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燃烧的实验报告单

蜡烛燃烧的实验报告单
蜡烛燃烧的实验报告单

实验活动一:化学实验探究

班级:姓名:日期:月日实验目的: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和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吸的气体的探究,掌握科学探究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蜡烛燃烧的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姓名:___班级:___第__组合作者:_____实验日期:__年_月_日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 ? 姓名:高唱????????????合作者:冯凌亢、古柏城、周全、杨松霖、邓皓? 班级:三(九)班??????日期:2007-8-26? ? 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研究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蜡烛、玻璃杯、火柴、适量的水、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 备注:因为没有烧杯,故用玻璃杯替代,实验效果不变。? 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 ①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块, 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 1)?蜡烛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2)?放入水中水中的部分蜡烛漂浮起来,且没有溶于。? 1.?蜡烛(实验中)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

味。?2.?蜡烛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②点燃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玻璃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小玻璃杯,仔细观察玻璃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1)?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最亮,最内层最暗。?2)?平放入火焰中的火柴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3)?罩在火焰上的玻璃杯内壁有水雾生成。?4)?火焰使得玻璃杯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产生了白色沉淀。? 1.?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 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最亮,焰 心最暗。? 2.?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效果最好;焰心温度最低,不宜用于加热。? 3.?蜡烛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③熄灭后:(3)熄灭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继续燃?? 1)?蜡烛熄灭时,有白烟产 生,用燃着的火柴迅速靠近白烟,可使蜡烛重新被点燃。?? 1.?蜡烛熄灭时会产生漂浮 在空中的固态的石蜡小颗粒。它们是由固态石蜡在燃烧时融化后,再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提出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猜想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水。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培养皿、布、烧杯、筷子、细线、土、纸盒、水等 实验过程: 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 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 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逐渐萌发。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渗水比赛 提出问题: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弱? 猜想假设: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好,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差。 器材试剂: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烧杯、水、渗水比赛演示器 实验过程: 1、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 水。 3、过一段时间,对三个烧杯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 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实验报告3 实验名称: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提出问题: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猜想假设:豆苗在壤土中长得好 器材试剂:沙质土、黏质土、壤土、花盆、3株绿豆苗 实验过程: 把三株绿豆苗分别栽在盛有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三个花盆里,水分、光照、温度、空气等条件都相同,看哪个花盆里的豆苗长得好。 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 豆苗在壤土里长得好。 实验报告4 实验名称: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 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猜想假设: 植物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水。 器材试剂:黑色纸袋、线绳、8株生长情况相似的绿豆苗、水。 实验过程: 1、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而2组绿豆苗不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 2、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放在阳光下,而2组绿豆苗也用黑色纸袋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2)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指导和辅助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学生在实验学习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以实验探究猜想的化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之后,充分运用对于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知识学习本节课内容。并且依然以实验作为课堂引入,学生充分感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蜡烛燃烧实验的现象及结论表述、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 难点:运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知识,对蜡烛产物的检验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教学法 教学准备:打火机、蜡烛1根、小刀1把、短木条一根、澄清石灰水、玻璃棒2个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导入】以生日蛋糕和生日蛋糕上面的蜡烛引入 板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课前引入小知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课程引导】引导学生对蜡烛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 讲述: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 【引导学生回答】 (1)蜡烛由什么组成? 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 (2)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形状? 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3)如何探知蜡烛的硬度?密度?水溶性? (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 【板书】一、蜡烛物理性质 【课题小结1】对蜡烛的物理性质进行系统总结 【实验探讨】 1、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变化。 (1)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 [蜡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2)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 [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

实验活动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 姓名:晨曦合作者:冯凌亢、古柏城、周全、杨松霖、邓皓班级:三(1)班日期:2010-4-26 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研究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蜡烛、玻璃杯、火柴、适量的水、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备注:因为没有烧杯,故用玻璃杯替代,实验效果不变。 步骤和方法现象结论 ①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块,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1)蜡烛呈白色,状态为 固体,圆柱状,硬度 较软,无气味。 2)放入水中水中的部分 蜡烛漂浮起来,且没 有溶于。 1.蜡烛(实验中)呈白 色,状态为固体,圆 柱状,硬度较软,无 气味。 2.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且不溶于水。 ②点燃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玻璃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小玻璃杯,仔细观察玻璃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1)火焰分为三层,最外 层最亮,最内层最 暗。 2)平放入火焰中的火柴 两端变黑,中间无明 显变化,说明火焰的 外焰温度最高,焰心 温度最低。 3)罩在火焰上的玻璃杯 内壁有水雾生成。 4)火焰使得玻璃杯壁上 的澄清石灰水变混 浊,产生了白色沉 淀。 1.石蜡具有可燃性,其 火焰分为三层:外 焰、内焰、焰心。其 中外焰最亮,焰心最 暗。 2.外焰温度最高,加热 效果最好;焰心温度 最低,不宜用于加 热。 3.蜡烛的燃烧生成了水 和二氧化碳。 ③熄灭后:(3)熄灭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继续燃1)蜡烛熄灭时,有白烟 产生,用燃着的火柴 迅速靠近白烟,可使 蜡烛重新被点燃。 1.蜡烛熄灭时会产生漂 浮在空中的固态的石 蜡小颗粒。它们是由 固态石蜡在燃烧时融 化后,再汽化,然后 液化并再次凝固生成 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动实验土壤的渗水能力 口名称 表 达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烧杯3个、三种不同的土 仪器壤、水、纱布、细线、剪刀 名称测量水温的变化动实验 口名称 动方 1) 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手法 2) 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操步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 对三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作骤 实验从沙质土中渗出的水最多,其次是壤土,最少的是黏质土。现象 动 口 表 达 实验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结论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表 1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达仪器铁架台、纸板。 名称物体传热动实验 口名称 1) 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摄氏度左右),向锥形动方瓶中加入80毫升冰水。 2) 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手法 个孔。 操步 3) 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冰水中。 4) 观测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间隔1分钟的变化,并作骤 做好记录。 实验把冷水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时,冷水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 现象冷,最后达到共同温度后一块变成室温。动 口 表 达 实验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结论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表 达仪器铁架台、铁棒、酒精灯(或蜡烛)、火柴、凡士林、小木棍名称 动实验颜色与吸热口名称 动方 1)把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小木棍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 粘在铁棒下。(注意:凡士林用量要相同,小木棍粗细要相同) 手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重庆市涪陵十四中马鞍校区练习题: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基础知识】 1.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学科,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________得到的。通过________以及对________________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________________,学习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并获得________________。 2.观察主要指用眼、鼻、耳、手等方式或借助仪器了解实验。 3.火焰分层,从内到外是、、。 4.点燃前,切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蜡烛,说明蜡烛的密度 ,且。 5.蜡烛燃烧生成了和。 6.蜡烛熄灭后的白烟是,可以点燃。 7.在实验探究中: 一要关注物质的,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二要关注物质的,如石蜡燃烧时是否熔化等; 三要关注物质的及其,如发光、放热、有气体生成等。 8.科学探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提出、做出猜想或、制定、进行(实验步骤)、收集证据(包括观察到的现象、测定到的数据或其他资料)、分析、解释与结论。 9.用元素名称或符号填空 H________ B________ O________ N________ Ne________ Na________ 镁________ 铝________ 硅________ 磷________ 硫________ 氯________ 【巩固练习】 10.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大量灰烬 11.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 B.蜡烛浮在水面,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塘 12.有关化学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化学实验要勤于动手 B.化学实验要善于观察 C.化学实验要少做少看 D.化学实验要互相协作 13.古代在炼丹术和炼金术为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下列有关炼丹术和炼 金术的说法中没有科学道理的是() A.“点石成金”使“贱金属”变为“贵金属”,追求“长生不老” B.发明了很多化学实验工具

科学实验报告

暑假科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1:家庭自制汽水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3:鸡蛋壳与酸的反应 4:书包的基本要素 5:将白花“变”红花 6:铜丝灭火 7:书写无字天书 8:自制热气球 9:塑料瓶底1号-7号的意思 10:可乐瓶水是否会流出实验

1.家庭自制汽水 实验 名称 家庭自制汽水 实验材料半瓶果汁,半瓶矿泉水,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柠檬酸,砂糖,矿泉水瓶,塞子 实验过程1:在矿泉水瓶内加入矿泉水和果汁,进行搅拌 2:加入砂糖和一小包小苏打,进行搅拌 3:加入一小包柠檬酸,马上塞上塞子,防止汽水冲出4:2分钟后,就可以饮用了 实验 结果 瓶内出现气泡,瓶壁上有气泡附着,打开瓶盖后就有气泡冲出。 实验感想:平时生活中经常喝的饮料居然可以自己制作出来,并且口感很好,心里很兴奋,也可以试着做做其他口味,品尝品尝。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名 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材 料 两根不同长度的蜡烛,一个水瓶,一根木条,白瓷板 实验方法1.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 2.先将蜡烛熄灭,再把火柴点燃 3.将一根蜡烛点燃,再用水瓶盖上,观察产生的现象 4.将两根不同长短的蜡烛点燃,再用水瓶盖上,观察产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1.白瓷板上会出现一层黑色固体 2.蜡烛熄灭后,火柴可以点燃 3.水瓶盖上后,蜡烛会熄灭 4.长的蜡烛先熄灭,短的蜡烛后熄灭 实验感想:蜡烛是生活中常用的照明工具,一旦与氧气隔绝,蜡烛就不会燃烧,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鸡蛋壳与酸的反应 实验名 称 鸡蛋壳与酸的反应 实验材 料 洗净的鸡蛋壳,白醋 实验方法1.将碎鸡蛋壳洗净,放在一个玻璃杯内 2.准备白醋 3.将鸡蛋壳和白醋放在一起,观察产生的现象 实验结果鸡蛋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说明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和白醋中的醋酸产生反应,出现大量气泡 实验感想:平常最不起眼的鸡蛋壳都有如此的科学秘密,实在是太奇妙了。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步骤与方法: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4.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

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现象: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5.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会重新燃烧。 结论: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有可燃性。 实验结论: 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 问题和建议: 蜡烛为什么能够燃烧?蜡烛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像这样物质燃烧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化学科学生实验报告 班级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观察和描述一对蜡烛及期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 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 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班级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 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课稿

【说课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介绍在实验中如何观察、描述和记录,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是说明实验探究的方法。这是两节典型的入门实验课。本节课的教材中设计了一个对比观察蜡烛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的步骤,让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学会动态、辩证的看问题。并学会观察具体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发光、发热、新物质的产生等)。这是一节如何实验的方法课,在整个教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第二个问题是:教材为什么安排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这是学生经常看到的一个现象,对于为什么会有白烟我们不一定有过深入思考,我认为这可以让学生观察蜡烛三态的循环变化来深入探究蜡烛的燃烧。让学生思考蜡烛的液体为什么会上升?是蜡蒸气还是液态蜡在燃烧?为什么白烟中有蜡固体?其实蜡烛燃烧到吹灭产生白烟,经历了固体→ 液体→ 气体→ 固体四个过程。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实验证明,有利于学生掌握动态的对比观察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②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提出课题,而后进行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最后总结交流,填写实验报告,掌握系统观察的内容与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③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准确表述实验现象。 【教学方法】 在上一届学生学习这一课时,由于男学生操作差,仪器损坏多,女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敢动手。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今年,我是先上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让学生学会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再学习两种基本的实验方法。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了很多的教学方法: 1.咬住观察的方法这一中心不放松。先让学生盲目观察,品尝失败,再引导学生用对比观察法,注重观察内容,进行系统的探究实验。真切的感受到点石成金的学习方法比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更重要。 2.始终坚持探究式教学法。无论是蜡烛的密度、溶解性(让学生把蜡烛放到水中观察得出结论),还是蜡蒸气或是液态蜡在燃烧?(让学生用玻璃管吹蜡烛火焰,点燃火柴等物体来证明) 3.本课题教学主要采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式展开,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要分层次对待,讲解和提问要考虑到中下层学生的基础,多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动手的机会、回答问题的次数。在分组实验中让好生给于差生合作式的帮助。让他们尽可能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把“自我参照性评价”运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 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步骤与方法: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4.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现象: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5.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会重新燃烧。 结论: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有可燃性。 实验结论: 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 问题和建议: 蜡烛为什么能够燃烧?蜡烛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像这样物质燃烧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7665-68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步骤与方法: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现象: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结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现象:石蜡受热时熔化、蜡烛燃烧时发光、冒黑烟、放热。 烛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 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4.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现象:干燥的烧杯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取下烧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得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科学实验报告单填写

科学实验报告单填写

————————————————————————————————作者: ————————————————————————————————日期:

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种子发芽对比实验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一次性水杯,纸巾、纸盒 实验步骤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 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 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 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蚯蚓的选择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长方形盒子、吸水纸、干纸巾 实验步骤1、将长方形盒子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盖子的一端剪掉 3、将盒子罩 2、桌面上放好吸水纸和干纸巾? 一块? 在上面 实验结论蚯蚓的生存环境阴暗、潮湿。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光和影子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1支,长方体木块3块 实验步骤1、桌面上放上一块长方体木块,打开手电筒开关,从 不同位置照射。 2、在桌面上放三块木块(与手电筒距离不一样),打 开手电筒开关。 3、将1块木块平放在桌面上,打开手电筒开关,从 水平和垂直方位照木块。 实验结论垂直照射影子最短,平射影子最长。(平行形不变,倾 斜形改变。)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阳光下的物体的影子变化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木棒、木板、橡皮泥 实验步骤1、用橡皮泥将木棒垂直固定在木板上 2、用手电筒(当作太阳光)从左、左上、上、右上、 右各个方位照木棒 实验结论影子的长度短和方向都在变化。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光的传播路线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名称: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提出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猜想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水。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培养皿、布、烧杯、筷子、细线、土、纸盒、水等 实验过程: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逐渐萌发。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二实验名称:渗水比赛 提出问题: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弱? 猜想假设: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好,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差。 实验器材: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烧杯、水、渗水比赛演示器 实验过程: 1、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2、过一段时间,对三个烧杯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 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三、实验名称: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 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猜想假设:植物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水。 器材:黑色纸袋、线绳、8株生长情况相似的绿豆苗、水。 实验过程:1、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而2组绿豆苗不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2、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放在阳光下,而2组绿豆苗也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冰箱的保鲜室里,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 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 实验现象: 1、在实验1中第2组绿豆苗生长得好。 2、在实验2中第1组绿豆苗生长得好。 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

九年级化学实验报告单全年

化学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观察和描述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 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 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块,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 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化学实验报告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6连接串联电路p8 实验目的:会使用串联方法连接电路 实验原理;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操作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 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7连接并联电路p8 实验目的:会使用并联方式连接电路 实验原理;并联也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操作步骤: 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用并联法连接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并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8检测故障电路(P9) 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且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原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 实验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操作步骤: 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 器; 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 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9检测导体和绝缘体P11 实验目的: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原理:能使电路检测器中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是导体,亮不起来的则是绝缘体 实验材料: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

人教版初中化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人教版(2012审订)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介绍在实验探究中如何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是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的内容,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化学探究活动,因此,本节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蜡烛。学生能够简单地描述所看到过的一些现象,例如蜡烛燃烧时能发光、发热,还会“流泪”等,本节课的教材中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观察蜡烛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的现象,让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学会动态、辩证的看问题,并学会观察一些具体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发光、发热、新物质的生成等)。但是学生对于怎么研究物质、主要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利用什么方法研究并不清楚,所以本节课要在学生几乎没有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使之顺利完成探究实验,认识到实验探究是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节如何实验探究的方法课,它在整个九年级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的方式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熟悉的物质,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的现象,从而体现化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初步学习观察实验的方法和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2.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后得出结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的分析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单

初三化学实验报告单 篇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化学实验报告 上册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2、收集两瓶空气。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现象: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实验名称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蜡烛燃烧的实验报告

蜡烛燃烧的实验报告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姓名:___班级:___第__组 合作者:_____实验日期:__年_月_日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 姓名:高唱合作者:冯凌亢、古柏城、周全、杨松霖、邓皓 班级:三(九)班日期:2007-8-26 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研究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蜡烛、玻璃杯、火柴、适量的水、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备注:因为没有烧杯,故用玻璃杯替代,实验效果不变。

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 ①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块, 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 1)蜡烛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2)放入水中水中的部分蜡烛漂浮起来,且没有溶于。 1.蜡烛(实验中)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2.蜡烛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②点燃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玻璃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小玻璃杯,仔细观察玻璃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1)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最亮,最内层最暗。2)平放入火焰中的火柴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3)罩

蜡烛燃烧的探究教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习水县程寨乡中学李强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介绍在实验中如何观察、描述和记录,是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的内容,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因此,本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蜡烛,学生能够简单地描述所看到过的一些现象,例如蜡烛燃烧时能发光、发热,还会“流泪”等,本节课的教材中设计了一个对比观察蜡烛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的步骤,让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学会动态、辩证的看问题。并学会观察的具体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发光、发热、新物质的产生等)。但是学生对于怎么研究物质、主要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利用什么方法研究并不清楚,所以本节课要在学生几乎没有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使之顺利完成实验操作,认识到实验是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节如何实验的方法课,在整个教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的方式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熟悉的物质,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的现象,从而体现化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初步学习观察实验的方法和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2.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并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后得出结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的分析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在实验过程中锻炼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填写实验报告册,并能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的实验分析报告(终审稿)

蜡烛燃烧的实验分析报 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姓名:___班级:___第__组 合作者:_____实验日期:__年_月_日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 姓名:高唱合作者:冯凌亢、古柏城、周全、杨松霖、邓皓 班级:三(九)班日期:2007-8-26 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研究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蜡烛、玻璃杯、火柴、适量的水、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备注:因为没有烧杯,故用玻璃杯替代,实验效果不变。 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 ①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块, 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 1)蜡烛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2)放入水中水中的部分蜡烛漂浮起来,且没有溶于。

1.蜡烛(实验中)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2.蜡烛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②点燃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玻璃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小玻璃杯,仔细观察玻璃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1)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最亮,最内层最暗。2)平放入火焰中的火柴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3)罩在火焰上的玻璃杯内壁有水雾生成。4)火焰使得玻璃杯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产生了白色沉淀。 1.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 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最亮,焰 心最暗。 2.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效果最好;焰心温度最低,不宜用于加热。 3.蜡烛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③熄灭后:(3)熄灭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继续燃 1)蜡烛熄灭时,有白烟产 生,用燃着的火柴迅速靠近白烟,可使蜡烛重新被点燃。 1.蜡烛熄灭时会产生漂浮 在空中的固态的石蜡小颗粒。它们是由固态石蜡在燃烧时融化后,再汽化,然后液化并再次凝固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