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测试题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测试题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测试题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知识导引

一、本课主要目标

1.感受文化差异性和多样性的魅力。

2.明确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分析文化多样性的意义,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观念。

3.理解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4.知道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5.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并归纳它们各自的特点。

6.提高从文化现象中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知识网络

三、疑难问题解析

1.文化的多样性

(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多样性可以从不同方面理解。就一个国家来说,表现为同一国家内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就整个世界而言,表现为世界各国文化和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文化生活》中所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后者,即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2)文化多样性就是文化差异性吗?

严格地说,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差异性不能等同。文化的差异性强调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异”,与之相对的“同”,是指不同文化的个性,即所谓不同文化各具异彩。而文化的多样性强调的是“多”,与之相对的“少”是指构成世界文化整体的各部分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即所谓世界文化多姿多彩。但是,事实上差异性与多样性是统一的,文化差异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正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才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姿态。我们说世界文化“异彩纷呈”就是这个意思。

(3)文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文化共性是指不同文化具有共同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文化个性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即一种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点。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因为,不管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文化都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因此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化不管差异多大,都有其共同之处。比如,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该民族社会生活的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要借助于一定的途径得以传承,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一定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等。如果我们看不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世界文化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可能”!同时,由于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间的经济条件和发展状况的不同,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的差别,生存与发展的地理环境差异,它们的社会实践的水平和具体方式是各有特色的,这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各自特色。如果看不到不同文化的“个性”,世界文化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必要”。

(4)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说,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又都是本民族人民的生活的反映和智慧的结晶。另一层意思是从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来说,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具有普遍的共同的规律,即文化具有世界性。同时,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特征,反映了本民族特有的东西,即具有民族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整体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

(5)文化多样性有什么价值?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历史上普遍恒久的特征。经济学家斯蒂芬·玛格林断言:“文化多样性可能是人类这一物种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方面,相应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文化的起源和演化不可能是同一的;另一方面,人类需要结构的差异性和理想的丰富性,也只能由文化的多样性来表达和满足。

几千年来,希腊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伯来文化、非洲文化,以及伊斯兰等文化,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世界文化,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各自独特的贡献,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是各个民族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才使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色彩缤纷的多样性。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内涵: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首先要认同、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同时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第一,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就要认同、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因为本民族文化不仅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而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感情的载体、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民族凝聚力之所在。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础。繁荣世界文化是满足人类不同精神需要和实现人类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每个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尊重文化多样性,既有利于通过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来发展和繁荣世界文化,也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3)尊重文化多样性要求在各国文化交流中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国家不论强弱、种族不论肤色,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应当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文明的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各国文化应当本着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以及和睦相处的精神,进行平等对话,开展交流和合作。

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绚丽迷人,才能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例题】针对文化的多样性,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应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观点蕴涵了什么道理?

【解析】本题是一道简单的“引言型”理解说明题,考查学生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回答此题首先要对费孝通先生原文含义有准确的理解,尤其要理解“天下大同”的含义。这里的大同不是“同一”、“同化”的意思,而是指“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意思。其次,要对“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记忆。考查的重点是对“经典话语”理解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答:(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间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3)“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4)“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世界各民族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3.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的关系

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文化传播既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又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传播的手段和途径总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相对于文化的内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都是文化传播的形式;文化传播的手段和途径本身是不可分割的。

二者的区别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含义不同,文化传播的途径是指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方式。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指文化传播和交流所凭借的媒介,简称传媒。二是具体内容和形式不同,从文化传播的途径来说,人类的一切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其中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从文化传播的手段来说,文化传媒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传媒是大众传媒。

【例题】现如今,运用网络上QQ、开博客、玩播客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交流信息、传递文化的流行方式,这说明了()

①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②新传媒的出现必然导致旧传媒的消亡③网络是

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④文化传播的方式是不断发展的

A.①②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本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考查文化传播及其途径和手段。材料中的“流行方式”,既说明了“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说明了“网络是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材料中的“现代社会人们”隐含着“不同社会人们的交流方式有所不同”,说明了“文化传播的方式是不断发展的”。网络作为一个新的传播媒介具有旧传媒不可比拟的优点,但是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亡,因为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特定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选项②是错误的。该题的正确答案是D。

【例题2】中国举办的“俄罗斯文化年”,开展了俄罗斯文化节、教育展、文艺演出等200多项活动,规模前所未有;2007年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内容丰富多样,大展中华风采。从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两国()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两国文化的趋同③文化上互相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④文化上互相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本题选自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它以中俄互办文化年,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事例为背景,考查综合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认识和评价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排除选项中的错误观点。文化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不能说是基本途径,故①说法错误。文化交流不等于文化融合和趋同,所以②说法也是错误的。应选③④,答案D项。

本课测评

一、选择题Ⅰ(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据此回答第1~2题。

1.下列都属于我国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的一组是()

A.中秋节、泼水节、肉孜节、火把节B.古尔邦节、端午节、芦笙节、三月三

C.开斋节、清明节、泼水节、火把节D.泼水节、肉孜节、火把节、芦笙节

2.民族节日隐含着民族生活中的许多文化因素,透过它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这些文化因素主要包括()

①风土人情②宗教信仰③道德伦理④社会理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中国人过春节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过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卡、迎圣诞老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③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④各民族文化是不相容的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4.近年来,在旅居海外的中国人欢庆春节的队伍里,总是少不了许多外国人的身影和笑脸。这充分说明了()

A.世界文化的趋同性B.中国已经是世界的文化强国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交融

5.我国已有包括长城、故宫在内的35处文化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之所以以名录方式确定世界文化并给予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④各种文化遗产是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的唯一历史见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据此回答第6~7题。

6.“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最重要途径

7.“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商品贸易是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它对文化交流的功能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隐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②直接把各自的文化传播给对方③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④通过交流思想使不同的文化趋于同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对中华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起着重大作用的是()

A.唐代玄奘西行B.明代郑和下西洋C.汉代丝绸之路开通D.唐代鉴真东渡

9.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

A.印刷术的发明 B.电子和网络的发展

C.报纸、杂志等的出现 D.印刷媒体的推广

10.今天,我们在家里就可以利用互联网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娱乐。这表明了()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②互联网技术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③现代传媒彻底取代了传统传媒④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1.“龙”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中国许多的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中国龙”的形象。中国的“龙”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繁荣世界文化③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主流文化④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2.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演讲时指出:“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从文化角度上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D.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13.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定位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与文化资源。经济全球化无法也不可能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这主要是因为()A.文化的发展不受经济的影响

B.文化的差异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内在原因

C.形成文化差异的各种因素并没有因为经济全球化而消失

D.民族差异与文化差异具有一致性

14.在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的唐装,亚洲领导人大多穿红色,而西方领导人则多选择了蓝色。红色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文化中都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吉祥如意;蓝色在西方文化里代表冷静和沉着。他们在选择服饰颜色上的差异反映了()

A.东西方文化的差异B.东西方审美的差异

C.东西方对待民族文化的差异D.东西方文化的根本不同

15.电影《刮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国许姓老人到美国探亲,发现孙子发高烧,因不识药瓶上的英文,他无法给孙子吃药,只能采用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刮痧。当孙子不慎摔伤被送往医院救治时,美国医生发现孩子背部有刮痕,认为是受家庭暴力虐待所致。许家因此被告上法庭,于是引发了一场“虐待儿童”的官司。最后,这种治疗方法得到法庭的理解,消除了误会。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①消除文化差异是国家间和谐相处的前提②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都是根本不同的③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④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

二、选择题Ⅱ(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意。)

16.当我们出国旅游时,导游会不时提醒我们,在领略“异国风情”时,一定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这是在要求我们()

A.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B.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尊重民族文化的差异性D.培养对异族文化的认同感

17.旅游归来,我们会向亲朋好友介绍他乡的风俗人情、奇闻趣事。这说明()A.旅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文化传播者

C.文化交流从来都是潜移默化的D.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18.“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这句话说明的是()

A.汉堡包和美国电影只适合于西方人

B.饮食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

C.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19.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这是因为()

A.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该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B.民族文化在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一百多年来,从中国出去的华侨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许许多多“华人区”、“唐人街”。下图为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唐人街”。据此回答第20~22题。

唐人街

20.从文化角度上说,“华人区”、“唐人街”的形成()

A.体现了华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B.表明了民族文化对本民族成员的深刻影响

C.显示了中华文化具有先天的排他性

D.证明了在发达国家传播文化存在着障碍

21.世界上的“华人区”、“唐人街”成为当地居民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的窗口。这说明()

A.“唐人街”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精华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C.只有不同民族杂居才能实现文化融合D.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文化的传播22.从上面那组图片中,可以展示中华文化民族特色的有()

A.牌坊式的门楼B.舞狮子C.围观的群众D.高楼大厦

当今时代,世界文化灿若星河: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精彩纷呈;一年一度的美国好莱坞奥斯卡金像奖、法国戛纳电影节群星灿烂;每年的巴西狂欢节、圣诞节令人如痴如醉。据此回答第23~24题。

23.在遵循“更高、更快、更强”的比赛精神和“和平、友爱、平等”原则的基础上,每个主办城市在承办奥运会时,都强调办出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样做有利于()

A.展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B.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强势地位

C.实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D.加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24.一年一度的好莱坞奥斯卡金像奖、法国戛纳电影节,汇聚了世界五大洲上千名艺术家,他们切磋电影艺术,交流各自的文化。这种文化交流()A.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B.加深了不同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C.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D.维系了民族生存的精神根基

三、简答题

25.各国之间无论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道路还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都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应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26.如今,依托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给大众传媒手段带来了哪些变化?

(2)面对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趋势,在文化交流上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辨析题

27.西方一些学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全球化”也必将随之而来,单一的文化将取代多样性的文化。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认为,文化的全球化是真正意义的全球化,是“界定全球化的真正核心:世界文化的标准化;美国的电视、美国的音乐、好莱坞的电影,正在取代世界上其他一切东西”。他还预言“文化全球化”的后果,是美国的大众文化模式取代世界上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

辨题:“文化全球化”的后果,必定是美国的大众文化模式取代世界上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

28.从世界文化交流史看,印度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在很大程度上靠印度商人;古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古希腊商人功不可没;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不能不提“丝绸之路”。可见商人进行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辨题:没有商业活动就没有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五、分析说明题

29.材料一1997年,山西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旅游收入从每年18万元猛增到500万元,当年旅游综合收入高达4800万元;被列入名录的云南丽江古城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3.44亿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了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

材料二受联合国监测的长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等世界遗产,有的已处于“病危”境地。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十分忧心,“以损坏或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去‘变现’经济效益,长此下去,很可能无法通过联合国六年一次的检查,而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有专家强调“世遗的基础是保护,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开发。只讲经济效益,人满为患、错位开发,再好的遗产,也是‘申’来就‘死’!”

(1)材料一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文化遗产的基础是保护,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开发”的道理。

30.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所谓文明冲突论。根据亨廷顿的理解,文明是文化群体的最高形式,以宗教、历史、语言和传统划分。他认为,三个主要文明是西方的欧洲及美国文明、中国及东方的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他认为东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是一种区域性文明,这两种文明存在着结构性冲突,只有西方文明反映了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因而这三种文明将在未来相互对抗和斗争。更有甚者,亨廷顿相信,未来世界,伊斯兰国家和西方的军事对抗将会更为激烈,甚至导致暴力冲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是否只存在亨廷顿所说的“三种文明”?

(2)请说明,文化的差异一定会导致文化的“相互对抗和斗争”吗?

(3)请你谈谈对“只有西方文明反映了人类普遍的价值观”的认识。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主要讲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方,而《老子》五千言之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地。旨趣大异的两部经典,却成了中华文化的两大源头。这说明中华文化( ) A.就是儒道文化 B.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 C.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D.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2.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说明( ) A.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B.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4.在信息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世界各国都在弘扬自己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如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德国人的精确和高效率、美国人的自由开放……我们中国人也在努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 ①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②民族精神具有精神激励和凝聚民族的功能③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民族富强的精神动力④民族精神是各国经济建设与综合国力提高的决定因素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字形来源于对实物的描摹,因此它本身就是一幅美 丽的图画(如右图)。如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与马 有关的字就造了许多,如驳(马的颜色不纯)、冯(疾行中的马) 等。这一现象说明( ) A.文化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D.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6. “光棍节”是产生于校园,以庆祝自己仍是单身一族为骄傲的年轻人的娱乐性节日。“光棍节”本来跟电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经过淘宝的包装塑造之后就成了一个

教师资格证考试文化素养100题(整理打印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文化素养100题(整理打印版) 1.我国现存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 A.《史记》 B.《春秋》 C.《论语》 D.《汉书》 2.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诗经》 B.《汉书》 C.《诗歌总集》 D.《尔雅》 3.以下不是医学著作的是() A.《神农本草经》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黄帝内经》 4.杜牧是我国哪个朝代的诗人() A.唐 B.宋 C.元 D.明 5.海洋中最多的生物是() A.鱼 B.甲壳动物 C.水生植物 D.浮游生物 6.中国现在有几个直辖市() 7.关羽在麦城被谁打败() A.曹操 B.周瑜 C.吕蒙 D.陆逊 8.日不落帝国是()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德国 9.无敌舰队是哪个国家的()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德意志 10.世界最老的运河之一是广西兴安县的灵渠,比现今的巴拿马运河要早两千多年,灵渠采用的是什么设计原理 A.河道弯曲 B.炸药开山 C.梯级船闸 D.河水流通 11.中国东汉张衡是第一架观测地震方位仪的发明家,请问他的地震仪是根据什么原理运作的() A.平衡 B.抽象 C.光学 D.杠杆 12.太平洋铁路在公元1863年建造,最后在公元1869年完工,完工时,中国有多少人参加这项工程() A.六千名 B.九千名 C.一万四千多名 D.两万名 13.“草船借箭”是诸葛亮想出的好计谋,请问发生在哪一个朝代() A.春秋 B.战国 C.东周 D.三国 14.中国的国球是() A.足球 B.蹴鞠 C.羽毛球 D.乒乓球 15.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完成于元代的是( )。 A.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B.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C.韩混《五牛图》 D.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16.京剧的花脸所属的行当是( )。 A.生 B.丑 C.净 D.末

文化生活第五课知识点及习题

文化生活第五课知识点及习题

第五课文化创新小测试 姓名:班别:分数: 一、知识点填空(32分)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P48)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 的。 3、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P49-50)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 4、文化创新的途径(P52—55)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的基本要求,也是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 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 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 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 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P54)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 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P55) 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24分) 1、文化创新的灵感来自于()

A.文化创造者的头脑 B.文化创造者的判断思维 C.客观事物本身 D.社会实践2、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这表明() A.建筑文化具有自身的继承性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建筑艺术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3、“社会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这句名言体现的道理是()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文化创新至关重要 D.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从而推动文化创新 4、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柳体”,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体现了()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推动作用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人民群众中的任何一员,都能进行文化创新5、下面关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B.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基础上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6、下面关于文化创新和社会实践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④推动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⑤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是() A.消费者的心理 B.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C.文化工作者的爱好 D.社会实践 8、非选择题(10分) 有人非常羡慕电影明星,认为只要有机会自己也能成为电影明星。殊不知要想成为电影明星是很不容易的。很多演员为了演好角色,必须要亲自到基层体验生活,找到创作灵感,才能创作出人民大众喜欢的作品。 (1)演员为何到基层体验生活? (2)你认为怎样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1.D 2.B 3.D 4.C 5.A 6.D 7.D 8.答:(1)①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 ②体验生活,属于参加实践活动。只有体验生活才能解决理论和感性认识不能 解决的问题,才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 (2) 参考课本p51“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一段进行回答。 三、文化创新的途径(24分)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

第三课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 真题(含答案)

《文化生活》第三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同步高考真题 1(2013浙江卷31)斯瓦西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坦桑尼亚观众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和智慧,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该剧成功走出国门说 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B.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C.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同性 D.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2(2014福建卷29).精湛绝伦、底蕴丰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3(2014福建卷30)图10是关于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图, 从图中可推出 A.图书阅读水平大大提升 B.数字媒介阅读增长较快 C.人均阅读图书量增长迅速 D.数字媒介阅读比图书阅 读重要 4(2014海南16)饱经沧桑的海口骑楼镌刻着历史的印记。随着商业开发的扩大,骑楼遭到不同程度 的破坏。为了保护好骑楼,正确的做法是 ①修旧如旧、禁止利用②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④社会主导、市场运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4课标卷II19)《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4山东卷32)《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到“腾讯课堂”搜索“雷亭”或“馒头课堂”观看同步真题视频讲解】这反映了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7(2014浙江卷31)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2015重庆卷12)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燥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转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②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见《自学听讲》P×) 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文化多样性主要表现为①、②的多样性。 2.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文化既是④,又是⑤。 2.世界文化是由⑥共同构成的。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⑦和⑧。 4.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具有⑨和⑩,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的内在要求。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的必然要求。 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坚持正确的态度: 。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 。 四、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有:、、等。

五、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1.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1)互联网具有的特点。 (2)手机短信不仅具有,还具有,让人回味无穷。 六、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1.有利于的传播和的发展。 2.有利于使传入中国,促进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①民族节日②文化遗产③庆祝民族节日④民族的⑤世界的⑥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⑦文化个性⑧特征⑨共性⑩普遍规律基本特征重要动力发展本民族文化 实现世界文化繁荣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大众传媒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娱乐性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中华文化世界文化外域文化中华文化 不能混淆:“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 几种错误观点:消除文化差异;文化有优劣之分;文化交流实现文化趋同。 不能错用:准确把握“认同”“尊重”后面的搭配词,不可错配。 时政链接:“一带一路”倡议、“孔子学院”。 严格区分: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 不能忽视:注意文化交流的意义有两个角度。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二)一.选择题 1.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 化现象无时不在。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现象渗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C.图腾崇拜属于原始的文化现象D.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2.庐ft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ft”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这表明 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C.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B.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 3.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 4.从文化的来源看,文化是 A.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自主的B.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前人通过书本传承下来的 5.在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农民生产致富 B.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C.游客在云南丽江观赏《丽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D.黄ft秀美的自然风光 6.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文化。 A.社区 B.都市C.校园D.民族 7.21 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引发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碰撞和磨合。人们将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文化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文化将大踏步地进人市场,经济性将成为文化产业的基本性质之一。这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扩大A.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的特点更加突出 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C.文化将逐渐取代经济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

2017-2018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检测(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1.铜川是一座文化“聚宝盆”,具有陶瓷发祥地的青色文化、佛教兴盛地的金色文化、生态养生地的绿色文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煤炭富集地的黑色文化。透过铜川“五色”文化我们可以领略到() ①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我国区域文化特色鲜明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不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不会阅读的国家是没有生命的国家!”阅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话题。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①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物质力量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唐代著名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作者触景生情,吟诵诗歌是文化活动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是一种文化现象 ③吟诗作赋是诗人为了表现文化素养的高低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国家影响力不断提高,全球掀起一股中国热乃至汉语热,孔子学院就此应运而生、发展壮大。这表明()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②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④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根据甘肃省的区域特点,甘肃省以文化产业为抓手,实现了优势发展、生态发展。这是基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③文化促进科技的发展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这是因为()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④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占突出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李克强总理在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指出,人文交流是深化国家关系的“基础设施”,是推进民间友好的“民心工程”。这说明() 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②文化给政治以重大影响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④文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助推剂

2015年宁夏省小学教师资格证文化素养:文学常识考试题

2015年宁夏省小学教师资格证文化素养:文学常识考试题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阶段为。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个体自我 2.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艾宾浩斯 B:巴浦洛夫 C:冯特 D:弗洛伊德 3.精细性复述也叫。 A:维持性复述 B:策略性复述 C:整合性复述 D:监控性复述 4.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是。 A:1879年 B:1905年 C:1907年 D:1903年 5. 下列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是。 A:背乘法表 B: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 C: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D:科学研究 6. 被称为“教育测验之父”,拉开了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测验运动的序幕。

B:斯金纳 C:泰勒 D:梅伊 7.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不包括。 A:发现教学 B:情境教学 C:合作学习 D:程序教学 8.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A:性格差异 B:气质差异 C:能力差异 D:兴趣差异 9. 平衡、灵活的神经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0.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约为个组块。 A:5±2 B:6±2 C:7±2 D:8±2 11. 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A:类属学习 B:总结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 12. 同一目标对个人既有利又有弊,利害得失难于权衡,从而使当事人左右为难,这时产生的动机冲突叫。 A:趋避冲突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课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专业班《文化与生活》第三课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计42) 1.庆祝民族节日,是——的集中展示,也是——的集中表达。 A.爱国主义集体主义B.民族文化民族情感 C.民族精神民族信仰D.民族生活民族习惯 2.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的多样性 A.民族文化B.民族习惯C.国家精神D.国家文2 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等享誉天下,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百花园。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表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是民族的,其多样性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③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其文化是有差异的④只有最独特的文化才是正确的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就要 A.发展先进民族的文化,反对落后民族的文化B.实现各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和统一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把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任务5.故宫、泰姬陵、巴特农神庙为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它们的不同建筑艺术体现了建筑文化的A.多样性B.社会性,C.趋同化倾向D.积极作用 6,我国为抢救和保护珍贵和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发布《关于申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通知》之后,全国已提交名录项目多达1 315项,其中501个推荐项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予以公示,珍贵实物云锦织机、高山木雕、仿宋针灸铜人以及传统艺人的制瓷、染织、刺绣、等技艺展示也与百姓实现了近距离接触。该活动 A.是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B.有助于强化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C是为了让更多的百姓掌握民间艺术D.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7.中华民族是一个敬尚祖宗的民族,但许多国人对于传统文化遗产缺乏一种发自内心的敬重和继承,值得庆幸的是不乏有珍视古人遗存者。之所以珍视古人遗存,是因为 A.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 C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D.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的 8. 9.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C广播的出现D.网络技术的推广10.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段,主要原因是大众传媒( ) A.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B,其信息都是真实的 C: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1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某些观念、思想、思维也不知不觉进 入了我们的生活中。这主要说明( ) A.我国加快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步伐B.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经济活动必然推动文化的进步D.商贸活动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小学综合素质试题:文化素养(一)

文化素养(一) 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 )。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2.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其中,雕版印刷术发明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3.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的是( )。 A.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B.“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升空 C.返回式遥感卫星的发射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4.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他”是谁?( ) A.袁隆平

B.钱学森 C.邓稼先 D.赵盅尧 5.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 B.《水经注》和《农政全书》 C.《缀术》和《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和《梦溪笔谈》 6.明朝时,对本草学做出伟大贡献的医药学家是( )。 A.孙思邈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7.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是( )。 A.纳米技术 B.新材料技术 C.电子技术 D.基因重组技术 8."双百”方针提出后,在什么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 A.科学技术领域 B.文学艺术领域 C.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 D.思想领域

9.邓小平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 )。 A.1978年 B.1985年 C.1988年 D.1990年 10.下列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号”系列飞船发射成功 D.中国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11.清朝时,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使节,在看到太和殿时却一改初衷虔诚跪地,并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这里“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 A.故宫 B.十三陵 C.长城 D.颐和园 12.诸葛亮曾自称“布衣”,当时普通老百姓所穿服装的主要衣料应该是( )。 A.丝 B.麻 C.棉 D.化纤

第三课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练习题

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1.随着开放的深入,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目却淡漠了。如此发展下去,带来的后果是() A、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 B、能够使我们国家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C、逐渐失去民族特色,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削弱了民族的凝聚力 D、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上题结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A、继续扩大开放,加快我国传统文化融入世界的步伐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C、要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加强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3.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青年人活动踊跃。提倡过中国传统节日,可以() A.可以有效抵制洋节日的入侵 B.能够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C.能够使青年人重视传统节日,不再过西洋节日 D.能够发挥文化对人影响的强制作用。 4. 中国春节之于中国人,是头等重要的节日。无论富有或贫穷,人们总是早早准备春节的到来,在外的人在除夕总千方百计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这是因为() 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春节是汉族人的节日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 A.保护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B.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6. 我们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文化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庆祝民族节日 C.民族的文化遗产 D.民族的语言文字 各国电影都有其特点,有人曾形象地概括:美国电影打打闹闹,印度电影蹦蹦跳跳,英国电影说说笑笑,法国电影吓你一跳,韩国电影青春学校。回答8~9题。 8.从各国电影的不同特点可以看出 ( ) A.一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B.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 C.一国民族文化的区域性 D.世界各国文化的共同性9.下列关于各国电影特点形成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由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 B.由各民族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决定 C.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D.由各民族间的区域性特点决定 10.中国菜如今有了官方标准英文译名。如“红烧狮子头”在标准译法中被称为Brais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而不能译成Red burned lion head(红烧狮子脑袋)。如果外国客人看到菜单中有狮子的脑袋,一定会向动物保护组织投诉的。这体现了 ( ) ①中西方文化具有趋同性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③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④中华文化在竞争中共同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11.2014年元旦,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在德国,很多人会爬到椅子上,待新年的钟声传来,就跳下来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灾祸。新年打井水则是英国中部乡村流传已久的风俗,据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是一年中的有福之人。这些都说明 ( ) ①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只存在着差异性 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④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10年10月7日,在庆祝中意建交40周年和“中国文化年”开幕音乐会上,“东西方在歌剧中相遇”是第一个节目。京剧与西方歌剧咏叹调的选粹“联袂登场”。中国三位著名京剧演员和三位优秀歌剧演员分别以风格迥异的精彩演唱,以及对照鲜明的服饰与化妆,为全场观众演绎了一场中西文化合璧的精品节目,获得观众经久的掌声。这表明 ①中国文化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中意文化已经消除了差异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猫头鹰,在东方的中国被视为不祥之物,而在西方却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宠物就是一只猫头鹰。对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应该 ( ) A.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勇于抛弃本民族文化 B.通过文化交流,让西方认同我们的观念C.加强不同文化的对话,尊重差异,理解个性D.承认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有了一句名言:“各美其关,关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据此回答14—16题。 14.“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义是 A.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 B.只有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才能称誉世界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15.“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基本含义是 A.不同民族之问,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多样性B.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最终达到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

文化生活第三课测试题

第三课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和韩国都在农历新年这一天过春节,但两国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这表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各国都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④文化包括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中韩两国春节文化各具特色,这表明文化具有多样性,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在材料中不能得到说明。 答案:A 2.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B.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C.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D.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解析: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同,表现了民族文化的不同,这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在其精神面貌上的反映,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故选D。 答案:D 3.每年的元旦,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的方法迎接新年的到来。在德国,很多人会爬到椅子上,待新年的钟声传来,就跳下来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灾祸。新年打井水则是英国中部乡村流传已久的风俗,据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是一年中的有福之人。而在巴西乡村,人们元旦见面时,会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这些都表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只存在着差异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④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之间既有差异,又有共性,②说法错误;③④正确体现了题意,应选。故本题选D。 答案:D 4.哈尼先民自隋唐迁入现在的居住地以来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1 300多年中,哈尼族倾注了几十代人的心血,发挥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气垦殖梯田。有专家说,哈尼梯田正是哈尼人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哈尼梯田也是目前为止,还在发挥着作用的世界遗产。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云南哈尼梯田“申遗”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说明() A.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B.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保护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的责任 D.文化遗产是由一个国家和民族独自占有和享用的 解析:从题中材料可以看出,云南哈尼梯田承载着哈尼族人的智慧和勇气,是哈尼族人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B正确;A、C、D说法错误。 答案:B 5.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是文化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奏响了跨世纪宏伟

文化素养类试题

文化素养类试题 本文的文化素养是指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应该达到的文化方面的基本修养,即文化方面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认知层次。文化素养类试题是指不完全依托教材而考查中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试题。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语言文字(含外语)、文化典籍、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德伦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本文将初步研究近几年来高考历史试卷中该类试题的体现形式、特点并探讨其应对策略。 一、试题体现形式 (一)文化遗产类 例1. (2003年全国新课程文综,38)长城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赠给联合国的礼品之一便是一幅以长城为图案的挂毯。 回答:(5)参照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答案要点: (5)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或爱国精神);聪明智慧、坚韧、勤奋、开拓进取。 例2.

(2003年春季文综,40)(5)战国时期兴修的都江堰(与青城山一起)为什么能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答案要点: (5)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体现了先民的勤劳智慧。 (二)诗词曲赋对联类 例3. (2002年上海历史,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连昌宫词(节录) 唐·元稹 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1)诗中的“开元”是___________(皇帝)的年号,“姚宋”是指________、________,“妃子”是指____________。 (2)造成诗中所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情况与后来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答案要点: (1)唐玄宗,姚崇、宋璟,杨贵妃。

必修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②“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③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④粤西第一高峰大田顶的自然风光⑤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2.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造型融人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这说明 A.文学、艺术源于灵感 B.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C.文化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3.漫画《精神大餐》形象地说明了 ( ) A.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精神大餐》 B.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4.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岛港桥吊队队长许振超时指出,许振超创造的“振超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这主要是因为( ) A .“振超精神”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 .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重要 D.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5.2009年9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并向社会公开发布。该规划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扩大文化消费、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扩大对外文化贸易等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A.经济决定文化B.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6.有人说:“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该观点A.承认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B.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C.肯定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D.否定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7.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现状、不同的价值观念,对个人的成长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①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②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③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④不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2009年4月26日至29日,第七届中国国际网络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网博会上提出了“中国健康网络文化年”的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政府部门倡导净化网络空间,利用互联网积极传播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文化,促进网络文化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指导用户对网络文化产品合理消费,促进产业的技术革新等。上述材料说明( )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②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③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9.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非典”、“汶川特大地震”、“藏独、疆独搞分裂”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练习:第3单元综合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朱相远在《中华世纪坛序》中写道:“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A.博大精深的特征B.源远流长的特征 C.神秘莫测的特征D.求同存异的特征 2.据报道,牛津大学出版社双语词典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表示,“Tuhao”(土豪)、“Dama”(大妈)和“Hukou”(户口)等词语已经在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范围内。如果这些词语的影响力持续的话,会考虑在2014年的更新中把它们加入词典之中。这一现象表明 ①中文在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②英国人的文化自信心逐渐丧失 ③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③④ 3.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区域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 A.人们需要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化 B.福建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我国各民族文化各具独特的个性 4.“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八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现了一些史书典籍的新品种或新版本,深入发掘了一些史书典籍的学术价值。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5.2014年10月10日至13日,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举办。各少数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博览会上的少数民族展厅别具特色,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A.①②B.②③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文化与生活试题(必修3)出题人:高三政治组审题人:高三政治组适用范围:普通班 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说明:B ①文化包括礼仪、语法、逻辑等意识形态部分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④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A)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 3.中国历史上素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理念。和谐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价值观。这反映了(A)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文化决定人们的价值选择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文化支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4.《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D 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见贤则思齐,则不贤而内自省也 5.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话题时,说道:“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点说明:C ①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的②文化是在人的成长中自然形成的 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④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入乡随俗”。这表明了:B A.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不同的文化具有共性 D.要用优秀文化改变落后文化 7.2012年5月,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教授说,不能把美国母亲节视作世界母亲节。法国、泰国、阿拉伯地区的国家都有自己的母亲节,中国也应确立自己的中华母亲节,这是因为A ①它能更好地表达中华民族的情感②有利于强化中华文化的主导地位 ③是抵御西方文化的有效措施④有利于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 8.2012年6月讯,继“三轮哥”、“奔跑哥”、“火车哥”、“装醒哥”之后,“托举哥”在网络上火爆登场。各地英勇救人的“托举哥”事迹通过一段段小小的视频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视频纷纷被转载,“托举哥”通过网络一夜走红。这说的是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