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信息学院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原理(上)教学大纲
(总学分:3 总上课时数:48)

1.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通信与信息学科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通信专业基础课程。它既是通信专业知识的入门课又是重要的通信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和练习,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掌握通信系统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

2.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通信系统概述:掌握通信过程、通信信道、调制过程、模拟与数字通信系统和香农信息容量定理等;理解基本通信资源(包括发射功率和信道带宽)、信源形式、主要交换方式(包括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等。
(2)随机过程:理解随机过程的一般描述;掌握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掌握维纳-欣钦定理,即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是傅立叶变换对。掌握高斯过程的数字特征以及一维密度函数。掌握窄带随机过程的包络和相位分别为瑞利分布和均匀分布;掌握正弦波加窄带随机过程的包络满足莱斯分布。掌握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还是平稳随机过程。
(3)连续波调制:掌握连续波调制是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幅度调制和角度调制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下的描述;理解和掌握幅度调制和角度调制的基本原理、调制和解调框图和表达式;掌握两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并进行比较。
(4)脉冲调制:掌握模拟信号通过数字通信系统进行传输所需的抽样、量化和编码基本原理、实现框图和性能;掌握增量调制、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和线性预测编码;理解时分复用和数字信号复接器;了解MPEG-1/音频编码标准。
(5)基带脉冲传输:掌握匹配滤波器的原理和性能,其是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下检测已知信号的最佳系统;掌握计算由信道噪声所引起的比特差错率的方法;理解符号间干扰的产生原理和表达方式以及用于判断有无基带传输失真的奈奎斯特标准;掌握用于消除符号间干扰影响的相关编码或部分响应信号;掌握眼图和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掌握时域均衡概念与均衡设计准则。
(6)信号空间分析:理解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中进行信号传输的基本问题;掌握有限能量信号的几何表示方法;掌握在AWGN信道中进行信号检测的最大似然过程;掌握与匹配滤波接收机相等价的相关接收机;理解符号差错概率及用于其近似计算的联合边界。
(7)带通数据传输:掌握2ASK、2FSK、2PSK和2DPSK数字调制的基本原理、调制和解调框图及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并进行比较;理解多种改进型数字调制

方式;掌握在高斯白噪声条件下对上述调制信号的相干检测和非相干检测;了解数字信号通过公众电话交换网发送和接收的调制解调器;理解多信道调制和离散多音;掌握同步技术。

3.实验要求

本课程另外开设一门通信原理实验课,具体要求见实验课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同学根据教学进度,充分利用学校机房开放条件,自己设计仿真通信原理基本内容的小实验。

4.能力培养的要求

(1)教材每章都附有习题和思考题,学生要独立、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基本题目,鼓励同学多做课外题目。
(2)有一部分的公式推导和证明由于课堂学时限制放在习题中完成,同样作为教学大纲中知识的掌握要求。一些扩展性的内容作为课后阅读布置作为熟悉和了解的要求。
(3)教学内容尽量与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概率论、随机过程、线性代数、数字图像处理、移动通信、现代通信网、交换原理等课程衔接,使学生能不断充实和完善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地建立较为合理的整体知识体系;
(4)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当前现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不断充实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5.建议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 讲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验 上机
 通信系统概述 3
 随机信号分析 9
 连续波调制 6
 脉冲调制 9
 基带脉冲传输 6
 信号空间分析 6
 带通数据传输 7 2
总计 46 2

6.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及课堂联系)+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20%
期末考试成绩占80%

7.教材及参考书

1. Simon Haykin著. 《Communication Systems(Fourth Edition)》.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 ;
2. 樊昌信等. 《通信原理》(第五版).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年5月;
3. 曹志刚等. 《现代通信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原理(下)教学大纲
(总学分:3 总上课时数:32)

1.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通信与信息学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信通信专业基础课程,是通信原理(上)的后续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课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数字通信系统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

2.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扩频调制:掌握伪噪声序列和它们的特性以及产生方法;理解和掌握扩频调制技术;掌握两种普遍使用的扩频调制方法:

直接序列和跳频。
(2)多用户无线通信:理解多用户通信的概念和系统组成;掌握多址技术;理解和掌握无线链路分析和多径衰落;了解卫星通信、无线通信中的语音编码和自适应天线等。
(3)信息论基础:理解和掌握信息论基础知识:信息熵、信源编码定理和数据压缩算法、互信息和与信息传输的通信信道容量的关系、信道编码定理、信息容量定理和信源编码的率失真理论。
(4)差错控制编码:掌握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码距与纠检错位的关系。掌握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的编解码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和Turbo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等。

3.实验要求

本课程另外开设通信原理实验课,具体要求见实验课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同学根据教学进度,充分利用学校机房开放条件,自己设计仿真通信原理基本内容的小实验。

4.能力培养的要求

(1)教材每章都附有习题和思考题,学生要独立、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基本题目,鼓励同学多做课外题目。
(2)有一部分的公式推导和证明由于课堂学时限制放在习题中完成,同样作为教学大纲中知识的掌握要求。一些扩展性的内容作为课后阅读布置作为熟悉和了解的要求。
(3)教学内容尽量与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概率论、随机过程、线性代数、数字图像处理、移动通信、现代通信网、交换原理等课程衔接,使学生能不断充实和完善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地建立较为合理的整体知识体系;
(4)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当前现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不断充实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5.建议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 讲课 习题课或课堂讨论 实验 上机
 扩频调制 8
 多用户无线通信 6
 信息论基础 8
 差错控制编码 8
总计 30 2

6.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及课堂联系)+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占20%
期末考试成绩占80%

7.教材及参考书

1. Simon Haykin著. 《Communication Systems(Fourth Edition)》.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 ;
2. 樊昌信等. 《通信原理》(第五版).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年5月;
3. 曹志刚等. 《现代通信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8月。


东南大学公共选修课《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0 ,总学分:3 总上课时数:48)

1.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自动控制、计算机、生物医学

工程、测控等四个专业的跨二级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初步掌握通信系统各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学会分析各种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2.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1)绪论:掌握信息量、信道容量和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的概念及传输速率计算方法; 了解通信系统模型中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
(2)随机信号分析:掌握随机过程及白噪声的概念; 掌握平稳过程的数字特征(均值、方差、相关函数)的计算方法; 掌握平稳过程通过线性系统后的自相关、功率谱的计算方法; 掌握正态随机过程、窄带噪声的特征、分析方法; 了解信号加窄带噪声的分析方法。
(3)模拟调制系统:掌握幅度调制和角度调制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下的描述,理解和掌握幅度调制和角度调制的基本原理、调制和解调框图和表达式;掌握两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并进行比较;理解频分复用(FDM)的概念;了解各类调制的应用。
(4)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掌握二进制基带信号的基本波形,了解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掌握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及基带传输系统模型;掌握无码间干扰基带传输特性的分析方法以及奈奎斯特第一准则;掌握基带传输系统的理想低通特性、升余弦滚降特性;了解部分响应系统编码方法;掌握眼图和系统性能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析基带传输系统误码率的方法;
(5)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掌握抽样定理; 掌握PCM 编码原理(A律13折线非线性量化编码)及量化信噪比的计算方法; 掌握增量编码调制、差分脉冲编码调制原理; 理解时分复用概念和数字信号复接原理;了解A律PCM基群帧结构。
(6)数字调制系统:掌握ASK、FSK、PSK调制、解调原理,已调信号时域表示及频 谱结构; 掌握数字系统抗噪性能分析方法;能使用公式计算2ASK、2FSK、2PSK系统的误比特率;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应用。
(7)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理解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描述、最佳接收的准则;理解最佳接收机的性能、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形式、最佳接收机的结构;掌握匹配滤波器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8)同步原理:掌握载波同步、位同步及帧同步的工作原理及获取同步的方法。

3.实验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同学根据教学进度,利用MATLAB或Systemview系统仿真软件,自己设计仿真通信原理基本内容的小实验。

4.能力培养的要求

(1)教材每章都附有习题和思考题,学生要独立、按时完成老师布置

的基本题目,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2)一些扩展性的内容作为课后阅读布置作为熟悉和了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
(3)教学内容尽量与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概率论、随机过程、线性代数、数字图像处理、移动通信等课程衔接,使学生能不断充实和完善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地建立较为合理的整体知识体系;
(4)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当前现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