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开元通宝图谱大集(珍藏)

唐代开元通宝图谱大集(珍藏)
唐代开元通宝图谱大集(珍藏)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习题

第3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 1.武则天前一任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中宗 答案:D 2.其当政时被称为有“贞观遗风”的皇帝是( A.唐高宗 B.武则天 C.唐中宗 D.唐玄宗 解析:“贞观遗风”是对统治者统治的一种赞美,唐玄宗是开元盛世,而唐高宗和唐中宗都没有太大的作为。武则天当政时期,统治比较稳定,经济继续发展,因此,称她的统治有“贞 答案:B 3.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 A.长安 B.洛阳 C.杭州 D.开封 答案:A 4.唐朝的全盛时期出现在( A.唐太宗贞观年间 B.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解析:唐朝的全盛是在唐太宗和武则天良好统治基础上实现的。在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出现了开元盛世。但是,到了唐玄宗统治后期,出现政治内 答案:C 5.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最高统治者比较开明 B. C.统治阶级放弃了剥削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解析:在阶级社会里,无论任何时候,统治阶级都不会放弃剥削,只是有可能采取比较宽松 答案:C

6.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不同点是( A.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B. C.经济繁荣发展 D.国力强盛 解析:此题是一通比较分析题,盛世局面主要表现在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等方面。 答案:A 7.唐朝的全盛时期是指(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解析:文景之治出现在汉朝,开皇之治出现在隋朝,贞观之治指的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指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此时,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答案:D 8.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功过。下列对武则天的评价最恰当的是( A. B. C.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 解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主要看他的所作所为对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武则天在位时,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9. 图1 图2 答案:曲辕犁筒车 10.

崇宁通宝的几个难点问题

崇宁通宝的几个难点问题 崇宁通宝有母钱吗?我们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样钱、试铸样、原母和母钱(工作母)的概念和关系,样钱即作为样式的钱币,而崇宁通宝样钱是地方钱监报送宋廷审批或宋廷诏颁地方钱监的样式钱,在未正式作为母钱使用前,我们均以样钱称之。因某种原因未投入量产而留存下来的样钱我们称之为试铸样;虽投入量产但未正式发行的行用钱(子钱)我们称之为试铸钱;从目前发现的崇宁通宝版别中,我们暂未找到试铸性质的样钱;但从存世罕见的“美制广穿”的基本形态来看,有可能是量产很小且未正式发行流通的试铸钱(即子钱),其基本形态是:形制特征接近崇宁通宝美制,外缘边道圆边,字口犀利深峻,铜质细腻,铸造精美,直径为35.5mm,穿口较大,内径9.6mm。原母即祖模直接翻铸的钱币,是用来翻铸工作母的母钱,从铸造级次讲是第一铸造级的母钱。目前我们收集到的实物有“宽字小头通”母钱,其直径36.6mm,同时发现有其下一级母钱,直径36.1mm,而子钱最大直径为35.5mm。我们曾做过几枚用老铜翻铸崇宁钱币的试验,试验证明母钱与子钱的收缩差距其实比较小,仅有0.4mm-0.5mm。由于宋钱的磨边工艺为手工制作,收缩差距可能还会再大些,但不会超过1mm。“宽字小头通”这组数据不仅验证了上述收缩差距,

同时也印证了周鲲先生关于《两宋的母钱与样钱》一文中列举的两宋基本铸钱工艺流程,即祖模——母钱(第一铸造级原母)——母钱(第二铸造级工作母)——子钱。因此我们认为这枚直径36.6mm的“宽字小头通”就是罕见的原母性质的母钱,其基本形态特征是:钱文纤细、字口深峻无粘连、地张平整、穿口干净、铜质精良、锈迹甚少、直径硕大。目前我们找到的有原母特征的母钱还有“遒劲小通阔示”、“正字”和“广穿勾宁”,但都缺乏第二级工作母的印证。其它版式第二级的母钱我们也有发现,但没有找到原母。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崇宁通宝也不排除原母直接作为工作母量产子 钱的可能,崇宁通宝的铸造级次我们可以概括为: 一、大部分量产版的铸造级次应为: 祖模-原母模-工作母模-子钱; 二、少量铸造精美的版式: 祖模-母模-子钱; 三、也有部分产量很大的版,在子钱阶段出现铸造级差异:祖模-原母模-母模-子钱 -子钱作母模---子钱(次级) 上述三种铸造流程均需具体版式具体分析。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崇宁通宝不但存在母钱,同时也存在若干铸造级的母钱。关于崇宁通宝“正字美制”和“美制广穿”的铸造,我们有理由认为“正字美制”版式应为崇宁监严格按照“钱纲验样

开元通宝各种版别的特征

“开元通宝”各种版别的特征 开元通宝开创了货币新纪元,在钱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一、初唐武德开元 行用钱为欧阳询所书、经钱监严密督造的一种优质开元钱,主要特征是:面、背肉好,廓整,钱文深竣清晰,铜质纯净,铸造精良。钱径24—25毫米,穿径7毫米,廓宽2毫米,重约4.5克。四字含八分及隶体,笔划端庄沉稳,“开”字间架匀称,疏密有致;“元”字首划为一短横,次划长横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各不相连,呈三撇状,“甬”部上笔开口较大;“宝”字着笔庄重,其“贝”部内为两短横,不与左右两竖笔连接。 二、中唐月痕开元

形似指甲痕,此型出土极多,月痕开元钱文上,一改欧阳询书写的开元钱文端庄沉稳,演变成笔划疏朗,纤细清秀的笔体,“元”字首横加长,次划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呈似连非连的顿折状,进而又演变为连续的拐折状。“甬”部上笔开口较扁,整个字体显得比前期瘦长。“宝”字之“贝”部内中间两横加长,与左右两竖笔相衔接。“宀”下的“尔”呈三竖道。 三、晚唐开元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铸行会昌开元,大小径寸如开元通宝,背铸一州名,如京师铸“京”字、扬州铸“昌”字。各地铸钱工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多数周廓偏斜,铸文模糊。时过一年,会昌开元停铸。同是会昌开元,质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可能存在着官铸与私铸的差别。钱币学界一般将会昌开元视为晚唐开元的典型标本。另外,小型月痕、对月月痕、多月痕开元或合背开元,铜质发黑,含铁量高,字迹模糊,钱文笔划纤细,“通”字的“辶”前三笔呈连续顿折状或似连非连状,多数轮廓不整,应为中晚唐私铸品。 四、花穿开元 专家考证其铸行于中唐,主要流通于晚唐。花穿钱“开”字向宽体发展,“元”字首横加长,“通”字字体瘦长,“辶”前三笔连续拐折,“宝”字笔划纤细,“贝”内双横拉长,与左右两竖笔连接,钱径23毫米至24毫米,铜质不纯,铸工草率,应属私铸之列。

唐玄宗改革:奠定了“开元盛世”,也迈向了“安史之乱”

唐玄宗改革:奠定了“开元盛世”,也迈向了“安史之乱”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缔造者。开元年间,大唐进入全盛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开元盛世”。(《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访使及朝集使》)这一“盛世”的出现,是与唐玄宗改革分不开的,正是唐玄宗在上位之后,励精图治,力行改革,才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可是,唐玄宗的改革并非没有弊病,它在奠定盛世基础的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加上唐玄宗本人晚年的昏庸奢靡,将唐朝带入万劫不复之地。 明君上位,励精图治: 唐玄宗李隆基的上位历程充满艰辛,这也使得他倍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少年时期的李隆基冷眼旁观,他从武则天和睿宗等人的身上看到了太多的问题。李隆基下定决心要做一位明主,于是他在即位以后,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政治上,唐玄宗雷厉风行,恩威并施,将政局迅速稳定下来。本质上来讲,李隆基也是通过政变才夺得的皇位,不论是宗室诸王,还是朝中残存的旧党,对于李隆基的执政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针对这一点,李隆基软硬兼施、刚柔并济,他大赏功臣,缓和和宗室诸王的关系,拉拢各方势力。与此同时,李隆基对宗室诸王和功臣十分警惕,他不允诸王和大臣有私下联系,一经发现有人逾规,立刻将其发配出去,不留下任何不安定因素。 当皇位巩固以后,李隆基开始对糜烂的吏治动刀子。李隆基将原有的行政机构进行改革,提高了官僚机构的效率,选贤任能,诸如姚崇、张嘉贞、张九龄等贤才良臣被李隆基提拔上来,担任宰相。五代的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称赞玄宗道:“自古急贤待士,帝王如此者,未之有也。” 执政早期的唐玄宗虚怀纳谏,他建制谏官,恢复谏议制度。玄宗还下令完善法制,在他的主导下,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典《唐六典》诞生,使得唐朝的法制建设往前迈了一大步。 政治上的开明和稳定,让唐玄宗有了底气对豪门士族出手。当时的豪门士族实力强大,他们大行土地兼并,许多农民被迫依附于他们。王公贵族们大行其道,横行乡里,他们无视中央政府,派出官吏,公然向百姓们敲诈勒索,强行放高利贷,进行惨无人道的剥削。与此同时,佛教势力也在前朝几代皇帝的扶持下不断崛起,他们侵占良田,广蓄奴仆,他们和豪门士族一起,挖空了唐朝的社会根基,中央政府的赋税受到严重的影响。 唐玄宗上位以后,大力打击豪门士族和佛教势力,解放劳动力,抑制土地兼并,减轻赋税,开放市场,发展农业和商业。同时,唐玄宗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赋税制度改革,其中包括简括户口,落实税收;整顿赋税徭役名目,抑制脱税逃税;扩大以实物或货币代役的范围;增强运输能力,解决关中缺粮问题,稳定中央政权。

崇宁通宝版别

崇宁通宝版别 北宋御书钱瘦金体 我收藏古钱,是从爷爷留下的这枚崇宁通宝开始的。虽然它在藏界价值不高,但我喜欢它字体遒劲,铸造精良。40多年了,这枚古钱跟随我上山下乡,跟随我进城工作,跟随我学府求索,已被把玩的包浆熟旧,古趣盎然。可以说,这枚钱币不仅是我的启蒙藏品,也是我爱好书法的诱因之一。 崇宁通宝铸行于公元1102年,钱文由北宋徽宗皇帝赵佶亲笔所书,人称“御书钱”。宋徽宗在政治上并无建树,但“性甚机巧,优于技艺”,“能书擅画,名重当朝”,他所写的“瘦金体”,有“铁划银钩”之评。该钱字体结构疏朗,笔划犀利,骨秀格清,极具欣赏价值。有泉界先贤说:“搜罗此泉数百种,陈览于绿窗绮几之间,真无异展开一部瘦金字帖也”。有资料载,该钱因奸相蔡京建议而铸,实际上是以不足值(折十)大钱来搜括民间财富,铸量极大。当时伶人演剧,一人取大钱买汤,卖者无零钱可找,只得劝其多喝几碗,结果喝得肚饱气胀,连声叹息说:“幸亏相公铸的是当十钱,要是当百钱可害死人了。”

崇宁通宝存世量大,版别繁多。有泉家评:“范各一体,体各一态,或如美女簪花,自然窈窕,或如天孙织锦,文采斑斓。”无论是钱文书法的考究,还是铸造的精整都为上乘,堪称为艺术品。所以后世泉家把汉王莽、宋徽宗、金章宗三个朝代所铸造的钱币称之为“古泉三绝”。2002年10月,北京钱币学会编撰出版《崇宁通宝分类图谱》,选录了不同版别的崇宁通宝400品,其中珍、稀版别34品,按照“崇”、“宁”、“通”、“宝”和“综合”五大类顺序编排,据说此后还有人收集到出谱品,足可见崇宁通宝的版别繁多。受《图谱》的影响,我也注意收集一些不同的版别,数年下来,虽然没有“大誉名品”,但也收罗了30余种,暇时展玩,也是一种乐趣。现择其精美者10品,请博友共赏。所列版别名称,除“铁母”和“边炉”之外,均系我根据特点杜撰,有不当之处,还请泉友指正。 铁母,图谱列为珍品 白铜美制

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那时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所以後世史学家称其为开元之治。 任用贤能玄宗即位後,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後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改革吏治玄宗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能及培养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了解和信任。 玄宗亦将全国分为十五道,於各道置采访使,以监督地方州县的官员,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而在选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发展经济玄宗於这段时间甚为节俭,规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後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并且遣散宫女,以节省开支。他又下令全国各地均不得开采珠玉及制造锦绣,一改武则天以来後宫的奢靡之风。 他并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国的逃亡户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万户,大幅增加唐朝的税收及兵力来源。因为这些措施,唐

朝的财政变得丰裕,而且全国的粮仓充实,致使物价十分廉宜。提倡文教玄宗为了撰拔人才,亲自在殿试考核吏部新录取的县令。而且对儒生十分优厚,下令群臣访求历朝遗书,共觅得图书近五万卷,便唐朝的文化事业迈向鼎峰。对外军事玄宗采纳张说之提议,实行募兵制,以取代日渐废弛的府兵制。 在公元722年,他亲自挑选府兵及壮丁共12万人作为京师的宿卫,并称为「骑」。而他亦於边疆地带设置十大兵镇,以节度使节制,作为统治异族与巩固边防的措施。与贞观之治之比较贞观之治时,唐朝百废待兴,虽有所治绩,但距「辉煌」还颇远。但当时唐朝正值方兴未艾之际,因此虽历经政变,仍然应付自如。而到了开元之治时,唐朝经过了百年的发展与积累,已臻於鼎盛,进入了黄金时代。但已处於盛极而衰的边缘,因此已开始出现腐朽的现像,在遇到变乱时,即无力回天,结果走向灭亡。 开元盛世的背景武则天以后,唐朝政局动荡,直到唐玄宗即位,才稳定了局面,使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发达,丝织技术高超,饮茶之风也在全国范围盛行。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武则天被逼退位之后,唐王朝进入了一个短暂 唐玄宗 的混乱期:先是武三思与韦后、安乐公主勾结,害死于唐中宗复位有功的“五王”;而后太子李重俊率御林军杀死武三思、武崇讯,而其也被韦后部下所杀;再而后,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中宗李显,立傀儡李重茂为少帝,自己总揽大权,垂帘听政。韦后肆无忌惮,安乐公主公开卖官,朝政异常腐化。武后退位后八

初唐武德开元

初唐武德开元 行用钱为欧阳询所书、经钱监严密督造的一种优质开元钱,主要特征是:面、背肉好,廓整,钱文深竣清晰,铜质纯净,铸造精良。钱径24毫米至25毫米,穿径7毫米,廓宽2毫米,重约4.5克。四字含八分及隶体,笔划端庄沉稳,“开”字间架匀称,疏密有致;“元”字首划为一短横,次划长横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各不相连,呈三撇状,“甬”部上笔开口较大;“宝”字着笔庄重,其“贝”部内为两短横,不与左右两竖笔连接。 中唐月痕开元 形似指甲痕,此型出土极多,月痕开元钱文上,一改欧阳询书写的开元钱文端庄沉稳,演变成笔划疏朗,纤细清秀的笔体,“元”字首横加长,次划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呈似连非连的顿折状,进而又演变为连续的拐折状。“甬”部上笔开口较扁,整个字体显得比前期瘦长。“宝”字之“贝”部内中间两横加长,与左右两竖笔相衔接。“宀”下的“尔”呈三竖道。 晚唐开元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铸行会昌开元,大小径寸如开元通宝,背铸一州名,如京师铸“京”字、扬州铸“昌”字。各地铸钱工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多数周廓偏斜,铸文模糊。时过一年,会昌开元停铸。同是会昌开元,质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可能存在着官铸与私铸的差别。钱币学界一般将会昌开元视为晚唐开元的典型标本。另外,小型月痕、对月月痕、多月痕开元或合背开元,铜质发黑,含铁量高,字迹模糊,钱文笔划纤细,“通”字的“辶”前三笔呈连续顿折状或似连非连状,多数轮廓不整,应为中晚唐私铸品。 花穿开元 专家考证其铸行于中唐,主要流通于晚唐。花穿钱“开”字向宽体发展,“元”字首横加长,“通”字字体瘦长,“辶”前三笔连续拐折,“宝”字笔划纤细,“贝”内双横拉长,与左右两竖笔连接,钱径23毫米至24毫米,铜质不纯,铸工草率,应属私铸之列。小径开元,指钱径在21毫米至23毫米之间的开元钱,这种小开元可能都是各个时期的民间私铸钱币。《旧唐书·食货志》写道:“如闻官铸之外,私铸颇多”。专家根据发掘出土的小开元标本,按其流行阶段,大体分出三型:一型,钱文笔迹极力摹仿武德开元,惟钱径仅23毫米,重量不到3克,钱文尚清晰,穿廓尚规整,铜质并不很差;二型,中唐小开元,字体模糊,铸造工艺粗陋,铜质内掺杂铁铅,锈蚀严重;三型,晚唐小开元,周廓宽窄不一,铜质发黑,掺杂铁铅,肉薄量轻,铸范模糊,钱背穿廓**,钱径为22毫米至23毫米,重量1.7克至3克,多数是私铸 南唐开元 南唐所铸开元通宝,篆、隶成对,与唐开元有明显的差别。据学者介绍,南唐开元钱文为徐铉所书,《五代史·南唐世家》介绍:南唐大臣“韩熙载铸铁钱,以一当二,煜(李后主)嗣立,乾德二年(964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另有史料介绍:“韩熙载上书请以铁为钱,其钱之大小,一如开元通宝,文亦如之。”这里韩熙载请铸的铁钱,今人从未见过,只见铜钱,而且是篆、隶两体钱文的对钱,南唐首创中国实行对钱的开端,其盛行于宋代。 关于南唐开元的铸造年代,有的说铸造于南唐第二位皇帝李王景(942年至961年)时期所铸;也有的说铸行于建隆四年,南唐后主李煜(961年至975年)的时所铸。经考证,南唐铜质开元钱是立国初期铸造的。 南唐开元的特征,《言钱别录》中指出:“南唐开元,文字必小,轮廓特阔”。

宋代部分古钱解析

宋代部分古钱小解析 宋初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宋朝钱币作为宋代最主要的货币,铸币量超出唐代20倍。宋朝第二帝太宗于端拱三年改元淳化,淳化元年五月改铸发行淳化元宝钱。 皇帝亲书隶、行、草三种字体钱文,这成为皇帝亲书钱文之始,也是行体、草体作为钱文之始。两宋300余年凡18帝(末代三帝名存实亡),改年号57次,铸年号宝文钱43种(不包括大小和书法等版别变化)之多。 所以宋代的钱币非常不好鉴别,非功力深厚的行家不可,若有想要了解这方面的藏友,一定要谨慎并且多学习,下面我将了解到的知识做一下小结。 崇宁通宝铜钱 北宋崇宁年间铸。崇宁通宝有小平、折十两种。折二折三多属私铸后铸。钱文为宋徽宗手书手瘦金体,版别较多,精美异常,并有铁钱。崇宁重宝有铜铁隶书大钱,背有十字者罕见,薄小型铜钱出于私铸。崇宁元宝小平极罕,隶书折二有

铁钱、铁母,存世亦罕。 宣和通宝、宣和元宝铜钱 宣和是宋徽宗的年号。宋钱中,徽宗钱从制作、书法来看,都是中国古钱币的杰出代表。宣和元宝小钱,分隶书、篆书两种,有很多版式但存世较少。同时所出宣和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三等同、铁钱,版别复杂。另有瘦金体宣和通宝小平铜铁钱,背有陕字。 靖康元宝铜钱

宋钦宗靖康年间所铸靖康通宝和靖康元宝是北宋最后的铸钱。靖康元宝钱文有隶书、篆书、真书三体,有小平、折二两种。两者皆有铜、铁钱。靖康钱因铸行时间短,今皆少见,其中靖康元宝小平钱仅有数枚存世。 绍兴元宝铜钱 南宋绍兴年间铸。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种,钱文楷书篆书成对。传世的小平钱较少。 淳熙元宝铜钱 南宋淳熙年间铸,有小平、折二、折三等铜铁钱多种版式,钱文篆书、隶书、楷书三体。该钱背泉。

第3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第3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知道“开元盛世”及其在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方面的具体表现。能够简述唐朝衰亡的原因及简单经过。识读“唐朝手工业及大城市分布图”,找出主要城市及手工业发达地区的地理位置,掌握识基本技能。知道“安史之乱”。 2、过程方法与能力 归纳、概括唐朝开元盛世与政治、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关系,初步认识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理解能力。根据教科书和相关资料,说明曲辕犁、筒车的工作原理,制作模型,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结合教科书纺织品、瓷器等文物图片以及唐都长安的布局图的讲解说明,培养审美、鉴赏以及说明、表达的能力。通过分析唐朝后期政治腐败的情况,理解唐朝衰亡的原因,培养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开元盛世的学习,认识唐朝全盛时期中国各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情况,培养民族自豪感。从铁犁牛耕的普遍使用及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方面,了解生产技术进步给人类历史带来的发展,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组织开展“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唐朝衰亡是否罪在杨贵妃”的讨论会,思考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有哪些不同之处,从而认识励精图治和安逸享乐与国家兴衰的关系,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学会以史为鉴,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开元盛世,包括其政治改革、经济发展两方面,而经济的繁荣发展是本课的核心内容,也是“盛世”的具体表现。教科书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 难点:对唐玄宗的分析及评价。教师应当适当加以引导,对唐玄宗的前后变化及其导致的不同结果形成正确认识,培养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疑点:杨贵妃命归何处? 唐玄宗后期,宠爱杨贵妃,信任奸臣,政治腐败,最终导致安史之乱,而有关杨贵妃的结局则说法不一,至今还是一个谜。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是在马嵬驿,六军将士以咎在杨家,愤杀杨国忠,迫杨贵妃自缢。这是历来正典史籍的普遍记载。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杨贵妃没有死于马嵬驿,而是当了女道士。第三种说法则认为,杨贵妃亡命到了日本。应该说,杨贵妃缢杀于马嵬驿,史料是比较翔实的,且已得到公认。但是,杨贵妃出逃到女道士和亡命日本的说法,也言之有理,证之有据,不能轻易地否定。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 教学步骤: 1、导入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前小字导言,教师展示杜甫的《忆昔》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然后请同学一起来了解杜甫在诗中所描绘的开元盛世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引导学生回忆,教科书在前面介绍了唐朝哪两位有作为的皇帝,他们有哪些作为。学生答出唐太宗、武则天、贞观之治等相关内容后,教师指出,在前人的基础上,到唐玄宗在位时,唐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由此导入新课。 2、讲解 一、开元盛世 这一部分讲述了在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上的清明,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整理唐玄宗的政治措施有哪些,注意不要让学生照搬教科书。然后帮助学生提炼出重用贤臣、改革吏制、提倡节俭这三个方面。这一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

方案-试论唐代的州县关系(下)

试论唐代的州县关系(下) '\xa0 三、州级参与对县级官员的考课 \xa0\xa0\xa0 在唐代,州级与县级之间的一个重要关系还表现在州级官员参与对县级官员的考课。 \xa0\xa0\xa0 根据仁井田陞先生复原的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和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的《考课令》:“县令已下及关镇戍官岳渎令,并州考,津非隶监者,亦州考。”(注:仁井田陞:《唐令拾遗·考课令》,第327页。此条《考课令》亦见《五代会要》卷一五《考功》:“后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十月三日,尚书考功条奏格例……”及《册府元龟》卷六三六《铨选部·考课一》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十月。)按照唐令的规定,县级官员中,自行政长官县令到其余的流内、流外官员以及吏职的考课 统统归它的上一级州级负责。关于这种制度实施的时间可见以下四段史料。 \xa0\xa0\xa0 《朝野佥载》卷四: \xa0\xa0\xa0 唐贞观中,桂阳令阮嵩妻阎氏极妒。嵩在厅会客饮,召女奴歌,阎被发跣足袒臂,拔刀至席,诸客惊散。嵩伏床下,女奴狼狈而奔。刺史崔邈为嵩作考词云:“妇强夫弱,内刚外柔。一妻不能禁止,百姓如何整肃?妻既礼教不修,夫又精神何在?考下。”省符,解见任。 \xa0\xa0\xa0 这是唐初刺史对所属县令进行考课的情况。 \xa0\xa0\xa0 《太平广记》卷八二《异人二·郑相如》引《广异记》: \xa0\xa0\xa0 其年(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果进士及第,辞(郑)虔归乡,及期而选,见虔京师,为吏部一注信安尉,相如有喜色,于是辞虔赴任。初一考,问衢州考吏曰:“郑相如何?”曰:“甚善。”问其政,曰:“如古人。”二考又考之,曰:“无恙。”三考又问之,考吏曰:“相如校考后,暴疾不起。”(注:《太平广记》卷一四八《定数三·郑虔》引《前定录》略同,记郑相如任衢州信安尉在天宝四载。) \xa0\xa0\xa0 这是唐中期衢州考吏对信安县尉进行考课的情况。 \xa0\xa0\xa0 《五代会要》卷一五《考功》: \xa0\xa0\xa0 后唐天成元年十月三日,尚书考功条奏格例……县令已下及关镇庶官、岳渎令并州考。津非隶监者亦州考。 \xa0\xa0\xa0 《全唐文》卷一○九后唐明宗《令州府长吏每年考课县令敕》: \xa0\xa0\xa0 县令化洽一同,位居百里,在专劝课,抚育疲羸。苟或因循,是孤委任。宜令随处州府长吏,逐县每年考课,如增添得户税最多者,具名申奏,与加章服酬奖。如稍酷虐,辄恣诛求,减落税额者,并具奏闻,当行朝典。 \xa0\xa0\xa0 以上两条史料是五代后唐时对州级主持县级官员考课的规定。可见,这种由州级主持县级官员考课的制度,从唐初便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五代而没有发生变化。 \xa0\xa0\xa0 唐代的考课程序,采取的是级级上报的形式。关于县级官员的考课程序,我们先看下面这件吐鲁番文书。73TAM206∶42/5《唐高昌县勘申应入考人状》:(注:《吐鲁番出土文书》第5册,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第268页。) \xa0\xa0\xa0 (前缺) \xa0\xa0\xa0 1送曹司依例支配,应入考者令早装束。今年函使县 \xa0\xa0\xa0 2未申牒举请裁者。入考函使准状下高昌县,速勘申 \xa0\xa0\xa0 3者,县已准状付司户检,得报。依检案内令注如前者,今以状。 \xa04□令方给事郎行丞元泰', "\xa0\xa0\xa0 据李方先生考证,这是一件高昌县向西州申报应入考人状,这里的考人是指参加考课的官吏。(注:李方:《唐代考课制度拾遗——敦煌吐鲁番考课文书考释》,韩金科主编:《'98法门寺唐", '国际学术讨论会 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62页。)县级官员的考课一般为应考者本人具录

古钱币(铜钱)版别常用术语(图文并茂)汇总

古钱币版别术语解析 ————斜月单星转自{corcol 发表于《古泉园地宋-辽-金-西夏钱讨论欣赏区》} 古钱币的版别划分(尤其宋钱),主要是根据钱体文字差异或铸造特征区分的,故版别名称本身就是其特征的所在。宋版相对来说研究得已相当深入,从日本人编纂的以《古泉大全》《符合泉志》和《新订符合泉志》为代表的版别分类泉谱,到国人自己总结出版的以《北宋铜钱谱》为代表的版别分类谱,其版名的划分大多都沿袭了下来,有一些仍采用日本泉届的叫法,正所谓泉无国界。 一、正样 要了解宋版中其他术语的含义,首先要知道正样。什么是正样,其实也很难说清楚。不同的版的正样也常常各有各的特点。粗浅的理解,可以把它看成是四个文字的位置端正,穿孔大小适中,穿郭和外缘均适中。例如,我们把下面这个样子的叫正样: 二、进 所谓“进”,就是指某个文字比正样的文字位置更偏左,一般用于上、下的两个文字,左右的两个文字很少会用到。在日本的泉谱中也叫“右”。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进元”

三、退 所谓“退”,就是指某个文字比正样的文字位置更偏右,同样地,一般用于上、下的两个文字,左右的两个文字很少会用到。在日本的泉谱中也叫“左”,例如《符合泉志》里嘉祐的“左元”,就是《铜钱谱》中的“退元”。例如,可 以把下面的这 个叫“退元” 四、仰 所谓“仰”,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左侧抬高,或者说左高右低,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仰元”

五、俯 所谓“俯”,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右侧抬高,或者说左低右高,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俯元” 六、昂 所谓“昂”,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整体升高,或者说与其他文字的相对位置升高了,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昂通” 七、降 所谓“降”,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个文字相对正样的文字位置整体降低,或者说与其他文字的相对位置降低了,可用于上、下、左、右的四个文字。例如,可以把下面的这个叫“降通”

宋徽宗“大观通宝”全鉴定

翻开中国千年的铸币史,还没有哪个盛世朝代可以像仅仅是偏安一方的宋代那样,达到中国古代钱币铸造史上的鼎盛时期。归其原因,除了当时较为发达的社会商品经济首当其冲之外,与当时实行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甚至统治者本人的爱好与艺术见解都不无关系。所以在两宋短短三百余年的历史中,其钱币无论在年铸量、年号、品种、铸造总数还是后世出土量上,都在中国钱币史上拨了头筹。据历史文献记载,北宋铜钱的最高年产量达到了四五百万贯,相当于唐代年产量的十倍。其总铸行量也在各个朝代中居首位,甚至超过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的一个帝国王朝清朝,可见宋代钱币在历史舞台上重要地位。 在宋代钱币中,北宋钱币以精湛的书法造诣在艺术价值上取胜。宋代著名的“御书钱”,由雅号书法的皇帝亲笔撰写钱文。宋太宗就曾使

用真书、篆书、草书三种书体,到了北宋晚期徽宗时期铸造的钱币,其钱文精美得叹为观止的程度,在中国钱币历史上也是极为浓重的一笔。所以在浩如烟海的宋代铜钱中,如果要我们选择一种钱币来代表北宋钱币的书法和铸造工艺的巅峰,那么就非宋徽宗的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莫属了。又由于北宋主要流通的是小平钱,而崇宁主要是以大钱为主,故而大观通宝就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北宋钱币的代表之作。所以反馈到当今的收藏市场上,大观通宝亦是广大古泉爱好者的“求之重宝”,加上繁复的 版别的传世数量的区别,几乎可以满足各个阶层的古泉藏家的“全名收藏”,所以对于宋泉明星——徽宗大观做一次较为系统的关于版式、类别、鉴定方式等重要方面的梳理,是实际而必要的。 宋徽宗,名赵佶,北宋第八代皇帝,1100-1125年在位。年号先后为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他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大修花石纲,营造艮岳,迷信道教,横征暴敛,骄奢淫逸。宣和七年金兵灭辽后,乘胜南下攻宋。徽宗慌忙传位给太子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与钦宗同为金朝所虏,押解北上,后死于金五国城。政治上可以说宋徽宗是北宋最无能的皇帝,但是,宋徽宗个人却在中国艺术上地位超然。他一生不仅能书善画,开创了独具一格的“瘦金体”书法,并对宋代画院与院体画繁盛有着卓越的贡献,对后世影响甚巨。现今的众多传世国宝名画,《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听琴图》等都是徽宗及其画院为后人留下了的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徽宗即位的二十多年中,铸行的钱币珍品、奇品迭出,其铸造工艺和书法价值可谓是宋代之冠。将铁钩银划的瘦金体书法用于钱文,更是徽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名是唐朝统治286年中的主要流通货币,主要为铜质材料铸成,规格为直径2.4厘米。 开元通宝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钱文模式和十进位衡法。开元通宝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数开元背有甲痕。 开元通宝概述 唐代开元通宝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开创了新纪元,在钱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开元通宝质地种类

开元通宝 除铜质开元通宝外,唐初还铸造过金、银质开元通宝。 这两种贵重金属币仅限皇家赏赐,供显贵玩赏,并不投入流通,因此存世量极小,尤其是金开元,更弥足珍贵。 图示开元通宝为铜质,表面有锈,磨损严重。钱外郭宽粗,并且不均匀;内郭极细,圆穿铸造方正。钱文为隶书“开元通宝”四字直读。除“元”字头部模糊,余三字方正摆放。通字“甬”头极有特色。“开元通宝”版制较多,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开元轮廓精细,文字精美;中期钱背多铸有星、月等各种纹饰;晚期的外部较阔,且由于铜料冶炼不精,铸币粗糙,以“会昌开元”为代表。 又“开元通宝”四字中元字形不同时期形有小异,“元”字第二笔有左挑、右挑、双挑区分,其中又以后两者少见。 开元通宝历史背景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每十文重一两,又读作开通元宝,钱背有星、月及其他纹饰,版别复杂。 唐代以后仍有冶铸,但形制与唐有别。唐代还铸有少量“开元通宝”大钱,属开炉纪念性质,后代也有伪造。另外,还铸有极少的金、银、铅质开元通宝,十分罕见。 唐代开元通宝的铸制与流通,在我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或通宝钱。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通宝则是“流通宝货”之内涵。铜钱名曰通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钱为宝,则意味着货币即财宝观念的增强和人们对其崇拜程度。 开元通宝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经济决定金融,开元通宝是当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逐渐扩大的产物。唐朝(公元618—907年)承隋之后,又重新恢复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时,封建地主经济与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与文化均呈现出繁荣景象。唐太宗于公元626年8月即位后,励精图治,审慎地调整了统治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封建国家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登基后,在位44年,在他统治前期的开元年间,唐朝进入极盛时期,是唐朝高度发展的黄金阶段,史称“开元盛世”。

我的崇宁通宝学习笔记

我的崇宁通宝学习笔记 二、正字隔轮阔通与正字隔轮背四角 正字隔轮阔通在《北宋铜钱》2652号叫寄郭阔通,《分类谱》332号叫寄郭三俯以及381号纤字昂通;正字隔轮背四角即《北宋铜钱》正字背四出,此版背郭有四决纹而绝非四出纹,故《北宋铜钱》命名是错误的。此版《分类谱》不载。这两版如同孪生兄弟,无论钱文还是形制极难分辨,更有甚者两版背郭均有决文。有没有必要分作两个版别呢,我认为有必要。 钱文特征:正字隔轮阔通:钱文纤细,宁丁尤甚,通点稍立,宝足稍短; 正字隔轮背四角:钱文稍大,笔画也粗。 形制特征:正字隔轮阔通:细郭,钱文寄郭,直径35.7毫米、厚3.1毫米、穿宽7.6毫米、重13.9克; 正字隔轮背四角:背决文更明显,直径35.4毫米、厚2.5毫米、穿宽7.7毫米、11.2克。 三、正字俯宁与正字垂舟通

我以为这两个版本来没必要去作比较的,但很多崇宁爱好者就是分不清这两个版,可能是由于《北宋铜钱》只收录了正字俯宁,而正字垂舟通又是新发现的版没有一个正式的命名而导致的混淆。此两版《分类谱》均未收录,都属于近年发现的新版,可能正字垂舟通发现的更晚一些。其实两版的钱文特征有不小的差异,应该是一眼可以辨识的版别。 钱文特征:正字俯宁:钱文稍小有俯意,进崇俯宁,通稍退且低点直鼻,昂俯宝; 正字垂舟通:钱文稍大,正崇俯宁,退通且走之大起笔下垂,正宝长足。 形制特征:正字俯宁:直径35.1毫米、厚3毫米、穿宽7.9毫米、重11.8克; 正字垂舟通:直径34.4毫米、厚2.6毫米、穿宽7.9毫米、重11.8克。 四、宽字长鼻退通与宽字细缘 此两版犹如孪生兄弟太过相像,以至于《北宋铜钱》认为没有必要细分此两版,故没有收录阔字长鼻退通。(拓片与点评待补)五、宽字小头通大字与宽字小头通

秦半两到开元通宝的演变和规律

秦半两到开元通宝的演变和规律 -------------08金融伦艳飞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特殊的商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交换活动中的一般等价物,是人类社会“必须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货币的社会将是怎样。在我国,货币政策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货币从它的产生、发展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也产生了一定得规律。而秦朝到隋朝的货币都是以货币的重量命名,到唐朝以后都是以年号命名的货币。秦朝到隋朝这与段货币史在中国的货币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我们研究货币史和经济发展规律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秦朝到隋朝的货币演变史 从秦朝到唐朝,经历了汉朝三国晋十六国南北朝和隋朝,随着各朝代的变迁,各国的货币也在发生着变化,其概括图如下: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全国货币,在《史记·平准书》有记载: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约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铢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司马迁这一论述,指出了秦始皇统一货币的三种措施,一是由国家统一铸钱,并把钱传统的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的法令;二是法定全国推行两种货币,一为黄金,属上币,一镒为名,每镒二十两,一为铜钱,属下币,圆形方孔有郭,径寸二分,铸文半两,既每钱重十二铢,就是秦半两;三是废除原六国的的货币。 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比之中的混乱状态,秦钱遍行全国,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此后,各封建皇朝大都掌握货币权,钱的形制也保持类似于“秦半两”的圆形方孔模式,秦统一货币对后世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到了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所以,汉武帝公元前118年下令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上林三官”即钟官、辨铜、均输,组成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也称上林钱和

2019-2020学年度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 3 课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复习特训四十九

2019-2020学年度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 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复习特训四 十九 第1题【单选题】 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你认为唐三彩应该是( ) A、青铜器 B、铁器 C、瓷器 D、陶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周杰伦的《青花瓷》中唱到:“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你知道唐朝时期陶瓷业的典型代表有哪些吗( ) ①唐三彩②冰裂纹瓷器③白瓷④青瓷⑤青花瓷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⑤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中其共同点是( ) A、抗击突厥 B、重用人才 C、创自荐为官的制度 D、提升有军功的士兵地位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同学编了一个反映唐朝社会生活的小剧本,以下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 ) A、外国商人在长安城经商 B、妇女们喜好骑马出游 C、农民用曲辕犁耕种土地 D、瓦舍里在生产唐三彩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有一次,唐玄宗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罢官。这体现了他( ) A、打击地方权贵 B、宽以待人 C、整顿吏治 D、任人唯亲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后半辈不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后期的(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据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哪一个皇帝在位期间( ) A、唐太宗唐玄宗 B、唐玄宗武则天 C、唐太宗武则天 D、武则天唐玄宗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唐代诗人杜甫曾写下“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诗句,描写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治世的繁荣景象。这个治世出现时在位的皇帝应该是(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高宗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唐朝时,书生张三出生于人杰地灵的江都(今扬州)(隋朝第二代皇帝多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张三苦读诗书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在离船登岸之地A(运河的中心)遇雨,全身衣服湿透。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长安,他看到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在这里。张三凭一手漂亮的“颜体”和一篇优美的文章考取功名。之后,被分到长安工作。在这里张三朗读了唐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请回答:(1)张三离船登岸之地A是哪一个城市?该运河开通时皇帝是谁?(2)张三参加的科举考试,是当时最重要的科举科目,你知道是什么科目吗?(3)张三所朗

高考文言阅读必备:唐传奇并译文30篇doc

2010高考文言阅读必备:唐传奇并译文30篇 目录 1 车中女子(皇甫氏) 2 陈鸾凤(裴铏) 3 崔护(孟棨) 4 崔玄微(段成式) 5 东城老父传(陈鸿) 6 杜牧(高彦休) 7 冯俊(佚名) 8 郭纯(张鷟) 9 樊夫人(裴铏) 10 三梦记(白行简) 11 李卫公靖(李复言) 12 柳氏传(许尧佐) 13 骆宾王(孟棨) 14 南柯太守传(李公佐) 15 王维(薛用弱) 16 王之涣(薛用弱) 17 谢小娥传(李公佐) 18 韦皋(范摅) 19 枕中记(沈既济) 20 虬髯客传(杜光庭) 21 长恨歌传(陈鸿) 22 楚儿(孙棨) 23 崔书生(牛僧孺) 24 崔张自称侠(冯翊子) 25 邓甲(裴铏) 26 红线(袁郊) 27 昆仑奴(裴铏) 28 兰亭始未记(何延之) 29 离魂记(陈玄祐) 30 骆宾王(孟棨) 正文 1 车中女子(皇甫氏) 【原文】 唐开元中,吴郡人入京应明经举。至京,因闲步坊曲。忽逢二少年,著大麻布衫,揖

此人而过,色甚卑敬,然非旧识,举人谓误识也。 后数日,又逢之。二人曰:“公到此境,未为主领,今日方欲奉迓,邂逅相遇,实慰我心。” 揖举人便行,虽甚疑怪,然强随之。抵数坊,于东市一小曲内,有临路店数间,相与直入。舍宇甚整肃,二人携引升堂,列筵甚盛。二人与客据绳床清坐定,于席前更有数少年,各二十余,礼颇谨,数出门,若伫贵客。至午后,方云:“来矣。” 闻一车直门来,数少年随后。直至堂前,乃一钿车,卷帘,见一女子从车中出,年可十七八,容色甚佳,花梳满髻,衣则纨素。二人罗拜,此女亦不答。此人亦拜之,女乃答。遂揖客入,女乃升床当局而坐,揖二人及客,乃拜而坐。又有十余后生,皆衣服轻新,各设拜,列坐于客之下。陈以品味,馔至精洁。饮酒数巡,至女子,执杯顾谓客:“闻二君奉谈,今喜展见,承有妙技,可得观乎?” 此人卑逊辞让,云:“自幼至长,唯习儒经,弦管歌声,辄未曾学。” 女曰:“所习非此事也,君熟思之,先所能者何事。” 客又沈思良久,曰:“某为学堂中,著靴于壁上行得数步。自余戏剧,则未曾为之。” 女曰:“所请只然,请客为之。” 遂于壁上行得数步。女曰:“亦大难事。” 乃回顾坐中诸后生,各令呈技。俱起设拜,有于壁上行者,亦有手撮椽子行者,轻捷之戏,各呈数般,状如飞鸟。此人拱手惊惧,不知所措。少顷,女子起辞出。举人惊叹,恍恍然不乐。经数日,途中复见二人,曰:“欲假盛驷可乎?” 举人曰:“唯。” 至明日,闻宫宛中失物,掩捕失贼,唯收得马,是将驮物者。验问马主,遂收此人,入内侍省勘问,驱入小门。吏自后推之,倒落深坑数丈,仰望屋顶七八丈,唯见一孔,才开尺余。自旦入,至食时,见一绳缒一器食下。此人饥急,取食之。 食毕,绳又引去。深夜,此人忿甚,悲惋何诉,仰望忽见一物,如鸟飞下,觉至身边,乃人也。以手抚生,谓曰:“计甚惊怕,然某在,无虑也。” 听其声,则向所遇女子也,云:“共君出矣。” 以绢重系此人胸膊讫。绢一头系女人身。女人耸身腾上,飞出宫城。去门数十里,乃下,云:“君且便归江淮,求仕之计,望俟他日。” 此人大喜,徒步潜窜,乞食寄宿,得达吴地,后竟不敢求名西上矣。 【译文】 唐开元年间,有吴郡人进京参加明经考试。到京后,在妓女居住的地方闲逛,忽然遇到两个少年,穿着大麻布衫,和他打招呼就过去了,对他很尊重,但原来并不认识,举人认为是认错人了。 几天后,又见面了,那两人说:“您到这里,没接您,今天才来迎接您,虽是偶然相遇,我们感到很荣幸。” 鞠躬便请举人和他们同行,他虽然非常诧异,还是勉强地跟着。穿过几条街,在东面街市的一个小胡同内,有几间临街店铺,一起走进去,房舍整洁肃静。二人领他到堂上,已摆好了丰盛的酒席,那二人与他挨着安闲静坐在胡床上,席前有几个少年,都是二十来岁,懂礼貌、谨慎,出门好几次,像等贵客似的。到了午后,有人说:“来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