海书店,1991年),为检索历代公私藏书目录中著录的古籍版本目录情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书索引范围包含有关古籍版本的书目、题跋记、读书志、书影类目录学著作102种,

4.篇目检索:上述三类检索,都是按书名来检索,还有一类检索,可检索书中的篇目,即篇目索引。篇目索引,按其检索的范围来分,主要有三种,一是专书索引,即检索一部书中的所有篇目,这常常是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总集或丛书,没有篇目索引,查找不易;二是群书索引,即对多部书的篇目进行综合检索,常常是将某一断代的多种文集的篇目进行综合的分类索引;三是专题索引,专门检索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如名篇名句索引等。

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胡经国 本文作者的话 本文是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编写的《漫话云计算》系列文稿之一。以此作为云计算学习笔录,供云计算业外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参考。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和喜欢! 下面是正文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主要具有以下7种功能: 一、数据定义 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供用户定义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两级映像以及完整性约束和保密限制等约束。DDL主要用于建立、修改数据库的结构。DDL所描述的数据库结构仅仅给出了数据库的框架;数据库的框架信息被存放在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中。 链接: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 人们为数据库设计了一个严谨的体系结构;数据库领域公认的标准结构是三级模式结构,它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它能有效地组织、管理数据,提高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用户级对应外模式,概念级对应概念模式,物理级对应内模式。从而,使数据库对不同级别的用户形成不同的视图。所谓视图,是指观察、认识和理解数据的范围、角度和方法,是数据库在用户“眼中”的反映。很显然,不同级别(层次)的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是不相同的。 链接:数据库的两级映像 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这三级模式结构之间提供了两级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正是这两级映像保证了数据库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链接: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指对数据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外部实体等进行定义和描述,其目的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做出详细的说明。数据字典是一种用户可以访问的记录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源数据的目录。其中,主动数据字典,是指在对数据库或应用程序结构进行修改时,其内容可以由DBMS自动更新的数据字典。被动数据字典,是指在对数据库或应用

文献学专题试题

文献学专题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清代私刻丛书,各具特色。如其中()的《士礼居丛书》、孙兴衍的 《岱南阁丛书》,就专以仿宋、元旧本文献为主。 A.张海鹏 B.卢文弨 C.鲍廷博 D.黄丕烈 2.魏明帝正始年间,用()三种字体,刻写了《尚书》《春秋》两经, 故称“三体石经”。 A.古文、篆书、楷书 B.篆书、楷书、草书 C.古文、篆书、隶书 D.楷书、草书、隶书 3“. 卷子”是古代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之一,由以下哪四部分构成?() A.轴、卷、褾、带 B.轴、牙签、褾、带 C.卷、牙签、帙、邺架 D. 轴、卷、帙、邺架 4.隋朝牛弘提出书有“五厄” ,明代()又接其说法,补论“十厄” 。 A.冯梦龙 B.袁宏道 C.胡应麟 D.李开先 5. 抄本的分类,从纸格的颜色来看不包括()。 A.红格抄本 B.蓝格抄本 C.青格抄本 D.黑格抄本 6.浙刻本用的字体是()。 A .颜体 B. 欧体 C.柳体 D.赵体 7.版本从狭义上来说专指()? A .抄本 B. 雕版印本 C.批校本 D. 手稿本 8.在版本的整书结构中,附于书皮内的空白纸页叫做()。 A.扉页 B.封面 C.书口 D.书脑 9.著名藏书家多半会有自己的藏书处,清代黄丕烈有()。 A.述古堂 B.汲古阁 C.知不足斋 D. 士礼居 10.以下哪一部书是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被张之洞称为“良 师”,也是先秦至清初学术史的系统总结?() A.《郡斋读书志》 B.《四库全书总目》 C.《直斋书录解题》 D.《七略》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唐代类书,多已亡佚,今存者仅四大类书:虞世南撰写的、

中国古典文献学笔记整理.doc

一、①“文献”概念: 文:文章(典籍),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献:贤才,含知识信息的一切载体。 ②文献概念的溯源、发展: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 第一阶段:“文”,典籍,指书面材料;“献”,贤人,或贤人的口述材料。 代表人物:东汉郑玄《论语注》:“献,贤也。” 魏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 (南宋)朱熹:“文,典籍也;献,贤也。” 第二阶段:叙事为“文”,论事为“献”,同为书面材料。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在序中称道: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末以来诸臣之奏议,诸儒之议论谓之“献”; 元代诗人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中:“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所谓的“文献”似乎已专指书籍资料了; 明成祖朱棣《永乐大典》(始称《文献大成》); (清)钱林辑《文献征存录》都把“文献”作为书籍资料的代称。 第三阶段:近现代文献的含义发生了较大变化,偏重于文。 196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把“文献”界定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赵国璋、潘树广《文献学大辞典》:“所谓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二、文献学(三个基本板块: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 概念:“文献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献”概念的自然延伸,传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此即广义的校雠学。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学(或称古典文献学),二指现代文献学(我国古时从事文献整理与研究学者为教雠学家)。由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开创,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研究对象:古典文献,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书写的文献。 三、古典文献学发展概况 1、先秦(起源) ①载体份呈:甲骨、青铜器、石刻、简牍、缣帛。 ②古书开始有注解,训诂学萌芽。 ③孔子整理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若是五经,就没有《乐》)。 ④秦始皇三十四年的“焚书”事件和三十五年的“坑儒”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性影响。 2、两汉(奠基) ①简帛碑刻同用。

我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

我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 本学期的《中国古代文献学》课程已经快接近尾声了,从开始的对这门课的一知半解到现在对文献学已经有了一些浅薄的理解,尽管没有很深入的了解文献学的知识,但是对于这门课,我的收获还是颇为丰富的。 经过老师的悉心讲解,我学习了赵荣蔚先生的《中国古代文献学》这部著作,使我深刻的感受到文献学知识之广阔,内容之丰富,真是无法用这几片言语来表述的。中华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有文字记载算起,不知已经流传下多少的文献资料,虽然很多已经亡佚,但是仅从现在能够看到的资料来说,其数量还是比较可观的。文献学的涉及范围是极其丰富的,包括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注释学等众多门类。下面是我从自己感知较多的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通过一个学期的文献学学习而获得的一些的认识: 一.何谓文献学 关于文献一词,大体上可以这样说,历史上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重要资料,一切有历史价值的历史资料都是属于文献范畴的。而古代文献学,简而言之,就是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搜集、整理、研究和利用的学问。我国古代文献学虽然源远流长,但是文献学这一名称却直到清末方才出现。 中国古代文献学主要以中国古代文献为对象,以目录学原理为基础,并运用版本、刻印、校勘、辨别、注释、编纂等知识和检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检索中国古代文献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它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古代文献和书目,即古代文献的内容和目录学的结合。 二.对目录和目录学的认识 学习文献学,首先要接触到的其中最重要的分支——目录学。在以前,自己对“目录”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本书最前面几页的目录介绍,也只明白它的作用是让我们方便查找资料的所在位置,现在想来我对目录的认识真是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目录学了。 目录就是目与录的合称,目,原指人的眼睛在文献中则指篇名或者书名,录,原指刻木所发出的声音在文献中则指叙录,即对目的的说明和编次。“目录”二字连称,始于汉代。西汉著名文献学家刘向是最早将目录用于书籍目次叙录的奠基人。大致来说,目录学是对已有的群书进行考订作者、辨析真伪、厘正篇目、校勘异同、辑佚整合、分类编排,撰成目录或者叙录,用以反映图书概况,考辩学术源流,指导读书治学的一门学科。

文献学复习资料

文献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 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它以编辑方法分选集、 全集。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如《昭明文选》。 2.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以编 辑方法分选集、全集,如《李太白全集》、《柳宗元集》。 3.丛书:是指收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理念和体制编校,冠以一个总书名, 用统一的板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它又名丛刊、丛编、丛刻、类编、汇 刻、全书等,如《十三经注疏》、《四库全书》。 4.经折装:把卷轴式改成折叠式,书纸仍然是由多张纸粘连起来的长幅,但不用卷轴, 而是按照一定的宽度一正一反折叠成一个长方形的折页,前后用两块与折页 一样大小的硬板把折页夹起来,类似于梵夹装。 5.卷轴装:就是把抄了书的纸粘连起来,形成长卷,在其尾端装上一根用木或竹做成 的轴,收藏时用轴尾端向前卷成一束,成为一卷。因此,卷轴装的纸本又称卷纸。 6.蝴蝶装:简称“蝶装”,是以版心中线为准,版面向里对折,然后一页一页重叠在 一起,在折线处对齐,用浆糊粘在一起,另外三边切齐,再用硬纸背裹住做 封面。每页纸只有一面有字,打开书可以看到一整页,以版心为中轴,两边 各半页,颇似展翅蝴蝶,故称“蝴蝶装”。盛行于宋元。 7.包背装:同蝴蝶装相反,它是以版心中线为主,版面向外对折,在两侧余纸上打眼, 用纸捻装订成册,后背用书皮裹住。 8. 讹:也称误,指将原有的字写错了,一句话有讹一字也有讹数字的。 脱:文献在传抄出版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 衍:即增加了原来没有的字,原稿所无而传写与出版的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衍文,亦称衍字、羡文。 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现象(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文字称倒文,纠正之 则称为乙正或乙转。字数较多的倒文习惯上称“错简”) 9.对校法: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 法,这种方法是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地比较, 把各本的异同记录下来。 他校法:用其他文献中的引文及相关文字来校勘某一文献称他校。 本校法: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称为本校。 理校法:即推理的校勘,通常需从语言、体例、史实等方面作为推理的依据,它是校勘工作的补充方法。 10.注释的名类课本P260页 传:古人把解释经义的书称之为“传”,传是传述的意思,解释经义以传示后人,所以叫“传”,如《春秋左氏传》。 注:“注”字的本义为灌注,引申为注释,意谓若水之相灌注而流通,如《水经注》。 疏:疏通文意,故称曰疏,如《周易义疏》。 笺:古代以竹简为书,读书人读书时为备遗忘,在有关的竹简上系一小竹片作为

文献学专题试卷

-日-- - - - -月- - - - - - - - -年-- - - - - - - -:- -间- - -时- -试-- -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业- -专-- 线 - - - - - - - - - - - - - - - -)-- 点--学-- 教封 -(- - -院-- - - - - - - - - - - - - - - 密名- -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号-- -学- - -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试题 (时间: 110 分钟共100分) 年级:2014 级专业: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考试科目:《文献学专题》 试题类别: A (A/B/C)考试形式__闭卷_(开、闭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阅卷人复核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清代私刻丛书,各具特色。如其中()的《士礼居丛书》、孙兴衍的《岱南阁丛 书》,就专以仿宋、元旧本文献为主。 A .张海鹏 B.卢文弨 C.鲍廷博 D.黄丕烈 2.魏明帝正始年间,用()三种字体,刻写了《尚书》《春秋》两经,故称“三体 石经”。 A.古文、篆书、楷书 B.篆书、楷书、草书 C.古文、篆书、隶书 D. 楷书、草书、隶书 3.“卷子”是古代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之一,由以下哪四部分构成?() A .轴、卷、褾、带 B.轴、牙签、褾、带 C.卷、牙签、帙、邺架 D.轴、卷、帙、邺架 4.隋朝牛弘提出书有“五厄” ,明代()又接其说法,补论“十厄” 。 A .冯梦龙 B.袁宏道 C.胡应麟 D.李开先 5. 抄本的分类,从纸格的颜色来看不包括()。 A .红格抄本 B.蓝格抄本 C.青格抄本 D.黑格抄本 6.浙刻本用的字体是()。 A .颜体 B. 欧体 C.柳体 D. 赵体 7.版本从狭义上来说专指()? A .抄本 B. 雕版印本 C.批校本 D.手稿本 8.在版本的整书结构中,附于书皮内的空白纸页叫做()。 A.扉页 B.封面 C.书口 D.书脑 9.著名藏书家多半会有自己的藏书处,清代黄丕烈有()。 A.述古堂 B.汲古阁 C.知不足斋 D.士礼居 10.以下哪一部书是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被张之洞称为“良师”,也是 先秦至清初学术史的系统总结?() A. 《郡斋读书志》 B.《四库全书总目》 C.《直斋书录解题》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唐代类书,多已亡佚,今存者仅四大类书:虞世南撰写的 等编写的(《艺文类聚》)、徐坚等编写的(《初学记》) 帖事类集》)。 2.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碣、、碑。 3.古代典籍屡遭厄运,隋朝提出书有“五厄”, 又补论“十厄”。 4.著名藏书家多半有自己的藏书处,比如:明代祁承有淡生堂、 清代钱曾有述古堂、赵昱有小山堂、鲍廷博有。 5.在版本内容结构中,是出版者的专用标记,刻印 堂号等。 6.“衍”是古书中常见的错误,即比原文多出字句,凡是原稿中 误增的文字,称为衍字、衍文,也叫。 7.“目录”一词,在现存文献中,最早出现于。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册府元龟》 2.经折装 3.“十三经” 4.书耳 5.书根 第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答案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答案 杨帆整理编辑 一、名词解释 1.郭店楚简: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当时发掘的 竹简804枚,有字的730枚,约13000多字。其主要是道家和儒家著作,如道家的古本《老子》,儒家的《五行》、《忠信之道》等。郭店楚简的出土被许多学者认为是近20年来影响中国学术界最大的一件事,它不仅要改写经学史和儒学学术史,而且要动摇中国学术思想的不少有关定论,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史学价值。 2.隶书: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先导被认为是渐趋草率的六国古文,到秦朝,民间流 行一种比较通俗、草率书写小篆的写法,称为隶书。到了汉代,隶书成为正式文字。隶书在早期只是简捷的篆书,到汉代笔画形体逐渐整齐,汉隶的最大特点是笔势发扬舒展,有波势挑法。隶书的创造是中国文字史上的一大变革,此后两千年间都不曾有过很大的改革,汉字的字体和字式都基本固定下来。 3.《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明末清 初顾炎武撰。该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然后根据明朝行政区划,叙述舆地沿革,涉及服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诸多方面,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重点辑录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被梁启超称为“政治地理学”,也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地方政治史必读的书。 4.石经:中国古代刻于石碑上的重要经典,是碑刻的一种。主要分为儒家经典刻石和佛经 刻石两大类,分别以熹平石经和房山石经为代表。石经对于保存古代典籍,纠正经典在传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有重要意义。 5.居延汉简:20世纪在我国内蒙古额济纳旗和甘肃金塔县境内出土的汉代简牍,因出土 地在汉代称为居延,因而被称为居延汉简。这批汉简分为两次出土,1930年到1931年出土的汉简称为旧简,约1万多枚;1972年到1974年出土的称为新简,约2万余枚。 居延汉简涉及面很广,包括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它对于研究两汉时期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丝绸之路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6.《四库全书》:清代官修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囊括了历史主要典籍。乾隆三 十七年到四十七年,清朝选派纪昀、于敏中等人编纂《四库全书》。该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各类又分为许多子目,检阅十分方便。共收录著作3500多种,对于历代学术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而每一部都有提要,对于该书作者、成书特点、价值都作了介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在编书的过程中,大量销毁和删改旧书,使我国古代文献遭到极大破坏。 7.周原甲骨闻:1977年,考古学者在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发现的周代甲骨文,因这一地古 称周原,因而被称为周原甲骨文。其主要记载的是西周早期的事情,涉及周文、武、成王时期的祭祀、征战、田猎、农业、卜卦等内容,以微雕、内容简略为特点。周原甲骨文对于甲骨文中“易卦”的数字研究以及西周早期社会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8.古今字:同一个词在古书中先后用不同的字表示,就形成了古今字,今字使用后而古字 不废,在意义或用法上各有分工。在汉字的使用过程中,词义的引用和汉字的假借,出现了古今字。而古今字的形成方式主要有四种:①以古字为基础,加上可以区别字义的义符;②改换古字的义符;③完全改换字,今字和古字在形体上无关;④对古字字形略加修改。对古今字的了解和研究对于我们阅读古文有一定帮助,对于研究汉字的发展变化也有一定价值。

古典文献学

一,填空 1.典籍,贤人或贤人的言论 2.《诗》书,礼,易,春秋 3.刘向,刘歆 4.廿二史考异,廿二史札记 5.焚书坑儒 6.郑玄 7.永乐大典 8.乾嘉,皖派 9.王国维,罗振玉, 10.总集,别集 二,名词解释 1,别集:别集为搜集一个作家全部或部分作品之著作。刘向整理群书已有别集,当时有集之实而无集之名。东汉以后 别集渐多 其名称亦繁多。 2,蝴蝶装:简称“蝶装” 从唐五代开始出现 宋元时期流行。方法是将雕版印刷的每张版叶 从版心中缝线反折 有字的一面向 里 对齐 然后逐叶用浆糊把中缝线一边粘连在用以作书面的厚 纸上 阅读的时候 字对字的两面展开就像蝴蝶的双翅一样 因 此叫“蝴蝶装”

3,马王堆帛书: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西汉墓出土的简帛文献 约29件12万字 主要有《老子》甲乙本、《黄帝内经》、《周易》、《战 国纵横家书》等。 4,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统治者的占卜记录。这些记录占卜活动的文字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因而甲骨文又称“龟甲文字”、“卜 辞”、“殷墟书契”等。现出土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总数有4600 多个,目前可识1000多个。甲骨文是研究商代文字、历史、文化 最重要的资料,也是早期书法的代表。 5,丛书:丛书即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 按照一定理念与体例编校 冠以总名 以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其特点为仍保 留各书原名和原有体例 而冠以一个总书。如《四库全书》 , 一同抄刻或印行。丛书便于利用 价值重大。 6,句读:我国古代文章断句的符号和方法的名称,相当于今天标点符号的作用。中国古代文章中没有标点符号,诵读时称文句中停顿 的地方,语气已经完的叫“句”,没有完的叫“读”,由读者用圈(句 号)和点(逗号)来标记 三,实践题 “臣将门馀子,素无艺术,猥当大任,必败朝章;自悲负乘,坐致覆餗。今欲广求贤哲,以赞不逮。伏见司隶颍川周弁,忠亮刚直,守法不回,有毗佐之器,处士冯翊田子华,清慎通变,达政化之源。二人

《中国传统文献学》复习纲要分析

绪论 文献P2 文献:文—文字,记载。献—贤,贤者所述,真实性口述。 郑、朱把“文献“一词分解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指书面材料,即文章或典籍,另一部分指口头材料,即贤人所讲述的材料。因此,今天有学者(如李泽厚)把孔子所说“文献”翻译成“文字材料和活材料”。 而马氏所谓“文献”包括三种历史资料: (1)正式印行的典籍; (2)未正式结集印行的官僚名士的零散章奏诗文等; (3)社会名流的谈话记录或采访笔录等。 简言之,就是指正式印行的典籍和未印行的文字资料。 传统文献学 传统文献学正是在综合校雠、目录、版本诸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如分类、目录、版本、辨伪、校勘、注释、编纂、辑佚等)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PPT) 古典文献学的体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书史古典文献学史古籍目录学古籍版本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注释学古籍翻译古籍整理学古籍索引学专科文献学(PPT)

第一章 金石P21 广义地说,作为文献载体,这里的“金”指金属,“石”指石材。 缣帛P26 缣就是绢,帛是丝织品的总称,缣帛就是现在所说的绸缎。 第二章 版本 版本是刻版(雕版)印书出现后为区别刻本与写本而使用的名称。最初的印版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因此“版本”又称“板本”。(PPT) 版本类型(PPT) 一般所谓版本类别,主要是指纸质书籍的形式而言。纸质版本按其形式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写本,一为刻本。 (一)写本 又称手写本,是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的主要版本形式。 (二)刻本 刻本的分类最为复杂,因不同的划分标准而有不同的分类。 (三)珍本与善本 善本:指好的版本。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可称善本,大凡经过名家精校过的版本亦可视为善本。 珍本:指珍稀版本。凡是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而又流传甚少的版本均可视为珍本。从阅读的角度来看,足本、精本即是善本。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附答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 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___典籍________,二是指______贤才_____。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____《诗》;《书》;《礼》;《易》;《春秋》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__刘向_____和_____刘歆_____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 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__汲冢周书_________。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___《金刚经》________。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__通典__________、郑樵的__通志________和_____马端临______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__廿二史考异__、《十七史商榷》、__廿二史札记_________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_青铜器__________;金文则指商周___________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______总集_____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___1899_____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 1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2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3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 4线装书为纸书的一种装式,在前后各加一张护页,连同正文用线装订在一起,不包书背。线装克服了以前各种装帧的缺点,因而最终成为古代图书装帧的主流。线装书约出现于宋代,至明代中叶以后成为主流。 5索引,古今又称玉键、针线、韵检、通检、备检、引得等。最先出现于明代。“索引”一词,原从日语引进,一度依据英文index译为“引得”。现通行和规范术语为“索引”。 五、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试简述伪书产生的主要原因。 2,试举例说明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研究间的关系。 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_知识______的一切载体”。《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界定“文献”为“记录有____知识_______和_信息__________的一切载体”。 2,秦始皇三十四年的_焚书__________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3,东汉晚期,经学大家_____郑玄______遍注群经,对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文献学考试题复习

历史文献学考试题 1、蝴蝶装 中国古代的装帧形式之一。五代到宋盛行。雕版印刷的特点是一页一版。蝴蝶装就是将每一张印刷页有字的一面依中缝向内对折,然后把折叠好的一叠单页牢牢地粘到裹背纸上,再将这张纸的外面包上一层硬纸,就成了一册蝴蝶装的书。这种装订形式,对折过的两个单页看起来很像蝴蝶的两个翅膀,故名。宋版书除佛经外,基本上采用蝴蝶装。 2、校勘四法 校勘四法,即陈垣总结的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对校法:就是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来对勘。其方法要求先选择一个适当的版本做底本,然后用其他异本逐字逐句地进行校勘,并记其异同。 本校法:以本书校对本书,即本书的前后文字互勘,比较异同,判断其中错误。 在无异本可供对勘,或无他书可供比勘的情况下,专从本书的上下文着手,互相比较推寻,发现底本的的讹误矛盾之处。 他校法:同一事用其他的书来比勘。(所采前人之书,后人所引之书,同时之书并载的内容)(他校法中所言的他书,是指除了所校勘的本书及其注疏以外的各种与本书相关的典籍类书。用他书校本书,通常是在对校法和本校法不能取得校勘证据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方法,他能够解决对校法和本校法不能证明的疑误。) 理校法:运用分析、综合、类比等手段,据理推断古书的讹误。(需要古代文字、音韵、训诂、语法、文例、历史、制度等多方面知识手段) (理校法是在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不能有效地校勘古籍的条件下,依靠相关知识分析考证古籍文辞正误的校勘方法,个人主观因素作用很大。) 对古今校勘方法的总结系统全面,缜密清晰,至今被公认为从事校勘的正规方法。 3、类书 类书是分门别类汇辑各种资料以便人查阅的工具书。类书的产生早于丛书,一般认为《皇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类书。类书的编纂基本上采用辑录原书资料加以分类排比的方法,在保存古代佚书资料和传世文献的古代版本资料方面,以及在古籍校勘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但有些类书基本上是在前代类书的基础上修葺增删而成,所引资料未必都是从原始文献摘录而来,辗转引录,不及核校,存在引文脱误、书名错乱等缺陷,故使用时尤需注意。 4、善本 善本是指经过严格校勘,比较鉴别后,选出来的内容完善、刻印精良、装帧精美的古籍版本。 关于善本,不同时代有不同定义。宋人所指的“善本”是精校的本子。清代除此外还关注书籍的文物鉴赏价值。认为一是“足本”(即不缺不漏,不经删削改写的原本);二是“精本”,(即精校、精注,无讹的);三是旧本(旧刻本、旧抄本)。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规定:只要在学术资料性,历史文物性,艺术代表性中某一方面或者多个方面有特殊价值的,就是善本。黄永年先生则认为凡校勘精审即接近古籍本来面目的可称之为校勘性善本,凡已成为文物的古籍可称之曰文物性善本。 5.丛书 丛书是将原单本流行的书籍汇编在一起,别题一个总名,以供人们检阅的一种文献形式,可分为专科性丛书和综合性丛书两类。

中国古典文献学(精简版)

中国古代文献学 主讲金小栋 导论文献与文献学 一、文献的含义的历史演变 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 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 文献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即文献是知识信息与载体的统一体。 文献的载体 一、龟甲文 二、金石 三、竹木 四、帛 五、纸(四)古代纸书的装帧形式 卷轴装 旋风装 梵夹装 经折装 蝴蝶装 包背装 线装 古书版面及线装书的有关术语 1、卷轴装 初期纸书在形式上效法帛书,将写好的长条纸书,用木或竹作轴,粘于最后一幅纸上,从尾向前卷起,卷成一束。这种书籍装帧形式称为卷轴装。 采用卷轴装的手写纸书,一般称为卷子。故卷轴装又叫卷子装。 卷轴装所流行的时代是南朝到五代时期。 2、旋风装 又叫龙鳞装。它大约起于唐代而盛于北宋。旋风装有两个特点:一是纸的正反两面都书写,可发节省纸张缩小卷轴的体积,也就是扩大了书的容量;二是逐页错开一定距离粘在卷底上。以一长条卷纸作底,除首页因单面书写,全幅裱于卷端外,其余因双面书写,以每页右边无字空处,逐页向左鳞次相错地粘在首页末尾的卷底上,看去好似龙鳞。收藏时从首至尾卷起,外表完全是卷轴的装式;但打开时,除首页全裱在卷底,不能翻阅外,其余均能逐页翻转。 3、梵夹装 梵夹装原本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制,而是古代中国人对古印度用梵文书写在贝多树叶上佛教经典装帧形式的一种称呼。梵夹装的具体装订方式是,将写好经文的贝多树叶,依次摞成一摞,在摞的上、下各夹配一块与经叶大小长短相同的经过刮削加工的竹片或木板。然后连板带经穿一个(在中间)或两个(居两端靠里)洞,穿绳绕捆或打扣,一部梵夹装的书籍就算装帧完毕。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以板夹之,一是所夹为散叶。

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

常用数据库管理系 统介绍 1

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 当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主要是Oracle、IBM、Microsoft和Sybase、mysql等公司的产品,下面对常见的几种系统做简要的介绍: 11.4.1 Oracle Oracle数据库被认为是业界当前比较成功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公司是世界第二大软件供应商,是数据库软件领域第一大厂商(大型机市场除外)。Oracle的数据库产品被认为是运行稳定、功能齐全、性能超群的贵族产品。这一方面反映了它在技术方面的领先,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它在价格定位上更着重于大型的企业数据库领域。对于数据量大、事务处理繁忙、安全性要求高的企业,Oracle无疑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当然用户必须在费用方面做出充分的考虑,因为Oracle数据库在同类产品中是比较贵的)。随着Internet的普及,带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Oracle适时的将自己的产品紧密的和网络计算结合起来,成为在Internet应用领域数据库厂商的佼佼者。Oracle数据库能够运行在UNIX、Windows等主流操作系统平台,完全支持所有的工业标准,并获得最高级别的ISO标准安全性认证。Oracle采用完全开放策略,能够使客户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2

同时对开发商提供全力支持。Oracle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有: ?无范式要求,可根据实际系统需求构造数据库。 ?采用标准的SQL结构化查询语言。 ?具有丰富的开发工具,覆盖开发周期的各阶段。 ?数据类型支持数字、字符、大至2GB的二进制数据,为数据库的面向对象存储提供数据支持。 ?具有第四代语言的开发工具(SQL*FORMSSQL*REPORTS、SQL*MENU等)。 ?具有字符界面和图形界面,易于开发。Oracle7以后得版本具有面向对象的开发环境CDE2。 ?经过SQL*DBA控制用户权限,提供数据保护功能,监控数据库的运行状态,调整数据缓冲区的大小。 ?分布优化查询功能。 ?具有数据透明、网络透明,支持异种网络、异构数据库系统。并行处理采用动态数据分片技术。 ?支持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及混合的体系结构(集中式、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 ?实现了两阶段提交、多线索查询手段。 ?支持多种系统平台(Linux、HPUX、SUNOS、OSF/1、VMS、 Windows、OS/2)。 3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

《历史文献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古代“文献”概念中,“文”指文章典籍,“献”指贤人贤才。(第一章) 2、请阅读下面给出的材料,然后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1)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雎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左传·昭公十七年》 (1)请你根据历史文献学知识,说出古代“文献”的概念。 (2)请你用所掌握文献学知识,评评郯子在这个对话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3)郯子所说的凤鸟等各种鸟,包括“五鸠”、“五雉”、“九扈”,都是不同的鸟名。你根据郯子所作的阐释,你可以知道郯子是一个么样的人。 2)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评论,以及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 (1)马端临在这里给“文献”作出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2)马端临在这里给“文献”作出的含义体现了我国古代“文献”概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这里的“献”还有没有古代文献中的“献”的含义? 3)“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学之者将殖焉,不学者将落焉。大业崇之,则成钦明之德;匹夫克念,则有王公之重。其王者之所以树风声,流显号,美教化,移风俗,何莫由乎斯道。

各校古典文献学历年考研试题集锦

各校古典文献学历年考研试题集锦 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 2003年中国古典文献学(150分)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20分)九通四书六艺七略九州 二、请介绍一部你熟悉的工具书:(应包括体例、内容、特点、检索方法、功用等项,最好能举例说明。20分)三、翻译下列短文(40分)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墻;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群臣賴之。又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能補過也。君能補過,袞不廢矣。」猶不改。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為!」鬭且出。提彌明死之。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寘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

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四、问答题(70分)1、谈谈你对《汉书·艺文志》的认识。(30分)2、试就学术研究中的某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20分)3、举出十部重要史传文献,并就其中一部谈谈你的认识。(20分)文献阅读基础(150分)一、解释下列每组词义的差别(10)后後、征徵、余餘、游遊、适適、谷穀、雕彫、无毋、發髪、乾榦二、许慎关于“六书”的论述中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怎样下定义的?除许慎所举的例字外,各举5个例字加以说明(20) 三、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30分) 1、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左传·僖公五年)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左传·僖公三十年) 3、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左传·宣公二年) 4、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左传·成公二年) 5、宋多责赂于郑。(左传·桓公三十年) 6、今王之地方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战国策·楚策) 7、刑仁讲让,示民有常。(礼记·礼运) 8、王若隐其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孟子·梁惠王上) 9、夫以中才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报

28款经典数据库管理工具

28款经典数据库管理工具 1、MySQL Workbench MySQL Workbench是一款专为MySQL设计的ER/数据库建模工具。它是著名的数据库设计工具DBDesigner4的继任者。你可以用MySQL Workbench设计和创建新的数据库图示,建立数据库文档,以及进行复杂的MySQL 迁移 MySQL Workbench是下一代的可视化数据库设计、管理的工具,它同时有开源和商业化的两个版本。该软件支持Windows 和Linux系统,下面是一些该软件运行的界面截图:2、数据库管理工具Navicat Lite NavicatTM是一套快速、可靠并价格相宜的资料库管理工具,大可使用来简化资料库的管理及降低系统管理成本。它的设计符合资料库管理员、开发人员及中小企业的需求。Navicat是以直觉化的使用者图形介面所而建的,让你可以以安全且简单的方式建立、组织、存取并共用资讯。 界面如下图所示:Navicat 提供商业版Navicat Premium 和免费的版本Navicat Lite 。免费版本的功能已经足够强大了。 Navicat 支持的数据库包括MySQL、Oracle、SQLite、PostgreSQL 和SQL Server 等。

3、开源ETL工具Kettle Kettle是一款国外开源的etl工具,纯java编写,绿色无需安装,数据抽取高效稳定(数据迁移工具)。Kettle中有两种脚本文件,transformation和job,transformation完成针对数据的基础转换,job则完成整个工作流的控制。· 授权协议:LGPL · 开发语言:Java · 操作系统:跨平台 4、Eclipse SQL Explorer SQLExplorer是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的一种插件,它可以被用来从Eclipse连接到一个数据库。 SQLExplorer插件提供了一个使用SQL语句访问数据库的图形用户接口(GUI)。通过使用SQLExplorer,你能够显示表格、表格结构和表格中的数据,以及提取、添加、更新或删除表格数据。 SQLExplorer同样能够生成SQL脚本来创建和查询表格。所以,与命令行客户端相比,使用SQLExplorer可能是更优越的选择,下图是运行中的界面,很好很强大。l 授权协议:未知 l 开发语言:Java l 操作系统:跨平台

文献学-重点知识整理

文献学概要(大一下) 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1、文献的概念 文献:“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最初郑玄、朱熹把文献分解成两部分,“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后来概念发生了变化,从指“典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学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现在所谓的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 2、文献学研究的范围: 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完整性(辑佚)问题。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也包括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 (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 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 △文献学的任务 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意义:全面认识文献,快速筛选文献,能够对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加工整理供自己和他人使用。对史实和历史常识有更多了解,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提供技术

古典文献学完美复习打印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 绪论文献与古典文献学 “文献学”一词始见于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年)。 最早以“文献学”名其书者,为鹤春、鹤声先生的《中国文献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 文献,指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古典文献学要学习些什么? 1.应熟悉古典文献:古典文献指1911年之前(白话文兴起前)产生的以文言文和繁体字书写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即古籍。 2.应掌握古典文献学学科构成核心容:目录、版本、校勘 3.熟悉并利用古典文献,可深入客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知识系统观和文明系统观。 如《致蔡鹤卿太史书》(林纾):“鹤卿先生太史足下……”为何称“太史”? 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第一节古典文献的载体 一、甲骨甲骨:龟甲和兽骨。 “甲骨卜辞”、“殷墟卜辞”(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记载多是占卜之事,记事年代从殷商盘庚到纣王末期。 1.甲骨文献的整理研究情况是怎样的? (1)甲骨文最早的整理、辨认,以鹗、诒让等人的工作为代表。 鹗《铁云藏龟》(1903出版,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收甲骨文献1051片,考释正确干支、数目字34个。 诒让《契文举例》(1905年撰成,1917年出版,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专著)全书分十类,考释正确的文字有185 (2)近代“甲骨四堂”成就最为卓著: “四堂”指四位甲骨文献研究专家,即王国维(号观堂)、罗振玉(号雪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3)罗振玉的甲骨文献研究尤为突出: ①罗氏搜集、保存、印行了大批甲骨文献。 ②考释出大量的单字。 ③率先正确判定甲骨刻辞的性质及出土处。 ④首创卜辞分类研究的方法。 3.我们如何查阅、了解甲骨文字? 需要使用甲骨文释字方面的工具书: 海波编:《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版。 高明撰:《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版。 二、金石 1.金文(钟鼎文) 金,指青铜器。金文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因商周青铜礼器以钟为代表,乐器以鼎为代表。 金文文献容主要是记录当时祀典、赐命、征战、盟约等活动。西周是金文最为盛行的时代。 2.石刻及石刻文献 石刻是指刻在石头上的文字。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刻石鼓又称石鼓文。先时期的石刻文字,因其刻在鼓形石上而得名。唐初时被发现,共十块,各刻四言诗一首,歌咏国国君游猎情况,故得“猎碣”之名。石刻文主要盛行于汉时期。 3.历代重要的石经文献 (1)熹平石经 中国最早的刻于石碑上的官定儒家经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