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遗传与变异 第1节遗传规律教案

第八章遗传与变异  第1节遗传规律教案
第八章遗传与变异  第1节遗传规律教案

第八章遗传与变异

一、本章教材分析:

生物世代相传,其性状的传递保持着相对稳定。性状传递有序地按规律进行。在第六章探讨过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第七章了解生殖方式和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传递规律的基础上,本章继续研究遗传规律。了解遗传规律,有助于人们对生命的认识,并指导生产实践和预防遗传病。本章从遗传规律、伴性遗传、变异、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四个方面阐述了生命遗传与变异的最基本规律。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是孟德尔首先发现的,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和科学方法是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和精神的良好教材。通过模拟实验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性状与基因组合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好理解基因的两大遗传规律。

对于“伴性遗传”的内容,教材以人类伴性遗传的典型例子如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毛耳性状的遗传等,说明伴随着X、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方便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变异”是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来源。教材通过举例说明变异在生物界无处不在,然后简要介绍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概念,并指出这些变化是导致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变异可以自发产生也可以在人工条件下发生。人类可通过物理、化学、太空育种等方法实施人工诱变获得需要的品种。但某些人工诱变可可能导致人体细胞的癌变,是生活中需要避免的。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因子对蚕豆根尖细胞变异的影响”,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化学、物理因子引起细胞染色体发生变异实例。

第4节介绍常见的遗传病种类及病因,并从遗传学角度分析探讨人类优生与遗传病的预防关系,体现STS教学理念。

二、课题:第八章遗传和变异第1节遗传规律

三、本节教材分析:

遗传与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遗传现象普遍存在,遗传规律的揭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孟德尔是近代遗传学的奠基人,本节首先介绍孟德尔的研究轶事,突出他的研究思路、方法及科学研究的精神。通过让学生读出孟德尔的研究获得成功的原因,让学生思考成功的科学研究包含的要素,鼓励学生积极运用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态度解决自己学生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中重新分析孟德尔的遗传实验,注意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鼓励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大胆合理地猜测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动用自己的智力重新发现孟德尔曾经的发现,既促进思维发展又提高学习兴趣,更深入地理解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通过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可形象地帮助学生认识基因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特点,了解性状与基因组合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加深对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通过实验“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观察”可以观察到果蝇唾液腺细胞的巨大染色体以及染色体上的横纹,再提高学生显微镜观察技术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基因的感性认识。

四、课时安排:4课时。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概述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的过程,认识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能说出杂交、自交、测交、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显性基因、隐性基因、表现型、基因型、纯合子、杂合子、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等遗传学基本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能用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分析相关遗传现象及进行概率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实验证据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细胞结构、减数分裂和性状分离现象,阐述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孟德尔甘于寂寞、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投身科学探究的热情。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孟德尔的科学研究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

遗传学的基本概念:性状、相对性状、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杂交等。

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难点:

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分离的细胞学基础。

基因分离定律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之间的关系。

七、教学用具:自制PPT

九、板书:

第八章遗传和变异

遗传保证物种的相对稳定,变异使生物多样且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运用遗传和变异的规律培育优良品种,预防遗传疾病。

第1节遗传规律

一、定义:亲子代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

二、孟德尔及其科学研究的方法。

选材合理

精心设计仔细观察

应用数学统计方法

科学推论

精确验证

三、基因的分离定律

1、基本概念:形状、相对性状、显性形状、隐性形状、性状分离、基因、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测交。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3、分离定律实质

四、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五、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关系

十、评价:

1、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A EeFfGg ×EeFfGg

B EeFfGg ×eeFfGg

C eeffGg ×EeFfGg

D eeffgg ×EeFfGg

2、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高鼻梁与塌鼻梁

B 卷发与直发

C 五指与多指

D 眼大与眼角上翘

3、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两种碗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体的比例为()

A、1/4

B、1/8

C、1/16

D、0

4、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5、某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在三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

A 1

4

B

3

8

c

5

8

D

3

4

6、、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已知这两对基因是不连锁的,则Ttgg与TtGg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依次是()

A、5和3

B、6和4

C、8和6

D、9和4

7、基因型为AaBbCc(独立遗传)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基因型的种类数比为

A 4︰1

B 3︰1

C 2︰1

D 1︰1

8、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对染色体,若每对染色体含有一对杂合基因,且等位基因具有显隐性关系,则该生物产生的精子中,全部为显性基因的概率是

A 1/2

B 1/4

C 1/8

D 1/16

9、一个男孩的血型为O型,母亲为A型,父亲为B型。该男孩的妹妹和他的血型相同的概率是()

A、1/16

B、1/8

C、1/4

D、1/2

10、一个二倍体生物群体中,一条常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可有8种不同的复等位基因。那么在这个群体中,杂合基因型的总数可达()

A、8种

B、16种

C、36种

D、28种

11、一家庭有父母和儿子3人。母亲为A型血,母亲的红细胞能被父亲、儿子的血清凝集;父亲的红细胞能被母亲、儿子的血清凝集。父、母的基因型依次为……()

A、I A I

B、I A I A B、I B I B、I A I

C、I B I、I A I

D、I B I、I A I A

12、某男子的父亲患血友病,而他本人血凝时间正常。他与一个没有血友病家庭史的正常女子结婚,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A、1/2

B、1/4

C、0

D、1/16

13、某男子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其细胞中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是()

A.神经细胞B.精原细胞C.淋巴细胞D.精细胞

14、两杂种黄色籽粒豌豆杂交产生种子120粒,其中纯种黄色种子的数目约为()

A.0粒B.30粒C.60粒D.90粒

15

A、6个亲本都是杂合体

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

16、下列曲线能正

确表示杂合子

(Aa)连续自交若

干代,子代中显性

纯合子所占比例

的是()

十一、反思:

孟德尔的科学研究过程是进行科学素养教育的良好载体,但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图示和细节要注意,还要说明操作原理,学案要及时使用.

使用PPT遥控器后学生开小差的机会减少,作业有好转,就累点,上课在教室便走边说吧,靠近学生可以提高交流效率.

2013-03

第八章 遗传与变异

第八章遗传与变异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本概念 1.概念整理: 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一般用表示 自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一般用表示。 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性状:生物体的、和的总称。 相对性状:生物性状的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性状和性状的现象。 显性基因: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隐性基因: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位置上,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用英文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表示,如D、d。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控制的基因组成。 纯合子:是由含有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是由含有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2.例题: (1)判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只要存在等位基因,一定是杂合子。() 等位基因必定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必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长发和白发 B.花生的厚壳和薄壳 C.狗的长毛和卷毛 D.豌豆的红花和黄粒 (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A.aa B.Bd C.Ff D. YY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2015_2016学年度八年级生物下学期复习练习(十,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无答案)

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度 八年级下生物中考复习练习(10) 十、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知识点: 1、性状是指示物体所表现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________。 2、“转基因鼠”的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______,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__________,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____________,即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____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通过生殖过程把____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____和_____就是____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3、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______上,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____和____都是一定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____存在的,基因也是____存在的,而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_______,即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_____存在。 4、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说明:(1)相对性状有_______和_______之分,则基因也有____和____之分,显性基因控制_______,隐性基因控制_______;(2)基因组成中若有显性基因,就会表现出显性性状,即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____和____两种,而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是纯合的两个隐性基因;(3)杂合基因型中的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虽然未得到表现,但并不受显性基因的影响,还是会遗传下去。 5、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有___对染色体,其中___对染色体男女都一样,称为______,只有__对染色体男女有区别,称为______,男是___,女是___。在进行生殖活动中,男性排出的精子有___种,一种含______,一种含______,而女性只排出__种含______卵细胞,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生___,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就生___,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_____,各占___,所以生男生女的机会_____。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案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3、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第1节遗传和变 异现象 一、性状和相对性状 1、性状 2、相对性状 二、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现象1、遗传 2、变异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 遗传现象。 激发了兴趣。 学生表现得很有兴趣。 并通过声音说出上课老师 的名字。 开展探究活动“个体间 性状的比较”,进行自我检 查性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激发他们探索自身秘 密的兴趣。学生之间比较各 自性状,是否有所有性状都 相同的。 学生并主动思考和回 答问题:身上遗传有父母的 性状。都是遗传。 导入:为什么种了白玫瑰只能 开白玫瑰花, 狗为什么就不能生下 猫呢?俗语中常说“种瓜得瓜,种 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 鼠的儿子会打洞。”同学们知道为 什么吗? 老师提示:各种生物把自身的 特点传给后代,使得各种生物都自 身的特点。我们又有什么特点呢? 请听隔壁班是哪位老师在上课 呢? 同学们:这就是那位老师自身 的特点。我们用一个概念来概括: 性状 老师概括:生物表现的形态特征 和生理特性。 老师播放图片:现在大家来 认识一下自己的性状。学生进行活 动(课本P98页)。提示学生与同 学比较。 老师明确名词相对性状的概 念。 同学们:大家可能都遇到这样 的情况,在街上碰到一陌生人问你 是某某的小孩吗?想一想,为什 么? 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教学设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节复习课,模拟“概念图”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把抽象的、分散的知识重新梳理、组合,理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变多为少,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考纲要求】 1、说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描述人的性别决定。 4、认同优生优育。 5、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1、能列举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概念,并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明确“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基因”等概念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写有相关概念的卡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练习题下表是对某个家庭成员某些特征的调查结果,请分析回答:

1、 单双眼皮、有无酒窝等特征,在遗传学上称为 , 父母有酒窝,女儿也有酒窝,此现象称为 ; 父母为双眼皮,而女儿为单眼皮,此现象称为 。 2、若决定双眼皮的基因(A )为显性基因,决定单眼皮的基因(a )为隐性基因, 下图为父母双眼皮,女儿单眼皮的遗传图解,请尝试完成: 3、父母为双眼皮,女儿为单眼皮,这种变异是由于女儿的 发生改变引起 的,因而 (能/ 不能)遗传给后代。 女儿做整形成为双眼皮,这种变异是由于 引起的, 并没有改变,因而 (能/ 不能)遗传给后代。 4、若决定有白化病的基因(b )为隐性基因, 决定无白化病的基因(B )为显性基因, 则这个家庭成员中,父母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 女儿的基因组成是 。 若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婚配后所生的子女患 病的机会增加。 5、人的性别是 决定的,父亲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 ;母亲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 。这对父母再生一个儿子的机率是 。 单眼皮 父 母 卵细胞 受精卵 亲代 子代的性状

第八章遗传与变异 第3节变异教案

第八章第3节变异 一、教材分析: 遗传使物种保持稳定,变异则为生物发展进化提供可能,本节从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人工诱变及其控制四个方面介绍变异、变异的原理和意义以及人类对变异的利用。 首先运用大量实例说明生物的变异普遍存在,然后依次探讨各种变异的原因、结果和影响。 有关基因重组的知识不仅与前面的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是相关知识有机的整合。通过花生米形状、豚鼠毛色等实际问题引出,引导学生分析基因重组发生的机理:①通过有性生殖的过程实现;②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以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为基因重组提供了物质基础;③配子的随机组合等。由此归纳出基因重组的概念。 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上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是由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因素造成遗传物质繁盛了改变从而导致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变化。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主要来源,为此,通过列举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因基因突变而使血友病在皇室中传递,引导学生分析基因突变的本质和意义,同时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就可能传递给后代。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影响则可通过绿色植物白化、水稻矮杆和雄性不育等事例说明,并讨论育种中对突变形状的利用。 染色体畸变是细胞水平的变异,涉及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通过让学生辨认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图,比较染色体结构变异4种基本类型。重点介绍染色体整倍化变异。对学生而言染色体组是一个不容易掌握的概念,教材中不强调染色体组这个概念,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观察人类体细胞和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了解“染色体组”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讨论多倍体的特点。 在人工诱变及其控制这部分,引导学生分析培育无籽西瓜的过程,了解多倍体人工育种的常用措施。还可利用“阅读与思考”中介绍的“太空育种”开阔学生眼界,了解最新科技动态。再通过育种方法探讨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自己将育种方法的种类、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感悟知识与社会、技术、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课题:第八章第3节变异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明变异的普遍性。 列表比较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异同。 合理设计采用人工诱变改良作物品种的方法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DNA分子结构、复制和表达过程,叙述基因突变的原因与结果。 举例说明环境因子对细胞变异的影响。 收集遗传育种的具体实例,注意总结育种方法及其优缺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可遗传变异对物种发展的意义,认识生命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基因重组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遗传-----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3.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4.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 转基因生物------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7. 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8.如图是“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示意图,分析图片后回答下列各 问. ①请把上述图片的序号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A→D→B→C ②在上图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 ③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④这个实验的结果是小鼠变成了大鼠,这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 ⑤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分析:此题通过转基因超级鼠的出生,证明了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结合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过程及其图示进行分析解答. 故答案为:①A→D→B→C ②鼠的个体大小 ③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⑤控制性状的基因 点评: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知识点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本概念 1.概念整理: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一般用 x 表示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一般用表示。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的总称。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一般用英文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表示,如D、d。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组成。 纯合子: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是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2.例题: (1)判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x )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x )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x )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x ) 只要存在等位基因,一定是杂合子。(√) 等位基因必定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必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x ) (2)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 A.人的长发和白发 B.花生的厚壳和薄壳 C.狗的长毛和卷毛 D.豌豆的红花和黄粒 (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C ) A. aa B. Bd C. Ff D. YY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种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遗传给后代。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是由于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时,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 例: (1)在二倍体的生物中,下列的基因组合中不是配子的是( B ) A.YR B. Dd C.Br D.Bt (2)鼠的毛皮黑色(M)对褐色(m)为显性,在两只杂合黑鼠的后代中,纯种黑鼠占整个黑鼠中的比例是(B ) A.1/2 B.1/3 C.1/4 D.全部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反思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 反思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 1 出示几张学生与家长的照片,让学生找出相似于不同,引出新课。 2、出示几组图片认识人的各种性状:能卷舌、不能卷舌,单眼皮、双眼皮, 有耳垂、无耳垂等。 3、小游戏,调查班级内不同性状同学的人数,引出相对性状。 4、基因与性状的遗传。实例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遗传过程中,传递的是 性状还是基因?进一步得出结论: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在遗传过程中,传递的是基因。 5、合作探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课件内容学习。利用遗传图解分析一对等 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6、学案巩固练习题。 优点:1.对概念及概念教学有了新的理解。概念本身虽是抽象和枯燥的,但对概念的诠释和理解可以是生动有趣的。概念教学可以通过合理的建构变得面目可爱、趣味盎然。 2.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大思路、大启发,只不过因为教材面对的是广大受体,未必能够很好地适应每个人的具体实际情况。在个人使用时,可以对它进行个性化、具体化处理。 3.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是令人亲切的教学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内在学习动机、建构学习意义的切入点。导入环节新颖,学生一下就能被图片吸引住,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今天的学习。 4、教学过程严谨,实例恰当,学练结合,知识迁移;环节多样,自学讨论,调查游戏等环节的设计,学生能区快速分出遗传性状、相对性状 5、多媒体教学丰富了课堂资源,直观形象,利于学生学习,激发兴趣。 6、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正确的解释遗传和变异。 7.教师群体的合作和真诚互助是个人进步不可或缺的保障。 缺点: 1、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的染色体数量要是点一下就好了。 2、定义部分,可以给几个关键词,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3、上课时,那种和数学相仿的基因遗传图解写法很好,但是我说成数学中的十字相乘,有些不准确,而是整式和整式相乘,如果想要学科整合,就要确保它的正确性。 4、在练习中要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考虑全体。 2

高中生物第三册第8章遗传与变异8.2伴性遗传教案(5)沪科版

第二节伴性遗传 一、教材分析: 性别的决定和伴性遗传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是伴性遗传的基础。性别是有染色体决定,染色体分为两类: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主要讲述的是遗传学中的特殊同源染色体——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过程,这部分知识建立在第一节两大遗传规律和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前面学习的两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知识、染色体、基因等相关知识,本节知识点学习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性染色体的活动规律与常染色体是一致的,也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它在高中生命科学的遗传教学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是了解遗传病的基础知识之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知道染色体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 b、知道生物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及性染色体的类型。 c、理解性别决定及其主要类型(XY型性别决定和ZW型性别决 定)。 d、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及在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e、掌握红绿色盲为代表的伴性遗传的原理和特点。 f、了解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和Y染色体遗传等遗传特点。 (2)能力目标: a、通过对果蝇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通过观察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图解,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学习性别决定,让学生了解子代性别的决定取决于精子的类型,培养科学 的认识生命规律现象。 b、通过学习伴性遗传,让学生理解禁止近亲结婚、优生优育政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a、XY型的性别决定 b、伴性遗传基因型的写法:先写性染色体的符号,再将基因符号写在性染色体符号的 右上角。如: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 等。 c、人类的红绿色盲遗传原理和规律 (2)教学难点: a、红绿色盲遗传原理和特点

遗传和变异现象

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能力目标: ⑴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⑵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 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现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认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 二、教学重点 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三、教学难点 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植物或者动物性状和相对性状对比图片,多幅亲子间照片以及搜集多种动物亲代与子代间的图片。 五、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自主探究式的学生互动总结式教学法。 2、通过趣味性的CAI课件并结合启发式讲解法,结合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总结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从生活现象设疑,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首先做出这样的假使:如果老师今天种了一棵花生,到了有收成的时候,同学们认为老师会收获什么呢?家里的母猫在前几天下了六只……?为什么种了花生只能收获花生,猫为什么就不能生下老鼠呢?怎么自然界有这样的规律呢?俗语中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在听到这些常见的现象时,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距离,顺利进入主题。然后就进一步导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学习我们这一节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设计目的:从日常的生活现象开始导入,激发兴趣的同时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既学到了知识又领略了大自然的奥妙。 (二)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的总结性学习 1、关于遗传和变异,同学们都有所了解,知道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所以用实物(苹果)让学生按照要求去找外貌特征和内部特征,让其小组进行总结。学生很容易找到苹果的外部特征有颜色、形状、体积大小等,内部特征一般有味道、气味、口感等,然后引导学生去想自己喜欢的动物有没有特征,再延伸到人:同学之间从不熟悉到熟悉,是如何去辨认这么多同学的呢?学生一般想到外貌特征,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同学们把眼睛闭上,老师随便找两个同学向你们说声“HELLO”,同学们能把这两名同学的名字说出来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提高了,然后跃跃欲试。这个环节完成后就让学生对以上提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植物、动物、人都可以称为生物,进而推出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而我们生物学上就把生物体各种各样的特征称为生物的性状,包括了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观察常见的苹果,总结其特征,然后延伸到动物、人,归纳出生物都有各种各样的特征,这些特征在生物学就称为性状。由于这个规律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所以学生不但容易接纳,而且能很好地理解。 2、通过对苹果的观察,并对动物和人进行说明,学生已经建立起性状的概念,比较容易区分不同的生物,教师可设疑:“不同种生物我们比较容易分,可是你们看这两个苹果又怎么去区分呢?”学生结合刚才的总结,会从两个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去区分,教师顺势引导说:“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是生物的什么呢?既然都是苹果的性状,为什么都不同呢?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中又称为什么?”此外,可用图片或者设计两名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对比明显的相貌特征,如:个子的高矮对比,体形的胖瘦对比,眼睑,耳垂的位置,有无酒窝等,让学生初步建立起相对性状概念。最后小组间开展探究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进行自我检查性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索自身秘密的兴趣。 设计目的:关于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理解,对于初二的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所以通过直观的图片欣赏和实物的刺激来进行对比,通过游戏的方式和教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自己理解不仅每种生物体都有各自的特征区别去其他的生物体,就是同一种生物不同的个体之间的同一个性状也存在差异,让学生在游戏中把现象上升到了理论水平。这样寓教于乐,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趣味,学生易于接受。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教案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举例说出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生物的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性状与相对性状的区别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第一章我们讨论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了解了植物、昆虫、两栖动物以及鸟类的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了解到通过生殖和发育生物圈中的生命才能得以不断地延续。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经由母亲十月怀胎来到这个世上的,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特征像父亲,哪些特征像母亲,哪些特征与父母都不像?为什么会同父母既像又不像呢?再看图,这是一个猫家庭,它们彼此之间各有相同和不同的特征;而我国首例子用成年牛体细胞克隆出的五头牛,它们几乎一模一样,这又是为什么?现在我们已进入了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探究了。 二、合作探究: 1、通俗地说,遗传是指亲子代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而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观察书本P25上的几种生物性状。 小组成员间相互观察人体的下列性状:(1)耳朵有没有耳垂(2)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3)能否把舌头由两侧向中央卷曲?(4)能否使大拇指向背侧弯曲 讨论:(1)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状吗? 试着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4)任选上述一种人体性状,看看你与父亲或母亲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再看看你与父母的父母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5)生物体的所有性状都是能遗传的吗?如果不是,请举例子说明。(6)在观察和讨论过程中,你还有哪些问题、 思考:父母的许多性状为什么会在我们的身上出现呢?我们知道精子和卵细胞都没出携带任何性状,那么,父母究竟是把什么东西传给了合代,才使子女像父母呢? 交流展示: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书本资料学生阅读分析书本资料,并讨论[来1.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2.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三:归纳小结: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目前,已有多种正在栽培的转基因作物和饲养的转基因动物,市场上有转基因食品,医院里有转基因药品。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转基因生物?对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下去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你还有怀疑吗?

第8章-2017上海市生物一模-遗传与变异

1 第8章 遗传与变异 第1节 19.(17年长、嘉一模)父本基因型为AABb ,母本基因型为AaBb ,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10.(17年崇明一模)某同学欲利用图7中所示装置模拟“基因的分离定律”,他应该选择的装置有( ) A .I 和 II B .I 和III C .III 和IV D .II 和IV 第2节 第3节 16.(17年崇明一模)图8中甲、乙两个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 有一条发生变异,甲和乙发生的变异类型分别是( ) A .缺失和易位 B .替换和易位 C .缺失和倒位 D .易位和倒位 8.(17年长、嘉一模)阻止病人的致病基因传给子代的方法通常是将正常基因导入病人( ) A .体细胞的细胞质 B .生殖细胞的细胞质 C .体细胞的细胞核 D .生殖细胞的细胞核 11.(17年崇明一模)生殖细胞内DNA 的改变可能会出现在子代生物体的所有细胞中,与这一结果无关的生理过程是( ) A .减数分裂 B .受精作用 C .有丝分裂 D .细胞分化 15.(17年崇明一模)秋水仙素诱导基因突变的2种机制:(1)秋水仙素分子结构与DNA 分子中碱基相似,可 图 7 I II III IV

渗入到基因分子中;(2)插入到DNA碱基对之间,导致DNA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秋水仙素可能引发的结果推断不合理的是() A.基因复制时配对错误B.转录过程受阻 C.翻译过程受阻D.DNA结构局部解旋 14.(17年杨浦一模)下列关于A~H所示细胞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只有G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②只有C、H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③只有A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④只有E、F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17年闵行一模)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生物个体是() A.单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D.四倍体 11.(17年虹口一模)图中字母表示细胞中所含的基因,每个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X、Y、Z中含4个染色体组的是() A.X C.Y D.Z 12.(17年静安一模)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不一定会表达出新性状B.体细胞基因突变肯定能遗传 C.染色体结构变化不属于染色体畸变D.染色体变异一定引起基因突变 11.(17年长、嘉一模)用60Co辐射水稻种子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叫() A.单倍体育种B.多倍体育种C.人工诱变D.自然突变 13.(17年杨浦一模)水稻的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有芒对无芒为显性。现有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两个品种,要想 选育出抗病无芒的新品种,从理论上分析,可选用的育种方法有() 2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的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 性状。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Dd 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 结婚. 4.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 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四人的性别遗传 1.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 (男:44条常染色体+X女:44条常染色体+XX) 2.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女性为XX. 3.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 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 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完整版)第八章遗传和变异

第八章遗传与变异知识点总结 基本概念: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例如豌豆的紫花和白花 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呈现出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例如A与a 4、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亲本杂交; 5、纯合子: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例如:AA,aa, AAbb 6、基因的分离定律: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定律; 7、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当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后,在F1形成配子时,等 位基因会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律; &伴性遗传: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现象; 9、基因重组:指生物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之间的重新组合,结果使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的类型; 10、基因突变:这种由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缺失或增加而使基因特定核苷酸系列(实质)发生改变的现象; 1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12、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 13、单倍体:指生物体的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的生物个体; 基础知识: 1、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内容(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提出者(奥地利人孟德尔),研究方法(杂交实验法一一人工去雄、套上纸袋、人工授粉、套上纸袋),实验材料(豌豆; 优点:严格自花传粉并且是闭花传粉,具有多对区分明显的相对性状),研究思路(由简到繁、先易 后难),数据处理(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大胆提出假说,假说验证方法(测交),坚持不懈地科研精 神(8年潜心研究) 2、遗传图解符号:亲本(P);子一代(F1);子二代(F2);杂交(X);自交() 3、测交遗传图解三步:第一步测交亲本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第二步测交亲本的配子类型及相应比例 第三步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表现型及比例 5、显性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判断方法:植物(自交);动物(测交) 6、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类型主要有XY型和ZW型;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公开课教案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探究学案) 【中考课标解读】 1.扎实掌握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熟练掌握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 传递及性别的遗传过程;提高探究、资料分析、识图等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和比较记忆,运用探究法、观察法解决问题。 3.关注生命;激情投入,全力以赴,享受学习的快乐! 重点: 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2.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性别的遗传)。 3.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区别。 难点: 用遗传图解释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及性别遗传过程。 【中考命题规律分析】: 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题型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为主,连续三年来遗传图解必考. (其中2013年14分,2012年10分,2011年10分)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法指导:将复习导学问题脱稿完成,并用红笔标注出疑难点,组长负责交流答案。 [知识回忆] 1、遗传的概念、意义、物质基础 概念: 意义:保持物种的基本稳定,使物种不断进化发展 主要遗传物质:。它呈形,主要存在于中(遗传信息的中心) 2、基因与性状 基因的概念:。 相对性状:。如单眼皮和双眼皮,卷舌和不卷舌。 基因与性状:一般地,控制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存在,在有性生殖生 殖细胞中存在。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分别控制显、隐性性状。 3、人的性别决定原理、方式 常染色体:与无关,数目是对。 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男)或(女)。 性染色体类型:数量:1对

男性:产生两种精子和 性别决定方式:XY型 女性:产生一种卵细胞 4、遗传病和优生优育 (1)遗传病的病因是:物质发生变化或者是由基因引起的。 常见遗传病:等(2)遗传病大多是因为近亲结婚引起的,因为近亲间携带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生下来的子女中患有病的几率于正常夫妇生下来的子女 (3)优生优育的措施:、、产前诊断。 5、生物的变异概念、类型、意义 概念: 可遗传变异:由引起,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类型 不可遗传变异:仅仅由而引起的变异 意义:可以使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如果遗传就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中考针对训练]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集体合作交流,总结归纳 例1、(2012潍坊)右图是以伞藻为材料,设计的实验流程。一段时间后,a、b、c 发育成的伞帽形状依次为() A.伞状、菊花状、伞状 B.伞状、菊花状、菊花状 C.菊花状、伞状、伞状 D.菊花状、菊花状、伞状 例2、(2013潍坊)右图为某生物体细胞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示意图,对该图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A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 B.该个体既可表现A的性状,也可表现a的性状 C.基因a和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 D.B、b、A、a各自贮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 例3、(2013潍坊)某菜农种了20株纯种(基因组合是aa)甜味菜椒,其中一株结了一个辣味菜椒,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附近辣味菜椒的花粉传到了该菜椒花的柱头上 B.该菜椒子房壁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C.该菜椒子房中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D.该菜椒子房中珠被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例4、(2011潍坊)一株基因组成为AA的玉米与一株基因组成为aa的玉米相互授粉,则这两株玉米所结的玉米粒() A.胚的基因组成相同,种皮的基因组成不同 B.胚的基因组成不同,种皮的基因组成相同

简述遗传和变异

简述遗传和变异 内容摘要:遗传是物种延续的基础,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动力。遗传和变异是一对矛盾体。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根据生物性状在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规律,将其划分为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两大类,,准确地估算数量性状由基因型差异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和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不能遗传的变异,对提高数量性状育种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遗传变异 DNA 染色体 遗传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体的生长通过细胞的分裂增值来完成,而繁殖则通过减数分裂和雌雄配子的结合。其中,细胞增值过程中,原核生物进行无丝分裂,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包括两个紧密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然后是细胞质分裂,使得两个子细胞中各含一个核。根据核分裂的变化特征可以将有丝分裂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减数分裂是指性母细胞成熟时形成配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有丝分裂,使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保证了子母细胞间和亲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遗传稳定性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物种稳定性的基础,保持了物种的延续性。 生物性状的遗传,以生殖细胞作为桥梁。即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减数分裂后,当配子形成合子时,又恢复了亲代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和内容。遗传物质的变化发展规律,直接关系到生命物质运动中的稳定和不稳定。遗传物质的稳定传递,使生物表现出遗传,这关系到生物种族的稳定发展;遗传物质的不稳定传递,使生物表现出变异,这关系到生物种族的向前发展进化。这充分体现了生命物质(主要是核酸、蛋白质)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一些重要规律。染色体在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中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是最早观察到的染色体与遗传有关的现象。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因为绝大部分的遗传物质(DNA)是在染色体上的。也有少量的DNA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所以线粒体和叶绿体被称为遗传物质的次要载体。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授课人:夏曙华授课班级:初二(4)班 时间:20XX年4月29日上午第三节地点:三明四中物理实验室 【教学设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节复习课,模拟“概念图”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把抽象的、分散的知识重新梳理、组合,理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变多为少,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考纲要求】 1、说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描述人的性别决定。 4、认同优生优育。 5、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1、能列举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概念,并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明确“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基因”等概念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写有相关概念的卡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练习题 下表是对某个家庭成员某些特征的调查结果,请分析回答: 1、 单双眼皮、有无酒窝等特征,在遗传学上称为 , 父母有酒窝,女儿也有酒窝,此现象称为; 父母为双眼皮,而女儿为单眼皮,此现象称为。 2、若决定双眼皮的基因(A )为显性基因,决定单眼皮的基因(a )为隐性基因, 下图为父母双眼皮,女儿单眼皮的遗传图解,请尝试完成: 3、父母为双眼皮,女儿为单眼皮,这种变异是由于女儿的发生改变引起的,因而(能/ 不能) 遗传给后代。 女儿做整形成为双眼皮,这种变异是由于引起的,并没有改变,因而(能/ 不能)遗传给后代。 4、若决定有白化病的基因(b )为隐性基因, 决定无白化病的基因(B )为显性基因, 则这个家庭成员中,父母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女儿的基因组成是 。 若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婚配后所生的子女患病的机会增加。 5、人的性别是决定的,父亲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母亲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这对父母再生一个儿子的机率是。 单眼皮 父 母 卵细胞 受精卵 亲代 子代的性状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heredity):亲代生物的性状在子代得到表现;亲代生物传递给子代一套实现与其相同形状的遗传信息。特点:具稳定性。 遗传型(genotype):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是一种内在可能性或潜力。 表型(phenotype):指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和内在特性的总和;------是一种现实存在,是具一定遗传型的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具体性状。 遗传型+ 环境条件= 表型 表型是由遗传型所决定,但也和环境有关。 ●变异:亲代与子代及子代个体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上的差异。 ●微生物的变异分为遗传性变异和非遗传性变异。 ●遗传性变异:是细菌的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故又称基因型变异。常发生于个别的细菌,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变异发生后是 不可逆的,产生的新性状可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非遗传性变异: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下产生的变异,其基因结构未改变,称为表型变异。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凡在此 环境因素作用下的所有细菌都出现变异,而且当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去除后,变异的性状又可复原,表型变异不能遗传。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表型饰变:表型的差异只与环境有关 特点:暂时性、不可遗传性、表现为全部个体的行为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一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特点 ◆个体的体制极其简单; ◆营养体一般都是单倍体; ◆易于在成分简单的组合培养基上大量生长繁殖; ◆繁殖速度快,生活史周转快,容易发生变异; ◆易于积累不同的中间代谢产物或终产物; ◆菌落形态特征的可见性和多样性;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群体中各个个体作用的直接性和均一性; ◆易于形成营养缺陷型; ◆各种微生物一般都有相应的病毒; ◆存在多种处于进化过程中的原始有性生殖方式; 微生物是遗传学研究中的明星: ●微生物细胞结构简单,营养体一般为单倍体,方便建立纯系。 ●很多常见微生物都易于人工培养,快速、大量生长繁殖。 ●对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易于获得各类突变株,操作性强。 二变异的类型 1 形态结构的变异 ●大小和形态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可不同,生长过程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可发生变异。如:鼠疫耶氏菌在陈旧培养物上细菌的多形 态性、细菌L型。 ●特殊结构如:荚膜(肺炎链球菌)、芽胞(炭疽芽孢杆菌)、鞭毛(变形杆菌H-O变异)也可发生变异。 2 毒力变异 ●毒力增强:无毒力的白喉棒状杆菌常寄居在咽喉部,不致病;当感染了β-棒状噬菌体后变成溶原性细菌,则获得产生白喉毒素 的能力,引起白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