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

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
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

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

一、选择题

1. 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是( C )。

A.关键期

B.敏感期

C.最近发展区

D.转折期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和发展趋势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

【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2(5为非常高,或非常难)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的熟记程度。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或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2.儿童语言获得的关键时期是(B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学龄期D青年期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和发展趋势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

【出题机率】2【题目难度】1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关键期现象的熟知程度。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资料证明,学前期是人生学习口语的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学会人的语言。狼孩在7岁后才开始接触人类的语言,学习口语,但始终不能学会说话。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3.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以前的幼儿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爱活动、爱游戏等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D )

A. 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和发展趋势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出题机率】2【题目难度】1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特性的了解程度。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一般说来,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

研究所揭示的幼儿心理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然适用于当代儿童。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爱活动、爱游戏这些特征本质上没有变。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C )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四节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动作发展规律【出题机率】2【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熟悉程度。动作发展的规律包括(1)整体到局部规律:从整体动作发展到局部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性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2)首尾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上部动作开始,然后到下部动作。(3)近远规律:儿童的动作发展先从靠近中央部分(头和躯干,即脊椎)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臂、收、腿)的动作。(4)大小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粗大动作开始,而后学会比较精细的动作。(5)无有规律:儿童的动作最初是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5.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被称为( A )

A.依恋

B.合作

C.移情

D.社会化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七节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亲子关系

【出题机率】2【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依恋概念的熟记程度。依恋是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移情是指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社会化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6.3岁以前.脑部的发育已达到成人的(B)左右。

A.70%

B.80%

C.60

D.90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四节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身体发育规律【出题机率】2【题目难度】1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身体发育规律的熟悉程度。儿童处于神经系统快速成熟发育期,6个月时脑重已经达到成人期的50%,2岁时达75%,4-6岁脑已经达成人期的85%-90%。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7.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A )

A.代词

B.名词 c.动词 D.语气词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出题机率】4【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词类的运用的熟记程度。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代词,幼儿大量使用代词,使用名词的频率较高,使用动词的频率多于名词。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8.儿童最先掌握的词性为( A )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D.代词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出题机率】4【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幼儿掌握各类词的顺序的熟记程度。幼儿掌握各类词的顺序:先实词后虚词;对实词的掌握顺序是:名词一动词一形容词,对其他实词如副词、代词、数词等掌握较晚;对虚词,如连词、分词、助词、语气词等掌握较晚。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9.儿童能辨别上下的年龄是( A )

A.3岁

B. 4岁

C.5岁

D. 7岁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出题机率】3【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幼儿方位知觉的熟悉程度。3岁儿童能够辨别上下,4岁儿童能辨别前后,5岁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7岁能辨别以别人为基准的左右。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0.矫正幼儿口吃的主要方法是( D )

A.密切关注

B.严格要求其改正

C.让幼儿多说话

D.解除紧张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出题机率】3【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幼儿口吃的了解程度。口吃的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解除紧张。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1.儿童理解语言迅速发展的阶段指( C )

A.0~6个月

B.6~12个月

C.1~1.5岁

D.1.5~2岁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出题机率】3【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的熟悉程度。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

分为:(1)前言语阶段(生后第一年);(2)言语发生阶段(1~3岁),言语发生阶段的两个小阶段: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1~1.5岁);积极说话发展阶段(1.5~2、3岁)。(3)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3岁~6、7岁)。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2.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A )

A.具体形象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觉思维

D.直观行动思维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出题机率】4【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的熟记程度。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学前儿童晚期时,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B )

A. 投射法

B. 观察法

C. 测验法

D. 问卷法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九节儿童发展基本研究方法

【出题机率】4【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发展基本研究方法的熟记程度。观察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4. 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B )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和发展趋势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

【出题机率】2【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新生儿本能反射的熟记程度。达尔文反射:又称抓握反射,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握住。巴宾斯基反射: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样,5个脚趾形成扇形。莫罗反射:又称惊跳反射,突然发生的高噪声刺激,或者被人猛烈地从高处放下,都会使新生儿立即伸直双臂,张开手指,弓起背,头向后仰,双腿挺直。巴布金反射: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的手掌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当手掌上的压力减去时,他会打呵欠。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5. 幼儿最容易辨别的几何图形是( B )

A. 三角形

B. 圆形

C. 长方形

D. 半圆形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出题机率】3【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形状知觉的熟记程度。幼儿对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6. 在幼儿的记忆中,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的记忆形式是( C )

A. 运动记忆

B. 情绪记忆

C. 形象记忆

D. 语词记忆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出题机率】3【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记忆内容的熟记程度。从记忆内容看,可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儿童最晚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在幼儿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7. 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 A )

A.以想像过程为满足B.想像的内容零散C.想像受情绪影响D.想像具有夸张性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想像的发展【出题机率】3【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幼儿无意想像的特点的熟记程度。幼儿无意想像的特点:(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学前儿童的想象常常没有自己预定的目的,在游戏中想象往往随玩具的出现而产生。(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幼儿想象进行的过程往往也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因此,想象的方向常常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想象的主题容易改变。(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由于想象的主题没有预定目的,主题不稳定,因此幼儿想象的内容是零散的,所想象的形象之间不存在有机的联系。(4)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幼儿的想象往往不追求达到一定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进行的过程。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想象常常如此,幼儿常常在一张纸上画了一样又画一样,直到把整张纸画满为止,甚至最后把所画的东西涂满黑色,自己口中念念有词,感到极大的满足。(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以想像过程为满足。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8. 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B )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出题机率】2【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变化规律的了解程度。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变小,语言的作用是由小到大。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9. 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A )所致。

A.近远规律

B.大小规律 c.首尾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四节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动作发展规律【出题机率】2【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熟悉程度。动作发展的规律包括(1)整体到局部规律:从整体动作发展到局部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性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2)首尾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上部动作开始,然后到下部动作。(3)近远规律:儿童的动作发展先从靠近中央部分(头和躯干,即脊椎)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臂、收、腿)的动作。(4)大小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粗大动作开始,而后学会比较精细的动作。(5)无有规律:儿童的动作最初是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0.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A )

A.0—1岁

B.1—2岁

C.2—3岁

D.3—6岁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和发展趋势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

【出题机率】2【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的熟记程度。人生第一年(乳儿期)。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1-3岁先学前期。人的各种心理活动逐渐齐全,这个时期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3-6岁是幼儿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1. 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是与( C )

A. 尊重的需要相联系的

B. 归属和爱的需要相联系的

C. 生理需要相联系的

D. 自我实现的需要相联系的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六节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

【出题机率】3【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原始情绪反应的熟记程度。原始情绪反应: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新生儿哭、安静、四肢划动等,可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特点是,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2. 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 C )

A.整体局部规律

B.首尾规律

C.大小规律

D.近远规律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四节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动作发展规律

【出题机率】2【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熟悉程度。动作发展的规律包括(1)整体到局部规律:从整体动作发展到局部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性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2)首尾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上部动作开始,然后到下部动作。(3)近远规律:儿童的动作发展先从靠近中央部分(头和躯干,即脊椎)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臂、收、腿)的动作。(4)大小规律: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粗大动作开始,如走、跑、跳、踢、走平衡等,而后学会比较精细的动作,如吃、穿、画画、剪纸、玩积木、翻书、穿珠子等。(5)无有规律:儿童的动作最初是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3. 某婴儿生活较有规律,愉快情绪多,情绪反应适中,对新异刺激一般反应积极,较易适应环境。按托马斯、切斯等的气质分类理论,该婴儿的气质属于( D )

A.困难抚育型

B.兴奋型

C.启动迟缓型

D.容易抚育型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七节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气质

【出题机率】2【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学前儿童气质类型的熟悉程度。托马斯、切斯根据9个维度对从出生到3岁前儿童的气质类型进行划分,划分为三种类型:容易抚育型:这类婴儿吃、喝、睡、大小便等生理机能活动有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环境,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他们情绪一般积极、愉快,对成人的交流行为反应适度。困难抚育型:他们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在饮食、睡眠等生理机能活动方面缺乏规律性,对新食物、新事物、新环境接受很慢,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新的安排和活动,对环境的改变难以适应。他们情绪总是不好,在游戏中也不愉快。成人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使他们接受抚爱,很难得到他们的正面反馈。起动迟缓型:他们的活动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总是消极而不甚愉快,但也不像困难型婴儿那样总是大声哭闹,而是常常安静地退缩、畏缩、情绪低落,逃避新刺激、新事物,对外界环境、新事物、生活变化适应缓慢。在没有压力的情况

下,他们会对新刺激缓慢地发生兴趣,在新情境中能逐渐活跃起来。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24. 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研究指出,如果17岁儿童智力为100%成熟的话,那么,儿童4岁时已达到( B )

A.20%

B.50%

C.70%

D.80%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七节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能力

【出题机率】2【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迅速的了解程度。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之一智力发展迅速,本杰明·布鲁姆儿童智力发展曲线:布鲁姆以17岁为发展的最高点,假定其智力为100%,4岁已经发展了50%。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5. 父母对孩子和蔼可亲,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但同时对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常常对孩子提出明确而又合理的要求,并给予引导。这种亲子关系属于( A )

A. 民主型

B. 专制型

C. 放任型

D. 溺爱型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七节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亲子关系

【出题机率】2【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亲子关系类型的了解程度。民主型,父母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积极支持子女的爱好、兴趣;同时对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常对孩子提出明确而又合理的要求。专制型,父母给孩子的温暖、培养、同情较少。对孩子过多地干预和禁止,对子女态度简单粗暴,甚至不通情理,不尊重孩子的需要,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不予满足,不支持子女的爱好兴趣,更不允许孩子对父母的决定和规定有不同的表示。放任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般关怀过度,百依百顺,宠爱娇惯,或是消极的,不关心,不信任,缺乏交谈,忽视他们的要求;或只看到他们的错误和缺点,对子女否定过多,或任其自然发展。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6.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段话的实质是( A )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相互作用论 D. 二因素论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出题机率】3【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理论的熟悉程度。遗传决定论。这种理论的论点

是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它。环境决定论。这种理论的论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环境教育的机械作用的结果。行为主义者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华生是主要代表人物,他有一句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二因素论:

二因素论合理地对遗传和环境各自所起的作用给予应有的地位,但只是把二者看作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没有揭示出它们之间的更为复杂的关系。相互作用论:这种理论观点不仅承认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而且指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限度的制约。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7.认为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关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的观点是( B )

A.二因素论

B.相互作用论

C.遗传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出题机率】3【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理论的熟悉程度。遗传决定论。这种理论的论点是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而不能改变它。环境决定论。这种理论的论点是: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环境教育的机械作用的结果。行为主义者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二因素论:二因素论认为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二因素论合理地对遗传和环境各自所起的作用给予应有的地位,但只是把二者看作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没有揭示出它们之间的更为复杂的关系。相互作用论:这种理论观点不仅承认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而且指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限度的制约。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8.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是( B )

A.学习B.游戏C.劳动D.手工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

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出题机率】3【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活动的作用的熟悉程度。活动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第一,儿童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并表现出来的;第二,儿童心理内部矛盾是在儿童活动中产生并转化的;第三,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二、简答题

1.1-3岁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特征

1.学会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

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2.3-4岁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特征

1.最初步的生活自理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3.4-5岁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特征

1.更加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4.5-6岁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主要特征

1.好问好学

2.抽象思维开始萌芽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5.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

6.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2.2岁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

3.感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

7.幼儿观察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5.观察方法的形成

8.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1.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2.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3.记忆容量的增加

4.记忆内容的变化

9.3-6岁学前儿童(即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基本特点)。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10.学前儿童想像发展的一般趋势。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11.幼儿无意想像的主要特点。

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4.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12.幼儿创造想像水平逐渐提高的具体表现。

1.时常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2.自编新故事;3.创造性的游戏活动;4.创造性的绘画活动。

13.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

2.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3.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14.学前儿童词汇发展的主要表现。

1.词汇数量的增加

2.词类的扩大

3.词义的深化

4.不同词类词义的掌握

15.学前儿童句型发展的趋势。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2.从简单句到复合句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4.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16.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17.情绪的自我调节化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3.情绪从外露到内隐。

18.儿童动作发展有哪些规律?

1.从整体到局部规律:

2.首尾规律:

3.近远规律:

4.大小规律:

5.无有规律:

19.个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个性的独特性

2.个性的整体性

3.个性的稳定性

4.个性的社会性

20.学前儿童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1.儿童的气质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基础:

2.儿童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儿童的个性发展。

3.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接受培养

21.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是什么?

1.活泼好动;

2.喜欢交往;3。好奇好问;4.模仿性强;5.好冲动。

22.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

1.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

2.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3.从对外部行

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4.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发展到根据简单的行为规则的理智评价

2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包括哪些内容?

1.亲子关系的发展;2、同伴关系的发展;3、性别角色的发展;4、亲社会行为的发展;5、攻击

性行为的发展。

24.简要说明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及如何形成儿童良好的依恋。

1.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能力;

2.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儿童的同伴关系。

25.形成孩子良好的依恋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2.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

3.父母亲与孩子间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4.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及时做出反应

26.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的特点

1.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或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行为更多是破坏玩具、物品或直接争夺;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27.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1.从简单到复杂:①从不齐全到齐全;②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

3.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

28.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作用。

1.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

2.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

3.生理成熟的个别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

29.社会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什么作用?

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例如狼孩、猪孩、基尼、早期剥夺实验;

2.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3.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学前儿童文学课教案

授课课题:学前儿童文学概说,婴幼儿的年龄特征,纪录片《幼儿园》 授课时间:10月10日第一周星期一第5.6节 授课班级:陶行知班 授课类型:理论课、影视欣赏课 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做到: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特点,清楚的认识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和语言特点,从知识层面迁移到实践层面,发自内心的喜欢婴幼儿,热爱未来从事的工作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掌握婴幼儿的年龄特征,难点在于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记录片的观看,能理解幼教的特殊性,能根据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讲练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学前儿童文学概说,婴幼儿的年龄特征(1课时) 纪录片《幼儿园》(1课时) 参考资料:《学前儿童文学》教材 教学过程: 1、引言 这是一门基础理论课,为了以后大家在实践中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为了避免以后的盲目,所以大家要认真的学习这门课程。 2、阐述、分析、推导等 任何理论知识呈现的内容不外乎这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我们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学前儿童文学是什么?……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通过这样的解释第一节的内容我们就学习完成了,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节的内容,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理论学习,这节课我们一起看一部纪录片,发生在武汉一所幼儿园的真人真事,在片中大家可以看到孩子每天在幼儿园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 3、总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和了解了学前儿童文学的概说和婴幼儿年龄特征,同时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有了更直观的一个感受 作业布置: 运用图示,形象标志学前儿童文学在文学,儿童文学中的位置 教学后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主题10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参考答案)

主题10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探寻1 解析意志 一、名词解释 1.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2.当一个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有利目标,但又不可能同时都得到满足,只能求其一,此时的心理矛盾冲突称为双趋冲突。 3.当一个人面对同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既欲趋近它的益处,又想避开他的不利之处时产生的心理冲突,称为趋避冲突。 4.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幼儿自觉服从并主动给自己提出一定的目的、任务的意志品质。 5.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幼儿长久维持已经开始的符合目的的行动,坚持实现目的、任务的意志品质。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C 5.A 三、填空题 1.动机冲突、意志行动的决策和意志努力 2.随意运动 3.随意运动 4.情绪情感 5.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6.意志努力 四、判断题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动机冲突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①双趋冲突。当一个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有利目标,但又不可能同时都得到满足,只能求

其一,此时的心理矛盾冲突称为双趋冲突。 ②双避冲突。当一个人面临两个都令人不喜欢或具有威胁性而想躲避的事物和目标时,迫于情势而又必须选择其中一个,这种心理冲突称为双避冲突。 ③趋避冲突。当一个人面对同一个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标,既欲趋近它的益处,又想避开他的不利之处时产生的心理冲突,称为趋避冲突。 ④多重趋避冲突。人们常常会遇到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这时所遇到的冲突叫做多重趋避冲突。 2. ①意志行动有明确的目的;②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③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3. ①意志与认知:认知过程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意志对认知过程的影响: 首先,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并需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诸如观察活动的组织,有意注意的维持等都离不开人的意志努力,即离不开意志过程。 其次,在认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需要意志努力来解决。 ②意志与情感:情绪情感推动或阻碍意志行动的实现;意志对情绪情感的影响,有时表现为对情绪情感的直接控制。 总之,认识、情感和意志是密切联系、彼此渗透着的。发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同一心理活动,通常既包括认知过程又包括情绪、情感过程,同时也不能离开意志过程的参与。 4.意志始终是一个自觉行动的过程。在意志行动过程中,主要的心理成分有动机冲突、意志行动的决策和意志努力。 六、论述题 意志行动的过程从动机冲突到目标实现,一般可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 1.采取决定阶段。采取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开始,决定者行动的方向。它包括动机冲突和目标确立、方法和策略的选择、计划的制订等几个环节。其中动机冲突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双重趋避冲突四种形式。 2.执行决定阶段。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完成,是人的内心的期望、计划和措施在行动中的具体化。它是意志行动的中心环节。

学前儿童文学作业2

学前儿童文学作业1 一、填空 1、学前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一样,都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和真挚丰富的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家的审美理想并打动读者的。 2、学前儿童文学的接收对象可放宽到,还包括。 3、儿童喜爱的最早读物一般认为是,儿童最喜爱、最早的一部长篇动物诗 是。 4、世界上第一个改写民间童话的作家是法国的,(国籍)儿童文学巨匠安徒生被誉为“世界童话大王”。 5、中国儿童文学产生于,是这一时期最早从事童话创作的作家。 6、明代吕坤编著的《》,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儿歌专集。 7、儿歌这一名称,始用于以后歌谣运动大发展时期。1918年,成立了歌谣征集处,把征集来的儿童歌谣,冠以“儿歌”的名称在《歌谣》周刊上发表。从此,“儿歌”作为儿童文学的体裁名称沿用至今。 8、、有的研究者根据婴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将儿歌分为和两类。前者指婴儿还不会说话时听母亲等长者吟唱的摇篮曲,后者指渐渐学会说话的幼儿边嬉戏边念唱的歌谣。 9、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和,幼儿诗鉴赏也可以从这三个层面入手。其中,幼儿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 10、幼儿诗的写法可选择、比喻法、排比法、拟人法、假设法、夸张法、疑问法、对比法、对话法等。 二、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文学 2、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 3、儿歌 4、幼儿诗 5、摇篮曲 6、童话诗 7、意象 三、简答题 1、简述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2、简述学前儿童文学的婴幼儿特点。

四、论述题 1、谈谈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和审美特点,试举例说明。 2、儿歌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举例说明。 3、对比下面同题的儿歌和幼儿诗,说说儿歌和幼儿诗的异同。 蒲公英(儿歌) 张秋生 一棵蒲公英, 一群小伞兵, 风儿吹,飘呀飘, 一落落到青草坪, 阳光照,雨水淋, 长出一片蒲公英。 蒲公英(幼儿诗) 白冰 你打着一把小伞,还是要在雨天, 要飞向哪座山冈? 撑在小蚂蚁头上? 要为娇嫩的小草,你悄悄告诉我吧。 遮住发烫的阳光?我不会和别人去讲…… 蒲公英(幼儿诗) 黎焕颐 你有翅膀吗?你飞得很远—— 告诉我,蒲公英。远方的景色, 一定很迷人; 你飞得很高——我要跟着你, 天上的道路,去做快乐的旅行。 是云彩铺成;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 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概述 一、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类别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 是指那些与0-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及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想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类别 它包括寓言、童话、儿童故事、儿歌、儿童诗、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等多种体裁。 3、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 教育性 文学性 浅易性 趣味性 二、对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一)对0-3岁婴幼儿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1、0-3岁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特点 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开展具有随机性、日常性、反复性等特点。 可以如下展开: (1)多开展“平行”的亲子阅读 (2)初步养成倾听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大声朗读、专家讲、讲述自编的作品)(3)利用各种途径让婴幼儿感受文学作品,多观看儿童美术片或动画片 (4)让婴幼儿多重复感受文学作品,多种途径帮助婴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复述)2、0-3岁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目标 0-1岁半: (1)能安静地听成人念儿歌,讲简短的故事或念最浅显的儿歌,喜欢听唱歌等好听的声音; (2)对图书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喜欢听成人讲述图书上的故事或儿歌等;(3)对动画片表示出极大的关注。

(1)喜欢听故事,欣赏儿歌,看动画片,能简单复述故事或儿歌的部分或者一句话; (2)能大方朗读儿歌,学唱儿歌; (3)能主动自觉地翻阅图书,对故事或儿歌朗诵、动画片等文学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4)能用情景表演或角色游戏来表演部分故事内容。 (二)对3-6岁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室围绕文学作品开展的一个系列活动。 (1)围绕文学作品教学开展活动。 (2)整合相关内容,开展一个主题、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网络)。 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发展的是学前儿童的完整语言。 3、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整合、渗透于其他教育(四领域)活动中。 (三)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目标 1、文学作品的认知目标 (1)丰富作品相关的社会知识。 (2)知道文学作品有童话、诗歌、散文等体裁,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3)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学会标准发音,扩展词汇,了解各种语言句式的表达2、文学作品的情感态度目标 (1)对书面语言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文学作品,积极参加文学活动,乐意欣赏文学作品。 (2)体验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真善美,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脉络和语言美,发展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文学作品的技能目标 (1)学会倾听,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 (2)会说、说好普通话。 (3)感知文学作品语言和结构的艺术表现特点,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尝试艺术性结构语言的能力。 三、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

第八章学前儿童意志_学前心理学

学前儿童意志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意志的概念,理解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以及意志的主要心理成分,了解学前儿童意志的发生发展,掌握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方法。教学重点:什么是意志 学前儿童意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 教学过程:讲授法观察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意志 (一)定义 是指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 的心理过程。 (二)基本特征 1、明确目的 2、意识调节行动 一是发动,二是制止,这两方面是统一的。 3、克服困难 包括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 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一)意志与认识过程 1、意志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2、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影响 (二)意志与情绪 1、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2、意志可以使人的情感服从意志的要求 三、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 (一)态度兴趣 态度是认知与情感有机结合的产物 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二)需要 介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三)动机以及动机冲突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四)抱负水平 主要来源于个体对自己的评价 (五)意志品质 1、独立性 2、果断性

3、坚韧性 4、自制性 四、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一)有意运动的发生及特点 (二)萌芽时期的表现 (三)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1、需要发展的特点 l 开始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 l 优势需要有所发展 2、动机发展特点 l 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 l 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l 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3、自觉行动目的的发展特点 逐渐能提出比较明确的行动目的 4、坚持性的发展 行动过程的坚持性是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主要指标 四至五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 五、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 (二)鼓励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三)启发自我锻炼 (四)鼓励孩子做的每一件事 (五)通过实践锻炼孩子的意志 (六)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帮助孩子实现目标

学前儿童文学教案(全面)

学前儿童文学 【第一讲】 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和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 2.认识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及语言特点; 3.了解世界及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 4.了解儿童文学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掌握主要作家作品。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 [计划学时]:4学时 [第一学时] 一、组织教学: 1.自我介绍 2.对课堂纪律的要求 ◆不要旷课、迟到、早退 ◆课堂上不要随便讲话 ◆在上课时,把手机关掉 ◆请假要交假条 3.讲授方式 ◆基于教材,有详有略,有补充 ◆课堂上会注重交流(抽问、讨论)希望大家积极探讨问题;任何问题的答案,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有愿不愿意动脑筋之分,没有动错脑筋和动对脑筋之分。 ◆欢迎同学们随时给我反馈意见 4.成绩评定 本门课程属于考查科目,主要看同学们平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成绩包括考勤、课堂讨论、课堂朗读等基本功训练的表现,还有完成作业的态度等。

考查范围: (1)创作婴幼儿儿歌或幼儿诗 (2)改写或续写适合幼儿听赏的童话故事、故事 (3)学习创作故事、图画书、婴幼儿散文 (4)学习表演幼儿戏剧(课本剧) 二、讲授新课: 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一、什么是学前儿童文学? 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1.必须是“文学” 2.必须是“婴幼儿”的文学 3.学前儿童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接受的特殊性,把儿童文学划分为三个阶段。 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 [第二学时] 第二节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一、婴幼儿的生理特征 1.婴儿期生理特点(0——3岁) 2.幼儿期生理特点(3——6岁) 二、婴幼儿的心理特征 1.婴儿心理特点 1——3岁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 学会走路,开始说话。1岁以前是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 1——1.5岁是理解语言阶段; 2岁左右说话不成句,全总喜欢叽哩咕噜地说话; 3岁左右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2.幼儿心理特点 3——4岁时,幼儿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迅速发展。 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比3——4岁迅速得多。 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飞跃。 三、婴幼儿的语言特征 1.婴儿期语言特点 1.5——3岁是婴儿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 ◆词汇量增加,2岁300个左右词汇;3岁1000左右汇;

《学前儿童文学》教案(本科)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教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院(系、部) :学前教育学院 教研室(实验室) :艺术教研室 课程名称:儿童文学 授课班级:2012级学前教育 主讲教师:王晓阳 职称:讲师 使用教材:《学前儿童文学》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制

课程 名称 儿童文学总计: 51学时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 3 讲课:54学时 实践:27学时 任课 教师 王晓阳职称讲师 授课 对象 专业班级:2012级学前教育专业共4个班基本 参考资料和教材《学前儿童文学》李莹、肖育林复旦大学出版社 教学目的任务 内容课时分配章内容学时数 1 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6 2 儿歌 6 3 幼儿诗 6 4 婴幼儿童话 6 5 婴幼儿故事 6 6 婴幼儿图画书 6 7 婴幼儿散文 4 8 幼儿戏剧8 9 作品集萃 3 合计:51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 公共选修课

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了解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二)了解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婴幼儿心理特征 (二)婴幼儿语言特征 四、授课时长 两课时 五、授课方式 讲授、自主练习 六、教学进程及内容 (一)引入 从几则孩子的有趣问答开始,思考孩子的视角和成人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概说 1、学前儿童文学的含义: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2、学前儿童文学三个关键词: (1)文学:具体生动的形象,真挚丰富的情感,审美理想,语言艺术。 (2)儿童:婴幼儿生理、心理、语言特点构成接受能力,作品应与之保持一致。 (3)学前:0-6岁,包括7-8岁的低年级小学生。 注意:真正优秀的学前儿童作品是既适合婴幼儿阅读又适合成人阅读的,只是理解层次不同而已,孩子更关注故事本身,成人更欣赏美学意蕴。 第二节婴幼儿的年龄特征 1、婴幼儿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1)自我抑制能力较差,易激动,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 (2)独立行走和摆弄物体。自主性开始建立,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目标前进,锲而不舍。 https://www.360docs.net/doc/904414814.html,/w51/play_album-aid-10301434_vid-Njc5NTQ1ODc.html (3)有一定的概括性,能进行想象和思维,有了自我意识。

学前儿童文学讲解

学前儿童文学 一、童话故事名称 《小王子》、《丑小鸭》、《白雪公主》、《灰姑娘》《鹅妈妈的故事》、《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 二、儿童故事名称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铁杵磨成针》、《谢谢你》《李子核》、《云端掉下一只烤鸡来》 三、图画书名称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猜猜我有多爱你》、《母鸡萝丝去散步》、《鼠小弟的小背心》、《爱心树》 四、一位童话作家 安徒生、格林兄弟、叶圣陶、贝洛、E﹒B怀特、 五、图画书作家 佐野洋子、米切尔-恩德、莫尼克-弗利克斯 谢尔﹒希尔弗斯坦 六、熟悉的儿童诗人 乔羽(《让我们荡起双桨》)、韦苇、舒兰、张利生

七、儿童文学的范围:1、被儿童占为己有的“儿童文学” 2、“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 3、“自我表现”的儿童文学 4、儿童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 八、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 1、纯真----稚嫩、纯真、美好 体现为一种童真美,在作品中主要借助于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等表现,所以集中于在形象刻画表现纯真美。 2、稚拙----稚气、拙朴 在内容方面:借人物的言行,心理,动作表现出儿童特有的稚气和憨态,表现儿童心理,生活中的稚拙情态和形态。 在形式方面:通过叙述方式和人物语言表现。 3、欢愉----幽默、滑稽、可笑 懂文学是快乐的文学 构造欢愉的手段:幽默与夸张、滑稽与变形 4、变幻----幻想、荒诞、动态美 心理依据:儿童好动善于幻想,注意时间短 具体表现:富于幻想色彩,具有荒诞美,情节发展动态推进,快速流动 5、质朴----简洁、朴素

质朴是用最简洁、自然的文学形式来表达最本真的生命意趣和形态。 九、儿童文学的作用: 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作用。 1、认识功能:儿童文学能让儿童读者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并帮助他们提高感知生活的能力。 2、教育功能:帮助儿童健康成长,使儿童在阅读,欣赏儿童文学作品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启发和教育,以及情感,情操,精神境界等方面的情感和影响。 3、审美功能:优秀的作品以其丰富的美感使儿童产生感情上的激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得到情操陶冶,培养了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4、娱乐功能:通过具体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儿童得到愉悦和消遣,以及通过娱乐包藏较深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教育的内容,寓教于乐。 十、解释“童话” 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 (书上:童话是以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存在的、符合儿童思维方式、有着独特幻想逻辑的,在现实、超现实和人类心灵间自由徜徉的奇妙故事。)

学前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概念:以6岁前的婴幼儿为欣赏和接受主体,为满足其审美需要,培养其审美情感,提升其审美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文学。 学前儿童文体特点:1.语言浅显易懂2.情节应生动有趣3.结构应条理清楚4.主题应具有教育性5.内容应具有知识性。 1593年,明代吕坤编著的《演小儿语》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儿歌专集。 儿歌的主要特点:1.语言浅显,明白易懂2.篇幅短小,主题单纯3.具体形象,趣味盎然4.节奏鲜明,好记易诵 儿歌分类和特殊艺术形式:1.摇篮曲2.游戏歌3.数数歌4.问答歌5.绕口令6.连锁调7.谜语歌8.字头歌9.颠倒歌10.时序歌 幼儿诗艺术特征:1.鲜明、充满动感的形象2.活泼、生动的想象3.富于情感的构思4.自然、明快的韵律5.口语化与音乐性相结合的语言 幼儿诗类别(特殊): 1.童话诗:《小猪鲁尼》 2.讽刺诗:鲁兵《下巴上的洞洞》;张秋生《猫和狗的故事》;林焕彰《答案》《植物妈妈有办法》 婴幼儿童话: 安徒生-世界童话大王 郑渊洁-我国当代童话大王 林格伦-瑞典-《长袜子皮皮》-瑞典的民族英雄 克洛迪-意大利-《木偶奇遇记》 叶圣陶-《稻草人》我国第一部作家童话集 张天翼-我国长篇童话奠基人-《小林和大林》我国第一部长篇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剧《蓉生在家里》儿童小说《罗文应的故事》-特点:新、奇 夏尔·贝洛-意大利-首次改写民间童话-《鹅妈妈故事集》-欧洲最早出现的童话集 童话分类:从童话的人物形象来看,可分为常人体、拟人体、超人体。(给某个作品能分出类别) 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 童话的文学特征:1.传统童话:单纯明快的叙述模式;鲜明的主题;类型化的人物性格 2.现代童话:呈现纯真的儿童世界;实现成人的童年梦想;创建多样化、个性化的文本结构婴幼儿故事概念:由成人创作给婴儿、适合婴幼儿阅读或听赏的,注重事件叙述结构,具有很强的情节性,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一种叙事文体。(狭义:适合婴儿欣赏的、篇幅短小、情节单纯、语言浅显的叙事性的文学作品。)(给出某作品能分出类别) 婴幼儿生活故事功能:1.认识功能2.教育功能3.愉悦功能 婴幼儿图画书概述:以婴幼儿为主要对象、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艺术形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全部用图画表现故事内容。 图画书的特征:用图画讲故事,图画和文字相互交织,图画并非文字的附庸。 奖项:1.国际:国际安徒生奖/美国凯迪克奖/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奖 2.国内: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中国第一个同时面对内地、香港、台湾广泛征集华文原创作品的儿童图画书奖项),首奖由大陆余丽琼撰文、朱成梁画图的《团圆》) 作者及作品: 夸美纽斯《世界图解》 山姆(文)安妮塔(画)《猜猜我有多爱你》 大卫《不,大卫!》 艾瑞·卡尔《好饿的毛毛虫》

学前儿童文学复习题及答案下

《儿童文学》复习题及答案(下) 一、填空题 1.童话是以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存在的、符合儿童思维方式、有着独特幻想逻辑的,在现实、超现实和人类心灵间自由徜徉的奇妙故事。 2.叶圣陶是我国现代童话的创始人,他于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创作的第一部童话集。 3.夏尔?贝洛是17世纪法国国的作家,他的著名作品是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 4.童话最基本的特征是丰富多彩的幻想。这种基本特征主要是通过夸张、象征和拟人_ 等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 5.我国"童话"这一名称出现于清代末年,其标志是1909年由孙毓修主编的《童话》 丛书。 6.从人物形象看,童话可以分成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 7.伊索是古希腊著名寓言家,《伊索寓言》开创了西方寓言的先河。 8.寓言文学在世界上的三大发祥地是印度、希腊和中国。 9.最早的童话是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的,始于民间的口头创作和传播。 10.1835年,丹麦安徒生的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出版,标志着童话进入了作家创作阶段。 11.寓言是一种寄托着哲理和教训的简短故事,一般寓言主要由故事、寓示、寓意等三个要素组成。 12.幼儿戏剧通过演员扮演角色、运用动作表演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刻画人物形象的舞台艺术。 13.婴幼儿图画书是一种以婴幼儿为主要接受对象的文艺读物,是图画____________ 和_文字相结 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全部用图画表现故事内 谷。 14.婴幼儿散文是指那些适于婴幼儿阅读的,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字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或写景的作品。 15.“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冰心为《晨报副镌》写的《寄小读者》系列散文开婴幼儿散文之先河。 二、选择题 1.在幼儿文学的各种文体中,最具幻想性的文体是 A.儿歌B .童话C .幼儿散文D .幼儿戏剧 2.第一个明确为儿童创作童话的作家是 A.格林兄弟 B.安徒生 C.叶圣陶 D.拉伯雷 3.童话的幻想根植于() A .神话B.传说C.理想 D.现实

学前儿童文学试卷及答案

2013—2014—2期末考试 2014 ~20 15学第度第二学期 《学前儿童文学》考试(考查)试卷(A )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评卷人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答题卡:1 2 3 4 5 6 7 8 9 10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或一个、或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答题卡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学前儿童文学的婴幼儿特点有( ) A.游戏性 B.趣味性 C.直感性 D.幻想性2、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儿歌专集是( ) A.《古今风谣》 B.《诗经》 C.《演小儿语》 D.《天籁集》3、湖湖是大地的眼睛 蓝天、白云、青山和绿树都映在明朗的眼睛里 此幼儿诗运用了( )写法 A.明喻 B.暗喻 C.排比 D.夸张 4、( )是第一个明确为儿童创作的童话作家。 A(格林兄弟B(卡罗尔C(夸美纽斯D(安徒生 5、叶圣陶的( )是我国第一部作家童话集。 2013—2014—2期末考试

A(《小白船》B(《稻草人》C(《一粒种子》D(《旅行家》6、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与1985年4月创办的( )是我国第一个婴儿文学杂志。A(《儿童教育画》B(《婴儿世界》C(《婴儿画报》D(《人之初文学解析》7、婴幼儿生活故事的功能有( ) A.认识功能 B.教育功能 C.喜悦功能 D.梦想功能 8、以下对幼儿诗的写作格式要求错误的是( ) A.每行第一个字要空两格 B.要押韵,押韵较顺口 C.每句须一行 D.标点可加可不加,如疑问句、惊叹句最佳加上9、图画书又称为( ) A.图画读物 B.绘本 C.图画故事 D.连环画 10、以下不属于幼儿戏剧的是( ) A.皮影戏 B.木偶剧 C.微电影 D.幼儿话剧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文学: 2、连锁调: 3、幼儿诗: 4、环衬: 5、木偶剧: 2013—2014—2期末考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民间童谣的多见的艺术形式有哪些, 2、婴幼儿故事的种类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四、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本题30分)

学前儿童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学前儿童文学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和美学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论述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和美学特征; 教学重点: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和美学特征; 教学难点:1.理解“学前儿童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培养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 2.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稚拙美”。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儿童文学的概念和范围,儿童文学和文学存在一些共性(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来反映现实或情感心理),儿童文学还有一些自身的特征。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儿童文学的特征。 二、内容讲解 学前儿童文学自身的特点包含两大方面:文体特征和美学特征。 ?文体特征包含四个方面: (一)学前儿童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 幼儿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启蒙,为儿童今后的发展提供基础,所以学前儿童文学的宗旨也是启蒙。 启蒙对于学前儿童文学来说,主要就是通过文学作品让儿童认识自我、自然、生活和社会,获取知识,学习生活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初步培养儿童的语言、思维等能力。心智包括心理和智能两个方面,就是说不仅要培养智慧,也要注重对情感的培养。 (二)学前儿童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接受能力有限,因而,我们必须要为他们选择一些简单、

易懂、生动、有趣的文学作品。 具体的特点是: ①句式:多短句、少长句;多单句,少复句。 ②词语:多实词,少实词;多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少用抽象概括的词语。名词、动词多,介词、连词、助词少。 ③韵律:押韵,拟声词多,语气词。 《数星星》天上星,亮晶晶,好象许多小眼睛。 《小兔子》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 《小蜜蜂》两只小蜜蜂呀,飞在花丛中呀。 (三)学前儿童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儿童就是要快乐健康的成长,我们学前儿童文学也要给幼儿快乐的体验。文学作品一定要反映的是快乐、积极的内容,最好带有一定程度的幽默感和游戏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体验快乐。 (四)学前儿童文学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 “人文精神”就是关注人的自我体验,发现人的价值。儿童文学作品在学习知识、明白道理的同时,要丰富儿童的情感体验,使儿童受到感染和熏陶,体会不同的情感,培养基本的是非观和道德感。这一点和新课改的要求一致,注重学生的情绪体验。 ?美学特征包含四个方面: (一)纯真美 单纯、明净;纯洁、善良、真挚。只感受到真善美,忽略假恶丑。 (二)稚拙美 稚嫩、自然、不做作。稚嫩主要表现在语言不丰富,故事情节和人物设置简单不复杂。自然、不做作就是顺从儿童天性,实实在在,不掩饰。好和坏都比较简单绝对。 (三)变幻美 和儿童爱幻想的天性有关。常常使用想象、夸张,甚至是虚构,创造出了很多神奇有趣的故事和人物。 (四)质朴美 自然淳朴。内容浅显易懂,情节简单,人物个性鲜明,语言质朴不加修饰。

《学前儿童文学》复习题及答案下讲课稿

《学前儿童文学》复习题及答案下

《儿童文学》复习题及答案(下) 一、填空题 1.童话是以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存在的、符合儿童思维方式、有着独特幻想逻辑的,在现实、超现实和人类心灵间自由徜徉的奇妙故事。 2.叶圣陶是我国现代童话的创始人,他于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创作的第一部童话集。 3.夏尔·贝洛是17世纪法国国的作家,他的著名作品是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 4.童话最基本的特征是丰富多彩的幻想。这种基本特征主要是通过夸张、象征和拟人等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 5.我国"童话"这一名称出现于清代末年,其标志是1909年由孙毓修主编的《童话》丛书。 6.从人物形象看,童话可以分成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_。 7.伊索是古希腊著名寓言家,《伊索寓言》开创了西方寓言的先河。 8.寓言文学在世界上的三大发祥地是印度、希腊和中国。 9.最早的童话是由_神话_、_传说_演变而来的,始于民间的口头创作和传播。 10.1835年,_丹麦_安徒生的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出版,标志着童话进入了作家创作阶段。 11.寓言是一种寄托着哲理和教训的简短故事,一般寓言主要由故事、寓示、寓意等三个要素组成。 12.幼儿戏剧通过演员扮演角色、运用动作表演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刻画人物形象的舞台艺术。 13.婴幼儿图画书是一种以婴幼儿为主要接受对象的文艺读物,是图画_和_文字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全部用图画表现故事内容。 14.婴幼儿散文是指那些适于婴幼儿阅读的,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字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或写景的作品。 15.“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冰心为《晨报副镌》写的《寄小读者》系列散文开婴幼儿散文之先河。 二、选择题 1.在幼儿文学的各种文体中,最具幻想性的文体是 A.儿歌 B.童话 C.幼儿散文 D.幼儿戏剧 2.第一个明确为儿童创作童话的作家是 A.格林兄弟 B.安徒生 C.叶圣陶 D.拉伯雷 3.童话的幻想根植于() A.神话B.传说C.理想D.现实 4.童话起源于()

第八章 学前儿童的意志

第八章学前儿童的意志 教学目标: 1.掌握意志、意志行动等概念; 2.明确意志行动的环节; 3.理解意志品质及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意志的概念意志的品质 教学难点:意志发生的标志与阶段 教学课时: 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意志的概述 活动导入: 《意志努力的程度》 (一)目的 通过实验演示,理解什么是意志及其特征。 (二)器材 秒表三块 (三)程序 1.任选三人当被试,请其站在讲台前。 2.主试向被试说明比赛的做法和规则:“等一会儿开始比赛,请你们三个人呈“金鸡独立”姿势站好不动。即两手侧平举,单腿摆在与地面平行且与身体成90O的位置上。看谁即使身体开始晃动时,仍能坚持这样的姿势时间长。” 3.正式实验,分别记录被试当身体开始晃动时,坚持“金鸡独立”姿势的时间,作为意志努力水平的指标。 (四)讨论 1.什么是意志? 2.意志有哪些特征? 一、什么是意志 1.定义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如:上课时睡意袭来,控制自己,驱赶睡意 周六上午到教室复习功课,克制同学邀去逛街的欲望 复习学前心理学,记概念,背知识点,头昏眼花,克制住放弃的愿望。 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明确的目的 明确的目的具有激励和抑制作用,是意志对人活动的支配调节的表现。 举例:一个人有了抓紧时间复习功课的决心,就会一方面付诸行动,另一方面努力抵制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达到复习功课的目的。 (2)意识调节行动 ①动作可分为不随意动作和随意动作 不随意动作是在无意中发生的不由自主的动作。例如:眼受到强光,瞳孔立即缩小;手碰到针刺,立即缩回等。 随意动作是受意识支配的动作,它们是实现意志行动的基础。例如:小学儿童练字,就是由一系列随意动作组成的意志行动。 ②掌握了随意动作,就可以根据目的去组织、支配和调节一系列的动作,组成复杂的意志行动。随意动作掌握的水平越高,越容易实现意志行动。 举例:刚才的活动动作协调能力、技能水平越高,越容易实现意志行动。 (3)克服困难 判断:在行动过程中,没有困难,该行动不属于意志行动。(√) 前面说到“意志行动是在意志调节和支配下有目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行动”,但并不是所有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都有内心意志努力的性质。例如:平时我们随便吃几块饼干,这是有意识行动,但不一定有内心意志努力成分。然而,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我们的战士几天几夜喝不上水,吃几块饼干充饥,就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严重的缺水,口干舌燥难以下咽等),就要作巨大的意志努力。所以意志活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①困难按性质分: 内部困难——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受别的动机或目的的诱惑和干扰,缺乏决心、勇气和信心等主观上的不利因素,属于内部困难。(指人在行动中有相反的要求和愿望的干扰。)举例:新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常常产生畏难情绪。意志在这个时候就表现为努力克服内心的障碍,督促自己去做应该做的工作。(可作判断题) 外部困难——如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舆论的错误导向,没有相应的氛围,缺少应有的条件或工具等来自客观条件的阻挠,属于外部困难。(指人在完成预定目的采取行动时所遇到的客观环境中的障碍。)举例: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会遇到家长的不合作,学生某些问题行为的反复,或者学生智力发育不良或学习习惯不良等,要完成自己的教育孩子的任务,必须克服这些障碍才能顺利完成。 ②内部困难要比外部困难难以克服,同时,内部困难又常常以外部困难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内部困难得到解决,外部困难也容易解决。

学前儿童的意志

学前儿童的意志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第八章学前儿童的意志 教学目标: 1.掌握意志、意志行动等概念; 2.明确意志行动的环节; 3.理解意志品质及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方法。教学重点:意志的概念意志的品质 教学难点:意志发生的标志与阶段 教学课时: 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意志的概述 活动导入: 《意志努力的程度》 (一)目的

通过实验演示,理解什么是意志及其特征。 (二)器材 秒表三块 (三)程序 1.任选三人当被试,请其站在讲台前。 2.主试向被试说明比赛的做法和规则:“等一会儿开始比赛,请你们三个人呈“金鸡独立”姿势站好不动。即两手侧平举,单腿摆在与地面平行且与身体成90O的位置上。看谁即使身体开始晃动时,仍能坚持这样的姿势时间长。” 3.正式实验,分别记录被试当身体开始晃动时,坚持“金鸡独立”姿势的时间,作为意志努力水平的指标。 (四)讨论 1.什么是意志 2.意志有哪些特征 一、什么是意志 1.定义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如:上课时睡意袭来,控制自己,驱赶睡意 周六上午到教室复习功课,克制同学邀去逛街的欲望 复习学前心理学,记概念,背知识点,头昏眼花,克制住放弃的愿望。 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基本特征: (1)明确的目的 明确的目的具有激励和抑制作用,是意志对人活动的支配调节的表现。

举例:一个人有了抓紧时间复习功课的决心,就会一方面付诸行动,另一方面努力抵制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达到复习功课的目的。 (2)意识调节行动 ①动作可分为不随意动作和随意动作 不随意动作是在无意中发生的不由自主的动作。例如:眼受到强光,瞳孔立即缩小;手碰到针刺,立即缩回等。 随意动作是受意识支配的动作,它们是实现意志行动的基础。例如:小学儿童练字,就是由一系列随意动作组成的意志行动。 ②掌握了随意动作,就可以根据目的去组织、支配和调节一系列的动作,组成复杂的意志行动。随意动作掌握的水平越高,越容易实现意志行动。 举例:刚才的活动动作协调能力、技能水平越高,越容易实现意志行动。 (3)克服困难 判断:在行动过程中,没有困难,该行动不属于意志行动。(√) 前面说到“意志行动是在意志调节和支配下有目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行动”,但并不是所有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都有内心意志努力的性质。例如:平时我们随便吃几块饼干,这是有意识行动,但不一定有内心意志努力成分。然而,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我们的战士几天几夜喝不上水,吃几块饼干充饥,就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严重的缺水,口干舌燥难以下咽等),就要作巨大的意志努力。所以意志活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学前儿童文学上

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教学目标】 1.明确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 2.掌握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 3.了解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 掌握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及特点。 【教学难点】 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及审美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 2.认识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及语言特点。 【教学步骤】 一.学前儿童文学的概念 1.学前儿童文学的定义: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为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2.从三方面理解这一概念: 1)学前儿童文学必须是“文学” 2)学前儿童文学必须是“婴幼儿”文学 3)学前儿童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3.分组讨论:按照这一概念,《哈里·波特》、《西游记》算不算学前儿童文学? 引导学生从读者对象、功用、文学特点等方面判断。

4.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评、总结。 二.学生自学第二节内容,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语言特征。三.介绍婴幼儿心理特征和学前儿童文学的关系 1.感知觉 (1)观察事物的特点是粗线条、大轮廓、重外部特征 举狼、兔为例 因此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应多着墨于人物外部形象的描绘,避免大段的心理描写和独白。 (2)幼儿喜欢听有节奏的声音 学前儿童文学能促进幼儿听觉的发展 (3)幼儿的空间时间知觉处于低级阶段,举例 为幼儿创作图画书时,要注意背景不能过于复杂。在学前儿童文学作品中要尽量使用笼统的时间词汇。 2.注意 以无意注意为主,不持久。什么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鲜明生动、具体形象、有变化的东西。 所以学前儿童文学作品要有趣、生动才能吸引幼儿。同时还要以态势语辅助,注意声音的起伏。 不同幼儿集中注意的时间长短不一,但都不持久。所以学前儿童文学作品要紧凑简短。 3.记忆 无意识,机械记忆,形象记忆 需要多次反复,这在幼儿认知初期非常明显。所以学前儿童文学作品中总是有意重复。举例《拔萝卜》。 易记住形象的东西。 4.思维 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在教幼儿算术时鲜明地体现出来了。所以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题材要以幼儿熟悉的生活为主,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塑造幼儿熟悉的形象,并构思富于幼儿情趣的情节。 以《三只小猪》《长袜子皮皮》为例

学前儿童文学试卷及答案

2014 ~20 15 学第度第 二 学期 《 学前儿童文学 》考试( 考 查 )试卷(A )卷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答题卡: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或一个、或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答题卡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前儿童文学的婴幼儿特点有( ) A. 游戏性 B.趣味性 C.直感性 D. 幻想性 2、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儿歌专集是( ) A. 《古今风谣》 B.《诗经》 C. 《演小儿语》 D. 《天籁集》 3、湖 湖是大地的眼睛 蓝天、白云、青山和绿树都映在明亮的眼睛里 此幼儿诗运用了( )写法 A.明喻 B.暗喻 C. 排比 D.夸张 4、( )是第一个明确为儿童创作的童话作家。 A .格林兄弟 B .卡罗尔 C .夸美纽斯 D .安徒生 5、叶圣陶的 ( )是我国第一部作家童话集。 A .《小白船》 B .《稻草人》 C .《一粒种子》 D .《旅行家》 6、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与1985年4月创办的( )是我国第一个婴儿文学杂志。

A.《儿童教育画》 B.《婴儿世界》 C.《婴儿画报》 D.《人之初文学解析》 7、婴幼儿生活故事的功能有() A.认识功能 B.教育功能 C.愉悦功能 D.梦想功能 8、以下对幼儿诗的写作格式要求错误的是() A.每行第一个字要空两格 B.要押韵,押韵较顺口 C.每句须一行 D.标点可加可不加,如疑问句、惊叹句最好加上 9、图画书又称为() A.图画读物 B.绘本 C.图画故事 D.连环画 10、以下不属于幼儿戏剧的是() A.皮影戏 B.木偶剧 C.微电影 D.幼儿话剧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文学: 2、连锁调: 3、幼儿诗: 4、环衬: 5、木偶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民间童谣的常见的艺术形式有哪些?

学前儿童文学作业2

学前儿童文学作业3 一、填空 1、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编绘出版的《世界图解》(1967)是世界上第一本专为儿童编绘的图画书。 2、婴幼儿散文的欣赏对象主要是。散文的语言是否具有“”、“”通常作为区分成人散文和儿童散文的标准。 3、“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冰心为《晨报副镌》写的系列散文《》开婴幼儿散文之先河。 4、我国现代戏剧的早期拓荒者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创作的《》等儿童戏剧,对我国现代低幼戏剧发展具有开山意义。 5、戏剧通过人物对话和人物关系交代情节发展与矛盾冲突,形成情节发展的高潮。即所谓“”;戏剧是在规定的时间长度、特定的空间范围,由演员以语言、动作、表情等表现手段反映社会生活的舞台艺术,具有人物、事件、环境高度集中,线索清晰,情节跳跃等特点。即所谓“”;是戏剧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二、名词解释 1、婴幼儿图画书 2、散文 3、婴幼儿散文 4、幼儿戏剧 5、木偶剧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婴幼儿散文的特征。 2、简述婴幼儿戏剧的特征。

四、论述题 1、阅读《多多没吃巧克力》,谈谈婴幼儿生活故事的艺术特征和功能。 学前儿童文学作业4 一、填空 1.从接受与观看戏剧的观众年龄层面上,我们可以把戏剧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戏剧,一类是戏剧。 2.中国古典戏曲具有悠久的传统。作为现代话剧却发源于,二十世纪初经 传入我国。 3.“文革”后,出现了一批较好的幼儿戏剧作品,如柯岩的《小熊拔牙》,的《小蝌蚪找妈妈》等。 4、图画书的图画区别于图书插图的特征是它的________。 5、传统童话在文本上多为_________结构模式,形象也类型化近乎________。 6、在鉴赏童话时要紧扣童话的__________特征。 7、,,是儿童文学首要的语体特征。是儿童文学的又一语体特征。 8、现代童话往往运用______和______交替的双线发展结构。 9、从童话的体裁形式上来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童话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11、婴幼儿故事要求情节_______而_______。 12、从创作过程分类,婴幼儿故事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是幼儿戏剧独有的艺术特征。 三、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