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张龙杰

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长时间僵坐在电脑前缺乏适当的锻炼,会引起他们视力下降、精神疲惫,从而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经常上网的中小学生还会造成左脑发育不良,语言表达能力下降,甚至思维混乱。另外长时间接受电脑的幅射和精神的高度紧张,还会损害人体各种机能,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尤其是一些黑网吧,往往场地狭窄、空气污浊、环境嘈杂、光线昏暗,如果中小学生经常在这样的环境中上网,对身体的危害更是显而易见。

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沉迷于网络的中小学生,往往会被一些暴力游戏、聊天色情信息等吸引,这样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另外,过度依赖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不能面对现实世界,而且长时间进行网络游戏,其虚幻的情节和侠义精神容易误导他们,使其产生价值偏颇,人际关系冷漠,与真实的人际关系隔绝。研究表明,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个体常常是孤独的和抑郁的。对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依恋,还容易使人的性格脱离现实社会而产生异化,过多使用互联网会导致孤独和抑郁的增加,并会导致社会活动的减少与心理幸福感降低。

3.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网络虚拟世界里人际关系的随心所欲,无须承担责任和免遭惩罚的特点,使中小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特别是网上暴力、色情、欺诈等,使得迷恋网络的中小学生道德素质下降、道德观念淡化。再加上学生时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极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一些中小学生终日沉溺于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世界,使得家人之间、邻里之间、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日渐淡薄,伦理情感日渐冷漠。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久而久之会导致道德心理的弱化、道德人格的扭曲。另外沉溺于网上交际使得中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从而导致其对周边事物漠不关心,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

4.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中小学生学生面对大量花样繁多、五彩缤纷的信息时,感到无所适从,只是在走马观花似的浏览信息资源,并没有真正构建知识意义;不恰当的视觉化信息也有可能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和深度思考;学生对工具和技术的依赖,降低了对自己动手实践和自主思考的要求。其次,网络信息过于杂乱无章,而且与学校课程和教材毫不相干,无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总之网络的过度使用侵占了学习时间,削弱了学习兴趣,破坏了学习习惯,降低了学习效率,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5.对社会安全的影响

由于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识别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极易造成网上隐私失密、网上恐吓、网上欺诈等现象,一旦遇到,往往惶恐不安,无所适从。再加上网络交流的随意性和隐蔽性,又常常使他们成为受害者。目前,因为玩电子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网络中的暴力色彩极易触及他们内心深处的攻击本能。当他们在现实生活

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时,往往马上想到游戏里的暴力手段。这样,将给社会带来很大安全隐患。

6.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的产生源于美国,网络上的信息95%是英文,中文语言达不到1%,中小学生长期接触网络,很容易受到西方国家一些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不同程度地消减我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在价值观上产生倾斜。因此,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畅通无阻进入国门之际,必须认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保持我们民族文化昌盛久远的重要性。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在倡导信息民主,尊重文化差异的同时,要高度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信息技术负面影响的对策:

1. 净化信息技术学习环境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减少网络世界有害和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干扰,净化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有利于信息素养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体措施是可以采用防火墙、代理和分级制管理等方法,通过监控、过滤技术对信息起过滤和监督作用,对网络信息进行净化处理,这样减少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

2.提高学生的自我防御能力

学校和家庭要加强对中小学生健康、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教育,指导他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加强对其信息鉴别能力的培养,促使其逐渐形成自觉抵制负面影响的习惯和能力。中小学生自身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学会控制上网时间,上网前应列出自己的上网计划,明确自己上网的目的。中小学生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挫折,应主动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或者发泄自己消极情绪的工具。中小学生应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应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广博知识的对社会有用的人。中小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保持健康的情绪,从而增强抵御网络环境负面影响的能力。

3. 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全过程中,教师要克服单纯技术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师还要积极的面对信息时代提出的新挑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更要加强与时代特征相符合的伦理道德修养,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观。

4.家庭、学校、社会群策群力

为帮助中小学生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还要建立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对他们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家长除了平时要重视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耐挫力、自信心、和探索精神之外,还要让他们明确上网要以学习知识为目的,并安排足够时间让他们参加社会活动,控制上网时间,防止上网成瘾。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观,规范其网络道德行为。社会应负起净化和优化网络环境的责任,积极推进网吧行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努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华南农业大学

计算机专业学科补充内容 一填空题 1. 一般的地址映射可发生在程序的_____ 阶段、加载阶段或_____ 阶段。 2. 内存分配方案主要有_____、_____ 、_____ 和_____ 四种。 3. 每个进程可能处于的状态包括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_ 。 4. 操作系统分为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结构。 5. 操作系统的特性是 _____ 和 _____。 6. 操作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 7. 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能充分发挥_____ 和_____ 并行工作的能力。 8. 缓存机制是为提高高速的_____ 与_____ 之间的处理速度不匹配而产生的缓冲技术。 9. 设备管理分为两层_____ 和_____。 10. 文件的物理结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种。 11. 磁带上的文件只能采用_____存取方式。 12. 在计算机系统中,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内存并运行的技术是_____。 13. 文件的结构可分为_____、_____两种。 14. 文件的逻辑结构可分为_____、_____两种。 15. 深度为k的完全二叉树至少有_______个结点,至多有________个结点。 16. 一般地,二叉树可以有________种基本形态。 17. 对于一棵具有35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该树深度为___________。 18. 顺序查找算法适合于存储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线性表。 19. 折半查找的存储结构仅限于__________,并且是______________。 20. 对图的遍历运算主要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种算法。 21. 已知序列(12,18,60,40,7,23,85),则使用冒泡排序算法对该序列作升序排序时第1趟的排序结果为______________。若是直接选择排序则第1趟排序结果为_____________。 22.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信息隐蔽是通过对象的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24. 类是一个支持集成的抽象数据类型,而对象是类的___________。 25. 对象通常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部分的特性。 26. 在结构化设计中需要把数据流图映射为软件结构,映射过程中数据流图分为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27. 软件工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要素。 28. 实现软件复用的三个基本原则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一个对象请求另一个对象为其服务的方式是通过发送______。 A. 调用语句 B. 命令 C. 指令 D. 消息 2. 信息隐蔽的概念与下述______概念直接相关。 A. 软件结构定义 B. 模块独立性 C. 模块类型划分 D. 模块耦合度 3. 下面关于对象概念描述错误的是______。

信息技术的潜在负面影响及对策

信息技术的潜在负面影响及对策 科学技术是以把双刃剑,人类在享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科技文明、种种福利的同时,也经历者可能潜在的危险乃至于对伦理道德和法律环境产生了极大地挑战。 一、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误用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据一项调查表明:20-30岁的青年上网率最高,居其次的是12-19岁的青少年。在上网学生中[烟台调查]62%沉溺于网络游戏,54.6%泡在聊天室,有些青少年甚至因过分投入而染上“网络毒瘾”: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精神倦怠,消极对待学习和生活。[湖北调查]在上网青少年中,62.9%的青少年出现了个性化情绪,20%的青少年有情绪低落和孤独感,12%的青少年与家人、朋友疏远,5.1%的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下降。虽然我国没有利用网络对青少年危害的案例的统计,但近三年,通过网络结识了不良朋友而给学生造成身心危害的事件确明显增多。 (二)信息的图像化、平面化,强调了感官刺激,削弱了学生思考能力 互联网信息的高度图像化使学生习惯了视觉刺激,不利于追溯本质的思维方式的培养。 (三)现实社会所固有的道德与文明在网络环境下失去约束力 进入网络虚拟世界,失去了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时必须承担责任和必须遵守的道德伦理约束,有些学生开始在网上肆无忌惮地发泄着自己的情感,如在BBS、聊天室的使用不文明语言、进行人身攻击、泄露他人隐私;利用OICQ欺骗;更有甚者借助网络传播虚假信息、劣质信息和无聊信息和色情信息等。 (四)“黑客”行为的曲解 近年来,窃取和破坏社会正常运转神经中枢的网络资源的“黑客”事件不断发生,“黑客”人数增长的同时年龄却在下降。出现这种严重趋势和一些青年缺少法律意识,盲目崇拜“黑客”的“才能”,漠视其犯罪行为不无关系,这种对“黑客”行为的曲解于我们这个越来越依赖网络生存的社会是非常危险的。 (五)网络盗版盛行与剽窃他人的作品, 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的发展为获取、加工、传播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盗版和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不法行为提供了方便。这种信息共享极端化行为是十分有害的,它不但挫伤了信息生产者的积极性,而且也不利于学生严谨治学精神的培养。 (六)对民族文化与爱国精神的冲击 互联网上95%以上信息是英文,隐含传播着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青少年长期接触互联网,很容易受其影响,并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漠然和对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式大众文化的热衷甚至痴迷。因此,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畅通无阻进入国门之际,必须认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保持我们民族文化昌盛久远的重要性。 二、对策 为了消除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即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净化学生的网络学习环境,在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加强信息素养中有关信息道德、法律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自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一)整体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

设备基础技术管理制度.doc

设备基础技术管理制度1 设备基础技术管理制度 加强设备技术管理,为设备管理提供管理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设备的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设备管理定额、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台帐图纸资料等工作。 二、设备标准 1.设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修和报废等环节,我厂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设备技术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用、管、修、造的需要,制定出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检修规程、设备制造工艺规程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等规程。设备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工作程序,并根据各级责任制,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我厂制定标准时,应该认真总结我厂工人,技术人员的实践与吸收国内先进经验相结合,经过充分讨论,最后交厂部批准颁发实施。 三设备管理定额 1.设备管理定额主要有设备设备检修周期定额、检修工期定额、检修工时定额、维修费用定额,流动资金定额和备品配件、材料的消耗、贮备定额。我厂应保持定额的严肃性,定额的制定和修改需严格执行有关审批程序。 2.我厂应建设执行定额和严格考核定额标准制度。对执行结果应有记载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

四设备技术档案 1.设备技术动力科要有全厂主要设备的技术的档案,车间要有本车间全部的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 (1)目录 (2)安装使用说明书。设备制造合格证及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设备调试记录等。 (3)设备履历卡片。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 (4)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 (5)设备运行时间累计。 (6)设备检修、试验与鉴定记录。 (7)历年设备缺陷及设备事故记录。 (8)设备评级记录。 (9)设备润滑记录。 2.基础建设、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等项目投产后,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应归入设备技术档案。 3.技术档案必须齐全、整洁、规格化,及时整理填写。 五设备技术台帐 设备维修车间应健全全厂设备技术台帐。设备技术台帐是全厂设备的综合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练习题及答案(许骏)

第一篇计算机与网络基础 思考题 1.什么是信息?信息具有哪些特征? 答:从产生信息的客体出发,信息是客观事物属性及其运动变化特征的表述;从接收信息的主体而言,信息是能够消除不确定性的一种东西;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出发,信息可以理解为一组编码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对某一目的有用的知识。 特征:(1)可共享性;(2)可转移性(时间上转移“存储”,空间上转移“通信”);(3)相对性与时效性;(4)可变换性;(5)信息与载体的不可分割性。 2.什么是信息技术?它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分别代表信息的哪些过程? 答: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其内容包括:(1)感测技术(信息的获取);(2)通信技术(信息的传递);(3)计算机技术(信息的处理);(4)控制技术(信息的应用)。 3.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计算机应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 (2)计算机内部采取二进制形式表示和存储指令或数据; (3)把解决问题的程序和需要加工处理的原始数据事先存入存储器中,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周而复始地取指令、执行指令的过程。 4.画出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并简述各部分的基本功能。 答:硬件系统结构图见P8页。各部分基本功能如下: (1)中央处理单元CPU: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运算器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运算的部件;控制器统一指挥和有效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

(2)存储器:包括内存和外存。内存可由CPU直接访问,存取速度快、容量小,一般用来存放当前运行的程序和处理的数据;外存存取熟读较慢,容量大,价格 较低,一般用来存放当前不参与运行的程序和数据,是内存(或称主存)的补 充和后援。 (3)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的作用是把原始数据以及处理这些数据的程序转换为计算机能识别和接受的信息表示方式,然后放入存储器;输出设备用于把各种 计算机结果数据或信息以数字、字符、图像、声音等形式表示出来。 (4)输入/输出接口:作用是协调外部设备和计算机的工作。功能大致包括:数据隔离;数据缓冲;数据变换;记录外设与接口的工作状态,据此调整对外设与数 据接口的指令;实现主机与外设之间的通信联络控制。 (5)总线:是一组公共信号线,能分时地发送和接收各部件的信息。其优点是,可减少计算机系统中信息传输线的数量,有利于提高系统可靠性;使计算机系统 便于实现模块化,从而提高计算机扩充内存容量及外部设备数量的灵活性。5.存储器为什么要分为外存储器和内存储器?两者各有何特点? 答:在计算机系统中,对存储器的容量、速度和价格这三个基本性能指标都有一定的要求,如存储容量应满足各种应用需求,存储速度应尽量与CPU匹配,并支持输入/输出操作,价格要相对合理等。然而按目前的技术水平,仅采用一种存储技术组成单一的存储器不可能同时满足这些要求。解决方案是采用多级存储器系统,即把几种存储技术结合起来,缓解容量、速度和价格之间的矛盾。 内存可由CPU直接访问,存取速度快、容量小,一般用来存放当前运行的程序和处理的数据;外存存取熟读较慢,容量大,价格较低,一般用来存放当前不参与运行的程序和数据,是内存(或称主存)的补充和后援。

计算机专转本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练习二含答案

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 1.通信三要素不含有()。 A. 信道 B. 信号 C. 信源 D. 信宿 2. 目前我国和欧洲正在广泛使用的GSM(全球通)手机属于()移动通信。 A. 第三代 B. 第二代 C. 第一代 D. 第四代 3. 做无符号 A. B. 11000001B C. . 4. 下列不属于移动通信的是()。 A. 蜂窝移动系统 B. 寻呼系统 C. 有线电视系统 D. 无绳电话系统 5. 与信息技术中的感知与识别技术、通信与存储等技术相比,计算技术主要用于扩展人的 ()感官的功能。 A. 感觉 B. 神经网络 C. 思维 D. 效应 6. 人们通常所说的“IT”领域的“IT”是指()。 A. 集成电路 B. 信息技术 C. 人机交互 D. 控制技术 7. 下列四种叙述中,有错误的一种是()。 A. 以科学技术领域中的问题为主的数值计算称为科学计算 B. 计算机应用可以分为数值应用和非数值应用两类 C. 计算机各部件之间有两股信息流,即数据流和控制流 D. 对信息即各种形式的数据的收集、储存、加工与传输等活动的总称为实时控制

8. 集成电路按照所用晶体管结构、电路和工艺的不同,主要分为双极型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等。 A. 非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B.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 金属-氧化物-超导体 D. 金属-氧化物-双极体 9. 下列关于集成电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集成电路是将大量晶体管、电阻及互连线等制作在尺寸很小的半导体单晶片上 B. 现代集成电路使用的半导体材料通常是硅或砷化镓 C. 集成电路根据它所包含的晶体管数目可分为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超大规模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 D. 集成电路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和专用两大类,微处理器和存储器芯片都属于专用集成电路 10. 数据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位数据的数目,下面( )一般不用作它的计量单位。 A. KB/s B. kb/s C. Mb/s D. Gb/s 11. 下列关于有线载波通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同轴电缆的信道容量比光纤通信高很多 B. 同轴电缆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及屏蔽特性 C. 传统有线通信系统使用的是电载波通信 D. 有线载波通信系统的信源和信宿之间有物理的线路连接 12. 以下不属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是()。 A. 微波通信 B. 卫星通信 C. 移动通信 D. 光纤通信 13. 计算机内所有信息都是以()数码形式表示的,其单位是比特。

信息技术利弊

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摘要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取得飞速进步。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深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在给人们带来很多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弊端。本文将从经济、生活、政治、文化等方面谈谈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关键词:信息技术;社会;利弊 The discussion abou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made rapid progress. It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our society. It influences many aspects of society, such as politics and econom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it has a lot of advantages, but it also brings a number of disadvantages. Now, I will discus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rom the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other aspects of life. Key word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ciety;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正文: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最近几年,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它在给人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弊端也越来越突显出来。首先,我来谈谈信息技术有利的一面。 在经济方面,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

技术资料归档管理制度

技术资料归档管理制度 拟归档的技术资料指由公司完成或协助完成的工程项目,在承接、实施、成果完成整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可追溯性、证明性的和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形、声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1 技术档案管理依据及总体要求 为加强工程文件收集整理及档案移交工作,明确职责,规工程文件收集整理及档案管理行为,充分发挥工程文件及档案在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国档案法》、《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1 归档文件总体质量要求 1.1.1 工程文件的容必须符合管理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1.1.2 工程文件的容必须真实、准确、与工程实际相符合。 1.1.3 归档的工程文件原件应为手写或打印件。签名必须本人手签,不得打印。工程文件的书写一律采用黑色碳素墨水书写,要求字迹端正,无缺、漏现象。不得使用红色墨水、复写纸、圆珠笔、铅笔等,需要改错的,将错误用单斜线划掉,再在其右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禁止使用改正液、贴纸重写、橡皮擦、刀片刮除或用墨水涂黑等方法。 1.1.4工程文件应字迹清楚,图样清晰,图表整洁,签字盖章手续完备。 1.1.5施工监理文件按单位工程组卷;招标代理文件、设计监

理与咨询、项目评估文件、施工图审查文件、工程管理及其它项目按工程项目组卷。 1.1.6 根据工程文件的多少,立卷时可分册或不分册组卷。 1.1.7 工程档案整装方式、封面和装盒以及填写,按有关部门的归档要求进行。 2 文件的分类立卷归档要求 2.1各类型项目完成后,应将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有关工程资料收集、整理成最终的项目文档及时立卷,由公司相关部门指定专项责任人进行资料的分类、收集、整理并保证其完整性,统一向工程管理科技术资料室进行归档。 2. 2 工程档案的归档与移交必须编制档案目录。档案目录应为案卷级,须填写工程档案交接单。 2. 3 工程档案的归档时间要求 2.3.1施工监理项目按独立的单位工程验收之日算起,个月完成相应单位工程的资料归档; 2.3.2 招标代理项目按独立的标段投标有效期到期之日算起, 个月完成资料归档; 2.3.3 公司投标的成果资料在项目中标公告发布之日算起,个月完成资料归档(未中标项目的成果资料本部门自行保存); 2.3.4 设计评估或受委托审查、设计监理与咨询、施工图审查项目在标段审查完成(或较小项目整体完成)并提交建设单位之日算起,个月完成资料归档;

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doc

XX制造有限公司 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办法 1.总则: 1.1 为建立?健全公司设备技术档案工作,完整保存和科学管理公司的设备技术档案,充分发挥设备技术档案在公司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更好地为公司各生产技术部门服务,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1.2 本公司设备技术档案是指各技术部门、分厂在生产技术、科研成果、质量、设备、基建等技术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照片等技术资料以及外来、外购的图纸、资料、图书等。 设备档案资料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设备制造厂的技术检验文件、合格证、技术说明书、装箱单、图纸等 (2)设计院的设计图纸、技术说明、设计计算书、设备清单等 (3)设备附录及工具清单 (4)设备大、年修理施工总结、记录,竣工验收单,修理检测记录 (5)精度校验及检验记录 (6)设备改造、更新技术 (7)设备缺陷记录及事故报告单(原因分析处理结果) (8)设备技术状况鉴定表 (9)设备基础图及土建图 (10)设备结构及易损件、主要配件图纸 (11)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12)其他资料 1.3 按介质划分设备档案资料可分为下述类型: (1)纸拷贝(蓝图、透明图、照片、白图和其它印刷文件) (2)电子文档(用CAD或其它软件形成的设计图、文字资料和音像制品等) 2.管理职责 2.1设备部是设备技术档案的归口管理部门。 2.2按照集中统一管理设备技术档案的基本原则,公司设备部设立设备技术档案室(以下简称档案室),并配备专职人员管理。档案室在设备部的直接领导下,集中统一管理全公司的设备、基建等设备技术档案。建立、健全设备技术档案工作,达到全公司设备技术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 2.3公司各职能部门、分厂要把设备技术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的技术业务管理工作中,保证其技术资料及时、完整归档,按制度借阅并及时返还,并在使用中对技术档案中的错误及时通知档案室或设备部,以保证全公司设备技术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3.设备档案的归档 3.1技改和基建项目结束后一个月内应速将下述技术资料归档: (1)工程施工执照,开工报告 (2)各专业施工图会审记录(土建、水暖、电气、通风等) (3)设计变更通知单 (4)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往来的联系单

<信息技术>淘宝资料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理

(信息技术)淘宝资料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理

1. 根据计算机使用的电信号来分类,电子计算机分为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其中,数字计算机是以( )为处理对象。 A. 字符数字量 B. 物理量 C. 数字量 D. 数字、字符和物理量 2. 下列关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ENIAC是1946年在美国诞生的 B. 它主要采用电子管和继电器 C. 它是首次采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使计算机自动工作 D. 它主要用于弹道计算 3.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产生于( )。 A. 宾夕法尼亚大学 B. 麻省理工学院 C. 哈佛大学 D.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4.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每秒钟运算速度为()。 A. 5000次 B. 5亿次

C. 50万次 D. 5万次 5. 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硬件由()部分组成。 A. 2 B. 5 C. 3 D. 4 6. 科学家( )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结构理论。 A. 诺贝尔 B. 爱因斯坦 C. 冯.诺依曼 D. 居里 7. 冯·诺依曼计算机工作原理的核心是( )和“程序控制”。 A. 顺序存储 B. 存储程序 C. 集中存储 D. 运算存储分离 8. 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存储程序”是由( )提出来的。

A. 牛顿 B. 冯·诺依曼 C. 爱迪生 D. 莫奇利和艾科特 9.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将计算机划分为( )类。 A. 3 B. 4 C. 5 D. 6 10. 计算机中的指令和数据采用()存储。 A. 十进制 B. 八进制 C. 二进制 D. 十六进制 答案:1.C 2.C 3.A 4.A 5.B 6.C 7.B 8.B 9.D 10.C 11. 第二代计算机的内存储器为()。 A. 水银延迟线或电子射线管 B. 磁芯存储器

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及对策论文: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及对策论文: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及对 策 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长时间僵坐在电脑前缺乏适当的锻炼,会引起他们视力下降、精神疲惫,从而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经常上网的中小学生还会造成左脑发育不良,语言表达能力下降,甚至思维混乱。另外长时间接受电脑的幅射和精神的高度紧张,还会损害人体各种机能,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尤其是一些黑网吧,往往场地狭窄、空气污浊、环境嘈杂、光线昏暗,如果中小学生经常在这样的环境中上网,对身体的危害更是显而易见。 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沉迷于网络的中小学生,往往会被一些暴力游戏、色情信息等吸引,这样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另外,过度依赖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不能面对现实世界,而且长时间进行网络游戏,其虚幻的情节和侠义精神容易误导他们,使其产生价值偏颇,人际关系冷漠,与真实的人际关系隔绝。研究表明,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个体常常是孤独的和抑郁的。对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依恋,还容易使人的性格脱离现实社会而产生异化,过多使用互联网会导致孤独和抑郁的增加,并

会导致社会活动的减少与心理幸福感降低。 3.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网络虚拟世界里人际关系的随心所欲,无须承担责任和免遭惩罚的特点,使中小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特别是网上暴力、色情、欺诈等,使得迷恋网络的中小学生道德素质下降、道德观念淡化。再加上学生时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极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一些中小学生终日沉溺于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世界,使得家人之间、邻里之间、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日渐淡薄,伦理情感日渐冷漠。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久而久之会导致道德心理的弱化、道德人格的扭曲。另外沉溺于网上交际使得中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往的机 会大大减少,从而导致其对周边事物漠不关心,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 4.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中小学生学生面对大量花样繁多、五彩缤纷的信息时,感到无所适从,只是在走马观花似的浏览信息资源,并没有真正构建知识意义;不恰当的视觉化信息也有可能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和深度思考;学生对工具和技术的依赖,降低了对自己动手实践和自主思考的要求。其次,网络信息过于杂乱无章,而且与学校课程和教材毫不相干,无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总之网络的过度使用侵占了学习时

TS16949技术部管理制度汇编

TS16949技术部管理制度汇编 工艺管理实施办法 工艺工作是生产制造业的基础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部过程。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发展生产、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发挥工艺工作的作用、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必须加强工艺管理。 一、产品工艺工作程序 产品工艺工作由新产品技术开发阶段的设计工艺调研开始直到产品包装入库结束,必须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二、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 进行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是使新设计的产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符合一定的工艺性指标要求,以便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将其制造出来,并要便于使用和维修。因此对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须进行结构工艺性审查;对外来产品图样,首次生产前也须进行结构工艺性审查。 1.结构工艺性审查的方式和程序 1.1对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阶段的工艺性审查(或分析)采用会审方式进行。 1.2对产品图样的工艺性审查由技术质量部负责进行。 1.2.1在审查中对发现的工艺性问题需填写“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记录”。 1.2.2全套产品图样审查完后,对无大修改意见的,审查人员需在“工艺”栏内签字,对有较大意见的,暂不签字,把产品设计图样和工艺性审查记录一起交 技术主管。 1.2.3设计者根据工艺性审查记录上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设计,修改后对工艺未签字的图样再返回技术部复查签字。 1.2.4若设计员与工艺员意见不一致,由双方协商解决。若协商后仍有较大分歧,由技术质量部主管进行协调或裁决。

三、工艺方案设计 产品工艺方案是指导产品工艺准备工作的依据,除单件、小批生产的简单产品外,都须有工艺方案。设计工艺方案应在保证产品的同时,充分考虑生产周期、成本和环境保护。并根据企业实际能力,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以不断提高企业工艺水平。 1.设计方案的依据 a)产品图样及相关技术文件; b)产品的生产大纲; c)产品生产性质和生产类型; d)本企业现有生产条件; e)有关技术政策: f)有关技术领导对该产品工艺工作的要求和有关部门的意见。 2.工艺方案设计、审批程序 2.1工艺人员提出产品工艺的几种方案。 2.2技术质量部组织讨论确定最佳方案。 2.3技术质量部主管审核、批准。 2.4工艺员对通过的工艺方案进行编号、存档 四、工艺规程设计 工艺规程是直接指导现场生产操作的重要技术文件,须做到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1.设计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 1.1设计时在充分利用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国内外工艺技术和经验。 1.2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消耗。 1.3设计工艺规程必须考虑生产安全和工业卫生措施。

技术资料归档管理制度

技术资料归档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和规范的原始技术资料归档管理工作,保证产品在 20年使用寿命内的资料的可追溯性及完整性,防止生产过程中原始 资料的丢失或外流,结合公司实际及客户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产品的原始技术资料及记录的管理,包括炼钢、锻造、热处理、机加工及防腐等工序具有归档保存 价值的工艺、指导书、生产过程记录、检验记录、检测报告等资料。 3、管理职责 3.1技术中心负责产品的原始技术资料及记录的归档和管理的组织 与协调工作,并对各生产单位的原始技术资料及记录的归档管理工 作进行监督检查。 3.2各生产单位负责本单位工序内的原始技术资料及记录的归档和 管理。 4、管理内容 4.1技术归档资料的确认 为保证技术归档资料的有效性及严肃性,避免在后续存档及查 阅过程中产生混乱现象,列入归档的资料明细具有有效性和一致性。具体存档资料明细如下: 炼钢工序: 锻造工序: 热处理工序:热处理工艺、粗加后磁粉探伤报告、粗加后超声波探 伤报告、仪表记录、机械性能报告、成品分析报告、金相报告、热 处理后超声波探伤报告。

机加工及防腐工序:加工工艺、生产过程记录卡片、防腐规范、防腐过程记录、精加工后磁粉探伤报告、尺寸检测原始记录、质量合格证。 4.2归档技术资料要求。 4.2.1归档技术资料应为各生产单位实际的有效文件的复印件,资料要有效可控。 4.2.2资料原件在原生产单位归档封存,管轴公司以复印件的形式按照原始炉锭号统一归档。 4.2.3归档的资料要求质量优良,图样清晰,字迹工整,装订整齐美观,归档时要求用档案袋统一封存,包装良好。 4.3归档时间 产品的技术资料炼钢、锻造工序以每个月月末为节点,将本月的归档资料复印件上交至技术中心核查后,统一归档到管轴公司。管轴公司以半年为节点,将归档资料上交技术中心档案处封存管理。5、归档资料的管理 5.1各单位制定专人负责产品归档资料的管理,以做到技术资料管理责任到人。 5.2对归档资料的管理应注意防潮、防火等。所有资料力求管理规范、归类准确、保存完整。 5.3 产品归档资料入技术中心档案处后,如需查阅,按照公司相关要求进行审批调阅。

八年级下册第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论文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论文 世界上创新型国家几乎都将发展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作为国家战略重点。信息技术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优化劳动力结构和促进人来文明进步。近年来,我国在先进集成电路芯片与光电子器件、高性能计算机与软件、下一代互联网与信息安全、第三代移动通信与无线通信、数字电视与音视频编码,信息技术在产业中应用等一些有较大影响的关键信息技术领域取得较大突破。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发展带来划时代的意义。由于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华生活都取得质的发展。但事物的出现总有其两面性,信息技术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如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病毒、信息犯罪、信息渗透、数据鸿沟、对信息依赖性增强、带来一定结构性的失业、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影响人的价值观、引起新的社会道德纠纷等。 一、信息泛滥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原有传统媒体如电视媒体、广播媒体和平面媒体等的基础上,现代社会又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媒体,如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这些媒体每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大量的信息冲击,通过各种媒体充斥着这个世界的角角落落的广告如电视广告、广播广告、平面广告、网络广告(包括搜索广告)、语音广告、宣传单等随处泛滥,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二、信息污染 信息污染又称信息障碍,主要表现为信息过载、重复、失实和误导。信息污染包括:信息超载或信息过剩、信息垃圾。信息超载由于超过了人们的处理能力或有效运用,增加了人们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更带来难以估量的浪费。据统计,在网络信息技术十分发达的美国和日本,近年来的信息吸收率仅为10%左右。大量劣质信息、失实信息、冗余信息、盗版信息、过时信息、污秽信息和污垢信息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人们处于低劣的、无关甚至有害的信息包围之中。 三、信息病毒

电气车间技术资料管理办法 - 制度大全

电气车间技术资料管理办法-制度大全 电气车间技术资料管理办法之相关制度和职责,为加强车间技术资料的管理,充分发挥技术资料在生产中的作用,以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特制定本规定:1.车间技术组长:负责保存车间内的图纸、重要设备说明书及控制系统等各类技术资料;各班组应设立... 为加强车间技术资料的管理,充分发挥技术资料在生产中的作用,以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特制定本规定: 1.车间技术组长:负责保存车间内的图纸、重要设备说明书及控制系统等各类技术资料;各班组应设立一名责任心较强的技术资料管理员,主要负责班组内的图纸、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 2.各类重要电气说明书,所有图纸等各类技术资料均由技术组组长统一管理保存(各班组保存的电气说明书及图纸等技术资料由各班组登记造册保管,各种技术资料严禁流失到个人手中)。资料室保存的技术资料,车间内的人员均可到资料室查阅或借阅,并办理借阅手续。外来人员借阅需经有关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借阅手续。 3.所有技术资料、图书等借阅时间最长为两周,如有需要可续借一周。对到期不能按时归还的,每拖后一天给予5元的罚款。对于资料室存放的独份技术资料,只准查阅不予借阅。 4.各类新购电气设备的随机资料由开箱验收人收集整理后交分管技术人员存档。新(扩)建项目、技改技措项目的各类电气设备的随机资料及竣工图纸应在项目开车正常后一个月内由各项目负责人负责把竣工资料交到分管技术员存档。 5.各类电气技术参数修改或变更的原始记录要全部交分管技术员存档,由分管技术员登记造册,以备查阅。同时修改或变更设备所分管的班组应做好相应的修改或变更记录。 6.借阅的各类电气说明书、图纸等技术资料如有丢失,将视技术资料的价值对借阅人给予5——100元的罚款。对于车间资料室和各班组缺失或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各类图纸等技术资料,由设备所分管班组的分管技术管理人员和班长负责组织收集整理,以确保车间内各类技术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销售管理制度销售助理职责销售经理职责 欢迎下载使用,分享让人快乐

技术文件资料管理制度

1 目的 对技术文件资料保持完整性、正确性和统一性实施有效控制,确保各有关场所使用的技术文件资料是有效版本。 2范围 适用于质量体系有关技术文件资料的控制。 3职责 3.1研究所负责技术文件资料的编写、更改、管理、复制、发放、回收处理。3.2 其他相关部门及各生产厂,负责各自技术文件资料的管理。 4管理内容 4.1技术文件资料管理通则 4.1.1技术文件资料可以是多种媒体形式包括图纸、工艺文件、技术标准、电子文档等,是公司的法定文件之一,属公司机密,全公司员工都有义务妥善保管。未经许可,个人不得私自对保密的技术资料进行拷贝、复印、描图、晒图,不得私自带离公司。如果采取非法手段获取不属于其工作范围之内的公司保密技术资料,并将其泄露,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公司将依据我国有关法律条款追究其法律责任。4.1.2技术文件资料是指导生产、检验生产的唯一依据,技术文件资料的修改权属公司研究所,并由授权人实施,其他任何个人只有建议权。 4.1.3技术文件资料管理的范围包括: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技术协议、技术合同、企业标准和外来图样、标准等。

4.1.4 各部门使用的有效版本技术文件资料,应有相关记录,并按本管理制度实施管理。所有生产和管理使用的技术文件资料符合规定的有效的,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违规擅自复印图纸工艺,更不可以正式用于生产和管理。 4.1.5 各类技术文件资料在发布前按程序规定的授权应审批其适用性。 4.1.6 各类技术文件资料按归口部门确定的发放范围和定额进行发放。 4.2 研究所负责组织技术文件资料编制、更改及实施控制管理 4.2.1各类技术文件资料的更改必须符合规定程序,在技术文件资料或相应附件上应标明更改内容,并做好记录。符合Q/CG 107-2002《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更改办法》和Q/CG542-2002《工艺文件更改办法》的要求。 4.2.2为确保各个场所使用的文件均为有效版本,其标识按以下规定: a)、发放的技术文件资料应盖有研究所确认有效版本印章,各使用部门应在其使用的技术文件上盖有部门印章; b)、技术文件资料均以新版本替代老版本,同时回收老版本,在新版本未颁布之前,老版本仍然为有效版本。 c)、根据《CG.QP.04.01文件控制程序》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规定,原则上在每年的一季度内安排一次对图纸、工艺技术文件的定期评审确认,确认时由研究所统一发放确认通知及年度确认章,由各技术文件使用单位执行。对符合4.2.2 a)和b)条款规定、盖有研究所确认有效版本印章和盖有使用部门印章标识的有效版本的图纸、工艺技术文件资料,由生产厂(处室)技术资料管理人员盖上由研究所发放的本年度确认章,作为当年度对图纸、工艺技术文件的定期评审确认。 4.2.3文件的更改应注意技术的接口。例如:设计图样更改,涉及其他零部件及工艺文件、采购文件、检验文件等时,相应文件同时更改,以保证文件的统一性。4.3技术文件资料的生产管理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综合练习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综合练习题2 一、单选题 (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名称是 A)ENIAC B)APPLE C)UNIV AC-ID)IBM-7000 (2)CAM表示为 A)计算机辅助设计B)计算机辅助制造C)计算机辅助教学D)计算机辅助模拟 (3)与十进制数1023等值的十六进制数为 A)3FDH B)3FFHC)2FDH D)3FFH (4)十进制整数100转换为二进制数是 A)1100100 B)1101000C)1100010 D)1110100 (5)16个二进制位可表示整数的范围是 A)0~65535B)-32768~32767 C)-32768~32768 D)-32768~32767或0~65535 (6)存储400个24×24点阵汉字字形所需的存储容量是 A)255KB B)75KB C)37.5KB D)28.125KB (7)下列字符中,其ASCII码值最大的是 A)9 B)D C)aD)y (8)某汉字的机内码是B0A1H,它的国际码是 A)3121HB)3021H C)2131H D)2130H (9)下面列出的4种存储器中,易失性存储器是 A)RAM B)ROM C)FROM D)CD-ROM (10)计算机中对数据进行加工与处理的部件,通常称为 A)运算器B)控制器C)显示器D)存储器 (11)下列4种设备中,属于计算机输入设备的是 A)UPSB)服务器C)绘图仪D)光笔 (12)二进制数1111101011011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 A)1F5B B)D7SDC)2FH3 D)2AFH (13)十六进制数CDH对应的十进制数是 A)204 B)205 C)206 D)203 (14)下列4种不同数制表示的数中,数值最小的一个是 A)八进制数247 B)十进制数169C)十六进制数A6 D)二进制数10101000 (15)下列字符中,其ASCII码值最大的是 A)NUL B)B C)g D)p (16)ASCII码分为哪两种? A)高位码和低位码B)专用码和通用码C)7位码和8位码D)以上都不是 (17)7位ASCII码共有多少个不同的编码值? A)126B)124C)127 D)128 (18)一条指令必须包括 A)操作码和地址码B)信息和数据C)时间和信息D)以上都不是 (19)下列不属于微机主要性能指标的是 A)字长B)内存容量C)软件数量D)主频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DOC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 1.比特(bit,binarydigit)即二进位,只有0和1两种取值,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 一般用小写字母b表示。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是字节(byte),用大写字母B 表示。换算关系:1B=8b,八个比特(八位二进制数字)构成一字节。 一个触发器可以存出一个比特。中央处理器中的寄存器可以存储一组比特。 在内存储器中使用2的幂次作单位:1GB=1024MB=10242KB=10243B;在数据通信和计 高,极限工作频率就越高。 摩尔定律:单块集成电路的及成都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番。 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是采用非接触式IC卡制成的,进一步改善了防伪性能。 第二章计算机组成原理 7.计算机应用模式的演变:集中计算模式、分散计算模式、网络计算模式。 根据前文所述的计算机划代标准,计算机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一共可分为四代。 计算机分类: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服务器、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巨型和大型计算机的区别在于巨型计算机的CPU个数是大型计算机的成百上千倍。

计算机逻辑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通称I/O设备)。它们通过总线相连。CPU、内存储器、总线等构成计算机的“主机”;I/O 设备和外存储器通常称为计算机的“外围设备”或“外设”。 8.CPU的根本任务是执行指令。包括:寄存器组(暂时存放计算结果)、运算器(ALU,进 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存放正在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地址组成。不同品牌的CPU大多数指令系统各不相同。 CPU性能指标:字长(能够同时进行运算的二进制位数即寄存器的宽度,32位或64位等)、主频(内部数据传输和操作速度快慢)、总线速度、高速缓存cache容量和结构、指令系统、逻辑结构、内核个数。 9.PC主机机箱组件 10.扫描仪:手持式、平板式、胶片专用、滚筒式。其中家用办公用途通常为平板式。 数码相机工作原理:先将影像聚焦在成像芯片CCD或CMOS上,在经过A/D转换变成数字图像并经过一定的数据压缩和图像处理。 常见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等。 第三章计算机软件 1.程序是软件的主体,软件指设计比较成熟、功能比较完善、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程序。 软件和程序本质上是相同的。 软件按功能和作用划分可分为系统软件(如BIOS)和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按开发方式

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1-07-22T08:52:55.467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张龙杰 [导读] 沉迷于网络的中小学生,往往会被一些暴力游戏、色情信息等吸引,这样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张龙杰(尉氏县广播电视大学附属中学河南尉氏475500) 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长时间僵坐在电脑前缺乏适当的锻炼,会引起他们视力下降、精神疲惫,从而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经常上网的中小学生还会造成左脑发育不良,语言表达能力下降,甚至思维混乱。另外长时间接受电脑的幅射和精神的高度紧张,还会损害人体各种机能,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尤其是一些黑网吧,往往场地狭窄、空气污浊、环境嘈杂、光线昏暗,如果中小学生经常在这样的环境中上网,对身体的危害更是显而易见。 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沉迷于网络的中小学生,往往会被一些暴力游戏、色情信息等吸引,这样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另外,过度依赖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不能面对现实世界,而且长时间进行网络游戏,其虚幻的情节和侠义精神容易误导他们,使其产生价值偏颇,人际关系冷漠,与真实的人际关系隔绝。研究表明,有网络成瘾倾向的个体常常是孤独的和抑郁的。对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依恋,还容易使人的性格脱离现实社会而产生异化,过多使用互联网会导致孤独和抑郁的增加,并会导致社会活动的减少与心理幸福感降低。 3.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网络虚拟世界里人际关系的随心所欲,无须承担责任和免遭惩罚的特点,使中小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特别是网上暴力、色情、欺诈等,使得迷恋网络的中小学生道德素质下降、道德观念淡化。再加上学生时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极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一些中小学生终日沉溺于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世界,使得家人之间、邻里之间、同学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日渐淡薄,伦理情感日渐冷漠。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久而久之会导致道德心理的弱化、道德人格的扭曲。另外沉溺于网上交际使得中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从而导致其对周边事物漠不关心,造成道德人格的缺失。 4.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中小学生学生面对大量花样繁多、五彩缤纷的信息时,感到无所适从,只是在走马观花似的浏览信息资源,并没有真正构建知识意义;不恰当的视觉化信息也有可能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和深度思考;学生对工具和技术的依赖,降低了对自己动手实践和自主思考的要求。其次,网络信息过于杂乱无章,而且与学校课程和教材毫不相干,无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总之网络的过度使用侵占了学习时间,削弱了学习兴趣,破坏了学习习惯,降低了学习效率,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5.对社会安全的影响 由于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识别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极易造成网上隐私失密、网上恐吓、网上欺诈等现象,一旦遇到,往往惶恐不安,无所适从。再加上网络交流的随意性和隐蔽性,又常常使他们成为受害者。目前,因为玩电子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另外,网络中的暴力色彩极易触及他们内心深处的攻击本能,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时,往往马上想到游戏里的暴力手段。这样,将给社会带来很大安全隐患。 6.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互联网的产生源于美国,网络上的信息95%是英文,中文语言达不到1%,中小学生长期接触网络,很容易受到西方国家一些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不同程度地消减我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在价值观上产生倾斜。因此,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畅通无阻进入国门之际,必须认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保持我们民族文化昌盛久远的重要性。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在倡导信息民主,尊重文化差异的同时,要高度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信息技术负面影响的对策: 1.净化信息技术学习环境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减少网络世界有害和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干扰,净化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有利于信息素养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体措施是可以采用防火墙、代理和分级制管理等方法,通过监控、过滤技术对信息起过滤和监督作用,对网络信息进行净化处理,这样减少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 2.提高学生的自我防御能力 学校和家庭要加强对中小学生健康、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教育,指导他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加强对其信息鉴别能力的培养,促使其逐渐形成自觉抵制负面影响的习惯和能力。中小学生自身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学会控制上网时间,上网前应列出自己的上网计划,明确自己上网的目的。中小学生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挫折,应主动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或者发泄自己消极情绪的工具。中小学生应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应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广博知识的对社会有用的人。中小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保持健康的情绪,从而增强抵御网络环境负面影响的能力。 3.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全过程中,教师要克服单纯技术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师还要积极的面对信息时代提出的新挑战,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更要加强与时代特征相符合的伦理道德修养,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技术观。 4.家庭、学校、社会群策群力 为帮助中小学生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还要建立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对他们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家长除了平时要重视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耐挫力、自信心、和探索精神之外,还要让他们明确上网要以学习知识为目的,并安排足够时间让他们参加社会活动,控制上网时间,防止上网成瘾。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