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学课本中是这样表述的:“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可以说这是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概括。然而,如果我们仅仅拘泥于课本的表述,就无法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把握。

首先,关于对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理解。这一矛盾包括哪些方面?它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怎样的关系?在近代中国,封建的生产关系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土地制度来看,地主土地私有制始终占统治地位,农民依然受着地主的压迫与剥削,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始终存在着,而且有时还很突出。而教材中却不把国内矛盾表述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这是因为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经济结构来看:在自然经济之外又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近代后期又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从阶级关系来看则出现了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因此,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也复杂化了。在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之外又出现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及民族资产阶级与大地主、大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只是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矛盾中的一部分。因而,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来表述,就无法涵盖近代中国社会的国内矛盾。

其次,我们必须明确: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并非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可以这样说: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也正是如此,才有清政府的对外宣战、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才有国共两党的二次携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如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解放战争的时期。

总之,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两大矛盾地位的变化则影响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一切问题最基本的依据。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又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同于受某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直接支配的殖民地。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3)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封建势力是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社会基础。

(4)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5)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和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6)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

浅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07673733.html, 浅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作者:龚圣贤 来源:《中学政史地·初中》2010年第08期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但当西 方国家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近代科技开始迅速发展时,中国科技则发展缓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探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可以“以史为镜”,知耻而后勇,明白大力发展中国现代科技的重要性。 一、落后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近代中国科技的产生、发展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里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 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马克思这段 话明确指出,近代科学只能在资本主义的欧洲首先产生。因此可以说,近代科学之所以能在欧洲产生,根本原因就在于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首先在欧洲产生;而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受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旧生产方式的束缚、影响,具体而言表现为如下六个方面。 第一,腐朽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近代科技的产生、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 形态是自然经济,这种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形态不可能产生近代自然科学,因为它的技术发展局限于手工业生产,技术不可能成为商品,技术改进和转移缺乏社会经济动力。我国早在明朝中后期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统治者反而变本加厉地推行重农抑商、重本抑末的政策,结果是严重地抑制了商业资本的发展和手工业进一步向工场手工业转化,使新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 式被扼杀在摇篮之中。社会生产得不到发展,对科学技术发展也提不出迫切的要求,这样近代科技就得不到生长的土壤,失去了它发展的最根本的推动力。因此中国的科技只能在日趋腐朽没 落的封建制度的旧轨道上蹒跚而行。 第二,闭关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晚期,天朝大国思想显得更加突出,统治者长期实行闭关政策,导致国人的思维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严重妨碍了东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交流,扼杀了先进科学思想的成长,使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因缺乏新陈代谢而日益萎缩。这种天朝大国思想和 闭关自守政策的产生,都源于封建制度的保守性和反动性。因此可以说,垂死的封建制度不但消磨了中国近代科技产生的内在潜力,而且还力拒外部积极因素的传入,因此中国近代科技落伍是历史的必然。 第三,封建专制的思想文化统治,是阻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封建统治者为了实现长治久安,大力加强思想专制统治,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更多的是“焚书

中国近代科技落后原因之我见

中国近代科技落后原因之我见 08级人文地理学顾艳 2008111707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学科, 以及建筑、纺织、机械、造船、航海、造纸、印刷, 陶瓷等技术领域都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 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弗朗西斯·培根认为,“ 中国古代发明的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况” , 而且没有别的什么东西‘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马克思也对这三大发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认为这三大发明“ 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 。美国学者罗伯特· 坦普尔在《中国, 发明的国度》一书中, 列举了中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发明和发现有多种。他说“ 如果诺贝尔奖在古代已经设立, 各项奖金的得主, 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然而, 到了近代, 当西方在文艺复兴后建立近代科学技术体系时, 中国的科学技术却止步不前了, 到16世纪科学技术的某些方面已经落后于西方。17、18世纪, 当西方科学技术在产业革命的强大推动下普遍繁荣的时候, 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全面落后于西方。 为什么在世界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的中国科学技术, 在近代就逐渐落伍了呢,本文主要从政治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封建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影响以及外敌入侵等几个方面具体讨论一下。 一、首先是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落后 15 世纪下半叶, 欧洲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新生的资产阶级一方面通过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 为自己的发展扫清障碍, 另一方面, 又迫切需要天文、地理、航海、制造、火炮乃至世界范围的政治、经济、贸易、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恩格斯指出: 社会一旦有了需要, 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近代自然科学正是在资产阶级的普遍革命和对科学知识的迫切需要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的封建经济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男耕女织, 农业和手工业紧密结合, 具有分散性和狭隘性, 过度的剥削使农民没有商品交换的能力和改进技术的资本, 阻碍社会分工的发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 答: (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基础。 (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仍然在广大全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阻 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货多或少的联系。 (⑤)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 各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 支持不同的政治实例以分裂中国,是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的日益贫困化已至大批的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 权利的生活。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关关系? 答: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富裕。 (2)相关关系——这两项任务是互相区别有互相紧密联系的。必须首先改变社会制度,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独立,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于创造条件,开 辟道路。 3.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 (1)军事侵略——①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②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③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2)政治控制——①的内政、外交;②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③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①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②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③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④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①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②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4.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答: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中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它们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亦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从过程上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在实际运行中是极为复杂的。其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其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矛盾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的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其三,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相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的,其矛盾则变成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里的“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对抗性的矛盾通常通过阶级斗争甚至社会革命来解决,非对抗性的矛盾通常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 二、我国现阶段的上述两个矛盾的表现形式以及内在关系 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读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读 中央党校教授:中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哪里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怎样理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有哪些内涵和具体体现?如何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央党校教授辛鸣。 迈进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什么变了?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不可能因主观好恶随意选择;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要科学理性、及时敏锐,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 ●“美好生活需要”内容更广泛,原来的“硬需求”并没有消失,呈现出升级态势,新生的“软需求”则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什么发展阶段干什么事。“发展起来后”的中国不是说不需要发展了,而是需要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是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 记者:1956年党的八大就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为何会在当前这个历史时期发生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辛鸣: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判断社会主要矛盾要注重两点:一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不可能因主观好恶随意选择;二是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要科学理性、及时敏锐,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不准确、不到位会极大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损害社会发展进步。 之前提出的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建立在当时社会生产力相当落后的大背景下。这一主要矛盾判断是科学准确、积极有为的。根据对应的社会发展阶段,这一矛盾我们可以称为“发展起来前”的矛盾。 经过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已经告别贫困、跨越温饱、即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生产力水平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渐成熟定型。这一切有目共睹的巨变,都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当然会发生相应变化,我们可以把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称之为“发展起来后”的矛盾。 透过现象看本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还是来自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

近代中国为什么会落后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国家,古代的中国在军事、科技和文化的各个方面上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是到了近代,中国却成了西方列强争相掠夺的一块肥肉,处处受人欺负。仿佛在一夜之间,中国由一个泱泱天朝上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其间的缘由值得我们深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在近代的落后不是偶然造成的。我们可以对比着来看,在同一时期处于落后挨打地位的国家,除了中国还有哪些?比如说日本,朝鲜,印度,土耳其,埃及还有一些非美洲的帝国等等,这些国家中不排除有像中国一样的文明大国,而他们都在同一时期和中国一样被西方赶超,最后被西方战胜。尽管这些国家的文化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相似之处就是,它们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能力都在本质上落后于西方列强。西方各国在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飞速地崛起,在国力上远远地超过了依然在原地踏步的封建农耕帝国们。所以中国在近代的落后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多方客观因素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客观因素虽如是说,但我认为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华民族的内在因素。 喜欢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历史书上将人类的原始文明分为两类,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按照历史惯例来说农耕文明通常是被游牧文明所征服,然后被取而代之。随后因为更优越的生活方式使得这个游牧文明又一点点的被农耕文明所同化,最后被下一批到来的游牧文明所征服,如此周而复始。回顾中国的王朝更替,大致上符合这种规律。

中华民族是个农耕游牧兼而有之的民族,借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中华文明中的农耕成分好比是羊性,温柔敦厚,安于现状使人不思进取;而其游牧文明成分好比是狼性,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热衷于征服,自强不息。 农耕所产生的不思进取的安逸腐化,是商王朝覆灭的原因,自强不息的周王朝取代商王朝便顺理成章。在西周盛世,文武之道张弛有度,文治武功光辉灿烂,此时其狼性与羊性相得益彰。而当周王朝日渐变的软弱,羊性太强于狼性时,便被更具狼性的秦王朝取而代之。 再对比看看宋朝和元朝的例子,更能说明这一点。 由此看来,中国在近代的落后可以从民族性格中找到一丝半点的解释,只不过这时那个后来的游牧民族变成了海外的列强。 中国古代的王侯贵族通常为维护统治稳定,不惜扼杀人性格中宝贵的的狼性。我们的华夏先圣,怀着善良朴素的愿望,力图实现克己复礼、天下大公的大同理想,以为只要铲除了人性中的狼性就能逐步实现这一理想。因此,在性格教化方面,儒家孔学千年谆谆教诲:“其为人也,温柔敦厚”,然而普天之下牛羊的性格最为“温柔敦厚”,儒家教义到了后期具有鲜明的崇羊灭狼的农耕性质。再后来的宋明理学就更加极端了,大力鼓吹“存天理,灭人欲”,连正常的人欲也一并灭了。经过千年的教化驯牧,华夏的知识层充满了温柔敦厚的谦谦君子,华夏下层布满了软弱可欺的良民顺民,到了近代,羊性几乎成为了华夏的国民性。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人的病”。这条路走的太极端,后来敦厚的羊群一旦遇上凶悍的狼群,其结果,便是二十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学课本中是这样表述的:“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可以说这是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概括。然而,如果我们仅仅拘泥于课本的表述,就无法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把握。 首先,关于对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的理解。这一矛盾包括哪些方面?它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怎样的关系?在近代中国,封建的生产关系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土地制度来看,地主土地私有制始终占统治地位,农民依然受着地主的压迫与剥削,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始终存在着,而且有时还很突出。而教材中却不把国内矛盾表述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这是因为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经济结构来看:在自然经济之外又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近代后期又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从阶级关系来看则出现了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因此,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也复杂化了。在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之外又出现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及民族资产阶级与大地主、大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只是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矛盾中的一部分。因而,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来表述,就无法涵盖近代中国社会的国内矛盾。 其次,我们必须明确: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并非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可以这样说: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也正是如此,才有清政府的对外宣战、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人民群众自发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才有国共两党的二次携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的手段和以间接的“以华治华”而非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方式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如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解放战争的时期。

论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及教训

成绩:论文题目:论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及教训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授课教师: 院(系): 年级、班: 学号: 姓名:

论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及教训 内容摘要:一个拥有过数千年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一个拥有着数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历经过繁荣鼎盛的天朝盛世之后,为何会在近代沦为一个受尽欺辱的国家。这巨大的落差使人不得不深思经济,政治与文化各方面落后于西方进步国家的原因,痛定思痛,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经济政治文化 一、经济 (一)、中国的状态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一直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点是土地为封建主所占有,封建主将其租给或分给农民耕种,并通过收取地租对农民进行经济剥削和超经济强制。农民没有或只有少量土地,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并且对地主有不同程度的人身依附。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的根源,也是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和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直到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该制度才被彻底废除。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自然经济基础决定了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重农抑商”基本政策。一方面,农业作为当时经济的主要部门,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从商人员社会地位极低,流动性大,不便于统治者的管理,自然备受压制。而这种经济政策导致中国在数百年内工商业受到极大地压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致中国经济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近代的中国遭受了重创,强大的经济实力也在数年之中倒塌瓦解了。 (二)、中西对比 与此同时,英国等许多西方国家早已开始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的原始积累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工业革命的兴起更是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在我们还拎着锄头耕地,踩着纺纱机纺纱,迈着力气划桨的时候,资本主义国家已然开始解放双手,用机器代替。当工业革命带领着西方国家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我们仍旧处于农业社会的状态。中国对工商业的大力

近代中国落伍原因之分析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的一百余年间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饱受屈辱的历史阶段。当西方哥伦布等掀起世界探险热潮,英国、西班牙等西方国家已孕育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之时,中国却正走入专制社会最腐朽、最衰落的阶段,从而决定了近代中国的落伍是不可避免的。而近代中国的落伍无疑是多方面的,引用学者陈炎的话说就是:“无论在物质财富方面还是在民主政体方面都无法与西方相比肩。”那究竟就近为何中国在近代落伍了呢? 一、近代中国的落伍,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大的关系,可以说是其中关键的影响因素。 首先,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注重人格修养的儒家道德观抑制科技的发展。《大学》中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以此为基础,就形成所谓的“德治”,如孔子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为极端强调身心道德的修炼,孔子鄙视劳动和生产劳动,认为追求物质享受是十分可耻的。这类观念的影响使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宁可走科举仕进之途或沉溺于经学义理的研习考据之中,也不屑于弃儒从技,致使科技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越来越无足轻重。再加上统治阶级只讲仁政、德治,不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成为施政典范。长此以往,中国的科技与世界科技的差距自然是越来越大。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伦理思想压抑个性发展和个人创造,儒家所宣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和道德理想,其政治意味是相当浓厚的,本质上是要维护以君主为代表的专制国家的绝对权威性。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同时受到宗族和专制国家的双重集体束缚,个人在家庭、宗族和国家中的地位是极其卑微的,一言一行都得符合家族和国家意志,亦即所谓的“克己复礼为仁”,否则就是犯上作乱,大逆不道。再者,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导致中国近代经济、科技的落后。孔孟儒家认为:“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荀子从性恶论出发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不能不求,而无度量分界,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墨家主张“兼爱”、“交利”,要求人们在义和利之前,弃私利、私欲而择公利、公欲。道家则主张在利益面前“不与人争,则莫能与之争”。由此可见,“重义轻利”的思想在传统文化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观念引导下,中国历代统治者强调以农为本,实行重农抑商的国策,从而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落后成必然。此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官本位文化打破了社会的均衡发展,影响社会的全面进步孔子倡导的“学而优则仕”的积极入世思想。本来是希望知识分子以忠君爱民之心为维护专制统治作贡献,但是在现实社会中,贪官污吏远比“包拯”、“海瑞”们要多,腐败的吏治,成为各朝各代不可治愈的社会癌症。而无数社会精英分子就在这种畸形的社会观念推动下纷纷皓首穷经于四书五经之类儒家经典当中,竭尽全力挤科举这条独木桥,而社会其它行业却人才奇缺,这就必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平衡发展和全面进步。最后,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阻碍人们挑战与探索自然,导致科技的落后。道家

从经济视角谈谈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

从经济视角谈谈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 答: 关于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争议和关心的话题。本质上,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没有持续的经济增长。 举个例子,近代中国的明清王朝属于传统社会阶段,传统社会最重要的经济特征是没有持续的经济增长。虽然在一个特定时期也可能出现经济的扩展和繁荣,但紧接而来的却是社会危机和经济衰落。这种情况在我们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表现的特别突出。近代以来,正当西方国家相继完成产业革命,经济开始起飞,有了很大增长的时候,中国还在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的政策使我们仍处于传统社会阶段,良好的经济形势也无法再持续下去,盛世时期的经济扩张最终停滞下来,严重加剧了经济的衰退。经济的落后使中国长期处于传统社会阶段,而传统社会的现实又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起飞,如此恶性循环,使得近代中国难逃衰落的命运。 近代中国不能产生持续经济增长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近代中国的统治者重农抑商。这种重农抑商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一贯的重农抑商政策压制了商业的发展,而工业与商业是相辅相成的。商业的落后导致了工业发展的落后。同样,商业与科技发展又密切相关,商业及商品生产不发展,就不会给生产技术的提高提供资金和原动力,社会经济就不会出现技术革命的大进步,社会转型就不可能发生。 二、传统社会的政治过程也决定了经济增长不能超越极限而持续下去。传统社会的主要经济部门是农业。在一个王朝的初期,统治者们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他们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轻徭薄赋,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并尽可能做到政治上的廉洁,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随着经济繁荣局面的到来,政治又逐渐趋于腐败,天灾人祸交织,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在社会动荡中,旧王朝被新王朝所代替,又再次出现同样的循环,使经济的持续增长不可能发生。 三、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技术的落后及其进步的缓慢,使得传统社会的经济增长经常遇到资源“瓶颈”和投入要素边际生产率递减的约束,从而导致增长的中断或者停滞。近代中国重人事轻科技是近代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此特

西方科技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国近代科技文化落伍的原因。

【世界科技文化史】谈谈西方科技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国近代科技文化落伍的原因。 近代科学技术在欧洲产生,此后出现了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局面,当时中国的科学仍停留在传统的范围内,没有产生近代的科学技术。中国是古代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然而,近现代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转移到了西方国家。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方,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中国古代科技体系结构不合理,科技长期处于经验层次,重视实用技术,轻视理论的提升,这是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内因。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传统文化背景的影响。 经受了几千年儒家文化思想熏陶的中国人。从言语、行动方面乃至学术观点方面都小心翼翼谦虚谨慎,不肯轻易跨越雷池一步。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提倡"三纲正常"和"中庸之道",不善于追根结底的研究,不高兴标新立异的行为,尊师敬长,对前辈学者的学术推崇倍至。后辈学者就算是对前辈学者的观点有异议,也大多数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不愿意、不忍心指出其认为不妥之处,不愿意进行惊天动地的革落得个不敬不孝、刻薄无德的坏名声。儒家学说中有一些著名的观念,如"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阻碍了许多人放弃了雄心勃勃的探险活动,扼杀了许多人对未知世界的种种幻想,使中国的地质力学自从张衡发明地动仪后就没有很大的建树。这种从众、保守与迷信的传统文化在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当然起着一种强抑制作用。 二、官僚制的影响。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里,长期的封建专制的官僚制度是科学技术赖以繁荣的民主制度的死敌。统治阶级要求科学技术服从自己的利益,那些大量的与手工业生产发展有关的与其切身利益无关的科学技术就得不到重视,甚至被遏制。例如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天工开物》一书,是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总结,在当时具世界先进水平。然而这部著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一书,在他死后150年才刻印成书,并且手稿大量散失。 三、封建教育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教育制度,自从进入封建社会以来直至近代,都是实行私塾教学方式。到隋唐时期,又开始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中国的教育制度,自从进入封建社会以来直至近代,都是实行私塾教学方式。到隋唐时期,又开始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私塾教学方式较之西方课堂整体教育方法差之甚远。一般都是一个教师,成天教两三个孩童苦背《三字经》及一些孔孟文章。这些教学方式,既不系统,又不规范,而且只求学生死记硬背,不求学生理解,更别提什么科技发明创造了,学生的总体知识收益甚微。至于科举制,虽然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过直接的促进作用。如有利于选择人才、促进教育的迅速发展等等。但随着历史车轮的推进,科举制度对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却越来越起着阻碍作用,其诸多弊病也日益显现。最突出的有: 1.科举考试的内容、范国和形式十分狭窄。科举考试的内容一般仅限于孔孟之道的思想理论著作,范围仅限于儒家学说之内,而形式则是吟诗作赋答对、棋琴书画写文章,对天文地理、数理化、生物、医学等方面学科知识则很少涉及,更别提什么技术、实验、操作相结合了。尤其到了明朝,中国开始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考试的内容、范围和形式更为缩小,只在《四书》《五经》内命题,写作必须是经过依次固定的八个步骤,不能压倒任何秩序,十分死板,更进一步禁烟人的思维及实践能力。可见,此时的科举制度,已经成了一种愚民政策,而不再是选择人才的途径了。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 答:(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有: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与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等。 其中,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与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般来说,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的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这时,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而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战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这两对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 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 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 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 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 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讲稿: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根据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我国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判断。 十八大之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是党的八大报告指出的,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是党的八大对主要矛盾的表述。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不再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才宣布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只是后来我们轻易改变了这个正确判断,社会注意建设遭受严重挫折。) 在党的八大对主要矛盾判断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又对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了新的表述。 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种表述反映了当时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我们面临的矛盾不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而是人民的需要也是动态,不断增长的。 比如不只是要求吃得饱穿得暖,对生活质量有了新要求,如服饰上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前服装基本上都是中山装、军装、学生装(老三装),改革开放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著名设计师郭培回忆,80年代她曾设计了一款白色的一粒扣的西装,用的原料是9毛钱一米的库存的桌布,生产出来后,“卖得那个好

啊,买时装就像卖大白菜一样。机关干部,工地上的工人、市场上卖菜的----满大街,不分人群,全社会都白领了。” 拍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部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第一次直接以时装为题材,记录了80年代开放初期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劳动模范敢于穿上“袒胸露臂”的红裙子上街,而且还到各个服装店去“斩裙”,是继《庐山恋》之后又一部引领时尚的作品。反映了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 也是基于这样主要矛盾的判断,我们才下定决心改革开放,坚定不移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有两个特点:一是对人民的需求表述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升级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表述更具涵盖性,比如,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就能包括在其中,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阶段的提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二是对现实的表述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延展为“当前的发展状况”,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就不光是生产力层面,也包括诸如分配等领域的生产关系的内容。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判断。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征程的伟大实践中,已经解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人民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需要”发展到“美好生活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发展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持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然而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攻坚阶段,同以往相比,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也是社会矛盾尖锐、最容易出现社会不稳定的时期。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益关系的调整、新旧观念的冲突、社会阶层的变化和结构的重组、改革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大量产生,有时甚至集中暴露出来。 一、我国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 大体而言,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新旧制度、新旧体制的矛盾。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有的人利用双(多)轨制投机钻营——既享受市场经济的好处又同时继续享受计划经济的权益,因而大发不义之财。既得利益集团(群体)与深化改革的矛盾比较突出,因而前者极力反对不利于己的深化改革。 权(力)与法(律)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为官者应是“权为民所用”,依法行使权力。但现实生活里却常常出现权大于法、有法不依、以权谋私的现象,权力尚未得到应有的监督和约束。 贫富悬殊的矛盾。由于分配制度有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度低,以致社会上“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垄断与经贸自由的矛盾。政出多门、壁垒森严、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造成各地区各行各业发展极不平衡。 改革与成本的矛盾。改革是要成本的。如国有企业改革实行职工“下岗、分流、增效”的方针政策,但对职工的安置费、社保费、医保费以及经济补偿等费用巨大,成本由企业背负不可能,由地方财政承担也力不从心。不少已转制的企业对原来国企职工的经济补偿至今仍拖欠着,拖欠的时间越久,成本就越高。如此这般,就会潜伏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矛盾。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紧密相联、相辅相成。民主政治是市场经济的依托,为市场经济服务,市场经济亟需民主政治的支撑和保护。没有健全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就没有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和谐统一,社会才能够飞速进步。民主政治制度又需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才得以确立和巩固。当前的矛盾表现在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其矛盾与弊端在于:民主气氛不浓,“双百方针”贯彻不力;监督机制缺乏,民主集中制屡受破坏;政企不分、政资不分较突出,官商经济盛行、权威政治泛滥的现象屡见不鲜;党政机构重叠臃肿、部门林立、人浮于事,“吃皇粮”的人越来越多,使财政不堪负担。 二元结构的矛盾。户籍制度造成城乡矛盾、工农矛盾,城镇居民与农民在就业、待遇、社保方面都大不相同,长期以来未给予农民“国民待遇”。城市职工有工资、社保、医保,而农民就无所谓“失业”之称;工人有工会,农民却没有“农民协会”。从土地制度看,城市土地是国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农村是集体所有制,改革以来农民被征土地过多而补偿过少,因而失地农民利益受损,上访、闹事时有发生。 二、我国的社会矛盾的特点 (一)利益相关性凸显。在计划经济时期,分配上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色彩,个人利益的实现主要由集体和国家直接调控,收入差距也不大;加之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和集中精力搞阶级斗争,使得人民内部矛盾多集中在政治思想领域,淡化了物质利益矛盾,或者说,物质利益矛盾处于隐性状态,不普遍、突出。2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已经使人们逐渐接受了差异性、个性化的社会,群众的生活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近代科技为何落后与西方

华中师范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完成时间 课程名称 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比较分析 摘要:中国是近几千年来唯一一个文明没有断绝的大国,古代的中国曾经在各 个方面上都领先于西方,甚至知道十六世纪科技还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近代以来中国却不知不觉落后了,最后甚至被西方的洋枪洋炮炸开了国门,酿成了近百年来的屈辱历史。对于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一直有多种不同的分析,本文将从理论、方法、实践等多方面对比近代的中西方科学,以此来探究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关键词:近代中国、科技落后、比较分析 世界近代史一般是从英国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而中国的近代史开端则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的近代化从时间上看就整整比西方晚了200年。此外,从文艺复兴(14—16世纪)开始,西方就开始了追求思想自由解放,追求人文主义直到后来的理性主义,而同时期的中国则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几乎达到顶峰,人们思想上并没有自由可言,较为封闭,同一时代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光景,探求出根源将揭示出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 一、理论比较 具体分析还需从古代开始,中国古代的科学、几乎没有什么理论性的指导,几乎全部都是广大劳动人民靠实践的经验总结出来的,这种实用性思想确实是在当时十分有用,但由于没有成为体系化,很难系统的发展下去,中国只靠经验、思维、想象、直觉等方面的综合,却缺少理论方面的综合,近代科学正是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情况下而产生的,古代中国虽然在各个领域都有出名的著作但却缺乏理论综合分析,十分零散以至于没有产生近代科学。反观西方,他们的思想根源是古希腊哲学,自然哲学的发展有两种结果,其一是进一步理论化,形成严密的符号化的逻辑系统,并严格的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自然科学理论;其二便是与政治伦理等相结合,形成政治论理学。很显然,西方选择的是前者,而中国则毅然走向了第二条不归路。同时代中国的诸子百家思想流派并不落后于古希腊的人文思想,中国并不缺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式的人物,但中国缺乏的是整个国家背景,古希腊的政治文明是小国寡民的产物,但却为欧洲后期的发展诞生了一系列的理论体系,而中国的大一统发展下去只能是哲学逐步沦为统治者统治思想的依据,近代自然科学与我们渐行渐远。 二、实践方法比较 也许我们会认古代中国既然如此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那实践方法一定是领 先于全球了,但结果却是恰恰相反。中国的古代科学是具有极端的实用性,就像四大发明、古代的天文、医学、历法、数学等方面的发展也都是严格根据实际需

近代中国落伍原因分析九

近代中国落伍原因分析九 17世纪以前中国曾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只是近代落伍了。造成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那时英国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海外殖民地发动了改变中国命运的鸦片战争后来又因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和的关系又进入了白炙化的阶段使当时的中国更是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之后清朝末期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变法原本可以让在沉睡中的中国苏醒的一次变法却被慈禧太后扼杀在了摇篮里。后来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三个中国历史的不平等条约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同时也让中国沦为了殖民地清政府的腐败让八国联军趁虚而入当时的整个的中国都是惨不忍睹的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却完全没有自己的主权任由侵略者的宰割。直到洋务运动的兴起当时的中国才有了一丝的起色洋务运动提倡“师夷长技以治夷”学习外国文化利用外国文化来赶走侵略者。但是后来这一原本可以拯救全中国的洋务运动也同样是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原本有这么多可以富强起来的机会却又因为一些这样那样的原因又擦肩而过。中国落后是应该让我们深思了。历史是不能改变的。但是直接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又恰恰是历史的原因。中国的秦朝是那么的强大连当时的西方国家都自愧不如。最早是

中国发明的火药后来才传入欧洲和美洲但中国绝对没有想到在几百年后的清朝洋人会用中国人发明的东西来攻打中国让中国民不聊生。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用来做烟花而洋人则是用火药来做枪支弹药。在中国古代还是封建社会的时候帝皇们总是鼠目寸光,以为自己拥有大片疆土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就可以称霸天下高枕无悠。那时侵略者有备而来打得清政府措手不及那时的兵部总督甚至都没有见过军舰可见当时的政府有多么的昏庸。中国的官僚体制也是重要的一点它适用于科学的成长然而却组碍了重商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没有能把传统技艺与数理逻辑方法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的地位。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拥有最大部分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很少或者没有土地。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交纳高额的地租。大地主往往利用政治特权和通过暴力手段兼并土地。地主对农民剥削的加重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曾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 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

中国近现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中国近现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摘要】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线索,抓住这一线索,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近现代历史。然而,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对此线索认识不清,表述不准确,妨碍了对近现代历史的学习。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作简单的阐释。 【Abstract】The central inconsistency of Chinese modern society is one important history clue. To seize this clue and master its developing rule will help us to learn modern history better. Some students, however, can not know the clue clearly and can not express it correctly in their learning course, which has hindered students in learning the modern history. Therefor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make an explanation on the central inconsistency of Chinese modern society. 【Keywords】Chinese modern societyCentral inconsistencyEvolvement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线索,抓住这一线索,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近现代历史。然而,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对此线索认识不清,表述不准确,妨碍了对近现代历史的学习。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作简单的阐释。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鸦片战争后,由于政治上主权遭到破坏,经济上西方列强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演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但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各个阶段,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有着特殊地位和表现。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同时并存。但1840年至1894年间仍以阶级矛盾为主,从该时期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和斗争目标看,从洋务运动“剿发捻”的目的看,阶级矛盾是这一时期主要的社会矛盾。自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开始民族矛盾占据主导地位。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紧接着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维新派发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戊戌变法运动,农民阶级发起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这些都体现了民族矛盾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随着中国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开始汇流,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同本国反动政府之间的矛盾。如1901年—1912年主要是中国人民同腐朽的清政府之间矛盾,辛亥革命就是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1912年—1927年主要是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政府之间的矛盾,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以及国共领导的国民大革命等都是这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