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长寿技术概况

高炉长寿技术概况
高炉长寿技术概况

高炉长寿技术概况

高炉长寿是现代高炉所追求的目标,高炉长寿就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近几年,我国高炉的设计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高炉的寿命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国外高炉寿命相比,我国只有少数高炉能够达到国,外高炉寿命的水平。本文主要介绍现代长寿高炉设备的设计思想和最新发展趋势,希望能对我国钢铁企业的高炉大修或新建高炉项目有所帮助。

国外先进高炉长寿水平较高,一代炉役(无中修)寿命可达15年以上,部分高炉达20年以上。日本川崎公司千叶6号高炉(4500m3)和水岛2号、4号高炉都取得了20年以上的长寿实绩。日本矢作制铁公司的361m3高炉、岩手制铁公司的150m3高炉一代炉役寿命在上世纪90年代就达到了20年以上的水平。最近,经过大修的部分高炉已将长寿目标定为30年。

相比而言,我国高炉设备的长寿水平则较低,一般一代炉役无中修寿命低于10年,仅少数高炉可实现10至15年的长寿目标,其长寿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较大。

影响高炉长寿的主要因素

高炉能否长寿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的综合效果:一是高炉大修设计或新建时采用的长寿技术,如合理的炉型、优良的设备制造质量、高效的冷却系统、优质的耐材和良好的施工水平。二是稳定的高炉操作工艺管理和优质的原燃料条件。三是有效的炉体维护技术。这三者缺一不可,但其中第一项是高炉能否实现长寿的基础和根本,是高炉长寿的“先天因素”。如果这种“先天因素”不好,要想通过改善高炉操作和炉体维护技术等后天措施来获得长寿,将变得十分困难,而且还要以投入巨大的维护资金和损失产量为代价。因此,提高高炉的设计和建设水平,是高炉实现长寿的根本。

现代长寿高炉的新思想

国内外专家认为,现代高炉的长寿设计思想有6个方面:一是注重提高高炉整体寿命优化设计,大修精心施工,确保高炉各部位同步长寿。二是强调高效冷却设备和优质耐材炉衬的有效匹配,从炉底至炉喉全部采用冷却器,无冷却盲区,并针对高炉不同部位的不同特点,选用不同材质的冷却系统和耐材。在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区域使用自我造衬、自我保护的无过热冷却设备――铜冷却壁技术,在此区域淡化耐材炉衬的作用,依靠形成稳定渣皮来保护铜冷却壁。在开炉前,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区域仅喷涂一层普通喷涂料来防止开炉时的炉料磨损;在高炉炉缸侧壁区域使用热压小块碳砖、优质微孔碳砖配合冷却壁或陶瓷杯来延长使用寿命。三是增加炉缸死铁层设计深度(达炉缸直径的20%左右),减少炉缸内铁水环流对炉缸侧壁的侵蚀。四是在高利用系数(炉役平均有效容积利用系数大于2.0)、高煤比(炉役平均喷煤量达150kg/t以上)、低维护费用的基础上,炉役寿命(20年以上)和单位炉容产铁量(1.0万―1.5万t/m3炉役)应作为高炉长寿同时追求的目标。五是采用有效技术监测、维护炉体是实现高炉长寿的重要保证。六是注重高炉稳定顺行的工艺操作管理和使用成分稳定的优质原燃料对高炉长寿的作用。

关于高炉长寿的几种观点

1、经济合理的长寿现

高炉长寿不是越长越好,应按炉容大小确定一个经济合理的寿命。即以一代高炉寿命发挥最大效益为限度。如一座30Om3级高炉寿命达15~2O年,是否合理?要达到这么长的寿命,必须采用高档优质的耐材和冷却设备及最先进的技术,势必导致基建投资过大;再说15~20年以后,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将发展到何等水平,难以预料,由此看来3O0m3级高炉寿命8~10年应属长寿。而1O00m3以上或2OO0m3以上高炉寿命可搞到几年以上,甚至更长。但亦应根据实际条件和技术发展趋势作经济效益分析,确定其经济合理的长寿高炉。

2、高质量的长寿观

高炉长寿要强调长寿质量问题,就是说要发挥一代炉役的高效强化冶炼和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而不是靠慢风作业、护炉措施来拖延寿命。如一个人的寿命,活着要健康无病,身强力壮,精力充沛,而不是躺在病床上靠打针吃药延长寿命。故提倡高质量的长寿,才是炼铁工作者研究的目的

3、系统整体长寿观

高炉长寿不仅是指高炉本体长寿,而应包括高炉生产的主体和辅助系统整体长寿。若主体的某一部位或系统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严重损坏),均会影响其寿命,因此,在设计时就要统筹全局,做到系统内各个部位同步长寿。甚至有的专家提出热风炉寿命应是高炉本体的两倍左右。任何片面强调炉缸、炉底或其它局部长寿都是不符合高炉系统整体长寿观的。这也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和形成的长寿观念。

4、永久性炉衬长寿观

有专家研究后提出:只要设计、制造无过热冷却器,使高炉渣、铁凝聚附着,而生成永久性的炉村,包括炉内块状带的炉料保护村,维持高炉长期作业,达到长寿之目的。因此,认为对于高热流强度的炉身中下部第一需要的并不是高级耐火材料,而是无过热(烧不坏)的冷却器,这是设计长寿高炉的关键。也就是说冷却器热面最高温度不超过其材料强度允许的范围,那么冷却器将不会烧坏,永久性炉村将会形成,则高炉就能长寿。这一观点的关键是要有优良的冷却水质和理想的冷却设备作为先决条件。因此,做好水质处理和设计制造冷却器的技术决窍更为重要。

个案:宝钢高炉长寿技术

要延长高炉寿命,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新的技术支撑。通过长期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宝钢已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高炉长寿关键技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在炉缸活性指数基础上的煤气流调整

炉身中上部的长寿主要依赖于高炉内煤气流的控制。这种控制必须是上下部综合调剂才能够实现。

长期强化冶炼生产必须要活跃炉缸,形成初始煤气流中心发展有利于高炉上部长寿这一观点被接受之后,掌握定量计算炉缸活跃程度能否满足高炉长寿需要的技术势在必然。结合理论与实践,发现在强化冶炼生产时炉缸侧壁温度与炉底温度和透气性指数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性,由此开发出了炉缸活性指数,它的基本定义是炉底电偶温度权重值除以炉缸侧壁电偶温度权重值。该指数主要用来定量计算上部长寿的要求。根据指数值决定是否要采取有利于提高炉缸活性指数的措施,再结合一些常规的炉身维护技术,目前宝钢3座高炉实现了长时期强化冶炼而高炉上部的长寿仍然得到了保证。

2、风口焦取样分析技术

通过风口取样,可以分析炉缸死料柱内粉焦和未燃煤粉的积聚量、滞留的渣铁量,测定死料柱的空隙度和渗透性等,也可以定量地对炉芯活性进行评价,尤其是对确定焦炭强度、减少炉芯焦粉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与炉缸活性指数一起成为分析炉缸活度和控制上部煤气流合理分布的有效检测手段。

3、增加冷却水量和安装微型冷却器技术

生产实践表明,高炉强化冶炼之后,原来设计的炉身下部冷却强度已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求了,出现了冷却设备频繁破损,炉身下部易粘结与脱落,甚至出现炉身发红现象。新高炉在设计阶段就会考虑加强该部位的冷却强度,对于旧高炉只有采取增加系统水量和安装微型冷却器等补救措施来提高冷却强度。号高炉大修时因炉壳未更换而保持了原来的炉体冷却结构,但冷却水量比以前增加一倍;2号高炉2002年经过改造炉身冷却水量也增加了一倍,同时3座高炉都在关键部位安装了必要的微型冷却器,为确保高炉强化冶炼与长寿起到了作用。

4、依靠炉缸气隙指数,控制炉缸侧壁温度技术

理论上只要确保了有效传热与冷却,以目前的炉缸结构都能满足20年以上寿命。由于炉缸侵蚀极大多数是从炉缸侧壁产生气隙破坏了热平衡使得热量无法正常导出开始的,所以,炉缸气隙指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建立的。2号高炉由原来的设计厚度1.425m减薄至目前的1m左右。通过定量计算分析炉缸侧壁温度上升原因后,每次炉缸温度上升都能及时得到正确处理,为控制炉缸侧壁温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5、更换冷却壁技术

宝钢3号高炉于2004年3月23日成功地实施了休风降料线更换s-3段冷却壁(60块)作业,整个过程休风100.2h。宝钢冷却壁更换技术是把料线降到需要更换的部位而不是降至风口,然后把破损的冷却壁尽可能吊运出来,再安装上新的经过改善后的冷却壁。这种技术对于高炉操作恢复炉况增加了难度,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炉况恢复到正常生产水平,把产量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6、高炉长寿维扩系统工程技术

高炉长寿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已建成并投产的高炉,其长寿是关键主要取决于生产中维护

措施的落实与效果的好坏。除了上述重点介绍外,一些日常维护技术的紧密配合和充分发挥也很重要,比如炉身硬质造壁、炉身降料线喷补、炉身钢砖保护与更新、炉缸压浆、炉身热负荷管理、建立数学模型控制高炉操作稳定、强化炉前作业管理与一次性开口技术的应用等等。只有将以上这些长寿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维护工程,才能将高炉长寿工作做得更好,才有可能实现20年以上炉龄的生产实绩。

宝钢新技术应用实绩

宝钢3座高炉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强化冶炼进程,其高炉利用系数和煤比见表1。3号高炉1994年9月投产至今已接近10年炉龄,2004年2月高炉利用系数达到了2.5以上生产水平。今年成功地实施了S-3段冷却壁整体更换技术,正准备向更高利用系数挑战。宝钢高炉在强化冶炼初期也遇到了长寿方面的许多问题,担心难以持久,随着新技术不断应用,问题才逐步得到解决。

通过合理调整煤气流,结合炉身造壁和强化冷却等措施,炉身上部的炉皮发红次数和冷却设备的破损显著减少。以2号高炉为例:炉身残砖已很薄,但炉皮发红次数没有增多,见表2。因此,在炉缸活性指数和风口取样技术指导下,上部煤气流得到合理控制,解决了高炉上部遇到的长寿问题。

增加冷却水量,特别是强化炉身下部冷却,对于强化冶炼下的炉体长寿维护是有显著效果的。1号高炉第2代与第1代比较,冷却方式和布置完全一样,但前者冶炼强度大于后者,只因冷却水量前者是后者的二倍,结果冷却设备的破损量明显要少很多(见表3)。2004年由于局部边缘煤气流过强造成一次损坏冷却板8块,包括2003年1号高炉炉身部位出现的长寿问题也是局部边缘煤气流管道行程所致,煤气流分布对炉身中上部寿命的影响可见一斑。

2号记炉2002年因炉缸侧壁温度异常上升限产而年产较2001年减少2.42%,2003年起在炉缸气隙指数的指导下,及时分清了炉缸温度上升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近两年来没有加过钍矿和限过产量,一直保持高产,而炉缸没有出现新的侵蚀。这就说明延长炉缸寿命,实现20年以上寿命是可能的。这一成功经验应用到1号高炉后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说明宝钢高炉长寿维护系统工程技术又越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国大型高炉长寿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炉容积大于1000 m3(3上标)的大型高炉有50余座,2000m3(3上标)以上的大型高炉有25座,这些大型高炉的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炼铁生产能力的50%以上。20世纪90年代,一批新建或大修技术改造的高炉采用了铁素体球墨铸铁冷却壁、铜冷却板、软水密闭循环冷却、陶瓷杯等现代高炉长寿技术,寿命已达到8~10年以上。其中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特大型高炉一宝钢2号高炉(4063 m3(3上标))寿命已达到12年,武钢5号高炉(3200m3(3上标))、首钢4号高炉(2100m3(3上标))的寿命也相继达到12年。这些高炉至今未进行中修,仍在正常工作,预计高炉寿命将达到15年以上。

我国新建或大修改造的大型高炉,遵循高效、长寿并举的原则,高炉一代炉役设计寿命15~20年,一代炉役平均利用系数大于2.0t/(m3(3上标)·d),一代炉役单位有效容积产铁量达到10000~15000t/m3(3上标)。

我国高炉长寿技术情况

1、优化高炉炉型

我国炼铁工作者历来重视高炉炉型设计,通过研究总结高炉破损机理和高炉反应机理,优化高炉炉型设计的基本理念已经形成。

(1)加深死铁层深度实践证实,高炉炉缸炉底“象脚状”的异常侵蚀,主要是由于铁水渗透到炭砖中,使炭砖脆化变质,再加之炉缸内铁水环流的冲刷作用而形成的。加深死铁层深度,是抑制炉缸“象脚状”异常侵蚀的有效措施。死铁层加深以后,避免了死料柱直接沉降在炉底上,加大了死料柱与炉底之间的铁流通道,提高厂炉缸透液性,减轻了铁水环流,延长厂炉缸炉底寿命。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死铁层深度一般为炉缸直径的15%~20%。

(2)适当加高炉缸高度高炉在大喷煤操作条件下,炉缸风口回旋区结构将发生变化。适当加高炉缸高度,不仅有利于煤粉在风口前的燃烧,而且还可以增加炉缸容积,以满足高效化生产条件下的渣铁存储,减少在强化冶炼条件下出现的炉缸“憋风"的可能性。近年我国已建成或在建的大型高炉都有炉缸高度增加的趋势,高炉炉缸容积为有效容积的16%~18%。

(3)加深铁口深度铁口是高炉渣铁排放的通道,铁口区的维护十分重要。研究表明,适当加深铁口深度,对于抑制铁口区周围炉缸内衬的侵蚀具有显著作用,铁口深度一般为炉缸半径的45%左右。这样可以减轻出铁时在铁口区附近形成的铁水涡流,延长铁口区炉缸内衬的寿命。

(4)降低炉腹角降低炉腹角有利于炉腹煤气的顺畅排升,从而减小炉腹热流冲击,而且还有助于在炉腹区域形成比较稳定的保护性渣皮,保护冷却器长期工作。现代大型高炉的炉腹角一般在80°以内,本钢;号高炉(2 600m3(3上标))炉腹角已降低到75.37°。

2、炉缸炉底内衬结构

长寿炉缸炉底的关键是必须采用高质量的炭砖并辅之合理的冷却。通过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我国大型高炉炉缸炉底内衬设计结构和耐火材料应用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以美国UCAR公司为代表的“导热法”(热压炭砖法)炉缸设计体系已在本钢、首钢、宝钢、包钢、湘钢等企业的大型高炉上得到成功应用;以法国SA VOIE公司为代表的“耐火材料法”(陶瓷杯法)炉缸设计体系在首钢、梅山、宝钢、鞍钢等企业的大型高炉上也得到了推广应用。日本大块炭砖——综合炉底技术在宝钢、武钢等企业的大型高炉上也取得厂长寿实绩。“导热法”和“耐火材料法”这两种看来似乎截然不同的设计体系,其技术原理的实质却是一致的。即通过控制1150 ℃等温线在炉缸炉底的分布,使炭砖尽量避开800~1100 ℃脆变温度区间。导热法采用高导热、抗铁水渗透性能优异的热压小块炭砖,通过合理的冷却,使炭砖热面能够形成一层保护性渣皮或铁壳,并将1150 ℃等温线阻滞在其中,使炭砖得到有效的保护,免受铁水渗透、冲刷等破坏。陶瓷杯法则是在大块炭砖的热面采用低导热的陶瓷质材料,形成一个杯状的陶瓷内衬,即所谓“陶瓷杯”,其目的是将1150 ℃等温线控制在陶瓷层中。这两种技术体系都必须采用具有高导热性且抗铁水渗透性能优异的炭砖。将两种设计

体系组合在一起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首钢1号高炉(2536 m3(3上标))采用热压炭砖—陶瓷杯组合炉缸内衬技术,至今已安全运行10年,预计高炉炉缸炉底寿命可以达到15年。随着微孔炭砖、超微孔炭砖的相继问世,大块炭砖一综合炉底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但采用此种结构的炉缸炉底须长期进行护炉操作。另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高炉炉底和炉缸壁厚度都呈减薄趋势,个别大型高炉的炉底厚度已经减薄到2400 mm,首钢首秦公司l号高炉(1200m3(3上标))炉缸采用热压炭砖,其炉缸壁厚度仅为800mm。

3、铜冷却壁

20世纪70年代末期,德国GHH公司和蒂森公司合作率先在高炉上应用了铜冷却壁,取得厂令人满意的效果。高炉铜冷却壁具有高导热、抗热震、耐高热流冲击和长寿命等优越性能,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国内外大型高炉的关键部位,为高炉高效长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对铜冷却壁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广东汕头华兴冶金备件有限公司和首钢合作,于2000年1月设计研制出2块铜冷却壁,并安装在首钢2号高炉(1 726m3(3上标))上试用,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2002年3月首钢2号高炉技术改造中,应用了该公司提供的120块铜冷却壁,这是我国高炉正式使用国产铜冷却壁,标志着铜冷却壁技术已经完全实现国产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20余座大型高炉采用了国产铜冷却壁。

采用铜冷却壁的技术原理是依靠铜冷却壁优异的导热性、抗热震性和耐高热流冲击性,在其热面能够形成比较稳定的保护性渣皮。即使渣皮瞬间脱落,也能在其热面迅速地形成新的渣皮保护冷却壁,这种特性是其他常规冷却器所不能比拟的。实践证实,铜冷却壁是一种无过热冷却器,使用寿命可以达到20~30年。铜冷却壁在首钢、武钢、本钢、马钢、攀钢、湘钢等企业的大型高炉上已经得到了应用。

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多种不同形式的铜冷却壁,有轧制铜板钻孔铜冷却壁、铜管铸造铜冷却壁、Ni-Cu合金管铸造铜冷却壁、铸造坯锻压钻孔铜冷却壁和连铸铜冷却壁等。轧制铜板钻孔铜冷却壁由于结构致密、组织缺陷少、冷却效率高,其应用范围最为广泛。

铜冷却壁是高炉长寿的关键技术之一,铜冷却壁的应用使高炉在不中修的条件下,寿命达到15~20年成为可能。铜冷却壁应使用在高炉热负荷最大的区域,即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该区域是高炉异常破损严重且造成高炉短寿的关键部位,在此区域使用铜冷却壁对于延长高炉寿命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高炉炉缸(特别是铁口区)使用铜冷却壁也将会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进一步优化铜冷却壁结构,降低造价是我国铜冷却壁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

4、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技术

高炉冷却系统对于高炉正常生产和长寿至关重要。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高炉开始采用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技术,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技术已日趋完善,并成为我国大型高炉冷却系统的主流发展模式。

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技术使冷却水质得到极大改善,解决了冷却水管结垢的致命问题,为高效冷却器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技术保障。该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动力消耗低,补水量小,维护简便。

近年来,我国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技术进行了许多优化和改进:①根据冷却器的工作特点,分系统强化冷却,单独供水;②根据高炉不同部位的热负荷情况,在垂直方向上分段冷却,如炉缸、炉底设为一个冷却单元,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设为一个冷却单元;⑧为便于系统操作和检漏,采用圆周分区冷却方式,在高炉圆周方向分为4个冷却区间;④软水串联冷却,软水经炉底、冷却壁后,分流一部分升压再冷却风口、热风阀等。这种串联冷却系统具有占地省、投资低、动力消耗低的特点,在武钢1号高炉(2200m3(3上标))上已经得到应用。

5、薄壁内衬,砖壁一体化

高炉炉体破损机理的研究,使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高炉内衬和冷却器的工作条件;现代传热学理论的研究和运用,已将人们从传统的思维困惑中解脱出来,形成现代高炉长寿设计的基本理念,薄壁内衬技术就是在此条件下应运而生。所谓薄壁内衬就是对高炉内衬和冷却壁进行优化组合,形成砖壁一体化结构,解决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高热负荷区的短寿问题,使其寿命与高炉炉缸、炉底的寿命同步。

我国已有数座大型高炉采用了砖壁一体化的薄壁内衬技术。冷却壁取消厂凸台,消除了冷却壁破损最薄弱的部位,而且冷却壁热面全部采用耐火材料保护,即所谓全覆盖镶砖冷却壁。这种砖壁一体化的冷却壁是在第四代冷却壁的基础上优化演变而来的,其内衬厚度仅为150~250mm。大型高炉炉腹、炉腰、炉身下部采用铜冷却壁,炉身中部采用此种结构,炉身上部设2~3段C型光面水冷壁,这应是一种配置合理的长寿炉体结构。

6、耐火材料

我国大型高炉用新型耐火材料的开发与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用于炉缸炉底的高导热半石墨炭砖、微孔炭砖已相继研制成功,并在大型高炉上使用。塑性相结合刚玉、微孔刚玉以及SIALON结合刚玉等新型陶瓷杯材料也陆续问世。SIALON结合刚玉、SIALON—SiC、高导热石墨砖、烧成微孔铝炭砖等一系列用于风口区以上的耐火材料也得到广泛应用。

7、自动化检测与控制

自动化检测是高炉长寿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炉缸炉底温度在线监测已成为监控炉缸炉底侵蚀状态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炉缸炉底内衬侵蚀数学模型所必要的条件。炉腹、炉腰、炉身下部区域,温度、压力的检测为高炉操作者随时掌握炉况提供了有效的参考。通过对冷却水流量、温度、压力的检测。可以计算得出热流强度、热负荷等参数,而且还可以监控冷却系统的运行状况。炉喉固定测温、炉顶摄象、煤气在线自动分析、炉衬测厚等技术的应用使高炉长寿又得到厂进一步的保障。我国宝钢、武钢、首钢、本钢、湘钢的大型高炉还引进了人工智能高炉冶炼专家系统,为延长高炉寿命创造厂有利条件。

8、炉体维护技术

用含钛物料护炉,是由于在高温条件下还原生成TiC、TiN或Ti(C、N)等高熔点化合物,沉积在炉缸炉底,对其形成保护层。我国高炉已成功应用了含钛物料护炉技术,钒钛矿、含钛球团等护炉剂在高炉长寿实践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采用风口喷吹含钛物料、含钛精粉炮

泥护炉也正在研究试验。应该指出,高炉炉役末期,采用含钛物料护炉是延长高炉寿命的主要技术措施,但由于采用炉缸炉底内衬结构不同,开始护炉的时间也存在差异。首钢3号高炉连续工作10年尚未进行护炉操作,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证实了热压炭砖技术体系的合理性。

我国高炉炉体快速修补技术已经得到推广应用。炉衬遥控喷补、压浆等炉衬修补技术已成为现阶段延长高炉风口以上区域寿命的重要技术措施。微型冷却器、冷却壁水管再造等冷却壁修复技术也日渐成熟。

高炉长寿技术的探讨 毕业论文

学科代码:080201 学号:082302010072 贵州师范大学(本科) 毕业论文 题目: 高炉长寿技术的探讨 学院: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冶金工程 年级:2008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3年5月14日

目录 4 4 5 6 6 6 6 6 6 7 7 7 7 8 9 9 9 9 10 10 10 10 11 11 11 11 11 11 12 12 12 12 13 13 13 13 14 14 14 14

14 14 15 15 15 15 16 16 16 16 17 18 18 18 19 19 19 20 20 20 20 21 21 21 22 23 24

高炉长寿技术的探讨 郑茂骁 中文摘要: 通过分析当今国内国外对延长高炉寿命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得出提高高炉寿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高炉精料、煤气流分布的调节、提高耐火材料的性能、加强炉体的冷却、选择合理的操作制度及日常维护等,只有将许多延长高炉寿命的技术和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高炉长寿。 关键词:高炉长寿;有害元素;煤气流分布;耐火材料;高炉冷却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to exte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foreign blast furnace, the results,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that blast furnace is a system project, which involves the blast furnace gas flow distribution of boars, adjusting and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fractory materials, strengthening the furnace cooling, selection of rational operation system and daily maintenance etc, only will exte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many blast furnace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rganically, to achieve the blast furnace longevity. Key words:the blast furnace long; The harmful elements; The gas flow distribution; Refractory materials; Furnace cooling

提高高炉寿命的方法与措施

提高高炉寿命的方法与措施 摘要:近几年,随着高炉冶炼的不断强化,延长高炉炉体寿命已成为炼铁生产中急 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根据高炉炉身、炉腰、炉腹的侵蚀机理,探讨高炉寿命问题。指出,高炉炉身、炉腰、炉腹的结构以及冷却设备及冷却方式选择恰当,高炉才能长寿;炉役后期定期对炉衬进行局部修补,是延长高炉寿命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炉寿命炉衬冷却设备 前言:新建一座大型高炉或对一座进行改造性大修,耗资巨大,多达上亿元。因而 高炉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钢铁工业的经济效益,高炉长寿也就顺理成章成为现代化高炉追求的目标。随着世界各国钢铁工业技术的进步,尤其像日本这样工业发达的国家,高炉长寿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有资料显示日本川崎千叶钢厂的6号高炉,一代炉龄(无中修)为20年零9个月,创造了世界高炉长寿记录。国外大型高炉寿命在不中修订情况下可以达到11~12年之间;我国高炉寿命要低于国外高炉一般水平,一般一代炉役无中修寿命低于10年,仅有少数高炉可以实现10~15年的长寿目标。 影响高炉长寿的主要因素分别为高炉建设和投产后的维护两个方面。在高炉建设投产之后,高炉则是依赖高炉冶炼技术的进步和内衬维修技术的发展来延长使用寿命。 一、高炉建设时的设计及高炉质量 1、高炉设计对高炉寿命的影响一座长寿的高炉必定是精心设计、建造和仔细操作与维护的结果。高炉炉龄主要由炉衬寿命决定,而炉衬寿命取决于设计和建造质量的最优化。 在高炉设计中均明确了高炉的设计寿命,按照设计寿命来选择设备、材料、结构以及施工工艺。不同高炉的设计寿命是不相同的。例如一般中小高炉的设计寿命仅5~8年,而大高炉的设计寿命则长达16年甚至20年。当然不同设计寿命形成的设计方案导致的实际投资也是相差极大的。 2、高炉建造材料对高炉寿命的影响 炉衬材质,冷却设备以及冷却水质1980年以前,255级的高炉炉缸、炉底均使用高铝质耐火砖,该砖的热稳定性及强度均高于粘土砖,但其抗碱性能较差。实验表明,在9201200的还原气氛及有碱金属物质存在时,高铝砖和粘土砖的物相均发生变化,生成强度较低的钾霞石或钾霞石类化合物,使其体积膨胀,破裂。空腔式风口,由于其冷却工艺不尽合理,加上碱、铅等有害元素的影响,使风口的使用周期较短,频繁的休风严重地影响了高炉顺行,也就影响了高炉寿命。 高炉建造各部耐火材料的选择 在高炉建设投产之后,高炉则是依赖高炉冶炼技术的进步和内衬维修技术的发展延长使用寿命。因而,选用适宜的优质耐火材料对炉役中后期高炉损毁严重的部位进行维修以延长高炉使用寿命是耐火材料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炉身上部 该部位内衬破损的主要原因是:炉料在下降过程中对内衬的冲击和磨损;煤气流在上升过程中的冲刷;碱金属、锌蒸汽和沉积碳的侵蚀等。 炉身上部应该选择抗磨性、抗冲刷以及抗碱金属蒸汽侵蚀的耐火材料。该部位是碳沉积适合的400~700℃的范围。可选择高致密度的粘土砖或浸磷酸粘土砖或高铝转。 炉身中下部及炉腰该部位内衬破损的主要原因是:碱金属、锌蒸汽和沉积的侵蚀;初成渣的侵蚀;热震引起的剥落;高温煤气流的冲刷等。

安徽工业大学科技成果——高炉长寿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

安徽工业大学科技成果——高炉长寿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简介 随着现代高炉向炉容大型化、生产高效化方向的不断发展,高炉长寿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高炉能否长寿对于钢铁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和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影响巨大。各国炼铁工作者为了尽量延长高炉寿命,从设计、施工、操作和维护等方面开发了许多新技术和新工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高炉寿命不断提高。 安徽工业大学炼铁工艺研究所开发的高炉长寿综合技术特点是:(1)利用高炉烘炉过程来实现既烘炉又消除冷却壁铸造内应力的技术思路。 (2)抑制高炉冷却壁内水管结垢。 (3)利用数值模拟计算法计算高炉炉缸炉底1150℃等温线分布,对高炉炉缸炉底的工作状况进行在线监测;对炉缸炉底耐火材料侵蚀状况和侵蚀速度进行诊断,对异常侵蚀进行报警。 (4)开发炉顶综合煤气连续分析系统,及时分析煤气中CO、CO2、H2含量,掌握冷却器漏水与煤气中H2含量变化关系,实现在线快速判定冷却器漏水。只有早发现漏水,早控制漏水,才能避免对采取漏水冷却器100%断水闷死的处理方式。 (5)开发圆柱型小冷却器对中晚期高炉破损壁补充冷却的技术,开发新型冷却壁和改善冷却壁铸造质量。 成熟程度和所需建设条件 (1)利用高炉烘炉过程来实现既烘炉又消除冷却壁铸造内应力。

课题组研究开发的“利用高炉烘炉消除冷却壁铸造内应力的新工艺”在马钢350m3和2500m3高炉上已有过极其成功的工业应用。 (2)炉缸炉底耐火材料侵蚀在线监视模型。炉缸炉底耐火材料侵蚀在线监视模型不仅能定量描绘出炉缸炉底耐火材料侵蚀状况,而且能够定量描绘出炉缸堆积与结厚情况。该模型在马钢1#2500高炉、新余2#2500高炉、南钢2#2500高炉、济钢2#1750高炉等6座高炉成功应用。 (3)应用炉顶综合煤气分析仪在线分析煤气中H2含量,快速预报高炉冷却器破损漏水。该炉顶综合煤气成分在线分析系统已在马钢4座高炉成功应用。 (4)采用圆柱型小冷却器对中晚期高炉破损壁补充冷却。该冷却器在现场经过两年的生产考验,水温差2-4℃,器壁温度200-300℃,形成渣皮范围可达直径的2-4倍,从而保护炉壳免受渣皮及煤气流的经常冲刷,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操作炉型。 (5)揭示了铁基材质冷却壁内水管结垢及垢瘤生成的机理。给出了抗结垢材质冷却水管的选择方向,也为冷却水处理剂与冷却水管冲洗剂提出了新的配方。 技术指标 该系统应用后,在基本不增加成本情况下,大型高炉高炉寿命可延长3-4年;基本消除因冷却器漏水而造成的炉凉、炉缸冻结事故和炉缸炉底烧穿事故;高炉操作稳定性变好。同时高炉吨铁焦比降低3kg,风温提高5℃。

高炉长寿的现状与意义

高炉长寿的现状与意义 【太阳说】随着工艺技术和认知水平的进步,尤其在钢铁经营形势举步维艰的态势下,高炉长寿越来越受到炼铁业相关人士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高炉长寿操作理念基础并不牢靠,眼前经济效应、重生产轻维护、砌筑安装施工队伍断档因素等等,影响着一代高炉寿命。最终,虽然装备水平、炼铁技术水平提高了,但也达不到高炉长寿的目标。。。。。。 开篇 《高炉炼铁工艺设计规范》GB50427-2008明确要求,高炉一代炉役的工作年限应达到15年以上。在高炉一代炉役期间,单位炉容产铁量达到或大于10000t。 高炉长寿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设计、设备和耐火材料选型、制造与安装、设备维护、生产操作和长寿维护等一系列的环节。 一般用两个指标来衡量高炉高效长寿:1)寿命:一代炉役寿命;2)效率:一代炉役单位炉容产铁量;即:从上一次大修后开炉出铁到本次停炉最后一次产铁的累计生铁产量除以高炉容积。 越来越多的炼铁业界同仁意识到了高炉高效长寿的长远经济效益和现实意义,尤其高炉大型化、国家宏观调控去产能的今天,实现高效、优质、低耗、长寿、环保、安全已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在钢铁经营形势持续“严冬”模式下,高炉大修仅更换耐材和冷却设备费用就高达几千万费用(参考30万元/m3估算),左右着经营决策者。 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一部分高炉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但却事与愿违,高炉过早停炉大修,是设计上的问题?还是生产问题?还是装备制造和安装质量?困惑着业界的朋友。。。。。。为此,笔者(微信号:高炉长寿太阳说)结合自己现场生产、维护经验,在高炉长寿技术和装备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为大家剖析生产过程中高炉长寿技术系列问题,系列文章分为:耐材篇、冷却设备篇、冷却系统篇、高炉生产监控篇、高炉长寿生产技术篇、炉体长寿维护篇、高炉出铁技术篇、工程技术服务篇、以及先进技术与设备篇等等。。。。。 [注:太阳所写高炉长寿技术相关文章,是在前辈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所提炼出来,在此感谢炼铁前辈的辛勤汗水。鉴于自身认知水平的不足,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文章不对或欠妥之处,欢迎批评、讨论。欢迎转载、收藏、点赞,但须署名太阳并注明来自微信公众号“高炉长寿太阳说”。同时,我们也提供技术咨询和工程技术服务。] 如果你觉得文章对有所帮助,请关注我们,你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高炉炉缸长寿的智能化控制

高炉炉缸长寿的智能化控制 王刚邹忠平许俊李爱锋 近十来年,高炉炉缸烧穿的事故频发。据不完全统计,在2000年以后,国内外有数十座高炉炉缸被烧穿。而另有大量高炉出现炉缸侧壁温度升高,事故安全隐患给生产单位带来减产甚至停产的巨大经济损失,给生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带来身心上的无尽折磨。如果有一套在线系统,能够对炉缸长寿状况进行准确全面的监控、对凝铁层减薄原因进行智能诊断、针对长寿状况恶化给出准确的建议措施,从而避免炉缸的异常侵蚀,对提高高炉长寿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便捷性将大有帮助。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高炉炉缸工艺设计、传热学理论与高炉操作工艺相结合,开发了一套炉缸长寿智能管理系统,在炉缸长寿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炉缸长寿机制研究 经过多座1000m3级、2000m3级、3000m3级和4000m3级高炉的炉缸解剖调查发现,炉缸炭砖热面存在一层凝铁层,它阻断了炭砖与铁水的直接接触。炭砖的铁水熔蚀指数也表明,如果炭砖直接暴露在高温的铁水中,40min内炭砖被侵蚀掉15%-30%。因此,炭砖热面形成稳定的凝铁层,是炉缸长寿的关键所在。经过试验研究,凝铁层的主要成分是Fe和C的化合物,通常C能达到10%-30%甚至更高,过饱和的C析出来,以石墨碳的形式存在,另有少量的CaO、SiO2等熔渣凝结物。凝铁层的导热系数在2-10w/(m?K)左右,一般低于炭砖导热系数,这为降低炭砖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而失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凝铁层稳定形成的条件是炉缸建立稳定有效的传热体系。只要传热体系有效,炭砖受到冷却壁的冷却保护,其热面就会形成凝铁层。有凝铁层的炉缸传热体系如图1所示。 凝铁层的厚度可以通过傅里叶一维传热公式进行计算,通过铁水与1150℃凝固线之间的热流强度与插入炭砖的两支热电偶之间的热流强度相等建立方程。 2炉缸长寿智能管理系统的工艺架构 炉缸长寿智能管理系统由炭砖残厚和凝铁层在线监控模块、炉缸气隙判断模块、炉缸长寿状况判断模块、凝铁层减薄原因诊断模块、长寿状况恶化的智能建议模块组成,5个模块呈递进关系,如图2所示。 3炭砖残厚和凝铁层在线监控 在本系统开发之前,已成功开发基于二维有限元算法的炉缸侵蚀模型,凝铁层的计算是在炉缸侵蚀模型中一并进行计算的。侵蚀模型通过推定炭砖侵蚀线和1150℃等温线,两条线之间区域为凝铁层。 由于侵蚀模型通过对炉缸仪表传回的数据进行在线计算,本系统可对炉缸各个标高和方位的炭砖残厚和凝铁层厚度进行在线动态跟踪,极大地方便了高炉操作者及时了解炉缸的残厚及凝铁层状况。 4炉缸气隙判断 炉缸气隙往往产生于冷却壁与碳素捣打料之间,气隙是破坏炉缸传热体系的重要因素。气隙的导热系数为0.0285w/(m?K),仅约相当于炭砖的1/500,铸铁冷却壁的1/1200,一旦形成气隙,整个传热体系的热阻大大增加,热流密度下降,热量导出减少,大量热量在炭砖积聚,引起炭砖温度升高,凝铁层减薄甚至脱落,最终炭砖遭到侵蚀。因此,判断炉缸是否存在气隙非常重要。气隙一般是由于碳素捣打料捣打不密实、烘炉不彻底等建设期的因素造成的,因此很难彻底治理,一般应结合炭砖

高炉长寿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高炉长寿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05T16:29:40.0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黄伟航邓志成黄树生[导读] 摘要:本文就是结合高炉长寿研究方面的新技术并结合具体的高炉项目从而探讨了高炉的长寿技术设计,并且在结合实际时间经验的基础上探究了如何做好炉型设计、炉体冷却、耐火砖、喷涂料的选用等方面,进而论述了高炉长寿技术的验证结果,希望本文的这些研究可以为延长我国高炉的实际使用寿命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炼铁厂广西柳州 545002摘要:本文就是结合高炉长寿研究方面的新技术并结合具体的高炉项目从而探讨了高炉的长寿技术设计,并且在结合实际时间经验的基础上探究了如何做好炉型设计、炉体冷却、耐火砖、喷涂料的选用等方面,进而论述了高炉长寿技术的验证结果,希望本文的这些研究可以为延长我国高炉的实际使用寿命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高炉;长寿技术;炉型;耐火材料前言 高炉的长寿技术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技术,其需要将高炉的设计、选材、建造、及维护技术等进行多方面的技术融合,才可达到延长高炉寿命的效果。我们想完成这一目标,就要结合最新的技术、设备、完善生产管理方案,这样我们才可以达到我们所想要的高产、低耗、长寿的目的[1]。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时,像炉型、耐火砖、喷涂料等都要精心挑选,系统的优化,这样高炉的寿命才能保证。本文就总结出影响高炉寿命的几种主要因素,像高炉的设计、设备质量、耐火材料、燃料操作、维护等方面都是其影响因素,而且随着我们深入的探究其更多的影响因素正在被探究出来。同时随着我国设计技术的提升,我们所使用的高炉寿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与国际最高水平尚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本文就针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期为我国高炉后续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影响高炉寿命的因素 (一)炉型设计我国的高炉其炉型设计基本上都是参考同类产品而改进完善而来的。同时随着其设计研究的深入,其炉型正向着矮胖型的方向发展。但是这样的设计是优缺点同样突出的,总的来说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加深死铁层深度,加大高炉的直径,从而有效提高高炉的生产效率;同时矮胖的炉身也使炉内腹的煤气上升更顺畅,减少热冲击,进而降低炉内机械的磨损,这样高炉也就增寿了[2]。 (二)炉衬耐火材料高炉内的下作情况一般情况下是最复杂的,所以我们想要保证其炉衬的使用寿命,就要根据其侵蚀状况,找出原因,这样才可以有针对性地用最合适的材料去修补或构建。我们为了达到使炉衬的热面可以在强化冷却的情况下建立相对稳定的凝结渣铁保护层的目的,我们所选用的炉衬材料必须是超微孔炭砖。同时我们也为了防渣铁侵蚀磨损耐火材料,我们可在炭砖的热面加微孔刚玉砖,而炉底则需铺设2层莫来石砖即可,当然了如果有条件的还可在最下层铺设石墨砖和布设炉底水冷管。 (三)高炉冷却设备及其冷却高炉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是高炉使用寿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我们想要提高其冷却效率就要使炉墙热面能克服侵蚀和磨损。同时在高炉中的软熔带的高热负荷区以及炉缸铁口侵蚀区是我们提升高炉寿命必须注意的关键之处。 现如今,高炉的冷却设备种类繁多,技术相对成熟的技术设备也有很多,像冷却壁、板壁复合、支梁水箱等都是成熟的冷却设备。同时,传统型的冷却壁也在逐步的转变为浇筑型冷却壁。其基本技术就是将耐火材料铸进铁基中,使耐火砖锥度契合在炉内肋条间,这样我们即可使砖材牢固,又可防其脱落。而且当前高炉内的冷却水管也改为复合孔型设计了[3]。相比于传统的冷却板设计,起冷却壁即可使炉壳均匀冷却,又可缩减其厚度,从而提高了高炉的内容积。当然其也不是完美的,其在修理、更换时就比传统型的要困难的多。总而言之,立式冷却壁其在高炉的实际运行中效果还是很让人满意的。 二、高炉长寿技术的应用实例 (一)项目概述我们为了延长高炉的使用寿命,就对其应用了高炉长寿的新技术,以期可以延长起使用寿命。这我们首先就要提高其透气性,降低崩料、悬料问题,所以其炉型的设计是深炉矮胖型。其改进的参数特点如下:我们将高炉磁铁层的深度加深了700毫米,这样料柱下部的通道其开关就更加的方便了。其出铁时,我们将铁水设计的由高炉下部流向铁口,这样我们就降低了铁水环流对高炉的侵蚀。而且我们设计的炉缸高度是3500毫米,这样就可加大风口回旋区,这样我们就即能强化高炉,又可保证炉内热充足,从而达到我们增产增寿的目的。同时我们还要将炉腹角降低至79o 11' 32",这样高炉内的煤气流其分布就会更加的均匀了,炉腹的冲蚀也就降低了,这样炉腹的寿命也就得到了保证。 (二)高炉冷却设备及其冷却设计高炉共有14段冷却壁,基本上可以覆盖高炉的各部位。其设备是全冷却壁型,有耐热铸铁所搭建而成;而在这其中炉腹的第5到11段是全覆盖式冷却壁,在这些冷却壁中其高炉下部多铸钢结构,上部多球墨铸铁结构。而高炉的上部多使用倒C型冷却壁,同时又利用软水密封循环冷却,这样其冷却的强度和效果都是可以保证的,而且还节水。高炉其冷却系统就是软水密闭循环和下业水开路冷却复合式应用的[4]。这样即保证了高炉的冷却效果,又得以保证高炉的使用寿命。 (三)高炉炉衬结构及耐火材料 1. 高炉炉缸结构及材质 我们在经过充分的论证研究后,我们决定用国产的热压小炭块和刚玉莫来石来共组高炉的陶瓷杯复合炉衬结构,当然了我们也结合了高炉的实际情况,仍决定采用其钒钦高炉复合炉衬结构。同时其高炉的炉底也还是采用常见的莫来石砖、粘土砖、半石墨碳砖的复合炉底。同时我们也可以将其的复合炉底结构采用y层耐火砖来砌成,其厚度在3600毫米即可,其砌砖的顺序可为:半石墨碳砖、粘土砖、莫来石砖、粘土砖四层均匀铺设即可。同时我们为了保证炉缸的使用寿命,其都采用莫来石砖结构来构建;粘土砖还要砌至炉腹。这样铁水冲击的就是莫来石砖了,炭砖的侵蚀就降低了。当然我们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使炭砖不直接接触铁水,这样其侵蚀就会低很多,从而有效的增加其高炉的使用寿命。当然了还有像磨损最为厉害的风、渣、铁口,这些地方我们是要特别注意的,我们就设计使用了微孔刚玉组合砖来砌筑。

高炉长寿技术概况

高炉长寿技术概况 高炉长寿是现代高炉所追求的目标,高炉长寿就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近几年,我国高炉的设计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高炉的寿命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国外高炉寿命相比,我国只有少数高炉能够达到国,外高炉寿命的水平。本文主要介绍现代长寿高炉设备的设计思想和最新发展趋势,希望能对我国钢铁企业的高炉大修或新建高炉项目有所帮助。 国外先进高炉长寿水平较高,一代炉役(无中修)寿命可达15年以上,部分高炉达20年以上。日本川崎公司千叶6号高炉(4500m3)和水岛2号、4号高炉都取得了20年以上的长寿实绩。日本矢作制铁公司的361m3高炉、岩手制铁公司的150m3高炉一代炉役寿命在上世纪90年代就达到了20年以上的水平。最近,经过大修的部分高炉已将长寿目标定为30年。 相比而言,我国高炉设备的长寿水平则较低,一般一代炉役无中修寿命低于10年,仅少数高炉可实现10至15年的长寿目标,其长寿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较大。 影响高炉长寿的主要因素 高炉能否长寿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的综合效果:一是高炉大修设计或新建时采用的长寿技术,如合理的炉型、优良的设备制造质量、高效的冷却系统、优质的耐材和良好的施工水平。二是稳定的高炉操作工艺管理和优质的原燃料条件。三是有效的炉体维护技术。这三者缺一不可,但其中第一项是高炉能否实现长寿的基础和根本,是高炉长寿的“先天因素”。如果这种“先天因素”不好,要想通过改善高炉操作和炉体维护技术等后天措施来获得长寿,将变得十分困难,而且还要以投入巨大的维护资金和损失产量为代价。因此,提高高炉的设计和建设水平,是高炉实现长寿的根本。 现代长寿高炉的新思想 国内外专家认为,现代高炉的长寿设计思想有6个方面:一是注重提高高炉整体寿命优化设计,大修精心施工,确保高炉各部位同步长寿。二是强调高效冷却设备和优质耐材炉衬的有效匹配,从炉底至炉喉全部采用冷却器,无冷却盲区,并针对高炉不同部位的不同特点,选用不同材质的冷却系统和耐材。在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区域使用自我造衬、自我保护的无过热冷却设备――铜冷却壁技术,在此区域淡化耐材炉衬的作用,依靠形成稳定渣皮来保护铜冷却壁。在开炉前,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区域仅喷涂一层普通喷涂料来防止开炉时的炉料磨损;在高炉炉缸侧壁区域使用热压小块碳砖、优质微孔碳砖配合冷却壁或陶瓷杯来延长使用寿命。三是增加炉缸死铁层设计深度(达炉缸直径的20%左右),减少炉缸内铁水环流对炉缸侧壁的侵蚀。四是在高利用系数(炉役平均有效容积利用系数大于2.0)、高煤比(炉役平均喷煤量达150kg/t以上)、低维护费用的基础上,炉役寿命(20年以上)和单位炉容产铁量(1.0万―1.5万t/m3炉役)应作为高炉长寿同时追求的目标。五是采用有效技术监测、维护炉体是实现高炉长寿的重要保证。六是注重高炉稳定顺行的工艺操作管理和使用成分稳定的优质原燃料对高炉长寿的作用。 关于高炉长寿的几种观点

高炉炉缸侵蚀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

1080m3高炉炉缸侵蚀状况的分析 摘要:为了延长某钢厂高炉(有效容积1080m3)炉缸的工作寿命,开发了计算炉缸侵蚀状况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 计算了高炉从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十九个月的侵蚀状况,发现该高炉的炉缸受到了较大的侵蚀,炉底已经侵蚀到 第一层陶瓷垫的底部,形成了锅底状的侵蚀。 关键词:高炉;炉缸;侵蚀状况;数学模型 Analysis of erosion situation of hearth in 1080m3Blast Furnace Abstract: For prolonging the campaign of hearth in a 1080 m3 Blast Furnace, a mathematical model is developed to compute the erosion situation of the hearth. With the model, the position of erosion line is calculated from Sep. 2011 to Apr. 2013. It is found that the hearth of the Blast Furnace is seriously eroded, at the bottom the 1150 erosion line touched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layer of ceramic pad. Key words: Blast Furnace; Hearth; erosion situ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1前言 高炉生产实现高效与长寿的统一,一直是炼铁工作者关注的课题。提高高炉生产效率,可以降低 生铁成本[1];延长高炉寿命可以节约大修费用,以及减少大修期间产量损失[2]。实际上,高炉寿命受 诸多因素影响,如炉型设计、耐火材料质量等因素,但所有这些因素在投产前已经定型。投产后,炉 缸炉底的是影响高炉寿命的重要因素,原因是在高炉冶炼过程中,高炉炉缸炉底的工作条件尤其恶劣,侵蚀、破坏的速度十分迅速,且不能象高炉其他部位那样,在生产过程中修补,可以说炉龄长短主要 取决于炉缸、炉底耐材的侵蚀状况。而炉缸、炉底的破坏是化学、流体动力学及热变形共同作用的结 果[3]。 炉缸、炉底侵蚀破坏的机理和原因,冶金工作者们做了大量探讨和研究,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能局限在停炉、拆炉后才能确定最终的侵蚀状态[4,5,6]。 近二、三十年中,高炉生产被迫停炉的主要原因已经不再是炉体问题,而是炉缸砖衬受到严重侵蚀,这种现象越来越突出[7,8]。因此,对炉缸炉底的监测仅停留在散点跟踪己不能满足需要,开展高炉 炉缸炉底侵蚀数学模型研制,并利用该模型监视炉缸、炉底等温线、热流强度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介绍了炉缸侵蚀数学模型的计算原理,以及运用该模型计算某厂高炉炉缸状况的结果,并进 行了分析。 2计算原理 针对某厂高炉的侵蚀情况,开发了一个计算炉缸侵蚀状况的数学模型,其中,将高炉炉缸、炉底 按传热的特点进行分区计算:采用将炉底中心、炉缸及炉底拐角部分别计算的方法,在传热情况相对 单一的炉底中心区和炉缸区采用一维稳态传热计算,计算中考虑耐火材料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在 传热情况复杂的炉底拐角区采用定节点、定形状、变步长且耐火材料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的稳态有限 差分的方法进行计算。

高炉高效、长寿综合技术发展

高炉高效、长寿综合技术发展 高炉长寿一直是高炉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长期致力于高炉长寿技术研究和应用,老一辈“钢设总院”炼铁专家为我国高炉长寿技术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开发高炉长寿系列技术,“九五”期间,参加国家“长寿高效高炉技术开发”项目并承担了包括“软水密闭循环的检漏及分区冷却技术”、“软水密闭循环的检漏技术及应用”、“按热负荷区域的分区冷却技术研究及应用”、“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检漏技术在高炉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应用”、“长寿高效高炉设计规范的研究”、“长寿高效高炉设计”、“长寿高效高炉设计规范编制”在内的多个科技开发课题。该期间经过行业炼铁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国内高炉设计寿命从8年提高到了12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炉冷却技术及优质耐火材料的发展,高炉寿命得到了很大提高。近年来,中冶京诚高炉长寿系列技术在新型炉体冷却结构、完全导热型炉底炉缸设计体系、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等方面不断突破,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得到了用户肯定,持续推动我国高炉长寿技术进步,实现了强化冶炼的效果,为众多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技术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高炉冷却系统以工业水作为介质。由于工业水中碳酸盐的沉积,在冷却设备的通道壁上容易结垢。水垢的形成是造成冷却设备过热直至烧毁的重要原因,在水硬度高的我国北方地区尤为严重。1984年4月,中冶京诚在国内率先提出“关于高炉采用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意见”。1985年,在消化吸收德国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技术的基础上,中冶京诚对国内各大设计院炼铁专业的设计同行就高炉采用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技术进行了培训,推动了软水密闭循环技术的推广应用。1986年,中冶京诚完成了太钢3号高炉局部采用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工业试验装置的设计工作,并于1987年7月在太钢3号高炉投入运行。配合氮化硅结合的碳化硅砖高炉内衬,明显地提高了高炉冷却效果,延长了高炉的寿命。高炉用水消耗大量降低,能耗减少,炉体工作稳定,水管不结垢,冷却设备寿命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989年通过技术鉴定,并获得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技术的成功,为我国高炉冷却技术填补了一项空白。 与此同时,中冶京诚又从西德GHH引进了软水密闭循环冷却及球墨铸铁冷却壁制造技术,实现了关键设备国内制造,完成了高炉本体及热风阀的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设计。投产运行结果表明,冷却可靠性好,水量消耗少,电力消耗低。 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有效延长高炉寿命,从而显著减少了高炉大、中修费用和停产引起的经济损失。该技术使我国的高炉设计寿命提高至12年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炉体冷却设备 高炉侵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过程,存在各种侵蚀,同时,又同高炉的操作密切相关,但是,总体来讲,决定高炉寿命的关键在炉缸和炉腹、炉腰、炉身下部区域。解决炉缸寿命关键在于优质的耐材和适宜的冷却;炉腹、炉腰、炉身下部情况更为复杂,它与炉体冷却结构、冷却设备本身结构及材质、高炉操作制度等密切相关。从设计出发,解决炉腹、炉腰、炉身下部寿命关键是冷却结构,此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