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说课稿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说课稿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说课稿

《二次根式的加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三节《二次根式的加减》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 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二次根式的加减”第一课时,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数学发展来看是实数运算的进一步完善,从对后期的学习来看,它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两点间距离公式必不可少的知识,因此占有一定的地位。在初中阶段二次根式包括化简、加减乘除运算。前面已经学习了乘除运算,因此为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在探求二次根式加减的过程中,蕴含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借助于合并同类项,让学生归纳出“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及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本节课提供学生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判断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

2、使学生能正确合并同类二次根式,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掌握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二次根式加减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法则的探索与理解。

二、教法与学法:由于初二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由具体逻辑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仍有很大程度的经验性,而二次根式需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本节课运用引导探究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构思:本课时设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判断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合并同类二次根式,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本节课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首先通过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出合并同类根式的必要性,然后组织学生探究有关的概念和运算公式,最后通过基本的练习和实践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问题引入)看同学们能否解决这一问题:

现有一块长7.5dm,宽5dm的木板,能否采用如图(课本17页)的方式,在这块木板上截出两个面积分别是8dm2和18 dm2的正方形木板?

设计意图:学习基于思考,思考始于问题,以问题挑战学生,引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

(二)、深入研究、探求新知

活动一:引例(用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

用如图方法能否截出?关键要比较什么?怎样比较?

四人小组探究、发现、交流,在全班归纳总结:

(1)

(2)比较最大正方形边长与木板的宽度5dm.

因为

(3)dm与木板的长7.5 dm 的大小,看木板够不够长?

经过化简想想是否还能计算?思考后归纳引导,用分配率进行计算。

因为< 1.5 所以< 7.5

因此,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的和小于木板的长,所以用这块木板按要求可以截出两个面积分别为8dm2和18 dm2的正方形木板。

设计意图:小组通过探索、发现、交流,可以找出学生中的各种不同思路与想法。再鼓励学生充分表达交流。

活动二:例题教学

例1.计算

(1)a 9+a 25 (2)4580

让学生先根据法则试做,再发现不对之处,进行改正强调。

例2.计算

(1)2+

解:(1)(12-3+6

(2+(

强调:整式加减中的运算顺序及法则在二次根式加减运算中仍然适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接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以检验正确与否,通过与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比较,让学生体验迁移、化归思想。

(三)、巩固练习

教材P 13 练习1、2.

(四)、总结归纳、巩固提高

通过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学生自己归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与小结的能力.

(五)、分层作业、发展深化

1.教材P 15 习题16.3 1、2、3、

设计意图: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进行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熟练性、准确性,便于调整教学安排。

五、 板书设计

二次根式的加减

引例例1 例2 巩固练习

法则小结

举例作业

设计意图:如此设计板书内容明了、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本节内容,系统理解掌握。

各位评委,我的说课完毕,感谢你们的倾听!

八年级下册二次根式说课稿

二次根式 16.1《二次根式》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二次根式》是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二次根式》的第一课时,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这一内容是在八年级上册《平方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使学生对算数平方根有更深认识和理解。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就围绕算数平方根这个知识的主轴,以学生熟悉的相关问题展开教学内容。而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来学习《二次根式》,丰富对二次根式意义的理解,为学生学会确定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要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会确定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练习,应用拓展,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勇于面对问题的能力。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求解简单的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为辅助教学,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本节课教学方法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注重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复习引入,揭示课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学科知识的联系性和严密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新身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动手练习,独立思索,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认识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迁移,直入课题 教育家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上课开始,我创设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条直角边长,利用勾股定理求斜边长吗?”在此,和学生交流与平方根相关的问题,可以唤起学生的记忆,学生乐于交流,借此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二次根式。有的学生会猜想二次根式和开平方有什么联系呢,有的学生也会说这不是学过的吗,那有什么不一样的吗?但不管怎样,学生探究的兴趣浓厚,探究的欲望高涨。 (二)集思广益,新课教学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学习探究能力,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获得成功。在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下,我抛砖引玉,先让学生猜想以下两个问题:数字4、8、16、25、36的平方根为多少?其中哪个称作算数平方根?如果把这些算数平方根定义一个新名称—二次根式,那么二次根式有怎样的性质特征呢?学生认真观察这些算数平方根的值,独立思考分析,发表自己的建议。可能每个学生的分析角度不同,因此,教师把各种情况汇总,再进行分析,发现二次根式的值是大于等于0的,二次根式都带有“”这样的数学符号,被开方数都大于等于0。在这个环节,一系列的学习过程都是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完成的,学生学得轻松,二次根式的性质在浅移默化中由学生总结概括得到。(三)应用拓展,丰富体验。 为了使学生对二次根式有更深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设置了如何确定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问题。如,有的学生认为只要保证未知数就可以了,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先引导学生说一说被开方数是哪部分,是还是。再让学生思考。在此,我相信学生一定能正确求解出的取值范围,从而实现了学生对二次根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分式加减法(一)说课稿

3.3 分式的加减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分式的加减法(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六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分式》的第四课时《分式的加减法(一)》,这节课是代数运算的基础,一课时完成。主要内容是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的运算。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同时也学过分式的基本性质,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将为学习《分式方程》做好必备的知识储备。同时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操作、分析、归纳等能力打下基础;是学生从实践操作升华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归实践的完整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2、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并且经历过用字母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的过程。由此类比分式的加减,可以猜想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2)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过一些从实际问题建模的思想。如小学的应用题以及七年级数学(上)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它还与分数、分解因式、一元一次方程等有密切联系,因此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② 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的运算;③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

示范教案一分式的加减法二

第五课时 ●课题 §3.3.2 分式的加减法(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法则. 2.分式的通分.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和通分的过程,训练学生的分式运算能力,培养数学学习中转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通过实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学生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探求新知,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2.提高学生“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 2.理解通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化异分母分式为同分母分式的过程. 2.符号法则、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探索相结合 ●教具准备 投影片五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3.3.2 A) 第二张:例1,(记作§3.3.2 B) 第三张:例2,(记作§3.3.2 C) 第四张:例3,(记作§3.3.2 D) 第五张:补充练习,(记作§3.3.2 E)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类比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引入新课 [师]大家知道,对于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必须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然后才能运算. 上一节课,我们讨论较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异分母的加减 这些知识,都是在与分数类比中得到的.我想异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也可类比分数的加减法,应先把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 [师]你的想法很好.在分数的加减法中,我们把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

叫做通分. [生]老师,我知道啦,在分式的加减法中,把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分式的过程也叫做通分. “做一做”中的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就需要先通分. Ⅱ.讲授新课 [师]下面可尝试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做一做”中的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计算并化简. [生]解:(1) 24a -a 1=24a -a a a ??1=24a -2a a =2 4a a -; (2)a 1+b 1=b a b ??1+b a a ??1=ab b +ab a =ab b a +; (3)ab b a +-b c c b +=c ab c b a ?+)(-bc a c b a ?+)( =ab c bc ac +-abc ac ab + =abc ac ab bc ac )()(+-+ =abc ac ab bc ac --+ =abc a c b )(- =ac a c - (4)a b 3+b a 2=b a b b 232??+b a a a 233??=ab b 622+ab a 632 =ab a b 6322 2+ (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可巡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师]把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通过通分,每个分式都化成同分母的加减法.你是怎样通分,把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 同学们可根据“做一做”的每个步骤,总结你是怎样通分的?(小组讨论完成) [生]我认为通分的关键是几个分式的公分母,从而确定各分式的分子、分母同乘以什么样的“适当整式”,才能化成同分母. [生]确定公分母的方法:系数取每个分式的分母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再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一起作为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湘教版八上数学《二次根式的除法》说课稿

湘教版八上数学二次根式的除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积的二次根式性质的基础上学习,因此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模式,通过前一节的复习,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再结合积的性质,对比、归纳得到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质.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是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利用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利用分母有理化化简.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本节的主线,学生掌握性质在二次根使得化简和运算的运用是关键,从化简与运算由引出初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理解决定了最简二次根式化简的掌握. 教学难点是二次根式的除法与商的算术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二次根式的除法与乘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强调根式除法结果的一般形式,避免分母上含有根号.由于分母有理化难度和复杂性大,要让学生首先理解分母有理化的意义及计算结果形式. 三、教法运用: 1. 本节内容是在有积的二次根式性质的基础后学习,因此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模式,通过前一节的复习,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再结合积的性质,对比、归纳得到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质.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与适当的指导,提出问题让学生有一定的探索方向. 2. 本节内容可以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讨论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并运用这一性质化简较简单的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分母可以开得尽方的二次根式);第二阶段讨论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并运用这一法则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以及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这一课时运算结果不包括根号出现内出现分式或分数的情况。 3. 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中的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运用类比、归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四、教学目标

二次根式加减法教学设计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学习目标】 1、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2、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识别同类二次根式。 3、会利用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 难点:1、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2、熟练进行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 突破: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的关键在于二次根式化简,在讲解过程中引入几个整式加减法的运算。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练结合为主,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精选二次根式的加减的例题。 学生准备:复习最简二次根式,预习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学习二次根式化简的目的是为了能将一些最终能化为同类二次根式项相合并,从而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本节课就是研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二)、整体感知: 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应分二层含义去理解(1)化简后(2)被开方数还相同.通过正确理解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来准确地实施二次根式加减法的运算,应特别注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时仅将它们的系数相加减,根式一定要保持不变,并可对比整式的加减法则以增加对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理解,增强综合运算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最简二次根式、整式加减法等知识,引入二次根式加减法 1、如何判断一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2可以化简吗? (学生回答)

A、判断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的两条标准: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所有因数或因式的幂的指数都小于2。 B可以化简 3、什么是同类项? (https://www.360docs.net/doc/9111900153.html,/view/313812.htm) 4、如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https://www.360docs.net/doc/9111900153.html,/view/b2f6351252d380eb62946d99.html (课件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计算)(计算17题1、2小题) 5、计算:(1)2x-3x+5x (2) 22 23 a b ba ab +- (教师点评:上面题目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合并就是字母不变,系数相加减.) (教师提出问题)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与整式的加减运算有什么相似之处?这就是今天要探讨的问题——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二、引出同类二次根式并让学生进行判断 1、自学课本第10—11页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 A、什么是同类二次根式? B、判断是否同类二次根式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几个二次根式化成_______________后,如果它们的 ________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 判断是否同类二次根式注意问题: (1)被开方数相同。 (2)二次根式不能再化简。 (3)与二次根式的系数无关 (学生练习) 2、试观察下列各组式子,哪些是同类二次根式:https://www.360docs.net/doc/9111900153.html,/Math/Ques/Detail/5ecac9ed-127c-453b-b76a-a0acb7b 79d5b C、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二次根式的除法说课稿

二次根式的除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积的二次根式性质的基础上学习,因此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模式,通过前一节的复习,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再结合积的性质,对比、归纳得到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质.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是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利用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利用分母有理化化简.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本节的主线,学生掌握性质在二次根使得化简和运算的运用是关键,从化简与运算由引出初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理解决定了最简二次根式化简的掌握. 教学难点是二次根式的除法与商的算术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二次根式的除法与乘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强调根式除法结果的一般形式,避免分母上含有根号.由于分母有理化难度和复杂性大,要让学生首先理解分母有理化的意义及计算结果形式. 三、教法运用: 1. 本节内容是在有积的二次根式性质的基础后学习,因此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模式,通过前一节的复习,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再结合积的性质,对比、归纳得到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质.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与适当的指导,提出问题让学生有一定的探索方向. 2. 本节内容可以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讨论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并运用这一性质化简较简单的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分母可以开得尽方的二次根式);第二阶段讨论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并运用这一法则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以及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这一课时运算结果不包括根号出现内出现分式或分数的情况。 3. 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中的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运用类比、归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四、教学目标

《分式的乘除》的说课稿

《分式的乘除法(第1课时)》的说课稿 各位评委: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式的乘除法(第1课时)》, 所选用是人教版的教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八年级数学第十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 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 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分式加减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内容特点,考虑到年级学生的知 识水平,我制定了如下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 乘除法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 题。 2.技能目标: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 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

般数学的思想认识。 3.情感目标: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渗 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探索 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3、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突破难点: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在例题的引导分析时,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本课教学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让学生在练习题中巩固难点,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

二次根式的加减

第三讲:二次根式的加减 二、二次根式的加减 1、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样的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例1.当a =________时,最简二次根式12-a 与73--a 是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加减法运算步骤: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例2:计算: (1)483 2315311312--+ (2))5.0420010 1(08.027252+-+ (3)a a a a a a a 1082 363273223-+-

(4) 2 + + - + a b b a b a a b 三、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注:1、在有理数范围内成立的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成立; 2、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 例3:计算: (1) 2 2)3 2 2 3( )3 2 2 3(- - + (2) )7 5 3 )( 7 5 3 (- + + -

(3 ) 2 1 2 (π) --++-+ (4) ? ÷ - 4 8 ) 8 3 2 (3 x x x x (5) 101 10010 3 10 3) ( ) (- +.

《二次根式》全章复习与巩固 一、化简 1、无条件的(所有字母取正数) ① 2、有附加条件的 a< ①0)

② 5(03)x x --<< 3、 有隐含条件的(有意义的字母的取值范围) ① 2+ ② - 4、 需要分类讨论的 ① -

二、因式分解(实数范围内) ① 4 a++ ② 2 x x +-- ③ 2 215 x+- 三、解方程(组)

二次根式说课稿

《二次根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二次根式”是《课程标准》“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本章是在第13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内容与已学内容“实数”“整式”“勾股定理”联系紧密,同时也是以后将要学习的“锐角三角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等内容的重要基础。第一节研究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它是学习本章的关键,它也是学习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的依据。 二、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要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了解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经历观察、比较、总结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对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的探究,提高数学探究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 4、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总结和应用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体验发现的乐趣,并提高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三、教法和学法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合作,一种交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领提升的方式展开教学。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注重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拓展学生探索的空间,体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为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锐角三角函数”一章中,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遇到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等,本课适当加强练习,让学生养成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学习数学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探究二次根式的概念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分式加减法(一)说课稿

3.3分式的加减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分式的加减法(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六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分式》的第四课时《分式的加减法(一)》,这节课是代数运算的基础,一课时完成。主要内容是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的运算。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同时也学过分式的基本性质,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将为学习《分式方程》做好必备的知识储备。同时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操作、分析、归纳等能力打下基础;是学生从实践操作升华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归实践的完整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2、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并且经历过用字母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的过程。由此类比分式的加减,可以猜想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2)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过一些从实际问题建模的思想。如小学的应用题以及七年级数学(上)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它还与分数、分解因式、一元一次方程等有密切联系,因此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②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的运算; ③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④能类比分数的加减运算,得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一些问题的提出。诱发学生积极思考,或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总结规律,采用的是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 ①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提高“用数学”的意识。 ②结合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新问题,获得成就感以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勇气。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②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 难点:①当分式的分子是多项式时的分式的减法;②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 二、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本节课我主要以“创设情景——引导探究——类比归纳——拓展延伸”为主线,让学生观察归纳,启发和引导探究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师生共同研究探讨,体现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教学过程。 教学构想:(1)在教学中,我积极的鼓励学生的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2)在教学中,我还适当的对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在回答、思考问题中表现出来的自信、合作交流的意识进行评价,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3)在教学中,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对正确的结论给予肯定,错误的结论给予引导。使整节课的教学气氛始终保持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的表现出来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加大一堂课的信息容量,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电脑软件的交互性,可以很好地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策略。

二次根式说课稿-(1)

《二次根式》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实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节内容与已学内容“实数”“整式”“勾股定理”联系紧密,同时也是以后将要学习的“锐角三角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等内容的重要基础。本节研究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它是学习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的依据。在中学阶段,大多数问题都是在实数的范围内研究的,因此,它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学生要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要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会计算积的算术平方根和商的算术平方根。 (2)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 );0,0(≥≥b a )0,0(>≥b a 化简二次根式。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根据现有的条件或式子找出它们的共性,进而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 (2)能用类比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找规律,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敢于探索,大胆猜想,和同学积极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二次根式的性质的灵活运用。 b a b a ?=?b a b a =

四、教法和学法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合作,一种交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引领提升的方式展开教学。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注重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拓展学生探索的空间,体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探究二次根式的概念 1.探究二次根式概念 由两个实际问题入手,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研究二次根式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思考: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看看写出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1)要做一个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7cm 和4cm 的三角尺,斜边的长应为 cm (2)要修建一个面积为6.28m 2的圆形喷水池,它的半径为 m (π取3.14) (3)观察下列代数式: )25,24())((,121 49, 2.7,11,5==-+c b b c b c 其中。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发现这些式子我们在前面都已经学过,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要含有开方运算,并且开方数都是非负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二次根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 活动二:探究二次根式的性质 (1)计算下列各式,你能得到什么猜想? 94?= ,94?= ; 94= ,9 4= ; 4925= ,4925= 。 (2)[师]通过上面计算的结果,大家认真总结找出规律.如果把具体的数字换成字母应怎样表示呢?

分式的乘除说课稿

分式的乘除说课稿 杨磊 各位评委: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式的乘除(第1课时)》,所选用是人教版的教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二、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八年级数学第十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分式加减法和分式方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能 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 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般数学的思想认识。 情感目标: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学 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运算。 三、教法分析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标改革的目标,新课标要求把过去单纯的老师讲,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师生互动式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 四、学法分析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对分数乘除法运算比较熟悉,加上对本章第一节分式及其性质学习,抓住初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活跃的思维能力,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些心理特征,因此,我认为本节课适合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一方面运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以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则,易于学生理解、接受,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五、教学过程分析 1、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好的引入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我用实际出发提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1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 ? ??÷n b m a 倍, (引出

3.3_分式的加减法教案二(1)

分式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法则. 2.分式的通分.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和通分的过程,训练学生的分式运算能力,培养数学学习中转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通过实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学生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探求新知,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2.提高学生“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 2.理解通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化异分母分式为同分母分式的过程. 2.符号法则、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探索相结合 教具准备 投影片五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3.3.2 A) 第二张:例1,(记作§3.3.2 B) 第三张:例2,(记作§3.3.2 C) 第四张:例3,(记作§3.3.2 D) 第五张:补充练习,(记作§3.3.2 E)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类比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引入新课

[师]大家知道,对于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必须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然后才能运算. 上一节课,我们讨论较简单的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个异分母的加减法.(出示投影片 §3.3.2 A ) 的乘除法等.这些知识,都是在与分数类比中得到的.我想异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也可类比分数的加减法,应先把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法. [师]你的想法很好.在分数的加减法中,我们把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叫做通分. [生]老师,我知道啦,在分式的加减法中,把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分式的过程也叫做通分. “做一做”中的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就需要先通分. Ⅱ.讲授新课 [师]下面可尝试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做一做”中的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计算并化简. [生]解:(1) 24a -a 1=24a -a a a ??1=24a -2a a =24a a -; (2) a 1+ b 1=b a b ??1+b a a ??1=ab b +ab a

二次根式的加减练习题

21.3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填空与选择(每小题4分,共40分). 1.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 ,称这几个二次根式为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加减:①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 ____________;②再把 _____________分别合并. 3.下列各式中,与2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 A .23 B .6 C .8 D .10 4. 已知二次根式42-a 与3是同类二次根式,则的a 值可以是( ). A .8 B .7 C .6 D .5 5.计算8-2的结果是( ). A .6 B .6 C .2 D .2 6.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3= B .532=+ C . = D .224=- 7.化简:3+(5-3)=_____________. 8 .计算:计算:_____________ 9.如果两个最简二次根式3213+-a a 与能合并,那么=a ________ 10.如图是由边长为1m 的正方形地砖铺设的地面示意图,小明沿图中所 示的折线从A →B →C 所走的路程为_______m .(结果保留根号) 二、计算与解答(60分). 11.(20分)计算: (1)481227+- (2) ()() 1515-+

(3)225213 32+- (4)22)2332()2332(--+ 12.(8x ,小数部分为y ,求xy 的值. 13. (10分)先化简再求值: 215),6()3)(3(+= --+-a a a a a 其中 14.(提升与拓展)(10分)计算 211++321++431++…+100 991+ 15.(提升与拓展)(12分)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472,472-=+BD ,求菱 形的边长和面积.

《二次根式的乘法》说课稿

《二次根式的乘法》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是XX 号,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二次根式的乘法》。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分析: “二次根式”是初中代数重要的内容之一。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次根式的乘法,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二次根式的除法、加、减法等运算做准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材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通过之前学习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现在所学的乘法是对性质的一个应用,一个实践。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能主动探索,勇于发现,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联系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 (a≥0,b≥0),二次根 (a≥0,b≥0) ,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三)教学难点:在具体化简问题中,发现规律,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性质和二次根式乘法法则进行化简。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我指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是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2.通过引导,让学生会运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和根式化 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索灵活运用积的算术平方根,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的联系性。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同时进一步培养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法简介: 教学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本课我采用引导设问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面,我重点说下本课题的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1.2.在黑板分别板书3道带有根号有关算术平方根的积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计算题,请同学

八年级数学下册2分式的运算1623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说课稿华东师大版

16.2.3 同分母分式的加减 尊敬的评委,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第二节第3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六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在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式的加减》这节课分两课时完成,我所设计的是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同分母分式的加减及简单的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将为《分式的加减》第二课时以及《分式方程》作铺垫。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归纳、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3)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掌握简单的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二、说教法 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 1、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翁。 2、合作式教学,在师生平等的交流中学习。 采用班班通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猜想归纳和巩固提高”四个层次的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想一想:同分母的分数如何加减? 让学生思考:类比分数的加减法则,你能归纳出分式的加减法则吗? 教师通过让学生练习“做一做”的题目,引入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再小组交流,熟练法则 (二)自主探究,延伸拓展 想一想:异分母分数如何相加减? 老师活动:启发学生通过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则类比得到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 设计目的:

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教案及说课稿

鹰潭市初中教师 优质课比赛(数学) 课题:分式的加减法(一) 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单位:余江县平定中学 姓名:吴志华 时间:2014年4月18日

分式的加减法(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类比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归纳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2、理解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法则,能进行同分母的分式加减及分母互为相反数的分式加减法运算。 过程和方法目标 从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和探究能力,初步理解类比的数学方法。通过分母互为相反数的分式加减法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马航失联”事件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的理解及应用。 分母互为相反数的分式加减法问题的处理。 难点:分母互为相反数时分式加减法的求法。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最近一段时间,马航失联新闻一直是全世界的最大热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道关于马航的题目。 情境导入 马航失联事件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各国迅速组织搜救队进行搜救,下面是我方搜救队与澳大利亚搜救队某次的搜寻示意图。假设两方按长方形区域进行搜寻,且区域的宽都是a千米。我方搜寻的区域面积为200平方千米,澳方搜寻的区域面积为150平方千米。 (1)两方搜寻的区域总长度是多少? (2)我方搜寻的区域长度比澳方长多少?

引出课题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师]要得到分式的加减法运算,我们还得从分数说起,请看。 二、复习旧知 问题1:做一做 问题2:你能说说上面式子的特点吗?并思考做法理由? [生]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三、探究新知 问题3:猜一猜 [师]在数学中我们把像分数到分式这样的类似事物做比较的方法叫做类比,类比的结果能化简的要求化简。事实上,分式的加减法与分数的加减法类似,那么你能说说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吗? [生]同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师]如何用数学式子表示这个法则呢? [] 【板书】 式子表示:生a c b a c a b ±=± [师]在运用法则时,应该注意什么? 四、巩固新知 1、解决导入问题 [师]运用法则的结果是什么?其实,刚才我们只是用类比的方法猜出了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下面我们用这道题目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法则是对的? 2、【例1】计算 =+7271=-7271=+12 5127=-125127=+a a 21=+b b 2523=-x x 12=-y y 3437ab b a ab b a --+)1(x x x +---242)2(2n m n m n m n m ++-+-42)3(1 31112)4(+-++--++x x x x x x

二次根式的加减测试题3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1.若a a=_______,b=_______. 2_________. 3. 4,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 5.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a 2-4=_________. 6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7.下列根式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是( ) A B C D 8.下列各组二次根式中,可以进行加减合并的一组是( ) A B .18 9.下列根式合并过程正确的是( ) A .-=2 B . C .1212 .13-14=112 10+13 ) A .. 11.若,则y 值为( ) A .1 C ..3 1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 ) A . B . C . D .或 13.计算: (1) (2)

(3(4)14 14.如果△ABC 的三边,P . 15的整数部分是a ,小数部分是b ,计算+b 的值为________. 16.如图所示,数轴上表示1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点B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C ,则点C 所表示的数 是( ) A -1 B . C . D 17.已知,,则代数式a 2-b 2-c 2-2bc 的值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零 D .无法确定 18.已知2(a 2+b 2+c 2-ab-bc-ac )的值. 19 1.414 1.7320.01).

答案: 1.1 1 2 3.. 5.(a 2+2)()() 67.C 8.C 9.D 10.C 11.?D 12.D 13.(1)(2)(3)19413, (4 14. 15..C 17.B 18.?30 ? 19.43+94 5.49 20.解:∵S AE ⊥BC , ∴×AE=5 2, ∵∠B=30°,∴AB=2AE=?5,? ∴ ABCD 周长C=AB+BC+CD+DA=2AB+2BC=2×5+2×, ∴ 所求ABCD 周长C 的值为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二次根式的乘法说课稿

二次根式的乘法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2.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会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 2.难点:二次根式的乘法与积的算术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本节的中心内容,化简和运算都是围绕其进行的,而运用此性质计算化简又是二次根式的化简和混合运算的基础.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通常与如勾股定理等几何方面的知识综合在一起. 本节难点是二次根式的乘法与积的算术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积的算术平方根在应用时既要强调这部分题目中的字母为正数,但又要注意防止学生产生字母只表示正数的片面认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积的算术平方根性质与根式的乘法公式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综合应用性质或乘法公式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一定要满足. 三、教学方法 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归纳的方法,类比的方法,讲授与练习结合法. 1. 由于性质、法则和关系式较集中,在二次根式的计算、化简和应用中又相互交错,综合运用,因此要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脉络清楚,条理分明,在教学时就一定要逐步有序的展开.在讲解二次根式的乘法时可以结合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让学生把握两者的关系。 2. 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及比较大小等内容都可以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让学生通过计算一组具体的式子,引导他们做出一般的结论。由于归纳是通过对一些个别的、特殊的例子的研究,从表象到本质,进而猜想出一般的结论,这种思维过程对于初中学生认识、研究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对于培养的思维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