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蜡烛实验报告doc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doc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doc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

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步骤与方法: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

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4.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现象: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5.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会重新燃烧。

结论: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白

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有可燃性。

实验结论:

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

问题和建议:

蜡烛为什么能够燃烧?蜡烛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像这样物质燃烧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的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2.学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并能对实验现象实行简单归纳,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3.理解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发生的变化,另一类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物质变化的实验,理解物质变化的两大类。 教学难点: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材料:蜡烛,蜡台,酒精灯,火柴,,铁架台,石棉网,大烧杯3(其中一个有石灰水),,蒸发皿,瓷砖,抹布等。 自选材料:白醋,鸡蛋,易拉罐,碱,石灰水,吸管,白糖,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很多多的变化。像今天今天的课堂,就和以往不同,那位细心的同学观察到了,有什么不同?(举起手中的粉笔,)像老师手里的粉笔,当用它来写字时,写一会儿,粉笔会有什么变化?(生答:变短。)如果这支粉笔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生答:断开了。)咱们同学身上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升入小学到现在,你们最大的变化是—— 生:身高增长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变化。(板:变化)我们借助什么来研究呢?(出示蜡烛)我们就先从蜡烛开始来理解物质的变化。 (板:蜡烛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去,以饱满的热情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二、探究蜡烛的变化 1、谈话:蜡烛是我们都用过的东西,太熟悉了,那么你对它的理解有多少呢?请同学们拿起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蜡烛,认真观察,把你们看到的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蜡烛油哪些特点?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观察的最仔细。 2、师问:通过观察,你们了解到了蜡烛的哪些特点? 生:回答。 3、师问: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们有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使蜡烛变化的方法 4、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要想使蜡烛发生变化,我们还要借助一些工具,看看老师都为同学们准备了那些器材。 师逐个拿起器材,生说出器材的名称。 5、下面,根据你们想到的使蜡烛发生变化方法,借助这些器材,设计实验,看看怎么做。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根据小组汇报的情况,提示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其它注意事项。 6、各项组根据汇报的试验方法实行试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记录。 7、汇报实验结果,师适时板书。 8、如果学生没有想到蜡烛燃烧的3 个实验,老师接着引导:过渡语:其实,在做蜡烛燃烧实验时,借助干燥的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瓷砖,我们还会有更多的发现。让我们来看一看,怎么做。(出示课件) 学生读实验方法,师提出注意事项

蜡烛燃烧的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姓名:___班级:___第__组合作者:_____实验日期:__年_月_日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 ? 姓名:高唱????????????合作者:冯凌亢、古柏城、周全、杨松霖、邓皓? 班级:三(九)班??????日期:2007-8-26? ? 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研究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蜡烛、玻璃杯、火柴、适量的水、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 备注:因为没有烧杯,故用玻璃杯替代,实验效果不变。? 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 ①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块, 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 1)?蜡烛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2)?放入水中水中的部分蜡烛漂浮起来,且没有溶于。? 1.?蜡烛(实验中)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

味。?2.?蜡烛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②点燃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玻璃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小玻璃杯,仔细观察玻璃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1)?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最亮,最内层最暗。?2)?平放入火焰中的火柴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3)?罩在火焰上的玻璃杯内壁有水雾生成。?4)?火焰使得玻璃杯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产生了白色沉淀。? 1.?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 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最亮,焰 心最暗。? 2.?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效果最好;焰心温度最低,不宜用于加热。? 3.?蜡烛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③熄灭后:(3)熄灭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继续燃?? 1)?蜡烛熄灭时,有白烟产 生,用燃着的火柴迅速靠近白烟,可使蜡烛重新被点燃。?? 1.?蜡烛熄灭时会产生漂浮 在空中的固态的石蜡小颗粒。它们是由固态石蜡在燃烧时融化后,再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全册重点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 一、实验名称:杠杆实验 实验目的:知道杠杆有三个点,收集并认识杠杆省力和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在实验中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组装杠杆尺实验装置,调整平衡。 自主确定两端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在杠杆尺两端相应位置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 观察用力点和阻力点与支点的位置关系。 总结规律: 注意事项:每次在杠杆尺两端挂钩码时每端只选一个点挂钩码,便于比较。二、实验名称: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 掌握轮轴的构造,明白轮越大越省力。 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实验材料:轮轴、细线、钩码 实验步骤: 把一定数据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也挂上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通过反复比较轮上钩码和轴上钩码的数量进行分析。 注意事项: 在轮和轴上穿线的方向正好使线落在轮和轴的槽里。 三、实验名称:定滑轮和动滑轮 实验目的: 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实验步骤: (1)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的两端的钩码数相同,同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改变用力方向 (2)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用测力计或橡皮筋),动滑轮下挂重物,可以说明动滑轮省力不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材料:滑轮、铁架台、一根绳子 注意事项:在使用动滑轮时提起物体的重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称量范围的二倍。 四、实验名称:滑轮组 实验目标: 1、能够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滑轮组, 2、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知道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3、通过探究实验知道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实验报告册 (1)

六年级上册实验 一、实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试验 实验器材:四片馒头片、塑料袋、放大镜、滴管、镊子 实验步骤:1、检验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选四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3、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4、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5、将1、2号放在窗台上,3、4号放在冰箱里。 6、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7、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二、实验名称:蜡烛的变化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步骤: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3、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新的物质——烟。 三、实验名称:探究水泥的变化 实验材料:火柴、杯子、盘子、酒精灯、玻璃棒、石棉网、水泥、铁架台、坩埚 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将水泥倒入盘中,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变化。

3、将水泥块放入坩埚。 4、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观察现象。 5、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1、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了一会,水泥凝固了。 2、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水泥块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四、实验名称:食盐的变化 实验材料:火柴、杯子、盘子、酒精灯、玻璃棒、石棉网、食盐、铁架台、坩埚 实验步骤: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向杯中倒入水,把食盐放入水中。 3、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想象。 4、把食盐水放入坩埚,放在铁架台上。 5、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现象。 6、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实验结论: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 五、实验名称:铁生锈的条件(一) 实验材料:铁钉、砂纸、玻璃棒、碱、盐、油、醋 实验步骤: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表面覆盖物。 3、把铁钉放在瓶子里,放在一个地方,并编好号:1、空气,2、装满水,3、半瓶水, 4、盐水, 5、碱溶液、醋溶液......同时放入相同铁钉,相同时间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

青岛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学实录

16蜡烛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2.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 3.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材料:蜡烛,酒精灯,火柴,试管夹,玻璃片,大烧杯,小铁盒,小刀。 自选材料:石灰水,吸管,醋,食用碱,食盐,鸡蛋,彩纸,橡皮泥,水。 教学过程: 一、魔术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老师学了一个小魔术,现在想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想看吗? (师演示:示意3个烧杯里装的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将2号烧杯的液体倒入1号烧杯,轻轻摇晃,1号烧杯液体变成红色。再将3号烧杯液体倒入1号烧杯,1号烧杯液体由红色变为无色。) (魔术表演成功,生惊呼。) 师:给点掌声吧!(生鼓掌)谢谢!怎么样,这个魔术神奇吗?等学完这节课,咱们就来个“魔术大揭密”好不好? [酚酞遇碱变红,又遇酸成无色,这种神奇的变化能强烈吸引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师:魔术的变化是神奇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举

起手中的粉笔,)老师手里的粉笔,当用它来写字时,写一会儿,粉笔会有什么变化?(生答:变短。)如果这支粉笔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生答:断开了。)咱们同学身上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升入小学到现在,你们最大的变化是—— 生:身高增长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变化”。(板:变化)我们借助什么来研究呢?(出示蜡烛,板:蜡烛的) 二、探究蜡烛的变化 师:如果让你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些方法? 生:用刀切断。 生:点燃。 生:放在火上烤化。 …… 师:看看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材料,你将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做实验?小组商量一下。 (生小组讨论) 生:用小刀把蜡烛切断。 生:把蜡烛切成小块,放在小铁盒中,然后用试管夹夹住小铁盒在酒精灯上加热。 生: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 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生:以前我的手被火熏黑过,现在想看看怎么回事。 生:用试管夹夹住蜡烛,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烤。 ……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2)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指导和辅助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学生在实验学习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以实验探究猜想的化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之后,充分运用对于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知识学习本节课内容。并且依然以实验作为课堂引入,学生充分感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蜡烛燃烧实验的现象及结论表述、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 难点:运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知识,对蜡烛产物的检验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教学法 教学准备:打火机、蜡烛1根、小刀1把、短木条一根、澄清石灰水、玻璃棒2个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导入】以生日蛋糕和生日蛋糕上面的蜡烛引入 板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课前引入小知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课程引导】引导学生对蜡烛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 讲述: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 【引导学生回答】 (1)蜡烛由什么组成? 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 (2)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形状? 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3)如何探知蜡烛的硬度?密度?水溶性? (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 【板书】一、蜡烛物理性质 【课题小结1】对蜡烛的物理性质进行系统总结 【实验探讨】 1、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变化。 (1)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 [蜡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2)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 [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5.蜡烛的变化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能从切割、受热、燃烧蜡烛的试验中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语言或画图的方法描述,从蜡烛变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3.体验到尊重证据,合作与交流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切割、受热和燃烧蜡烛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大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不同。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蜡烛、酒精灯、火柴、托盘、小刀、三脚架、石棉网、 烧杯、澄清石灰水、蒸发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 1. 教师谈话: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表演一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出示两个酒杯)这两个酒杯里装的都是无色的液体,现在我把它们倒在一起,看看会怎样? (变红了) 2.教师提问:(出示另一个酒杯)这个酒杯里装的也是无色液体,仔细观察。魔术表演完毕,你看到了什么?(颜色又没有了) 3.教师谈话:大家有什么感觉?明明是无色的液体却有这么多变化,其实这些奇妙变化的背后隐藏着科学道理。想知道原因吗? 4.教师提问:看这是什么?(出示蜡烛)今天我们就从蜡烛入手来解释这个秘密。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蜡烛的变化。(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设计意图:表演魔术,展示两个酒杯里分别装着无色的液体,将他们

倒在一起颜色发生了变化,变红了,接着又倒入第三个酒杯里的无色液体,红色的液体变回无色。这个现象非常直观的让学生看到无色液体的颜色变化。奇妙的变化使学生产生疑问,好奇心让他们对“物质的变化”充满了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揭示本课的研究主题。】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27分钟) 探究蜡烛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制定实验计划并展开探究 (1)教师提问:大家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什么方法使 蜡烛发生变化呢? (2)师生互动,板书方法:切割、受热、燃烧 (3)教师提问: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想不想试一试呢?要进 行研究我们就需要工具,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一起来看看 都有什么? 实物展示出示(小刀、火柴、蒸发皿、蜡烛等) (4)教师提问: 要使蜡烛发生以上的变化, 我们能用到哪些工具呢? (学生组装演示) (5)教师追问:在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谁来说 说?生交流。 (6)教师小结注意事项:认真观察看到现象时,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单;所有的操作尽量在托盘中进行;玻璃器皿易碎,使用时要注意安全轻拿轻放;注意酒精灯正确使用的方法;加热一段时间后仪器的温度升高,小心烫伤;合理安排试验顺序。 (7)学生自主探究 (8)教师谈话:各组整理实验工具,组长交回。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蜡烛的变化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变化,是本课的重点,因此,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 ) 实验内容 1:杠杆的科学 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内容 3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实验目的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 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内容 4 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 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内容 5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定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能否省力。3、动滑轮能否省力、改变方向。 实验现象 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定滑轮不能省力。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实验结论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定滑轮不能省力。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实验活动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 姓名:晨曦合作者:冯凌亢、古柏城、周全、杨松霖、邓皓班级:三(1)班日期:2010-4-26 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研究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蜡烛、玻璃杯、火柴、适量的水、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备注:因为没有烧杯,故用玻璃杯替代,实验效果不变。 步骤和方法现象结论 ①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块,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1)蜡烛呈白色,状态为 固体,圆柱状,硬度 较软,无气味。 2)放入水中水中的部分 蜡烛漂浮起来,且没 有溶于。 1.蜡烛(实验中)呈白 色,状态为固体,圆 柱状,硬度较软,无 气味。 2.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且不溶于水。 ②点燃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玻璃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小玻璃杯,仔细观察玻璃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1)火焰分为三层,最外 层最亮,最内层最 暗。 2)平放入火焰中的火柴 两端变黑,中间无明 显变化,说明火焰的 外焰温度最高,焰心 温度最低。 3)罩在火焰上的玻璃杯 内壁有水雾生成。 4)火焰使得玻璃杯壁上 的澄清石灰水变混 浊,产生了白色沉 淀。 1.石蜡具有可燃性,其 火焰分为三层:外 焰、内焰、焰心。其 中外焰最亮,焰心最 暗。 2.外焰温度最高,加热 效果最好;焰心温度 最低,不宜用于加 热。 3.蜡烛的燃烧生成了水 和二氧化碳。 ③熄灭后:(3)熄灭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继续燃1)蜡烛熄灭时,有白烟 产生,用燃着的火柴 迅速靠近白烟,可使 蜡烛重新被点燃。 1.蜡烛熄灭时会产生漂 浮在空中的固态的石 蜡小颗粒。它们是由 固态石蜡在燃烧时融 化后,再汽化,然后 液化并再次凝固生成 的。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滕州市辰龙希望小学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实验名称: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1 选做 实验目的: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实验材料:每组准备: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头 实验步骤: 1.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使馒头保持湿润,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干燥,将两袋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实验结论: 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而放在冰箱里的馒头和不滴水的馒头却经过较长的时间才长出霉菌。 实验分析: 因为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份,所以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 六年级上册第二课《馒头发霉了》 实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2 选做

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器材:四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塑料袋 实验步骤: 1.选4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或其他温度较高的地方),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分析:馒头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最容易发霉。 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蜡烛的变化》 实验名称: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1 必做 实验目的:点燃蜡烛,将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看是否会产生新物质。 实验类型:演示 实验材料: 每组准备: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过程: 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记录单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记录单 实验内容1使用工具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实验步骤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 3、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 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实验结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7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 ) 实验内容2杠杆的科学 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2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实验内容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实验目的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 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4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实验内容4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9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 实验内容5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 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实验器材 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1、定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能否省力。

科学实验报告

暑假科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1:家庭自制汽水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3:鸡蛋壳与酸的反应 4:书包的基本要素 5:将白花“变”红花 6:铜丝灭火 7:书写无字天书 8:自制热气球 9:塑料瓶底1号-7号的意思 10:可乐瓶水是否会流出实验

1.家庭自制汽水 实验 名称 家庭自制汽水 实验材料半瓶果汁,半瓶矿泉水,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柠檬酸,砂糖,矿泉水瓶,塞子 实验过程1:在矿泉水瓶内加入矿泉水和果汁,进行搅拌 2:加入砂糖和一小包小苏打,进行搅拌 3:加入一小包柠檬酸,马上塞上塞子,防止汽水冲出4:2分钟后,就可以饮用了 实验 结果 瓶内出现气泡,瓶壁上有气泡附着,打开瓶盖后就有气泡冲出。 实验感想:平时生活中经常喝的饮料居然可以自己制作出来,并且口感很好,心里很兴奋,也可以试着做做其他口味,品尝品尝。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名 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材 料 两根不同长度的蜡烛,一个水瓶,一根木条,白瓷板 实验方法1.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 2.先将蜡烛熄灭,再把火柴点燃 3.将一根蜡烛点燃,再用水瓶盖上,观察产生的现象 4.将两根不同长短的蜡烛点燃,再用水瓶盖上,观察产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1.白瓷板上会出现一层黑色固体 2.蜡烛熄灭后,火柴可以点燃 3.水瓶盖上后,蜡烛会熄灭 4.长的蜡烛先熄灭,短的蜡烛后熄灭 实验感想:蜡烛是生活中常用的照明工具,一旦与氧气隔绝,蜡烛就不会燃烧,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鸡蛋壳与酸的反应 实验名 称 鸡蛋壳与酸的反应 实验材 料 洗净的鸡蛋壳,白醋 实验方法1.将碎鸡蛋壳洗净,放在一个玻璃杯内 2.准备白醋 3.将鸡蛋壳和白醋放在一起,观察产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鸡蛋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和白醋中的醋酸产生反应,出现大量气泡 实验感想:平常最不起眼的鸡蛋壳都有如此的科学秘密,实在是太奇妙了。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学会使用显微镜(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 实验器材: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水纸、玻片标本若干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水滴里含有草履虫等多种微生物。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解释地球内部结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地球的内部 实验器材: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按现有的理论推测,地球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解释物质的变化(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蜡烛的变化 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垃圾盒(或培养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铁钉生锈了 实验器材: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长期)

实验结论: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3、变色花 实验器材:紫包菜、热水、滴管、烧杯(紫甘蓝水若干)、不同的液体(白醋、碱水等)、不同的食物若干(面包片、馒头片、饼干等)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遇到中性物质则不会变色。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步骤与方法: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4.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

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现象: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5.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会重新燃烧。 结论: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有可燃性。 实验结论: 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 问题和建议: 蜡烛为什么能够燃烧?蜡烛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像这样物质燃烧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蜡烛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 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法与学法: 教师实验,学生观察记录、分析、总结 教具准备: 酒精灯、蒸发皿、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干抹布、白瓷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游戏:猜一个人名(课件依次出示三张图片,根据相片说出一个歌星的名字)。 2、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世界,大到广阔的宇宙、小到身边的小草,它们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变化中,只是有些变化是能

直接看到、感受到的,而有些变化却是在悄悄的进行中:比如叶子变色了,面粉做成了馒头,种子的发芽、开花、结果……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变化?这节课,我们以蜡烛的变化为起点,一起来研究有关物质变化的内容。(出示课题) 二、探究蜡烛的变化 让学生观察并填表: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的方法来了解蜡烛的特点。 1.加热蜡烛的实验研究: 让学生进行假设、猜测:加热以后,蜡烛会有什么变化?冷却之后蜡烛又有什么变化?怎么来验证? ①展示加热蜡烛的实验图 ②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 生观察后回答(蜡烛、酒精灯、三角架、白瓷碗、火柴……) ③师提醒注意点:酒精灯使用要小心,边做实验边完成实验记录。 ④教师在讲台做实验,学生观察后记录,完成实验报告表。 ⑤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⑥小结:加热蜡烛,蜡烛由固体变为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 ⑦冷却后,蜡烛有什么变化? 2.点燃蜡烛的实验研究 ①师:怎样来研究点燃蜡烛后的变化现象呢?(依次观察教科书30页的三个实验)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演示实验2个分组实验10个 实验1: 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材料:四片馒头、塑料袋。 实验步骤:(1)选四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窗台上,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2: 蜡烛的变化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步骤: 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3、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新的物质——烟。 实验3: 食盐和水泥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用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实验材料:食盐的变化材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 水泥的变化材料:烧杯、盘子、水泥、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锤头。 实验步骤:实验一:把食盐放入水中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观察到食盐看不到了。 再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加热,观察到食盐又变成原来的样子, 是可逆变化。 实验二:把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到它成了水泥浆。 把水泥浆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隔石棉网加热烘干,得到了水泥块。 然后,用小锤敲碎它,又得到了水泥块粉。 最后再加水搅拌,不能变成水泥浆。 实验结论:水泥加水变化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不可逆变化。

《拱形的力量》教案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港口中心小学杨晓芬 ●教学目标: 1、认识拱形结构,知道拱形结构的承重能力比横梁要强。 2、能根据实验观察发现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状况,再根据拱形的受力状况,提出增强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并付之于实践探究。 3、能在合作探究中不断地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关于拱形的问题。 4、能初步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小事物蕴含着大道理,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教学重点: 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能根据拱形的形变来分析拱形受力的状况。 ●教学难点: 学生能根据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状况。 ●教学准备(按12组算): 学生:拱纸3条、垫圈30个、实验记录单、螺帽若干个、粗笔1支 教师:拱纸10条、平纸3条、垫圈30个、实验记录单、螺帽25个、粗笔3支、教鞭、课件、演示台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样夏天我们都爱吃的水果,(投影“西瓜”图片),什么? 2、上课前,我们先来分享这又甜又脆的西瓜吧!(演示“西瓜切成两半”),(演示“西瓜切成一块一块”)来!张大嘴巴一起吃。 3、(演示“西瓜取掉瓜肉”)阿呜!阿呜!吃完了西瓜肉,留下了一个什么形状? 4、对了,这是一个用西瓜皮做成的科学探究的模型———拱形。(板书:拱形) 一、谈话引入 1、师:刚才我们从西瓜说到了拱形,在生活中还有许多拱形的结构,请看(投影图片),对于拱形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生说。 3、师:综合大家的问题,主要的疑惑是我们生活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拱形结构,拱形有什么作用?今天我们就从“拱形的力量”上去找找答案。 4、出示课题:拱形的力量。 二、平纸与拱纸承重能力的比较 1、师:要了解拱形的力量有多大,我们不妨拿一张拱纸和一张平纸来做个比较,(出示拱纸、平纸) 2、师:(1)这两张纸的材料和大小都一样,跨度都是12厘米,现在如果在纸的中间轻轻地放垫片(出示垫片),你们估计一下哪张纸的承重能力强一些? (2)检验一下,以碰到这个面为标准。请数好。(师演示,板书:)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7665-68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步骤与方法: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4.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现象: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按照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大自然中物质变化的表现各种各样,由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有动物出生、长大、死亡;有冰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有树木经过万年变成煤;有气体瞬间爆炸等等。这些变化,有的缓慢,需要漫长的岁月;有的剧烈,眨眼间完成。本科选取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物质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 二、说学情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三年学科学的经历了,已形成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学生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从蜡烛融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主要的特点。 2、学会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3、知道物质的两类变化。 科学知识:学习这课后要明白物质第一类变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变化,产生沉淀、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探究物质两类变化的现象,乐于找出物质变化的证据,并主动地用个人的言语描述不同的变化,体会到以蜡烛融化和燃烧产生两种变化得到知识的快乐。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做蜡烛溶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以实验、观察,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提升课堂教 学实效。

其次是有效利用互动反馈技术、精心设计按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 学难点。同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学法: 1、通过实验、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判断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讨论研究蜡烛的方法及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生本教育理念。进而引起学生对物质究竟能够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产生认知需要,为下一步的实验作好铺垫。 (二)突出重点,认真实验并观察记录。 1、加热蜡烛,观察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蜡烛在温度升高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温度降低时,又会从液体变成固体”的现象,从而认识物质变化的第一种类型—物理变化。 2、蜡烛在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安排了三个实验:观察“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附着小水滴(雾状)”、“烧杯内壁澄清的石灰水变浑蚀”、“烧杯底部有一层黑灰”等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再在全班交流。充分利用记录表总结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蜡烛燃烧后变成了另外一些物质,这也是物质变化的第二种类型—化学变化。最后对比蜡烛加热和燃烧时发生变化的区别,告诉学生: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另一类是变成了新的物质。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 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步骤与方法: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4.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现象: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5.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会重新燃烧。 结论: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有可燃性。 实验结论: 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 问题和建议: 蜡烛为什么能够燃烧?蜡烛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像这样物质燃烧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