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

浅析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
浅析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

浅析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

摘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选择上市来扩大其公司规模及知名度。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体系并不完善,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违法行为惩罚力度偏小、对行业环境的监管较为松懈,造成利润操纵违法行为难以遏制。本文结合欣泰电气股份的利润操纵案例,指出很多上市公司为了保壳的需要、美化公司形象、提高股票价格,不惜违反会计准则操控利润。论文以进行利润操纵的手段为切入点,明确防范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重要性,并提出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增加违规成本、加大企业信息披露的力度,最终最大化减小对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威胁。

关键词: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动机;措施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证券市场也逐步变成熟,公司多元化发展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选择上市来扩大其公司规模及知名度。截止2019年12月末, 中国共计有7343家上市公司登记在册,总市值达到105.71万亿元。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上市公司通过操控利润造假的案例也层见叠出,如万福生科事件、獐子岛事件、欣泰电气事件等。上市公司对利润的操纵已经屡见不鲜了,证券市场的秩序也因此大受影响,严重妨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了解上市公司操控利润的目的,区别管理者是否合理合法地进行财务处理,确定公司内部是否进行了利润操纵,及时作出相对应的政策措施、并做好防范措施迫在眉睫。本文从利润操纵的定义出发,了解引发问题的根源,着眼于利润操纵的动机和现存现象,以企业进行利润操控的手段为切入点,找出防范措施和规避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途径,促进证

券市场的良性发展。

(二)文献综述

本文是在阅读了相关资料对利润操纵的解释,剖析利润操纵的动机起源,及学者们提出如何防范这一行为的相关文献后,联系欣泰电气IPO财务造假案,指出在当今时代,很多上市公司为了拥有一个美观的财务报表,追求良好的形象,同时提高股票发行价格,减少税负,相关经营管理者不惜违反会计准则,对利润进行操控。显而易见,这会使正常的证券市场秩序失常,严重阻碍了其健康发展。为此,我们不得不提前识别出利润操纵的有关行为并及时的对此类行为作出防范。

查找整理文献资料可知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曹激(2017)认为证券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监管体系的不健全给公司管理者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进行利润操控。这也是操纵利润的外在动机所在。同时,他提出了监管部门要加大处罚力度,进一步增加中介机构的责任,严厉打击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

何薪燃(2016)认为面对种类繁多、内容复杂的资本市场利润操纵现状,加大制度约束、完善外部监督是防范利润操纵的重要手段。

王百卉(2017)在对中昌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案例研究提到债务重组进行利润操纵时,只达到了利用壳资源“输血”, 未实现“造血”功能。同时提出解决措施,完善现有准则和相干政策,还需在原基础上进一步严惩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行为,增大违规成本,惩罚力度上升到法律行为。

刘季花(2019)认为, 事前做好控制远比事后防范更加重要,我们要把控好利润操纵的第一道关口,即事前做好控制,防范企业虚增资产和收入、虚购现金流循环和非正常计提准备金、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

王婉婷、刑花、刘南平(2019)认为,从宏观上识别利润操纵,可分别从财务信息指标和会计报表数据这两条主线入手,观察近年来的具体财务比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毛利润变动率、费用率变动率等来判断该公司是否存在操控利润的行为。综上所述,提前辨别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并及时作好预防措施,这不仅有助于规范上市公司管理, 而且体现了对营造良好的证券市场秩序的责任、对促进整体国民经济提升的责任。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利润操纵定义

一直以来,在会计界对利润操纵的定义有两种不同的观念存在着。广义上,利润操纵是以利润为企业核心目标,对企业各种运营活动的统一管理,从而调整公司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层中的一部分。狭义上,利润操纵是公司管理人员在某种动机的驱使下,巧妙利用现有会计法规政策的缺陷,不当操控企业的财务数据、夸大企业盈利能力的行为。

(二)与盈余管理的区别

利润操纵和盈余管理行为很难给出明确的界限,不同学者所理解均不同。但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区分。首先,看其行为是否违法。盈余管理是在合

法合规的基础上对公司的各种经营活动进行利润操纵,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相反,狭义的利润操纵是利用一些不正当、不合法的伎俩来美化、粉饰报表,人为影响会计信息,违反了会计准则,扰乱了正常的证券市场的运行。其次,两者的受益群体不一致。盈余管理是公司利用合法合规的手段对公司真实的财务数据进行影响,尽可能的为企业赢取最大的利益。其受益者是公司本身,而利润操纵最大受益者是企业的高管、个人。高管、个人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会不惜违法对公司业务进行操控。最后,两者的目的不一致。盈余管理是对公司真实的一些业务进行有效处理,更有助于公司长期的效益,维护公司形象。相反,利润操纵是使用不合法的伎俩、违规操作,虚构利润、粉饰报表,它所追求的一般是短期效益。

不难看出,无论是广义上的利润操纵,还是狭义上的违法操纵都给资本市场带来诸多不理性的因素,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盈余管理符合广义的利润操纵,而狭义的利润操纵则是违反会计政策所作出的行为。本文倾向于后者狭义的利润操纵的研讨。

(三)利润操纵的动机

1.内部因素

(1)上市公司上市保壳的需要。

根据《证券法》(2013修正)第五十五条: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的, 由证券交易所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再依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3.2.1条的规定可知,对最近两年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采取退市风险警示并将该公司股票报价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的措施。因此,很多经营状况不好的上市公司宁愿冒着在接受审计时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冒着被处罚的风险,也要在业务账务处理上做手脚、粉饰其财务报表,在IPO 的申请文件中弄虚作假,也不愿承担因公司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而被判处摘牌的后果。

(2)提高公司股票发行价格。

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七条、第十三条规定, 上市公司增发股票时,需满足上市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且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平均不得低于6%的要求。经营业绩是影响公司股价的重要因素,从长远看,只有公司业绩不断增长,才能稳定刺激公司股价增长。相对于借款而言, 发行股票成本不大,所以发行股票是上市公司获取资金的一个主要捷径,而提高股票价格有助于企业在增发和配股时得到更多的资金。而当业绩不够,未能对企业提高股价作出贡献时,企业管理者就会进行利润操纵来达到一定的业绩从而提高股价。

(3)提升公司形象,扩大融资。

绝大多数情况下,金融机构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减小风险的目的都不会情愿贷款给连续亏损和信誉欠好的企业。上市公司有发展潜力,利率水平高且市盈率、市净率相对维持在合理范围内,会吸引更多的股民投资。对于企业来说,有足够的融资资本会有助于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跟脚,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在当下市场,很多公司都还是依靠银行贷款,吸收外界投资来获得足够的运营资本。这就需要企业自身有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为了取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和提升公司商业信誉,上市公司会通过虚增利润、粉饰报表等手段美化自身的外在形象。

2.外部因素

(1)资本市场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但是由于证券市场监管机制的无力,中介机构可能会与上市公司有一定的利益关系,对部分上市公司的行为视而不见。除此之外,有些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缺陷,这也给了高管很多机会来操纵利润,获取超额利益。

(2)减少公司的税负

由于关联交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多上市公司为了满足自身利益,不停利用关联公司来操纵利润。比如,为了少交税,有些上市企业就会投机取巧,利用关联交易把高税率的传送给税率较低的关联企业中来减少交税或者利用高盈利的和亏损的关联企业之间互补就会使公司整体缴纳的税款比例减小。因此,很多上市公司都会选择关联交易来减少税款的缴纳。

(3)风险收益不匹配

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少则可获得几十万,多则高达上千万的收益,但是往往只受到几万块钱的惩罚而已。其惩罚力度太小,对上市公司而言,公司更愿意冒着小风险去赚取高收益,也不愿意稳稳当当的拿到低利润。

三、利润操纵的手段和识别

(一)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手段

1.利用相关业务的操控手段

在我国,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企业处理费用和收入的会计核算原则。即应以实际发生的权利和义务的转移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时间。在权责发生制的基本原则下,虽对于具体经济业务下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时间都有对应的规定,但是很多上市公司在处理实际经济业务时,往往会因为业务的纷繁性和复杂性,并不严格按照这些规定执行。为了增加当期利润,上市公司还可能会人为规避或调节收支的入账时间。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减少确认当期费用或增加确认当期收入从而提高当期利润。反之,如果当期利润过大,上市公司就会减少了当期收入的确认、增大支出,达到减少公司少交税的目的,从而增大利润的效果。通过对相关业务的人为控制,给上市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便捷。

2.利用兼并与收购的手段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债务重组成为了公司转亏为盈、防止退市的“有力武器”。一则,新会计准则规定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替代之前的账面价值计量基础。二则,现容许将债务重组所取得计入资本公积的利得确认相关损益。这样,按新会计准则规定,对于一些无能力偿还债务的公司来说,一旦债权人做出退让后,债务人公司便可以直接在当期损益表中反映重组利得。经过债务重组,上市公司可以迅速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利用新准则规定的漏洞,一些负债高的上市公司会巧妙通过债务重组手段对利润进行恶意的包装粉饰,使原本亏损的企业变为盈利企业。

3.利用利润分配的手段

基于近年来,全球经济不景气等诸多方面的缘由,很多上市公司的业绩持续下滑,为了满足融资资格、规避被退市的风险,上市公司选择通过操控利润来让公司持续经营下去。比如,A公司通过“虚拟”分红的方式对B公司进行现金分红,但合约规定所得的分红实际并未进入B公司账户,而是通过一定的财务处理直接转为B公司对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这样A公司实际上并未有现金流出,只是和B公司签订了一份增资协议。这样既增加了A 公司的注册资本, 又增加了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且不需要双方承担任何实际的财务成本,这是很多公司都乐于干的。参股公司“虚拟”分红的利润分配手段增加了上市公司净利润, 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很多上市公司通过这种方法来操纵利润。

4.利用关联交易的手段

所谓关联方交易是指关联方通过利用双方之间“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关系转移资源或业务之间的义务,实现资源的集中和分散。相对于买卖公平的交易,关联方交易可以最优化营运成本、监管成本,实现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从法律上看,关联买卖双方是平等的,但实际并不是对等的买卖关系。由于关联交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财务信息并没有完全透明公开。比方母公司需要增加资本账面价值时会利用控制关系对所拥有的子公司的资本进行任意的划拨。母公司会在满足自身利益的诱导下,违反等值补偿的商业条款,滥用控制权,强迫关联方进行交易,从而使自己的利润做的比较好看。所以,隐瞒关联交易也是上市公司操控利润的一个手段。

(二)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识别

1.利用财务数据进行比率分析识别

财务数据除了可以反映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现状外,还可以利用财务数据进行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毛利率变动率等的比率分析,来判断企业经营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相关。

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成反比。预防公司利用资产负债表上的其他资产会计科目进行利润操纵,虚增资产,降低资产负债率,以加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同时对比公司两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正常情况下公司稳定经营,则每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不会太大。如果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度降低,则说明该公司可能虚增了本年应收账款,增大了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从而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大幅度降低。另外,销售毛利率也是判别公司利润操纵的指标之一。正常情况下,如果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变动率大于0,则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上升,前景可观。反之,上市公司前景不容乐观,那么公司为避免业绩持续下滑,就十分可能进行利润操纵。此时,通过对比查看该公司财务比率是否存在上述情况,可识别其是否有操纵利润的行为。

2.审查审计报告披露是否及时进行识别

审查注册会计师近几年对该上市公司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也是识别利润操纵的一个方法。假定看到的是一个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话,则需要重视这个公司的财务情况。该公司可能面临着盈利状况不佳甚至是亏损

状态或者是近期公司有负面消息。还有一个就是如果上市公司迟迟没有注册会计出具的审计报告,即披露信息不及时,这很有可能公司面临囧境,会计师难以对其出具报告。此时,上市公司为了留住名声,美化公司形象,极大可能也会进行利润操纵。

3.了解行业环境的变化进行识别

了解公司的自身属性及所属行业重大变动情况,分析该环境下是有利于公司发展还是阻碍公司进步。如该行业当下不景气,管理层为了追求美观的财务报表,不让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可能就会对公司实施利润操纵行为。因此,熟悉相关的行业环境也是识别利润操纵的一个方法。

四、基于欣泰电气股份事件进行案例分析

(一)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全称丹东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孙文东是公司法定代表人,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温德乙。1960年公司在辽宁省成立,2007年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属于辽宁省首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社会福利企业。公司主要涉及电力电气技术研发、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业务。2014年1月27日首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公开发行股票,股票代码为300372,兴业证券为主承销商。2015年7月14号,中国证券会发布公告,对欣泰电气进行立案调查。同年11月27日,欣泰电气发布公告,承认其财务确存在造假行为。2016年7月8日,欣泰电气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启动强制退市程序。至此,欣泰电气股票已停牌。

(二)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行为分析

欣泰电气的第一大股东是温德乙。温德乙多次利用大股东身份对欣泰电气进行多次且高比例的股权质押以侵占资金,用于私人用途。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在2015年7月7日欣泰电气以预付武汉万宝至电气货款的名义开出一千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并于22日将其中950万元的预付货款转到其控股股东——辽宁欣泰公司账上。控股股东占用企业资金将该款用于公司日常经营,且未对该款项计提坏账准备。对资金占有情况孙德乙给出的解释是:销售员工和非企业职员的个人借款行为,大股东借款占比也比较重。这也和下文利用公司销售人员个人借款变成公司回款联系上了。

1、股权质押进行关联交易

结合在前文三(一)4节中对关联交易的解释。欣泰电气在2015年3月12日通过支付现金和发行股票的方式拟受让北京博纳电气一定的股份,全部股价作价11亿人民币,而正是欣泰电气公司的控股股东辽宁欣泰买卖了这些股份,则本次交易的性质表明该行为构成关联交易。所以,笔者有理由认为大股东辽宁欣泰利用关联方交易对欣泰电气有资金占款行为。

2、虚增应收账款回款

欣泰电气主要的造假思路主要是将公司借款变成了公司回款如:向外部筹集资金,进行大量的借款,再将公司回款通过预付账款或货物退款方式转出,虚增应收账款回款。另外,公司出纳在银行柜台办理现金存取业务填写

现金交款单时,付款人栏填写的是客户。因此,此项公司存款就被当成收回客户的欠款,造成了应收账款回款的假象。报告期过后,出纳再次办理存取款业务,将所得账款又通过欣泰电气归还给借款人。期末又再次利用同样的伎俩实现资金循环。同时,公司实际控制人温得乙利用内部员工借款的方式占用公司资金,到2014年末为止共占用公司资金6388万元。因为公司银行交易量大且业务频繁,对账时为减少工作量,通常较少核对详细流水,只核查最终的余额是否一致。这种做法简化了核对工作,即使存在银行流水与企业流水不一致的情况,但银行余额与公司余额依旧是一致的,通过这种职工借款方式也虚增了应收账款回款的指标。

除此外,通过外部公司开具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给欣泰电气股份公司也是虚增回款的一种方式。为防被发现,欣泰电气尽量按每单的金额差异,虚实混合,且有零有整将财务造假部分分散到不同的客户上。据欣泰电气多位业务员透露“客户公司的印章和银行汇票上的私人印章很多是不受保护的”。更极端的造假方式还有在2013年通过伪造各类单据如银行回单和收付款凭证的方式来虚增应收账款。公司单据造假行为严重违背了证券市场的相关规定。

通过这两种方式均影响了报告期内应收账款回款的数额,造成利润虚增的现象。

3、注册会计师出具不符合的审计报告

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在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分析程序后,发现异常现象应进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可通过函证、询问和检查等方式进行认证。如果注册会计认真尽责客观公正的话,通过检查核对银行对账单就会发现欣泰电气股份公司存在频繁的往来款相互转冲账的现象,追查到原始凭证会发现在2013年、2014年已经出现大批的伪造原始单据,包括出库单、银行回单等,用来在会计期末时冲减应收款项,致使存在财务数据造假虚构。

查阅欣泰电气股份公司2010年至2014年的审计报告发现,作为公司的以上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的审计机构——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并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做到诚信、客观公正、对事实的应有关注以及应有的职业胜任能力,以至于未发现银行对账单和企业日记账明细的不符。最终,对欣泰电气股份公司2011年到2014年的年度审计报告出具了与事实不相符的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报告。

(三)欣泰电气案例最终结果

欣泰电气股300372成为首只在创业板上因发行欺骗性股票而被强制退市的股票。证监会认定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报送虚假记载财务数据的IPO 申请文件,存在通过外部借款、伪造银行单据虚构应收账款回款的行为。并且在获准上市后,欣泰电气以这种方式持续成功地操纵了利润,严重影响了公开披露的相关年度、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上述行为,严重违反了《证券法》的相关规定。2016年7月,中国证监会对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做出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处罚的决定,对公司及相干人员并处以罚款千万元;对实际控制人温德乙、直接负责人刘明胜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自公布之日起终身不得担任上市公司高管或不得从事证券相关业务;对承销商及相关负

责人罚没近5800万元,立案调查兴华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公司等相关公司。

五、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防范建议

(一)内部措施

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在恪守会计准则的同时,应从公司财务工作实际出发,全面贯彻实施会计政策、加强健全内部会计制度,制定书面安排。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在处理会计问题时有章可循,更准确、更可靠地开展工作。调查披露过去信息的案例时,发现大多内部控制系统是不完善的,发现很多企业都会因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给了内部人员一个进行利润操纵的机会。因此,要不断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防止公司内部人员操纵利润,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仅与外部审计的效率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公司的内部控制直接影响着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企业经营效率。因此,完善内部监督体系,发展内部监督制度即提高公司内部控制的自动调节效果对上市公司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优化股权配置问题

在公司结构中,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三者之间是互相制约的关系。如果能够进一步分散股权,将有助于加强不同股东之间的相互协调,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事会的监督作用,防止利益操纵。若管理层持股比例偏高,即便提高了决策效率,也同时加大了操控利润的可能性。所以,应尽可能降低管理层持股比例,优化股权配置问题,将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此外,还可通过股权并购、资产并购等形式参与公司的股权结构变革,使公司股权多元化、分散化、合理化。

3. 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财务人员,假如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涵养,那么其业务水平再高也终将失败。财务人员终日与钱财打交道,若职业道德恶劣,自律意识不强,必定会利欲熏心,迈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如果财务人员贪小利,利用财务天赋为所服务的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话,从长期来看,不仅会害了公司,更会对财务职业生涯造成严重影响。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做到防微杜渐,自律,强化思想道德防线,不贪小利。在上市公司的治理过程中,首先,要对公司的财务人员进行法律、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的定期培训。其次,为了保证真实的会计数据,要从规章制度上保证减少虚假信息的发生。提高公司财务人员的道德素养、能力水平有助于减少利润操纵行为的发生。

(二)外部措施

1.完善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

证监会应调整好证券市场的监管功能定位,加大力度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基本建设制度。严格管制公司上市的条件要求,从公司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监管,在审核公司入市资料时要认真取证调查。很多公司会因为有想上市的意图但未达到上市要求时,就会通过操纵利润挤

进证券市场。另外,监管者需以打造一个规则健全完善、信息高度透明、运行合理有序的金融市场为目标,做到严惩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保护投资者权益。有了严格的金融监管制度,投资者才能相信市场,做出有利决策。金融市场得以发展,才能释放强大动力、无限推动中国的发展。

2.加大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力度

由于财务报表的披露具有滞后性, 那么投资者就需要更多、更新的公司经营信息来决策是否进行投资。现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公开信息时,故意省略了某些需要披露的重要事项。信息披露过于简短,对要求上市披露但影响公司利益、损害公司形象的事项含糊其辞,谈论无关紧要的事项。忽视了公众真正想要具体了解的事项,隐瞒了公司的所处真实处境,不利于投资者做出有益的投资决策,被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所期瞒而跟风作出非正确选择。因此,我们应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对于或有事项和重大事件的披露应具备及时性、真实性及完整性,实时提供和更新财务信息。加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可以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增加利润操纵的难度,增加利润操纵的成本。

3.增大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惩罚力度

现行来说,我国对于利润操纵行为的管制不是特别严。公司承担的风险和获得的利益并不匹配。往往通过利润操纵可以获得超额的利润,但是承担的风险却是很小的。企业宁愿违规承担一定的风险,也要进行利润操纵来获得超额利益。针对现状,证券监管者要加大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惩罚,将该行为与法律行为联系起来,甚至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对财务欺诈人员要采取一定的法律措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大幅扩大对人为操纵上市公司利润行为相关人员的经济处罚,加大财务欺诈成本,使伪造者在重罚下无法发展、无法生存。以法律的威严震慑操纵利润者,使经营者集中精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大公司的长远利益,而不是通过非法操作进行利润操纵,谋取非法利润。

结论

经济全球化,证券市场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通过上市来扩大其公司规模及知名度。虽然现在存在很多上市公司,但是有些公司已经不符合上市条件了。上市公司为了保壳的需要,为扩大融资、提升知名度,会趋利避害,钻资本市场监管不力的漏洞,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如:操控利润,来继续维护其在资本市场的地位。上市公司巧妙利用如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分红方式等的漏洞进行利润操纵,获取额外的利益。如本文案例中欣泰电气虚增应收账款的方式操控利润,虚假记载公司财务据,骗取发行核准资格。就是利用了会计制度和市场监管不力的漏洞操纵利润的。这警示市场各监督者、监管者,十分有必要了解其行业环境,观察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披露的及时性和注册会计师所发表的意见,仔细分析其财务指标的变动情况,辨别上市公司是否有利润操纵行为,建立起一个健康的证券市场,维护投资者利益,合理配置市场经济资源,稳定市场秩序。结合欣泰电气利润操纵案

分析,让读者更能了解利润操纵,从而做到:减少或降低利润操纵带来的危害,维护投资者利益,创造良好的证券市场秩序。

本文是在阅读了相关资料对利润操纵的解释,前辈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分析,及如何防范这一行为,并结合相关案例文献后,通过本论文表达了笔者的看法。由于笔者学术造诣不高,相关研究有限,未能通过更详细的数据来说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情况,本文仍有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研究-毕业论文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角度出发,在介绍盈利质量评估的指标、方法后,结合现实情况,明确影响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而,结合案例,在一般的评估指标基础上,对八一钢铁的盈利质量进行评价,阐述现有指标评价的局限性。最后,提出改进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盈利质量评价指标局限性

目录 一、盈利质量概述 (1) (一)盈利质量的内涵 (1) (二)盈利质量评估的一般财务指标 (1) (三)盈利质量的评价方法 (2) (四)盈利质量的影响因素 (4) 二、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案例分析及启示 (5) (一)个案分析 (5) (二)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的局限性 (9) 三、改进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的建议 (10) (一)引入平衡计分卡理念构建动态的财务指标体系 (10) (二)引入非财务指标完善财务指标体系 (12) (三)融合并扩展财务分析方法 (13) 【参考文献】 (15)

盈利质量分析需要结合系列财务指标,但是单一财务指标进行盈利质量分析,还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进一步调整。结合更多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全面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才能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盈利,合理决策。 一、盈利质量概述 (一)盈利质量的内涵 盈利质量也就是盈利质量,它是上市公司会计盈利所表达的与企业经济价值相关信息的可靠程度①。一般情况下,高质量的盈利或者盈利也就是企业账面盈利信息可以对企业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经济发展有可信的描述。而低质量盈利则会误导投资者。而企业盈利包括其实际收入与利得,因此盈利质量也就包括企业的收入与利得两个层面。 (二)盈利质量评估的一般财务指标 结合《中国企业财务通则》的相关规定,一般可以将我国上市公司盈利治理相关的财务指标体系归纳为如下五个主要指标: 1.市盈率指标 市盈率也就是企业股价水平是否处于合理区间,每股价格与每股盈利的比率。一般情况下,处于20-30之间,表示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正常,风险相对较低②。市盈率过低则表示股价被低估,市盈率过高则表示股价可能存在高估问题并且存在较大风险。 2.净资产指标 净资产指标包括每股净资产和其他相关的净资产盈利率等指标。一般情况下,每股净资产的数值越高则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一般将每股净资产定位在2元为正常水平,低于2元则存在较大的风险。 3.市净率指标 市净率指标主要是上市公司每股股价与净资产的比率,一般情况下,市净率指标月底,则股票风险越低。 4.利润值指标 企业的每股未分配利润,或者企业理念经营累计的未分配利润或者损益,是企业未 ①苏丽群.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江西:江西农业大学,2011. ②魏明海.盈利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手段及对策

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手段及对策 一、背景 我国近几年的上市公司利润造假情况有所好转,不过曝光的造假事件大都是规模比较大的公司,因而影响比较大。上市公司利润操纵从最初的虚报成本,高估资产等基本手法外,现更是开始利用进出口退税以及关联方交易等更为复杂的手段,使得利润操纵手段变得更加多变而难以发现。 二、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手段 (一)虚构交易 伪造收入虚构交易主要表现为伪造收入,这是很伪造者经常用的把戏。最坏的情况下,投资者的损失,几乎都是使用虚假会计信息操纵造成的。虚假交易是一个明显的欺诈行为,投资者也常常面临这个问题。专家表示,虚拟交易的主要手段之一是虚假的收入,在此过程中伪造各种相关票据。例如,原材料采购发票、合同、伪造材料、材料运输、文件材料仓库、生产队和记录、存储的文件、销售合同、销售发票、产品出库单据、产品运输单据、发票和外国当事人等手段营造出公司存在大量交易的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伪造交易,虚增利润。 (二)更改账目

虚计利润更改账目通常是增加资产或者降低负债,这样根据会计少结转营业成本或者更改应收账款都是常见方法,通过调节坏账准备科目有时也会达到目的。这些账目都是公司非常重要的组成,因此直接造假这些账目通常会获得巨大利润。通过少结转营业成本能够直接增加利润,所以很多上市公司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除了一些基本的手段外,公司还常常通常通过挂账某些科目来达到目的。而根据规定,公司的账户应收账款的资产,三年的预付费用,递延资产和加工性能均属于不良资产。于是许多上市公司为了增加当期利润,并不想处理不良资产和长期信贷。根据相应原则,资产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扣除负债而成为利润,所以增加其资产同样能增加利润。反过来,超过三年的应付账款,企业一般都是非常积极的解决。挂账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挂账应收账款。应收账款预计会出现损失时便必须计提坏账准备以减少应收账款,而坏账准备会导致利润的减少。因此,公司便长期挂账应收账款,这样使得公司账面资产膨胀,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 (2)挂账待处理财产损溢。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当企业在清查后出现资产盘盈盘亏都必须及时处理。而往往企业会任其挂账这样就能增减或者减少公司当前利润了。 (3)挂账在在建工程。有些企业将不管在建工程是否

最新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 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应当以自己的经营收入抵补其支出,并且实现盈利。企业盈利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并以利润反映在财务会计报表上。而企业管理当局出于业绩考核、筹资、融资及获取非法利益等目的,往往采取虚列收入、支出等方法操纵利润,给有关各方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相关案例,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原因及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关联企业;现金流量

Abstract As an independent economic entity, shall use its own operating income to cover its costs and profit. Corporate profits reflect the size of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economic benefit to a great extent, and the profit is reflected i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But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authority for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inancing, financing and obtain illegal interests, often take false income, expenditure and other methods to manipulate profits, causing irreparable economic losses to the parties concerned.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related cases of profit manipulation of listing corporation in China, to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methods of profit manipulation of listing corporation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manipulating profit listing corporation in china. Key Words:listing corporation; profit manipulation; associated enterprises; cash flow

(企业利润管理)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

(企业利润管理)利润操纵的行为与动机

股票基本分析――财务操纵案例 壹、财务操纵的特殊会计环境 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上市公司相比,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经济环境以及所受政策约束有较大差异,特别是于实行了几十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后,目前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渡时期,于这壹特定的历史时期中,许多市场行为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痕迹。例如股份公司发行新股和股票上市实行计划额度制,每年由国家计委制定,然后再按条块和行政隶属关系分配到各省、市、自治区及国务院各部委。对于拥有数万亿元资产的全国国有企业而言,每年壹百亿元的新股额度无异于杯水车薪,能够争到新股额度,企业自然十分珍惜。于新股发行数量是常量的情况下,要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募集到更多的资本,只有尽量提高新股发行价格这壹变量。新股发行价格受到发行市盈率的限制,壹般于20倍左右。由于《公司法》规定,股份XX公司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股票不得低于公司总股本的25%,因此大型国企于新股额度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将原有资产中的壹部分剥离出来折合成发起人股。 这部分剥离出来的资产历史上属于原来的会计实体,按会计实体假设对全部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按会计期间假设把壹部分资产费用化且和营业收入进行配比以确定利润。 于发行新股前,为了向社会公众揭示这部分剥离资产的盈利能力,会计师不得不将这部分剥离资产假设为壹个新的虚拟的会计实体,且且假设其已经存于了三个或三个之上会计期间。然后根据历史资料,从原来会计实体中剥离出壹部分营业收入和费用归虚拟会计实体,且据以确定虚拟会计实体于各个会计期间的利润。按照会计常识,只要是能够辨认的资产均能够从总资产中剥离出来单独计价,可是总资产的盈利能力却不是各单项资产盈利能力的简单相加。这种从总资产中剥离部分资产,且模拟计算其营业收入和费用,再据以确定该部分剥离资产产生的盈利的方法,不仅违背了会计实体和会计期间的基本假设,而且给股份XX公司上市前的财务包装提高了许多机会。1997年新上市的公司,其招股书披露的前三年净资产收益率普遍于40%之上,个别公司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甚至高达100%之上。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期全国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不足7%。由于上市前的过度包装,导致上市后公司必须于提高净利润和降低净资产俩个方面进行利润操纵,以使上市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会比上市前陡然降低。 二、利润操纵的案例分析 1.提前确认营业收入的案例分析 提前确认营业收入的情况多见于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控股的房地产业子公司。 L公司被出具的保留意见 该意见称:“1994年销售英达花园以售楼合同金额及其相应的成本入帐,和现行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对销售收入确认的规定不相壹致,其销售收入129171827.85元,及相应成本人民币87762114元列示于后附的合且会计报表中。” 点评:根据现行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规定,房地产的销售应于办理相应的产权移交手续,开具发票或结算单后方能确认为销售收入。 房地产的开发周期往往需要几年,按照确认营业收入的会计理论,房地产企业于预售房屋或签定售楼合同后,按工程进度确认销售收入和和之相对应的销售成本也不无道理。现行制度的规定过于严厉,但L 公司以售楼合同金额确认为当年销售收入的做法似乎也不够谨慎,毕竟合同义务的履行仍刚刚开始,如果将售楼合同金额按施工进度分期确认为销售收入好象仍说得过去。至少从推迟交纳所得税的角度来说,按现行制度于产权移交且开具发票后确认销售收入似乎也是对公司有利的。 以L公司为例,1994年以英达花园售楼合同金额及其相应的成本入帐,导致利润增加41955713.85元(=129717827.85-87762114),按L公司适用所得税率15%计,1994年将为此多缴纳所得税620万元。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

摘要:企业的盈利能力,是衡量其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而近年来频繁曝光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丑闻,使得投资者在分析财务报表时,更注重分析公司的盈利质量。本文通过对影响上司公司盈利质量因素的分析,提出盈利质量的分析方法,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现金流量 一、盈利质量分析概述 盈利质量是指盈利的重要品质,不仅考察盈利的真实性和收现性,还考察盈利效率和收益的持续性。它是基于公司财务报表为真实性的前提下,披露的财务数据能供报表使用者直接利用的程度,表明在无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盈利可靠性和持续性程度的高低。 盈利质量分析是根据销售收入与净利润、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企业当前的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高质量的盈利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各期盈利应具有持续和稳定的发展能力;二是盈利的确定要符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要求,通过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真实地体现公司过去、现在的财务状况;三是盈利应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通常表现为较强的收现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收入质量分析、利润质量分析和毛利率分析,涉及的分析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收入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每股收益、普通股权益报酬率和股利发放率等。 二、影响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因素分析 1、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将会计政策定义为: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产生会计政策的主要原因在于会计自身的模糊性, 以及人们所持的不同的会计观点,根据制定的主体地位不同,会计政策分为企业会计政策和宏观政策;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稳健程度,又可分为稳健型和激进型。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是决定盈利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会计政策选择的多样性,对同一项经济业务的不同处理方法会造成会计盈利质量的差异。如果企业采用过于稳健的会计政策会使盈利虚减,而过于激进的会计政策会使盈利虚增。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的判断。由于商业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许多财务报表中的项目不能精确计量,而只能加以估计。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劳务完工程度的确定、一些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等。企业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和趋利选择都会造成盈利质量的降低。 2、公司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通常都是由聘用的职业经理人来负责,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公司所有者和实际经营者的雇佣和被雇佣构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信息和权利不对称的情况下,经营者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目标函数,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公司的所有者利益,产生了诸如代理问题和搭便车问题,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质量。大多上市公司采用奖励股份的股权激励方式,也是为了能使经理人在提升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股权的集中程度对公司的盈利质量和经营效率也有一定影响。不同的持股比例决定了股东参与制定公司经营决策的影响力,同时也决定了其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意愿,大股东利用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环境、管理者素质的比较充分的了解,会采取有利于自身的决策和管理方法。最后,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机制也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质量。有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由内部人控制、总经理兼任董事长、控股股东是上市公司创办人,影响了董事会的独立性及审计(尤其是内部审计)的真实性。 3、公司经营 公司经营对盈利质量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公司整体风险和关联方交易上,公司整体风险分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分析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分析 一、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要紧动机 1.股权融资,包装上市。我国的公司股票发行与上市制度所采纳的审批制、分额度指标和核准制的做法,均带有打算性的烙印,从而导致我国公司股票的发行与上市资格成为一项特不稀缺的资源。尽管国家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但由于股票上市能给公司带来丰厚的资金回报,地点国有企业往往通过剥离资产或捆绑上市的途径,虚拟会计实体在会计期间的利润,以达到包装上市的目的。 2.配股增发,股市圈钞票。上市伊始,每家上市公司都企图从股市中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能否获得配股、增发的资格,将会直接阻碍其后续资金的注入与以后的进展。有些上市公司为了在股市接着圈钞票,就进行“包装”造假。 3.规避管制,防止摘牌。由于公司股票上市额度有限,上市公司股票在我国成了十分宝贵的“壳”资源。但按现行规定,上市公司若连续两年亏损,或者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或者财务状况出现异常时,上市公

司的股票就要被特不处理(即ST、PT处理);若连续三年亏损,上市公司的股票就将被暂停上市交易(即摘牌)。上市公司为了免于ST、PT处理或摘牌,往往会通过利润操纵等会计造假手段与市场监管部门博弈。 4.配合庄家,操纵股价。我国证券市场依旧个不成熟的新兴市场,具有较强的投机性,而过强的投机性又容易滋生“庄家”行为。由于庄家坐庄和出局的要紧手段是炮制“题材”和披露“信息”,故而庄家的投机行为务必得到上市公司的紧密配合才能奏效。可见,庄家暴利操纵股价行为往往与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利益紧密相连。 5.粉饰业绩,隐性分红。上市公司托付人(公司股东)的目标是股东财宝最大化,而其代理人(公司高管当局)的目标是治理酬劳最大化,两者有着不同的利益。当托付人通过薪金、奖金、股权、期权等合约使代理人目标与自身目标趋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内部人操纵”的权力,公司高管当局为了其自身利益,往往会利用其治理权力和信息优势进行会计造假。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

浅析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

浅析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 摘要:纵观中国证券市场近20年发展历程,人为调节上市公司利润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种行为已经成为阻碍我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因素,动摇且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使证券市场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资本这一稀缺资源也没有得到高效配置。从众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中抓住关键,及时发现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是中国证券市场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系统研究利润操纵常见手法及其治理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投资者有效识别上市公司经操纵的财务信息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借鉴 一、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主要手段及典型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手段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通过关联企业交易调节利润 我国上市公司大多属于集团型企业,无论是从公司结构、组织形式,还是经营涉足范围、各个运作环节等,大多处于一种多元架构。其向公众披露的合并会计报表数据范围涵盖了母公司、子公司、各类合营公司、联营公司及控制、共同控制、有重大影响等各类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关联企业均为独立法人、各自独立核算。但关联企业之间在整个集团内又相互配套,甚至互为商业购销客户,这些在理论上为上市公司通过内部交易调节合并数据提供了平台。 相当一部分集团公司在上市公司经营状况难如人愿时,利用内部关联企业或与控股股东的关联企业的关系,通过采取诸如买卖商品、转移价格、转让其他资产、提供劳务、代理租赁、提供资金、委托投资、托管经营、资产重组、签署协议合约的方式。在关联企业之间进行关联交易,向与之关联的上市公司转移利润。比如。在买卖商品方面,以较高的价格购买上市公司的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向上市公司出售原材料:在转让资产方面,上市公司将有可能产生亏损或损失的不良资产剥离给母公司,或与母公司的优质资产进行不等价交换:在费用负担方面。调低或者要求上市公司免缴母公司垫交的各项费用,甚至将上市公司以前年度缴纳的费用予以退回;在财产租赁方面,上市公司租赁母公司的经营场所和经营性资产时,在租用的数量、时间和价格方面给予诸多优惠,甚至可以按“零租金”标准无偿使用:上市公司违反规定借款给母公司。高额收取母公司资金占用费,其超过公允部分的资金占用费也不在资本公积中反映;在委托投资方面,上市公

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的纳税影响与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的纳税影响与会计处理

一、我国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的形式 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是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的两种主要形式。从我国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方案看,通常包括派发现金红利、送红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以及上述三种形式的不同组合。 现金红利即现金股利,是指公司以现金的形式向股东支付的股利。这种分红方式可以使股东获得直接的现金收益,方法简便,是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最常见、最普通的形式。在我国,分配现金股利常用“10派几元(含税)”的说法,表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多少元(含税)”。 送红股即股票股利,是指公司以增发股票的方式代替现金,按股东持有股份的比例向股东支付的股利。发放股票股利,对公司而言,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的总额不变,但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发生了改变,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转化为股本;对股东而言,股东持有的股票数量增加,但是持股比例不变。在我国,分配股票股利常用“10送几股”的说法,表示“每10股送红股多少股”。 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属于资本性账户的内部结转,不具

有利润分配的性质。但是,我国上市公司通常将利润分配方案与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并列披露。因此,尽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属于利润分配形式,笔者也将对其进行分析。在我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常用“10转增几股”的说法,表示“每10股转增多少股”。 二、现金股利分配的纳税影响与会计处理 (一)现金股利分配的纳税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股息、红利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5]102号《关于股息红利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及财税[2005]107号《关于股息红利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补充通知》规定,“对个人投资者和证券投资基金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扣缴义务人在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时,暂减按50%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现行税法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另外,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4]089号《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8条规定,“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实行源泉扣缴的征收方式,其扣缴义务人应是直接向纳税义务人支付利息、股息、红利的单位。”国家税务总局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案例分析 余常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 要:企业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书面文件,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机构都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关键词: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方法和动机;会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98(2007)0820123201 企业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书面文件,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机构都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现实生活中,企业管理层为了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蓄意粉饰会计报表,通过各种办法来进行利润操纵。本文就试图对企业常见的利润操纵方法予以简单的会计分析,从而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有一个更加清醒、正确的认识。 1 利润操纵的方法 (1)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方发生的转移资源和义务的事项,而不论其是否收取价款。关联方主要是指在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中,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的有关各方。从理论上说,关联交易是一种中性交易。而事实上有些公司在关联交易中利用协议定价,实现利润在关联方之间的转移。 ①利用关联购销业务操纵利润。例如:ST苏三山, 1997年销售一批货物给该公司的控股股东的子公司,销售收入16002万元,销售成本14002万元,产生净利润2000万元,交易价格由协议确定。这项交易利润占公司1997年利润总额的23.5%。②关联企业收取资金占用费。按照有关法规规定,企业之间是不允许相互拆借资金的,但实际上关联企业间的资金拆借现象非常普遍。如某公司对关联企业进行长期债权投资,按20%的比率收取固定回报,为企业创造了一大块利润。③利用关联企业间的托管经营调节利润。目前,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缺乏托管经营方面的法规及操作规范,托管经营就成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另一方式。一些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委托给关联企业经营,定额收取回报,使上市公司既回避了不良资产的亏损,又凭空获得了一块利润。反之,关联企业也可以通过把获利强较的资产以较低的收益由上市公司托管,直接为上市公司注入利润。 (2)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 按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所发生的该处理的费用,应在当期立即处理并计入损益。但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尤其是为了使当期盈利,则故意不遵守规则,通过挂账等方式降低当期费用,以获得虚增利润之目的。 ①应收账款尤其是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长期挂帐。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因它是企业的销售业务也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因此,一般而言,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对企业业绩影响很大。但对于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极小,按规定应转入坏帐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按规定三年以上的应收帐款转为坏账的话,有人曾计算过,1997年深沪市上市公司亏损数将由42家改为114家,亏损面将由5.2%扩大至14%。由此可见,应收账款对收益的影响极大。在现实中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即企业为了虚增销售收入的需要而虚列应收账款。 ②在建工程长期挂帐。这主要体现在大部分企业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都会对外部分融入资金。而借款需按期计提利息,按会计制度规定,这部分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没有办理峻工手续之前应予以资本化。如果企业在建工程完工了而不进行峻工决算,那么利息就可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当期费用减少(财务费用减少),另一方面又可以少提折旧,这样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虚增利润。上述达尔曼公司就曾利用这一方法进行盈余管理.该固定资产投资不断,经常有巨额的在建工程款项,而且这些工程经常不能按时产生效益。达尔曼第一次发行股票募集的1.47亿元资金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此后两次配股共募集近6亿元,也是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工程建设项目有珠宝首饰加工生产线扩建、西安国际珠宝交易中心、都江堰宝石加工中心、生态农业和园艺项目等,预计产生效益的周期从1年到3年不等。达尔曼董事会几乎每一年都要提出新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入资金动辄几千万元,导致公司总资产中的“在建工程”款项长期居高不下。1999年,达尔曼“在建工程”价值高达30,474.05万元,比当年固定资产净值高出一半;2000年,虽然许多工程已经宣布完工,但“在建工程”价值仍然高达29,706.01万元,而且董事会还在准备第二次配股,进行新的固定资产投资。这些长期挂帐的在建工程对该公司的利润操纵真可谓是意义重大啊。 — 3 2 1 —

利润质量分析方法

企业利润质量分析和判别方法 摘要:最近几年,企业的利润质量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利润质量是判断企 业盈利能力强弱、预测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判断企业价值的大小的重要指标,一个企业 利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它的生死存亡,有些企业由于现金流量严重脱节,资金链断裂,造 成盈利性破产,为此,进行企业的盈利质量分析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什么是企业的利润质 量呢?利润质量是指企业是否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利润的结构是否合理,利润是否具 有较强的获取现金的能力。企业利润质量的分析应从四个方面进行考察:营业利润的形 成过程、利润质量、利润结构,利润质量评价 关键词:营业利润的形成;利润质量分析;利润质量判断;利润质量评价 一、营业利润的形成 营业利润是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准备,再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后的金额。通常营业利润越大的企业,效益越好。我们应当选择主要业务利润高于其他业务利润的企业,其他业务利润主要用来发展主营业务并且投资收益来源于产业性投资。 二、利润质量的分析 1、会计处理基础方面分析 权责发生制造成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差异,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权责发生制不是以现金实际的收支期间作为确定收入或费用的期间,而是以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作为确认期间。利润是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对本期已实现的收入与已发生的成本进行配比的结果(无论是否当期收到或支付现金)。如果当期有盈利,企业财富得以增加,企业创造财富的目的是为了用于扩大再生产或分配给投资者、对外投资等,但利润能否满足以上目的,主要取决于相应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多少,如果没有应收应付或应收应付项目相等,那么当期利润有足够的保障可用于扩大再生产或用于分配等;如果应收项目大于应付项目,企业创造的利润就有一部分占用于债权资产上而不能用于扩大再生产或分配,如果占用过多,甚至连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尽管企业账面利润一直处于理想状态,如债权资产占用过多,长期现金不足,就会爆发财务危机,甚至破产清算。 2、盈余管理方面分析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为实现自身利益(如薪酬、职位)或企业利益(如上市、借款、避税)等原因,在会计准则、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调节企业盈余的行为。由于相应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给了企业很大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使盈余管理成为可能。由于盈余管理是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条件,其应用是在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范围内进行,主要是对会计核算上需要估计的项目进行调整,如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来修正企业盈余,达到粉饰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目的,所以,利润质量从而被降低了。 3、企业委托代理关系方面分析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委托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企业经营者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安全会采取一些盈余管理的措施去欺骗委托人、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因此,委托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的剖析

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的剖析 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 教学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 1选题背景 由于利润操纵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关利润操纵的理论研究虽然已有20 多年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利润操纵的定义仍未达成共识。所以研究利润操纵有利于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利于公司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投资者做出准确的投资选择;也有利于政府部门准确的了解国家经济情况。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利润操纵问题在社会的各界中备受关注。对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研究,国内起步相对较晚。我国会计界专门研究企业利润操纵相关问题的文献较多,大多论述了企业在国家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公司利润操纵的手段,由此提出了若干针对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治理措施,,并为我国企业利润操纵正规化提出了若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对策和建议。利润作为衡量公司经营成果的敏感指标,作为考核经营管理者业绩的一杆标尺,公司股东、管理者总想改变它以实现其眼前利益或长远利益。利润操纵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利润操纵是有其双面性的。一方面,它有着不可磨灭的正面意义,一定程度的利润操纵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企业遇到突发性世界时,利润操纵给管理者一个缓冲空间,便可以保护企业自身的利益,且可以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然而,另一方面,如果利润操纵超过一定的程度,就会使会计信息失去公允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直接导致政府宏观调控、企业所有者管理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投资决策的失误或偏差,影响着市场经济公正合理的运行,影响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对于此课题,国外研究起步相对较早,但国外专门对利润操纵(包括合法的盈余管理和不合法的会计造假)进行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但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却很多。分别关于企业管理人员奖金计划、政治成本、负债契约、总经理变更等与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而迪舟、所罗安和斯威尼则关于盈余管理的动机、原因和结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后发现:被SEC 起诉高估收益的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重要动机是

当前上市公司分配方案存在五大问题

目前正是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期。作为投资者来说,投资一年当然希望上市公司能够在年度分配时给予一个较好的投资回报。不过,鉴于中国股市在诸多方面的不成熟,要实现投资者这个愿望其实并不容易。以今年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情况来看,截止3月27日,沪深两市披露2009年年报的公司已达819家,但能给投资者提供真实回报且令投资者满意的并不多。总体说来,当前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普遍存在五大问题。如何规范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成为股市监管者及市场参与各方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第一大问题:“不分配”,投资者两手空空 上市公司募集了投资者的资金,给予投资者回报是天经地义的。但由于中国股市长期“重融资轻回报”,以至很多上市公司回报股东意识淡薄,“铁公鸡”的故事一年一年地在股市上演,今年也不例外。初步统计,在截止3月27日披露年报的819家公司中,对投资者一毛不拔的公司达到290家,占披露年报公司总数的35%。 当然,这其中有一部分公司属于力不从心。“利润分配”顾名思义是对利润进行分配,那些业绩亏损或微利的公司,通常无法推出分配方案,这类公司只能向投资者交白卷。还有的公司,虽然2009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由于公司以前年度亏损,公司未分配利润为负数,这类公司在弥补了以前年度的亏损后,仍然没有可分配利润,也只能交白卷。如美菱电器,虽然200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0倍多,但合并报表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可供分配利润为-3460万元,尚存在未弥补完的亏损,因此美菱电器只能继续充当“铁公鸡”。 如果说那种力不从心的“铁公鸡”投资者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一些公司有钱不分,就只能说是回报股东意识淡薄了。这样的公司在股市里并不少见。如小天鹅公司,2009年实现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454.93%;每股收益0.41元,每股未分配利润达到1.14元,但该公司却对投资者一毛不拔。还有的公司,虽然效益不错,但却只是向投资者象征性分红。如英力特公司,去年每股收益0.32元,每股未分配利润达到1.35元,但该公司只向投资者每股分配一分钱,与“铁公鸡”没有任何区别。 更让投资者难以接受的是,有的上市公司虽然对投资者一毛不拔,但对公司高管却出手大方,薪酬收入大幅增加,这种做法直接把股东权益踏在了脚下。如西南证券,2009年度实现净利润10.07亿元,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5.89亿元,但该公司对投资者却是“不分配

浅谈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浅谈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盈利能力充分体现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的强弱。本文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常阐述盈利能力的含义,论述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和内容,同时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提高上市公司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1 盈利能力含义 所谓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综合体现了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情况。对于企业来说,盈利能力一方面显示了该企业在某一时期的销售水平,以及获取现金的能力和降低成本的能力,另一方面同时反映了企业资产的运营效益,以及获取收益,规避风险的能力。 盈利能力作为中心问题,受到企业内外有关各方的高度关注。凭借自身的盈利能力,投资者可以取得更高的投资收益,债权人可以收取更高的本息,进而集中体现了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同时为提高职工的集体福利水平奠定基础。 2 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和内容 2.1 盈利能力分析目的 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但是我国证券市场并不成熟。在金融危机蔓延、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股市市场很不稳定。所以,良好的盈利能力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稳健经营至关重要。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分析财务的重点内容就是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上市公司的 盈利能力,同时为利益相关者制定财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进而在一定程度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持续经营为获取利润提供了保证;而获取利润同时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根据盈利能力,可以判断企业经营人员的业绩,进而便于发现问题、完善企业的管理模式。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目的,对于企业经理人员来说,主要表现为: 第一,企业的经营业绩通过盈利能力的有关指标得以充分反映和衡量。对于企业经理人员来说,其根本任务就是通过努力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各项收益数据得以反映,同时也彰显了经理人员的工作业绩。 第二,通过分析盈利能力,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具体表现,通过盈利能力可以表现企业的经营的好坏。通过深入分析盈利能力,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收益水平。 利润对于债权人来说是偿债的重要来源,尤其是长期债务。企业的偿债能力决定于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强弱程度。企业进行举债时,债权人需要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行审查,而企业则盈利能力决定了偿债能力的强弱。对债权人来说,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显得非常重要。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法

上市公司为了向行政管理部门显示所谓政绩、为了避免由于连年亏损而造成的壳资源丧失、为了追求一定的净资产收益率而保留配股资格或甚至为了配合二级市场炒作,通过各种方式隐瞒或粉饰真实的经营业绩,超过法律法规允许范围进行利润调节。这就是所谓“利润操纵”。证券时报与某证券公司联合进行的《上市公司经理人月度调查》显示,利润操纵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而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对此由于司空见惯而理所当然。本次调查显示,上市公司实施利润操纵的具体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联交易,比例达55.56%;巧用会计政策,比例44.44%,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比例为33.33%。具体分析如下:一、关联交易(一)增加收入,转嫁费用不少公司在上市改组时是由母公司中某一块优质资产为主整合的,与母公司存在着供、产、销及其他服务方面的密切联系,尤其是大型原材料行业的上市公司,其原材料来源为母公司,而产品销售对象也为母公司。在上市公司面临亏损时,母公司会解囊相求,即使在市场不旺的情况下,也会购买大量上市公司产品,同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其销售原材料。如苏三山1997年一笔对母公司关联公司关联交易的销售收入高达1.6亿元,销售成本1.4亿元,净利润则达2000万元,仅此一笔就占1997年利润总额的235%。可见上市公司的利润有很大一块是来源于关联交易所作的账面调整。在费用负担方面,上市公司与母公司在上市公司改组之初便确定有关费用支付和分摊标准,但在上市公司业绩不理想时,母公司或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或承担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广告费用、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甚至将上市公司以前年度交纳的有关费用退回,从而降低当年费用,以达到转嫁费用的目的。(二)资产租赁许多上市公司由于发行额度限制,母公司只有部分而不是整体进入上市公司,许多经营性资产甚至经营场所往往采用租赁的方式,而租赁数量、租赁方式和祖赁价格就是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可以随时调整的阀门。有时上市公司还可将从母公司租来的资产同时转租给母公司的子公司,以分别转移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利润。(三)计受资金占用费用按照我国现有法规规定,企业之间不允许相互拆借资金,但实际情况是关联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的拆借现象比比皆是,两者之间也难以严格区分,虽属违规拆借也就法不责众。上市公司与关联公司发生的资金占用的金额、收费标准均未事先公告,投资者无法对此合理性作出恰当的判断和预计。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形式: 1.向母公司计受资金占用费用。名目繁多,金额巨大,在账面上可以反映出一大块营业外收入。例如浦东不锈1998年中报实际净利润2837.3万元,应收母公司上海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资金占用费559.73万元,应收母公司资金占用费滚存利息就达2916.52万元。 2.向被投资公司计受资金占用费用。[!--empirenews.page--] 目标往往是以下两种被投资企业:(1)虽拥有被投资企业20%以上的股权,但该企业已转由他人承包经营,企业失去控制权,可以不进行权益法核算。(2)占股权20%以下采用成本法核算的被投资企业。当上述两种企业严重亏损,即使上市公司存在着实质性的投资损失,但通过计受资金占用费的形式和利用长期投资会计核算方法本身的缺陷,在会计报表上却虚增了一块利润。(四)委托或合作投资 1.委托投资。如果上市公司面临投资项目周期长、风险大等因素,则可将某一部分现金转移给母公司,以母公司的名义进行投资,将投资风险全部转嫁到母公司头上,而将投资收益的回报确定为上市公司当年的利润。 2.合作投资。一旦上市公司发现净资产收益率难以达到配股的要求,便倒推计算利润缺口,然后与母公司签订联合投资合同,投资回报按测算的缺口利润确定,由母公司让出一块利润,上市公司自然不便在公告书中向投资者披露投资何项目及短期有如此高回报的缘由了。(五)托管经营在目前中国股票市场上,由于缺乏托管经营方面的法规规定度操作规范,托管经营的操作却是偏离惯例,纯属利润操纵的工具。 1.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委托母公司经营,定额收取回报,上市公司既回避了不良资产的亏损或损失反映问题,又凭空获得了一块利润。 2.母公司将稳定的高获利能力的资产以低收益的形式委托上市公司经营,在协议中将较多的以较高的比例留在上市公司,直接增加上市公司利润。(六)资产转让置换通过资

上市公司利润如何分配

上市公司利润如何分配? 公司的利润分配顺序如下: 1?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但不得超过税法规定的弥补期限(税前利润); 2■缴纳所得税。 3?法定公积金不足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弥补亏损; 4?依法提取法定公积金和公益金; 5?提取任意公积金; 6 ?向股东分配利润。 上市公司税后净利润在偿还债务及相关孳息后就分配到股东权益中来,具体以公积金、公益金、未分配利润、股东红等方式存在。 他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不是没分红就少了你的权益,公积金转增股本等就是一种权益转化方式。 什么是公积?金公积金的用途有哪些? 公积金是股东权益的重要内容,包括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两部分。 资本公积是指山股东投入、但不能构成”股本,域“实收资本“的资金部分,主要包括股本溢价、接受捐赠实物资产、投入资本汇兑损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以及投资准备金等 O资本公积的主要用途有两个,一是转赠资本,二是弥补亏损。 盈余公积是指公司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盈余公积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金两类。公益金专门用于公司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如购建职工宿舍、托儿所、理发室等方面的支出。现行制定规定,上市公司按照税后利润的5%至10%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 一般盈余公积分为两种: 一是法定盈余公积金。上市公司的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 取,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 二是任意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主要是上市公司按照股东大会的决议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区别就在于其各自汁提的依据不同。前者以国家的法律或行政规章为依据提取;后者则山公司自行决定提取。公司提取盈余公积主要可以用于以下儿个方面: (1)用于弥补亏损。公司发生亏损时,应曲公司自行弥补。弥补亏损的渠道主要的有三条: 一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按照现行制度规定,公司发生亏损时,可以用以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法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手法 上市公司为了向行政管理部门显示所谓政绩、为了避免由于连年亏损而造成的壳资源丧失、为了追求一定的净资产收益率而保留配股资格或甚至为了配合二级市场炒作,通过各种方式隐瞒或粉饰真实的经营业绩,超过法律法规允许范围进行利润调节。这就是所谓“利润操纵”。 证券时报与某证券公司联合进行的《上市公司经理人月度调查》显示,利润操纵己成为较普遍的现象,而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对此由于司空见惯而理所当然。本次调查显示,上市公司实施利润操纵的具体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联交易,比例达55.56%;巧用会计政策,比例44.44%,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比例为33.33%。具体分析如下: 一、关联交易 (一)增加收入,转嫁费用 不少公司在上市改组时是由母公司中某一块优质资产为主整合的,与母公司存在着供、产、销及其他服务方面的密切联系,尤其是大型原材料行业的上市公司,其原材料来源为母公司,而产品销售对象也为母公司。在上市公司面临亏损时,母公司会解囊相求,即使在市场不旺的情况下,也会购买大量上市公司产品,同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其销售原材料。如苏三山1997年一笔对母公司关联公司关联交易的销售收入高达1.6亿元,销售成木1.4亿元,净利润则达2000万元, 仅此一笔就占1997年利润总额的235%。可见上市公司的利润有很大一块是来源于关联交易所作的账面调整。

在费用负担方面,上市公司与母公司在上市公司改组之初便确定有关费用支付和分摊标准,但在上市公司业绩不理想时,母公司或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或承担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广告费用、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甚至将上市公司以前年度交纳的有关费用退回,从而降低当年费用,以达到转嫁费用的目的。 (二)资产租赁 许多上市公司由于发行额度限制,母公司只有部分而不是整体进入上市公司,许多经营性资产甚至经营场所往往采用租赁的方式,而租赁数量、租赁方式和祖赁价格就是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可以随时调整的阀门。有时上市公司还可将从母公司租来的资产同时转租给母公司的子公司,以分别转移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利润。 (三)计受资金占用费用 按照我国现有法规规定,企业之间不允许相互拆借资金,但实际情况是关联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的拆借现象比比皆是,两者之间也难以严格区分,虽属违规拆借也就法不责众。上市公司与关联公司发生的资金占用的金额、收费标准均未事先公告,投资者无法对此合理性作出恰当的判断和预计。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形式: 1.向母公司计受资金占用费用。名目繁多,金额巨大,在账而上可以反映出一大块营业外收入。例如浦东不锈1998年中报实际净利润2837. 3万元,应收母公司上海浦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资金占用费559. 73万元,应收母公司资金占用费滚存利息就达2916. 52万元。 2.向被投资公司计受资金占用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