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太空探索历程

人类太空探索历程
人类太空探索历程

人类太空探索历程

太空探测器(宇宙飞船)的发展历程;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9年1月2日,月球1号在苏联升空

1959年12月6日,美国也成功有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1959年9月12日发射的无人月球探测器。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表面硬着陆的航天器。

1962年11月1日,前苏联火星1号探测器飞越火星,以尝试失败告终。

1965年11月28日,美国水手4号行星际探测器飞越火星。

1969年3月27日,美国水手7号探测器发回126张照片。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971年前苏联火星2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

1971年5月28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并发回照片。

1972年5月30日,美国水手9号探测器沿着火星轨道飞行,发回7329张照片。

1973年7月25日,前苏联火星5号探测器沿着火星轨道飞行了数天。

1974年2月24日,前苏联火星6号和火星7号探测器在火星着陆,探测结果没有公布。

1975年,美国海盗1号和海盗2号探测器于8月20日和9月9日在火星着陆,发回了5万多张照片和大量的数据。1977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9月5日和8月20日发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

1989 前苏联福波斯1号和福波斯2号探测器于7月7日和7月20日在前往火星的途中失踪。

1993 美国火星观察者在预定即将到达火星轨道之前失踪。

1996 俄罗斯“火星—96"航天器发射失败。

1996 火星环球勘探者发射升空, 1997年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

1998 美国发射火星气候探测器。 1999年9月23日,探测器与地面失去联系。

1999 美国发射火星极地着陆者探测器。

2003年6-2 欧洲宇航局发射“火星快车”探测器 2003年6-8 美国太空总署发射“火星探测漫步者-A”探测器。同年6-25 发射了“火星探测漫步者-B”探测器。

航天飞机发展历程:

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实用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首次升空,两天的飞行主要验证其安全发射和降落的能力,这开创了人类航天的一个新时代。

1983年8月30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首次实现黑夜发射,6天后又在黑夜降落,宇航员队伍中的布拉福德是第一位“登天”的黑人。

1984年2月3日,“挑战者”号再次发射,在7天的飞行任务中宇航员首次进行了不系带的太空行走,此后宇航员“太空漫步”成为航天飞机任务中经常出现的画面。

1984年10月5日,又是“挑战者”号,首次搭载了7名宇航员升空,其中女宇航员凯瑟琳·苏利文成为第一位太空行走的美国女性,从此航天飞机经常运送7名宇航员。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此后美宇航局暂停了航天飞机发射任务。1988年9月28日,“发现”号在航天飞机任务中止32个月后升空,5名宇航员释放了一颗卫星,并完成了几项科学实验,这标志着航天飞机项目再次走上正轨。

1990年4月24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太空望远镜送上轨道,人类有了观察遥远宇宙的“火眼金睛”。1992年9月12日,“奋进”号升空,这架航天飞机成为宇航员马克·李和简·戴维斯的“婚礼特快”,这两位宇航员是第一对在太空缔结良缘的夫妇。

1995年6月27日,“亚特兰蒂斯”号发射,它实现了航天飞机和俄罗斯的“和平”号轨道空间站首次对接,美国和俄罗斯宇航员在外太空互相“串门”,新闻评论说“冷战”已在地球之外结束。

1996年11月19日,“哥伦比亚”号发射,共飞423小时53分钟,创造了航天飞机停留外太空时间最长的记录。

1998年10月29日,“发现”号搭载着77岁的参议员约翰·格伦起飞。格伦是曾搭乘“水星”飞船升空的美国首名宇航员,这次他又成为最高龄的“太空人”。

1999年7月23日,“哥伦比亚”号发射,这次指挥它的是艾琳·柯林斯,标志着女性首次成为航天飞机的机长。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地面过程中于空中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2005年8月9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安全降落,结束了长达14天的太空之旅。这是自“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航天飞机首次顺利地重返太空,并且平安回家。

2006年17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着陆。此次发现号顺利完成国际空间站维修和建设任务,并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一名宇航员。

2009年,美国东部时间5月11日下午2时左右,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机上7名宇航员将对哈勃太空望远镜进行最后一次维护。美国西部时间24日8时39分,“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宇航员安全降落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圆满完成了对哈勃太空望远镜最后一次维护的飞行任务。

2009年7月15日(北京时间16日6时3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升空,启程前往国际空间站日本舱安装最后一个组件。

2009年8月,美国东部时间28日23时59分(北京时间29日11时59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发现”号搭载7名宇航员,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运送数吨的补给和设备。此前,“发现”号的发射已三次被延迟。25日因为天气状况推迟,随后于26和28日两度推迟,主要原因是装有液体氢的燃料箱阀门出现问题。

2009年9月美国东部时间11日晚间7时47分(北京时间12日上午7时47分)发现号开始点火进行变轨,于当天晚间8时53分(北京时间12日上午8时53分)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安全着陆。

2010年美国东部时间4月5日早上6点21分(北京时间18时21分),美国“发现号”宇宙飞船顺利发射升空,携带7名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此次“发现号”除载有4名男性宇航员外,还携带有3名女性宇航员,将在国际空间站与1名女性宇航员会合,创造史上上太空的女性宇航员人数最多的纪录,达到4人。 2011年2月24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前往国际空间站,服役近27年的“发现”号将最后一次执行飞行任务。 人类上了太空: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世界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尤里·加加林少校乘“东方”1号飞船用了108分钟绕地球运行一圈后,在萨拉托夫附近安全返回,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 1961年5月5日,美国第一位进行亚轨道飞行的航天员艾伦·B·谢泼德驾驶美国“水星”MR3飞船进行首次载人亚轨道飞行,美国因此成为继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1962年2月20日,美国发射载人飞船“水星”6号,航天员欧约翰·H·格伦中校驾驶“水星”6号飞船绕地球飞行3圈,历时4小时55分23秒,在大西洋海面安全返回。

1962年8月11日,苏联发射载有尼古拉耶夫少校的“东方”3号飞船上天。8月12日,苏联发射载有波波维奇中校的“东方”4号飞船上天。“东方”4号与“东方”3号首次在太空实现载人飞船的交会飞行,最近相距5公里,第一次从太空传回电视。

1963年6月16日,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中尉驾驶苏联“东方”6号飞船进入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48圈,历时70小时50分,19日返回。

1964年10月12日,苏联成功发射载3人的第二代载人飞船“上升”1号。航天员科马罗夫、耶戈洛夫和费捷斯托夫驾驶飞船绕地球飞行16圈,历时24小时17分,返回于库斯塔奈地区。这是苏联、也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载3人飞行。

1965年3月18日,苏联发射载有别列亚耶夫、列昂诺夫的“上升”2号飞船。飞行中,列昂诺夫进行了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他在离飞船5米处活动了12分钟,完成了目视观测、拆卸工作及其他实验。 1965年3月23日,美国成功发射第二代载人飞船“双子星座”3号。飞船乘载着美国航天员格里索姆中校和约翰·杨少校,绕地球飞行5圈,历时4小时53分钟。这是美国首次载2人飞行。

1965年6月3日,美国发射载有航天员麦克迪维特上尉和怀特上尉的“双子星座”4号飞船,绕地球飞行62圈。怀特到舱外行走21分钟,用喷气装置使自己在太空中机动飞行。这是美国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5年12月15日,美国发射“双子星座”6号飞船,飞船载有希拉中校和斯坦福尔德上尉。飞船绕地球飞行16圈,历时25小时51分钟。此次飞行是与12月4日发射的“双子星座”7号交会,并保持近距离编队飞行,最近时约0.3米。这是美国载人飞船第一次空间交会飞行。

1966年3月16日,美国发射载有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的“双子星座”8号,绕地球飞行6.5圈,历时10小时41分。飞行中首次实现载人飞船与一个名叫“阿金纳”的对接舱体对接。这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空间对接。

1967年1月27日,美国“阿波罗”4A飞船在发射台上进行登月飞船的地面试验。飞船内坐着曾参加过“水星”号、“双子星座”飞船飞行的格里索姆上校、美国第一个完成舱外活动的怀特中校和第一次准备参加太空飞行的查菲少校。突然,充满纯氧的座舱起火爆炸,3名航天员当即烧死。

1967年4月23日,苏联用“联盟”号运载火箭发射第三代飞船“联盟”1号。4月24日飞船返回时,因降落伞故障,飞船坠毁于乌拉尔奥伦波克附近,航天员科马罗夫不幸遇难。

1968年4月14日,苏联发射宇宙212号无人飞船。飞船在轨运行中与后来发射的宇宙213号无人飞船自动对接。这是苏联完成的第一次空间对接。

1968年10月11日,美国发射“阿波罗”7号飞船。航天员希拉、艾西尔和坎宁哈姆绕地球飞行163圈,历时260小时9分钟,22日返回。这是“阿波罗”飞船的第一次载人地球轨道飞行。

1968年12月21日,美国发射载有波尔曼、洛弗尔和安德斯的“阿波罗”8号飞船。飞船进入距月面112公里的月球轨道上飞行了10圈,时间20小时6分钟,并向地球发回电视。27日返回。这是世界上第一艘绕月飞行的载人飞船。

1969年7月16日,美国发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第一次把人送上月球。飞船上载有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3名航天员,经过75小时50分钟的飞行后,进入环月轨道。7月21日格林尼治时间2时56分,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将左脚踏到月球上,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并说出了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19分钟后,奥尔德林跟着也踏上了月球。他们在月面插上美国国旗,放置科学仪器,搜集22公斤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共活动了2小时31分40秒。

1970年6月1日,苏联发射载有航天员尼古拉耶夫和谢瓦斯基扬诺夫的“联盟”9号飞船。飞船绕地球飞行268圈,历时424小时59分,创造了载人飞行史上的新记录。

1971年4月19日,苏联用“质子”号火箭发射世界上第一个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礼炮”1号空间站于1971年10月11日在太平洋上空坠毁,共飞行了175天。运行期间对接了两艘“联盟”号飞船,其中“联盟”11号的航天员进站工作了3星期。此后一直到1982年,苏联又连续发射了“礼炮”2~5号空间站和第二代“礼炮”6号、7号空间站。

1971年6月6日,苏联发射载有航天员多勃罗沃尔斯基、帕查耶夫和沃尔科夫和“联盟”11号飞船。飞船成功地实现了和“礼炮”1号空间站的对接、在轨运行24天后,在返回途中,返回舱空气泄露,返回地面时,人们发现未穿航天服的3 名航天员全部遇难。

1971年12月7日,美国发射载有塞尔南、埃文斯和施密特的“阿波罗”17号飞船。11日到达月球,两名航天员在月面逗留75小时,在月球轨道上释放了一颗卫星。飞船19日返回。这是人类迄今最后一次载人登月飞行,也是“阿波罗”飞船第7次登月飞行。

1973年5月14日,美国用“土星”V火箭发射名为“天空实验室”的空间站。后与多艘“阿波罗”飞船对接,先后有3批9名航天员到其上工作。原预计“天空实验室”能运行到1982年,但终因空间站故障严重,无法正常使用,其运行轨道急剧下降,于1979年7月12日坠落于南印度洋澳大利亚西南水域。这是美国发射的第一个载人空间站。

1975年4月5日,苏联发射载有拉扎列夫和马卡罗夫的联盟18A飞船,准备与礼炮4号对接。火箭第3级点火不久,正值火箭上升到144公里的高空时,因制导系统发生故障,飞船在空中翻滚,并偏离预定轨道。地面控制中心不得不发出应急救生指令,使火箭紧急关机,返回舱与飞船分离,航天员按应急方案返回,在西伯利亚西部山区安全着陆。飞行只进行了22分钟。这是载人航天以来,第一次因火箭飞行不正常而成功地采取的应急救生措施。

1975年7月15日,苏、美发射飞船进行联合对接飞行。首先发射的是载有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和库巴索夫的“联盟”19号飞船。发射后7.5小时,美国“阿波罗”18号飞船载着美国航天员斯坦福尔德、斯莱顿和布兰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成功。7月17日,“阿波罗”18号飞船和“联盟”19号飞船成功地对接。飞船对接状态保持了两天,美苏航天员实现了飞船间的互访。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个竞争对手难得的“太空握手”。1981年4月12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此后又陆续建造了“挑战者”号、“亚特兰蒂斯”号、“发现”号和“奋进”号航天飞机。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仅73秒后即爆炸,机上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途中解体,机上7名航天员再次遇难。尽管如此,美国航天飞机投入运营22年来,已成功飞行111次,在太空部署过卫星、维修过“哈勃”、完成了无数科学试验,是目前正在建造中的国际空间站的主要运送工具。

1984年7月17日,苏联发射“联盟”T12号飞船升空。船上载有扎尼拜科夫、沃尔克和女航天员萨维卡娅,与“礼炮”7号空间站-“联盟”T10号飞船联合体对接。25日,萨维茨卡娅和扎尼拜科夫一起进行了3小时35分钟的舱外活动。萨维茨卡娅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性。

1986年2月20日,苏联发射了第三代长期载人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的核心舱。此后历时10年,直到1996年4月26日,苏联(俄罗斯)才建成由核心舱、“量子”1号舱、“量子”2号舱、“晶体”舱、“光谱”舱和“自然”舱组成的完整的“和平”号空间站。

2003年3月23日,“和平”号在绕地球飞行8万多圈、行程约35亿公里、超期服役近10年后,坠毁在太平洋预定海域。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长期载人空间站,“和平”号是20世纪质量最大、载人最多和寿命最长的航天器,堪称“一代天骄”!在“和平”号天马行空近15载中,共接待了来自1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航天员100多人次。其中俄罗斯航天员在“和平”号上创造了两项太空飞行纪录:一项是由玻利亚科夫创造的、人在太空连续生活和工作438天的世界纪录,另一项是由阿夫杰耶夫创造的、在太空飞行累计时间达748天的世界纪录。科学家们利用“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包括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空间科学、对地观测等众多领域的成千上万项科学实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硕成果。

1995年6月27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载着5名美国航天员和2名俄罗斯航天员升空,首次实现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飞行。此后一直到1998年,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8次对接飞行,所取得的成功经验降低了目前正在组装的国际空间站装配和运行中的技术风险。

1996年9月26日,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工作的美国女航天员露西德乘“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返回地面。露西德在太空生活了188天,打破了俄罗斯航天员康达科娃创造的女性在太空飞行的最高纪录。1998年11月20日,俄罗斯用“质子”K火箭将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部件——“曙光”号多功能舱送入太空,国际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大致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总质量达400余吨,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人造天宫,运行在倾角为51.6°、高度为397公里的轨道上,可供6~7名航天员在轨工作,国际空间站将开始一个为期10~15年的永久载人的运行期。

2001年4月28日,世界上首位太空游客、美国富翁蒂托搭乘“联盟”TM32号飞船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出发,到国际空间站上旅游观光8天,5月6日返回地面。蒂托此行耗资2000万美元,除了太空观光外,他还负责飞船的一部分无线电通信、导航和供电任务,并与俄宇航员一起执行了对地观测任务。蒂托的太空之旅开创了太空旅游的新时代。2002年4月25日~5月5日,世界上第二位太空游客、南非亿万富翁马克·沙特沃斯也在太空度过了10天的时光,其中8天生活和工作在国际空间站上。

人类宇宙探索过程

人类宇宙探索过程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序幕。前苏联宇航员、大名鼎鼎的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乘坐前苏联“东方号”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一圈,历时近两个小时,成为了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约38万公里),是人类进行太空探险的第一站。前苏联1959年发射的月球2号探测器在月球着陆,这是人类的航天器第一次到达地球以外的天体。同年10月,月球3号飞越月球,发回第一批月球背面的照片。1970年发射的月球16号着陆于丰富海,把100克月球土壤送回了地球 美国的“徘徊者”3-5号月球探测器

“勘测者”月球探测器 美国发射的月球轨道器 “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 “阿波罗”11号宇航员阿尔德林迈出登月舱 “阿波罗”11号宇航员阿尔德林在月球表面 宇航员阿尔德林在美国国旗旁留影 “阿波罗”11号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留下的足印 “阿波罗”15号的月球车 “阿波罗”17号的月球车在月球上行驶

“克莱门汀”号无人驾驶飞船 环绕月球飞行的“月球勘探者”探测器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雄心勃勃的“阿波罗”计划的目的就是将人类送上月球进行实地考察。在此之前的1961年到1967年间,9个“徘徊者”、7个“勘测者”探测器和5个月球轨道器先后对月球进行了考察。它们拍摄了月球的照片,并分析了月球的土壤,为登上月球做好了准备。随后美国便使用“土星”5号运载火箭先后向月球发射了17艘“阿波罗”飞船。其中“阿波罗”1-3号是试验飞船,4-6号是无人飞船,7号飞船载人绕地球飞行,8-10号载人绕月飞行,11号至17号是载人登月飞行。 1969年7月16日发射的“阿波罗”11号使人类首次登上了月球。执行该次任务的是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和柯林斯。飞船抵达月球轨道后,柯林斯驾船绕月飞行,另两名宇航局驾驶登月舱于7月20日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静海。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实地的科学考察,并把一块金属纪念牌和美国国旗插上了月球。此后又有5次成功的登月飞行,宇航员在月球上停留的时间总共约300小时。

中国太空探索

天宫一号完美升空!标志中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的能力。中国即将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Tiangong-1 has a perfect launch! It’s marked that China has the ability of initial constructing the space station. China will soon becom e the third country which m aster the space rendezvous and docking technique aft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按照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载人飞船把航天员安全地送上太空又安全地返回地面,第二步要解决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技术,第三步是建造大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第一步已经实现。第二步中,神舟七号已经实现了出舱,而此次成功发射天宫一号,以及一个月之后将要发射的神舟八号,就将完成交会对接。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的重点,将由载人飞船系统,逐步转向空间站系统。这将是一次关键性的重大跨越。因此,天宫一号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According to the three-step manned space developm ent strategy. Firstly, that achieve a m anned spacecraft sending astronauts into space and return to the ground safely, the second step is to solve the extravehicular activities and rendezvous docking technology, the third step is to construct the large long-term manned space station. From Shenzhou One to Shenzhou VI, the first step has been achieved. The second step, the Shenzhou VII has been achieved spacewalking.The successful launch of Tiangong-1, and the launch of the Shenzhou VIII after one m onth will com plete the rendezvous and docking.The heart of China's m anned space project will turn to the space station system s from m anned spacecraft system. This will be a key leap. Therefore, the launch of the Tiangong-1, China's m anned space industry is another im portant milestone in history. 空间站被认为是当今人类载人航天技术的最高形态,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开展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实验,探索新知,造福人类,这也是航天事业本身的根本意义。 Space Station is described as the highest form of manned space technology.The experim ents of using the unique environm ent of space to carry out life science and materials’ science, exploring new knowledge for the benefit of mankind, which is the fundamental m eaning of their own space industry. 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涉及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遥感等各个科学门类与技术学科,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科技水平。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发展,依靠的是自力更生的力量,凝聚了科技人员和各行各业智能与创造力,表明中国完全有能力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也将有效带动中国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助力经济腾飞。 Manned space flight is one of the m ost complex systems in human history. It involves m echanics, astronom y, earth science, autom atic control technology,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一)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一) 内容标准: 1.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2.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改进而深化和拓展。 3. 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 4. 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2. 认识到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 能力培养目标 1.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 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设计意图 “探索宇宙”是“浩瀚的宇宙”这一单元的第四课。本课主要培养学生阅读、整理信息能力及想象能力。本课建立在学生了解了太阳系、银河系及星座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人类探究宇宙的历程及意义。

本课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体会人类探究宇宙的曲折历程,引起学生思考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了解人类探究月球的历史及取得的成就。然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认识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的巨大影响和帮助,让学生理解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技术都是空间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最后,以“尝试设计与外星生物的联系方式”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和欲望。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综合学生对宇宙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了解人类探究宇宙的历史,从生活实际出发感受探究宇宙的意义,体会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流程 情景引入——任务驱动——收集数据——整理分析——发现规律——想象推测 重点难点 了解人类探究宇宙的历程及意义。 教学准备 人类探索宇宙历程、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空间科学的应用等相关文字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视频、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情景:出示浩瀚宇宙的图片。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最高等智慧生物,是充满好奇心的白皮肤、黄皮肤、黑皮肤的人类。人类想要知道海洋的尽头是什么,五六百年前就创造了远洋航海技术,“全球文明”即由此发端;人类想要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100多年前就发明了飞机,寂寥长空从此成为旅行的驿站;人类想要摆脱地球引力到大气层外的空间看一看,半个世纪间,各式各样的航天器就纷纷射向太空…… ——从自立行走于脚下这片土地到飞出蓝色地球村,人类就是这般孜孜不倦地幻想着,并一步一步地拓展着他们的活动空间。 梦想:脚步开始的地方 无法考证,人类的飞翔之梦,究竟是源自一个沐浴阳光的白天还是默数繁星的夜晚。 在东方的传说中,美貌的嫦娥偷吃了灵药飞天成仙,从此独守寂寞蟾宫;而在古希腊的神话里,太阳神阿波罗则驾着太阳车巡游九天,为人间送来光明和温暖。 充斥着飞天神话的人类幼年记忆,代代相传到今天。在双脚还只能停留在大地上的时候,想象,已经达到了一个人类自己也不知道有多高、多远的地方。 那是人类对太空最初的思考与渴望。 直到500多年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用“日心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认知革命,人类才开始了对宇宙的科学审视。 就在“日心说”与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地心说”艰难斗争的同一时代,中国的明朝官员万户——一位试图飞出天外的幻想家,却成了人类第一位飞天的真正实践者。 美国学者基姆在其著作《火箭与喷气》中这样描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火箭飞行尝试: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然后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大火箭——中国人发明的一种以火药作燃料的兵器。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命仆人点燃火箭…… 人类航天始祖”万户勇敢的生命,最后殒落在了点燃火箭后的巨响中。多年后,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山。 从17世纪开始,古老的梦想与发轫期的近代自然科学相遇,诞生出一系列具有强烈科学性的幻想小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1634年出版的《梦游》中第一次对月球旅行展开幻想,法国作家贝尔日拉克在《月球之旅》中用近似科学的态度讨论了太空旅行中的各种飞行方法,法国作家凡尔纳更是在其名作《从地球到月球》中大胆地把巨型炮弹作为未来的航空器,并运用大量的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对炮弹和发射装置进行了严格的计算。 科学,如同孕育在幻想中的胎儿,吮吸着幻想的营养一天天成长。 1903年,人类飞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那一年,莱特兄弟驾驶着他们在自行车修理车间里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空中飞行。

太空探索的利与弊1

太空探索的利与弊 众所周知,宇宙是一个不可预知的环境,而如今人们探测到的仅仅只是半径为140亿光年的可见宇宙,而我们的地球在这可见宇宙中可谓是沧海一粟,但地球又是那么的特别,他孕育了生命,使之成为了太阳系中唯一一个存在生命的物体。地球提供了我们人类吃的穿的以及各种各样的矿物和能量,但是由于人类的过度索取,地球上的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已近枯竭,所以,人类萌生了向外太空索取资源的念头,宇宙空间探索由此应运而生。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这些先进的太空探索工具被充分地运用起来了。其实人们探索宇宙有着多重原因,人是有好奇心的而且有欲望尤其是占有欲。并且想占有整个宇宙的资源和空间。 首先,人们为了了解宇宙演化及其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了解人类和地球生物在宇宙中的地位及意义;其次为了发展各种太空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各个领域,但最重要的是探索和占有各种太空资源,利用太空的极端环境进行各种科学和技术试验,当然其中也有个原因是为了显示国家的先进和强大。 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在人类开发外层空间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人类探测太阳系和其他星球最理想的跳板和中转基地,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其表面存在的氦-3是地球上难得的核燃料,若全部开采,可满足全世界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能源需求。此外,月球还是理想的天文、重力波物理和中微子物理等学科的实验和观测地。所以人们首先把月球作为宇宙探

索的第一站。阿波罗号登月成功使人们踏上了月球的征程,此外,中国的“嫦娥一号”卫星探明了月岩中含有大量硅酸盐,可供建造各类建筑。月球上的矿藏铁、钛、铝以及其他地球上缺乏的稀有元素,可以就地开采、冶炼,用来制造各种设备,供空间站使用或运回地球。由于没有大气阻挡,月球上可建立高效率的大型太阳能发电站,为各类开发活动提供充足的能源。于是人们更加热衷于探月之旅。 但是太空探索也存在着种种弊端。直接带给我们的第一感是太空探索不仅仅需要先进的可以,更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神七的发射成功再度激发了中国民众的自豪感,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也成为新的民族英雄。但成功走出舱的翟志刚身上穿的那件宇航服就价值千万,还有造一个宇宙飞船并用火箭护送上太空的费用至少好几亿。 还有太空的污染问题,太空中的各种垃圾处在失重的环境下,会与宇宙飞船相碰撞,难以保障宇航员的安全。在太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细菌,容易穿到地球上引起瘟疫。还有宇宙辐射易发生基因突变,还可能被吸入黑洞…… 但我认为,空间探索的利大于弊,地球的资源总会有用光的一天,但是人类要延续下去就必须利用资源,依靠资源,所以向太空索取资源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也是目前来看比较现实的方法。 所以,我认为政府有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军太空。这些资金可用在这十方面。 加大初级教育投入,任何事情要从娃娃抓起。

中国太空探索的几大困境

中国太空探索的几大困境 “神舟九号”13天的太空之旅注定将成为中国太空探索道路上又一里程碑。事实上,自2003年“神舟五号”实现首次载人航天以来,无论在载人航天还是深空探测上,每隔两三年中国就会树立一座里程碑。自上个世纪美苏争霸所掀起的太空探索热潮终结以来,像中国这样短时间内高频度地推出航天工程项目的情况并不多见。 1975年7月苏联“联盟号”飞船与美国“阿波罗号”飞船在空间轨道成功对接,以象征性的姿态宣告美苏在太空竞赛中握手言和。苏联解体后,美国和俄罗斯这对冷战对手更是成了国际空间合作的引领者,共同主导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转。但在国际空间合作的表象下,太空探索过程中的竞争从未停歇。美俄这样的传统空间大国以及欧洲、中国、日本、印度等后来者,在开展空间合作的同时,也都以不同节奏推进各自独立的太空探索计划。 1972年7月美国“阿波罗号”系列飞船最后一次载人登月,将太空探索中人类留下足迹的纪录也定格在了那一年,人类太空探索进入“后阿波罗时代”。此后美苏太空竞争的重点转向航天飞机制造和空间站建设,但无论是投入的力度还是取得的成就,都没有再现载人登月那样的辉煌。与后冷战时代国际政治格局一样,“后阿波罗时代”的太空探索也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以绝对的优势稳居太空超级大国位置,俄罗斯的太空实力从苏联解体后经济衰退的冲击中逐渐恢复,欧洲、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国成为空间探索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在载人登月竞赛中完胜苏联之后,美国把太空探索的重点放在航天飞机、载人空间站和火星探测上,在太空探索领域继续保持领先。1986年“挑战者号”和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曾给美国的航天事业造成打击。就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第二年,美国布什政府公布“太空远景规划”,提出研制下一代航天器、重返月球以及载人登陆火星的“星座计划”。奥巴马政府2010年对布什政府的航天政策做出调整,取消了重返月球计划,把关注点放在提升美国航天工业实力、航天科技水平上,并且更加重视国际空间合作。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四、探索宇宙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3、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4、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5、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6、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7、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8、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3、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4、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三、教学准备 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

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 展示星空的图像和太阳系的有关图片。 (二)引导经历人类观察、探索宇宙的过程。 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讨论: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 (2)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 (3)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说明古人对天地产生最初的思考,看到月亮上明暗相间的阴影,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分布,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对光明的向往。(4)古代神话是古代人民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对宇宙的一种认识和看法,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神住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2、了解古代科学家探索宇宙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1)古人不但为许多天象编写了神话传说,还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张衡、祖冲之、僧一行、郭守敬等等; 外国:哥白尼、布鲁诺等等。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古代用来观测天文现象的仪器及古代的星图。 (2)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古代劳动人民对宇宙进行着不懈的探索,

NASA太空探索的意义何在2015-7-25

NASA太空探索的意义何在 2015-7-25 1970年,赞比亚——这是非洲一个兵荒马乱的穷苦国家——的一名修女玛丽·尤肯达写信给NASA。善良的修女无法理解,地球上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忍受饥饿煎熬,为什么美国还要耗费数十亿美元尝试把人送到宇宙里去? NASA的一名科学家恩斯特·史都林格给她回信,全文如下: 尊敬的玛丽·尤肯达修女: 你的来信收到了。我每天都会收到很多信,这一封对我的触动最大,因为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富有探求精神的灵魂,一颗仁慈怜悯之心。我会尽我所能回答你提出的问题。首先,我要向你以及和你一样的勇敢修女们表达深深的敬意,因为你们将毕生精力献身于人类最高尚的事业——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你在信中问我,为何我会在地球上仍有很多儿童面临饿死威胁之时建议投入数十亿美元实施火星探索计划?我想你一定不希望我给出这样一种回答——“哦,我并不知道很多孩子正因为饥饿走向死亡,从这一刻起,我会停止任何太空方面的研究,直到人类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我意识到火星之旅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前很久,我就已经知道很多孩子正在挨饿。然而,我以及我的很多同伴仍然坚信前往月球、火星以及其他行星是一种在当下值得进行的冒险,我甚至认为这项探索计划与其他很多潜在的援助计划相比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帮助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严峻问题。援助计划每年都在讨论和争论,但所产生的效果却远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在解释太空探索计划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地球上的各种问题之前,我想先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许有助于你了解我的观点。 故事发生在大约400年前德国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有一位非常仁慈的伯爵,把自己的大部分收入都用来救济镇上的穷苦百姓。这份仁慈令人非常感动,因为在中世纪,穷苦百姓实在是太多了并且经常出现全国性瘟疫。 有一天,伯爵遇到一个奇怪的男人。他的家里有一个工作台和一个小实验室。他白天辛勤劳作,每天晚上都会拿出几个小时在自己的实验室搞研究。他将一块块玻璃打磨成小镜片,而后将镜片安装到镜筒上,利用这种装置观察非常微小的物体。放大数倍的微小生灵尤其让伯爵感动不可思议,深深着迷,因为这是他此前从没有见过的。伯爵邀请这名男子带着他的实验设备搬到自己的城堡,成为他的一名“特殊员工”。从此,这个怪人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研制和改进他的光学仪器上。 镇上的人认为这个怪人是在研究一些没用的东西,伯爵在他身上浪费了太多钱,都感到很愤怒。他们抱怨说:“我们还在忍受瘟疫的折磨,而他却拿钱让这个男人搞一些没有用的爱好。”听到这样的抱怨,伯爵并没有因此动摇,仍坚持自己的做法。他说:“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们,但我仍会支持他的研究,因为我坚信他的研究终有一天会得到回报。”

人类的探月历程

人类的探月历程及看法 从1958年美国和苏联启动探月计划开始,世界发达国家和航天大国都先后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深空探测活动。 中国卫星专家、中科院院士叶培建院士介绍说,截至目前,全世界进行过月球探测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俄罗斯(前苏联)、欧洲和日本,已经开展的月球探测活动123次。 在近50年的月球探测史上,人类为了这个执著的梦想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成功率不到50%。”“嫦娥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美国进行的56次探月试验失败43次,俄罗斯(前苏联)也有19次失败的记录。 在早期探月活动中,高发的火箭故障率是导致探测行动失败的主要原因,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近年来探月活动的大部分故障主要集中在探测器上。 1959年,前苏联的无人登月器“月球2号”成为第一个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 5年以后,美国的“徘徊者7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成功硬着陆。 1969年7月20日,人类迎来了航天史上的重要一刻。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奥尔德林成功登上了月球,并留下了人类在外太空的第一个脚印。从1969年开始的3年中,共有12名美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8年美苏开始发射月球探测器。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登陆月球,小心翼翼地踏上月表,“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迅速传遍地球。 月球探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具高风险的工程,据统计,1958年至今,世界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但成功率仅51%。 探月对于人类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首先,站的高就望得远,目前,通信、气象、资源等应用卫星都是因为拥有高位置而发挥作用,月球比卫星更“高”,从那里回望地球必然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其次,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作准备.人类已取得的月球探测成果表明,月球上特有的能源和矿产,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同时,利用月球具有高真空、低重力的特殊环境,既能生产特殊强度、塑性等性能优良的合金和钢材,还能生产诸如超高纯金属、单晶硅、光衰减率低的光导纤维和高纯度药品等.因此,人类探月是对的,探月对于人类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这将促进空间天文观测和研究的深入.月球环境是进行空间天文学研究得天独厚的场所.月球表面的地质构造极其稳定,月球直接承受太阳的辐射,没有大气层对光线和电波的吸收、散射和折射等干扰,没有尘埃污染,没有磁场,月球的背面没有地球的光反射,屏蔽了地球的低频噪声,月震很微小.月球有漫长的黑夜,这种环境为建造高精度天文观测台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太空探索

太空探索 一.太空探索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太空探索是人类利用航天器和太空探测仪器研究、开发近地空间和宇宙的科学实践活动。自上个世纪60年代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l号飞船首次邀游太空,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II号”飞船首次踏上月球以来,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在2003年和2005年分别成功发射“神舟”五号和六号载人飞船。由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太空热”,一些航天大国正积极准备重返月球和在不远的将来登陆火星。人类在太空探索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同科学技术,特别是空间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但太空探索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未来的影响却远远超越科学技术的范围。太空探索同人类从事的任何活动一样都是由活动的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以及活动所产生的结果三个要素构成的。显而易见,太空探索的手段是由科学技术提供的,而太空探索的目的和结果涉及人与社会、宇宙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由哲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的,因而太空探索是人文科学和科学技术综合研究的对象。 二.目前的最新发展 中国:继天宫一号发射成功之后,标志着中国已经有初步建立空间站的能力,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神舟十号也即将发射将继续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 2011年06月09日下午4时50分05秒嫦娥二号飞离月球轨道,飞向150万公里外的第2拉格朗日点进行深空探测。此次嫦娥二号主要测试深空探测能力,当前嫦娥二号最为重要的任务是到达预定的区域,为以后进行火星等其他深空探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储备一些宝贵的信息材料。成为第一颗直接从月球轨道飞向深空轨道的卫星。 美国:美国宇航局的好奇(Curiosity)号火星探测器是一个汽车大小的火星遥控设备。它是美国第四个火星探测器,也是第一辆采用核动力驱动的火星车,其使命是探寻火星上的生命元素。2011年11月26日23时2分,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顺利进入飞往火星的轨道。2012年8月6日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 测任务。 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群,似乎十分容易被遗忘,但请千万不要忘记“黎明”号探测器——“黎明”号计划是第一个探测这一重要区域的人类探测器,它也是世界上第

《1 探索月球的秘密》教案

《1 探索月球的秘密》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从未间断。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能力——通过书籍、音像资料,特别是通过网络资源途径来查阅资料,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情感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书籍、音像资料,特别是通过网络资源这一途径,对有关月球的资料进行查询。通过自主探索研究分析以及小组的交流、团队的协作,初步了解月球的情况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教学难点:通过网络资源途径研究月球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屏幕演示相关课件,师生在音乐伴奏下共唱歌曲《十五的月亮》。 谈话:从古代起,我们的祖先就不断地对月球进行观察,探索月球的秘密。于是就产生了“嫦娥奔月”这样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皓月当空,凝望着月球,你又想到了什么?你想了解月球的那些知识? 学生思考后提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研究学习 1.提出研究要点 (1)引导学生给提出的问题归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月球的历史传说; 人类的探月历程; 月球的概况(屏幕演示)。 (2)合作分工 讲述:为了让我们能够在一节课时间里对月球有一个大概地了解,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组来研究这些问题。每组自主选择一个方面组成相关专家组。(保证每方面都有人研究。)A:历史学家族。学习、研究有关月球的历史神话传说。

B:月球探险家组。研究人类探月历程。 C:月球地质学家组。研究和学习月球的基本情况。 (3)提问:“各位小专家,你们准备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4)学生讨论后回答。 (5)讲述:的确,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学习通过网络手段上网查阅资料来研究月球知识。 (6)讲述:在上网查阅资料的同时,同学们要完成研究记录,这需要个位小专家共同来完成。 2、学生实践体验自主研究 (1)上网查阅资料。 (2)完成研究表。 三、交流成果 学生汇报信息研究情况,与他人共享成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将学生的介绍转播给全体同学。 四、拓展延伸 1、提问: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对月球有了比较全面地了解。那么现在,如果我们要去月球的话,你认为我们应该乘什么去?(学生讨论:乘宇宙飞船) 2、创设情景:让我们乘坐“神州五号”飞船登上月球。 3、提问:如果是你登上月球,你最想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 4、提问:现在我们到达了月球,如果要想在月球上定居下来,我们需要解决那些困难? 5、讲述:看来在月球上定居困难重重。但是“1998年1月6日,美国发射‘月球勘测者’号探测器,开始对月球进行为期一年的探索活动。这时25年前美国宇航员最后一次登月以来首次探查月球。在这次探测活动中,月球勘测者号发现月球上存在总量大约60亿吨的冰态水”。 6、提问:这个发现,对于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同学们请到月亮网站的讨论区自由的发表你的见解。 7、学生讨论。

人类探索太空历史记录简要归纳

人类探索太空历史记录简要归纳: 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 1961年4月12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乘坐这艘飞船的航天员是加加林。 1963年6月16日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员是苏联的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进入太空,在轨道上运行了70小时50分钟,绕地球48圈。 1965年3月18日苏联发射了“上升2号”飞船,该飞船有两名航天员,别列亚耶夫空军上校和列昂诺夫空军中校。列昂诺夫在舱外空间环境中行走了12分钟,成为太空行走第一人。 1967年4月24日,苏联航天员科马罗夫(Komarov)因飞船在再入过程中降落伞失灵,飞船坠毁而身亡,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时献身的航天员。1968年12月21日,美国的土星5号火箭发射升空,它携带的阿波罗8号飞船乘坐着3名航天员。在12月24日上午,机组抵达了月球轨道并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运动。这是人类第一次环绕月球飞行。 1969年1月14日,苏联发射载人飞船联盟4号,1月16日与联盟5号对接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现两艘飞船在太空对接飞行。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离开地球,飞往月球。7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0点56分,在着陆约6小时后,航天员阿姆斯特朗钻出登月舱,下到月球表面。 1970年4月15日阿波罗13号机组到达月球的远边,距离月球表面254公里,距离地球400171公里,创下了航天员太空飞行最远的纪录。 1970年6月1日,苏联发射了联盟9号飞船,机组人员2名,目的是研究长期无重力飞行对机组的效应。该飞船在太空飞行17天16小时58分55秒,于6月19日返回地面,成为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飞船。 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开辟了载人航天的新领域。“礼炮”1号重18425公斤,运行到1971年10月11日。运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成功,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

人类太空探索的六个难题

人类太空探索的六个难题 人类起源于非洲。但人类并未留在那里。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人类的祖先走遍了这片大陆,然后便离开了。当来到海边时,他们建造船只并不远万里扬帆前往他们当时不可能知道是否存在的岛屿。为什么? 可能出于同样的原因,当人们抬头仰望月亮和繁星时,也会说同样的话:“那里有什么?我们能去那里吗?没准我们能去那里。”因为这就是人类做的事。 当然,太空对人类生命的危害要比海面大得多。逃脱地心引力需要付出比离岸远航多得多的努力和代价。不过,那些船已是当时的尖端技术。航海家们精心规划了他们昂贵且危险的旅程,其中不少的人为了发现地平线以外的世界而死于非命。那么,为什么还要继续下去呢? 想和你谈谈衍生技术,从简便的小产品到可能养活千百万人、防止致命事故或挽救伤患生命的发现,无所不有。 告诉你,不应该把所有鸡蛋都放在这个日益脆弱的篮子里。一次陨星大撞击,人类都将落得和非鸟类恐龙一个下场。另外,你注意到近来的天气了吗? 告诉你,齐心协力发展一项计划可能对人类是有益的。这项计划不涉及相互残杀,却涉及认识地球家园、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方式和对人类继续生存下去至关重要的东西。 把一切都告诉你:人类应该设法在地球以外的地方生活、建立空间站和月球基地以及在火星上修建城市和在木星的卫星上建造栖息地的所有原因,还有人类应该遥望太阳系以外的星球——如果能做到的话——并说“我们能去那里吗?没准我们能去那里”这样的话的所有原因。 文章称,这是一个庞大、危险并且可能无法实现的计划。但人类从未因此而停下拼搏的脚步。 雨果奖和星云奖双料获得者、《辅助正义》一书作者安·莱基曾说:人类诞生于地球。人类会留在这里吗?答案是否定的。 难题一:升空(地心引力的阻碍)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科学技术史》大作业 姓名:白晋周 学号:201428014226038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我本科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出于兴趣和爱好,自己也主动了解了一些宇航方面的历史与专业知识并有所感触,愿意与你一同分享。 著名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得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尚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人民都在赞美、探索星空,并从中探讨生命和人生的意义。 宇宙是人类探索的永恒主题之一,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渴望解开宇宙的奥秘,一直致力于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探索天体的运动和演化规律,并把获得的真知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历程,从古到今。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日心说。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1608年,荷兰人李波尔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明了望远镜。翌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亲自动手制作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不断加以改进。伽利略利用他的望远镜发现了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金星月相、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发现了茫茫银河由无数个恒星所组成。1917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通过对银河系内天体分布的分析,确认太阳并不位于银河系的中心,而是处于相对说来比较靠近银河系边缘的地方。至此,地球的地位从居于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级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普通行星。银河系是否已经包括了宇宙的全部内容呢?随着观测手段不断改进,新的观测手段的出现,哈勃望眼镜使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更进一步。 人类探索宇宙最重要的动因之一,就是追本溯源,寻求宇宙和我们人类的起源。因此随着科学观测手段的一步步深入,也就有了各种宇宙起源观点和假说的提出,其中一种“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单独的无维度的点,即一个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无尺度,但却包含了宇宙全部物质的奇点。这场大爆炸要追溯至至少120~150亿年以前,而宇宙的时间和空间就由这

科普:探索太空

探索太空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飞天之梦展馆,我是大家的科普小老师,大家可以叫我XX老师,刚发给各位小朋友的工作纸上大家是不是都填好了自己的名字与学校的名称,今天呢我们要开展的活动的主题就叫做“探索太空”。 “太空”这个名词它代表什么意思呢?同学们知道太空在哪里吗?太空中存在着什么神秘的物质?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太空既美丽又充满了未知,(太空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9千米)、平流层(9~45千米)、中间层(45~80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400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400千米以上)。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3/4在对流层内,97%在平流层以下,平流层的外缘是航空器依靠空气支持而飞行的最高限度。) 如果给各位同学一个机会,你们想不想成为一名宇航员去到太空当中去探索太空的奥秘呢?好,看来各位小朋友都很想成为宇航员去探索太空,今天我们就有机会通过我们的工作纸的几个不同的展项先对神秘的太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月球作为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成为人类探索太空的第一站,飞到月球上去,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幻想,1969年,“阿波罗”登月舱降落到地面,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登月活动,人类第一次真正登上月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迈出了他的一小步,同时也是人类的一大步,而月球的表面环境与地球其实是非常不一样,月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它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地球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的1/6,这是由月球的半径和质量决定的。在月球上跳跃与在地球上有什么不同呢? 假设我们用同样的力在月球上跳的话,高度可以比在地球上多出5倍之多。我们这个展項,根据计算,设计成模拟的月球表面与水平面成8度左右夹角,大约跳跃高度符合6倍标准。首先躺在躺椅上,双手紧握扶手,然后脚用力蹬,躺椅就会沿着轨道向上滑动。整个跳跃过程会被镜头拍摄下来,传送到上面的屏幕上,体验者就可以通过屏幕看到自己的跳跃过程和高度了。 一直以来,宇宙都是科学家研究和探测的重点。其实地面的望远镜也可以观测太空,但是在地球的上空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层,用它们观测太空就好像隔着水看水底一样,看到的影像会受到大气折射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的探测太空,在1990年,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一起合作发射了哈勃望远镜。 哈勃望远镜是以天文学家哈勃为名,,他发现了大多数星系都存在红移的现象,建立了哈勃定律,被认为是宇宙膨胀的有力证据。同时,他也是星系天文学的创始人和观测宇宙学的开拓者,被称为星系天文学之父。(小行星2069、月球上的哈勃环形山)哈勃望远镜运行在地球大气层外缘离地面约600公里的轨道上的第一座太空望远镜,总长13.1米,镜筒直径4.3米,是有史以来最大、最精确的天文望远镜,造价近30亿美元。它以2.8万公里的时速沿太空轨道运行,清晰度是地面天文望远镜的10倍以上。 哈勃望远镜,用它观测太空,所收到的影像不会受到大气湍流的扰动,视相度佳,没有大气散射造成的背景光,且能观测会被臭氧层吸收的紫外线。哈勃望远镜顶部有一个感光探测器,可以探测到宇宙中140亿光年发出的光,然后反应轮调整方向,拍摄到最佳的照片。它能够单个地观测到星群中的任一颗星;能研究和确定宇宙的大小和起源,以及宇宙的年龄、距离标度;还能分析河外星系,确定行星间、星系间的距离,它能对行星、黑洞、类星体和太阳系进行研究,并画出宇宙图和太阳系内各行星的气象图。哈勃望远镜自发射后经历了5次维修,2009年,美国宇航局对哈勃望远镜做了最后一次维修,会将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寿命延长至2013年后。(作为天体观测的主力,美国宇航局希望哈勃望远镜能维持到2018)届时发射的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能接续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天文任务。(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将于2018年10月升空,另外在2009年3月,美国宇航局还发射了开普勒太空望

人类的探月历程

人类的探月历程 篇一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环绕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探月经过曲折的发展历程,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和重要科研成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这些年人类重返月球又兴起热潮,并开始研究在月球上建设永久性基地。 美国从1958年8月起,几次向月球发射“先锋”系列探测器,但直到1959年3月的“先锋4号”才勉强成功,成为美国第一个脱离地球重力的探测器。后来美国又发射了“艾布尔”、“徘徊者”、“勘测者”、“月球轨道器”、“探险者”以至后来的“阿波罗”等系列月球探测器,1958-1976年共56次,37次成功。 前苏联经过几次尝试,1959年1月成功发射“月球1号”,9月再次发射“月球2号”,受控首次撞击月球,10月又发射“月球3号”,首次拍摄到月球背面照片。1958-1976年,前苏联先后发射“月球号”、“探测器”、“宇宙号”、“联盟号”等系列月球探测器共64次,21次成功。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首次载人登月成功,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功登上月球,留下人类在外太空的第一个脚印,后续的阿波罗飞船又5次成功载人登月,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1970年11月,前苏联无人驾驶的月球车1号搭载“月球17号”探测器在月面“雨海”地区着陆,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一辆月球车,它在月面上行驶10.5公里,进行10个半月探测,考察月面8万平方米。1973年1月,前苏联发射“月球21号”探测器,携带的月球车2号在月面行驶37公里,向地球发回88幅月面全景图。 1969年5月,美国在“阿波罗计划”中开始月球车研制,1971年7月,“阿波罗15号”登上月球“雨海”地区后,两名宇航员进行了航天史上第一次有人驾驶的月球车行驶27.9公里,收集月岩样品77公斤。以后“阿波罗”16号、17号携带的月球车又分别在月面行驶27公里和35公里。 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范围内兴起新一轮探月高潮,中、美、欧、俄、日、印等国家和组织都提出各自探月计划。 1990年1月,日本发射“缪斯A”号卫星,进入太空后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认识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认识 我们的祖先渴望了解宇宙,但是他们没有真正找到了解的办法。今天,我们已找到了一种有效和精确地了解宇宙的办法,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科学”。科学已经表明,宇宙是如此浩瀚而古老,因此人间世事往往显得无足轻重。 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的心情激动,感叹不已,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 我们迫切希望能够了解宇宙,我们现有的大部分知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然而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地方。宇宙是由无数的行星、恒星、彗星、星云等组成的,宇宙中是否有外星生命的存在成了我们所关注的焦点。总之,宇宙对我们的吸引力太大了,以下让我介绍一下人类探索的发展历程和一些宇宙知识吧。 恒星 人们用肉眼看到的星星,除了太阳系内的流星、彗星和五大行星(水、金、火、木和土星)之外,整个天空中的星星都是恒星。恒星是由炽热的气体所组成并能自己产生能量发光的近似球体的天体。由于它们的位置看上去似乎恒古不变,因此,古人它们为“恒星”。 在中国古代,早在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中就有了关于恒星颜色的记载:“白如狼,赤比心,黄比参左肩,苍比参右肩,黑比奎大星”。 恒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诱人的色彩呢?天上的星星发出的光在不同波段的强度是不一样的。从恒星光普型我们可以知道,恒星所呈现的不同颜色,代表了它们表面所处的不同温度。一般来说,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温度较高,大约在2500~3500开,如猎户座η星。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温度居中,大约在6000~500开,如御夫座的五车二星。而发红光的恒星是垂亡的老年星,温度较低,大约在2000~3000开,如参宿四和心宿二等。 当你用眼睛直接观察恒星时,你会发现恒星有的亮些,有的暗些,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不同亮度的恒星的光给予你的眼睛视网膜的能量大小不同。 不过恒星的这种亮度不是恒星的真实亮度,由于恒星距离有远有近,在夜空中看起来很亮的星可能是因为这颗星距离我们很近,相反,一颗看起来很暗的星,只是由于距离遥远才显得很暗。因此,恒星的目视星等反映不出恒星的真实亮度。 黑洞 广义相对论表明,引力场可以造成空间弯曲,强大的引力场可以造成强烈的空间弯曲,那么无限强大的引力场会产生什么情况呢?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后不久,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史瓦西就用这个理论描绘了一个假设的完全球状星体附近的空间和时间是如何弯曲的。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