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报告厅的声学设计

(完整版)报告厅的声学设计
(完整版)报告厅的声学设计

报告厅的声学设计

一、报告厅的声学设计的特点:

报告厅声学设计的特点是由会议本身的规模、使用范围和要求所决定的。其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报告厅规模(容积和容量)的差异比所有会堂都大。小至十几人,能容纳100m3左右;大的可容纳万名听众,容积为100000m3用乃至更大规模的报告厅,差距达千倍。因而相应的混响时间差别也很大,必须根据容积确定混凝土响时间值,通常在0.5-1.8s范围内;

2.报告厅的等级、用途和标准的差异很大,如有本部门或本系统的报告厅,也有供国际会议使用的各类报告厅、室。由于等级、用途和标准不同,所用扔设备、内装修和声学处理,显然也有较大的差别。

3.由于报告厅均采用强吸声、短混响的声学处理方式,因此,体形在声学上作用不大,选择比较自由。

4.报告厅根据容量和用途可采用扩声系统,也可用自然声,这在建筑设计和声学处理上也将区别对待。

由于报告厅以上的特点,相应地在声学设计上引出有别于其它会堂的特点。

二、报告厅最佳混响时间的选择

根据语言清晰度的要求和扩声系统设计的需要,应尽可能采用短混响。但在大容积的报告厅内选用短混响,特别是控制低频混响,就会增加投资,同时也难以实施。因此,确定既能满足语言的良好听闻,又能节约投资的合理的最佳的混响时间值,应根据容积大小而定。

有关报告厅的最佳混响时间,很多文献内有介绍,但有较大的出入,特别在大容积报告厅内,国内外提出的推荐值,差距较大。对此,我们通过对国内42个大小报告厅(或以会议为主的会堂)的声学调查,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随容积变化的混响时间建议值。

建议值允许有±0.1s的变动范围.此外,当容积小于30m3时,不必低于0.4s,当容积大于40000m3时,不应大于1.9s。根据调查,当大容积报告厅,混响大于 1.9s时,语言清晰度都较差.必须通过分散式扩声系统,即每个座位的椅背上配置小功率扬声器,满足其听闻效果,这时还须设置声延迟系统.这无论在增加投资

和日常管理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三、吸声结构的选择和音质缺陷的控制

在报告厅内吸声材料和结构具有控制混响时间和音质缺陷的双重功能。

由于报告厅采用短混响,因此,必须选用强吸声的结构。又因强吸声处理,因此建筑师经常采用各种容易引起声学缺陷的体形,如圆形、椭圆形、卵形平面、穹形屋顶等。而控制音质缺陷的措施,除了配置扩散结构外,通常用强吸声方法,因为它同时起到控制混响时间的作用。

报告厅吸声结构的配置和选择要根据它的容积标准(即装修要求)而定:在100m3左右的特小型会议室内(一般的圆桌会议),如果室内陈设有地毯、窗帘和沙发座,通常不需另作吸声处理,即可达到预计的混响时间值。在200m3以上的报告厅,一般都应配置吸声料或结构。

吸声材料(或结构)的类别很多,形式也有多种多样。

但从内装修的形式上可归纳为下述三类:

1.暴露型:即吸声材料直接配置在会议室内表面。如在墙体或吊顶的龙骨下设置矿棉吸声板、织物毯、玻璃棉板(有薄膜贴面)和钻孔声结构等。

2.装饰型:即在吸声材料的表面作各种满足装修要求的饰面材料和结构,如在吸声泡沫塑料外蒙阻燃织物、锦缎、喇叭布或设置木条、金属管等。

3.隐蔽型:在透声的屏障后配置各种吸声材料或结构。

上述几种形式的选用,要根据吸声和装修要求,投资,以用建筑师的爱好而定。

在大、中型报告厅内控制混响的难点是低频混响时间。由于厅内的观众、座椅、地毯、门窗帘幕和多数建筑材料,都在中、高频范围内显示其较好的吸声性能。因此,如不对低频作有效的吸声处理,势必造成低频混响过长而影响语言清晰度。目前,适合于报告厅用的低频吸声结构有如下三类:

1.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用胶合板(5-7mm厚)作木护墙,离刚性墙面100-200mm的结构是控制低频混响有效措施,同时,也有很好的装修效果,最适合于报告厅内使用。但需做防火处理。

2.共振吸声器,即亥氏共振器,这类结构可将其共振频率设计在欲控制的范围内,会获得显著的效果。它的表面形式可以是穿孔板,也可做成共振吸声砌

体。

3.大空腔吸声结构,即在厚度较大的多孔性吸声材料后面设置符合控制低频所需的空腔。

在报告厅的控制中、高频混响时间,除了主人依靠听众本身和座椅的吸声外,应根据混响计算,确实在墙面配置强吸声材料,这对平行侧墙和凹弧形墙面来说,还可消除颤动回声和声聚焦等缺陷。作为墙面控制中、高频的吸声材料,通常有玻璃棉、矿棉板,外设阻燃织物或壁毯,也可配置钻孔吸声结构(铝板或纤维板钻孔)或织物包阻燃泡沫塑料等构造。

报告厅讲台的后墙,也应作适当的吸声处理,以免后部反射声,引起讲台上传声器的声反馈;在放映电影时,则由于后墙反射声与扬声系统直射声的相位差,引起不利的声干扰。

报告厅的顶部,当厅内的声吸收是以控制混响时间达到设计值时,通常不作吸声处理。而作为反射面。

四、配合扩声系统设计、建筑专业应考虑的问题

报告厅的扩声系统设计是声学专业或广播部门的工作范围,但建筑师必须在初步设计时就应考虑有关的配合问题:

1.确实声控室的面积和位置,以及声、光控制室之间的隔离问题;

2.根据扬声器的尺寸和配置部位,预留足够的安装和调试的面积,并统一考虑装修处理;

3.按同声传译系统的标准要求,确定所需的房间的数量、面积和部位,以及内装修的要求;

协调建声与扩声设计之间的矛盾。

报告厅的声学设计

报告厅的声学设计 一、报告厅的声学设计的特点: 报告厅声学设计的特点是由会议本身的规模、使用范围和要求所决定的。其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报告厅规模(容积和容量)的差异比所有会堂都大。小至十几人,能容纳100m3左右;大的可容纳万名听众,容积为100000m3用乃至更大规模的报告厅,差距达千倍。因而相应的混响时间差别也很大,必须根据容积确定混凝土响时间值,通常在0.5-1.8s范围内; 2.报告厅的等级、用途和标准的差异很大,如有本部门或本系统的报告厅,也有供国际会议使用的各类报告厅、室。由于等级、用途和标准不同,所用扔设备、内装修和声学处理,显然也有较大的差别。 3.由于报告厅均采用强吸声、短混响的声学处理方式,因此,体形在声学上作用不大,选择比较自由。 4.报告厅根据容量和用途可采用扩声系统,也可用自然声,这在建筑设计和声学处理上也将区别对待。 由于报告厅以上的特点,相应地在声学设计上引出有别于其它会堂的特点。 二、报告厅最佳混响时间的选择 根据语言清晰度的要求和扩声系统设计的需要,应尽可能采用短混响。但在大容积的报告厅内选用短混响,特别是控制低频混响,就会增加投资,同时也难以实施。因此,确定既能满足语言的良好听闻,又能节约投资的合理的最佳的混响时间值,应根据容积大小而定。 有关报告厅的最佳混响时间,很多文献内有介绍,但有较大的出入,特别在大容积报告厅内,国内外提出的推荐值,差距较大。对此,我们通过对国内42个大小报告厅(或以会议为主的会堂)的声学调查,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随容积变化的混响时间建议值。 建议值允许有±0.1s的变动范围.此外,当容积小于30m3时,不必低于0.4s,当容积大于40000m3时,不应大于1.9s。根据调查,当大容积报告厅,混响大于1.9s时,语言清晰度都较差.必须通过分散式扩声系统,即每个座位的椅背上配置小功率扬声器,满足其听闻效果,这时还须设置声延迟系统.这无论在增加投

会议室声学设计

会议室声学设计 维也纳声学郎宇福 一、设计依据: 《剧院、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GB/T50356-2005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06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2010 二、主要声学技术指标: 会议室根据用途,需要满足一定的语言清晰度,要采用短混响声学设计;同时无明显回声和颤动回声等的声学缺陷;因此,需要用强吸声措施,降低室内混响时间,保证厅内语言清晰度。根据《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中规定,不同体积会议厅、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最佳混响时间如图1。中频(500Hz)混响时间0.8±0.1秒,可允许低频稍长,高频稍短;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平直。 图1 会议室最佳混响时间

根据《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中规定会堂、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的厅内噪声限值,采用自然声时,会议室厅内背景噪声应满足应满足NR-30,采用扩声系统时,会议厅内背景噪声应满足NR-35. 根据《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中规定,办公建筑的空气声隔声标准如表1,一般会议室隔墙应满足隔声≥35dB。对噪声控制要求较高的会议室应对附着于墙体和楼板的穿绳源部件才去防止结构生传播的措施。 表1 会议室隔声标准 三、声学设计: 会议室根据参会人数需要可分为中、小会议室和大会议室,其中,中、小会议室可分散布置;小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30㎡,中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60 ㎡;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80㎡,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0.8㎡。大会议室应根据使用人数和桌椅设置情况确定使用面积,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2:1。 为了保证会议室的室内良好音质要求,要控制室内为短混响时间,保证语言的清晰度,避免回声、颤动回声和声场不均匀等声学缺陷,可采用以下声学处理措施: 1、墙面在会议室四周墙面合理布置吸声材料,不仅可以将室内混响时间控制在会议室容积所对应的最佳混响时间范围内,而且能够消除回声和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对于较大会议室,在混响时间在规定范围的前提下,若出现回声或颤动回声或声场不均匀,可在墙面合理设计扩散体(扩散体表面也可设置吸声材料),以使声场尽可能均匀。

剧院声学设计说明(供装修说明)资料讲解

电视的声学设计说明(供装饰招标用) 一.设计依据 1.XX院提供的XX广电城建筑平、剖面图纸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20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礼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 4.Acoustics–measurement of the reverberation time of rooms with reference to other acoustical parameters (ISO 338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 50371—2006 6.“音乐厅和歌剧院”(白瑞纳克著) 二.功能及建筑概况 使用功能:以大型舞台剧、综艺演出、歌剧为主,兼顾音乐会和会议功能。

容座:观众厅容座为XX座,其中池座XX座(其中轮席椅4个),一层楼座XX座,二层楼座76座。 建筑概况:建筑平面呈马蹄形。 三.主要建声设计技术指标 1.中频满场混响时间: (设置可变混响装置,建议采用木格栅后藏可升降吸声帘幕) RT=1.4±0.1秒(大型舞台剧、综艺演出、歌剧演出时) RT=1.2±0.1秒(会议时) RT=1.6±0.1秒(音乐演出时,舞台设置音乐反射罩)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如下: 中频基本平直,低频有一定提升(相对中频约提升20%),高频由于空气吸收,允许略有下降。 2.低频比重BR:在1.1~1.3之间 3.透明度C:在-1~3dB之间 4.清晰度D:在35% ~ 60%之间

5.重心时间t s:≤130ms 6. 侧向反射系数LF:在10% ~ 20%之间 7. 声场力度G:≥0dB 8. 初始时间延迟间隙t I:<25ms 9. 声场不均匀度ΔL P:≤±4dB 10.本底噪声:LA≤30dBA 或NR≤25曲线 四.观众厅的体形设计 1.确定观众厅的体积 为了使观众厅获得合适的混响时间,观众厅需要合适的体积。体积太小,有可能不加任何吸声材料,也难以达到需要的混响时间;体积太大,虽然通过增加较多的吸声材料,可以获得合适的混响时间,但厅内的声能密度会相应地减少。 同时由于观众和座椅具有较大的吸声量,所以每座容积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标准。对于本音乐剧剧场而言,每座容积宜控制在7~8m3/座。 本剧场的观众席座位数为XX座,故观众厅的体积宜控制在8680 ~9920m3。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 专业来讲,歌剧院、音乐厅、戏剧院等观演空间实际上是音质第一的听音场所,而这些文化建筑往往投资巨大,若音质效果不佳,实乃资源、经费的巨大浪费。广州赛宾认为,注重表演厅堂的形体、容量、地面起坡、边界面的布置和表面处理等要点的设计,是保证剧院室内声学效果的重要支持。例如:要保持声音响度,需要合理的厅堂体型、观众席起坡设计及充足早期反射声;要保持声音的均匀分布,除了合理的体型还需恰当的声扩散处理配合;控制适当的每座容积及吸声、反声的正确选择、布置则是最佳混响的保证。 观众区平面设计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作为表演厅堂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观众区,其体型设计是厅堂内部优良音质的先决条件。欧洲古典的歌剧院,多采用古典风格的马蹄形或接近马蹄形的“U”形平面。其特点是容量大、视距短,而设置于周边的层层包厢、繁琐浮雕装饰起到良好的声扩散作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巴黎伽涅尔歌剧院、伦敦考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等均为马蹄形平面。但其缺陷是声学处理较麻烦,容易造成沿边反射,甚至出现声聚焦,且台口两侧的观众视觉效果较差。现在使用的马蹄形是改进版,台口两侧不再设观众席,会处理成斜面,增强中前区观众席的侧墙早期反射声。美国的肯尼迪演艺中心便是采用此种方式。 现代风格剧院的观众区平面形式则有更多的选择--矩形、钟形、扇形、多边形及复合形等。如:法国巴士底歌剧院采用的是钟形;东京新国立歌剧院是矩形和扇形的结合。矩形平面的优点是规整、结构简单,声能分布均匀;但两平行侧墙之间容易产生颤动回声,不过,可通过墙面处理解决。如杭州大剧院便将矩形观众区的两侧墙面做成锯齿形状,避免可能产生的颤动回声。扇形平面的观众容量较大,但偏远座较多,后排座视距较远,难以接收直达声,且池座大部分座席几乎得不到侧墙的早期反射声。钟形平面与矩形平面基本相似,也可以说是矩形的一种改进形式。其偏座区比扇形平面少而结构可按矩形的处理(相同容量情况下)。台口两侧逐渐收拢的斜墙面为观众区提供了早期反射声。法国巴士底歌剧院、上海大剧院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随着音乐、剧目的多样化发展,对剧院表演厅的要求日趋多功能化,要求有灵活变化观众厅容量空间及符合多种需要的声学效果等。由此产生的复合式平面利用高科技实现厅堂进行灵活多变的组合或拆分。但复合形平面多变的空间模式除了建声之外还需要电声系统的配合,且设备和结构等比较复杂,造价昂贵。国外很多现代多功能剧院为适应多种剧目、音乐会的表演需求,多采用此形式。 观众区容积、起坡、挑台设计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自然声演出的厅堂,由于自然声源声功率有限,为确保达到一定的音节清晰度,要控制适当的厅堂容积量。当然,不同类别的声源声功率及厅堂用途,其最大容积量也不同。厅堂的总容积量也决定着观众的吸声量,进而对混响时间产生影响。适当的每座容积既可减少吸声材料的使用,也保证了最佳的混响效果。 而针对观众区容易出现的掠射吸收现象,就必须重视观众席的起坡度尺寸设置。一般情况下,池座前后排高差不小于8cm,楼座前后排高差不小于10cm。如果出于功能需求,观众席必须是水平的,可考虑抬高声源位置减少掠射吸收,并利用反射面给后排提供前次反射声,弥补后排声压级的不足;或做成可升降地面。 观众区的挑台容易对顶棚的反射声构成遮挡,虽然在声波衍射作用下,挑台下部空间在开口附近可接收到低频反射声,但缺乏高频反射声。挑台下空间深处的反射声则更少,这导致声音丰满度欠佳,这种音质缺陷称声影区。控制挑台下部空间开口高度和深度的比值,在挑台下顶棚及将后墙倾斜做反射面,补充早期反射声可以改善此缺陷,但效果有限。 反射面及扩散体的运用 当混响时间较长,声音的丰满度上升,其清晰度便会下降,这是音质设计常会遇到的矛盾。选择最佳混响时间是解决的方法之一,而设置反射面制造反射声加强直达声是另一种两全方法,这同时满足了观众对声音的丰满度与清晰度的要求。但要注意尽可能制造有益于音质表现的早期反射声,减少延时反射声,还有保证观众区的前中座接收到充足的早期反射声。 顶棚算是观众区较大的反射面。从声线分布看,锯齿式、扩散体式、浮云式三类顶棚能给全区尤其是前中座提供充足的早期反射声,其平面形状的选择自由度也较大。而平面式、折线式、弧面式三类顶棚则会将大部分声音反射至后中座,令前排缺少反射声。因此,此三类顶棚需要加入侧墙的反射声作用。除了顶棚,反射面也可设置于侧墙下部、后墙上部等位置。有需要时,跌落式挑台的栏板、观众区分割隔断也可作为专设侧向反射板。善用各方位反射面可以满足对音质要求同样严格却体型各异的厅堂。 然而,各反射面提供的定向反射声容易造成音质生硬感。这便需要扩散体进行多方位的散射,既减轻音质生硬感,又保证观众区每个座位之间不存在明显声压级差,保持了室内声场均匀。扩散体可以设置在侧墙上或悬挂在天花上,一般为大小不一的体块或是凹凸不平的墙面。例如:锯齿形墙面或墙面装饰、凸出的包厢,甚至外露的结构部件等等。像前文提到的欧洲古典剧院,其优美的音质,除了得益于厅堂的体型设计,也得益于其室内的装修处理(包厢、繁复装饰)所产生的声扩散。 细节处的噪声控制 歌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要点?音乐厅、剧院的表演厅堂对室内背景噪声的要求很严格,因为不同程度的噪声会影响低频声的传播。观演建筑的噪声控制分为建筑噪声控制及室内噪声控制。建筑噪声控制首先涉及到建筑位置的选择,一是尽可能远离噪声与振动源;二是要进行选地环境噪声、振动测量及仿真预测。赛宾,观演建筑建设领导品牌。如此,能为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需要提供设计依据,达到控制室内噪声的需要及标准。而室内噪声控制是针对表演厅堂内部噪声振动源的处理。主要包括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变压器、机电房,

大会议室音频系统设计方案要点

第一章系统综述 1.1编制依据: 新世界武汉培训部多媒体教学及会议系统的技术水平和性能参数,应能够达到“国际水平”,具备国内一流水平。主要设备配置方案,充分考虑工程的特点,做到:功能齐全、配置合理、技术先进、操作方便,设计人须负责音箱吊架的设计制造及安装。 语言会议模式:要求有很高的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语言清晰度。 1.2设计依据 本设计方案按照业主要求和国家相关视音频标准作为设计依据: JGJ/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T15381-94 《会议系统的电及其音频性能要求》 IEC914 《Electrical and audio requirements of the conference system》 GB 14948-94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 《PHILIPS LTD. Digital Congress Network Installation and Operating manual》 GB/T 50314-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WH01-93 《会议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 GYJ25-86 《厅堂会议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GBJ118-88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J232-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14197-93 《声系统设备互联优选配接值》 GB/T14197-94 《声系统设备互联用连接器应用》 GB/T14197-95 《视听系统设备互联用连接器应用》 GB/T15859-1995 《视听、视频和电视系统中设备互联互连的优选配接值》 GB4959-95 《厅堂扩音特性测量方法》 WH01-93 《歌舞厅扩音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 GB12060-89 《声系统设备一般数语解释和计算方法》 GBJ42-81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长沙音乐厅的声学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04829432.html, 长沙音乐厅的声学设计 作者:文立森杨志刚李佳菊 来源:《演艺科技》2016年第04期 [摘要]介绍长沙音乐厅交响乐大厅的建筑声学设计及音质效果,分析其主要的声学音质参量指标,并通过音质计算、音质模拟以及缩尺模型实验的结果与实际验收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不同设计验证方式的特性及准确性。 [关键词]建筑声学;混响时间;音质参量;缩尺模型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6.04.006 长沙音乐厅位于湘江与浏阳河交汇的新河三角洲滨江文化园内,是滨江文化园的灵魂建筑,按照正规音乐厅标准建设,于2006年8月21日奠基施工,并于2015年12月28日首 演。音乐厅以“经典艺术的斤欠赏殿堂、群众艺术的展示舞台、高雅艺术的教育基地、文化艺术的交流平台”为目标定位,力争打造成为湖南省内顶尖、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音乐厅。因此,其优良的音质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1.建筑概述 长沙音乐厅总建筑面积约28 000 m2,建筑高度约28m,主要包括1 400余座交响乐大厅(湘江大厅)、490座多功能厅及198座室内乐厅。 主厅即交响乐大厅,1446座、总面积约1790 m2,厅内形制为不等边多边形(见图1);长约47m,最宽处约41m,最高处约17m;最远座位距离舞台指挥位置30m(见图2)。楼座呈梯田形散布在舞台四周(见图3),能满足大型多编制交响乐团的演出。下文以该厅为例介绍建筑声学的设计。 2.建筑声学设计 2.1混响时间 混响时间是建筑声学设计中最主要的声学参量。根据音乐厅主要演出大型交响乐的功能定位以及观众厅的规模和容积,中频(500H7~1000H7)混响时间(满场)RT应达到 1.9s±O.1s,且要求混响时间频率特性为中高频基本平直,但高频允许下降10%~20%,低频混响要求有10%~20%的提升,低音比BR值为1.1~1.25。各频带混响时间设计值见表1。 2.2其他主要音质参数

声学设计指标资料

第一章声学设计的指标 1.室内噪声 根据《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的要求,对照博物馆改造工程中主要功能房间的使用要求,各主要技术房间内的包括空调噪声在内的背景噪声不大于表1中规定的NR噪声评价曲线所规定的数值。为此应限制出风口处风速,在风路系统中加消声器,并注意防止同一空调系统不同房间之间的串声干扰问题。 表1 博物馆主要技术房间内噪声的容许评价标准

2.室内音质 演播厅、学术报告厅(兼音乐厅、非物质文化演出剧场)和数字电影院(兼小型报告厅)及文艺录音室等的室内声学,都必须有良好的声学条件。 2.1.混响时间 各功能房间混响时间的设计目标值见表2 表2 博物馆主要技术房间室内声学设计目标值 目前,室内音质设计的目标首先是控制室内的混响时间及其频率特性。混响时间的长短仍然是决定观众的现场听闻的主要因素,也对演员演奏的难易有重要影响。 在设计技术上,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辅以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可估算混

响时间以外的其他声学参量。这里特别关注博物馆报告厅的音质设计:博物馆学术报告厅的容积约为4355m3,座席743座;每座容积仅5.9立方米。音乐厅模式时,容积约为5067m3。基本功能主要满足中、小型会议的需要,同时可兼顾音乐演出(重要功能)活动和非物质文化演出。 参照《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礼堂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的规定,观众厅的最佳混响时间的数值,大致在0.90--1.30秒的范围内。 从报告厅的主要功能考虑,选择博物馆报告厅的中频(500Hz)满场混响时间为1.1秒。有音乐反射罩(即音乐厅模式)时混响时间可达到1.30秒左右(考虑到报告厅的固有吸声量以及为防止声缺陷的出现所必须进行的少量吸声装修)。下一阶段的深化设计中,在不影响其他功能的前提下,仍然努力提高音乐厅模式的时混响时间。 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为中高频基本平直,低频的混响时间容许有一定的上升,见表3。 表3 混响时间频率特性(秒) 2.2.防止声缺陷 以上技术房间的设计,除混响时间的设计指标外,各听声场所应无诸如长延迟反射声、声聚焦及颤动回声等严重的声缺陷。 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与舞台空间的混响感应尽可能一致。

多功能厅建筑声学设计方案

多功能厅建声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及设计思路 一、工程建声要素概况 大厅有效容积为1020m3,有效表面积为523m2。满场观众数为200人,每人所占的有效容积为5.1㎡; 二、建声方案构思要述 建声方案设计是在理解和把握该会议室的功能定位和建声设 计要求的情况下进行的。在进行方案设计的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 到各种建声要素,利用有效表面和空间,合理选择、优化设计和 配置吸声材料,对必要和适当的部位进行恰当的声学装修处理, 以此来调控混响时间,消除音质缺陷,使本会议室获得高性价比 的理想音质效果。 第二部分设计依据 一、标准规范及其他依据 1、《厅堂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 2、《场馆建筑设计规范》 3、甲方的要求。 二、建声设计指标的选择 1、厅堂功能:本会议室的主要功能就是开会或者进行文艺演出, 因此,会议室对声环境的要求主要就是要有足够清晰度和可懂

度,同时也应有一定的丰满度。所以室内的混响时间长短要适 度。 2、混响时间设计值选择:会议室大厅满场与舞台的全频混响时 间设计标准值T60确定如下: 第三部分建声方案设计 一、体形分析 本会议室的平面从整体上看是一个比较规则的矩形。这种体形的多功能厅的最突出声学缺陷就是有回声产生;观众在大厅内都能感受到明显的回声。 所以必须进行一系列声学处理来使会议室达到良好的建筑声学 效果。 二、声学处理概要 1、多功能厅恻墙与后墙2.8米以下墙面处理意见: (1)多功能大厅恻墙与后墙2.8米以下区域:建议使用木质穿孔板59-5型后空腔50毫米、木质穿孔板后紧贴50毫米厚、32K玻璃棉安装,共需要安装100㎡(按照装饰单位的设计位置安装); (2)说明:材料施工技术参数经过计算得出,未经声学设计与工程师同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分析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分析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的室内吸音程度,是以吸音力或平均吸音率来表示,吸音力是以将材料的吸音率除以材料的使用面积所求得之值来表示,平均吸音率在因墙壁、天花板等材料之不同。而使吸音率因场所不同而产生差异时,则以各自吸音力加总后的总吸音除以总面积之值来表示。赛宾:音乐厅声学建设专家。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分析。在隔音计划中吸音之任务为,吸收噪音以免其影响到其他方面,例如,在噪音产生源之周围配置吸音材时,能谋求噪音水平之降低;音乐厅吸音。或者在房间的壁面上使用吸音材时,能降低从外部侵入的噪音。但是,须注意的是仅仅使用吸音材时无法完全达到隔音的效果。 例如,在打开窗户的那一面,由于完全不反射它所碰到的声音能源,因而吸音率为100%,亦即该面为完全吸音面,但同时也可能有完全无法隔音的面存在。室内之吸音程度大时,即能压制室内的扩散音幷降低噪音水平。此方法是远离噪声源和影响点时会有效果,但若室内各处都有噪声源且和影响点之距离相近时,例如窗边的座位对由窗户入侵的声音,因为噪音的直接影响太大,故而其借由吸音所产生的隔音效果不会太显着。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分析。同时音乐厅设计要考虑: 1.混响时间:混响时间设计合理,观众听起来声音厚重雄浑。音质丰富饱满。 2.结构吸音:材料和结构、构造吸音,避免回声。吸收噪声。 3.设计力求圆形,使声音达到个个席位距离基本接近。 4.音乐厅设计,要追求光线明亮,照度合理。使观众能看得亲切。 5.要设计观众席噪声尽可能被就地吸收。或被结构反射,避免向舞台和其他观众方向传播。 6.座位垫加橡胶垫,避免噪声。 7.设置休息室,会朋友或场间休息,有旁厅、耳厅。 8.要设置自然通风,避免集中空调噪声干扰。 9.舞台设计要有现代理念,要能运用现代电子技术,达到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舞台自动化系统。

学术报告厅音视频设计方案

XXXX 学术报告厅 设计方案 二〇一八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概论.......................................................................................... - 4 - 1.1.工程概况 (4) 1.2.设计依据 (4) 1.3.设计指标 (6) 1.3.1. 报告厅扩声系统设计指标 ........................................................ - 6 - 1.3.2. 报告厅视频系统设计指标 ........................................................ - 7 -1.4.设计理念 (7) 1.4.1. 先进性原则................................................................................ - 7 - 1.4. 2. 可靠性原则................................................................................ - 9 - 1.4.3. 通用性与适应性原则 ................................................................ - 9 - 1.4.4. 安全性、标准性原则 .............................................................. - 10 -第二章报告厅扩声、视频系统 ........................................................... - 11 -2.1.扩声系统组成 .. (11) 2.1.1. 扩声系统.................................................................................. - 11 - 2.1.1.1. 扬声器系统布置原则........................................................ - 12 - 2.1.1.2. 扬声器布局主要技术特点 ................................................ - 13 - 2.1.2. 功率放大器.............................................................................. - 14 - 2.1. 3. 音频控制、处理与传输系统 .................................................. - 15 - 2.1. 3.1. 调音台控制系统................................................................ - 16 - 2.1.4. 声源拾取及重放系统 .............................................................. - 16 - 2.1.4.1. 话筒设备 ........................................................................... - 17 - 2.1.4.2. 重放系统 ........................................................................... - 17 - 2.1.5. 设备工作原理:...................................................................... - 18 - 2.1.6. 声场模拟图.............................................................................. - 19 -2.2.LED显示系统 . (19) 2.2.1. 显示系统组成.......................................................................... - 19 - 2.2.1.1. 显示屏屏体 ....................................................................... - 19 - 2.2.1.2. 显示屏控制器 ................................................................... - 20 - 2.2.1. 3. 显示屏工作计算机............................................................ - 20 -

会议室方案及图示及扩声系统的吸顶扬声器设计

目前很多的会议扩声系统使用了吸顶扬声器设计,尤其是办公场所的圆桌型的会议室。在这种应用下采用吸顶式设计显然对声场的均匀度指标贡献是最大的。但很多工程上所设计的吸顶扬声器系统还是沿用背景音乐扩声方式的连接与控制,这样做不但没有发挥顶置扩声系统的强项,反而给人一种“廉价工程”的感觉。在本文的稍后,我们以国务院某会议室的实际工程为例,向读者介绍一下顶置扩声系统的种种优势。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会议扩声到底怎样才算好呢?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讲功能,也就是先进性和灵活性的问题,还要操作简单,这个问题不是本文的讨论重点;第二个就是声场的效果,对于会议扩声系统我们最关心什么?答案是首先要听的见,其次是听的清。那么它对应技术问题的就是要有足够的声压级和足够的清晰度,我们在这里就是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的。 一、会议室的声场声像问题 国内的会议室格局大抵分为主席台式的“报告会议厅”和圆桌式会议厅两大类。前者通常室内空间较大,分为主席台和听众两个部分。目前很多的工程设计都是采用前置主音箱,并在侧墙处悬挂补声音箱的做法,如图一: 图一大报告会议厅的主音箱+多补声音箱的设计 这种扬声器设计似乎是可以“万能”的,因为它不考虑房间的长宽比、不考虑房间高度、不考虑纵向深度、不考虑会议室有没有圆柱等遮挡物等等,统统可以使用。而对于纵深尺寸过大的场合,只需要在后场增加延时即可。这样设计的最大问题就是声场的均匀度很差,也就是越大的房间均匀度越不好,靠近扬声器的听众声压过大。而且由于不均匀的扬声器布局将大大限制传声增益,同样这样的布局对于声像的定位也不是十分准确。 这里我们认真讨论一下声音的声像定位。开篇的时候我们已经确认会议系统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就是声压级和清晰度的问题,并没有提到声像的问题。这点是和演出系统完全不同的,对于演出系统来说,声像定位甚至比清晰度更加重要,所以几乎全部的大型演出系统,只要有办法通过主扩声系统能均匀覆盖全场的设计,就绝对不能使用补声扬声器,因为任何的侧补声、顶补声都会对声像的正确还原有影响。但是在会议系统中,我们扩声的主要任务是让听众最清楚的听到发言者的讲话内容,而不是关心这个声音是从哪个方向发过来的(在,他们也不会认为讲话者是凑在他耳边发言的)听众们都是带着耳机开会的,联合国大会上, 也就是说能听清楚,就达到目的了。所以我们在会议扩声的设计中,应该把声像的问题放在最后。 对于一些改造的系统、临时搭建的场地或者不具备吊顶安装扬声器的场合,我也建议大家尽量采用图二所示的音箱布局。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

音乐厅吸音声学设计 的室內的吸音程度,是以吸音力或平均吸音率來表示,吸音力是以将材料的吸音率除以材料的使用面积所求得之值来表示,平均吸音率在因墙壁、天花板等材料之不同,音乐厅吸音。而使吸音率因场所不同而产生差异时,则以各自吸音力加总后的总吸音除以总面积之值来表示。音乐厅吸音。在隔音计划中吸音之任务为,吸收噪音以免其影响到其他方面,例如,在噪音产生源之周围配置吸音材时,能谋求噪音水平之降低;音乐厅吸音。或者在房間的壁面上使用吸音材时,能降低从外部侵入的噪音。音乐厅吸音。但是,须注意的是仅仅使用吸音材时无法完全达到隔音的效果。音乐厅吸音。例如,在打开窗戶的那一面,于完全不反射它所碰到的声音能源,因而吸音率為100%,亦即该面为完全吸音面,但同时也可能有完全无法隔音的面存在。室內之吸音程度大时,即能压制室內的扩散音並降低噪音水平。音乐厅吸音。此方法是远离噪音源和影响点时会有效果,但若室內各处都有噪音源且和影响点之距离相近时,例如窗边的座位对窗戶入侵的声音,因为噪音的直接影响太大,故而其借吸音所产生的隔音效果不会太显著。天津润生。 1 、的台口 音乐厅的舞台口对厅内池座前中座席获得早期反射声

起到重要作用。音乐厅吸音。台口前侧墙和顶板所构成的反射面应针对池座前中区获得反射声进行设计,这是厅内其他界面所无法替代的。 2、楼座和包厢栏板 音乐厅通常要兼顾自然声和扩声演出的两种形式,声源处于舞台上和台口上部声桥两个不同的位置,音乐厅吸音。楼座栏板通常又是凹弧形。音乐厅吸音。因此,栏板上应做扩散设计,形式可采用凸弧形的圆挂面、三角形体、锥状体等。 3、楼座下的天花 . 楼座下的座席,通常离舞台较远,为了获得均匀的声场分布,在自然声演出的条件下,开花应起到加强后座声强的作用;音乐厅吸音。当采用扩声时,天花应使扬声器组的声音顺利进入楼座下的空间。 4、音乐场馆的后墙 音乐厅后墙的装修要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和演出方式而定。音乐厅吸音。对于自然声演出的音乐厅和歌剧院,后墙应作声反射和扩散处理,而采用扩声系统的厅堂,可以选用吸声构造,同时要防止产生回声。 5、扬声器组的装修饰面 音乐场馆扬声器组的饰面构造要满足透声和美观两方面的要求。音乐厅吸音。 饰面构造必须有尽可能大的透声率,不得小于50%;内衬喇叭布应尽可能薄,以免影响高频声的输出;构造必须有足够的刚度,不致引起共振。

学校报告厅方案设计V

深圳市美中学校报告厅多媒 体音视频 设 计 方 案

2016年01月06日

目录 目录 (2) 前言 (4) 第一章项目设计概述 (6) 1.1项目概述 (6) 第二章系统设计思路 (6) 2.1系统设计依据 (6) 2.2系统设计原则 (6) 2.3设计标准规范、安全要求 (7) 第三章项目设计方案详述 (8) 3.1 250平米多功能报告厅 (8) 3.1 .1 场地概述 (9) 3.1 .2 设计简述 (9) 第四章选型产品技术参数详述 (10) 4.1 扩声系统 (10) 4.1 .1 主音箱 (10) 4.1 .2 辅助音箱 (11) 4.1 .3 超重低音音箱 (12) 4.1 .4 D类数字功放 (13)

4.1.5 数字调音台 (14) 4.1.6 数字信号处理器 (15) 4.1.7 时序电源器 (16) 4.1.8 手持无线话筒 (17) 4.1.9 头戴无线话筒 (17) 4.1.10 鹅颈话筒 (17) 4.2、视频显示部分 (18) 4.2.1投影机 (18) 4.2.2幕布 (19) 4.3、舞台灯光部分 (19)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个多功能报告厅系统除了要满足传统简单的会议要求外,还应具有高雅格调和优美音质、清晰图像演示,并且可以根据要求发言讨论功能以及会议视频系统。它由投影幕显示、多媒体音视频信号源、音响、切换以及舞台灯光。 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议室现代化的建议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会议室已从一个单纯的以听、闻、为主的交流场所,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的信息资源交流场所,幻灯机、投影机、摄录放像器材、扩声器材等各类电子设备大量进入会议场所,使会议系统的配置越来越专业,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因此,目前的会议系统可以称之为多媒体会议系统,而对于这方面的设计,也已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现代型会议室的具体需求 多媒体报告厅最基本的用途需求主要如下: ●满足会议、讨论等方面的需要; ●满足演讲、讲座、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的需要。 ●根据具体使用要求的不同,满足其他一些诸如同声传译、远程电视会议、DVD碟片式的环绕声电影播放、卡啦OK演唱,节目演出等等方面的需要。 以上基本涵盖了目前现代型多媒体报告厅的用途及使用功能需要,虽然这些要求看似简单,但由于目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数字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越来越大,处理信息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各种针对不同需求的电子设备越来越细化,需要操作的设备也越来越多,因此,如果满足上述功能要求,则多媒体会议系统至少要提供如下操作功能: ●具备良好的现场拾音、扩(放)音、录音功能,简而言之是说得清楚、听得明白、记得牢固;

音乐厅声学设计的思考

音乐厅声学设计的思考 专业来讲,音乐厅的声学设计毫无疑问是各类厅堂中对音质要求最高、难度最大也是最难把握的设计工程,从19世界后期至今一百多年以来,国外设计建设了数十个专业音乐厅,其中音质优秀和优良的仅占约20%,满意和基本满意的约占50%,而较差或褒贬不一的约占30%。而我国在近158年左右先后也设计建设了约20个各类音乐厅,其音质效果有满意的,也有不甚满意、褒贬不一的,尚待组织开展必要的客观音质测量与主观音质评价工作。 赛宾(中国)认为国内在音乐厅设计建设中存在最大的问题还是业主对声学的重视不够,和建筑师、室内装修设计师对声学设计的配合不佳,甚至一切要服从建筑和装修。下面,根据赛宾(中国)十多年来在专业声学及文体会馆建设的经历上简单谈几点思考: 1、音乐厅的单座容积控制问题 音乐厅声学设计。这是一个与音乐厅音质设计直接相关的问题,有的领导、业主和建筑师要追求高大空间和建筑气魄,往往提出不合理的净高和单座容积要求,近年来在音乐厅建筑设计中也存在追求大空间大容积的倾向,其实单位容积大,音质不一定就好,对节能也不利。世界公认音质优良为A+级、A级的多个音乐厅其单座容积大多为7-9平米/人,专家建议对于中小型音乐厅可取7-9平米/人为宜,而千座以上的大型音乐厅则可取9-11平米/人为宜。 2、音乐厅体型设计问题 西方传统古典音乐厅的平面体型多以矩形为主,多年来国内外很多建筑师也将所谓“鞋盒形”作为音乐厅设计的主要平面体型,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我们认为只要满足在厅内声场扩散分布、无声缺陷,有足够早期反射声和侧向反射声条件下,很多平面体型都可公供音乐厅设计选择,如多边形、椭圆形、马蹄形、梯田式等都可由业主方与建筑设计师和声学工程师共同研究确定,也不必像录音室、播音室和琴房等设计中追求厅内空间的长宽高的比例要求,给建筑体型设计以更多的自由度。 3、音乐厅内混响时间参量的选择问题 音乐厅声学设计。混响时间是音乐厅的重要音质参量但也不是唯一音质指标,混响时间的选择与音乐厅的容座和容积,厅内建筑装修、观众席吸声量及乐队规模和音乐内容等直接相关,通常国内外将1.8-2.0s的混响时间成为音乐厅的黄金时间,而据白瑞纳克调研评价为优秀和优良音乐厅的平均混响时间为1.7-1.9s,国内早年设计的音乐厅常有混响时间实测偏短现象,而近几年又常见有混响时间偏长的实测结果,分析原因主要是厅内容积偏大、内装修设计施工偏厚重光硬和观众席座椅吸声控制不当导致,应该予以注意。笔者建议对中小型音乐厅、中频满场混响宜为1.7-1.8s,大型交响音乐厅的中频混响满场混响宜1.9-2.0s为妥。 4、音乐厅内声场扩散处理问题 传统及古典风格的音乐厅内,顶部采用藻井形式,墙面有古典窗框形凹凸和各种大小雕塑装饰,对厅内声音扩散起到很好的作用,如今有的音乐厅墙顶设计均采用所谓为微扩散形式,其凹凸尺度均偏小,对低频声扩散作用甚少;也有设计成全曲线状墙面,大片连续光硬圆弧形式,使听众产生高音发毛有刺耳之感而影响音质效果。所以在音乐厅墙面和天花设计中建筑和室内装修设计师应与声学设计充分协调研究,必要时通过声学试验再确认设计以确保得到满意的音质效果。 5、音乐厅室内装修的材料选择 音乐厅声学设计。一百多年前设计建设如今仍誉为音质甚佳的维也纳、波士顿、阿姆斯特丹及卡内基音乐厅的墙面、顶面很多采用粉刷材料,而如今随着建材的发展,又大量采用大理石、石材、石膏板、实木板,甚至采用不锈钢板、玻璃板以及GRG板、GRC板等面层装饰材料,有的因板后空腔偏大产生低频吸收、影响低音比值;有的因厚重硬实反射过多,导致混响偏长。如体型设计不当加上选材不合适,还会产生回声、震动声及“眩声”等声缺陷而导致音质问题。因此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必须尊重声学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即使音乐厅内美观新颖,也符合音质设计要求,使之音质优良。

报告厅方案

报告厅方案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及主要功能 多功能学术报告厅是我院教学设施重大建设项目,项目内涵主要体现特色鲜明、技术先进、实用性强的建设思想。主要功能为学术报告、教学竞赛、精品课全自动录播、视频会议和其它中型会议等,本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的建成将显着提升我院办学环境条件。 二、建设任务 1、声学装修。弥补原有建筑声学缺陷,有效控制混响时间及背景噪声,以简洁、严肃、庄重、大气的装饰风格,达到良好的建筑声学效果。 2、桌椅。定制发言席、主席区、观众区前排桌椅,安装液晶显示器升降装置。观众区礼堂吸声座椅并配备手写翻板,具有良好的吸音效果,符合声学设计的吸声系数要求,自动回翻过程无噪声,保持场所的静音效果。 3、灯光系统。以三基色冷光源为主,为报告厅提供普通会议照明,并为视频会议和精品课录播提供专业照明。主要包括三基色筒灯、聚光灯、柔光灯,吊杆、阻燃电缆、接插件,电源分配箱、数字调光台、数字调光硅箱、信号控制等。 4、音响系统。全数字音源、扩声、控制系统,红外无线会议系统(20个单元),为会议、报告、竞赛、精品课互动提供良好扩声效果。 5、大屏显示系统。DLP无缝拼接大屏幕,具有高亮度、高清晰、宽视角、高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另在拼接大屏幕上方配LED字幕显示条屏。

6、全自动录播系统。对讲座、竞赛、精品课,实现老师、学生、板书、课 件等场景的全方位全自动录播、直播和点播,实现实时和课后微格教学点评。 7、空调及新风系统。独立的空调和新风系统,达到良好的气温和新风调节 效果,满足国家要求的空气指标。 8、集中控制系统。具有多种接口、可扩展性、兼容性和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能够对DLP大屏显示系统、全自动录播、音响系统、灯光系统等进行便捷高效的遥控操控。 9、消防报警。温感烟感报警系统。 10、网络集成。网络、供电、音视频、监控、电话、机房设备的防雷接地等强弱电综合布线。 11、其他。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迁移整合,观众席台阶八字形改造及垫高、报告厅南侧15米栈桥、2个空调室外主机水上平台、控制室加层、室内外安防监控等。 三、工程技术标准 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的工程建设,必须遵循国家和相关行业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使用效果。具体要求如下: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2、《会议系统的电及其音频性能要求》GB/T15381-94 3、《Electrical and audio requirements of the conferences systems》IEC914 4、《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5-86 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T4959-1995

会议厅设计特点

会议厅声学设计的特点是由会议本身的规模、使用范围和要求所决定的。其特点有如下几方面:1.会议厅规模(容积和容量)的差异比所有会堂都大。小至十几人,能容纳100m3左右;大的可容纳万名听众,容积为100000m3用乃至更大规模的会议厅,差距达千倍。因而相应的混响时间差别也很大,必须根据容积确定混凝土响时间值,通常在0.5-1.8s范围内;2.会议厅的等级、用途和标准的差异很大,如有本部门或本系统的会议厅,也有供国际会议使用的各类会议厅、室。由于等级、用途和标准不同,所用扔设备、内装修和声学处理,显然也有较大的差别。3.由于会议厅均采用强吸声、短混响的声学处理方式,因此,体形在声学上作用不大,选择比较自由。4.会议厅根据容量和用途可采用扩声系统,也可用自然声,这在建筑设计和声学处理上也将区别对待。由于会议厅以上的特点,相应地在声学设计上引出有别于其它会堂的特点。会议厅最佳混响时间的选择根据语言清晰度的要求和扩声系统设计的需要,应尽可能采用短混响。但在大容积的会议厅内选用短混响,特别是控制低频混响,就会增加投资,同时也难以实施。因此,确定既能满足语言的良好听闻,又能节约投资的合理的最佳的混响时间值,应根据容积大小而定。有关会议厅的最佳混响时间,很多文献内有介绍,但有较大的出入,特别在大容积会议厅内,国内外提出的推荐值,差距较大。对此,我们通过对国内42个大小会议厅(或以会议为主的会堂)的声学调查,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随容积变化的混响时间建议值。建议值允许有±0.1s 的变动范围.此外,当容积小于30m3时,不必低于0.4s,当容积大于40000m3时,不应大于1.9s。根据调查,当大容积会议厅,混响大于1.9s时,语言清晰度都较差. 必须通过分散式扩声系统,即每个座位的椅背上配置小功率扬声器,满足其听闻效果,这时还须设置声延迟系统.这无论在增加投资和日常管理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吸声结构的选择和音质缺陷的控制在会议厅内吸声材料和结构具有控制混响时间和音质缺陷的双重功能。由于会议厅采用短混响,因此,必须选用强吸声的结构。又因强吸声处理,因此建筑师经常采用各种容易引起声学缺陷的体形,如圆形、椭圆形、卵形平面、穹形屋顶等。而控制音质缺陷的措施,除了配置扩散结构外,通常用强吸声方法,因为它同时起到控制混响时间的作用。会议厅吸声结构的配置和选择要根据它的容积标准(即装修要求)而定:在100m3左右的特小型会议室内(一般的圆桌会议),如果室内陈设有地毯、窗帘和沙发座,通常不需另作吸声处理,即可达到预计的混响时间值。在200m3以上的会议厅,一般都应配置吸声料或结构。吸声材料(或结构)的类别很多,形式也有多种多样。但从内装修的形式上可归纳为下述三类: 1.暴露型:即吸声材料直接配置在会议室内表面。如在墙体或吊顶的龙骨下设置矿棉吸声板、织物毯、玻璃棉板(有薄膜贴面)和钻孔声结构等。2.装饰型:即在吸声材料的表面作各种满足装修要求的饰面材料和结构,如在吸声泡沫塑料外蒙阻燃织物、锦缎、喇叭布或设置木条、金属管等。3.隐蔽型:在透声的屏障后配置各种吸声材料或结构。上述几种形式的选用,要根据吸声和装修要求,投资,以用建筑师的爱好而定。在大、中型会议厅内控制混响的难点是低频混响时间。由于厅内的观众、座椅、地毯、门窗帘幕和多数建筑材料,都在中、高频范围内显示其较好的吸声性能。因此,如不对低频作有效的吸声处理,势必造成低频混响过长而影响语言清晰度。目前,适合于会议厅用的低频吸声结构有如下三类:1.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用胶合板(5-7mm 厚)作木护墙,离刚性墙面100-200mm的结构是控制低频混响有效措施,同时,也有很好的装修效果,最适合于会议厅内使用。但需做防火处理。2.共振吸声器,即亥氏共振器,这类结构可将其共振频率设计在欲控制的范围内,会获得显著的效果。它的表面形式可以是穿孔板,也可做成共振吸声砌体。3.大空腔吸声结构,即在厚度较大的多孔性吸声材料后面设置符合控制低频所需的空腔。在会议厅的控制中、高频混响时间,除了主人依靠听众本身和座椅的吸声外,应根据混响计算,确实在墙面配置强吸声材料,这对平行侧墙和凹弧形墙面来说,还可消除颤动回声和声聚焦等缺陷。作为墙面控制中、高频的吸声材料,通常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