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浙江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浙江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日“十二五”期间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大力推进水利建设,全面增强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促进我省水利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浙委〔2011〕30号)精神,特编制《浙江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本规划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专项规划,是指导全省水利改革发展、确定水利重大工程布局和建设安排的重要依据。

浙江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一、水利改革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水利改革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是我省水利工作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各地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坚持人水和谐、节约为先、综合治理、建管并重的治水理念,以防洪安全、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承载能力“三大保障体系”建设为总抓手,切实加大水利投入力度,加快水利建设和水利管理改革步伐,一大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投入运行,发挥了较好的综合效益,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⒈防御洪(潮)涝台旱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大力实施“强塘”工程,全省完成116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固海塘388公里,配套加固水闸366座,滨海地区防台御潮综合能力稳步提高;加固干流主要堤防和小流域堤防1100公里,开展了20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开展易涝常灾地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完成了湖州市大钱港整治等工程,开工建设温岭市金清新闸排涝二期、台州市栅岭汪排涝调蓄等工程;启动杭嘉湖低洼地区圩区整治和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设,开展了2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有效增强了防御洪(潮)涝台旱灾害的能力。同时,基本建成基层防汛体系,实施水雨情网格化预警管理,健全水雨情监测和

预警预报体系;建立水利工程安全巡查制度,防汛抢险物资储备和应急抢险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确立了“以人为本、以防为主、以避为先”的防御洪(潮)涝台旱灾害的科学理念,科学调度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断提升,成功防御了“桑美”等超强台风以及流域性洪水、局地强降雨等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大幅降低。

⒉民生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完成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目标,解决和改善了115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探索建立了农村饮水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0万亩,新增经济型喷微灌面积20万亩。顺利完成“十一五”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建设,启动实施“千站改造惠农保安工程”,新建和改造水电站770座,新增装机超过100万千瓦。

⒊水资源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建成了绍兴曹娥江大闸、湖州老虎潭水库、龙游沐尘水库等一批水源工程以及嘉善太浦河取水一期、玉环引水等一批引水工程,开工建设钦寸水库、舟山大陆引水二期等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总体格局初步形成。建设了一批小型水源工程和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全省新增年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开展水库水源安全保障试点工程建设,宁波、绍兴等地开展了水源保护投入机制的探索。

⒋水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扎实推进。建设清水河道和整治农村河沟23000公里。开展丽水瓯江流域水生态系统修复试点和杭州引水入城等区域生态配水工程建设。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推进经济林地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全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180平方公里。同时,坚持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滩涂围垦和沿海防洪御潮、岸线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有序推进滩涂围垦,完成慈溪徐家浦两侧、台州三山涂、定海钓浪等一批重点围涂工程,滩涂圈围63万亩。因地制宜开展低丘红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面积6.9万亩。

⒌水资源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颁布实施了《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和《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进一步加强水政执法机构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强化水资源依法管理。编制和实施了主要流域综合规划和一批重大水利专项规划。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全面实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水资源综合规划体系,水资源费收取基本实现全面覆盖,承压地下水禁限采目标基本实现。开展了椒江流域的水量分配,启动杭嘉湖地区水量分配工作。开展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53.7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6。水文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建设加

快推进,水利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水利科技投入不断加大,科研力量不断增强,水利创新与推广能力明显提升。深入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大中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和小型水库、山塘巡查机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初步形成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的水利投融资机制;开展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行政管理更加规范高效,为“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全社会对水利空前关注,水利工作力度、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着十分难得的机遇。同时,“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水利工作面临新任务新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带来用水方式和结构的新变化;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等三项国家战略,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产业集聚区等特定区域的集约发展,要求对这些区域提供更高的防洪减灾和水资源、水环境保障能力;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以下简称“两区”)的建设,要求突破农田水利服务能力不足的瓶颈;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质量、水环境和水生态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但是,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我省水利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防灾减灾能力上,主要江河堤防、海塘、水库、山塘还需要进一步加固,标准有待提高,保护范围尚需扩大,中小河流尚未系统治理,滨海滨湖平原排涝能力不足,防汛抢险应急能力亟待提高。在水资源保障方面,还存在着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供水水源单一、供水保证率不高、水源地水质不达标等问题。在水环境方面,部分平原地区河网水质较差,水环境改善趋势不明显。在农田水利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长效管理机制尚未落实。深化水利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需要破解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矛盾。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以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为主线,以深化水利改革为动力,防汛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扎实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兴农田水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防洪减灾综合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水资源保护及河湖健康保障能力,构建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努力使我省水利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摆在水利工作的首要位置,保障水利建设和改革成果惠及全省人民,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

———坚持人水和谐,节水为先。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条件,合理配置水资源。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水利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水利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和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投入的水利投融资机制,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形成政府与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

———坚持立足保障,突出重点。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为导向,围绕“三项国家战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以及“两区”建设等重点,针对当前存在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薄弱环节,从防洪减灾、资源供给、水环境改善等多方面提升保障能力。

———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以《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统领,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统筹安排水利发展布局

和重要项目。注重城乡统筹,大幅度提高对农田水利的投入;注重区域协调,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注重建管并重,加强水利管理,提升行业能力,以适应水利工程建设新高潮的要求。

(三)发展目标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按照建设“平安水利、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和科技水利”的要求,“十二五”水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深入实施“强塘”工程,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平安水利”建设扎实推进;以服务“两区”建设为重点,实施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民生水利”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以节约用水为基础,强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构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促进工程水利转变为“资源水利”;以促进水的有序流动、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为主要手段,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打造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水利”;强化水利科技、教育和人才建设,加强行业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构建支撑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水利”。到“十二五”末,水利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水利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具体目标是:

———防洪减灾方面。规划内病险水库和海塘配套加固全面完成,水库年病险率控制在3%以内;完成主要江河堤防加固450公里、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1000公里,全省城市防洪达到国家规定的设防标准,力争达到上限标准,继续完善城市排涝设施,逐步提高排涝标准;沿海重点区域防潮标准达到50年一遇以上,主要平原和低洼易涝地区排涝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以上。防汛防台抗旱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综合能力明显提高。

———农田水利建设方面。扩大灌溉面积300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区域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旱涝保收面积占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0%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以上。农村河道综合治理10000公里。

———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方面。“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扎实推进,新增供水能力15亿立方米,城市、农村供水保证率分别提高到95%和90%以上;用水总量控制在23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78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4立方米以下。完成滩涂围垦60万亩。新增水电装机60万千瓦。

———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保护方面。加大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及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大于55%,完成水土流失治理3000平方公里,沿海平

原承压地下水全面禁限采。水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优秀水文化得到大力弘扬。

———构建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方面。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水利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水利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表:“十二五”水利发展主要指标

三、“十二五”水利建设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主要实施“强塘”工程、农田水利、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修复、行业能力提升等五类工程。

(一)深入实施“强塘”工程

通过深入实施“强塘”工程,综合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⒈工程措施。继续开展海塘达标建设,提高部分非标准海塘和低标准海塘的防御能力,加固海塘436公里,配套建设或加固水闸181座;继续实施已发现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固病险水库415座以上,水库年病险率控制在3%以内;加强水库安全动态监测和海塘安全鉴定工作,及时加固发现的病险水库和海塘,消除安全隐患;优先整治洪涝易发、人口集中、经济集聚、农田连片的120条中小河流重要河段,完成整治1000公里;以提高防洪标准、扩大保护范围、增强内涝外排能力为重点,继续完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结合主要江河和中小河流堤防建设,提高中心镇防洪能力;推进钱塘江北岸海塘防御超标准风暴潮工程建设。加固钱塘江、瓯江、甬江、飞云江、鳌江、椒江等主要江河堤防450公里;加快推进永嘉南岸水库等流域性控制工程和杭嘉湖、宁绍、温黄、温瑞平原以及金衢、丽水等低洼易涝地区防洪排涝骨干工程建设。

⒉非工程措施。制订实施《浙江省市县级防办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指导意见》。建立和落实基层防洪防台巡查预警制度,进一步完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长效管理机制。完成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修订完善防汛防台抗旱预案,组织重点区域、重要部位防洪防台抗旱能力的论证分析和评估。加强蓄滞洪区的建设和管理,加强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和应急抢险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洪水风险管理,制订重要江河、重点区域及城市洪水风险图;进一步完善重要流域洪水调度和水量应急调度方案,完善大型水库洪水调度系统,研究大中型水库抗旱供水调度方案,建设重要江河洪水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专栏一:“强塘”工程建设主要任务

(二)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新增粮食生产功能区500万亩、现代农业园区400万亩左右。大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以保障“两区”建设为重点,开展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发展高标准旱涝保收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十二五”期间,全省新增旱涝保收面积325万亩,扩大灌溉面积300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区域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加快杭嘉湖低洼圩区整治工程建设,开展30个以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推动“一高四小”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小山塘、小堰坝、小机埠、小沟渠的新建、改造、整治等工程)建设。到“十二五”末,全省60%以上有农田水利建设任务的县(市、

区)达到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要求。进一步做好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修编工作,加强与当地“两区”规划和各涉农专项规划的衔接,整合农田水利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等项目,发挥综合效益。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维修养护。

专栏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主要任务

(三)加快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

围绕“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海洋经济建设等重大战略,加强对产业集聚区、舟山群岛新区以及重要城市、拟培育成小城市的中心镇等的水资源保障,在节约用水前提下,综合采取现有蓄水工程功能调整、新建水源工程和引调水工程、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多种措施,建成集约高效、城乡统筹、量质并重、多源共济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

⒈继续加强水源和引调水工程建设。续建舟山大陆引水二期工程、新昌钦寸水库、平湖太浦河取水一期工程等,新建好溪水利枢纽、台州朱溪水库、宁波自曹娥江引水工程等,

新增年供水能力15亿立方米。建设闲林水库等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加强水资源科学调度,构建宁波、浙北、浙中地区水库群联合供水、台州“北水南调”等区域水源联网联调的水资源配置模式。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改善提高39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条件。因地制宜,在水资源紧缺地区积极推广应用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源;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水质保护、监管和综合整治,努力遏制部分供水水源水库富营养化趋势,实施30余座水库水源安全保障工程。在推进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开展战略性水源的前期研究。继续争取调整新安江水库功能和管理体制,开展新安江引水工程前期研究。开展温州小溪引水、台州十三都水库、宁海辽车水库等工程的前期研究。

⒉继续实施“千站改造惠农保安工程”。加快老电站更新改造进程,推进11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积极推动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更新改造水电站320座,强化水电安全监管。

专栏三: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主要任务

⒊科学开发利用滩涂资源。坚持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并重,按照规划,抓紧推进钱塘江河口地区以及沿海地区一批重点围涂工程建设,完成圈围60万亩。结合河口综合治理,开展温州瓯(江)飞(云江)围垦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坚持生态围垦理念,优化滩涂围垦布置形式。开展滩涂资源调查,修编滩涂围垦总体规划,对滩涂资源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加强对河口治理的基础研究及基础资料调查与监测,根据滩涂淤涨状况,引导开展人工促淤,促进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

专栏四:滩涂围垦重要工程

(四)建设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修复工程

按照“引得进、流得动、排得出”的总体要求,以提高水的流动性作为主要手段,增强水环境承载能力,加快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增加多年平均引水量约5亿立方米。建设瓯江丽水段、义乌江生态治理工程等,改善水生态环境。建设绍兴平原河道整治、温州温瑞塘河整治等工程,连通河网水系,促进沿海平原水体有序流动。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的保护,落实重要流域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在水资源配置中加大对生态用水的配置比重,增加江河湖泊生态用水。开展易灾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0平方公里。

专栏五:促进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修复的主要水利工程

(五)实施行业能力提升工程

按照依法管水、科学治水的要求,加强水利法制保障和科技支撑,推进水利基础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水利行业能力。

⒈推进依法管理。进一步完善水法规体系。加强水政执法能力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加大水事违法案件查处执行力度,建立重大水事违法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强化水工程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管,依法管理河湖水域,加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依法依规简化行政审批手续。

⒉着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要求,完成第一次水利普查,为水利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开展河口滩涂开发利用管理等规划编制工作,完善水利规划体系,发挥规划在涉水事务管理中的指导、约束作用。加强水利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工作,建设水利数据中心,更新改造防汛指挥系统,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系统、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水政

执法监督管理平台等一批业务应用系统,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

⒊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水文站网布局,针对频发的局地强降雨和洪涝台旱灾害,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镇、中小河流、山洪易发地区、沿海风暴潮和旱情等的水文测报能力。完善水雨情信息自动采集和网格化预警系统,提高系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信息传输保障能力;依托水文基础设施和水文站网,强化水资源、水生态和水土保持监测与服务。支持中国水利博物馆等加强水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

⒋推进水利科技创新。针对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改善、农田水利以及加强水资源管理等重点领域,加大水利科技投入,以水利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为主要载体,继续建设省水利防灾减灾、河口海岸重点实验室,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先进适用技术研究和水利科技成果推广,建设一批水利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加强水利国际交流和合作。培育水利科研、勘测、设计、咨询、代建、区域建设项目法人等机构,着力加强对基层水利单位和建设项目的服务,提升水利建设、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和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

专栏六:提升水利行业能力的主要基础设施工程

四、水利改革与管理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水利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快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推进水价改革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构建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⒈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以水资源综合规划为依据,制定全省八大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基本建立覆盖省、市、县(市、区)三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实行区域和重点用水户计划用水管理。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探索研究水权制度建设。

⒉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用水定额管理制度、用水计划管理制度、缺水地区高耗水项目准入制度和建设项目节水“三

(发展战略)大学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XX大学XX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2011-2015) XX学院是一所以职业教育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二级学院。在“十一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和学术科研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任务极其繁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学院发展实际,特制定XX学院学科与科研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 一、目前学院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学院逐步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与各教学系相关学科相结合,以专业为导向,以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在院领导精密部署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下,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在开拓中前进,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 鉴于学院创办时间短,科研力量薄弱的现实,学院一直坚持“以院内力量为主、借助院外力量”的方针开展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其中,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主要借助院外科研力量;而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相关性研究、职业教育与专业建设相关的研究,则以院内研究力量为主。目前,两方面稳定的研究力量约为30人左右,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学科队伍中含博士生导师1名,学科带头人3名,学术带头人2中,学术骨干6名,XX市优秀中青年教师2名,XX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名。 2、保证资源持续投入,学科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五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建设学科平台建设,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学术论坛、职业技能大赛参赛机制、“产学研”合作基地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劣到优、从临时制、随机制到常态化、制度化,形成了对本学科发展的有效支撑。目前,学院设有高等教育研究所、农民工学院两个研究单位;藏书上万册的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全文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全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重大成就 第二节主要问题 第三节战略机遇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四节指导思想 第五节基本原则 第六节主要目标 第三章重点区域 第七节重点经济区 第八节农产品主产区 第九节重点生态区 第十节资源富集区 第十一节沿边开放区 第十二节特殊困难地区 第四章基础设施 第十三节强化铁路建设 第十四节完善公路网络 第十五节优化民航布局 第十六节加快发展水运 第十七节加强水利建设

第十八节畅通能源通道 第十九节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五章生态环境 第二十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第二十一节实施重点生态工程 第二十二节加强环境保护 第二十三节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第二十四节做好防灾减灾 第六章特色优势产业 第二十五节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 第二十六节优化调整资源加工产业 第二十七节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 第二十八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二十九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三十节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第七章美好新农村 第三十一节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第三十二节振兴牧业经济 第三十三节提高林业发展水平 第三十四节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三十五节建设农民幸福家园 第八章城镇化与城乡统筹 第三十六节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第三十七节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鲜明的小城镇 第三十八节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第三十九节统筹城乡发展 第九章科教和人才 第四十节优先发展教育 第四十一节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四十二节建设创新型区域 第四十三节推进人才开发 第十章民生事业 第四十四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第四十五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十六节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第四十七节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四十八节繁荣文化事业 第四十九节创新社会管理 第五十节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第十一章改革开放 第五十一节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第五十二节加强区域互动合作 第五十三节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第五十四节推动沿边地区开发开放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 第五十五节强化政策支持 第五十六节精心组织实施 第五十七节加强指导协调 第五十八节做好评价考核

宜昌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报告

湖北省宜昌市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送审稿) 宜昌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 二〇一〇年七月

审定:姚大志 审查:李桂林毕家杰郑思俊张志新 刘克清潘家秀 项目负责人:靳鹏 审核:李建新苗云江 主编人员:翟中旭胡杰杨香东杨森茂 参加编制人员:万卫平王代圣邓劲方田海欧 刘丰刘院生阮小燕向清炳 吴琼宋世鸾杨振华周真中 姜江洪钧赵增辉聂华彬 席祖荣董凌云操江涛戴圣福

目录 1 概况 (1) 1.1自然地理概况 (1) 1.2水资源概况 (2) 1.3社会经济概况 (3) 2 水利发展改革的现状 (4) 2.1“十一五”水利发展的主要成就 (4) 2.2水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8) 2.3面临的形势 (9) 3 水利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思路 (11) 3.1指导思想 (11) 3.2基本原则 (11) 3.3总体思路 (13) 3.4编制依据 (14) 3.5规划水平年 (15) 4 水利发展的主要目标 (16) 5 水利发展的布局 (24) 6 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26) 6.1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 (26) 6.2水利改革与管理的主要任务 (33) 7 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39) 7.1“十一五”转接重点项目(5个) (39) 7.2“十二五”新建项目(10个) (42) 8 保障措施 (50)

前言 “十二五”期间至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实施鄂西生态旅游圈建设,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和国家森林城市,走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发展前列的重要时期。水利是基础产业,解决好人水和谐的问题,是实现宜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1 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宜昌位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交汇过渡地带。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东西宽174km,南北长180km,版图面积21084km2,其中山区占67.4%,丘陵占22.7%,平原占9.9%。宜昌东邻荆州和荆门市,南抵湖南省常德市,西接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北靠神农架林区和襄樊市。 宜昌地形复杂,高低相差悬殊,山区、丘陵、平原兼有。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的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和夷陵区西部为山区,夷陵区的东部、当阳、远安、宜都等县(市、区)为丘陵,长江、与清江和与沮漳河交汇两侧的枝江、当阳、宜都等县(市)的部分区域为平原。 土壤从红壤土到棕壤等九种类型均有分布,其中优质熟化土壤占耕地的48%。全市植被良好,森林资源居全省第二位,覆盖率为55.3%。 宜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多年平均年降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测绘在实现数字化转型后,正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正在成为现代测绘工作的主要内容。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的战略部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方向、重点和主要任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学发展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成效显著。“十一五”是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取得新跨越、新突破、新成就的五年,是上层次、上水平、上台阶的五年,是作用大彰显、地位大提高、影响大提升的五年,在诸多领域有重大创举和重要突破,为测绘地理信息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突破。测绘基准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及应用实现跨越。一些重要的地理信息资源首次实现对全部陆地国土的覆盖,基础地理信息数

据库成为测绘成果的主要形式。数字城市建设顺利推进,试点和推广城市已达130个,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公众版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开通并产生重要影响。 测绘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取得系列成果。测绘科技自主创新取得新进展,尤其是在低空航测遥感系统、数字航空摄影仪(SWDC)、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数字摄影测量网格(DPGri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一体化测图系统(PixelGrid)等先进测绘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方面成效明显。资源三号卫星进入研制阶段。以无人机航空摄影装备为代表的地理信息航空遥感获取能力建设开始起步。地理信息数据处理能力持续增强,测绘成果档案存储与服务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中国测绘创新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全体测绘人53年的梦想得以实现。 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不断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对科学管理决策、重大战略实施、重大工程建设以及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保障能力日益提升,服务效果日益彰显。尤其是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害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新疆、西藏等地应急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地理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在北京开工建设,湖北和黑龙江等地的地理信息产业园建设稳步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要点)

“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编制要点) (2016~2020年) 学院 一、专业建设基础 至“十二五”建设期末,本学院开设专业个数,在校生人数(第一稿统计时间节点为2015年7月10日,第二稿编写时增加2015级新生数)。专业名称等。 简述“十二五”专业建设的主要成果(专业调整与建设、课程建设、教材与多媒体课件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成果、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建设、以及本学院各专业建设的特色等方面)。 二、“十三五”期间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结合“五个对接”企业调研成果、研读《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讨论稿)后的体会、以及通过其他调研(如发改委、经信委、行业协会等渠道)获得的有关数据,形成未来五年本学院各专业人才需求的预判。 三、“十三五”期间专业建设亟待突破的主要问题 1. 检查“十二五”规划的专业建设目标是否全部实现,若有未能实现的,查找原因,结合今后五年的发展趋势,指出该目标是否需要延续或调整。 2. 以“五个对接”的前四个作为重点,分析研究对接契合度,

找出差距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深入思考通过未来五年的建设,本学院哪些专业能够实现升本,目前的现状与四年制应用技术型本科之间有多大差距,要缩短这些距离,需要突破哪些主要问题。 四、“十三五”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总规划的指导思想为引领,围绕学校“十三五”期间提升办学层次的战略目标,针对“十三五”南通地方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研究专业结构调整的新方向和专业建设的新契机,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方案,论证学院内、跨学院的专业整合、及新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充分性。形成本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由此凝练出具有本学院特色的“十三五”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五、“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 确定“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目标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以地方产业升级转型作为专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应用型人才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以智慧化校园建设作为教学改革、教学资源整合的平台,以新技术、新技能培养作为实训基地建设改造的目标,以专业升本、提升本学层次作为发展动力,以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新态势作为参考目标。 规划目标的可考虑办学层次、专业结构、建设规模、新办专业、机制创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教学成果、教改项目、对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开发、精品开放课程、教学

城市供水安全“十二五”规划基础数据内容

城市供水安全“十二五”规划基础数据内容 第一部分文字资料 一、城市概况 1、正阳县地处淮北平原,南连罗山、信阳;东邻新蔡、息县;北靠汝南、平舆;西与确山接壤;东西长64.5km;南北57km;县城面积1903km2;全县直辖22个乡镇。 2、人口规模、县城区域面积 2010年全县城总人口77万人,县城城镇人口17.4万人,县城城镇化水平22.6%。 3、水资源介绍 正阳县城区水资源并不丰富,但目前仍采取深层地下水的开采。 4、规划 正阳县城市总体规划区范围:包括正阳县真阳镇慎水乡行政区规划范围,到2015年城市规划区域面积11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为19.6万人。 正阳县产业积聚区原位于正阳县城西南方向,产业积聚规划面积为11平方公里。 目前产业积聚区无给水工程,产业积聚区给水工程需铺设DN100mm-----DN500mm共计总长40km的供水管网。 二、城市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水源地

1、水源现状 目前采取深井直供方式供水正阳县县城区共有12眼深水井,分部在县城区域不同位置。水质检测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存在问题 正阳县供水管网建立的比较早,制水成本高,供水设备及供水管网老化,漏水严重维修费用高,人员工资低。 (二)、水厂供水现状(二次供水) 1、无 2、自备水规模县城区域内县招待所县城农委宾馆等40多家及单位使用自备井供水。 3、存在问题县自来水公司因资金缺口无能力改造、扩建延伸及新铺设供水管网。 (三)、供水管网 1、供水管网现状 ①管径DN100mm至DN300mm 不等 ②管材球墨铸铁管、钢管、PVC管材、PE管材 ③水压管网水压2.0左右 ④管网漏失率水损40% ⑤存在问题原铺设管网存在超期服役,水压低漏失率严重,高层住宅个人采取加压形式用水。

最新最全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

最新最全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 黄浦区安置到铁路浦东客站(惠南)、航头(下盐路)、孙桥环东 静安区安置到华新、鲁汇、南桥、青浦新城大盈港及朱家角东三里河 普陀区安置到云翔(马陆南翔之间)、白银路(嘉定城西)、徐行、安亭汽车城地铁站闸北区安置到罗店西、月浦马泾桥(月罗公路)、罗泾大川沙河 徐汇区安置到米市渡、泗泾南 长宁区安置到亭林、南桥、徐泾东、华新、白鹤旧青浦 杨浦区安置到合庆、祝桥、惠南(盐仓西南)、黄路、万祥、宣桥 卢湾区安置到三林懿德、曹行君莲、北桥瓶山、谈家港、航头南、曹路南 虹口区安置到横沔、罗店、宣桥、祝桥、惠南 浦东陆家嘴安置到孙桥、周康航、三林懿德、航津路、唐镇、合庆、孙桥环东、祝桥 三个重点发展的核心商务集聚区域: 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我们单位"金融航运商务区; "会"——龙华滨江——三林耀华地区综合商务活动板块; 虹桥枢纽——徐泾——赵巷区域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服务中枢区 九个市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集群: 环人民广场——五东地区; 豫园老西门等老城厢地区; 淮海中路——太平桥地区; 四川北路地区; 大连路——杨树浦路地区; 苏河湾——上海站不夜城地区; 静安寺——南京西路——长寿路地区; 中山公园——虹桥开发区; 上海南站——小闸镇——徐家汇——衡山东湖地区。

四个城市副中心:五角场、张江科学城中区、莘庄、真如 六个中型商务服务区:长风、梅陇新都会、大宁北中环、七宝、金桥、漕河泾 六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长征、桃浦、江桥、杨行、曹路、九亭 四个金融后台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配套饲服数据园区:唐镇、紫竹、周浦、浦江镇。 三个组团式重点新城:临港、松江、嘉定 四个分为两个地理片推进建设的次要新城: 青浦淀山湖——白鹤; 奉贤南桥——奉城海湾; 金山卫柘林——枫泾朱泾亭林; 崇明城桥明珠湖——东滩长横生态城。 1,川沙以南、下盐公路以北,瓦屑坦直以东地区,建设浦东客站、奥体中心,国门商务区,行政文化第二办公中心等,与迪斯尼乐园融为一体。原规划在惠南的浦东铁路客站,不再设立在沪通铁路线上,而是深入该区域内部,服务于整个除了西部沿江地区以外的浦东。沪通铁路提升为高速铁路。 2,南汇新城将扩展,与奉城大团和奉贤海湾联合发展。文化设施和基础设施先行,大型居住区导入。 3,市规划局已经做了1800公里地铁网络的远期规划,今后新城之间、大虹桥到大浦东之间,也将有快速地铁(四根轨道的地铁)。 4,请大家注意张江科学城中区,那真是未来派的精品。沪通铁路和郊环线将合并过黄浦江。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的第一"我们单位"商务区。 外滩地块,要完成外滩源二期、四川南路地块、十六铺二期、新开河地块、董家渡区片的整体建设,以及薛家浜地块的调整。 陆家嘴花木"我们单位"商务区,要完成上海中心大厦和中心区地下综合体、中心绿地地下综合体以及连廊建设,对港务大厦等9栋早期写字楼进行重建改造;加快上海船厂地 块开发;调整充实世纪大都会、新上海商业城的功能;2013年起逐步进行崂山、乳山、梅园西块、陈家门、竹园南块、东昌东园、天后宫地块等的拆迁。

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汇报材料【精品】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汇报材料》的,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现向各位领导和专家简要汇报我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初步构想,以达到抛砖引玉、不断丰富我县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目的。 一、切实转变治水思路 建立现代水利发展模式,必须要坚持科学的水利发展思路,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等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指示,以强化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加注重水安全、水、水环境统筹,更加注重大中小工程配套,更加注重城乡水利协调,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管理制度,更大力度推进节水减污型社会建设;加强水与河库保护,强化河库空间管理和功能管理,加大河库水系连通力度;加强水系流域综合治理和管理,推进城乡水利协调发展;深化水利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现代化之路,为我县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水利支撑保障。 二、科学确定规划目标 目标是发展的方向,是规划的核心。目标设置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体现延续性。启动**水利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工作,在制定“十三五”水利规划目标时,要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利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为重要依据,保持必要的连续性;二是要体现针对性。结合我县实际,在对“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十三五”水利发展的目标与重点。既要提出带有方向性和指导性的目标,也要提出一些能检查、易评估的量化指标;三是要突出约束性。在“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中,明确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农村饮水安全、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刚性约束指标。针对当前我县工程性缺水、区域性缺水、水保障能力不足、水环境污染的新情况,要进一步增加一些在水、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的约束性目标指标。 三、着力解决发展瓶颈 在规划编制中,要按照习总书记关于国家水安全战略重要讲话的要求,根据我县实际,认真梳理水利发展中制约因素,系统研究解决对策措施。一要着力解决水短缺问题。我县城郊片区、大楠片区的水短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伴随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水短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将更加凸显。一方面,工程性、性、水质性缺水并存,另一方面,用水粗放的现象仍十分严重,用水效率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规划编制中要深入研究加快推进转变用水方式、热门思想汇报大幅度提高用水效率的重大举措,提出综合性对策措施;二要着力解决水生态损害问题。当前,我县河、库管理和保护仍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不少河、库开发已经接近或超出水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河道侵占、工业污水排放、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瓶颈。规划编制中要牢固树立

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Xx技术职业学院 “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二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专业由“十二五”初的15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17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17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6个,占35.0%;文科类专业11个,占65%。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二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100万元左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多媒体教室总间数52间、座位数4000多个;实训(实验)实15个;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 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

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5. 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6. 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7. 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学校13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6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7个。 (二)面临形势 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2005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解放思想,突出特色,深化校企合作,9年共培养了近8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每年培训各类人员1.5亿人次以上。可以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缺乏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二是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持续 发展条件不足不稳;三是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四是打造品牌,发展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都将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 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

工信部_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2016〕412号_20161218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国内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抢抓机遇,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有重大意义。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 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十二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迅速壮大,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日益繁荣,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技术创新取得了明显突破,应用势头良好,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化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对数据资源的采集、挖掘和应用水平不断深化。政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国面向公众

的政府网站达8.4万个。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十二五”期间近300个城市进行了智慧城市试点。两化融合发展进程不断深入,正进入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信息消费蓬勃发展,网民数量超过7亿,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3亿,均居世界第一。月度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835M。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大型集团企业积累沉淀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我国已成为产生和积累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大数据技术创新取得明显突破。在软硬件方面,国内骨干软硬件企业陆续推出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基础平台产品,一批信息服务企业面向特定领域研发数据分析工具,提供创新型数据服务。在平台建设方面,互联网龙头企业服务器单集群规模达到上万台,具备建设和运维超大规模大数据平台的技术实力。在智能分析方面,部分企业积极布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语音识别、图像理解、文本挖掘等方面抢占技术制高点。在开源技术方面,我国对国际大数据开源软件社区的贡献不断增大。 大数据应用推进势头良好。大数据在互联网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幅度提升网络社交、电商、广告、搜索等服务的个性化和智能化水平,催生共享经济等数据驱动的新兴业态。大数据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驱动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变革,推动制造业向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电信、金融、交通等行业利用已积累的丰富数据资源,积极探索客户细分、风险防控、信用评价等应用,加快服务优化、业务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 大数据产业体系初具雏形。2015年,我国信息产业收入达到17.1万亿元,比2010年进入“十二五”前翻了一番。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3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大型数据中心向绿色化、集约化发展,跨地区经营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的企业达到 295家。云计算服务逐渐成熟,主要云计算平台的数据处理规模已跻身世界前列,为大数据提供强大的计算存储

十二五规划心得(精选多篇)

十二五规划心得(精选多篇) 第一篇:十二五规划心得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制以五年 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度的中短期计划,在过去的十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度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存程度不停进步,现如今年我们已经迈入了xx年,我们国家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在此 计划中,结构调整是主要目的,科学发展是主题,经济发展是主线,其中我认为以下个亮点特别贴近我们的生活: 1、 过去数年来提倡的‘强国’从十二五期间转为了‘富民’。梁启超曾撰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其实可以理解为‘民富国强’,只有人民都富饶了,国家才是真正的富裕;人民都强盛了,国度才是真正的强盛。做为人民党员的我们,肯定要高兴工作,多学各项技能,进步本身的业务水平,做一名复合型人才,创造成绩。 2、 生存在广东是幸福的,因为未来五年广东的发展蓝图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实为我党存眷民生的庞大办法,让我们看到党以人为本的庞大刻意。当人民的生活甘甜、居住环境清新、事业有成就、社会有人情、文化有咀嚼之时,幸福离我们还远吗? 3、 文明表现着文化素质,其实文明也体现着生存的富饶水平,当人民生存幸福了,文化的熏陶就会如春风吹过麦苗一样拂过民气,文明之风随处可见。做为一名顺德人,我非常支持“创

文明城市,建幸福顺德”这一发展目的,而且会从本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4、 在“十二五”的规划中,特别强调要增强资源节省和办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相信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越来越向“清、碧、蓝”的偏向发展,地球会更康健优美。做为一名党员,要时刻关注党的目标门路并坚决执行,同时认真学习,快速进步本身,努力提高服务他人和动员他人的本领,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面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搏斗。十二五规划心得(2):党的xx届五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计划发起光显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法的攻坚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制定“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汗青意义。通过学习集会的精神实质,我深感责任的庞大,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范畴,在变化中谋发展,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学好全会精神,把思想认识同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实际行动统一到中间的决议计划摆设上来。落实好全会精神,加深理解,要学以致用,在现实工作中,变化工作作风,加强责任意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十二五规划心得(3):中国每个五年计划或规划都有一个相 对明白的主题。所谓主题,也就是未来5年必要着力办理的题目。当然,问题最后能否解决或办理的水平怎样,取决于诸多

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

前言 “十二五”时期,我省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强省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陕南循环经济区的建设发展将全面提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决定》精神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水利工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紧紧围绕突破水资源瓶颈制约、显著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三大目标,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强化水利管理,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根据水利部《关于印发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方案的通知》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年-2015年。本规划系统提出了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对指导我省“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改革与发展,强化水利社会管理职能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目录 一、“十一五”水利发展回顾 (1) 二、“十二五”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4) (一)面临的挑战 (4) (三)发展机遇 (7) 三、水利改革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10) (三)发展目标 (12) (四)总体布局 (15) 四、水利建设主要任务 (15)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与配臵 (15) (二)农村水利 (17) (三)城乡供水 (17) (四)防洪抗旱减灾 (18) (五)水土保持 (19) (六)水资源节约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19) (七)水电渔业及水库移民 (20) (八)水利信息化 (21) (九)行业能力建设 (21) (十)科学研究与项目前期 (22) 五、水利改革与管理主要任务 (22) (一)水利改革 (23)

某学院“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

材料工程学院“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 根据材料工程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为进一步促进材料工程学院实验室建设工作,特制定本规划。 一、实验室现状 1、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状况 实验室于1979建立,是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基础理论研究、材料应用开发和材料工程测试的教学与研究的实验室。目前实验室拥有一支从事实验教学、材料研究和开发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实验教师7人,兼职实验教师2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讲师13人,助教6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硕士19人。 2、实验室建设状况 实验室主要由材料物理与力学性能、材料化学、材料工程测试、材料高温制备、非晶态材料、水泥及混凝土、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交通工程、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等教学研究型实验室10个,实验室现有实验室面积2444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1038台套,设备总价891.7万元,配有国内外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20多台套,实验室建设现状见附件一。 3、实验教学情况 实验室目前承担了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交通工程、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及工程管理等专业的21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主要开设实验课程有:开出107个实验项目(其中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项目28个),每年开出的实验人时数达5万多,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开出率达100%。 4、实验室承担科研及教学研究情况 近五年来,实验室承担了淤泥节能烧结砖与自保温墙体建筑体系的开发研究、陶瓷纤维摩擦材料及摩擦机理研究、江苏省盐城环保装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部省市级科研项目25项,还承担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建设项目、江苏省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等教学研究和改革课题20多项。 5、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 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是2004年11月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盐城工学

(完整版)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国内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抢抓机遇,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有重大意义。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 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十二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迅速壮大,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日益繁荣,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技术创新取得了明显突破,

应用势头良好,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化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对数据资源的采集、挖掘和应用水平不断深化。政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国面向公众的政府网站达8.4万个。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展开,“十二五”期间近300个城市进行了智慧城市试点。两化融合发展进程不断深入,正进入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信息消费蓬勃发展,网民数量超过7亿,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3亿,均居世界第一。月度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835M。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大型集团企业积累沉淀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我国已成为产生和积累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大数据技术创新取得明显突破。在软硬件方面,国内骨干软硬件企业陆续推出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基础平台产品,一批信息服务企业面向特定领域研发数据分析工具,提供创新型数据服务。在平台建设方面,互联网龙头企业服务器单集群规模达到上万台,具备建设和运维超大规模大数据平台的技术实力。在智能分析方面,部分企业积极布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语音识别、图像理解、文本挖掘等方面抢占技术制高点。在开源技术方面,我国对国际大数据开源软件社区的贡献不断增大。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