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第六章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六章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六章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私家园林: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

2.雅致简远:美观而不落俗套且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3.豪华钜丽:富丽堂皇且规模宏大而华丽

4.《园冶》:是由计成所著,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面、细部处理的综合性的著作。

5.景到随机:指景观无定式,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讲究意境和天然之趣

二、填空题

1.“园冶”两个规划设计原则是“景到随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法源寺以庭院花木之丰美而饮誉京师。

3.影园之整体恬淡雅致,以少胜多,以简胜繁,所谓“略成小筑、足征大筑”。

4.明代扬州园林见于文献著录不少,绝大部分是建在的城内及附廓宅园和游憩园。

5.苑林区的前身清华园,是一个以水体为主体的水景园。

三、选择题

1.明代的《群芳谱》是(D)所著。

A.王朔

B.王璟

C.王志

D.王象晋

2.《一家园》的作者李渔,为自己营造了(C)

A.小游园

B.游憩园

C.芥子园

D.水景园

3.《园冶》是由明代(B)所著?

A.王朔

B.计成

C.王志

D.王象晋

4.清华园是一座(D)?

A.小游园

B.游憩园

C.芥子园

D.水景园

5.半亩园由著名的造园家(A)参与规划

A.李渔

B.王璟

C.王志

D.王象晋

四、简答题

1.《园冶》的篇首计成提出的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答1.景到随机

2.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2.计成提出“俗则摒之,嘉则收之”的原则后列举出的5种借景方式是什么?

答:1.远借;2.邻借;3.仰借;4.俯借;5.应时而借

3.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极宏大,建筑极华丽,但最精彩之处在于什么?

答: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极宏大,建筑极华丽,但最精彩之处在于它临水处的园林化处理。

五、论述题

1.说出避暑山庄所具备的五个特点。

答:1.有起伏的山峦,幽静的山谷,有平坦的原野,有大小溪流和湖泊罗列,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

2.湖泊与平原南北纵深连成一片;山岭则并列于西、北面,自南而北稍向东兜转略成环抱之势,坡度也相应由平缓而逐渐陡峭;山庄的这个地貌环境想成了全国的三大景区鼎列的格局: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三者各具不同的景观特色而又绾联为一个有机整体。

3.狮子沟北岸的远山层峦叠翠,武烈河东岸和山庄的难免一带多奇峰异石,都能提供很好的借景条件。

4.山区的大小山泉沿山峪汇聚入湖,武烈河水从平原北段导入园内再沿山麓流到湖中,连同湖区北端的热河泉,是为湖区的三大水源。

5.山岭屏障于西北,挡住了冬天的寒风侵袭;又由于高峻的山峰,茂密的树木,在加上湖泊水面的调剂,园内夏天的气温比承德市区低一些,确具冬暖夏凉的优越小气候条件。

2.比较下勺园和清华园。

答:勺园和清华园,一雅致简远,一豪华钜丽,两者在园林艺术上均达到很高的造诣,但毕竟前者具有更浓郁的文人意趣,较之后者又略胜一筹。因而“京国林园趋海淀,游人多集米家园”,“旁为李戚畹园,钜丽之甚,然游者必称米园焉”。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一、绪论 二、生成期 三、转折期 四、全盛期 五、成熟期一 六、成熟期二 七、终结期 八、基础知识

绪论:园林的定义 园林的四要素 园林的造景风格 园林的功能 世界古典园林四个阶段的特征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类(园林基址、园林隶属)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 中国园林特点 答案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先秦两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造园著作:无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主流)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商周:沙丘苑台、灵池,灵囿,灵台 春秋战国:章华台、姑苏台 秦:上林苑、阿房宫、兰池宫、宜春宫、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西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思想: 造园著作:杨衒《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公元547年】、郦道元《水经注》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邺城: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华林园、仙都苑 洛阳:芳林园 建康:华林园、芳乐苑(南齐)、乐游园 私家园林: 北方城市:寿里丘、张伦宅园、金谷园(庄园别墅)、潘岳庄园、陶潜的庄园南方私园:玄圃、谢家庄园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原理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思想:科举制>隐士回归,地主小农,儒学回归正统,艺术层面上升造园著作: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大内御园:大兴城(隋未完成)、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北则大内三苑(禁苑)行宫离宫: 长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 洛阳:西苑、上阳宫 私家园林: 洛阳:归仁里宅园,裴度宅园、履道坊宅园 郊野别墅:平泉庄、安乐公主的庄园、浣花溪草堂、衡山别业、庐山草堂、辋川别业、嵩山别业寺观园林:长安(大兴善寺)【京城内最大】、唐昌观、慈恩寺、元都观、灵隐寺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外园林史复习大纲

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 第一章绪论 1、园林的定义 2、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3、奥姆斯特德,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他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4、“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含义 天人合一有三层含义:一、人是天地生成的,故强调“天道”与“人道”的相通、相类和统一。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自然”和“人为”也应相通、相类和统一。三、“天人感应”说。 5、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6、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7、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8、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各自的定义) 9、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话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 10、意境的三种表述方式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 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形式:囿和台、园圃 囿是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是园林的起源形式之一。 2、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一开始就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 3、社木、弛道 4、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可通称为“贵族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两处“贵族园林” 5、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 如:楚国的章华台、吴国的姑苏台 6、秦代宫苑——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7、上林苑中以植物命名的宫观建筑物 8、上林苑的特点:①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②上林苑内的建筑密度较稀疏;③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 9、建章宫的布局及一池三山、图 一池三山是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布置三座岛屿。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神仙居所。 10、兔园 11、南越王御苑石渠及水池的布局 12、宫、苑的定义 13、东汉西园 14、袁广汉园梁冀的园圃和菟园 15、生成期园林的特点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1、“魏晋风流”。 2、《南方草木状》 3、邺城铜雀园、华林园(华林苑)、仙都苑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第四章 园林的全盛时期隋唐

中外园林史 题目: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时期——隋唐 姓名:马涛 学号:201257049 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 专业:环境设计 指导教师:林墨飞

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 ——隋唐 第一节总说 一、时代背景 隋、唐推行均田制,限制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把部曲和庄客解放为自耕农,佃农制代替了佃奴制。在经济结构中消除庄园领主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恢复小农经济,并奠定其在宋以后长足发展的基础。促进了国势的进步和发展。二、经济文化持续繁荣与成就 贞观之至和开元之治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发达兴旺的高峰。 1、文学艺术方面 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在弘扬汉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汲取其他民族甚至外国文化,呈现出群星灿烂,胜极一时的局面。 ⑴绘画领域:除宗教画之外还有直接描写现实生活和风景、花鸟的世俗画;按题材区分画科已具体化,花鸟、人物、神佛、鞍马、山水等均成独立的画科。 ⑵唐代已出现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例如,大诗人王维描写山野、田园的如画自然风光;同时,山水画也影响园林,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的融糅诗情、画意,在私家园林中更为明显。 2、传统的木构建筑,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具有完善的梁架制度、斗拱制度以及规范化的装修、装饰。 3、观赏植物方面 观赏植物的栽培园艺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培育出许多珍稀品种如牡丹、琼花等,也能引种驯化、移栽异地花木。还有嫁接法、灌浇法、催花法等技术利用。 三、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4、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第二节皇家园林 一、隋唐长安城的布局 唐长安(隋大兴)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繁荣都城。布局:宫城位于皇城之北的城市中轴线的北端,面积约4.2平方公里,中部太极宫,西部掖庭宫,东部为太子居住的东宫。太极宫又称“西内”,是皇帝听政和居住的宫室。另外有“东内”大明宫和“南内”兴庆宫,相当于另外两处“大内”。 二、隋唐洛阳城的布局 洛阳平面近于方形,和长安城相同,皇城在宫城之南,城内集中建中央官署。宫城核心部分“大内”为正方形,东、西、北三面,有东宫、西隔城和陶光园、耀仪城、圆壁城等重城环拥。洛阳城北为邙山,禁苑只能建在皇城、宫城之西,而不能如大兴那样建在城北。

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 1. 山、水、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 2. 天人合一的命题由宋儒提出(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3.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一、生成期(商、周、秦、汉) 政治:奴隶制国家到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 经济: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文化:儒学获得正统地位 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政治: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被削弱。经济: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文化: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诸家争鸣,思想活跃。佛教和道教的流行。 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寺观园林的兴盛。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期到全盛期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三、全盛期(隋唐) 政治: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为健全,完善经济:庄园经济受到抑制 文化:儒、道、释互补共尊,儒家仍居正统 园林的发展相应的进入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四、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 五、政治:封建社会发育定型经济: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 文化:封建文化日愈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 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期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去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政治: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入侵,封建社会盛极而衰,逐渐解体经济: 文化:封建文化呈现衰颓迹象。 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清末民初,封建社会完全解体。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古典园林结束了古典时期,开始进入现代园林的阶段。 4、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特点: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P26 5、园圃也应该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6、除了社会因素之外,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的则不能不提到三个重要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7、大咸阳规划的范围为渭水北面和南面两部分的广大地域。渭北包括咸阳城、咸阳宫以及 秦始皇增建的六国宫,渭南部分即扩建的上林苑以及其他宫殿园林。(具体时间,人)p63 8、上林苑(秦):p66 原为秦国旧苑,秦始皇加以扩大,皇家园林,范围:南面包括终南山北坡,北界渭河,东到宜春苑,西面直抵周至。苑内主要宫殿为阿房宫,是政治中心。也是上林苑核心。内有兽圈,做皇室游猎之所。 9上林苑(西汉):汉武帝公元前138年就秦之上林苑加以扩大。扩建。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上林苑的内容:1山水:8条大河。天然湖泊10处,昆明池: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基地,模拟天象,蓄水库。影峨池,琳池,太液池。2、植物动物:天然植被及其丰富,苑内豢养百兽放逐各处,皇家狩猎区。3、苑:36处园中之园。4、宫:宜春宫、鼎湖宫、扶荔宫、宣曲宫、犬台宫、长门宫、葡萄宫、长扬宫、五柞宫。5、台:沿袭先秦筑高台的传统。6、观:白鹿观、细柳观,上兰观,白杨观,豫章观。7、生产基地。 特点:1、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2建筑间距大,集锦式布局。3、多功能皇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建筑教材系列

中国古典园林史 第一章绪论 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 ⑴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园林史话》读书笔记

(一)殷商时期 中国园林文化大约形成于3000年前的殷周时期,帝王园林出现得最早。初期的园林多被称为苑、囿,以在山林原野构筑高台为主,并兼养珍禽异兽,主要供帝王狩猎游乐之用。同时也是欣赏自然界动物活动的一种审美场所。 (二)秦汉时期 在囿的基础上,又发展起建有宫室的新的园林形式,称宫苑。其以建筑组群为主,也有天然植被,野生或畜养的飞禽走兽,供帝王狩猎行乐,保存了囿的传统。 这一时期,中国园林的建造只要施法大自然景观,初步具备融宫殿、山水、花木于一体的风景石园林特色。 当年的上林苑豪华、恢弘,堪称中国造园史初期的第一座皇家园林。 汉代的豪门贵戚及士大夫所筑的私园,虽其规模与皇家宫苑的大小有差别,但其造园的手法以及园的形式、内容等多仿效皇家苑囿。私家园林不仅环境优雅,光之花卉林木,而且筑有楼台亭榭,逐步成为中国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是中国古代大规模造园活动的开端,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转折期。私家园林从汉代的恢弘转为了精巧,造园建设也从粗放发展到精致,早园的创作方法也从单纯的写实向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方向过渡。此外随着佛教的盛行,诞生了峰峦隐映、岩壑幽胜的寺观园林。芳林园-----------------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西晋庄园别墅的代表----------------石崇的金谷园 北朝城市型私园的代表-------------张伦的宅院 南朝城市型私园-----------------------湘东苑 寺观园林原则:一是近水源,便于生活取水;二是靠树林,既是景观需要,又可获取木材;三是气候凉爽,背风向阳的地带。“深山藏古寺”就是寺观园林惯用的艺术处理手法。 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园林建造随着人们对自然风致之美的鉴赏能力的提高而开始以表现自然美为目标,造园活动升华到了艺术创作的境界。此时期的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园发展,由宫殿阁楼建筑为主,充以兽禽。其中宫苑形式被扬弃,而古代苑囿中山水的处理手法被继承,以山水为骨干是园林的基础。 (四)隋唐时期 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在这一时期已基本形成。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其实磅礴,显示了泱泱大国的气概。公共园林有所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已普遍修建,成为文人名士聚会宴饮、市民交往的场所。中国园林从放些自然美的阶段发展到掌握、提炼、典型化自然美的阶段,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进入写意山水园的时期。 皇家园林-----------------------------------------西苑、华清宫 唐代---“文人园”的萌动。较之其他园林,更侧重于赏心悦目之外观,多表现园主强烈的文人隐逸思想,并多寄托有文人或园主的理想,用于陶冶其性情。从广义上讲,“文人园”不仅是指文人经营的或者文人所有的园林,也泛指那些受文人趣味侵润而“文人化”的园林。“文人园”萌芽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开始兴盛起来,其风格特大致可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 (五)两宋时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阶级的生活需要,两宋时期的造园活动更为普通,且声势更为浩大。园林与诗、画的结合更为紧密,建筑类型日益繁多,石材堆叠假山变得普遍,达到“无园不石”的地步。 写意山水园-------文人画家将诗词文学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甚至自己参与造园。由单纯的山居别业转为城市山林,由因山就涧转为人造丘壑,且大量的人工理水、叠造假山、、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 一、绪论部分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P6)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魏晋南北朝开始)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 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 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3)寺观园林 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3、造园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4、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二阶段 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1、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2、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3、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4、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5、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书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书笔记 我国造园艺术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的,这之中虽然有起伏和曲折,但总的来讲还是有粗陋而发展到精巧,由不成熟而趋向于成熟的。 彭一刚老先生《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区别于其他人的文章,在研究方法上突出地强调用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传统造园的手法,将研究与设计创作结合的更加紧密;并且提出理应借助于科学的认识论—辩证唯物论—对遗产做一番新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在配图的选择上彭一刚老先生没有使用照片而是选择了手绘的方式;整本书分成了两大部分,两部分相互参照、前后对应,前半分主要采用文字叙述的方 法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系统 的分析,后半部分则是采用图 文并茂的方式将园林发展、分 布、形式、特点等进行了全面 细致的分析。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一书的阅读我学习到了以下的内容: 中国造园艺术的历史、园林建筑的分布。 两种园林风格: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受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和杜勒等人的影响,注重比例、和几何图形的美;中国古典园林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等艺术的影响,使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浓厚的感情色彩。 对于意境的需求: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区别于西方古典园林与古典建筑之间的关系,是强烈对比的关系,不是以协调一致以求的整体的统一,而是以相反相成,也就是通过对比的方法以求得整体的统一。传统建筑如寺院、宫殿、陵墓乃至一般的民居建筑,多采用中轴线对称和四合院的布局形式,是相当程序化的;园林建筑则变化无穷不受任何形式的约束。园林建筑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情景交融;小中见大;迂回曲折;幽邃深远,与其它类型建筑相比,它所抒发的的则是另外一种情趣。 两类活动、两种要求:形象的将人类活动的空间分为两大类,内部空间及外部空间,并且分析了处理内外空间关系的三个形式:西方的以建筑为中心,以外庭院包围建筑;内外空间交错穿插;我国传统的四合院形式,以庭院为中心,以建筑包围庭院。 从庭到苑囿:私家园林的庭、院、园,其中园与庭、院的区别并不是从尺寸的大小来判断,而是在于是否赋予了其景观价值;对于皇家园林来说单纯利用人工方法虽然可以局部地形成一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大纲 2012-12-20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园林的概念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时代背景,园林特点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造园四要素 三、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发展分期,历史朝代,主要特点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城市与建筑 周代城制及其影响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的三个源头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举例 三、典型代表 1.殷周时期: 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 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 2.西汉时期 上林苑主要特点 一池三山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一、长安城与洛阳城 隋唐长安城在城市建设史中的历史地位 二、皇家园林 西苑 皇家园林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的类别三、私家园林 城市私园、郊野别墅园举例 文人园林的概念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 一、城市与建筑 北宋东京城的规划特点,及其在城市建设史中的历史地位 《营造法式》 二、皇家园林 宋代皇家园林的特点 艮岳的历史地位和造园特点 三、私家园林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第六章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一、元大都规划的特点 元大都的规划特点,及其在城市规划史中的地位 《工程做法则例》 二、皇家园林 1.“三山五园” 三山五园的概念、历史地位,五园的类型 2.大内御苑 1)西苑 乾隆时期改建后,北海的总体布局 琼华岛的的总体布局、造景特色 其他大内御苑,主要特点 3.行宫御苑 主要行宫御苑及类型

园林史教学大纲

园林史》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 、课程性质:《中外园林史》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习园林史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园林行业今后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园林发展的不同模式,为今后从事园林工作打好基础。 2、课程目的: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大园林体系,重 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的园林特点、不同园林类型之间的异同和交流,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古代及近代中外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和园林艺术的创作手法。 、相关课程的衔接 它是高等农业院校园林专业的主要基本理论课程之一,属专业基础课,综合性很强,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与之有联系的学科也很多,如历史学、美术学、建筑学、园艺学、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熟悉世界各国园林的特点及其发展史。 2.熟悉我国园林的特点、分类。 3.了解中外经典园林。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教材:《园林史》 参考书目:《中国古典园林史》、《西方造园变迁史》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在教学实施过程及期末考核时,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 知道”即一般掌握有关内容,通常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 了解”即要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理解”即要非常清楚、全面、准确地掌握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论述、案例分析、问答题等题型进行考核。 六、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

章次教学内容学时备注 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尺氏、 、、 >: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一章-第七 早 . 第八章和第 九章 合计园林概述 我国夏商周时期的园林 我国秦汉时期的园林 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 我国隋唐时期的园林 我国宋代的园林 我国辽夏金元时期的园林 我国明清时期的园林 外国古典园林概述 世界近代、现代园林概述 复习 复习 26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讲课稿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书笔记 书名:《中国古典园林史》 作者: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从商、周、秦、汉的生成期,到宋、元、明、清的成熟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展现出不同的面貌,演化出了多种形式,也从最初的生活需求逐渐演变为审美需求,获得了精神的升华。周维权先生所著《中国古典园林史》,参考众多书籍文献,并结合周先生自己多年的积累,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道路犹如一幅巨大画卷一般展现在读者面前,尽管此次只是浅尝辄止,但仍旧获益匪浅。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主要活动是狩猎和采集,以获取生活资料。以生存为目的,依旧完全依赖大自然而生活,到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社会,才有了房屋和农田,也就有了园林的萌芽状态。进入农业社会之后,逐渐出现了人类文明,此时的人类已经能够解决温饱问题,继而开始关注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正是在这个时期,园林有了迅速的发展。由于封建社会的建立以及皇权制的出现,期初的园林是为皇家的生产生活所需而产生,后来逐渐发展出观赏游憩的功能,也不再仅限于只有皇帝所有,私家园林和具有公共游赏功能园林也发展起来。 自公元前3世纪的秦代到公园19世纪末的清代的封建社会时段,正值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历史上的最辉煌的时期,同时也是其人文背景的影响比较凸显、典型的时期。“田园风光”广泛渗透于园林景观的创造,甚至衍生为造园风格中的主要意象和审美情趣。皇帝经营的园林表现为弘大的规模以及风景式园林造景所透露出来的特殊、浓郁的“皇家气派”。而私家园林中大多为文人士族所建,“士”是社会上雅文化的领军者,把高雅的气质赋予园林,士人们经营的“文人园林”乃成为民间造园活动的主流,也是涵盖面最广泛的园林风格。而在园林发展的后期,随着市民阶层的勃兴,市井的俗文化逐渐渗入民间造园活动,从而形成园林艺术的雅俗并列、互斥,进而合流融汇的情况。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指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规模相对较小。天然山水园指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的园林,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园林的生成期 商、周是园林生成期的初始阶段,此时的“贵族园林”相当于皇家园林的前身,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到了秦和西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才出现了皇家园林这个类型。整个生成期的园林还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而园林的功能由最开始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和观赏,且园林的总体规划比较粗放,依托于自然环境,且受到天人合一、君子比德和神仙思想的影响,虽有向风景式方向的发展,但仅仅停留在对大自然的摹拟,并未做太大的改造。 秦代时用天上星宿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的布局,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帝都规划上的具体表现。皇帝以天子自居,表现出作为最高权力的掌控者的野心和巩固政权的期望,在日后的皇家园林的建设中也依旧有体现。所以皇家园林在生成期即带有了一些昭示权威,专为服务皇家的色彩。汉武帝时期皇家造园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汉代上林苑不仅是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在整个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堆筑蓬莱山以模拟神仙境界,表现了皇家园林的求仙功能,而一池三山的创作手法在日后的园林中也应用颇广。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

五、园林的成熟期——宋代 1、总说 了解宋代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1)地址小农经济发达,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繁荣,资本主义 主义因素已在封建经济内部发育。 2)城乡经济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四 大文明均完成于宋代;李明仲《营造法式》和喻皓的《木经》) 3)树木和花卉栽培技术提高 4)叠山置石技术提高 5)宋代文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刺激文人士大夫的造园兴 趣,园林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细密。 2、东京、临安 东京原为唐代的汴州。 两京制:东京共有三重城垣:宫城、内城、外城(新城)每重城垣之外围都有护城河环绕。 东京城市规划:里坊制解体,街坊体系形成,总体布局依然保持着北魏、隋唐以来的以宫城宫城为中心的分城规划结构形式。 临安城市规划:在吴越的基础和北宋杭州的基础上,增筑内城和外城的东南部,加以扩大而成的。

3、宋代的皇家园林 东京四苑:琼林苑、金明池、玉津园、宜春苑,以及宋徽宗时建成的延福宫和艮岳 宋代皇家园林规模较小,接近私家园林 1)东京——只有大内御苑(后苑、延福宫、艮岳)、行宫御苑(城外) 后苑——后周的旧苑,在宫城西北处 延福宫——植物造景比重大,在宫城北部,构成中轴线上前宫后苑的格局艮岳 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年,宣和四年建成。京城的东北部。先经过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 1、园林性质:人工山水园。 2、造园艺术成就 1.筑山.万岁山为主位.万松岭–侧岭,芙蓉城为余脉.寿山-宾位.形成宾主分明,有远有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的构图规律.假山的用石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山上道路是斩石开径.万岁山上多设奇特石景. 2 置石. 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重要峰石均有命名 .3 理水,园内形成完整水系.河.湖.沼.溪.涧.瀑.潭.水系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是大自然山水成景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 4 植物配置。品种多,配置方式孤植。丛植。混交.成片栽植.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点均以植物为主题.林间放养珍禽奇兽。 5。建筑。几乎包罗同当时全部形成.建筑布局充分发挥点景.观景作用.艮岳称得上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自家园林的风格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⑥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 琼林苑——植物为主体的园林 金明池——大水池为主体的园林 玉津园——“青城”,东北处有动物园 宜春苑——栽培花卉,皇家的“花圃” 芳林园——朴素淡雅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结 语)【圣才出品】

第8章 结 语 8.1 复习笔记 一、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1.影响因素 (1)农业经济和集权政治成为决定园林性质的根本基因,推动园林演进的主要力量。 (2)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封建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众多封建文化形态的影响和浸润。 2.园林艺术的分水岭 园林及其造园艺术逐渐发展到成熟状态,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历史进程的分水岭。 (1)宋代以前(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 造园思想与造园技术十分活跃,两者同步发展、相辅相成,其演进充满生机和活力。 (2)宋代以后(成熟期、成熟后期) 园林演进平和、稳重,缓慢地暴露衰减势头,造园技术取得发展,造园思想日益萎缩。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1)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是园林的精华荟萃,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为成熟、最具个性的两个类型,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 (2)到了后期,北方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的私家园林分别发展成为南、北并峙的两个高峰。 (3)北方的离宫御苑和江南的宅园尤为出类拔萃。如今,皇家园林中的颐和园,私家园林中的苏州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 2.寺观园林 (1)总体特征 寺观园林,宗教色彩并不显著,一般接近世俗私家园林。与同属汉文化圈内的日本古典园林中的寺院园林不同, (2)与日本寺院园林比较 日本的禅僧造园犹如中国的文人造园;日本的寺院园林突出宗教色彩,而中国的寺观园林彰显文人风格和世俗情调;日本世俗园林的宗教化犹如中国寺观园林的世俗化。 3.公共园林 公共园林虽然已显示其开放性的特点,但大多数是自发而形成,谈不上多少规划设计,尚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 4.其他非主流园林 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会馆园林等非主流园林,规划设计简单,状态比较原始,自发形成,具有开发性。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题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要点 1、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现为苑囿的形式。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家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古典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造园活动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造园艺术上,技巧更为发达。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筑山:“叠山”“掇山”。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一拳则太华千寻”。 理水:“山嵌水抱”。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并且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写仿天然水景的全貌,即“一勺则江湖万里”。 植物:栽植树木不讲究成行成列,但亦非随意参差。往往三株五株、虬枝古干而予人以蓊郁之感,运用少量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规整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建筑控制一切。 英国风景园林:建筑物与其它造园要素相互分离,建筑退避三舍。 中国山水园林:建筑与其它要素有机组织,彼此协调、相互补充;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 建筑形式多样,得益于木框架结构的运用,从而更好地融合于自然环境中,并蕴涵一定哲理,如“以园法天、以方象地、纳宇宙于芥粒”。 :诗话的情趣文学——时间的艺术 绘画——空间的艺术 园林——时-空综合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学、书画密不可分,“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以画入园,因画成景”。 意境的蕴涵: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 三境: 物境——只写山水之形——第一层次 情境——能藉景生情——第二层次 意境——能托物言志——第三层次 3、园林的基本类型(不同分类): 按构园方式划分: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 按园林的隶属划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按地域划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囿与台(名解)4、 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的园林形式之一。囿:行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

《设计结合自然》读后感——身边的自然 陈维彬 园林研1602班 2016104061001 关于人居环境的的书籍众多,我挑了一本我未曾读完的经典《设计结合自然》作为此次参考,就书中的一些内容观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感受,讲一下自己对于现在人居环境的思考,以及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以及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城市与乡村 尽管出生于浙西南的丽水庆元,对于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书中或多或少还是能够感受到一些相似的体验。老家位于集镇与国家自然保护区之间,从我家出发有两条清晰的道路,十分钟车程到达市区,半小时车程到达国家自然保护区,最后通往临近的龙泉市。 到集镇的路是一段下坡路,很快就能到达我们当地最著名的企业的一个工厂,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每到周末那个方位的工厂总能飘来阵阵黑烟。即便如此,庆元依旧获得“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的称号,我想这应该归功于县城周边高密度的植被覆盖率。 另一条路线的情况确是相反,越往上坡方向行驶,植被更加丰富,虫鸣鸟叫不绝于耳,沿着山脊修垦出的梯田在秋天总是金黄满地,远处的山谷总会传来瀑布隆隆的水声,再继续向前就是百山祖冷杉的遗存地百山祖自然保护区了。 我童年时代在老家度过,初中开始外出求学,对于近十年来乡村的蜕变与城市的变化都接触得较多,通过阅读《设计结合自然》第一章:城市与乡村,让我想起很多以前未曾注意,但是确实是发生在自然与人类之间的故事。 乡村:每年的八九月份是我们当地的梅雨季节,门前的松源溪总会定时的发一次洪水,并且严重的时候会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损失,并对河床的地形带来巨大的变化。松源溪在我印象里最初的样子是河床中间高出一块由卵石自然冲击堆砌的“岛屿”岛,上面长满了藤本植物和到处飞的蝗虫,而河水被这块高地一份为二,水流量终年相差无几,村民过河依靠大石块做成的汀步(小时候很畏惧,因为汀步之间距离太大,往往一不小心就掉入水中)。而98年的洪灾过后,河中高地被冲得支离破碎,汀步的石块也不见踪影,河水由两条变成一条,小时候的一个娱乐场所就随之消失,我那时候天真的以为过一年就会有新的“岛屿”产生,可事实是,在极小程度下的人为干预下,直到现在也只是一个雏形,零星的乌桕与银叶柳在河床中间孤单摇摆。 图1松源溪上游近况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

第一章绪论 园林:在一定地段围,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此阶段,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 ⑴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⑶不仅追求观赏美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发挥其园林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⑷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 此阶段园林的特点:⑴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系统进一步扩大;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 沉湎于过去曾经的辉煌会使自己盲目的自大,固步自封;忘记历史则会使自己找不到自我从而自卑。当今的中国园林就是处于这样的一种迷茫的情绪状态,曾经辉煌的古典园林似乎已经与现代园林格格不入,但是全盘的欧美化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失去自我的迷茫与痛苦。电影《建党大业》中胡适的一段话很是适合中国园林的发展方向。大意是:每一个变革必须是在根植于自我传统基础上的,任何割裂民族文化的改革必定会带来无穷的灾难。 中国园林亦如此。古典园林无疑取得了巨大的辉煌成就,虽然其造园手法、景观元素组成、理水掇山等等已不再适合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需求,但是其几千年发展沉淀而来的原则精粹却不会因时间的变迁而失去光辉,不会落伍,与现不现代无关。而且与传统文化一道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你的所思所为无不潜意识的受其影响。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总是能够超越时空变迁的,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总是持着“古不如今”的观点,就是现代人无知的狂妄。回顾千年来,不同时期前辈们根据自己所处社会经济环境而对园林做出的相应发展与修正的过程,找寻那些超越时空国界的中华园林灵魂,吸收欧美先进的现代园林理念,根据当今中国人的生活思维方式做出园林的表征才是中国园林有效展示自我,服务国民,受国外同行尊重的正道。

周维权老前辈的这部《中国古典园林史》正是我辈回顾中国园林产生发展辉煌衰落历程的优秀著作。 老先生对于这本著作或者说中国园林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和 希望。不仅仅给我们细致分析了园林发展的不同阶段情况和每一个历史时期、朝代那些名园(皇家的、私家的、公共的)的具体状况,更难能可贵的是对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做了介绍、发展特征做了综述又做了小结,书中更是附带了大量古代名园的复原地图和图片,使得传说与描述变得真实。读先生的书,好似又回到了课堂,虽不是先生的学生,但好似先生讲课的声音回响在耳畔,受益匪浅。 中国园林和园林的营造者们并非那么的狭隘、自我。 中国园林自始至终都是开放的学科:融绘画、建筑、文学、哲学等专业于一体,是时代文化思想的集中表现与思维时空展示载体;中国园林在当今世纪怎么就固步自封了呢?是人的问题还是中国园林的问题?答案显而易见! 皇家园林在供帝王皇族享乐的同时,也保证了首都乃至区域的给排水系统的良好运行。当然有些是帝王们有心的,有些的无意插柳却柳成荫的。我们低估了古代社会城市经营者魄力与公心力。 公共园林在古代并非空白。尽管不是主动有意识的明确的为公众服务的,但其事实结果是公共园林为古代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重要场所,寺观园林也极大的丰富了城市居民的业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