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日本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日本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日本

日本喝下了美国毒药

先说日本如何中了美国设下的圈套。

这对认识当时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现在全球发生的次贷危机非常具有警醒作用。

在《货币战争》这本书里,作者曾经描写了1973年中东战争,其实是一场美元做武器的货币战争,而我们看到的许多战争,包括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本质上都不是石油战争,而是货币战争。

那么,在1980年代美国针对日本的贸易战争,其实质说到底,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一场货币战争。因为,这次美国人赤裸裸的拿起了货币的武器,戳破了日本的泡沫经济,从此日本经济一蹶不振,长达10多年,直到2003年之后,才走出货币战争失败的阴影。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进入缓慢的恢复,而带来经济发展契机的是1950年代的朝鲜战争,这次战争让日本成为所谓联合国军的战略后方,大量战略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日本,而如果运输成本太大的物资则在日本就地生产,日本经济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转了起来,比如大家熟悉的电器厂商三菱重工,就是当年生产坦克大炮的,至今日本人还保留了这些生产线。各国军人在日本吃喝玩乐,也带动了当地巨大的消费需求,由此日本经济一发不可收,到1960年代,日本经济的元气已经基本恢复,且发展神速,1980年代的时候,日本经济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阶段,一个可以叫板美国、和美国争霸的阶段,日本对美国的统治地位形成了威胁。日本GDP达到了美国GDP的一半,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个性张扬的日本人则开始到处收购,比如收购好莱坞,收购洛克菲勒帝国大厦,要知道那个时候美国资本主义的象征不是在911事件中倒下的世贸大厦,而是洛克菲勒帝国大厦,这个华尔街的标准性建筑。

美国人惊呼,日本要和平买下整个美国。

这个时期,日美贸易顺差加大,而美国面对日益增长的贸易赤字,忧心忡忡,坐立不安。焦躁的美国人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加大出口,减少进口,以此达到贸易平衡。

看起来,这个理由非常冠冕堂皇,也非常合理,于是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之下,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Gerhard Stoltenberg)、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Pierre Beregovoy)、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Nigel Lawson)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

理由是充足的,但由此带来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在这里不得不佩服美国大佬的智慧,同时鄙视一下日本民族的短视,日本人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而美国大佬往往是一石三鸟,通观全局。日本人只看到了贸易平衡,美国人则看到了未来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经济崩溃的那一刻。(日本人总是在眼看着要取得胜利的时候,被美国人临门一脚,在最后黑色三分钟把比分改写成美国赢,日本输,太平洋战争如此,广场协议也是如此,也许,这是日本的宿命。)

因为,日元不断升值带来了一个副产品,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日本,赌日元升值,导致日本房地产、股市大幅度上涨,资产泡沫化开始严重起来。记得当年的世界首富是个日本人,具体叫啥名字记不得了,他拥有东京和新宿的大片房地产,按照他拥有的土地资产和房产来算,他就是世界首富了。

股市房市的上涨迫使日本央行实行宏观调控,不得不推行货币紧缩政策,日元利率上涨到6%,大量热钱开始撤离日本股市房市,日本股市房市应声下跌。1991年日本经济正式步入崩溃,直到2003年才开始在中国经济强劲带动之下走出低谷,这段时间被日本人称为“失去的十年”。(其实总时间跨度远不止10年。)

那么,在1997年的时候,日本股市已经开始从40000多点下跌,步入经济萧条阶段。自从1990年开始,日本股市见高点以来一直处于漫漫熊路。然而即使此时已经跌了7年,日本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仍然达到惊人的150倍。比2008年中国股市6124点时候股市平均70倍市盈率,还多了2倍多。

股市的下跌使得日本大量中产阶级破产,而房地产的下跌则使得日本资产阶级破产。

单是炒作房地产亏蚀一项,据日本大藏省的报告,仅仅“日本住宅金融”、“第一住宅金融”、“总和住宅”等七家房地产贷款公司的亏蚀总额就超过了6.27万亿日元,坏账总额则高达8.1万亿日元。

日本喝下了美国的毒药,此时大病未愈。而东南亚经济的强劲增长,却使日本看到了希望,因为最简单的逻辑是,东南亚是日本的市场(广场协议之后,日本被迫把市场从美国转到了东南亚一带,同时节约产品出口的运输成本。)东南亚经济的兴起无疑给日本打了一剂强心针,日本雄心勃勃的复苏计划又蠢蠢欲动地开始了。

但,既然已经把你打趴下了,还会让你很快舒舒服服的爬起来吗?

虎!虎!!虎!!!

上面说的是亚洲经济龙头老大日本,被美国用一纸日元升值的协议捆住了手脚,从此日本开始长达十数年的衰退之路,而东南亚经济体的兴起让日本看到了希望。

东南亚创立东盟经济体,意在建立类似欧盟的自由贸易区,将来可能会克隆欧盟,统一内部货币,有人称此货币名称叫做亚洲元,简称亚元。

经济上的统一,极有可能演化为政治上的一统。

欧元的噩梦刚刚过去,亚元又出来了,欧洲这个敌人刚刚站起来,亚洲这个敌人又爬起来了,真是按下葫芦起来瓢。

想当年,为了破坏欧元体系的形成,由美国控制的经济杀手索罗斯袭击了英镑,击垮了英格兰银行,使得英格兰银行一夜之间亏了20亿美元,也使撒切尔夫人从此放弃了英镑并入欧元的计划,实际上,是让英国从此跟定了美国,而不是欧洲。

英国从此成为美国不是殖民地的殖民地,美国人任意使唤的一条哈巴狗。

如果故伎重演,那么在亚洲建立东盟的成功性将大大降低,东盟内部将会分裂,所谓自由贸易区将会土崩瓦解,而日本重新崛起的时间将大大推迟,中国也会受到巨大的打击,因为在7月份中国将从英国手里接管香港,到时候让他们付出巨大代价,等于花巨款重新买回一个香港,而不是白白得到的,这是一招妙棋。

那么,在东南亚即将搭起的经济骨牌中,谁才是不堪一击的对象呢?选择谁下手比较合适呢?又如何下手呢?下手到何种程度才能引发整个区域的崩盘呢?崩盘之后在政治上、经济上有什么后果呢?如何收场?对中国的打击程度如何?日本还会喘息多久?

这都是要通盘考虑的问题。

中国的古代兵法强调避实击虚,攻其不备。猎豹在一个羚羊的团队中,总是选择体质最弱,或者年龄最小的进行攻击,而且攻击的速度总是非常迅速,但准备工作要做充分,特别是攻击的对象和时机要选择好,它总是在离开羚羊较远的地方静静观察,直到攻击点来临。

如果让我来选择,我会选哪家?

首先,我会选择比较弱的,那么一定是在亚洲“四小虎”中间选择,而不会从“四小龙”中选择,因为“四小虎”羽翼未丰;其次,我会选择“四小虎”中经济漏洞最大的那个,也就是有病的小羚羊。

这么选下来,泰国将是首轮攻击对象的上上之选。首轮告捷之后,整个多米诺骨牌将轰然倒下。

为什么呢?因为泰国的特殊经济机构和债务结构。当时泰国出口面临逆差,而外债又主

要是短期外债,外汇储备又捉襟见肘,因此比较具有可操控性,而且,为了促进泰国的旅游事业,这个国家的外汇在资本项目下又是可以自由兑换的。

另外,还因为这个国家的人比较善良,忠厚,老实,正是那种被卖了还会帮你数钱的那种。泰国推行佛教,人们一般信佛,即使你伤害了他,他也只是说一句“我佛慈悲,善哉,善哉。”然后了事。

泰国是个什么国家?是个只要一个泰国军人拿着冲锋枪到大街上喊一下就可以发动政变的国家。多年来,只要你想政变,你就能够政变成功。

所谓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

在资本市场上,是没有任何感情可言的,有的只是血腥和屠杀,这和动物生存的丛林法则没有什么两样。

泰国小虎,面临着猎杀。日本漫长的冬季

如果有人说乔治.索罗斯是预言家的话,那么可以佐证的理由就是:是乔治.索罗斯,而不是别人,预言了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

日本经济自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奇迹般增长,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从战争废墟上起步的日本,奇迹般成长为可以叫板美国的经济巨人。

日本的经济奇迹不同于中国,中国经过20多年的经济增长,但是老百姓还是穷,人均收入刚刚过2000美金,而日本同样是经过20多年的经济增长,但是老百姓非常富有,人均收入早就过万美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藏富于民。

于是,有了钱的日本人除了开始大笔储蓄之外,将赚来的大笔大笔的钞票投向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由此推动了股市房市的一路攀升。

坚信“市场总是错的”理念的索罗斯注意到了日本股市和汇市,与市场唱起了反调。1987年,索罗斯认为日本股市泡沫太多,必然暴跌,于是在日本市场放空,同时预计日本股市暴跌之后资金回流向美国,故在美国市场做多,然而很不幸,日本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日本市场的外围资金回流国内“救主”,特别是在美国股市的资金的大批回流,导致美股暴跌,而日股暴涨,索罗斯如意算盘落空,被杀得屁滚尿流,要不是跑得快,差点赔光了老本。

这是索罗斯第一次袭击日本,1995年索罗斯故伎重演,依然损失惨重,据后来的资料显示,赔了20亿美金。

索罗斯的资金显然是拼不过日本财团和政府的,因此遭遇了投资生涯中的一次滑铁卢之战。

虽然做空的机会选择不当,但对日本经济泡沫必将破灭的判断,索罗斯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日本股市依然一路高歌,至1989年登上40000多点,随后掉头向下,1990年日本股市开始暴跌,金融股、地产股飞流直下,日本泡沫经济的神话被戳破,自此股市、房市一蹶不振。

但日本经济,依然如同一只超级啤酒桶。

当东南亚金融风暴来临的时候,日本敏感地感觉到这把火迟早要烧到自己屁股上,因为基于几点判断:第一,索罗斯早就盯上了日本,并且交过几次手;第二,日本把东南亚作为自己的主要市场之一,尤其是汽车、影像产品、游戏产品等等的倾销地,东南亚受到波及,则日本的市场终端被破坏,将沉重打击日本出口,何况日本的许多生产基地本来就在这些国家境内。比如,著名的松下、索尼在马来西亚、印尼都有分厂,八佰伴总部还设在香港,而一些大企业比如三井、住友、伊藤忠、丸红等以贸易为主,一旦进出口受损,将直接打击这些公司的业务。第三,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日本推动区内自由贸易是最积极的,一旦东盟被削弱,则日本经济地位乃至政治地位不保,而相反,如果日本出手则可以获得道德上的赞

美,占领道德战略高地,今后在东南亚话语权更加大了,影响力更加强了。第四,东南亚货币贬值将提高其出口竞争力,可能使得日本对该地区贸易产生巨大的逆差,另外这些地区的日资企业还会因为过快的通货膨胀不得不扩大生产成本。

因此,还没等泰国人开口借钱,日本就忙不迭地宣布,日本将慷慨解囊,掏出40亿美金,甚至可以更多。

日本人的举动同时也更多地透露着心虚。

因为,日本这个巨大无比的大泡沫虽然经过七年多的挤压,依然非常可观,超级啤酒桶还是不时冒出泡泡来。比如,1997年初期,日本股市平均市盈率达到104倍,在世界各大成熟市场名列第一。而如果在经济快速的上升期,市盈率非常高,市场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今后的动态市盈率会很快下降,但自从1990年以来,日本经济迟滞不前,因此保持高市盈率实际上已经不可能了。

平均市盈率人为地维持在一个超过100倍的水平之上,已经严重脱离基本面。

而同时,日本脆弱不堪的银行系统正在承受着巨大大压力,不良债权居高不下,一直是日本银行不愿意承认的事实,过度信贷造成很多呆账、死帐乃至可能的糊涂账。

事实上,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打击非常之大,这是很多研究经济的人没有认识到的一个重大课题。自从1989年日本股市从40000点见顶以来,日本股市一路下滑,已经下跌了60%多,银行大量资金被吸进“股市黑洞”化为泡影,1997年11月14日,日经指数跌至16000点,国内20家最大银行这一天仅仅从股份单上的收益损失即达到120亿美元,而这之前的损失高达900多亿美元。

东南亚股市的暴跌,让日本股市也开始跟随下跌。

一些银行开始出现大规模亏损。比如,东京三菱银行当时可以称为世界银行界的巨擎,刚刚合并时其资产值列全球第一,远远超过美国花旗银行,然而在三月份的季度报告内不得不宣布,出现了税前8650亿日元的巨额亏损,而1996年同期则赢利1194亿日元。

其在发布季报的报告中称,之所以发生亏损,是因为自行冲销了坏账。

这些坏账就包括股市暴跌所持股份的价格下跌。

就象中国平安今天发布的持有富通银行股份的价格下跌导致238亿季报亏损一样。

灾难的征兆幽灵般出现了。

1997年10月,日本出口不出所料的大幅度下滑,而内需要刺激不起来,日本本土汽车销售额创下23年最大跌幅,内需、出口这两驾马车,轰然倒地了。

市场疲软,需求不振,日本经济风雨飘摇。

倒闭和失业开始象瘟疫一样到处蔓延。

金融危机往往只有在不能预测到的时候才能出现,而麻痹和麻木,是金融危机几乎必然出现的重要前提。

日本的冬季,很长,很长。

就像中国人每年都要以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来概括一年一样。日本汉字能力鉴定协会每年年底都要向全国征集一个能够形象地概括当年日本社会的汉字。

比如,1995年因为阪神大地震当年被称之为“震”年,1996年则因为发生0-157引起的大面积中毒事件,因而被称之为“食”年,而1997年呢?

12月12日,几乎所有参与评定者都选中了一个字。

这个字叫“倒”。

因为它的的确确非常形象地概括了日本1997年的经济形势——许多企业几乎是一夜之间倒了下来。

而这倒闭的企业里面尤以金融企业为多。

4月,日产互助人寿保险公司被勒令停业。

5月,日本著名券商山一证券附属经纪行小川证券停业。

10月,京都共荣银行倒闭。

日本商业界巨子八佰伴倒闭。

11月3日,日本第七大券商三洋证券破产。

17日,日本十大银行之一——北海道拓殖银行倒闭。

24日,日本第四大券商山一证券倒闭。

26日,日本德阳银行破产。

金融风暴刮起的龙卷风刚刚在日本登陆,就连根拔起了几棵貌似强壮的大树,那些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就只能在寒风中簌簌发抖了。

今天我我们在使用网络语言“我倒”“倒”的时候,是那么轻松。

但1997年的日本,破产事件一件接着一件,日本金融界、地产界、企业界却谈“倒”色变,生怕下一个倒下去的是自己。其中,山一证券的倒闭引起的震荡尤其巨大,以至于远在万里之外的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也应声大跌。

它无疑是日本战后最大的破产事件,也是日本金融界的一大丑闻,其负面影响巨大,在日本经济界乃至世界经济界掀起巨大的波澜。

这有点向今日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的倒闭。

历史总是那么富有戏剧性。

因为,历史有时候带有宿命性。

比如,山一证券创办于1897年,是日本历史悠久的老牌券商,经历一战二战洗礼而岿然不动,而其倒闭之时,却正好就是他的百年华诞。

大喜降临,此刻却忽然变成了悲剧,不能不令人扼腕。

1997年11月24日,山一证券社长野泽正平声泪俱下地向全体员工和全体股东、投资者道歉,宣布破产,而这一切,发生在他上任履新后刚刚三个月。

三个月之前,因为涉嫌向黑社会帮派支付巨额贿赂费用的丑闻,山一证券最高领导11名成员集体辞职,野泽临危受命,他踌躇满志,发誓以自己的努力来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然而,当他11月中旬清查公司账目的时候,猛然发现,其中竟然掩藏着高达2600亿日元的巨额债务!不想独背黑锅的野泽立即通知大藏省,要求停业。

自大牛市开始走向破灭的1989年之后,山一证券就一直亏损累累,大熊市摧毁了许多人的信心,也给券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一方面经纪业务因成交量骤减而大幅度萎缩,另外一方面投资银行业务也陷入停顿,而自营盘更是亏损累累。1996年山一证券虽然有18亿美元的总收入,但净亏却高达14亿美金。

野泽发现的巨额隐藏亏损中有六成来自与客户的非法交易,而四成来自于外汇买卖交易亏损,即货币交易,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此次金融危机才是将山一证券送上断头台的刽子手。

那么隐藏的非法交易是什么呢?原来山一证券自1991年起就开始向客户提供一种保障投资回报的非法交易,即保底分红。大客户购入股票之后,一旦股价下跌,山一证券即安排另外一些客户接手这些股票,类似于我们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内部对敲。但这种游戏看起来丢卒保车了,但从长远看,实际上任何客户的利益最终都会在这种风险转嫁中有所补偿,因为中小客户也必须获得利益,最后所有的损失由山一证券一家承担。

股票市场本来就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倘若最后所有的花都落在自己的手上,则那个市场上唯一的倒霉蛋只能是自己了。

而东南亚股指期货和货币汇率的炒作又使得山一证券亏损不少,加上“黑社会事件”和“帐外帐户收益转移事件”也推波助澜。(即黑社会掌握黑幕后敲诈山一证券高层,高层付

出1.7亿日元私了,后被揭发。同时,山一证券将帐外收益转移到总经理弟弟私人帐户,高达7901万日元。)

正当山一证券处于业务收缩、资金周转困难、丑闻不断的窘境之中时,国际信贷评估机构标准.普尔斯将山一债券评为“垃圾债券”,山一证券名誉扫地,股价大跌,从1997年1月的528日元跌到11月21日收盘价58日元,而事实上,山一证券已经无法正常运营了,只好申请破产保护。

11月22日,日本大藏省举行紧急记者招待会,宣布启用“特别融资法”,由日本央行向山一证券提供无担保、无限制的特别融资,让投资者取回存放在山一证券的保证金,并为倒闭的山一证券寻找买家。

11月26日,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说,山一证券的倒闭让他感到羞愧,并指责山一采用扑朔迷离的会计手法,令调查人员迷失方向。

山一证券的破产事件,无疑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事件,它彻底粉碎了“日本大金融机构不可能破产”的神话,极大的挫伤了日本民众的投资信心,当时,它也是二战以来全球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为此全球金融界震惊了。

如果,此案发生早间或者晚几年,也许另当别论,但它发生在亚洲金融危机之际,在世人心中的震撼力不亚于在日本落下的原子弹。

正如现在倒下去的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和美林证券一样,引发了一场全球金融大动荡。生存还是毁灭

第一个倒下的其实不是山一证券,而是三洋证券,不过山一规模大因而影响大罢了。

当初三洋证券在垂死挣扎、苟延残喘的时候,日本大藏省还曾经千方百计向多家金融机构游说,力图挽救这家东京证交所的上市公司。按照传统,贷款人必须保护有问题的公司生存下去,否则其贷款就是颗粒无收,彻底打水漂了。但是在这个大家都要“倒”的节骨眼上,银行和保险公司也不愿意充当这种“冤大头”,追加资本可能损失更大,于是三洋证券充当了急先锋,首开战后日本证券公司破产的先例。

11月份,对日本金融家来说是个难熬的月份。

11月3日,三洋证券破产;17日,北海道拓殖银行破产,并传来山一证券经营困难的风声;投资者们普遍认为放任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破产是个不祥之兆,金融恐慌随之而起。

板子自然要打到日本政府的屁股上,但是,日本政府也有自己的苦衷。

尽管政府8年内一直对银行坏账闪烁其辞、遮遮掩掩,但还是有点心虚,为了使800亿美元的巨额坏账不对经济造成更大伤害,它必须采取强硬措施。

当时的美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布鲁斯.伯恩斯坦评论道,“日本实际上在过去七年里面没有出现经济增长,但决策层一直否认日本任何问题,这是个非常大的教训,日本的所有问题在一开始就足够严重的了,但是日本否认这些问题,更加谈不上处理这些问题,从而使得问题越来越严重。”

如果现在要伯恩斯坦老先生对美林证券的倒闭发表一通言论的话,他一定会说出类似的话来,很多经济学家其实都是事后诸葛亮,所以政治家很难听进经济学家的意见,因为,很多情形下,那根本就不是意见。

高明的经济学家和高明的医生一样,应该见微知著,从事物的演变规律来提前预见可能出现的病症,治未病而不是治已病。

在中国有一则故事流传很广: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于病情发作之前,诊疗前后,无甚感觉,一般人哪知他事先已除病因,所以名气全无;中兄治病,是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他

的名气只及本乡;而我是治病于严重时,人总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开刀敷药,以为我的医术最高,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至于那种“捂盖子”,“做鸵鸟”,那就更加愚不可及了。

至于那种事后做“救火队队长”,到处灭火,那就简直不能用“愚蠢”二字来形容了。

事实上,拓殖银行在三年前就失去了偿付能力,但是它没有公布它严峻的财务状况,并持续不断的向一些偿付能力不足的客户贷款问题逐年严重,直到金融危机暴发,有一点偿付能力的客户也在大震荡中死去,拓殖银行只好陪葬了。

现在,日本面临一个死结,如果拖下去,会有更多的拓殖银行之流倒闭,问题越来越重,如果快刀斩乱麻,那么现在很多金融机构就死给你看。

正如金融学家里杰德.杰瑞姆说:“如果日本银行决心彻底解决国家面临的金融困境,那么到1997年底还会至少有十多家银行关门。”

其实已经有10多家金融机构处于死亡边缘,破产的阴影象索命鬼一样追随着他们,这些公司的股价一直在100日元之间徘徊,有的已经开始跌破100日元生死线,曾经坚如磐石的山一证券就是在跌破100日元之后10天宣布清盘的。

同时在100日元股价生死线上下挣扎的还有几家银行,如日本信贷银行、安田信托银行、中央信托银行等等,这三家银行被国际评级机构穆迪降为E级。

11月24日,日本山一证券倒闭之后,投资者怀疑这三家银行会步其后尘而去,日本信贷银行暴跌16.7%,而安田信托股价则狂泻27.9%。

11月26日,日本东京股指大幅下挫,并以排行老二的大券商日本大和证券跌幅最惨烈,达到单日跌幅下限的100日元,即封死在跌停板上。

同为四大券商之一的日本日兴证券股价亦是吃了泻药一样,止不住狂泻,收盘股价创造出当年新低。

券商概念股遭到人们普遍抛弃。

大和证券一见情景不妙,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洗尽干系,尤其是和三洋证券、山一证券的关联,坚称自己不但没有象山一证券那样的坏账以及非法交易,而且资金流动性还十分充裕,仅仅后备自有资金即达到68.5亿日元,正愁着没地方花呢。

大和证券的一番倾心表白,让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但是很不幸的是,当天晚上,德阳城市银行宣布倒闭,市场恐慌情绪大增,投资者纷纷抛售金融股,一时间,金融股如同烫手山芋。

日本政府再也坐不住了,当日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呼吁投资者保持冷静,战胜恐慌。

但是,还没有等到投资者平静下来,又传来了货币市场利率当日大升的坏消息,说明在局势不明的情况下,日本银行纷纷争取短期贷款,确保资金运转正常,导致市场资金需求猛增。

日经指数受此打击,遂单边下跌,尽管央行开始大量注资托市,但仍然无济于事。

赤手空口是没有用的,关键是手段和方法,手段要硬,力度要猛,方法要狠。

时机往往总是稍纵即逝,救市也要抓紧时间。

但往往总是在我们回过头来看问题的的时候,才知道那个时机已经失去了。

受国内影响,日本海外银行纷纷将资金回撤,确保日本本土大本营安全。

当年,索罗斯就是被海外回流资金打败的。

如今还能戏剧性重演吗?

关键时刻的救赎

“熊”路漫漫何时彻?投资者热切希望日本股市楼市泡沫早日破灭,好抄个“世纪大底”,在乐极生悲之后,人们又在期待否极泰来。

山一证券破产之后,东京盛传会有多家金融机构倒台,而许多国际著名评级机构也表示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日本银行乃至券商的资信评级。

救市之声渐起。

针对日本国内弥漫的金融恐慌,大藏省大臣三冢博和日本央行行长松下康雄都承诺提供流动资金,以避免信贷紧张,他们重申,金融系统是日本经济的基石,政府会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来确保其稳定。

但日本的事情比较搞笑。

三冢博开出的定心丸并没有获得掌声,恰恰相反,大部分日本银行断然否定自己需要国家公共资金渡过难关。多年以来,贷款亏空和贪污丑闻早已经让他们的形象一落千丈,他们宁可不要钱也要进行名誉之战。而事实上,如果日本象美国1990年代整肃银行业那样严厉的话,仅仅几家大一点的信贷银行就需要注资数千亿美元才能达到国际结算设定的标准。

但是,日本银行此时只能孤注一掷,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非常时期,只要有谁憋不住气透出一点弱小的气息,那么谁就会遭到市场毫不留情的抛售,那么谁就有可能连隔夜拆借都搞不到,只有死路一条,不如干脆眼睛一闭,大家就一起蒙吧,说不定大家还会都没事。

山一证券自己主动交代,就早点上路了。

日本的银行家们一直希望当局制定一个类似于美国九十年代初拯救储蓄和贷款的一揽子计划,来挽救脆弱的金融业,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大藏省这方面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只不过他们一直在幕后活动,人们很难知晓,原因就是怕捅出去引起大的金融动荡。他们常常和美国同僚保持联系,甚至当面请教,希望面授机宜,或用电话传真等等方式咨询,但美国这个师傅却经常闪烁其辞。

三冢博和大藏省的研究进程被迫加快,提出了多层次立体防御战战略,建立多重安全防御体系。第一道防线是建立储蓄保险公司,以其清偿不良债务,但因为其实力太小,如果同时有几家银行需要解困,则显得捉襟见肘。第二道防线则是发行银行债券,来补偿银行亏空,但关键是要有投资者感兴趣,在一个银行濒临倒闭的时候,其债券是没人感兴趣的;第三道防线是建立投资基金,必要时以基金控股亏损企业,再以其入股资金来补偿银行债权,实际上是风险转移,但并不是说风险就没有了;第四到防线是动用国家公共基金直接注资救助。。。。。。实际上,这些方法都是缓和金融系统亏空的一时之策,并不能从长远解决银行亏空的问题,正如中国拿大笔外汇储备注资商业银行一样,只是权宜之计,关键还是银行系统自身的健康营运,以及保持经济大环境的良好运行。

同时,在山一证券破产之时,为应付可能发生的挤兑事件,日本央行向山一提供特别的抵押贷款,央行行长松下康雄称,这笔钱足以弥补日本富士银行向山一证券提供贷款的不足部分,可望资助山一证券偿还客户资产,进行交易清算及对海外业务进行结算。

实际上,在1997年,我们无论从韩国,还是从日本,无论从泰国,还是从印尼,无论从马来西亚,还是从菲律宾,都看到了大量海外资金的撤出,这些资金的突然抽离导致了日本病人们突然的失血,而这些资金都抽到哪里去了呢?

从后来的美国股市的走势上看,我们不难得出答案。

尔后,我们知道,在美国发生了什么,那就是IT的泡沫开始起来了,直接造就了美国持续四年的IT经济突飞猛进的增长,直到纳斯达克从5000点摔下来。

当时,大量资金的突然撤退使得日元兑美元不断走软,当然,站在今天的角度看,也许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导致了以后日本产品的出口大增。但在当时,日元兑美元的不断走低使日本财经界如坐针毡,呼吁日本政府入场护盘。

鉴于不断加大的市场压力,日本央行进驻货币市场,仅仅在11月28日这一天,日本央行就在货币市场注入了235亿美元的资金托盘,以遏制日元无休无止的跌势。

这个时候,日本的外汇储备名列全世界第一,因此有足够的子弹来和索罗斯之流进行较量,但日本政府本身并没有让日元升值的内在驱动力,因为日元升值让日本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等等曾经蒙受损失,一度不得不把市场和生产基地撤到东南亚国家,因此当日元贬值的时候,他们和菲律宾一样,是乐观其成的,这让邻居中国非常不满,指责日本政府不负责任。

在内外的压力之下,日本政府作秀一样在货币市场虚晃一枪,然后就撤退了。

继而,执政的自民党提出了一整套金融改革方案,但对动用政府公共基金救助,日本政府一直持谨慎态度,用纳税人的血汗钱填金融机构贪得无厌的窟窿,不仅仅会引起国民的不满,还可能被反对党指摘为政治问题,成为反对党的政治把柄。反对党的存在,不仅仅可以掣肘执政党的为所欲为,而且可以将各种方案更加完善,以求得符合其国情的最佳方案。

自从三洋证券、山一证券倒闭之后,在野党已经怒不可竭地指责政府的腐败和无能,特别是在山一证券问题上,大藏省被指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纵容山一犯罪的教唆犯——因为按照规定,大藏省会定期对各大公司进行财务大检查,然而直到山一证券破产之前,大藏省还对山一证券隐藏巨额债务一事一无所知,难道这是出于疏忽?或者正如桥本龙太郎首相所说山一做假账的本事太高,以至于政府查不出来?难道这里面没有什么猫腻?

金融黑幕

有人说,华尔街的水太深,这不,中国的出海基金刚刚出去露了把小脸,就被人家打得鼻青眼肿,满地找牙,亏损上千亿。

最近美国贝尔斯登为什么倒闭?原因也是他坏了江湖规矩,因此遭到剿杀。

其实,日本金融界也是水很深的,黑幕重重,黑夜有多黑,那里有就多黑。

在中国,万国证券为啥倒闭?中经开又为啥倒闭?

早在1997年上半年,日本大藏省忽然对各大券商进行清查,主要是查各大券商有无内幕交易,有无洗黑钱,有无腐败等等行为,这既是对证券交易行为的规范,也是在东南亚金融风暴来临之际,防止内部出问题,算是一种保护政策吧。

这一查不要紧,居然还真的查出了问题。日本大券商野村证券、山一证券等等皆有挪用客户保证金、非法向法人机构贷款等等违规行为,因此遭到相应处罚,其中野村证券被停止自营、停止国债地方债券等公共债券的投标,这一处罚是相当严厉的,等于断了野村证券一大财路。

山一证券的处罚比较轻点,其实呢,哪家证券公司没问题?哪家没有帐外资金?哪家不设立小金库?没有干与不干的分别,只有查得出来与查不出来的分别,或者说愿不愿意查的分别。

这就是所谓行业潜规则。

这有点象那个中国的三鹿奶粉,其实中国整个奶粉行业都烂掉了,大家都加那玩意,不过是三鹿奶粉放多了点,赚黑了点,所以先露馅了,如果三鹿奶粉不露馅儿,那么整个行业还在赚黑心钱,闷声发大财。

当官的哪个不贪?无官不贪,只是查出来查不出来的问题。

野村被查出来了,其实行业内都知道山一证券问题更大、更多,现在遭到最严厉惩罚的却是野村证券,这气从哪里出呢?

就在山一证券非常侥幸自己躲过一劫的时候,一个叫“总屋会”的黑社会组织出面了,他们悄悄找到山一证券总部,称如果不支付3亿日元,则在股东大会上暴露山一证券的丑闻,相反,如果乖乖送上贿赂,则在股东大会上帮助维持现场秩序,打击那些妄图制造事件的小股东。因为山一证券心中有鬼,双方开始讨价还价,最后以1.7亿日元的“封口费”成交,总屋会不向外透露任何信息。

山一证券知道,在大藏省清查券商的风头上,一旦出事,就不是几亿日元能够摆平的问

题。

但是,由于山一还价太多,黑社会收钱太少,事情还是被黑社会捅出去了。

1997年7月30日,东京地方检察院特别搜查部和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以违反《证券交易法》和《商法》的嫌疑,强行搜查了山一证券总部。

翻开山一证券的私账,发现1995年1月11日到1月31日这20天里,山一证券涉嫌把在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上市的股指期货交易获得的利润分22次汇入了被告小池的弟弟担任总经理的房地产公司帐户,也就是说,帐外资金获得的利润落入了个人腰包。

这娄子就捅大了。

其实,你要是想查,中国的券商和基金很多都有类似的老鼠仓问题,或者帐外资金的问题。不过,咱们这里法律宽松。

山一证券的捂了很久的盖子从此揭开了。

由此,继续查下去,才导致巨额亏欠资金浮出水面。

11月27日,山一证券前任董事长行平二夫在国会作证时说:“如果山一证券披露了问题资产,那么便无法继续生存,我当时认为:如果将来的业绩优良,我们就可以填补亏空,恢复投资者的信心,而且赢利可以上升。”为自己隐瞒真相辩护,并称前任总裁三木宠男在野泽正平8月份接掌山一证券大旗的时候,就将隐瞒坏账的事实告诉了野泽,并不是野泽自己查账的时候发现的,从而把罪责推向了野泽。

但是野泽则坚称,在上任三个月后他才知道个中内情并且立即报告了大藏省,事实上,在没有任何铁的证据表明他上任就知道这件事之前,任何人都会这么说的,除非他智商有问题。

至于金融家们如何和政客们勾搭成奸,暗地里投怀送抱,那就是更深更黑的盖子捂起来了。

那么,回到金融危机的舞台上来,日本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其一,充当了被害人的角色。

当日元对美元持续升值之后,日本产业资本不得不移师海外,紧接着是金融资本的外流,主要目标是东南亚,包括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等,在这些沿海的国家布下棋子的原因是方便日本船队的运输,既是其生产基地也是其产品的倾销基地,也是市场终端。那么,如果这里发生金融动荡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那就是经济萧条导致购买力不足,通货膨胀率上升导致原材料暴涨,从产业链上打击日本经济,同时,由于日本不得不救,也会导致日本外汇储备的流失。

另外,东南亚的金融动荡将传导到日本,从而迫使日本降息,最后降低到几乎是零利息,导致资金从日元区疯狂出逃到美元区,这是一招狠棋。

其二,充当了害人精的角色。

他既是受害者,也是害人者。

日本金融资本进入东南亚之后,随着泰铢的贬值,纷纷撤出东南亚,一方面回国救主,一方面回避风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导致东南亚货币一贬再贬。根据伦敦经济学院Michael King的研究,1997年年中到1998年年中,这一时期东亚的资本外逃中,大约有1/3是日本资本外逃,其规模大约为230亿美元。日本的商业银行从泰国撤出了120亿美元的贷款,从韩国撤出了80亿美元的贷款,从印度尼西亚撤出了40亿美元的贷款。

也就是日本的上屋抽梯加速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深度和广度,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雪上加霜,愈演愈烈。

据说,这一次次贷危机,也是首发于日本财团从美国房地产市场大规模的撤退。

其次,日本还趁机害了中国一把。

在东南亚货币疯狂贬值的同时,日本出于私心,用心理战打垮了中国领导。他们说,东

南亚的金融风暴原因是来自于中国方面的出口压力,由于东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竞争不过中国,导致资本流向中国,因此,中国的货币不但不能贬值,还必须大幅度升值。

他们举例说,泰国的货币贬值导致政局不稳,财政部部长走马灯一样的换,总理不得不被反对党轰下台,因此中国要保持政局的稳定,就必须保持币值的稳定,或者升值。

这击中了中国的软肋。中国一向是高喊稳定的,一向最害怕政局动荡的。

因此,中国遂决定货币不贬,从而导致花费了8年时间才走出阴影,一系列以老百姓为掠夺对象的扩大内需改革措施,比如医改、房改、企改、股改、教改等等所谓扩大内需的政策出台了。

1997年成功抗击亚洲金融危机 中国展现大国风范

1997年成功抗击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展现大国风范 https://www.360docs.net/doc/909058800.html, 2009年09月08日16:40 新华网 索罗斯 【前言】 1997年夏,亚洲爆发了罕见的金融危机。在素有“金融强盗”之称的美国金融投机商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的持续猛攻之下,自泰国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一蹶不振。在东南亚得手后,索罗斯决定移师香港。 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亚洲金融风暴便已黑云压城。在请示中央政府后,特区政府果断决策,入市干预。经过几轮“肉搏战”,国际炒家弹尽粮绝,落荒而逃。香港取得最终胜利,保住了几十年的发展成果。 而为了帮助亚洲国家摆脱金融危机,中国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不对人民币实行贬值,并通过国际机构和双边援助来支持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导读】 曾荫权:直面金融风暴压力巨大哭过两三次 人民币坚持不贬值中国树立起负责任大国形象 索罗斯操盘手透露制造亚洲金融危机全过程

索罗斯其人:业余哲学家喜欢为别人花钱 泰铢贬值点燃导火索 金融危机从泰国蔓延到全亚洲 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亚洲被世界上公认为新千年的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当时的泰国,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始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入大量的中短期外资贷款,外债曾高达790亿美元。在一片表面繁荣之下,泰国修建起许多空无一人而锃光发亮的办公大楼,韩国建立起了年产5百万辆小汽车的生产能力,这是当时韩国国内汽车市场容量的10倍。 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出口下降、汇率偏高并维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开始大量卖空泰铢,以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泰国政府不甘示弱,不惜血本以强硬手段进行对抗,在短短几天内耗资100多亿美元吸纳泰铢,但却徒劳无益。泰国政府不当的干预手段反而被金融大鳄们利用,他们不断散布谣言,说泰国政府束手无策,一时间泰国金融市场被搅得一潭浑水、阴云翻滚。1997年7月2日,苟延残喘的泰铢终于崩溃。泰国宣布实行泰铢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即一路狂跌18%,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泰国金融危机的正式爆发。 对那些依赖外国资金进行生产并用泰铢偿还外债的泰国企业带来的,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泰国的老百姓也如惊弓之鸟,挤垮了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泰国人民的资产大为缩水。 金融危机一夜席卷亚洲 泰国金融危机像瘟疫一样传染到东南亚各国,在泰铢急剧贬值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们的攻击对象。 7月11日,菲律宾对比索的大规模干预宣告破产,决定放开比索与美元的比价,比索开始大规模贬值。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8月23日,印尼盾贬值以历史低点,甚至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财政援助。11月中旬,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香港金融市场生死保卫战 千亿港元与金融大鳄“豪赌”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完整版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 因及启示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合生产控制室林勇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危机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那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危机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这场危机,概括起来,有4个特征:即全球性、持续性、紧缩性和投机性。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韩国公司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到了大约1200亿美元,泰国借了790亿美元,马来西亚借了690亿美元。发生危机的国家受泡沫经济的影响,形成了企业、银行的大量坏账,银行和企业纷纷破产,金融危机暴发。日本、韩国、泰国,

97年亚洲金融危机成因分析

1、产业转移 日本是亚洲地区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二战后,日本有意识的加快产业升级,力图赶超欧美。这个过程中,逐渐把低端产业转移到亚洲其它地区。 上面第二张图,大致说明了日本产业转移的情况。相对应的,六十到八十年代,随着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四国(印尼、马

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承接了大量产业转移,经济依次起飞。这就是常说的“雁行模式”。1、劳动密集性和资金密集型的低端产业 2、以出口外销型企业占主导 2、招商引资 八十年代前期,发达国家尤其美帝利率高的离谱,加上对外资有戒备心,东盟吸收外资非常困难。中期以后,东南亚国家改变态度,调整政策。比如:放宽外资企业持股比例,对外资开放更多行业,放低企业注册资本等等。用天朝的话概括就是:大力招商引资。放宽外资企业持股比例,对外资开放更多行业,放低企业注册资本等等。 以泰国为例。1991年,经济起飞没几年,泰国就实现了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经常项目:指本国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易而经常发生的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主要的项目,包括对外贸易收支、非贸易往来和无偿转让三个项目】。然后又加速开放资本项目【指资本的输出输入,消除外汇管制;在中国现在只实现了生产资本的自由】 1.开放和扩大离岸金融业务,允许境内15家本国银行和35家外国银行直接从国外吸收存款和借款,在境内和境外自由使用这些外汇。 2.允许外国人在泰国境内开立泰铢账户,自由借款、贷款以及货币兑换。 3.国内股票和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对外国直接投资不做任何限制。 4.对金融机构不实行外债规模控制,放松监管,企业可以自由对外借债。 5.在泰国外汇市场开展远期、互换等多种交易。 而印尼、马来西亚等其他东南亚国家更早的就实现了资本项目自由兑换。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1997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 摘要:1997年我国经济进入腾飞阶段,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我国积极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变化,本文旨在浅议1997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变化,以此来透视这一段货币政策改革的岁月 关键词:中国货币政策稳健稳中从紧适度调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中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1998年至2002年,中国面临通缩压力,那时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 1997~2002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投机游资的虎视眈眈,中国对内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外努力稳定汇率, 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2007年6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货币政策开始“稳中适度从紧”。 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定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会议要求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3~2007,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实行稳中从紧货币政策 2008年7月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形势,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2009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就当前全国财政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时指出,要继续坚定不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此间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二季度)》指出,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要积极扩大直接融资,引导和规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中国政府应对策略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中国政府应对策略 【前言】 1997年夏,亚洲爆发了罕见的金融危机。在素有“金融强盗”之称的美国金融投机商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的持续猛攻之下,自泰国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一蹶不振。在东南亚得手后,索罗斯决定移师香港。 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亚洲金融风暴便已黑云压城。在请示中央政府后,特区政府果断决策,入市干预。经过几轮“肉搏战”,国际炒家弹尽粮绝,落荒而逃。香港取得最终胜利,保住了几十年的发展成果。 而为了帮助亚洲国家摆脱金融危机,中国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不对人民币实行贬值,并通过国际机构和双边援助来支持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危机来袭】 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亚洲被世界上公认为新千年的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当时的泰国,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始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入大量的中短期外资贷款,外债曾高达790亿美元。在一片表面繁荣之下,泰国修建起许多空无一人而锃光发亮的办公大楼,韩国建立起了年产5百万辆小汽车的生产能力,这是当时韩国国内汽车市场容量的10倍。 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出口下降、汇率偏高并维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开始大量卖空泰铢,以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泰国政府不甘示弱,不惜血本以强硬手段进行对抗,在短短几天内耗资100多亿美元吸纳泰铢,但却徒劳无益。1997年7月2日,苟延残喘的泰铢终于崩溃。泰国宣布实行泰铢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即一路狂跌18%,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泰国金融危机的正式爆发。挤垮了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泰国人民的资产大为缩水。 泰国金融危机像瘟疫一样传染到东南亚各国,在泰铢急剧贬值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们的攻击对象。 7月11日,菲律宾对比索的大规模干预宣告破产,决定放开比索与美元的比价,比索开始大规模贬值。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8月23日,印尼盾贬值以历史低点,甚至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财政援助。11月中旬,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1997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摘要】1997年,一场汇率危机从泰国刮起,并迅速席卷亚洲,演变成一场亚洲金融危机,从而使得亚洲经济放缓,部分国家甚至濒临破产的境地。虽然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不大,但是间接影响不容低估。本文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分析,说明了亚洲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并指出面对危机中国应汲取教训,致力于建立和完善金融体系。 【关键词】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启示 1997年7月2日,是世界金融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泰国政府终于被迫宣布取消联系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兑美元汇率当天即下跌20%。历史上将这视为上世纪末那场亚洲金融危机开始的标志。 随后,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相继发生货币贬值、股市暴跌的连锁反应。这不但给地区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和损失,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直到今天,每每回眸那段日子,人们仍心有余悸。特别是在当前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之时,回顾上世纪末那一场亚洲金融危机的经过和教训,显得别有一番意义。 1997年的那场金融危机在爆发之后呈现出愈来愈严重、愈来愈深入的发展态势。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袭击港币。中国香港政府为保护联系汇率制而提高港元利率。接着,香港和内地深、沪股

市大跌,并引起全球股市一阵跌风。 1997年11月,亚洲金融危机蔓延至东北亚,韩国放弃保护韩元措施,韩元大幅贬值,韩国政府不得不向IMF求援以缓解债务危机,与此同时,日本也处于严重的金融动荡之中。 1998年1月,印尼盾几天内贬值50%。一些国家不能偿付大量到期短债,导致东亚多数国家和地区股市汇市暴跌至近年最低点。 为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支持受到危机冲击的亚洲国家尽快走出困境,中国向世界作出了一个承诺:保持人民币币值。人民币不贬值,这对保持世界经济稳定有很大的帮助。大家公认的一点就是,如果当时人民币汇率发生较大变化的话,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必将遭到更加严重的打击。 “东亚国家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从金融危机重创中反弹,主要归功于一些主要国家如中国和韩国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杜大伟曾经这么说。危机往往不全是坏事,某种程度上它孕育着改革。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不久,我国就宣布实行宏观政策重大转向,其中包括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每年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1997年11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性。随后,财政部于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注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补充资本金,并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

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对亚太地区(泰、马、印尼、韩国、菲律宾、新加坡、香港、台湾)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对亚太发展中地区各国(或地区)经济的影响由于各国(或地区) 的经济结构层次不同、金融体制与市场的完备程度不同、金融管理能力强弱不同、“泡沫经济”程度不同、不良债款比率高低不同而呈现出所受影响程度不同、特点不同。 以1 9 9 7 年7 月到1 9 9 8 年7 月(危机爆发后的一年期间内) 的三项经济指标(货币汇率下跌幅度、股市价格指数下跌幅度、经济增长率下降幅度)来衡量各国 (或地区)所受金融危机的不同影响程度。(见表)从表的数字可以看出, 受金融危机影响程度最大的是泰、马、印尼、韩国; 其次为菲律宾; 再其次为新加坡、香港; 受影响程度较小的是台湾; 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的是中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特点也有一些不同: (1) 直接内发的有泰、马、印尼、韩国, 间接引发的有菲、新、台湾、香港; (2 )迅速引发的有泰、马、印尼、韩国, 滞后引发的有菲、新、台湾、香港; (3 )全面触发的有泰、马、印尼、菲、韩国, 所有三项经济指标均出现暴跌趋势, 部分触发的有新、台湾、香港, 它们的币值一直没有出现大幅度下跌趋向, 台湾的经济增长率也没有出现大幅度下跌趋势; (4) 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的有中国。 泰国: (1)影响程度、特点及原因 泰国受影响较大,而且都是直接内发的、迅速引发的和全面触发的,这是起因于其内在的金融管理体制不健全和金融政策失误、银行与金融机构有大量贷款被投入房地产、股市从而形成有较大成份的“泡沫经济”、不良债权比率高、外债数额庞大等经济结构方面的弊端。 (2)具体影响 出口贸易增长幅度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 货币汇率下跌。 受金融危机影响,股票价格指数下跌,到2000年为止泰国的股票价格指数已下跌35%。 国内总产值增长率呈下降趋势,总产值增长率19 94 年为8. 8 % , 1995 年下降到8. 7 % , 1996年又跌至6. 7 %。由于泰国外向型经济已十分发达, 经济增长对出口增长依赖性强, 因而只要出口停滞, 就有可能障碍国内经济增长, 从而加剧经常项目逆差。泰国在1995、1996 年的经常项目逆差占G D P

97年亚洲金融危机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教训 【内容摘要】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在世界经济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相继发生货币贬值、股市暴跌等连锁反应,对东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形成原因和过程复杂,给我们带来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从危机中我们也可以汲取到很多教训。 【关键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教训 一、亚洲金融危机概述 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7月2日。早在1997年1月开始,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炒家就开始拼命做空泰铢,他们在现货市场上用外资银行借来的钱抛售泰铢,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入泰铢对美元的期货合同。泰国政府针对这一情况采取了一定措施,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最终败下阵来。7月2日泰国政府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制。当日泰铢就狂跌20%,在泰铢率先贬值的冲击下,菲律宾的比索、马来西亚的林吉特以及印尼盾等都纷纷步入贬值的大流之中。随之而来的惊恐气氛造成了大量资金撤离东南亚各国,这又反过来加剧了货币贬值的压力,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场危机随后又从东南亚各国波及到了台湾、新加坡、香港、韩国、日本甚至俄罗斯。直至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本次危机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复杂,对东亚经济乃至全球发展造成了长远的不利影响。 二、亚洲金融危机原因 本次危机形成的原因复杂,综合国内外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条: 三、亚洲金融危机影响 此危机迫使除了港币之外的所有东南亚主要货币在短期内急剧贬值,东南亚各国货币体系和股市的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大批外资撤逃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给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危机导致大批企业、金融机构破产和倒闭。例如,泰国和印尼分别关闭了56家和17家金融机构,韩国排名居前的20家企业集团中已有4家破产,日本则有包括山一证券在内的多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出现大量亏损和破产倒闭,信用等级普遍下降。泰国发生危机一年后,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日本

日本喝下了美国毒药 先说日本如何中了美国设下的圈套。 这对认识当时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现在全球发生的次贷危机非常具有警醒作用。 在《货币战争》这本书里,作者曾经描写了1973年中东战争,其实是一场美元做武器的货币战争,而我们看到的许多战争,包括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本质上都不是石油战争,而是货币战争。 那么,在1980年代美国针对日本的贸易战争,其实质说到底,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一场货币战争。因为,这次美国人赤裸裸的拿起了货币的武器,戳破了日本的泡沫经济,从此日本经济一蹶不振,长达10多年,直到2003年之后,才走出货币战争失败的阴影。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进入缓慢的恢复,而带来经济发展契机的是1950年代的朝鲜战争,这次战争让日本成为所谓联合国军的战略后方,大量战略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日本,而如果运输成本太大的物资则在日本就地生产,日本经济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转了起来,比如大家熟悉的电器厂商三菱重工,就是当年生产坦克大炮的,至今日本人还保留了这些生产线。各国军人在日本吃喝玩乐,也带动了当地巨大的消费需求,由此日本经济一发不可收,到1960年代,日本经济的元气已经基本恢复,且发展神速,1980年代的时候,日本经济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阶段,一个可以叫板美国、和美国争霸的阶段,日本对美国的统治地位形成了威胁。日本GDP达到了美国GDP的一半,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个性张扬的日本人则开始到处收购,比如收购好莱坞,收购洛克菲勒帝国大厦,要知道那个时候美国资本主义的象征不是在911事件中倒下的世贸大厦,而是洛克菲勒帝国大厦,这个华尔街的标准性建筑。 美国人惊呼,日本要和平买下整个美国。 这个时期,日美贸易顺差加大,而美国面对日益增长的贸易赤字,忧心忡忡,坐立不安。焦躁的美国人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加大出口,减少进口,以此达到贸易平衡。 看起来,这个理由非常冠冕堂皇,也非常合理,于是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之下,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Gerhard Stoltenberg)、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Pierre Beregovoy)、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Nigel Lawson)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 理由是充足的,但由此带来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在这里不得不佩服美国大佬的智慧,同时鄙视一下日本民族的短视,日本人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而美国大佬往往是一石三鸟,通观全局。日本人只看到了贸易平衡,美国人则看到了未来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经济崩溃的那一刻。(日本人总是在眼看着要取得胜利的时候,被美国人临门一脚,在最后黑色三分钟把比分改写成美国赢,日本输,太平洋战争如此,广场协议也是如此,也许,这是日本的宿命。) 因为,日元不断升值带来了一个副产品,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日本,赌日元升值,导致日本房地产、股市大幅度上涨,资产泡沫化开始严重起来。记得当年的世界首富是个日本人,具体叫啥名字记不得了,他拥有东京和新宿的大片房地产,按照他拥有的土地资产和房产来算,他就是世界首富了。 股市房市的上涨迫使日本央行实行宏观调控,不得不推行货币紧缩政策,日元利率上涨到6%,大量热钱开始撤离日本股市房市,日本股市房市应声下跌。1991年日本经济正式步入崩溃,直到2003年才开始在中国经济强劲带动之下走出低谷,这段时间被日本人称为“失去的十年”。(其实总时间跨度远不止10年。)

关于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思考

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摘要: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第4 次国际金融危机,在世界经济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一场金融危机来势汹汹,从泰国开始迅速波及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这使得包括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相继发生货币贬值、股市暴跌等连锁反应,对东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形成原因和过程复杂,给我们带来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从危机中我们也可以得到许多的启示。 关键词:亚洲金融危机表现原因影响启示 一、亚洲金融危机的表现 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7月2日。从1997年1月开始,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炒家就开始拼命做空泰铢,他们在现货市场上用外资银行借来的钱抛售泰铢,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入泰铢对美元的期货合同。泰国政府针对这一情况采取了一定措施,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最终败下阵来。终于在1997年7月2日,泰国不得不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新加坡元、新台币亦相继遭受攻击,兑美元汇率大跌。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跌破9 000点大关。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韩

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直至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我们常说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是有原因的。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的原因综合起来有一下几点: 1、直接原因: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恰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巨额外债。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2、内因: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

97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源在日本

1997年7月2日凌晨四点半,泰国央行发表了一项重要声明——此前十余年盯住美元的泰铢,开始自由浮动。泰铢对美元当日即贬值15%以上。亚洲金融危机正式开始。 亚洲金融危机至今差不多已有十年。危机发生之时,我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副总裁,负责储备管理及外事工作。身临其境,我亲眼目睹危机一步步发展,并参与了一些危机解决方案的国际讨论。这次危机远远超出了任何个人或国家的控制范围,给我上了很重要的一课。 亚洲金融危机是一个交叉影响的事件,在泰国首次发生的危机,不仅蔓延整个东南亚,还波及俄罗斯和巴西。这场危机提醒每个人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没有边界的全球经济,但对经济和国家的管理,仍局限于各自国家的法律和本土文化的水平。 或许每一代人都得面对他们自身的危机。俄罗斯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 Kondratieff)认为,经济运行存在大约60年的长周期。这些周期总是以一些重要技术革新为标志,如蒸汽机、电力、无线电以及现在的计算机技术的发明等。从二战以来,世界大体上享受了60年的和平。最近的经济繁荣,尤其是美国经济,是近代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周期。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已保持了超过25年的持续增长。对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而言,1997年却是对亚洲经济奇迹的全面检验。 亚洲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思考。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基于自由市场哲学,认为制度框架是被给定的并且是有效的。完全信息、零交易成本和完善的市场构成了一个简单的政策框架——市场自由化和效率提高将给每个人创造出多赢的局面。“华盛顿共识”着力于市场的全面开放及自由化,首先是放开重要商品的价格,然后是拆除所有影响市场发挥作用的壁垒。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盲目的自由化是否正确的争论。 危机是一个事件,而改革与重组则是一个流程。一旦对制度框架进行适当的分析,我们就会意识到制度变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么是改变制度以顺应历史大趋势,要么是危机将改变整个局面。但是,现有的制度同样是过去的政策错误、个人判断、历史、地理、时间和趋势相互作用的后果。所有的社会都是路径依赖的。没有一个国家的改革可以从一张白纸开始。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今天我们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全球市场环境中作出的决定,可以改变世界并同时改变我们自身。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1588年,英国人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了其在远东的扩张;中国明代万历十五年(1587年)之后的大衰退历史,便从此不能与英国历史割裂。相似地,1997年在泰国发生的一切也不能与在其他地方,如东京、俄罗斯的许多事情割裂开来。泰铢贬值时,谁能想象得到一家叫做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对冲基金将在一年后崩溃? 1997年5月24日,危机正式爆发前一个多月,在曼谷的一次会议上,当时亚洲各国中央银行的第一副行长们齐聚一堂,他们讨论泰铢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此前十天,泰铢又遭受了一次大规模攻击,这次攻击在泰国央行、新加坡金管局、香港金管局联手干预下,以对冲基金遭受3亿美元损失告一段落。此时,一些主要的玩家,如摩根大通、花旗、高盛等投资银行,以及索罗斯基金、老虎基金等,已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五月攻击”已经是1995年1月墨西哥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对泰铢的第三次投机攻击,之前的两次分别发生在1996年7月和1997年2月。投机者们通过借入日元获得资金(不高于3%-5%的利息成本),然后存入泰铢获取17%的隔夜利率,进行“套利外汇交易”(Carry Trade)。 早有识者警觉到亚洲区货币危机的危险。我曾于1996年在东京参加会议,当时一位与日本大藏省关系密切的学者在闲谈中问我:“如果日元对美元汇率水平变为150∶1,港币是否会放弃盯住美元的政策?”我当时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但没有意识到这是如此重要。 1995年4月,日元对美元汇率曾达到80∶1的峰值,而1996年,整个日本经济确实有一个

浅谈中国政府成功应对97年亚洲金融危机

——浅谈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中国政府的应对发生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1997年7月2日,泰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宣布,放弃了自1984年以来实行了14年的泰币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这标志着亚洲金融危机正式爆发。很快,危机开始从泰国向其它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蔓延。到1998年被称为是发展奇迹的亚洲四小龙也没有逃脱这场厄运。这不仅使已经连续10年高速增长东南亚国家的经济遭受到重创,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而且世界经济环境日益恶化。这次金融危机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金融体系、经济运行方式存在着严重缺陷。同时也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职能提供了一个契机。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各国有其具体的因素,但东南亚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来说,有其共同的因素:1基本因素 (1)各国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主导国家经济发展导致经济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领域银行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及向某些产业倾斜造成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优化;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监管机构对监管职能的疏忽,监管理念没有得到更好的深入和贯彻,监管的技术手段缺乏。(2)经济发展以“出口导向型”的缺陷。这种模式有利于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方法和资源加速本国经济发展,更快地融入国际市场,成为许多中小国家加速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重要路径。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缺陷:对国际市场形成过多地依赖,挤压国内消费和内需产业发展,高速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以牺牲国内消费来支持出口为代价的。低价大量出口积累的外汇储备,只能投资于美国国债和其他国外资产。 (3)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